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开发者可借助QNX OS for Safety 8DRIVE AGX Thor,加速从原型到量产的创新进程

BlackBerry 有限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BB;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代码:BB)旗下部门QNX今日宣布,其最新QNX® OS for Safety 8已成功集成至全新上市的NVIDIA DRIVE AGX Thor开发套件中,彰显QNX的关键生态和集成合作伙伴地位。该下一代平台专为赋能未来自动驾驶汽车而打造,凭借前沿的AI性能、强大的功能安全特性和卓越的可扩展性,NVIDIA DRIVE AGX Thor将帮助开发者加速未来自动驾驶系统的设计、测试与部署,覆盖从早期研究到商业化量产的全过程。

1.png

该平台的核心是NVIDIA AGX Thor SoC,能够实现高达2,000 FP4的生成式AI性能和1,000 INT8 TFLOPS的算力。NVIDIA DriveOS运行于该硬件之上,这是NVIDIA Halos的关键组成部分,专为车规级功能安全而设计。基于完善的Halos安全体系构建的NVIDIA DRIVE平台,为开发者打造安全的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提供了坚实基础,能够兼容多样化的软件栈、传感器和冗余计算架构。

作为DriveOS软件栈的一部分,开发者可充分利用QNX® OS for Safety——一款通过 ISO 26262 ASIL-D和ISO 21434预认证、符合汽车行业最高级别的功能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标准的实时操作系统。此次集成为构建智能且符合网络信息安全和认证要求的系统提供了值得信赖的路径,对自动驾驶出行场景的实现至关重要。

QNX首席运营官兼产品、工程及服务负责人John Wall表示:“随着汽车日益向软件定义转型,开发者面临着巨大压力,必须在交付日益复杂系统的同时,仍符合严格的功能安全与网络信息安全性标准。全新QNX OS for Safety 8与NVIDIA DRIVE AGX Thor开发套件的集成,为应对这一挑战提供了一套经行业验证、即开即用的平台,既可简化开发流程,加速认证进程,又丝毫不损害性能表现。”

QNX作为软件驱动未来的基石,深受全球领先OEM和Tier 1的信赖,包括宝马、博世、大陆、东风汽车、吉利、本田、梅赛德斯-奔驰、丰田、大众、沃尔沃等。QNX的基础软件支持从数字座舱、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到信息娱乐系统与域控制器等未来架构设计,帮助车企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将创新推向市场。

欲了解更多关于QNX的信息,请访问QNX.com并关注@QNX News

关于BlackBerry

BlackBerry(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BB;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代码:BB)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智能软件与服务,赋能现代世界。公司总部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其高性能基础软件在确保功能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和可靠性的同时,助力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和工业巨头开发变革性应用,开拓全新收入来源,并推出创新商业模式。凭借在网络信息安全通信领域的深厚积累,BlackBerry提供全面、高度网络信息安全且经过广泛认证的产品组合,覆盖移动设备防护、关键任务通信和应急事件管理等多个领域,助力企业实现卓越运营。

关于QNX

QNX是BlackBerry有限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BB;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代码:BB)旗下部门,致力于提升人类生活体验,推动技术驱动型行业的发展,为软件定义业务提供值得信赖的基础。QNX在提供功能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的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中间件、解决方案和开发工具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由值得信赖的嵌入式软件专家提供支持与服务。QNX技术已应用于全球最关键的嵌入式系统中,包括超过2.55亿辆汽车。QNX软件在包括汽车、医疗设备、工业控制、机器人、商用车辆、铁路、航空航天和国防在内的多个行业广受信赖。QNX成立于1980年,总部位于加拿大渥太华。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qnx.com。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5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Huanyu Gu

4D成像雷达凭借卓越的精度、可扩展性和弹性,正在重新定义汽车传感技术。4D成像雷达在全球的部署不断加速,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基石。

开辟汽车传感的新维度

汽车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而4D成像雷达正是这场技术转型的核心。相较于仅测量距离、速度和方位角的传统雷达系统,4D成像雷达新增了仰角维度,对驾驶环境的理解更加立体、全面。其方位分辨率低于1度,探测距离超过300米,即便在复杂天气或各种照明条件下,依然能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AD)提供所需的高精度。

