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楷登电子(美国 Cadence 公司,NASDAQ:CDNS)与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芯微”,股票代码:603893)今日共同宣布在音频处理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搭载 Cadence® Tensilica® HiFi 4 DSP的 Rockchip RK2118 系统级芯片(SoC)已于 2024 年第四季度投入量产。这款尖端的 SoC 有望利用 HiFi 4 DSP 及其广泛生态系统的强大功能,有效提升汽车音响系统及传统消费电子音频产品性能及体验。

RK2118 集成了 Cadence 的 Tensilica HiFi 4 DSP。之所以选择 HiFi 4,因与前代 HiFi 3 相比,HiFi 4 的性能有了极大提升。HiFi 4 DSP 具有高级配置选项,包括矢量浮点单元(VFPU),极大地增强了其处理复杂音频处理任务的能力。因此,RK2118 成为严格要求高保真音质和低延迟的汽车音响处理应用以及传统消费电子音频产品的理想选择。

1.png

全面的 Cadence 生态系统,包括其强大的软件工具和 DSP 库,在 RK2118 的开发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RK2118 采用高带宽 HiFi 4 DSP 和大容量 SRAM,并集成瑞芯微自研的音频 NPU,实现了高性能“多核异构”技术架构的深度融合,支持人声分离/增强、音乐分离、降噪、ECNR、虚拟环绕声等汽车算法。RK2118 已引起汽车行业的极大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它已被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和 Tier 1采用,足以说明 RK2118 能够满足各类乘用汽车音响应用的高标准要求。

“随着量产的推进,RK2118 将对汽车和消费电子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其先进的音频处理能力,加上 HiFi 4 DSP 的可靠性及效率,将可以适配车载多场景音频需求,全面提升驾乘娱乐体验。”瑞芯微音频市场总监 Henry Huang 表示。

“我们很高兴能看到搭载 Cadence Tensilica HiFi 4 DSP 的 RK2118 SoC 投入量产,并在汽车和消费电子音频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Cadence 音频市场总监 Casey Ng 表示,“客户之所以选择 HiFi 4 DSP,是因为它具有卓越的性能、灵活性以及 VFPU 等先进功能,能够提供非凡的音频处理能力。汽车行业领导者采用 RK2118 证明了在推动创新和增强全球汽车驾驶员音频体验方面,Cadence Tensilica HiFi DSP 及其软件工具和 DSP 库具备强大功能。”

活动预告:

诚邀您莅临瑞芯微在2025 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4月25日-5月2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的展位(8BF019 Hall8.2H)亲身体验最新车载音频解决方案,共探行业前沿技术。

2.jpg

关于 Cadence

Cadence 是 AI 和数字孪生领域的市场领导者,率先使用计算软件加速从硅片到系统的工程设计创新。我们的设计解决方案基于 Cadence 的 Intelligent System Design™ 战略,可帮助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和系统公司构建下一代产品(从芯片到全机电系统),服务超大规模计算、移动通信、汽车、航空航天、工业、生命科学和机器人等领域。2024 年,Cadence® 荣登《华尔街日报》评选的“全球最佳管理成效公司 100 强”榜单。Cadence 解决方案提供无限机会。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cadence.com

关于瑞芯微

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瑞芯微”,股票代码:603893)成立于 2001 年,总部位于福州,在深圳、上海、北京、杭州、香港设有分/子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与研发,目前已发展为领先的物联网(IoT)及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处理器芯片企业。

瑞芯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多平台、多场景的专业解决方案,赋能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智能硬件、计算机视觉、商业/工业应用等多元领域。

在汽车数字座舱系统平台领域,瑞芯微已推出了面向数字座舱应用的多种 SoC 芯片,包括智能座舱 SoC RK3588M 和 RK3576M、IVI SoC RK3358M 和 RK3568M、音频 DSP SoC RK2118M。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官网:https://www.rock-chips.com/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71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IAR&芯驰科技.jpg

全球嵌入式软件开发解决方案领导者IAR全场景智能车芯引领者芯驰科技正式宣布,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已全面支持芯驰E3650,为这一旗舰智控MCU提供开发和调试一站式服务,进一步丰富芯驰E3系列智控芯片工具链生态,共同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高效的开发体验。

2.png

IAR与芯驰科技是长期合作伙伴,此前已全面支持芯驰科技E3系列车规MCU产品。芯驰E3系列是面向最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打造的智能车控产品,以完善的产品布局,覆盖区域控制、车身控制、电驱、BMS电池管理、智能底盘、ADAS智能驾驶等核心应用领域,已在超50款主流车型上量产。其中,E3650是芯驰科技打造的自主高端车规MCU芯片新标杆,采用最新的Arm Cortex R52+高性能锁步多核集群,主频达到了同档位产品最高的600MHz,具有更高的实时和安全性能。E3650可全面覆盖整车区域控制器、VMC底盘域控、智舱/智驾域控、动力域控四大核心应用场景,已于2025年初开启客户送样,并获多家头部车企定点。

作为嵌入式软件开发领域的行业标杆,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是一套功能强大的集成开发环境,包括:

  • 领先的编译器:生成体积更小、效率更高的代码,适配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统;

