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矿业机器人自动化的过程中,一次失败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恶劣的天气、崎岖的地形和重型机械共同构成了一个传统技术无法应对的环境,而在这个环境下,精准、可靠和耐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这正是Taiga Robotics所面临的现实,也是他们努力解决的难题。

Taiga Robotics成立于2018年,最初专注于搜索与救援业务,之后逐渐发展成为矿业、核能及轻工业领域的机器人控制与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旗舰产品Synapse是一款低代码/无代码的机器人编程平台,内置AI功能,设计旨在简化现场复杂的自动化任务。

最近,Taiga Robotics解决了矿业中的一个重大难题——自主杆操作,他们采用了Teledyne IIS的Bumblebee® X立体相机。Taiga的解决方案结合了先进的机器人控制软件和高性能的立体视觉系统,能够在复杂的户外环境中准确理解和识别目标。

挑战:在恶劣地形中实现杆操作自动化

在矿业领域,钻杆操作是一项重复性高、风险大的任务,传统上完全依赖人工操作。要实现自动化,仅仅使用机器人臂是不够的,还需要在低纹理、光照变化大且常有振动的环境下提供精准的实时3D感知。

市面上的视觉系统无法满足这些要求。Taiga需要一款具备深度精度、适应恶劣环境、并兼容神经网络的立体相机,才能确保AI驱动的自动化系统在现场能够正常运行。

解决方案:Bumblebee X立体相机

经过对多个3D视觉方案的评估后,Taiga选择了Bumblebee X,这是一款专为机器人应用设计的坚固高分辨率立体视觉系统。

1.jpg

Taiga Robotics的自动化系统将Bumblebee X相机集成在一个机器人起重平台上,解决了现场部署中的各种挑战。

Taiga Robotics的首席运营官Ilija Jovanovic表示:“这款机器人相机对于矿业领域来说极为重要,因为环境的苛刻条件和设备的巨大规模一直以来都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什么选择Bumblebee X?

  • 宽立体基线:即便在超过2米的距离,也能提供精准的深度感知,这对大型采矿设备尤其关键。

  • 坚固设计与校准保持:可以承受阳光、冲击和多尘环境的考验。

  • 5GigE+PoE:提供可靠的高带宽以太网连接,并支持长距离电缆,相比USB系统,这具有显著优势。

  • 为AI提供RGBD输出数据:立体图像数据直接输入Taiga的AI系统,用于物体识别和抓取点估计。

系统运行

2.jpg

Bumblebee X提供的校正图像和深度图展示了自主操作钻杆的精确检测与深度估计。

在Taiga的杆操作系统中,核心部分是一台配备了Bumblebee X的机器人起重机。这款立体相机捕捉高分辨率的图像对,数据经过神经网络处理后,执行以下任务:

  • 识别散落在地面上的钻杆

  • 估算抓取点和最佳拾取位置

  • 触发机器人臂的自主运动规划和控制

整个视觉和控制系统在一台坚固的AMD V1806边缘AI计算平台上运行,相机通过一根5米长的以太网电缆与PoE(以太网供电)与平台连接。Taiga的Synapse平台借助Spinnaker SDK和基于ROS的处理流畅来协调系统,确保机器人能够自主、稳定地运行。并且,整个过程无需编写代码。

通过Synapse与Bumblebee X的结合,Taiga Robotics能够为矿业客户部署现成的自主机器人系统。这些系统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为大规模工业任务带来了卓越的精度表现。

凭借Teledyne的立体视觉技术,Taiga Robotics成功将矿业中极具挑战性的人工操作作转变为AI驱动的自动化任务,充分展示了AI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巨大潜力。

Taiga视觉引导机器人系统运行的简短演示

Bumblebee X简介

Bumblebee X继承了原Bumblebee系列的优良传统,凭借强大的工厂校准保持能力,在矿业等严苛环境中表现尤为出色。其可靠性得益于基于FPGA的立体处理引擎,支持长达20米的工作距离,非常适合大规模应用。Bumblebee X提供高分辨率深度输出,具备IP67等级的防护外壳,并支持实时SGBM算法和深度学习技术,是下一代工业机器人、检测和自主导航的理想立体视觉选择。

欲了解更多关于Bumblebee X的信息并探索Taiga Robotics的解决方案,欢迎访问www.taigarobotics.com

来源:Teledyne 

围观 1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56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KnowBe4 SecurityCoach将与Microsoft Edge for Business相集成,在用户出现危险行为时提供实时安全指导

全面解决人为风险管理问题的网络安全平台KnowBe4今日宣布与Microsoft达成新的合作,将KnowBe4 SecurityCoach与Microsoft Edge for Business浏览器相集成。