1.jpg

成像雷达为实现自动驾驶提供了必要的传感

4D成像雷达的重要性

高速公路场景城市道路场景两大关键用例彰显了4D成像雷达的重要作用。高速公路场景要求汽车能够在远距离精准探测高速移动的物体,以确保高速行驶时的安全操控。而城市道路场景则需在充满静止与移动障碍物的复杂环境中导航,对同时精准识别多个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应对这些挑战,4D成像雷达提供了全面的空间感知、精确的环境感测以及远程探测能力,并能在恶劣条件下稳定运行。相较于传统雷达、摄像头或激光雷达(LiDAR)4D成像雷达以全谱感知能力满足更高等级自动驾驶的需求。

2.jpg

ADAS/AD传感技术

全球趋势与市场差异

4D成像雷达的全球部署正在迅速推进,但各地区的战略路径却不尽相同。中国在落地速度上较为领先,通过将入门级成像雷达整合至整车产品线,积极抢占市场先机;而欧洲和美国则专注于高性能系统的开发,主要应用于高端车型,因此整体采用速度相对温和。预计到2028年,L2+L5级自动驾驶车辆的全球渗透率将超过40%,其中中国市场有望突破50%。这一差异不仅体现了各地区监管环境和消费者行为的不同,也反映出成本效率与性能优先之间的战略取舍。

未来机遇与挑战

4D成像雷达的发展释放出广泛机遇。可扩展性是其核心优势之一,例如6T8R8T8R等配置能够实现对更多车型的经济高效部署,而高端系统如24T24R则支持先进的L3L4级自动驾驶功能,不断拓展自主能力的边界。

此外,集成化设计也是一项重要优势。更小巧、更高效的传感器有助于降低功耗并简化整车设计。然而,应用中仍存在热管理等挑战,特别是在电动汽车中,由于保险杠后方的气流受限,冷却难度加大。系统复杂性也需谨慎管理,以在性能、成本、尺寸及功耗之间取得平衡。随着汽车架构从边缘向中央处理转变,数据带宽与延迟问题也成为新的技术瓶颈,亟需强大的基础设施升级。

深入了解可扩展性与效率如何驱动成像雷达的下一轮部署浪潮。阅读白皮书

展望未来:成像雷达的作用日益重要

随着汽车架构不断演进,4D成像雷达正日益展现其高适应性的传感技术优势。它兼容边缘和中央处理模型,为OEM在向集成度更高的软件定义汽车平台转型过程中,提供了关键的灵活性。这种高适应性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尤为重要——在寻求简化传感器集成流程的同时,也必须确保性能与可靠性的高标准。

凭借卓越的空间分辨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稳定运行的能力,以及跨车型的可扩展性,成像雷达适合广泛部署。随着OEM持续推动更高级别的自动化,对稳健、经济高效且低能耗的传感解决方案的需求将日益增长。而4D成像雷达恰能满足这些需求,助力行业加快迈向更安全、更智能的未来出行模式。

此外,即便在夜间,其先进的灵敏度依然可精准识别路面碎片

S32R47赋能可扩展的成像雷达

恩智浦S32R47雷达微处理器单元(MPU)助力实现高性价比、高效成像雷达配置。这款高性能MPU支持24T24R配置,在确保紧凑尺寸和低功耗的前提下,提供强大的处理能力以实现稳健的目标检测。其架构专为跨汽车平台的可扩展部署而设计,特别适用于电动汽车(EV)等对热管理和能效有严格要求的应用场景。通过减少所需收发器芯片数量,并优化系统集成,S32R47可帮助OEM在性能、成本和能效之间实现平衡。这也使其成为推动成像雷达广泛部署的理想解决方案,特别适用于重视成本与快速落地的市场。

结束语

ADAS L2+L4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4D成像雷达正不断拓展汽车安全与自动驾驶的边界。随着OEM日益寻求可扩展的高性能解决方案,这一技术已准备就绪,引领未来智能出行的新阶段。

作者:

4.jpg

Huanyu Gu

恩智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市场总监

Huanyu常驻德国汉堡,拥有多年汽车半导体从业经验,在担任雷达和V2X领域职务前曾在汽车门禁领域和娱乐中控系统领域工作。Huanyu热衷于持续改进汽车的功能安全和舒适度,不断引进创新技术来实现零排放愿景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58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TITAN Haptics 泰坦触觉是一家专注于先进触觉技术的公司,现已在中国正式推出 TacHammer Carlton 触觉开发套件。该套件专为快速原型设计和调试而设计,开发者可借助它快速构建并评估高保真、高冲击力的触觉反馈,用于游戏外设、XR设备、触控屏以及其他交互产品。

