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各国政府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全球对电子身份证件(eID)的需求持续增长。为了更加快速、灵活地响应这一领域的高速迭代需求,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推出两款新型解决方案SECORA™ ID V2eID-OS,在帮助客户缩短平台开发时间和加快应用部署的同时,为本地安全印务及证件生产商提供项目所需的更加灵活的解决方案。

配图1:英飞凌eID-OS.jpg

英飞凌eID-OS

英飞凌科技安全与互联系统事业部鉴权与身份认证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兼产品线经理Maurizio Skerlj表示:“我们丰富的解决方案组合充分体现了英飞凌致力于满足客户及其在证照领域的客制化、本地化需求。我们的全套解决方案如创新型非接耦合模块封装技术、天线设计支持等,为客户能快速实现客制化应用的开发、落地、及实现新应用场景的开拓。”

配图2:英飞凌SECORA™ ID V2样卡.jpg

英飞凌SECORA™ ID V2样卡

SECORA™ ID V2:更强大的安全功能和更高速的数据传输速率

SECORA™ ID V2SECORA™ ID V1 Java Card®的新一代产品,是专门为政府证照领域的身份认证解决方案打造的Java平台产品。与前代产品相比,SECORA™ ID V2的数据传输速率可提升80%。该产品基于40 nm工艺,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6.8 MBit/s,能够有效提升证件进行个人化处理时的效率,,并提高证件在通过边检及身份查验点时的查验效率,使查验及通关速度变得更加快速及顺畅。SECORA™ ID V2基于最新Java Card® 3.1 标准,可支持指纹特征的卡内匹配(Match on Card)功能,能更好地保护持证人的生物特征及隐私数据。英飞凌还为客户提供了丰富的卡端应用工具集,如支持金融行业的 Visa®Mastercard® Calypso® 等用于支付的应用以及用于更广泛鉴权场景的 crypto vision ePasslet Suite。凭借这些丰富的应用工具,开发人员能够轻松集成并快速部署高度客制化的证照解决方案。此外,SECORA™ ID V2支持沙盒(Sandbox)应用,其沙盒环境可在不降低整体解决方案的安全认证等级的情况下实现客户自己原生代码的集成。SECORA™ ID V2 平台已获通用标准EAL6+(高级)认证和EMVCo批准。

英飞凌eID-OS:开箱即用、低成本运营

英飞凌 eID-OS 是原生解决方案组合中的最新成员,结合了最新的 TEGRION 安全控制器与原生操作系统。它专为基础证照应用设计,可提供高性价比的证照解决方案,并加速项目的实施部署。这款符合国际标准的解决方案以 CC EAL 5+ eMRTD(适用于机读旅行证件的通用标准评估保证级别)认证为目标,并采用了先进的封装技术,能够优化开发流程、支持快速部署,并降低维护成本。eID-OS采用强大的32 CPU、先进的加密加速器和稳健的Integrity Guard 32 安全架构,确保数据传输能高速且安全的进行,其处理时间可被缩短至0.5秒以内。同时,凭借经过简化的实施、定制和管理以及安全信任链和自动数据大小检测,该产品可极大的降低客户在整体成本上的投入。此外,英飞凌的超薄非接耦合模块封装支持更薄的电子资料页的使用,降低了文件自身材料的使用及成本,减少了碳足迹。另一方面,其节省的空间也可被用于增加安全层及额外的安全防伪特性,使该解决方案成为现代电子证照的理想之选。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060名员工(截至20249月底),在2024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50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about/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应用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12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Gartner预测到2027年末,超过40%的代理型AI项目将因成本不断攀升、商业价值不明确或风险控制不足而被取消。

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Anushree Verma表示:“目前大多数代理型AI项目仍处于早期实验或概念验证阶段,这些项目大多受炒作驱动且常被误用。这可能使企业忽视大规模部署AI智能体的实际成本与复杂性,从而导致项目无法进入生产阶段。因此,企业应避免轻信此类炒作并就如何使用这项新兴技术做出谨慎的战略决策。”

Gartner20251月对3412名网络研讨会参与者进行了调研,19%的受访者表示其企业已大力投资于代理型AI42%进行了保守投资,8%未进行投资,剩余31%持观望态度或尚不确定。

