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以人工智能 (AI) 支持 KakaoBank 的金融技术研究和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捷的移动银行服务

2月16日 -- 世界领先的云和运营商中立数据中心、主机托管和互连解决方案供应商里瑞通(Digital Realty)(NYSE:DLR,以下简称"Digital Realty")今日宣布,韩国领先的移动银行 KakaoBank 已在Digital Realty位于首尔的 ICN10 数据服务中心建立一个人工智能 (AI) 实验室。此次战略投资将利用 Digital Realty 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专业知识,助力 KakaoBank 快速改善人工智能赋能服务,开发个性化内容,推动新金融服务的研发。

1.jpg

[从左到右]KakaoBank Infra 团队负责人 Sangwon Seo、KakaoBank 首席信息官 Junsik Eum、KakaoBank 的 CRDO HyunChul Ahn、KakaoBank 首席技术官 JaeHong Shin、Digital Realty 副总裁兼韩国区负责人 Chris Han、Digital Realty 产品组合管理副总裁 Matt Berzak、Digital Realty 数据中心经理 SJ Lee、Digital Realty 韩国区销售总监 Jeremy Hwang

KakaoBank 之所以选择 Digital Realty 的 ICN10 数据中心,是因为该数据中心能够提供专用、高性能和有弹性的环境,并提供优化的冷却、布局和连接选项,可支持高效的人工智能部署。

高级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如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能够支持高功率计算需求且经精密设计的电源和冷却基础设施。ICN10 配备了高密度主机代管服务,每个机架可支持高达 70 千瓦 (kW) 的功率,以满足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的需求。该数据中心采用创新的空气辅助液体冷却AALC (Air-Assisted Liquid Cooling) 技术,确保高效散热,并为业内最高性能的图形处理器 (GPU) 服务器提供可靠支持。

Digital Realty 模块化和灵活的数据中心设计使 KakaoBank 能够在 ICN10 快速部署其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并可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扩展及布局。

对金融服务业而言,可靠性至关重要,因为功能的突然中断会严重破坏客户的信任。Digital Realty 的 ICN10 数据中心采用 N+1 设计冗余电力和机械基础设施,以确保设备可无缝、不间断运行。截至 2023 年,Digital Realty 获得了 Uptime Institute Tier 3 无中断维护评级,并连续 16 年实现五个九高可用性。

数据对于人工智能应用程序至关重要,如果能从数据集中获得洞察力,人工智能应用就会得到大幅提升。Digital Realty 的全球数据中心平台 PlatformDIGITAL®支持私有云消费, 通过其全球服务协调平台 ServiceFabric™实现跨企业生态系统中数据集的安全和高性能访问。此外,ICN10 对 AWS Direct Connect 的专用访问使 KakaoBank 能够将其私有基础设施连接到 AWS 亚太(首尔)地区,从而提供低延迟、高性能、安全且经济高效的连接解决方案。

ICN10 在首尔数字媒体城的中心位置及其网络中立的环境,为 KakaoBank 提供了绝对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延迟,并为国内金融机构的现有数据中心提供了多种连接选择。

KakaoBank 首席研发官 Hyun-chul Ahn 表示:"通过开设人工智能中心,我们创造了一个加强与 Kakao 社区、外部学术界和企业合作的环境。我们计划加快推进各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业务和需要复杂操作的研究,如生成式人工智能和语言模型,以获得更多客户,并通过增强我们的技术能力实现持续增长。"

Digital Realty 公司副总裁、韩国区负责人 Chris Han 表示:"韩国作为亚太地区快速增长的人工智能市场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Digital Realty 在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赋能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凭借这些经验,我们将不遗余力地支持 KakaoBank 在金融领域的人工智能创新。"

关于 Digital Realty

里瑞通(Digital Realty) 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数据中心、主机托管和互连解决方案将公司和数据紧密结合。 PlatformDIGITAL® 是该公司的全球数据中心平台,为客户提供安全的数据汇聚场所和经过验证的普适数据中心架构 (PDx®) 解决方案,以推动创新并有效管理数据引力挑战。 凭借其覆盖六大洲 28 个国家、50 多个城市、300多 个设施的全球数据中心,帮助其客户访问至关重要的互联社区。如欲了解更多有关 Digital Realty 的信息,请访问 digitalrealty.com 或在 LinkedIn 和 X 上关注我们。

2.jpg

KakaoBank 在首尔 Digital Realty ICN10 数据中心的人工智能实验室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33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I芯片技术的先驱迪普爱思正在大力开发能够实时处理生成式AI和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新一代产品,旨在到2025年通过超低功耗AI芯片革新端侧AI。

