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8月28日,智能汽车计算芯片引领者黑芝麻智能与具身智能创新技术与行业应用引领者云深处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具身智能控制平台开发、行业智能解决方案共建与国际市场拓展三大方向展开深度合作,携手推进高性能机器人在多行业场景的规模化落地与应用创新。

黑芝麻智能将以自研高性能车规级计算芯片为核心,基于云深处机器人平台,共同在船舶巡检、智慧建造、科研教学等场景探索具身智能行业解决方案,并且积极推进海外市场拓展。

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CEO单记章表示:"我们非常高兴与云深处达成战略合作。黑芝麻智能的高性能芯片技术与云深处的机器人平台能力深度融合,将极大提升机器人的感知、决策与控制性能。此次合作不仅是技术的协同,更是双方在全球智能机器人市场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我们期待通过联合创新,共同推动具身智能控制平台在真实场景中的广泛应用,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

云深处创始人兼CEO朱秋国同时表示:"云深处始终致力于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落地。与黑芝麻智能的合作将加速我们机器人平台的智能化升级,特别是在船舶巡检、智慧建造等复杂场景中的应用突破。"

此次黑芝麻智能与云深处的战略合作,在技术共研与市场协同的基础上,将以真实场景为牵引迭代优化具身智能控制平台并推进应用落地,助力本土机器人与芯片方案的自主创新与国际化探索。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36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TDK株式会社(东京证券交易所代码:6762)重磅推出标准化EMC滤波器系列CarXield (订购代码:B84252x)。该系列产品用于500 V与1000 V的汽车逆变器,可帮助系统集成商显著缩短开发周期。通过提供符合汽车标准的验证的紧凑EMI方案,以及采用简化的标准化生产流程所达成的快速供应能力, 可助力中型电动汽车制造商快速进入市场。此外,通过有效抑制逆变器对电池的干扰,CarXield能增强整车动力系统的EMC性能,简化电驱应用的合规认证。 

1.jpg

CarXield专门设计用于抑制逆变器在电池线路中产生的噪声(对于电磁抗扰度与辐射发射的合规认证至关重要),可确保xEV平台的稳定性能。该产品的尺寸为140 x 59 x 50.0 mm(长x宽x高),适用于电压为500 V和1000 V的系统,最大额定电流为400 A(环境温度为+85 °C时),瞬态峰值电流最大为1000 A,典型直流电阻仅为 0.1 mΩ。此滤波器采用纳米晶磁芯技术集成X2或Y2电容及被动放电电路,可在严苛工况下确保高耐用性。

此外,CarXield不仅能提供带或不带铜排的版本,还提供钝化表面处理选项,,如此灵活的集成方案能让开发人员不受局限地调整热性能和空间布局要求。。该系列产品已获得多项汽车标准(比如AEC-Q200)认证,并通过MBN LV 124试验验证。

如需了解该产品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tdk-electronics.tdk.cn/zh/carxield

特性和应用

主要应用

  • 商用电动车和电动乘用车的传动系统中的EMI噪声抑制

主要特点和优势

  • 适用于xEV动力系统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 针对中型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动态需求定制打造

  • 采用纳米晶磁芯和X2/Y2电容

  • 集成被动放电电路

  • 安装快捷

  • 结构紧凑

关键数据

型号额定直流电压
[V]
额定电流
[A]
峰值电流@10 s [A]重量
[g]
 
B84252A0200*500200600≤ 620
B84252B0400*10004001000≤ 780

关于TDK公司

TDK株式会社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是一家为智能社会提供电子解决方案的全球化先进电子公司。TDK在精通材料科学的基础上,始终不移地处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迎接社会的变革。公司成立于1935年,旨在将用于电子和磁性产品的关键材料铁氧体予以商业化。TDK全面和创新驱动的产品组合包括无源元件,如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磁性产品、高频元件、压电和保护器件、以及传感器和传感器系统(如:温度和压力、磁性和MEMS传感器)。此外,TDK还提供电源和能源装置、磁头、软件等产品。产品品牌包括TDK、爱普科斯(EPCOS)、InvenSense、Micronas、Tronics以及TDK-Lambda。TDK重点开展如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市场领域。公司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拥有设计、制造和销售办事处网络。在2025财年,TDK的销售总额为144亿美元,全球雇员约为105,000人。 

围观 1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36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DXC被IDC MarketScape评为工业物联网端到端工程与生命周期服务领域的领导者

财富500强全球技术服务商DXC Technology(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DXC)在《IDC MarketScape:2025年全球工业物联网端到端工程与生命周期服务厂商评估》中被评为领导者。 这一认可彰显了DXC在工业物联网服务领域的优势:不仅助力企业提升运营效率,也为高度依赖不动产、机械和设备等物理资产的行业提供更高的供应链透明度。