许多供应商正在通过参与“代理洗白”助长这一炒作。“代理洗白”指的是将AI助手、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和聊天机器人等现有产品重新包装成代理型AI,而这些产品不具备实质性的代理能力。Gartner估计在上千家代理型AI供应商中,只有约130家是真正的代理型AI供应商。”

Verma表示:“由于现有模型不具备持续自主实现复杂业务目标或遵循详细指令的成熟度和自主性,因此,目前大多数代理型AI方案无法产生显著的价值或投资回报(ROI)。而且现在许多所谓的代理型AI用例实际上并不需要代理型AI。”

挖掘代理型AI的商业价值

尽管存在这些早期问题,代理型AI趋势依然代表着AI技术和市场的一次重大飞跃。代理型AI的能力超过基于脚本的自动化机器人和虚拟助手,它将带来提高资源效率、实现复杂任务自动化和推动商业创新的新途径。

Gartner预测到2028年,通过代理型AI自主作出的日常工作决策比例将从2024年的0%提高至15%以上,包含代理型AI的企业软件应用比例将从2024年的不足1%提高至33%

在早期阶段,Gartner建议企业仅在能够带来明确价值或投资回报(ROI)的情况下才使用代理型AI。因为在将代理集成到现有系统的过程中,企业会面临复杂的技术难题、经常需要打乱工作流程并付出高昂的修改成本。在许多情况下,最明智的办法是重新设计一套基于代理型AI的工作流程。

Verma表示:“要挖掘出代理型AI的真正价值,企业必须专注于整体生产力,而非只提升个别任务的效率。企业可以开始将AI智能体用于决策、常规工作流程的自动化、辅助简单的信息检索等,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速度和实现规模化并从中获得商业价值。

关于Gartner

Gartner(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 IT)为企业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客观洞察,助力企业机构在最关键的优先事项上做出明智决策,取得出色业绩。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gartner.com/cn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12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深圳市永阜康科技有限公司 梁雄

引言

在很多锂电池供电的电子产品应用设计中经常会涉及到升压电路的设计,对于较大的功率输出、如70W以上的DC-DC升压电路,基本上都是采用控制器外接开关管的Boost升压结构。但是这种升压电路也有很多弊端:外围电路复杂、PCB空间大、布局布线要求高,调试过程繁琐,成本高。

深圳市永阜康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大功率的升压应用需求,推广一款集成20A开关管的36V输出、大电流非同步DC-DC升压IC-HTN865B。HTN865B采用独到的电路研发技术以及先进的半导体工艺,重载时高达95%以上的工作效率,无需外加散热器,可稳定输出150W。

概述

HTN865B是一款高功率异步升压转换器,集成8mΩ功率开关管,为便携式系统提供高效的小尺寸解决方案。 

HTN865B具有2.8V至36V宽输入电压范围,可为不同应用的不同供电方式提供支持。该器件具备20A开关电流能力,并且能够提供高达36V的输出电压。

HTN865B还支持可编程的软启动,以及可调节的开关峰值电流限制。

HTN865B通过RT管脚外接电阻调整开关频率, 开关频率范围为100KHz-1000KHz。

HTN865B采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和外置补偿网络,更简单更灵活的使系统稳定。

HTN865B通过EN可以控制开启和关断。

特点

 ・宽输入电源范围2.8V-36V, 输出电压范围:最高 36V

・内置40V 8mΩ功率NMOS

・开关频率可调100K-1MHz

・开关MOS过流阈值可调,最高20A

・欠压保护和过热关断保护

・无铅封装,ETSSOP20

应用

蓝牙/ Wi-Fi音箱、充电 、移动电源、电子烟、大功率应急电源

HTN865B应用信息

1、HTN865B脚位图

1.png

2、HTN865B管脚说明

2.png

3、HTN865B DEMO 应用示意图

3.jpg

3.jpg

4HTN865B DEMOPCB顶层设计图

4.png

5、HTN865B DEMOPCB底层设计图

5.png

6、HTN865B DEMO板贴片图

6.png

6.png

7、HTN865B DEMO板物料清单

7.png

8、HTN865B DEMO实物图

8.jpg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11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虚拟原型:芯片设计领域的革新利器

