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软件驱动出行将推动博世业务增长 

  • 史蒂凡•哈通博士:“在软件驱动出行的时代,博世致力于继续引领行业变革。”

  • 迈向成功:博世预计到 2032年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累计销售额将超过 70亿欧元。

  • 马库斯•海恩博士:“软件驱动的汽车以用户为中心,通过软件更新不断学习优化。”

  • 布局未来:到2028年,博世将在车辆运动智控系统上将追加数亿欧元投资

在汽车领域,博世这个名字和软件密不可分。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2025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上,博世充分展示了领先的技术实力。博世不仅提供软件,还能提供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这一独特优势让博世在全球市场更具竞争力。“博世在软硬件领域都有深厚的积累。没有先进的硬件,再智能的汽车也寸步难行,”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在展会现场表示。“在软件驱动出行的时代,我们将以定制化的智能解决方案,继续引领行业变革。”

初步成果表明,博世在软件驱动出行领域已打下坚实基础。一个例子是博世的线控制动与线控转向系统——软件定义汽车与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这些系统硬件由软件控制,机械连接已不再必需。这一业务对博世而言至关重要。通过线控制动与线控转向,博世预计到2032年将实现累计销售额超过70亿欧元。预计到2030年代,这一关键技术的市场发展将进一步加速。线控技术也预示着未来整车制造的发展趋势:“未来,硬件的设计将以适配软件需求为导向。” 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主席马库斯·海恩博士表示。

博世让汽车成为个人助手

在软件驱动出行领域,博世智能出行业务持续拓展——从嵌入式软件的硬件,到服务,再到完全独立的软件,供制造商和合作伙伴集成至各自的生态系统中。“博世可以为客户提供所有他们需要的方案,无论是独立的还是互联互通,标准化、集成式还是解耦。”史蒂凡•哈通博士表示。这种能力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尽管全球汽车产量停滞、市场需求疲软,且电动化与自动驾驶发展速度放缓,博世移动出行业务在今年仍将实现小幅增长。预计销售额的增幅略低于 2%。

 “曾经汽车的最新状态停留在出厂交付给用户的那一刻。而在未来,汽车将通过车载软件的持续更新以及人工智能,不断学习优化,” 马库斯·海恩博士表示,“更重要的是,未来出行将以用户为中心。”具体来说,博世的车辆运动智控系统通过集中控制车辆制动、转向、动力总成和悬架来协调车辆整体运动。这不仅优化了各系统间的协同性,也使其能够根据驾驶者的偏好进行个性化的设置。只需要按下按钮,即可享受截然不同的驾驶体验——今天想要丝滑平顺的驾驶体验?明天想要更强的灵活操控?后天追求毫无顿挫感的平稳刹停?值得一提的是,博世车辆运动智控系统与硬件解耦,可灵活适配不同车辆架构。

这并非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已经落地:该软件解决方案已被欧洲、中国和日本超过20家主机厂广泛采用。未来三年,博世将投资数亿欧元用于扩展车辆运动智控系统的模块化软件与跨域功能开发。博世的车辆运动智控系统与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结合时,能有更好的性能表现,因为软件能够独立控制相应的制动与转向执行器,实现更安全、更便利或更优的车辆动态性能。

博世智能软件打造差异化优势

博世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产品系列同样由软件驱动。整车厂可从博世提供的三种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中灵活选择,快速投入量产的同时满足品牌特定要求。客户同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硬件和软件一体方案,或单独购买硬件或软件方案。两种模式得益于博世对软硬件协同有着深刻理解:提供可无缝集成至现有车辆架构的定制化方案。

当今的汽车从软件视角进行设计和开发,使用更少的车载域控,却实现了更强大的性能。这也是博世业务增长的驱动力:其高性能域控业务目前每年增长超过5%,客户包括宝马等主机厂。博世还提供中央车载计算单元,可在单一域控单元和单个片上系统(SoC)上整合多种功能,例如驾驶辅助与信息娱乐系统。这不仅节省空间、降低成本,还能节省能耗。该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灵活集成来自不同主机厂或者第三方的软件。在中国,博世正向上汽通用提供高性能域控制器,用于打造AI智能座舱平台。得益于此方案,驾驶者可以流畅、自然地与车辆进行对话,享受高度拟人化的交互体验。

博世以专业领域实力,赢得合作伙伴青睐

软件驱动的未来出行正在从根本上重塑汽车行业。博世致力于把握新时代带来的机遇,并已占据领先优势。几乎没有一家公司能像博世一样,将硬件与软件专长与全球布局无缝融合,这使博世成为开发智能网联汽车的灵活且可靠的合作伙伴。战略合作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探索新商业模式与构建可扩展软件系统的过程中。在中国,博世已与文远知行、地平线合作开发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欧洲,博世也与大众集团子公司Cariad在该领域达成合作。博世认为,合作在未来将愈发重要。与此同时,随着软件在汽车中的占比持续提升,驾驶者将获得更安全、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博世在IAA Mobility | 开放空间:

位于慕尼黑市中心的IAA开放空间将于德国时间2025年9月9日(周二)至13日(周六)每天11:00至21:00对公众开放,9月14日(周日)开放时间为10:00至17:00。

展会期间,观众可前往慕尼黑英国公园场地,试骑包括Cargo Line在内的多款创新车型,体验其丰富的数字化功能。博世电动自行车产品专家还将在位于Odeonsplatz的开放空间现场答疑。


