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期,中国领先的碳化硅(SiC)功率器件与IC解决方案供应商——瞻芯电子开发的首批第3代1200V SiC 35mΩ MOSFET产品,凭借优秀的性能与品质赢得多家重要客户订单,已量产交付200万颗,为应用系统提供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关于1200V 35mΩ SiC MOSFET产品

瞻芯电子1200V 35mΩ SiC MOSFET是基于最新的第3代SiC MOSFET工艺平台开发的重要产品系列,具有下列4种型号,均按汽车级可靠性标准(AEC-Q101)设计和测试认证,具有低损耗、高可靠、高频开关等特点,其驱动电压推荐18V,且兼容15V。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系列产品导通电阻(Ron)具有较低的温升系数,能在高温条件下,仍然保持较低的导通电阻,确保应用系统高效运行。

其中首批量产的2款产品分别为TO247-4插件封装(IV3Q12035T4Z)和TO263-7贴片封装(IV3Q12035D7Z)通过了严格的AEC-Q101认证,更进一步配合多家知名光伏、充电桩客户完成了系统级测试和验证,进入批量交付阶段

1.png

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该系列产品开发了4种封装型号,不仅具有成熟的TO247-4和TO263-7封装,而且还有更低寄生参数的TO247-4Slim封装,以及支持顶部散热的TC3Pak封装。上述4种封装均有开尔文源极引脚,可解耦驱动和功率回路,降低开关损耗 。

2.png

典型应用场景

充电桩、车载空调压缩机、车载电子空悬、光伏MPPT和逆变器、开关电源


关于瞻芯电子

上海瞻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瞻芯电子”)是一家聚焦于碳化硅(SiC)半导体领域的高科技芯片公司,2017年成立于上海临港。公司致力于开发碳化硅功率器件和模块、驱动和控制芯片产品,并围绕碳化硅(SiC)应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瞻芯电子是中国第一家自主开发并掌握6英寸碳化硅(SiC)MOSFET产品以及工艺平台的公司,拥有一座车规级碳化硅(SiC)晶圆厂,标志着瞻芯电子进入中国领先碳化硅(SiC)功率半导体IDM公司行列。

瞻芯电子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持续创新,放眼世界,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国际一流的碳化硅(SiC)功率半导体和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商。

上海总部上海浦东新区 南汇新城镇 海洋四路99弄3号楼8楼,座机:021-60870171  

碳化硅(SiC)晶圆厂江省义乌市苏溪镇好派路599号

深圳分公司:深圳南山区 高新南六道16号泰邦科技大厦 702室

如需了解更多或申请样品,欢迎联系相关销售同事:

汽车领域:耿先生 15618535866

工业领域:张先生 13923713046

充电桩类:肖女士 13510600621

邮箱:sales@inventchip.com.cn

网站:http://www.inventchip.com.cn

来源:瞻芯电子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0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思尔芯去年推出的芯神瞳第八代原型验证系统S8-100已实现批量出货,其单核、双核及四核配置均获得国内外众多头部芯片设计厂商的广泛采用。 S8-100搭载高性能AMD VP1902芯片,通过硬件升级显著提升了系统性能——单核等效1亿门容量,并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可扩展性。同时,思尔芯全新的RTL编译流程(RTL Compile Flow, RCF)及自动分割技术,实现了关键的软件升级,大幅加速了设计迭代速度。 这一软硬件协同优化的组合,精准应对了当前大规模数字电路设计验证中编译时间过长的核心挑战。

在近期与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简称“开芯院”)的成功合作中,思尔芯四核S8-100原型验证系统承担了关键角色,高效完成了“香山”第三代昆明湖RISC-V处理器在16核大规模系统(含NOC)上的软硬件协同实测验证。 此次验证不仅充分展现了S8-100在处理复杂系统(性能)上的强大实力,更通过RCF流程显著提升了验证效率,成功实现了“性能+效率”的双重突破,为“香山”处理器后续的快速迭代与创新提供了关键支撑:

● 运行性能显著提升:设计被高效部署至2台四核S8-100 (8片VP1902),做静态时序分析的频率为12MHz

●  编译时间大幅缩短:RCF流程使得全流程编译周期缩短至17小时,增量综合功能更是保证了每日的版本迭代与更新

●  互联结构大幅精简:互联结构更简单,拓扑需求更少,接口和线缆配置更简洁,大幅提升了调试效率和工程实施便捷性

S8-100得益于VP1902的大容量优势,相比上一代VU19P方案,FPGA使用量从16-20片大幅缩减至8片,同时互联线缆数量也从700多条减少到300余条。并结合RCF流程对编译周期的显著优化,客户在收到代码后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原型验证环境的搭建 (bring up)。

开芯院唐丹博士高度评价S8-100的技术突破:“思尔芯的S8-100不仅提供了大容量,还实现了原型环境搭建周期缩短至1周,支持每日设计迭代更新。除昆明湖16核RISC-V+NOC验证外,我们的4核设计在S8-100上也能以15MHz的速度稳定运行。这些编译流程和分割软件的创新使得软硬件协同效率显著提升。”

思尔芯CEO林俊雄强调:"开芯院是思尔芯的重要战略伙伴,双方合作始于'香山'初代雁栖湖架构,历经南湖架构深化,如今在第三代昆明湖的多核验证中实现突破性协同。 S8-100原型验证系统在昆明湖项目中展现的验证效能,标志着国产高性能处理器与验证工具链的深度融合。我们也将持续通过技术协同创新,与香山一起共同为RISC-V生态系统贡献生产力工具,加速RISC-V生态的产业化进程。"

关于思尔芯 S2C

思尔芯(S2C)自 2004 年设立上海总部以来始终专注于集成电路 EDA 领域。作为国内首家数字 EDA 供应商,公司业务已覆盖架构设计、软件仿真、硬件仿真、原型验证、数字调试、EDA 云等工具及服务。已与超过 600 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服务于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图像处理、数据存储、信号处理等数字电路设计功能的实现,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云计算、5G 通信、智慧医疗、汽车电子等终端领域。

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并建立了全球化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服务网络,在北京、深圳、西安、香港、东京、首尔及圣何塞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思尔芯在 EDA 领域的技术实力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通过多年耕耘,已在数字前端 EDA 领域构筑了技术与市场的双优势地位。并参与了我国 EDA 团体标准的制定,承担了多项国家及地方重大科研项目,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工业软件优秀产品、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等多项荣誉资质。

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www.s2ceda.com

来源:思尔芯S2C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08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年来,随着笔记本电脑性能的持续飞跃——特别是搭载高性能独立显卡(如RTX系列)、标压处理器以及高刷新率高分辨率OLED屏幕的设备(如游戏本、移动工作站和高端创作本)的日益普及,其对功耗的需求急剧攀升。

因此,传统的65W USB PD充电方案逐渐显得力不从心。在满负载运行时,65W输入甚至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整机功耗,从而导致电池持续缓慢放电,限制了用户长时间高性能使用的场景,更遑论为硕大的电池进行快速补充能量。

1.png

同时,用户对移动办公和碎片化充电效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满足瞬时高性能释放和极速回血的双重刚需,业界开始推动更高功率充电技术的发展。基于更新的USB PD 3.1快充协议规范,支持更高电压(如28V)和更大电流,140W的超高功率快充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走向普及。这标志着笔记本电脑的供电体系正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百瓦快充”时代,为高性能移动计算体验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基础。

