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GitCode × CSDN 文心大模型实战测评与社区探讨系列活动火热进行中。

6月30日,百度文心大模型 4.5 系列模型正式开源,并在国内领先的开源平台 GitCode 首发上线,为广大企业、开发者提供真正可用、好用、可落地的大模型解决方案。

现在,全球开发者、企业、研究机构等均可免费在 GitCode 平台 直接访问并下载体验文心大模型4.5 开源系列,支持部署、微调等各种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欢迎下载体验,开启你的文心大模型之旅

文心大模型4.5系列开源模型

https://ai.gitcode.com/theme/1939325484087291906

百度文心大模型4.5系列模型开源

百度文心大模型4.5系列模型开源

文心4.5系列开源模型共10款,涵盖了激活参数规模分别为47B和3B的混合专家(MoE)模型(最大的模型总参数量为424B),以及0.3B的稠密参数模型。

针对 MoE 架构,百度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多模态异构模型结构,通过跨模态参数共享机制实现模态间知识融合,同时为各单一模态保留专用参数空间。此架构非常适用于从大语言模型向多模态模型的持续预训练范式,在保持甚至提升文本任务性能的基础上,显著增强多模态理解能力。

文心4.5系列模型均使用飞桨深度学习框架进行高效训练、推理和部署。在大语言模型的预训练中,模型FLOPs利用率(MFU)达到47%。实验结果显示,该系列模型在多个文本和多模态基准测试中达到SOTA水平,在指令遵循、世界知识记忆、视觉理解和多模态推理任务上效果尤为突出。模型权重按照Apache 2.0协议开源,支持开展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此外,基于飞桨提供开源的产业级开发套件,广泛兼容多种芯片,降低后训练和部署门槛。

GitCode 平台:开源创新的理想土壤

GitCode 平台自 2023 年 9 月 22 日上线以来发展迅猛,已汇聚了超过 620 万的注册用户,月活用户达 120 万,已经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开源社区,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活跃的社区氛围为文心大模型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GitCode平台

GitCode平台

作为全球开源生态的关键基础设施,GitCode 正以 AI 原生基因重塑开发者体验:平台集成了先进的代码托管服务,支持全面的版本控制、分支管理和协作开发功能。开发者可以通过 GitCode 便捷地上传、管理和分享代码仓库,享受无缝的协同开发体验。还提供了丰富的开源组件库和多样化的开发工具,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企业级应用,GitCode 都能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和高效的代码托管解决方案,助力开发者实现卓越的代码管理与协作。 

文心大模型与 GitCode 平台的深度融合,正催生一场超越技术层面的范式革命。这种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 AI 开发模式,还促进了推动中国开源生态的繁荣和创新,推动了 AI 产业生态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基于文心大模型的创新应用涌现出来。

文心已至  未来正来

深度解读,让开发者轻松玩转文心大模型,欢迎关注。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69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北京华兴万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翔煜  商瑞

智能汽车时代的加速到来,使车载智能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算力需求。随着越来越多车型引入电子电气架构转向中心化、智能驾驶的多传感器融合、智能座舱的多模态交互以及生成式AI驱动的虚拟助手等创新技术,都要求车用主芯片能够同时胜任图形渲染、AI推理和安全计算等多重任务。当下,功能安全、高效高灵活性的算力、产品生命周期,以及软件生态兼容性这“四大核心要素”,已成为衡量智能汽车AI芯片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标准。

传统汽车计算架构中,往往采用CPU与GPU或/和NPU等计算单元组成异构计算模式;随着自动驾驶算法从L1向L5快速演进对软件适配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不断有新的传感器和信息娱乐设备加入车内,不同的架构开始出现不同的发展轨迹。同时,系统复杂性快速提升、大量的数据搬运、资源调度协同难度提升和软件快速迭代等新挑战开始出现,使缺乏灵活性的硬件架构成为了在技术、安全和成本等多个方面制约汽车智能化发展的瓶颈。

市场急需一种既能灵活地提供高性能、高效图形与AI加速能力,同时满足功能安全标准、可与广泛的软件生态对接且总成本更低的车用芯片架构。

功能安全不仅关乎安全也是芯片成本控制关键

功能安全永远是消费者、主机厂、Tier-1和芯片供应商首先关心的问题,但它并不是一个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进程中才出现的问题;行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ISO26262标准和ASIL认证体系,以及锁步(Lock-Step)和双套硬件结果对比等解决方案。但是随着车用芯片中的CPU、GPU和NPU越来越复杂并占用更大面积,这些原本为MCU提供的功能安全解决方案的硅成本和复杂性都大幅提升,因此市场需要在汽车芯片功能安全解决方案领域实现创新。

1.png

作为汽车电子领域的一项创新产品,Imagination DXS GPU IP专注于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场景的深度优化,其设计充分体现了业界近期在功能安全方面的巨大突破,同时确保了性能的提升、安全性的增强以及芯片成本的有效控制。Imagination DXS GPU的峰值性能较前一代产品提升了50%,算力从单核的0.25TFLOPS扩展至1.5TFLOPS,最高可达6TFLOPS和24TOPS,同时支持高达192GPixel/s的图形渲染速率。

在功能安全的实现上,Imagination DXS GPU采用了针对GPU运算开放的分布式安全机制(DSM),仅以10%的面积开销就实现了ISO 26262 ASIL-B功能安全认证。DSM利用了处理器的并行特性,在空闲周期运行安全测试,既保证了性能不受影响,又确保了安全,打破了锁步和备份等传统安全设计的局限性。这一创新设计从架构层面阐释了功能安全领域仍然存在着许多创新机会,可以帮助越来越先进的GPU在安全保障、系统复杂性、成本控制与下游厂商获得认证等多个方面创造价值。

正是因为Imagination DXS GPU在功能安全性和计算性能等方面实现了开创性的突破,在2025年5月于上海举办的 “第十二届汽车电子创新大会暨汽车芯片产业生态发展论坛(AEIF 2025)”上,Imagination DXS GPU IP凭借其创新的、先进的GPU技术,荣获“2025 汽车电子・金芯奖-新锐产品”殊荣。据了解,从该公司的D系列GPU IP产品开始,包括最新的公布了架构的E系列中的车用GPU IP都将采用这种成本和复杂性都具有明显优势的分布式功能安全机制。目前,DXS GPU IP已集成于瑞萨R-Car Gen 5系列SoC中,助力智能驾驶技术的商业应用,满足从入门级到旗舰车型的全方位需求。

高灵活性的高效算力是车用处理器的核心功能

对于车用芯片设计企业,为了处理越来越复杂的AI计算和图形渲染,在其计算芯片中采用GPU或者NPU这样的并行处理器成为了必然;然而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域控制转向中央控制,车用核心处理器不仅需要更高的算力,而且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可以在架构上灵活地进行优化,也就是需要性能更高、同时又不会被锁死在NPU或者GPU架构上的灵活架构,这也成了汽车和其他很多边缘AI应用中高性能并行计算的发展方向。

对于这种可以针对应用进行优化和定义的并行计算处理器架构,依然是Imagination凭借其技术前瞻性和能力,而重新定义了面向汽车和端侧AI的高性能并行计算行业标准。2025年5月,Imagination推出了专为端侧智能场景设计的新一代E系列(E-Series) GPU IP架构,该系列GPU凭借其高效的并行处理架构,在提供卓越图形性能的同时,针对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具备灵活算力扩展能力。