  • 强大的调试器:搭配I-jet硬件仿真器,支持SMPAMP多核调试,帮助开发者迅速定位问题;

  • 代码质量保障:集成的静态代码分析工具C-STAT和动态代码分析工具C-RUN,在日常开发过程中及早发现代码中的潜在问题,从源头提升代码质量,为构建高可靠性的嵌入式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 支持CI/CD工作流:IAR构建工具支持自动化CI/CD工作流,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开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

  • 功能安全: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提供经过TÜV SÜD认证的功能安全版本,符合ISO 2626210项功能安全标准,助力企业高效完成功能安全开发与认证,加速产品上市进程;

  • 持续扩展的生态建设与本地技术支持:与主流芯片厂商、合作伙伴深度协作,提供本地技术支持,快速响应。

凭借完整的开发工具链、功能安全合规支持、卓越的性能优化和持续扩展的生态建设,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始终是汽车电子安全关键型应用的首选平台,助力企业打造高质量、安全可靠的智能产品。

3.png

芯驰科技首席技术官孙鸣乐表示:“IAR在嵌入式开发工具和功能安全领域都有着深厚积累,双方多年的深厚合作为芯驰科技车芯产品提供了强大的生态支持。双方将继续携手为客户带来更高效、更可靠的开发流程,助力汽车智能化的未来发展。”

IAR首席产品官Thomas Andersson表示:“作为拥有40余年嵌入式开发经验的欧洲独立软件公司,IAR始终坚持中立专业,致力于提供稳定可靠、符合功能安全标准的开发工具。IAR与芯驰科技合作由来已久,已在多个项目中彼此信任、相互成就。未来,IAR将继续发挥自身在优化性能、功能安全和开发效率方面的优势,携手芯驰科技共同服务本地客户,助力更多高质量汽车电子项目成功落地。”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芯驰E3650 MCU的信息,请访问:

www.semidrive.com/product/E3650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IAR嵌入式开发平台的信息,请访问:www.iar.com/zh

关于芯驰科技

芯驰科技是全场景智能车芯引领者,专注于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的车规芯片,覆盖智能座舱和智能车控领域,涵盖了未来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最核心的芯片类别。

芯驰全系列芯片均已量产,出货量超800万片。芯驰目前拥有超200个定点项目,服务超过260家客户,覆盖国内90%以上主机厂及部分国际主流车企,包括上汽、奇瑞、长安、东风、一汽、日产、本田、大众、理想等。

关于IAR

IAR提供全球领先的嵌入式开发软件和服务,助力企业开发安全的产品,引领未来。自1983年成立以来,我们的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支持了超过100万个嵌入式应用的开发,覆盖汽车、工业自动化、物联网、医疗技术等多个行业,确保开发过程的高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我们支持超过70家半导体合作伙伴的15000多款芯片,致力于推动创新并帮助客户取得成功。

公司总部位于瑞典乌普萨拉,在世界各地设有销售分公司和支持办事处。在中国,IAR设立了经验丰富的应用工程师支持团队,向客户提供快速、专业、本地化的技术支持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ar.com/zh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7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额定循环次数高达100万次,为汽车、医疗、工业和高端消费应用提供卓越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Littelfuse公司(NASDAQ:LFUS)是一家多元化的工业技术制造公司,致力于为可持续发展、互联互通和更安全的世界提供动力。公司今日隆重推出 KSC XA系列柔和声音轻触开关 ,为需要安静、可靠触觉反馈的应用提供了一项关键解决方案。KSC XA开关专为表面贴装技术(SMT)应用而设计,提供创新的柔和声音,带来更安静的用户体验,扩展笼可实现灌封兼容性,高驱动力选项确保了精确、周密的操作。这些特性使KSC XA开关非常适合对降噪、耐用性和可靠性有着更高要求的行业,例如汽车、医疗、工业和高档消费电子产品。 (观看视频.)

littelfuse_ksc-xa_image (1).jpg

KSC XA系列为工程师提供了一项创新组合,兼具柔和的轻触反馈、紧凑的尺寸和高度的环境耐受性。KSC XA开关具有IP67防尘和防潮等级,并采用坚固的硬驱动器设计,可确保在恶劣环境中保持持久的性能。其扩展笼设计支持以灌封材料封装,提供额外的防腐蚀和环境压力保护。主要功能与特色

• 柔和声音:增强用户体验,尤其是在对噪音敏感的环境中;

• 扩展笼:实现灌封兼容性,增强对恶劣环境的保护;

• 高驱动力(高达9.6 N):提供精确的有意按钮触发,减少意外激活;

• IP67级密封:确保耐久性,防潮、防尘、防碎屑;

• 使用寿命长:多达100万次循环,具有卓越的可靠性;

• J形弯曲端子:支持高效的SMT组装,简化大批量生产;

• 紧凑尺寸(6.2 x 6.2 x 4.9 mm):非常适合空间有限的应用;