浏览器安全威胁正日益增多,全球网络安全专业人员应考虑采取措施降低风险。Menlo Security的一份报告显示,基于浏览器的钓鱼攻击增加了140%。

SecurityCoach与Microsoft Edge for Business的集成将通过原生安全信号利用浏览器活动,在检测到危险网络行为后的数秒内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机会。这些危险活动包括密码复用、访问被封锁的网站或试图绕过安全警告。作为少数在Microsoft Edge for Business中内置报告连接器的人为风险管理平台之一,此次集成将帮助Microsoft生态系统内的组织充分发挥其在KnowBe4上的投资价值,同时打造更强大、更注重安全的企业环境。

KnowBe4产品战略副总裁Stuart Clark表示:“此次新集成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契机,能将以人员为中心的网络安全风险转化为可教育的时刻,最终帮助更好地保护企业。此次集成延续了KnowBe4与Microsoft的创新合作——今年早些时候,我们成功推出了KnowBe4 Defend与Microsoft Defender for Office 365的集成。它还弥合了企业技术防御与用户之间的差距,将最大的潜在漏洞转化为最强的资产。我们期待向全球的SecurityCoach客户提供这一功能,助力他们加强安全防护工作。”

Microsoft Edge for Business首席产品经理Arunesh Chandra表示:“随着浏览器成为用户的主要工作空间,保护这一关键端点至关重要。我们很高兴看到KnowBe4 SecurityCoach与Microsoft Edge相集成,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人为风险并强化其安全态势。”

相关资源:

阅读关于此次新合作的博客

从6月发布的KnowBe4 Defend与Microsoft Defender for Office365集成公告中了解更多信息。

关于KnowBe4

KnowBe4致力于赋能员工每日做出更明智的安全决策。KnowBe4受到全球7万多家组织的信赖,有助于加强安全文化和管理人为风险。KnowBe4为人类风险管理提供AI驱动的全面“最佳套件”平台,创建自适应防御层以加强用户行为,抵御最新的网络安全威胁。HRM+平台包括安全意识与合规培训、云电子邮件安全、实时指导、众包反网络钓鱼、AI防御代理等模块。作为同类产品中唯一的全球安全平台,KnowBe4利用个性化和相关的网络安全保护内容、工具和技术来动员员工,使其从最大的攻击面转变为企业最大的资产。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knowbe4.com

请在 LinkedIn 和 X 上关注KnowBe4。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729898249/zh-CN/


围观 1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55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工业计算机解决方案领导品牌安勤科技正式发布全新EPIC规格单板计算机EPI-ARLS,专为工业与嵌入式应用量身打造。其兼具小巧尺寸、高效运算、多元I/O接口与灵活扩充能力,可适用于智能制造医疗监控边缘运算智能农业等多样化场所的严苛挑战。

1.jpg

EPI-ARLS搭载基于Intel® Arrow Lake-S架构的 Intel® Core™ Ultra系列处理器,产品具备最高 35W TDP,可提供高效能与节能兼具的运算能力,因此特别适合部署于空间受限,且需实时数据处理的应用环境。采用了EPIC规格165 x 115mm精巧尺寸设计,并提供1组262-pin SO-DIMM插槽,支持最高48GB DDR5 5600/6400MHz 双信道内存,不仅满足高速数据分析与AI推论需求,也大幅简化系统整合与空间配置。

在扩充性方面,EPI-ARLS搭载一组M.2 Key-E及两组M.2 Key-M插槽(Q870独享双Key-M配置),支持无线模块、NVMe SSD与SATA装置。I/O设计丰富,包含最多三组2.5GbE LAN(Q870为三埠,H810为两埠)、四组USB 3.2、四组USB 2.0、四组COM埠(2 x RS-232/422/485 + 2 x RS-232),并支持1x16-bit GPIO与TPM 2.0,充分满足工控环境下的安全通讯与多样连接需求。

影像输出方面,EPI-ARLS支持三显示输出,整合DP 2.0、HDMI 2.0与LVDS/eDP接口,最高可达8K分辨率,为工业图像处理、多屏幕显示与视觉应用提供绝佳支持。

EPI-ARLS 应用领域

  • 智慧农业:结合传感器、影像分析与设备控制,实现精准农业作业与远程监控决策。

  • 医疗监控:支持整合多元生理讯号与实时运算,提升病患照护质量与诊疗效率。

  • 边缘运算:可于数据源端进行实时处理与分析,降低延迟与网络负载,适用于交通、物流与零售场景。

  • 工业自动化:通过高速I/O与多通讯接口整合PLC、传感器与控制系统,实现稳定可靠的制程控制与数据撷取。

与Mini-ITX平台(170mm x 170mm)相比,EPIC单板规格(165mm x 115mm)兼顾扩充弹性空间节省,特别适合如机械手臂高速相机模块雷射切割等对体积与效能要求并重的设备整合场景。

