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被誉为工业设计领域“奥斯卡”的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及“iF设计大奖”正式公布。华为FTTR星光F30系列产品凭借极简一体化设计、创新Wi-Fi算法、超低网络时延和无缝Wi-Fi漫游等能力斩获两大奖项,体现了行业对华为FTTR产品设计和综合能力的肯定。

1.png

华为FTTR星光F30荣获2023”iF设计大奖“及“红点设计大奖“

自2020年华为首创FTTR千兆全光家庭方案以来,华为FTTR持续为宽带用户提供优质稳定的超千兆Wi-Fi网络,并成为运营商提供千兆宽带组网服务的首选产品。截至2023年7月,中国共有90余家省级运营商发布了基于华为FTTR的全光家庭组网套餐,欧洲、中东、拉美、亚太等区域20余家运营商也与华为开展家庭网络业务合作。华为新一代FTTR星光F30产品从在设计、性能、安装和装维等六大方面进行升级:

  • 设计上,星光F30提供宝石红、星空银、流沙金、天鹅白四种颜色,具备内置天线设计、隐藏式散热孔和陶瓷般外观质感,完美融入家居风格;

  • 速率上,结合硬件和创新算法,用户可体验全屋2000Mbps的用网速度;

  • 覆盖上,装备多波束双极化天线,并配合信号源定位专利算法,实现Wi-Fi信号波随人动,全屋无死角覆盖;

  • 漫游上,独创无感漫游技术使得切换时延小于20ms,视频电话随心用;

  • 并发上,独有Multi-AP协同的并发保障技术将Wi-Fi干扰降到最低,支持多达128个全屋智能设备可同时使用;

  • 服务上,星光F30提供5A一站式服务能力,包括精准规划(Accurate Planning),敏捷安装(Agile Installation),智能验收(All-in Acceptance),主动保障(Active Assurance)和贴心呵护(Attentive Care),助力运营商构建“规建验维优”全流程的精品服务。

华为光接入产品线总裁冯志山表示:“华为FTTR星光F30系列产品摘得国际顶尖设计类大奖,是业界权威对华为产品设计和品质的一致认可与肯定。华为将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从外观设计到性能品质,为家庭用户和企业客户提供更卓越体验的光终端产品,打造无处不在的全光联接。”

奖项简介:德国iF设计奖自1953年设立以来,已被公认为全球优良设计的标杆。该奖项由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近60位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在严谨的评选标准与程序下选出在设计、体验、创新等方面表现杰出的产品。红点奖是1955年由德国著名设计协会Design Zentrum Nordrhein Westfalen设立,为全球工业设计界权威的设计奖项,以评选标准苛刻而著称,入选产品须有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创新特点,代表着该领域全球最高工业设计水平。

来源:华为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66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以ChatGPT 为代表的生成式 AI 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无限畅想。当前,海量数据已经成为驱动生产力的重要资产,但同时也导致了"数据满天飞",数据安全隐患加剧,数据安全事件频发,一些特定行业和区域则成为重灾区。 根据IBM Security发布的 《2023 年度 X-Force 威胁情报指数》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勒索软件的威胁居高不下,其中亚洲位列攻击目标榜首,而制造业首当其冲。

持续高发的数据安全事件给社会、个人带来巨大的安全影响,也给相关企业造成了高额的经济损失。据IBM Security 近日发布的《2023年数据泄露成本报告》,2023年全球数据泄露的平均成本达到 445 万美元,创该报告有史以来以来最高记录,较过去 3 年均值增长了 15%。同一时期内,检测安全漏洞和漏洞恶化带来的安全成本上升了 42%,占安全漏洞总成本的比值也达到史上最高,这也表明,企业应对漏洞的调查和处理正变得更加复杂。

同时,随着政府监管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中国在近年相继发布《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法》等数据安全相关法规,如何把数据高效、安全、合规地用起来,对企业来说是巨大挑战。这点在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最新一期的全球首席执行官研究(CEO Study)中得到印证。该研究表明: 网络安全与数据隐私既是调研涵盖的数千名CEO的优先任务之一(43% 的CEO这样认为),又是他们未来三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32%的CEO这样认为)。

在最近举行的一场媒体圆桌上,IBM大中华区安全专家结合企业当前面临的安全挑战,对《2023年数据泄露成本报告》进行了深度解读,并建议企业尽快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包括提高安全优先级,加大投入,以及采用前瞻式安全策略防范于未然。同时他们也分享了IBM如何凭借端到端的安全能力,包括IBM自身技术、产品和服务以及强大且开放的生态系统,助力企业客户安全体系真正落地。

匹配多云环境和监管需求,以专业咨询服务和开放平台助企业构建安全体系

越来越多的企业资产以数字和信息的形式,在数据中心、私有云和公有云、边缘侧等各种环境中传递,这也让企业的信息和数据安全防线被拉长,面临的风险更高。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影响企业持续推进数字化进程的最大风险和障碍。而面对市场上数量众多的安全理论、技术和产品,企业如何构建符合自身需求的安全体系就成了一道难题。

IBM大中华区安全事业部总经理及华东华中区总经理邓晓晖指出,面对日益复杂的数据安全局势,任何一种单独的技术都无法堵住所有漏洞,企业需要集各家所长,在单一领域采用最好的工具进行防御,从而实现技术和企业现有环境、应用和业务的融合。与其他将关注重点放在单纯安全技术的系统提供商不同,IBM立足全球视角,从宏观上为企业构建了一个开放的、足够覆盖全部业务领域的机制,整合最先进的科技、最完善的服务能力,为全球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安全解决方案。

1.jpg

IBM大中华区安全事业部总经理及华东华中区总经理 邓晓晖

"IBM在安全技术方面,实际上是为企业用户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安全平台。"IBM大中华区科技事业部信息安全技术总监高爽强调。他解释说,这个安全平台架构的最底层,是通过包括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云服务商、SaaS公有云服务、安全托管服务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等构成的IBM安全生态圈,形成了一个覆盖数据中心、混合云和多云环境的安全能力。基于这样的物理覆盖能力,IBM构建了全球威胁情报层和通用平台层。全球威胁情报层把在全球安全领域获取到的威胁情报,以各种形式融入到IBM产品里。而通用平台,是一个基于IBM混合云策略构建的应用逻辑底座,融入IBM的AI技术和专家经验,帮助客户在混合多云环境下将各种分散、独立的工具和服务进行有效整合,帮助企业用户保护日常数据和云上资产,为最终用户提供"统一的安全分析师"体验。

