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cathy的头像
cathy

特瑞仕半导体株式会社(日本东京,代表董事:木村岳史,以下简称特瑞仕)与深圳极特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深圳,总经理:陈慧明,以下简称极特)缔结了战略销售合作伙伴关系。特瑞仕为应对中国区客户日益强烈的供应链国产化需求,选定极特作为其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特瑞仕的高可靠性电源管理IC产品线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共同推进特瑞仕产品在中国消费电子,新能源、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国产化应用进程。

极特GM陈先生谈及此次合作:”特瑞仕在电源管理IC领域的技术积累,正是中国制造业升级所需的高端元器件。我们将通过属地化服务团队和可靠供应链,让特瑞仕先进技术融入中国制造业,共同赋能‘中国智造’。”

关于深圳极特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1753953872209625.png

深圳极特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深圳特区,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多人来自美国台湾各知名IC设计公司,多数具有25-30年以上IC设计经验,专长于研发模拟电源芯片,存储器IC,触控芯片,MCU,马达驱动芯片,持有ADC/DAC电路,Sigma-Delta ADC电路,SerDes高速传输电路等核心IP,团队成员多篇论文发表于ISSCC,JSSC等国际知名电路设计期刊。具有深厚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坚持以创新为驱动,为市场持续提供满意的产品。

极特半导体致力于超低功耗模拟技术开发,擅长在超低功耗,高PSRR,高效率的电源IC研发。产品应用范围:5G通讯、机车船舶、医疗器械、 通信设备、工业自动化、媒体播放器、数据处理及储存。涉及电子各个行业。

网址:http://www.jetsemi.com/ 

关于特瑞仕半导体株式会社

Torex_logo.png

特瑞仕半导体株式会社(总公司:东京、东证Prime: 6616)从 1995年设立以来,作为国内唯一的模拟电源IC的专业厂家,以「Powerfully Small」为产品制造追求的目标,提供增加客户产品的附加值的世界最小级的高效率模拟电源IC 以及可以加快客户产品开发的电源设计方案。

特瑞仕的产品以日本为首,通过海外6家分公司7处销售点销往世界各地,被广泛用于工业机器,汽车用品,通信,电脑产品,穿戴电子等市场。

网址:https://www.torex.com.cn/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60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是德科技6G解决方案负责人Hwee-Yng Yeo

是德科技6G解决方案负责人 Hwee-Yng Yeo.jpg (1).jpeg

关于6G赋能的沉浸式通信在远程医疗、娱乐、培训等领域的潜力,已有很多探讨。这一无线感知通信的新时代将由AI驱动,但6G、AI与感知技术将如何实现数字、人类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无缝衔接?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有知觉能力的机器人并非一个新概念,早在1992年,它们就以《星际迷航》中的Exocomps形象进入大众视野。这些服务型机器人能在危险环境中进行维修,其AI随时间推移逐渐具备知觉。三十年后的今天,这已不再是科幻情节,而是现实——自主机器人已在矿业、农业、安保及远程医疗等众多领域落地部署。

随着数字、人类和现实世界日益融合,AI与下一代6G通信技术将在实现扩展现实、触觉通信和全息通信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见图1)。

11.png

16G正在演进,整合数字、人类和现实世界,为沉浸式通信开辟新应用场景。(图片来源:AI6G的融合

5G跃升至6G,奏响通信新强音

目前,5G专网已通过混合现实应用为外科医生提供支持。软件将患者的CT或MRI扫描结果(如肿瘤或血管阻塞)转换为详细的3D全息图,这些全息图可放大、缩小、灵活移动,甚至直接叠加在患者身上。这些能力可以帮助外科医生更精准地规划手术流程,可能缩短麻醉后恢复时间,并助力患者康复。

2:先进的5G/6G无线通信正在变革医疗行业,低延迟和高带宽的数据传输时间为手术流程提供关键的高保真信息。

5G还被用于为应急响应人员开展沉浸式模拟训练,从警察应对武装嫌疑人冲突,到配备5G连接的救护车让急救人员(paramedic)能和远程临床医生联系上,而后者可在救护车送医途中指导急救人员进行抢救操作。2024年,关于远程手术(telesurgery)的报道也开始引起关注,外科医生与患者相隔数千公里,通过5G网络实现连接。

尽管5G技术已能支持部分此类新型体验,但研究人员正推动6G和AI领域的研究,以克服5G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1.超低时延与高可靠性,支持实时触觉反馈与扩展现实(XR

6G旨在实现亚毫秒级时延和近乎完美的可靠性,从而支持实时触觉反馈、远程触觉体验以及逼真的扩展现实交互。AI可进一步动态优化网络性能,确保在变化的条件下维持服务质量。尽管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和多接入边缘计算(MEC)正推动5G时延向1毫秒目标迈进,但当前5G实施的时延通常在1至10毫秒之间。触觉物联网和自主机器人技术的开发者正借助6G力图实现超低时延,以消除5G时延导致的抖动和掉帧问题,从而提升用户体验。6G的超低时延将能支持以毫米级精度追踪细微动作,并能将此类动作数据与触觉系统共享,从而实现更灵敏、更精细的沉浸式体验(见图3)。

未来6G网络中的AI将通过预测用户意图、优化信号路由及借助边缘计算降低时延,助力实现反应超灵敏的触觉反馈。机器学习模型研究表明,通过动态调整触觉数据的压缩与编码,可确保实时、高保真的触觉感知。