EPI-ARLS提供Q870与H810双芯片版本,Q870强调完整I/O配置与三路LAN扩充,适用于高整合需求系统;H810聚焦于成本效益与简化架构,适合大规模部署与长生命周期产品开发。通过模块化平台设计与灵活配置,EPI-ARLS为EPIC单板计算机带来更深层的应用整合与更广泛的场所部署可能。

作为嵌入式计算机领域的领导品牌,安勤科技持续推动平台模块化发展与垂直应用整合。EPI-ARLS不仅是一款高效能的单板计算机,更体现安勤科技对智慧应用与工业控制趋势的深刻理解与创新承诺。

EPI-ARLS 主要特色

  • 顶层焊接式插座

  • 英特尔®酷睿™ Ultra处理器支持LGA 1851 CPU,最大功耗35W

  • 英特尔® Q870/H810芯片组

  • 单个DDR5 6400MHz SO-DIMM插座,支持最高48GB

  • 三屏显示:1个DisplayPort,1个HDMI,1个2通道LVDS或1个eDP(默认为LVDS)

  • 扩展插槽:M.2 Key-E,M.2 Key-M

  • 双2.5G千兆以太网

  • 2个RS-232/422/485接口,2个RS-232接口

  • 直流输入 +12V

来源:Avalue安勤科技

围观 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55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bracon的低功耗kHz晶体振荡器系列可提供稳定的32.768 kHz时钟信号,且电流消耗低至约1µA。

ASH5KW系列专为电池供电和始终开启的应用设计,具备低功耗特性和紧凑的外形尺寸,非常适合可穿戴设备、智能仪表、物联网传感器、医疗设备及其他电池供电系统。

该系列振荡器提供多种封装选项(1610、2016和3215),有助于减小电路板空间,并降低分立元件的复杂性。在现代PCB中,它们可无缝替代标准晶体或传统振荡器,延长电池寿命的同时,还能在空间受限的环境中保持稳定性能

1.png

低功耗kHz晶体振荡器

Abracon的这款超低功耗kHz晶体振荡器ASH5KW系列能够在极低能耗下提供精准时钟,非常适合电池供电设备和始终开启的应用场景。该系列振荡器采用1610(1.6×1.0 mm)、2016(2.0×1.6 mm)和3215(3.2×1.5 mm)表面贴装封装,标准工作频率为32.768 kHz,典型电流消耗低至约1 µA,启动时间快至250毫秒以内。其紧凑的尺寸和超低功耗特性,使其非常适合应用在可穿戴设备、医疗设备、物联网传感器以及MCU的实时时钟中。

与标准晶体或传统振荡器相比,这些低功耗晶体振荡器解决方案降低了设计复杂度,提高了能效,并能在各种尺寸规格下提供稳定性能。该系列振荡器具备CMOS输出、广泛的电压范围,以及优异的频率稳定性(±20ppm),专为寻求紧凑、可靠且节能时钟元件的设计人员打造,适用于各类智能和互联设备。

1 产品优势

- 优化电路板空间

- 延长电池寿命

- 快速唤醒响应

- 兼容SMD封装

- 简化MCU集成

2 产品特点

- 封装尺寸:1610、2016和3215

- 典型电流消耗低至约1 µA

- 工作温度范围:宽至-40至+125°C

- 启动时间:典型值250毫秒

- 频率稳定性:±20ppm

- 集成晶体振荡器设计

3 应用场景

- 电池供电的可穿戴设备

- 物联网终端,物联网传感器节点

- 医疗植入体与监护设备

- 智能家居设备

- 无线耳机/可听设备

- 资产追踪器(GPS物流标签 / LoRa仓储管理标签)

- 智能计量,智能电表 / 水流量计

- 无人机

- AR/VR头戴设备

4 产品参数

2.png

来源:Abracon艾博康

围观 1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55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产品概述

在智能家电与便携设备追求极致视觉体验的今天,力芯微推出16×8恒流LED矩阵驱动芯片ET61128,该芯片以精准电流控制、高效通讯、智能保护系统和低功耗设计等亮点,广泛应用于家电、智能便携设备及玩具等领域,为各类显示需求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ET61128的工作电压为2.7~5.5V,最大支持16×8阵列显示,可驱动128个LED,16路恒流输出,电流最大达49.2mA,通过外接电阻可以灵活调节输出电流。芯片支持全局32档电流调节,以及每通道4档独立微调,能够精准匹配多样LED负载。每点还支持256级PWM精细调光,实现平滑渐变与动态效果,提升用户体验,满足多样化亮度需求。