2.jpg

IBM大中华区科技事业部信息安全技术总监 高爽

总而言之,IBM开放式安全平台架构就是一个"集各家所长"的企业安全防御监督系统,基于企业已有安全能力提供更结构化、符合客户业务战略的安全架构和顶层设计服务:向下,通过整合"整个安全领域的各种解决方案",收集和分析来自各个安全解决方案的数据,为企业用户提供统一的安全数据分析平台;向上,利用IBM在安全领域多年的积累,为企业用户提供包括威胁检测与响应、数据安全、身份和访问管理等三个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相关产品,并通过网络安全咨询服务,从咨询到架构设计,帮助客户从合规落地到实施运维,建立整体统一的技术机制和业务流程。

3.jpg

以安全咨询服务为载体,助不同需求场景的用户安全战略落地

以安全咨询服务为载体,助不同需求场景的用户安全战略落地

安全咨询服务是IBM开放式安全平台生态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帮助客户把安全战略真正落地的载体。IBM咨询大中华区安全与隐私合规服务总监孔祥慧表示,IBM的安全咨询服务一直随整体环境、客户需求、技术发展等各方面演进而不断优化迭代,能够为企业用户提供一个基于IBM安全平台技术架构的安全体系建设方法论。目前IBM安全咨询服务主要为企业用户提供包括网络安全架构规划服务、数据安全治理服务、智能化安全运营服务、应用安全服务、云安全服务等相关咨询服务。

4.jpg

IBM咨询大中华区安全与隐私合规服务总监 孔祥慧

结合开放式安全平台架构以及针对性的安全咨询服务,企业用户不仅拥有了一个能全面覆盖业务,从安全运营、云基础架构应用、身份和访问、数据安全、应用安全、业务安全,直到合规管理的安全框架,也实现了对安全业务的自动化管理模型,降低了相关的管理成本。

随着个人信息、数据安全、数据跨境领域监管要求日趋严格,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密集发布,企业合规压力加大,难以有效平衡数据利用与合规边界。高爽指出,IBM参与了从金融到制造业、从合资到外资很多行业企业的安全战略策划。每个类型客户都必须守住合规底线。企业急需一套完整的策略应对合规要求,同时还需要具备强大技术能力,时刻让企业环境跟安全策略保持紧密沟通。

IBM数据安全治理服务要解决的就是基于一系列产品和技术,帮助企业守好合规底线,降低合规风险,以更合理的成本满足合规要求,如监管要求数据风险评估,个人信息影响评估,以及数据跨境的合规管控等;同时还要基于整体政策导向,更好地引领数据价值的发挥,通过数据融合帮助客户开发新的数据服务。其中,IBM Security Guardium 数据安全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基于数据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保护能力,覆盖数据分类分级,敏感数据发现,数据加密,数据访问活动监控,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等五大领域,帮助组织针对法规要求进行落地,简化合规流程,降低合规成本。而IBM watsonx.governance是一套包含数据和AI治理的工具包, 可实现负责任、透明和可解释的AI工作流程。此外,IBM 还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六步法"的实施方法论,帮助企业应对数据安全挑战: 首先识别数据合规要求,然后梳理数据处理场景,评估数据合规差距,开展数据分类分级,进而建立数据安全体系,监测数据安全风险。

孔祥慧指出,很多在中国运营的合资企业在"等保"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强制性要求之前,一般遵循集团或海外总部的安全策略。《网安法》发布之后,整体合规环境日益严格,因此,众多企业同时面对数据跨境合规和个人信息合规风险,希望通过信息安全咨询服务,建立本土化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以满足本土监管合规要求。IBM在助力该类企业应对相关挑战方面有着丰富的成功经验。比如,IBM基于《网安法》、数据个人信息保护等行业监管标准为某全球知名合资汽车企业提供了一系列从咨询到合规落地、后期整改的完整合规服务,包括梳理中国监管法规、优化信息安全合规评估及建议、等保定级支持、信息安全体系过审和等保测评等。

个人信息泄露在酒店或零售行业也是较普遍的数据违规场景。某全球连锁酒店集团最近在中国建立了营销中心,面临采集大量个人信息的合规风险,数据出境安全合规风险,需满足网络安全法和等级保护的技术要求。IBM跟该客户合作,围绕数据安全、数据泄露进行合规分析解读,给该集团进行了个人信息分类分级、隐私政策制定及个人信息相关影响评估,并提供了咨询及落地的具体改进措施和建议。

当今,企业安全运营团队需要保护分布在混合云环境中的重要数据,相比以往复杂度更高,攻击的速度更快,始终处在疲于招架的状态,往往因为没有足够的经验,运营人员安全技能不足等问题导致安全服务效率低下,安全态势难以有效可视化管控。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安全运营专业人士每天需花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来调查和验证那些最终被证明并非真正威胁的事件。

IBM智能化安全运营服务通过工具链管理,SDR以及全球化威胁情报数据库的支撑不断提升智能化安全运营能力,同时整合自动化响应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整体落地方案,让企业安全运营的成熟度更高,能力更完善。

在威胁检测及响应方面,IBM Security QRadar 因其易用性、可扩展性、先进的威胁分析能力与对法规的遵从,受到了国内外用户的认可。今年 4 月,IBM 发布了全新的 QRadar Suite,覆盖威胁管理的不同阶段与领域,从威胁检测、分析到响应,覆盖终端、网络与云,提供了业内完整且先进的威胁管理解决方案。

IBM智能化安全运营服务便是基于IBM Security QRadar平台为很多企业打造了智能化的安全运维体系。比如,某国际顶级车企为满足业务发展需求,正在进行业务转型,实施IT和OT的 "一网通"战略,给威胁检测和响应方面带来巨大挑战。IBM帮助其构建了SOC运营组织以及流程,在一个平台上集中管理IT和OT资产以及各自面临的风险,基于原有的人力资源,利用IBM QRadar平台及专家经验,IBM Watson 人工智能自动化分析和可视化技术,打造出了针对IT、OT一体化的威胁管理能力。