TIT023. TITAN China Carlton Development Kit launch (PR).jpg

TITAN Haptics 亚太区高级销售经理 Kelvin Lee 表示:“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优秀与卓越的沉浸式体验之间的差别,往往取决于是否能带来真实的物理连接感。这种连接依赖于触觉反馈的时机与力度的精准控制。Carlton 的专属冲击模式在还原装填、开火和后坐力等细腻动作时,能带来比传统振动马达更清晰、更逼真的触感。通过这套开发工具,开发者可以精细调校这些效果,打造独特的触觉体验。”

为快速迭代而设计,Carlton 开发套件包括:

  • 两颗 TacHammer Carlton 触觉马达 (10–300 Hz 频响范围)

  • TITAN Core 开发板

  • 四种可更换的冲击垫片 (包含金属与软质材料)

  • 备用磁铁,用于切换至纯振动模式

  • 带背胶的安装支架,便于固定马达位置

这是一套即插即用的开发平台,帮助开发者快速上手 Carlton 触觉马达。该马达采用无弹簧磁悬浮结构,可提供宽频、低延迟、强振感输出的触觉反馈,并可通过更换不同垫片材料来调整振动效果。开发者无需焊接或修改固件,即可物理调节触感,使其成为最具可定制性的触觉解决方案之一。

Carlton开发套件支持多种触觉反馈模式:

  • 冲击模式 (Impact Mode)适合打造锐利、高力感的反馈,例如后坐力、快门或机械碰撞,适合游戏外设与手持设备中需要局部增强真实感的场景。

  • 硬质调节模式 (Tuned Hard Mode)使用金属垫片实现清脆的敲击感,如按钮或开关的物理点击,适合触控界面或物理按钮的模拟。

  • 软质调节模式 (Tuned Soft Mode):通过软材料垫片产生被磁力缓冲的轻柔脉冲与振感,适用于低噪音的确认反馈。

  • 双阵列模式 (Dual-Array Mode)结合备用磁铁和端盖切换为纯振动输出,适用于连续纹理、导航提示或安静场景中的触觉反馈。

TacHammer Carlton 已被应用于多种互动场景。在游戏中,它能够模拟后坐力、冲击和武器反馈;在触控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中,它可为按钮、旋钮、扳机和确认点击带来强烈的机械质感。

借助 Carlton 开发套件等工具,TITAN Haptics 将持续支持中国和全球领先的 OEM 及其开发团队,共同探索下一代触觉体验设计。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 Carlton 开发套件的信息,请访问 www.titanhaptics.cn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泰坦触觉 TITAN Haptics」,您也可以在微信小店直接购买套件。

关于TITAN Haptics

TITAN Haptics泰坦触觉是一家专注于触觉技术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致力于为全球消费电子设备提供先进的触觉反馈方案,涵盖游戏、VR、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助力企业提升产品体验,为用户带来更真实、更沉浸的交互体验。TITAN Haptics还积极参与行业组织,推动行业标准和统一协议的制定。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泰坦触觉技术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titanhaptics.cn

围观 1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57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智能家电功能持续升级,家电厂商对控制芯片的技术水平与产品稳定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微半导 股票代码:688380)推出集主控、触摸与电机驱动于一体的高集成冰箱控制解决方案,大幅简化硬件设计、提升系统可靠性,助力客户快速开发高效、完整、可靠的冰箱控制系统。

1.jpg

该解决方案基于中微半导三款核心芯片打造:主控芯片CMS32F159、触控芯片CMS32F759和电机驱动芯片CMS32M5510,具备高度集成与卓越可靠性,可轻松通过各类EMC测试。CMS32F159专为白色家电设计,温控精准,集成硬件乘除法器,显著提高算法效率,具备优异的能效、EMC性能、动态响应与抗浪涌能力。CMS32F759触摸芯片易于通过CS动静态10V测试,适配多种冰箱面板。CMS32M5510则专注于高性能电机变频控制,内置12位高速ADC,配合先进FOC算法,满足冰箱变频压缩机对高效、低噪声和高可靠性的控制需求。

