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芯首席

据悉,全球模拟与工业巨头德州仪器(TI)8月4日启动新一轮价格调整,此次涉及60,000+产品型号,较6月的3,300款规模激增近20倍!据产业链多方证实,这场覆盖全系产品的涨价风暴已通过代理商传导至终端市场,仅极少数战略客户获得豁免。

本次整体价格区间上移10%-30%,其中超四成产品涨幅突破30%。重点聚焦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长周期应用领域,数字隔离器、隔离驱动芯片等关键器件价格普遍上涨25%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与6月主要针对信号链产品的局部调整不同,此次调价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通过抬高老款产品价格,引导客户转向新一代解决方案。典型案例显示,某2018年发布的DCDC转换器价格上调22%,而其替代型号仅微幅调整5%。

从产品分类看,此次涨价呈现三大特征:

1. 工业控制领域成为主战场,40%以上的工控类产品提价。如工厂自动化用16位ADC芯片,单价从3.2美元跃升至4.1美元(+28%)。

2. 汽车电子板块涨幅居前,车规级产品溢价显著。新能源汽车BMS专用隔离芯片上涨22%,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电源管理IC涨幅在18%-25%区间。

3. 消费电子与通信设备温和调价,电源管理芯片及射频前端芯片价格上浮5%-15%。值得注意的是,TI第二季度通信设备营收同比激增50%,调价或与其战略转型密切相关。

TI为何涨价?

德州仪器(TI)超6万料号集体提价10%-30%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成本压力、市场策略调整、行业需求变化以及产品结构优化等。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成本压力

原材料价格上涨:高纯度硅片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TI需要通过提价来缓解这些成本压力,保持利润水平。

制造成本上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复杂化,制造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提价可以帮助TI应对这些增加的成本。

2. 市场策略调整

从“低价抢份额”到“保利润”:TI在过去几年中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导致部分产品线利润率持续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TI的毛利率降至56.8%,为近三年最低。此次提价旨在优化产品结构,淘汰低效产能,提升高毛利产品占比。

引导客户转向新一代解决方案:通过抬高老款产品的价格,TI希望引导客户转向新一代、更高性能的解决方案。例如,某2018年发布的DC-DC转换器价格上调22%,而其替代型号仅微幅调整5%。

今年年初TI就表示过不打价格战了,六月的涨价也是利润持续下滑所致,这次也有这个原因。

3. 行业要复苏了吗?

经过两年的下行周期,模拟芯片行业的库存周转天数已回归健康水平,头部厂商的库存周转天数降至45天以下。同时,汽车电子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需求复苏,TI的汽车业务收入环比增长12%,工业市场订单能见度延长至6个月。

此次涨价重点聚焦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等长周期应用领域,这些领域的需求增长显著。例如,新能源汽车BMS专用隔离芯片上涨22%,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电源管理IC涨幅在18%-25%之间。

另外,进入2025年下半年国内头部晶圆代工和封测厂产能拉满也是因为工业领域有增长迹象(详见为何头部晶圆厂、封测厂产能拉满需求火爆?)所以,是不是行业开始复苏了?这波复苏由工业来引领?

4. 产品结构优化

淘汰低效产能:通过提价,TI可以淘汰一些低效产能,将资源集中投入到高附加值的产品和领域,如汽车、工业等。

提升高毛利产品占比:此次涨价主要集中在低利润率、老料号及承诺数量未达标的产品上,目的是提升高毛利产品的市场占比。

5. 行业竞争与市场反应

价格战后的修复:2023年,TI曾在中国市场发起激进的价格战,导致行业毛利率整体承压。此次提价可以看作是对前期价格战的一种修复措施。

TI的涨价为国产模拟芯片厂商创造了机遇。例如无锡谷泰微、圣邦股份、芯海科技等等本土厂商已在工业和汽车领域加快替代进程。

德州仪器此次大规模提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成本压力、市场策略调整、行业需求复苏以及产品结构优化是主要驱动因素。尽管短期内可能会对市场份额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这一举措有助于TI优化盈利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这也为国产模拟芯片厂商提供了替代的机遇。


围观 37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72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本文原载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球财经边线,南方财经首席记者:施诗。转载己获授权。

IBM咨询日前在深圳前海设立大湾区AI智汇中心,IBM咨询大中华区及韩国总裁陈科典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采访,分享了'距离创造可能'的战略思路,凭借比邻香港的地理优势提升客户服务效率。这一布局融合了大湾区两大优势:蓬勃的民营经济与集聚的外资总部。他同时分享了中企‘出海'与外企‘来华'的市场趋势、介绍IBM咨询在中国的发展,并强调在持续推进业务发展的同时,将保持低调务实作风。以下是采访全文。

IBM咨询大中华区及韩国总裁陈科典

IBM咨询大中华区及韩国总裁陈科典

"Proximity with possibility(距离带来可能性)。"

这是IBM咨询在布局中国时的重要策略,也成为其选择深圳前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据点的出发点。对于IBM咨询而言,选址不会仅仅考虑成本和人才,而是理解客户的需求、拉近与客户的"亲近感"。IBM咨询大中华区及韩国总裁陈科典(Kher Tean Chen,KT)在接受南方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当香港客户邀请我们去办公室共创、头脑风暴时,我们在深圳前海的同事能在45分钟内抵达现场。这种近距离和‘亲近感'有助于增强合作深度与效率。"

这一理念背后,折射出IBM咨询在中国的两大核心策略——"从中国到世界"、"从世界到中国"。与传统咨询公司仍以北京、上海为中心不同,IBM咨询正加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布局,这源于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开放基因与跨境融合氛围。

在陈科典看来,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聚集了活跃的民营企业和众多外资企业总部,更与东南亚之间形成了天然的人才、语言与文化纽带,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外资企业"走进来"的枢纽。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据陈科典透露,今年上半年,大湾区的表现确实弥补了其他区域面临的一些挑战。"对IBM在大湾区的业绩表现,我感到非常欣慰。"

从埃森哲到IBM,陈科典在咨询行业已经驰骋逾25年,其中近20年的时间在大中华区工作。作为咨询行业的"老兵",陈科典经历了多轮经济周期的调整。他认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策略有所调整实属正常。"我们服务的很多客户仍然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没有撤出的意思。调整是为了优化结构、控制成本,是为了在中国市场走得更远。"