随着笔记本电脑纷纷迈入140W及以上的超高功率快充时代,对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针对这一关键需求,江苏帝奥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专为140W USB PD充电应用设计的VBUS过压保护(OVP)芯片DIO1298。

2.png

图1 DIO1298的应用框图

DIO1298的关键参数:

  • 宽范围工作电压:3-32V

  • 超低RON: 24mΩ

  • 持续电流:6A

  • 具有开漏输出的电源良好标志 

  • 软启动限制浪涌电流 

  • 输入端过压保护 (OVP)

    固定 33 V:OVLO 连接至 GND

    4 V 至 33 V:OVLO 可通过外部电阻设置

  • SS 期间和之后的短路保护 (SCP)

  • 过流保护 (OCP):20 A,150 ns 

  • “理想二极管”反向电流保护 (RCP)

    VF = 20 mV,15 μs 快速恢复 

  • 故障后自动重启的打嗝模式 

  • 使能逻辑

    DIO1298A:EN 有效

    DIO1298B: EN 高有效 

  • 输入端瞬态电压抑制 (TVS)

    ±100 V 浪涌保护(IEC61000-4-5)

    ±30 kV ESD 接触放电 (IEC61000-4-2)

    ±30 kV ESD 空气放电 (IEC61000-4-2) 

  • 过温保护 

  • 工作温度范围:-40°C 至 85°C

DIO1298的保护性能解析

1. 过压保护

DIO1298具有过压保护功能,可以有效防止Type-C接口高电压对后级系统的冲击。当OVLO引脚连接到 GND ,DIO1298芯片输入电压VIN超过33V(Typ)时,芯片会触发过压保护,开关关断;直到检测到当输入电压低于32.8V(Typ.)时,DIO1298退出过压保护回到正常工作状态。

2. 短路保护

DIO1298支持输出短路保护功能,可以有效防止输出短路异常导致芯片损坏。DIO1298在VIN=28V时,输出短路测试波形如图2所示:

3.png

VIN=28V,CIN=CL=10uF,RL=20Ω,VOUT到GND短接波形

图2 短路测试图

3. 过流保护

DIO1298具有20A(Typ.)的输出过流保护功能,可保护IC免受突发过流造成的损坏。DIO1298触发过流保护测试如图3所示:

4.png

图3 过流保护测试图

4. 理想二极管功能

DIO1298支持“理想二极管”功能,当输出带轻载时,开关工作在正向二极管模式,将维持VIN-VOUT = 20mV的压降;当输出电压VOUT大于输入电压VIN时,开关实现二极管反向截止功能,防止开关输出端向输入端泄放电流。“理想二极管”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OR”逻辑的多电源供电方案。DIO1298触发反向电流阻断和恢复正常状态如图4所示:

5.png

图4 DIO1298 RCP保护和恢复测试图

5. 过温保护

DIO1298具有过温保护功能。当芯片DIO1298温度高于150℃(Typ.)时,DIO1298进入过温保护状态,通道关断;直到当温度降至130℃(Typ.)时,DIO1298退回至正常工作状态。DIO1298触发过温保护和退出过温保护的输出电压电流状态如图5所示:

6.png

图5 DIO1298 OTP保护和恢复VOUT和ACOK测试图

作为国内头部模拟芯片供应商,帝奥微持续拓宽赛道,加速推出覆盖多领域的高性能特色产品。公司依托核心技术优势,从手机/笔电的消费电子(如140W VBUS OVP DIO1298),到服务器/光模块的数据中心,再到车载应用的智能汽车领域,均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布局。帝奥微正以多元化的产品矩阵,全面赋能关键产业发展,巩固其市场领先地位与技术护城河。

帝奥微(688381.SH)

江苏帝奥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从事高性能模拟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核心管理团队来自于仙童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均拥有超过十五年以上的从业经验。

帝奥微产品主要分为信号链模拟芯片和电源管理模拟芯片两大系列,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通讯设备、工业以及医疗等领域。

帝奥微获得多项政府资质和行业奖项,包括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IC风云榜“年度领军企业奖”、2024年度上市公司最佳治理建设奖、全球电子成就奖之2024年度杰出创新企业、2024年度全球电子创新产品奖、中国IC设计成就奖之年度杰出市场表现奖-汽车电子、金辑奖-最佳技术实践应用奖、2024年度卓越影响力IC设计企业奖、2024年度硬核汽车芯片奖、2025年年度创新力汽车芯奖等。

来源:江苏帝奥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围观 4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07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MPS芯源系统(NASDAQ代码:MPWR)近日发布的MP2764是新一代高集成度、高效率、带NVDC路径管理的升降压充电管理芯片,专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游戏掌机等应用而设计,能出色地满足便携式电子设备对于高功率性能、小尺寸的双重需求。

MP2764 典型应用图

MP2764 典型应用图

高度集成的设计

MP2764是一款高度集成的升降压充电管理IC,它支持窄电压直流(NVDC)功率路径管理充电模式和USB PD放电模式,适用于2节至4节电池组应用。该器件内部集成了全部功率FETs,让系统解决方案尺寸更加紧凑且易于使用。外部BATFET可实现系统的灵活布局,同时提供可定制化的放电电流设计,以精准匹配实际的规格需求。

灵活的升降压充放电模式

MP2764具有最高22V的宽范围输入电压和反向放电输出电压,并根据不同输入输出电压在三种工作模式平滑切换:当输入电压低于输出电压时为升压模式;当输入电压接近输出电压时为升降压模式;当输入电压超过输出时则为降压模式。在降压充电模式下,MP2764可采用双相交错并联模式工作,这有利于小尺寸电感的选择,因为较低的电感饱和电流通常意味着电感尺寸也可以较小。

NVDC 功率路径管理

MP2764通过BGATE驱动来控制外部N沟道MOSFET,以实现NVDC功率路径管理功能。当电池电压低于系统最小工作电压且接入输入电源时,MP2764可将VSYS调节在系统要求的最低水平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启动,同时通过BATFET对电池进行正常充电。

当输入源电流或电压达到设定限值时,电源路径管理功能将自动降低充电电流,以优先满足系统供电需求。如果系统电流持续增加,充电电流先降至0A然后进入补充供电模式对系统放电,电池和输入电源同时为系统供电。

