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Hamed Sanogo,终端市场专家

摘要

图形处理单元(GPU)张量处理单元(TPU)和其他类型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通过提供并行处理能力来实现高性能计算,以满足加速人工智能(AI)训练和推理工作负载的需求。

AI需要大量的算力,尤其是在学习和推理时。这种需求不断地将供电网络的边界推向前所未有的新水平。这些高密度工作负载变得愈加复杂,更高的瞬态需求推动配电网络的每个部分都必须高效运行。AI加速卡严格的功耗要求对系统性能也有影响。本文将讨论AI加速卡的配电网络要求,剖析瞬变的影响,并介绍ADI公司针对这些需求提出的多相供电解决方案。

简介

AI技术完全改变了计算架构,以复现模仿人脑的神经网络。AI看似已广泛存在,但实际上,驱动AI的技术仍在发展。专门用于AI计算的处理器加速器IC包括GPU、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TPU和其他类型的ASIC。本文将它们统称为xPU

随着AI技术部署快速推进,数据中心将继续批量购买AI加速卡。根据Gartner的报告,2021AI芯片收入总计超过340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增长至860亿美元。1xPU采用大规模并行计算方案,与普通CPU相比,在AI性能方面实现了巨大飞跃。xPU拥有大量小内核,因此非常适合AI工作负载,有助于神经网络训练和AI推理。然而,xPU进行AI计算和移动数据通常会产生相对较大的功耗。简而言之,xPU是非常耗电的IC。其严格的功耗要求对AI加速卡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也会影响系统性能。本文将分析AI加速卡的供电网络要求,并介绍ADI公司针对这些严格要求提出的多相供电解决方案。

AI带来的供电挑战

AI涉及许多方面,但能效不在其中。AI工作时,尤其是处理深度学习和推理等AI工作负载时,需要极高的计算功率。在系统层面,AI加速器对于提供近乎即时的结果(正是这些结果使其有价值)发挥着关键作用。所有xPU都有多个高端内核,这些内核由数十亿个晶体管构成,消耗数百安培电流。这些xPU的内核电压(VCORE)已降至低于1.0 V的水平。图1显示了AI加速卡的通用框图。本文将重点介绍为此类系统提出的多相控制器和相应的功率级IC

1.jpg

1.通用AI加速卡框图

AI加速卡所需的峰值电流密度对于任何主板来说都是非常沉重的负担,难以处理。工作负载的高度动态特性和极高的电流瞬变会导致非常高的di/dt和持续数微秒的尖峰电压瞬变,这些瞬变非常具有破坏性,可能对xPU造成损害。AI的平均工作负载会持续很长时间,解耦电容将无法始终提供满足即时需求的能量。本文的下一部分将介绍ADI公司提出的多相负载点(PoL)解决方案,它会消除典型AI加速器的瞬变,避免给整个配电网络产生压力。但首先,我们来讨论AI带来的电源设计挑战。

AI带来新的电源设计挑战

目前,AI功率需求远远超过传统供电网络的能力。xPU稳压器(VR)的要求与标准PoL稳压器有很大不同。业界发现,某些应用要求在小于1 V的电压下为xPU提供超过1000 A的电流。重要的是,电源必须非常稳定,产生的噪声非常小,同时消除所有电压瞬变可能性,以免导致xPU内部误触发。为了应对惊人的电流需求,高性能AI加速器VR PoL的设计必须满足某些关键要求。

电压尖峰和瞬变管理

AI加速卡的关键要求之一是VR的架构应能提供出色的瞬变电压管理。向任何系统提供千瓦级功率始终是首要挑战。输出电压(包括容差、纹波以及负载瞬态骤降和峰值)必须始终高于xPU最小电压以避免系统挂起,并且还必须始终低于xPU最大电压以免损坏xPU。加速卡的瞬态功率尖峰可能要求达到最大热功率目标的2倍甚至更高。

这里重要的是,PoL环路带宽须足够灵活,以处理所遇到的各类更快速瞬变。带宽越高,环路响应越快,电压偏差越小。实现快速瞬态电源轨较直接的一种方法是选择具有快速瞬态性能的稳压器。ADI AI VCORE系列IC具有非常低的频率输出噪声、快速瞬态响应和高效率等特性。除此之外,ADI AI电源芯片组还支持负载线路,有助于电源设计人员有效管理AI工作负载引起的瞬变和尖峰。

长电源路径走线中的I2R损耗和热管理

随着AI xPU处理器电流不断提高,PoL供电解决方案的密度已成为关键要素。既要可靠地向xPU的每个部分供电,同时不用担心散发的热量会影响芯片的可靠性并导致热失控,现在变得极其困难。换言之,热管理是设计这种高功率电源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传统的供电方法是将稳压器放置在xPU的一侧,以便将电力横向传输到处理器。这些走线的电阻哪怕再小,也可能引起不可接受的电压(I2R)下降。PCB电源层电阻上的压降会随着xPU电流提高而成比例地增加。这意味着VRBGA引脚之间几厘米的PCB电源走线会产生大量的损耗。PCB铜电源层中的此类损耗已成为计算稳压器设计效率和性能的主导因素。传统3芯片(分立式)供电解决方案需要大量高电流走线,与之相比,使用集成了电流和温度电路模块的单芯片功率级IC,可以大大减少PCB上的走线数量。