在身份安全方面, IBM 推出基于零信任思想设计的身份安全解决方案 IBM Security Verify,无论是企业的客户、合作伙伴还是员工,都可以在安全与合规的场景下被赋予权限访问混合多元环境中的数字化资源,充分贯彻了零信任思想中的权限最小化与持续身份验证的原则。

此外值得强调的是,很多企业正通过跨本地、混合和公有云部署应用程序,安全策略不一致,多云负载保护变得复杂。IBM云安全服务对一系列云安全整体管控能力进行了整合,通过提供安全咨询和托管安全服务,对于云安全整体成熟度评估进行合理的云安全战略规划。IBM跟全球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如微软、谷歌以及AWS,以及阿里云和腾讯云都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IBM全套安全能力都能够在这些网络和云环境里实现。

最后,邓晓晖表示"安全无国界",除了自身具备强大能力外,IBM 更注重打造开放式集成生态系统,集成了全球数以千计的生态伙伴的安全能力,通过与各种安全、云和 SaaS 供应商合作,创建网络安全技术联盟,通过开源代码开发、标准化和连接整个安全生态系统中的产品与工具,提高安全技术的互操作性,消弭了不同厂商之间的技术壁垒,也满足国内"信创"需求。

"从顶层架构设计到专项领域解决方案的设计、落地,IBM通过AI赋能的技术,端到端的专业服务,开放的平台和强大的生态系统,我们有信心帮助中国客户搭建合规、合法、符合中国国情的安全体系,护航中国企业的数字化旅程。"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66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全球著名技术分析机构DCIG(Data Center Intelligence Group)发布报告《DCIG 2023-24企业超融合基础设施TOP5》(以下简称“报告”),华为FusionCube超融合基础设施凭借其极简智能的运维管理、多样化的算力生态以及高密灵活的硬件集成,位列推荐排名榜首。

1.jpg

华为荣获2023-24 DCIG企业超融合基础设施最佳推荐

DCIG 企业超融合基础设施(HCI)推荐报告旨在为用户提供全面、深度的产品技术采购分析及建议,其评估维度涵盖产品的商业价值、整合效率、运维管理等,是用户购买IT基础设施的重要参考。

报告显示,华为FusionCube超融合基础设施的主要优势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运维管理方面,华为FusionCube超融合基础设施通过FusionCube MetaVision 和eDME运维管理软件实现计算、存储、网络统一运维管理,具备一键式部署、管理、维护和升级的能力,可实现无人值守智能运维;采用软硬一体式交付,通过自动化工具,用户只需一步配置,即可完成IT基础设施的初始化;同时FusionCube 超融合也支持云化演进,与华为DCS轻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共同为客户打造更轻量弹性、安全可靠、智能管理、多元生态的云底座。

第二,全栈生态建设方面,华为FusionCube超融合基础设施积极拥抱多样化的算力生态,FusionCube 1000支持X86和ARM在同一个资源池,实现X86和ARM统一管理。此外华为构建大模型时代的FusionCube A3000 训/推超融合一体机,面向行业大模型训练/推理场景,为大模型伙伴提供拎包入住式的部署体验,实现一站交付。

第三,硬件集成方面,华为FusionCube 500,在5U空间中集成计算、网络、存储等数据中心核心模块于一体,单框5U空间内支持灵活配置,可调整计算与存储的配比,相较业界常规部署方式,空间节约54%;其492毫米的设备深度,能够轻松满足标准机房的机柜部署,还能接入220V市电,在路桥、隧道、办公室等边缘场景部署。

华为深度参与超融合市场每一次重大发展,已服务于能源、金融、公共事业、教育、医疗、矿山等领域的全球5000多家客户。面向未来,华为将继续深耕超融合领域,将继续不断创新,提升产品能力,赋能客户数字化转型。

了解更多报告详细信息,请访问:https://e.huawei.com/cn/material/enterprise/dea5dca0865c4ef3ac3a885d7b403a48

来源:华为

围观 5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66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基于Integrity Guard 32的增强型安全架构,在安全性、效率、性能和易用性方面树立全新行业标杆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于近日宣布推出全新的TEGRION™系列安全控制器,这是英飞凌迄今为止最广泛的28 nm安全控制器产品组合。该系列安全控制器集成了全新的Integrity Guard 32安全架构、结合一套先进的Arm® v8-M指令集,极大地提升了半导体器件的性能。TEGRION™安全控制器秉承为客户提供易于部署及快速开发的产品特性,支持长效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为客户产品的快速上市提供助力。TEGRION™系列安全控制器将提供广泛的产品组合以支持智能家居、智慧出行、智能工业、支付、身份认证等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应用。

配图一:英飞凌TEGRION™系列安全控制器.jpg

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兼数字安全与身份认证产品线总经理Ioannis Kabitoglou 表示:“TEGRION™系列安全控制器,是英飞凌有史以来推出的功能最强大的安全控制器系列产品。英飞凌对TEGRION™系列安全控制器的长期投资研发、直到现在产品的上市,进一步彰显出公司对安全市场的长期承诺。基于客户的积极反馈,我们相信TEGRION™系列安全控制器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的安全应用需求。同时,借助TEGRION™系列安全控制器的产品特性,客户开发操作系统的速度也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配图二: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兼数字安全与身份认证产品线总经理Ioannis Kabitoglou.jpg

TEGRION™采用英飞凌独有的Integrity Guard 32硬件安全架构,极大地简化了应用开发难度。客户可以针对特定的安全条件来进行安全应用的开发设计,这对于兼容目前应用场景、同时兼顾未来各类互联应用场景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技术储备至关重要。Integrity Guard 32可在不影响性能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更高级别的安全性。它采用了一种整体而全面的处理方法,将系统的处理内核、片上存储器、总线、高速缓存、协处理器和外设接口集成到一个综合且全面的安全架构中。

高效的错误检测/代码纠正以及自校验双CPU内核为整个硬件系统提供了保护。高能效的密码加速器为数据的快速加密、数字签名等加密操作提供保障的同时,还将保护整体硬件系统免受侧信道攻击、故障感应和物理攻击的威胁。Integrity Guard 32突破了传统硬件安全边界的局限性,降低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总体拥有成本,可有效降低开发人员针对软件层面进行保护措施开发的工作量,从而使整体的应用开发变得更加简单。