3:恰到好处的力度,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位置,或许还带着精准的36.9°C的温度。通过6GAI驱动的触觉技术模拟人类的触感。

2.大带宽支持多感官媒体

近年来,多感官媒体(mulsemedia)一词日益受到关注。随着沉浸式通信超越单纯提升数字世界中的听觉、视觉和触觉体验,气味和味道数字化成为新方向。想象一下,当用户在元宇宙中醒来,微风轻拂,在按需提供香氛服务的支持下,家中弥漫着咖啡与新鲜面包的香气,也无需担心摄入多余的卡路里。

实现多感官输入的实时同步对沉浸式体验至关重要。触觉应用需要超过1 kHz的刷新率(即每毫秒刷新一次)以实现实时触觉反馈。尽管5G支持此类刷新率,但要在多用户环境和不同网络条件下持续保持这一性能仍是一项挑战

当前B5G的研究正推动太赫兹(THz)频率和大带宽技术的应用,以支持多感官数据(包括空间音频、气味和触觉),而AI可实时对这些数据流进行压缩、重建和个性化,从而打造感官体验丰富的虚拟环境。行业需要新的研究测试平台来验证6GAI的融合,以克服当前5G和B5G面临的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受多感官数据大带宽需求驱动的有限数据速率、时延限制和能效与频谱利用率低下,以及机器学习需要处理和学习大量感官输入以优化触觉响应的需求。

此外,AI可有效支持6G多感官应用中的缺失数据补全。先进AI技术(尤其是生成式AI和机器学习)可用于估计或合成缺失数据点,提升6G网络中多感官数据处理的稳健性和准确性

3.情境感知与智能通信

在科学与知觉交汇的未来时代,6G下的AI将实现情境感知、自适应通信系统——支撑安卓机器人包背后的网络与算法可以理解人类用户的意图、情感及环境。在另一个并非遥不可及的场景中,想象一下穿上配备10万个传感器并集成触觉技术的全息夹克。这种实时全息投影可以跨越时空阻隔,让远在异国工作的父亲能够“拥抱”并感知他刚刚诞生的孩子的全息数字孪生,或者让身处远方的家属与临终亲人作最后的告别。

当前,5G技术对内容仍基本保持“不可知”状态,且边缘侧缺乏深度AI集成。因此,其无法根据人类用户上下文动态调整体验质量,导致复杂沉浸式场景下的性能表现欠佳。在全息通信等沉浸式通信场景中,除高带宽和数据负载能力外,0.1毫秒的超低时延及定位精度至关重要(见表1)。当前5G advanced的最佳定位精度为0.3米,而6G则为1厘米。实现毫米级精度对空间敏感的机器人化和全息应用(如远程手术)至关重要。

创建全息数字孪生需要实时映射、预测人类世界实体状态,并再现三维空间信息。AI将在基于集成感知与通信(ISAC)技术生成的全息数字孪生智能层中发挥关键作用。AI将实现数据融合、超分辨率及预测建模。

AI的深度学习能力将驱动多种模型,从基于transformer的网络,到卷积神经网络(CNN)及图卷积网络(GCN),从海量传感器数据中提取洞察。这将实现多节点传感数据(如点云和无线电回波)的处理与集成,提升环境模型分辨率并填补数据空白。该层还执行语义压缩和联邦学习,以高效传输并持续优化全息模型,实现现实世界的高精度实时数字副本

KPI parameter

5G (Current)

6G (Projected)

Latency

Typical: 10–20 ms
  Target: ~1 ms

Target: <0.1 ms  

Indoor positioning   accuracy

0.5 – 1 m   (ultra-wideband / mmWave)

1 – 10 cm; sub-cm   possible

Best case accuracy

~30 cm

<1 cm (THz + AI   + RIS)

Frequency bands   used

Sub-6 GHz, mmWave   (~28 GHz)

mmWave + Terahertz   (100–1000 GHz)

Positioning   technologies

Time of arrival,   angle of arrival,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beamforming

ISAC, AI sensor   fusion

Line-of-sight   requirement

Often required

Not strictly   required (RIS-enabled)

AI involvement

Minimal

Core to real-time   sensing & fusion

Use of   reflectometry

Limited

Key method for   localization

Reconfigurable   surfaces

Not utilized

Crucial (RIS /   metasurfaces)

Primary   applications

Vehicle tracking,   AR / VR

Robotics, XR /   Metaverse, healthcare

15G6G对比:时延与定位精度对比

面向互联世界的关键6G使能技术

尽管6G与AI有望大幅提升沉浸式通信能力,但它们背后的使能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先进感知通信基于反射测量技术,而大多数传统无线通信则采用前向通信。

6G网络中,反射测量与超表面技术的集成是实现先进感知和沉浸式通信的关键。反射测量通过分析反射的电磁信号来检测和表征环境。在6G中,它用于环境感知、物体定位和运动检测,甚至是在非视域(NLoS)条件下。使用工程二维材料的可编程超表面可动态操控电磁信号——调整相位、方向和幅度——以增强信号覆盖、实现精准定位并支持NLoS感知。

与AI集成后,反射测量技术与超表面可实现波传播的实时适应,从而提供高分辨率环境感知,通过紧密耦合感知与数据传输,实现逼真的沉浸式通信。

6G沉浸式通信的各种技术和概念背后,针对理想频段的研究正引发关注,研究者称之为“6G的适宜频谱”(Goldilocks Spectrum for 6G)——即7.125 GHz至24.25 GHz的FR3频段。

