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与韩国造船海洋(HD KSOE)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这是双方为了低碳节能,利用功率半导体技术联合开发新兴船用发动机和机械电气化的第一步。

1.png

韩国造船海洋LH2运输舰概念设计

HD KSOE是船舶制造领域的先驱和全球领导者,致力于开发使用电力和氢能的环保低碳船舶技术。其将与英飞凌合作,为实现船舶电气化的核心要素——推进驱动技术提供创新的功率解决方案。英飞凌的功率半导体正推动交通工具向清洁、安全且智能化的交通服务转变。它们已成为在现代海事应用中精准控制多个功率模块(如大容量推进驱动装置等)的关键。

英飞凌将为 HD KSOE提供功率半导体模块和系统解决方案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并分享关于船舶应用的半导体新趋势的信息。HD KSOE的目标是通过本次合作提高船舶推进驱动技术的可靠性和性能,通过船舶电气化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数据,全球海上运输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总排放量的近 2.5%,每年产生10亿吨二氧化碳。为减轻海运对环境的影响,向电动船舶过渡势在必行。

HD KSOE 首席技术官 Chang Kwang-pil 表示:“我们很高兴与英飞凌签署谅解备忘录,这将帮助我们通过创新成为船舶电气化技术领域的领导者。我们双方将结合各自的优势,为低碳型船舶推进驱动器创造高能效的功率解决方案。”

英飞凌科技零碳工业功率事业部总裁Peter Wawer博士表示:“英飞凌为当今交通运输行业提供推进电气化所需的技术,而电气化将是未来交通的发展趋势。我们很高兴与HD KSOE密切合作,共同开发清洁、安全、智能化的交通解决方案,以这种方式为更加可持续的船用发动机生态系统做出贡献,推动航运业的低碳化进程。”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600名员工2023财年截至930的营收约为163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997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4月11日,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品佳推出基于联发科技(MediaTek)Genio 700平台的AI人像背景移除方案。

1.jpg

图示1-大联大品佳基于联发科技产品的AI人像背景移除方案的展示板图

在快节奏的职场生态中,视频会议已经成为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沟通协作工具。然而,尽管视频会议极大地促进了工作的便利性,但有时参会者可能无法及时进入会议环境,使得视频画面杂乱无章,对专业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大联大品佳基于联发科技Genio 700平台推出AI人像背景移除方案,该方案可一键识别人物,并去除杂乱背景,在避免隐私暴露的同时,使工作环境更为严谨、会议交流更具专业性。

2.png

图示2-大联大品佳基于联发科技产品的AI人像背景移除方案的方块图

联发科技的Genio 700是一款高性能边缘人工智能IoT平台,具有出色的边缘处理响应能力、卓越的多媒体功能以及无缝的多任务操作系统。此外,Genio 700平台可支持多种网络连接方式和操作系统,包括Yocto Linux、Ubuntu和Android系统,满足用户开发的各种需求。

本方案利用Genio 700强大的人工智能运算单元(APU),通过人体与骨架的大数据,运用先进的算法和识别模型技术,实现了对人型的快速精准定义。此方案的基本运作原理包括了撷取影像、检测人体、提取人体形态,建立准确的人型数据库,并将所量化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人型特征值进行比对,找出正确的人体位置后将人体之外的杂乱背景去除,从而呈现出理想的画面效果。

在视频会议中,本方案可适时的将人像背景移除,从而让会议参与者更加专注于会议内容,提升工作效率。同样,在视频电话中,通过该方案也能更好地保护使用者的隐私,避免在通话过程中意外暴露个人或私密空间的背景,提升视频的安全性。

核心技术优势

Genio 700的核心技术:

CPU:2x CA78 2.2G和 6x CA55 2.0G,算力达75.4K DMIPS;

GPU:Mali-G57 MC3,算力达192 GFLOPS(FP32);

APU:1x MDLA3.0 + 1x VP6,算力达4.0 TOPS;

Video输入:2x MIPI-CSI;

Video显示:MIPI-CSI / HDMI。

方案规格:

Genio 700的AI人像背景移除技术规格:

Video输入:使用Camera板(onsemi AP1302 Image Sensor Processor)通过MIPI-DSI的界面,将影像输入;

Video展示:使用MIPI-DSI的界面,将影像显示于MIPI-DSI的1080P屏幕上;

AI人工智能:使用G700的APU人工智能加速器,实现AI人像背景移除。

本篇新闻主要来源自大大通:

基于Mediatek Genio 700的AI移除人像背景方案

如有任何疑问,请登陆【大大通】进行提问,超过七百位技术专家在线实时为您解答。欢迎关注大联大官方微博(@大联大)及大联大微信平台:(公众账号中搜索“大联大”或微信号wpg_holdings加关注)。

关于大联大控股:

大联大控股是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总部位于台(TSE:3702)旗下拥有世平品佳诠鼎友尚员工人数约5,000人,代理产品供货商超250家,全球78个分销据点,2022年营业额达259.7亿美金大联大开创产业控股平台,专注于国际化营运规模与在地化弹性,长期深耕亚太市场,以「产业首选.通路标杆」为愿景,全面推行「团队、诚信、专业、效能」之核心价值观,连续23年蝉联「优秀国际品牌分销商奖」肯定。面临新制造趋势,大联大致力转型成数据驱动(Data-Driven)企业,建置在线数字化平台─「大大网」,并倡导智能物流服务(LaaS, Logistics as a Service)模式,协助客户共同面对智能制造的挑战。大联大从善念出发、以科技建立信任,期望与产业「拉邦结派」共建大竞合之生态系,并以「专注客户、科技赋能、协同生态、共创时代」十六字心法,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市场排名依Gartner 2023年03月公布数据)