新系列安全控制器的首款产品SLC26P已于2022年11月发布,并且已经获得了支付行业的EMVCo认证。在过去的六个月中,该产品在客户需求的推动下迅速实现了量产。作为TEGRION™系列安全控制器的首个落地方案——SECORA™ Pay支付解决方案已展现出业界领先的非接触式和个性化性能。根据最新的万事达卡2023性能指南(144 字节密钥),采用SECORA™ Pay 安全解决方案的支付卡可在155毫秒内完成非接触式支付,几乎是预期交易时间(不超过300毫秒)的一半。

供货情况

TEGRION™系列安全控制器的首款产品——用于支付应用的SLC26P 现已推出。同时,该系列安全控制器正在持续丰富其产品种类。英飞凌计划到今年年底将TEGRION™系列安全控制器的适用范围拓展至政府证照、交通票务以及eSIM和安全元件等领域,为更多应用带来先进的28 nm技术优势。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tegrion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6,200名员工,在2022财年(截至9月30日)的收入约为142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年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5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65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收入64.3亿美元,同比下降1%

  • GAAP营业利润率28%,非GAAP营业利润率28.3%,同比分别下降1.5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

  • GAAP每股盈余1.85美元,非GAAP每股盈余1.9美元,同比分别持平和下降2%

  • 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25.8亿美元

2023817日,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应用材料公司(纳斯达克:AMAT)公布了其截止于2023730日的2023财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

2023财年第三季度业绩

应用材料公司实现营收64.3亿美元。基于GAAP(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公司毛利率为46.3%,营业利润为18亿美元,占净销售额的28%,每股盈余(EPS)为1.85美元。

在调整后的非GAAP基础上,公司毛利率为46.4%,营业利润为18.2亿美元,占净销售额的28.3%,每股盈余为1.9美元。

公司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25.8亿美元,通过4.39亿美元的股票回购和2.68亿美元的股息派发向股东返还7.07亿美元。

应用材料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盖瑞·狄克森表示:“应用材料公司在第三季度的业务表现卓越,收入和盈余均达到指导范围的高点。在过去的数年里,我们的战略和投资专注于关键技术以加速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赋能我们继续2023年取得强劲业绩,并实现应用材料公司可持续的优胜表现。”

业绩一览


2023财年第三季度


2022财年第三季度


差异


(除每股盈余和比率外,单位均为百万美元)

净销售额

$

6,425 



$

6,520 



(1)%

毛利率


46.3

%


46.1

%


0.2百分点

营业利润率


28.0

%


29.5

%


(1.5) 百分点

净利润

$

1,560



$

1,606



(3)%

稀释后每股盈余

$

1.85



$

1.85



——

调整后非GAAP业绩










调整后非GAAP毛利率

46.4 

%


46.2

%


0.2百分点

调整后非GAAP营业利润率

28.3

%


30.0 

%


(1.7)   百分点

调整后非GAAP净利润

$

1,600



$

1,683 



(5)%

调整后非GAAP稀释后每股盈余

$

1.90 



$

1.94 



(2)%

GAAP和非GAAP财报之间的调整信息包含在本新闻稿中的财务报表中。请参见后文“非GAAP务计量方法的使用”。

业务展望

展望2023财年第四季度,应用材料公司预计净销售额约为65.1亿美元,上下浮动范围为4亿美元。调整后的非GAAP稀释每股盈余预计在1.82美元至2.18美元之间。

应用材料公司2023财年第四季度展望中的非GAAP稀释每股盈余预估不包括每股0.01美元的完成收购相关的已知费用,包括股权激励相关的每股0.01美元的标准税收优惠和公司内部无形资产转移相关的每股0.01美元的所得税税收优惠,但并未反应其它目前未知的项目,如与收购或其它非经营性及非经常性项目有关的额外费用,以及其它与税收相关的项目,考虑到其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公司目前无法对其做出合理预测。

第三季度各事业部的财务表现

半导体产品事业部

2023财年第三季度


2022财年第三季度


除比率外,单位均为百万美元

净销售额

$

4,676



$

4,734


硅片代工,逻辑及其它业务

79 

%


66 

%

    DRAM

17

%


15 

%

闪存

4

%


19 

%

营业利润

$

 1,618



$

1,701


营业利润率

34.6

%


35.9 

%

调整后非GAAP财报





调整后非GAAP营业利润

$

1,628



$

1,708


调整后非GAAP营业利润率

34.8 

%


36.1 

%

全球服务产品事业部

2023财年第三季度


2022财年第三季度


(除比率外,单位均为百万美元)

净销售额

$

 1,464



$

1,420


营业利润

$

429



434


营业利润率

29.3 

%


30.6 

%

调整后非GAAP财报




调整后非GAAP营业利润

$

429



$

434


调整后非GAAP营业利润率

29.3  

%


30.6

%

显示屏生产设备及相关市场事业部

2023财年第三季度



2022财年第三季度



(除比率外,单位均为百万美元)

净销售额

$

235



$

333


营业利润

$

37



$

69


营业利润率

15.7

%


20.7 

%

调整后非GAAP财报





调整后非GAAP营业利润

$

37



$

70


调整后非GAAP营业利润率

15.7

%


21.0 

%




GAAP财务计量方法的使用

应用材料公司为投资者提供非GAAP调整后财务报表,并根据部分成本、费用、收益和损失,包括与并购相关的某些项目的影响进行了调整;重组与离职补偿金费用和任何相关的调整;资产的减值调整;战略性投资所得收益或损失、股息和减值;特定所得税税目及其它调整项目。在非GAAP基础上,与股权激励相关的税费已在本财年按比例确认。这些非GAAP指标与根据GAAP计算和呈现的最直接可比较的财务指标调整信息包含在本新闻稿中的财务报表中。

