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商业与技术洞察公司Gartner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成熟度曲线评估并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国CIO群体备受关注的26项关键创新,帮助CIO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为同时实现IT与业务成果找到更为平衡的方法。

2025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成熟度曲线中,我们首次引入了平衡游戏的理念和对应框架,并将创新技术嵌入其中,揭示了CIO工作需更注重投入和产出,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新技术,三大平衡分别为:

  • 技术创新与价值交付的平衡

  • IT成果与业务成果的平衡

  • 运营变革的平衡

此外,我们移除了一些CIO群体不再关注的技术,例如SD-WAN;同时也根据政策法规以及市场趋势等引入若干新的技术;另外有一部分创新技术的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我们也予以调整,确保其反映当下的市场趋势和期待。

Gartner研究总监李晶表示:“今年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参见图1)及其所选的创新技术不仅基于客户问询,也基于 Gartner认为能为中国各类企业在业务与IT层面带来显著价值的技术。有四项关键创新技术在影响力评级中尤为突出,分别是:可持续数据中心、中国的业云平台、AI智能体以及中国的智能运维。”

12025年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成熟度曲线

1.png

可持续数据中心

可持续数据中心是满足高可持续性标准的服务设施,可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循环经济来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和IT服务运行的环境足迹。

Gartner研究总监张吟铃女士表示:“可持续数据中心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企业实现环境可持续性目标、降低运营成本并实现成本优化目标。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商需要开发可持续产品、 更高效的冷却解决方案和管理平台,以支持数据中心运营商实现可持续性目标。”

AI 智能体

AI智能体是自主或半自主的软件实体,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在数字或物理环境中进行感知、做出决策、采取行动并实现目标。

Gartner研究总监李晶表示:“AI智能体可以依托其自动化能力,革新消费、工业、数据分析、内容创作和物流等众多行业和应用场景;同时还可以实现智能决策,并能够与周围环境进行智能交互。”

中国的行业云平台

行业云平台(ICP)在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基础之上组合不同的能力模块,最终打包形成一个产品,从而实现行业特定的业务成果。其核心能力通常包括行业数据编织、具有封装业务能力(PBC)的交易平台、组装工具和其他平台创新功能。中国的IT领导者可利用此类平台提供的组装式能力,满足行业特有的适应性和敏捷性需求,应对不断加速出现的颠覆性变革。

Gartner研究总监李晶表示:“在中国,部分技术厂商(如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行业软件提供商和独立软件厂商)正推出集成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基础设施即服务服务模式的行业云平台,提供特定于行业的功能以及灵活的解决方案。行业龙头企业,特别是中国国有企业,也在实施和引进行业云平台,从而保持数字化转型与政府政策方向的一致性,促成业务模式转型。这些新兴的业务平台利用可组装的封装业务能力、相关交易市场以及数据编织,并通过与融合团队协作来实现创新方法,从而更快地适应变化,增强平台的适应性。”

中国的智能运维

IT智能运维(AIOps)通过AI算法处理来自各种来源的数据,从而产生洞察,帮助改进IT运维。这些数据来源包括来自监测工具的遥测数据、来自可观测性平台的开放式遥测数据、 来自日志监测和分析工具/平台的日志数据,有时还包括IT运营管理(ITOM)工具(如配置管理数据库工具)以及IT服务管理工具的数据。

Gartner研究总监李晶表示:“智能运维对业务的影响将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通过识别和关联相关事件来减少告警疲劳,从而提升生产力,使运维人员能够专注于数量更少、重要性更高的事件。其次,减少根因识别以及增强、加速或自动进行补救所需的时间和工作量,从而提升服务可用性,降低分类成本。 再次,从数据量和复杂度不断提升的监控遥测中挖掘数据价值来提升运维的价值,人工运维已无法满足此类工作的需求。”

关于Gartner

Gartner(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IT)为企业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客观业务和技术洞察,助力企业机构在最关键的优先事项上做出明智决策,取得出色业绩。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gartner.com/cn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8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依托专有 ASIC 芯片,该示波器实现行业超低底噪和出色有效位数(ENOB),数据传输速度提升高达 10 倍

2025年9月16日,俄勒冈州比弗顿 —— 泰克公司今日正式发布 7 系列 DPO 示波器,这是新一代超高性能仪器的首款产品。该示波器专为突破性能极限打造,具备行业超低底噪和出色有效位数(ENOB),且采用可扩展架构,首发型号带宽最高达 25 GHz。它融合了泰克最新的信号路径与数据处理技术 —— 包括两款全新研发的定制 ASIC 芯片,专为致力于突破高速通信、高能物理、人工智能(AI)及量子计算领域边界的工程团队与研究人员设计。

Tek-DPO714AX_TCA292D_Feet_Jitter.jpg

相较于传统仪器,其数据传输速度提升高达 10 倍,能帮助团队以超低底噪捕获并分析复杂信号,让他们看得更全、洞察更深、推进更快。

泰克公司总裁Chris Bohn表示:“当测试系统的局限成为创新瓶颈时,就需要全新的解决方案了。7 系列是与应对全球最复杂挑战的工程师合作研发的,因此它精准契合了他们的核心需求,包括高频覆盖能力、超低底噪特性及快速分析功能。这款示波器为客户提供了实现突破所需的能力与信心。”

性能极限处的精度新标杆

早期参与合作的客户包括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人员、领先半导体制造商、国家实验室及射频(RF)系统集成商 —— 他们共同参与定义了该系列的核心功能:

  • 无可比拟的信号保真度:超低随机噪声带来行业领先的有效位数(ENOB)——8 GHz下为 7.5 位,25 GHz下为 6.5 位 —— 在全带宽范围内实现水晶般清晰的测量精度;

  • 无妥协的信号可见性:QuietChannel™技术通过有源均衡补偿高速信号损耗,降低底噪并提升测量保真度;

  • 突破性速度:借助 10G SFP + 局域网(LAN)与 TekHSI™技术,数据传输速度提升高达 10 倍,加速高通量验证进程;

  • 可扩展设计:可升级架构与 TekConnect® 探头接口兼容性,保障长期投资价值;

  • 适配现代工作流:原生串行分析工具、15.6 英寸 1080p 触摸屏,以及同时支持 Windows 与 Linux 双系统,简化验证流程并加速洞察获取。

依托专有定制芯片技术

7 系列 DPO 示波器基于下一代信号路径架构构建,融合定制 ASIC 芯片、优化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与高性能图形处理器(GPU),可降低底噪、保持信号完整性并加速分析。其核心是泰克最新的芯片组 ——Tek079 与 Tek085,这两款芯片是新一代可扩展示波器的硬件基础,能在实现更高带宽的同时,保持超低底噪以及行业出色有效位数(ENOB)。这款全新芯片的研发凝聚了多年专注投入,旨在突破严苛环境下的测量精度极限;同时,泰克还与计量专家深度合作,确保每一项规格都经过严格验证,以保障测量精度的可靠性。