ADI价值主张MAX16602 + MAX20790 + 耦合电感

AI稳压器的精度变得更加严格。效率和尺寸是重中之重。性能和功耗也受到严格审查。正如上一节所述,解决AI加速卡VR设计问题已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设计人员非常清楚,若不能有效处理不必要的瞬态效应,就无法在所需电流中产生大的阶跃。解决这些瞬态效应还需要某种类型的高精度动态电压定位或负载线路方案。ADI公司大力投资AI市场,为48 V12 V系统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本节介绍ADI AI多相电源芯片组,即MAX16602多相控制器和MAX20790功率级,以及我们获得专利的耦合电感(CL)技术,以帮助解决这些AI PoL设计挑战。图2显示了8MAX16602CL8_EV设计的MAX16602MAX20790CL简化框图连接。这种相对简洁的设计实现了每相约88 APK的高电流传输能力。内部补偿和先进的控制算法,加上功率级中集成的电流检测电路以及耦合电感,使其成为拥有出色效率的小尺寸解决方案。

2.jpg

2.采用ADI高集成度电源芯片组的8VR设计有助于实现高密度设计,同时减少外部连接

更高集成度的单芯片智能功率级IC

MAX20790是一款功能丰富的智能功率级IC,旨在与MAX16602(以及该产品系列中的其他几款ADI控制器)配合使用,以实现高密度多相稳压器。这是一种单芯片集成,几乎消除了分立式设计中常见的FET和驱动器之间的寄生电阻和电感,从而实现高开关速度,而且功率损耗明显低于传统方案。如果检测到开关节点(VX)故障,功率级会立即关闭,并将故障ID传送给控制器。该智能功率级IC还有一个片内电流传感器。此电流检测电路模块显然优于使用电感直流电阻的方法。众所周知,DCR检测不准确,需要温度补偿才能使电流测量结果可信。

控制器IC

MAX16602是一款用于xPU VCORE VR的多相控制器。该IC提供高密度、灵活且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可为AI xPU供电。该器件支持脉冲宽度调制(PWM)并联,可控制多达16个相位。该IC的架构简化了设计,减少了组件数量,支持高级电源管理和遥测功能,并在整个负载范围内提高了节能效果。它实现了自主切相,在整个负载范围内保持高效率。完整芯片组是一个高效率多相降压转换器,具有广泛的状态和参数测量特性。保护和关断参数通过串行PMBus®接口进行设置和监测,甚至包括功率级IC中收集的故障。

以下是该ADI控制器支持的其他几个关键特性,这些特性对于任何AI供电方案都很重要。

高级调制方案

MAX16602利用高级调制方案(AMS)来提供更好的瞬态响应。该调制方案支持以极短的延迟开启和关闭相位。根据负载需求,当负载增加时,可以同时开启多个相位;当负载释放时,可以立即关闭多个相位。启用AMS后,系统闭环带宽可以扩展,而不会造成相位裕量损失。因此,PoL能够更好地响应AI VR的即时和动态电流需求。

负载线路控制

负载线路允许VCORE根据输出电流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变换。它实质上是为轻负载设置高VCORE值,为重负载设置低值。主要是为了让控制环路可以处理更高的负载电流(这是让计算顺利进行所必需的)。ADI控制器在整个输出电流范围内提供准确的输出负载线路控制。输出电压定位利用来自功率级IC的无损电流检测信号进行,这些信号会反馈到控制器。负载线路是在控制器中通过对电压控制环路误差放大器的直流增益进行数字编程来设置。控制器的EC表和数据手册的表6中提供了各种直流负载线路特性,从0.105 mΩ0.979 mΩ。图3显示了16PoL设计在40 A360 A负载阶跃和800 A/μs摆率下的瞬态曲线。结果表明过冲极小。

总而言之,ADI的多相功率转换和PoL产品提供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图5显示了我们的16MAX16602 + MAX20790 + CLH1110-4评估板的效率曲线以及偏置和电感损耗。ADI公司为各种AI加速器应用提供稳压器和其他电源转换解决方案。采用我们的多相控制器和集成功率级解决方案,有助于ADI客户满足严苛的动态xPU电源要求,应对当今AI应用带来的设计挑战。

3.jpg

3.16VR40 A360 A阶跃负载和800 A/μs摆率下的瞬态曲线

设计中添加有源电压定位可以降低对负载瞬态响应的要求,并更好地利用xPU总容差窗口。负载线路控制有助于降低给定阶跃负载的峰峰值输出电压偏差,同时可以减少输出轨上的bulk电容量。总电压波动将会减小,从而降低xPU崩溃或损坏的风险。请注意,MAX16602中的负载线路电路模块可以禁用。

耦合电感(CL)的优势

十多年来,ADI公司一直投资开发其专利CL技术。这项技术支持实现更高的密度、更大的带宽、更快的瞬变解决方案,与分立式实现方案相比,效率提高50%,磁性元件尺寸缩小1.82倍。CL能够有效地在稳态中用作大电感,在瞬态中用作小电感,除了减小电感尺寸外,还能节省COUT24显示了ADI多相VR设计中常用的耦合电感系列。

4.jpg

4.ADI多相VR设计常用的耦合电感系列

根据设计规格和优先级,耦合电感消除电流纹波的优势可用来换取更小的尺寸或更高的效率。1较大的系统优势以及ADI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AI PoL设计人员可以使用CL相对轻松地实现VR总尺寸较小的解决方案。几家知名磁性器件供应商拥有ADI的免费CL许可,可以为我们提供所需的元件。

顶部散热封装

顶部散热为表面贴装封装提供了另一种散热途径。MAX16602MAX20790都是倒装芯片四方扁平无引线(FCQFN)封装,带裸露的顶部散热焊盘。FCQFN是一种先进的封装,可提供设计人员青睐的出色热性能。这种无引线封装不仅可以减少寄生电感,还能从器件的结直接向周围环境散热。MAX20790的结壳顶部JC-TOP)热阻为0.25°C/WAI电源设计利用顶端散热配置,可以提高系统的热性能和设计灵活性。