公司的管理者出于业务规划目的,采用非GAAP财务报告来评估公司的运营与财务表现,并在其高管薪酬项目中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应用材料公司相信,通过剔除与当前运营无关的项目,这些计量方法有利于提高对公司整体业绩的理解,并有利于投资者站在与管理者相同的立场上来审视公司的运营能力,也便于投资者对前后两个季度财报数字进行比较。采用非GAAP财务报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其计量口径与普遍认可的GAAP会计准则不一致,也可能有别于其它公司的会计和报告中所使用的非GAAP方法,并可能剔除了部分对报告中财务数据具有显著影响的项目。这些增加的信息并不能取代根据GAAP准则制作的财报,亦不应作为其补充。



前瞻性陈述


本新闻稿包含某些前瞻性的陈述,包括应用材料公司对公司业务增长及市场趋势、行业发展前景和技术变革的预判、公司的业务和财务表现及市场份额情况、现金调配策略、投资与增长策略、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情况、2023财年第四季度及长期的业务展望,以及其它不属于历史事实的陈述。这些前瞻性陈述及其相应假设可能受到风险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结果显著不同于陈述的内容所声明或暗示的情形,因此不对未来业绩做担保。而这些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包含但不仅限于下列内容:对于应用材料公司产品需求的程度,我们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供应商满足我们需求的能力;全球经济、政治与产业环境,包括通货膨胀和利率的上涨;执行和解释新出口法规及许可证要求,以及它们对我们向客户出口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及运营产生的影响;全球贸易问题和贸易与出口许可政策的变化;我们及时获得许可证或授权的能力(如果可能);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半导体产品的需求;客户对技术与产能的要求;新推出的创新技术以及技术变革的时机;公司开发、交付并支持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能力;公司客户分布的集中性;应用材料公司拓展现有市场、增加市场份额、开拓新市场的能力;现有产品和新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应用材料公司获取及保护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完成运营计划设定的各项战略目标、根据业务环境调整资源和成本结构、以及关键员工的招募、留任与激励的能力;区域或全球性流行病的影响,包括新冠肺炎疫情;收购、投资和剥离;所得税的变化;各事业部和产品线营运费用和业绩的多变性;应用材料公司准确预测未来的业绩、市场环境、客户及业务需求的能力;我们确保遵守适用法律、规则和法规的能力;以及其它应用材料公司在最近提交和定期提交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存案文件(包括最新季报)中述明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包括我们最新的10-Q8-K表格。所有前瞻性陈述均基于管理层目前的估计、预测和假设。应用材料公司没有任何义务更新任何前瞻性陈述。

关于应用材料公司

应用材料公司(纳斯达克:AMAT)是材料工程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全球几乎每一个新生产的芯片和先进显示器的背后都有应用材料公司的身影。凭借在规模生产的条件下可以在原子级层面改变材料的技术,我们助力客户实现可能。应用材料公司坚信,我们的创新实现更美好的未来。欲知详情,请访问www.appliedmaterials.com

# # #

本稿件为英文原文的节选,内容以原文为主,中文翻译仅供参考。原文网址如下:

https://ir.appliedmaterials.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applied-materials-announces-third-quarter-2023-results


围观 7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65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期,爱立信宣布推出全新的RedCap解决方案,并以此为契机,与芯片合作伙伴联发科技合作,在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频段上进行RedCap数据传输和5G语音通话测试,速率表现优异。

此次在FDD和TDD频段上率先实现数据和VoNR(Voice over New Radio)通话,证明了爱立信RedCap作为一款无线接入网(RAN)软件,为可穿戴设备、传感器、工业监控摄像机等设备带来更多的5G应用,以及更低终端能耗的能力。

在瑞典的爱立信实验室内,双方使用预商用的爱立信RedCap软件和联发科技的RedCap测试平台进行互操作开发测试(IoDT)。

在FDD数据呼叫测试中,其下行链路吞吐速率达到220 Mbps,上行链路吞吐速率达到74 Mbps。在合作伙伴的TDD数据呼叫测试中,其下行链路速率达到153 Mbps,上行链路速率达到13.5 Mbps。这些速率能够满足消费类可穿戴设备和工业传感器等设备的需求。

FDD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使用不同的频段。而TDD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使用同一频段,并能够在两者之间实现即时切换。

爱立信5G RAN产品线负责人Sibel Tombaz表示:"爱立信的RedCap软件将为不需要使用5G全部性能的新型设备带来全新的可能性,而和联发科技在FDD和TDD呼叫的打通对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堪称第一个里程碑。通过在FDD和TDD频段上同时实现数据传输和VoNR通话,爱立信的RedCap软件解决方案正在面向消费者和整个行业开创一系列经济而又节能的全新用例。"

联发科技无线系统发展本部总经理黄合淇博士表示:"我们与爱立信携手成功完成互操作开发测试,是RedCap市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爱立信与联发科技在FDD和TDD频段中展示的业界领先速度证明了RedCap的有效性,这将赋能给我们的客户解锁新一代创新的5G产品和服务。"

此次与联发科技进行的互操作测试是爱立信努力构建5G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旨在推动多类型5G设备进入市场。作为爱立信5G 独立组网(5G SA)的补充软件,爱立信RedCap预计将于2023年11月正式商用。

同时,拓展后的NR设备生态系统及其新功能也将助推5G用例的增长。爱立信RedCap专注于5G网络中低复杂性设备的所需功能,并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该软件解决方案同样支持优化设备能耗的简化流程,从而延长设备电池寿命。

致媒体编辑:

如需相关媒体资料、背景资料和高像素图片,请访问:www.ericsson.com/press

关于爱立信

爱立信助力通信运营商捕捉连接的全方位价值。我们的业务组合涵盖网络、云软件和服务、企业无线解决方案、全球通信平台以及技术和新兴业务。它旨在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数字化,提高效率,并找到新的收入来源。爱立信的创新投资已经让全球数十亿人享受到了移动与移动宽带带来的受益。爱立信在斯德哥尔摩纳斯达克交易所和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更多信息请访问www.ericsson.com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博:weibo.com/ericssonweibo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信号:Ericssonchina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65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从内容生成、游戏开发、到自动化助手、机器人控制……AIGC这项"黑科技",正在更多领域发挥着作用,并逐渐向行业渗透。例如,在数字政府场景,通过融合AIGC和数字人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政务服务和咨询,优化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方式,提升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目前,AIGC主要聚焦在大模型训练、MaaS模型服务、AIGC推理三大应用场景,其中大模型训练是各新兴企业竞相争逐的主要场景。

