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光通讯的领导者之一 Coherent 高意(纽交所代码:COHR)近日发布了其在光纤网络诊断方面的最新进展:一款采用 QSFP 封装的高性能嵌入式光时域反射计(eOTDR)。该产品具有行业领先的 30 dB 高动态范围,能够为长达 150 公里的光纤跨度提供精确、可重复的光时域反射轨迹,且全部集成在一个紧凑的可插拔模块中。

随着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实时的健康监测对于数据中心互连和电信网络变得至关重要。这款 eOTDR 能够提供精确的光纤长度测量,包括绝对损耗、反射值以及符合行业标准的 SOR 轨迹。与光信道监测模块(OCM)结合使用时,它能够提供优异的通道和系统性能可视性,从而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实现实时优化和预防性维护。

作为 Coherent 高意的模块化嵌入式 OTDR 产品家族的一部分,这款 QSFP eOTDR 采用基于 CMIS 的接口,并优化了内存映射,确保能够轻松地集成到路由器中,用户几乎无需进行额外适配工作。这种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增强了网络诊断能力,同时将对基础设施的干扰降至最低。


1.jpg

随着光网络逐渐转向可插拔模块,QSFP eOTDR 能够在无需额外基础设施投资的情况下,实现光纤的在线健康监测。其可插拔的形态支持可扩展的“按需增长”部署模式,使运营商能够高效地进行扩展,同时保持网络质量。

“将 OTDR 复杂的电气处理和高性能光学元件集成到一个紧凑的可插拔模块中是一个巨大的挑战,”Coherent 高意首席营销官 Sanjai Parthasarthi 博士说道,“这一创新成果在光纤诊断方面提供了显著的灵活性和性能。”

Coherent 高意继续在嵌入式 OTDR 技术领域保持行业前沿的地位,这款 QSFP 产品满足了超高容量光纤网络对实时可视性和主动维护至关重要的需求。除了 eOTDR,Coherent 高意还提供互补的光纤监测工具,包括光信道监测模块,以提供光纤健康的完整视图,最大限度地提高正常运行时间,并优化网络性能。

OFC 2025

欢迎莅临 2025 年 4 月 1 日至 3 日于美国加州旧金山举行的 OFC 展会,参观 Coherent 高意展位(展位号 1519),了解有关 eOTDR 及其他光纤监测解决方案的更多信息。

关于 Coherent 高意

Coherent 高意利用从材料到系统的各种突破性技术为市场创新者赋能,支持他们定义未来。它面向工业、通信、电子和仪器四大市场,在多样化的各种应用中提供能引起客户共鸣的创新。Coherent 高意的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克森堡,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和分销设施则遍布全球。更多信息,请访问 coherent.com。

来源:Coherent高意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7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3月28日,上汽通用五菱在柳州召开2025“一二五”全球产业创新科技平权大会,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在智能化浪潮中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升级。保隆科技技术中心总经理兼IDS业务单元总经理王斌博士应邀出席。保隆科技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荣获上汽通用五菱“优秀质量奖”。

1.jpg

保隆科技是上汽通用五菱的资深供应商,自2012年合作以来,合作项目逐步扩大到ADAS摄像头、胎压监测系统、多类汽车传感器、底盘结构件、液冷板、连接母排、气门嘴、平衡块等众多产品。多年来,保隆科技不断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和生产工艺,为上汽通用五菱提供了高品质、高性能的零部件产品,有力地支持了上汽通用五菱的发展。

未来,保隆科技将继续加大智能化、轻量化方面的投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为上汽通用五菱以及全球更多汽车品牌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更多人受益于汽车科技的发展。

来源:保隆科技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6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3月31日,为了满足服务行业的更多复杂需求,全球领先的服务机器人企业—擎朗智能基于海量真实场景数据积淀,正式发布"为服务而生的"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R1,打造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协作生态。