大湾区的成长潜力非常大

南方财经:IBM咨询在深圳前海设立大湾区AI智汇中心,主要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陈科典:我们非常看重大湾区的市场。大湾区不仅拥有活跃的民营企业,也有许多外资企业的总部。在思考大湾区战略时,我们一直在权衡选址。成本当然是考量因素之一,但人才同样关键。以IBM的品牌,我们非常有信心能够吸引到所需人才。当前AI是热点,无论我们落地大湾区哪座城市,AI都是我们坚定投入的方向。

我们在选择城市时,还会考虑如何更好服务香港客户。选择深圳,是基于一个我们内部提出的策略:proximity with possibility(距离带来可能性)。当香港客户邀请我们去办公室共创、头脑风暴时,我们深圳前海的同事能在45分钟内抵达现场。这种近距离和"亲近感"有助于加深合作与提高效率。我们追求的是理解客户需求,要避免因远程沟通或成本问题降低服务质量。服务香港客户,为何不选其他城市,而选择深圳前海?正是基于这种"亲近感",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最佳体验。如果单看成本,佛山、惠州可能更具吸引力,但我们不会把成本作为唯一的考量。我们的战略始终强调要以客户为中心,而实现这一点,亲近感非常关键。正因如此,我们还对组织架构进行了优化,由香港同事来管理内地专门服务香港客户的团队,因为香港同事更加了解香港客户。

综合来看,我们在大湾区布局的目标,不仅仅是节约成本或招揽人才,更是希望加深与客户的"亲近感"。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在IBM咨询的版图里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

陈科典:大湾区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战略布局之一。2024年,我们团队的年度战略会就在广东召开,大中华区主要成员都汇聚于此,这说明大湾区在我们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希望同事可以加深对大湾区的了解,加强IBM在大湾区的领导力、招揽更多的人才,服务大湾区的客户。

我认为大湾区的成长潜力仍然非常大。如果你观察大部分咨询公司的布局,会发现他们的重点通常在上海。至于大湾区,虽然也有一些咨询公司设点,但你会发现规模普遍不大,投入也相对有限,很多项目还是从上海、北京派人飞过来支持。我们过去其实也是这种模式,但现在我们意识到,必须真正依靠本地人才。南方有其独特的文化,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希望在这里建立更多本土团队,更好地服务本地客户,也更好地服务香港客户。如果能实现这一点,大湾区将成为我们非常重要的战略增长点。

事实也证明,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大湾区的表现确实弥补了其他区域面临的一些挑战。IBM咨询在大湾区业绩表现出色主要因为三个方面。第一,大湾区民营企业的活跃。第二,大湾区是一些外资企业的总部。很多外企早期就选择在大湾区落地,不少总部设在深圳或广州。第三,在服务香港客户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多香港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广东的资源,比如广州、深圳等城市,来开展远程服务或对接人力资源。因此,对IBM咨询在大湾区的业绩表现,我感到非常欣慰。

南方财经:既然IBM咨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业绩表现不错,那么接下来是否会继续加码投资?

陈科典:我认为前海办公室的定位已经明确了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设立据点。与此同时,我们在管理上也进行了一些调整,目的是继续提升大湾区的业绩。所以接下来的重点是执行,先执行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然后再不断调整和验证。任何战略的落地都需要时间。从去年到今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1.0阶段,我们做得还不错。现在相当于是一次升级,我们要再加把劲,把2.0版本做好,把深圳前海打造成一个值得客户信赖的阵地,再看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我们不是要做很多客户,而是要真正把客户关系做好,建立起信任。

本土化对中企"出海"至关重要

南方财经:你刚才提到民营企业在大湾区非常活跃。民营企业是IBM咨询目前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能否分享一些具体的合作案例?

陈科典: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在布局国内外仓储网络时,我们为其进行优化,以科学的方式去分析回报率,真金白银地节省了一大笔成本。按照以前的做法,企业可能是"拍脑袋"决定,直接选择一个熟悉的城市或者地区设个仓库。长期而言,这样的决策并不科学,因为仓库位置和运输路径的成本并不最优。客户对这个合作案例比较认可,我个人也很喜欢通过数据和分析创造实实在在价值的项目。

南方财经:正如你所说,中国企业在出海时可能会"拍脑袋"决定一些策略。IBM咨询会为他们提供哪些服务?

陈科典:目前出海是大势所趋,不过最近企业对出海比较谨慎。在全球竞争的大格局下,我们为企业出海提供三个方面服务。第一,管理。为了抓业绩,当下企业出海会更注重对当地团队的管理。我们会为他们搭建系统、数据管理等服务,让企业高管能够看到数据、真正地管起来。第二,建立共享中心。全球500强跨国企业基本都有共享中心,因为在每个中心都配置大量团队不是很现实。不过,目前中国企业出海后建立共享中心的较少,虽然这样成本低,但是流程不统一、也不是管理的最优解。因此,很多中国企业为了提高全球布点的管理效率,也开始与我们一起建立共享中心。

第三,本土化。这是跨国企业最难的地方。本土化主要由人才和文化两部分组成。企业应该以当地的管理团队为主,而这一团队又要了解总部文化、能与总部顺畅沟通和对接。中国企业出海时,经常派总部同事去管理,但文化、语言的差异会让管理者难以融入。融入不了又会派新团队,周而复始,企业并未真正实现本土化。因此,人才和文化是出海最难的挑战,我们也希望帮助客户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跟东南亚地区往来也比较亲密。作为一个马来西亚人,你怎么看待这两个地区之间的合作?

陈科典:首先,我觉得东南亚国家和中国之间相对是比较友善的。东南亚国家的很多居民会说粤语或者闽南话,文化和亲缘上比较接近。再加上很多东南亚企业家的祖辈是从中国南方过去的,因此他们对中国还是比较友好的,也相信中国市场。

其实,东南亚企业家在投资中国的时候,上海是一个很自然的选项。不过,如果是要选一个地方作为人才库的补充,我认为大湾区是东南亚企业家非常容易接受、也非常愿意选择的一个落脚点。

我们相信如果有东南亚企业愿意来大湾区投资,我们是可以提供服务的。比如,当一些新加坡企业希望在中国进一步扩大投资时,我们会建议在大湾区设一个点,通过这里的资源去辐射上海或其他地区的业务建设。

整体而言,东南亚很多国家对中国非常友好,也依然认为中国市场是非常重要、值得投资的市场,而大湾区则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非常好的切入点之一,也确实是一个能够帮助他们拓展中国市场业务的重要支撑。

南方财经:那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想去东南亚要发展的中国企业,你有什么建议?