5.jpg

5.16AI VR评估板设计的效率曲线

垂直供电

随着处理复杂AI功能的xPU问世,功耗随之急剧增加。具有高达650 A连续电流和超过1000 A峰值电流传输能力的VR开始普及。为AI处理器供电的挑战在于保持高效率。常规电源架构无法跟上这些非常耗电的AI xPU的步伐。VR芯片制造商和架构师正在从根本上研究不同的供电方法。业界正在讨论一种为AI xPU供电的新趋势,称为垂直供电,也称为背面供电。

VR必须尽可能靠近负载输入xPU电源引脚,以实现高电流输送。我们无法通过传统的横向供电方法实现这一目标。垂直供电将电源调节器移到处理器正下方,从而消除了PCB上可能产生的所有损耗。该结构将电源转换器、功率级、电容和磁性元件放置在PCB的背面,并通过过孔垂直地向xPU供电。换言之,电流传输是从xPU BGA阵列下方垂直进行。这是一条长度缩短的垂直路径,可显著降低阻抗并消除损耗。图6显示了安装在PCB另一侧、xPU下方的垂直供电模块架构。此示意图仅用于说明。ADI公司拥有广泛的AI xPU VCORE解决方案系列,用于解决当今的这些问题。我们的电源解决方案能够以非常小的外形尺寸实现出色的效率。本文介绍的解决方案将多相控制器MAX16602和智能单芯片功率级MAX20790相结合,可提供非常高的电源转换效率、非常快的瞬态响应和非常准确的遥测报告。如需了解这些电源芯片组的更多信息或购买MAX16602CL8评估套件,请单击此处

参考文献

1 Forecast: AI Semiconductors, Worldwide, 2021-2027.” Gartner, April 2023.

1“预测:2021-2027全球AI半导体”Gartner20234月。

2 Utilizing the Benefits of Coupled Inductors.” Analog Devices, Inc.

2“利用耦合电感的优势”ADI公司。

6.jpg

6.垂直供电模块架构(仅用于说明目的)

构建垂直供电解决方案的难点包括解决模块的重量和安装问题。PCB另一侧的xPU下方比较适合放置高频解耦电容,用于储存能量以满足瞬时能量需求。垂直供电与ADICL技术相结合,可实现更高的电流密度、功率密度和更快的瞬态性能。垂直供电为ADIPoL制造商提供了新的创新机会,并以自己的方式继续支持摩尔定律的发展。

结语

支持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加速卡通过提供加速训练和推理工作负载所需的并行处理能力,将AI从理论变为现实。为高性能AI加速卡设计VR PoL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尤其是在当前先进xPU的电源要求(表现在电流水平和电压精度方面)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本文表明,xPU VR的要求与标准PoL调节器有很大不同。xPU供电轨具有极快的负载变化,需要动态电压定位或负载线路,并且必须很小。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突破性创新。ADI提供结合模拟、数字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工厂、汽车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建立人与世界万物的可靠互联。ADI公司2022财年收入超过120亿美元,全球员工2.4万余人。携手全球12.5万家客户,ADI助力创新者不断超越一切可能。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nalog.com/cn

关于作者

Hamed M. SanogoADI公司全球应用部门的云和通信终端市场专家。Hamed拥有密歇根大学迪尔本分校的电子工程硕士学位,之后还获得了达拉斯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加入ADI公司之前,毕业后的Hamed曾在通用汽车担任高级设计工程师,并在摩托罗拉系统担任过高级电气工程师以及Node BRRH基带卡设计师。在过去的17年里,Hamed担任过不同的职务,包括FAE/FAE经理、产品线经理,目前是通信和云终端市场专家。

围观 8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44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来源:意法半导体博客

1.jpg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考虑用 LoRa 连接物联网系统,ST 发布了一份白皮书,论述如何在智能工业中用 LoRa 连接监测工况的预测性维护系统选择合适的 sub-GHz 网络绝非易事。 可选方案非常多,其中 NB-IoT Sigfox是两个人气最高的技术,ST为想要组建物联网的企业提供联网解决方案,例如, Discovery Kit B-L462E-CELL1 ST4SIM或者支持Sigfox 的软硬件工具,网络选择结果通常会长期影响生产运营,因此,选择面太广可能会让一些团队陷入困境,纠结到底该选哪一个方案。因此,让我们探讨一下选择 sub-GHz 网络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白皮书可以提供哪些帮助。

应用层面考虑

在工况监测和预测性维护中需要注意些哪些问题?

2.jpg

工业设备上的 LoRa 传感器节点

工况监测和预测性维护应用在各个行业中越来越受欢迎,为企业维护保养设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并有机会把生产效率提高到新的水平。两种方案都跟踪记录设备或基础设施的磨损程度和完整性,其中,预测性维护使用机器学习来预测故障。工况监测和预测性维护可以彻底改变智能工厂或城市的运营模式,因此,人气越来越高。然而,要想取得预想的效果,必须为工况监测和预测维护建设一个强大的通信网络,以承载节点设备捕获的各种传感器数据。因此,正确选择sub-GHz技术至关重要。

当考虑选择哪种技术时,开发小组必须记住工况监测和预测性维护的相关特性。事实上,许多应用是在缺乏传统基础设施的偏远地区,例如,石油钻井平台、采矿场和大型农业区,这只是其中的几个例子。在这些应用环境中,通常没有移动数据网络。因此,开发小组必须弄清楚如何在这些偏远地区创建一个可以扩容的网络,答案是需要满足成本效益和可以扩容两个条件。网关购置维护成本过高,行不通。同样,随着新需求的迅速出现,团队必须能够扩展网络容量。

基础设施监控和资产跟踪需要注意什么?