具人之形,为服务而生

XMAN-R1以"岗位化、亲和力、安全性"为设计理念,适配擎朗智能所深耕的服务行业场景。目前,XMAN-R1已可完成服务场景内"点单-配餐-送餐-收餐"等长任务闭环,未来将去向更多场景探索。

在岗位化维度,XMAN-R1 学习服务人员动作逻辑与姿态,从双手递物到移动控制,融入场景需求,贴合岗位特征,与擎朗配送、清洁机器人分工协作;为更好的融入服务场景,XMAN-R1 参考人体比例,打破机械感,融入科技与稳定设计。配备大语言模型、表情反馈等拟人交互功能,提升服务亲和力;

安全性方面,XMAN-R1 搭载 11 项多模态传感器,结合自研三维重建技术,实现 360 度高精度感知。凭借智能避障能力,保障人机协作及人群安全 ,延续擎朗服务机器人安全基因,适配餐厅、酒店、医院等高频人群密集场景。

岗位化,加速商业化应用

擎朗智能基于15年服务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实践经验,首次提出"机器人岗位化"概念,并认为"岗位化"模式可更快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

对应岗位规范化流程,具身服务机器人的工作内容可以被精确的描述,结果可以被标准化评估,这将更有利于在商业环境形成机器人能力的闭环。通过不断的复制"岗位化"工作模式过程,擎朗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将不断学习和拓展多样化工作能力,持续增强基础动作模型能力,从而实现更广泛的落地场景应用。

擎朗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协作打造"具身新世界"

据IDC预测,具身服务机器人自2025年开始逐步落地,到2030年全球具身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近939亿美元,将实现86.2%的高速复合增长,从餐饮、酒店、商超、文娱到医疗、金融、康养等场景,各细分领域都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作为全球头部服务机器人企业,擎朗智能深耕服务场景15年,累计部署超10万台配送、清洁等专用型机器人,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超600个城市及地区。这些机器人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数据入口——日均产生数亿条环境数据、数千万次人机交互记录,构建起全球海量服务机器人场景数据源。

擎朗XMAN系列将与擎朗现有专用型具身服务机器人实现数据共享与任务协同,无缝融入擎朗商业生态,完成服务场景的更多闭环任务。在餐厅中,XMAN-R1可以独立完成取酒、倒酒、放置托盘等配餐动作,并通过机器间任务调度,将餐品交接给配送机器人T10按最优路径送餐,并在最后完成桌面清理任务。在酒店内,XMAN系列未来将与大载重配送机器人S100、清洁机器人C30等协作完成迎宾、行李配送、商业清洁服务等。

随着擎朗XMAN系列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以及清洁机器人家族新品、配送机器人新品的矩阵化推出,擎朗的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矩阵得到进一步完善,未来擎朗能够根据不同商业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以岗位化分配任务环节,以应对服务场景内的更多需求。未来的世界,擎朗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将共同服务人类世界。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6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合肥芯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芯明)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开远实业领投,合肥产投、肥西产投跟投,所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一代空间智能芯片和产品研发数智化业务推进以及团队建设的全面升级与此同时,公司正式启动品牌战略升级,隆重发布全新品牌标识,标志着芯明在加速推进空间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的产业化落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据悉,鉴于对企业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市场领先地位的高度认可,由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知名金融机构携手组成的银团,为芯明批复了数亿元规模纯信用、低息中长期银行授信,并快速承接了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对高科技企业的“并购贷”新政。合肥市科技局“科技星火贷”贴息政策打破常规,对芯明按最高贴息额度批复,这一举措精准匹配了芯明在快速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注入了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强劲动能。

芯明作为专注空间智能芯片及产品设计的高科技企业,其自研芯片拥有全球领先的3D视觉感知处理引擎,是目前全球唯一单芯片集成芯片化实时3D立体视觉感知、AI(人工智能)、SLAM(实时定位建图)的系统空间智能芯片,公司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成为空间智能时代的引领者和生态构建者。