2.png

E系列GPU架构集成了神经核(Neural Cores)和爆发式处理器(Burst Processors),支持算力从2TOPS灵活扩展至200TOPS(INT8/FP8),满足从基础端侧计算到高阶智驾的多样化算力需求。这样的架构设计使Imagination E系列GPU同时具有了NPU的高性能和GPU的高灵活性;通过优化指令调度和数据复用机制,端侧计算的平均功耗效率提升了 35%,在相同算力条件下,车载系统的功耗降低了20%。

这种高效且灵活的AI算力及图形处理功能调配,完美贴合了在包括汽车在内的端侧AI场景中同时存在大量的AI计算与图形处理需求的应用,优化了中央计算模式下核心车用芯片同时处理驾驶和座舱需求的性能与能耗。此外,通过升级硬件级虚拟化技术,E系列GPU IP支持多达16个虚拟机任务隔离,实现了AI、图形、UI等多任务的异步并行处理,确保了智能座舱多系统协同工作和自动驾驶多任务并行处理的车用场景需求。以“高灵活性的高效算力”为核心,E-Series GPU不仅满足了未来智能汽车车用处理器的算力需求,并推动了汽车智能化体验的进一步提升。

更长的产品生命周期:GPU 架构的可编程性打破总成本困局

随着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从旗舰车型向中低端车型的渗透,主机厂对芯片成本的严格控制正在推动行业打破传统开发模式的局限性。根据行业数据,传统车用计算芯片的开发成本高达2亿-3亿美元,研发周期长达3~5年。在算法需要迭代时,固定功能架构的NPU芯片必须重新流片,每次迭代的成本占到初始开发费用的40%~50%。这种“高投入、长周期、低弹性”的开发模式,在主机厂追求“一款芯片满足多车型10年生命周期”的目标面前,明显暴露出成本上的限制。

因此,相对于从架构到功能都基本固定的基于NPU车用控制芯片,采用GPU IP的车用芯片可以更加从容地去面对这样的总成本压力,因为采用GPU的硬件设计可以通过更高的可编程性来实现跨算法、跨厂商和跨车型应用,用更大数量的市场应用来摊低高昂的芯片研发成本,因而基于GPU架构的车用芯片比基于NPU的车用芯片拥有更长的产品生命周期和更高的应用灵活性。

当然,如果车用芯片中GPU本身的AI计算与图形处理能力就可以灵活配置,那么还会带来更高的成本节省和更长的产品生命周期。以Imagination在其GPU IP产品中推动的可编程泛化架构以及由此开发的E系列GPU为例,其通过软件定义硬件的设计,可将芯片硬件生命周期延长至10年以上:当AI模型升级时,仅需数月软件适配即可完成迭代,较传统NPU迭代方案大幅减少。这种统一计算单元设计可跨汽车、工业等几大场景复用,硬件设计成本降低40%,研发投入回收周期显著缩短。

开放软件生态:一次开发、多场景部署

软件生态和可适配性正在变成各种高性能计算的重要门槛,英伟达的CUDA生态使其在AI计算和汽车芯片方面占尽了先机。因此,其他的汽车和端侧AI芯片厂商要在市场中斩获更多份额,就需要其核心计算单元IP提供商构建更加开放的软件生态;随着诸多基于此目的的标准组织不断建立和壮大,其中的主要玩家正在支持新一代车用芯片开发商解决软件生态的问题。

例如,Imagination就构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开放体系,其核心优势在于“一次开发,多场景部署”。其算力可以通过OpenCL、Vulkan等主流API直接调用,开发者利用oneAPI、Apache TVM等工具链,可以轻松地将工作负载迁移到E系列GPU中的神经核。这种可编程性不仅大幅降低了跨平台开发的成本,还赋予了设备适应未来算法变革的灵活性。面对生成式AI、多模态交互等前沿应用的快速迭代,E系列GPU无需硬件迭代,仅通过软件升级就能迅速适应,确保产品持续满足新兴需求。

在自动驾驶领域,Imagination的GPU IP同样遵循“一次开发,多场景部署”的理念。通过集成FP16流水线以及imgBLAS、imgNN等高效计算库,显著提升了雷达点云数据、视觉SLAM等传感器数据的处理速度,有效减轻了CPU和NPU的负担。同时,通过与OpenCL、Vulkan等开放标准以及CoreAVI安全驱动的兼容,确保了在复杂场景下系统的实时响应和稳定运行,使技术能力贯穿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多个场景,巩固了跨场景部署的技术基础。

结语

从Imagination的E系列GPU等产品实现的架构创新来看,用于智能汽车等端侧应用的AI芯片也在重塑其技术逻辑,更揭开了端侧AI计算革命的序幕。在智能汽车领域,功能安全、高效灵活的算力、生命周期管理与开放软件生态这四大要素构建的技术护城河,正推动行业从“硬件堆砌”向“智能进化”转型;而在更广阔的端侧 AI场景中,这种“软件定义硬件”的理念正在帮助消费电子、工业物联网、智慧城市和智能商业等边缘计算等领域全面拥抱AI技术。

这种变革的深层意义,在于打破了“云-边-端”的技术壁垒。当智能汽车的GPU架构能够通过软件升级支持智慧城市的交通调度算法,当工业设备的计算单元可复用至消费电子的AI交互场景,端侧AI正从单一功能模块进化为“可生长的智能体”。可进化的端侧芯片将如同今日的CPU般,成为所有智能设备的“数字大脑”。

围观 1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69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DJI 大疆正式发布全新旗舰级民用运载无人机DJI FlyCart 100(以下简称DJI FC100),集更大载重、更快充电、更为安全智能为一体,支持两款负载系统,搭配丰富生态应用,支持PSDK,可适配第三方负载,重新定义专业运载,突破更多场景边界。DJI FC100 可适用于应急、消防、电力、工程、物流、水域等多场景,从容应对复杂场景全天候运输,为低空运输树立无人机行业新标杆。

1 (1).jpg

大疆高级企业战略总监兼新闻发言人张晓楠表示:“大疆始终以技术创新回应行业期待。过去两年,运载无人机在应急救援、高原电力、工程运输等场景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获得了专业用户的认可。在新一代运载无人机DJI FC100中,我们重点优化了载重、续航与智能安全系统,并引入更灵活的空吊方案,让更多用户享受到专业吊运及服务所带来运输效率、安全性和适应性等全方位的提升。我们期待和更多用户一起,探索低空运载新场景!”

2 (1).jpg

80kg最大载重、9分钟快充,跨山跨海无限可能

运载无人机通常被用于高原、山地、水域等复杂环境下作业,为了提高设备可靠性及耐用性,DJI FC100进行了超强防护设计。整机IP55防护等级[1],防水防尘;可适应-20°C 至 40°C的工作环境温度[2],最大抗风12米/秒[3],最高飞行海拔6000米[4],满足不同海拔地区的运输需求。和上一代相比,DJI FC100依旧采用4轴8桨多旋翼构型,但翼型进行了优化,桨径扩大,电机升级,能效和动力显著提升,空载时可实现26千米最大航程[5]。62英寸的碳纤维桨叶,刚度更强,重量更轻,高温下不易变形,单轴最大拉力82kg。电机上方配备桨叶锁定卡扣,减少桨叶震动,飞行更平稳。

3 (1).jpg

DJI FC100 支持单电/双电模式。单电模式下最大载重80千克,和上一代相比提升了一倍、最远飞行距离6千米[6]。双电模式下最大载重65千克,最远飞行距离12千米[7]。单块电池具有41安时超大容量,可实现1500次保内循环[8],支持9分钟[9]极速快充,低温环境下电池还可加热[10],保障严寒地区的稳定性能。电池还支持多款充电设备,可在日常、户外和行车时满足补能需求。DJI FC100基于可靠的能源系统,搭配双电池热替换模式与电池冗余设计,能够实现不间断作业。