陈科典:在"出海"这个话题上,我认为文化的本土化非常重要。大湾区的团队与东南亚地区的团队携手,才能更好地服务大湾区客户的出海愿景。如果仅由大湾区的团队服务客户出海,会不够全面,因为本土文化真的非常关键。

大部分深耕中国的外企没有撤出计划

南方财经:我们聊了不少"从中国到世界",也就是出海这一领域的话题。这是你们今年的一个重点,另一个重点是"从世界到中国"。在这一部分,IBM咨询如何去服务在中国的外企?他们目前在中国的计划和布局是怎样的?

陈科典:AI和数据分析的(服务)比较多。在当前成本的压力之下,大家都希望通过AI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但是,AI的前提是数据必须到位,如果数据不对,AI做出来的结果也没什么意义。因此我们在做AI相关项目的同时,往往也会带到一些数据相关的服务,帮企业把这方面的内容理顺。

当前关于外企的报道很多,但我观察到的情况不是这样的。大部分已经深耕中国的外企,根本没有离开的打算。我们服务的很多客户并没有任何撤出中国的意思,只是基于当前的经济状况而做出适当的战略调整。调整是为了优化结构、控制成本,是为了在中国市场走得更远。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这些其实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我自己的感觉,在这里的大部分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都还是很有信心的。

南方财经:在你跟外企客户的接触中,尽管当前仍有不少不确定性,他们是否还把中国当作重要的市场?

陈科典:这个我不能一概而论。我服务的基本都是头部客户。这些头部客户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中国的业务量在全球业务中占比很大。所以从我们服务的客户来看,他们基本还是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也一直在思考怎么增长、怎么赚钱。虽然确实有挑战,但他们并没有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确实也有一些业务在中国占比较小、而目前又增长困难的企业,在考虑是不是先"缓一缓"、去其他地方发展。我觉得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毕竟不同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权重差异很大。

中国市场仍是IBM重要的组成部分

南方财经:近年,IBM跟不少体育赛事或者团队都有合作,比如温网、美网、F1法拉利车队。这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陈科典:我和我们全球的首席营销官聊过,主要考量是体育运动本身是不分国界的,没有那么明显的地缘政治因素。大家喜欢网球,都愿意为自己喜欢的选手欢呼。大型体育赛事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牌展示机会。通过AI技术,我们能够让喜欢赛事的人更直观地感受到技术的魅力。比如,我们说AI可以节约成本,但这些抽象的概念不容易引起共鸣。各行各业的特性不同,很多行业讨论的事情其他行业不一定理解。但运动不一样,观众可以真实感受到AI如何增强体验,享受比赛过程。这也让更多受众群体,包括企业管理层,能理解和认可AI的价值。因此,我们认为,体育赛事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和合作方式,不仅能提升品牌,也能让更多人体验和感受AI带来的改变。

南方财经:目前中国也有很多体育赛事,IBM会不会跟中国赛事合作?

陈科典:有意向,但目前我们合作的赛事其实并不多,主要集中在温网、美网和高尔夫等全球顶尖赛事。

南方财经:整体来看,IBM咨询中国的业绩表现如何?

陈科典:2024年,我们的业绩非常令人骄傲,是整体都表现不错的一年。今年上半年确实遇到一些挑战,因为关税问题让很多企业在做决策时更加谨慎。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一些商业决策和投资会有所放缓。无论是国外投资还是国内投资,企业都表现得比较谨慎,导致业务推进相比去年有所放缓,这是明显可以感受到的。

南方财经:那么在IBM咨询的全球版图当中,中国市场的地位如何?

陈科典:中国市场依然非常重要。大中华区的咨询业务,是除日本之外亚洲最大的市场。如果加上我们科技事业部,在亚太地区除日本外,大中华区同样是最大的市场。不过,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确实挑战不少,因此,我们会更要保持低调务实,实干专注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72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尽管面临持续的关税不确定性和美元走弱,本季度预计将进一步增长

  • 2025 财年第三季度营收为 37.04 亿欧元,利润为6.68 亿欧元,利润率18.0%

  • 2025 财年第四季度展望:假设欧元兑美元汇率为1:1.15(此前为1:1.125,预计营收将达到 39 亿欧元。在此基础上,利润率预计为17%~19%左右

  • 2025 财年展望:假设第四季度欧元兑美元汇率为1:1.15(此前为1:1.125),预计本财年营收约为146亿欧元,较上一年将略有下降。调整后的毛利率预计达到40%以上(此前为约40%),利润率为17%~19%左右(此前为14%~16%)。投资额约 22 亿欧元(此前为23亿欧元)。自由现金流将自然增长至10 亿欧元左右(此前为约9亿欧元)。考虑到从Marvell收购汽车以太网业务即将完成,自由现金流预计将达到约负12亿欧元。调整后的自由现金流(扣除对前道厂房的投资和大型并购交易后)预计为约17亿欧元(此前为16亿欧元)。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今日公布了2025财年第季度的财报(截至 2025 6 30 日)。

配图:英飞凌科技首席执行官Jochen Hanebeck.jpg

英飞凌科技首席执行官Jochen Hanebeck

英飞凌科技首席执行官Jochen Hanebeck表示:“第三季度,英飞凌在极具波动的市场环境中再次取得了稳健的业绩。我们目标市场的库存调整已取得显著进展。然而,我们和客户仍在持续应对不确定的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形势。同时,我们正积极把握战略增长领域的机遇:通过即将对Marvell汽车以太网业务的收购进一步强化软件定义汽车领域;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电源解决方案、快速增长的能源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未来的人形机器人市场。在这些领域,对半导体的需求正呈现长期增长趋势。英飞凌凭借其广泛的产品组合,涵盖功率半导体、模拟器件、传感器和控制与连接技术,在引领这些市场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060名员工(截至20249月底),在2024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50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www.infineon.com/cms/en/about-infineon/press/press-release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71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汽车座声学试的黄金标准

量领导者 Axiometrix Solutions 旗 下品牌 GRAS Sound & Vibration推出全新AutoArray PR0003 和 PR0004 这两坚固用的传声列支为实车内学测精度可重 复性PR0003 采用基于成熟CrossPR0004 则遵循 AES TC-AA音频工程员会AES”列 可实率特商和并优声场。