DXC被IDC MarketScape评为工业物联网端到端工程与生命周期服务领域的领导者

DXC被IDC MarketScape评为工业物联网端到端工程与生命周期服务领域的领导者

“为了帮助客户充分释放工业物联网的潜能,我们将雄厚的行业专长与数字孪生技术和物联网相结合,从而在仿真、流程工程及恢复等方面打造更完善的能力体系。”DXC数据与人工智能负责人Pete McEvoy表示, “我们认为,IDC MarketScape的这一认可充分彰显了我们的行业专长,以及我们作为值得信赖合作伙伴所具备的价值,能够助力客户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实现可衡量的业务成果。”

DXC依托行业专家设计的标准化方法,提供工业物联网服务,为制造业带来以下显著优势:

  • 资产管理:降低维护成本,优化生产与计划调度。

  • 事件缓解:快速发现、评估并解决制造、供应链及重资产运营中的故障、质量问题或中断。

  • 质量控制:通过及早识别产品或供应链问题,借助定制应用程序和界面触发近实时警报,最大限度减少浪费、缺陷和返工。

  • ESG合规:实时掌握能源使用情况,分析消耗与价格趋势,提高效率,降低能源成本,防止浪费。

IDC数字工程与运营技术服务部研究经理Abhishek Mukherjee表示:“IDC指出,DXC的优势在于其完备的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与服务组合,工业物联网和工业4.0专有框架,以及高效成熟的服务交付生态体系。 DXC的客户高度认可其专注于实现业务关键绩效指标(KPI),并积极引入新的工业物联网与工业4.0用例,同时能够提前展示投资回报(ROI)效果。 其本土与近岸密集型交付模式,在交付效率与效果方面同样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DXC在研发、合作伙伴拓展以及将交付生态系统扩展至其他高增长市场的投入,预计将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并增强客户信心。”     

DXC帮助企业设计、部署和管理安全且可扩展的工业物联网和数字孪生解决方案,推动智能工厂建设与互联运营,同时支持医疗、交通管理以及航空航天与国防等先进公共服务的发展。 我们采取有效策略,在车队、设备和机械的维护方面实现了成本节约,同时通过提升制造与供应链的生产可视性与质量,带来了可观的投资回报(ROI)。

这是首份针对工业物联网端到端工程与生命周期服务的IDC MarketScape报告,对15家供应商进行了评估。 该评估报告全面展示了这些服务提供商在工业物联网战略与咨询、系统集成、工程及托管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如需查看IDC MarketScape的报告节选及有关其研究方法的更多信息,请点击此处。 如需了解关于DXC工业物联网和数字孪生服务的更多信息,请点击此处。 如需了解DXC在制造业领域专长的更多信息,请点击此处

关于IDC MarketScape:
IDC MarketScape供应商评估模型旨在概述特定市场中技术和服务提供商的竞争适应性情况。 该研究使用严格的评分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标准,以单一的图形展示每个供应商在特定市场中的位置。 IDC MarketScape构建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可以有效地比较技术供应商的产品与服务、实力与策略,以及当前和未来的市场成功因素。 该框架还有助于技术产品和服务采购方对当前和潜在供应商的优劣势进行全方位评估。  

关于DXC Technology
DXC Technology(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DXC)是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 我们是全球众多最具创新的组织值得信赖的运营合作伙伴,致力于打造推动行业与企业发展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工程、咨询和技术专家帮助客户简化、优化和现代化其系统和流程,管理其最关键的工作负载,将人工智能驱动型智能整合到其运营中,并将安全与信任置于首位。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dxc.com

* 文档编号:US51812924,2025 年 8 月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36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8月25日晚间,利扬芯片(SH.688135)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利扬芯片集成电路测试相关营业收入达2.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85%;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创下公司成立以来历史新高,并成功实现单季度盈利,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32.03%,实现归母净利润52.34万元,同比增长105.96%,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利杨芯片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部分品类延续去年旺盛的测试需求、存量客户终端需求好转,以及新拓展客户新产品陆续导入并实现量产测试。高算力、存储、汽车电子、卫星通讯、SoC、特种芯片等相关的芯片测试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从财报看,公司盈利能力在二季度得到有效改善。在经历一季度的阵痛期后,第二季度成功实现单季度盈利。公司“一体两翼”战略实施后,经营效率不断提升,营业收入逐季增长。

“一体两翼”战略已见成效

主体业务方面,利扬芯片始终聚焦集成电路测试主业,以"利民族品牌,扬中华之芯"为企业使命,在独立第三方专业测试领域精耕细作。目前已形成覆盖高算力、工业控制、汽车电子、传感器、AIoT、消费电子、存储、特种芯片等多领域的测试服务能力,凭借可靠的技术实力和优质服务,吸引了众多知名设计公司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近年来,利扬芯片围绕主营业务制定了以“独立第三方晶圆测试、芯片成品测试等技术服务”为主体,以“晶圆激光开槽、隐切、减薄等技术服务”为左翼,以“无人驾驶的全天候超宽光谱叠层图像传感芯片等技术服务”为右翼,打造“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聚焦AI、高算力芯片及车规级芯片测试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目前,在左翼方面,公司围绕晶圆减薄、激光开槽及隐切等核心技术,打造了覆盖晶圆测试到封装的完整服务链。依托业内领先的超薄晶片减薄技术,公司能够实现25μm以下的薄型化加工;同时,激光开槽与隐切工艺有效解决了传统切割工艺存在的问题,显著提升了芯片产品的良率和可靠性。尤其是隐切技术的突破,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公司联合国内设备厂商持续推进工艺改良,将切割道缩窄至20μm并实现量产,不仅显著提高了裸片产出数量,还大幅降低了激光切割的综合成本。2025年上半年,公司晶圆磨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74.54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11.61%。