TekScope 软件带来无缝使用体验

7 系列示波器搭载 TekScope® 软件,该软件以直观设计、跨平台一致性及触控优化的深度洞察获取能力而广受认可。它统一了用户界面与程序化控制,在各类工作流与应用场景中提供无缝体验 —— 助力加速探索与创新进程。

7 系列超高性能示波器的首款型号 DPO714AX 现已开放订购,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开始发货。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或申请演示,可访问tek.com

关于泰克(Tektronix)

近 80 年来,泰克始终是工程师们值得信赖的测量、探索与创新合作伙伴。如今,泰克致力于提供兼具精度与简洁性的测试测量解决方案,助力工程师加速技术突破,共创更美好的未来。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可访问tek.com/newsroom

围观 1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体验覆盖网页与移动端的无缝测试规划、编写与执行流程,加速质量保证,推动更快的产品发布。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质量工程平台LambdaTest今日宣布,其人工智能原生测试编写解决方案KaneAI正式全面上线。 该计划旨在普及人工智能原生测试自动化技术,让全球用户无需付费订阅即可体验KaneAI的全部功能。

KaneAI is the world’s first end-to-end AI testing agent, designed to create, author, and evolve tests using natural language

KaneAI is the world’s first end-to-end AI testing agent, designed to create, author, and evolve tests using natural language

随着KaneAI的全面开放,LambdaTest这款人工智能驱动的测试自动化平台旨在赋能各类规模的团队,使其能够在测试流程中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KaneAI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使用户能够轻松规划、编写并优化端到端测试。 它还支持在网页应用以及Android和iOS原生应用上灵活编写测试。 此外,团队还将获得300分钟的HyperExecute使用权限——LambdaTest提供的高性能执行与编排平台,让团队充分体验人工智能原生测试的全部潜力,实现更快速、更高效的测试执行。

该计划旨在提供专注且高效的测试体验,目前支持使用Python语言结合Selenium框架进行网页测试,以及使用Python语言结合Appium框架进行移动端测试,任何编写的测试都可以输出为这两种测试形式。 移动设备访问将仅限于特定设备池,每个测试用例最多支持两个版本,并行测试执行最多同时进行两个。

LambdaTest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Asad Khan表示:"在LambdaTest,我们的使命是实现质量工程普惠大众,将人工智能的力量赋予每位利益相关者。 随着KaneAI的全面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提示进行对话来生成端到端测试。 如今,全球各地的团队都可以依靠更智能、更自主的方式,加速推动质量工程的进程。 这是在突破自动化测试学习曲线所带来的技术壁垒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确保智能测试编写能够满足新时代人工智能驱动的软件生命周期的需求。"

新用户引导流程已优化,可引导用户快速完成从测试规划到测试编写与执行的全过程。 该体验专为便捷操作而设计,并与Jira等工具集成,实现无缝的缺陷追踪。 情境化引导流程将帮助用户逐步探索各项发现功能,确保他们充分发挥免费试用的价值。

要开始使用,请访问LambdaTest的KaneAI。

关于LambdaTest

LambdaTest是一个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质量工程平台,旨在助力团队更智能地测试、更高效地工作,并加速产品交付。 该平台专为大规模部署而打造,提供全栈测试云服务,配备超过1万台真实设备和3,000多种浏览器。

凭借人工智能原生测试管理、MCP服务器和基于代理的自动化技术,LambdaTest支持Selenium、Appium、Playwright及所有主流框架。 HyperExecute和KaneAI等人工智能代理,将人工智能和云技术的强大功能引入软件测试工作流程,支持120多种集成,实现无缝自动化测试。

LambdaTest代理可加速您在整个SDLC中的测试流程,涵盖测试规划与编写、自动化、基础设施、执行、根本原因分析(RCA)及报告等各个环节。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lambdatest.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8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这款首创系统为验证与生产环境带来无可比拟的灵活性、通道密度及自动化水平

2025年9月16日,俄勒冈州比弗顿 —— 泰克公司今日正式发布 MP5000 系列模块化精密测试系统。作为一款变革性解决方案,该系统将引领自动化测试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其以模块化理念为核心,工程师可在紧凑的 1U 机架式主机内,灵活组合精密源测量单元(SMU)与可编程电源单元(PSU),为现代验证与生产流程提供所需的适应性与扩展性。

MP5000_Mainframe_front_800x200.jpg

MP5000_rear_racked_2mainframes_800x470.jpg

系统首发包含三大核心组件:60 伏双通道源测量单元(SMU)、双通道 50 瓦双极性电源,以及 MP5103 主机。工程师每台机箱最多可配置 6 个独立通道,且最多可连接 32 台主机,实现高通量、高同步性的多站点测试。模块更换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客户无需停机便能扩展系统功能或对单个通道进行维护。

泰克科技总裁Chris Bohn表示:“自动化测试的核心始终是在精度与效率间取得平衡。借助这款模块化系统,客户可根据创新需求,灵活扩展其电源与测量方案,且无需在性能上妥协。这不仅是一套测试系统,更是未来十年自动化测试的发展蓝图。”

适用于对精度与灵活性有高要求的应用场景

从验证测试、可靠性测试到大批量生产,MP5000 系列可提供满足不断变化需求的灵活性、通道密度与自动化能力。该系统将精度与扩展性融为一体,为高难度工作流程搭建了现代化基础,同时其开放式平台设计也能为客户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

MP5000 系列的核心优势

MP5000 系列的每一处设计细节,都旨在帮助工程师 “以更少资源实现更多功能”—— 减少机架空间占用、缩短停机时间、降低操作复杂度。其核心优势包括:

  • 面向未来的模块化设计:在主机内灵活组合源测量单元(SMU)与可编程电源单元(PSU),几分钟内即可完成重新配置,以适配变化的需求;

  • 高密度紧凑设计:每 1U 机箱最多支持 6 个通道,且最多可连接 32 台主机,满足并行多站点测试需求;

  • 无上限性能表现:源测量单元(SMU)模块具备 100 飞安(fA)分辨率与 1 兆采样 / 秒(MSa/s)数字化速率,可实现高速数据采集;电源单元(PSU)模块每通道输出功率高达 50 瓦,支持双极性输出并配备高级保护功能;

  • 内置自动化功能:集成测试脚本处理器(TSP),可消除计算机与仪器间的延迟,实现跨机架亚微秒级同步;同时兼容 Python、LabVIEW 及 IVI 驱动,便于无缝集成至现有工作流;

