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以下简称 “TÜV莱茵” )助力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和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两者以下统称 “比亚迪汽车” )完成相关审核,顺利获得由卢森堡交通部(Société Nationale de Certification et d'Homologation,缩写SNCH)颁发的UN-R156车辆软件升级管理体系(Software Update Management System,缩写SUMS)证书。同期,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通过了SNCH的UN-R156车辆网络安全型式认证(Vehicle Type Approval,缩写VTA)。

1.jpg

2.jpg

3.jpg

4.jpg

此前,比亚迪汽车已获SNCH颁发的UN-R155网络安全管理体系(Cyber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缩写CSMS)符合性证书和UN-R155 VTA证书,本次再获一份UN-R156证书,说明比亚迪汽车继网络安全体系之后,软件升级管理体系、车型软件升级实施等方面也得到了卢森堡交通部的认可,对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领域的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UN-R156《软件升级与软件升级管理体系》法规和UN-R155《网络安全与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法规是联合国针对车辆在数字化、网联化、自动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汽车网络安全风险和车载软件升级风险而制定的法规。根据欧盟的要求,从2022年7月起,所有新车型需进行这两项法规所要求的型式认证,才能申请整车型式认证(WVTA);从2024年7月起,所有新车都必须满足这两项法规的要求,才能上市销售。除欧盟以外,这两项法规也被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列为车辆市场准入的强制性要求之一。

TÜV莱茵作为一家拥有150多年历史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在保障车辆网络安全和软件升级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早在UN-R155/156立法阶段已参与法规制定的讨论、积极培养专家团队和提升本地服务能力,并于2021年在德国完成集团首个R-155/156项目。该项目获颁德国交通部全球首张UN-R155 CSMS、首张UN-R156 SUMS和对应VTA证书,为之后在中国推动汽车网络安全认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经验。

TÜV莱茵车辆检测认证服务始于1904年,致力于为车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涵盖研发阶段的目标市场法规调研、整车与零部件测试、道路适应性的测试、市场准入认证、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以及生产阶段的质量管理、售后阶段的服务质量提升等服务。目前,TÜV莱茵在欧盟市场已获得多个国家交通部的授权,包含德国KBA、荷兰RDW、瑞典STA、卢森堡SNCH、爱尔兰NSAI、拉脱维亚CSDD等,借助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和丰富的技术资源,帮助中国车辆制造企业成功实现通行全球的目标。

稿源:美通社

围观 8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54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png

带嵌入式LLC谐振扼流圈的风冷电动汽车充电站模块

普莱默的核心创新产品是一款精心设计的带有LLC谐振扼流圈的紧凑型50KW非车载充电变压器,它可满足现代电动汽车对功率的要求这款高性能变压器采用300 x 174 x 100 mm的光滑铝制外壳,效率高,供电效率达99%以上如此卓越的效率使产品的功率损耗达到了最低水平,不仅降低了整体能耗,还有利于持续充电。

BCBM-50KW-001 50KW带LLC谐振扼流圈的非车载充电变压器采用了先进的设计元素,在优化产品性能的同时,还可以解决热管理的关键问题。该产品的关键特征是嵌入谐振扼流圈的LLC (LCLC)拓扑,从而实现高效的能量转移,减少开关损耗。

为了有效散热,该产品采用了普莱默的新款内部散热片专利技术,与Coolmag导热树脂(因其卓越的传热性能而特别选择的材料)协同工作。

2.png

3.png

三重绝缘利兹线的使用在确保产品具有良好散热性的同时,还能适应热膨胀和热收缩要求。高度灵活的绝缘性能降低了因温度波动而给产品造成的损坏风险,确保了变压器组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另外,产品为分布式间隙多芯设计,结合MnZn铁氧体磁芯的使用,增强了变压器的整体保护性能和热稳定性

带有LLC谐振扼流圈组的50KW非车载充电器变压器配有嵌入式谐振扼流线圈,代表着电动汽车充电器的电力电子技术上的一项重大飞跃。紧凑的外型、超过99%的卓越效率,以及先进的热管理能力,使该产品成为满足不断扩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充电服务的理想选择。

普莱默致力于SDGs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在其绿色碳净创新中心进行设计、工程制造、原型和全面可靠性测试。因此,PFC模块是根据可持续性标准而设计的,旨在实现循环经济,考虑就近取材,采用绿色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化石燃料以及回收铁氧体和铜中聚合物的含量。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54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本文作者:廉勇刚、孙晓妍

顺应市场趋势与客户需求,IBM在2022年9月发布了第四代LinuxONE服务器IBM LinuxONE Emperor 4,并在今年4月推出单机柜版本IBM LinuxONE Rockhopper 4,帮助客户打造更强大、灵活、可持续的数据中心,并赋能新的使用场景,包括训练和部署AI 模型、边缘计算等等。

1.jpg

LinuxONE

随着"AI+"时代到来,生成式AI的浪潮对企业用户的算力资源、算法优化和数据安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部署AI工具的同时兼顾效率和创新,离不开灵活、安全、可持续、可扩展的IT基础架构。IBM 大中华区主机及 LinuxONE 系统技术架构师廉勇刚及孙晓妍联合撰写了署名文章,基于主机技术趋势、LinuxONE特性及其行业应用,解释为何LinuxONE仍然是IT基础架构之选。以下是文章节选:

2.jpg

IBM 大中华区主机及 LinuxONE 系统技术架构师 廉勇刚

3.jpg

IBM 大中华区主机及 LinuxONE 系统技术架构师 孙晓妍

IBM LinuxONE:与IBM主机系统一脉相承

在金融、医疗等行业的任务关键型应用中,主机系统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基础架构非功能性需求的角度看,主机有四大特点:

  • 可用性:业务上保证7*24小时持续运营,将意外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技术上保证数据和应用持续可以访问,确保基础架构的稳健可靠。

  • 扩展性:扩展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单机的扩展能力,单台机器支持200个CPU;其次,在"双活"两地三中心的架构下,增强了数据中心的横向扩展能力。

  • 开放性:近几年对容器化的讨论逐渐深入, IBM主机也可以通过各种API接口提供对外服务。

  • 安全性:这是IBM主机的强项,全新一代主机及LinuxONE在安全特性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延续和增强。

LinuxONE不仅延续着主机的这四大特点,还在开源开放,安全稳固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性。虽然我们在2015年才发布第一代LinuxONE产品(此前称为Linux on Z),但实际上,IBM主机支持Linux、SUSE、红帽等开源操作系统已经有20年以上的历史了,中间件及Oracle很早的时候就做了认证。在过去的20多年里,相应的软件及解决方案,硬件特性的适配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增强,因此LinuxONE的品牌虽只有8年的时间但却拥有一段悠久的历史。

在2006年的时候,LinuxONE就已经支持1000多个ISV的产品,2007年就开始用30台LinuxONE整合了3900台X86服务器,此时,IBM已经意识到可持续计算将会成为一个重要需求,将节能降耗纳入考虑。2019年,发生了一个对于LinuxONE影响深远的事件,就是IBM收购红帽。从此,IBM既有强大的硬件产品、又有开源的操作系统,对整个生态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AI应用上,LinuxONE也是走在了前面,去年发布的第四代LinuxONE搭载了业界第一个集成的AI芯片,可以帮助客户在大规模交易等任务中加入实时 AI 推理能力。举个例子,它可以每天处理3000亿次信用卡反欺诈的推理操作,时延仅仅1.1毫秒,这项技术提升了19倍的吞吐量,减少了20倍的响应时间。

选择LinuxONE加速企业数字化重塑的四个理由

架构的云化转型及各种新技术在企业数字化重塑阶段的推进已是大势所趋,在选择目标技术路线和堆栈(架构)的时候,一方面技术先进性和前瞻性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安全生产、稳敏支持和可持续发展同样必须兼顾。这里面的难点不在于是否知道选择的方向和标准,而是在于如何权衡多维度需求并做到兼顾当下和未来

LinuxONE的四大特点让客户的选择变得更简单。

第一, 开源开放。从业界来看,Linux的操作系统用的越来越多,在Linux上除了传统的商业软件之外,还有很多开源软件、数据库、应用或者其他软件,而这些都可以运行在LinuxONE平台上。

第二, 安全生产。对于金融等行业客户而言,安全稳定是必须的,需要7*24小时的服务,不管是安全还是监管方面的考虑、计划内的停机问题还是计划外的突发事故,LinuxONE都有非常完备的解决方案。

第三, 稳敏兼顾。传统的Oracle或DB2加上WAS、Weblogic等应用就是典型的稳态业务,这些业务在LinuxONE上可以很好地运行,基于开源开放的代码也支持在LinuxONE上运行。对企业而言,采购了一台LinuxONE设备,在前期可以跑稳态的应用,随着整体业务转型、应用从稳态切到敏态后,同一台机器可以继续去支撑,确保投资不浪费;对运维人员来说,不仅简化了运维,还节省了人力成本。

第四, 可持续性。现在的数据中心普遍面临能耗、污染、成本等方面的压力,采用LinuxONE可以更好地实现服务器整合,减少电力消耗和网络设备消耗;LinuxONE单颗CPU的处理能力非常强,还可以帮助客户节省软件成本。单台 LinuxONE Emperor 4 服务器即可承载需要 2000 核 x86 服务器才能支撑的工作负载。

可以说,IBM LinuxONE 改变了游戏规则,企业CIO、CTO无需再以性能、安全和扩展性为代价,来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它全面拥抱开源,从开发、测试、交付、运维方面都实现云化;拥有强大的扩展能力,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服务器利用率可高达90%。由于基于开放的Linux和Kubernetes平台,LinuxONE能够大规模管理数据和事务,按需响应多变需求。

此外,LinuxONE 还是最安全的Linux 平台,它具有业界最高的EAL5+的分区隔离的安全认证,也有独特的针对KVM环境中各个虚拟机的安全隔离技术,从而保障虚拟化环境中数据和应用的安全;可以利用CPU上集成的加密芯片或加密卡,实现磁盘上的数据加密和网络通讯的加密。LinuxONE IV是业界首个量子安全系统,通过内置的双签名的机制和量子安全secure boot技术,保护LinuxONE固件免受量子攻击。

4.jpg

LinuxONE黑科技亮点

来自行业客户的"用脚投票"

很多不同行业的客户已经使用了 LinuxONE 产品。花旗银行利用开源数据库 MongoDB 构建了全球最大的数据库平台,部署在全球多个数据中心中,并选择在LinuxONE上托管MongoDB。与传统的IT解决方案(如增加服务器)相比,LinuxONE可提供垂直扩展和针对数据泄露与网络攻击的关键保护,优化了数据中心运行效率,同时降低了碳足迹。在这个案例中,服务器节能比例达到 50%,性能提升 15%,安全性方面也得到提升。

在国内,某银行通过4台LinuxONE 结合逻辑分区、虚拟机等方式整合了核心银行、电子银行、渠道、柜面、ESB等72套业务系统,共127个数据库及应用服务器,仅用4台LinuxONE就解决了过去几十台小型机和x86的工作。未来可通过秒级在线扩容,整合更多业务。