方案优势

- 高度集成:极大简化外围电路

- 强可靠性:轻松通过各类EMC严苛测试

- 内置LED恒流驱动,无需外接限流器件

- 成熟触摸方案,通过CS动静态10V测试,适应复杂环境

- 驱动算法成熟,匹配市场主流冰箱压缩机

- 电机智能启动算法,适应多种负载条件,启动更平稳

- 完备的电机系统保护机制,有效延长整机寿命

- 一站式开发:兼顾降本、增效、提质与可靠性

核心器件参数

主控芯片-CMS32F159

  • ARM Cortex®-M0+内核,高达64MHz主频

  • 256KB,64PIN,工作电压2.5V-5.5V

  • 产品系列化,管脚兼容分布,使用习惯相同,开发便捷

  • 多种通讯接口,UART多达6路,数字功能多位置映射

  • 高可靠性,抗扰性能强

  • ESD>8000V,Latch up>200mA,EFT>4200V,HTOL>1500H

  • 符合IEC/UL 60730相关标准

触控芯片-CMS32F759

  • ARM Cortex®-M0+内核,高达64MHz主频

  • 256KB,64PIN,工作电压2.5V-5.5V

  • 产品系列化,管脚兼容分布,使用习惯相同,开发便捷

  • 触摸最大支持49通道,灵敏度高,CS动静态10V,对外辐射小

  • GPIO最大60,全管脚AD,方便方案设计

  • 多种通讯接口,UART多达6路,数字功能多位置映射

  • 集成硬件LED,可直驱LED,灌电流220mA@0.3VDD

  • 所有IO支持TTL功能,可直接用于5V/3.3V通讯

  • 触摸防水、溢水检测性能强

  • 集成硬件LCD驱动

  • 安全功能,符合IEC/UL 60730相关标准

  • 图形化生成和调试工具,快速建工程,方便易用

  • ESD6000V,Latch up>200mA,EFT>4200V,HTOL>1500H

电机驱动-CMS32M5510

  • ARM Cortex®-M0内核,高达64MHz主频

  • 32KB FLASH,24PIN

  • 更强算力,更高效率、更小的运行电流

  • 集成最多2路OPA和2路可编程增益PGA

  • 集成最多2路模拟比较器,支持比较器输出触发EPWM刹车

  • ADC模块最高1.2Msps采样转换率,多达24路模拟通道

  • 32位硬件除法器

  • 支持脉冲捕获

  • FOC算法层代码和应用层代码解耦

>>原理框图

2.png

现阶段,中微半导已为众多战略客户提供涵盖各类智能家电的一站式芯片解决方案与配套开发支持,应用范围包括:

  • 白色家电:变频空调、变频冰箱、洗衣机等

  • 厨卫大电:燃气灶、油烟机、洗碗机、恒温热水器等

  • 厨房小电:电饭煲、电磁炉、破壁机等

  • 生活电器:加湿器、香薰机、空气净化器、电熨斗等

  • 清洁电器:吸尘器、扫地机器人等

  • 个人护理:风扇、吊扇等

中微半导持续完善与扩展一站式芯片解决方案,未来将长期致力于为智能家电行业提供高可靠性、高性能、高集成与低功耗且具备高性价比的整体控制方案选择。

来源:中微半导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57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新“电子神经末梢”MEMS应变传感器,开启基于触觉的人机交互新体验

北京泽声科技有限公司(ZettaSensing)近日宣布,正式推出全新高灵敏度MEMS应变传感器芯片--ZSFS1001。该产品的发布践行了泽声科技“芯片即传感器”的核心理念,通过将MEMS与ASIC技术在单颗芯片上进行高度集成,为消费类电子、白色家电、汽车电子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人机交互应用带来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ZSFS1001是一款在性能、功耗和尺寸上实现关键突破的智能化触觉传感器。基于泽声科技专有的ZS DirectADC技术,将敏感的MEMS应变结构与高性能的信号处理电路单片集成,直接输出全数字信号。此创新架构大幅简化了传统应力检测方案中复杂的外围电路和标定流程,为产品设计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ZSFS1001传感器的核心技术优势包括:

• 微型化封装:采用WLCSP-6封装,整体尺寸仅为1.45mm×1.45mm,使其能够轻松集成于对空间要求极为严苛的各类智能化产品中

• 优异功耗:在10Hz时隙工作模式下,运行功耗低于4µA,极大地延长电池供电设备的续航时间,尤其适用可穿戴设备或便携式电子产品

• 高度集成与智能化:内置智能算法、自校准与温度补偿电路,确保在-40℃~85℃的宽温范围内保持高灵敏度与高线性度

• 全材质表面适应性:通过检测表面微形变进行工作,可在金属、玻璃、塑料等任何材质上实现触控,赋能无缝、无开孔一体化设计

• 宽环境适应性:性能不受水分、污渍等影响,支持湿手及佩戴手套精准操作,可适应各类严苛使用环境

• 真实的线性压力感应:提供真实的宽范围线性压力数据,将交互从二维“触摸”提升至三维“压感”的全新维度,实现更精细丰富的设备控制

基于上述优势,ZSFS1001传感器可支持一系列创新应用:

•  滑动与按键的融合控制: 在TWS耳机或智能穿戴设备的柄部,可利用单颗或多颗ZSFS1001芯片实现滑动调节音量、按压切换歌曲的复合功能,且压力感应可用于防止误触

• 全金属面板防水按键:在搅拌机、咖啡机等厨房家电的全金属外壳上,可直接实现隐藏式防水按键,既美观又便于清洁,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工业设计水准

• 机器人电子皮肤:凭借其微型化封装(1.45mm×1.45 mm)、优异功耗和高灵敏度特性,ZSFS1001可大规模阵列化,用于开发智能机器人的电子皮肤,赋予机器人精细的触觉感知能力

• 紧凑型多维力传感方案: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和阵列布局,可用于构建低成本、小尺寸的多维力/力矩传感方案,为机器人关节、高端制造和精密测量等领域,提供富有竞争力的技术选择

ZSFS1001现已开放样品申请。泽声科技将于9月24至26日参加位于上海的SenseChina展会,展位号:2C057,届时将现场展示该产品的创新应用方案。

关于泽声科技

北京泽声科技有限公司,以“芯片即传感器”为核心理念,专注微型化、优异功耗、智能化传感器的创新研发。通过将MEMS与ASIC芯片高度集成并引入端侧智能,直接输出纯净的数字传感数据,致力于推动行业的持续创新。相比传统模拟传感器,泽声科技的方案在体积、功耗、性能与智能化等多个维度上,实现了10-1000倍的数量级优势。泽声科技的产品线聚焦于健康医疗、人机交互、环境感知与精密测量四大核心领域,已广泛应用于可穿戴医疗、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制造等前沿市场。泽声科技深耕多年,具备高端传感器全栈式研发能力,赋能AI高效连接物理世界。

来源:泽声科技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57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jpg

产品介绍

Holtek新推出新一代低静态电流、低压差线性稳压器HT75Rxx-1HT75Rxx-7系列。针对低功耗应用设计,支持3.1V至30V的宽输入电压范围,并提供2.1V至12.0V的多种固定输出电压选项,最大输出电流可达150mA,输出电容最小可支持1μF。适用于各式可携式产品及有高输出电压精准度需求的应用,如电池供电设备、通信设备、音频/视频设备等。

新系列具备优化的瞬时响应能力,即便在输入电压或负载变动下,亦能确保系统稳定运作。HT75Rxx-1具备仅1μA的静态电流与±1%的输出电压精准度,提供更佳的性能与能耗表现,是HT75xx-1、HT75xx-2与HT75xx-3系列的理想升级选择。而HT75Rxx-7除了2.5μA的静态电流与±2%的输出电压精准度外,更提供独立使能控制引脚(CE),静态电流最低可降至0.1μA,并内建输出快速放电功能。同时支持过电流保护(OCP)与过温保护(OTP),为电池供电系统提供全面电源防护,能有效取代现有HT75xx-7系列。封装方面,提供SOT89与SOT23-5两种封装选择。

1757056842245.jpg

来源:合泰单片机

围观 1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57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在2025年格芯 (GlobalFoundries) 北美技术峰会上,芯原获颁“年度设计服务合作伙伴”奖。这一荣誉充分肯定了芯原在芯片定制服务方面的卓越实力,以及与格芯的紧密合作,特别是在FD-SOI技术领域的合作成果。芯原北美与印度销售高级副总裁Mahadev Kolluru代表公司领取奖项。

1.jpg

格芯设立合作伙伴奖项,以表彰在半导体生态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优秀合作伙伴,以及他们在设计服务、IP、EDA及制造合作等方面的卓越表现。

芯原在传统CMOS、先进FinFET及FD-SOI等主流半导体工艺节点上均拥有成熟的设计能力和技术平台储备。在芯原基于格芯22FDX工艺所开发的FD-SOI IP中,有60多个IP已累计向45家客户授权超过300次。同时,芯原已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了43个FD-SOI项目的一站式设计服务,其中33个项目已进入量产。

芯原执行副总裁,定制芯片平台事业部总经理汪志伟表示:“芯原致力于推广FD-SOI技术已逾十年,并基于格芯22FDX工艺技术,搭建了模拟IP和数模混合定制芯片设计平台,以及完备的物联网无线连接解决方案平台。作为首批将FD-SOI体偏压技术成功应用到芯片产品中,并实现规模化量产的设计企业,我们向客户展现了FD-SOI技术在低能耗方面的极大优势。如今,通过与格芯的通力合作,我们的客户案例已经遍布卫星、汽车、监控、智能眼镜等各个领域。未来,芯原将继续携手格芯,持续推动FD-SOI技术和应用创新。”