自成立以来,芯明始终秉持客户导向、持续创新、结果导向、紧密协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深耕空间智能领域其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泛机器人(含人形机器人)、XR、消费电子、自主避障飞行物流无人机、3D扫描等多个前沿应用领域,深度合作伙伴包括国内外消费电子巨头、互联网行业领军企业、国内外物流及移动机器人头部企业、全球领先的工业头显供应商等全球知名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

据了解,芯明的股东阵容强大,除传统机构投资者外,还拥有多家国内上市公司作为直接及间接股东。本轮投资方在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半导体行业有丰富的经验以及深刻的见他们对芯明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将利用自身的产业资源助发展,带来长期的战略和产业价值未来,芯明将开展多行业战略合作,不断拓展空间智能应用领域,持续壮大公司的综合实力。

开远实业董事长建军表示:“芯明凭借其全球化团队的强大研发实力和产业化能力,已在空间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获得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作为此轮融资的领投方,我们将全力支持芯明进一步拓展机器人、XR、3D交互、空间智能端侧模型等创新应用领域,共同推动公司在未来技术革命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银团代表兴业银行合肥分行副行长郭建表示:“作为金融机构,我们深知技术创新的星辰大海,需要资本与政策的双向护航。合肥市政府对科技独角兽企业芯明的支持政策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体现了大家对在空间智能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景的高度认可。兴业银行作为银团参与行将助力芯明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勇攀科技高峰。”

芯明CEO钱哲弘博士表示:“新一轮融资的完成,标志着我们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我们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空间智能产品,通过持续创新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未来,芯明将不断引入全球优秀的高科技研发人才,推进国际一流的高端芯片及空间智能产品研发投入,加强内部创新与战略并购的双轮驱动策略,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展开深度合作,为空间智能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除了宣布融资消息,芯明还同步发布了全新的品牌标识。新标识以科技蓝渐变色彩模拟多维空间的交织重叠,寓意公司坚持以严谨专业的态度矢志创新,与合作伙伴携手同行,共同推进空间智能的普及与发展。在设计构成上,标识以太极八卦元素为根基,象征着实体硬件与虚拟软件算法之间的和谐共生、无缝协作。标识右侧以一条单弧线突破传统太极的对称性,模拟“眼球”形态中的瞳孔轮廓,寓意着芯明具备精准的行业洞察力,能够敏锐捕捉未来趋势。同时,弧线头部向外延伸至圆环中部,营造出从内向外蓬勃扩张的视觉力量,深刻传递了芯明突破边界、积极进取的精神,展现出其蓬勃旺盛、茁壮成长的无限生命力。

67ea0da13e116.png

关于芯明

芯明创立于2020年,是一家专注空间计算及人工智能芯片及产品设计的高科技企业。芯明自研系列芯片是全球唯一单芯片集成芯片化立体视觉、AI(人工智能)、SLAM(实时定位建图)的系统级芯片,其产品解决方案已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在泛机器人、XR、消费电子、物流无人机、3D扫描等多个前沿应用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中。未来,芯明将持续创新,让空间智能无处不在!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6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提供增强移动宽带体验,实现卓越连接性能

· 确保为下一代应用提供更快速、更高效的无线通信

是德科技(NYSE: KEYS )与联发科技合作,通过在实验室环境中使用联发科技的新型无线电双连接(NR-DC)设备和是德科技的网络仿真解决方案,实现了近 12Gbps 5G 互联网协议(IP)数据吞吐量。这一成果确保联发科技的解决方案能够满足下一代应用的需求,包括沉浸式游戏、超高清流媒体和低延迟云计算等。

配图:是德科技携手联发科技实现近 12Gbps 的 5G 互联网协议数据吞吐量.png

是德科技携手联发科技实现近 12Gbps 的 5G 互联网协议数据吞吐量

在 5G 测试中实现更高的吞吐量,对于以更快的数据速度提升用户体验、支持人工智能 (AI)、增强现实 (AR) 和虚拟现实 (VR) 等先进应用,以及确保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至关重要。它使网络能够满足未来的数据需求,为制造商和供应商提供竞争优势,并确保为现代和未来的应用提供稳健、高性能的连接。严格的实验室测试和验证,对于确保 5G 芯片组能够处理复杂的现实世界场景并提供卓越性能至关重要。