围观 5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997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410——英特尔与苏州阿普奇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2024阿普奇生态大会暨新品发布会。会上,阿普奇携手英特尔及其他行业专家共同发布了阿普奇E-Smart IPC新一代旗舰产品AK系列,该系列采用英特尔®酷睿处理器、英特尔®凌动®处理器与英特尔®锐炫显卡,能够在工业智造领域助力用户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加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与升级。

1.jpg

作为一家工业AI边缘计算领域的行业领先服务商,阿普奇长期专注于为客户提供更可靠的工业边缘智能计算一体化解决方案。苏州阿普奇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须海江表示:“此次发布的全新阿普奇E-Smart IPC产品基于‘IPC+AI’的设计理念,专注于工业边缘侧用户需求,并通过智能化、自动化以及数据分析等特性,助力边缘设备更好地服务于工业智造。利用AK系列产品在性能弹性和应用场景上的创新性,客户能够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并获得竞争优势。”

2.png

英特尔公司网络与边缘事业部工业解决方案中国区高级总监李岩表示:“阿普奇的全新旗舰产品AK系列是迈向自治工业系统的坚实一步与成功范例。作为合作伙伴的创新引擎,英特尔通过创新产品与技术持续赋能工业物联网平台,并通过负载整合的方式,不断推动基于软件定义工业系统的边缘转型。未来,英特尔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速构建更加蓬勃的工业生态系统。”

3.jpg

多年以来,英特尔与阿普奇在物联网与工业智造领域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通过持续的研发与创新,为大量工业用户带来了行之有效的智能计算和物联网解决方案:

  • 搭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阿普奇嵌入式工控机E7Pro,适用于复杂和高负荷工业场景,能够轻松应对从大数据分析到实时控制的各种数据处理挑战;

  • 阿普奇弹匣式智能控制器AK系列采用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专为AGVAMR、清洁机器人、建筑机器人、无人叉车、物流机器人等低速场景设计,能够提供导航、识别、控制等AI能力以及强大的运维与防护能力;

  • 利用英特尔®oneAPI工具包与英特尔®发行版OpenVINO工具套件,阿普奇开发的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在线检测硅片缺陷整体解决方案,可实现针对多种工艺硅片的一站式高速全检。该解决方案采用英特尔®酷睿处理器,通过更高准确率与更好稳定性,提升了多功能硅片分选机的自动化检测水平。

为满足行业需要,英特尔始终致力于推动技术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与行业伙伴携手帮助企业克服数字化转型中的挑战。在此过程中,英特尔不仅持续投资工业所需的芯片和技术,还专注于边缘端负载整合,更是通过包括英特尔工业边缘洞见平台(EII)和英特尔工业边缘控制平台(ECI)在内的边缘软件平台,持续赋能工业生态系统。

展望未来,秉承开放、创新的合作理念,英特尔将继续携手广泛行业伙伴,构建强大的生态系统,以创新驱动中国智能制造加速发展。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6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997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 IPC APEX EXPO 2024 的 IPC 年会/颁奖典礼上,IPC 授予 Summit Interconnect 和 Robert Bosch GmbH 两家 IPC 会员公司最高企业荣誉。Peter Sarmanian企业表彰奖授予Summit Interconnect公司,Stan Plzak企业表彰奖授予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Peter Samarian企业表彰奖以IPC前董事会主席的名字命名,旨在表彰印刷电路板行业(PCB)中通过参与技术和管理项目支持IPC并为行业提供领导力的IPC会员公司。

Summit Interconnect 是北美最大的私营印刷电路板 (PCB) 制造商。成立于 2017 年,Summit 的四家工厂均通过了 IPC-1791(可信赖的电子设计者、制造者和装配者要求标准)认证,确保为我国国防、航空航天和医疗电子等关键行业提供经过审核的安全 PCB 供应。Summit 员工一直是 IPC 宣传计划的坚定支持者,他们在 IPC 北美政府关系委员会和 USPAE 董事会任职,并多次参加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 IPC IMPACT 活动。

超过 115 名 Summit 员工是 IPC 认证专家 (CIS)、IPC 认证培训师 (CIT) 或 IPC 认证设计师 (CID),符合 IPC-A-600 和 IPC-6012 等标准。

IPC Stan Plzak企业表彰奖以IPC前董事会主席、IPC电子制造服务行业管理委员会创始成员Stan Plzak命名,旨在表彰在支持IPC技术和管理计划的同时积极为行业做出贡献的电子组装行业(EMS)的IPC会员企业。  

罗伯特-博世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技术和服务供应商,在全球拥有约 428,000 名员工。作为领先的物联网供应商,博世为智能家居、工业 4.0 和互联交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交通是博世集团最大的业务领域,使博世集团成为领先的汽车供应商之一。

超过 15 名罗伯特-博世公司员工在 IPC 标准开发委员会任职,35 名员工获得了 CID 和 CIT 认证。

"IP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W. Mitchell表示:"IPC从Summit和博世的领导力和专业知识中获益匪浅。"这两家公司一直在为标准制定和 IPC 的其他计划和倡议贡献人力资源和知识。他们的参与直接推动了 IPC 在电子行业的全球发展,我们很荣幸能成为他们的会员。