关于芯原

芯原微电子 (上海) 股份有限公司 (芯原股份,688521.SH) 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的企业。

公司拥有自主可控的图形处理器IP (GPU IP)、神经网络处理器IP (NPU IP)、视频处理器IP (VPU IP)、数字信号处理器IP (DSP IP)、图像信号处理器IP (ISP IP) 和显示处理器IP (Display Processing IP) 这六类处理器IP,以及1,600多个数模混合IP和射频IP。

基于自有的IP,公司已拥有丰富的面向人工智能 (AI) 应用的软硬件芯片定制平台解决方案,涵盖如智能手表、AR/VR眼镜等始终在线 (Always-on) 的轻量化空间计算设备,AI PC、AI手机、智慧汽车、机器人等高效率端侧计算设备,以及数据中心/服务器等高性能云侧计算设备。

为顺应大算力需求所推动的SoC (系统级芯片) 向SiP (系统级封装) 发展的趋势,芯原正在以“IP芯片化 (IP as a Chiplet)”、“芯片平台化 (Chiplet as a Platform)”和“平台生态化 (Platform as an Ecosystem)”理念为行动指导方针,从接口IP、Chiplet芯片架构、先进封装技术、面向AIGC和智慧出行的解决方案等方面入手,持续推进公司Chiplet技术、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

基于公司独有的芯片设计平台即服务 (Silicon Platform as a Service, SiPaaS) 经营模式,目前公司主营业务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计算机及周边、工业、数据处理、物联网等,主要客户包括芯片设计公司、IDM、系统厂商、大型互联网公司、云服务提供商等。

芯原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在全球设有8个设计研发中心,以及11个销售和客户支持办事处,目前员工已超过2,000人。

来源:芯原VeriSilicon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57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bracon持续扩充天线产品线,推出AANI-CH-0202系列表面贴装天线,该天线尺寸紧凑,规格为40×7×3mm,适用于高性能多频段LTE 4G/3G/2G应用场景。

这款超薄天线采用高性价比PCB工艺制造,在698–960 MHz和 1710–2690 MHz两个频段内均实现高效率信号传输。该天线可安装在 PCB 的边角或端部,兼容标准的贴片安装与回流焊工艺,简化集成流程。

1.png

依托LTCC技术,Abracon持续扩充高性能射频芯片天线产品,为空间受限的应用提供尺寸紧凑、效率卓越的解决方案。此前推出的多款热门产品包括适用于蓝牙® / Wi-Fi® / Zigbee® / Thread® / Matter 协议应用的AANI-CH-0070—— 这款天线尺寸仅为1.0×0.5 mm,以及经过市场验证的产品AMCA31-2R450G-S1F-T3。

其他代表性型号如AANI-CH-0129、AANI-CH-0131 和 AANI-CH-0138,均具备行业领先的效率,其车规级版本的工作温度范围可达 -40°C 至 +125°C。此外,AANI-CH-0133、AANI-CH-0068 和 AANI-CH-0072 等创新产品,可针对蓝牙®、Wi-Fi®以及金属表面的安装难题。在868/915MHz 的Sub-GHz LoRa®应用中,AANI-CH-0171(尺寸 7.0×2.0×0.8 mm)的效率可达 75%;而 AANI-CH-0136 UWB天线(尺寸 3.2×1.6×1.1 mm)可在6.24–8.24GHz频段工作,效率高达 80%。

Abracon现推出AANI-CH-0202 系列——这是一款尺寸为40×7×3 mm的紧凑型表面贴装天线,专为多频段LTE 4G/3G/2G 蜂窝应用设计。该薄型天线基于高性价比的PCB技术打造,在698–960MHz 和1710–2690MHz 频段内可实现>50%的卓越效率。

其设计经过优化,可通过标准贴片安装与回流焊接工艺安装在 PCB的端部和边角位置。AANI-CH-0202系列LTE 芯片天线兼容Semtech / Sierra Wireless, Nordic, Telit, Murata, Sequans 及u-blox / Trasna 等平台,非常适合对成本控制较高的嵌入式蜂窝网络设计 —— 这类设计需具备高效率,以满足全球运营商PTCRB 和 GCF 的认证要求。此外,还可根据特定设备环境对该天线进行调试,从而实现最佳性能。