在右翼方面,公司与叠铖达成独家合作,提供晶圆异质叠层以及测试等工艺技术服务。双方联合打造的"TerraSight"项目已于2025年7月成功在矿场卡车上演示(详见《见证历史!全球领先!基于叠铖·利扬 TerraSight芯片的无人矿卡成功演示!》),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上车试验运行,验证以图像传感器信息维度升级替代大算力计算的"强感知弱算力"技术路径。

利扬芯片在研发投入上持续发力,2025 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比 13.13%,累计研发 44 大类芯片测试解决方案,完成数千种芯片型号量产测试,拥有大量测试数据和多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持续的研发投入有助于保持技术领先,满足市场对先进芯片测试的需求,开拓新业务领域。凭借研发技术创新驱动,形成多项独特的测试解决方案优势,建立起覆盖多领域的测试服务能力,吸引众多知名设计公司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目前,利扬芯片新拓展客户新产品陆续导入并实现量产测试,使得相关芯片的测试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如高算力、存储、汽车电子、卫星通讯、SoC、特种芯片等,可以预计,随着利扬芯片“一体两翼”战略持续推进,未来公司将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5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35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好消息!近日,我们的MCP16701电源管理芯片(PMIC)荣获“2025半导体市场创新表现奖”之“年度优秀产品奖——年度优秀AI芯片奖”。颁奖活动由知名电子行业媒体《电子发烧友》主办,旨在表彰在AI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卓越贡献的产品与技术。

1.png

颁奖典礼于8月26日在深圳隆重举行,Microchip区域销售经理David Kwok郭带伟先生代表公司出席并领奖。此次获奖不仅是对MCP16701产品创新实力的高度认可,更彰显了Microchip在AI芯片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电子发烧友》作为中国领先的电子行业资讯门户,长期关注半导体、嵌入式解决方案、消费电子及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领域的最新动态。此次奖项评选由工程师、《电子发烧友》编辑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评选过程权威、公正,极具行业影响力。

MCP16701 PMIC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创新设计,为AI应用提供了高效、可靠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客户加速智能化升级。此次获奖不仅是对Microchip技术实力的肯定,也将激励我们持续创新,推动AI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Microchip微芯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35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当AI机器人能精准捕捉指令意图,灵活响应多种交互方式,甚至能区分不同音色,一场跨越"工具"与"伙伴"的革命性进化,正由移远Robrain AI机器人解决方案V2.0版本拉开序幕。目前,该方案已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成功落地。

此前,Robrain AI机器人解决方案凭借"端云协同 + 多麦克风阵列拾音"技术崭露头角,为行业注入了创新动能。如今,移远通信再度发力,对方案进行了全新升级,正式推出Robrain AI机器人解决方案V2.0版本,为人机交互注入更自然的感知能力与更精准的安全保障。

多模态交互:全感官协同,对话更智能

全新升级的Robrain V2.0深度融合多模态AI大模型,整合视觉、语音、文本等多模态数据输入,突破了单一语音交互的局限,让机器人轻松拥有场景理解、文本识别、实时图像分析等核心能力,引领行业迈入全感官交互时代。在人形机器人的应用中,Robrain V2.0结合AI算力板QSM882GP,实现了跳舞、握手、鼓掌、点赞、比耶等更精确的动作控制,让机器人的响应更加丰富多样。

不仅如此,方案对指令的理解能力更是全面跃升。无论是开口提问、文字输入,还是出示图片、展示视频,机器人都能精准捕捉你的真实意图。这背后,离不开移远打造的端云协同多模态应用方案,该方案能够精准关联不同模态输入方式,即便是复杂意图也能被轻松"读懂"。

这一特性让AI机器人在多行业绽放光彩:教育场景中,它能看懂孩子的涂鸦,即兴编织趣味互动故事,激发创造力;零售场景里,只需出示商品图片,它便能快速调用专属知识库,提供专业导购建议,让服务充满差异化魅力。

个性安全双保障:让"贴心交互"更有边界

声纹识别功能的引入,为智能交互带来"个性 + 安全"的双重惊喜,让每一次互动都更安心、更贴心。

复杂环境轻松应对:在商场、展馆等嘈杂场所,麦克风阵列拾音结合声纹过滤技术,能有效屏蔽环境噪音与无关人声,精准锁定注册用户的声音,让交互始终顺畅无阻,即使人潮涌动也能"听清"用户需求。

个性服务精准触达:方案支持多人声纹注册,机器人能根据不同用户(如家庭成员、酒店VIP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如亲切叫出你的名字、牢记你的偏好习惯,让每一次交互都充满专属感,仿佛身边有位懂你的"贴心管家"。

