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尔宾

随着AI与智能硬件的不断融合,AI智能眼镜已经不再是科幻作品中的产物,而是真正走进了大众生活。如今,市场上涌现出形态各异、功能丰富的AI眼镜新品,覆盖了从随身助理到健康管理的多元应用场景。操作的便捷性成为AI眼镜的一大亮点:用户无需频繁掏出手机,便可以流畅实现提词、拍摄、物体识别、实时翻译、导航、健康监测、支付等操作,其无限的应用可能性被喻为“承载人机交互应用的极佳载体”。

AI眼镜的电力挑战

AI眼镜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电池续航能力。受限于设备本身的重量,AI眼镜所配备的电池容量通常仅为200~300mAh。为了支持多样化的应用场景,相关高性能应用处理器多采用6nm及以下的先进工艺节点。虽然该制程下的芯片具备卓越的动态运行性能,但同时带来了严重的漏电问题——随着工艺节点的微缩,芯片的漏电流呈数十倍增长。高漏电流与有限电池容量之间的矛盾显著缩短了产品的实际使用时间,对用户体验构成负面影响。

AI眼镜的主流架构

当前市面上的AI眼镜解决方案主要采用两种主流架构。

1.“应用处理器+协处理器”架构

“应用处理器+协处理器”方案能够给用户带来更丰富的功能体验。应用处理器基于先进工艺制程,芯片偏重于高性能,通常支持高分辨率摄像头、视频编码、高性能的神经网络处理单元,Wi-Fi和蓝牙通信。协处理器通常采用成熟工艺技术芯片,芯片通常使用长通道晶体管和短通道晶体管结合,芯片侧重常开模式下低主频运行功耗和静态功耗。协处理器通常具有完整的音频接口和相当的音频处理能力,可以支持语音唤醒,语音通话和音乐播放。图像处理器GPU和显示接口可以支持矢量文字,图片的绘制,内置的AI运算处理单元还可以加速语音识别,降噪等音频算法。

1.png

“应用处理器+协处理器”架构框图

2.“低功耗处理器” 主控架构

“低功耗处理器” 主控方案更加注重眼镜重量,佩戴的舒适性和使用时长。重量是眼镜用户体验最核心的因素之一。低功耗处理器作为AI眼镜的主控制器可以更大规模减少外围电源器件的数量和电池体积,从而可以使眼镜重量控制在30g以内。

2.png

低功耗处理器主控架构框图

i.MX RT:突破架构创新和电池续航瓶颈

3.png

i.MX RT500i.MX RT600i.MX RT700是恩智浦i.MX RT低功耗产品系列的三款芯片。这些芯片作为协处理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多家客户的创新 AI 眼镜设计中。

i.MX RT500 Fusion F1 DSP可以支持智能眼镜的语音唤醒,音乐播放和通话功能。同时, 图形处理器和显示接口最大可以支持VGA分辨率的图像显示。i.MX RT600主要作为智能眼镜的音频协处理器,最大主频600MHz的HiFi4处理器可以支持绝大多数的降噪,波束成形及唤醒算法。i.MX RT500、i.MX RT600在芯片设计层面应用了多项低功耗技术,如I3C总线、动态电压调节、低静态功耗SRAM、工艺-电压-温度传感器、低功耗时钟源、时钟,电源域开关等。

i.MX RT700是i.MX RT系列的最新一代产品,采用双DSP(HiFi4/HiFi1)架构,支持多种复杂度的算法处理。其2.5D GPU显示控制器, 和MIPIDSI 接口可以支持最大720P、每秒60 帧图形显示。同时,i.MX RT700配备了Neutron神经网络加速单元,结合eIQ软件开发环境,能快速部署机器学习应用,极大简化客户开发流程。

i.MX RT700在低功耗设计方面实现了进一步优化,其动态功耗相比i.MX RT600降低了45%,而静态功耗仅为i.MX RT600的20%。i.MX RT700通过“精细化分区设计”实现功耗优化,片上系统分成了主计算区域(main compute domain)、传感器计算区域(sense compute domain)、媒体区域(media domain)、 电源控制区域、共享区域、DSP区域及常开区域(Always-on domain)。这些区域均可通过电源开关实现独立的开启与关闭,部分区域还可根据运算频率的变化动态调节电压,实现性能与能耗的最优平衡。

AI眼镜省电秘诀:基于应用场景切换模式

作为AI眼镜中的协处理器,i.MX RT700能够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通过灵活配置电源管理和时钟域,实现角色切换:既可作为高性能多媒体数据处理的AI计算单元,也可在超低功耗状态下,作为语音输入传感器枢纽(Sensor Hub)进行数据处理。

智能眼镜主要依赖语音控制实现用户交互,因此语音唤醒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场景,也是决定AI眼镜电池寿命的关键。在主流方案中,协处理器需要保持激活状态以确保接收用户的语音命令,而在嘈杂环境下进行语音识别还需要降噪算法的参与。基于此用户场景,i.MX RT700可以被配置为传感器模式,此时只有HiFi1 DSP、 DMA、 MICFIL、SRAM、电源控制(PMC)等少数模块处于活动状态,MICFIL用于麦克风信号的采集,DMA用于麦克风信号的搬运,HiFi1 用于号的降噪和唤醒算法执行,其他芯片的内部模块都处于掉电状态。

4.png

i.MX RT700传感器枢纽模式

另外,除了传感器模式的应用,低功耗无失真音频时钟源FRO, 麦克风模块的FIFO和硬件语音检测(Hardware VAD),DMA唤醒等低功耗技术也保证i.MX RT700语音唤醒场景的系统功耗可以低至1.91 mW,在持续监听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省电量。

对于视频显示的用户场景,i.MX RT700可以配置为“高性能模式”。在此模式下,矢量图形加速器GPU, 显示控制器(LCDIF),显示总线MIPIDSI及显示缓存xSPI2都会使能。i.MX RT700的各个外设处于高频运行模式。在“高性能模式”下,i.MX RT700 也支持MIPI ULPS (Ultra Low Power State),动态电压调节等低功耗技术。