关于博世

智能出行业务是博世集团最大的业务领域,根据初步数据统计,该业务在2024财年创造了558亿欧元的销售额,占集团总销售额的近62%。作为领先的智能出行供应商之一,博世智能出行业务旨在打造安全、可持续和轻松的未来出行愿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智能出行解决方案。智能出行业务领域包括:电气化、软件及服务、半导体与传感器、车载计算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车辆动态控制系统、维修网络和汽车售后市场技术与服务。博世是汽车行业创新技术的代名词,打造了发动机管理系统、ESP®电子稳定程序以及柴油共轨技术。

博世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博世集团约418000名员工(截至20241231日),在2024财年度创造了903亿欧元的销售额。博世业务划分为四个领域,涵盖智能出行、工业技术、消费品以及能源与建筑技术,致力于以科技推动自动化、电气化、数字化、互联化、可持续等全球趋势发展。凭借在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广泛业务布局,博世增强了其业务的创新性和稳健性。博世运用其在传感器技术、软件和服务领域的专知,为客户提供整合式跨领域的解决方案,并利用在互联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长,研发生产用户友好的、可持续的产品。博世在世界范围内践行“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的承诺,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并保护自然资源。集团包括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及其遍布超过60个国家的约490家分公司和区域性公司。如果将其销售和服务伙伴计算在内,博世的业务几乎遍及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创新实力是博世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博世的全球研发网络拥有约87000名研发人员,遍布全球136个国家和地区。

有关博世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osch-press.com, www.bosch-mobility.com, www.bosch.com.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65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Diodes 公司(Nasdaq:DIOD)宣布推出符合车用规范*的全新矩阵式LED驱动器AL5958Q,具备48通道恒定电流源,支持最多32组扫描。该器件为车用动态照明带来变革,提升全新汽车平台的安全、个性与美学。

1.jpg

AL5958Q特别适用于窄像素的mini-LED与micro-LED显示,这两种显示需要多组RGB LED,用来实现显示数据与信息的动画式动态照明。产品应用包括中央信息显示、仪表板显示、抬头显示、格栅与标志灯、车身 LED 面板、车内照明与尾灯等。

AL5958Q内置智能矩阵式显示指令功能,可大幅降低本地微控制器的处理负担。这些功能包含:自动插入黑框以减少扫描开关造成的模糊、减少前后扫描线的残影以消除寄生电容引发的“鬼影”现象,以及抑制短路LED 造成的“毛毛虫”现象。此外,还具备开路 LED 故障线和交错电流输出延迟以大幅降低浪涌电流、灰阶增强(也称为低亮度均匀性补偿)、灰阶时钟(GCK)监控定时器,以及省电睡眠模式功能。

AL5958Q的差异化能力着重体现在内置16组N-MOSFET开关和扫描控制功能,支持静态与动态系统,扫描范围从0到32组,扫描顺序灵活,可实现动画式照明显示。针对大型应用,多个AL5958Q可组成无限制菊花链,从而支持建构大规模复杂RGB显示,同时实现局部调光。

AL5958Q支持16位分辨率调光,搭配RGB支持,可提供高精度亮度控制与色彩混合。每个颜色组的电流输出可通过三个外部电流感测电阻设定,或通过三组6位全局电流控制寄存器进行编程。此外,独特的多路脉冲密度调制(M-PDM)技术可在不提高灰阶时钟(GCK)频率的情况下,提升动态扫描系统的刷新率,从而有效减少由高时钟频率导致的EMI干扰。

AL5958Q集成全面的高级诊断功能与保护机制,提供必要的监控能力,包括:用于标记LED开路/短路的错误标志缓存器(读出每个使用开路/短路检测的通道)、欠压锁定(UVLO)保护,以及监控定时器。

AL5958Q的工作温度范围为-40°C至+125°C,采用可润湿W-QFN9090-76/SWP(Type A1)封装,符合车用市场需求。

另提供标准版本AL5958,适用于工业与商业应用。

如需更多信息,请访问 Diodes Incorporated 官方网站:

https://www.diodes.com/products/power-management/led-drivers/linear-led-drivers/

关于 Diodes Incorporated

Diodes 公司 (Nasdaq:DIOD) 是一家标准普尔小型股 600 指数和罗素 3000 指数成员公司,为汽车、工业、运算、消费性电子及通讯市场的全球公司提供高质量半导体产品。我们拥有丰富的产品组合以满足客户需求,内容包括模拟与分离电源解决方案以及先进的封装技术。我们广泛提供特殊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导向销售,加上全球范围营运的工程、测试、制造与客户服务,使我们成为高产量、高成长的市场中成为优质供货商。详细信息请参阅 www.diodes.com

围观 1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65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充电创新企业利用电源模块与可再生能源,显著降低电影拍摄的碳排放

明星效应或许是好莱坞轰动全球的驱动力,但真正支撑起巨量票房的力量却鲜为人知。目前,大多数制片公司仍依赖嘈杂、环境污染严重的汽油和柴油发电机为拍摄现场供电。然而,随着片场占地规模不断扩大、专业拍摄电子设备日趋复杂,能源需求持续攀升,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也日益严峻。

1.JPG

图1 ReVolt Holdings, Inc. 公司( ReVolt)推出了一种更先进方案为拍摄现场及制片厂外景地供电,提供清洁、可移动且不间断的电力。ReVolt 系统噪音小、效率高且实现了零碳排放,全面覆盖从摄影机、录音设备、灯光设备到特效装置及现场营地设施在内的一切用电需求。