安全验证专属响应:依托声纹这一独特的生物特征,机器人能清晰区分注册用户与陌生人,仅响应用户授权指令。例如,带着机器人外出时,就算路人故意喊"跟我走",它也不会被"拐跑",只有主人出声才会响应。

人机交互新纪元:从"功能化"迈入"人格化"

移远通信Robrain V2.0的发布,推动着人机交互从"功能化"迈向"人格化"新阶段。

未来,随着多模态交互与生物识别技术的持续融合,机器人将不再是单纯的指令执行者,它们正逐渐变得懂感情、有边界、能成长——它会感知你的情绪,尊重你的隐私,还能在服务中不断进化。

与此同时,移远通信将持续深耕AI与大模型领域,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勾勒机器人产业的壮阔蓝图,让智能交互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带来更温暖、更智能的未来体验。

关于移远通信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236)是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完备的IoT产品和服务,涵盖蜂窝模组(5G/4G/3G/2G/LPWA)、车载前装模组、智能模组(5G/4G/边缘计算)、短距离通信模组(Wi-Fi&BT)、GNSS定位模组、卫星通信模组、天线等硬件产品,以及物联网平台、认证与测试服务、RTK网络校正方案、工业智能、智慧农业等服务与解决方案。公司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智慧能源、金融支付、智慧城市、无线网关、智慧农业&环境监控、智慧工业、智慧生活&医疗健康、智能安全等领域。更多信息,敬请访问移远官网https://www.quectel.com.cn/,关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移远通信"或发送邮件至marketing@quectel.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35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ROHM半导体(ROHM Semiconductor)应用营销经理 Imane Fouaide和应用工程高级经理 Christian Felgemacher

引言

要实现零碳社会的目标,交通工具的电动化至关重要。更轻、更高效的电子元器件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车载充电器(OBC)便是其中一例。紧凑型传递模塑功率模块如何满足当前车载充电器(OBC)的需求?

正文

电动交通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为提高车辆的自主性和续航里程,电驱动力总成系统变得越来越高效和紧凑。车载充电器(OBC)作为这一发展进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必须在保持高效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小型轻量化。这一技术挑战还必须确保成本控制在限定范围内。

OBC用于交流充电,需要由电网(充电桩)提供单相或三相电压。单相充电功率范围为3.6kW~7.5kW,而三相充电功率则支持11kW~22kW。目前,为兼顾成本和效率,市场上的主流OBC产品以中等功率范围(11kW)为主。22kW的OBC则主要用于高端市场。然而,所有OBC必须支持单相充电,以便在功率受限的情况下仍可为车辆充电。为实现车辆到电网(V2G)和车辆到车辆(V2V)的充电解决方案,越来越需要OBC具备双向充电功能。

迄今为止,传统OBC的设计主要采用市场上的标准分立器件(THD或SMD封装)进行。尤其对于SMD器件而言,由于需要通过PCB散热或使用合适的热界面材料将每个独立封装精密地固定在散热器上进行散热,因此存在诸多挑战。这种方案在功率密度提升和系统紧凑性方面已接近极限,而功率模块在新一代产品中则展现出显著的优势。

1.png

图1:OBC的模块化(顶部)架构和集中式(底部)架构

架构与拓扑

OBC架构主要有两种(图1):一种是基于三个相同单相模块的模块化架构;另一种是基于一个三相AC/DC转换器(该转换器也支持单相运行)的集中式架构。这两种架构均可通过单向和双向拓扑实现。

模块化架构需要更多元器件,从而导致直流链路整体上对储能容量要求提高,进而推高体积和成本。另外,模块化架构还需要额外配置栅极驱动器和电压、电流检测功能。相比之下,集中式架构所需的元器件更少,因此可实现更具成本效益的OBC,这使其已成为高功率密度OBC的首选架构。

SiC模块可实现更高效率和功率密度

SiC凭借其卓越的特性,成为非常适用于OBC的功率半导体材料。ROHM的第4代SiC MOSFET采用沟槽结构,实现了超低导通电阻。另外,其非常低的米勒电容可实现超快的开关速度,从而可降低开关损耗。这些特性使得其总损耗更低,进而可减少散热设计负担。

ROHM已推出专为OBC应用进行了优化的新产品——HSDIP20模块,进一步扩展了EcoSiC™系列的SiC MOSFET产品阵容。该系列模块在全桥电路中集成了4个或6个SiC MOSFET,与采用相同芯片技术的分立器件相比具有诸多优势。

该系列模块采用氮化铝(AlN)陶瓷将散热焊盘与MOSFET的漏极隔离。这使得其结壳热阻(Rth)非常低,从而无需使用热界面材料(TIM)对散热焊盘与散热器之间进行电气隔离。

得益于模具材料的应用,功率模块中的各芯片之间实现了电气隔离。这意味着芯片可以比分立器件方案布置得更加紧密(在分立器件方案中则必须考虑PCB上的爬电距离)。这种设计减小了PCB占用面积,同时提升了OBC解决方案的功率密度。