从全球最小蓝牙®/Wi-Fi® 天线,到高性能的Sub-GHz、UWB 与 LTE 解决方案,Abracon 持续引领嵌入式射频天线创新,不断丰富的产品系列以卓越性能、灵活集成及车规级可靠性,赋能新一代物联网和边缘 AI 应用。

产品优势

- 广泛兼容各类物联网标准

- 节省空间,适合空间受限的设计

- 提升汽车应用可靠性

- 先进 LTCC 材料,提高可靠性

- 高效率,低损耗

- 降低设计复杂度,易于集成

高性价,适合大规模量产

- 宽频段范围,支持多种物联网协议

产品特性

- 兼容主流物联网芯片与模块

- 市场最小芯片天线

- AEC-Q200 车规级认证

- 先进的SMD LTCC 工艺

- 高效的辐射性能

- 易于集成至高密度 PCB

- 高性价比,性能卓越

- 灵活的安装方式

应用场景

- 蓝牙®/Wi-Fi®/Zigbee®/Matter协议应用

- Sub-GHz、UWB 与 LTE应用

- 物联网射频模组

- 耳机与可穿戴设备

- 智能家居与智能建筑

- 资产追踪与远程信息处理

- 智能计量与智能照明

- UWB 室内定位

- 汽车无钥匙进入与ADAS

- 车载娱乐系统

产品参数

2.png

来源:Abracon艾博康

围观 1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57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领先的电动客车制造商宇通客车("宇通",上交所代码:600066)全新升级的车联网系统Link+采用先进技术实现车队车辆与管理平台的智能互联。作为Vehicle+升级版,该系统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商用车运营提供安全、智能、高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车队实现智慧化管理与高效运营。

宇通Link+为商用车运营提供安全、智能、高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宇通Link+为商用车运营提供安全、智能、高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从全面监控、智能管理到高效服务,宇通Link+用数据驱动决策,提供全生命周期下的智慧解决方案。

  • 全面监控:该系统掌握车辆的实时位置和运行状态,可远程监控100余个零部件,更可以实现一分钟智能巡检,主动识别和消除风险隐患,让每一次出行都更安全。

  • 智能管理:通过电子围栏技术实现特定区域智能限速控制,同时依托空调远程操控预先调节车厢温度;基于峰谷时段智能充电调度系统有效降低能源成本,并精准识别高能耗驾驶行为模式,为车队运营管理提供科学改进方案。

  • 高效服务:通过AI助手即时检索故障并快速生成检修方案,线上选购48万种原厂配件享受全透明化服务与实时订单追踪,一键预约在线服务,快速为您匹配专属工程师。

智利公交运营商VOY Santiago SpA在引入宇通Link+系统后取得显著成效。该公司运营着214辆宇通新能源客车。针对智利复杂路况导致的制动系统高损耗问题,该企业通过Link+实时地图监控功能实现关键数据可视化,将车辆检测时间从4-5天大幅缩短至10分钟。

在能源管理领域,宇通Link+平台完成了从人工管控向智能调控的全面升级。通过统一设定车队空调参数——温度恒温22℃、风扇转速保持50%,VOY公司在确保乘客舒适度的同时显著提升了驾驶员操作规范。这项智能化调节使车队单日能耗降低1848 kWh。按照当地127智利比索/ kWh的电价计算,该运营商在空调使用高峰季节每年可节省约4931万智利比索。

宇通Link+智能网联系统依托AI与大数据技术,为客户提供覆盖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智慧解决方案,持续创造运营价值。

※宇通严格遵守业务所在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宇通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已获得ISO27001&27701认证证书,车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CSMS) 获得了欧盟认证证书,数十款车型信息安全已通过R155车型VTA认证。

获取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en.yutong.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56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大众汽车集团加速推进生产数字化转型

  • 数字化生产平台(Digital Production Platform)成为大众汽车的"工厂云",在全球生产基地实现人工智能(AI)与前沿 IT 系统的应用

  • 全球已有43家工厂接入数字化生产平台

  • 下一步:为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defined vehicles)做好准备

  • 大众汽车集团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将延长五年

更高效、更智能、更具韧性:大众汽车集团正加速迈向由AI驱动的未来汽车生产。亚马逊云科技与大众汽车在"数字化生产平台(Digital Production Platform)"的合作再延长五年。通过这一专为支持汽车制造而打造的"工厂云",大众汽车得以在全球各生产基地部署AI和前沿IT系统,这使得生产更灵活和快速,降低了IT成本,加快新车型的上市进程。