1.jpg

助力汽工程应对日益增长的速、能测试需求 

随着持续求日准确测试也变 得前要。

当今临着要应排放又要 紧跟动汽的快。同,他必须内声效果到最时追更高效、 更经高质果。

传统设置期和的全 新汽车 6 传声阵列解了这些挑战,并化了车工程师的声学GRAS 的新列 技术工程保持势的 同时的优

座舱声测量绝佳

GRAS PR0003 和  PR0004 AutoArrays 可适用于任使列的试场景

-    音频/

-    音频

-    座舱

-    座舱

-    座舱 NVH 测量

PR0003/PR0004 的主要特点:

-     单电便利性支传声器信号线经 7 针 LEMO 简化了安,减少

-     可调度可固定为 30°节以角度内置倾角可通过精确度。

-    精确过标确位调节基座处的头可确切

-     坚固1/4 英优化。

2.jpg

座舱测的完解决

Axiometrix Solutions 提供完整的座声学测量解决方案,包括 AutoArrayGRAS ¼ 英寸传声器及  Audio Precision APx 音频析仪和软件。全新  GRAS PR0003 和  PR0004AutoArray 何带 microdot 连器的 1/4 寸测使但与 GRAS 高灵敏度 1/4 器(如 GRAS 46BL-1 传声46BC 任声器使用时汽车行了化。

GRAS Sound & Vibration 经理 Santiago Rayes 绍: 汽车期以的挑器    AutoArray   够提可重传声工头使用代座声学测 试的音响音助费者音响 体验。”

更多产品信息请访问:

https://www.grasacoustics.cn/products/microphone-arrays/product/pr0003 https://www.grasacoustics.cn/products/microphone-arrays/product/pr0004

关于 “GRAS Sound & Vibration”品牌:

丹麦 GRAS 是全球声学和振动行业的领导者。我们为声学测量精度和可重复性要求极高的行业原研设备开发和生产制造提供最先进的测量传声器和相关设备。这包括为航空航天、汽车、听力学、消费电子和其他高要求行业的客户提供应用和解决方案。GRAS 测量传声器的设计符合客户所期望和信任的高品质、耐用性和精准度。

GRAS Sound & Vibration 通过子公司和经销商在 40 多个国家开展业务,隶属于 Axiometrix Solutions 集团,后者是一家技术领先的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由全球知名的测量品牌组成, 包括 Audio Precision 和 imc Test & Measurement。

其他信息,请访问  www.GRASacoustics.cn

围观 1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71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上期中,我们对双电源分立式和集成式仪表放大器进行了对比,并详细分析了三种双电源 IA 电路。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采用电源路径电池充电器优化应用》,将解读如何选择电源路径或非电源路径电池充电器,以及这一决策对充电 IC 功能的关键影响。

引言

电池选项众多且系统要求各异,要想设计最佳电池充电集成电路 (IC) 以最大限度延长电池寿命并实现最佳系统性能,可能充满挑战。是选择电源路径电池充电器还是非电源路径电池充电器,这一决策会对充电 IC 的功能产生重大影响。

图 1 展示了非电源路径器件具有一条充电路径,其中系统和电池连接到同一个节点。由于您无法控制用于为系统供电的电流与为电池充电的电流,因此当您无需同时使用系统和为电池充电时,非电源路径充电便是有效的选择。剃须刀或电动自行车等应用非常适合非电源路径充电器。

1.png

图 1. 非电源路径和电源路径方框图。

由于电池中集成的 Q2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MOSFET) 使您能够定制用于为系统供电的电流与为电池充电的电流,因此当同时需要充电和使用系统时,电源路径充电是更好的产品选择。当电池深度放电时,这种定制也很有用。由于深度放电的电池通常以较小的电流充电,因此电源路径器件可以通过适配器独立调节系统电流和电池电流,从而为电池提供较小的电流,确保系统仍然获得启动所需的功率。

当电池充电时对系统电流的需求较高时,Q2 MOSFET 也可以导通,将输入和电池的功率结合起来,以支持系统负载。该功能称为补充模式,在该模式下,器件将从电池拉取电流,对输入电流进行补充,防止系统拉取的电流大于输入所能提供的电流。受益于电源路径充电器功能的典型应用是智能手机。

以下各节介绍了电源路径拓扑如何提高系统性能和延长电池寿命。

最大限度地延长货架期

产品在消费者购买之前可能会在运输途中和货架上放置数月,而消费者通常更喜欢开箱即用。由于一些国家/地区采用了新的运输限制,限制电池在运输前只能保存一定的电量,因此节省每一点电池容量至关重要。

在非电源路径拓扑中,系统必须进入低功耗模式,因为系统直接连接到电池。低功耗模式通常要求使用负载开关或其他方式将电池与系统相隔离。

在电源路径拓扑中,电池 FET 可以在运输模式下断开电池与系统的连接,这是产品消耗最低电池电流的状态。运输模式还可以通过关闭电池 FET 来防止电池为系统供电。通过设计具有电源路径和运输模式的充电 IC,可以在消费者插入适配器或按下电源按钮时立即实现开箱即用。

执行看门狗复位

在某些情况下,当系统处理器或主机无响应时,可能需要强制执行硬件复位或下电上电;您可以通过看门狗复位来完成此操作。例如,在 TI 的 BQ25180 充电器器件上,当满足以下条件时,可以进行硬件复位:

  • 插入适配器后 15 秒或更长时间内无 I2C 通信。

  • 用户已长时间按下复位按钮。

  • 距离上次 I2C 通信的时间超过 40s。

在硬件复位序列期间,充电器 IC 断开系统与电池和适配器(如果有)的连接,等待可配置的持续时间,然后重新开启系统,从而实现系统启动和初始化。由于电池物理连接到系统,因此非电源路径充电器器件中可能需要使用外部负载开关来执行硬件复位。

利用全部电池容量

在设计充电器 IC 时,获得最大的电池容量是首要目标,因为这会为用户带来更多的充电间隔时间。不准确的终止电流 (ITERM) 监测可能会导致充电终止值高于所需的 ITERM 值,从而无法使用全部电池容量,如图 2 所示。

电源路径可通过精度更高的 ITERM 实现最大的电池容量。在锂离子充电曲线中,充电电流在恒压阶段逐渐减小,直至达到 ITERM,然后关闭。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电池容量,必须具有低 ITERM 以及精确测量低 ITERM 值以精确终止充电的能力。电源路径通过测量流经 Q2 电池 FET 的电流,可在低值时实现精确的电流监测。