ReVolt Holdings, Inc. 公司(ReVolt)推出了一种更先进方案为拍摄现场及制片厂外景地供电,提供清洁、可移动且不间断的电力。ReVolt 系统噪音小、效率高且实现了零碳排放,全面覆盖从摄影机、录音设备、灯光设备到特效装置及现场营地设施在内的一切用电需求。这家初创公司成立于 2020 年,迅速获得行业认可,目前已与亚马逊米高梅影业、苹果影业、索尼影视、华纳兄弟探索频道及其旗下子公司 HBO 等多家制片公司达成合作,为其拍摄现场提供清洁电力。

ReVolt 清洁电力系统实现传统柴油发电机的无噪替代

创立 ReVolt 之前,J.D. Schwalm 在其供职的首家公司 Innovation Workshop 积累了深厚的特效技术开发经验。如今作为 ReVolt 席执行官,他已成为倡导以更清洁、更高效的电力取代柴油发电机的行业领军人物。

一台 10 千瓦柴油发电机运行时的噪音约为 75 分贝,相当于一台吹叶机的工作噪音,且 12 小时内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当于一辆汽油车行驶 225 英里。由于噪音和废气排放问题,柴油发电机通常须安装在离片场 1000 英尺或更远的位置,这就需要铺设数千英尺昂贵且笨重的电缆。

此外,柴油发电机还产生脏电,需要额外加装过滤设备来支持精密数字灯光和运动控制设备的供电。相比之下,ReVolt 充电系统可输出纯正弦波电力,确保提供清洁、稳定的电源,且近乎静音运行,仅发出类似电脑风扇的声音。

2.jpg

图2 ReVolt 拥有不断壮大的便携式发电机组阵容,均可提供不间断电源。目前可供货的 WeVolt(如图所示)是提供工业级三相电源中尺寸最小的产品。

ReVolt 突破持续供电技术瓶颈,获多项专利认证

ReVolt 的诞生源于 Schwalm 对行业痛点的洞察——如何在有限电池容量下,为电力负载复杂多变的整个影视拍摄现场提供稳定、不间断的电源。

他表示:柴油发电机只要持续添加燃料便可长时间供电,当时全球范围内尚无任何电池系统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时,ReVolt 应运而生,并推出一款能够边充电边运行的电池发电机系统。

ReVolt 将其不间断电源技术应用于不断扩大的便携式车队中。其中最小型号 WeVolt 可提供 17.5 kWh的电量 14 kW 输出功率,相当于一台家用小型发电机。而重达 8500 磅的 Mule 型号则可提供 210 kWh 的电量 120 kW 的输出功率,支持 480V208V240V 110V 等多种电压连接。2024 年,Schwalm 及其团队凭借持续电池供电设计获得两项专利,另有三项正处于申请阶段。

Vicor 高功率密度模块确保系统可靠性、高性能与高效率

为确保系统电压稳定,ReVolt 采用了 Vicor BCM® 母线转换器、DCM™ DC-DC 转换器以及新推出的PRM™ 稳压器。

3.jpg

3 BCM4414 可将 800V 电压转换并隔离为 35A 48V母线,DCM3414 则从该母线取电并针对 24V 负载进行稳压。BCM4414 还可作为电池模拟器,降低了对笨重的 48V 电池的需求。

BCM4414 可将 800V 电压转换并隔离为 35A 48V母线,DCM3414 则从该母线取电并针对 24V 负载进行稳压。BCM4414 功率密度达 770W/in³,体积仅为 4.35 x 1.4 x 0.37 英寸,它还可作为电池模拟器,减少了对笨重的传统 48V 电池的需求。PRM 是一款非隔离式升降压 DC-DC 稳压器,能够将 48V 转换为多档输出电压,其功率密度超过 2kW/in³,效率高达 96%

Schwalm 指出仅需一个 Vicor 模块,即可实现以往六至八个组件才能达到的效果。

展望未来:为灾后重建、医疗场所等更多场景供电

当今社会,人们对便携式清洁能源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ReVolt 在逐步改写影视行业供电方式的同时,正积极开拓更广阔的新应用领域,从为自然灾害地区服务到建筑工地及大型活动现场的清洁供电。

随着电动车发展的趋势以及社会对更环保、更可持续能源的需求日益提升,ReVolt 与致力于模块化供电的Vicor不断加深合作,为更环保的未来奠定基础。

了解更多关于 Revolt Vicor 如何助力好莱坞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详细信息。

围观 1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65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PCIe总线的高吞吐量和低延迟,使得处理器与处理器之间、处理器与外围芯片之间能更高效地协同工作,这对于处理大规模的神经网络和复杂的AI模型至关重要, 是AI蓬勃发展的关键技术底座之一。

根据行业动态推测,新一代PCIe规范 - PCIe Gen6将在2025年下半年开始加速落地。 值此技术迭代的关键时期,泰克(Tektronix)和安立(Anritsu)在2025年8月26日于苏州举办的PCIe技术发展大会上,展出了物理层发送端&接收端一致性测试的完整解决方案,并对澜起的PCIe6 Retimer产品在现场进行了实测演示。优异的实测结果展示了泰克、安立和澜起领先的产品力。

PCIeAI算力的关键底座

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的爆发式增长,数据中心与高性能计算系统对高速互连的依赖日益增强。PCIe总线凭借高吞吐量、低延迟、良好的兼容性,成为处理器与处理器、处理器与加速器、处理器与存储/网络之间协同的核心通道。

  • 在 AI训练 场景中,PCIe 提供海量数据搬运能力,确保 GPU/AI 加速器高效并行。

  • 在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 中,PCIe 保证高速网络卡、存储设备与 CPU 的高效交互。