某城商行选择LinuxONE构建了"统一数据库平台"双中心主备架构。2020年左右投产以来,系统的运行一直稳定、高效,只需要一到两个人就可以完成运维,大幅简化运维,从而降低整体拥有成本;投产三年来没有出现过系统或者硬件级故障。

结语

总结一下,LinuxONE支撑着企业在开放混合云世界中所做的一切,从每天处理数万亿笔交易到分析、存储、保护和检索大量数据。LinuxONE作为混合云架构的理想平台,不仅在基础架构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扩展性上独树一帜,还在数据私密性、安全性和弹性方面领先业界。

LinuxONE作为全面开放的Linux服务器,支持大量开源软件及商业软件,支持客户实现IT平台的自主性及可选择性,提高整体IT环境的可用性;同时在Linux上所支持的软件既可以灵活的迁移到LinuxONE上,又可以从LinuxONE上平滑的下移至传统Linux平台。

IBM持续研发投入,引领科技趋势,具有稳定的未来技术路线;并且IBM是开源社区的重要贡献者,满足客户实现未来系统扩展并保护投资,可以与客户建立稳固的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基于数十年的企业级服务经验和红帽的开源开放,共同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共同打造云原生应用及核心系统架构。

【关于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超过 4000 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红帽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cn-zh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54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通过语识别术帮助联络中心控制服务质量,降本增效,提升客

transcosmos集团(中文名:大宇宙集团;以下简称:transcosmos;联席总裁:牟田正明、神谷健志)旗下的独资子公司上海特思尔大宇宙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ranscosmos China;总部:中国上海;CEO:山下荣二郎;总经理:冈田俊也)于近日正式发布适应中文环境的智能质检系统“transpeech”,通过智能技术帮助联络中心控制服务质量的同时,降本增效,提升CX(Customer Experience,即“顾客体验”)。transcosmos相继于2018年及2022年发布了“transpeech”日语版本和韩语版本。

1.jpg

transcosmos自2018年开始在日本国内提供智能质检系统“transpeech”,目前座席规模达到2,000席,被众多企业客户广泛应用。transcomos China基于在日本积累的丰富经验,开发能够适应中文环境的大宇宙智能质检系统“transpeech”,经过反复研究及试验,并已于2022年8月上线运行。目前,经过多轮测试和升级,“transpeech”作为大宇宙全渠道智能客服平台“transCxLink”(※1)的关键功能之一,被应用于多个项目中。

一直以来,质量检验是客户联络中心的服务质量控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在传统的人工质检中质检员对质检点和规则的认知不同,不仅会造成质检结果的差异,并且耗时耗力、难以覆盖全量任务。

“transpeech”能够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实现语音识别、文字转换、情绪分析、语音合成等功能,从多维度对客服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智能评价和分析,并且能够实现数据可视化,帮助联络中心提高质检效率和精准度。

  • transpeech提供的附加值

    • 支持快速定位质检点,可根据企业客户的质检需求实现标准化的质量管理。

    • 支持全天候和全量的自动化质检,可在工作时间以外自动运行。

    • 提供多维度的文本及语音数据分析,助力联络中心海量数据可视化。

    • 可选择多种质检方式,包括单独或组合使用AI质检或人工质检,以协助企业客户摆脱繁杂耗时的联络中心质检和数据分析工作,在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的同时,降本增效。

    • 保障客户数据安全性。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加密、防篡改和访问控制。

基于大宇宙智能质检系统“transpeech”和大宇宙全渠道智能客服平台“transCxLink”两款产品,transcosmos China能够为各个行业领域的企业客户提供更全面、高效、智能化的联络中心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客户提升服务效率、改善CX,实现数智化转型。

※1“transCxLink”是transcosmos自主研发的全渠道智能客服平台云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全方位连接社交平台、电话语音、在线聊天等各类沟通渠道,实现企业、消费者和客服人员三方无缝对接的客服流程,而且涵盖CRM、智能服务、营销系统、语音识别、自动报表和业务洞察等丰富功能。

  • transcosmos大中华区发展

transcosmos于1995年进入中国,提供离岸服务,并于2006年在上海设立了第1家客户联络中心,针对中国市场的企业客户提供客户联络中心服务。随着中国市场业务的不断发展,目前,transcosmos已经在上海、北京、天津、合肥、长沙、西安、武汉、内江、昆山、苏州、台北等共22个城市设有运营中心和分公司,向中国及全球的知名品牌提供联络中心、业务流程外包、一站式电子商务、数字整合营销、系统开发等广泛的外包服务。

※transcosmos是transcosmos inc.在日本和其他国家的注册名和/或注册商标。
※其他文中提及的公司名、产品和服务名称均属各自公司的注册名和/或注册商标。

  • 关于transcosmos集团

transcosmos自1966年创业以来,致力于融合优秀的“人”及新型的“技术”能力,以高品质和高价值的服务,助力企业客户强化企业竞争力。目前,transcosmos能够通过以亚洲为中心的全世界28个国家的172家分支机构的精细化运营,为企业客户提供在业务流程上达到削减成本和扩大营收的这两大类支持服务。此外,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transcosmos还提供全球一站式电子商务服务,帮助企业客户把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全球46个国家的消费者。同时,为了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transcosmos旨在成为企业的“Glob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artner”,支持企业客户在数字技术应用上的变革。

transcosmos集团官网:https://www.trans-cosmos.co.jp/  
transcosmos China官网:http://www.transcosmos-cn.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7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53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凌华科技发布,基于第13代Intel Core处理器的模块,可在 65W 功耗下提供最高 i9、24 核和 36MB 缓存,非常适合计算密集型的应用,例如测量测试、医学成像、工业AI等等。