芯片设计公司长期面临双重挑战:既要研发高性能芯片方案,又得缩短周期抢先推新。当下,系统与软件的复杂度与日俱增,传统软件开发方法在当下复杂形势中弊端渐显,如介入时间靠后增加了开发周期,难满足行业发展,革新势在必行。“Shift Left”——左移开发理念虽并非新兴概念,但其在当下愈发凸显出重要价值。其核心在于尽早进入软件开发环节,利用虚拟平台等与硬件设计并发进行早期软件开发,也可利用软件将验证和测试工作提前至设计初期。毕竟,设计初期发现并解决问题,成本和时间投入远低于项目后期。借助左移开发,芯片设计公司能更主动地把控质量,降低潜在风险及问题定位成本,提升整体开发效率,从而缩短芯片开发周期。

在左移开发理念的推动下,虚拟原型技术崭露头角,为芯片设计和其配套软件的开发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虚拟原型中的虚拟平台提供全系统仿真能力,能够在硬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提前进行软件开发。且基于虚拟原型开发的软件可在项目开发的后续阶段直接运行在对应的芯片上,这将大大提高项目的开发效率。且虚拟原型与传统物理原型相比,虚拟平台在可扩展性、易用性、调试手段等方面有先天优势。如物理原型,需要高昂的FPGA、子卡等硬件成本,而且在构建验证环境时耗时费力。而虚拟平台则可以轻松地根据设计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扩展,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和便利性。

但物理原型上运行的是真实的芯片IP设计,在验证精准度、IP复用等方面有虚拟原型不可比拟的优势。虚拟原型考虑到仿真速度等原因,一般在事务级进行建模从而忽略了设计的细节。物理原型仿真的是真实芯片设计,能够精确仿真芯片的运行细节。同时,对于已有IP也可以直接集成到物理原型中,不需要再投入人力对其重新进行建模。

混合仿真解决方案将结合虚拟原型仿真速度、左移开发与物理原型在精确度上的优势带来更高效的验证方案。

2、混合仿真:融合物理原型与虚拟原型的前沿技术

混合仿真不仅能够助力实现更早的架构优化与软件开发,还能在关键IP(知识产权核)的寄存器传输级(RTL)验证过程中,通过软件驱动RTL验证实现更高的验证效率。混合仿真解决方案让系统的一部分在硬件原型或硬件仿真器中运行,另一部分在虚拟原型中运行,结合二者的优势,建构混合验证系统。

混合仿真具有三个主要应用场景,分别是架构探索、支持早期软件开发以及开展硬件验证。

  • 架构探索

在架构探索阶段,需要调整如总线拓扑、内存带宽、cache结构等系统参数,并结合仿真结果找到最优的芯片架构。在这个过程中,仿真的速度和仿真的精确度都至为重要,前者决定了架构探索效率,后者决定了仿真结果是否可信。在使用混合仿真进行架构探索时,可将需要高精确度但运行速度稍慢的部分使用RTL实现,而不关注的部分使用低精度但仿真速度较快的部分使用事务级模型实现,从而兼顾二者优势。如,在对SoC中某个外设的访存带宽进行优化时,可通过事务级的指令仿真器实现CPU指令的执行,通过在指令仿真器中运行二进制触发不同应用场景下外设对内存的访问并进行统计,从而找到瓶颈点和优化方向。

  • 早期软件开发

绝大多数情况下,硬件需要配套相应的软件才能正常工作,而在传统开发模式下,软件团队一般需要等待硬件开发验证完成才能投入软件的适配开发和测试;且在大型的芯片开发过程中,各硬件模块的开发进度一般是不同的,导致软件团队需等待最慢的一个硬件模块完成验证才能进行开发,这将拉长整体项目的周期,降低研发效率。因此,通过虚拟平台使能早期软件开发可以成为提升项目整体开发效率的关键举措。

同时,随着硬件模块开发的推进,混合仿真可将已开发完成的硬件模块集成到虚拟平台中,使软件团队能尽早得使用实际设计的硬件进行开发、验证。随着开发进度的进行逐步完成虚拟平台中各模块的替代,并最终完全迁移到物理原型中。