5.png

i.MX RT700 高性能图像渲染模式

i.MX RT700用到的低功耗技术还包括状态保持(State Retention Power Gated),开关电容电压转化模块(Switched Capacitor Power Converter), 聚合电源管理(Aggregated Power Management)等等。

作为AI/AR眼镜的电源管理方案,PMIC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PMIC不仅可为MCU和各种外设提供电源,其所集成的DVS功能可以配合MCU实现各种复杂的高/低频率以及高/低功耗工作模式,以保证系统的整体功耗最优,电池续航时间最长。

作为i.MX RT500/600的电源方案,PCA9420拥有315mA的电池充电能力,以及两路buck和两路LDO,可实现对i.MX RT500/600的电源轨全覆盖。

作为i.MX RT700的电源方案,PCA9422拥有640mA电池充电能力,基于软件的电量计FLEXGAUGETM,三路buck输出,四路LDO输出,以及一个buck-boost输出,不但能够覆盖i.MX RT700的电源轨需求,还能轻松驾驭各种外设的电源需求,提供一个整体的电源管理方案。

随着智能硬件与人工智能的不断融合,选择合适的低功耗高性能芯片成为产品创新的关键。i.MX RT系列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为AI眼镜等前沿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更多关于i.MX RT低功耗产品系列的产品信息,请访问i.MX RT系列:MCU/跨界应用MCU_Arm®Cortex®-M7 | NXP 半导体。另外,恩智浦还提供大量低功耗,音视频多媒体,人工智能等应用文档供开发者参考。

作者:

6.jpg

尔宾

恩智浦边缘处理事业部MCU应用技术经理,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获通信工程学士学位、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于2008年加入恩智浦半导体公司后,专注于IIoT低功耗微控制器产品的应用开发和产品支持。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88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全新 DLC-2 4U 前端 I/O 液冷系統,可為資料中心節省多達 40% 的電力消耗

  • 8U 前端 I/O 空气冷却系统,提供了增强的系统内存配置灵活性、密度以及冷通道可维护性。

  • 新的前端I/O风冷或液冷配置扩展了客户选择范围,并适用于更广泛的 AI 工厂环境。

Supermicro, Inc.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MCI)是人工智能 (AI)、高性能计算、云、存储和 5G/Edge 的整体 IT 解决方案提供商,今天宣布扩展其 NVIDIA Blackwell 系统产品组合。 全新 4U DLC-2 液冷式 NVIDIA HGX B200 系統準備大量出貨,並推出風冷式 8U 前端输入和输出 (I/O) 系統。Supermicro 的新系统针对最严苛的大规模 AI 训练和云规模推理工作负载,简化了空气或液体冷却 AI 基础设施的部署、管理和维护,并设计支持即将推出的 NVIDIA HGX B300 平台,实现前端 I/O 的便捷访问,简化布线,提升热效率和计算密度,并降低运营支出 (OPEX)。

Front IO B200 解决方案

Front IO B200 解决方案

Supermicro 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Charles Liang 表示:"Supermicro 由 DLC-2 支持的 NVIDIA HGX B200 系统,使我们的产品组合在 AI 工厂部署中,实现更高的能效和更快的上线时间。我们的 Building Block 架构,使我们能够完全按照客户的要求快速交付解决方案。Supermicro 广泛的产品组合,现在可以为各种各样的 AI 基础设施环境提供精确优化的 NVIDIA Blackwell 解决方案,无论是部署到空气冷却还是液冷设施中。"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www.supermicro.com/en/accelerators/nvidia

Supermicro 的 DLC-2 代表了下一代直接液体冷却解决方案,专为满足 AI 优化数据中心不断增长的需求而设计。这种全面的冷却架构,为高密度计算环境提供了显著的运营和成本优势。

  • 最多可节省 40% 的数据中心电力

  • 通过提供端到端数据中心级液冷解决方案,实现更快的部署时间和更短的上线时间

  • 在进水温度高达 45°C 的情况下,采用温水冷却技术可将用水量减少高达 40%,从而减少对冷水机组的需求

  • 液冷系统可捕获高达 98% 的系统热量,适用于中央处理器 (CPU)、图形处理器 (GPU)、双列直插式内存模块 (DIMM)、PCIe 交换机、电压调节模块 (VRM)、电源供应器等组件。

  • 实现低噪音数据中心运行,噪音水平低至 50 分贝 (dB)。

Supermicro 现在提供最广泛的 NVIDIA HGX B200 解决方案产品组合之一,包括两个新的前端 I/O 系统和六个后端 I/O 系统,允许客户选择最优化的CPU、内存、网络、存储和冷却配置。新的 4U 和 8U 前端 I/O NVIDIA HGX B200 系统建立在成熟的解决方案基础上,通过解决部署中的主要痛点,包括网络、布线和散热,用于大规模 AI 训练和推理部署。

英伟达 (NVIDIA) GPU 产品管理副总裁 Kaustubh Sanghani 表示: "先进的基础设施,正在加速 AI 各行业的工业革命。" "基于最新的 NVIDIA Blackwell 架构,Supermicro 新的前端 I/O B200系统,使企业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部署和扩展 AI,从而实现突破性的创新、效率和卓越的运营。"

现代 AI 数据中心需要高度的可扩展性,而这需要大量的节点间连接。该系统的 8 个高性能 400G NVIDIA ConnectX® -7 网络接口卡 (NIC) 和 2 个 NVIDIA Bluefield® -3 (数据处理单元) DPU 移至系统正面,允许从冷通道配置网络电缆、存储驱动器托架和管理。完全支持 NVIDIA Quantum-2 InfiniBand 和 Spectrum-X 以太网平台,以确保最高性能的计算结构。