新闻配图1.jpg

该模块支持 1 x16 PCIe Gen5,并具有多达   16 个性能核心以及 8 个能效核心,非常适合测量测试、医学成像和工业 AI 等计算密集型应用。

摘要:

  • 凌华科技COM-HPC-cRLS客户端类型 Size C 模块,支持第13代Intel® CoreTM处理器,现已可供订购,并提供:

    • 最高支持第13代 Intel® Core™ i9 处理器, 16 个性能核心, 8 个能效核心, 以及 32 线程

    • 最高支持 128GB DDR5 SODIMM @ 4000MT/s 36MB 缓存 (比上一代处理器多6MB)

    • 1 x16 PCIe Gen 5, 2x 2.5GbE LAN

  • COM-HPC-cRLS 支持 Intel® TCC 和时间敏感网络 (TSN),非常适合工业自动化半导体设备测试、AI 机器人等应用所需的硬实时计算工作负载

全球领先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凌华科技,日前宣布推出一款最受欢迎的、基于第 13 代Intel® Core™ 处理器的模块化电脑 — COM-HPC-cRLS, 这是一款COM-HPC 客户端类型Size C 模块。

该模块采用Intel先进的混合架构,拥有多达 16 个性能核心和 8 个能效核心,以及 36MB 的增强缓存,提供卓越的每瓦性能,并支持 AVX-512 VNNI 和Intel® UHD AI 推理,助力多样化边缘 AI 和物联网应用实例的落地。

COM-HPC-cRLS支持高达 65W TDP 的第 13 代 Intel® Core™ i9 处理器,提供两个 2.5GbE LAN并支持传输速率高达 4000MT/s 的 128GB DDR5 SODIMM内存最重要的是,它搭配了 1 x16 PCIe Gen5 通道,相比前一代的产品,以更少的通道实现了相同的计算性能和传输性能,并且带宽高达 32GT/s,持续推动下一代计算密集型边缘应用的创新。

此外,该模块还支持Intel® TCC(时间协调计算)和 TSN(时间敏感网络)。TCC 提供了系统内精确的时间同步和 CPU/IO 及时性,而 TSN 则优化了多个系统之间同步网络的时间精度。借助这两项功能,COM-HPC-cRLS 可以确保以超低的延迟及时执行确定性的硬实时工作负载,非常适合处理应用所需的硬实时计算工作负载,例如工业自动化、半导体设备测试、AI机器人、自动驾驶、航空等。

总而言之,凌华科技COM-HPC-cRLS不仅可以通过PCIe Gen5简化开发人员针对特定应用而进行的载板设计,并显著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而且还可以在多个方面满足各种面向未来的边缘AI应用案例的需求。

COM-HPC-cRLS

  • 最高提供24核(16个P核+8个E核),32线程

  • 16 PCIe Gen5 通道、8 PCIe Gen4 通道

  • 高达 128GB DDR5 SO-DIMM4000 MT/s

  • 2 2.5GbE LAN

  • AI推理(AVX-512 VNNIIntel® UHD

凌华科技还致力于提供基于凌华科技COM-HPC-cRLS模块的I-Pi开发套件,用于现场的原型设计和参考。

【关于凌华科技】

凌华科技(股票代号:6166)引领边缘计算,推动人工智能和边缘可视化。我们致力于边缘计算硬软件解决方案,获得全球超过1600多家领先企业客户的信任,成为其重要的合作伙伴。

凌华科技是英特尔、NVIDIA、AWS、ARM和华为的全球策略伙伴,同时也参与ROS 2技术指导委员会以及Autoware自动驾驶开源基金会。积极参与机器人、自驾车、5G等超过24个标准规范的制定,以驱动智能制造、5G专网、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创新。

凌华科技拥有共1800多名的员工和200多家合作伙伴。26年以来,我们秉持将关键产业技术带入全世界。

请关注凌华科技LinkedIn,微信公众号(ADLINKTECH),或访问adlinktech.com.cn。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53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为大功率应用提供可靠的电路保护,所需PCB空间减少约40%

Littelfuse公司NASDAQLFUS)是一家工业技术制造公司,致力于为可持续发展、互联互通和更安全的世界提供动力。公司宣布推出新型SZSMF4L 400 W瞬态抑制二极管系列。 汽车电子产品的数量和复杂程度正在不断增加,而所有这些组件都需要针对高电压、高能瞬态的保护。

LTL025. Littelfuse_SZSMF4L_AutoGrade_TVS-Diode.jpg

SZSMF4L汽车级400瓦瞬态抑制二极管

SZSMF4L瞬态抑制二极管具有快速响应时间、低齐纳阻抗、高浪涌处理能力和出色的钳位能力,可为这些敏感系统提供保护。 其低泄漏电流同时也是保护传感器的理想选择。 由于体积小,这款二极管适用于大多数汽车应用,尤其是车辆电气化。观看视频。

SZSMF4L系列非常适合各类汽车电子应用,包括:

  •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 车载充电 (OBC)

  • 电池管理系统 (BMS)

  • 电动汽车逆变器

  • 配电盒 (PDU)

  • 域控制器

  • 区控制器

  • 车身控制模块

  • 传感器保护需要较低的泄漏电流。

Littelfuse产品营销SBU总监Charlie Cai表示:随着车辆电气化和自动驾驶大趋势的发展,瞬态二极管小型化对于汽车电子工程师和PCB设计师而言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汽车级SZSMF4L瞬态抑制二极管在提供更大灵活性的同时节省了空间,提供了理想的400瓦解决方案,所采用的小型 (SOD-123FL) 瞬态抑制二极管封装同时具有单向和双向保护功能。