工作量更少,风险更低

除了技术优势外,内部隔离功能还可大大简化开发人员的工作:模块内部已内置电气隔离功能。而对于采用分立器件的解决方案,则需要在外部处理隔离问题。模块在交付前已由ROHM进行了相关测试,因此在OBC开发阶段无需再进行额外的电气隔离测试。可见,该系列模块不仅可缩短开发周期并降低开发成本,同时还能降低出现绝缘问题的风险。

2.png

3.png

图2:在800V直流链路电压下,HSDIP模块在不同温度下的开通和关断损耗

HSDIP20模块还具有第4代SiC MOSFET带来的附加优势:其0V关断电压可降低PCB布局的复杂性和成本。如图2所示,在800V直流链路电压下,采用第4代SiC MOSFET的HSDIP模块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均表现出较低的开关损耗。

4.png

图3:基于第4代SiC MOSFET的HSDIP20功率模块产品阵容

HSDIP20模块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其可扩展性。ROHM提供丰富的RDS(on)规格和拓扑结构选择,使该系列模块可适用于不同功率范围的OBC应用。目前可提供六款4合1拓扑模块和六款6合1拓扑模块。另外,ROHM还推出一款采用Six-pack拓扑结构的“混合型”模块,该模块通过组合不同RDS(on)的MOSFET,为图腾柱PFC电路提供低成本解决方案,并可使用同一器件轻松实现单相和三相运行。各种拓扑结构的模块均采用相同封装形式,应用扩展非常便捷。所有功率模块均符合AQG324标准。

热特性与开关特性

为了验证HSDIP模块的优势,研发人员对器件进行了特性仿真和测试。在模块的热性能演示中,采用的是配备36mΩ、1200V SiC MOSFET的Six-pack模块。仿真基于安装在液冷板上的单个模块进行,设定条件为单芯片损耗在25W至35W之间,Ta=Tw=60°C,TIM厚度为20μm,热导率为4.1W/mK。通过同时给芯片施加功率进行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绘制出各器件的耗散功率与结温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图4)。

5.png

图4:HSDIP模块热性能仿真结果

通过优化内部结构,该系列功率模块实现了非常低的单芯片热阻,在热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最高结温远低于SiC MOSFET允许的175°C限值,从而为提升功率密度创造了更大空间,可满足大功率OBC的严苛需求。

在模拟OBC应用中AC/DC变换级的测试板上,评估了采用36mW、1200V SiC MOSFET的6合1模块的开关损耗特性。图2中已给出通过该测试获得的开关损耗结果。通过对该模块进行双脉冲测试评估得到的开关损耗结果,同样适用于本文所探讨的双向DC/AC变换级的情况。基于该数据,对11kW系统的双向DC/AC变换级进行仿真(图5)。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采用第4代SiC MOSFET(36mΩ,1200V)的6合1模块构建的11 kW AC/DC变换级,在开关频率为48 kHz并使用强制风冷散热器的条件下,效率可达约99%(该效率值仅考虑了半导体损耗)。

6.png

7.png

图5:HSDIP模块在OBC中双向AC/DC级的效率仿真

结论

在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OBC中,由4个或6个SiC MOSFET构成的模块,相较于分立器件方案具有显著优势。凭借其更高的功率密度,这种模块能够减小OBC的体积和重量,并降低设计的复杂性。ROHM的HSDIP20模块集成了最新的EcoSiC™ MOSFET,仿真结果表明,将其应用在双向OBC的AC/DC变换级时,该系列模块不仅展现出优异的热特性,更能实现约99%的效率。

EcoSiC™是ROHM Co., Ltd.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参考文献

[1] M. Jankovic, C. Felgemacher, K. Lenz, A. Mashaly and A. Charkaoui,《车载充电器成本与效率考量》[J]。2022年第24届欧洲电力电子与应用会议(EPE'22 ECCE Europe),德国汉诺威,2022:P.1-P.9。

关于罗姆

罗姆是成立于1958年的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制造商。通过铺设到全球的开发与销售网络,为汽车和工业设备市场以及消费电子、通信等众多市场提供高品质和高可靠性的IC、分立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产品。

在罗姆自身擅长的功率电子领域和模拟领域,罗姆的优势是提供包括碳化硅功率元器件及充分地发挥其性能的驱动IC、以及晶体管、二极管、电阻器等外围元器件在内的系统整体的优化解决方案。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罗姆官网:https://www.rohm.com.cn/

【关于罗姆(ROHM)】

罗姆(ROHM)成立于1958年,由起初的主要产品-电阻器的生产开始,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半导体厂商。罗姆的企业理念是:“我们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将为国内外用户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优质产品,并为文化的进步与提高作出贡献”。

罗姆的生产、销售、研发网络分布于世界各地。产品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包括IC、分立式元器件、光学元器件、无源元器件、功率元器件、模块等。在世界电子行业中,罗姆的众多高品质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许可和赞许,成为系统IC和先进半导体技术方面的主导企业。

【关于罗姆(ROHM)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销售网点为了迅速且准确应对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的要求,罗姆在中国构建了与总部同样的集开发、销售、制造于一体的垂直整合体制。作为罗姆的特色,积极开展“密切贴近客户”的销售活动,力求向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目前在中国共设有20处销售网点,其中包括上海、深圳、北京、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宁波、西安、武汉、东莞、广州、厦门、珠海、重庆、香港、台湾。并且,正在逐步扩大分销网络。