• 环保:低卤素,符合RoHSREACH标准,与无铅回流焊接工艺兼容。

“KSC XA系列以多功能KSC轻触开关系列的成功为基础,为柔和声音和灌封兼容性引入了新的标准。”Littelfuse公司EBU开关和传感器研发欧洲研发总监Laurent Kubat表示,这些轻触开关以紧凑的外形提供可靠、低噪音的操作,非常适合汽车方向盘、智能家居设备和外科手术器械等要求苛刻的应用。KSC XA提供耐用且多功能的解决方案,减少了频繁更换的需求,并为客户确保了长期性能。

目标市场和应用

KSC XA轻触开关旨在满足各类应用需求,包括:

• 汽车:方向盘按钮、仪表板控制、车窗开关和座椅控制;

• 医疗:诊断设备、患者控制设备和监护仪;

• 工业:工厂自动化、测试和测量设备以及智能电表;

• 高端消费电子产品:耳机、高级遥控器、智能家居设备和人体工学产品。

KSC XA系列将用户偏爱的安静操作与强大的环保性能相结合,为轻触开关树立了新的标杆。它能够在满足恶劣应用需求的同时增强用户体验,这一特性使其成为Littelfuse/C&K产品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其他信息,请参阅应用说明:

• 使用C&K Switches KSC XA轻触开关解决安静触觉反馈的挑战

供货情况

KSC XA轻触开关提供卷带封装,起订量1,400支。通过全球授权的Littelfuse经销商接受样品请求。如需了解Littelfuse授权经销商名单,请访问Littelfuse.com

更多信息

可通过以下方式查看更多信息:KSC XA轻触开关产品页面。如有技术问题,请联系全球产品经理Max Shimshi@littelfuse.com

关于C&K Switches 

2022年被Littelfuse收购的C&K Switches是一家行业领先的设计和制造商,提供高性能机电开关和互连解决方案,在汽车、工业、医疗、运输、航空航天和数据通信等广泛的终端市场拥有稳固的全球业务。

关于Littelfuse

Littelfuse (NASDAQ: LFUS) 是一家多元化的工业技术制造公司,致力于为可持续发展、互联互通和更安全的世界提供动力。凭借覆盖超过20个国家的业务和约16,000名全球员工,我们与客户合作,设计和交付创新、可靠的解决方案。服务于超过100,000家最终客户,我们的产品每天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各种工业、运输和电子终端市场。访问Littelfuse.com了解详情。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71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GuangQi Hou,应用工程师

摘要

有源钳位正激转换器利用P通道MOS进行钳位,是公认的高效率电源拓扑。该设计支持将储存的电感能量反馈到电网,从而提高整体转换器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该设计还集成了基于MOSFET的二次自整流电路。本文探讨了二次整流电路面临的设计难题,强调了优化占空比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有源钳位正激转换器中采用了广泛的电源技术,本文仅介绍了其中一种。

简介

对于有源钳位正激转换器(ACFC),占空比是一个关键参数,会影响输出电压和效率。通常,正激转换器的最大占空比以50%为限。采用有源钳位技术,占空比可以高于50%,超越传统设计的限制。有许多文章都说明了最大占空比与ACFC拓扑之间的关系,但讨论如何设计最小占空比的文章并不多。

本文以隔离式ACFC电源为例,阐述最小占空比对设计的影响。该转换器用于将输入24 VAC或48 ~ 60 VDC,转化为15VDC,1.5 A输出。其隔离特性使其适合为现场工业应用供电。ACFC拓扑帮助实现了高达91%的峰值效率。设计要求如表1所示。

1.设计要求

参数

符号

最小值

最大值

输入电压

VINDC

27.8 VDC   (≈ 24 × 85% × √2-1)

60 VDC

VINAC

20.4 VAC   (≈ 24 × 85%)

41.8 VAC

开关频率

350 kHz

峰值频率

η

高于88%

占空比

D

0.22

0.46

输出电压

VOUT

14.85

15.15

输出电压纹波

ΔVOUT

300 mV

输出电流

IOUT

0 A

1.5 A

输出功率

POUT

22.5 W

ADI公司的MAX17598是有源钳位电流模式PWM控制器,其中包含隔离正激转换器电源设计所需的所有控制电路。本文深入探讨了二次自整流电路设计的考虑因素和评估结果。

二次自整流电路的设计考虑

ACFC通过使用自整流电路,实现了更高的效率。图1为基于MOSFET的典型自整流电路原理图。与传统的二极管整流电路相比,MOSFET的导通电阻更低,所以其电路效率更高,尤其是在低电压、大电流输出的情况下。

1.png

1.通用输出自整流电路1

然而,当输出电压接近或超过MOSFET栅极电压工作范围时,这个设计就不合适了。我们可以通过附加电路来产生这些MOSFET的栅极驱动电压。图2为该电路的细节信息。G1和G2连接到变压器的辅助绕组。

栅极1连接到N2的栅极(如图1所示),栅极2连接到N1的栅极。栅极1和栅极2与开关周期同步。当栅极1输出高电平时,栅极2输出低电平,反之亦然。完整电路如图3所示。