2.png

图 2. 较低的 ITERM 带来的额外容量。

图 2 还重点说明了不准确的 ITERM 监测如何导致在 4mA(而非 1mA)终止,这意味着用户将损失 5% 的可用 41mAhr 电池容量。由于电源路径充电器单独调节充电电流和系统电流,因此系统电流的任何变化都不会影响充电电流。因此,充电终止可以在一个稳定的预定值上发生,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电池的荷电状态。

使用电源路径来实现精确的低 ITERM 类似于使用水龙头注满一杯水。在该类比中,杯子是电池,杯子中的水是电池中的电量,从水龙头中流出来的水是充电电流。目标是在不使水溢出的情况下尽可能注满杯子。随着水接近顶部,缓慢减小水龙头的水流量,从而可以轻松控制水位,这样就可以更轻松地实现该目标。如果始终使水龙头具有最快的水流量,则可能会导致水溢出,或者您需要在注满杯子之前将杯子从水龙头移开。回到电池充电器术语,通过将充电电流(从水龙头流出的水)减小至受控且可测量的 ITERM,充电器就能够用尽可能多的电量(杯子中的水)填充电池(杯子),而不会使电池过度充电或充电不足。

最大限度地减小电池疲劳

可充电电池经历多次充电和放电循环后,其为系统供电的能力会下降,这可能会对其性能和运行时间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电池和系统的寿命,设计 IC 来限制电池的总体循环次数非常重要。

图 3 显示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容量随着充电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通过设计电源路径电池充电 IC,您可以通过关闭电池 FET 来最大限度地延长电池寿命 – 直接通过适配器为系统供电,防止系统使用电池供电,从而无需对电池进行放电和充电。通过电源路径,您可以选择仅使用适配器为系统供电(如果有适配器),这会减少电池的充电循环次数并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

3.png

图 3. 锂离子电池容量与充电循环数量之间的关系。

备注:“影响基于 LiCoO2 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可能的降级机制的因素”,电源杂志 111 (2002) 130-136。

TI 电源路径电池充电器

BQ25180 等线性充电器在充电电流小于 1A 的应用中很有用。BQ25180 配备运输模式,可提供低功耗模式以节省电池电量。在运输模式下,电池静态电流仅为 15nA,明显低于BQ25180 正常工作时的 3μA 电池静态电流。可以对 BQ25180 进行编程,使其具有 0.5mA 的极低 ITERM,这有助于将电池充满电。调节 ITERM 很简单,因为它是固定的编程快速充电电流的 10%,并且可以通过 I2C 通信轻松更改。该充电器还通过补充模式优先提供系统电源。

BQ25620 是一款配备电源路径的开关降压充电器。开关充电器在需要充电电流大于 1A 的应用中非常有用,因为开关充电器更适合高功率应用。BQ25620 可支持高达 3.5A 的充电电流。它还具有用于节省电池电量的运输模式,电池静态电流为 150nA,而补充模式可优化系统性能。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电池容量,BQ25620 的 ITERM 低至10mA,并且可通过 I2C 通信轻松定制。

总结

在选择电源路径电池充电器 IC 或非电源路径电池充电器 IC 时,需要进行权衡。具有电源路径的电池充电器 IC 通过集成电池 FET 提供附加功能:附加电源模式(例如用于节省电池电量的运输模式)、用于恢复无响应主机的完整系统重置功能,以及用于最大限度提高电池容量以获得更长运行时间和最大限度缓解电池疲劳的功能。这些类型的充电器 IC 将有助于提高需要同时进行充电和使用系统的应用中的电池和系统性能。

本文来源于德州仪器《模拟设计期刊》。《模拟设计期刊》由德州仪器工程师和专家精心撰写并汇编,覆盖从基础知识到先进技术、从数据转换器到传感器应用的广泛主题,为模拟设计新手和资深用户提供实用信息和解决方案。

关于德州仪器

德州仪器(T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XN)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从事设计、制造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企业系统和通信设备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让世界更美好。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可靠、更经济、更节能,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登陆 TI.com.cn 了解更多详情。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71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西部数据OpenFlex™ Data24 4000系列NVMe-oFä存储平台,基于铠侠 CM7-V 系列NVMe®固态硬盘与配置PEAK:AIO软件的AI智算服务器,展现出卓越的 AI 存储可扩展性、简易性与吞吐量。

随着 AI 工作负载的复杂性和规模与日俱增,存储系统能否跟上加速计算基础设施的发展步伐,已成为影响整体性能的关键因素。西部数据(NASDAQ: WDC)近日公布其 MLPerf® Storage V2 测试结果,验证了旗下 OpenFlex™ Data24 4000 系列 NVMe-oF™ 存储平台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能力。这些结果证实,OpenFlex™ Data24 EBOF(高速网络全闪存储扩展柜)能够满足现代 AI 工作负载的严苛需求,并以一种经济高效的方式,为现代 AI 基础设施提供了卓越性能、更高效率和更强的可扩展性。

面向大规模 AI 的真实场景测试

西部数据的 OpenFlex™ Data24 NVMe-oF™ 存储平台将  NVMe®  闪存的高性能扩展至以太网架构,从而为可扩展的分离式 AI 基础设施提供低延迟的共享存储。该平台的设计旨在简化部署、降低成本,并能随 GPU 需求的增长而同步扩展,可实现存储与计算资源的独立扩展,带来更高的灵活性。

为了模拟真实且严苛的部署场景——即存储系统必须与加速 GPU 基础设施保持同步,西部数据与 PEAK:AIO 合作开展了此次测试。作为一家高性能软件定义存储(SDS)提供商,PEAK:AIO  能够高速接收、缓存并分发海量数据。

此次通过验证的方案选用了铠侠 CM7-V 系列 NVMe™ 固态硬盘,当被部署在 OpenFlex Data24 机箱中时,可为众多 GPU 客户端节点提供持续、高性能的解耦式数据交付,在严苛的 AI 工作负载下仍然表现出色。

MLPerf Storage V2 基准测试结果

MLPerf 在 AI 基准测试领域业内是被广泛认可的权威标准。此次西部数据的MLPerf Storage V2 测试结果表明,其 OpenFlex™ Data24 存储平台的架构不仅具备大规模扩展性能,更兼顾了效率和实际部署中的经济效益,且不需要软件定义存储(SDS)层的情况下仍表现出色。