除了系统架构改进外,Supermicro 还对组件进行了微调,以最大限度地提高 AI 数据中心工作负载的效率、性能和成本节约。升级的内存扩展功能,配备 32 个 DIMM 插槽,显著提升系统内存配置的灵活性,能够实现大容量内存。大型系统内存通过消除 CPU-GPU 瓶颈、优化大型工作负载处理、提高虚拟化环境中的多任务效率以及加速数据预处理,与 NVIDIA HGX B200 的 HBM3e GPU 内存相辅相成。

所有 Supermicro 4U 液冷系统、8U 和 10U 风冷系统,均针对 NVIDIA HGX B200 8-GPU 进行了优化,每个 GPU 通过第五代 NVLink® 以1.8TB/s的速度连接,每个系统提供总计 1.4TB 的 HBM3e GPU 内存。与 Hopper 一代 GPU 相比,NVIDIA 的 Blackwell 平台可将实时推理性能提高多达 15 倍,LLM 的训练速度提高了 3 倍。全新前端 I/O 系统搭载双插槽 CPU,支持最高 350W 的 Intel® Xeon® 6 6700 系列处理器,为各类 AI 工作负载提供卓越性能与效率。

新推出的 4U 前端 I/O 液冷系统,具有可从前端访问的 NIC、DPU、存储和管理组件。该系统采用双插槽 Intel® Xeon® 6700 系列处理器,配备最高 350W 的性能核心 (P-core),并搭载NVIDIA HGX B200 8-GPU配置(每块 GPU 配备 180GB HBM 3e 内存)。该系统支持 32 个 DIMM,容量高达 8TB,速度为 5200 MT/s,容量高达 4TB,6400 MT/s DDR5 RDIMM,外加 8 个热插拔 E1.S NVMe 存储驱动器托架和 2 个 M.2 NVMe 启动驱动器。网络连接包括 8 个单端口 NVIDIA ConnectX®-7 NIC 或 NVIDIA BlueField®-3 超级网络接口卡 (SuperNIC),以及两个双端口 NVIDIA BlueField®-3 DPU 。

Supermicro 设计了这款液冷系统,作为高密度 AI 工厂的基石,可支持超过数千个节点的集群规模,与空气冷却相比,可实现高达 40% 的数据中心能耗节省。

8U 前端 I/O 风冷系统具有相同的前端访问架构和核心规格,同时为没有液体冷却基础设施的 AI 工厂提供了简化的解决方案。它采用紧凑的 8U 外形(与 Supermicro 的 10U 系统相比),CPU 托盘高度降低,同时保持了整个 6U 高度的 GPU 托盘,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空气冷却性能。

关于 Super Micro Computer, Inc.

Supermicro(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MCI)是应用优化整体 IT 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军企业。Supermicro 成立于加州圣何塞并在该地运营,致力于为企业、云计算、人工智能和 5G 电信/边缘 IT 基础设施提供创新,并争取抢先一步上市。我们是一家提供服务器、人工智能、存储、物联网、交换机系统、软件和支持服务的整体 IT 解决方案提供商。Supermicro 的主板、电源和机箱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推动了我们的研发和生产,为全球客户提供了从云端到边缘的下一代创新技术。我们的产品均在公司内部(包括美国、亚洲和荷兰)完成设计和制造,通过全球运营实现规模和效益,从而优化总体拥有成本 (TCO),并能够(通过绿色计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屡获殊荣的 Server Building Block Solutions® 产品组合通过我们灵活可重复使用的构建块,为客户提供了丰富的可选系统产品系列,用于优化其确切的工作负载和应用。这些构建块支持全系列外形规格、处理器、内存、GPU、存储、网络、电源和冷却解决方案(空调、自然空气冷却或液体冷却)。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88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00552987-396647-wan_xin_zhan_banner-zhang_guo_bin_lao_shi_.jpg

由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联盟、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2025年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简称"湾芯展")将于10月15—17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盛大举办。2025湾芯展展会规模扩容50%,总面积突破60000平方米,20余场尖端前沿会议打造行业思想盛宴,预计将有超600家行业代表性企业及60000名专业观众参展参观,将以规模和品质的双重跃升全方位呈现半导体产业的前沿突破与发展脉络,着力打造中国半导体自主品牌"第一展"。

重要升级一:全产业链布局,四大展区全面扩容

全面升级晶圆制造、化合物半导体、IC设计、先进封测四大展区,涵盖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条与重点应用场景,通过"技术展示+应用场景"创新形式,线上线下同步全景呈现行业新动态,全面提升展会专业度、互动性,为专业观众提供全链条产业新生态一站式观展体验。

重要升级二:全球巨头齐聚,撬动百亿采购需求

吸引北方华创、新凯来、荷兰阿斯麦、美国应用材料、德国蔡司、韩国周星和日本东京电子等600余家国内外链上领军企业参展,开辟新品首发、项目路演、供采对接等多元交易场域,精准邀请华为、富士康、京东方、TCL等专业采购商,促进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的全球交流与务实合作,助企拓市提升全球市场"含深度",撬动百亿级产业合作机遇。

重要升级三:全周期服务赋能,打造精准对接平台

全力打造贯穿全年的供需对接体系,创新推出"项目采购展"模式,联动上海、无锡、合肥、武汉、深圳、广州六大半导体产业集聚城市,精准举办设备与核心零部件、制造与设计服务、先进封装与测试、化合物材料及功率器件四大主题供需对接会等配套活动,提供需求调研、商务匹配、签约促成等全周期服务,赋能商业价值长效增长。

2025湾芯展蓄势待发,诚邀全球半导体产业先锋齐聚鹏城,集聚融通要素、共探技术革新、构建全域生态,携手推动产业从"技术跟跑"向"创新领跑"跨越,绘制全球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无论您希望展示尖端技术、开拓战略合作还是洞察发展趋势,这都是一场不容错过的行业盛会。即刻报名参展/参观,与龙头企业同台竞技,抢占百亿市场先机