该公司的技术实力今年早些时候在CES 2024的全球舞台上亮相,迪普爱思的革命性核心技术赢得了三项备受推崇的CES创新奖,并推动与全球70多家公司合作。

趁着CES 2024的良好势头,迪普爱思在MWC 2024上宣布了其战略愿景,展示了端侧AI未来的蓝图,并扩大与全球公司的合作。

AI芯片技术的领跑者迪普爱思(首席执行官Lokwon Kim)将商业化生成式AI的关键技术定义为"Federated Operation of LLM",并正在推进技术发展。迪普爱思计划通过其先进的超低功耗AI芯片革新端侧AI,并在2月26日至29日举行的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大放异彩,届时将展示端侧AI的全面蓝图并计划扩大与全球伙伴的合作。目前,迪普爱思正在与国内和欧洲的电信公司以及全球数据中心企业建立联盟,推动网络和云系统的兼容性和优化。

1.jpg

迪普爱思在MWC 2024推进超低功耗端侧AI芯片,旨在商业化生成式AI

MWC 2024的迪普爱思展台体验端AI的未来,展位7号馆7A62-19

在MWC 2024之前,迪普爱思在CES取得了重要里程碑,展示了其第一代端侧AI芯片技术。这一成就为公司赢得了三项CES创新奖,巩固了其作为全球综合AI芯片技术领导者的地位,并吸引了超过5000名访客前往其展位。这一成就使迪普爱思的早期参与客户计划(EECP)的客户数量增加了一倍,达到70家全球公司,展示了对迪普爱思端侧AI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工业需求。

迪普爱思的技术旅程还包括开发了一项开创性技术,使服务器规模的AI和端侧大型AI模型的联合操作成为可能。该公司计划明年下半年推出能够在仅几瓦特的功率下运行同时提供服务器规模AI智能的端侧AI芯片。这一举措源于对端侧AI是广泛采用小型AI模型乃至如LLMs和生成式AI这样的超大规模AI的根本解决方案的认识。

尽管基于GPGPU的解决方案目前对于ChatGPT和Gemini等LLM服务来说最具成本效益,但全球运行的GPU消耗的总电能已经超过整个国家电能的水平。这造成了一个关键问题,使商业化的电力需求和成本不可持续。因此,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开发自己的AI芯片,优化运行他们的AI算法,旨在取代GPU。

迪普爱思的核心技术因优化了性能,降低了功耗,并优化了端侧AI操作成本而脱颖而出。以这些优势为基础,迪普爱思致力于将"LLM的联合操作"作为商业化生成式AI的决定性技术开发。这种服务器规模AI与端侧大型AI模型之间的协作操作技术,预计将使能耗、碳排放和成本相比仅依赖数据中心至少降低十倍到千倍。

迪普爱思富有远见的首席执行官Lokwon Kim表示:"迪普爱思因拥有全球领先的AI操作功耗和成本效率核心技术而获得国际认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计划积极进入全球市场,推出由四颗AI芯片组成的第一代产品,开启AI无处不在的时代。此外,我们旨在开发新技术,使超大规模AI服务在不到5W的功耗下成为可能,提供将巨型人工智能技术从科学领域转移到人类广泛使用的核心技术。我们致力于成为全球市场上领先的综合AI芯片公司。"

迪普爱思通过超低功耗芯片重新定义端侧AI的旅程将塑造AI的未来,使其更高效、可持续、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访问https://deepx.ai/了解更多关于迪普爱思的创新AI解决方案的详情。

于迪普爱思

迪普爱思成立的初衷是迎接AI像电力和Wi-Fi一样无处不在的时代。公司致力于开发高性能AI芯片和计算解决方案的底层技术,使所有电子设备实现智能化。迪普爱思的AI芯片针对各种AI应用进行了优化,提高了AI设备的能效,实现了高效的AI功能。目前,迪普爱思正与现代起亚汽车机器人实验室、POSCO DX、磁化电子(Jahwa Electronics)等客户合作,并于今年年初签署了量产合作协议。该品牌还与全球40多家公司在智能摄像头、控制和安防系统、机器人、AI医疗设备和AI服务器等领域深化合作,同时在全世界(尤其是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拓展业务。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33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任助理副总裁计划发展亚太地区的经销商渠道合作

行业唯一的分层备份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ExaGrid ®今天宣布任命Rohan Cook为新的亚太地区销售助理副总裁。

“我很期待与ExaGrid在亚太地区的团队携手合作,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印度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东盟国家。我们将与各国的经销商渠道合作伙伴一道,向亚太地区的更多组织提供ExaGrid分层备份存储解决方案,以帮助他们解决备份方面的挑战,确保在遇到勒索软件时能够回复数据,保护他们的数据。”Rohan Cook说。目前有25种备份应用程序支持将ExaGrid作为备份存储目标,包括:Veeam、Commvault、Veritas NetBackup等等。

Rohan Cook于最近加入ExaGrid,过去两年他与科技初创公司合作经营自己的企业。更早前,Rohan先后在IBM、思科、EMC、Verizon和Symend工作,担任事技术、销售和区域领导职位。Rohan在新加坡和美国生活过,目前居住在澳大利亚悉尼。

ExaGrid总裁兼首席执行官Bill Andrews指出:“ExaGrid不断在全球扩张,目前已拥有超过4,100套活跃客户安装,分布于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亚太地区是极为关键的增长区域,也是公司在2024年的关注重点。我们很高兴欢迎Rohan Cook加入我们的团队,他将领导亚太地区销售团队,并发展整个地区的渠道合作关系。”