欲了解有关 IPC 企业表彰奖和 IPC APEX EXPO 上颁发的其他荣誉的更多信息,请联系 IPC 宣传总监 Sandy Gentry,电子邮件:SandyGentry@ipc.org 或 +1 847-597-2871。


关于 IPC

IPC (www.IPC.org) 是一家全球性行业协会,总部位于伊利诺伊州班诺克本,致力于为其 3,200 多家会员公司提供卓越的竞争力和财务成功,这些公司代表了电子行业的方方面面,包括设计、印制板制造、先进封装、电子组装和测试。作为一个以会员为导向的组织,以及行业标准、培训、市场研究和公共政策倡导的主要来源,IPC 支持各种计划,以满足约 2 万亿美元的全球电子行业的需求。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997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期美国加州议会的公共事务委员会做出宣判:允许谷歌旗下Waymo和通用旗下Cruise的Robotaxi在旧金山不受限制地载客,即24×7全天候的、城区范围不受限制、主驾无人的、且可以向乘客收费的Robotaxi运营。这标志着L4级自动驾驶迎来了新的里程碑,朝着商业化落地迈进了一大步。中国的车企也不甘落后:4月7日,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宣布合资公司——广州安滴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工商执照。广汽埃安方面表示,这是L4级自动驾驶公司和车企为了打造Robotaxi量产车,在国内成立的首个合资公司。首款车型已完成产品定义,正在进行设计造型的联合评审,计划明年实现量产。未来已来,2024年是全球L3/L4级自动驾驶赛跑的元年。

马斯克评论FSD 12.3版本的左转弯操作就像人类司机一样。如果FSD 12.3版本成功,将基本颠覆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驾驶技术路线。基于“数据/算法/算力”的无人驾驶技术有着基本的判断:在中短期内无法解决corner  case长尾安全问题,十年内不太可能实现量产落地。随着GPT大模型和特斯拉FSD端到端的出现,基于“数据-算力”的方法抛弃了传统的算法和编程CODING,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自动驾驶开始摒弃手动编码规则和机器学习模型的方法,转向全面采用端到端的神经网络AI系统,它能模仿学习人类司机的驾驶,遇到场景直接输入传感器数据,再直接输出转向、制动和加速信号。模仿学习人类驾驶的关键的是具备人类的感知能力,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正是自动驾驶破局的关键。昱感微的雷视一体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就好像一双比人眼更敏锐的眼睛,可以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更丰富更精准的视觉语言——目标与环境的多模态精准感知信息,使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实时精准地感知道路上的各种状况。

1.png

昱感微融合感知产品方案创新性地将可见光摄像头、红外摄像头以及4D毫米波雷达的探测数据在前端(数据获取时)交互,将各传感器的探测数据“坐标统一、时序对齐”,图像与雷达数据完成像素级实时“时空对齐同步”并以“多维像素”格式输出。“多维像素”是昱感微的核心技术创新之一,它是指在可见光摄像头像素信息上加上其它传感器对于同源目标感知的信息,将感知系统的感知维度扩展以实现多维度(多模态)感知目标的完整信息。如下图示例,芯片将摄像头图像数据,和雷达探测目标的距离、速度、散射截面R的感知数据,以及红外传感器探测的热辐射图像数据叠加组合到一起,以摄像头的像素为颗粒度组合全部感知数据,每个像素不仅有视觉信息,还包含了4D毫米波雷达和红外传感器的探测数据,形成多维度(多模态)测量参数矩阵数组。基于图像像素为基准+雷达数据的“多维像素”感知数据,与现有主流AI计算平台完全兼容,它可以复用已有的图像数据样本,免除了产品的神经网络训练数据需要完全重新采集的困扰。

2.png

“多维像素”数据组合示意图

昱感微的融合感知技术采用最前沿的多传感器前融合技术,摄像头和雷达等多传感器的探测数据在前端(数据获取时)交互验证,让自动驾驶系统能感知到“看不见”的危险。例如,在反向车道有强远光灯干扰的情况下,当雷达子系统探测到潜在运动目标时,融合感知系统可以引导本车的摄像头针对运动目标做快速局部修正曝光(见下图),以此实时获取运动目标的分辨细节特征,并将局部修正曝光的图像融合雷达数据传输至自动驾驶系统,避免撞击危险发生。