当输入电源断开时,电池通过BATFET给系统供电。

电池反向放电模式

在USB PD放电模式下,MP2764可提供4V至21V的宽输出电压(VOUT)范围,可调节步进值为20mV/step。同时还具有最大5A输出限流调节。

MP2764 主要产品特性

  • 支持2-4串电池,单串电池电压可达4.8V

  • 支持最大28V绝对输入电压和最大22V工作电压

  • 全集成内部功率FETs

  • NVDC电源路径管理功能

  • 所有充电和反向放电参数均为I²C/SMBus可编程,用于灵活配置充放电参数

  • Buck充电模式下支持高达8A的系统和充电电流,放电模式下高达5A的输出电流

  • 兼容USB PD PPS 放电模式4V-21V

  • 集成IMVP9以及PSYS系统功率监控

  • 12bit ADC实时监测充放电电压和电流信息

  • 完备的充放电保护功能,包括输入过压保护(OVP)、电池过压保护、系统过压保护、过温关断保护、电池温度保护等, 还集成了VMIN主动保护(VAP)功能

  • 采用QFN-30(4mm*5mm)封装

MP2764 封装参考图

MP2764 封装参考图

MP2764 亮眼优势

  • 支持单电感模式或者双电感交错并联模式

  • 以>97%的出色效率支持超过65W的功率输出

  • 相比分离方案缩小50% BOM尺寸

样品申请

可登录MPS中文官网,点击联系方式—样品申请,免费申请MPS产品样品。

MPS 官网样品申请入口

MPS 官网样品申请入口

联系我们

如对上述产品感兴趣,欢迎发送邮件至mpssupport.mps@monolithicpower.com咨询更多产品详情,获取技术资源支持。

MPS 公司简介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Inc. (MPS) 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专注于基于芯片的高性能电源解决方案。MPS 的使命是减少能源和材料消耗,从各方面改善生活质量。公司于 1997 年由 CEO Michael Hsing 成立,拥有三大核心优势:深厚的系统级知识、卓越而专业的半导体设计能力、专有的半导体工艺、系统集成技术及创新能力。这些综合优势使 MPS 能够为客户提供可靠、紧凑和单片集成的解决方案,使其产品更节能、更经济,同时也为我们的股东带来持续的投资回报。更多 MPS 信息,请访问 www.monolithicpower.cn 或各地办事处。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07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1.png

中国GPU企业陆续将要IPO加上中国如火如荼的算力市场真让英伟达的黄仁勋坐不住了,据相关报道,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计划于2025年7月16日访问中国,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并可能与中国高层领导人会面。

主要是美国政府的多轮出口管制措施对英伟达的业务造成了重大冲击。英伟达预计,出口管制将使其在2025年第二财季损失高达80亿美元的销售额。黄仁勋此前多次批评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认为这些措施不仅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促使中国企业加快自主研发,导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下滑。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英伟达在中国的营收占其全球总销售额的20%以上。2024年,英伟达在中国的营收达到171.08亿美元,同比增长66%,创下历史新高。因此,保住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对英伟达至关重要。

加上中国自研算力芯片在快速发展,另外有传言华为也将开发GPGPU 。详见《传华为重新设计AI芯片,英伟达的强劲对手来了!》,中国自主研发的高性能AI芯片取得重大突破,这对英伟达构成了潜在的市场竞争压力。

不过,黄仁勋还没出行, 美国政客就跳出来了,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吉姆·班克斯和民主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于7月11日向黄仁勋发出警告,要求他不要与所谓“涉嫌破坏美国芯片出口管制的企业”会面。两位参议员写道:“我们担心您的中国之行可能会使那些与中国军方密切合作或涉及讨论美国出口管制中可利用漏洞的公司合法化。”

这两位继续表示:目前,驱动先进人工智能所需的硬件已获得两党就此类硬件自由出口达成了共识。信中写道,先进的人工智能硬件可能会“加速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现代化的步伐”。美国政客们对规避对华出口管制的行为日益担忧,并提议制定一项法律,强制人工智能芯片公司核实其产品产地。参议员在信中表示,他们此前曾表示担心英伟达的行动可能会助长中国的人工智能和芯片产业,并以英伟达在上海的新研发中心为例。

上个月,路透社报道称,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表示,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试图利用空壳公司规避美国对华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为此,美国还将加强了对泰国和马来西亚的芯片管制。详见《美国计划对马来西亚和泰国实施人工智能芯片限制

据称黄仁勋的北京之行将重申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强调该公司将继续优化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体系,以服务中国市场。

英伟达计划于2025年9月推出一款专为中国设计的新型人工智能芯片。这款芯片基于英伟达现有的RTX PRO 6000 Blackwell处理器,但去除了部分先进技术,如高带宽内存(HBM)和NVLink,以符合美国的出口管制规定。

通过与中国高层的沟通,黄仁勋希望缓解美国出口管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探索与中国企业和机构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机会,以应对中国本土芯片产业的崛起。

美国网友炸了

对于政客的警告, 美国网友炸了,一边倒狂喷这些政客。

2.png

有的说:“政客们对半导体、人工智能或任何与工程相关的知识懂个der!,他们正竭力控制英伟达以及其他美国科技和非科技公司。这还是资本主义经济吗?还是更像一个封闭的朝鲜式经济?

3.png

还有的说:“班克斯和沃伦是政客,他们不应该利用自己的职位来警告英伟达(它是美国最大的纳税人之一)如何处理自己的私人业务。 NVIDIA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近4万名员工。CPU/GPU领域是美国未来主导地位的最重要领域。

4.png

也有的说:“由于美国通过了一项大漂亮法案,正在减少对太阳能/风能的投资,中国将轻松赢得人工智能主导地位的争夺战。中国每年的发电量已超过35太瓦时,而美国仅为9.5太瓦时。此外,中国还有28座核电站在建,预计将在未来3年内全部投入使用,并且还在新疆的沙漠地区继续建设大型太阳能/风能发电场。他们的太阳能产量是美国的5倍,正在迅速将我们甩在身后。

上个月我去了中国(儿子的中学普通话浸入式课程旅行,其他35人也参加了),在从北京到西安的高铁上参观了几座核电站。相比亚利桑那州,中国的核电站发展速度非常快。亚利桑那州除了附近正在兴建的两座台积电晶圆厂外,几乎没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在北京(人口超过2200万),道路上超过75%的汽车都是电动汽车,来自几十个我在美国从未见过的品牌(尽管去年在菲律宾马尼拉确实见过几个)。它们很快就会主导全球汽车制造业,因为那里的新型电动汽车售价不到1.2万美元(没有美国汽车可以与之竞争)。在那里看到新闻,他们在一条封闭的高速公路上成功测试了一个由十几辆使用人工智能的无人驾驶半挂卡车组成的车队。此外,他们拥有超过4.1万公里(2.5万英里)的高铁(HSR),而我们美国却没有。在那里坐了两次高铁,非常平稳,腿部空间比喷气式飞机还大,而且非常干净。美国落后了。”

这哥们挺能写,也有来过中国,看来中国的高铁和电动车对他有很大震撼。

5.png

这位有点忧国忧民的感觉,“为了下一代和当代人的利益,他们(立法者)不应该担心英伟达的举动,而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削减赤字、减少国家债务,并加强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通过大漂亮法案简直就是一个可悲的笑话。

6.png

也有的冷嘲热讽:“哇,还有没有言论自由?在那里会见感兴趣的人并不意味着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吧。再说老黄又没带着一袋芯片过去,这有什么问题?