关于ExaGrid

ExaGrid提供分层备份存储产品,具有独特的磁盘缓存着陆区、长期保留存储库和扩展架构。ExaGrid的着陆区可实现超快的备份和还原速度以及即时VM恢复。存储库层极大降低了长期保留成本。ExaGrid的扩展架构包括全套设备,并确保随着数据的增长提供固定备份期限,从而避免成本高昂的叉车式升级和产品过时淘汰。ExaGrid提供独有的两层备份存储方法,且具有非面向网络的分层、延迟删除和不可变对象,可帮助从勒索软件攻击中恢复。

ExaGrid 在以下国家和地区设有实体销售和售前系统工程师:阿根廷、澳大利亚、荷比卢、巴西、加拿大、智利、独联体、哥伦比亚、捷克共和国、法国、德国、中国香港、印度、以色列、日本、墨西哥、北欧、波兰、葡萄牙、卡达尔、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南非、韩国、西班牙、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美国和其他地区。

请浏览 exagrid.com 或在 LinkedIn 上关注我们。如需了解我们的客户对其自身非凡体验的看法,并了解为什么他们目前在备份存储上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请阅读 客户成功案例 . ExaGrid is proud of our +81 NPS score!

ExaGrid是ExaGrid Systems, Inc的注册商标。所有其他商标均为各自持有人的财产。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40213245830/zh-CN/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33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葡萄牙里斯本举办的TM Forum加速2024论坛上,中国移动、沙特STC、香港HKT等多家运营商联合华为共同申报的“智能和价值驱动的网络运维转型”催化剂项目,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TM Forum杰出资产贡献奖。该奖项由TM Forum颁发,旨在表彰基于催化剂项目成果回馈TM Forum的资产价值做出最重大贡献的团队。

1.png

“智能和价值驱动的网络运维转型”催化剂项目荣获2023年TM Forum杰出资产贡献奖

该催化剂项目依托于华为智能运维解决方案的新指标EDNS(Expected Demand Not Served),新平台iEM(intelligent Event Management),新价值框架VOF(Value Operations Framework),新技术AI和图神经网络(GNN),对工单处理优先级按流量影响程度重新排序,改变运维作业模式,提升运维效能。基于项目成果,团队成员在TMF多个标准工作组AI自动化闭环(AICLA),自治度量与管理(MAMA),开放数字架构ODA,科技组织设计TCOD贡献了30+标准提案。标准内容涉及运维EDNS定义及实践,iEM平台组件,衡量运维商业价值的模型框架VOF,以及人才技能转型框架等,为运营商实现运维数字化转型及自治运营,提供了可依据的行业范本和参考。

此次获奖是TM Forum对华为和运营商在行业标准贡献的高度肯定,也体现了华为持续投入数字化运维转型和产业标准规范的决心。华为智能运维将继续投入,加速“以业务为中心”的运维数字化转型,助力全球运营商获取更显著的商业成果。

来源:华为

围观 2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33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领先的互联网社区创建者 – 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网龙"或"本公司",香港交易所股份代号:777)发布元宇宙教育生态平台EDA的战略愿景和核心功能,目前公司正聚焦于该平台的深度研发。

针对K12阶段的青少年用户,EDA将构建探究式、体验式的全新学习模式,通过具象化的形式,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激发学习者的想象力,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和专注度,帮助他们更高效、更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EDA将实现以每一个学习者为中心的目标,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推荐内容,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和目标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让学习者达成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EDA的第一阶段产品将聚焦在"科学"类学科,覆盖K12阶段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课程。未来EDA还会把这种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模式扩展到更多的学科中去。

EDA所提供的内容将以教育游戏的方式来呈现。EDA通过可操作性强的沉浸式教育体验,提升学习者的兴趣,凸显元宇宙教育新时代中探究式、体验式学习的特征。通过个性化的推送和定制化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率,使学习者能够在自我驱动、自我探究的状态下主动完成学、练、测、评的全过程。此外,教师群体也可以加入EDA平台,借助创新的工具和内容,把传统的教学资源无缝转化为EDA生态中的趣味性互动内容。

EDA将提供AI技术赋能的内容开发和互动社区平台,扶持和鼓励高质量的用户生成内容(UGC),同时支持用户间的互动、分享和学习讨论。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将使EDA生态与真实的教学活动进一步融合,实现线上、线下的相互促进,进一步带动用户增长。

网龙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刘德建博士表示:"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享有优质的数字学习资源是EDA的远景目标。进入2024年,网龙迈向了一个全新的战略发展阶段,EDA是我们重要的创新和增长引擎。EDA将成为重新定义教育方式的协作平台,让教学活动更有效果、更有效率、更有体验感。"

关于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  

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香港证券交易所代码:0777)是全球领先的互联网社区创建者,在开发和扩展多个互联网及移动平台方面拥有优良往绩,覆盖用户数以亿计,包括建立中国领先的网络游戏门户-17173.com及打造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智能手机服务平台91无线。 