MLPerf Storage 采用 GPU 客户端节点,以评估存储平台在多并发 GPU 客户端环境下对分布式 AI 场景的支持能力。这些节点通过模拟 AI 服务器在训练或推理过程中访问存储的行为,从而生成真实环境下 GPU 工作负载的典型 I/O 负载模式。MLPerf 存储套件中的 AI 训练测试,旨在衡量系统为 AI 工作负载提供服务的效率,这些工作负载在运行各种深度学习模型时,会对存储 I/O 的吞吐量和并发性等不同方面构成压力。MLPerf 主要使用以下两个关键的工作负载基准测试:

3D-UNet 工作负载

3D-UNet 是一种应用于医学影像和体积分割领域的深度学习模型。由于其庞大的三维输入数据集以及密集的数据流式读取模式,该模型对存储系统负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展示多节点 AI 工作流中持续的高带宽与低延迟性能方面,3D-UNet 是一个更为严苛的基准测试。

在此模型中:

  • 西部数据的 OpenFlex Data24 实现了高达 106.5 GB/s(99.2 GiB/s)的持续读取吞吐量,足以使跨越三个物理客户端节点的 36 个模拟 H100 GPU 达到饱和状态,这证明了该 EBOF 能够轻松应对带宽密集型、高并行度的训练任务。

  • 在与配置 PEAK:AIO 软件的AI智算服务器配合使用时,OpenFlex Data24 能够提供 64.9 GB/s(59.6 GiB/s)的吞吐量,仅通过单个主服务器和单个客户端节点,即可使 22 个模拟 H100 GPU 达到饱和状态。

ResNet50 工作负载

ResNet-50 是一种广泛用于图像分类的卷积神经网络。它常被用作训练吞吐量的基准,因为它代表了计算与数据移动之间的一种均衡组合。该模型兼具随机和顺序 I/O 模式,并涉及中等大小的图像读取,因此非常适用于评估一个系统在处理对较小文件的高频访问和快速迭代周期方面的能力。

在此模型中:

  • 西部数据的 OpenFlex Data24 展现了其优秀性能,能够支持横跨三个客户端节点的 186 个模拟 H100 GPU 的运行,其出色的 GPU 与存储驱动器比率,充分体现了该平台对物理存储介质的高效利用。

  • 在与配置 PEAK:AIO 软件的AI智算服务器配合使用时,OpenFlex Data24 能够仅通过单个主服务器和单个客户端节点,使 52 个模拟 H100 GPU 达到饱和状态。

西部数据平台业务副总裁兼总经理 Kurt Chan 表示:“这些结果证实,西部数据的存算分离式架构是下一代 AI 基础设施的强大赋能者与重要基石,它能够在大幅提高 GPU 利用率的同时,有效减少物理空间占用、系统复杂性以及总体拥有成本。无论是独立运行,还是与单个配置 PEAK:AIO 软件的AI智算服务器设备协同工作时,OpenFlex Data24 4000 系列 NVMe-oF 存储平台在各种严苛的 AI 基准测试中都展现出近饱和性能表现,这意味更快地获得结果,并减少基础设施的扩张。”

PEAK:AIO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Roger Cummings 表示:“这些 MLPerf 测试结果,彰显了将 PEAK:AIO 的软件定义 AI 数据服务器、西部数据 OpenFlex Data24 的可扩展性以及铠侠 CM7-V 系列 SSD 的性能密度相结合,所实现的突破性效率。我们正携手打造一种部署更快捷、运营更高效、扩展更轻松的高性能AI基础设施。这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证,证明了高性能不再必须以高复杂性为代价。”

无论是对于刚刚开启 AI 之旅,还是已经扩展到数百个 GPU 规模的企业,西部数据 OpenFlex Data24 凭借其业界领先的连接能力,搭配  Western Digital RapidFlex™  网络适配器,无需交换机即可连接多达  12  台主机。这一数据存储平台为 AI 基础设施的增长提供了一种简化、可预测且高性能的路径,同时避免了某些其他方案所带来的高昂前期成本和功耗要求,使其成为企业安心扩展 AI 工作负载的理想选择。

关于西部数据

西部数据致力于释放数据力量,创造数据价值。数十年来,西部数据始终走在存储创新的前沿,秉持成为数据存储市场领导者的使命,提供满足当下和未来需求的解决方案。西部数据致力于为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企业级用户和云服务供应商打造可扩展、可持续的技术,提供前沿创新以推动新一代 AI 驱动的数据工作负载。西部数据不断前行的动力是我们的人才,他们肩负共同的使命,致力于创造推动世界前进的解决方案。如需了解有关西部数据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westerndigital.com/zh-cn

围观 6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71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8月5日,昇腾计算产业发展峰会在北京召开。来自AI领军企业、伙伴、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代表共同探讨了如何更好地构建开源开放的昇腾生态,加速AI创新和发展。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主题演讲中强调:华为AI战略的核心是算力,并坚持昇腾硬件变现。徐直军在会上宣布华为昇腾硬件使能CANN全面开源开放,Mind系列应用使能套件及工具链全面开源,支持用户自主的深度挖潜和自定义开发,加速广大开发者的创新步伐,让昇腾更好用、更易用。

与会代表和华为共同发起了《CANN开源开放生态共建倡议》,以凝聚产业力量,共探AI边界,共建昇腾生态。

华为的CANN和英伟达的CUDA

CANN(Compute Architecture for Neural Networks)和Mind工具链的全面开源具有多方面的价值,CANN作为昇腾芯片的底层加速引擎,对标的就是英伟达CUDA!

CANN是华为针对AI场景推出的异构计算架构,旨在连接上层AI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MindSpore等)和底层昇腾AI处理器(如昇腾310、昇腾910等),通过优化计算任务调度和资源管理,最大化昇腾芯片的性能。

CANN和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在功能和目标上有相似之处,两者目标一致都是为特定硬件设计的计算平台,旨在通过编程接口(API)调用硬件加速能力,提升AI训练和推理效率。

两者都提供底层算子开发、内存管理、并行计算支持等功能,帮助开发者直接操作硬件资源。两者都试图构建独立的开发者生态,通过工具链(如编译器、调试器)降低开发门槛。

CANN和CUDA都包含驱动层、运行时层和库层,架构设计上非常相似。例如,CANN的驱动层负责设备初始化、资源分配和命令调度,运行时层管理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库层提供优化的软件组件。

两者不同的是CUDA专为英伟达GPU设计,覆盖消费级到服务器级显卡(如GeForce、Tesla系列),适用于广泛的计算密集型任务。CANN仅适配华为昇腾AI芯片(如Ascend 310、910),专注于AI推理和训练场景。