3.png

昱感微的融合感知技术方案的优势在于1)是基于“物理感知”数据驱动,能很好地避免纯视觉网络的corner cases问题;2)传感器前融合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探测数据,并发挥各传感器的优势,使感知系统能够不受天气光线等场景限制,实时完成精准目标感知;3)支持目标的识别与样本采样同步完成,助力车厂建立数据优势,这也是未来车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特斯拉成功推出采用端到端方案的FSDV12版本,很大一个助力因素是特斯拉的巨大数据优势,海量的视频数据训练使FSD越来越拟人化。不过,鉴于中国路况复杂并且与欧美道路差异较大,中国车企在数据训练方面有望迎头赶上,而昱感微的融合感知技术的感知数据可助力中国车企实现弯道超车:融合感知系统可同步完成目标识别与样本采样,也就是说车厂可以利用配备融合感知系统的汽车进行大数据采集,分析其广大车主的驾驶数据来建立自身的数据优势。另外,特斯拉的软件能力现已成为差异化卖点,FSD套件的盈利模式采用一次性买断制和按月订阅制,且一次性购买价格经过多轮涨价,目前已升至15000美元。智能软件差异化竞争和汽车应用付费模式很可能是未来汽车行业的趋势。昱感微融合感知系统内含一个专用的数据获取模块,将目标的识别与有效样本的获取结合,可提供有效样本的获取函数,配合车厂开发。并且多维像素格输出的感知数据在有效性和丰富度上都高于纯视觉(视频数据),可以快速提升AI神经网络的训练收敛率以及目标识别率,为车厂增加智能驾驶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多维像素还可以直接高效支持“占用网络” (Occupancy Network)算法。占用网格是指将感知空间划分为一个个立体网格(体素),而多维像素包含了目标的3D空间位置信息、目标的速度信息和材质信息,可以直接高效实时支持占用网格中的体素算法。Tesla目前在主推“BEV +Transformer+占用网络”,国内华为GOD2.0和小米汽车也采用相同的架构,预计未来许多智能驾驶团队都会引入“占用网络”来提升系统能力。多维像素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昱感微的融合感知技术+BEV +Transformer+占用网格有望成为L3/L4级自动驾驶最优的落地方案。

4.png

5.jpg

昱感微电子融合感知平台演示(3D体素Voxel)

来源:昱感微电子

围观 37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996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很努力的班主任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无数教师在三尺讲台,方寸之间挥洒汗水。他们扎根大山,坚守作为“引路人”的信仰,为孩子撑起未来与希望。“很努力的班主任”就是一名坚守岗位十年的乡村教师,同时她也是一名自媒体博主,在社交平台上通过一个个视频分享着作为乡村教师的心路历程和课堂设计的经验。课堂内,她不断反思如何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课堂外,她珍视每一个青春可爱的面孔,也不断发掘着孩子们“内心的力量”。

点击查看闪迪用户故事分享系列乡村教师VS视频博主,跟着我过“双重身份”的一天吧!@很努力的班主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z421y7tB/

1.png

一堂课四十分钟,一个实录视频十分钟,每堂课都需要经过从课堂结构设计到课案撰写、课件制作,影音图片资料的查阅等漫长繁复的准备过程,而复盘视频和语音记录是教师在课后总结经验,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这样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与视频制作都是朱老师心血的凝结,她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视频和语音素材。

2.png

一个个已经满载的硬盘是教学历程的“见证者”,在寻找可靠的工作助手时,朱老师选择了大容量的闪迪移动固态硬盘国潮风物版。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水墨与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元素,灵动的外观设计为课堂教学与备课工作增添了几分趣味。高达2TB[i]的容量让朱老师无须忧心素材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无论是准备课件资料,还是作为博主录制课堂、学生课外生活等,都能轻松容纳和归档,同时也方便日后查阅,实现高效备课与教学。

3.png

作为教师,从不局限于在课堂内发光发热,家访、评课甚至参加教学比赛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够全方面的展示乡村教师的日常,朱老师常带着闪迪移动固态硬盘国潮风物版去记录多元的教学生活。可靠便携是朱老师选择它的重要原因,这款移动固态硬盘不仅轻薄小巧、并且拥有高达2米的跌落保护[ii]和3年质保,不论是课堂间还是家访途中,都让存储更加安心可靠。

4 (1).png

随着自媒体的兴盛,也让越来越多的非教育行业的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到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作为一名教师博主,朱老师希望能够通过每一个视频给观众提供正向的意义和价值,比如课堂上如何跟孩子互动,如何管理班级,或者如何设计语文课等。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师范专业的学生和新上岗的老师,会在评论区一同交流教育教学方法,同时也让朱老师在复盘自己的教学时有了更多探索的空间。

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视频制作,朱老师选择了读取速度高达800MB/s[iii]的闪迪移动固态硬盘国潮风物版来作为提升效率的神器,借助USB 3.2 Gen 2接口可以实现课件高速传输,2GB的课件和视频素材只需几秒钟就可以完成传输,省时省力,这也意味着朱老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准备课件上,享受高效备课体验。

5.png

坚守岗位十年,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做孩子们人生的指路人一直是朱老师心中永恒不变的所求。闪迪也通过融入国潮设计元素的存储产品陪伴朱老师实现高效备课与录制,扎根乡村育桃李。立足当下,展望未来,闪迪将持续通过本土化的存储解决方案和强大丰富的产品组合助力消费者实现无忧存储。

6.png


[i] 用于表示存储容量时,1GB = 10亿字节,1TB = 1万亿字节。实际容量可能因操作环境变化。

[ii] 基于内部测试。

[iii] 传输速度可能根据产品和容量而变化。基于内部测试;具体性能可能因主机设备、接口、使用条件、和其他因素而异。1MB = 1百万字节。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996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安森美汽车感知部 产品经理  Narayan Purohit

20235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宣布了一项计划,要求所有新型乘用车将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作为标准配置。简单来说,AEB是车辆为避免潜在事故而自动启动刹车的过程。这是一种强力措施,能够降低碰撞时的速度或完全避免碰撞,从而防止车辆损坏和人员伤亡。