全球招商已全面启动,欲了解更多详情,可访问官网www.semibay.cn或联系组委会张建先生(电话:13510256927,邮箱:ken.zhang@semibay.cn)。

关于湾芯展

湾芯展WESEMiBAY旨在贯彻落实深圳"20+8"产业"一集群、一展会"决策部署,由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联盟SICA、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市芯盟会展有限公司承办,充分依托深圳及大湾区的广阔应用市场,以及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导的重大产业项目集群等优质资源,聚焦半导体设备、材料、晶圆制造、封测、设计和应用等重点领域。

湾芯展WESEMiBAY旨在推动半导体产业链协作共赢,从产业生态、技术生态、资本生态、人才生态四个维度构建中国半导体的健康发展生态体系,搭建起能够促进国内外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合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8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加快开发进程;提升质量、安全性、性能与成本效益

  • 利用耐世特在底盘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线控技术产品组合

美国密西根州奥本山2025年8月11日 -- 耐世特汽车系统今日推出了用于智能运动控制的 MotionIQ™软件套件。MotionIQ 基于全球超过 1.15 亿辆汽车所采用的成熟算法设计而成,将线控底盘控制、开发和车辆健康监测工作流程整合到一个套件中,有助于整车厂加快产品上市速度,同时提高质量和成本效益。

驱动智能运动控制的未来 

耐世特全新软件套件包含三个产品系列,分别为 MotionIQ/Control™、MotionIQ/Dev™ 以及MotionIQ/Health™,它们协同运作,可实现精准运动控制、加速底盘开发以及先进的预测性维护。具体包括:

  • MotionIQ/Control™先进的车辆动力学功能,包括制动转向、脱手检测、静默方向盘™转向、路面探测等功能,以提供卓越的驾驶体验。这些先进的、屡获殊荣的软件解决方案已经通过耐世特的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和线控转向(SbW)项目应用于上路行驶的车辆中。

  • MotionIQ/Dev™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以耐世特的系统集成和软件专业技术为支撑,通过自动代码生成和集成,将功能开发时间从数天缩短至数分钟。通过结合这些先进工具、成熟的系统集成专业技术和灵活的开发方法,耐世特赋能整车厂使其能够在无手工代码、基于模型开发的环境中安全地进行自研转向控制算法设计,并无缝集成新功能。这降低了成本,缩短了量产开发时间,并将容易出错的手动代码部分降至最低。

  • MotionIQ/Health™利用预测软件和人工智能驱动的虚拟传感器,持续监测转向系统、其他底盘部件以及轮胎的电子和机械功能。通过在问题发生前主动进行预测,提升客户满意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车队昂贵的停运时间,方便进行维护计划安排,并大幅缩短诊断时间、减少错误和维护费用。MotionIQ/Health™ 还能为产品质量和开发提供价值,通过使用来自实际生命周期状况的匿名数据,帮助整车厂和供应商降低成本。 

"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汽车行业,全球各大整车厂在竞相以更快速度将高质量的软件定义汽车推向市场,同时又要降低开发成本。要实现这一目标,供应商不能仅仅扮演合作伙伴的角色;我们必须成为整车厂能成倍提升效能的助力者。" 耐世特汽车系统总裁、首席技术官、首席战略官兼执行董事Robin Milavec表示,"耐世特的 MotionIQ 软件通过将底盘运动控制、开发和健康监测整合到一个软件套件中,响应了这一需求,助力整车厂大幅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并融入最新的线控技术。借助 MotionIQ,耐世特不仅提供更智能的软件,还在变革底盘系统工程化设计与集成的方式。"

虚拟仿真降低成本与开发时间
耐世特还提供全面的测试与验证能力,包括硬件在环(HiL)以及用于主动系统仿真的虚拟电子控制单元(V-ECU)等平台。耐世特的三级和四级 V-ECU 可在开发周期早期实现系统级验证。这使整车厂能够在实体硬件可用之前就开始软件测试,并更早发现问题,避免在开发后期出现代价高昂的错误。   

工程协作加速开发与集成
像耐世特这样具备专业知识和全球视野的合作伙伴,对于帮助整车厂快速设计、开发、测试并将前沿软件解决方案无缝集成到车辆中至关重要,能推动创新与效率提升。耐世特的工程师团队如同客户团队的延伸,倡导敏捷软件开发,确保高效交付、快速样件制作以及产品的灵活性。耐世特的软件开发流程已通过符合 ISO 26262 功能安全标准的 ASIL D 级认证,并成功通过 ASPICE 合规性评估。

助力软件定义汽车转型的战略合作伙伴
随着整车厂采用更集中化的电子电气(E/E)架构来支持其软件定义汽车(SDV)平台,他们越来越多地进行自研软件开发,其中包括将关乎品牌核心的功能植入车辆子系统。耐世特目前正与多家全球整车厂合作开展的多个电动助力转向和线控转向量产项目中已提供解耦的转向软件。

这种方式使整车厂能够自主掌控特色的转向功能,加快其软件定义汽车的上市速度。通过更紧密的合作,耐世特助力客户提高工程效率,在各车辆平台上维持通用软件系统,使技术集成与更新更为便捷,同时提供灵活性,以满足品牌特色化的需求。

如您对 MotionIQ™产品有疑问或有销售相关咨询,可通过邮箱 SoftwareSales@nexteer.com 联系耐世特代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Nexteer.com/Software