是德科技的网络仿真解决方案提供先进的网络仿真能力,使设备制造商能够始终走在 5G 技术的前沿。通过模拟真实世界的 5G 网络条件,该解决方案使联发科技能够在实验室环境中复制复杂的场景,并借助其新型射频双连接 (NR-DC) 设备成功实现了近 12Gbps 的 5G 数据吞吐量。这一成就确保联发科技能够继续提供卓越的性能和效率,满足下一代应用的需求,并保持行业竞争优势。

联发科技无线通信系统发展本部总经理黄合淇博士表示:“利用毫米波实现卓越的吞吐量,是 5G 生态系统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与是德科技的合作展示了无与伦比的连接性和性能,为消费者和各商业领域带来更强大的 5G 体验铺平了道路。”

是德科技副总裁兼无线测试事业部总经理曹鹏表示:“通过与联发科技合作,是德科技将继续推动 5G 性能的发展,加速 5G 生态系统的建设。这一合作关系保证了更快速、更高效的通信,支持下一代应用并提供卓越的连接性能。”

关于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NYSE:KEYS)启迪并赋能创新者,助力他们将改变世界的技术带入生活。作为一家标准普尔 500 指数公司,我们提供先进的设计、仿真和测试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工程师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更快地完成开发和部署,同时控制好风险。我们的客户遍及全球通信、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与国防、汽车、半导体和通用电子等市场。我们与客户携手,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是德科技官网 www.keysight.com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6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5年3月27、28日,在上海举办的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IIC Shanghai 2025)上,本土EDA企业英诺达携其创新技术成果亮相,并凭借在低功耗设计领域的突破性贡献,荣获“2025年中国IC设计成就奖——年度技术突破EDA公司奖”。

1.jpg


算法驱动早期功耗优化,ERPE填补国内空白

在中国IC领袖峰会论坛上,英诺达EDA研发副总裁李英梦博士发表了题为《算法驱动早期功耗优化——加速后摩尔时代芯片能效跃迁》的演讲,详细介绍了国内首款RTL功耗优化EDA工具——EnFortius®凝锋®RPEERPE)。该工具通过内建核心算法,在设计早期阶段即可精准识别功耗优化关键点,显著降低后期迭代成本,助力芯片设计实现能效目标。

2.jpg

李英梦博士表示:“ERPE的推出标志着国产EDA工具在低功耗设计领域的重要突破。其核心优势在于将功耗分析与优化前移至RTL阶段,为设计团队提供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从而缩短开发周期并提升芯片竞争力。”

今年,英诺达再度荣登电子工程专辑评定的TOP 10 EDA公司榜单,并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一举摘得年度技术突破EDA公司奖。ERPE产品的创新突破,源于英诺达在低功耗与静态验证工具领域的持续深耕,以及40余项发明专利支撑的核心技术。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EDA解决方案,为芯片设计的左移和能效提升提供关键支持,推动国产EDA技术从“可用”向“好用”跃进。

关于IIC Shanghai

作为国内集成电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之一,IIC Shanghai聚焦全球半导体技术趋势与产业生态,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展示尖端产品与解决方案,为行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3.jpg

关于英诺达

英诺达(成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行业顶尖资深人士创立的本土EDA企业,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帮助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提供卓越的EDA解决方案。公司的长期目标是通过EDA工具的研发和上云实践,参与国产EDA完整工具链布局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软件上云的路径与模式,赋能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EDA软件研发、IC设计云解决方案以及IC设计服务。

来源:英诺达EnnoCAD

围观 1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6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3月28日至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作为国产汽车模拟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纳芯微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应邀出席理事会议。同时,纳芯微副总裁姚迪也在智能汽车创新技术与产业论坛上发表精彩演讲,分享国产芯片如何夯实电动化基础、加速智能化进程,并参与全球产业链协同创新。