ET61128采用标准I²C接口,支持400KHz高速通讯,具备连续读写功能,4个片地址可选,方便多设备协同工作。芯片内部集成开短路检测、软硬件关断、扩频及消隐功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延长LED寿命。静态电流低至3mA,关断模式功耗仅3uA,延长电池设备续航。封装采用QFN32(4mm×4mm)和LQFP32(7mm×7mm),可适应不同空间需求。

产品特性

  • 电源电压范围 2.7~5.5V

  • 最大应用点阵16×8,最大驱动128个LED

  • 16路恒流驱动,输出电流最大49.2mA

  • 利用一个外接电阻,可设置电流输出值

  • 整体电流支持32档调节

  • 每一路恒流通道支持4档调节

  • 每点支持256级辉度调节

  • I²C通讯接口,400KHz通讯速率,具有4个片地址

  • 开短路检测功能

  • 软硬件关断功能

  • 扩频功能

  • 消隐功能

  • 封装形式:

    QFN32(4mm×4mm)和LQFP32(7mm×7mm)

管脚定义

1.jpg

典型应用

2.jpg

来源:力芯微电子

围观 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55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安立公司很高兴地宣布,其eCall测试仪MX703330E已获得领先通信技术测试实验室cetecom advanced的认证,作为符合NG eCall一致性测试标准EN 17240:2024的公共安全应答点(PSAP)模拟器。通过此认证,MX703330E成为适用于NG eCall车辆型式认证测试的经过验证的PSAP模拟器。

在发生交通事故时,NG eCall系统使用车载系统(IVS)自动拨打紧急电话并将事故信息传输到PSAP。它支持LTE等下一代通信网络,能够实现更快、更可靠的应急响应。在欧洲,从2026年1月1日起,新车型将强制使用NG eCall,车辆型式认证测试需要EN 17240:2024认证的PSAP模拟器。安立公司继续为各国提供NG eCall/eCall测试解决方案,以支持汽车制造商进行认证测试。

产品概览

eCall测试仪MX703330E软件忠实地再现了NG eCall/eCall车载系统(IVS)和PSAP之间的通信流程。当与MD8475B信令测试仪一起使用时,该解决方案模拟LTE/WCDMA/GSM网络,提供符合欧洲NG eCall(EN 17240:2024)和传统eCall一致性测试(EN 16454:2023)标准的全面测试环境。

关于安立

安立公司是一家拥有130年历史的创新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的测试和测量解决方案包括无线、光通信、微波/射频和数字仪器,支持了系统以及研发、制造、安装和维护的解决方案。安立还为通信产品和系统提供精密微波/射频元件、光器件和高速器件。安立通过增加用于网络监控和优化的多维服务保证解决方案为现有和下一代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服务供应商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安立业务遍布 90 多个国家,拥有约4,000名员工。

来源:安立通讯科技Anritsu


围观 1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55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当前,半导体行业对ATE测试机的需求愈发高涨,据ICV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自动测试系统市场规模占据全球36.76%的市场份额,预计2025年该占比达到42.40%。(数据来源:https://www.jianshu.com/p/238f50af4bb1

ATE测试机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可为无晶圆厂(fabless)提供原型测试验证服务。但是在设计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作为测试机和芯片“连接桥梁”的Loadboard(负载板),因早期信号继电器或接触不够稳定、发热等问题而导致测试误差,亟需高精度、高可靠性、高一致性的信号切换元件,以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上期案例,欧姆龙器件与模块解决方案(以下简称OMRON DMS),通过MOS FET继电器G3VM-WR,打造稳定性强、寿命长、高性能ATE测试机DPS功能板。

本期案例,OMRON DMS将通过G6K系列信号继电器,讲述如何打造高效集成、可靠耐用的ATE测试机Loadboard(负载板)。

1.jpg

G6K系列信号继电器:

封装面积小、薄型化节省电路板空间

G6K系列信号继电器在ATE测试机Loadboard(负载板)的应用中,可承担测试信号切换与控制的作用,凭借强大的性能,帮助实现电路隔离与保护、模拟多样化测试环境、适配高速测试需求、提升测试效率与自动化水平等功能。