于耐世特汽车系统

耐世特汽车系统(HK 1316)作为一家领先的运动控制技术公司,加速实现安全、绿色和振奋人心的移动出行。我们创新的产品和技术组合为底盘的"线控运动控制" (Motion-by-Wire™)提供助力,包括电动助力和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线控转向和后轮转向系统、转向管柱与中间轴、驱动系统、软件解决方案以及线控制动,为包括电气化、软件/网联、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自动驾驶和共享出行在内的所有大趋势所面临的运动控制挑战提供解决方案,为全球60余家客户提供服务,包括宝马、福特、通用、雷诺日产三菱、斯泰兰蒂斯、丰田、大众,以及中国的比亚迪、小米、长安、理想、奇瑞、长城、吉利、小鹏等和印度的汽车制造商。www.nexteer.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8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聚焦高性能模拟与数模混合产品的供应商思瑞浦3PEAK(股票代码:688536)推出面向I3C应用的电平转换芯片TPT29606可以传输开漏(Open-Drain)信号和推挽(Push-Pull)信号,兼容I2C和SPI等应用场景,支持最低0.72V供电电压,最高26Mbps的传输速率,广泛应用于服务器、路由器、存储、PC等领域。

TPT29606产品优势

更低的输入电压范围

VCCA和VCCB允许的输入电压范围低至0.72V,芯片极限耐压高达2.5V,有效减小因为输入过冲而导致芯片失效的可能性,静态功耗也仅有μA级别,非常适合I3C或者其他有低压电平转换需求的应用场景。

兼容多种总线和更高的传输速率

TPT29606除了满足I3C总线的电平转换需求外,还向下兼容I2C协议,此外还适用于SPI、SMBus、PMBus等多种场景。其中对于I3C总线应用,支持最高12.5MHz的传输速率;对于SPI总线应用,速率则高达26MHz。

电气隔离,自动方向检测

当芯片使能引脚OE或者任意一路VCCx为低电平,所有I/O引脚会进入高阻状态,实现芯片两端隔离的功能。另外芯片的VCCA和VCCB没有上电时序要求,使用过程中也会自动检测信号的传输方向进行切换,无需方向控制,使系统设计变得更加简单。

更高的ESD和Latch-up能力

TPT29606的HBM(ANSI/ESDA/JEDEC JS-001)高达±7kVCDM(ANSI/ESDA/JEDEC JS-002)也达到±1.5kVLatch-up(JESD78)更是高达±600mA,大幅度提升了客户系统的鲁棒性。

TPT29606产品特性

适用场景:I3C、I2C、SPI、SMBus、PMBus、etc.

通道数量:2 channels

输入电压范围:VCCA支持0.72~1.98V、VCCB支持0.72~1.98V(VCCA ≤ VCCB)

温度范围:-40℃ ~ 125℃

封装形式:SOT23-8、DFN1.4*1-8

TPT29606典型应用

TPT29606可满足包括I3C在内的多种总线电平转换要求。芯片内部设计了上升/下降沿加速电路,当检测到上升沿时,芯片内部通过单稳态电路控制加速电路开启,总线电平被迅速上升到VCCX。上升沿加速电路关闭后,总线通过内部10kΩ的上拉电阻维持高电平。该上拉电阻仅在 VCCA 和 VCCB都上电、OE 为高电平,且总线为高电平的情况下才被启用,在低电平期间自动禁用,以减小功耗。对于I3C应用,无需额外的外部上拉电阻。对于I2C应用,仍需保留外部上拉电阻。

1.png

图1 TPT29606内部功能框图

当VCCA或者VCCB中的任何一路断开连接的时候,芯片会自动进入power-down模式并同时关闭所有的输出接口,对外部电路提供保护。如果不需要进行使能控制,OE可以直接连接到VCCA,如果需要控制可以连接到GPIO。

TPT29606针对I3C、I2C和SPI的典型应用分别如下图:

2.png

图2 TPT29606的I3C应用推荐电路

3.png

图3 TPT29606的I2C应用推荐电路

4.png

图4 TPT29606的SPI应用推荐电路

TPT29606可提供样品申请及评估板技术支持。如有需求,请联系思瑞浦当地销售团队或邮件

5.png

来源:思瑞浦3PEAK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88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Ceva市场份额达68%,在蓝牙、Wi-FiUWB802.15.4及蜂窝物联网(IoT)IP领域的领先地位稳如泰山,凸显其在智能边缘设备联机功能中不可或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全球领先的智能边缘领域半导体产品和软件IP授权许可厂商Ceva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EVA)在IPnest最新发布的2025年设计IP报告中蝉联无线连接IP领域的头号供应商,反映该公司在推动智能互联世界方面的关键地位稳如泰山。2024年Ceva的无线连接IP市场份额增长至68%,是其最接近的竞争对手的10倍以上。这一领先优势反映了Ceva在蓝牙、Wi-Fi、UWB、802.15.4和蜂窝物联网IP解决方案领域持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技术是下一代智能边缘设备的重要基础。

365. Ceva_PR_Wireless_250723 (1).jpg

无线连接、设备端AI与传感器融合技术日益相融,正在推动新一波智能边缘设备浪潮,尤其在消费类和工业用SoC及MCU领域。随着这些设备对实时决策的需求日益增长,本地数据处理已成为降低延迟、保护隐私和提升能效的关键。Ceva的集成IP组合支持无缝实现连接技术、AI NPU和传感器技术,从而助力客户打造更智能、响应更快且更安全的产品,推动行业转变。

Ceva首席运营官Michael Boukaya表示:“无线连接是智能边缘的基础,我们在这个领域保持领导地位,体现了客户信任Ceva提供高性能、低功耗IP解决方案。最新的IPnest报告进一步巩固了我们的企业战略:通过提供整合无线、传感和AI能力的统一IP组合,从而推动客户在不断发展的AIoT领域加速创新。”

IPnest首席分析师Eric Esteve博士表示:“Ceva仍是无线接口IP领域的标杆,该公司拥有广泛的IP组合并持续创新,成为将多标准无线技术集成到SoC中的首选合作伙伴。”