1.jpg

2.jpg

纳芯微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媒体访谈(左图) 纳芯微副总裁姚迪论坛演讲(右图)

国产汽车芯片:从“跟跑”到“并跑”

王升杨表示,国产汽车模拟芯片行业正逐步完成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近年来,纳芯微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及产业链协同方面不断突破,公司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还加速渗透至智能化和安全领域。近期,公司获得ISO 26262 ASIL D “Defined-Practiced”认证,是国内少数在功能安全领域完成从“Managed”(体系建立)到“Defined-Practiced”(体系实践)能力跃迁的芯片企业。通过公司在研发管理、质量保障、流程建设方面的能力提升,纳芯微奠定了为全球客户提供高安全等级芯片的坚实基础。

截至2024年,纳芯微汽车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5亿颗,汽车业务占公司整体营收比重超过35%。凭借扎实的产品布局和持续的技术投入,纳芯微正在不断提升国产芯片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夯实电动化根基,赋能核心动力域创新

仅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领域,纳芯微就已与近400家零部件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为主驱逆变器、车载充电机、电池管理等核心动力域提供完整的芯片解决方案。其中,数字隔离器产品自2017年量产以来,累计出货量超过6亿颗,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稳居行业前列;栅极驱动产品自2020年量产以来,累计出货量超8亿颗,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推进智能化进程,拓展车身域体验升级

在智能化领域,纳芯微积极推进车身域控、智能座舱等应用解决方案,产品覆盖座椅控制、氛围灯、智能门控、音频系统、通用电源管理等多个场景,全面提升车内驾乘体验和智能化水平。

针对汽车智能化对更高功率密度和更智能配电系统的需求,纳芯微推出了智能高边开关NSE34/35xxx系列。该系列依托全国产化自主可控供应链设计和制造,提供1/2/4通道选择,兼容HSSOP-16/HSSOP-14封装形式,导通电阻范围覆盖8mΩ至140mΩ,具备完善的诊断保护功能,全面满足市场对高性能芯片的严苛需求。

此外,纳芯微还推出NSD8306/08/10/12-Q1等多通道半桥驱动芯片,支持灵活配置PWM控制,并具备负载过流、短路、开路等诊断功能;NSD8381/9-Q1支持高精度细分模式,能够满足更复杂的电机控制需求。

-通信与高速数据传输:保障车载网络稳定高效

面对智能汽车对高速通信的需求,纳芯微推出了多款CAN FD和CAN SIC通信芯片,包括NCA1044-Q1、NCA1057-Q1、NCA1145B-Q1及NCA1462-Q1。这些产品凭借领先的抗干扰特性,全面通过IBEE/FTZ-Zwickau EMC测试,显著提升了车载通信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简化了客户的系统测试认证流程。

在高速数据传输领域,纳芯微的SerDes芯片可满足智能座舱、ADAS等高带宽应用需求,实现高清显示、多屏互动及流媒体应用。SerDes芯片拥有卓越的抗干扰性,能够适应复杂的车载环境,为智能汽车的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高品质音频与电机驱动:提升驾乘舒适性

在智能座舱音频系统中,纳芯微的NSDA6934-Q1 Class D音频放大器拥有低延迟、高采样率的特点,能显著提升音质表现,同时兼具高效率与低功耗,可适应复杂的车载环境。

在电机驱动领域,纳芯微持续发力,推出了嵌入式电机驱动SoC NovoGenius® 系列,适用于座椅通风、HUD步进电机控制、旋转屏幕驱动等场景。例如,NSUC16xx产品支持CAN/LIN接口,集成度高,外设丰富,能够精准控制步进电机,并优化座舱内的噪音管理。

此外,纳芯微的NSPAD1N系列压力传感器芯片和NSHT30-Q1温湿度传感器芯片,以更小体积、更高精度、更快反馈速度,满足汽车对压力和温湿度的精准控制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座舱的舒适性与功能体验。