4.jpg

两款负载系统,极速响应,灵活应对多场景

相比上一代,DJI FC100负载系统保留了实时称重、自动消摆等实用功能,并得到了全面革新,具备全新空吊系统旗舰版和吊运系统双电版两个版本。旗舰版以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设计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需求,配备电动开合[11]挂钩、高效装卸,支持30米绳长的手动与自动收放。双电版则提供精简方案,标配10米固定绳长,为用户提供更灵活的选择空间。

空吊系统旗舰版由分体式双电脚架、双电机模式卷扬机、电动开合的主动挂钩构成。分体式双电脚架支持快速拆装和单、双电池的灵活切换。卷扬机则采用全新双电机收放结构,收放绳索自如;配备30米绳长,重载时也能实现1.2米/秒的高速收放。货物近地时可自动减速,挂钩远程控制打开,高效安全。如发生意外缠绕时,无需熔断,可一键释放空吊绳,即可弃绳脱困,保障安全。旗舰版空吊系统可实现无线充电[12]、方便省心,夜间运输还支持声光提醒,卸货更安全。

5.jpg

激光雷达+降落伞+避障算法,安全系统buff叠满

飞行性能上,DJI FC100搭载全新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13]以及五目鱼眼视觉、照明灯、降落伞等一套智能安全系统,安全感爆棚。新增高精度激光雷达,每秒捕捉30万个点云数据,复杂地形瞬息掌控,无论白天黑夜,都可精准检测到细小障碍物。配合多个毫米波雷达,探测范围全面到位。五目鱼眼视觉系统由四目视觉及FPV低光全彩相机组成,可辅助自由查看前、后、左、右及下方飞行画面,智能检测障碍物。新增前视远近灯和下视补光灯,夜间运输无压力。正因为飞行器上的多款类型传感器的互相结合,让DJI FC100拥有敏锐感知能力,复杂环境下能够从容应对。

6.jpg

超强传感器结合各类精密算法,DJI FC100像拥有了超强大脑,在常态或紧急等不同状况下”输出“指令,全面保障人员、无人机与货物安全。得益于大疆全新避障算法,DJI FC100 可对飞行器、货物范围内的障碍物精准避障,有效降低复杂场景障碍物缠绕风险。起降时,依靠AR安全辅助[14],能对周围行人及车辆进行自动检测;返航时,它还支持安全降落投影,辅助飞行降落。DJI FC100 还能实时感知地形变化,保障飞行途中距地面不低于设定高度。此外,DJI FC100支持全新无滚转飞行功能,提升侧风情况下的容错控制性能,优化电机负载均衡性,提升飞行性能,保证飞行安全。

7.jpg

在复杂的工业应用场景中,无人机可能面临电机过载、强电磁干扰等多种突发状况,仅依靠飞控系统的自稳能力难以实现100%的安全保障。大疆运载无人机搭载的降落伞安全系统,正是为解决这一核心安全问题而设计。作为安全系统的最后一道屏障,全新DJI FC100 降落伞配置高性能伞衣,耐冲击、耐腐蚀、低透气率。它具备智能开机自检、独立供电、开伞前停桨断电、声光报警、多方式触发等多重保障功能。如遇紧急情况,DJI FC100在最大起飞重量下,在海平面100米以上高度仍能有效开伞,并保持触地速度控制在6米/秒[15]以内,保障人员与财产安全。

8.jpg

20公里超远信号传输,多种操控守护

DJI FC100 遥控器 DJI RC Plus 2 防护等级IP54,防水防尘,可在-20°C至50°C的温度下工作,搭载7英寸高亮大屏,无惧强光;支持一机双控模式[16],可满足飞手协同作业需求,不愧为飞行器靠谱的操作搭子。

机身搭载全新升级20公里O4图传系统[17],让信号更稳定,图传画面更流畅,还可选装DJI 4G增强图传模块,作为信号补充。当移动信号良好,可自动切换为移动网络传输,从容应对山体遮挡等复杂场景。若信号受干扰且无移动网络环境,还可通过D-RTK3 多功能基站[18]的中继功能,保障作业流畅。

9.jpg

强大省心的软件平台,开放多元的生态及配件,用户无忧

专为运载而设的全新 DJI Delivery App,界面更简洁,功能更强大。清晰展示无人机实时飞行状态与货物运载情况,新增装卸点引导、AR显示等多项新功能,大幅提升作业效率。一站式空中运载云平台——大疆司运,适配全系 FlyCart运载无人机,可高效规划设备任务、全面掌控作业动态、集中管理团队资源、统计分析多维度数据,兼具专业性和易用性,轻松实现多端高效协作及一站式运载管理。此外,DJI FC100开放PSDK接口和高功率接口,支持外接负载[19]。同时支持全新云云对接2.0,开放更多司运功能,满足行业更广的运输需求及可能。

如今,大疆全新运载无人机凭借其卓越的载重性能、行业领先的稳定性与智能化水平,正在重新定义各领域的运输方式。在电力行业,DJI FC100 在上一代产品基础上,实现了运输物料类型从绝缘端子、间隔棒等拓展到避雷针等大型物件的空中吊运,为高山输电线路的建设和运维提供了更高效的空中运输解决方案。在工程建设领域,DJI FC100的运输能力已从传统的水泥、砂石拓展至中小型工程机械,单次可完成十几公里外的山林运输任务,彻底改变了依赖人工搬运的低效作业模式。在应急救援场景中,当灾害导致道路中断时,DJI FC100凭借全向感知系统和旗舰级空吊系统,可在复杂环境下实现全自动卸货,让救援物资精准直达人力难以抵达的区域,为抢险救灾争取黄金时间,同时最大限度保障救援人员安全。

DJI FlyCart 100的发布,标志着大疆在专业运载领域又迈出坚实一步。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行业需求,以创新技术突破场景边界,让无人机运输在更多领域创造价值,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11 (1).png

售价与服务

DJI FlyCart 100 一共拥有4款套装,面向不同用户需求提供更多灵活的套装选择。套装价格89999元起。即日起正式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售,用户可访问DJI官网查询就近授权代理商、咨询购买详情及完整套装信息,确保获得正规渠道服务与售后保障。

另外,适用于DJI FC100 的关怀计划保障服务同步上线,关怀计划分为基础版和升级版。基础版售价5999元,为撞击跌落、意外进水等无人机意外提供166000元维修保障额度,其中包含60000元基础额度,和6000 元易损件额度,不设免赔额,额度内可享不限次数的免费维修服务。

升级版售价10999元,为撞击跌落、意外进水等无人机意外提供1101000元维修保障额度,其中包含90000元基础额度,和11000 元易损件额度,不设免赔额,额度内可享不限次数的免费维修服务。新增电池关怀计划,保障电池意外损坏,作业无忧。关怀计划权益包含额度内免费电池维修,及一年内17折换新机会,最低关怀售价低至799元。电池关怀计划保障服务同步上线。购机即送130万保额三者险,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12.jpg

更多产品介绍,详见:

DJI FlyCart 100:https://www.dji.com/cn/flycart-100

大疆司运详情页:https://www.dji.com/cn/delivery-hub

大疆运载应用聚合页:https://www.dji.com/cn/delivery

关于大疆

大疆致力于成为持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科技公司,自 2006 年成立以来,因开创民用无人机行业并持续创新而享誉全球,在多个智能技术领域长期领先。