01 可靠接触,确保精准测试

芯片测试对信号完整性要求极高,早期继电器接触电阻不够稳定,有可能导致信号干扰、衰减,引发误触或逻辑错误,干扰测试结果。

G6K系列信号继电器可保障精准测试。其采用银合金双横杆触点设计(低接触电阻≤100mΩ),确保微小电流(μA级)的精确传输;动作时间平均<2ms,提升测试准确性;通过5000万次机械寿命测试,长期使用性能不衰减;实现线圈接点间耐高压AC1,500V、且耐冲击电压可达1.5kV 10×160µs。

02 小型封装,实现高密集成

当前,火热的GPU/AI芯片提出大量的计算需求,所以现在的Loadboard(负载板)需要集成数百或更多的测试通道,来验证芯片多信号通道下协同工作的稳定性。而早期继电器的体积过大,在Loadboard(负载板)有限的空间里,矛盾难以调和。

G6K系列信号继电器采用超小型设计(高5.2mm×宽6.5mm×长10mm,2.54mm Pitch),便于Loadboard(负载板)上集成更多继电器数量,同时根据G6K不同封装形态,近一步满足多功能和多封装的需求。

03 节能低温,保障系统可靠

在传统认知里,高密度的继电器阵列意味着高的发热源,高温所引发的Loadboard(负载板)上器件的温漂问题、材料形变等,会直接影响信号的传输速率、精度等问题。

依靠“散热”不如本身就不产生高热量,G6K系列信号继电器的线圈功耗仅100mW(同类较低水平),可减少整体热负荷,避免热膨胀引发的接触偏移。

2.jpg

案例成果

助力客户提高半导体测试效率和可靠性

我们正处于一个半导体芯片快速迭代的时刻,无晶圆厂(fabless)对高质量、高效率的芯片测试需求也将愈发紧迫。

封装面积更小、薄型化节省电路板空间的G6K系列信号继电器,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高一致性、低功耗等核心优势,助力客户提高半导体测试的效率和可靠性:

降低成本:减少误判和复测次数,提升测试效率。

加速量产:高可靠性缩短设备维护周期。

更多选择:通过LED与MOS FET芯片的组合实现了继电器功能的MOS FET继电器G3VM,可凭借小巧尺寸、长寿命、稳定的导通电阻、低功耗等特性,同样适用于Loadboard(负载板)应用场景。

当前,无论是AI智能终端、自动驾驶、物联网等应用驱动,还是国产替代的市场驱动,抑或是材料、光学、精密机械等协同创新的技术驱动,都在为芯片快速迭代带来红利。

OMRON DMS希望通过可靠的产品品质以及稳定的供货能力,与您共同推动半导体测试行业的快速发展!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55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韦悦桦

半导体巨头三星电子再落关键一子!近日,三星正式宣布,计划斥资 70 亿美元在美国建设一座先进的芯片封装工厂。这是继其在德克萨斯州泰勒市建设大型晶圆厂之后,三星在美国半导体领域的又一次重大战略布局,目标直指美国市场当前几乎空白的高端封装环节。

此举绝非简单扩产,而是深谙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重构趋势的精准落棋,背后蕴藏多重战略考量:

一、精准补缺:填平美国供应链关键 “洼地”

技术卡位:美国在芯片设计(英伟达、高通等巨头云集)和晶圆制造(台积电亚利桑那厂、英特尔本土产能)上实力雄厚,但在高端封装技术(如 2.5D/3D 堆叠、Chiplet 芯粒集成)领域却存在明显短板。三星瞄准这一核心环节,直击美国产业链当前的薄弱之处。

政策东风: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高达 520 亿美元的补贴,其中专门为先进封装领域拨款 25 亿美元。三星此举可有效争取政策支持,显著降低投资风险。

二、供应链布局:打造本土化高效服务节点

贴近市场:随着全球对供应链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视,在消费市场和技术需求集中的美国本土建立封装产能,能更好地响应本地客户需求。结合其在德州的泰勒晶圆厂,三星有望为客户提供 “设计 - 制造 - 先进封装” 的一站式服务,大幅缩短交付周期,提升响应速度。

服务升级:AI 芯片领域(英伟达、AMD 等企业)对先进封装的需求持续激增,而全球约 90% 的先进封装产能集中在亚洲。美国本土封装产能的补充,将为当地企业提供更便捷的供应链选择,进一步增强三星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三、技术争霸:抢占 AI 与 Chiplet 制高点

挑战台积电:目前,台积电凭借其 CoWoS 先进封装技术在 AI 芯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占率超 90%),且产能持续紧张。三星携其 HBM 高带宽内存与先进封装方案(如 I-Cube、X-Cube)登陆美国市场,目标直指高端封装市场份额,有望打破现有格局。