  • 最大化运行时间:支持仅对模块进行校准,配备独立插槽电源控制功能,并提供直观的网页与触摸操作界面,大幅减少系统运行中断。

展望未来:开启模块化新时代

此次 MP5000 系列的发布,标志着泰克模块化发展新时代的开启。目前,泰克已启动更高性能模块的研发工作 —— 一款具备更高脉冲能力的 200 伏源测量单元(SMU)模块,该模块将把平台应用范围拓展至高要求的半导体与光电子领域,预计于 2026 年初推出。这一举措既彰显了泰克的快速扩展步伐,也进一步印证了该系统旨在随测试领域的未来发展而持续演进。

产品供应与型号

MP5000 系列模块化测试系统现已开放订购。其中,MP5103 主机与 MPSU50-2ST 电源模块将于 10 月开始发货,MSMU60-2 型 60 伏源测量单元(SMU)模块将于 11 月发货。首发阶段,客户可选择以下型号:

  • MP5103 主机:3 插槽 1U 机架式机箱

  • MSMU60-2 型 60 伏双通道源测量单元(SMU):具备高速数字化功能的精密源测量模块

  • MPSU50-2ST 型双通道双极性电源:每通道 50 瓦功率,兼具高级保护功能与双极性输出

关于泰克(Tektronix)

近 80 年来,泰克始终是工程师们值得信赖的测量、探索与创新合作伙伴。如今,泰克致力于提供兼具精度与简洁性的测试测量解决方案,助力工程师加速技术突破,共创更美好的未来。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可访问tek.com/newsroom

“Tektronix” 是泰克公司(Tektronix, Inc.)的注册商标。本文中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均为其各自所有者的服务商标、商标或注册商标。

信息来源:泰克公司(Tektronix, Inc.)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8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916——全球领先的智能传感和发射器解决方案供应商艾迈斯欧司朗SIXAMS)今日在深圳举办了“真彩视界:舒适亮度 智显本色”圆桌论坛,聚焦高精度环境光传感的新机遇。本次论坛汇聚了产、学、研各界专家及专业摄影师,共同探讨智能手机显示屏色彩与亮度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OLED屏幕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普及率持续攀升,消费者对显示质量的关注已不再局限于分辨率、对比度等基础参数,而是逐步扩展至屏幕对环境光的智能响应能力以及自适应护眼视觉体验。专业图像质量测评机构DXOMARK指出,显示屏不应仅作为被动组件存在——它们正日益成为用户体验的主动塑造者。与此同时,TÜV莱茵(TÜV Rheinland)也升级了其认证标准,将护眼性能、动态显示特性及环境光适应性纳入显示屏的综合评价体系之中。

1.jpg

艾迈斯欧司朗举办圆桌论坛活动,探讨智能手机显示屏色彩与亮度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差异化体验:通过色彩调节,打造最佳用户体验与舒适用眼感受

香港理工大学魏敏晨教授表示:“优秀的显示技术,应做到‘视觉无形,体验有感’。色彩还原绝非单纯的技术参数比拼,它对实现健康、自然的视觉体验至关重要。影响屏幕色彩真实性与一致性的关键在于硬件品质、出厂校准、环境光自适应、内容映射以及长期使用的稳定性等多重因素的协同配合。只有经过仔细优化,才能为用户带来最舒适、最自然的视觉感受。”

TÜV莱茵大中华区电子电气产品服务区域总经理刘喜强则表示:“面对消费者对用眼健康的需求,TÜV从护眼技术、动态显示特性和环境光管理三个维度构建了显示屏护眼能力的评估体系。艾迈斯欧司朗的屏下光谱技术通过精准的环境光管理,确保了用户在不同场景下都能获得始终如一的舒适体验,为终端设备的健康显示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

DXOMARK产品市场总监Fabien Montagne认为:“屏幕显示至关重要。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具备先进色彩自适应功能的智能手机对提升用户体验起着关键作用。艾迈斯欧司朗的创新技术能精准捕捉环境光特性,助力设备动态适配环境光、视觉环境等外部因素。目前,我们仍高度关注‘拍照的差异化特色’,该差异化特色可体现不同厂商在曝光、色彩等方面的差异化战略选择。同样,‘显示的差异化特色’也应该得到多维度的全面发展,以满足不同用户场景下的需求多样性。”

百万粉丝摄影博主@数码王小机团队的石新宇从用户实际使用场景出发,分享了该技术带来的体验升级。他表示:“在摄影创作的过程中,用户既渴望真实的影像还原,也需要恰到好处的视觉冲击力。色彩精准的智能手机不仅能帮助创作者忠实记录光影细节,还能让作品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屏下光谱技术让屏幕能够智能适配环境光,既保障了创作端的色彩可靠性,也提升了用户端的观看一致性——这对整个内容生态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精准环境光特性分析,引领屏幕视觉体验未来

通过本次圆桌论坛,艾迈斯欧司朗展示了其新一代OLED屏下光谱显示技术,进一步巩固了在高精度环境光传感领域的领导地位。依托尖端光感创新技术与深厚的用户洞察,艾迈斯欧司朗将与学术界、DXOMARK、德国莱茵TÜV等合作伙伴携手,助力显示行业与智能手机行业摆脱单纯的“参数竞争”,迈入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显示技术新时代。

2.jpg

艾迈斯欧司朗ALS & Prox产品线负责人Marcel Knecht发表主题演讲

艾迈斯欧司朗ALS & Prox产品线负责人Marcel Knecht表示:“显示质量已成为高端智能手机实现差异化的核心要素。我们的环境光传感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OLED显示屏的精准适配能力,助力手机制造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期待,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艾迈斯欧司朗新一代OLED屏下光谱传感技术亮点

  • 采用专有滤光技术,可获得高精度色度数据——在LED光源主导的复杂照明环境中至关重要;

  • 在低透光率OLED显示屏(约3%<1%)及宽视场条件下仍保持卓越性能;

  • 凭借快速数据采样与先进算法,不受高频PWM调光影响,实现稳定的环境光传感。

3.jpg

艾迈斯欧司朗IOS事业部研发负责人Dalibor Stojkovic解析OLED屏下光谱传感技术亮点

艾迈斯欧司朗IOS事业部研发负责人Dalibor Stojkovic认为:“我们开发了一系列创新技术,涵盖滤光片、光学元件及传感器芯片等多个领域。这些技术突破,大幅提升了环境光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未来,艾迈斯欧司朗将持续携手行业领先合作伙伴,依托这些尖端解决方案,共同推动实现‘色彩还原总能精准呈现预期显示效果’与‘舒适护眼’的双重愿景。”