7.png

也有的说:“这两位参议员竟然还在为一位CEO的中国商务之行而担忧,而我们自己的国家正被一位受极端分子控制的愚蠢总统撕成碎片。我们如今生活的世界真是奇异。

诸如此类的评论还有很多,让我感觉美国政客们的正在变成小丑的角色,他们的言行只是给民众增加一些谈资和发泄出口,看来美国政府这样的打压策略已经没有民意基础了。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07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科技新闻网站TT Information最新发布报告指出,华为想重新设计AI芯片,从ASIC转向GPGPU。

因为目前华为想要提升AI芯片份额正面临的一个主要瓶颈,因为华为AI芯片采用的是异构计算架构(CANN)软件平台来实现算力调度与执行的。 但是,CANN并未得到行业的广泛的支持,远不及英伟达的CUDA生态。

尽管美国对中国实施半导体出口制裁,阻止英伟达在中国大陆销售其先进AI芯片,但英伟达的产品仍然是中国大陆需求最广泛的AI芯片,主要得益于其GPGPU架构及强大的CUDA生态。

目前大陆销售最好的AI芯片就是华为的昇腾AI芯片,它是为AI计算优化的ASIC,主要针对深度学习推理和训练进行特化,在特定任务上有更高的性能和能效,但对于图形渲染、并行计算、科学计算等通用计算任务的效率和灵活性不如GPGPU,且无法支持双精度浮点(FP64)计算。此外,其采用的CANN软件平台未得到行业广泛支持,与英伟达CUDA生态差距较大,限制了华为AI芯片的市场份额提升。

我们都知道,GPU本身是为图形计算设计的,但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使其能够处理各种计算任务。英伟达针对AI应用推出了具有很强编程灵活性和适应性的GPGPU,并结合CUDA软件编程框架,可处理图形渲染、科学计算、深度学习等不同类型的负载。同时,英伟达CUDA平台拥有成熟的开发生态和大量优化好的库,开发者可利用这些工具和库大大简化开发工作。

由于中国科技公司已长期使用英伟达软件平台Cuda开发技术,转向华为将带来高昂的转换成本,需要重新设计数据中心基础架构、软件和工程工作流程。 更重要是,华为的AI芯片存在过热并停止运作的问题,由于AI技术开发分秒必争,华为产品套件欠缺吸引力。这些大陆科技巨企高层,曾多次在会议中明确告诉华为,若要他们大规模转向华为芯片,应该是华为去配合他们的平台。

如果华为新的AI芯片在转向GPGPU后,将配备新的软件,允许用户通过中间件以兼容英伟达的CUDA编程语言,该软件也可以将CUDA的指令转换为适用于华为AI芯片的语言。

消息人士称,华为也有兴趣采用英伟达和AMD使用的芯片功能模型。华为希望通过这一转变,使其AI芯片能够被更广泛地使用,从而增加其在中国AI芯片市场的份额,打破国内AI芯片以ASIC为主的格局。

此次转向有助于华为更好地兼容主流AI框架和算法,缩小与国际领先厂商的技术差距,提升其AI芯片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国产算力生态注入新的变量。

但是,从技术开发到生态构建,这条路注定不易,尤其是在高端制程受限的背景下,华为需要在性能、成本和适配性之间找到平衡。

如果华为转向GPGPU ,那英伟达的真正对手要来了!估计黄教主要急了。。。



围观 1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07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凭借3100亿出货和2200万开发者,Arm能延续移动时代的辉煌继续在AI时代称王吗?

2025年,AI正加速进入“大模型+端侧智能”的深水区。随着Transformer、LLM等技术不断演化,AI不再局限于云端部署,而是逐步向AI PC、AI手机、智能汽车、工业终端等边缘设备渗透。端侧AI的兴起,背后既有对低延迟、本地数据隐私保护的需求驱动,也受限于算力、能效与成本的多重制约。这催生了“异构计算+混合AI”架构的新范式——CPU、GPU、NPU等多种计算单元协同工作,云-边-端联动部署,成为当前AI芯片架构演进的核心方向,那在这些领域拥有产品优势的Arm在AI时代称王吗?

1.png

在7月11日召开的2025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会(ICDIA 2025)上,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谋科技”)CEO陈锋发表了题为《立足全球标准与本土创新,赋能AI计算“芯”时代》的主旨演讲。

2.jpg

在演讲中,陈锋从AI大模型技术趋势发展谈起系统性地阐述了安谋科技在全球化与本土化融合发展方面的前沿思考与实践路径。他指出全球范围内基于Arm架构的芯片累计出货超3100亿颗,活跃开发者规模超过2200万,Arm堪称全球最庞大的计算生态之一,同时,他也指出伴随着异构计算与混合AI的走热,基于Arm CPU的异构计算将是端侧AI部署的理想选择!

3.jpg

那么,在移动时代称王的Arm能在AI时代将继续称王吗?或者说:面对AI大模型时代的技术拐点,以及RISC-V等开源架构的迅速崛起,Arm的优势是否仍然坚不可摧?它能否在AI时代继续称王还是会在新一轮算力演进中失速?

老张认为,这不仅是对一家公司的考验,更是对一种技术范式的拷问。

从“生态王者”到“AI算力基石”:Arm的独特优势

1.全球通行证:软硬件生态先发红利

我们都知道,在智能计算时代,“生态”即“护城河”。基于Arm架构的芯片横跨移动终端、IoT、智能汽车与数据中心,其背后所凝聚的2200万开发者社区和稳定的软件工具链,已形成事实标准。

开发者无需重新开发软件,系统级兼容性极高,极大降低了产品迭代门槛。这种“技术惯性”使得Arm体系在传统强势领域依然不可撼动,尤其是在移动端、轻量级AI和通用计算中保持统治地位。

2. AI适配能力:软硬协同构建“新算力形态”

随着AI计算从云端向终端迁移,安谋科技打破传统“移动架构”的边界,推出面向大模型的“周易”NPU系列,具备W4A16硬件加速;Transformer模块专用DSA加速;多精度数据支持(CNN与Transformer兼容);支持HuggingFace生态与Dynamic Shape。这类软硬协同的产品矩阵,契合了AI模型端侧部署的需求爆发,尤其适合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汽车等边缘AI场景补齐了Arm的短板。

3. 中外融合:全球标准与本土需求“双轮驱动”

此外,安谋科技独具中外融合属性:既拥有Arm授权的全球生态基因,又具备本地IP(NPU、CPU、SPU等)自研能力,可以更快响应本土客户的定制化、差异化需求,是国内少有能覆盖从IP到平台再到生态的计算基础提供者。

据陈锋介绍,安谋科技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紧密连接中国市场与Arm全球生态,积极引入Arm前沿技术与解决方案,满足国内芯片合作伙伴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产品的需求;同时,公司也是助力本土客户高效研发与快速商业化的“引擎”,得益于长期稳健的自研业务技术投入,已拥有成熟且高效协同的自研业务产品矩阵,实现对国内半导体行业的深度赋能。

4.jpg

在自研产品创新方面,基于对国内产业需求与技术趋势的深入洞察,安谋科技聚焦AI、CPU、信息安全和多媒体处理等核心研发领域,构建起完整的本土IP供应链,涵盖“周易”NPU、“星辰”CPU、“山海”SPU、“玲珑”多媒体系列等自研产品线,并且全部实现了客户相关产品的流片和量产。针对当前日益升温的端侧AI应用趋势,新一代AI加速引擎——“周易”NPU通过软硬协同优化,在算力、精度、灵活性、能效比等方面均实现大幅提升,可同时支持卷积神经网络(CNN)和Transformer架构,并适配多种主流大模型,助推端侧AI在多元场景的创新落地。

Arm和安谋科技的“双轮驱动”既兼顾了中国市场的独特需求也覆盖了国际市场的普适需求,似乎是一种完美的组合。

但,Arm遇到了一个对手!