  • 开展硬件验证

硬件验证是确保芯片设计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混合仿真允许在实际的软件负载下运行硬件系统,这为硬件验证提供了更加真实和全面的测试环境。通过在实际软件负载下进行验证,开发人员能够更早、更准确地发现硬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性能瓶颈、兼容性问题等,并及时进行修复和优化,从而提高芯片的质量和可靠性。

3、可扩展的虚拟平台:混合仿真的坚实基石

可扩展的虚拟平台是混合仿真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通过提供各种组件,开发人员可根据设计需求,将这些组件像搭积木一样拼接成虚拟原型(VP)。在这个VP之上,可运行多种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如Ubuntu、Android、U - boot、RTOS等,为芯片配套的软件开发和验证提供丰富测试场景。

1.png

思尔芯的Genesis芯神匠Virtual Platform(以下简称 VP)为例,它是一个典型的虚拟原型平台。该平台具备高度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能满足不同芯片设计项目需求。开发人员可利用Genesis VP提供的丰富组件和工具,以及思尔芯的芯神瞳原型验证平台,快速搭建符合项目要求的虚拟原型,加速芯片设计和开发进程。

4、混合仿真的应用场景

  • 场景1:系统早期Bring-up

在芯片尚不可用之前,混合仿真解决方案能提供良好的IP 接入,借助虚拟平台为软件开发创造有利条件。开发的软件同时也作为RTL硬件的验证激励。开发人员可在虚拟平台的CPU上运行开发的软件,作为硬件验证编写的测试模型,通过将暂未完成开发的RTL模块迁移到虚拟平台,可以尽早地构建完整的验证系统并bring-up,从而使能早期软件开发,提升验证效率。

22.png

  • 场景2: 降低TAT并提高可调试性

虚拟平台有助于提高测试覆盖率、生产力和质量。它具备集成丰富的调试能力,能够让开发人员直观地观察从代码到硬件内部寄存器的运行情况,从而提升测试和问题解决效率。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应用场景在软件中创建Corner测试,并在思尔芯的芯神瞳原型验证平台上执行,提高生产力。同时,在虚拟原型中构建的用例可作为在原型验证平台上运行的高性能回归测试,进一步确保芯片的质量和性能。

3.png

  • 场景3: FPGA加速提升整体系统性能

利用虚拟平台和思尔芯的芯神瞳FPGA的混合仿真技术能有效加速仿真时间。对于软件速度表现不佳的组件,可移植到FPGA实施,剩余部分组件则运行在软件上。如:客户先撰写SystemC or C/C++模型,运行整体系统仿真,判断哪些模型是性能瓶颈并可通过FPGA执行提升运行效率,然后通过HLS等方法将这些模型转化到RTL并部署到FPGA再运行仿真,以实现系统仿真性能的提升。

4.png

  • 场景4: 提高可复用性

混合仿真系统能充分利用已经存在并完全验证的RTL。在芯片设计中,常常会用到三方IP,或者行为模型SystemC or C/C++尚未准备好的情况;或这些模型虽然可用,但可能具有特定限制,且与 RTL 并不完全等效。此时,重复使用RTL在之前的客户项目中就具有很大优势,不必将其转换为 SystemC模型,而且RTL模型可能已在FPGA中部署,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5、成功案例 - SW + FPGA开发板

在前面详细阐述虚拟平台丰富应用场景的基础上,下面通过一个SW + FPGA开发板的成功案例,进一步展现虚拟平台在实际项目中的强大效能与独特价值。

此案例聚焦于图像处理设计领域。该系统中,CPU扮演核心控制角色,精准调度硬件资源;内存负责存储图片,为图像处理提供数据基础;而图像处理器则需频繁访问内存以获取并处理图像数据。如此复杂且紧密协作的系统架构,对验证工作提出极高要求,也凸显出可扩展虚拟平台应用的必要性。

5.png

在图像处理系统的验证工作中,采用将系统一分为二的创新策略。具体而言,把Image Processor 2部署在FPGA中运行,考虑到其需要接收图像数据,在FPGA内部专门设置Frame Buffer(帧缓冲器),用于临时存储图像数据,确保数据能够稳定、有序地传输给Image Processor 2进行处理。