卡位 Chiplet 生态:未来芯片性能提升越来越依赖 Chiplet(芯粒)集成,封装技术成为关键支撑。三星通过在美建厂,加速推动其 HBM 内存与逻辑芯片的高效协同封装,深度对接美国芯片设计企业,共同构建下一代 Chiplet 生态系统。

四、挑战犹存:成本与人才的双重压力

成本控制:美国建厂在人力、能源等方面的成本普遍比韩国高出 30-40%。三星需依托政府支持平衡初期投入,并通过高度自动化生产线(如 AI 质检技术)提升效率,控制运营成本。

人才储备:美国本土半导体专业人才存在一定缺口,尤其是先进封装领域的技术骨干。三星计划通过从韩国抽调核心团队、与当地高校(如德州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等方式,缓解人才压力。

五、格局生变:全球封装版图加速重构

连锁反应:三星的布局释放出明确信号,可能推动日月光(ASE)、安靠(Amkor)等全球封测巨头加快在美国的投资步伐,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行业竞争:对于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中国封装企业而言,全球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提升技术实力、优化产品结构,成为中国企业应对行业变革的重要方向。

总结

三星 70 亿美元押注美国先进封装,是其基于全球产业链趋势、技术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做出的战略选择。此举既瞄准了美国市场的产能缺口和政策机遇,也意在争夺高端封装领域的技术话语权。这场布局能否成功,将对全球半导体封装产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值得行业持续关注。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55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高解析度音频应用的不断发展和广泛部署,诸如USBI2S之间等不同专业接口之间的高品质音频转换需求日益增长,由此带来了实现高性能、高实时性与高灵活性的新挑战。为此,边缘AI和智能音频专家XMOS携手其全球首家增值分销商飞腾云科技,利用其集边缘AIDSPMCU和灵活I/O于一颗芯片的xcore处理器,推出一款专为从USB转换到I2S音频转换设计的评估板——A316-HF-I2S-V1。该评估版可以帮助行业解决多种高品质音频格式和接口转换。

作为基于XMOS xcore系列XU316软件定义SoC和丰富音频技术积累的专业音频接口转换平台,A316-HF-I2S-V1评估板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包括音频DAC开发:为需要USB输入的DAC产品提供参考设计;DIY音频设备:为音频爱好者提供高品质USB TO I2S转换平台;音频性能测试:用于评估不同I2S DAC芯片的性能;专业音频研究:为音频接口转换技术研究提供实验平台。

1.png

A316-HF-I2S-V1采用A316-Mini-V1模组设计,支持USB音频输入,并提供I2S音频输出接口,可以连接外部DAC芯片,实现高品质的音频信号转换;支持高达768kHz/DSD512的高解析音频格式,能够满足专业音频开发和测试的严苛要求,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音频接口转换评估平台。

A316-HF-I2S-V1评估版具有以下技术特性:

核心功能:

  • 高解析度音频支持:完全支持768kHz/DSD512的音频输入和输出采样率

  • 多种接口支持:提供I2SSPDIF等多种数字音频输出接口

  • 灵活配置:支持通过配置工具调整音频参数和功能

硬件配置:

  • 核心模组:采用A316-Mini-V1 模组,提供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能力

  • 输入接口:USB音频输入

  • 输出接口I2S数字音频输出,可连接外部DAC芯片

  • 时钟系统:高精度时钟系统,确保低抖动音频传输

为了支持开发者基于A316-HF-I2S-V1进行产品开发和测试,XMOS还提供完整的技术文档和调试工具,包括数据手册:详细的技术规格和使用说明;测试指标:全面的性能测试数据和指标;设计资料:参考设计文档,便于产品开发;产品配置协议XU316 USB HiFi解码器标准产品配置协议。

A316-HF-I2S-V1作为一款专业的USB TO I2S Hi-Fi音频转换器评估板,凭借其基于XMOS XU316的强大处理能力、高解析度音频支持和灵活的接口配置,为音频产品开发者和音频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开发和测试平台。无论是进行专业音频设备开发,还是探索高品质音频重放系统构建,这款评估板都能提供出色的性能和灵活性,”XMOS亚太区市场和销售负责人牟涛说道。“XMOS正在全球扩大基于其xcore平台的智能、高品质和多通道音频产品创新生态。双方将利用XMOS集边缘AIDSP、控制单元和I/O等功能于一体的xcore芯片平台和音频解决方案,为全球的品牌厂商(OEM)用户、运营商和渠道商等商业客户设计和制造新一代的音频产品”。

关于XMOS

作为一家匠心独到的半导体科技企业,XMOS一直站在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前沿,致力于满足市场对灵活计算不断演进的需求,以在消费电子、工业和汽车等重要支柱性领域内,持续支持厂商去开发多元化的智能设备。更多详情,请访问:www.xmos.com