白皮书论述的考虑因素也同样适用于越来越依赖 LoRa 的其他应用,例如,基础设施监控和资产跟踪。当跟踪桥梁的裂缝或材料完整性时,无论周围的材料或基础设施在什么位置,信号都必须传送到网关。同样,在跟踪资产时没有选对网络技术可能会在成本和能源方面付出昂贵的代价。事实上,选择功耗非常低的设备至关重要,因为在基础设施监控和资产跟踪的地方通常没有电源为网络节点供电。

LoRa 和技术考虑因素

在选择Sub-GHz 网络中需要注意什么?

3.jpg

基础设施监控越来越受欢迎

白皮书旨在帮助团队简化决策过程。事实上,为了确定到底哪一个网络技术适合某一个应用,工程师通常还会考虑技术的基本特性,例如,网络传输距离和稳健性。网关和中继必须相距多远?网络使用什么调制方法?是否有纠错机制来处理数据包丢失或信号干扰?这些问题的答案至关重要。在工业环境中,来自其他设备的寄生信号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同样,当资产从一个大陆流向另一个大陆时,了解技术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运行方式也至关重要。

团队经常关注的另一个技术考虑因素是网络的扩容能力。开发小组满足需求的效率如何?通常,随着被监控设备的数量或被跟踪资产的数量增加,需要大幅增加网络节点的数量。然而,并非所有配置都是一样的。在某些情况下,添加大量终端设备可能会很麻烦。因此,团队必须提前思考并了解支持设备数量增长的容易度。另一个问题是确定延长网络传输距离的容易度。在基础设施监控这个用例中,添加节点也意味着更远的传输距离。

为什么还要考虑安全和功耗?

开发小组在选择 sub-GHz 网络时还必须考虑一些新技术考虑因素,中之一是信息安全。一般来说,工况监测或预测性维护对安全性的要求不是很高,虽然对安全有要求,但工业泵的磨损状况数据是风险较低的信息。相反,新出台的政府报告政策和报告透明度法规正在改变资产跟踪和基础设施监控的安全性要求,因为这些应用涉及非常敏感的信息。资产相关信息泄露可能会损害某人的隐私,而公共基础设施的数据外泄可能会导致国家安全危机,某些组织会利用数据外泄对安保较弱的设施发起攻击。

4.jpg

The STEVAL-ASTRA1B

能源消耗是一个新的考虑因素。工况监测和预测性维护通常依靠电池供电设备。因此,开发小组始终关注能耗。然而,基础设施监控和资产跟踪带来了新的功耗挑战。例如,当改用太阳能电池时,设备必须保持高能效。同样,跟踪公共基础设施的前提是网络节点的续航能力必须长达数年,而这只有在电流消耗极低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很多时候,射频芯片是功耗最大的组件。因此,选对网络对解决方案的性能和可行性影响很大。

开发资源

虽然白皮书主要探讨工况监测和预测性维护,但我们可以看到书中提出的观点也适用于其他应用场景。因此,白皮书是团队为其应用选择合适的 sub-GHz 网络的切入点。ST 还提供开发工具,让开发者快速测试 LoRa应用项目。例如,STEVAL-ASTRA1B是一款开发套件及参考设计,板载STM32WB5MMG蓝牙网络控制器和执行sub-GHz 协议的 STM32WL55JC无线微控制器,以及各种传感器,是令人兴奋的原型设计和实验平台。我们甚至还提供资产跟踪云应用程序 DSH-ASSETRACKING,以缩短开发周期。

5.jpg

The STDES-CBMLoRaBLE

若想寻找适合工业环境的开发资源,开发小组可以选用STDES-CBMLoRaBLE。这个开发套件包括 STEVAL-ASTRA1B的蓝牙控制器和 sub-GHz 微控制器,不同的是所配备的传感器都通过了工业认证,并提供振动分析和倾斜监测专用算法。因此,工程师可以在这块板子上动手开发工况监测或基础设施监控,以及预测性维护应用。我们甚至提供支持 AWS 的软件解决方案DSH-PREDMNT,帮助用户配置设备、记录数据、执行信息可视化,以及随时随地从云端监测资产。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44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png

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最新报告显示,2020年是疫情以来企业设备投资降幅最大的一年,年降幅为7.3%。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从本质上讲,企业减少了在库存和设备上的支出,以节省资本并减少债务,以对冲挑战时期的风险。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过去几年,企业利用低利率和巨额现金储备用于库存中心、技术升级和资本设备。

《华尔街日报》预计,随着企业减少资本支出以抵消价格上涨、借贷成本上升和不确定时期的影响,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

2.png

我们投资,而你不必

许多公司发现,租赁有很多好处。它增加了项目的灵活性,减少了延迟,并适应了不断变化的技术、规范和遵从性需求。

上市时间至关重要,但在资金受限或无法获得的不确定时期,您如何管理大型设备采购?Electro Rent通过重大的年度投资,以维持其库存的专业设备,供您根据需要租用。你不需要资金,你也不会被将来可能不会用到的昂贵设备所拖累。

凭借50多年的经验,Electro Rent拥有超过10亿美元的库存,可以随时准备发货。我们的快速启动租赁计划消除了对资本支出的需求,没有前期成本,也没有长期承诺。

获得有价值的测试设备,无需延迟或预付费用。当你需要时,你可以租用高端测试。我们有超过10亿美元的库存,随时准备发货。

支付设备使用费,而不是生命

许多公司都储存着旧的或过时的设备,这些设备占用空间,减慢了工作速度。

  • 如果你可以仅在需要时获得你需要的东西,用完后简单地返回?

