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芯首席
据悉,全球模拟与工业巨头德州仪器(TI)8月4日启动新一轮价格调整,此次涉及60,000+产品型号,较6月的3,300款规模激增近20倍!据产业链多方证实,这场覆盖全系产品的涨价风暴已通过代理商传导至终端市场,仅极少数战略客户获得豁免。
本次整体价格区间上移10%-30%,其中超四成产品涨幅突破30%。重点聚焦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长周期应用领域,数字隔离器、隔离驱动芯片等关键器件价格普遍上涨25%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与6月主要针对信号链产品的局部调整不同,此次调价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通过抬高老款产品价格,引导客户转向新一代解决方案。典型案例显示,某2018年发布的DCDC转换器价格上调22%,而其替代型号仅微幅调整5%。
从产品分类看,此次涨价呈现三大特征:
1. 工业控制领域成为主战场,40%以上的工控类产品提价。如工厂自动化用16位ADC芯片,单价从3.2美元跃升至4.1美元(+28%)。
2. 汽车电子板块涨幅居前,车规级产品溢价显著。新能源汽车BMS专用隔离芯片上涨22%,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电源管理IC涨幅在18%-25%区间。
3. 消费电子与通信设备温和调价,电源管理芯片及射频前端芯片价格上浮5%-15%。值得注意的是,TI第二季度通信设备营收同比激增50%,调价或与其战略转型密切相关。
TI为何涨价?
德州仪器(TI)超6万料号集体提价10%-30%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成本压力、市场策略调整、行业需求变化以及产品结构优化等。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成本压力
原材料价格上涨:高纯度硅片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TI需要通过提价来缓解这些成本压力,保持利润水平。
制造成本上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复杂化,制造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提价可以帮助TI应对这些增加的成本。
2. 市场策略调整
从“低价抢份额”到“保利润”:TI在过去几年中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导致部分产品线利润率持续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TI的毛利率降至56.8%,为近三年最低。此次提价旨在优化产品结构,淘汰低效产能,提升高毛利产品占比。
引导客户转向新一代解决方案:通过抬高老款产品的价格,TI希望引导客户转向新一代、更高性能的解决方案。例如,某2018年发布的DC-DC转换器价格上调22%,而其替代型号仅微幅调整5%。
今年年初TI就表示过不打价格战了,六月的涨价也是利润持续下滑所致,这次也有这个原因。
3. 行业要复苏了吗?
经过两年的下行周期,模拟芯片行业的库存周转天数已回归健康水平,头部厂商的库存周转天数降至45天以下。同时,汽车电子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需求复苏,TI的汽车业务收入环比增长12%,工业市场订单能见度延长至6个月。
此次涨价重点聚焦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等长周期应用领域,这些领域的需求增长显著。例如,新能源汽车BMS专用隔离芯片上涨22%,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电源管理IC涨幅在18%-25%之间。
另外,进入2025年下半年国内头部晶圆代工和封测厂产能拉满也是因为工业领域有增长迹象(详见为何头部晶圆厂、封测厂产能拉满需求火爆?)所以,是不是行业开始复苏了?这波复苏由工业来引领?
4. 产品结构优化
淘汰低效产能:通过提价,TI可以淘汰一些低效产能,将资源集中投入到高附加值的产品和领域,如汽车、工业等。
提升高毛利产品占比:此次涨价主要集中在低利润率、老料号及承诺数量未达标的产品上,目的是提升高毛利产品的市场占比。
5. 行业竞争与市场反应
价格战后的修复:2023年,TI曾在中国市场发起激进的价格战,导致行业毛利率整体承压。此次提价可以看作是对前期价格战的一种修复措施。
TI的涨价为国产模拟芯片厂商创造了机遇。例如无锡谷泰微、圣邦股份、芯海科技等等本土厂商已在工业和汽车领域加快替代进程。
德州仪器此次大规模提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成本压力、市场策略调整、行业需求复苏以及产品结构优化是主要驱动因素。尽管短期内可能会对市场份额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这一举措有助于TI优化盈利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这也为国产模拟芯片厂商提供了替代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