Ceva-Waves™系列提供业界最全面的无线连接 IP 组合,涵盖蓝牙、Wi-Fi、UWB、802.15.4 和蜂窝物联网。这些 IP 经优化以实现与 SoC 和 MCU 的无缝集成,并通过 Ceva-Waves-Links 平台同时支持单标准和多标准配置。该组合还包括针对 LTE-M 和 NB-IoT 连接的完全集成解决方案Ceva-Waves Dragonfly平台,可选配 GNSS和eSIM支持,非常适合资产跟踪、智能计量和工业监控等低功耗、广域应用。Ceva近期扩展了Ceva-Waves平台以加入射频(RF)IP,推出了首款基于台积电12nm工艺的蓝牙7射频IP,并支持IEEE 802.15.4标准,进一步彰显Ceva致力提供从基带到射频的完整的、经过硅验证的无线解决方案。如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页https://www.ceva-ip.com/product/ceva-waves-links/

关于Ceva公司

Ceva热忱地为智能边缘带来全新的创新水平。我们的无线通信、感知和边缘AI技术是现今一些先进智能边缘产品的核心。我们拥有更可靠、更高效地连接、感知和推理数据的广泛IP 组合,包括用于蓝牙连接Wi-Fi UWB 和5G 平台 IP,实现无处不在的强大通信;以至可扩展的边缘人工智能 NPU IP 传感器融合处理器和提升设备智能的嵌入式应用软件。我们的差异化解决方案在极小的硅片尺寸内以超低功耗提供卓越性能。我们的目标简单:为业界提供半导体产品和软件 IP,创建更智能、更安全和更紧密互连的世界。今天,Ceva 正在努力践行这一理念,支持全球超过 190 亿个创新性智能边缘产品,涵盖从人工智能智能手表、物联网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直到自动驾驶汽车和 5G 移动网络。

Ceva总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公司遍布世界各地的运营机构为全球客户群提供有力支持。我们的员工包括各专业领域的顶尖专家,能够持续解决最复杂的设计难题,帮助客户将创新的智能边缘产品推向市场。

Ceva: 助力智能边缘

关注Ceva微信订阅号,请搜寻 “CEVA-IP”

围观 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87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英飞凌科技宣布为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以下简称“SEE基金会)与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以下简称绿色江河)共同发起的点绿长江项目提供专项捐助和系列支持,以科技赋能+人文关怀的创新模式,助推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此次合作是继大熊猫栖息地修复项目”“一亿棵梭梭等公益项目之后,英飞凌在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又一次重要探索,展现了科技企业在生态保护中的创新担当。

科技赋能生态保护人文点亮绿色未来

长江流经中国1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水脉链接中国经济总量超40%的区域,她像纽带一样把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众多城市连在一起。202410月,SEE基金会与绿色江河共同发起点绿长江共创项目,优先通过长江主题邮局模式开展保护行动

长江主题邮局是世界首个以河流流序命名的主题邮局,计划从青海长江源到上海长江口,在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级行政区各设立一个主题邮局,以邮局为载体,结合当地自然与文化特色,开展多样化的生态保护活动,如气候变化与冰川退缩、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垃圾调查与回收、青少年生态环保培训、公众生态环保知识普及以及河流生态文化主题活动等,并依靠技术实现长江不同点位的影像和数据链接。

配图1:长江1号主题邮局 (1).jpeg

长江1号主题邮局

作为积极践行可持续理念的科技公司,英飞凌主动参与点绿长江项目,除了专项捐助之外,还特别组织长江源头实地探访活动 到访位于青海省长江源头第一镇唐古拉山镇、海拔4540米的长江1号主题邮局,观察班德湖野生动物活动情况以及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重点考察了当地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并进行垃圾清零30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推进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动物栖息地的修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

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工业与基础设施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于代辉、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企业传播负责人朱琳、SEE基金会合作发展与内容运营总监周轩宇、绿色江河发起人杨欣、英飞凌志愿者协会代表及相关媒体共同参与了此次长江源生态探访活动,并见证了项目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现场还分别与位于宜宾的4号主题邮局、武汉的7号主题邮局、上海的11号主题邮局等志愿者视频连线,介绍分享各自主题邮局的运作情况,并发出共护长江水的倡议。

配图2:启动仪式现场.jpg

启动仪式现场

(从左至右:SEE基金会合作发展与内容运营总监周轩宇,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工业与基础设施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于代辉,绿色江河发起人杨欣,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企业传播负责人朱琳)

此外,科普教育是长江主题邮局目前重要的作用之一,基于主题邮局开展长江自然讲堂培训生态环保小讲师,从而将绿色理念传递给更广泛的社会公众。英飞凌还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长江自然小讲师活动,在环保实践中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和理解。值得关注的是,英飞凌大中华区超过50%的员工分布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深度参与点绿长江项目奠定了基础。从员工的日常环保行动到跨区域联动,英飞凌正携手SEE基金会与绿色江河等合作伙伴,共同构建覆盖整个长江流域的立体化环保网络。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推进模式,让蕴含着绿色环保的希望火种汇聚成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澎湃动力,为最终实现点绿长江,点绿中国的愿景提供支撑。

在项目启动仪式的致辞中,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工业与基础设施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于代辉指出:很高兴与SEE基金会、绿色江河携手推进生态环保事业,共同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英飞凌不仅致力于成为技术创新的标杆,更立志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典范。依托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技术优势,我们正在构建覆盖能源全产业链的创新解决方案:从关键技术支持到高能效产品研发,从产业赋能到社会价值创造。我们相信,科技的力量应当服务于绿色未来,而英飞凌将持续以切实行动,携手各界伙伴,共同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企业传播负责人朱琳表示:此次参与点绿长江项目,不仅致力于长江源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更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和员工乃至公众环保意识的培育。这一实践生动诠释了英飞凌数字低碳、共创未来的美好愿景,彰显了科技企业以创新回馈社会的责任担当。目前,英飞凌已构建了涵盖教育赋能、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等多元化的CSR体系。我们相信,真正的科技创新应当与人文关怀同频共振——通过技术的力量推动社会向善发展,让科技进步的成果惠及更美好的生活。