对FR3频段的研究表明,该频谱保持合理的传播特性,提供适中的传播损耗,可利用现有无线基础设施实现广泛的城市和郊区覆盖。其窄角度覆盖为精准感知和物体检测带来优势。即便研发工作正努力满足新兴的6G标准,FR3信道建模与仿真在开发6G原型机中仍然非常重要。

根据无线通信标准组织3GPP,Release 19中的两项研究为ISAC信道建模与FR3信道建模建立了直接关联,为后续技术研究和规范制定工作奠定了必要基础。6G FR3系统和设备的模拟、仿真与测试是开启未来时代的关键一步。在该时代,沉浸式通信将实现数字、人类和现实世界的全方位融合。

如图4所示,全球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众多其他6G技术驱动因素,目标是在2030年前将具体6G应用场景推向市场。尽管质疑者认为全息通信等能力仅存在于电影特效中,但回想2010年首次通过Facetime实现的视频通话——短短15年内,无线通信技术已跨越时空限制,使视频通话变得无处不在且价格实惠。

1.png

46G背后的技术驱动力

6G的研发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为未来互联世界构建智能、响应迅速且负责任的基础的契机。

关于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NYSE:KEYS)启迪并赋能创新者,助力他们将改变世界的技术带入生活。作为一家标准普尔 500 指数公司,我们提供先进的设计、仿真和测试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工程师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更快地完成开发和部署,同时控制好风险。我们的客户遍及全球通信、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与国防、汽车、半导体和通用电子等市场。我们与客户携手,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是德科技官网 www.keysight.com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60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3C电子制造领域,设备呈现微型化与检测精度需求。摩特智能全新推出的BGS型微型光电传感器,以黑白同距检测技术15mm极致紧凑机身,为自动化设备提供前所未有的空间优化解决方案。

核心优势:

  1. BGS技术突破

  • 传统微型光电传感器在黑白材料检测时存在距离差,导致设备需频繁调整

  • 我们的解决方案:

    ✓ 采用自研光学设计实现测量距离而非受光量的方式

    ✓ 实现5-50mm范围内黑白物体等距检测(±3误差)

    ✓ 消除3C产线中PCB板/塑料件/不同颜色色托盘混检的误判问题

1.png

2.空间革命性设计

    对比数据:

    参数

    传统背景抑制

    本产品

    提升幅度

    体积(mm³)

    32×20×12

    21×14.5×8.4

    73%↓

    透镜距离

    19mm

    10mm

    60%↓

    • 实际价值:

      ✓ 允许在手机主板组装等狭小空间多传感器并排布置

      ✓ 减少机械结构重新开模成本

      2.png

    3.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

      • 典型应用案例:

        ▶ 手机摄像头模组定位:克服反光金属与黑色橡胶圈的同平面检测

        ▶ 笔记本键盘装配:在12mm键帽间隙中实现多传感器阵列安装

        ▶ 柔性PCB板分拣:无视棕/绿基板颜色差异的稳定检测

      3.png

      验证背书:

      • 拥有CE ,ROSH,FCC认证

      • 实测数据:在富士康SMT产线连续工作2000小时无故障

      产品技术参数

      4.png

      单位:mm

      5.png

      客户价值升华:"我们的微型传感器不仅是一个组件,更是帮助客户实现:

      • 设备布局密度提升40%

      • 综合安装成本降低30%

      来源:摩特智能传感器

      围观 1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60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bracon推出的柔性PCB(FPC)天线可在2400-8240 MHz的宽频范围内可实现高效率,是空间受限的物联网、消费电子及工业设计的理想选择。这些天线采用灵活的安装方式及独立于接触面的设计,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简化了集成过程。

      它们具有紧凑的尺寸和宽工作温度范围,支持 Wi-Fi 6E/7、蓝牙®、Sub-GHz、UWB、GNSS、蜂窝网络以及其他ISM频段。其柔性结构使其能够实现独特的安装方式,无论是平面还是曲面,同时保持稳定的信号传输。

      这些天线非常适用于智能家居设备、可穿戴设备、计量系统、智慧农业及联网工业设备,有助于在当今超紧凑的无线设计中优化性能和布局。

      1.png

      Abracon隆重推出全系列的高效率柔性PCB(FPC)天线,专为空间受限和严苛环境下的新一代无线连接而设计。该系列天线采用超薄外形和柔性结构,非常适用于物联网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表、资产追踪器和紧凑型射频模块。扩展后的产品线支持多种无线协议,包括蓝牙、Wi-Fi、LoRa/Sub-GHz、LTE、5G、UWB和多频段GNSS。

      Abracon的这些天线具备高达87%的高辐射效率,具有全向覆盖能力,并且在平面或曲面上均能实现无需接地平面的稳定性能。该系列支持蓝牙®、Wi-Fi、Sub-GHz、GNSS和蜂窝网络等多种协议,其超薄外形尺寸最小可达15.5x6.5x0.2 mm。这些天线针对实际应用环境设计,每款天线都集成了经过高温和潮湿环境测试的强力粘性背胶。可定制的电缆长度和预配置的连接器使集成过程无缝便捷。