CUDA自2007年推出以来,已形成庞大生态,拥有丰富的开发者工具(如cuDNN、TensorRT)、教程和社区支持,几乎成为AI加速的行业标准。CANN起步较晚(约2018年后),生态尚在完善中,虽提供中文支持和国产化适配,但全球开发者资源和案例仍有限。

CUDA仅支持英伟达硬件,但覆盖Windows、Linux、macOS等多系统。CANN目前以华为自研芯片为主,暂无兼容其他厂商硬件的明确计划,生态封闭性更强,这次CANN将弥补以前的短板。

CANN和Mind工具链全面开源的价值

CANN 是面向昇腾 AI 处理器的算子开发与编译优化框架,它打通了从模型构建、算子优化到芯片执行的完整链路。MindSpore 是全流程 AI 框架(类似 TensorFlow 或 PyTorch),但原生支持昇腾芯片,并深度结合 CANN 进行算子调度与硬件加速。

全面开源意味着开发者可以从源码级别优化模型性能,适配各种异构场景,而不再受限于“黑盒”库的性能瓶颈。

开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1、打通软硬协同优化路径

CANN开源后,开发者可以自由访问和修改源代码,能够快速发现并修复漏洞,优化现有功能,甚至开发全新的功能,从而加速CANN和Mind工具链的技术迭代速度。开源为不同技术之间的融合提供了便利。例如,CANN开源后,开发者可以将其与现有的各种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等)进行无缝集成,实现技术优势的互补。

开源还将推动底层硬件优化,CANN作为异构计算架构,开源后开发者可以直接接触到底层硬件的编程接口,能够针对昇腾芯片的特性进行深度优化,充分发挥硬件的计算潜力。

2、推动中国AI生态构建

开源的CANN与Mind 意味着华为的 AI 工具链不只是“产品”,而成为可以共享、复制、优化的“基础设施”。这对构建 去依赖、可演进、跨平台的国产AI堆栈 至关重要,尤其在 NVIDIA 框架生态受限的大背景下。

Mind 工具链开源后,国内高校、研究机构、中小厂商可以直接基于源码开发 AI 模型、部署 AI 应用,不再依赖国外封闭平台。配合昇腾 NPU,可以形成类似“芯片-框架-工具链”的完整生态闭环,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开源能够吸引全球范围内的开发者参与,形成一个庞大且活跃的开发者社区。开发者们可以在社区中分享经验、交流技术、贡献代码,共同推动工具链的发展。

开源后,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工具链进行定制和扩展,从而将AI技术应用到更多领域和场景中。例如,Mind工具链开源后,开发者可以将其应用于医疗影像分析、金融风险预测、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

CANN和Mind工具链的开源能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硬件制造商可以基于开源的工具链更好地适配和优化自己的硬件产品;软件开发商可以利用开源工具链开发出更高效、更优化的应用程序。

开源的CANN和Mind工具链能够降低企业开发AI应用的成本,提高开发效率,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例如,企业可以利用开源工具链快速开发出高性能的AI模型,加速产品的上市时间。开源工具链的广泛应用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方向升级。例如,在制造业中,企业可以利用开源的AI工具链开发出智能质检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战略价值:对抗“卡脖子”风险

开源可是有望实现AI算法工具的“根技术”自主可控,目前AI 基础设施(如深度学习框架、编译器、加速库)长期被 TensorFlow、PyTorch、CUDA 等垄断。开源 CANN+MindSpore 等同于建立中国自己的“AI操作系统”,增强了面对技术封锁时的战略韧性。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开源的CANN和Mind工具链能够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增强我国在AI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对对CUDA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这种依赖主要体现在CUDA有成熟的开发工具链、广泛的框架支持以及硬件优化上,截至2023年,英伟达在AI计算和深度学习GPU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70%。这种市场份额使得CUDA成为行业的事实标准,开发者和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已经被广泛验证的技术。全球有超过600万的CUDA开发者,形成了一个庞大且活跃的开发者社区。这种社区支持和开发者粘性使得CUDA的替代难度极大。

对于许多开发者来说,CUDA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行业标准,转换到新的框架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碍和转换成本。而英伟达也在不断优化CUDA,以适应新的计算需求,如生成式AI和量子计算等,这种持续的技术投入进一步巩固了CUDA的地位。

尽管存在对CUDA过度依赖的警惕,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替代方案能够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CUDA,这种过度的依赖会导致一些灾难性后果,例如,即便大家知道英伟达最近卖给中国的H20有后门,但是处于开发上的考虑,很多厂商还在积极购买这个库存产品(详见英伟达深夜回应:我的H20芯片没“后门”!你信吗?)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必须有我们自己的AI生态。尤其是是在黄仁勋表示CUDA要闭源后,这样的风险也在加大,所以华为宣布CANN和Mind工具链开源意义重大!

这不是共享技术,这是共享未来!

维度

意义

技术

实现深度软硬协同优化、性能可控

生态

构建开放国产AI生态、吸引开发者和产业伙伴

行业应用

支持AI大模型与边缘推理在医疗、工业等领域的落地

战略安全

打破国外工具链垄断,实现自主可控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6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7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Temposonics 隆重推出全新 G 系列 V 传感器,该产品将成熟的 G 系列传感器与先进的 R 系列 第五代平台设计融为一体。

1.jpg

在提升性能的同时,G 系列 V 传感器保留了在严酷工业环境中久经考验的坚固特性,并在信号输出方面向后兼容,保留了对数字量(PWM 和 Start/Stop)及模拟量信号的支持,使得现有系统能够无缝升级,方便维护和更换。

G 系列 V传感器的一大显著增强是其抗震性能提高至 30g——这已成为第五代产品的标准配置。使其特别适用于苛刻的应用环境,如木材或金属加工行业,这些设备中的元件必须能承受剧烈的振动和强烈的冲击。传感器坚固且模块化的机械设计允许轻松更换传感元件和电子元件,而无需破坏油缸的高压密封。这不仅防止了液压油泄漏,还显著降低了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

另一关键优势是其与TempoLink®智能助手的兼容性,可实现比传统方式更快、更直观的参数配置。用户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轻松连接,随时调整传感器设置。虽然每支传感器出厂时的默认设置已经经过优化,但G 系列 V传感器仍提供灵活的适应性,能够无缝应对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