数字化生产平台最初以工业合作伙伴网络的形式推出,如今在大众汽车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共同推动下,已发展成为一条关键的数字化纽带,贯通从订单处理、物流到生产制造的全流程,确保数据在整个价值链中高效流通。这为在大规模生产中应用AI技术打下了坚实基础,而AI是大众汽车集团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此外,数字化生产平台还支持大众汽车在全球工厂间统一部署新一代IT系统。

目前,大众汽车集团已在欧洲、北美和南美的43家生产基地接入数字化生产平台。总体上,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共运营114座生产工厂。

"我们期望成为全球汽车技术的引领者。"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信息技术负责人Hauke Stars表示,"为此,我们正在持续推动公司各业务领域的数字化与互联互通。我们的目标是更快地将产品与科技体验带给客户,而数字化生产平台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是我们工厂的'数字神经中枢',也是我们迈向未来AI驱动生产的关键。"

更优效率、更低成本

通过数字化生产平台,大众汽车能够在所有已接入平台的工厂中,统一部署关键生产和物流IT系统。例如,用于优化车辆组装中复杂流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Guided Vehicle Completion",已经在集团旗下大众、奥迪和大众商用车的13家工厂中投入使用。

凭借亚马逊云科技的高可用性与扩展性,大众汽车能够将这些对生产至关重要的系统部署在云端,并降低产线停工风险。得益于各生产基地的系统标准化,大众汽车集团已节省了千万级欧元的中期成本。同时,这些统一标准为跨职能的数据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推动AI等技术高效一致地应用于全球生产体系中。例如,大众汽车在"KI4UPS"项目中利用AI协助装配线团队进行车载软件部署,更快定位潜在电子设备问题,大幅降低了人工排查工作量。

大众汽车集团现已使用超过1,200项AI应用,且使用范围远不止于生产环节。借助Amazon SageMaker等亚马逊云科技的创新服务,大众汽车能够训练AI模型并构建行业计算机视觉用例,用以改进质量控制系统并实现成本节约。此外,AI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发展领域——在波兰波兹南(Poznań)的工厂,AI被用于优化电力消耗,使能源成本降低了12%,并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更智能:借助数字化生产平台,大众汽车为基于数据来提升制造效率奠定了基础,包括预测性维护,质保流程的远程监控等等。在德国的沃尔夫斯堡(Wolfsburg)和因戈尔施塔特(Ingolstadt)等生产基地,AI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可进行实时图像分析,确保每个零部件都能精准安装并匹配相应车型配置,实现更快发现并及时纠正潜在的生产错误。

更具韧性:借助数字化平台,并能够在整个制造流程中持续获取数据,大众汽车能够更快地做出更精准的决策,从而在应对供应链短期中断等突发情况时,能够更高效地调整生产计划。同时,数字化平台提供的统一技术标准和集中化数据基础也大幅提升了大众汽车在网络安全和数字韧性方面的能力。

"卓越的汽车制造业务,是大众汽车集团商业与品牌成功的关键驱动力。"大众汽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负责生产与物流的Christian Vollmer,同时也是大众汽车集团扩展管理执行委员会成员,他表示:"通过在共享的、支持AI的数据架构下,将研发与制造更紧密地融合,我们正在为更快地向客户交付新车型创造有利条件。"

下一步:为软件定义汽车做好准备

依托于数字化生产平台的不断演进,大众汽车正加大对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Defined Vehicles)的投入,即新一代车型将通过软件来管理和更新大部分功能。数字化生产平台在这一转型中将发挥关键作用,它将支持大众汽车在制造过程中直接完成软件部署。此项功能将交由大众汽车集团与Rivian Automotive合作的合资企业来进行开发,他们正在着手开发新一代电子架构和车载软件。现有的AI解决方案(如 KI4UPS)及其数据模型,也可以灵活适配未来的电子架构,这将使大众汽车在自身的生产环境中也能同样从该合资企业的快速开发周期中受益。

"大众汽车集团正在为智能制造树立新的行业标杆。"亚马逊云科技行业副总裁Kathrin Renz表示,"我们未来五年的合作将亚马逊云科技的云基础设施以及专为物联网和机器学习构建的服务与大众汽车在制造方面的专长相结合,联手加速AI解决方案的落地,帮助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制造运营中释放全新创新潜力。"

放眼中长期,数字化生产平台将覆盖大众汽车的大部分生产体系,同时也将作为集团推动工业创新的关键数字基础,并行业通用标准,如欧洲开放协作式数据生态系统(Catena-X)相兼容。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4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8个地理区域的120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智利和沙特阿拉伯等新建3个区域、10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mazonaws.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56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