      无论是实现长距离LPWA连接、提升多频段Wi-Fi吞吐量,还是在消费级和工业应用中通过蜂窝连接提供精确的GNSS性能,Abracon全新FPC天线系列都提供了出色的多功能性、清晰度和易用性。该系列产品旨在满足无线创新不断发展的需求,帮助工程师加快产品开发,并凭借可靠的质量和全球供应能力实现规模化生产。 

      产品优势

      - 兼容主流物联网模块

      - 提高信号强度,增强可靠性

      - 为紧凑型设备优化尺寸

      - 水平面上提供均匀的信号覆盖

      - 跨平台的稳定性能

      - 适用于复杂设计的灵活安装方式

      - 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能

      - 简便灵活的天线安装方式

      产品特性

      - 多频段支持:蓝牙、Sub-GHz、GNSS、蜂窝网络

      - 高辐射效率:高达87%

      - 超薄外形:最小尺寸15.5x6.5x0.2mm

      - 全向辐射模式

      - 与接地平面无关的稳定性能

      - 平面和曲面均可即插即用

      - 高温潮湿环境下粘性强劲

      - 电缆长度和连接器选项完全可定制

      应用场景

      - Wi-Fi 802.11a/b/g/n/ac/ax/be

      - 扫地机器人

      - 安全与报警系统

      - 智能电表

      - POS终端设备

      - 高清扬声器和回音壁

      - VR头戴显示器

      - 资产追踪与远程信息处理

      - 智能农业和动物追踪

      - 工业物联网传感器

      产品参数

      2.png

      来源:Abracon艾博康

      围观 1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60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Seyond图达通今日宣布:其最新一代纯固态超广角激光雷达——蜂鸟D1(Hummingbird D1)成功获得中国某头部汽车集团旗下高端品牌车型定点。这标志着图达通在全球范围内首批将纯固态激光雷达技术引入乘用车前装量产领域,为智能驾驶感知技术演进翻开全新篇章。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头部企业之一,该集团拥有完善的品牌矩阵和深厚的市场根基。此次搭载蜂鸟D1的车型定位为高端智能车型,对感知系统的性能、可靠性与集成度要求极为严苛。凭借突破性的技术实力与场景适配能力,蜂鸟D1成为其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合作伙伴。

      图达通纯固态超广角激光雷达-蜂鸟D1

      图达通纯固态超广角激光雷达-蜂鸟D1

      蜂鸟D1核心优势:
      以纯固态技术重构乘用车感知边界

      蜂鸟D1采用业界领先的纯固态电子扫描方案,内部完全无机械运动部件。凭借图达通经验丰富的产品工程团队精心打磨的设计,蜂鸟D1在可靠性、生产效率和量产一致性方面树立了行业标杆,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感知保障。蜂鸟D1具备紧凑小巧的设计,并可根据主机厂的造型需求灵活适配不同外观形态,适用于翼子板、保险杠等多种安装位置,为设计师提供更大的创意空间和自由度,兼顾智能汽车的美学与功能实现。

      蜂鸟D1支持卫星架构,支持原始数据输出,由中央域控集成点云处理。这一架构不仅显著提升了系统资源利用效率,更构建了面向未来的可扩展平台,为持续的功能迭代和算法升级预留了充足空间。

      此外,蜂鸟D1凭借140°×100°超广视场角和<10cm的检测盲区,构建了全场景、全维度的感知覆盖能力。无论是立体车库限高架、栏杆、指示牌等中空障碍物及高空设施,还是对儿童、宠物、锥桶等低矮障碍物,都可以实时精准感知,为高阶智能驾驶主动安全性能带来质的飞跃。

      首个乘用车定点:
      开启纯固态激光雷达商业化新纪元

      蜂鸟D1此次成功获得乘用车定点,是图达通在实现高性能猎鹰系列(1550nm)和平台化灵雀系列(905nm/940nm)激光雷达大规模量产后的又一重大突破。这一成就不仅验证了图达通"双技术路线并行"战略的前瞻性与可行性,更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批将纯固态激光雷达技术引入乘用车前装量产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标志着更可靠、经济且易于集成的纯固态激光雷达技术正式进入商业化快车道。

      蜂鸟振翅,感知无界。凭借领先的纯固态技术、成熟的车规量产经验以及完善的产品矩阵,图达通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携手行业伙伴,为更广泛的用户提供极致安全的出行体验,让尖端感知科技惠及每一段旅程。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60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日前,"X-Power IBM赋能创新中心"在苏州工业园区正式启动运营,标志着IBM中国与艾科斯幂(苏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Power")的合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作为苏州工业园区重点引进项目,该中心依托X-Power母公司苏州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球科技")55年制造经验与IBM全球领先的AI技术,专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智改数转)核心需求,赋能苏州以及华东地区制造企业成为区域产业升级新动能。

      为响应工业现代化发展的新需求,该创新中心依托IBM全栈技术赋能——从watsonx.ai 企业级AI开发工作室、watsonx Orchestrate 企业级AI智能体构建、运行和管理平台、IBM Concert (AI驱动的应用程序管理和运营洞察工具)到IBM Maximo Application Suite (资产管理应用套件),以及IBM Cloud Pak for Integration and Business Automation(应用集成及业务自动化方案)——旨在为制造企业提供前沿技术支撑,催化区域产业升级。

      创新中心成功构建了分布式SaaS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IBM全球领先的AI与混合云解决方案,为制造企业提供从战略规划到混合云部署的全流程服务,并采用模块化,'开箱即用'的智能化工业软件解决方案,精准适配制造业实际应用场景。