2.png

2.辅助绕组变压器中的栅极驱动电路

3.png

3.性能测试使用的示例电路

该环路必须确保输出处于MOSFET VGS的工作范围内。公式1反映了栅极驱动电压与匝数比之间的关系。

4.png

KGATE为变压器比率。NG为变压器绕组的匝数。NP为变压器初级绕组的匝数。VGATE_MAX为MOSFET栅极驱动电压的最大电压。VDC_MAX为直流输入电压的最大电压。

当初级环路的主开关闭合时,施加于变压器的电压为正,即VDC。因此,栅极1的输出为高电平,栅极2的输出为GND。它与匝数比和直流输入电压有关。

5.png

当主MOSFET关断时,钳位电路将漏极电压限制为VCLAMP。VCLAMP高于VDC,因此栅极1的输出为GND,而栅极2的输出为高电平。

钳位电压可通过下式计算:

6.png

栅极2的电压与匝数比以及VCLAMP和VDCINPUT之间的差距有关。

7.png

占空比会随输入电压而变化,因此必须确保栅极的驱动电压能够以完整的VIN范围驱动MOSFET。应用最大直流输入和最小导通率时,栅极驱动电压将达到最小值。

在设计示例中,栅极2最低电压可依照式5进行计算。当输入直流电压达到最大值时,栅极2上的电压只有4.23 V。

8.png

如果该电压低于VGS导通阈值,则二次整流电路的MOSFET将无法准确工作。这可能导致当输入电压接近最大值时,电源在没有任何负载的情况下无法启动。在示例电路中,VGS阈值电压为3 V,小于计算出的最小VGATE2

图4为示例电路的测量结果。CH1为栅极1的电压。CH2为栅极2的电压。CH4为主面N-MOS的源漏电压。

9.png

4.栅极1和栅极2电压以及MOSFET漏极电压(VIN = 60 V)

示例电路的性能

为了验证栅极驱动电路计算的准确性,我们对示例电路进行了性能测试。图5为不同负载电流(0A、0.5A、1A、1.5A)下的输入和输出电压。

10.png

5.不同负载下的输入和输出电压

图6显示了输出电压水平如何随输出电流不同而变化。不同的线表示不同的输入电压。

11.png

6.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

图7为不同输入电压和负载下的峰值效率。当输入为36 V、输出为1.5 A时,峰值效率达到91%。

12.png

7.峰值效率

波特图显示了峰值效率工作条件下的环路稳定性,即VDCINPUT = 36 V、IOUTPUT = 1.5 A。

图8显示了环路响应。

13.png

8.波特图

图9和图10显示了输出峰峰值电压。图9是无负载电流的情况,图10是满负载的情况。

14.png

9.空载时输出峰峰值电压

15.png

10.满负载1.5 A时输出峰峰值电压

图11和12显示了负载瞬态响应。图11为负载从零变为满负载。图12为负载从满负载变为零。CH1测量的是输出电压(交流耦合)。CH2测量的是输出负载电流。

16.png

11.瞬态响应(0 A1.5 A

17.png

12.瞬态响应(1.5 A0 A

结论

综上所述,对ACFC的研究让我们对其性能和效率有了重要认识。通过分析二次整流电路的设计以及占空比的影响,我们发现,当需要额外的辅助栅极驱动电路时,最小占空比会受到限制。

此外,ACFC凭借其出色的能量回收特性,成为了有前景的高效电源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本文可知,占空比存在一个最佳范围。也就是说,最大占空比和最小占空比对于基于MOSFET的整流电路都很重要。

将本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设计和实施ACFC,有助于避免设计阶段出现问题。

参考文献

1 “利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器设计有源钳位正激转换器”。ADI公司,2014年8月。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突破性创新。ADI提供结合模拟、数字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工厂、汽车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建立人与世界万物的可靠互联。ADI公司2024财年收入超过90亿美元,全球员工约2.4万人。ADI助力创新者不断超越一切可能。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nalog.com/cn

作者简介

GuangQi Hou于2008年获得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士学位。他于2021年2月加入ADI公司。目前,他在中国技术支持团队工作,主要负责与电量计、电源管理、工业接口、电机和运动控制相关的产品。

围观 1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71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e络盟为电子设计和采购需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安富利旗下全球电子元器件产品与解决方案分销商e络盟宣布扩展专为工程师和买家量身定制的无源产品解决方案范围。e络盟凭借简化的无源元件采购方式,支持工程师设计之旅,助力买家优化其采购流程。

扩展的产品组合涵盖松下、国巨集团 (Yageo)、京瓷 (Kyocera AVX)、村田 (Murata)、伍尔特 (Wurth)、威世 (Vishay)、柏恩 (Bourns)TDK 等众多领先供应商的解决方案。这些元件可满足从控制系统到模拟电子的各种电子需求,包括电容器、电感器、电阻器、滤波器及电位器等基本产品。

主要亮点包括:

  • 现货供应 200,000 多款产品,日发货,包括 15,000 款整卷产品,价格实惠

  • 过去 12 个月新增 24,000 多种新产品

  • 广泛的技术资源,涵盖新兴技术、电池管理,以及滤波器、电感器和电容器在现代电子产品中的作用

e络盟板载元件全球产品类别高级总监 Jose Lok 表示:我们扩展的无源产品解决方案让工程师有机会接触最新创新成果;我们的平台以买家为中心,确保顺畅无忧的元件购买体验。

e络盟无源产品组合中新增的部分产品包括:

所有全新和现有无源元件解决方案现可在 Farnell(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Newark(北美地区)以及 e络盟(亚太地区)订购。

新闻配图.jpg

                     

新闻配图.jpg

关于e络盟

e络盟隶属于Farnell集团。Farnell是全球电子元器件以及工业系统设计、维护和维修产品与技术的分销商,专注快速与可靠交付。从原型研究与设计到生产,Farnell全天候为客户提供可靠的产品与专业服务。凭借逾80年行业经验、48个本地化网站以及3300多名员工的专业团队,Farnell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构建未来技术所需的各类组件。

Farnell在欧洲经营Farnell品牌,北美经营Newark品牌,亚太地区经营e络盟品牌。同时,Farnell还通过CPC公司直接向英国地区供货。

自2016年起,Farnell加入了全球技术分销商安富利公司(纳斯达克代码:AVT)。如今,双方的合作赋能Farnell支持客户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提供独特的分销服务、端到端交付和产品设计专业知识。

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cn.element14.com

围观 1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70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推出CoolGaN™ G5中压晶体管,它是全球首款集成肖特基二极管的工业用氮化镓(GaN)功率晶体管。该产品系列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死区损耗提高功率系统的性能,进一步提升整体系统效率。此外,该集成解决方案还简化了功率级设计,降低了用料成本。

配图:集成肖特基二极管的CoolGaN™ G5晶体管.jpg

集成肖特基二极管的CoolGaN™ G5晶体管

在硬开关应用中由于GaN器件的有效体二极管电压VSD 较大基于GaN的拓扑结构可能产生较高的功率损耗。如果控制器的死区时间较长,那么这种情况就会更加严重,导致效率低于目标值。目前功率器件设计工程师通常需要将外部肖特基二极管与GaN晶体管并联,或者通过控制器缩短死区时间。然而,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耗费额外的精力、时间和成本。而英飞凌新推出的 CoolGaN™ G5晶体管是一款集成了肖特基二极管的GaN晶体管,能显著缓解此类问题,适用于服务器和电信中间总线转换器IBC)、DC-DC转换器、USB-C电池充电器的同步整流器、高功率电源(PSU 和电机驱动等应用场景。

英飞凌科技中压GaN产品线副总裁Antoine Jalabert表示:“随着GaN技术在功率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英飞凌意识到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这项技术,才能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此次推出的集成了肖特基二极管的CoolGaN™ G5晶体管体现了英飞凌致力于加快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步伐,进一步推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发展。

由于缺乏体二极管GaN晶体管的反向传导电压VRC取决于阈值电压VTH和关断态下的栅极偏置偏压VGS。此外,GaN晶体管的VTH 通常高于硅二极管的导通电压,这就导致了反向传导工作(也称为第三象限)期间的劣势。因此,采用这种新型CoolGaN™ 晶体管后,反向传导损耗降低,能与更多高边栅极驱动器兼容,且由于死区时间放宽,控制器的兼容性变得更广,显著简化设计。

首款集成肖特基二极管的GaN晶体管为采用3 x 5 mm PQFN 封装的100 V 1.5 mΩ晶体管。

供货情况

工程样品和目标数据表可应要求提供。

如需进一步了解集成肖特基二极管的英飞凌CoolGaN™ 晶体管,请访问此处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060名员工(截至20249月底),在2024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50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en/about-infineon/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应用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2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70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高性能、高扩展性的硬件平台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视美泰推出全新一代AIoT-3576SC八核智慧终端主板,以迷你尺寸、强悍算力与全能接口,为智慧零售、医疗、政企、商圈、教育等领域的终端设备提供高效、稳定的核心支持!

1.jpg

来源:视美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70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舍弗勒将亮相第21届上海国际汽车展(展位号:2.2H/2BD005),展示与纬湃科技合并后更加丰富且高度互补的产品组合及技术实力

  • 从控制器、功率电子、热管理系统、电机到电驱动系统的全面电气化解决方案

  • 智能化产品组合从智能底盘拓展至智能车身,助力实现安全、舒适、智能的驾乘体验

  • 在华30年,舍弗勒持续深耕中国,致力长远发展,积极服务本土客户与市场

电气化、智能化的浪潮正席卷整个汽车行业,重塑着未来出行蓝图。4月23日-5月2日,舍弗勒将携最新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亮相第21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展位号:2.2H/2BD005),展示作为一家专注驱动技术的科技公司,如何积极拥抱行业变革,通过在驱动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专业知识,致力让交通出行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本次参展也是舍弗勒集团完成对纬湃科技合并后首次参加上海车展。在500平米的展台上,舍弗勒将聚焦电气化和智能化应用,展示两家公司合并后更加丰富且高度互补的产品组合及技术实力。

"我们非常期待,通过本届上海车展向我们的客户展示,舍弗勒通过整合后如何变得更加强大,以及通过我们的能力提升,如何为我们的客户创造更多价值。"舍弗勒集团动力系统与底盘事业群首席执行官马迪斯•青克表示,"凭借覆盖所有类型驱动系统的解决方案,以及在底盘及车身领域的丰富产品组合,我们为持续创新,迎接未来发展,将公司打造成为一家领先的专注驱动技术的科技公司做好了充分准备。"