系统的其余部分,涵盖CPU以及各类配套的组件模型,则放置在虚拟原型(VP)中。系统运行时,VP会加载外设的驱动程序,精准捕获原始图像,并将其传递至FPGA开展处理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VP中还集成图像显示等功能模块,开发人员可直接观察处理后的图像情况,极大提升调试效率。此外,VP中还能集成通过软件实现的图像处理算法,将其作为Image Processor 1。系统运行后,以Image Processor 1的处理结果作为标准,与FPGA中Image Processor 2的处理数据进行对比,以此验证FPGA处理的正确性。

6.png

    总结 

思尔芯的Genesis芯神匠Virtual Platform虚拟平台凭借其独特的搭建方式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在芯片设计与验证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为开发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开发环境,还为芯片的质量和性能提供有力保障,推动着芯片行业不断向前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平台有望在更多领域展现其强大魅力,为芯片设计与开发带来更多创新与突破。

来源:思尔芯S2C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1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具有自我保护功能的紧凑型设计,简化了物联网安全系统、家庭和楼宇自动化的安装

Littelfuse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LFUS)是一家工业技术制造公司,致力于为可持续发展、互联互通和更安全的世界提供动力。公司今日宣布推出CPC2501M,这是一款功能强大、自驱动、常闭固态继电器,专门针对可视门铃系统中的铃声旁路进行了优化。

1280_sinD14c7861oexl0.jpg

CPC2501M专为取代分立继电器电路而设计,是Littelfuse产品组合中首款用于此功能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该产品将自我保护、故障定时与固态开关功能集成在一个6×6毫米的紧凑QFN封装中,既简化了可视门铃的集成流程,又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Littelfuse集成电路部产品营销经理Hugo Guzman表示:“CPC2501M铃声旁路继电器能让可视门铃制造商的产品兼容现有住宅布线系统。最终用户可以使用现有门铃盒将门铃按钮替换为新的可视门铃单元,无需专业安装或额外接线。”

主要功能与特色

  • 集成式自驱动逻辑无需外部微控制器或软件控制即可运作;

  • 内置故障保护计时器(~17秒)可在长时间按压按钮或提示音故障时自动复位;

  • 高性能开关可承受60 VP双向电压和1.84 ARMS连续负载电流;

  • 峰值电流能力为5 A,可应对启动和浪涌情况;

  • 经过热优化的6×6毫米 QFN-16封装可为紧凑型模块设计节省PCB空间;

  • 可安装在标准8-24 VAC门铃变压器后面。

问题/解决方案

随着可视门铃的普及度日益提升,使用传统家用布线和机械式门铃为这些设备供电的挑战也越来越大。CPC2501M通过在铃声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创建一个电源旁路路径,并在铃声工作时立即关闭该路径来解决这个问题,既能确保摄像头单元的持续供电,又能完整保留铃声功能,而且无需复杂的改装。

应用与市场

CPC2501M不仅针对可视门铃系统中的铃声旁路进行了优化,同时还非常适合:

  • 楼宇自动化控制

  • 具有电压控制驱动器的物联网设备

  • 需要紧凑型固态开关的安全系统

  • 通用型压控继电器设计

通过集成多种保护和逻辑功能,CPC2501M在简化设计与安装流程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消费级和工业级应用环境下的设备耐用性与运行性能。

供货情况

CPC2501M电压控制非绝缘固态继电器提供卷带封装,起订量3,000支。通过全球授权的Littelfuse经销商接受样品请求。如需了解Littelfuse授权经销商名单,请访问Littelfuse.com

更多信息

可通过以下方式查看更多信息:CPC2501M电压控制非绝缘固态继电器产品页面,如有技术问题,请联系:

关于Littelfuse

Littelfuse (NASDAQ: LFUS) 是一家多元化的工业技术制造公司,致力于为可持续发展、互联互通和更安全的世界提供动力。凭借覆盖超过20个国家的业务和约16,000名全球员工,我们与客户合作,设计和交付创新、可靠的解决方案。服务于超过100,000家最终客户,我们的产品每天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各种工业、运输和电子终端市场。Littelfuse在中国拥有7个销售办事处、7个研发中心和8个制造工厂,为客户提供全球资源本地服务。详情请访问Littelfuse.com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1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7月11日下午,第41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证暨外商投资集中签约仪式举行,上海市市长龚正为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5家外资研发中心颁发认定证书。保隆科技旗下保隆霍富(上海)电子有限公司获得上海市商务委员会颁发的 “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认定。这是对保富电子在全球研发布局、研发实力、创新成果的高度肯定。