SZSMF4L系列SMD瞬态抑制二极管具有以下主要特性和优点:

  • 紧凑型SOD-123FL封装与自动化PCB组装工艺兼容。

  • 所占用的印刷电路板空间比以往可用元件减少约40%

  • 工作峰值反向电压范围:单向(578 V)和双向(1078 V)。

  • 低泄漏电流性能。

  • 高工作温度:高达175

供货情况

SZSMF4L系列SMD瞬态抑制二极管采用1500件和5000件卷带式封装。 可通过Littelfuse全球各地的授权经销商索取样品。 如需了解Littelfuse 授权销商名单,可访问 Littelfuse.com

更多信息

有关新发布系列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SZSMF4L系列SMD瞬态抑制二极管产品页面。如果您有任何技术问题,请联系产品营销SBU总监Charlie Cai CCai@littelfuse.com.

关于LittelfuseLittelfuse是一家多元化的工业技术制造公司,致力于为可持续发展、互联互通和打造更安全的世界提供动力。 凭借覆盖超过20个国家的业务和约18,000名全球员工,我们与客户合作,设计和交付创新、可靠的解决方案。 服务于超过100,000家最终客户,我们的产品每天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各种工业、运输和电子终端市场。 Littelfuse成立于1927年,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斯州芝加哥。 详情请访问Littelfuse.com

敬请关注力特奥维斯Littelfuse官方微信:Littelfuse_career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53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Shawn Prestridge

职务:IAR资深现场应用工程师 / 美国FAE团队负责人

近年来,国内电子公司和芯片设计企业大举进攻汽车、医疗和工业等高可靠应用(mission-critical)领域,为自己找到了摆脱红海的新领域。但是高可靠应用多数都需要功能安全认证,在许多行业在诸如汽车、航空电子、医疗和工业控制等行业,是很常见甚至是必须的工作。这些认证通过必要的流程和测试来填写功能安全清单,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有一些方法可以加快您的认证。

虽然可以对研发过程进行大量的微调以加快您的认证,但一切现代电子信息系统都从软件即代码质量开始。但如何能够确保代码质量呢?幸运的是,使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几乎立即提升您的代码质量,并尽可能地减少痛苦。

从标准中获得帮助

作为一家产品被全球近五万家企业/机构采用的嵌入式开发工具提供商,IAR的研发工程师评估在C99中,代码规范中有大约190种模棱两可之处。也就是在C99中,有190种不同的合乎句法的C结构,在C语言规范中没有明确说明。实际上,进入C18,情况会变得有一点糟糕,在C++中,情况会更加糟糕,这里需要引入多继承和虚拟继承的概念。当然,编译器必须把您的源代码变成具体的代码,所以它必须对代码的含义选择一种解释,然后用它来运行。

这在实践中意味着,您可以得到不同的编译器,它们对源代码有不同的解释。在一个高可靠的系统中,这是一个如同噩梦般的场景;特别是由于许多公司为了追求尽快通过功能安全认证,为了方便测试在多个平台上交叉编译他们的代码。可以想象,这对您获得认证的时间会有多么非常糟糕的影响,因为您不得不围绕所有这些情况进行测试,以证明代码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怎样才能破解这个难题呢?简短的答案是,避免模棱两可的情况出现在您的代码中。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使用像MISRA这样的编码标准可以快速解决这个难题,因为这些标准就是为了让您避免掉入代码中那些常见类型的陷阱。这些标准还倡导编码要安全可靠,以减少您代码中的漏洞数量。但是,怎样才能确保我们遵循这些标准呢?幸运的是,功能安全标准提供了一种方法。

标准需要代码分析

几乎每一个功能安全标准都需要您对您的代码进行静态分析,并且强烈建议您对您的代码进行运时(或动态)分析。这些标准中影响最广的是IEC 61508,涵盖了一般与安全相关的系统。在该标准的C.4.2这一节中,对于安全完整性等级(SIL1以上的产品,不建议使用没有消除模棱两可和危险行为的编码标准的C语言。

换句话说,如果您想为您的产品获得SIL 2-4等级的认证,您必须使用静态分析来让您的代码更加稳固。这是为什么呢?这些静态分析工具可以迫使开发者实施诸如MISRA的编码标准。此外,静态和运时分析可以帮助您提高代码质量,快速指出您何时的编码行为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存在上述编码标准中模棱两可的情况。

然而,当您使用这类自动化工具时,也会对您的认证时间线产生巨大影响。许多组织使用难以配置、难用的代码分析工具,这些工具在构建服务器上运行,作为每日构建的一部分。这对您的帮助并不是很大,因为个体开发者并没有得到即时的反馈,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刚刚写的代码有什么问题。此外,有时这些工具发出的警告信息是难以理解的,开发者们要弄清楚是什么意思,以及怎样修正代码才能让警告消失,这浪费了他们的时间。

换句话说,安全性认证不是要突出项目的优点(高性能),而是要尽量找出项目的弱点(漏洞),所以要尽可能地选用被最大量开发人员群体验证过的开发工具,或者是“见多识广”的开发工具系统。全球有超过15万开发人员在使用IAR提供的IAR Embedded Workbench开发工具来完成其各种嵌入式项目,通过与其中许多“高手”开发人员沟通发现:如果您能在开发过程中进行代码分析--在正式构建之前--那么漏洞就像是从来没有过一样。您项目的漏洞会比较低,这正是认证机构想要的,因为这意味着您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开发组织。