      在苏州工业园区各级政府领导的支持和各方团队共同努力下,以短短三个月的'苏州速度',中心取得了从签约到运营的阶段性成果。中心搭建有产业专家智库,结合IBM企业级AI的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全球实践,推动标杆性项目落地实施,这一创新模式既拓展了IBM企业级技术的本地化部署,又依托X-Power对制造业场景的深度理解,践行'国际视野、全球经验、本地深耕'的价值理念。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左)X-Power总经理兼苏州环球科技总经理黄雅丹(右)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左)X-Power总经理兼苏州环球科技总经理黄雅丹(右)

      X-Power总经理兼苏州环球科技总经理黄雅丹指出:"依托环球科技自身数字化转型经验(基于IBM AI与自动化解决方案)沉淀出的行业知识和软件资产,我们构建了融合工业全要素数据与前沿AI技术的业务体系,直击解决制造业核心运营痛点,持续创造新价值。具体应用包括:生产运营管理系统MOM、工装与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生成式AI场景化应用,该体系成功地帮助我们实现了降本增效和现代化运营。创新中心将帮助更多企业复刻这一成功经验,更好地运用数据要素,实现新的价值增长"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表示:"深耕中国40余年,IBM先后助力中国银行业及大型企业完成了从无到有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立足新发展阶段,IBM中国正与本土合作伙伴开启赋能民营企业和跨国企业的数智化转型的新征程。此次成立的创新中心,将重点聚焦制造业‘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双方运营团队将通过‘技术赋能+场景落地'双轮驱动模式,共创可扩展解决方案,既为园区‘人工智能+'战略落地提供支持,也为区域产业创新注入新动力!"

      关于苏州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环球科技")始建于 1970年,总占地面积 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3万平方米,各类生产设备  2000余台,是行业的骨干企业和重点出口基地。公司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先后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研讨工作 30多项次,主持或参与制修订标准 8次,产品曾获国务院颁发的嘉奖,并承接了国家工信部的大功率舰船用传动链条工业强基项目。近年来,开发了智能系统、工业应用软件等新兴高科技板块,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分会秘书处设于集团公司总部。在 50余年的拼搏奋斗中,"环球人"始终坚持"求精、高效、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和"精心设计,精益制造,精细服务"的工作作风,做精做专每一个产品,实现数字引领、敏捷开发、柔性制造、智能检测。传承工匠精神,传递动力,竭诚为全球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优质服务。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universalchain.com.cn 或者 https://www.universalchain.net/  

      关于 X-Power

      艾科斯幂(苏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X-POWER")是由 50余年制造经验的苏州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创建,将母公司的数智化技术和经验进行孵化,并依托国际化的技术团队及领先的技术实力,开发业内领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业应用软件等集成应用服务,为客户定制化提供智能化数字整体集成系统解决方案。X-POWER 致力于改变中小型制造企业的产品研发模式,企业数据管理模式,生产制造模式,质量控制模式,为企业减少人力管理成本,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柔性化生产,快速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效率,增加企业利润,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长久发展保驾护航、降本增效。

      关于 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超过 4000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红帽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60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Cognizant推出AI Training Data Services,助力企业级AI模型加速开发

      Cognizant是数据与AI模型训练合作伙伴,长期深受大型数字原生先锋企业信赖,助力其训练全球最先进的AI/机器学习模型

      Cognizant(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TSH)今日宣布推出AI Training Data Services,该全新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企业快速且大规模地构建、微调和实施AI模型。 Cognizant 凭借其作为数据与AI模型训练合作伙伴的深厚经验,继服务于部分领先的数字原生企业后,现正将这一专长应用于全球2000强客户,推动AI创新。

      Cognizant今日宣布推出AI Training Data Services,该全新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企业快速且大规模地构建、微调和实施AI模型。

      Cognizant今日宣布推出AI Training Data Services,该全新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企业快速且大规模地构建、微调和实施AI模型。

      随着企业竞相构建AI驱动的应用程序并推动生成式与代理式AI的落地,市场对高质量、相关性强的训练数据的需求变得至关重要。 大规模、准确标注的数据集的有限可用性可能会成为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的重要瓶颈,尤其是大型语言模型和计算机视觉系统。 涵盖文本、图像、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多模态数据尤具价值,可帮助模型应对需要从多种数据形式中提取上下文的复杂场景。

      Cognizant的AI Training Data Services是一项战略性解决方案,可帮助企业快速构建、微调、验证并大规模部署AI模型,同时确保符合企业内部治理与监督要求。 该服务融合了数据工程、AI训练专长及深厚的职能和行业知识,将多模态数据转化为供机器学习和生成式AI模型使用的高质量输入数据。 这些服务涵盖数据标注、模型定制与优化以及数据治理,旨在帮助组织加快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提升模型的精度与表现,并降低运营成本。

      多年来,Cognizant一直致力于帮助领先的数字原生企业训练全球最先进的AI模型 该公司与科技、医疗、汽车、媒体和零售等领域的行业先锋企业展开合作。 Cognizant的超过10,000名专家已完成大规模数据标注,并对数十亿个数据点及数百万个数据标签进行了质量检验。这些数据涵盖主要模态类型,包括语音、2D/3D图像、视频和激光雷达(LiDAR)。其中许多数据还配有地理空间元数据,以进一步提升准确性。 Cognizant在领域知识方面的积累,使其能够为医疗、汽车、媒体、数字营销等行业提供高精度、专业化的数据集。