技术中心在上海和深圳设有技术中心和QA中心,在北京设有华北技术中心,提供技术和品质支持。技术中心配备精通各类市场的开发和设计支持人员,可以从软件到硬件以综合解决方案的形式,针对客户需求进行技术提案。并且,当产品发生不良情况时,QA中心会在24小时以内对申诉做出答复。

生产基地1993年在天津(罗姆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和大连(罗姆电子大连有限公司)分别建立了生产工厂。在天津进行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和光学传感器的生产,在大连进行电源模块、热敏打印头、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的生产,作为罗姆的主力生产基地,源源不断地向中国国内外提供高品质产品。

社会贡献罗姆还致力于与国内外众多研究机关和企业加强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的研发活动。2006年与清华大学签订了产学联合框架协议,积极地展开关于电子元器件先进技术开发的产学联合。2008年,在清华大学内捐资建设“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并已于2011年4月竣工。2012年,在清华大学设立了“清华-罗姆联合研究中心”,从事光学元器件、通信广播、生物芯片、SiC功率器件应用、非挥发处理器芯片、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技术(结构设施健康监测)、人工智能(机器健康检测)等联合研究项目。除清华大学之外,罗姆还与国内多家知名高校进行产学合作,不断结出丰硕成果。

罗姆将以长年不断积累起来的技术力量和高品质以及可靠性为基础,通过集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扎实的技术支持、客户服务体制,与客户构筑坚实的合作关系,作为扎根中国的企业,为提高客户产品实力、客户业务发展以及中国的节能环保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35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人工智能(AI)的迅速发展开启了高密度计算需求的新时代,而传统电源架构逐渐难以适应这一需求发展。为更好地响应此类需求,Analog Devices, Inc. (ADI)推出创新解决方案,为数据中心下一代800 VDC架构提供有力支持。该系列解决方案包含高可靠性热插拔与一级电源产品,旨在实现安全、高效且智能的配电,精准满足现代AI工厂系统的供电需求。

赋能人工智能未来:ADI宣布支持800 VDC数据中心架构

赋能人工智能未来:ADI宣布支持800 VDC数据中心架构

为何选择800 V架构?

数据中心正从传统的12 V或48 V系统向800 V架构转型,其核心原因是:实现大规模能效升级。面对AI集群的高功率需求,将电压提升至800 V后,计算集群的密度可实现质的飞跃,机架功率密度甚至能够达到或突破1 MW。

ADI高压与保护业务总经理Todd Sherman表示:"ADI很自豪能够推动800 V高压数据中心架构技术的发展。ADI在热插拔控制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此类产品已成为保护新型AI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组件。"

ADI热插拔控制器:守护大功率系统安全

热插拔控制器IC的核心作用是保护系统免受供电突发变化的威胁,同时确保系统持续稳定运行。在AI工厂中,这类控制器的作用尤为关键——无论是系统启动、发生故障还是进行维护期间,都能有效管理浪涌电流,为高压供电系统筑牢安全防线。

ADI凭借经过验证的芯片技术和高压模拟设计领域的丰富专业经验,在为系统提供关键保护机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ADI 800 V系列解决方案可助力实现以下核心保障:

  • AI机架的受控上电:在机架插入时有效抑制电流尖峰产生,避免对下游转换器造成损坏。

  • 实时故障检测:支持精密的遥测监控、系统诊断功能,同时保障故障状态下的安全运行。

  • 99.99%的冗余度与强韧性:对于7×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AI工厂而言,这一特性是保障系统持续运行的关键。

800 V架构的实际应用

当800 V电源平稳接入机架后,需先通过降压转换为中间电压(通常为48 V或更低),再经局部调压处理,为处理器、GPU及加速器供电。

ADI推出的一级数据中心间电源转换解决方案,预计可实现以下核心性能:

  • 高效电压调节:在高负载工况下,转换效率可达98%以上

  • 数字电源控制与遥测接口:用于NVIDIA智能平台管理

  • 可扩展模块:旨在支持快速演进的机架级架构和功率密度

由此,从电网输入到GPU供电接口,将形成一条高效且监控严密的供电路径,这对于数据中心而言至关重要,毕竟在该场景下,每一度电的消耗、每一毫秒的延迟都影响重大。

携手加速AI时代的发展

AI基础设施是整合硬件与软件的综合系统,通过集成优化的计算、连接、供电、散热技术,结合从云端到边缘的专用软件,可有效提升先进AI系统的部署效率与运行效能。借助这一AI基础设施,企业能够搭建安全可靠的"AI工厂":在从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到大规模推理的整个AI生命周期中,通过实施有效管理,将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成果。NVIDIA的800 VDC数据中心电源架构,不仅着眼于当前机架的需求,更致力于确保AI工厂的AI基础设施具备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向高功率架构的转型需要重新设计供电方案,而ADI在这一变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ADI的解决方案涵盖机架级热插拔保护、智能高压转换等多个领域,正助力数据中心向800VDC架构转型。这些解决方案具备高可靠性与高能效,能够满足高负载AI工作任务的严苛需求。