让代码分析成为日常工作流程的一部分

IAR的工程师们见过许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公司,我们注意到的是,配置起来越容易使用的代码分析工具越简单,开发人员就更有可能使用它们,这样能够帮助开发人员更快完成项目实现产品上市。让这些自动化工具成为开发者工具箱的一部分,意味着您可以在编写应用程序时检查和改进代码质量,同时可以在“区域”内了解这部分代码要做什么以及它如何与系统中的其他模块进行交互。为了有效地做到这一点,这些工具必须被整合到日常工作流程中。

在浏览其他人对整合代码分析的看法时,IAR的工程师发现谷歌在ACM出版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探讨了代码分析的优点。虽然文章对他们的整个代码库,包括CC++Java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但他们的结果非常明确:

在开发过程的早期就能发现编译器错误,并且能够整合到开发人员的工作流程中。我们发现扩大编译器的检查集对提高 Google的代码质量是有效的。” 

作者说,将静态分析检查整合到编译器工作流程中,并使其作为错误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对工具调查结果的关注度,这意味着他们的代码质量最后会很高。再往下看,他们谈到了一项调查,这项调查面向最近遇到编译器错误以及已经收到修复同一问题补丁的开发者:

谷歌开发者认为,在编译时标记的问题(与已提交的代码补丁不同)能捕捉到更严重的漏洞;例如,编译过程中标记的问题里面有74%被调查参与者认为是‘真正的问题’,相比之下,在已提交的代码中发现的问题只有21%。”

文章还谈到了将代码分析作为工作流程一部分的重要性,指出当他们通过静态分析工具自动运行提交的代码并邀请工程师查看分析仪表板时,很少有工程师跟进到底。在编译过程中的即时反馈让静态分析使用起来更简单,也更难被忽视。因此,他们选择在每个人的工作流程中默认加入静态分析。谷歌团队认为,代码分析工具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让开发人员感觉到他们用了这些工具,并从中受益,并且很享受用这些工具。

但是,在工作流程中加入代码分析,您期望看到什么样的结果呢?有一件事情是可以期望实现的,那就是提高应用程序的整体安全性,因为高质量代码可以消除漏洞去利用诸如缓冲区溢出和非法指针等机会,如该文所述。虽然这本身就是使用代码分析的一个很好的理由,但有时很难说服人们相信“一针不补,十针难缝”这句格言,您需要更显著的结果来说服开发者和管理层,让他们信服代码分析的好处。

Stefan Wagner等人的一篇论文使用经验数据来计算代码分析工具与传统测试在不同代码库上的优势。他们的结果很有说服力:在769个被识别到的漏洞中,76%是被代码分析工具发现,只有4%是在传统测试中发现,其余20%在代码审查中发现。如果能在开始测试前就消除75%的漏洞,那么能多快地实现软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TF)目标?答案是 “非常快”。仅仅是看测试节省下来的时间和金钱,即可发现对代码分析工具的投资就是值得的,更不用说缩短产品上市周期省下的时间。这些都是功能安全认证机构喜欢看到的流程类型,因为它极大地降低了最终产品仍然含有漏洞的风险。

高质量的代码让您在通往功能安全的道路上快速前进

加快功能安全认证之路的关键是提高代码质量。提高代码质量,可以降低您的产品漏洞率,这意味着可以更快地达到软件发布标准,让您的开发组织在功能安全认证机构看来非常成熟。虽然您永远不可能确切地知道一个应用程序中还有多少漏洞,但尽早地多使用代码分析工具可以减少漏洞的数量。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53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显示零耗电 、环境友善的电子纸 助力数字广告牌新市场

全球电子纸领导厂商E Ink元太科技宣布,彩色电子纸获得日本数字广告牌领导企业Sharp Corporation采用。Sharp基于E Ink GalleryTM Plus彩色电子纸技术开发出 25.3吋与13.3吋两款彩色数字海报显示器(ePoster),预计将分别于10月与9月量产上市。

1.jpg

Sharp最新彩色数字海报显示器ePoster用于咖啡店的场景示意图。图片来源:Sharp提供。

数字海报显示器ePoster解决了部分场域无法配电与承重的困难,发挥电子纸仅在更换画面时耗电、无电力仍可维持画面的特性,用户可以更低门安装。此外,电子纸轻薄的特性,方便吊挂安装,加上彩色电子纸近似印刷海报的质感,让ePoster瞄准了零售百货、餐厅等场所设置数字广告牌以取代纸质海报的市场需求。

自 2005 年进入数字广告牌业务以来,Sharp过显示器的开发,以及提供从规划、生产、咨询、系统构建到安装和维护的等各种数字显示器解决方案,可适用于任何指定的安装地点,已成为市场领导者。继今年4月初,Sharp在日本市场推出42吋黑白电子纸ePoster,为响应热烈的市场需求,此次新产品线扩增了系列产品的完整度,并首度采用元太科技E Ink GalleryTM Plus全彩电子纸技术,提供客户适合各种情境的显示方案。

在Sharp新发表的ePoster系列产品中,主打电子纸广告牌用户可以过USB装置、记忆卡或者手机APP操作,轻松更新画面内容。若用户选购Sharp提供的系统套件服务e-Signage S,则可以过网络平台预约或同步更新多台广告牌的画面,强化内容后台的管理。