RISC-V:从边缘突围的“后起之秀”

在AI时代,Arm遭遇了一个强劲对手那就是开放指令标准RISC-V,如果说Arm是王者,那RISC-V就是潜行的挑战者。

这套开放指令集架构标准近年来快速扩张,在学术界、初创企业乃至头部芯片公司中获得高度认可。它带来的不仅是零授权成本,更是一种“技术自主”的选择权。

1. 开放带来的创新爆发

RISC-V的最大优势在于灵活可定制,厂商可以根据自身场景裁剪架构、嵌入自研模块,打造真正差异化的产品。这种灵活性和透明度是Arm难以比拟的。

尤其是在AI芯片领域,不少新兴NPU架构选择基于RISC-V构建控制器或AI协处理器,用于节省功耗、提高效率。AI SoC逐渐向“RISC-V + NPU + 自研DSP”的方向演进。

2. 中国力挺,生态快速补全

关键是中国已经成为RISC-V全球最大的市场推手。开源工具链、标准化中间件、类Linux兼容操作系统等生态正在迅速建立,Arm曾经强大的生态护城河,正被围攻。尤其是一些曾经观望的大厂开始下场,RISC-V经过15年的发展似乎迎来了爆发。

安谋的短板与风险:优势正在被重新定义

1. 成本结构对初创者不友好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生态成熟,Arm架构授权费用高昂,IP模块定制空间有限,使得越来越多初创公司在评估成本后转向RISC-V。对于边缘设备、低功耗AI芯片等场景,这种“性价比战”正逐步侵蚀Arm原有市场。

2. 创新速度受限于生态惯性

另外,庞大的生态反而可能成为创新的包袱。相比RISC-V能迅速整合新型AI加速逻辑或特定用途指令,Arm仍需保持架构标准化,难以在部分细分场景中快速响应。

3. PC与服务器仍是追赶者

虽然Arm在智能手机长期称霸,但在PC和数据中心领域仍非主流。尽管未来几年Arm服务器芯片份额将突破50%,但Intel与x86仍握有生态控制权;而在高性能AI推理方面,Arm CPU相较定制化AI加速器仍存在性能差距。

要称王就要重构自己!

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AI时代不是传统CPU时代的简单延续,而是一场架构分裂与算力多元化共存的浪潮。Arm/安谋科技能否称王,取决于其能否适应以下关键趋势:

1、异构协同 vs 单一架构主导:未来计算不是CPU一家独大,而是CPU+NPU+DSP+DSA的协同架构,安谋已在这方面初步建立优势;

2、生态控制 vs 开放创新:安谋的优势在生态整合,但RISC-V的开放策略正在重塑技术发展逻辑;

3、本土定制化 vs 全球标准化:安谋的本土研发正发挥更大作用,能否进一步摆脱对Arm英国总部的依赖,将决定其长期生存能力。

在AI时代,称王并不意味着一家独大,而是能否在关键生态位占据核心地位。安谋科技凭借全球生态的积淀与本土创新的灵活,仍将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但面对成本、灵活性、开源生态等新战场,它也必须主动转型、强化本土IP能力、拓宽异构合作边界。

老张认为AI时代,真正的王者是能重构自我者!

“出货3100亿颗”“开发者超2200万”,在传统芯片生态里,这样的数字意味着无可撼动的统治力。但AI时代不是线性的延续,而是一场范式的突变——它将打破原有的路径依赖,重构从技术架构到商业模式的每一层逻辑。在这样的时代,只有那些能够自我颠覆、自我进化的企业,才可能拥有真正的“称王”资格。

我们看到,AI技术正在倒逼算力体系从以通用计算为核心的传统范式,转向异构、分布式、专用化协同的新模式。通用CPU不再是唯一的算力核心,越来越多的AI工作负载由定制化NPU、DSA、甚至类脑架构来承担。这意味着:商业逻辑上,“通用+授权”的IP商业模式面临挑战,客户不再满足于从一个“中心化标准”获取技术,而是更倾向于基于场景定制、轻量协作的生态模式;

在技术路径上,传统架构迭代速度已难满足AI的快速变化节奏,需要更开放、更快速的架构更新机制与开发者响应机制。

在这种背景下,Arm所代表的全球计算“标准架构”,虽然生态庞大、工具完备,但也深深植根于旧时代的思维模式:高度封闭的授权体系、对架构标准化的路径依赖、对创新的外包式管理方式……都可能成为AI时代的掣肘。

重构自我 = 放下既得优势,重新参与新规则

相比之下,像RISC-V这种“生而开放”的架构,之所以在AI芯片厂商中风靡,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新技术范式:

开放:允许开发者从底层架构开始做定制;

灵活:适应特定AI模型或场景的优化需求;

轻量:不依赖庞大冗余的架构历史包袱。

这正是AI时代的底层逻辑:快速试错 + 小步快跑 + 模块解耦

所以,“重构自我”的真正含义不是简单地叠加NPU和将自己的产品排列组合,更不是推出几款“AI处理器”,而是要从根本上重构自己的组织能力、技术理念与商业接口方式,主动向AI时代的协同式、生态式、动态式范式靠拢。

对于Arm来说,真正的问题是愿不愿意放下已有的规模优势,打破原有的商业逻辑、生态关系与技术架构,去主动拥抱一个去中心化、开放式、快速演化的AI生态?

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选择,更是一次战略上的自我革命!

所以,AI时代的“称王”不是存量博弈,而是范式重建!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称王”的逻辑是生态规模、标准垄断与授权能力;但在AI时代,这些护城河正在被开源化、模块化、协同化的浪潮冲击。

真正的王者,是能与旧世界切割、在新世界重新定义自己的企业。

所以!Arm是否能称王,不取决于它过去出货多少芯片、有多少开发者,而取决于——它是否有勇气成为另一个“自己”!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4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07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 (1).jpg

7月11日-12日,由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平台)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会暨IC应用生态展(ICDIA 2025)在苏州成功召开!

本次大会为期两天,以“自主创新•应用落地•生态共建”为主题,打造1场高峰论坛、3场专题论坛、1场IC应用生态展。围绕 AI 大算力与数据处理、超异构计算、RISC-V 生态、AIoT 与边缘计算、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等,分享前沿技术突破与应用场景,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链协同,搭建芯片、应用方案与整机研发合作平台。大会邀请行业领袖、顶尖学者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共商新形势下国产芯片技术突破、创新应用与生态合作大计。

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理事长魏少军为大会致辞,他表示,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集成电路产业与人才工作深度融合。

高峰论坛,重磅演讲干货满大会首日的高峰论坛分为上午场与下午场。上午场由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秘书长程晋格主持。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尹首一,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锋,巨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孙家鑫,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义军,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副理事长彭剑英,北京华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继旺,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2.png

尹首一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

尹首一在演讲中指出,集成架构和集成技术对国内的集成电路技术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先进集成技术有可能突破工艺和存储封锁两方面的挑战。通过水平面的横向扩展,提高整个芯片的规模;通过垂直面的垂直堆叠提高存储带宽,从两个纬度上破解今天面临的国外技术封锁。

尹首一表示,3.5D芯片设计有很多技术挑战。第一个痛点,今天暂时对一些设计问题还没有设计方法学和评估工具,只能靠经验驱动,预留设计的Margin,这会带来性能的急剧下降。第二个痛点,今天的设计芯片中有一部分的基础工具存在仿真比较慢、迭代时间比较长等问题,无法满足真实的设计周期需求。第三个痛点,在有工具和设计时间可接受的情况下,因为3.5D芯片由面积和垂直堆叠带来的新的设计空间探索不全面、探索不完备等问题,造成今天一部分设计芯片没有找到最佳性能的设计决策点。