关于艾迈斯欧司朗

艾迈斯欧司朗集团(SIXAMS)是智能传感器和发射器的全球领导者。我们为光赋予智能,将热情注入创新,丰富人们的生活。

我们拥有超过110年的发展历史,以对未来科技的想象力为引,结合深厚的工程专业知识与强大的全球工业产能,长期深耕于传感与光学技术领域,持续推动创新。在汽车、消费、工业、医疗健康,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在健康、安全与便捷方面,致力于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绿色环保。

我们在全球范围拥有约19,700名员工,专注于传感、光源和可视化领域的创新,使旅程更安全、医疗诊断更准确、沟通更便捷。我们持续开发突破性的应用创新技术,目前已授予和已申请专利超过13,000项。

集团总部位于奥地利Premstaetten/格拉茨,联合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2024年,集团总收入超过34亿欧元。ams-OSRAM AG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ISINAT0000A3EPA4)。

艾迈斯半导体艾迈斯欧司朗股份公司的注册商标。此外,我们的许多产品和服务都由艾迈斯欧司朗集团注册或有艾迈斯欧斯朗集团备案商标。此处提及的所有其他公司或产品名称可能有其各自所属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加入ams OSRAM社群媒体获得第一手资讯:>Twitter>LinkedIn>Facebook>YouTube>WeChat

如需获得更多资讯,请访问:https://ams-osram.cn/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Qorvo亚太区无线连接事业部高级行销经理林健富

2020年1月,Wi-Fi联盟正式宣布开放6GHz频段(5925MHz-7125MHz),并将其命名为Wi-Fi 6E。2020年4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投票通过将6GHz频谱划为免许可频段供Wi-Fi使用,这标志着Wi-Fi正式进入“三频”时代——除Wi-Fi 6及前代技术使用的2.4GHz和5GHz频段外,Wi-Fi 6E也能在6GHz频段工作。2024年1月,Wi-Fi联盟发布了Wi-Fi CERTIFIED 7认证标准,标志着Wi-Fi 7正式问世。Wi-Fi 7通过多项技术创新(图1)显著提升了Wi-Fi传输速度与效率,不仅继承了Wi-Fi 6E的6GHz频段,还将其支持的带宽从Wi-Fi 6E的160MHz扩展至320MHz,吞吐量实现翻倍增长。

1.png

1. Wi-Fi 7的创新技术与优势

在Wi-Fi 6E之前,所谓的“三频”是通过将5GHz频段(U-NII1-U-NII3,即5150MHz-5835MHz)划分为两个子频段实现的,这两个子频段分别是U-NII1–2a(5150MHz-5350MHz)和U-NII 2c–3(5470MHz-5835MHz),如图2所示。

2.png

2. Wi-Fi 6的三频划分

随着Wi-Fi 6E开放6GHz频谱,Wi-Fi真正迈入三频时代。新一代的Wi-Fi 7直接将6GHz频段纳入标准配置,如图3所示,Wi-Fi 6E/Wi-Fi 7实现了真正的三频传输,更高的带宽缓解了频谱拥挤的问题,同时提升了传输吞吐量和网络容量。

3.png

3. Wi-Fi 6E/Wi-Fi 7的真三频

三频、更多的可用带宽、更高的吞吐量……这一切都貌似很美好,但也同时衍生了另一个无线通信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干扰。多个频段的无线信号在同一空间共存,就像在嘈杂市场中对话,各种远近、强弱的声音彼此干扰,不仅降低沟通效率,严重时甚至导致信息出错或通信中断。因此,RF滤波器在三频的Wi-Fi设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RF滤波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过滤掉不需要的信号,进而降低或减轻来自其他射频设备的信号干扰。同时,滤波器还在扩大覆盖范围、增强频率性能与提高网络容量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此外,滤波器还解决了射频工程师在开发适用于拥挤RF环境——如企业级接入点(EAP)或多模接入点(集成5G、4G LTE、Wi-Fi、BLE、Matter、UWB、NFC)——的Wi-Fi路由器时面临的主要设计挑战。

滤波器的分类:

如果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可以将滤波器分为四个种类,如图4所示:

  • 低通滤波器:只让低频部分信号通过,过滤掉高频信号。

  • 高通滤波器:只让高频部分信号通过,过滤掉低频信号。

  • 带通滤波器:只让某指定范围频率的信号通过,过滤掉其他频率的信号。

  • 带阻滤波器:过滤掉某指定范围频率的信号,让其他频率的信号通过。

4.png

4. 四种不同功能的滤波器分类

如果以滤波器的结构与设计来进行分类,可大致分为以下五种:

  • 介质谐振器(DR)滤波器:其原理是通过电磁波在介质材料内部反复地全反射而形成一个微波谐振器,以达成滤波的目的。一般使用高介质陶瓷作为介质滤波器的主要原料来实现小型化的目的。

  • 低温共烧陶瓷(LTCC)LTCC是一种用于制作多层陶瓷基板的技术,其特点是能够在900°C以下的温度下将陶瓷材料烧结成基板。这种技术允许使用高导电、低熔点的金属材料(如金、银、铜等)作为内部导体。陶瓷基板主要用于承载各种有源和无源元器件,例如电阻、电容和IC,并通过封装工艺制成集成元器件。由于陶瓷材料具有低介电常数、高频特性和低损耗性能,LTCC技术非常适合应用于微波射频滤波器。

  • 表面声波(SAW)滤波器SAW滤波器是一种成熟且被广泛运用的滤波器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石英、铌酸锂、钛酸钡晶体等材料的压电效应,即在输入电信号作用下,通过叉指式换能器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波,也就是声波。经过处理后,再把机械能转换成电信号,以达到过滤掉不必要信号及噪声的目的。简单地理解,表面声波是指沿固体表面传播的波,且能量集中于表面。在表面声波传播途中,可任意存取信号。根据这种特性,即可利用集成电路技术制作出表面声波滤波器。

  • 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滤波器FBAR滤波器是一种由压电材料构成的器件。该压电材料在两个导电(通常是金属)电极之间通过薄膜形成一个腔体,再基于电极之间的压电层的压电性形成谐振器,以达成滤波的目的。FBAR谐振器属于体声波谐振器(BAW)和压电谐振器的类别,用于需要高频率、小尺寸和小重量的应用设计。

  • BAW滤波器BAW滤波器最基本的结构是由两个金属电极夹着一层压电薄膜,让声波在压电薄膜内部振荡形成驻波。与SAW不同的是,SAW是声波在表面上传播,而BAW则是声波在腔体内垂直传播(如图5所示)。与FBAR不同的是,BAW利用布拉格反射器叠层使声波信号保持在叠层的内层,并与原来的波叠加后反射到压电层中,这种结构称为BAW–SMR(固态装配谐振器),而FBAR则是利用一个空气腔来做声波的反射振荡。图6说明了BAW-SMRFBAR的结构差别。