  • 如果你能在减少开支的同时减轻预算压力呢?

对于许多公司来说,租赁代表着一种理想的情况:

  • 每月固定付款

  • 没有前期成本

  • 没有长期承诺

  • 降低资本支出和运营支出要求。

与直接购买相比,租赁不需要资金。许多公司使用运营预算来租用设备并快速启动。由于校准、维护/修理、支持和软件许可都包括在内,因此租用的持续费用较低。

通过租赁,团队可以得到他们所需的仪器,公司也可以根据需求扩展测试。从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长,租赁都可以实现。前期成本为零,持续成本低,租赁是不确定经济条件下的理想选择。

现在,你可以拥有所需的领先设备,更快地进行测试,更快地进入市场。租赁是容易的,仅在你需要时拥有,根据需要交换或升级,并在完成后退还它。就是这么简单。

租赁拒绝陈旧,

获取领先技术

旧设备根本不适合5G、WiFi-7、信号完整性和PCIe Gen 5/6等最新技术。租赁意味着不再有旧设备的麻烦、较长的交货时间或挥之不去的供应链问题。有了更新的设备,测试变得更快、更有效。

我们投入巨资,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好地选择领先的产品和技术。从我们的全球最佳品牌、产品和技术库存中找到您需要的产品并立即获得。

通过租赁,您可以享受到最新的设备,而无需长期拥有或长期承诺的成本。获得升级、交换的灵活性。或者基于测试时间表和需求,根据需要返回设备。

前所未有的灵活性

虽然直接购买可能适合长期连续使用,但它也意味着固定的承诺。赶快把你需要的仪器拿来。由于没有前期成本、更大的灵活性,团队可以快速启动,从而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

租用增加了操作的灵活性。当一个项目结束时,需要新的仪器,或者出现新的技术,你可以归还、交换,或者升级你的租赁设备。你也可以根据需要租、还、再租。

租赁也可以消除大型资本采购的采购要求。通过使用运营预算,工程团队可以避免经常伴随购买而来的长交付时间。

2.png

真实拥有成本=可见成本+隐性成本

购买成本是可见成本,但只是故事的一小部分,隐性成本才构成真是拥有成本的主要构成。在不确定时期,租赁的意义非凡。

3.png

了解您的选择可以节省成本,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团队使用设备的干扰。我们的资产优化实践专门帮助公司优化他们的测试设备资产,并通过战略性租赁降低成本。

在不确定时期,租赁的意义非凡。没有前期费用,没有长期承诺,而且大多数服务都包括在内,租赁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灵活的租赁、交换、升级或者返还,租赁还可以根据需求帮助公司扩大运营规模。与直接购买相比,所有这一切的成本更低,时间也更快。

关于益莱储

益莱储/Electro Rent是全球领先的测试和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帮助客户加速创新并优化投资。自1965年以来,益莱储/Electro Rent的租赁、销售和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为通信、航空航天和国防、汽车、能源、工业、教育和通用电子领域的行业领先创新者提供服务。更多信息请访问:www.electrorent.com/cn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44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澜起科技宣布在业界率先试产DDR5第三子代寄存时钟驱动器芯片M88DR5RCD03,该芯片应用于DDR5 RDIMM内存模组,旨在进一步提升内存数据访问的速度及稳定性,满足新一代服务器平台对容量、带宽、访问延迟等内存性能的更高要求。

1.jpg

澜起科技DDR5第三子代寄存时钟驱动器

作为国际领先的内存接口芯片供应商,澜起科技在DDR5内存接口技术上持续精进,不断推进产品升级迭代。公司新推出的DDR5 RCD03芯片支持高达6400 MT/s的数据速率,相较第二子代提升14.3%,相较第一子代提升33.3%。

与DDR4世代的RCD产品相比,该款芯片采用双通道架构,支持更高的存储效率和更低的访问延时;采用1.1V VDD和1.0V VDDIO电压及多种节电模式,功耗显著降低;支持更高密度的DRAM,单模组最大容量可达256GB。

澜起科技总裁Stephen Tai先生表示:“我们很荣幸在DDR5 RCD03芯片的研发和试产上均保持行业领先。澜起将继续与国际主流CPU和DRAM厂商紧密合作,助力DDR5服务器大规模商用。”

英特尔内存与IO技术副总裁Dimitrios Ziakas博士表示:“英特尔一直处于DDR5内存技术和生态系统发展的前沿,支持可靠和可扩展的行业标准。我们很高兴看到澜起科技在DDR5最新一代的内存接口芯片上取得了新进展,该芯片可与英特尔下一代E核和P核至强®CPU配合使用,助力CPU释放强劲性能。”

三星电子存储器产品企划团队执行副总裁Yongcheol Bae先生表示:“三星一直致力于最新一代内存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以满足数据密集型应用对内存容量和带宽迅猛增长的需求。我们期待与澜起继续保持稳定的合作,不断完善DDR5内存产品标准,推进产品迭代和创新。”

除了RCD芯片以外,澜起科技还提供DDR5数据缓冲器(DB)、串行检测集线器(SPD Hub)、温度传感器(TS)、电源管理芯片(PMIC)等内存接口及模组配套芯片。这些芯片也是DDR5内存模组的重要组件,可配合RCD芯片为DDR5内存模组提供多种必不可少的功能和特性。

供货信息

澜起科技现可供货第一子代、第二子代和第三子代DDR5寄存时钟驱动器芯片,产品型号为M88DR5RCD01、M88DR5RCD02和M88DR5RCD03。详情请洽澜起科技销售人员,电话:021-54679038;邮箱:globalsales@montage-tech.com。