网龙成立于1999年,成功自主研发多个著名的旗舰游戏,包括《魔域》、《征服》、《英魂之刃》和《终焉誓约》,是中国最具声誉及知名度的网络游戏开发商之一。此外,网龙近年积极扩展在线教育业务,秉承着"打造全球最大的在线学习社区"的愿景,旨在将最佳的一体化学习解决方案普及至世界各地的学校。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33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jpg

多维科技的先进TMR工艺平台助力消费电子行业拓展应用场景、实现技术路线升级

2024年2月18日消息,专注于隧道磁阻(TMR)技术的磁传感器制造商江苏多维科技有限公司(MultiDimension Technology Co., Ltd., MDT)推出了TMR4101高精度磁栅传感器芯片,适用于摄像头自动调焦和变焦、微米级位移测量、直线和角度位置测量、磁栅尺和磁编码器等消费电子和工业应用领域。

2.jpg

TMR4101典型输出信号波形

多维科技TMR4101磁栅传感器芯片与磁极距为0.4mm的多对极磁栅配套使用。当芯片沿着磁栅的长度方向移动时,其内置的两个推挽式TMR半桥结构分别输出相位差为90°的正弦和余弦信号,信号的周期与相邻的一对南北磁极的总长度0.8mm相对应。基于TMR技术优异的高灵敏度和低噪声特性,TMR4101的正弦和余弦输出信号可通过模拟前端调理电路和数字信号解算完成对微位移的精准测量,在典型应用场景中可达到微米级的重复定位精度。多维科技先进的8英寸TMR工艺制程,在优化制造成本、提升芯片可靠性的同时,实现了紧凑的超薄型DFN4L(1.32 mm × 0.66 mm × 0.3 mm)封装,特别适用于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摄像头模组为代表的空间尺寸受限、同时需满足高精度定位要求的消费类应用场景。

3.jpg

4.jpg

TMR4101与配套磁栅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多维科技提供与TMR4101配套使用的磁极距为0.4mm的多对极磁栅,磁栅的长度和宽度可根据应用场合的需求选配。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多维科技可为客户定制不同磁极距的磁栅和与之对应的TMR传感器芯片。

TM4101产品特性

  • 隧道磁阻(TMR)技术

  • 检测磁栅周期 0.8 mm

  • 高灵敏度

  • 宽工作电压范围

  • 允许较大的测量间隙

  • A、B 相模拟电压输出

  • 良好的温度稳定性

  • 符合 RoHS & REACH

TMR4101芯片性能参数

5.jpg

TMR4101配套磁栅性能参数

6.jpg

7.jpg

TMR4101芯片内部原理框图

8.jpg

TMR4101引脚定义

9.jpg

TMR4101封装图(DFN4L)

多维科技TMR4101磁栅传感器芯片与先行发布的TMR3016或TMR3017角度传感器配合使用,为智能手机摄像头自动调焦和变焦应用提供了升级的产品方案。多维科技同时为摄像头光学防抖和智能可穿戴设备规划了基于TMR技术的全新产品序列。这些新产品将于2024年内全面推向消费电子市场,以TMR技术的低功耗、高频响、高信噪比特性助力行业合作伙伴实现技术路线的升级换代。

多维科技自主拥有先进的8英寸TMR和AMR磁传感器产线,芯片年产能可达数十亿颗。其完备的制造体系已通过ISO9001、IS014001、IATF16949体系认证。多维科技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类、医疗和新能源行业的合作伙伴储备了充足的产能,在位置检测、角度和速度测量、线性位移测量、微弱磁场和磁特征检测、计量仪表和电流检测等多种应用场合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磁传感器芯片产品和应用方案。多维科技的IDM业务模式,支持设计、制造和销售其自主品牌的磁传感器产品,同时可提供晶圆代工业务,助力行业伙伴完成技术路线升级,实现合作共赢。

来源:多维科技

围观 1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33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月18日消息,市场调查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在2024年W4-W6(1.22-2.11)期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vivo(含iQOO)销量市占率分别为16.5%、17.6%和17.7%。

其中,W5和W6为全品牌激活量市占率第一,W4为国产品牌激活量市占率第一。

此外,包括元旦和春节在内的1月1日至2月11日期间,vivo X100系列销量市占率为12%,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500美元-700美元旗舰价位段第一。

资料显示,vivo X100系列发布于2023年11月份,这款手机拥有多项创新,包含新一代自研影像芯片V3、蔡司APO超级长焦镜头、全新的联发科天玑9300、终端侧70亿参数大语言模型等等。

vivo黄韬表示:从X1到X100,每一代X系列产品都有突破与创新,持续超饱和的投入,让vivo积蓄了雄厚的能量,未来vivo会坚定地持续深耕底层技术,让蓝科技越来越强大。

1.jpg

出处:快科技

围观 6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32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2月15日——龙年新春期间,EDA领域再现重磅收购!日本芯片制造商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s)周四宣布,将通过一次全现金交易以91亿澳元(约合59.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澳大利亚设计软件提供商Altium的100%股份。