      “在Cognizant,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加速实现规模化的AI创新。 通过推出AI Training Data Services,我们正在践行这一承诺,并为企业提供构建复杂AI解决方案所需的高质量、多模态数据,”Cognizant首席执行官Ravi Kumar S.表示。 “通过充分发挥我们与数字创新者深度合作过程中积累的专业能力,我们在支持全球2000强客户在各行业实现AI转型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Cognizant的AI Training Data Services提供以下核心功能:

      • 全面的数据标注与整理,包括: 

        • 多模态数据标注,支持对多模态数据(例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进行专业标注和整理,以确保从内容理解到对话式AI等领域的AI训练具备高精度。

      • AI模型定制与增强数据,包括:

        • 监督式微调数据:精心整理的用于微调大型语言模型(LLMs)和基础模型的数据集。

        • 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数据:为RLHF提供的高质量人类反馈,旨在协助客户在其监督下,使AI模型行为与人类偏好及价值观保持一致。

        • Red Teaming数据(用于提升系统鲁棒性):整理的数据集用于支持Red Teaming演练,旨在发现潜在漏洞和故障点。

      • 企业级AI评估与治理,包括:

        • 代理式解决方案与上下文工程数据:为在客户定义的参数下构建、优化和评估AI代理式解决方案提供专业数据服务。

        • 大型语言模型(LLM)评估数据与报告:用于在各项指标下评估LLM性能的可靠数据。

        • 企业级AI部署:在客户的虚拟私有云(VPC)环境中部署AI模型,旨在支持企业级数据安全、隐私及控制。

      “企业迫切希望推动AI落地,但许多企业因‘数据债务’而受阻——这一长期负担源于数据的碎片化、质量低劣或难以获取,进而限制了有效AI模型的开发。”HFS Research研究与咨询服务总裁Saurabh Gupta表示。 “Cognizant正以积极姿态应对这一挑战,通过整合其全方位能力——商业服务、IT专业知识、卓越工程能力以及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关系——打造一个简洁高效、行业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其AI Training Data Services将深厚的行业专业知识与先进的数据工程和训练能力相结合,体现了‘服务即软件’的理念,旨在助力企业弥合数据就绪差距,并在AI驱动的世界中保持竞争力。”

      “当今企业正寻求大规模部署生成式和代理式AI。 这些技术有望通过更高水平的端到端自动化,推动商业模式变革,实现更加高效的运营,”Everest Group合伙人Anil Vijayan表示。 “随着这些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对全面且多样化的数据的需求愈发迫切,这些数据能够加速AI模型创建、提升模型精度并支持合规性。 Cognizant的AI Training Data Services凭借其过往业绩,在这一领域为客户创造价值。” 

      想了解更多关于Cognizant AI Training Data Services的信息,请点击此处

      Cognizant新徽标

      Cognizant新徽标

      关于Cognizant
      Cognizant(纳斯达克100指数成分股,代码:CTSH)致力于推动企业现代化转型。 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实现技术现代化、业务流程再造与体验升级,助力他们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保持领先。 我们携手共进,致力于不断改善日常生活。

      敬请访问www.cognizant.com,或关注我们的社交媒体账号@cognizant,获取更多资讯。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60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流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用户对设备智能化与场景适配性需求日益提升。

      作为全球领先的AIoT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移远通信与全球HiFi头部品牌飞傲(FIIO)深度合作,基于移远高端4G智能模组SC200V,打造的飞傲便携高清无损音乐播放器M21系列,不仅实现了开放式Android系统下全球流媒体高解析音频直出,更以AI歌曲信息补全、个性化音效、复古UI联动等创新AI功能,成为未来HiFi设备的全新标杆。

      移远通信COO张栋表示:"在物联网技术深度渗透消费电子的今天,HiFi设备的智能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移远与飞傲的合作,通过SC200V将物联网的连接能力、AI算力与专业音频技术深度融合,不仅精准破解了用户在传统HiFi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痛点问题,更通过底层技术创新,重新定义便携HiFi的产品形态。"

      飞傲联合创始人Kean指出:"发烧友对'极致音质'的追求从未改变,但新时代的HiFi设备,必须学会'聪明地'满足需求。飞傲与移远的合作,让M21系列既筑牢了'无损音质'的根基,又通过开放系统、AI功能打破了传统HiFi的场景局限。这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用技术协同实现'1+1>2'的体验跃升。这正是新一代HiFi该有的样子。"

      飞傲M21系列:开放智能+小巧便携,颠覆HiFi体验

      流媒体的爆发式增长,让用户对设备的系统开放性、联网能力、个性化服务需求激增,传统HiFi播放器"操作繁琐、体积庞大、场景局限"的短板愈发明显。而在移远SC200V的强劲赋能下,飞傲M21系列实现了针对性突破,让便携HiFi的体验迎来颠覆性升级。

      在移远SC200V的加持下,M21系列搭载开放式Android 13系统,不仅将全力支持FIIO未来的Android版本升级计划,还能很好地兼容全球主流音乐APP及后续版本迭代。

      针对"歌曲信息混乱"这一痛点,M21系列配备AI歌曲ID3信息自动匹配补全功能。依托移远SC200V模组稳定的联网功能,用户启用飞傲音乐(FiiO Music)服务后,设备可实时联网检索当前歌曲的歌手、专辑、封面等,并自动嵌入到用户歌曲信息中,既保留了用户音频的原始品质,又省去了手动整理的繁琐,让音乐收藏管理更轻松。