  • 在 车规与边缘计算 领域,PCIe 则是实时处理与低功耗优化的基础设施。

随着速率跨越式提升至 64 GT/s (Gen6),链路中的损耗、抖动、误码等问题更加突出,一致性验证和信号完整性保障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根据行业预测,PCIe Gen6 将在2025年下半年开始加速落地,这也意味着整个生态对测试与验证工具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技术迭代下的合作展示

在这一关键时期,泰克 (Tektronix) 与安立 (Anritsu) 于2025年8月26日在苏州举办的 PCIe 技术发展大会上,联合展出了 物理层发送端与接收端一致性测试的完整解决方案,并携手澜起科技 (Montage) 现场实测了其 PCIe Gen6 Retimer 产品。

本次演示不仅覆盖了 CEM一致性测试的完整流程,还通过真实 DUT 的接入,向业界展示了可落地、可追溯的测试能力。

1.png

发送端一致性测试:精细化控制与自动化分析

在发送端 CEM 测试环节,泰克 59GHz 示波器作为核心仪器,承担了高精度波形采集与自动化分析任务。

  • 码型切换与损耗仿真:示波器联动 AFG 自动切换测试码型,并在 Gen6 测试模式下注入 18.2 dB 链路损耗,真实还原高速互连环境。

  • 参数测量覆盖全面:包括眼图(眼高/眼宽)、抖动(Jitter)、SNDR(信噪失真比)、Preset 测试等,全面对标 PCI-SIG 协会规范。

  • 噪声修正:通过内置工具建立 Scope Noise 数据库,消除示波器底噪影响,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 自动化分析:结合 PAMJET 软件,完成长时间波形的自动采集与结果判定,生成 Pass/Fail 报告。

现场结果表明:

  • 眼高、眼宽裕量充足,远高于协会最低要求;

  • 眼图对称性良好,信号完整性表现稳定;

  • 测试流程全自动化,工程师无需手动反复调试,大幅提升效率。

2.jpg

接收端一致性测试:链路训练与误码验证

在接收端测试环节,安立 MP1900A BERT 配合澜起 DUT,完成了基于 PCIe Gen6 最新规范的 Link Training 与误码率验证。

  • 测试拓扑:PG 输出 → ISI 通道 → CBB  → DUT 接收端 → DUT 发射端环回输出 → BERT 内置 Redriver & Equalizer → 误码检测。

  • 校准过程:首先完成接收端校准,选择合适的 ISI Pair,确保链路处于标准损耗环境下。

  • BER 测试:在完整训练至 64 GT/s 链路下,DUT 的 First BER 达到 1E-10,完全满足 CEM 规范。

  • 调试功能:系统可追踪从 Gen1 (2.5 GT/s) 到 Gen6 (64 GT/s) 的完整训练过程,便于工程师快速定位链路问题。

3.png

共赢未来:测试为创新护航

通过本次联合演示,业界可以看到 PCIe Gen6 从规范到实测落地的可行性:

  • 加速 AI 算力规模化:为大模型训练与推理提供稳定的高速互连。

  • 支撑新一代数据中心:帮助服务器、网络与存储系统实现更高能效比。

  • 推动本土创新:澜起 Retimer 的成功验证,标志着本土芯片企业在 PCIe Gen6 生态中的重要地位。

此次泰克与安立的合作展示,不仅展现了全流程一致性验证能力,也通过与澜起的协作,体现了测试厂商与本土企业共建生态的决心。未来,泰克将继续秉持 “测试为先” 的理念,携手更多合作伙伴推动 PCIe Gen6 的产业化落地,为 AI、数据中心、新能源与高性能计算等前沿应用提供坚实的互连基础。

关于Ralliant锐联特

锐联特(Ralliant)是一家全球精密技术(precision technologies)公司,专注于设计、研发、制造和维护精密仪器与高度工程化产品。公司的两大战略业务板块——测试与测量(Test and Measurement)、传感器与安全系统(Sensors and Safety Systems)——旗下汇聚了多个市场表现优异的知名品牌。我们通过精密技术帮助工程师突破创新,推动先进技术更迅速、更高效地应用于市场。

秉承持续改善的文化基因,锐联特商业系统(Ralliant Business System)是我们的核心运营模式。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公司官网www.ralliant.com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关于泰克科技

泰克作为Ralliant锐联特集团旗下品牌, 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毕佛顿市,致力提供创新、精确、操作简便的测试、测量和监测解决方案,解决各种问题,释放洞察力,推动创新能力。70多年来,泰克一直走在数字时代前沿。欢迎加入我们的创新之旅,敬请登录:tek.com.cn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65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 (1).png

近期PC游戏大作接连涌现,极致画面与沉浸体验不断刷新行业标杆。随着游戏画质与特效的飞速进化,玩家对硬件性能的要求也同步跃升。英特尔的“黑科技”APOIntel® Application Optimization)技术,能够对PC性能进行深度压榨与精准再分配,为游戏带来实战可测的帧率跃升和精准跟手的操作反馈。今天,APO技术迎来了64898V2版本的更新,特别针对15款游戏在英特尔® 酷睿™ Ultra 200K系列台式机处理器和200HX系列移动处理器上的性能优化,最高带来超过20%的游戏性能提升。