E Ink 元太科技董事长李政昊表示:"我们很高兴和Sharp在产品开发合作已有良好进展。随着城市和小区正致力减少碳足迹,元太科技也乐见Sharp将低耗电电子纸显示技术结合其显示器解决方案,推出25.3吋及13.3吋彩色数字电子纸广告牌,并将这项解决方案推展向全球市场,来支持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ESG可持续发展趋势,元太科技过电子纸仅在更换画面时耗电特性,让使用电子纸的产品达到同时兼顾信息传播的数字转型与节能双重需求。元太科技比较了使用32吋纸张广告、液晶屏幕和电子纸屏幕户外数字广告牌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若10万座电子纸广告广告牌每日运作20小时、每小时更新4次广告并使用5年估算,使用电子纸广告广告牌预计可较液晶广告广告牌降低50万吨的CO2排放量。若相较于传统纸质一次性印刷促销海报,更可降低约400万吨的CO2排放量。

元太科技与Sharp 将持续在技术上合作,于全球市场促进ePster系列产品的进展,传递出元太科技与伙伴共同分享的信念,并见证彩色电子纸数字广告牌在世界迎向碳中和的浪潮里,发挥影响力。

  • Sharp Corporation总部位于日本大阪县堺市,代表董事社长兼CEO:吴柏勋,Po-Hsuan Wu。

  • "ePoster"是Sharp Corporation的待注册商标。

关于E Ink元太科技

元太科技(8069.TWO)为全球电子纸产业领导厂商,运用麻省理工学院(MIT)多媒体实验室开发的电子纸技术,以超低耗电的显示特性,成为各式应用产品的理想显示接口,包括电子书阅读器、电子纸笔记本、零售、物流、医院、交通等,有助于客户将显示接口导入于各式表面。超低耗电的电子纸可协助客户达到环境可持续目标外,元太科技亦宣示于2030年使用100%再生能源(RE100),并于2040年达到净零碳排。元太科技为气候宣言(The Climate Pledge,TCP)与科学基础减量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组织成员,更荣获国际权威媒体Financial Times、Nikkei Asia与国际研究调查机构Statista合作评选列入亚太区气候领袖企业(Asia-Pacific Climate Leaders)之一。从倡议到目标、计划的落实获外部肯定,元太科技致力以电子纸技术与应用协助推动低碳环境可持续发展。更多E Ink元太科技及电子纸显示器详细信息,请参阅 www.eink.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53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款Arduino UNO R4支持两个版本,为创客社区和专业设计人士提供前所未有的性能和新的可能性

安富利旗下全球电子元器件产品与解决方案分销商e络盟为客户现货供应两款新型Arduino UNO R4开发板,进一步扩展标志性的UNO系列产品组合。

Arduino UNO R4支持两个版本:常规版本(UNO R4 Minima)和Wi-Fi版本(UNO R4 Wi-Fi),为包括初学者和经验丰富的开发人员在内的创客提供前所未有的性能和新的可能性,全面实现高性价比投资。

UNO R4开发板保持UNO系列的先进特性,引入了一个32位架构,为创客提供了许多新功能。配备了瑞萨电子(RenesasRA4M1 32Cortex®-M4处理器,显著提升了处理能力、内存容量和功能性。这些增强功能完全向下兼容,不会影响与现有扩展板和配件之间的工作。

UNO R4 Minima为需要最新微控制器的功率和速度但不需要额外功能的设计人员提供高端、功能强大且价格合理的技术。板载SWD接口允许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连接第三方调试探头,进一步确保系统可靠运行。

1.jpg

UNO R4 Wi-Fi采用乐鑫(Espressif)的ESP32-S3-mini协处理器,提供Wi-Fi和蓝牙连接,为物联网项目提供强大的互联网接入能力。

2.jpg

e络盟现货供应的两款新Arduino UNO R4开发板的主要功能包括:

  • Renesas RA4M1(Arm Cortex®-M4)处理器,运行频率为48MHz,性能是UNO R3的3倍

  • SRAM从2kB升级到32kB,闪存从32kB升级到256kB,能够支持更复杂的项目

  • 具有12位数模转换器(DAC)

  • 板载运算放大器

  • USB-C接口

  • 最大供电电压24V,增强了散热设计

  • CAN总线和SPI端口,使用户能够通过连接多个扩展板来减少布线和执行并行任务

  • 模拟鼠标或键盘的人体学接口设备(HID)

除此之外,UNO R4 Wi-Fi还包括以下功能:

  • 低功耗蓝牙和Wi-Fi连接

  • 一个完全可寻址的12x8 LED矩阵

  • 具有QwiicI2C连接器,用于外部I2C连接

  • 为实时时钟(RTC)提供电源缓冲

  • 运行错误诊断

Farnelle络盟单板计算部门主管RomainSoreau表示:“无论处于开发规模的哪个阶段,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新款UNO R4开发板都为创客和设计人员提供高性能,赋予他们将应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Arduino营销部Keith Jackson表示:“通过e络盟扩大我们的产品组合供应,将帮助更多目标用户及时购买到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合作将不断扩大,致力于为世界各地的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带来优势。”

Arduino是一个基于灵活易用的软硬件开源电子平台。多年来,Arduino一直充当着从日常用品到复杂科学仪器等数千个项目的核心角色。一个由学生、爱好者、艺术家、程序员和专业人士组成的全球创客社区聚集在这个开源平台。他们提供了大量方便可用的知识,对新手和专家都有很大的帮助。

客户现可通过Farnell(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Newark(北美地区)和e络盟(亚太区)购买两款新Arduino UNO R4开发板。

关于我们

e络盟隶属于Farnell集团。Farnell是全球电子元器件以及工业系统设计、维护和维修产品与技术的分销商,专注快速与可靠交付。从原型研究与设计到生产,Farnell全天候为客户提供可靠的产品与专业服务。凭借逾80年行业经验、47座本地化网站以及3500多名员工的专业团队,Farnell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构建未来技术所需的各类组件。