      而AI音效联动功能则精准击中音乐发烧友的"个性化调校"需求。当开启音效联动功能后,M21系列能自动记录用户的多段EQ调节习惯,形成专属音效参数库。当搭配复古套件时,系统可智能调用适配参数,让每一次聆听都更贴合个人偏好。

      为保证音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品质,SC200V与飞傲自研DAPS数字引擎、双飞秒始终以及FPGA数字副核心深度协同,确保第三方APP高清音频"无损直出",让用户原汁原味地捕捉无损音质的细腻表现。

      更重要的是,在实现丰富智能功能的同时,M21系列保持了小巧轻便的机身设计,让用户既能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体验升级,又能轻松携带设备穿梭于日常场景。

      SC200V:藏在M21里的"技术引擎"

      飞傲M21系列的突破,离不开移远SC200V的底层技术支撑。该模组从性能、功耗、认证等多个维度,为其创新突破注入了关键动能。

      强大性能:支撑智能体验落地

      移远SC200V模组基于高通SM6225平台打造,搭载八核Kryo™处理器,主频高达2.4GHz,并配备1 TOPS的NPU算力,将飞傲自研音频、音效相关算法运算效率提升了2倍,为飞傲M21系列的智能化体验与精细音效调节提供了核心AI算力支持。

      同时,得益于SC200V强大的处理能力,飞傲M21系列支持10段高精度参量均衡器"10-band PEQ",用户可对歌曲细节表现进行精确调节,如自定义频点、自定义带宽、自定义增益等。

      低功耗设计:破解体积与续航难题

      此前,受限于传统处理器的能效表现,便携智能HiFi播放器为保证续航不得不采用大容量电池,导致设备体积庞大,被用户戏称为"砖头",严重制约了移动场景下的使用体验。

      而SC200V搭载的高通SM6225平台,采用6nm制程工艺,在具备强大处理能力的同时显功耗显著下降,这使得M21系列在兼顾性能的同时又有着小巧轻便的身躯,彻底解决了用户出门携带的痛点。

      全链路护航:抢占全球市场先机

      对于布局全球市场的飞傲而言,移远通信不仅为其带来了高性能模组产品,更在合规认证、本地化适配等方面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成为其出海征程的重要推手。

      在海外市场准入环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射频合规标准(如FCC、CE、MIC等)复杂多变。而移远SC200V在设计阶段便已集成全球主流市场的合规认证,使得M21系列无需额外投入大量精力攻克认证难题,大幅缩短了产品上市周期。

      同时,移远通信良好的技术支持,为飞傲节省了大量研发资源。在移远团队的配合下,主控平台导入周期缩短至1年,让M21系列得以快速响应流媒体升级浪潮,率先抢占市场先机。

      深化合作:解锁智能音频更多可能

      M21系列凭借"智能体验+无损音质+便携设计"的综合优势,上市后迅速引爆全球市场,成为HiFi行业的现象级产品。

      除了M21系列,移远与飞傲将持续深化合作,打造下一代台式流媒体播放器,深度融合飞傲房间音频相关算法,通过联网数据交换和远程云计算,分析用户房间声学参数,提供个性化房间声学校准服务,实现智能音频产品对出行、居家场景的全覆盖,推动HiFi行业向更智能、更场景化的方向演进。

      随着物联网技术与音频技术的深度融合,未来,移远通信将持续以技术创新为锚点,携手飞傲等更多伙伴,在智能化升级与高品质体验的双重维度上,推动HiFi设备打开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为用户带来更出色的听觉体验。

      关于移远通信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236)是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完备的IoT产品和服务,涵盖蜂窝模组(5G/4G/3G/2G/LPWA)、车载前装模组、智能模组(5G/4G/边缘计算)、短距离通信模组(Wi-Fi&BT)、GNSS定位模组、卫星通信模组、天线等硬件产品,以及物联网平台、认证与测试服务、RTK网络校正方案、工业智能、智慧农业等服务与解决方案。公司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智慧能源、金融支付、智慧城市、无线网关、智慧农业&环境监控、智慧工业、智慧生活&医疗健康、智能安全等领域。更多信息,敬请访问移远官网https://www.quectel.com.cn/,关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移远通信"或发送邮件至marketing@quectel.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59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权威咨询机构德本咨询重磅发布"2025中国信创PC市场影响力品牌TOP 10"榜单。软通计算机凭借其迅猛的发展势头、领先的技术整合能力及显著的市场表现,强势跻身榜单前三甲,充分彰显了计算机品牌"软通华方"(清华同方唯一传承品牌)国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领域的强大综合实力与品牌影响力。

      图源:DBC德本咨询

      图源:DBC德本咨询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进入收官之年,信创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在政策红利的持续驱动下,党政、金融、电信等关键行业的国产化替代进程进一步提速,信创PC产业已成功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并加速向"智能"、"高效"、"生态化"方向进阶。在此背景下,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生态整合能力的厂商脱颖而出。

      其中,软通计算机是榜单中跃升势头最强劲的品牌之一。2024年1月,软通动力战略收购清华同方计算机业务板块,并随即推出全新品牌"软通华方"。作为同方股份计算产品领域唯一授权使用"清华同方"的合法传承者,软通华方融合了软通动力的软件基因与清华同方的硬件基因,凭借"软硬一体"的全方位业务能力,在信创领域构建起独特竞争力。