"没有好网络,别玩大模型。" 要建设大规模训练模型集群,除了需要GPU服务器、网卡等基础组件,也需要解决网络搭建的问题。网络对于大模型集群的算力释放和可靠运行至关重要,如何构建符合大模型集群计算要求的网络系统,是推进AIGC发展的关键之一。

AIGC大模型训练 对网络系统的"三超"要求

在大模型训练过程中,有三种流量模型,分别是张量并行、流水线并行、数据并行。人们熟知的ChatGPT3,采用128台A100服务器,共计1024个A100卡训练,这样单服务器节点需要4个100G网络通道;而ChatGPT4、ChatGPT5等其它大模型,对于网络的需求会更高。浪潮网络认为大模型训练对于网络的要求可用"三超"网络来概括,即:超大规模、超高带宽、超强可靠,以保障网络稳定、可靠运行,为大模型训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而要解决"三超"网络的挑战,就需要着重思考如何建设符合大规模训练的组网方案。从组网架构上看,当前AIGC组网一般多采用胖树架构,具有高带宽、低延迟的特性,以及较好的可拓展性。而在组网协议上,当前业界主流的是基于IB、及RoCE两种无损网络技术,两种技术都可以很好的满足大规模训练高带宽、低延迟的要求。IB的延迟足够低,而RoCE在开放性、性价比、及易维护性几方面更胜一筹。

浪潮网络融合趋势与驱动 打造基于RoCE的智能无损网络解决方案

浪潮网络作为云边协同智慧网络引领者,密切关注市场发展及变化,推出了基于RoCE的智能无损网络解决方案,助力AIGC"三超"网络的打造,其具备如下优势:

一是多协议、多场景的融合。在大规模集群中,往往存在通用计算集群、AI/HPC集群、存储等多种场景,传统方案是部署以太网、IB、FC等多套网络及多种协议,各协议之间互不兼容,大大增加了管理和维护的难度。而浪潮网络基于RoCE的智能无损网络解决方案,可以适配通用计算、AI/HPC、存储等多种场景,并实现以太/IB/FC三网融合。这样从维护多张网络到维护一张网络,大大降低了整体建设和维护成本。

二是智能弹性、动态调整。在大规模集群训练中,要求整个集群可以快速部署与交付,在节约训练时间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宕机等故障的发生。在浪潮网络基于RoCE的智能无损网络解决方案中,通过数字化网络引擎IDE可以实现集群网络的自动化部署,加速业务上线。并实时监控设备与链路的负载和健康状态,如CRC错包,端口带宽百分比、队列缓存,CNP及Pause反压帧等,完成故障的快速定位及智能分析,实现基于业务的网络跟踪。此外,还可以提供北向标准API接口,能够与上层计算平台进行对接,实现算网联动,更好的释放集群算力。

此前,浪潮网络基于RoCE的智能无损网络解决方案,已在教科研客户项目中得以应用,方案可充分满足通用计算集群、GPU加速集群、异构计算集群、分布式存储集群、全闪存存储集群等多场景,对于网络的高带宽、低延迟连接需求,帮助客户构建满足AIGC发展的整体网络架构。

未来,浪潮网络将持续优化基于RoCE的智能无损网络产品方案能力,同时深入研究基于UEC的网络并创新引领支持UEC的产品,帮助客户成功。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65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受邀出席第七届数字化创新应用巡回研讨会合肥站

2023年8月17日,第七届数字化创新应用巡回研讨会在合肥成功举办。宜鼎国际作为邀请企业亮相该会议,与现场观众一起探讨宜鼎国际在"极致整合、深耕应用、AI赋能"三大核心基础下,所开展出的多项AI与AIoT应用产品解决方案。

1.jpg

中国工控网联袂各行业领先的自动化、数字化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和应用供应商,巡回全国主要制造业基地,与各个领域的领先企业一起探讨推动行业的高效、智能化发展。

视觉检测是智能化系统的重要功能,在整合AI技术后,更可进一步提升系统效能。宜鼎国际此次活动现场带来「高弹性的嵌入式视觉AI解决方案」演讲中表示,近年运算技术、视觉算法、传感器等能力均大幅提升,再加上硬件成本持续降低,这些因素都加速了嵌入式视觉AI系统发展,汇整宜鼎国际自行研发的软硬件与合作伙伴产品,所推出的Innodisk AI解决方案,就涵盖了多种先进功能,此架构包含iCAP云端AI、iVIT边缘AI平台,整合宜鼎的各种储存组件、Xilinx FPGA、ISV伙伴软件工具与X86/ARM、Windows/Linux等软件,可满足各垂直产业的智能视觉需求。

本次研讨会现场通过静态产品展示+现场动态Demo演示的形式与现场客户进行交流互动,展示宜鼎国际的产品、技术和AI应用解决方案,其中,来自宜鼎国际利用动态DEMO 形象的展示了宜鼎国际的 FPGA 智慧工厂瑕疵检测方案

2.jpg

研讨会上,宜鼎中国区团队为大家从品牌介绍到产品应用再到成功案例三个方向,让现场观众对于宜鼎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作为全球工业存储解决方案领导厂商,宜鼎国际能够为工业场景提供各种工业存储产品,面对AI的急速发展,宜鼎除了原有的硬件资源,更将持续强化软件布局,并透过Innodisk AI的软硬件整合优势,让AI得以在各领域迅速推展。不仅加强与现场观众交流,让在场观众对于宜鼎国际有更多、更深的关于和AI应用的关联,同时也让大家看到宜鼎跳脱传统工业自动化范畴,于各行各业实践AI智能化的落地。

4.jpg

关于Innodisk宜鼎国际 

2005年成立台北总公司,产品事业遍及全球,并于美国、中国、欧洲与日本等地设有区域办事处,为全球工业数据储存装置及内存模块市占第一的领导品牌[1],并获富比世评鉴为亚洲区最佳200中小企业之一。旗下产品广泛用于各种工业级嵌入式产品,如航天、运输、云端储存等产业,以专业的软硬件及固件团队为每个企业量身订制最佳方案。有关宜鼎国际相关产品、技术与应用等详细信息,请参阅 http://www.innodisk.com