希望进一步了解XMOS的音频解决方案,请发邮件到:WilsonXiao@xmos.com

围观 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55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jpg

近年来,伴随着生成式AI与大语言模型的快速发展,用来训练AI大模型的数据量越来越庞大,单芯片晶体管密度却已逼近物理与经济双重极限。以GPT-4为例,其训练参数量达到了1800B,OpenAI团队使用了25000张A100,并花了90-100天的时间才完成了单次训练,总耗电在2.4亿度左右,成本约为6300万美元。

在惊人数据量的背后,隐藏着AI爆发式发展对半导体行业提出的算力和存力等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凭借面板级RDL与玻璃基板实现关键突破,在产能、良率与成本之间重构平衡,CoPoS(Chip-on-Panel-on-Substrate)正在给出答案。

架构创新才是出路,CoPoS是“真”刚需

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作为2.5D多芯片封装技术的代表,已成为高性能计算(HPC)和AI芯片的解决方案。比如英伟达采用CoWoS技术的产品就在其TOP 500超算中占据了超过一半的算力。随着算力需求爆发与摩尔定律放缓,行业正通过异构集成、等架构创新突破传统限制。

1.算力需求飙升与技术创新应对: 全球算力需求正以每3.5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狂飙。在算力需求飙升,摩尔定律掉队的情况下,为填补AI算力鸿沟,同时破解存储墙与功耗瓶颈等问题,芯片行业正转向异构集成、存算一体等架构创新。

2.晶体管集成规模飞跃:2.5D/3D芯片集成数量将五倍增长,当前采用传统架构下的芯片最多集成了2000亿颗晶体管,而采用Chiplet架构、2.5D/3D封装的芯片已经实现10000亿颗晶体管的集成。

3.先进封装市场规模:在AI相关应用的驱动下,2023-2029年间,先进封装市场将以11%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并有望在2029年达到695亿美元的规模。其中,CoWoS等2.5D/3D先进IC封装技术在2023-2029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到2029年将占据近40%的市场份额,并成为代工厂、封测厂、IDM、芯片设计厂商以及EDA厂商竞相关注的一环。

来源:《HPC Accelerator Market Update 2024》,TSMC 2022 IEDM Technical Papers, 《Advanced Packaging for Next-Gen HPC》,Yole《Status of the Advanced Packaging Industry 2024》(2024年7月)

在强劲的市场需求面前,CoWoS一度面临产能紧张和价格过高的问题。面对该挑战,业内人士指出,CoPoS有望成为AI芯片封装领域CoWoS 的进阶选项,在不同算力/成本区间形成“错位互补”。

什么是CoPoS架构? 事实上,CoPoS 并非一种新技术,但近年来发展迅速,Manz 亚智科技是CoPoS技术概念的早期提出者。

从定义上来看,CoPoS 技术是基于CoWoS 2.5D 封装的“面板化”演进,适用于更复杂的AI芯片封装,是实现高扩展性与高生产效率的先进封装解决方案。

从CoPoS自身技术的迭代来看,CoPoS 中的中介层材料正在从传统的硅中介层(Silicon Interposer)发展为板级中介层(Panel RDL ),再进而转成玻璃中介层(Glass Interposer),整合硅光子(CPO)技术,有机载板逐渐转变为玻璃基板,从而实现更细的线路与更高的I/O密度。

那么,为什么先进封装会走向CoPoS呢?

我们知道,随着AI与高效能运算需求的爆发性增长,芯片尺寸正在不断扩大,单片晶圆切割出的Die越来越少,圆形晶圆切边浪费和良率下降成为行业难题。

而CoPoS的核心突破在于"化圆为方"的创新思维,它采用面板级RDL技术,通过方形基板可实现更高效的芯片集成,从而在大幅提升产能和良率的同时,显著降低制造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基板面积也在持续扩大,已从早期的510mm×515mm、600mm×600mm,逐步拓展至如今的700mm×700mm,按此面积计算,其产量大致相当于12英寸晶圆的8倍左右。

在技术兼容性方面,无论是传统的有机基板还是新兴的玻璃基板结构,CoPoS都能适配,为高密度I/O排布提供另一种选择。其独特的架构设计可灵活应对Chip Last等先进制程,为异质芯片整合提供了更多自由度,使其成为高算力AI芯片的理想选择。

更为重要的是,CoPoS代表了封装技术的未来方向,完美契合大芯片、异质集成和高频传输需求,是下一代半导体设计的关键使能技术。

CoPoS 技术突破关键:如何破解 RDL 与玻璃基板难题?