卓越的制造技术及丰富的零部件是舍弗勒持续进行产品研发,为客户打造创新解决方案的关键和重要基础。本次展会上,舍弗勒还将设立核心技术展区,展示从轴承、滚珠丝杠、电磁阀,到传感器及控制器的众多基础零部件产品,还将以电机定转子及热管理冷却液流道板制造中采用的冲压、注塑等工艺为例,展示舍弗勒的核心制造技术。

全面的电气化解决方案:满足各类驱动系统应用需求

多年来,电气化解决方案一直是舍弗勒的核心战略业务领域之一。通过结合纬湃科技在电子和软件领域的优势,舍弗勒进一步拓展了在电驱动领域的能力,不仅为客户带来更加丰富且全面的产品组合,还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及业务协同,为客户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电气化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尤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突破40%,持续引领全球电气化转型。"舍弗勒集团电驱动事业群首席执行官陶斯乐表示,"我们模块化、可拓展的解决方案,可以满足客户多样化和快速增长的需求。"

本届车展上,舍弗勒将带来丰富的电气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从控制器、800V碳化硅功率模块、集成式热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到丰富的电机产品系列,以及高度集成的电驱动系统,可以满足从48V中混、插电混动到纯电驱动,以及氢燃料电池驱动的各类电气化应用需求。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展品是高压PCB嵌入式功率模块。在高压逆变器领域,PCB嵌入式功率模块作为一种全新的封装技术因特有的优势有望成为汽车功率电子的未来发展方向。相较传统功率芯片封装形式,舍弗勒最新开发的高压嵌入式功率模块可实现更低的杂散电感,从而大幅降低逆变器的开关损耗,使逆变器效率提升至99%以上,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整车性能和效率。此外,本次展示的新一代同轴减速箱集成了锥齿差速器,重量更轻、轴向空间更紧凑,最大效率可达98.7%。舍弗勒还将展示针对混动专用发动机应用的多款创新产品,包括轮辐式减振器、新一代电动凸轮相位调节系统等。

丰富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从智能底盘拓展至智能车身

作为实现智能驾驶特别是高阶自动驾驶的主要执行载体,线控底盘正朝着集成化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凭借在底盘机电一体化及线控技术领域的技术积累,舍弗勒在推动汽车行业迈向自动驾驶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与纬湃科技的合并进一步丰富了舍弗勒在传感器、执行器等领域的产品组合及技术能力,不仅使公司在智能化方面的应用拓展至智能车身领域,还强化了公司的垂直整合能力,最终为客户创造附加价值。

在智能底盘领域,舍弗勒将展示多款智能化线控产品及技术,如智能后轮转向系统(iRWS)、电液式助力转向系统(e2HPS),以及用于线控制动的轮边电子机械制动(EMB)多合一执行器等。现场观众还可以通过一款交互式模拟器体验舍弗勒的新一代线控转向技术,包括带力反馈的线控方向盘。此外,舍弗勒还将展示用于底盘动态控制的可变阻尼减振器(VDS)及主动悬架系统(MDA。可变阻尼减振器创新性地结合了舍弗勒在电磁阀和机械液压系统方面的传统优势,可提供更大的阻尼调节范围,能够吸收来自路面的振动,减少车辆在加速、制动及转弯时导致的车身俯仰及侧倾,主动悬架系统利用高压油泵,进一步为减振器提供主动力,带来了更舒适的驾乘体验和更好的操控性。可变阻尼减振器将于今年在舍弗勒湘潭工厂实现量产。舍弗勒还将展示面向智能车身应用的解决方案,比如用于车身进入系统的电动车门执行器、门把手传感器、超宽带(UWB)传感器,以及用于自动驾驶车辆摄像头和传感器清洗的智能传感器清洗系统(ASCS等。

八大产品类别,覆盖所有驱动类型

75余年来,舍弗勒始终致力于推动驱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公司提供的所有产品和服务中,"驱动"作为核心元素始终贯穿始终。与纬湃科技的合并进一步拓展了公司在驱动技术领域的产品组合,为将公司打造成为一家领先的专注驱动技术的科技公司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舍弗勒可以提供覆盖所有驱动类型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从"驱动导向"、"驱动传递"、"驱动控制",一直到"驱动运维"等八大类别。现场观众可以近距离了解舍弗勒作为一家专注驱动技术的科技公司,如何利用其在驱动领域的产品和技术,为汽车行业客户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并创造价值。

深耕中国,致力长远,积极服务本土客户与市场

2025年正值舍弗勒进入中国30周年。30年来,舍弗勒始终坚持"本土资源服务本土市场",持续深化在中国的发展。目前,舍弗勒在中国拥有6个研发中心、17座工厂以及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以卓越的研发能力和生产布局,通过先进的技术、精湛的质量和极致的成本,积极服务本土客户与市场。"回望过去三十年,舍弗勒在中国取得了积极的发展,不仅受益于市场的繁荣,更要感谢广大客户的长期信任与支持。"舍弗勒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张艺林博士表示,"展望未来,我们始终坚定对中国市场和客户的承诺,通过不断拓展的产品组合和技术能力,携手客户共同开启新的发展篇章。"