瑞萨电子在一份声明中说,该公司将以每股68.50澳元的价格收购Altium,较Altium周三收盘价溢价34%。

Altium是一家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澳大利亚跨国软件公司,专注于3D PCB设计、电子设计和嵌入式系统开发。公司由Nick Martin于1985年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霍巴特始创,原名为Protel国际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基于PC的软件,为印刷电路板提供辅助设计。

Altium公司的第一套DOS版本PCB设计工具在澳大利亚电子行业获得了广泛接受,随后公司开始通过销售商向美国和欧洲出口设计包。随着产品范围的不断扩大,Altium公司生产的产品涵盖了原理图输入、PCB自动布线以及自动PCB元件布局软件等。

1999年8月,Altium公司在澳大利亚股票市场成功上市,筹集的资金用于在2000年1月收购其他公司和技术,包括ACCEL Technologies公司、Metamor公司、Innovative CAD Software公司和TASKING BV公司等。这些收购进一步增强了Altium在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的实力。

Altium公司的主打产品是Altium Designer,这是一款全方位的电路板设计工具,涵盖了从原理图设计到PCB设计、元器件库管理、FPGA/PLD设计等整个电路板设计流程。此外,公司还提供包括Vault、ADMS、Subscription和Training等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

Altium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有多个办公室,包括美国圣地亚哥和波士顿、德国卡斯鲁、荷兰阿姆斯福特、乌克兰基辅、中国上海、日本东京和澳大利亚悉尼等。2011年,公司的总部从澳大利亚悉尼搬迁至中国上海。

1.png

Altium公司的主打产品Altium Designer是一款功能强大的PCB电路板设计软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 全面的设计工具:Altium Designer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电路板设计工具,包括原理图设计、PCB设计、元器件库管理、FPGA/PLD设计等,能够满足设计师从概念到成品的全方位需求。

  2. 强大的集成库管理:软件提供了一体化的库管理功能,可以方便地管理原理图、PCB封装库、混合信号仿真和信号完整性分析的库,大大简化了设计和校验过程。

  3. 高效的多通道设计:Altium Designer支持多通道设计,这不仅体现在原理图设计中的多层次化功能,还包括PCB设计中的多通道设计布局/布线复制功能,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

  4. 友好的用户界面:软件的用户界面设计得非常友好,易于导航和使用,使得设计师能够更快、更高效地完成设计任务。

  5. 灵活的项目管理:Altium Designer的项目管理功能非常灵活,设计师可以方便地管理项目中的各个文档,而不需要将所有文档都放在同一个目录下。

  6. 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软件内置了CAM编辑器,支持多种制造格式,可以即时创建PCB和元件视图模型,方便了数据的管理和输出。

  7. 良好的兼容性:Altium Designer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与其他EDA软件进行良好的协作,方便了设计师在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和共享。

    Altium公司的产品在中国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体。

瑞萨电子表示,此项交易还需要得到Altium股东和一家澳大利亚法院的批准。

瑞萨电子表示:“此次收购使两家行业领导者能够联合起来,建立一个集成和开放的电子系统设计和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允许跨组件、子系统和系统级设计的协作。”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1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32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强芯一言

对于大多数中国 IC 设计企业,尤其是 MCU 公司来说,过去的兔年会倍感煎熬。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半导体进入下行周期,在需求下降和去库存的双重压力下,大部分MCU公司(包括上市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降,很多公司出现亏损甚至大幅亏损。

MCU作为2021年严重缺货的代表,曾被媒体各种曝光,去年似乎也受到媒体的青睐,许多半导体悲观的论调都捎带上国产MCU。客观事实确实无法让人乐观,这不能否认,但如果静下心来,跳脱纷繁芜杂的表面信息,从较长的时间轴和大逻辑去看,你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冬去春来,国产MCU的盛夏终会到来,荣景可期!

1.jpg

01
MCU市场是一个规模宏大而且持续增长的市场

MCU是一个巨大的市场,2022年全球MCU市场约220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约1600亿。全球MCU近5年的复合成长率超过6%,持续增长能力不错。有机构预估2030年全球MCU市场会超过300亿美元。中国MCU市场2022年的数据是约400亿人民币,最近这些年大都保持2位数增长。

MCU市场宏大且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两个原因:其一是MCU作为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应用场景无处不在,玩具、家电、物联网、工业控制、汽车、医疗电子、仪器仪表等等,几乎任何需要智能控制的设备都需要MCU;其二是智能化在各行各业不断发展,各种设备、端子都需要MCU来提升智能化水平。

几乎每年MCU市场上都会出现爆发性成长的产品,未来的工业4.0、元宇宙、人型机器人等,一定会是MCU大爆发的机会。MCU还不断向更高算力发展,原本MPU的市场已经被MCU渗透。边缘AI在大模型的推动下获得新的发展,边缘端AI与MCU结合是一个强大趋势,使得AI的适应性和落地能力大幅增强,在某个时间节点也会大爆发。