RDL(Redistribution Layer)是CoPoS技术的核心互连层,承担着芯片信号重分布与高密度集成的关键作用。在CoPoS架构中,RDL通过先进的晶圆级封装技术,在芯片与封装基板之间构建多层精细布线网络,实现芯片I/O的高效扩展与优化布局。

随着CoPoS技术的不断发展,RDL制程正面临更高精密度的技术要求。比如,在RDL First的发展趋势下,需要高膜厚均匀性和高分辨率的布线层,这对电镀设备提出了严苛的电流密度控制和均匀性要求。而Manz亚智科技的垂直电镀设备通过多重阳极设计和无治具方案,可满足纳米级铜互联组织的调控需求,同时其模块化湿制程设备组能实现微米级表面粗糙度控制(<0.5μm),为自由取向再布线技术提供了工艺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高算力芯片对互连密度和信号完整性的要求不断提升,玻璃基板凭借其独特的材料特性成为突破传统封装瓶颈的关键载体。相较于传统的有机基板(如ABF)和硅转接板,玻璃基板在电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工艺兼容性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而这些优势的实现同样高度依赖精密设备的协同支持。比如,其表面粗糙度和CTE可调性要求湿制程设备具备亚微米级刻蚀精度和温度稳定性。而Manz亚智科技的集成化解决方案通过自动化传输系统与精密药液控制系统,可支持不同厚度的超薄玻璃基板的处理,同时满足300mm-600mm大尺寸面板的均匀显影/刻蚀需求。针对玻璃基板与有机介质膜的兼容性要求,设备采用dry film和有机介质膜双模式设计,实现2.5D/3D封装中不同介质材料的工艺适配。

此外,在工艺协同方面,设备参数与材料特性也需要深度耦合。比如ABF基板build-up层要求电镀设备在10ASD高电流密度下仍保持3μm铜厚均匀性,而玻璃基板的TGV通孔需要刻蚀设备实现1:10的高深宽比加工能力。Manz亚智科技的解决方案通过专有技术能为CoPoS技术演进提供了可扩展的设备平台。

设备落地先行

从产业落地层面,我们看到,Manz亚智科技已成功交付了从300mm、500mm、600mm到700mm不同尺寸的RDL工艺量产线,涵盖洗净、显影、蚀刻、剥膜、电镀及自动化设备。这意味着,下游制造已经逐步落地,不过当前有量产工艺全流程支撑的主要还是聚集在功率器件、传感器芯片和射频芯片等小面积芯片领域。

对于采用高阶CoPoS技术的大芯片而言,量产落地还面临芯片位移、细线路、翘曲和细间距这四大挑战。

面对这四大挑战,业界正在寻求突破。比如,在芯片位移方面,在设计时先做补偿,并且根据不同的设计搭配相对应精度的设备;在细线路方面,采用更高精度的光刻机实现更高精度的曝光,同时配套优化刻蚀以及材料的选择;在翘曲方面,结合仿真来做预补偿,在改善结构材料CTE的匹配度的同时,进行Dummy区设计以及增加翘曲工艺;在细间距方面,采用低震动的工艺,同时将Mass Reflow转向TCB。

攻克这些挑战的路径绝非单一环节优化,而是设备精度、材料特性、工艺设计的三维协同。Manz亚智科技等半导体设备厂商正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级整合”,推动CoPoS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量产,最终满足AI/HPC芯片对高密度、高良率、低成本的严苛需求。

写在最后

AI算力的爆发式增长正在重塑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格局,而CoPoS技术的崛起为突破传统封装瓶颈提供了全新路径。从CoWoS到CoPoS,不仅是基板形态从"圆"到"方"的转变,更是芯片制造范式向高效率、高产能的一次跃迁。在这一技术变革中,Manz亚智科技凭借领先的RDL制程技术和全栈式设备解决方案,成为推动CoPoS产业化的核心力量。

作为RDL制程设备的行业标杆,Manz亚智科技不仅提供涵盖化学湿制程、精密电镀、自动化及智能软件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更通过与玻璃基板厂商、材料供应商、封装测试企业等上下游伙伴的深度协作,构建起CoPoS技术生态链。从高密度布线到玻璃通孔(TGV)工艺,Manz亚智科技的创新设备正在为CoPoS量产提供关键支撑,助力产业伙伴突破传统封装在效率、成本和性能上的瓶颈。

未来,随着AI芯片和高性能计算需求持续攀升,Manz亚智科技将继续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加速CoPoS技术从研发到量产的跨越,共同开启半导体"板级封装"的新时代。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54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