智能化延展:布局新兴应用领域

随着AI等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及飞行汽车供应链与汽车供应链高度重合,为国产汽车芯片供应链带来了新的机遇。纳芯微凭借在汽车产业链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将快速响应新兴市场的需求。

作为国产模拟芯片代表,纳芯微致力于与全球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汽车电子行业向智能化、电动化方向发展;持续夯实自主可控根基,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贡献中国力量。

关于纳芯微

纳芯微电子(简称纳芯微,科创板股票代码688052)是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公司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方向,为汽车、工业、信息通讯及消费电子等领域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及解决方案。

纳芯微以『“感知”“驱动”未来,共建绿色、智能、互联互通的“芯”世界』为使命,致力于为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连接提供芯片级解决方案。

了解详情及样品申请,请访问公司官网:www.novosns.com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5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通过智能优化ISP设置,精准匹配目标视觉感知引擎,实现卓越的目标识别性能

芯原股份(芯原,股票代码:688521.SH)今日宣布推出其基于人工智能(AI)的自动图像信号处理器(ISP)调优系统AcuityPercept,旨在智能优化图像处理参数,以提升目标识别能力。AcuityPercept通过自动化调优流程动态优化ISP参数,以提升AI感知系统的准确性和效率,广泛适用于自动驾驶、机器人视觉、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等不同行业领域的AI视觉应用。

芯原的AcuityPercept采用全局指引和局部精修算法,利用元数据和AI任务模型的损失反馈,自动优化ISP图像处理参数。通过持续优化调整ISP设置,该技术有效提升了目标检测精度,并为神经网络处理提供最优的ISP处理图像。AcuityPercept与芯原ISP IP相结合,可提供一体化优化方案,实现了全自动闭环调优。

“AcuityPercept是连接ISP与目标AI感知引擎的关键系统,能够实现卓越的目标识别效果。随着AI感知技术在自动驾驶、智能监控和机器人等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芯原的AI自动ISP调优系统为构建更精准、高效和可扩展的AI视觉解决方案奠定了重要基础。”芯原首席战略官、执行副总裁、IP事业部总经理戴伟进表示,“AcuityPercept在我们ISP IP汽车客户采集的道路数据上表现优异。它是视觉感知引擎能够清晰、可靠地识别目标的重要技术。”


关于芯原

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芯原股份,688521.SH)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的企业。

公司拥有自主可控的图形处理器IP(GPU IP)、神经网络处理器IP(NPU IP)、视频处理器IP(VPU IP)、数字信号处理器IP(DSP IP)、图像信号处理器IP(ISP IP)和显示处理器IP(Display Processing IP)这六类处理器IP,以及1,600多个数模混合IP和射频IP。

基于自有的IP,公司已拥有丰富的面向人工智能(AI)应用的软硬件芯片定制平台解决方案,涵盖如智能手表、AR/VR眼镜等实时在线(Always-on)的轻量化空间计算设备,AI PC、AI手机、智慧汽车、机器人等高效率端侧计算设备,以及数据中心/服务器等高性能云侧计算设备。

为顺应大算力需求所推动的SoC(系统级芯片)向SiP(系统级封装)发展的趋势,芯原正在以“IP芯片化(IP as a Chiplet)”、“芯片平台化(Chiplet as a Platform)”和“平台生态化(Platform as an Ecosystem)”理念为行动指导方针,从接口IP、Chiplet芯片架构、先进封装技术、面向AIGC和智慧出行的解决方案等方面入手,持续推进公司Chiplet技术、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

基于公司独有的芯片设计平台即服务(Silicon Platform as a Service, SiPaaS)经营模式,目前公司主营业务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计算机及周边、工业、数据处理、物联网等,主要客户包括芯片设计公司、IDM、系统厂商、大型互联网公司、云服务提供商等。

芯原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在全球设有8个设计研发中心,以及11个销售和客户支持办事处,目前员工已超过2,000人。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verisilicon.com