大疆在智能无人机系统及数字影像领域追求极致,让所有人都能轻松拍摄卓越创意;不断刷新飞行与影像体验,为世界带来全新视野,让科技之美超越想象。

同时,大疆行业应用在能源、测绘、安防等领域提供高效、安全、智能的工具,重塑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疆农业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基于空间智能装备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推动全球农业发展革新和进步。大疆运载突破传统运输限制,为低空运输持续提供高效、安全、经济的一体化空中无人运载解决方案。

更多信息,请访问:

DJI 官方网站:www.dji.com

DJI大疆运载官方网站:https://www.dji.com/cn/delivery

微信公众号:DJI大疆运载


[1]  防护等级并非永久有效,可能会因长期使用导致磨损而下降,并避免在大雨飞行(24 小时降水量 24.9 毫米以上)。动力系统不在此防护范围内,雨中飞行结束后建议地面怠速 1 分钟。

[2] 太阳辐射按照 960W/m^2 估计,部分元器件长时间高温使用会导致寿命衰减。

[3] 起飞及降落阶段可承受的最大风力为 12米/秒。

[4] 海拔 6000 米为 DJI FC100 空载最大飞行高度。

[5] 该数据为 DJI FlyCart 100 配备 DJI 吊运系统双电版时,于双电空载状态下,在海平面 25℃ 无风环境下以 15 米/秒的速度匀速飞行至 0% 显示电量测得。数据仅供参考,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使用方式、固件版本下,结果或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实际飞行时请留意 app 提示。

[6] 海拔 6000 米为 DJI FlyCart 100 空载最大飞行高度。

[7] 起飞及降落阶段可承受的最大风力为 12米/秒。

[8] 电池提供保内 1500 次循环或 24 个月保修,以先到者为主。

[9] 海平面高度,环境温度 15-40 摄氏度之间,电量从 30% 充到 95% 的时间;电池电芯温度 15-75 摄氏度范围内支持快充;受输入功率、海拔高度、起充电量等因素影响,充电时间有所不同。

[10] 电池加热功能需要额外购买电池保温箱。

[11] 支持 APP 或按钮主动控制开合。

[12] 无线充电需将挂钩收紧到位。无线充电功率上限 45W,亦可通过 Type-C 进行充电,最大充电功率上限为 30W。建议低于上限值进行充电。

[13] 上方旋转雷达、后方单板雷达、下方单板雷达均为毫米波雷达。

[14] AR 安全辅助功能仅作辅助提示,飞手需要在实际作业时确认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四目视觉、FPV 摄像头等传感器的检测效果会因环境光线、雨雾以及目标物体的材料、位置、形状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15] 海平面 25℃ 无风环境,飞行器在最大起飞重量下,开伞高度 100 米,末端稳定下降速度 6 米/秒。

[16] 第二个遥控器需额外选配购买。

[17] 20 千米传输距离仅在 FCC 标准下实现,中国大陆地区采用 SRRC 标准,最远图传通信距离为 12 千米。以上数据在室外空旷无干扰环境下测得,是各标准下单程不返航飞行的最远通信距离,实际飞行时请留意 DJI Delivery App 上的返航提示。

[18] 需额外选配购买 。

[19] 外接负载时,需要额外购买 DJI FlyCart 100 PSDK 连接线套装。使用 DJI FlyCart 100 搭载第三方设备时,建议为第三方设备购买保险。

围观 4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69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高功率解决方案业务部资深顾问级应用工程师
Ehab Tarmoom

在减少排放和实现净零目标的前进道路上,碳化硅技术将在可持续发展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些应用可以通过在系统中添加电力电子器件(例如电机驱动器)或增强现有系统中的电力电子器件以达到更高的电压并提高效率。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集成电气系统,对电路保护的需求至关重要。维修或更换组件的成本可能很高,因此设计人员正在实施更强大的电路保护方法。仅限于保护线路的电路中断装置对于敏感的电子负载已不再足够。电子电路中断解决方案(例如电子熔丝)可以保护线路并限制传输到故障负载的短路允通电流和能量,从而可以防止负载自身损坏。

传统电路保护装置的局限性

传统熔丝是一次性元件,在清除故障后需要更换。因此,熔丝规定仅在持续高电流下熔断。这可以保护系统中的线路,但无法保护敏感负载,并可能导致系统级停机。熔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从而严重影响其性能,例如,熔丝会变得更加敏感,这会增加误跳闸的风险;或者变得不那么敏感,需要更高的电流才能跳闸。由于熔丝是可更换元件,因此在带有熔丝的系统中,可维护性设计至关重要。从维护的角度来看,熔丝的可维护性至关重要,但这会对系统的长期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受保护电路和熔丝盒之间需要熔丝、熔丝座和额外的线路。熔丝盒通常包含面板、紧固件和用于环境保护的垫圈。在高压系统中,通常会采用联锁回路,以便在熔丝面板打开时切断系统电源。这些额外的可维护组件各自都存在故障风险,从而进一步缩短了熔丝的使用寿命。此外,在高压系统中,只有经过培训的合格人员才能更换熔丝。

类似地,继电器或接触器控制负载的供电。即使在高电流下,继电器触点上的压降也很小,但在切换到容性负载和中断感性电流时,继电器触点的性能会下降。通常使用由继电器和浪涌电阻组成的预充电电路将下游电容器充电至系统电压的 20V 以内。这可以防止继电器或接触器触点在激活时熔接,并润湿触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氧化,否则氧化会导致更高的电阻和功耗。尽管如此,触点在每次激活时仍然会性能下降,这是缩短其使用寿命的长期磨损机制之一。许多使用带容性负载的接触器或继电器的直流配电系统在输入和输出端都包含高精度电压测量电路,以确保满足电压差条件。电压测量的误差越大,触点上的电位差就越大,性能会进一步下降,最终缩短其使用寿命。当继电器或接触器断开时,触点会分离,在输入和输出电路之间形成气隙。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电连接。很多情况下,当继电器断开时,电流会通过气隙中的电弧继续流动一小段时间。这会进一步降低触点的性能。

高压电子熔断器的系统级优势

熔丝的精度不高、一次性使用的限制以及继电器和接触器不够坚固耐用,这些都是设计师转向电子熔丝(E-Fuse)等电子解决方案的原因。很多时候,可靠性目标是主要原因。更高的精度、集成度、功能性、可复位性和系统正常运行时间是 E-Fuse 的主要优势之一。然而,最主要的驱动力在于它能够显著提高系统可靠性。

E-Fuse是一种可控且可配置的固态电路中断装置。在 400V 和 800V 系统中,碳化硅(SiC)因其高击穿电压额定值、低导通电阻和高热导率而成为最佳的功率半导体技术。电子熔丝可以是单向半导体开关,用于阻断一个方向上的电压和电流,也可以是双向开关,用于阻断两个方向上的电压和电流(例如,电源到负载和负载到电源)。电子熔丝结合了熔丝和机电继电器的功能,并且可能包含负载电流报告等附加功能,从而无需在系统中使用独立的电流传感器。

1.png

1 Microchip E-Fuse 技术演示板

SiC的电子熔丝演示板实现了快速响应时间,将短路电流限制在仅几百安培。借助宽带宽电流检测电路并使用默认设置,它可在 700 纳秒内检测到短路,并在 1 至 6 微秒范围内清除故障(具体取决于系统电感)。图 2 中时间-电流特性(TCC)曲线定义的跳闸行为可通过软件或本地互连网络(LIN)配置。TCC 曲线包含三种检测方法:结温估算、基于模数转换器(ADC)的电流采样以及可通过软件配置的硬件检测电路。