从表面上看,强制实施AEB系统的计划是个好主意。但如果NHTSA的提案要产生影响力,它必须领先于它所希望塑造的行业。要理解这项标准是否能及时产生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以及NHTSA的计划是否足够深入,不仅需要了解这项提案本身,还要全面了解AEB技术。通过探索底层技术,以及汽车制造商的进展速度和市场趋势,我们才有可能准确判断NHTSA计划的潜在价值。

1.png

1:汽车感知技术示意图

NHTSA的规划

2016 年,NHTSA 要求占美国汽车总销量 99% 20 家汽车制造商在 2022 年之前自愿将 AEB 作为其乘用车系列的标准配置。四年后的2020年,NHTSA的另一份报告显示,该行业可能未能达到目标,仅有10家制造商将AEB作为标准配置。这份报告理论上为制定强制性规定打开了大门,但直到今年5月,NHTSA才提出了相关提案。从最初的要求到新的提案之间,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发布了后续报告,如图2所示。

2.png

22020 年至 2022 年期间,大多数汽车制造商的配备量都有显著增长

IIHI的数据NHTSA最初在2020年发布的报告进行对比,凸显出了一些有趣的趋势。首先,2022年在20家汽车制造商中有14家至少为其95%的车辆配备了AEB,而两年前这一数字仅为10家。如果我们观察下述六个特例,则进一步凸显了这一高速发展的进程。2022 年,起亚汽车的 AEB 装备率为 94%,讴歌(本田)汽车的 AEB 装备率为 93%,但在 2021 年零部件短缺之前,讴歌的 AEB 装备率一直高于这个数值;另外四家制造商的装备率则从2020年的38%上升到平均72%2023年,所有制造商都表示AEB的部署将再次增加,通用汽车(GM)表示其2023年款车型中98%都将配备该技术。这种逐年快速增长的态势以及NHTSA提案的时机,引发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许多人主要的担心是,如果所有制造商在标准实施之前就已经在其全系车型中配备了AEB,那么这一提案是否会产生真正的影响?但了解这一提案的出台原因,可以为其价值增添一些分量。

首先,重要的是要仔细研究提案的具体内容。对于车辆之间的碰撞事故,如果驾驶员未能及时反应,AEB系统需要在车速达到每小时50英里时采取主动刹车。如果驾驶员刹车了,但并未达到所需的最大制动力,那么AEB系统需要在车速达到每小时62英里时完全避免与另一辆车发生碰撞。拟议的车辆间AEB场景包括一辆车接近一辆静止的前车、一辆行驶缓慢的前车以及一辆正在减速的前车。

对于车辆与行人之间的事故,所有车辆都必须在车速达到每小时40英里时采取行动。拟议的车辆对行人AEB场景包括车辆接近(从左侧或右侧)穿越道路的行人、行人静止在车辆行驶路径上以及行人沿车辆行驶路径行走。这项技术还需要在夜间工作,NHTSA表示,美国超过70%的行人死亡事故发生在夜间。

如果这项提案能在20238月底之前获得批准,那么从20269月开始(即2027年款车型)将成为强制性规定。如果获得批准的时间较晚,则强制部署将推迟一年(即2028年款车型)。

鉴于夜间死亡人数等统计数据,以及AEB在美国每年可挽救360人的生命并至少减少24000人受伤的情况,这些都突显了AEB的重要性,因此很明显为什么NHTSA将目标指向了这项技术。但是,考虑到大多数车辆已经配备的传感器水平,强制行动是否必要?拟议的规定是否真的足够满足需求?

AEB规范:美国与欧洲的比较

鉴于这项技术的迅速普及,尤其是在过去的三年里,不难理解将强制实施的目标日期定为20269月(2027年款车型)可能为时已晚,无法产生任何影响。但是,如果我们将美国的情况与欧洲进行比较,只会更加强烈地感觉到NHTSA正在落后于时代。

2019 年起,作为欧洲公认的车辆安全评级方法,要获得欧洲新车碰撞测试( Euro NCAP 五星评级,就必须实施 AEB。虽然这可以被视为一种进步,但欧盟委员会更进一步,规定从 2022 年起销售的所有新车都必须安装车辆间AEB系统(vehicle-to-vehicle AEB),并从 2024 年起强制要求安装车辆对行人系统(vehicle-to-pedestrian)。

此外,NHTSA的提案与Euro NCAP的规定在范围上存在显著差异。虽然两种标准都涵盖了类似的车辆间和车辆对行人AEB场景(包括成人/儿童行人和夜间条件),但Euro NCAP还涵盖了几种车辆对自行车和车辆对摩托车的AEB场景,考虑到了更广泛的弱势道路使用者(VRU)。

此外,与NHTSA的提案不同,Euro NCAP还涵盖了包括(左或右)转弯车辆以及向后倒车对行人的AEB场景。

了解AEB

如果我们了解AEB系统的工作原理,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估潜在的法规。作为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主要技术之一,AEB是一种强大的车辆安全措施,可以显著减少安全事故,特别是在车辆前后碰撞和车辆与行人碰撞的情况下。典型的AEB系统结合图像传感器、激光雷达(LiDAR)和毫米波雷达(RADAR)来感知可能导致潜在碰撞的物体。车辆会对图像进行实时分析,如果即将发生碰撞,就会提醒驾驶员踩下刹车。如果驾驶员未能在足够的时间内踩下刹车,车辆会主动采取制动措施。