性能加量不加价, 200余款游戏即将支持

英特尔始终与玩家并肩追求极致体验,APO技术能够智能压榨系统性能红利,通过动态分配处理器核心资源、优化线程调度和应用程序线程配置策略,针对性地释放游戏潜能。尤其在大型多人战场或特效全开的复杂场景中,该技术能够将释放的每一帧性能,精准转化为枪械跟手操控的毫秒级优势和团战场景下的卡顿锐减。

在《战争雷霆》的拟真战场中,精细的航拍地形、密集建筑群与动态爆炸烟雾,对硬件实时运算能力提出极致要求。当战机俯冲与坦克集群同步突击时,性能调度延迟将直接干扰战术决策。英特尔APO技术化身战场“隐形参谋”,通过动态超频级线程调度,精准释放性能。在一台搭载英特尔® 酷睿™ Ultra 9 285KRTX 4090 的台式机上(配置下同),当开启英特尔APO技术时,平均帧率能够从645.3 FPS提升至774.96 FPS,幅度高达20.09%

《地铁:离去 增强版》的光追末世中,全局光照的物理模拟堪称算力熔炉。穿越辐射雪原时,传统性能调度模式常迫使玩家面临两难抉择,关闭光追将抹杀锈蚀车厢的尘埃光影,开启光追则需承受隧道战的卡顿。英特尔APO技术能够精准剖解性能瓶颈,通过动态超频渲染线程,让射线追踪全程满血运行,将平均帧率从157.97FPS188.73 FPS,幅度为19.48%

在风靡全球的《英雄联盟》中,5V5团战场景时,漫天技能特效与十英雄博弈同步上演,这正是CPU与显卡的终极压力测试场。任何帧率波动、卡顿都可能让三杀变泡影;若此时还开启直播推流,双倍性能榨取更会撕裂战场流畅度。英特尔APO技术化身电竞教练的“战术板”,使得平均帧率能够从334.95 FPS提升390.45 FPS(幅度为16.57%),让微操意识不再受性能桎梏,让丝滑连招成为决胜高地的绝佳队友,

在《双人成行》的奇幻世界里,分屏交织的双重视界承载着协作的温暖——从齿轮城堡的机械谜题到雪景球中的冰面共舞,每一帧光影变幻都是情感的纽带。当双角色互动产生物理连锁反应时,英特尔APO技术化身无形的默契守护者,它能够动态分配双渲染管线、智能压缩物理运算延迟,将平均帧率从277.10 FPS提升至308.95 FPS,幅度达11.49%

本次APO的版本更新还为《城市天际线》、《德军总部:新血脉》等游戏带来了优化升级。截至今日,APO技术已完成针对40+款全球热门游戏的优化,还有更多游戏正在优化中,它将让每一次大招、连招都精准直给,每个直播画面都丝滑专业。

3步解锁APO,领取你的性能Buff

1. Microsoft Store* 中获取并安装“Intel® Application Optimization”。

2. 进入设置,在“Optimization”下开启“Enabled”。

3. 静待自动扫描游戏库,性能Buff一键到账!

高阶玩家秘籍:勾选“高级模式”,解锁更多游戏优化。

目前,部分英特尔® 酷睿14代台式机处理器K系列和HX系列移动处理器、英特尔® 酷睿™ Ultra 200K系列台式机处理器和HX系列移动处理器支持APO的完整功能。第12/13代英特尔® 酷睿台式机和移动处理器、英特尔® 酷睿14代台式机和移动处理器、英特尔® 酷睿处理器(第二代)、英特尔® 酷睿™ Ultra (第二代)台式机处理器的部分型号,在APO的高级模式下能够获得有限支持。(更多详情,请参考Intel® Application Optimization相关资料)。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 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 intel.cn

围观 1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65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亚信电子即将在IAS 2025展示新一代工业以太网芯片、多功能I/O桥接器、IO-Link软件协议栈,以及USB PTP硬件时间戳解决方案。

亚信电子(ASIX Electronics Corporation)将在“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业自动化展(IAS 2025”上,发布多项最新工业通信与控制技术成果,包括USB PTP硬件时间戳方案、EtherCAT从设备微控制器、TSN PCIe网卡、多功能I/O桥接器与IO-Link软件协议栈。展会将于2025年9月23日至27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亚信电子展位号为6.1H-D160

展出亮点一:EtherCAT与TSN芯片,打造高效工业以太网架构

亚信电子推出最新AX58101 EtherCAT从设备控制器,内建双百兆以太网PHY与双MII接口,支持ESC端口0与端口2互换功能,为EtherCAT分支器模块设计提供更高的灵活性与成本效益。该芯片支持多种通信协议与控制接口,广泛应用于电机与运动控制、数字I/O控制、传感器数据采集、机器人转轴控制、EtherCAT转IO-Link网关等工业自动化场景。

同时展出的AXM57104A四端口TSN PCIe网卡,支持802.1AS、1588v2、802.1Qav、802.3br/802.1Qbu、802.1Qbv、802.1Qci与802.1CB等多项TSN标准,并可整合OPC UA技术,实现OT与IT网络融合。该网卡具备32路同步I/O与单路PPS时钟输出,提供高精度时间同步解决方案。

展出亮点二:PCIe/USB多功能I/O控制器与IO-Link协议栈

亚信电子将展示AX99100A PCIe转多I/O控制器,支持4S、2S+1P、2S+SPI与本地总线等四种I/O模式,满足嵌入式系统与工业自动化设备对多样化外围接口的需求。另有AX78140与AX78120 USB转多I/O控制器,具备即插即用的多串并口接口转换能力,适用于工业电脑、数据采集卡、测量仪器、POS收银机与医疗设备等。