舍弗勒将携最新电气化及智能化解决方案亮相2025上海车展

舍弗勒将携最新电气化及智能化解决方案亮相2025上海车展

舍弗勒推出高压PCB嵌入式功率模块

舍弗勒推出高压PCB嵌入式功率模块

舍弗勒新一代同轴减速箱集成了锥齿差速器,重量更轻、轴向空间更紧凑

舍弗勒新一代同轴减速箱集成了锥齿差速器,重量更轻、轴向空间更紧凑

舍弗勒可变阻尼减振器(VDS)可提高车辆操控性和驾乘舒适性

舍弗勒可变阻尼减振器(VDS)可提高车辆操控性和驾乘舒适性

舍弗勒的智能化产品组合从智能底盘拓展至车身应用领域

舍弗勒的智能化产品组合从智能底盘拓展至车身应用领域

关于舍弗勒集团

舍弗勒集团75余年来始终秉承开拓创新精神,致力于推动驱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依托在电驱动、低碳驱动、底盘应用和可再生能源领域提供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舍弗勒集团致力于成为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让驱动技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舍弗勒集团提供所有与驱动技术相关的产品及服务,涉及八大产品领域,包括从轴承解决方案、各类直线导轨系统到维修和监测服务等丰富的产品和服务组合。舍弗勒集团目前拥有约120,000名员工,在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50多个分支机构,是全球最大家族企业之一,也是德国最具创新力公司之一。

关于舍弗勒中国区

舍弗勒于1995年开始在中国投资生产,深耕中国30年,秉承"本土资源服务本土市场"理念,致力于本土生产和本土研发,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与近距离服务。目前,舍弗勒在中国拥有员工约19,000人,在上海、芜湖、长沙、天津、长春设有6大研发中心,在上海、太仓、苏州、银川、南京、湘潭、长春、天津、芜湖、平湖、桃园等地设有17座工厂,以及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从2016年起,舍弗勒中国连续10年被评为"中国杰出雇主"(China Top Employer)企业。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70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Diodes 公司 (Nasdaq:DIOD) 推出首款符合汽车标准* 的 3D 线性霍尔效应传感器。AH4930Q 可检测 X、Y、Z 轴的磁场,实现可靠且高精度的非接触旋转运动与接近检测。产品应用包括信息娱乐系统上的按压旋钮、换挡拨片、门把手和门锁,以及电动座椅调角器。

DIO1113_image_AH4930Q.jpg

AH4930Q 集成一个 12 位温度传感器,可实现精确的片上补偿。该传感器的强大信号路径和 12 位数据转换器,通过 ADC 为每个测量方向提供低至每位 1 高斯 (0.1 mT) 的高分辨率,实现准确的定位精度。该传感器还采用 I2C 接口,可与主机系统进行速度高达 1Mbps 的无缝通信,读取测量数据并实现运行时间编程。

AH4930Q 具有三种工作模式,以及一个仅消耗 9nA 的断电模式。三种工作模式在功耗和数据获取之间提供一个折衷方案,包括仅消耗 13µA (10Hz) 的超低功耗模式,以及用于持续测量功能的 3.8mA (3.3kHz) 快速取样模式。凭借 10µs 的唤醒时间、4µs 的响应时间与宽带宽,AH4930Q 即使面对要求最严苛的产品应用,也能实现超快速数据获取。

AH4930Q 采用 2.8V 至 5.5V 的供电电压,可在-40°C 至 +125°C 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这款 3D 线性霍尔效应传感器采用行业标准的 6 引脚 SOT26 (A1 型) 封装,供应数量以 1000 个为单位。目前也提供标准规格版本的 AH4930,适用于工业及商业产品应用。

关于 Diodes Incorporated

Diodes 公司 (Nasdaq:DIOD) 是一家标准普尔小型股 600 指数和罗素 3000 指数成员公司,为汽车、工业、运算、消费性电子及通讯市场的全球公司提供高质量半导体产品。我们拥有丰富的产品组合以满足客户需求,内容包括模拟与分立电源解决方案以及先进的封装技术。我们广泛提供特殊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导向销售,加上全球范围运营的工程、测试、制造与客户服务,使我们成为高产量、高成长的市场中成为优质供货商。详细信息请参阅 www.diodes.com

* 符合汽车规格 - 符合 AEC-Q100 1级标准,在 IATF 16949 认证的厂房中制造,并支持 PPAP 文件。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70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领先的汽车技术与服务供应商博世近日宣布,正式发布全新辅助驾驶品牌“博世纵横辅助驾驶”,涵盖纵横辅助驾驶基础版、升级版和至尊版三大产品线,形成完整覆盖SAE L2级的全系辅助驾驶矩阵,为用户打造卓越的智慧出行体验。

博世正式发布全新驾驶辅助品牌—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及其产品矩阵 (1).png