如需了解更多澜起科技内存接口芯片及内存模组配套产品详情,请访问https://www.montage-tech.com/Memory_Interface

稿源:美通社

围观 8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44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0月25日,在由Informa Tech主办的5G World峰会上,中国移动和华为因在5G核心网和新通话领域的标准引领、技术创新、商业实践和产业推进上的卓越贡献,联合荣获“最佳核心网产品奖(Outstanding CORE Network Product or Solution)”和“最佳5G创新业务奖(Most Innovative 5G Communication Service)”。

1.jpg

中国移动和华为联合荣获5G World峰会两项大奖

5G核心网是使能智能联接、赋能行业应用的关键。中国移动与华为创造性地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集中化、全云化、全融合5G SA核心网,独创8+X集中云化架构,实现了部署资源节省。为应对安全风险挑战,中国移动独创了8级容灾体系,从虚机级到DC级故障场景全覆盖。这是业界首次部署的4G/5G全融合核心网,已发展了超过4亿的5G用户,并为行业市场提供了系列化边缘网络产品以及双域专网方案,提升了用户感知, 使能网络平滑演进。

5G新通话是中国移动的战略产品。作为新通话产业的先行者,中国移动联合华为等产业合作伙伴持续推进新通话标准、网络和终端等各领域的发展,联合GSMA在2023 MWC巴塞罗那上成立了5G新通话Foundry项目,发起了新通话产业合作倡议,发布了《5G新通话Foundry白皮书》,并正式启动了覆盖全国的新通话网络建设工作,将为用户带来全新的通话体验。

2.jpg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慧镝获奖致辞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慧镝在获奖致辞中表示:“感谢产业界对中国移动在5G核心网和新通话领域所取得成绩的高度认可,这也给我们持续创新注入新的力量。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中国移动将顺应产业趋势,引领技术创新,为网络注智赋能,开启数字经济新篇章。”

华为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杨超斌表示:“未来,华为将支撑中国移动等全球领先运营商,共同打造面向5.5G的智能核心网,使能更丰富的沉浸式交互体验和更广阔的行业应用,构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

5G World峰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之一,与世界宽带论坛(BBWF)、电信云论坛(Telco Cloud)同为Network X活动之一,每年吸引5000多名全球与会者,期间颁发的行业奖项旨在表彰年度全球5G杰出创新成就,是电信业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来源:华为

围观 4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44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为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之一,罗克韦尔自动化以“引领未来无限可能”为主题,即将亮相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4.1馆B3-02展台。第三次进博会之旅,罗克韦尔自动化将呈现三大亮点——不仅将展示更多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成功应用,还将围绕由罗克韦尔自动化自主发起的Rockii ESG联盟与净零供应链、智能运维Rockii联盟等品牌概念和特色项目,全面呈现在核心技术、卓越运营和跨界生态等方面的洞察和成果,积极助力中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本届进博会的舞台上,罗克韦尔自动化将通过不同展区的多维分布,立体呈现根植于品牌基因的跨界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思维。作为值得信赖的生产性服务业链主,罗克韦尔自动化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创“净零供应链”,并计划于本届进博会期间正式发起Rockii ESG联盟,拉动头部链主企业影响力,围绕“净零供应链”这一主轴,重塑供应链格局,助推中国本土制造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此外,继在2022年进博会上正式成立智能运维Rockii联盟后,罗克韦尔自动化将继续秉持跨界创新思维,携手更多志同道合的企、政、产、学、研各界伙伴,打造智慧产业园和创新中心,加速5G全连接工厂建设,赋能高端智能装备跨场景应用,让共创、共享、共赢的跨界产业生态落地生花。

“作为构建中国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进博会已成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窗口。”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石安表示,“今年已是罗克韦尔自动化连续第三年参加进博会,依托这一宝贵平台,我们正在筹备更加丰富的展品和活动,以期更生动全面地呈现罗克韦尔自动化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先进思考和应用,携手更多本土生态圈伙伴实现跨界创新合作,开拓蓝海新机遇,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为赋能产业数智化升级和迈向净零未来贡献力量。”

当前,“高端、智能、绿色”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方向。作为智能制造和绿色科技的引领者,罗克韦尔自动化始终将安全、节能、环保、高效(SEEE)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贯穿于全链的智能制造中,借助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全球资源优势,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升级,并联合生态圈伙伴共同探索跨界升维之道,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引领未来无限可能。

罗克韦尔自动化在中国

罗克韦尔自动化是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之一。我们将充分发挥人类的想像力与科技的潜力,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让世界更具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罗克韦尔自动化拥有近120年历史,总部位于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约有员工28,000名,业务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罗克韦尔自动化设有28个销售机构,4个培训中心,1个研发中心,大连软件开发中心,深圳、上海和北京OEM应用开发中心,以及2个生产基地,拥有超过2,000名员工。公司与中国区11家授权渠道伙伴及70多所重点大学开展了积极的合作,共同为制造业提供广泛且不凡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服务支持及技术培训。

作为智能制造的引领者,罗克韦尔自动化将SEEE(安全、节能、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观全面贯彻于智能制造,旨在通过领先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为各行业深度赋能,依托IT/OT融合创新的互联企业解决方案,推动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领未来无限可能。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44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该系列功率电感器实现了最大不超过0.55毫米的超低剖面

  • 利用专有磁性材料,实现高效的电源电路设计

  • 设计过程中考虑了低剖面IC的模组封装,如芯片级封装(CSP)

1.png

产品的实际外观与图片不同。
TDK标志没有印在实际产品上。

TDK株式会社(TSE:6762)推出用于电池驱动型可穿戴设备及其它设备的全新 PLEA85 系列高效功率电感器,以提高运行时间。由于使用了TDK新开发的低损耗磁性材料及其薄膜处理工艺,使得新系列电感器拥有业内最低剖面*。该产品系列将于本月(即2023年10月)开始量产。