图 3 中的检测电路包括一个带有开尔文检测连接的分流电阻器(用于提供精确的电压测量)、一个具有高增益带宽积的运算放大器、一个具有可配置基准的快速比较器以及一个置位-复位 (SR)锁存器,以实现快速短路检测和保护。对于不需要立即响应的过载,电流检测信号由单片机的 ADC 和固件处理。该设计包括两种工作模式:边沿触发模式或穿越模式。在边沿触发模式下,超过阈值的过流会触发立即关断。在穿越模式下,过流会立即将SiC MOSFET 栅极驱动至较低电压,以延长其短路耐受时间。如果过流持续时间超过预定义的可配置持续时间,则SiC MOSFET 将关闭,从而中断电路。但是,如果电流降至阈值以下,MOSFET 栅极将被驱动回全栅极驱动。

2.png

2 TCC曲线

3.png

3过流检测和保护实施

卓越的短路保护

图 4 显示了使用传统 30A 和 30A E-Fuse 演示板进行充电电容短路测试时的允通电流。为了证明快速响应时间,E-Fuse 在更恶劣的工作条件下进行了测试,源电感降低了六倍,这导致电流斜坡比熔丝测试中的陡度高六倍。即使在这种情况下,E-Fuse 测试中的短路电流峰值也仅为216A,而熔丝允许的峰值电流为 3.6 kA。E-Fuse 的总故障清除时间为 672 ns,传统熔丝的总故障清除时间为 276 µs。除了快速的故障清除时间允许较低的短路允通 (LT)电流之外,允通能量也比传统熔丝低数百到数千倍。本次测试中,电子熔丝的允通能量为 406 mJ ,而受熔丝保护的电路的允通能量仅为 85J。这种显著的性能差异有望在采用电子熔丝保护的情况下,防止故障负载演变为硬故障。

此外,在熔丝测试中,直流母线电容完全放电。然而,在受电子熔丝保护的电路中,450V 直流母线电压仅下降了 2V,持续时间不到 200 纳秒。这是一个关键优势,因为它允许系统继续运行,而无需担心设备故障导致直流母线电压骤降或下降。在许多系统中,故障可能造成危险或代价高昂的停机,而电子熔丝可提供卓越的电路保护。总结测试结果,电子熔丝清除短路故障的速度提高了 300 倍,允通电流降低了 16 倍,允通能量降低了 200 倍,同时保持了直流母线的稳定。

4.png

4 使用熔丝(顶部)和 E-Fuse(底部)进行短路测试

如上所述,基于SiC的电子熔丝(E-Fuse)具有多项系统级优势,不仅比传统解决方案更有效地保护线路和负载,还能简化系统设计以及保护、控制和传感的集成。随着万物电气化对更高电压、更高效率和更低开关损耗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宽带隙半导体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这些应用中的电气系统将受益于电子熔丝解决方案,因为它消除了可维护性设计的限制,并提高了系统正常运行时间、可靠性和安全性。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69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6月28日,由胶东CIO联盟主办的2025年胶东CIO联盟夏季会议在山东烟台成功举行,汇聚了来自智能制造、汽车工业、生物医药等行业的近200名专家及企业IT负责人,共商"数智融合共创未来"的路径与实践。

IBM_1

IBM_1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应邀参会并作主旨演讲。他以胶东地区为例,向与会嘉宾们解读了IBM的最新中国战略,并分享了关于AI的投资回报、企业级AI落地路径的最新思考。

陈旭东表示,IBM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重心,已经转向民营企业在华外企;包括胶东在内的山东地区是IBM非常看重的区域市场,市场广阔、产业聚集、客户需求是重要考量。

"今天我们所在的烟台看似‘低调‘,实际上去年的GDP已经突破万亿大关,继续巩固‘北方最强地级市‘的地位。从产业结构和企业能级看,烟台也相当能打,上市企业数量全省第二,千亿级产业集群(绿色石化、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海工装备、汽车零部件等)是中流砥柱,‘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增长前景同样广阔。"陈旭东说。

胶东CIO联盟会长周德斌表示:"山东是制造大省、制造强省,胶东地区一直是全省排头兵。随着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化、智能化,胶东CIO联盟以提高胶东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宗旨,积极整合外部资源与本地化服务能力,推动山东‘数字强省‘与‘出海战略深度融合。我们希望与IBM这样的全球化科技企业深度合作,助力更多胶东地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布局中实现‘质效双升‘。"

陈旭东表示:"不论是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还是出海企业的全球化运营,IBM都能提供覆盖‘研产供销服‘的技术平台和咨询服务,并借助当地合作伙伴的力量,为客户提供更灵活、更精准的服务,帮助他们实现降本增效和绿色发展。我们期待与当地的优秀企业和行业伙伴,共建企业级AI生态。"

谈到企业级AI的应用现状,陈旭东认为,企业之所以觉得 AI 的 ROI 不好,是因为把补课数字化的账算到 AI 头上了。他建议,除了找到合适的技术平台,AI技术落地更重要的是让企业根据业务需求,实施不同的AI解决方案;没有业务需求的AI,就是"伪AI"。"如果企业暂时没有头绪,内部知识库和智能客服系统是可以立刻着手做的事情,这也是生成式AI所擅长的。"

会议期间,在烟台市开发区招商局的牵线下,陈旭东还与当地领先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进行了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利用IBM的技术平台和咨询服务,赋能当地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和"软实力"升级。

关于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超过 4000 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红帽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cn-zh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69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纳芯微正式发布NSDRV401高精度闭环磁通门信号调节芯片。该产品专为闭环磁通门电流传感器设计,集成精密补偿驱动、电流检测放大器及2.5V基准源,支持4.5V至5.5V单电源供电,工作温度范围支持-40℃至125℃,适应复杂工业环境,为光伏,逆变器、充电桩提供高可靠、高隔离的电流测量解决方案。

1.jpg

随着新能源与智能制造领域的高速发展,电流测量在系统安全与能效控制中的作用愈加关键,与此同时,复杂应用场景对测量精度、集成度与稳定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传感器调节芯片难以兼顾高精度、快速响应与多重保护,成为系统设计的瓶颈。纳芯微NSDRV401融合先进闭环控制机制与多重诊断防护能力,为客户带来全新电流测量解决方案。

1. 高精度闭环控制,突破测量精度限制

NSDRV401基于闭环磁通门技术,通过补偿电流与原边电流的动态平衡,显著提升系统测量精度。芯片内置高性能电流检测放大器(CSA),输入失调电压低至±10μV(典型值),全温区温漂仅±0.1μV/℃,典型增益误差控制在±0.02%,温漂低至0.5ppm/℃,满足全温域内的精密电流测量需求。

在动态响应方面,NSDRV401具备2MHz的-3dB带宽和8.5V/μs的压摆率,能够精准捕捉快速电流变化,满足高速电机驱动、功率变换器等瞬态响应要求。同时,CSA通道的共模抑制比(CMRR)高达90dB,电源抑制比(PSRR)达102dB,即使在强干扰场景中也能保持测量精度,保障测量稳定。

2.jpg

全温度模组实测结果:电流检测精度优于0.5%

2. 内置多重保护机制,保障系统可靠运行

为提升系统可靠性,NSDRV401还集成多项故障检测功能。芯片内置退磁电路,有效消除剩磁影响;同时支持磁探头线圈开路/短路、补偿线圈开路检测,并通过ERROR引脚实时反馈异常状态,防止系统损坏。

3. 通过严苛认证,适配多场景应用

在严苛环境适应性方面,NSDRV401表现同样出色。产品支持±4kV HBM、±1kV CDM的ESD防护,工作温度范围覆盖-40℃至125℃,可稳定运行于复杂工业环境。

此外,NSDRV401采用带散热焊盘的QFN20封装,有效提升热传导效率,满足高功率密度系统的集成需求。

3.png

NSDRV401产品封装信息

关于纳芯微

纳芯微电子(简称纳芯微,科创板股票代码688052)是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公司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方向,为汽车、工业、信息通讯及消费电子等领域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及解决方案。

纳芯微以『“感知”“驱动”未来,共建绿色、智能、互联互通的“芯”世界』为使命,致力于为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连接提供芯片级解决方案。

了解详情及样品申请,请访问公司官网:www.novosns.com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68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智能汽车照明的持续演进,ADB(自适应远光灯)正逐步成为整车照明系统的重要配置之一。为打造更安全、更智能的前灯控制系统,纳芯微正式推出覆盖前级升压(Pre-Boost)、恒流驱动、矩阵控制三大核心环节的整套解决方案!