[1] 自2018年起,Garner全球市场调查报告中指出,宜鼎国际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工业级SSD市场市占率排名第一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65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乍一看,今天的汽车看起来跟几十年前的汽车没什么差别,但事实并非如此。车舱内、引擎盖下甚至轮胎内都隐藏这巨大的变化,可谓到处都有进步。

当前的一个趋势是向软件定义车辆发展,对车辆的许多功能和特性的控制是集中式的。实现方式是利用微处理器、传感器和软件算法来增强车辆性能、功能和用户体验。软件定义车辆的一些关键方面包括集中计算、无线(OTA)更新和云通信。

然后就是车辆的电气化。这是指用电子元件替换或补充传统机械元件的过程。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电机。混合动力车型是向电动汽车(EV)的过渡的主要阶段,这类汽车同时拥有燃油发动机和电机,最后持续发展到仅由电动机驱动。由于没有废气排放,电动汽车更环保,而且减少了人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有助于全球ESG治理。

软件定义和电动汽车的下一阶段就是自动驾驶汽车。同样,随着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功能的不断完善,这也是分步实现的。当今的ADAS系统利用传感器、摄像头、雷达和其他组件来监控车辆周围环境、收集数据并协助驾驶员。这些系统提供实时反馈、警告和干预措施,减少道路上的潜在危险。目前常见的ADAS功能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偏离警告、自动紧急制动、盲点检测和停车辅助系统。随着这些功能承担更多的责任,汽车的计算系统完全控制车辆的一天终将到来。

下一代汽车显示屏无处不在

然后是“娱乐”功能,就现代汽车而言,这意味着集成下一代智能手机的所有功能,例如Wi-Fi、蓝牙、GPS、流媒体音频和视频等。为了提供这些功能,整车的不同位置都需要适当的显示屏,包括中央娱乐中心、仪表盘、平视显示器(HUD)和后座显示器。有时制造商还会部署显示器作为后视镜的替代。

谈到这些显示器时,你可能会认为OLED(有机LED)是最理所当然的选择,因为车辆内的照明条件跨度很大,从强光直射到近乎完全黑暗,视角范围也很大,从直视到大角度斜视。但是虽然OLED可以提供很高的对比度,但与背光LCD相比,它们亮度不够。此外,众所周知,OLED会遇到寿命问题,不同颜色会以不同的速率老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图像质量。

出于其中一些原因,制造商会坚持使用能久经考验的LCD屏,它们具有各种尺寸和分辨率。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显然是成本,LCD的价值在于其成熟的制造工艺和在恶劣的汽车温度环境中表现出的可靠性。LCD的使用寿命通常也比OLED更长。OLED中使用的有机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解,这可能导致残影和色彩偏移。而LCD不易出现此类问题,并且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其图像质量。

此外,出于多种原因,设计人员需要最大程度降低汽车显示器的延迟。它们会影响驾驶员安全,车辆中多个显示器的不同步问题也会影响用户体验。

局部调光

标准LCD显示屏通常使用背光,背光是位于液晶层后面的均匀光源。为了创建图像,液晶打开或关闭来控制通过每个像素的光量。然而,即使处于关闭状态,背光的一些光线也会泄漏,导致黑色不完美,对比度降低。

消费者已经习惯了智能手机和电视的高对比度显示屏,汽车显示屏也必须达到这一标准。局部调光是产生消费者所期望的高对比度、绚丽图像的一种流行选择,这在较差的照明环境中尤其有益。

随着汽车使用更多、更高质量的LCD,局部调光技术也在汽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局部调光旨在通过选择性调暗或关闭屏幕背光的某些区域来增强对比度并改善黑电平。这是通过将背光划分为多个区域实现的。每个区域都可以独立控制以调整其亮度或完全关闭。当图像的特定部分需要较暗的区域时,局部调光算法会降低该区域的背光强度,从而有效地使相应的像素变暗。

局部调光技术主要有两种类型,全阵列式(full-array)和侧光式(edge-lit)。侧光式局部调光方案中,LED位于显示面板的边缘,使用光导或漫射器照亮整个屏幕,并通过动态调整边缘不同LED的亮度来实现局部调光。全阵列局部调光在LCD 面板后面使用了一组LED,可提供更精确的控制并产生更好的对比度和黑电平。LED分为多个区域,可以单独调暗或关闭。采用的分区数量直接影响性能,但会使设计更加复杂。

汽车应用中的局部调光是一个计算密集型功能,因为所需的算法相对复杂。除了考虑各个分区外,软件还必须持续监控照明条件,它会随着汽车的行驶而不断变化,如白天和黑暗、不同的天气条件、通过隧道等。

局部调光算法会根据检测到的环境光水平,相应地调整显示器的背光。此外,算法还必须监控正在显示的内容,并根据内容中的特定元素相应调整亮度和对比度。减少眩光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因为来自外部光源(如阳光或迎面而来的大灯)的眩光会影响显示器的可见度。局部调光算法可最大程度地减少眩光并提高可视度。

一些制造商正在采用基于傅里叶级数的LCD优化方案,这是一种使用傅里叶级数分析原理来优化显示器输出的技术。这种方法涉及分析目标信号的输出特性,例如强度和颜色分布,然后确定适当的电信号来驱动显示器以实现这些特性。

同样的局部调光技术可用于汽车的平视显示器(HUD),这些显示器通常用于将驾驶信息投射到挡风玻璃上,例如汽车的速度,导航指令或警告。HUD的局部调光不仅增强了可视性,还消除了所谓的“明信片效果”,提供更加无缝的体验。

对人工智能的依赖

与当今许多设计领域一样,人工智能已经影响了局部调光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所谓的“深度可控背光调光”。这种方案可以分析内容,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动态调整背光来提高图像质量,改善用户体验。AI算法根据不同的显示内容和照明条件不断调整背光。AI和ML模型可以快速分析和响应内容的变化,确保背光优化并与显示的图像同步。

这些相同的算法可以通过提高图像质量和减少伪影来增强用户体验。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ML),算法可以适应不同的内容类型,如视频、游戏或文本,并相应地优化背光,提供视觉上令人愉悦和舒适的观看体验。