G 系列 V传感器提供铝成型外壳和耐压外管两种版本,均支持模拟量和数字量输出(PWM 和 Start/Stop)。

每支 Temposonics 传感器的核心元件波导丝均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磁致伸缩技术进行制造,实现了非接触式测量,无机械磨损,确保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卓越的可靠性和免维护运行。传感器输出信号为绝对值,因此在断电或系统重启后无需重新校准。

来源:Temposonics传感器

围观 1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71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Lightium AG、旺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PI Corporation)与 Axiomatic_AI Inc. 近日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MoU),三方将联合开发全球首款面向光子器件的智能化、自主化、集成式测试解决方案(Intelligent, Autonomous, and Integrated Test Solution,简称 IAITS)。该战略合作旨在整合人工智能技术、先进测试硬件与行业专业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光子集成电路(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 PIC)器件的测试与验证方式。IAITS 平台将显著提升测试流程的自动化程度、数据精度和系统扩展性,为光子产业不断演进的需求提供前瞻性支撑。

面向未来的统一智能测试平台

三方本着共同愿景推进合作,致力于打造具有自学习、自优化能力的 AI 驱动测试平台。平台将融合:

  • Axiomatic_AI 所研发的基于物理推理的人工智能技术

  • 旺矽科技 在晶圆级探针测试与自动化软件方面的技术领先地位

  • Lightium AG 在超高速光子芯片测试与测量方面的深厚实践经验

IAITS 将可全面应对 PIC 器件在特性分析、参数建模、性能验证等方面日益复杂的挑战,推动测试效率、准确性与生产规模的同步升级,为新一代光子应用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提升技术效能,释放人力价值

IAITS 将重新定义光子芯片测试的产业范式,不仅在技术架构上实现创新,也赋能工程团队更高效投入价值创造:

  • 显著提升测试产能:通过自动化复杂测试流程、缩短设备空闲时间、提升测试系统利用率,有效缩短测试周期与产品迭代时间。

  • 减少对人工依赖:降低人工操作、编程与除错负担,使技术人员能聚焦于核心研发与系统优化工作。

IAITS 将作为高级软件模块集成至旺矽科技的晶圆探针系统中,适配研发与量产需求,助力用户降低测试总成本,加速光子芯片从设计到商业化的全流程推进。

关于Lightium AG

Lightium AG 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士的初创企业,专注于硅光子芯片(PIC)代工与设计服务,核心技术基于其自研的薄膜铌酸锂(Thin-Film Lithium Niobate, TFLN)平台。该平台支持从原型设计到量产的全流程能力,具备高性能、低损耗、易扩展等特点。

Lightium 是欧洲首个具备量产能力的 TFLN 光子代工厂,致力于为通信、数据中心、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与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提供下一代光子解决方案。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Lightium AG 官网

关于旺矽科技

旺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台湾新竹,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与光子测试设备供货商,专注于晶圆探针台与自动化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制造,产品广泛应用于研发与量产测试环境,具备高精度、自动化和系统扩展能力。

旺矽科技的创新技术在推动无线通信、电子以及硅光子领域的技术演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旺矽科技為台湾第一家于证券柜台买卖中心(TPEx)上櫃的探针卡公司,旺矽科技(股票代码 6223)。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旺矽科技官网

Axiomatic_AI Inc.简介

Axiomatic_AI 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是一家专注于物理建模与推理人工智能技术的科技初创企业,致力于帮助高科技行业在设计、测量与系统优化方面实现更高效率与更低风险。

其 AI 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研发与制造环境,能有效提升数据利用效率、加快设计验证流程,推动深科技项目的快速落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Axiomatic_AI官网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71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585 专注于引入新品的全球电子元器件和工业自动化产品授权代理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即日起开售Microchip Technology的新款AVR® SD 8MCUAVR SD MCU集成了AVR CPU与硬件乘法器,运行时钟频率最高可达20MHz,适用于汽车安全系统、工业自动化消费类电子产品、安全系统及医疗设备应用。

microchip-avr-sd-mcus-print.jpg

Microchip TechnologyAVR® SD MCU采用灵活的低功耗架构,支持事件系统、高精度模拟功能和先进的数字外设,配备双核锁步CPU、闪存 (32/64KB) 上的单错校正双错检测 (SECDED) ECC4/8KB SRAM、用于功能安全的 256字节EEPROM/SRAM错误控制器,以及用于确保安全性的编程/调试接口禁用 (PDID) 功能Microchip AVR SD MCU符合ISO 26262 (ASIL C) IEC 61508 (SIL 2) 安全标准,并提供20283248引脚封装。

贸泽还备有Microchip TechnologyAVR32SD32 Curiosity Nano 评估套件 (EV75S16A)AVR32SD32 Curiosity Nano评估套件为AVR SD MCU提供了一个演示和开发平台。该套件通过MPLAB X集成开发环境 (IDE) 提供完整的编程和调试功能,并支持多种输入和输出选项。该套件采用USB供电,并具有可调节的目标电压。对于旨在创建安全可靠应用的开发人员而言,是一款灵活且强大的工具。

如需进一步了解AVR SD 8MCU,请访问https://www.mouser.cn/new/microchip/microchip-avr32sdx-mcus/

如需了解更多贸泽新闻和新品介绍,请访问https://www.mouser.cn/newsroom/

作为全球授权代理商,贸泽电子库存有丰富的半导体、电子元器件以及工业自动化产品。贸泽旨在为客户供应全面认证的原厂产品,并提供全方位的制造商可追溯性。为帮助客户加速设计,贸泽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库,包括技术资源中心、产品数据手册、供应商特定参考设计、应用笔记、技术设计信息、设计工具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

工程师还可以一键订阅免费的贸泽电子报,及时了解业界新品动态和资讯。在订阅贸泽的电子报时,我们可以根据您不断变化的具体项目需求来提供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参考信息。贸泽充分尊重用户的权利,让您能自由掌控想要接收的内容。欢迎登陆https://sub.info.mouser.com/subscriber-sc注册,及时掌握新兴技术、行业趋势及更多资讯。

关于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贸泽电子是一家授权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代理商,专门致力于向设计工程师和采购人员提供各产品线制造商的新产品。作为一家全球代理商,我们的网站mouser.cn能够提供多语言和多货币交易支持,提供超过1200品牌制造商的680多万种产品。我们通过遍布全球的28个客户支持中心,为客户提供无时差的本地化贴心服务,并支持使用当地货币结算。我们从占地9.3万平方米的全球配送中心,将产品运送至全球223个国家/地区、超过65万个顾客的手中。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www.mouser.cn

围观 1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70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