5.png

5. SAWBAW的结构差异

6.png

6. BAWFBAR的结构差异

图7为典型的滤波器工作响应。滤波器的关键参数关系到无线射频系统的传输质量与效率,表1列出了滤波器的关键参数以及选择一个好滤波器的标准。

7.png

7. 无线射频滤波器的工作响应

参数

说明

单位

指标

插入损耗

滤波器本身对无线射频信号造成的损耗

dB

越低越好

衰減

滤波器让干扰信号衰减的能力

dB

越高越好

Q值 (品质因数)

Q值的定义为信号中心频率除以滤波器的带宽。Q值越高,滤波器的频率选择性越好,能让滤波器能更精准地提取或抑制特定频率的信号。Q值越高,滤波器的带内波动越小,通常也对应更低的插入损耗。

-

越高越好

H2/H3 抑制

滤波器对于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信号的抑制能力

dB

越高越好

频率温度系数 TCF

滤波器受温度变化所引起的频偏影响

ppm/oC

越低越好

1. 射频滤波器的关键参数

Qorvo作为全球领先的连接和电源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BAW滤波器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已经超过20年。Qorvo有多项与BAW滤波器相关的专利与版权,每年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与设备,同时拥有自己的晶圆厂与封装测试厂,可实现从开发、生产、封装、测试、出货一站式的服务,保证产品的质量与确保供货的交付。

8.png

8. Qorvo提供完整的BAW滤波器解决方案

Qorvo凭借20年的技术积累,在市场上获得了客户的肯定与支持。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越来越多新频段、新调制方式和新法规的引入,无线通信系统日益复杂,因此需要更高质量、更小尺寸的滤波器来简化设计,并提升通信效率与稳定性。

目前Qorvo的BAW滤波器工艺已处于第六代水平,简称BAW 6,完全是由Qorvo独立自主开发与量产制造。目前针对Wi-Fi 6E与Wi-Fi 7路由器所设计的滤波器都是以BAW 6工艺为主。越高端的BAW工艺具有越好的边带(edge band)抑制能力,支持更宽频段的滤波性能、更低的插入损耗,并且能够实现更小的裸片尺寸。图9展示了Qorvo BAW技术的演进过程,以及不同工艺对滤波器插入损耗和裸片尺寸的影响。

9.png

91.png

9. QorvoBAW技术演进,以及高端BAW工艺的优势

图10显示了基于相同U-NII 2c-3 (5470MHz-5835MHz)滤波器设计,但在使用BAW 6与BAW 7工艺时所表现出的差异。在尺寸方面,BAW 7的裸片面积相比BAW 6缩小了45%,使得在相同尺寸的晶圆上可切割的滤波器裸片数量增加约45%,从而有助于降低成本。从滤波器能效的部分来看,根据实际的晶圆上测量结果,BAW 7的插入损耗可降低0.8dB-0.9dB,表现出类似的带外抑制能力及支持更宽的通道带宽。

10.png

10. Qorvo BAW 6BAW 7工艺的优势——U-NII 2c-3滤波器为例

呼应之前文章所提到的内容,随着RF频谱的日益拥挤以及基于Wi-Fi 6E、Wi-Fi 7技术规范的高性能Wi-Fi无线路由器需求的增长,滤波器在三频的Wi-Fi设备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优质滤波器在屏蔽外部干扰和自身产生的干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仅能确保Wi-Fi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还能使射频前端模块(FEM)及放大器达到最佳性能。通过采用Qorvo提供的高质量BAW滤波器,Wi-Fi路由器可以实现更佳的性能,即使在复杂的无线网络环境与应用场景下,也能让使用者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钻耀之心"全面升级,聚焦场景化组合展示产品家族系统价值

  • 与中科摩通携手打造AI赋能的EMB装配设备将首次亮相,诠释"一次正确"理念如何助力创新加速

  • 20AI相关展品集中亮相,首次展出AltairAI驱动的产品组合

  • 携手合作伙伴参展拓展生态矩阵,与近40家客户现场签约,加速共创成果落地

西门子将以"数实融合,新智增长"为主题,亮相于2025年9月23 - 27日举行的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从全景呈现西门子自动化及数字化产品家族的"钻耀之心2.0",到覆盖工业生产全周期的工业人工智能(AI)应用,再到携手上下游生态伙伴打造的千行百业解决方案,西门子将以180余款硬核产品与解决方案,充分融合现实与数字世界,助力制造企业突破创新瓶颈,充分释放新质增长潜能。

西门子将亮相2025工博会,数实融合驱动工业新智增长

西门子将亮相2025工博会,数实融合驱动工业新智增长

"当‘内卷'压缩盈利空间,转型投入与短期效益难以平衡,制造企业面临三重难题——既要应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又要打造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更要推动创新技术快速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西门子大中华区数字化工业集团总经理王海滨表示,"西门子愿通过融合现实与数字世界,以工业AI驱动极致效率,加速创新价值转化,助力企业实现新智增长。" 

钻耀之心再闪耀:全栈产品贯穿五层架构,数据驱动发挥系统价值

西门子"钻耀之心"产品矩阵全新升级为2.0版本,集中展出135款核心产品,贯穿现场层、控制层、操作层、管理层及云端层五层工业架构,组合成满足不同规模、不同复杂程度制造需求的全栈解决方案,助力企业优化决策和运营。

升级后的"钻耀之心2.0"将针对离散及流程行业的多个典型工艺段,全面呈现西门子产品组合为客户带来的系统价值:

  • 聚焦离散行业,为解决食品饮料、制药等行业对贴标速度与定位精度的严苛要求,西门子集成SIMATIC S7-1200 G2++控制器、SIMATIC Unified Panel精智面板和SINAMIC S200伺服驱动系统,打造完整TIA解决方案,显著提升贴标机应用中送标、贴标、整平工艺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面向新能源行业电机制造时绕组定位难、扭转精度高的痛点,西门子凭借SIMATIC S7-1516TF控制器及SINAMICS S210伺服系统构成的高性能运动控制方案,实现扩层、扭绕工艺的精准控制与高质量生产。

  • 面向流程行业,针对严苛工业环境下对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需求,西门子推出以SIMATIC PCS 7 V10.0为核心的高可用性DCS解决方案,通过多路供电、网络冗余及高可靠性通信设计,有效避免意外停机,保障生产过程连续稳定。

数实融合赋能"一次正确",驱动效率质量双提升

西门子以覆盖工业制造全生命周期的软硬件产品组合,及久经市场验证的"数实融合"能力,助力客户在设计、选型、调试、制造、运维及低碳6个维度实现"一次正确"。工博会上,观众可通过西门子与中科摩通携手打造的新一代新能源汽车EMB装配设备,直观感受"一次正确"理念的工业级落地:

  • 在设计环节,借助西门子NX MCD虚拟仿真技术,将设计周期缩短30%、变更效率提升50%,有效规避材料浪费与返工成本;

  • 在选型环节,通过西门子TIA博途选型工具自动匹配硬件参数,节省80%选型时间,采购成本降低10%;

  • 在调试环节,西门子Industrial Copilot辅助生成PLC代码并自动验证,将现场调试周期压缩30%,人工与物料损耗降低10%;

  • 在制造环节,TIA全集成方案驱动SINAMICS S200伺服系统,助力生产效率翻倍,测试合格率提升30%;

  • 在服务环节,SIMICAS预测性维护可提前72小时预警故障,意外停机减少40%;

正是基于以上各个环节的"一次正确"实践,该设备从设计到制造完成仅用时两个月,与行业常规开发时间相比缩短超33%。该设备也是西门子生成式AI赋能的工业助手Industrial Copilot在中国的首次试点,更采用了多款符合西门子EcoTech声明的产品,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资源追溯与低碳评估。

工业AI再进一步,落地多元场景释放创新潜能

本届工博会,西门子共集中展出了近20款AI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全面展示从设计研发、智能制造到运维管理的工业AI全价值链创新成果,以及工业AI落地金属冶炼、氢能、能源管理等行业场景的实际案例。

在工博会展台,西门子将展示其生成式AI赋能的工业助手Industrial Copilot如何完整覆盖工业价值链各环节:在设计研发领域,Industrial Copilot能够与NX CAD软件相结合,帮助工程师高效处理复杂数据、完成跨领域任务,加速产品设计流程;在生产制造环节,西门子将与舍弗勒联合展示Industrial Copilot 如何基于TIA博途,通过自然语言交互自动生成自动化代码,大幅提升开发效率、降低错误率;在运维管理方面,Industrial Copilot可提供专家级设备诊断服务,结合SiePA预测性分析系统优化维护策略,显著提升故障预警能力,减少非计划停机。

Altair以AI驱动的产品组合将首次亮相西门子工博展台,展出Altair RapidMiner企业级数据分析与AI平台,这是西门子完成对其收购后的在中国的首次展示。该平台集自动化数据科学、深度学习、知识图谱和生成式AI于一体,助力企业打通数据壁垒,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效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

携手生态伙伴合作共创,赋能千行百业新质增长

面对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差异化需求,西门子将展示面向数据中心、物流、水处理、汽车、增材、电池、制药等行业的场景化系统解决方案,例如:针对数据中心行业,西门子提供数字化虚拟仿真、多层架构冗余,以及边缘控制与AI算法驱动的高效能系统,切实提升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及运维智能化水平;面向物流行业,西门子以高效、低碳、安全为核心,通过能量管理和AI算法,降低场内物流设备能耗并延长设备寿命。聚焦水处理行业,西门子数字化泵站解决方案(DPS)融合智慧节能控制与设备健康管理,应用AI技术优化泵组运行效率,并基于实时数据监测实现预测性维护,显著提升系统能效与可靠性。

西门子始终秉持开放共赢理念,与生态伙伴携手并进。本届工博会,西门子将携手昂华(上海)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广州加玮智控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怀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及中创智领数耘科技(郑州)有限公司联合参展,呈现新能源装备、循环经济、智能分拣、工业AI及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共创成果。

作为工博会期间西门子的重要活动之一,2025西门子工业论坛将于9月24日举行。通过展台直播、行业专家论道等形式,将精彩延伸至工博会现场之外,打造汇聚千位行业伙伴的线上盛会。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或扫描二维码注册参会。

官方注册链接:https://events.siemens.com.cn/ciif

敬请关注西门子中国官方微信"西门子中国"。

如需了解西门子案例故事,请关注西门子故事网站:www.siemens.com.cn/stories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DI助力过程与离散制造业中各规模的企业,在全价值链内加速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西门子前沿的自动化与工业软件产品组合将全面革新产品和生产的设计、执行及优化全流程。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西门子Xcelerator则能够让这一过程更容易、更快速、更利于规模化落地。携手生态伙伴,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助力客户成为可持续的数字化企业。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在全球拥有约 70,000 名员工。

关于西门子在中国:

西门子股份公司(总部位于柏林和慕尼黑)是一家专注于工业、基础设施、交通和医疗领域的科技公司,致力于持续推动创新,以科技共创每一天。通过融合现实与数字世界,西门子赋能客户加速数字化和可持续转型,助力工厂更高效,城市更宜居,交通更可持续。西门子作为工业AI应用的先行者与创新推动者,始终依托深厚的行业专长,积极推进包括生成式AI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使AI技术更广泛地服务于各行业客户,创造深远价值。西门子持有上市公司西门子医疗的多数股权,作为一家医疗科技公司,西门子医疗引领着医疗行业的突破创新。西门子自1872年进入中国,150余年来始终以创新的技术、杰出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对中国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西门子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和经济的一部分,并竭诚与中国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如需了解详细信息,请访问www.siemens.com.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7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为珠海极海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海半导体")的G32R501系列MCU芯片颁发了SGS-TÜV SAAR IEC 61508 SIL 2功能安全证书。SGS中国区功能安全中心产品线总监郑峥与极海副总经理曾豪、实时控制MCU产品线负责人卢鹏升、市场部负责人张瀚月、产品认证负责人赵丰等双方代表共同出席本次仪式。

颁证现场双方合影

颁证现场双方合影

当工业安全进入 "毫秒级防护" 时代,芯片的安全等级,直接决定着工业控制系统、汽车电子、能源设备等关键领域的稳定与可靠。G32R501系列芯片内部集成两个独立CPU,通过冗余CPU实现实时互检,以满足高实时性安全应用。IEC 61508 被誉为全球功能安全领域的 "黄金标准",覆盖从芯片到执行器的全产业链安全要求,其中 SIL 2 SC3等级更是工业安全领域的高门槛 —— 意味着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发生危险故障的概率需控制在极低水平,可广泛应用于对安全性要求严苛的石油化工、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场景。

SGS为极海半导体芯片颁发 IEC 61508 SIL 2功能安全证书

SGS为极海半导体芯片颁发 IEC 61508 SIL 2功能安全证书

强强联合,攻克高安全等级认证难关

自项目启动以来,SGS 功能安全团队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丰富的认证经验,全程深度参与极海半导体G32R501系列MCU芯片的安全设计、风险分析、测试验证等关键环节:从前期协助梳理 IEC 61508 标准要求,明确 SIL等级下的硬件指标、软件流程规范,到中期针对芯片的故障检测率、共因失效控制等核心维度开展专项评估,再到后期配合极海半导体完成文档体系搭建与现场验证。每步都以"合规性、严谨性、前瞻性"为准则,确保认证过程高效且成果扎实。