此外,亚信电子提供完整的AX58400 EtherCAT转IO-Link网关与IO-Link设备软件协议栈,协助客户导入最新IO-Link智能传感器与执行器,应用范围涵盖温湿度、压力、光电、图像、ToF手势传感器、智能LED灯塔、阀门执行器、IO-Link集线器与阀岛等,全面打造高性能、高灵活性的智能制造环境。

展出亮点三:USB PTP硬件时间戳,即插即用精准同步

针对智能联网设备需求,亚信电子推出AX88279与AX88179B USB 3.2转2.5G与1G以太网控制芯片,支持CDC-ECM/NCM标准协议,可在macOS、Windows、Linux、Android、Chrome OS及Nintendo Switch等平台上实现免驱动、即插即用。该系列芯片支持精确时间协议(PTP),在Linux平台下可实现低于100ns的USB PTP硬件时间戳精度,为工业自动化系统提供高效且精准的时间同步能力。

1.jpg

(图一)亚信电子亮相IAS 2025,发布最新工业通信控制芯片与USB PTP时间戳技术

诚邀莅临IAS 2025,共创智能制造新未来

亚信电子诚挚邀请业界先进于2025年9月23日至27日莅临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参观“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业自动化展(IAS 2025”,在6.1H-D160展位与技术团队交流最新工业通信与控制技术,共同探索高效、精准、智能的工业通信控制新未来。

关于亚信电子

亚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公司设立于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为一专业的工业/嵌入式网路与桥接器相关IC芯片设计厂商,2009年股票正式于台湾柜买中心挂牌交易(股票代号:3169)。主要产品为工业以太网芯片USB以太网芯片嵌入式以太网芯片串并口I/O桥接器RS-232/RS-485收发器网路微控制器/USB KVM单片机等。本公司已荣获ISO 9001及14001的国际品质认证,这些殊荣彰显了亚信对全球品质标准的坚持和承诺。需要更多产品相关资讯,欢迎访问亚信电子官网 www.asix.com.tw 或通过电子邮件 sales@asix.com.tw 联系亚信业务团队。

围观 1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65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SycamoreMEMS扬声器结合µCooling芯片级气泵,使耳机更轻薄,并具备主动降低湿度功能将在xMEMS Live 2025上首次亮相。

固态MEMS扬声器与微型热管理领域的领导者xMEMS Labs将在2025年9月16日于台北,以及9月18日于深圳举办的年度xMEMS Live 2025研讨会上,发布新一代耳机架构。该架构结合了全球首款专为耳机设计的MEMS扬声器Sycamore,以及首款µCooling芯片级气泵,在更轻薄舒适的耳机体验中提供纯净音质并减少湿气积聚。

Sycamore扬声器方案比传统动圈更轻巧纤薄.jpg

取代传统的40-50mm动圈驱动单元,Sycamore MEMS扬声器提供固态替代方案,体积缩小98%(仅85mm³,相比50mm驱动单元的约4,000mm³),重量仅150毫克。尽管体积微小,Sycamore仍可实现全频段高保真音频性能,并且仅需1cc后腔空间,从而释放耳罩内部更多空间,可容纳更大容量电池、先进PCB和更纤薄的工业设计。

单一Sycamore的扬声器模块仅重18克,而传统50mm扬声器约为42克。减轻57%的重量,使耳机设计大幅度轻量化,降低佩戴疲劳感,并提升全天候佩戴的舒适性。

与此同时,xMEMS将µCooling技术应用于耳机中,实现全球首个静音、无震动、无察觉的主动湿度控制。µCooling能够主动降低湿度并维持最佳湿度水平,解决了头戴式耳机设计中长期存在的难题——长时间聆听时的热量与湿气积聚。最终效果是佩戴更清凉、更干燥,提升长时间佩戴的愉悦体验。早期测试表明,µCooling在长时间使用中能有效调节耳罩内部的环境湿度。在测试中,当湿度积聚至85%时,µCooling启动后5分钟内可将湿度降低至环境水平,相对湿度下降20%。

xMEMS Labs系统工程副总裁卢延桢表示:“我们的MEMS架构重新定义了耳机设计的可能性。通过将Sycamore的固态音质表现与µCooling的先进热管理与湿度控制结合在一起,我们正在帮助厂商突破传统外形设计的限制,打造更轻薄、更具表现力的耳机,同时最大化音质和舒适度。这一突破提升了外观与功能,彻底改变了全天候聆听体验。”

这款新一代耳机架构的发布,彰显xMEMS在MEMS音频与微型热管理交叉领域的持续创新,使公司在耳塞式耳机与可穿戴设备之外,进一步拓展至高端耳机市场。

Sycamore扬声器与µCooling设备现已面向部分早期客户开放,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实现量产。相关演示将在xMEMS Live 2025台北站(9月16日)和深圳站(9月18日)展出。

报名现已开启,座位有限。研讨会报名页面请浏览https://xmems.com/xmems-live-2025-cn/。立即预订,抢先体验未来的AI语音交互与散热管理。更多关于xMEMS及其固态解决方案的信息,请访问xmems.com

关于xMEMS Labs, Inc.

xMEMS Labs成立于2018年,凭借突破性的piezoMEMS平台正在重新定义声音与散热。我们创造了全球首款固态MEMS扬声器,应用于AI眼镜、耳塞式耳机、头戴式耳机与智能手表;并推出了首款µCooling微型气冷式主动散热芯片,大幅提升智能手机、AI眼镜、固态硬盘等设备的散热性能。

目前,xMEMS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超过250项专利。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xmems.com