1.png

目前,保富电子已在全球构建起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德国布雷滕、美国法明顿希尔斯的研发中心矩阵。作为国内TPMS行业隐形冠军和全球TPMS领先企业,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布局前沿技术,在自动定位算法、射频技术、蓝牙技术、密封技术、工艺及设备智能化等多方面形成了专有领先技术,保持技术竞争优势。在前沿技术方面,结合智能底盘实现爆胎后稳定控制的TPMS产品在2024年量产。同时,还积极布局智慧轮胎、路面状态监测等前瞻技术的研发,为车辆驾驶智能化和舒适性提供决策依据。目前,保富电子拥有境外发明专利29件,国内专利48件,其中发明专利27件、实用新型专利16件,软件著作权8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2项。

2.png

未来,保富电子将继续以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为创新引擎,聚焦前沿技术突破,深化跨区域协同创新,用更贴合市场、更具前瞻性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也为上海汽车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让更多人受益于汽车科技的发展!

来源:保隆科技

围观 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10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音频领域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终端用户对音频效果的追求不断升级,为给用户带来极致的音频体验,艾为推出了全新一代Digital Smart K智能数字音频功放——AW88271CSR。该产品具备三大核心优势:超低功耗、超小封装,及全面支持各类硅负极电池。

1.png

图1 AW88271CSR封装

AW88271CSR是一款支持I²S/TDM接口的智能数字音频功放,其最大功率可达5.4W@8Ω。该芯片内置高精度IV反馈电路,能实时监测负载喇叭的工作状态并提供保护;UVL=1.7V,可全面适配各类硅负极电池应用,有效延长设备续航时间。

在封装设计上,该芯片实现小型化迭代,创新性地采用 0.35mm引脚间距,显著减小了芯片尺寸,大幅降低PCB占板面积。同时,其搭载LPC与Adaptive Multi-Driving技术,不仅使小信号效率提升10%以上,还能显著降低功放的噪声与功耗。

2.png

图2 典型应用框图

全适配硅负极电池

随着硅负极电池的逐步普及,设备关机电压持续下调 —— 从原先的3.4V降至当前的2.8V,未来将下探至2.3V。这一趋势对芯片的低压工作性能提出了更强烈、更严苛的要求。

艾为AW88271凭借1.7V的业内超低欠压锁定值,能够全面适配各类硅负极电池,完美满足上述低压工作需求。

3.jpg

图3 电池关机电压演进

手机功放业界超小封装

AW88271CSR创新性地采用0.35mm引脚间距设计,进一步缩小了芯片尺寸,单颗芯片尺寸仅为1.84mm×1.84mm;相较于上一代产品AW88261FOR,其芯片面积缩减46%

4.png

图4 较上一代芯片面积变化

低功耗技术持续升级

AW88271CSR创新性地将低功耗技术与LPC技术相结合,形成 “组合拳” 效应,能大幅提升在各类应用场景中的运行效率,有效降低整机功耗,为用户带来更长久的设备待机时间。

全新低功耗技术

AW88271CSR采用全新低功耗技术,在不同音量场景下均能实现效率提升:中小信号场景效率提升10% 以上,大音量场景效率提升约5%,有效降低了芯片功耗。不同音量下的具体功耗收益如下表所示。

5.png

表1 不同音量下的功耗收益

LPC技术

LPC功能开启后,可有效降低功放的噪声与功耗。这一模式在静态功耗控制与底噪优化方面带来显著收益,相较于上一代产品,相关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6.png

表2 较上一代性能收益对比

AW88271CSR作为新一代Digital Smart K系列的新成员,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工业互联等各类电子设备。凭借低功耗、小封装以及全面适配各类硅负极电池这三大核心优势,该芯片持续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音频体验。艾为也将始终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打造更高品质的科技体验。

更多Digital SmartK系列选型推荐

7.png

关于艾为

中国数模龙头

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8年,专注于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电源管理、信号链等IC设计,2021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688798。