中德双审背书,彰显认证权威与产品实力

此次认证证书由中国 SGS 功能安全团队率先完成对芯片技术方案、测试数据、文档体系的全面初审,随后由德国 SGS-TÜV-SAAR进行终审,以国际顶尖的审核视角验证芯片是否完全满足 IEC 61508 SIL 2 SC3的全球通用要求。中德双审的严格把关,不仅意味着极海半导体这款芯片通过了"本土适配性"与"国际通用性"的双重考验,更彰显了其在功能安全设计上的硬实力,标志着该芯片可无缝对接全球工业领域的高安全等级应用场景,为极海半导体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磅颁证仪式,共鉴合作成果新起点

此此次仪式不仅是对过往合作成果的总结与肯定,更是SGS与极海半导体开启功能安全领域深度合作的新起点。颁证仪式现场,SGS中国区功能安全中心产品线总监郑峥、极海半导体副总经理曾豪共同回顾认证项目的关键历程,揭秘在攻克IEC 61508 SIL 2 SC3高等级认证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同时,双方领导围绕 "半导体产业功能安全发展趋势"、"全球化认证与市场拓展策略" 等议题发表演讲,深入探讨了如何以标准为引领,推动半导体产品安全性能升级,助力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深耕安全领域,共筑半导体产业安全屏障

作作为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始终以"赋能企业安全创新"为使命,拥有覆盖 IEC 61508、ISO 13849、ISO 26262等多领域的标准专家,以及本地化的技术服务能力,已助力众多半导体、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企业突破安全认证难关,实现产品升级与市场拓展,为全球工业安全、智能出行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关于极海半导体(GEEHY)

珠海极海半导体有限公司,隶属于纳思达集团(002180),是一家专注于工业级/车规级微控制器、高性能模拟与混合信号IC及系统级芯片研发与设计的集成电路设计型企业。极海团队具备20年集成电路设计与嵌入式系统开发经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六大研发中心。公司主要为工业、汽车电子、能源以及消费电子等行业提供多平台及场景的可靠芯片产品及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在高度集成、精准控制、安全识别及效能提升等创新应用中的多元需求。

关于SGS

SGS是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我们拥有99,500多名专业员工,分布在全球115个国家及地区的2,500多个分支机构和实验室,构建起庞大的服务网络。凭借超过145年的卓越服务经验,充分发挥瑞士企业特有的精准度和准确性,助力企业达成最高标准的质量、安全与合规性。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7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TDK的先进运动跟踪IMU,内置机器学习解决方案,使能智能AR眼镜的快速运动情景感知,以及可穿戴设备的无缝AI交互

  • 采用BalancedGyro™技术的新一代定制IMU和片上传感器数据融合,以超低功耗提供高精度头部姿态跟踪、光学/电子图像稳定以及直观的用户界面 (UI) 控制功能

  • TDK能为智能眼镜、增强现实眼镜及扩展现实应用提供全套传感解决方案,还包括MEMS麦克风、基于TMR的磁传感器和超声波飞行时间传感器

TDK株式会社(东京证券交易所代码:6762)重磅推出一款面向智能眼镜的全新定制传感解决方案——InvenSense SmartMotion® for Smart Glasses。该方案能以超低功耗实现精确、快速且具备情景感知能力的运动跟踪,非常适合增强现实和无缝AI交互应用。借助该解决方案,智能眼镜可实现高精度头部跟踪、稳定的图像/视频捕捉、直观的用户界面 (UI) 控制以及姿态识别。

1.jpg

这款定制ICM-45685传感器内置传感器融合软件和优化的存储架构,支持多种算法并行运行,并能同时实现高精度头部方向跟踪、光学/电子图像稳定、活动/静止检测等多项功能。新款ICM-45685沿袭了广泛用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 的ICM-45686型号的诸多成功特点,并新增了针对智能眼镜应用的软件功能。目前,ICM-45685已经可通过直销渠道订购,并将在年内陆续推出佩戴/摘取检测、语音振动检测 (VVD) 等更多功能。

“时下的智能眼镜正变得越来越时尚,同时具备更隐蔽的增强现实功能,更适合日常使用。”TDK集团InvenSense公司消费与工业运动传感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Pankaj Aggarwal表示,“作为TDK集团旗下成员,InvenSense深耕低功耗、高精度MEMS传感与软件解决方案多年,经验丰富且积淀深厚。我们新推出的SmartMotion for Smart Glasses还支持多变量决策树的灵活编程,实现更直观的扩展现实体验。”

除了全新的SmartMotion for Smart Glasses ICM-45685,TDK还提供了多样化的智能眼镜和增强现实传感解决方案,包括:

  • PositionSense九轴解决方案 (IMU+TMR):用于绝对方向检测和导航

  • 基于TMR的磁传感器:用于检测眼镜铰链开合角度,已判定眼睛处于使用或折叠状态

  • 超低功耗 MEMS麦克风:用于语音激活的AI及人机交互

  • 超声波飞行时间传感器:实现精准的佩戴检测与手势跟踪

  • 温度传感器:监测环境及体温

  • Temperature sensors for overtemperature monitoring of optical components (e.g. lasers)

TDK面向AR/VR与AI眼镜应用的传感器解决方案包括:SmartMotion ICM-45685、SmartSound™ MEMS麦克风(T5837、T5838和T5848),以及SmartSonic™超声波飞行时间传感器(ICU-30201和ICU-20201)。全新SmartMotion for Smart Glasses ICM-45685现在尽可登录 invensense.tdk.com/smartmotion 或发送邮件至 inv.sales.us@tdk.com 以通过直销渠道订购,详情请访问 invensense.tdk.com/smart-glasses

术语表

  • 6轴:三轴陀螺仪 + 三轴加速度计

  • EIS:电子图像稳定

  • GAF:陀螺仪辅助融合

  • IMU:惯性测量单元

  • MEMS:微机电系统

  • OIS:光学图像稳定

  • SIF:传感器推理框架

  • TMR:隧道磁阻

主要应用

  • AI智能眼镜

  • 增强/扩展现实眼镜

  • 健身/运动类眼镜

主要特点

  • 采用片上陀螺仪辅助融合 (GAF) 算法实现高精度头部姿态跟踪

  • 支持相机模组的光学/电子图像稳定 (OIS/EIS)