围观 1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64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Rambus研究员与杰出发明家Steven Woo

Steven Woo.jpg

根据IDC预测,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381亿美元,占全球总投资的近9%。作为全球人工智能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正加速在汽车、通信、医疗、金融等多个行业应用和发展生成式AI技术,全面迈入“AI 2.0”时代。

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是由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在1956年提出。此后数十年间,科学家们投入了巨大努力,让AI不断变得更智能,但其能力仍主要局限于在特定输入输出范围内进行分析与预测(例如:从文本生成网页结果)。而新一代人工智能则带来了重大范式转变——它能够基于数据生成全新的内容。 

和上一代不同,AI 2.0 依托多模态输入与输出,在文本、语音、代码、图像、视频,甚至三维模型等多种媒介之间实现无缝交互。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出现,也是这一时代的重要标志。LLMs能够处理和生成海量数据,正在不断突破以往的技术边界,让更复杂、更先进的AI应用在各行各业成为可能。

训练大型语言模型(LLMs)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首先需要收集用于训练的数据。数据收集完成后,还需经过分析、处理和清理,才能进入训练阶段。如何实现海量数据的高速传输与存储,已经成为整个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更不用说训练所需的数据规模还在持续增长。以ChatGPT为例,GPT-3的参数量为1750亿,而GPT-4则高达1.76万亿,几乎所有AI公司都在不断扩大模型的训练参数。

在完成训练过程后,AI模型便会生成,并可用于执行推理。相比训练,推理对内存的要求相对较低。然而,随着AI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应用正从数据中心向边缘和终端延伸,这对现有的内存系统在带宽、延迟和容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应对这些重大挑战并解决 AI 2.0 的内存瓶颈,业界已提出了许多创新性技术方案,包括多路复用内存、串行连接内存、新型编码方案以及全新的模块形态。这些创新有望应用于现有内存解决方案,为先进的 AI 工作负载带来更高的性能表现。

其中一个前景广阔的解决方案是多路复用内存。正在进入市场的 DDR5 MRDIMMs 采用复用技术,在沿用现有 DRAM 的同时,有效地将数据传输速率提升一倍,从而突破了传统 DRAM 在扩展上的限制。另一种提升路径是串行连接内存。在 CXL 技术的支持下,这一方式能够实现缓存一致性的内存共享,并通过采用串行而非并行的数据传输,大幅提升容量与带宽。

此外,新型编码方案也可应用于部分内存模块。例如,GDDR7 采用三阶脉冲幅度调制(PAM3)编码,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 48Gbps,能够支持高性能的边缘与终端 AI 应用。模块形态的创新同样在内存容量扩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低功耗压缩附加内存模块(LPCAMM)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专为在空间受限的设备(如笔记本电脑)中扩展 LPDDR 内存的性能与应用而设计。

除了性能和容量的提升之外,RAS(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在内存领域也变得愈发重要。随着内存芯片的数据传输速率不断提高,单元尺寸持续缩小,以便在一颗芯片中容纳更多比特。但单元缩小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芯片内错误(on-die errors),这就需要更强大的纠错机制。此外,像 RowHammer 和 RowPress 这样的现象——即访问特定单元时可能干扰相邻区域的单元——也亟需进一步的缓解策略。

还需要关注一些相关的发展。量子计算时代即将到来,现有的非对称加密将面临被破解的风险,因此无论是 AI 数据还是硬件,都需要通过新一代的抗量子加密技术(Quantum Safe Cryptography)来保护。

同时,训练和推理AI所需的能耗问题也正日益受到关注。对此,业内各方正积极采取行动来应对这一挑战。从内存角度来看,行业正持续通过降低工作电压和优化设计架构来提升能效。电源管理IC(PMIC)将成为在既定功耗范围内实现更高性能的关键一环。

随着 AI 模型日益复杂,对内存的需求也将更加严苛。AI 2.0将重塑各行各业,从个性化体验到行业专属解决方案,在整个计算领域(云端、边缘、终端)全面掀起浪潮,进而推动对更高性能内存解决方案的强劲需求。

作为业内领先的芯片与半导体IP供应商,Rambus 致力于推动数据中心互联,解决内存与处理器之间的瓶颈问题,从而支持大型语言模型(LLMs)及先进AI应用的发展。Rambus 的全方位产品组合——包括 DDR5 DIMM 芯片组、HBM3/3E 控制器 IP、GDDR7、PCIe 6.1、CXL 3.1,以及 LPDDR5T/5X/5 等——为这些高负载的 AI 工作提供所需的速度、容量与连接能力。

在 AI 2.0 的演进过程中,Rambus 在内存接口芯片、内存接口 IP 以及安全 IP 解决方案方面的专长,将成为不断突破技术边界的重要推动力。展望未来,Rambus 将持续携手产业伙伴,共同开发前沿的内存解决方案,释放 AI 技术的全部潜能。 

围观 1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64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行业对算力与实时性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 MCU 平台在运算能力、存储速度与外设性能方面逐渐显现瓶颈。为解决这一挑战,纳芯微推出 NS800RT113x 系列 MCU,该系列基于 Arm® Cortex®-M7 内核,集成自研 mMATH 数学加速核、高速 ADC、精细 PWM 及可编程逻辑模块等创新功能,全面满足电机控制、电力电子等对高性能与高实时性要求严苛的应用需求。此次发布标志着 M7 内核 MCU 进入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为客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性能平衡与价值体验。