艾为电子累计拥有42种产品子类、产品型号总计超1400款,产品的性能和品质已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互联和汽车市场,包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智能音箱、智能家电、移动支付、物联网、AI教育、智能玩具、服务器、新能源、机器人、无人机、安防、汽车电子等领域。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5.1亿人民币,占营收比例近17%,技术人员占比超74%,累计取得国内外专利649项,软件著作权125项,集成电路布图登记595项。

艾为电子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音频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高新区上市公司创新百强榜”,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总部、上海市质量金奖、上海市级设计创新中心、上海市智能音频芯片技术创新中心、上海硬核科技企业TOP100榜单等资质荣誉。

来源:艾为之家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10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韩国8英寸纯晶圆代工厂SK keyfoundry今日宣布,该公司已携手LB Semicon成功联合开发基于8英寸晶圆的关键封装技术Direct RDL(重布线层),并完成了可靠性测试。此举标志着新一代半导体封装技术的重要突破,也大大增强了汽车半导体产品的竞争力。

RDL指的是构建于半导体芯片表面的金属布线与绝缘层,用于实现芯片与基板之间的电连接。该技术主要应用于WLP(晶圆级封装)和FOWLP(扇出型晶圆级封装)流程,有助于增强芯片与基板的互联性并降低信号干扰。此次由SK keyfoundry与LB Semicon联合开发的Direct RDL技术,支持高电流容量的功率半导体,性能超越同类技术。该工艺可实现金属布线厚度高达15微米、布线密度覆盖芯片面积的70%,不仅适用于移动和工业领域,更适合汽车应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技术满足国际汽车半导体质量标准 AEC-Q100中的Auto Grade 1等级要求,确保芯片在–40℃至+125℃的严苛环境下稳定运行,是目前少数完全适用于汽车产品的解决方案之一。此外,SK keyfoundry还提供了设计指南(Design Guide)与工艺开发工具包(PDK),可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工艺解决方案,助力实现更小芯片尺寸、更低功耗与更具成本效益的封装。

作为半导体封装与测试专业企业,LB Semicon表示,借助SK keyfoundry对半导体工艺的深度理解与先进制造能力,大幅缩短了开发周期。通过将自身后段制程技术与SK keyfoundry的前段代工技术整合,双方成功实现了晶圆级Direct RDL的最优化结构,预计将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LB Semicon首席执行官Namseog Kim表示:"此次Direct RDL的联合开发是强化SK keyfoundry与LB Semicon技术竞争力的重要里程碑。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在高可靠性基础上,扎根下一代半导体封装市场。"

SK keyfoundry首席执行官Derek D. Lee表示:"本次与封装专家LB Semicon的协作,不仅验证了我们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先进综合能力,也标志着我们成功将其融入尖端封装工艺。SK keyfoundry将继续携手LB Semicon,不断深化合作,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具备高性能与高可靠性能力的优质代工企业。"

关于 SK keyfoundry

SK keyfoundry总部位于韩国,是专注于模拟与混合信号领域的8英寸纯晶圆代工企业,为消费电子、通信、计算、汽车和工业等多个领域的半导体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其广泛的技术组合与多样化的工艺节点使其能够灵活应对全球客户不断演变的需求。获取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skkeyfoundry.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10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企业将成为推动地球智能市场增长的核心力量,投入预计将在2030年前占据主导

地球智能(Earth intelligence)的主要提供者正在迅速从政府部门转变为私营部门,它将给各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Gartner预测,到2030年,地球智能创造的年收入将从2025年的近38亿美元大幅增长至42亿美元以上。20252030年间,地球智能将为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带来共计近200亿美元的新增营收机遇(见图一)。

该收入预测只涵盖了技术和服务提供商,而且只考虑了地球智能数据、分析服务及软件应用所创造的直接收入,未考虑地球智能所创造的诸多其他价值,如生产力提升、成本节约等。

Gartner将地球智能定义为通过将AI应用于地球观测数据,提供针对特定行业和业务功能的解决方案。该技术涵盖了采集和提供地球观测数据、针对特定用途进行数据转换以及使用特定领域的AI模型、工具和应用生成可执行洞察。

Gartner杰出研究副总裁Bill Ray表示:如果供应商能够迅速开发出解析所采集的海量原始数据的技术,那就将掌握地球智能的未来。

地球智能数据的价值才刚刚开始被认识到。例如,技术和服务提供商正在使用卫星精确定位风暴中阻塞铁路轨道的倒下树木、监控每座金属冶炼厂的温度并据此评估全球产量、统计车辆数量以分析交通模式和消费趋势、追踪海运货物以评估航运活动等。这些前所未有的洞察正在创造巨大的价值。而随着可用数据量的日益增加,AI提供商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每天都有新的用例被发现。