1.jpg


新品选型表

2.jpg

汽车前灯照明解决方案系统框图

NSL31682——汽车级前灯双通道Pre-Boost恒压控制器

用于大灯前级升压控制,支持双通道独立或双相输出

3.jpg

核心参数:

•      输入电压:5.0V – 65V

•      开关频率:100kHz – 1MHz

•      输出模式:Boost恒压

•      通信方式:SPI数字接口

•      诊断保护:限流保护/过压保护/短路保护/温度保护/欠压保护等

亮点特性

•      支持上电通讯失败Standalone工作模式,助力系统安全设计

•      支持软硬件Limp Home工作模式,配置更灵活

•      改善的UVLO诊断机制,支持更低瞬态供电电压

NSL31682是一款双通道恒压升压控制器,专为汽车前照灯系统中的前级供电设计。产品支持独立通道或双相交错模式,结合SPI接口与可编程配置,优化供电架构,满足多通道、高功率LED驱动需求。通过内置软启动、展频控制及丰富的故障诊断与保护机制,提升系统稳定性与电磁兼容性能。同时,产品集成Limp Home与Standalone模式,确保异常工况下前照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NSL31520——汽车级前灯双通道Buck LED驱动器

精准恒流驱动高功率LED,SPI数字接口适配丰富应用场景

4.jpg

核心参数:

•      输入电压:4.5V – 65V

•      输出电流:1.6A每通道输出电流能力

•      开关频率:100kHz – 2.2MHz

•      调光方式:模拟/PWM调光

•      通信方式:SPI数字接口

•      诊断保护:开路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温度保护/欠压保护等

亮点特性:

•     EMI优化:频率展频控制, 展频频率可配置

•     电流精度优化

NSL31520是一款双通道同步Buck LED驱动器,专为汽车前照灯系统中的恒流驱动需求设计,支持单通道高达1.6A输出,满足矩阵大灯、远近光灯等多功率LED应用。产品内置自适应导通时间控制,结合SPI接口与丰富的可编程功能,助力系统实现快速动态响应与灵活配置。NSL31520提供可选10-bit模拟调光与PWM调光模式,支持电流灵活调节,适配多种灯型设计需求,同时集成展频功能,进一步优化EMI性能。NSL31520还集成多重故障诊断与保护机制,支持Limp Home与Standalone模式,确保前灯系统在异常或通信丢失下依旧安全运行。

NSL31664 / 31665——ASIL-B 汽车级16通道LED矩阵管理器

精准像素级LED亮灭控制,满足动态ADB前灯需求

5.jpg

核心参数:

•      通道数:16通道

•      通信方式:UART

•      PWM调光精度:10-bit

•      内置10-bit ADC,内置MTP

•      时钟同步:内部Osc.+LVDS收发器

•      内置10-bit ADC,内置MTP

亮点特性:

•      全系列完善的保护诊断特性

•      支持Flexible UART模式,降低时钟精度要求

NSL31664/31665是一款面向汽车前照灯系统的高集成度LED矩阵管理器,支持16通道像素级独立控制,满足动态ADB前灯照明设计需求。产品内部集成旁路开关、10-bit PWM调光、相位控制与可编程开关速率调节,助力前灯系统实现动态光型切换与精细化照明效果。同时,NSL31664/31665内置ADC、电流与温度监测、EEPROM存储及多重故障诊断机制,提升系统稳定性与整灯一致性。产品支持LVDS同步、UART通信与EMI优化方案,满足更高安全性与系统兼容性要求。

除了本次发布的三款新品外,纳芯微还提供包括LDO/DCDC供电、CAN/LIN收发器、SBC、高/低边开关、步进电机驱动、线性LED驱动等多种配套方案,为客户构建完整的国产化前灯平台,覆盖从电源供电、接口通信、驱动控制的全链路需求。

6.png

当前,C-NCAP等安全标准推动了ADB技术的加速普及,汽车灯光已从基础功能转变为整车智能化与品牌设计的载体。在国产替代与平台化集成需求双重推动下,纳芯微将持续完善产品生态,助力客户构建覆盖前灯、尾灯、氛围灯及背光灯等多种照明场景的高效国产化解决方案!

关于纳芯微

纳芯微电子(简称纳芯微,科创板股票代码688052)是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公司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方向,为汽车、工业、信息通讯及消费电子等领域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及解决方案。

纳芯微以『“感知”“驱动”未来,共建绿色、智能、互联互通的“芯”世界』为使命,致力于为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连接提供芯片级解决方案。

了解详情及样品申请,请访问公司官网:www.novosns.com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68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纵观整个电子行业,往更高密度的集成电路发展无疑是主流趋势。相对于逻辑电路追求晶体管密度提升,类似于FLASH NAND这样的非易失性存储还需要考虑到电子的稳定保存,单纯的提升制造工艺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所有存储问题,在稳定保存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存储密度才能确保新技术、新产品可持续发展,存储单元向上要空间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在SLC(Single-Level Cell)之后才有MLC(Multi-Level Cell),TLC(Triple-Level Cell),以及日渐成为主流的QLC(Quad-Level Cell)。

QLC技术并非近段时间的一蹴而就,在2007年,铠侠前身东芝存储器就推出了对应的QLC技术和产品,在SLC、MLC还是主流的时代,TLC乃至QLC更像是一场技术前瞻,由于每增加1位数据,需要的电压状态就翻倍,因此在1个单元内存储4位数据,意味着需要16种不同的电压状态表达,并且还要考虑传输速率、擦写寿命、数据误码率等多重因素影响。这导致,从QLC诞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应方案的使用率不高。

1.png

没有在市场大规模应用不代表着技术迭代停止,从初代QLC产品发布至今,铠侠坚持不懈对QLC技术进行创新,不断提升稳定性、性能、容量,逐渐让QLC变得成熟可靠,经过长时间验证后,获得行业认可,使得QLC产品在要求严苛的商用领域开始大展拳脚。

已经在中高端手机上采用的铠侠QLC UFS 4.0产品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是业界首款QLC UFS 4.0产品,通过采用铠侠1Tb BiCS FLASH 3D QLC技术,能够在有限的移动端内部空间内,显著提升存储密度,从而让终端产品用尽可能少的物理空间,获得尽量多的数据存储容量,给终端产品设计留下了更多的空间,也进而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事实上,存储密度与传输速率,直接影响终端产品的实际体验,QLC与UFS 4.0的融合让终端的同事获得了这两个特点。利用QLC所带来的更高密度存储,帮助在手机、平板、VR/AR设备在有限的内部空间内获得更大的存储容量,施放更多终端设计潜力,为终端产品提升竞争力。不仅如此,这款产品还充分利用UFS 4.0接口速度,能让获得优秀的读写体验,给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带来更好的端侧AI体验,并为边缘计算、AR/VR等下一代创新应用做好充分准备。