1.jpg

2.jpg

1.高性能高性价比M7内核,突破算力门槛

NS800RT1135/1137 搭载主频 200MHz 的 Cortex®-M7 内核,支持 ECC 的 128~256KB Flash 与 80KB TCM(CPU核内0等待内存),均支持ECC功能,显著提升实时计算性能。配合纳芯微自研的 mMATH 数学加速核,可高效处理三角函数、超越函数与浮点运算,全面增强控制类应用的算力支持。

在 MCU 市场中,Cortex®-M4 内核是最常见的主流选择,而 NS800RT113x 系列率先将 Cortex®-M7 内核引入更广泛应用。相较于M4 内核,M7 内核在 DMIPS/Hz 与 CoreMark/Hz 上分别提升 83% 与 49%,并原生支持核内 TCM,实现 CPU 同频 0 等待访问。

3.png

当前“算力单价”日益受到行业关注,许多应用创新与成本优化都面临算力瓶颈的制约。NS800RT113x 系列高性价比 MCU 的推出,将推动 M7 内核在电机驱动、电力电子及工业控制等场景实现更广泛应用,让客户能够以合理成本获得高性能计算能力,突破算力限制,释放更多创新潜能。

2.先进的控制外设,轻松驾驭复杂场景

该系列集成 14 路 PWM,由专用事件管理器控制,并支持多达 8 个比较点的配置,实现高精度 PWM 输出和快速波形响应。其中 2 路高精度 PWM 更可达 80ps 分辨率。高速 ADC 最高采样率达 4.375Msps,支持双模组 21 通道采集,满足复杂信号实时监测需求。片上独创的 2 个 CLB 可编程逻辑模块,可灵活实现复杂时序控制与保护电路,减少外部器件依赖,降低系统成本。

3.多样接口与封装,灵活适配设计需求

NS800RT113x 系列配备 3 路 UART、2 路 SPI、2 路 I2C 及 1 路 CAN 2.0 接口,适配多样化系统需求,并提供 LQFP64、LQFP48、QFN48 与 QFN32 多种封装,兼顾高性能与灵活设计。

4.png

NS800RT113x系列选型表

4.供货和价格信息

NS800RT113x系列现已正式发布并可送样。其中,量产后 NS800RT1135-DQNGY2(封装:QFN32)在1千片采购数量的基础上,含税单价仅需5元人民币起。如需了解更多供货及价格详情,欢迎垂询 sales@novosns.com

5.jpg

NS800RT113x系列评估板

关于纳芯微

纳芯微电子(简称纳芯微,科创板股票代码688052)是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公司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方向,为汽车、工业、信息通讯及消费电子等领域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及解决方案。

纳芯微以『“感知”“驱动”未来,共建绿色、智能、互联互通的“芯”世界』为使命,致力于为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连接提供芯片级解决方案。

了解详情及样品申请,请访问公司官网:www.novosns.com

围观 1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64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赵宇

企业机构要求安全领导者必须不断优化安全控制,满足合规标准以及监管要求。其中,对抗性暴露面验证是一种主动安全评估方法,验证是持续威胁暴露面管理CTEM等更广泛的暴露面管理流程和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1简要介绍了持续威胁暴露面管理,验证是这一流程中的第四步。

1.png

随着对抗性暴露面验证市场的发展,一些供应商可能会专注于涵盖所有用例,另一些可能选择支持其传统市场中的用例。目前,中国市场上尚未出现具备所有能力的综合性对抗性暴露面验证工具。

通过高度自动化和一致的攻击模拟,对抗性暴露面验证允许用户验证、评估和持续优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包括切实增强预防、检测和响应能力。对抗性暴露面验证通过提供攻击场景、安全技术栈、人员和流程方面的反馈,提升防御安全团队的工作效率(见图2

2.png

对于中国的CIO(首席信息官)和安全领导者来说,对抗性暴露面验证提供了对漏洞和安全控制的主动验证,有利于保持策略的一致性,从而有效预防和应对威胁。未来,该技术将在中国的红队测试、安全决策、合规监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可能降低网络安全保险的保费。

中国的企业机构多年来一直在进行渗透测试和红队测试。虽然渗透测试和红队测试通过专家的人为干预为企业机构提供了量身定制的深入安全态势洞察,但对抗性暴露面验证提供了一种更持续的自动验证方法,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更频繁的评估频次,且需要的人工参与程度更低。企业机构在手动执行安全验证时遇到的挑战包括:

  • 依赖个人判断和经验,可能导致结果不完整。

  • 测试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能力,而无论企业机构通过内部构建还是第三方采购来获取这些能力,都会导致高昂的成本。

  • 定期验证的较低验证频率无法应对新出现的安全威胁,可能导致发现和应对安全暴露的延迟。

在中国市场,许多企业机构仍然使用人工主导的安全验证服务,通过增加验证频率或细化验证范围来提升验证的有效性。此外,对自动化和一致的安全验证需求日益增长,促进了对抗性暴露面验证技术的发展。

中国市场在快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伴随着独特的监管和网络安全挑战。对抗性暴露面验证代表着中国网络安全测试和验证方法的重大进步。基于Gartner与中国客户的互动,对抗性暴露面验证技术的主要使用者为安全成熟度较高的企业机构,尤其是在金融、电信、互联网、智能制造和能源等领域。对抗性暴露面验证可以帮助中国CIO量化安全投资成果,减少风险暴露面,改善防御态势。

关于Gartner

Gartner(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 IT)为企业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客观洞察,助力企业机构在最关键的优先事项上做出明智决策,取得出色业绩。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gartner.com/cn

围观 1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64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