Farnell在欧洲经营Farnell品牌,北美经营Newark品牌,亚太地区经营e络盟品牌。同时,Farnell还通过CPC公司直接向英国地区供货。

自2016年起,Farnell加入了全球技术分销商安富利公司(纳斯达克代码:AVT)。如今,双方的合作赋能Farnell支持客户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提供独特的分销服务、端到端交付和产品设计专业知识。

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www.farnell.comhttps://www.avnet.com

围观 5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52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385日,2023华为智慧出行生态峰会顺利举办,华为正式发布HUAWEI HiCar 4.0,以手机和汽车深度互融为核心亮点,给车企带来全新升级的人车家无缝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在发布会现场,华为终端BG智慧出行总经理徐镜进与十家汽车行业合作伙伴代表一起进行了HUAWEI HiCar 4.0生态启动仪式,将与汽车行业优秀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启HUAWEI HiCar 4.0扬帆起航的新征程。

1.jpg

HUAWEI HiCar 4.0发布

2.png

HUAWEI HiCar 4.0,基于HarmonyOS 4.0, 助力汽车智能化,实现IoT全互联和人机交互全融合的智慧出行新体验,其跨设备体验的设计理念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C”

  1. 极简连接Connected:包括一步连接、极速连接、连接稳定可靠等,就像在手机和汽车之间修一条高速公路;

  2. 无缝流转Continuous:个人终端设备上的任务可以流转到车上继续工作,例如看电影、打电话、听歌和导航等,体验设备之间的无缝流转;

  3. 硬件互助Complementary:每个设备都有最擅长的能力,设备之间可以优势互补、硬件互助。

3.png

HUAWEI HiCar 4.0的发布象征着手机和车机互联进入了2.0时代,将从互联走向互融。过去的手机、车机互联模式和体验主要是投屏,在老一代车机能力不足的状态下是合理的,但已不符合新一代智能车机的发展趋势。当下车机已经发展到智能座舱,终端需要的是更加融合协同的方式,促进座舱更加智能化,人机交互更加简洁统一,而不是简单的投屏。

在迈入智能化的时代,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作为两个最大的超级智能终端,在系统层面打通,生态共享,硬件互助,给消费者带来实现1+1>2的协同体验。在智慧出行场景,汽车是最大的智能IoT设备,消费者个人智能设备除了手机,还可能有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等,后排乘客还可能要用笔记本电脑或PAD进行办公,或者通过AR/VR眼镜看电影。这些个人智能设备,未来将逐步与汽车座舱无缝协同,打造多设备协同的跨设备、跨场景的智能座舱新体验。

4.png

手机和汽车从互联走向互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交互融合

a)人机交互是用户体验的第一入口,用户需要的是简单易用,一步直达;使用车机本地的应用和使用手机上的应用在交互体验上不应该割裂,包括交互步骤、UI布局、语音交互、使用流畅性等各个方面应该保持一致。

b)上一代手机投屏界面和车机原生界面是两套不同的界面设计,给消费者增加学习成本。传统的互联投屏模式,类似两个房间,用户平时在一个房间使用手机投屏应用,如果要使用车机本地应用,要从手机投屏的房间出来换到另一个房间,这需要大概35步的操作,对用户来说繁琐且不安全。

c)HUAWEI HiCar 4.0融合方案,实现了手机应用和车机本地应用融合在一个HMI界面上,且主次明确,此时汽车是主人,手机是客人,客人按照主人的排位有序就座,也就是说来自手机的应用与车机的原生应用在交互上进行有序融合,从而达到人机交互体验统一。

d)在智能语音交互方面,传统模式下如果要语音操作手机应用时,必须使用手机的唤醒词,而如果操作车机应用,则消费者需要使用车机语音唤醒词,这不仅在用户体验上是割裂的,也增加了用户的使用难度。而在HUAWEI HiCar 4.0融合模式下,将打破语音体验割裂的鸿沟。

2、应用融合,HUAWEI HiCar可以实现更多应用上车,通过应用融合的方式,车机可以共享手机应用生态。

3、数据融合,在满足用户隐私数据保护的前提下,将个人智能终端设备上的个人数据与汽车数据进行融合应用,可以打造更多有用、有趣、创新的新场景。

4、硬件互助融合,汽车有强大且专业的硬件配置,个人终端设备也有很多传感器和执行器,这些硬件能力进行融合互助,就好比金刚葫芦娃,每个智能终端设备就像一个葫芦娃,有的是“千里眼”,有的是“顺风耳”,7个葫芦娃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超级葫芦娃,实现单个设备做不到的强大功能。

5.png

在架构方面,智能座舱是汽车的大脑,车端通过预装HUAWEI HiCar插件实现增加小脑的效果,并对手机资源进行指挥和调度。由于手机进行了SOA架构改造,可以把丰富的应用生态、硬件资源以API的形式开放给智能座舱。座舱在进行智能化创新的时候可以不局限于座舱单个设备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应用,还可以调用第二个主机手机,相当于汽车的第六域

8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信通院指导下的智慧车联产业生态联盟(ICCE)在京发布《手机-汽车互联 性能体验测评报告》(以下简称《测评报告》)。该测评报告针对产业伙伴重点关注的5大体验场景和11项体验指标,结合主流手机-汽车互联方案随机选取6款车进行测评,其中HUAWEI HiCar综合评分96.63分,无线连接快、音频输出流畅和语音交互准确,排名第一。

6.png

截至目前,HUAWEI HiCar已支持30余家车企品牌、400余款车型和1600多辆新车,并已获得较多车企的支持,不久将陆续与消费者见面,让我们拭目以待。

围观 2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52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