FPGA实现局部调光

FPGA是在汽车LCD面板中实现局部调光的绝佳选择,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

  • 实时处理能力。汽车LCD面板中的局部调光需要FPGA提供的快速响应处理,从而分析内容、调整背光区域和控制LED亮度。

  • AIML。FPGA提供了运行这些复杂算法所需的算力。

  • 定制和灵活性。设计人员可以借助FPGA的特性,实现汽车LCD局部调光要求的自定义算法和控制策略。

  • 高速接口。FPGA通常支持一系列高速I/O,这是支持面板显示大量内容所必需的。

  • 资源优化。设计人员可以分配专门的硬件资源,即使用FPGA大量的I/O以及本地存储空间用于局部调光操作,这些存储器可以有效地处理局部调光所涉及的复杂计算。

  • 高度可靠。汽车应用需要稳定可靠的解决方案,能够承受恶劣的环境条件、温度变化以及冲击和振动。

  • 面向未来。汽车显示器和局部调光算法会不断发展。FPGA提供适应性和可升级选项,允许实现新算法、控制策略或系统增强功能。此外,FPGA还支持轻松迁移,以及灵活选择LCD和LED背光控制器供应商。

莱迪思半导体FPGA提供实现汽车LCD局部调光应用所需的所有特性和规格,包括低功耗、小封装尺寸、可扩展性、合适的工艺节点和足够的稳定性。莱迪思DriveTM支持FPGA快速运用于汽车应用,并且作为莱迪思首款汽车市场解决方案集合,非常适配针对汽车应用进行优化的低功耗、小型FPGA。

莱迪思Drive的首个版本的侧重于显示器接口和处理,它提供参考设计和演示、定制设计服务、软件工具、IP核和硬件平台。

例如,莱迪思Nexus CertusPro-NX™ FPGA支持灵活的接口,包括最高HBR3(8.1gbps)的DisplayPort,通过单根线缆以高分辨率和刷新率连接多个屏幕。CertusPro-NX具有可扩展性和适应性,支持多个区域和不同的面板,并允许控制各种LED驱动器IC。

1.jpg

只需一片莱迪思CertusPro-NX FPGA器件就可以处理实现汽车LCD面板局部调光方案的几乎所有功能。如果需要,Nexus FPGA平台可实现甚至数千个分区。

设计人员目前在此应用中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包括需要控制的大量LED、没有标准的LED驱动器接口以及不同的电路板设计和布局。莱迪思Nexus™ FPGA平台拥有更高精度的扫描线切换时序控制、丰富的I/O接口组合、对大多数LED驱动器IC的支持以及重新映射LED矩阵的能力,这些特性都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2.png

图中展示了莱迪思与ParrettoLincoln Technologies Solutions合作设计和创建的DisplayPort视频缩放器和局部调光演示。

莱迪思构建的演示清楚地展示了局部调光的工作原理。它围绕Raspberry Pi开发板,通过GPIO将720p 50Hz视频流式传输到莱迪思CertusPro-NX FPGA。内部视频缩放器获取该视频数据,并将其放大到 2160p(50 Hz)。同时,局部调光功能可动态控制面板的全 LED 阵列背光。然后DisplayPort发送器IP获取放大后的视频,并以HBR2(4通道)格式将其流式传输到4K像素面板。最后,面板显示该视频,同时全LED阵列背光处于持续控制之中。

综上所述,莱迪思Nexus平台用于汽车局部调光应用的原因有很多。它包括了一个经济高效的单芯片解决方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灵活性,支持所有流行的视频接口,包括LVDSeDPMIPIV-by-One等,还支持低处理延迟、8.1 Gbit/s传输,12位内部处理精度等。

相信领导者的力量

作为低功耗可编程器件的领先供应商,莱迪思树立了低功耗、小尺寸FPGA的性能和功耗标准。莱迪思致力于发扬为客户提供支持和咨询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莱迪思提供基于Nexus的创新解决方案,将设计软件和现成的软IP模块与评估板、套件和参考设计相结合。了解有关莱迪思Nexus平台或其莱迪思Drive的更多信息,请联系您当地的莱迪思销售代表。

关于莱迪思半导体

上海莱迪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是全球低功耗FPGA的领先供应商,我们为不断增长的通信、计算、工业、汽车和消费市场客户提供从网络边缘到云端的各类解决方案。上海莱迪思自1993年设立上海研发中心至今已拥有成熟的研发团队,在上海、深圳、北京、西安和成都设有销售和技术支持办公室,我们的分销商遍及30多个省市,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可靠、专业的服务。我们的技术、长期的合v作伙伴关系以及世界一流的技术支持,使我们的客户能够快速、轻松地开启创新之旅,创造一个智能、安全和互连的世界。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latticesemi.com/zh-CN您也可以通过领英微信微博优酷了解莱迪思的最新信息

围观 5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65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3年8月17日,长光辰芯发布一款宽视场、近红外增强全局快门CMOS图像传感器—GMAX3413。该传感器依托GMAX产品系列多年的技术积累,集成了近红外增强、LED flicker、多区域HDR等重要功能。GMAX3413采用了2.73:1的超宽视场设计,在相同的光学尺寸下可获得更多水平方向的图像信息,使其更适用于智能交通、工业扫码等场景的应用。

GMAX3413有效分辨率为 5900(H) x 2160(V)(1270万像素),像素尺寸3.4 μm、光学尺寸为4/3'',得益于先进的像素设计,可实现 2.3 e- 的读出噪声和71.4 dB的线性动态范围。GMAX3413最高帧率为32 fps @12 bit,采用8对LVDS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GMAX3413主要指标

为增强微光环境下的成像效果,GMAX3413配备了先进的Red Fox(近红外增强)技术,其在850 nm处实现超过30%的QE,在940 nm处实现14%的QE。相较于市面同类型产品,QE指标提升了近一倍。同时,凭借独特的光管技术和优化的像素设计使其具备>15°@ 80% response的角度响应,可解决大视场角带来的灵敏度降低的问题。

GMAX3413采用163 pins LGA封装形式,封装尺寸为32.7 mm x 17.9 mm,与GMAX3809 Pin兼容。

GMAX3413工程样片可今日订购,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邮箱:info@gpixel.com

电话:+86-0431-85077785

围观 6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65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