2.png

目前,铠侠QLC UFS 4.0产品已经获得业界认可,在中高端移动产品中开始采用。而铠侠1Tb BiCS FLASH 3D QLC技术仅仅是开始,基于第八代BiCS FLASH 3D 2Tb QLC技术的存储器也已经送样测试,意味着几乎相同的空间内,原本能获得2TB的存储容量,在新QLC技术的加持下可以获得4TB,移动端进而获得更大存储容量的可能,对于日渐流行的端侧AI、AI PC而言,用更低成本获得更成熟、稳定、高效的存储空间,也将获得更大的优势。

第八代BiCS FLASH 3D QLC技术突破性的使用了CBA(CMOS directly Bonded to Array,外围电路直接键合到存储阵列)技术,存储单元和逻辑单元被分成两个晶圆分别制造,通过不同制造温度的控制,分别让两个单元获得更好的效能,从而让QLC也能获得优秀的传输效率,将接口速度提升至3.6Gbps行业领先水平。这使得即将推广的UFS 4.1产品获得更大的性能施放,铠侠QLC UFS 4.1产品无疑同样让人值得期待。

3.png

除2Tb QLC之外,铠侠第八代BiCS FLASH 3D QLC技术还推出了1Tb QLC版本。相较于容量优化的2Tb QLC,1Tb QLC的顺序写入性能还能再提升约30%,读取延迟提升约15%。1Tb QLC更适用于高性能领域,包括客户端SSD和移动设备。

可以预见,QLC将会成为TLC之后一个新的趋势,依靠十多年的QLC技术产品积累,铠侠QLC技术不仅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还为新一轮的终端产品升级、行业应用创造了更多可能性,为不断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68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微信图片_20250630130640 (1).jpg

大赛介绍

第五届中国・绍兴“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高层次人才创业数字经济专项赛于2025年6月20日正式启动。大赛以“数字赋能・创赢未来”为主题,聚焦集成电路、医疗器械、低空经济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全球精准引育高层次人才项目,推动“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共兴”,实现数字经济与地方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主办单位

中共绍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承办单位

中共绍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中共绍兴市越城区委

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

绍兴集成电路产业联合智力创新中心

大赛主题

数字赋能·创赢未来

大赛领域

以数字技术、数字医疗和数字化空管等作为主要遴选方向,重点面向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集成电路领域,智能设备研发、远程医疗、医疗大数据应用等医疗器械领域,无人机技术、低空物流、空域数字化管理等低空经济领域,全方位推动产业创新与数字化发展。

参赛要求

1. 项目负责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年龄不超过60周岁(1965年1月1日之后出生)。

2. 项目负责人有海内外创业经历或在国内外知名企业担任管理类、技术类中高级领导职务,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或在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较高水平。

3. 参赛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创业团队结构合理,拥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技术成果,或者能够填补国内空白,产业化开发潜力大。

4.项目依托企业成立3年以内(2022年1月1日以后成立)或尚未注册落户。

  • 已注册落户的,注册资金一般不低于200万元,申报人为主要创办人且为第一大股东或最大自然人股东,个人占股 30%及以上(不含穿透股权,特定领域人才项目除外),且本人投入企业的实缴资金100万元以上,且未在市外注册成立总部或研发性质的其他关联企业;

  • 获得两轮以上融资的人才企业,经评估后,可适当放宽人才本人占股比例;

  • 尚未注册落户的,应承诺落户后在注册资金、个人占股、实缴资金、关联企业等方面满足上述要求。

5. 参赛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成员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提供的资料真实、合法、有效,参赛项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无知识产权纠纷。

6. 同一参赛项目和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第五届中国·绍兴“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高层次人才创业专项赛其中一个专项赛,不得重复报名参赛。

时间安排

2025年6月底至7月中旬

项目招募与初评

2025年7月下旬

上海—美欧集成电路联动赛

2025年8月上旬

深圳—新澳低空经济联动赛

2025年8月下旬

北京—日韩医疗器械联动赛

2025年9月上旬

绍兴总决赛及颁奖仪式

大赛奖励

(一)奖项奖金

一等奖1名:奖金10万元

二等奖2名:奖金5万元

三等奖5名:奖金3万元

每个项目落地并完成立项后可自行申请,审核通过后一次性拨付。

(二)政策奖励

1.项目资助:根据决赛名次,一、二、三等奖项目落地越城区后,经实地核查并符合相应条件的,可直接认定为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A类、B类、C类人才项目,按照“拨投结合”等方式分期给予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项目资助。

2.后续扶持:可享受场地支持、销售奖励、创投跟进奖励、创业发展资助、贷款贴息、采购扶持等一系列创业“全周期”扶持政策。

3.配套服务:对认定为“名士之乡”英才计划人才,给予10-15万元安家补贴、70-100万元房票补贴,以及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社会保险等一系列服务。

报名方式

参赛人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报名材料,并将报名材料发送至大赛邮箱:szjjxlszwh@163.com

微信图片_20250630130635.png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68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泰克应用工程师,Seamus Brokaw

1.png

表面贴装电阻器 (SMD) 和现成的电流检测电阻器 (CVR) 会引入寄生电感,从而导致振铃和过冲峰值失真。本文描述了一种定义简单 RC 滤波器的技术,以实现超过 1 MHz 的基于分流器的电流测量。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测量来确定物理分流 器的频率响应。时域测量显示了寄生电感的影响。 然后将分流器建模为一个串联 RL 电路,并在仿真中 添加一个 RC 滤波器以平坦化响应。应用 RC 滤波器并进行测量,以展示在频域(VNA)和时域(示波器)两方面的改进。

引言

在进行精确电流测量时,传统方法如电流互感器(CT)和电流钳探头通常是首选。然而,这些方法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在试图捕获高频信号或快速瞬变时。电流互感器和电流钳往往会引入相位偏移、信号衰减和带宽限制等误差,使其不太适合 MHz 范围内的精确测量。

电流分流器通过使用低阻值元件将电流转换为电压,提供了一种直接的测量方法。与电流互感器和霍尔效应传感器不同,分流器不受磁干扰或外部场的影响,这使其在高电磁噪声环境中非常可靠。此外,与可能遭受饱和效应和低频性能限制的电流互感器相比,分流器提供了更宽的频率响应。分流器还具有紧凑的设计、成本更低的特点,并且通常引入的相位误差极小,这使其在需要精确、高带宽电流感测的应用中特别适用。

然而,现成的 SMD 电阻器和商用电流检测电阻器(CVR)也面临其自身的挑战,主要源于寄生电感。这种电感会引入振铃、过冲峰值失真和不准确的结果,尤其是在超过 1 MHz 时。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并在 1 MHz 至 100 MHz 范围内实现精确测量,需要新的补偿和探测技术。通过妥善处理寄生效应,电流分流器可以在高频环境中提供更好的保真度,使其成为要求精度超出传统电流测量方法能力范围应用的更优选择。像 TICP 系列隔离电流探头这样的新探测方法非常适合电流分流测量。其低噪声架构和隔离设计允许超过 1000 V 的共模电压额定值和超过 140 dB 的共模抑制比(CMRR),同时测量范围从 μA 电流到 kA 电流。

电阻器中的寄生串联电感

表面贴装电阻器中的寄生串联电感源于电阻器的物理布 局和结构,导致其在较高频率下表现得像电感器。这种电感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电阻材料(薄膜或金属箔设计通常比厚膜或线绕设计具有更低的电感)。电阻器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也起着作用,较大的封装和较长的电流路径会增加电感。内部布局,包括端子长度和端子间距,进一步影响电感值,这可能显著影响高频电路中的性能。