尹首一认为这三个痛点,既是未来在AI时代设计大算力芯片需要突破的问题,也给一些领域带来了新的机会。他希望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设计、工具、工艺三方面充分协同起来,能够完美地解决这些挑战,能够满足设计中的需求,这也将为未来AI芯片时代算力的供给提供最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3.jpg

陈锋 安谋科技首席执行官

陈锋在演讲中表示,当前,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正驱动新一轮AI产业变革,Arm计算平台已成为支撑AI计算的基石。

他指出,截至目前,基于Arm架构的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3,100亿颗,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IoT、智能汽车及数据中心,赋能从云端到边缘的智能化升级。

4.jpg

孙家鑫 巨霖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

孙家鑫在演讲中表示,在芯片复杂度飙升、高速接口普及和系统集成挑战加剧的今天,传统的点工具仿真已难以满足从芯片裸片、封装互连到系统板级的协同设计与精准签核需求。

他介绍了巨霖科技“通用芯片-封装-系统签核仿真方案”,覆盖全设计流程的一站式、高精度、高效率的仿真验证。

孙家鑫强调,仿真精度是巨霖科技永远不懈的追求,其产品核心引擎在包括华为在内的头部企业经过长达六年的合作,精度完全达到企业的标准,甚至领先于海外企业。

5.jpg

石义军 中兴微副总经理

石义军在演讲中指出,随着ChatGPT、LLaMA、通义千问等大模型的兴起,LLM推理需求激增,对算力、能效提出更高要求。RISC-V凭借开源、可定制优势,成为高性能计算的新选择。

他表示,当前学术界在开展基于RISC-V的AI加速器研究,探索如何通过向量扩展(RVV)、定制指令、异构计算等方式提升LLM推理性能,产业界也推出了基于RV架构的处理器、高性能RV核。

他认为,围绕开源开放的生态,最重要的是将底层的技术标准尽快完善,同时围绕标准、应用场景,瞄准AI 推理的需求痛点,构建软件生态,形成良好的发展基座,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6.jpg

彭剑英 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副理事长

彭剑英在演讲中表示,虽然相比X86和Arm,RISC-V生态还在快速成长过程中,但从底层、工具链、操作系统、应用库等方面来看,RISC-V 正在建立最大的软件生态。

她指出,中国CPU自主可控之路走了多年,有希望通过RISC-V的开源、开放实现真正的国产化,保证供应链安全。另一方面,RISC-V通过模块化的创新,在一些新型领域可以更好地贴近客户需求,快速迭代,实现更多的可能性。

彭剑英认为,PC时代成就了X86,移动时代成就了Arm,相信在接下来无处不在的AI时代,一定会给RISC-V一个巨大的成长舞台。

7.jpg

郭继旺 华大九天副总经理

郭继旺分享了EDA产业情况及AI+EDA的发展趋势。他指出,EDA还是要串链补链,统一结构标准,发展智能系统。同步启动EDA垂直大模型,优化点工具,通过AI不断的闭环优化迭全流程智能体系统。

通过大模型这样的人机交互,从原来的工程师经验驱动改为数据驱动、算法驱动,自主规划工作流,自主的调动EDA工具,全流程智能化迭代,指导线下串链,反馈到EDA公司,形成相互协同的关系。

他分享了华大九天将AI应用于EDA工具开发的进展和规划,并表示EDA垂直领域大模型智能系统能够跨维度、跨尺度的解决目前遇到的集成电路产业支撑的困局问题。

8.jpg

宋继强 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

宋继强在演讲中表示,AI 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算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芯片底层制程工艺的持续进展,结合异质-异构集成通过将不同工艺节点、不同功能、不同材料的芯片集成到同一封装内,形成高性能、高能效的复杂系统,成为解决算力需求的关键技术。

通过硅光技术实现光-电混合集成,解决电互连在高带宽传输中的瓶颈问题,将在数据中心和智能计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宋继强介绍了英特尔在制造端的制程工艺及先进封装技术,并分享了硅光集成I/O的未来创新路线图。

他认同通过系统工艺联合优化的方式,来交付未来高能效比的AI系统。

从英特尔两大主力产品来看,一个是AI PC端,已经在利用异构集成的方式助力CPU设计。另一个是AI的服务器模块,也是在用异构集成的方式做更大的芯片。

高峰论坛下午场由新紫光集团执行副总裁、紫光展锐CEO任奇伟主持。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高级顾问徐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包云岗,珠海硅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毅,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态技术总监展恩果,黑芝麻智能产品管理高级总监周勇,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沈磊,西安紫光国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成伟深圳市迈特芯科技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李凯,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芯智光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蔡长波,IBM大中华区自动化平台总经理许伟杰,OMDIA高级顾问宋卓分别发表主题演讲,探讨了国产EDA方案、端侧大模型芯片、光通信芯片、中国半导体市场趋势等行业热门话题。

9.jpg

第一排从左往右依次:徐鸿、包云岗

第二排从左往右依次:赵毅、展恩果、周勇

第三排从左往右依次:沈磊、王成伟、李凯

第四排从左往右依次:蔡长波、许伟杰、宋卓

3场专题论坛,前沿趋势一手抓

7月12日,IC设计与创新应用论坛、AI开发者论坛、汽车芯片与产业链协同论坛同期召开,来自芯片设计、IP、EDA、AI大模型、汽车电子等30多位企业代表和技术专家将介绍各自的产品和核心技术竞争力,并分享行业观点,现场气氛热烈,与会嘉宾交流热切。

10.jpg

第一排从左往右依次:庞功会、王飞鸣、陈宰曼

第二排从左往右依次:邓俊勇、鲍敏祺、阳任平

第三排从左往右依次:蒲菠、薛军、陈思若

IC设计与创新应用论坛上午场:重庆物奇微电子副总裁庞功会,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IC芯片系统专家级工程师王飞鸣,西门子EDA华东区销售总监陈宰曼,巨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俊勇,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鲍敏祺,是德科技市场部经理阳任平,宁波德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蒲菠,中茵微电子(南京)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薛军,Cadence技术销售总监陈思若围绕RISC-V、AI EDA、端侧AI、芯片测试、先进封装等话题发表主题演讲。

1752457801646.jpg

1752457824558.jpg

1752457811069.jpg

3.jpg

第一排从左往右依次:钱静洁、杨一峰

第二排从左往右依次:蓝碧健、谢卓恒、周照

第三排从左往右依次:郭大玮、沈泊

IC设计与创新应用论坛下午场:无锡玖熠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钱静洁,上海启芯领航半导体有限公司资深产品经理杨一峰,苏州复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蓝碧健,重庆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主任设计师谢卓恒,中科麒芯智能技术(南京)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周照,AlphawaveSemi亚太区资深销售总监郭大玮,合肥酷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沈泊围绕3D IC测试、国产硬件验证系统、硅基相控阵收发芯片设计、大模型、低功耗SoC、连接技术等话题发表主题演讲。