2.png

02
MCU市场是一个复杂的市场

MCU的技术底层是同源的,但不同产品需要的技术资源、参数指标千差万别,最终形成的产品差异巨大,对应的市场更是纷杂多元,中国MCU市场尤其如此,其复杂程度几乎只有长期浸淫其中的行业人士才懂得。其复杂性的体现有:

01
有产品相对通用的通用市场,也有产品相对专业的细分市场。

02
有品质要求很低的低端消费电子市场,如玩具;也有品质要求苛刻的市场,如汽车电子。

03
有资源少规格低的产品市场,如8位OTP MCU;也有资源多规格高的产品市场,如多核MCU域控制器。

04
有项目导入较快的市场,如低端消费电子,导入周期几周到几个月;也有项目导入较慢的市场,如工控、汽车,导入周期以年计算。

05
有客户很少的市场,如汽车电子;也有客户很多的市场,如新兴消费电子。

06
有不同类型和特色的客户,大的上市公司,小的不入流作坊,有终端品牌客户和贴牌客户,也有板卡厂、方案商等。

07
销售渠道复杂,大中小代理商、方案商、板卡厂,都是渠道中的生力军。

08
各种客户、各种行业对 MCU 公司的技术服务需求、要求不一。

以上这些不足以全面呈现中国 MCU 市场的复杂性,但可以看出它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分析的市场。

03
MCU市场容纳度大

MCU市场的复杂性,天然使得这个市场的容纳度大。当前的中国MCU市场,有点像餐饮市场,不管是街边大排挡,还是豪华大饭店,都有自己的客户群。做快餐、大餐、面点还是火锅,都各有各的生意经。一家或几家公司想在短时间内把这个市场里的大部分都吃掉,基本上不大可能,仅渠道壁垒就把大家分隔开来。

国产MCU公司只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纷繁芜杂的市场里找对自己的发展路径,保证财务正常的情况下坚持发展,就有机会做大做强。一个百人规模的公司,如果营收过亿,要生存下来其实并不很难。

3.jpg

04
国产MCU在人才、技术和产业链等方面已经基本完备

2000年前后,国际MCU大厂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经年累月,培养了一批MCU核心人才。这些人才虽然稀少,但能够支撑起产品由研发到量产的全部流程,丰富的经验使其研发的产品与国家大厂在功能性能上几无差别,甚至个指标有超越。

MCU只需40/55/90/110nm的成熟工艺,而且对晶圆消耗不大。伴随近几年中国对半导体制造的强大投入,MCU需要的成熟工艺已经遍地开花,晶圆产能供应充足,加之原本就能力富裕的MCU封测,中国MCU的产业链已基本完备,竞争力凸显。

05
MCU的国产化率很低

中国MCU市场的国产化率,2021年前大致7%,2022年可能接近20%,2023年下降一些,约百分之十几,还是很低。

为什么MCU国产化率一直这么低?这要归因于MCU的2个特点:

其一,MCU单价不高,但其作用关键,是核心器件。通常客户不会因为MCU的采购价格降低一点,就轻易把国外MCU更换为国产MCU,特别是整个设备比较昂贵的情况下。MCU会影响整个电路板的设计,其品质、可靠性等非常重要,品牌客户普遍对国产MCU使用谨慎。

其二,MCU需要二次开发。MCU不是贴上板子就能用,需要用户在做好硬件设计的基础上,花费较多的人力开发软件,尤其是32位MCU,其开发复杂度高,资源投入多,产品测试也费时费力。所以涉及到更换MCU,客户都会谨慎考虑其二次开发的成本。

但这么低的国产化率,也说明国产MCU向上的空间巨大!只要国产MCU一直精敲细打,持续深耕、不断渗透,国产化率一定会持续上升。

06
MCU慢, 但可持续性好

芯片行业的特点就是慢,而MCU在各种芯片品类里尤其慢。它的慢体现在:

01
新产品打磨慢。慢工出细活,MCU 产品的前期市场调研、产品定义、工艺选择、产品设计、产品测试等都比较耗费时间,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从前期调研到产品上市,基本需要一年以上时间。

02
产品市场导入慢。MCU需要客户二次开发,对于复杂一点的32位MCU,客户从选型、硬件设计开始,到软件导入、测试完成,一般需要2-8个月。接着是小批量试生产,再逐渐爬坡到大批量生产,大概还需要1-6个月。

03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慢。即使是有竞争力的公司,需要时间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需要时间把有竞争力的产品导入到市场,最后推动竞争格局的变化,这样的变化至少需要2年以上。所以当前看到的市场竞争格局,通常是前几年播下的种子,在今天看到结果而已。MCU公司在某些市场当前的地位,与其当下的实际竞争力,不能轻易直接划等号。