配图3:长江1号主题邮局长江造型.jpg

长江1号主题邮局长江造型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践行者,英飞凌正以创新为驱动,全力推进2030年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双轨并行:

产品赋能层面,通过技术创新持续释放减碳潜能。英飞凌的高能效产品和解决方案预计可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约1.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相当于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5倍,创造巨大的净生态效益。

企业运营层面,制定清晰的减排路线图:到2025年,英飞凌的碳排放量将较2019年基准减少70%并且英飞凌在全球的所有工厂都将100%使用绿电。

更重要的是,英飞凌还将气候战略扩展至供应链,带动整个供应链的节能减碳。作为行业先锋,英飞凌率先向客户提供产品碳足迹,支持客户更深入地了解其自身价值链中的碳足迹,并构建减碳杠杆措施,从而制定更有效的二氧化碳减排策略;还积极邀请供应商一起制定各自的碳减排目标,加速全链低碳化。通过整个价值链的合作、透明全面的数据以及全球标准,为切实解决气候变化挑战、共塑美好未来奠定基础。

从长江源头的生态修复到企业日常发展中的碳中和实践,英飞凌始终秉持科技赋能自然,人文温暖生态的理念,将人文关怀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用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环境保护效能,以绿色芯片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参与生态活动传播环保意识。英飞凌相信,只有当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同频共振,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长江的流动生生不息。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060名员工(截至20249月底),在2024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50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www.infineon.com/about/press/press-release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应用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87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工业自动化迈向智能化的今天,高精度、高效率、高适应性的检测技术已成为行业刚需。嘉准全新推出的TOF型激光系列传感器,凭借200000mm超远距检测、最小1mm超微物体识别、全场景自适应等突破性技术,正重新定义工业检测的精度与边界。

【技术突破】 TOF型激光系列传感器,传感行业新标杆?

TOF型背景抑制光电2米距离

感应范围50-2000mm,光斑小于5mm,最小检测物体仅为1mm。任意工件都可稳定检测,不受工件颜色影响,可节省评估和调整时间,无需根据感应距离配置不同的传感器。紧凑型主体设计,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受限制。

TOF型激光传感器

这是一款可检测各种工件、不易受安装场所限制的漫反射型传感器。通过TOF和自定义IC,可实现安装于各种场景的通用性,将传感器装配时间缩至超短。具有超高检测性能,检测距离可达5000mm。

FCWY系列长距离激光传感器

具备超高检测性能,测量误差仅为±(2mm+d*万分之一)。远离产线超长距离设定,能将传感器装配时间缩至超短。长距离精准检测距离5000mm内-精度5mm,可定制100m超长距离。

FCWY系列超长距离激光传感器

检测精度高,可以用于精准定位工作。装备坚固金属外壳,防护等级IP65。配备清晰可见的LED显示屏,设备可靠、快速、尺寸小、安装方便,支持可定制200米超长检测。

1.jpg

【行业应用】TOF型光电传感器,赋能智能制造未来?

  1. 物流自动化

    精准识别高速传送带上的微小包裹,提升分拣效率。

  2. 半导体制造

    高精度定位晶圆、芯片,确保生产良率。

  3. 汽车装配

    稳定检测不同颜色的零部件,避免误检漏检。

  4. 智能仓储

    远距离监控货架状态,优化库存管理。

【专精特新·嘉准智造】

以光为尺,精准无界。 嘉准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为全球工业自动化提供更智能、更可靠的传感解决方案。

来源:F&C嘉准传感科技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87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最近特朗普让英特尔CEO陈立武立即辞职的言论引发业界震荡 ,把英特尔推到风口浪尖,最新消息说陈立武(Lip-Bu Tan)将于周一前往白宫与特朗普见面,陈立武计划与特朗普进行广泛对话,旨在说明其个人及职业背景,并可能提出政府与英特尔的合作方案。

此外,针对英特尔目前的困境,几位前董事也献计献策(趁机添乱)(详见《四位前董事宣布支持特朗普让陈立武辞职要求,并建议拆分英特尔!》)

1.png

昨天,曾担任英特尔董事会主席和CEO的克瑞格·贝瑞特(Craig R. Barrett)也公开发声,提出拯救英特尔和美国芯片制造的十点看法,这十点看法是:

1. 美国需要英特尔,因为英特尔是唯一一家能够提供最先进逻辑制造技术的美国公司。

2. 三星和台积电近期均不打算将其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引入美国。

3. 英伟达、苹果、谷歌等美国客户需要并且应该理解,出于价格、地域稳定性和供应链安全等原因,他们需要第二个主要产品制造基地。

4. 英特尔资金短缺,无力投资未来所需的产能来取代台积电,甚至无力投资台积电相当一部分的产能。他们可能需要400亿美元左右的现金注入才能保持竞争力。实际上,这笔投资相当于《芯片法案》资本拨款的100%,所以美国政府不太可能成为救星。

5. 现金的唯一来源是客户。客户资金雄厚,如果其中8家愿意每家投资50亿美元,英特尔就有机会。

6. 英特尔现任首席执行官关于在客户签约之前不投资新技术(14A)的言论简直是笑话。要想在这个领域取胜,你必须成为技术领导者,而不是追随者。开发一项技术需要数年时间,没有客户愿意签约次等的技术。

7. 幸运的是,英特尔拥有优秀的技术(高数值孔径EUV、背面功率等),因此如果他们现在投资,他们确实有机会成为领导者。他们只是需要资金。

8. 资金从何而来?客户投资是为了获得英特尔的份额和保证供应。他们为什么要投资?国内供应、第二货源、国家安全、与台积电谈判的筹码等等。如果美国政府能够齐心协力,他们会对最先进的进口半导体征收 50%(或特朗普指定的数字)的关税,以此来催化这一行动。如果我们能够支持国内钢铁和铝的生产,那么我们肯定也能支持国内半导体的生产。