4.jpg

第一排从左往右依次:孙宏滨、杨言、叶栋

第二排从左往右依次:冯春阳、曹中兴、毛丽艳

第三排从左往右依次:韩毅、龚思颖、熊谱翔

AI开发者论坛: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孙宏滨,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生态总监杨言,奇异摩尔(上海)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网络架构专家叶栋,深圳鸿芯微纳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冯春阳,上海光羽芯辰科技有限公司算法负责人曹中兴,南京硅基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毛丽艳,蜜度研究院副院长韩毅,亿咖通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高级总监龚思颖,上海睿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理事长熊谱翔围绕具身智能计算架构、国产GPU、基础设施、EDA工具、端侧AI、数字人、智能座舱等话题发表主题演讲。

1752458058776.jpg

1752458071270.jpg

汽车芯片与产业链协同论坛:日月光半导体研发中心副处长陈富贵,Cadence资深技术支持工程师刘霁鑫,西门子四方维总编高扬,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卢万成,思瑞浦微电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拓展经理犹家元,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定制芯片平台事业部总经理汪志伟,围绕边缘AI、汽车电子的热与应力、本土汽车芯片企业的挑战、汽车电子韧性产业链建设、车规芯片等话题发表主题演讲。

13.jpg

第一排从左往右依次:陈富贵、刘霁鑫

第二排从左往右依次:高扬、卢万成

第三排从左往右依次:犹家元、汪志伟

《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人才发展研究报告》

《汽车安全芯片应用领域白皮书》发布

大会同期发布了《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人才发展研究报告》、《汽车安全芯片应用领域白皮书》。

《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人才发展研究报告》为了解我国各区域集成电路人才发展现状,供需矛盾与突破路径,由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联合《中国集成电路》编制。发布现场,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专家组组长时龙兴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14.jpg

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专家组组长时龙兴在大会现场解读报告

时龙兴表示,中国的产业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形成了京津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的发展格局,并且每个区域都具有明显的特征,自然的产业特征带来了人才也有鲜明特征。关于人才,国家四个区域主要园区分布也有一定的格局,人才总体还是以长三角、京津渤海湾为主体,包括很多园区。目前的人才矛盾,一个是数量问题,据研究预测,今年有近20.6万的人才缺口,到2030年缺口会降至11万左右,更主要的是人才结构的矛盾,包括在一些战略性高端人才和竞争性市场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缺口,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15.jpg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汽芯(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显召发布白皮书

《汽车安全芯片应用领域白皮书》由中国汽车芯片标准检测认证联盟组织发起,中汽研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牵头,联合行业20余家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芯片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共同编撰,为系统梳理汽车安全芯片主要应用场景、技术需求及测试验证要求,为汽车行业提供一份完善的汽车安全芯片应用领域指南。

16.jpg

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事业部总监秦维在大会现场解读白皮书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汽芯(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显召博士在汽车芯片与产业链协同论坛上发布了白皮书,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事业部总监秦维进行了详细解读。

2025中国创新IC-强芯评在7月11日的欢迎晚宴现场,由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组织开展的“2025中国创新IC-强芯评选”颁奖典礼隆重举行,现场公布了“2025中国创新IC-强芯评选”的获奖企业。

1752458372340.jpg

1752458395954.jpg

1752458385882.jpg

本次评选活动设潜力新秀奖、创新应用奖、优秀芯擎奖、强芯领航奖、生态贡献奖五大奖项,共有102家企业,141款产品申报,最终42款企业产品获奖。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刘劲梅,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高级顾问、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徐鸿,新紫光集团执行副总裁、紫光展锐CEO、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任奇伟,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杜晓黎,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秘书长程晋格为获奖企业颁发奖牌并合影留念。

1752458459040 (1).jpg

IC应用生态展,看尽国产IC创新成果

1752458601078.jpg

本次IC应用生态展设置四大展区:先进设计与创芯展区、苏州产业展区、设计创新联盟展区、AI应用生态展区,集中展示中国IC创新成果、AI前沿技术及机器人展示、智能生态应用场景。

展商名录:

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巨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华大九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

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珠海硅芯科技有限公司

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犇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紫光国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楷登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西门子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重庆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鸿芯科纳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中科麒芯智能技术(南京)有限公司

上海启芯领航半导体有限公司

源昉芯片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Inc.

博越微电子(江苏)有限公司【中茵微】

无锡玖熠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复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是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锐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奇异摩尔(上海)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昴氏(上海)电子贸易有限公司

杭州广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开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促进中心

北京清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牛芯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珠海佑航科技有限公司

长沙景美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无锡芯领域微电子有限公司

宁波德图科技有限公司

华润微集成电路(无锡)有限公司

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

伟芯科技(徐州)有限公司

杭州瑞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腾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成都旋极星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美芯晟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芯联成软件有限公司

杭州恒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安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物奇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基测实业有限公司

Progate Group Corporation

电子科大科技园

珠海美佳音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赛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

杭州友旺电子有限公司

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上海安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宸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半导体

蔚来乐道

深圳ICC

国创智能【家电研究院】

苏州门海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创耀(苏州)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upplyframe四方维

苏州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

苏州芯路半导体有限公司

锦凡(苏州)计量检测有限公司

唐明盛试精密仪器(苏州)有限公司

苏试宜特(上海)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知行科技

捷螺智能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合肥酷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IBM

上海光羽芯辰科技有限公司

亿咖通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

上海睿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

南京硅基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蜜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思瑞浦微电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英特尔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OMDIA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长城汽车紫荆半导体

深圳市迈特芯科技有限公司

*上下滑动查看,排名不分先后

来源: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

围观 5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07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jpg

711-12日,“第五届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会暨IC应用生态展”(ICDIA创芯展)

在苏州盛大开幕。

作为中国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微电子)深度参与此次盛会。公司副总经理石义军与电子芯片设计专家王飞鸣在大会期间发表主题演讲,深入阐述RISC-V开放架构如何赋能大语言模型(LLM)高效推理,推动AI算力普惠化进程。

2.jpg

中兴微电子副总经理石义军

随着大语言模型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推理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技术落地的关键战场。当前,大模型推理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传统GPU方案在高成本和专用性上的局限,制约了其在规模化普及,尤其是在中小场景和行业应用中的广泛落地。

中兴微电子认为,通用CPU凭借其高性价比、强兼容性与低延迟特性,正成为大模型推理服务器实现普惠的重要选项。而在这场算力革新中,RISC-V架构凭借其开放、灵活、可扩展的基因,展现出破解LLM高效推理核心命题的独特潜力。

当然,RISC-V 的架构挑战同样显著——从指令集扩展的标准化到工具链的成熟度,从生态适配的协同性到性能边界的突破,每一步都需要技术创新与实践验证。

3.jpg

RISC-V服务器架构的优化,从来不是单点突破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产业共建的"协奏曲"中兴微电子呼吁芯片厂商、框架开发者、行业用户与科研机构携手:共同定义RISC-V在大模型推理中的技术标准,完善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链路工具链,推动典型场景的标杆案例落地。唯有如此,才能让RISC-V真正成为大模型推理的"算力引擎",加速AI普惠时代的全面到来。

通过本次分享,中兴微电子与全球产业伙伴深入交流,共同探索RISC-V架构释放大模型推理普惠潜力的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加速构建开放、高效、经济的下一代AI算力基础设施