随着NVIDIA将其平台拓展至各大云服务提供商,ADI也在为相关底层基础设施的研发提供支持,助力AI的持续发展。

欲了解NVIDIA 800 VDC架构的更多信息,可访问NVIDIA技术博客

关于ADI的热插拔解决方案,可前往ADI官网了解详情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 (亚德诺投资有限公司,NASDAQ: ADI)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突破性创新。ADI提供结合模拟、数字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工厂、汽车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建立人与世界万物的可靠互联。ADI公司2024财年收入超过90亿美元,全球员工约2.4万人。ADI助力创新者不断超越一切可能。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nalog.com/cn

所有商标和注册商标属各自所有人所有。

欲浏览官方网站上的ADI新闻,请访问:http://www.analog.com/cn/about-adi/news-room/press-releases

欲订阅ADI公司的每月技术杂志Analog Dialogue《模拟对话》,请访问:http://www.analog.com/cn/analog-dialogue.html

更多有关产品信息,请致电亚洲技术支持中心:400 6100 006, 或发送邮件至cic.china@analog.com,或通过手机登录m.analog.comhttp://www.analog.com/cn了解最新产品等信息。

更多ADI产品及应用视频,请访问:http://www.analog.com/cn/education/education-library/videos.html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35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8月26日,2025 ELEXCON深圳国际电子展盛大启幕。本届大会以"All for AI"为主题,深圳市德明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嵌入式、工业级、消费级全栈存储解决方案亮相展会,以自研国产力量承接AI浪潮,赋能产业智能升级。

德明利ELEXCON 2025展会现场

德明利ELEXCON 2025展会现场

聚焦国产化替代,德明利荣获"年度AI市场领军企业奖"

面对算力、数据中心及终端智能化需求爆发,德明利基于研发技术创新以及对业务场景的深刻理解,构建面向AI领域的消费级、企业级及工业级全场景产品生态,以"芯片+算法+场景"全链条自研能力,全面提升自主可控水平。凭借在AI规模化落地中的创新成果和市场表现,德明利荣获由ELEXCON大会颁发的"年度AI市场领军企业奖",体现了在国产替代与自主创新上的坚定步伐。

德明利荣获ELEXCON 2025“年度AI市场领军企业奖”

德明利荣获ELEXCON 2025“年度AI市场领军企业奖”

靠"场景"破圈,技术自主的价值锚点

嵌入式存储:轻巧智能,全面适配主流生态

在AIoT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德明利的嵌入式存储产品矩阵覆盖LPDDR、UFS、eMMC等系列,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等终端。针对AI场景下的高并发与低延迟需求,德明利自研固件结合低功耗架构,保证高带宽与长续航表现;LPDDR 5X、UFS 2.2/3.1接口速度最高分别可达8533Mbps、2000Mbps,满足端侧AI实时计算需求。

同时,德明利eMMC5.1、LPDDR4X产品已完成主流SoC平台的兼容认证,在一致性、耐久性等指标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实现了对国产生态的深度适配,助力边缘计算与终端智能的规模化量产应用。

德明利全栈存储产品及解决方案

德明利全栈存储产品及解决方案

工业级存储:全链路国产化,支撑高强度场景

面对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战略性领域,德明利聚焦高价值工控市场,推出SATA SSD、PCIe SSD、eMMC、LPDDR及内存条等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全面满足宽温、抗硫化、防尘、抗压等工业级核心性能指标。

其中,德明利全国产化工业级DS1420、ES1020、VS1030系列SSD方案,是行业内率先搭载自研SATA SSD主控芯片TW6501并结合国产颗粒,实现从芯片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全链路国产化,成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替代的重要支撑,保障工业场景的高强度、长周期稳定运行。

德明利全国产化存储产品

德明利全国产化存储产品

消费级存储:定制化场景适配,功能与体验双重升级

德明利重点推出新一代消费级存储产品,聚焦日常娱乐、专业创作与AI应用等多元场景,提供更具定制化的解决方案。PCIe 5.0 SSD实现14GB/s高速读写,DDR5内存条具备128GB大容量与10000+MHz超频性能,为本地大模型推理提供关键支撑;自研TW2985 SD6.0主控芯片赋能MicroSD卡,实现智能缓存与功耗优化体验。全新便携式SSD则兼具轻薄设计与多彩外观,支持高达4TB容量与2000MB/s传输速率,在小体积中实现高效与稳定,充分满足年轻用户与专业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德明利消费级存储产品

德明利消费级存储产品

以存储之力,点亮AI未来

在全域AI加速发展的关键节点,存储已不再是单一的功能组件,而是产业智能化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通过自主可控的产品矩阵与全链条技术体系,德明利正为国产化替代注入新动能,推动AI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与边缘智能等领域的深度落地,以存储之力点亮AI未来。

关于德明利

深圳市德明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1309.SZ)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注于国产存储主控芯片研发及存储模组方案的集成电路企业,以"芯片+算法+场景"全链条技术能力,为智能终端、数据中心、工业控制等高价值场景提供高可靠性存储解决方案。