围观 1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5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位于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再次宣布,其研发的210大尺寸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电池组件(面积3.1 m2),经过TÜV南德意志集团(TÜV SÜD)测试实验室认证,峰值功率达808W,成为全球首块功率突破800W门槛的工业标准尺寸光伏组件产品,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在钙钛矿/晶体硅叠层技术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

天合光能自2014年开始深入布局钙钛矿叠层技术,牵头与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多所高校承担了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2019年天合光能参与"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太阳电池的设计、制备和机理研究"国家重点项目;在钙钛矿叠层技术领域实现累计申请专利331件,通过钙钛矿体相掺杂、界面处理及复合层结构的设计等方式提高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的转换效率。十年磨一剑,天合光能开启了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业化的新时代。

目前晶体硅电池的效率提升已近天花板,开发效率更高的叠层电池成为产业新的关注点,钙钛矿叠层可以突破单结电池物理极限效率的天花板,使得理论效率达到43%,钙钛矿叠层技术是重要解决方案,钙钛矿/晶体硅叠层技术以其高效电池效率,将成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风向标,实现由"硅基电池"向"叠层电池"的历史性跨越,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开辟全新可能性。

"这是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品的重大突破!也是光伏行业技术迈向未来的关键里程碑!"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纪凡说,"全球首块210标准工业尺寸800W+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品的成功制备,意味着公司引领行业向叠层组件产业化迈出了重要一步,进一步夯实了天合光能在新一代光伏产品技术上的领导地位。"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5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DigiKey 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和自动化产品库存分销商,提供品类齐全且可立即发货的产品。DigiKey 日前宣布推出其全新《可持续未来》视频系列,介绍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者。该系列第一季由 Analog Devices, Inc. (ADI) 赞助,主要介绍开发绿色技术和在其整个组织中引入更多可持续实践的公司和个人。

DigiKey Sustainable Futures (1).JPG

DigiKey 推出其全新《可持续未来》视频系列,介绍推动绿色未来的工程和技术变革者。

世界正在迅速变化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构建更加可持续的未来需围绕广泛的个人及合作行动。 DigiKey 的《可持续未来》视频系列深入探讨推动绿色未来的工程和技术变革者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DigiKey EMEA 供应商业务开发高级总监 Hermann Reiter 表示:物联网和工业物联网等技术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这些系统变得越来越先进和普及,DigiKey ADI 等供应商持续向市场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更加广泛的跨行业应用,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ADI 工业自动化业务部总经理 Fiona Treacy 称:多年来,ADI 一直将重点放在帮助行业优化资源利用并推动更高效的运营。我们从自身的运营开始,然后将这种理念延伸到我们为客户打造的解决方案中。这些技术解决方案帮助该行业满足其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该系列的第一集《进行可持续性优化》介绍了推动更可持续制造所面临的固有挑战,探讨了提供必要解决方案的策略和技术创新。该视频还重点介绍了柔性制造是如何对可持续性和效率产生积极影响的。

第二集《连接数字信号》探讨了数字连通性及其在塑造工厂车间可持续性未来中的关键作用。该集视频重点探讨连接和嵌入式视觉系统如何帮助组织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第三集也是最后一集《打造可持续未来》讨论了物流技术,从智能物流到工业视觉和自动化机器人系统,这些技术有潜力推动行业走向更可持续的未来。

有关该视频系列的详情以及 DigiKey 为促进各行业可持续实践所提供丰富产品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DigiKey 网站

关于 DigiKey

DigiKey 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锡夫里弗福尔斯市,是全球电子元器件和自动化产品前沿商业分销领域公认的领航者和持续创新者。我们通过分销来自 3,000 多家优质品牌制造商的 1,590 多万种元器件获得了强大的技术优势,并凭借行业领先的产品存货广度和深度以及立即发货的能力,确立了我们在分销领域的领导地位。DigiKey 还为工程师、设计师、创建者和采购专业人员提供丰富的数字解决方案、无障碍互动和工具支持,以帮助他们提升工作效率。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digikey.cn 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微博腾讯视频 BiliBili 账号。

围观 1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005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