9. 英特尔的四位前智囊团(FFWBM)继续声称,必须先将英特尔拆分成两部分,客户才会投资英特尔。认真点。许多公司之间的互动既涉及供应,也涉及竞争。而且,很难想象英特尔真的能在英伟达、苹果、Meta、谷歌、戴尔等公司成熟的产品线上与其竞争。当然,如果你想让问题复杂化,那就花点时间拆分英特尔,让那些“前联邦调查局局长”(FFWBM)们高兴。但如果你想为美国挽救英特尔及其核心制造实力,那就解决真正的问题——立即投资英特尔、维护忠诚的客户、保障国家安全等等。---显然老爷子不满这四位大聪明瞎哔哔。。

10. 美国总统和商务部可以做好准备,客户可以进行必要的投资,英特尔董事会终于可以为公司做一些积极的事情,我们也就不用再就这个话题写评论文章了。

网友对此评论是:

2.png

1、我更信任亚洲CEO,不相信其他CEO。因为他们言行一致,而我们美国人只会说空话,而且说大话。---这哥们,尽说大实话!

3.png

2、说实话,他的逻辑非常不通,如果客户想投资英特尔,他们会签约14A工艺——这可不是开玩笑。陈立武是一位经验丰富的CEO和风险投资家,拥有一流的业绩记录。他明白这一点,但克雷格不明白。英特尔存在结构性问题——它从不缺现金,也不受技术出口规则的约束,但我们远远落后于台积电和三星,几乎与中国的中芯国际持平了。这三家公司在亚洲都拥有庞大、高效且低成本的研发团队,而亚洲工程师资源丰富。英特尔的研发部门成本高昂、效率低下,规模也较小。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4.png

3、他有一个观点很有道理——我姑且这么理解——那就是英特尔的策略应该是争取像特斯拉、超大规模企业甚至博通这样的非竞争性客户。记住,他是众多让英特尔陷入如此危险境地的CEO之一。所以现在,当支票不再是他们该兑现的时候,所有这些空谈家就冒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还有的网友认为贝瑞特不该早早退休留个烂摊子自己跑去享受生活了,也有的认为美国政府应该扶持英特尔等等,对此大家怎么看?

贝瑞特简历

克瑞格·贝瑞特(Craig R. Barrett),1939年8月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斯坦福大学科学学士、科学硕士以及材料科学博士。贝瑞特博士1974年作为一名技术开发经理加入英特尔公司,1997年成为英特尔第四任总裁,并于1998年就任首席执行官。2005年出任英特尔董事会主席。2009年正式从英特尔退休。他是推进美国及全球教育发展的主要倡导者。他还积极强调科技对于提高全球社会与经济水平的重要价值。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87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微半导 股票代码:688380)无感方波电动工具方案专为锂电工具类产品设计,采用高性能的8位MCU-CMS8M3310GA24SS搭配CMS6D180三相预驱芯片,实现优异成本控制,且具备高可靠性、高效率的无感方波电机控制,特别适用于要求高启动力矩和超低速运行的应用场景。 

1.png

该方案在成本控制、工作效率、性能稳定性和用户安全性方面表现卓越,是各类锂电工具:如电钻、电扳手、角磨机、割草机等的理想选择。其高启动力矩、优异的低速性能、强大的抗堵转能力和全面的保护机制,确保了产品在复杂工况下的出色性能和可靠性。

核心优势

- 集成虚拟中心点和母线分压,精简外围电路,节约BOM成本

- 驱动耐压高,覆盖10串应用

- 无感方波控制方式

- 适应不同负载启动,100%启动成功

- 启动抖动小,运行平稳

- 支持宽范围电机功率(50W-350W),适配多款电机开发

方案规格

- 电机极对数:一对极

- 输入电压:18-25.2Vdc

- 电机额定功率:50W-350W

- 电机额定转速:60000RPM

- PWM开关频率:10~20KHz

- 控制方式:无感方波控制

- 保护功能:过欠压、过流、短路、缺相、堵转等

核心器件功能参数

MCU-CMS8M3310GA24SS

  • 内核:增强型1T 8051(兼容MCS-51)

  • 存储:Flash16KB,RAM 256B,XRAM 512B

  • 工作电压:VLVR3~5.5V@16MHz 1T;VLVR1~5.5V@16MHz 2T

  • 工作温度:温度-40℃~105℃

  • 定时器:2x8位,2x16位

  • PWM:6通道增强型PWM

  • 模拟外设:

    2路模拟比较器 (ACMP0/1)

    1路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PGA,4/8/12/16倍)

    1路高精度12位ADC (内建1.2V高精度基准)

  • GPIO:22个通用I/O口

三相预驱芯片-CMS6D180-SSOP24

  • 集成2路线性稳压器

  • 5V/30mA输出(带限流保护)

  • 12V/60mA输出(带限流保护)

  • 集成三相中压高速栅极驱动

  • 悬浮偏移电压+200V

  • 内置直通防止功能、360ns死区时间

  • 峰值拉电流0.82A@12V (上升时间70ns@3.3nF)

  • 峰值灌电流0.93A@12V (下降时间50ns@3.3nF)

  • 内置VREG12V、VBS欠压保护、VBAT欠压功能

  • 过温保护功能:过温阈值160℃/140℃

  • 内置电源分压输出模块,分压比1/11

  • 抗静电能力:2000V(HBM)、750(CDM)

>>原理框图

2.png

>>开发板

3.png

>>启动波形

4.png

>>运行波形

5.png

本方案将在8月22日苏州尼盛万丽酒店,第八届(苏州)电动工具控制与充电技术研讨会现场进行展示,欢迎莅临现场展台参观体验。

更多信息查询,也可联络中微半导各地销售办公室或授权经销商,或访问官网www.MCU.com.cn

来源:中微半导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387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