对于图像传感器而言,AEB系统需要转化为视场角(FOV)、分辨率、帧率和微光性能等参数要求,这些图像传感器特性将直接影响物体的可探测性和物体探测的延迟。

如图2所示,配备AEB功能的车辆销售占比大幅增加,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重大变化。近年来,车辆的底层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处理系统更加强大,通信系统速度更快、数据传输率更高,传感器也变得更加准确,特别是在微光条件下。这些因素共同促使AEB系统变得更加智能、可靠,使其能够在更多种情况下采取可挽救生命的动作。

凭借超过15年的ADAS成像经验,安森美一直是这一技术革新的核心力量。作为全球领先的用于ADAS系统(包括AEB)的图像传感器生产商,安森美(onsemi )交付了目前道路上所有车辆中70%的图像传感器。

安森美HyperluxNHTSA提案的比较

全新Hyperlux图像传感器系列建基于安森美深厚的汽车专业知识,旨在帮助汽车整车厂商(OEM)在各种条件下进一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从而减少事故,挽救生命。如果我们将最新的Hyperlux产品系列与NHTSA提案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该法规应该更深入,或者至少可以尽早实施。

让我们来考虑车辆对行人场景中车速最高(因此制动距离最大)的情况:一辆车正在接近一个沿车辆行驶路径行走的行人。车速可以达到每小时40英里,而行人的步行速度为每小时3.1英里。

对于这一车辆对行人的场景,如果考虑到典型的城市路况,前方 ADAS 视场角为 120°、时速达 40 英里的车辆的停止(制动)距离、0.5 秒至 1 秒的响应(反应)时间,以及每个行人至少 8 个像素才能正确识别,可以推导出大约需要2480像素的最小(水平)分辨率(使用高中数学几何知识)。

Hyperlux AR0823AT传感器(3840 x 2160像素)以超过50%的裕量满足了NHTSA最严格的车辆对行人场景所规定的水平分辨率,可有效地为每位行人提供多达12个像素,从而实现强大的AEB识别算法操作。

3.png

3. 行人汽车制动系统测试场景示例——行人沿路径移动的基本设置

新的 NHTSA 建议包含了 2016 年建议中缺少的一项内容,即要求在微光条件下和夜间准确探测行人。对安森美而言,这已经是其优先考虑的重点,也可以说是 Hyperlux 传感器系列的标志性特征,它具有 2.1 µm 像素尺寸和业界领先的 150 dB 高动态范围成像 (HDR),可在 0.05 lux 200 lux亮度场景中准确成像。

让我们将Hyperlux传感器系列在微光条件下的性能与NHTSA提案进行对比,再次考虑最严格的车辆对行人场景(例如:行人沿着驶来车辆的行驶路线行走),但这次是在夜间。提案中提到了0.2 lux的环境光水平(月光条件)以及车辆近光灯/远光灯照明,但没有规定车辆照明的照度水平(与Euro NCAP不同)。

美国汽车协会(AAA)在2019年对美国和欧洲汽车前大灯性能的一份研究表明,行人所在位置的平均近光灯照明水平约为9 lux。假设最坏情况下行人的反射率为10%(穿着深色衣物),并使用典型的车用镜头(F1.4),则在传感器处的照度水平为0.11 lux

在典型的33ms积分时间(夜间条件)下,Hyperlux传感器系列在0.03 lux的照度水平下就能达到5的信噪比(SNR)(比NHTSA规定的照度要低四倍),而在0.10 lux的照度水平下能达到10的信噪比!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驶出隧道时,HyperluxHDR性能使车辆能够立即看到附近的车辆和隧道尽头以外的任何潜在危险。过去,许多解决方案的动态范围不足,无法成功捕获图像的远近两个区域,导致潜在风险在汽车处理器中不可见。在如图3所示的场景中,Hyperlux传感器系列的HDR性能能够精确跟踪图像中心、边缘和远处的对象,如汽车、交通信号灯和行人,即使在光线水平下降时也是如此。

4.png

4Hyperlux传感器可在各种具有挑战性的视觉条件下准确追踪多种危险

Hyperlux传感器提供的精确性,集成安全性并符合B级汽车安全完整性(ASIL)安全标准,远远超出了基本AEB应用的要求。其高精度、高速和先进功能已可用于ADAS L2级系统以及更高级别的系统,帮助制造商向自动驾驶过渡。

NHTSA与车辆安全的未来

对于NHTSA的提案,我们不禁要问,它是否足够深入,以及规划中的时间线是否过长。虽然任何旨在提升车辆安全性的标准在理论上都应该受到欢迎,但如果要产生影响力,它必须领先于行业。从欧洲取得的进展来看,NHTSA的计划至少落后两年(针对车辆与行人之间的措施),而有些方面甚至落后四年(车辆间)。将这一标准与最新的感知产品进行比较,再次凸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像Hyperlux这样的传感器已经能够满足拟议的AEB要求,包括在微光环境下的性能,同时还能支持其他技术,如车道偏离系统和全自动驾驶。到2026年,配备ADAS系统的车辆可能将远超NHTSA的提案要求。

如果我们观察市场趋势,情况也类似。汽车制造商不断努力为新车型增加功能,以创造更加高端和安全的车辆供消费者使用,因此AEB是预期中的一项功能。这一因素继续推动配备ADAS技术(如AEB)的车辆销售。随着大多数制造商加快在其全系车型中100%部署AEB,许多设计人员正在研究更具革命性的提升车辆安全性的方法。尽管NHTSA提案中的某些元素是积极的,比如微光环境下的测试,但很明显,考虑到时间跨度,该提案还可以或许还应该更进一步。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正在努力利用创新技术来提高车辆安全性,减少汽车事故,拯救生命。正是这种由领先汽车制造商及其产业链供应商(如安森美)组成的合力,很可能意味着许多汽车将在2026年之前就配备更先进的安全功能。