PLEA85系列的尺寸仅为1.0 毫米(长)x 0.8毫米(宽)x 0.55毫米(高),可帮助工程师实现小型化设计,充分发挥CSP等低剖面IC的优势。底部电极和侧面的部分L形状使其尤为适合高密度表面贴装,有助于抑制安装过程中发生的错位问题,并提高端子强度,进而打造出更加稳固的终端产品。

预计未来将推出性能和密度更高的可穿戴设备,因而市场对更薄、更轻、更小的电子元件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TDK将进一步扩大其高效、小型化、低剖面电感器产品阵容,为电源电路提供关键元件。

*截至2023年10月,来源:TDK

术语

  • CSP:芯片级封装

  • TWS:真无线立体声

主要应用

  • 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助听器和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

  • 小型电源模块

主要特点与优势

  • 利用薄膜电源电感器的专有低损耗金属磁性材料,实现高效电源电路

  • 1.0 毫米(长)x 0.8毫米(宽)x 0.55毫米(高)的紧凑尺寸有助于节省PCB空间,并减轻重量

1698369605797.jpg

Isat: 基于电感变化的电流值(比初始电感值低30%)
Itemp:基于温度升高的电流值(自热导致温度升高40°C)

关于TDK公司

TDK株式会社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是一家为智能社会提供电子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的电子公司。TDK建立在精通材料科学的基础上,始终不移地处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并以“科技,吸引未来”,迎接社会的变革。公司成立于1935年,主营铁氧体,是一种用于电子和磁性产品的关键材料。TDK全面和创新驱动的产品组合包括无源元件,如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磁性产品、高频元件、压电和保护器件、以及传感器和传感器系统(如:温度和压力、磁性和MEMS传感器)。此外,TDK还提供电源和能源装置、磁头等产品。产品品牌包括TDK、爱普科斯(EPCOS)、InvenSense、Micronas、Tronics以及TDK-Lambda。TDK重点开展如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市场领域。公司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拥有设计、制造和销售办事处网络。在2023财年,TDK的销售总额为161亿美元,全球雇员约为103,000人。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43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秋风送爽,也送来天合光能淮安基地的双重喜讯:10月17日,天合光能淮安基地二期10GW至尊N型2382mm标准尺寸组件成功下线,最高功率达610W;10月20日,二期10GW N型i-TOPCon电池成功下线。这标志着,淮安基地二期项目实现全面投产,天合光能N型量产步伐持续加速,将进一步放大至尊N型2382标准尺寸组件的优势,在多场景下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至尊N型“黄金尺寸”组件价值卓越

淮安基地二期10GW N型TOPCon电池+10GW N型组件项目总占地780亩,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项目从4月份同步进场开工建设,到8月底设备进场安装调试,再到今天组件和电池先后投产下线,总时长不到6个月,再一次彰显了N型时代的“天合速度”。

此次下线的电池与组件分别是基于210R矩形硅片技术的N型i-TOPCon电池和至尊N型组件。其中,10GW电池产线会采用新一代N型i-TOPCon先进技术,最高量产线电池平均效率已达25.8%;10GW组件产线则全部生产至尊N型610W系列组件,即2382mm*1134mm中版型标准尺寸设计。叠加了天合光能首创的210R矩形硅片技术和新一代N型i-TOPCon先进技术,至尊N型610W系列组件对标同类中版型组件,不但性能大幅提升,而且版型尺寸、电气兼容性更优,达到了集装箱运输最大化的“顶格”设计,集装箱空间利用率达到了98.5%,是目前集装箱空间利用率最高的组件尺寸。

此外,至尊N型2382标准尺寸组件还可以完美利用跟踪支架长度,与行业上一代中版型组件相比,单排跟踪支架装机容量增加13%,堪称跟踪支架“最佳拍档”。凭借极致化的尺寸设计和极高的客户价值,至尊N型2382mm标准尺寸组件也被称为中版型的“黄金尺寸”组件。

210R引领组件尺寸标准化市场需求火热

天合光能顺应行业发展需求,不仅以“黄金尺寸”的设计理念及产品引领行业,并持续以实际行动推动组件尺寸实质性统一。去年4月,天合光能创新性推出210R产品,诸多厂商随后纷纷跟进矩形硅片技术。今年7月,天合光能联合8家一线组件企业发布声明,就新一代矩形硅片中版型组件尺寸标准化达成了共识,238Xmm*1134mm规格组件成为行业标准,首次实质性终结行业纷杂尺寸的历史。

中版型“黄金尺寸”组件一经面市,就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目前正在火热出货中。天合光能2382mm中版型至尊系列组件已向徐州博汇世通重工机械工商业屋顶光伏项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463.18MW光伏电站项目等多个项目供货。其中,四川省甘孜463.18MW“水光牧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

天合光能积极打造N型一体化产业布局,确保N型组件上下游供应畅通无阻,进一步满足全球光伏项目的高效交付。此次淮安基地10GW至尊N型2382标准尺寸组件和10GW N型i-TOPCon电池成功下线,保障了N型一体化充足产能,为至尊N型2382标准尺寸组件的高效交付打下坚实基础。预计今年年底,天合光能将形成N型硅片产能50GW,组件产能95GW,电池产能75GW,其中N型电池产能40GW,全部使用新一代N型i-TOPCon先进技术。