依托全栈自研技术体系,德明利实现了从存储介质特性分析、硬件开发平台到智能算法深度协同,打造涵盖固态硬盘、嵌入式存储、内存条及移动存储的产品矩阵,满足消费级、工业级及企业级等多元市场应用领域,同时聚焦差异化需求,保障数据存储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系统兼容性,以智能存储技术推动行业场景化效能升级。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35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为全球创新型储能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军企业,宁德时代(CATL)在南美规模最大的储能展会——2025年南美智慧能源展(Smarter E South America 2025)上首次亮相,并发布了其最新技术。TENER Stack是目前全球首个可堆叠、容量高达9兆瓦时的超大型储能系统,能够适配宁德时代不同的电芯技术,既可实现长达五年零衰减的性能表现,又具备耐高温特性。该系统适用于南美多样化的气候条件,彰显了宁德时代对推动该地区可持续能源发展的坚定承诺。

宁德时代美洲储能业务事业部执行总裁Ray See表示:"巴西的储能系统应用,在多样化方面位居全球前列。凭借我们在为各类脱碳应用提供产品解决方案方面所积累的成熟经验,以及我们正在建立的稳固本地合作关系,我们致力于助力该地区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步伐。"

为满足巴西严苛条件而定制

巴西能源市场正处于关键转折点,由于电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该国市场已经做好了快速增长的准备,进而催生了对灵活性解决方案的需求。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强调,巴西的储能产业"即将腾飞"——到2050年,巴西需要投入超6万亿美元能源投资,以实现净零排放目标,这凸显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应对该地区快速增长的需求,宁德时代推出创新产品TENER Stack,这款突破性产品标志着其在容量、部署灵活性、安全性和运输便捷性方面,实现了战略性的跨越式发展。

该系统可以储存9兆瓦时的能量,能够为45辆配备200千瓦时电池组的电动公交车充满电,或为一个普通巴西家庭提供6年的用电量。与传统的20英尺储能系统相比,其土地利用率提高45%,预计能量密度高出50%。对于大型项目而言,建设一座800兆瓦时的储能站,该系统所需的集装箱数量比使用5兆瓦时系统减少45%。

该系统具备高度灵活性。其"二合一"设计重量不足36吨,符合全球99%市场的运输法规要求。该系统兼容标准运输方式,可以将运输成本降低多达35%,同时,较低的重心设计确保其在途经桥梁、隧道及乡村基础设施受限路段时,仍能保持稳定性。

TENER Stack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进行了深度优化。其采用磷酸铁锂(LFP)电池化学体系,具备出色的热稳定性,升级后的气体传感器灵敏度提升40%,能够提前35%的时间触发火灾抑制系统。三层隔热结构可以提供长达两小时的防火保护。该系统还符合IEEE693抗震标准,即能够承受9级地震和5级飓风的冲击。其顶部热管理系统将运行噪音控制在65分贝以内,非常适合在城市环境中使用。

巴西及其他南美市场还面临着独一无二的挑战:电网波动频繁、环境温度高、偏远地区设施维护资源有限。TENER Stack正是针对这些多样化条件而专门设计的。

其新型气体传感器使用寿命长达10年且无需维护,而传统传感器仅能维持2年,这大幅减少了难以抵达的偏远站点的运行中断风险。与此同时,重新设计的集装箱不间断电源(UPS)系统采用自供电设计,摆脱了对短寿命铅酸电池或8年寿命磷酸铁锂电池的依赖,在停电期间可以将电池管理系统(BMS)和防爆风机的备用供电时间从20分钟延长至2小时。

宁德时代凭借EnerOne+和TENER系列等其它产品,为离网、商业及公用事业级能源项目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这些解决方案采用轻量化、高便携性设计,并配备一体化减湿系统,能够抵御雨林潮湿环境,在-35°C至55°C的极端温度范围内稳定运行。宁德时代为巴西及整个南美地区的各类规模项目,提供定制化能源解决方案。

致力于推动南美可持续发展未来

CATL已在巴西取得显著进展,于2022年助力该国首个公用事业级储能项目——雷吉斯特鲁(Registro)储能项目——落地。经过三年稳定运行,该项目已成为南美储能行业的标杆。今年,该站点通过扩建首座电站实现重大里程碑,标志着宁德时代在当地市场开启新的增长阶段。

除了巴西市场外,宁德时代还持续深化全球业务布局,加速产业扩张,并在整个南美地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该公司正积极在智利、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组建本地化团队。

今年9月,宁德时代将在智利设立新的南美办事处,为当地客户提供专业支持与创新服务。依托TENER系列等前沿储能产品,宁德时代持续突破技术边界,通过提供更灵活、更安全、更加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坚定履行助力南美及全球合作伙伴加速能源转型的承诺。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宁德时代的储能系统(ESS)产品已在全球2000多个项目中落地应用,覆盖所有气候带和各类运行环境。2024年,宁德时代更以超过93吉瓦时的装机量,连续第四年蝉联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市场份额榜首。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34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