围观 10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996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4月10日,IBM咨询与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测股份")签署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围绕数字化赋能业务管理开展持续深入的合作。双方将通过一系列项目群完成涵盖战略、营销、销售、供应链、研发、人力和财务等多个领域的变革转型,通过全面的业务管理提升和数字化转型,助力高测股份实现业务高速高质增长,迈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

1.jpg

前排:IBM咨询大中华区业务转型合伙人侯学明与高测股份总经理张秀涛签署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后排右起依次是:IBM咨询项目群经理王亨、IBM咨询大客户总监张韵非、IBM咨询项目群总监潘春晖、IBM咨询副总裁李民、高测股份流程IT总监韩成启、高测股份运营总监杨蕾、高测股份人力总监李金鹏、高测股份项目群经理贺震、高测股份财务总监李学于、高测股份光伏装备产品线经理胡德焱

高测股份成立于2006年,深耕高硬脆材料切割领域,建立起 "切割设备、切割耗材与切割工艺"协同研发与技术闭环优势,并将金刚线切割技术成功应用于光伏、半导体、碳化硅、蓝宝石、磁性材料行业。公司先后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推动下,作为行业龙头的高测股份也凭借持续创新迭代的技术收获行业红利,营收、利润持续高速增长。目前,光伏行业全球前十名硅片制造企业,以及半导体、碳化硅、蓝宝石、磁材行业头部企业均是高测股份的客户。

与此同时, 高测股份看到,中长期全球光伏行业竞争必将加剧,行业格局可能加速重构。从外部看,如何提升抗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能力将是高测股份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内部看,高测股份在业务管理的协同能力和专业体系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面向未来,高测股份需要建立起更先进的业务管理体系,利用数字化对业务管理进行赋能以提升效率和效益,实现跻身"世界一流"的愿景与目标。

作为业内唯一一家隶属于百年科技公司的全球性咨询机构,IBM咨询为高测股份提供包含战略、运营、组织和数字化的端到端咨询服务,更结合高测股份的实际情况,量身为其打造变革转型的方案,双方将携手共创,共同迈向陪伴式数字化转型之旅。在接下来的合作中,IBM将导入符合高测股份战略和业务发展需求的优秀管理实践,助力高测股份理清业务架构,实现业务管理标准化,同时以数字化赋能企业核心价值链,实现业务管理在线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由此提升企业的效率效益及应对竞争的能力,支撑高测股份实现更高的战略目标。

2.jpg

高测股份总经理张秀涛讲话

高测股份总经理张秀涛表示,"高测股份是一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技术型企业,在行业竞速发展的快车道上奔跑之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加强内功。我们很高兴能有IBM这样全球领先的科技和咨询公司作为服务伙伴,赋能高测的业务管理变革转型,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探索。希望可以借助这样的合作,帮助高测股份进一步激发新能源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活力,以新质生产力塑造核心竞争力,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3.jpg

IBM咨询大中华区副总裁李民讲话

IBM 咨询大中华区副总裁李民表示,"今年是 IBM 进入中国市场的第四十年,我们曾帮助许多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世界接轨。接下来,我们将把IBM的领先技术和行业专长带到更广阔的民营企业市场。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正在进入大发展时期,我们很高兴能与高测股份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IBM 咨询是企业业务转型的催化者,可以提供从战略到运营的端到端服务,我们将借助自身在战略、体验设计、技术和运营方面深厚的行业知识,助力高测股份实现业务管理标准化、在线化、数据化和智能化,助其实现‘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硬脆材料切割服务商'的战略愿景和目标。"

关于高测股份

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高测股份")成立于2006年10月,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硬脆材料切割设备、切割耗材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其配套服务。基于自主核心技术,公司主要面向光伏行业生产厂商提供硅棒至硅片"截断、开方、磨抛、切片"环节的系统解决方案。2018年以来,公司持续推进金刚线切割技术在半导体硅材料、碳化硅材料、蓝宝石材料、磁性材料等更多高硬脆材料加工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获行业头部企业选择与认可。把握硅片代工优质赛道新机遇,公司迅速拓展硅片切割加工服务项目。高测股份将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推动行业降本增效,助力"碳中和"。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gaoce.cc/

关于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超过 4000 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红帽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cn-zh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996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德国纽伦堡2024年4月10日 -- 全球工业物联网品牌厂商研华科技今日在全球最大嵌入式电子与工业计算机应用展(Embedded World 2024)宣布与高通技术公司(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达成战略合作,携手为边缘计算领域带来变革。未来,双方将高度整合人工智能专业知识、高效能运算与领先业界的通讯技术,为智能物联网应用量身打造专属的解决方案,共创边缘人工智能生态系多元且开放的新格局。

1.jpg

研华携手高通

研华嵌入式物联网平台事业群总经理张家豪指出,要在海量资料且碎片化的物联网产业中有效部署人工智能应用是件极具挑战的任务。研华与高通对于追求超越极限的信念一致,双方将携手合作,打造具有高度互操作性的边缘人工智能平台,共同克服物联网产业的碎片化挑战,重新定义边缘人工智能的未来,并为边缘智能应用创造更多可能性。