04
MCU产品导入慢,但是一旦导入量产,其持续性往往比较好,特别是一些工控项目,持续量产5-10年都很常见。

05
MCU公司可以花费较少的力气稳固原有基本盘,在此基础上不断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能够较好持续积累。

07
MCU国产替代趋势不可逆

MCU也在不断提升,只是需要时间来积累,并获得标杆客户的认可。国内很多客户也逐渐认识到,为了提高自身供应链的韧性,同时降低采购成本,引入性价比高的国产MCU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中国MCU公司以更低价格蚕食存量市场,再利用贴近中国市场的优势,以创新抓住新兴市场,在更健康维度上推动国产替代。

2021年的缺货潮只是全面开启了MCU国产替代的大门,并大幅加快国产替代的速度,目前来看,中国MCU市场的国产替代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4.jpg

08
春秋战国后是群雄并起

目前中国有50家左右较活跃的MCU厂商,这些厂家规模各异,大的收入超过10亿,小的只有几千万,甚至更少。当前的中国MCU市场像是春秋战国时代,竞逐者众多,但真正的强者稀缺,能够挑战国际大厂全球地位的基本还没出现。

MCU市场格局变化缓慢,战国时代会持续较长时间,可能需要3-5年完成初步洗牌,然后再过3-5年,国产MCU的格局才会比较清晰,那时剩下的才是少数王者。因为MCU市场的大容量,以及市场的复杂性,5-10年内能够容纳的头部国产MCU公司数量可能有5-8个,但每个公司的年营收可能都有20亿以上,净利润超过2亿,市值在100亿以上。

竞争格局的变化可能缓慢,但变化可能很大。今天在舞台上有灯光的角色,不一定能坚持到后面,只有真正有持续竞争力、能够持续向上发展的国产MCU公司,在马拉松长跑中才能成为胜利者。

不过,本土MCU需要走完从专用到通用、再到专用、到通用的螺旋式发展道路,未来如果自己的MCU不能在专用领域形成特色,在通用领域体现出专业,就很难生存下去。

5.jpg

09
国产MCU的荣景可期

综合前述几个主要观点,MCU市场作为一个持续发展的庞大市场,一个国产化率比较低的市场,在国产MCU已经突破技术壁垒的当下,在国产替代加速演进的当下,国产MCU的发展需要的只是时间,时间终会克服一切困难。国产MCU公司依托中国市场做大做强,最终走向海外,甚至称霸全球市场都是可以预期的。这就是国产MCU荣景可期的大逻辑。放在这个大逻辑下,短期的去库存,结构性内卷都不是问题,尤其是国产MCU之间的激烈竞争,能很好打磨国产MCU未来在全球的竞争力。

总之,虽然国产MCU寒气还在,但市场已经开始回暖,再经过一些年的发展,一定有多个强者走出来成为中国市场的主角,一并携手挑战国际大厂的全球地位,这样的国产MCU荣景不是设想,一定会到来!

世间万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国产MCU崛起接下来的故事,不过是众多国产崛起故事的再一次重复而已,就像家电、手机、新能源汽车一样,不用意外。国产MCU就像酿一坛好酒,什么都备好了,只等时间的慢慢发酵,最后美酒成了就可以开坛享用。

最后,祝大家龙年大吉、万事顺意!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7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32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英特尔携手亚马逊云科技、思科、NTT DATA、爱立信和诺基亚,共同推动其先进的5G专网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广泛部署。

1.jpg

最新消息:2024年,企业对5G专网的需求进一步高涨,这是因为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可扩展的计算解决方案,以便为下一波边缘AI应用提供强大的支持,并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据Gartner®预测,“到2025年,50%以上企业管理的数据创建和处理将脱离数据中心或云计算1。” 为满足这一独特需求,英特尔与多家大型企业合作,为客户提供5G专网解决方案,并在全球范围内的各行各业中进行广泛部署。

英特尔副总裁兼网络业务孵化器部门总经理Caroline Chan 表示:“借助英特尔丰富的产品组合和卓越庞大的生态系统,全球各地的企业都能够根据自身业务需求,量身打造个性化专网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看到,5G网络与AI、边缘计算的融合所带来的迅猛发展,正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创新智能化转型以及降本增效,无论是新兴行业,还是成熟产业。”

重要意义:这些部署要归功于英特尔多年来的投资、研发、合作和试验,如今它们正逐渐成为行业主流,并为行业树立了卓越标杆。

通过其端到端软硬件产品组合(包括处理器、以太网、FlexRANOpenVINO以及5G核心网软件),并依托广泛的行业合作,英特尔正在打破技术壁垒,使运营商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络资源实现盈利,同时助力企业快速设计和部署智能专网。这一创新不仅局限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采矿业,还广泛应用于公共事业、医疗和教育等多个领域。

对客户意味着什么:近年来,5G已经展现出推动行业变革的巨大潜力。随着生成式AI为企业工作负载注入新的活力,企业纷纷致力于在专网中融合5GAI和边缘计算,旨在通过强化连接、确保数据安全性以及提升效率,来实现特定的行业目标和计划。5G专网为客户提供了一条捷径,使其能够在严苛的边缘工作负载环境中提供高带宽、低时延的计算能力。