  • 通过机器学习与InvenSense传感器推理框架 (SIF) 软件实现活动跟踪

  • 采用BalancedGyro™技术,具备卓越的抗振动性能

  • 超低功耗IMU,延长电池续航时间

关于TDK株式会社

TDK株式会社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是一家为智能社会提供电子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的电子公司。TDK建立在精通材料科学的基础上,始终屹立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迎接社会的变革。公司成立于1935年,主营铁氧体,是一种用于电子和磁性产品的关键材料。TDK全面和创新驱动的产品组合包括无源元件,如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磁性产品、高频元件、压电和保护器件、以及传感器和传感器系统(如:温度和压力、磁性和MEMS传感器)。此外,TDK还提供电源和能源装置、磁头等产品。产品品牌包括TDK、爱普科斯(EPCOS)、InvenSense、Micronas、Tronics以及TDK-Lambda。TDK重点开展如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市场领域。公司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拥有设计、制造和销售办事处网络。在2025财年,TDK的销售总额为144亿美元,全球员工约为10.5万人。

关于InvenSense公司

TDK 集团旗下公司 InvenSense 是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工业及汽车应用定制传感解决方案供应商。InvenSense 解决方案集成 MEMS 与磁传感器(如 IMU、加速度计、陀螺仪、罗盘、麦克风、 TMR 及超声波飞行时间传感器),并通过专有算法与固件智能处理、合成及校准传感器输出,进而实现性能与精度的最大化。InvenSense 解决方案推动了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听力设备、智能家居、游戏、物联网、机器人、无人机、工业、汽车及其他应用领域的前沿技术向前发展。InvenSense 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全球设有办事处,于 2017 年正式隶属 TDK 株式会社传感器系统业务公司。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7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华为举办智能世界2035系列报告发布会。华为常务董事汪涛发表了“探索未知,跃见未来”的主题演讲,正式发布智能世界2035系列报告,包括《智能世界2035》和《全球数智化指数2025》报告两大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十年的关键技术趋势以及这些技术对教育、医疗、金融、制造、电力等行业带来的改变和影响,并帮助全球各国量化数智化发展进程。

汪涛表示:“每一次文明的跃迁都源自人类对未知的不断探索。这份深植于人类基因的探索精神,推动我们不断突破认知与技术的边界,走向更加繁荣的智能文明。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以我们从未想象过的方式,重新定义未来的可能性。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前瞻的视野,更需要依靠科技的愿景与假设来指引前路。”

《智能世界2035》报告:发布面向智能世界2035的十大技术趋势

过去两年,华为与业界100多名专家、学者、客户和伙伴进行了深入交流,组织了200多场研讨会,参考了来自联合国、世界经济论坛等权威机构的数据和方法,输出了《智能世界2035》系列报告,详细解读了通往智能世界2035的十大技术趋势:

  • 趋势一:AGI将是未来十年最具变革性的驱动力量,但仍需克服诸多核心挑战,方能实现AGI奇点突破。因此,走向物理世界是AGI形成的必由之路。

  • 趋势二:随着大模型的发展,AI智能体将从执行工具演进为决策伙伴,驱动产业革命。

  • 趋势三:开发模式迎来变革,人机协同编程成为主流。人类将更专注于顶层设计和创新思考,而把繁琐的编码执行工作,交给高效的AI来完成。

  • 趋势四:交互方式正从图形界面转向自然语言,并向着融合人类五感的多模态交互演进。用户通过语音、手势等方式与数字世界互动,获得深度沉浸的体验。

  • 趋势五:手机App正从独立的功能实体,转变为由AI智能体驱动的服务节点。用户只需给出指令,AI智能体将调用相关服务节点,为用户提供极致体验。

  • 趋势六:随着世界模型等关键技术突破,全新的L4+自动驾驶汽车将会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移动第三空间”。

  • 趋势七:2035年全社会的算力总量将增长10万倍,计算领域将突破传统冯• 诺依曼架构的束缚,在计算架构、材料器件、工程工艺、计算范式四大核心层面实现颠覆性创新,最终催生新型计算的全面兴起。

  • 趋势八:数据将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燃料”,AI存储容量需求将比2025年增长500倍,占比超过70%,Agentic AI驱动存储范式改变。

  • 趋势九:通信网络的连接对象将从90亿人扩展到9000亿智能体,实现移动互联网至智能体互联网的跃迁。

  • 趋势十:能源将成为制约 AI 高速发展的核心要素。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加速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突破50%。同时,人工智能将成为新能源系统的核心,通过Token 管理瓦特,实时管理每一焦耳的能量,从而实现更加动态和高效的电网。

技术唯有融入生活、家庭、企业与环境,才能真正推动文明进步。到 2035 年,人工智能将助力预防超过 80% 的慢性病,推动健康管理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超过 90% 的中国家庭将拥有智能机器人。人类将逐渐进入全息生活空间的时代,家庭场景将迎来由技术驱动的沉浸式变革。在企业领域,由 AI Agent驱动的自主决策组织将重塑生产范式。到 2035 年人工智能应用率超过 85%,AI 可提升劳动生产率 60%,AI 正通过“感知 - 分析 - 决策 - 行动”的自主系统,彻底重构企业价值创造方式。

未来十年,随着 AI 深入千行万业与千家万户,唯有将“AI 普惠”与“AI 向善”融入治理框架,人类才能真正掌握技术主导权,从而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美好智能世界。

《全球数智化指数2025》报告:以新生产要素理论为数字经济提供量化参考

目前,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超过70个国家发布了人工智能战略。为助力各国把握人工智能机遇,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华为联合经济学、社会科学及ICT产业等多领域专家学者,将全球数字化指数(GDI)升级为全球数智化指数(GDII)。

GDII从古典经济学的生产三要素理论出发,将物理世界中的“土地、劳动、资本”映射至数智世界,提出以“数据、ICT人才和数智化生产工具”为核心的新时代生产要素,构建包括数据规模与应用水平、网络联接广度与质量、算力和存力的规模与质效、ICT技能与创新生态等关键指标的综合评估模型。该模型涵盖ICT基础设施、行业应用深度、人才生态等多个维度,旨在为国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量化参考,帮助各国清晰定位自身现状,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产业策略,在数智化浪潮中稳健前行。

汪涛表示:“探索未知,是为了照亮前行的道路;跃见未来,是为了锚定共同的航向。智能世界2035系列报告的发布将对全球数智化发展进程、数智经济发展带来重要启示。华为愿携手全球客户与伙伴共同创新,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的广阔机遇与红利,共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智能世界”。

欲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https://www.huawei.com/cn/intelligent-world

2025年9月18-20日,第十届华为全联接大会将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及世博中心举办。本届大会以“跃升行业智能化”为主题,通过“战略全景-产业技术-生态发展”的三维视角,阐释华为全面智能化战略的最新举措,并发布全新的数智基础设施产品、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开发工具等。欲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华为全联接大会官网:www.huawei.com/cn/events/huaweiconnect

来源:华为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7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