高通技术公司资深副总裁暨工业和嵌入式物联网总经理Jeff Torrance表示,研华与高通的合作,为边缘计算产业的发展树立了重要里程碑。通过结合研华在工业计算机领域的专业知识与高通的尖端技术,我们将能重塑嵌入式系统的未来。此次合作将为AIoT应用开启全新可能,实现在边缘无缝整合由AI驱动的解决方案。我们非常兴奋可以参与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并且期待见证边缘智能对各行各业带来的变革。

高通技术公司正在边缘计算领域中引领产业转型,其针对部分物联网系统单芯片推出的长期产品计划(Product Longevity Program),可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及业界连接系统的发展,并预期能为工业自动化、交通、医疗以及机器人与能源等领域创造更大的效益。

高通与研华的合作,彰显了双方在专业技术领域持续追求创新的决心。此次合作将促进研华开发出一系列先进的边缘人工智能平台,以及专门用于边缘人工智能应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这些兼具标准化和多样化的特性的平台,将在未来推动产业向更依赖智能和效能密集型技术的方向发展。

通过这次合作,研华计划将高通在业界领先的系统单芯片,整合到其边缘智能平台相关的产品线中,包括AI模块、AI主板和AI边缘系统等。两家公司还将共同制定市场进入策略,以加快嵌入式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并推动物联网领域中的边缘智能设备持续创新和广泛拓展。

关于研华:

研华成立于1983年,以"智能地球的推手"作为企业品牌愿景,一直专注深耕于工业物联网、嵌入式物联网、智慧城市三大市场。为迎接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大趋势,研华提出以边缘智能和研华工业云平台为核心的物联网软、硬件解决方案,协助客户伙伴串接产业链。研华业务分布全球28个国家,拥有近9000名员工,以强大的技术服务及营销网络,为客户提供本土化响应的便捷服务。此外,研华也积极协同伙伴共创产业生态圈,加速实践产业智能化的目标。 (官网:www.advantech.com.cn 官方微信:研华智能地球)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996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德国嵌入式展期间,广和通发布基于SC126、SC138、SC171L、SC171等多款智能模组的系列Linux边缘AI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分别采用高通QCM2290、高通QCM6125、高通QCM5430/QCS5430、高通QCM6490/QCS6490平台,深度拓展智能模组及其解决方案在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

1.jpg

广和通发布多款基于高通平台的Linux边缘AI解决方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AI技术的应用,Linux操作系统以其稳定内核及系统架构、强大开源社区、高安全性、高度可定制化等性能逐渐成为嵌入式系统的优选系统,特别是工业及机器人领域。工控机作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的重要终端,在机器人控制、自动化生产、数据采集与监控,甚至人机交互与远程运维发挥关键作用。此外,工控机也可应用于金融、医疗、交通和水电行业领域,提高多行业生产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为适应工业应用需求,基于高通多平台的系列Linux边缘AI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2.jpg

广和通MC产品管理部副总裁赵轶(左一)、高通技术公司业务拓展副总裁兼楼宇、企业和工业自动化业务负责人Dev Singh(左二)、广和通欧洲及中东区销售部副总裁Lars Thyroff(左三)、广和通AIC产品管理部总经理张泫舜(右一)出席现场发布会

高通技术公司业务拓展副总裁兼楼宇、企业和工业自动化业务负责人Dev Singh表示:"能够与广和通合作并支持其面向工业应用开发基于Linux的边缘AI解决方案,让我们感到自豪。利用广和通的智能模组和高通技术公司强大的处理器,广和通正在实现先进边缘AI技术的集成,为行业带来快速反应的决策和实时通信等功能。"

广和通MC产品管理部副总裁赵轶表示:"Linux系统具备高定制性与安全性,能够适应各类工业控制场景的需求。我们很荣幸推出基于高通平台的系列Linux边缘AI解决方案,并已在免埋线式割草机行业解决方案实现,助力更多用户场景提效增质。"

目前,基于Linux边缘AI解决方案,广和通可实现AI边界识别或RTK+VIO融合定位的"免埋线式割草机行业解决方案"。以广和通智能模组作为主控,可向割草机行业提供AI边界识别及控制方案,实现小面积草坪的免埋线式成本最优方案。针对大面积多区域草坪场景,广和通可提供基于RTK+VIO融合定位、规控和感知算法的解决方案。此外,该解决方案可搭载各类传感器,赋能机器人的室内外精准定位和规控能力。

3.jpg

基于Linux边缘AI解决方案的免埋线式割草机行业解决方案

关于广和通

广和通始创于1999年,是中国首家上市的无线通信模组企业(股票代码:300638)。作为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组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广和通提供融合无线通信模组、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在内的一站式服务,致力于将可靠、便捷、安全、智能的无线通信方案普及至每一个物联网场景,为用户带来完美无线体验、丰富智慧生活。广和通产品种类覆盖蜂窝模组(5G/4G/3G/2G/LPWA)、车规级模组、AI模组、安卓智能模组、GNSS模组及天线产品,助力云办公、移动宽带、智慧交通、智慧零售、智能机器人、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工业、智慧家居、远程医疗、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行业数字化转型。了解更多企业信息,请访问广和通官网 https://www.fibocom.com,关注广和通微信公众号"广和通FIBOCOM" ,或官方LinkedIn账号"Fibo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996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