      2024年,软通华方出货量同比激增86%,成功跃居中国信创PC市场第三。其上榜代表产品超翔H880-T1台式机,搭载海光C86-3G处理器(8核16线程),支持双硬盘扩展,还可适配高性能独立显卡,并配备行业主流的23.8英寸商用高清显示器。该产品重点覆盖教育、企业、能源、电力、运营商等核心领域,能精准满足不同行业的多样化需求。凭借供应链资源的快速整合能力,软通华方成功中标多个省级教育信创项目,一举成为中国信创教育PC市场的行业标杆。

      此次荣登德本咨询2025中国信创PC市场影响力品牌TOP 3,是对软通华方过去一年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资源整合及品牌建设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权威认可。展望未来,随着信创产业向纵深发展和"智能"、"生态化"需求的不断提升,软通华方将继续深化技术研发,完善产品生态,强化服务能力,持续引领中国信创PC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国家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贡献核心力量。

      2024年1月,软通动力战略收购清华同方计算机业务板块,"软通华方"在京启航。作为同方股份计算产品领域唯一授权使用"清华同方"的合法传承者,软通华方承接其近三十载品牌基因、核心团队、技术专利及服务网络等。从国产整机奠基者到行业支柱,实现软硬一体、全栈智能的战略升级。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59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领先的新一代制造执行系统供应商凯睿德制造宣布收购专注于高科技制造图像分析的AI专家公司 Convanit。本次收购是扩展凯睿德制造数据平台能力的重要一步,将助力客户通过视觉AI实现更高精度的自动化与洞察力。

      Convanit 的旗舰解决方案"c-Alice"是一款专为复杂工业环境设计的强大图像分类引擎。该解决方案使制造商能够快速构建并部署自定义视觉检测AI模型,无需专业编程或数据科学技能。原本耗时且依赖人工的检查流程,如今可以更快速、更精准地完成,同时具备内建的质量保证。

      凯睿德制造首席执行官 Francisco Almada Lobo 表示:"制造商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既要提高质量、加快交付速度,又要实现全流程可追溯性,但视觉数据仍是车间中最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之一。通过将 Convanit 的先进AI图像分析技术集成到我们的平台中,我们正在彻底改变客户将非结构化图像数据转化为可操作、可关联的智能。本次收购是我们实现真正数据驱动、工业4.0制造愿景的关键里程碑。"

      通过将 c-Alice 集成至凯睿德制造数据平台,制造商将能够:

      • 无缝接收、分类并分析图像数据,与实时生产过程数据协同运行

      • 自动检测缺陷并在各生产阶段触发实时异常预警

      • 将图像洞察直接连接至MES工作流、追溯记录及质量报告

      • 以低延迟部署可扩展的AI模型,实现连续在线检测与优化

      Convanit 提供的直观界面供质量工程师和工艺专家等职位使用,他们无需具备高级编程技能。这种可及性加速了AI在生产团队中的应用普及,使"公民数据科学家"能够主导模型的开发与优化。

      Convanit 联合创始人 Michael Meinel 表示:"我们创建c-Alice的初衷,就是让视觉AI在制造业中变得简单、灵活且高效。加入凯睿德制造,将我们的愿景带向全球舞台,并嵌入当前市场上最强大的MES生态系统。"

      本次收购进一步强化了凯睿德制造在半导体、电子、医疗设备和工业设备等高精密行业中的创新承诺,这些行业对可追溯性、质量和响应速度有着极高的要求。

      关于 Convanit

      Convanit GmbH & Co. KG 致力于融合用户专业知识、IT 和数据科学,为追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先公司提供其主要产品 c-Alice。自2019年以来,Convanit专注于AI图像处理技术,致力于通过先进的生产监控手段提升产量,服务行业涵盖半导体、电子制造、汽车、塑料、制药和食品等领域。

      关于 凯睿德制造

      凯睿德制造是 Gartner 魔力象限中的领导者,也是 ASMPT 旗下子公司,提供当今市场上现代化、灵活、可配置的制造执行系统。凯睿德制造MES 帮助制造企业满足日益严格的产品可追溯性和合规性要求,通过内建闭环质量控制降低风险,与企业系统和工厂自动化无缝集成,同时提供深入的智能洞察和全球制造可视化。

      我们的客户因此已为工业4.0做好准备,能够灵活应对行业需求、市场机遇或客户要求,随时随地快速调整运营策略,实现高效盈利。

      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criticalmanufacturing.com/

      关于ASMPT

      ASMPT(香港交易所股票代码:0522)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及电子制造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总部位于新加坡。ASMPT 的产品和服务涵盖半导体封装组装以及表面贴装技术(SMT)产业,其产品线从晶圆沉积技术到各种解决方案,能将精密电子元件组织、组装并封装至各类终端设备中,这些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移动通信、计算机、汽车、工业和 LED 显示等领域。ASMPT 与客户紧密合作,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提供高性价比、引领行业发展的解决方案,以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可靠的性能以及更优的产品质量。

      ASMPT 是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恒生综合规模指数)、恒生综合信息科技行业指数(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下的一部分)以及恒生香港35指数的成分股。想要了解更多关于 ASMPT 的信息,请访问其官网:www.asmpt.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59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