在加速完善N型组件一体化产业布局的背景下,天合光能至尊N型610W系列2382标准尺寸组件采用210R矩形硅片技术和新一代N型i-TOPCon先进技术,成为N时代下电站和工商业场景的“黄金尺寸”产品,既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又拓展出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43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华为全光接入产品接连斩获世界宽带论坛(BBWF)与2023欧洲光通信(ECOC)大会四项大奖。其中,在BBWF上华为获得“卓越FTTH解决方案”、“卓越POL应用奖”、联合中国联通获“年度杰出数字家庭运营商”,这是国际上固定网络领域最重要的年度盛会,自2019年以来,华为已实现宽带领域奖项的“五连冠”;在ECOC中,华为FTTR全光房间方案荣获“最具创新的 PON/5G/FTTx 产品奖”。

1.png

华为全光接入斩获四项大奖

华为全光接入基于对固定宽带网络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演进的趋势,以面向家庭的FTTH解决方案、面向园区的F5G全光园区(FTTO)解决方案、面向万兆接入的50G PON等为代表,支持全光联接从家庭延伸到房间、办公室和机器,提供超千兆服务,支持智能业务质差分析和体验保障,在带宽、体验、网络延展等三方面助力运营商提升宽带价值。

全球首创FTTR全光家庭方案:华为首创FTTR方案,并和运营商全球联合首发1000M和2000M商用套餐;商用规模最大,全球已有30+运营商商用或试商用华为FTTR,用户规模超800万。华为FTTR星光 F30是业界首款基于C-WAN架构的全光家庭组网产品,为用户供全屋2000M Wi-Fi覆盖,20ms无感漫游体验,并支持256 个IoT设备同时联接,结合5A一站式服务能力为广大宽带用户提供高品质Wi-Fi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丰富的FTTR+X智慧家庭应用体验,如青少年上网管理、IoT保险箱、Wi-Fi感知、直播加速、8K Over Wi-Fi等业务。华为FTTR星光F30让用户畅享超千兆数字生活,为运营商增强宽带竞争力,打开万亿增长空间。

全球首个可商用50G PON超宽接入方案: 华为发布业界首个商用50G PON解决方案,已完成50+局点验证,业界性能最强,打造无所不在的万兆全光接入。相对于上一代不仅5倍带宽提升,并带来百倍时延优化和确定性带宽体验。华为50G PON是业界首个支持对称带宽,三模合一和32dB超大光功率预算的商用解决方案。支撑ODN‘0’改动和网络一次部署,用户按需升级,为万兆业务提供了最优TCO的演进路径。

作为全球固定网络领域的领导者,华为将在带宽、体验和智能三方面持续创新,支撑运营商不断拓宽业务边界,为运营商宽带业务发展注入新动能,以极致的用户体验抓住机遇、引领未来。

来源:华为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43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png

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SGS为深圳市航顺芯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顺芯片”)正式颁发了ISO 26262:2018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 D流程认证证书

航顺芯片董事/车规MCU首席应用专家Frank Zheng、生产部主管Luke Ma、SGS汽车服务部南方区域总经理包岩、SGS汽车服务部西南区域销售经理王立夫和SGS深圳分公司负责人黄雨婵等双方代表共同出席此次ISO26262颁证活动。

2.png

这标志着航顺芯片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符合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要求的芯片产品软硬件开发流程管理体系,也印证了航顺芯片的车规MCU产品和服务,可完全满足顶级汽车厂商在产品设计和集成阶段的车规功能安全要求,可大大降低客户自行验证和认证的工作量,加速产品上市。

3.jpg

随着汽车电气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汽车的安全性愈发重要。这些新技术引入了更多的电子控制系统和传感器,因此也增加了系统故障的风险。ISO 26262标准是当前全球公认的汽车功能安全流程标准,该标准针对汽车主机厂及其全球供应商,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功能安全管理、系统阶段开发、软硬件阶段开发,支持流程、安全分析、产品发布等所有环节。通过标准化技术规范的指导和应用,将汽车电气或电子系统故障的风险降到最低,最终减少相关交通事故。

4.png

经过SGS严格地审核,航顺芯片构建的功能安全标准开发流程体系完全符合ISO26262:2018标准要求,并颁发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 D流程认证证书,这将为航顺芯片未来的汽车功能安全产品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这次认证过程,航顺芯片进一步梳理了全生命周期的功能标准开发流程,提升了功能安全团队的管理能力,全方位锻造了一支软硬实力兼具,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能力的车规MCU芯片团队。2021年开始,航顺芯片车规SoC HK32AUTO39A、HK32A04AA等多个家族通过AEC-Q100标准认证,为车身控制、车用照明、影音娱乐系统、车载导航等多种车用场景提供高性价比高可靠性开发之选,并已广泛应用在多家顶级汽车品牌的主流产品上。

5.png

关于航顺芯片

深圳市航顺芯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2013年成立,在成都、上海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致力以“车规SoC+高端MCU超市双战略、让万物互联更智慧,智慧生活更美好”为使命,实现“HK32MCU为核心、打造航顺无边界生态平台级企业”的伟大愿景。

航顺HK32MCU分为经济型、主流型、低能耗型、高性能型、专用型和创新型,量产应用于汽车、工业、家电、物联网等数千家客户。

共计完成八轮战略融资合计数亿元,先后获得福布斯/胡润全球独角兽、中国IC独角兽、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

关于SGS全球功能安全技术中心

SGS是国际公认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是质量和诚信的基准。SGS全球功能安全技术中心是德国 DaKKS 授权的汽车功能安全培训、咨询和认证机构,是国内外多家知名车企及零部件供应商的功能安全合作伙伴。技术中心负责人 Martin Schimt 是 ISO 26262的发起者和起草人,目前 SGS 的汽车功能安全专家超过80人,已经为全球客户颁发 ISO 26262功能安全认证证书超过335张。

围观 7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42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