2.png

图 1. 特别是对于低阻值的分流电阻,寄生电感在频率超过 1 MHz 时开始影响整体分流阻抗。

转折频率出现在 -3 dB 点,此时传递函数 H(ω) 的幅度等于 1/ √2。从该点开始,寄生电感的阻抗主导了分流阻抗,分流器的标称电阻变得无关紧要。

3.png

研究该方程,我们可以看到有用的频带随着 RS 值的减小而变低,也随着寄生电感值的增加而下降。因此,为了获得平坦的频率响应,最好从电路能承受的最大分流电阻值开始,并尽一切可能最小化分流电感。

可以通过仔细选择电阻材料、选择“宽而短”的封装尺寸(如本文使用的 0612 封装分流器)来降低电感。管理寄生电感的另一种方法是将多个分流器并联放置,并测量并联组合两端的电压,因为并联的电感器会降低组合的总电感。

测量如何受到影响

在本例中,一个50 mΩ、1 W的0612封装电阻器(Susumu PRL1632-R050-F-T1)安装在夹具上,并使用 VNA 测量其频率性能。

4.png

图2. 一个简单的分流电阻电路,配置用于在矢量网络分析仪( VNA)上进行 S21 测量。

5.png

图3. 图 2 中的电路,带有一个50 mΩ 的薄膜分流电阻器,采用0612 封装,安装在夹具上。端口 2 连接在连接到 PCB 中心分流电阻器的方形引脚上。

6.png

图 4. 图 2 中分流电阻器的 VNA 测量(S21)。光标指示的转折频率为 15.1MHz。

VNA 的 S21 图显示转折频率(-3 dB 点)在 15.1 MHz。仅使用此分流器时,任何超过 15.1 MHz 的测量都将被错误地放大和失真。这将影响每个边沿的峰值电流测量,并使得在快速边沿上进行精确的功率计算变得不可能。

图 5 显示了时域数据,比较了来自信号发生器的无源探头阶跃响应与通过 50 mΩ 分流器的相同阶跃响应。边沿被显著失真放大。无源探头阶跃响应代表一个控制参考,因为其结构构成了一个精细调谐且平坦的频率响应测量系统。 这与未补偿分流电阻器的极端过冲形成对比。

7.png

图 5. 快速阶跃发生器边沿的测量。黄色迹线是使用连接到发生器输出的 1 GHz 无源探头测量的。蓝色迹线来自测量 50 mΩ 分流电阻两端电压的电流分流探头,该分流器连接到同一个发生器输出。

本示例中使用的电流分流探头是泰克 TICP 系列 IsoVu 隔离式电流分流探头。要测量分流器上的信号,像 TICP 这样的低噪声隔离探头是理想的选择。隔离允许分流器放置在电路中的任何位置,甚至在 1800 V 电压轨上。低噪声架构提供了比任何高阻抗探头更高的灵敏度。该探头在本示例中忠实地测量了分流器的过冲。

8.png

图 6. 用于生成图 5 测量的测试设置。 一个TPP1000 1 GHz 10x 无源探头通过转接板连接到阶跃发生器的输出端,该输出馈入分流电阻器夹具。 一个 TICP100 隔离电流分流探头连接在分流器两端。

模拟分流器的电感和 RC 滤波器

利用在 VNA 上获得的 15.1 MHz 转折频率,可以创建分流器的等效电感和匹配的单极点 RC 滤波器,以抵消寄生电感引起的零点。使用电路仿真工具,调整等效串联电感(ESL)值,直到转折频率与 VNA 结果匹配。

9.png

图 7. 在上部模型中,迭代估计 ESL 值,直到在 AC 仿真中复现15.1 MHz 转折频率。在下部模型中,一个 R=50 Ω 的 RC 滤波器被插入电路中,以抵消分流器中的寄生电感。这两个仿真的结果如图7所示

一旦仿真数据与实际 VNA 显示的数据匹配,就仿真一个合适的 RC 滤波器来平坦化组合响应,如图 7 下部所示。通过改变 Ccomp 值,直到产生的频率性能平坦,可以找到电容值。得到的 RC 滤波器仿真将用于制作一个实物滤波器,然后可以在 VNA 上以及使用示波器进行时域阶跃响应对该组合的性能进行再次检查。

10.png

图 8. 上部蓝色迹线显示了未补偿分流器对 AC 分析的响应,转折频率为 15.3 MHz。下部迹线显示了添加 RC 滤波器后同一电路的平坦得多的响应。

这些仿真预测一个 547 pF 的电容器将显著平坦化电感引起的尖峰。接下来,将构建该 RC 滤波器,并用实际数据确认组合的性能。

用于补偿电感效应的 RC 滤波器

11.png

图 9. 基于仿真结果的低通 RC 滤波器,R=50 Ω,C=547 pF。

12.png

图 10. 安装了低通 RC 滤波器的分流器夹具。

13.png

图 11. 上部(红色)迹线代表未补偿分流电阻器的频率响应。下部(黑色)迹线代表带 RC 补偿的组合网络的频率响应。

根据带此 RC 滤波器板的 VNA 数据,转折频率(-3 dB) 从 15 MHz 提高到超过 130 MHz。这是一个简单的单极点滤波器带来的超过 8 倍的带宽提升。时域信息显示了类似的情况,高频边沿与无源探头阶跃响应的匹配度大大提高。再次说明,这里使用无源探头是为了展示一个接近理想且可用于比较的测量系统。

14.png

图12. 快速阶跃发生器边沿的测量,类似于图5,但在分流器两端应用了低通RC滤波器。黄色迹线是使用连接到发生器输出的1GHz无源探头测量的。 蓝色迹线来自测量安装了低通滤波器( R=50 Ω, C=547 pF)的 50 mΩ 分流器两端电压的电流分流探头。

通过多极点设计和更精确的分流器行为建模,可以进一步改进。正如您可能预期的那样,滤波器板本身也有其自身的寄生元件,这些元件也必须被补偿,这是一个收益递减的无限循环。在 VNA 数据中高于 280 MHz 处可以看到这些寄生元件的影响,此时分流器加滤波器的响应再次呈现强烈的感性。

15.png

图 13. 进行图 10 测量的探测示意图 。 TICP1000 显示阶跃发生器的输出。 TICP1001 隔离电流分流探头连接在低通滤波器的电容两端,该滤波器已连接在分流电阻器两端。

结论

如果不进行补偿,分流电阻器会失真放大高频信号,导致错误的峰值电流读数和过度的过冲。20 MHz 带宽的滤波器可以抑制这种响应的最差部分,但要获得高达 100 MHz 及以上的电流读数,必须使用补偿滤波器。电流分流器通过将电流转换为低阻值元件两端的电压,提供了一种直接、简单的测量方法。与电流互感器(CT)和霍尔效应传感器不同,分流器不受磁干扰和外部场的影响,在高电磁噪声环境中提供可靠的性能。它们还提供比电流互感器更宽的频率响应,电流互感器可能受到饱和和低带宽规格的限制。凭借其紧凑的设计、较低的成本和最小的相位误差,分流器特别适用于需要精确、高带宽电流感测的应用。

关于泰克科技

泰克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毕佛顿市,致力提供创新、精确、操作简便的测试、测量和监测解决方案,解决各种问题,释放洞察力,推动创新能力。70多年来,泰克一直走在数字时代前沿。欢迎加入我们的创新之旅,敬请登录:tek.com.cn

围观 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6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