关于5G专网的部署和创新:英特尔技术将驱动边缘AI发展,推动新兴行业和成熟产业实现智能化转型,从而助力全球业务运营的优化。

  • 亚马逊云科技(AWS:自AWS与英特尔在欧洲和美洲建立联合体验中心以来,双方的合作不断深化,目前已成功助力众多垂直行业的客户加速专网部署。最新案例为AWS集成无线专网(IPW)项目,该项目吸引了Amdocs作为系统集成商加入。通过该项目,AWS客户可以便捷地访问Amdocs提供的端到端移动专网(MPN)服务,而构建在AWS Outposts服务器上的基础设施则采用了英特尔®至强®处理器。这一全面解决方案覆盖了移动专网的所有构建模块,包括无线接入网(RAN)、核心网、安全和应用程序,以及部署和运营服务,使客户能够充分利用关键数据和业务洞察,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在即将到来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AWS将继续展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并展示更多针对不同无线专网使用场景的先进解决方案。

  • Aramco DigitalAramco Digital和英特尔最近宣布,双方有意在沙特阿拉伯打造首个开放式RAN(无线电接入网络)开发中心。Aramco Digital隶属于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Aramco,双方将利用英特尔的开放式RAN技术,共同为工业领域打造5G专网。该中心将推动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并为沙特阿拉伯的数字化转型做出重大贡献。

  • 思科(Cisco /NTT DATA:思科和NTT DATA合作,将阿姆斯特丹RAI国际会展中心(RAI Amsterdam)改造成欧洲首个智能场馆。思科依托英特尔技术,为场馆提供了5G专网的核心网和网络硬件支持,而NTT DATA则以服务的形式为场馆提供专网。这一基于英特尔架构的解决方案为众多智能手机和物联网设备提供了高速、低时延的连接,且能够处理海量数据,以获取实时洞察。

  • 爱立信(Ericsson:通过与Expeto、英特尔和5G开放创新实验室的其他成员密切合作,爱立信在华盛顿州普吉特湾塔科马港周围的塔科马潮滩景区部署了一个新的5G专网。这个专网在初期会支持五家当地企业,致力于帮助他们实现运营现代化,包括为港口基础设施、货运、供应链和制造业运营提供助力,使每家企业都能充分利用5G优势,助力其最终用户取得更优秀的业务成果。

  • Future Technologies:通过携手整个生态系统,Future Technologies利用英特尔和诺基亚的5G专网解决方案,与各类《财富》100强、500强和1000强制造商客户签署了多份价值数百万美元的4G/5G专网合同。这些合同均利用了英特尔的边缘和AI解决方案,以支持联网/远程工作者、自动机器人、资产管理和工业自动化等各行各业。

  • 诺基亚(Nokia:诺基亚数字自动化云平台(DAC)的无线专网,采用了基于英特尔技术的关键任务工业边缘(MXIE)解决方案,实现了专用的4.9G/LTE5G网络,以便跨多个工业现场实时处理工业系统、工人以及运营技术(OT)的数据。这一解决方案已在全球范围进行了数百次部署,如瑞士领先的钢铁和金属服务中心stürmsfs ag就是最近的一个案例。此次部署不仅吸引了系统集成商Datwyler IT Infra的加入,还从瑞士联邦工业融合基金会(IFF)获得了软件支持,其中包括英特尔组件,其坚固耐用的设计适合工厂内的复杂环境。

  • Pegatron 5GPegatron 5G在其位于越南的一家智慧工厂部署了5G专网解决方案,并展示了其强大功能。此前,该公司与越南最大的电信公司Viettel合作,在越南海防市建造了其首家海外全5G智慧工厂。基于英特尔广泛的5G专网产品组合,该工厂的网络可提供全面的连接,还具备高灵活性、高移动性、高吞吐量和低时延等优势。它可支持大量设备接入,且已实施零信任安全策略。

  • Red Hat/MinsaitRed Hat与英特尔和Indra旗下公司Minsait合作,集成和验证了一个完整、容器化、云原生的5G专网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采用了英特尔FlexRAN软件和Red Hat OpenShift,将提供一个性能值得信赖的基础性5G专网,并且支持通过第三方创新进行扩展或定制。

  • WWT/Federated WirelessWWTFederated Wireless正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全球先进技术中心,建设一个中立主机网络实验室,目前已接近尾声。英特尔、WWTFederated Wireless正在部署中立主机网络(在蜂窝专网上运行),旨在让多个参与建设的服务提供商共享其在现有蜂窝专网上的服务。该网络实现了专网和公网服务提供商的无缝连接。此外,得益于北美两大运营商的参与,这套中立主机网络解决方案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且已在高等教育、医疗保健和制造业等行业中确定了使用场景,同时也在考虑将其用于其它垂直行业。

说明:

1 Gartner报告《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延伸到数字边缘》,Thomas Bittman著,2023724日。GARTNERGARTNER公司和/或其附属公司在美国和国际上的注册商标和服务商标,经许可使用。保留所有权利。英特尔不控制或审核第三方数据。在评估数据准确性时,请参考其他信息源。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5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31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