来源: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06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Bilibili World 2025 游戏娱乐盛会上,英特尔正式宣布推出“AI高静游戏本”概念,探索打造游戏本的行业新标杆,针对性能、噪音标准、壳温标准、续航时间和预装AI游戏助手等维度做了规范。在现场,宏碁、华硕、七彩虹、戴尔、惠普、联想、机械革命、微星和雷神这9家OEM共同对AI高静游戏本品类进行了探讨。

英特尔中国区技术部总经理高宇表示:“AI高静游戏本为行业树立了全新标杆。AI高静游戏本满足FPS电竞、MOBA团战、网络游戏和学习创作中对于高帧率高性能低噪音等不同需求,标志着游戏本从‘性能堆砌’ 向‘体验优先’的本质回归。我们很高兴看到合作伙伴们迅速将AI高静游戏本概念落地,推动游戏本在性能和体验上持续进化,带动上下游生态链协同发展,为产业注入全新活力。英特尔联合业界伙伴,以技术匠心融合用户期待,让每一次使用都成为理想照进现实的惊喜。”

1.jpg

AI高静游戏本的6项关键技术指标分别对应了用户关心的6个维度的游戏本体验,分别是:静音体验、清凉舒适、无损性能、自动适配、超强续航、AI智能。

2.jpg

技术指标一:42度防线背后的“冷静科技”

电脑不再是“电烤盘”,壳温不高于42摄氏度。AI高静游戏本拥有高能、低温、低噪和低成本的散热解决方案,结合英特尔Esther Island内吹专利技术,将向外“吹热风”变为了向内“灌凉风”,彻底突破“高温操作区”瓶颈。未来的产品设计不仅注重散热效率,更注重散热分布的科学性。产品会采用多种隔热材料、气流引导路径以及结构优化方案,玩家裸手操作无压力。

技术指标二:噪音不超过45分贝,从“飞机引擎”到“图书馆氛围”

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拥有出色的能效比,直接带来的就是风扇转速的降低,从而实现噪音的有效控制,不超过45分贝。这减少了对游戏世界本来的声音、音乐、甚至是语音交流的干扰。由此,玩家们可以全身心地沉浸在游戏的精彩剧情与紧张对战中,享受安静且凉爽的游戏时光。

技术指标三:强战力输出的 “可持续性能”

英特尔找到的CPU和GPU的性能和功耗在处于平衡的状态下的“甜蜜点”,基于游戏行为分析和硬件调度策略优化后实现的优选方案,也首次对OEM厂商给出对于体验感更好的功耗范围提出建议,AI高静游戏本的性能达到平台极限性能的90%以上。3A游戏流畅度依然非常出色,感知差异较小;FPS类电竞游戏帧率波动更加稳定,带来持续清晰的动态画面表现;MOBA类团战游戏中游戏帧率几乎不受影响。在满足清凉、静音需求的同时,确保了出色的游戏性能。

技术指标四:AI让笔记本 “自己会调参”

AI高静游戏本需要预装英特尔两大游戏调优工具APO和DTT。在不增加总功耗的前提下,通过APO与DTT技术的加持,多款游戏都有了性能提升。英特尔®应用优化器(APO)作为DTT重要的控制策略,能够智能识别每一款游戏,并针对主流游戏进行专属配置,优化线程调度,从而实现游戏性能的显著提升。英特尔将在下个月正式发布面向AI高静游戏本的APO升级包,届时会率先支持15款最主流的游戏,最多可带来20%以上的帧率提升。英特尔DTT技术(Dynamic Tuning Technology)作为英特尔Adaptix技术的核心,是基于系统级别的性能优化技术,DTT深度植入AI与机器学习算法,能够检测当前运行负载并赋予相应的控制策略,动态实现CPU及GPU功耗分配,同时可以实现场景化智能定制,支持OEM厂商深度定制千人千面的性能方案,从而实现性能及续航的优化。举个例子:在一些对GPU压力较大的游戏中,系统会主动把部分功耗从CPU转移给GPU,从而带来更高的帧率和更平衡的功耗结构;而在其他轻GPU、重逻辑的场景下,则相反把更多的功耗转移到CPU上。在某些游戏中,总功耗可以比甜蜜点更低,而同时帧率更高,从而有更好的噪音和温度表现。

技术指标五:脱离插座大于6小时 “续航神话”

英特尔和OEM一起把很多轻薄本上的续航技术应用到了AI高静游戏本上,从而实现了更长的续航效果。这些技术包括动态屏幕节电技术,CPU的更深的休眠技术,IO设备动态休眠技术等等。游戏本在真实应用场景的工作负载下,电池续航时间达到6小时以上。这是基于日常真实使用场景下的实际测试结果,涵盖了学习、办公、娱乐、网页多开、轻量应用处理等多任务负载。AI 高静游戏本颠覆游戏本 “续航短板”印象,在高能静音模式下的电池续航能力表现卓越。

技术指标六:多样AI助手,“小白直接变高手”

预装AI助手既可以是英特尔智能PC助手,也可以是专门针对游戏场景的AI 游戏助手,或者是OEM自带的AI语音助手功能。AI 游戏助手SDK 的开发套件涵盖了四大核心功能:游戏视觉感知、语音交互、大模型+RAG 个人游戏攻略知识库和XPU资源管理,它能够实时的分析每一帧画面了解玩家在游戏中的行为状态,比如战斗状态、当前使角色、所在地图等,从而动态匹配游戏攻略、操作建议,甚至实时辅助决策,并实现了游戏攻略的智能问答,甚至能提供情绪价值。英特尔游戏助手SDK正式发布,并且和两家ISV合作的软件也正式上架。首批集成SDK的合作伙伴包括心影随形和新智慧游戏,目前覆盖百余款游戏。英特尔与心影随形合作带来主打游戏伴玩的逗逗AI游戏伙伴,英特尔还联合主打电竞训练的新智慧游戏推出游戏技巧AI教练软件。

此次,英特尔还发布了国内首款智能PC助手,呼叫一声“樱桃樱桃”,便可以听懂你的两三百个指令。英特尔智能PC助手采用英特尔最新的量化微调技术,可以支持更精准地用户意图理解、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多的场景和响应调度,以及更深入的Windows系统控制。该智能助手完全本地部署,无需依赖网络,时刻待命。在语音交互方面,通过高效精准的识别技术,能够准确识别用户语音,让用户彻底解放双手,摆脱繁琐的手动操作。这得益于近期英特尔推出的量化微调技术带来了100%准确度,大模型变小,便于在本地部署。

3.jpg

总之,AI高静游戏本必须要拥有的一个全新使用模式“高能静音模式”,这个模式介于常规电脑设置的狂暴模式和平衡模式之间,实现了四个特性:低噪音、低发热、九成平台极限性能、游戏性能自动调优。该模式可以通过一键开启或在用户界面中的选项开启得以实现。

4.jpg

联想拯救者Y9000P 2025至尊版

5.jpg

机械革命耀世16 Ultra旗舰电竞笔记本

6.jpg

惠普暗影精灵MAX游戏本

7.jpg

雷神ZERO 18 Pro

英特尔 AI 高静游戏本的概念推出,让游戏本终于回归“服务体验”的本质。一个能保持低温、不烫手、不频繁降频的机器,往往比一个只会“飙性能”的电脑更受欢迎。这个以均衡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变革,正在重新定义用户对“好设备”的判断标准:不是冰冷的性能数字,而是让这个夏天拥有快乐回忆的沉浸式体验。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06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