图一、高科技未来展望:地球智能

1.png

目前,提供地球智能的原始数据主要由政府部门进行采集和分析,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事实上,Gartner预测,到2030年,企业将成为推动地球智能市场增长的核心力量,投入预计将在2030年前占据主导,其在地球智能总支出中的占比将从2024年的不到15%上升至50%以上。

Ray表示:私营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已开始主导地球智能领域,他们可以向缺乏自主数据分析能力的企业出售数据、模型和应用。地球智能将会产生新的数据、模型、独立工具和应用市场与服务并且将能够嵌入到现有应用中,这将为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带来巨大的商机。

极低地球轨道(VLEO)卫星建造和发射成本的下降以及新的地球观测方式的出现正在催生出新的经济模式。雷达和高光谱技术能够探测到此前无法探测到的物体,而且重访时间可缩短至一小时以内。私营企业也在尝试VLEO技术,该技术的分辨率最高可达到10厘米,足以识别一只老鼠。

Ray表示:“VLEO正在并将继续推动海量地球观测数据的产生。如果能够将卫星数据与地面传感器和无人机采集的观测数据相结合,就能进一步提高地球智能的价值。AI在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地球智能与许多领域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会产生大量数据,但这些数据需要转换成适用的信息,才能投喂给特定行业和功能的AI模型。

关于Gartner

Gartner(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 IT)为企业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客观洞察,助力企业机构在最关键的优先事项上做出明智决策,取得出色业绩。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gartner.com/cn

围观 1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10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意法半导体的新离线高压转换器VIPer11B可为高达 8W 的应用(包括照明、智能家居设备、家用电器和智能电表)提供高能效、低成本的小电源。

1.jpeg

意法半导体的 VIPer11B电源转换器集成丰富的功能,有助于简化电路设计,节省外部元器件数量,从而降低物料清单成本。800V耐压 MOSFET 只需要小缓冲元器件,内部senseFET电流检测功能几乎没有任何损耗,无需外接电阻器。片上集成高压启动电路,只需一个外部电容为 Vcc 供电,而频率抖动振荡器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满足电磁兼容性 (EMC) 法规所需的外部滤波元器件。

此外,这些转换器采用紧凑的 SSOP10 封装,可在空间狭小的环境中供电,这个优点在外形尺寸要求严格的应用中尤其有用,例如,LED 照明驱动器和智能灯泡。这些转换器还有助于满足生态设计法规的严格要求,低待机电流可将空载功耗降至 10mW 以下,脉冲跳跃操作模式可以提高轻载能效。

设计灵活性是其另一大优势,宽压Vcc允许通过变压器辅助绕组或非隔离拓扑结构中的输出为转换器供电。VIPer11B 可用于非隔离反激式降压和降压/升压式拓扑结构,以及原边或副边有稳压器的隔离反激式拓扑结构。

VIPer11B 转换器具有输出过载和过压保护功能,并带有自动重启、Vcc 钳位、过温保护和软启动功能,可帮助设计人员构建强大、可靠的电源。VIPer11B 转换器有两款产品在售:漏极最大电流370mA 的 VIPer113B 或漏极最大电流480mA 的VIPer114B。

更多详情访问https://www.st.com/viper11b

关于意法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拥有5万名半导体技术的创造者和创新者,掌握半导体供应链和先进的制造设备。作为一家半导体垂直整合制造商(IDM),意法半导体与二十多万家客户、成千上万名合作伙伴一起研发产品和解决方案,共同构建生态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新机遇,满足世界对可持续发展的更高需求。意法半导体的技术让人们的出行更智能,让电源和能源管理更高效,让云连接的自主化设备应用更广泛。我们正按计划在所有直接和间接排放(包括范围1和范围2)、产品运输、商务旅行以及员工通勤排放(重点关注的范围3)方面实现碳中和,并在2027年底前实现100%使用可再生电力的目标。 详情请浏览意法半导体公司网站:www.st.com.cn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10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