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命名灵感源自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正如交通脉络贯通南北西东,博世的辅助驾驶产品亦能精准赋能每一条路线,实现无界纵横的智慧出行。

在新产品线发布之际,博世全球首发新一代多功能摄像头,并推出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为更广泛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ADAS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博世在ADAS领域的领先地位。

博世智能驾控事业部中国区总裁吴永桥表示:“博世纵横辅助驾驶的发布,彰显了博世在辅助驾驶领域的战略决心和技术实力。纵横辅助驾驶不仅将延续博世一贯的严苛安全标准与卓越产品品质,同时也能兼顾开发速度和成本效益,为客户打造卓越的辅助驾驶体验。”

博世纵横辅助驾驶至尊版

博世纵横辅助驾驶至尊版是面向SAE L2级城区辅助驾驶市场的更安全、更智能、更舒适的量产解决方案。基于双Orin-X 方案已于2023年底实现量产,2025年初推送两段式无图端到端,应用全新人机共驾策略,保障用户舒适安心的驾乘体验。基于Orin-Y方案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量产。 

01. 博世纵横辅助驾驶至尊版 Bosch ADAS family for high segment.png

博世纵横辅助驾驶至尊版

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

博世整合在辅助驾驶领域积累的经验和能力,顺势推出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方案,契合市场对覆盖高快路、城区记忆行车辅助驾驶等功能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该方案秉承平台化设计理念,基于地平线征程6系列芯片,算力可达80TOPS或128TOPS,传感器支持从3个雷达7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到 5个雷达11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的灵活组合,并融合领先的BEV Transformer及占用网络感知算法。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将在2025年底部署两段式端到端算法,显著提升复杂交通场景下的感知、决策与规控能力,能够实现高速高架辅助驾驶、多达10条路线的城市记忆行车辅助、记忆泊车辅助和丝滑泊车等功能,旨在为终端用户打造集安全、智能、舒适于一体的未来出行新体验。

博世依托全球化布局优势,深度整合对属地法律法规、数据安全、功能安全及用户使用习惯的理解,构建起“法规适配 - 数据合规 - 体验优化”三位一体的出海研发体系,首个出海项目将于 2026 年第一季度实现量产。

02. 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J6E) Bosch ADAS family for mid segment (Journey 6E).jpg

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J6E)

03. 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J6M) Bosch ADAS family for mid segment (Journey 6M).jpg

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J6M)

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基础版产品矩阵:新一代多功能摄像头

博世新一代多功能摄像头基于地平线征程6B开发,拥有超过800万像素、具备120°水平可视范围的摄像头,搭载车辆识别距离最远可达300米,能为SAE L2级辅助驾驶带来安全和舒适的功能体验,包括城区车道保持、车道内紧急制动、车道内紧急转向辅助,以及识别红灯、人行横道和停车等标志并停车让行。博世自研的感知算法将结合CNN卷积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架构,将空间多尺度和时序相结合,提升了算法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04. 博世新一代多功能摄像头 Bosch new multi purpose camera.jpg

博世新一代多功能摄像头

作为在ADAS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博世拥有30余年技术积淀与数百个量产项目经验,并与多家系统级芯片供应商携手合作。此次纵横辅助驾驶品牌发布,标志着博世在智能化领域的持续创新,进一步推动智能汽车生态的发展。

关于博世

博世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配件和售后市场产品、工业传动和控制技术、电动工具、安防和通讯系统、供暖、制冷、舒适家居以及家用电器。博世在1909年进入中国市场。根据初步数据统计,截止至2024财年,博世在华销售额达到1,428亿人民币,员工人数超过56,000名。

有关博世中国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osch.com.cn

博世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根据初步数据统计,博世集团约417,900名员工(截至20241231日),在2024财年度创造了905亿欧元的销售额。博世业务划分为四个领域,涵盖智能出行、工业技术、消费品以及能源与建筑技术,致力于以科技推动自动化、电气化、数字化、互联化、可持续等全球趋势发展。凭借在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广泛业务布局,博世增强了其业务的创新性和稳健性。博世运用其在传感器技术、软件和服务领域的专知,为客户提供整合式跨领域的解决方案,并利用在互联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长,研发生产用户友好的、可持续的产品。博世在世界范围内践行“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的承诺,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并保护自然资源。集团包括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及其遍布超过60个国家的约470家分公司和区域性公司。如果将其销售和服务伙伴计算在内,博世的业务几乎遍及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创新实力是博世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博世的全球研发网络拥有约86,900名研发人员,其中有近48,000名软件工程师,遍布全球136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是由罗伯特博世(1861-1942)于1886年在斯图加特创立,当时名为“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博世集团独特的所有权形式保证了其财务独立和企业发展的自主性,使集团能够进行长期战略规划和前瞻性投资以确保其未来发展。慈善性质的罗伯特博世基金会拥有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94%的股权,其余股份则分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和博世家族拥有的公司。多数投票权由罗伯特博世工业信托公司负责。根据创始人罗伯特博世的遗嘱,该信托公司受托负责维护公司的长期存续,尤其是财务独立。

有关博世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osch.com, www.iot.bosch.com, www.bosch-press.com.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70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