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新平台融合智能体、模型、知识与数据,真正释放人工智能在推动商业变革中的潜力

作为领先的商业人工智能公司,Uniphore今日正式发布Uniphore Business AI Cloud——一个主权可控、可组合且安全可靠的AI平台。该平台融合了消费级AI的易用性与企业级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打通了IT与商业用户之间的“AI鸿沟”。

尽管人工智能正在快速重塑企业格局,但目前的部署方式尚未真正兼顾IT与商业用户:一方面,首席信息官难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动AI在全组织范围内的规模化应用;另一方面,商业用户也难以直观、高效地使用AI,更无法充分调动企业级的数据、系统集成与业务上下文。唯有通过一个统一的AI平台,真正连接IT与商业领域,才能兑现人工智能作为驱动企业变革核心力量的承诺。

全新推出Business AI Cloud

Uniphore推出的Business AI Cloud是一款覆盖数据、知识、模型和智能体的全栈式AI平台,可全面赋能企业迈向智能化。该平台使业务用户能够即时调用AI智能体,高效获取企业知识,同时为首席信息官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基础,构建深度融合企业数据且安全可靠的嵌入式AI应用。

  • 数据层:零复制、可组合的数据架构,可连接任意平台、应用或云环境,在数据本地即可完成查询与处理,无需进行迁移,可显著加快AI的部署进程。

  • 知识层:对企业数据进行结构化整理并加入业务上下文,转化为可直接被AI调用的知识内容,支持企业专属的小型语言模型(SLM)持续精调。通过不断优化,实现跨领域的深层次、可解释的洞察力。

  • 模型层:兼容闭源与开源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具备高度开放性与互操作性。企业不仅可以灵活应用不同模型,并为其设置安全边界和治理机制,还能根据技术演进自由调度和替换模型,无需重复开发。

  • 智能体层:内置企业级AI智能体,并配备自然语言智能体构建工具,同时支持基于BPMN(业务流程建模符号)的流程编排功能,助力企业将AI无缝融入销售、市场、客服、人力资源等核心业务流程。

打破企业应用人工智能的壁垒

尽管各种AI平台和应用层出不穷,企业在推动人工智能落地时仍面临重重阻力。Business AI Cloud正是为突破企业应用AI的四大主要障碍而量身打造:

  • 数据层瓶颈:查找杂乱无章的数据,以及转换和准备数据以供人工智能使用,仍然是一项繁重、耗时且分散的任务,这会减缓部署速度,并使人工智能更难扩展。

  • 数据主权:对于全球性企业而言,亟需一套统一的架构,能够灵活适配云端、多云以及本地部署环境。

  • IT与商业领域之间的AI权责脱节:AI的基础设施和战略通常由IT部门掌控,但真正的AI应用体验需要依赖于商业团队。然而,现有的AI平台往往难以让商业用户快速上手。

  • “推倒重建”式部署:多数AI平台难以与企业现有技术架构兼容,部署时常常需要大幅调整。

Uniphore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Umesh Sachdev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AI解决方案都是为消费者或研究人员设计的,而非真正面向企业。Uniphore推出的Business AI Cloud正在改写这一现状。我们将AI技术栈中的四大关键层——数据、知识、模型与智能体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帮助首席信息官在确保安全与治理的前提下,实现AI的大规模部署,同时也让商业用户能够主导AI的使用体验与价值创造。”

Uniphore Business AI Cloud:主权可控、可组合且安全可靠的企业级AI平台

作为一个主权可控、可组合且安全可靠的企业级AI平台,Uniphore为首席信息官和商业领袖提供了三项关键能力,助力AI快速部署与广泛应用。

  • 主权可控:Uniphore支持在云环境、多云架构以及本地部署中灵活运行企业级AI智能体和应用,帮助企业全面掌控自身的数据、模型和AI工作流程。Uniphore采用独特的零复制架构,确保数据始终留在本地,不被移动,有效满足隐私保护、合规监管及数据治理等多方面要求。

  • 可组合:Uniphore可无缝集成企业现有的技术架构和数据体系,并可连接任意AI数据源、模型或应用,具备高度灵活性。这种开放式设计避免了对特定供应商、模型或架构的依赖,使企业能够自由部署AI解决方案。

  • 安全可靠:Uniphore内置专为AI设计的安全防护机制,包括模型行为控制边界、全程可观测性、精细化治理、对抗式提示防御,以及持续的红队测试,全面保障系统的稳健性与合规性。

让商业AI触手可及

Uniphore打通了消费级AI与企业级AI之间的鸿沟,将业务用户所期待的简洁体验、个性化服务与易用性,结合IT部门所重视的企业级安全性、治理能力与可扩展性,融为一体。与缺乏企业语境与可控性的消费级工具,或仅为开发者设计的技术型AI框架不同,Uniphore的Business AI Cloud将智能体、模型、知识与数据整合为一个统一且可组合的平台,真正赋能首席信息官与商业用户协同应用AI。这种兼顾易用性与专业性之间的平衡,不仅让AI不再只是技术升级,更成为驱动企业深层次转型的关键力量。

全球领先企业的信赖之选

Uniphore已在全球各大行业的数千个终端客户环境中成功部署,广泛应用于各类企业场景。多家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公司也正在采用Business AI Cloud来构建专属模型、部署AI智能体、自动化企业流程,并大规模提升客户与员工体验。

Konecta首席AI部署官Oscar Vergé表示:“借助Uniphore,我们正在打造一个智能体AI工厂,旨在快速构建、部署并编排AI智能体,覆盖客户的各类业务场景。该平台提供的智能体构建工具、编排引擎,以及对预置与定制智能体的全面支持,使我们能够为每位客户量身打造关键工作流程的智能化方案,从客户服务到后台流程自动化,全面实现‘智能体化’。这不仅仅是AI的应用,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级深度变革。”

ResultsCX首席执行官Rajesh Subramaniam表示:“对我们而言,引入AI并不是为了跟风,而是为了突破零散的点式解决方案,构建一个统一的平台,支持领域专属语言模型,并能够编排定制与预构建的AI智能体。借助Uniphore的智能体层,这些AI智能体正在帮助我们以更高的智能水平、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显著的业务价值,全面重塑客户历程。”

HP全球营销数据科学部客户数据战略与工程负责人Luis Alonso表示:“Uniphore的智能体应用套件不仅具备企业级的适用性,更在推动向智能体驱动型工作流程转型方面展现出卓越成效。我们已经亲身见证其Marketing AI CDP为市场团队提供便捷的数据自助访问服务,有效地推动了业务持续向前发展。”

Uniphore的Business AI Cloud将于今年7月正式全面上市。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uniphore.com/

在伦敦AI领导力峰会,共启Business AI新纪元

Uniphore将于6月9日下午4点(英国夏令时,美国太平洋时间为上午8点,东部时间为上午11点)在伦敦举办的专属AI领导力峰会上重点展示其Business AI Cloud平台。

本次闭门峰会将通过线上直播同步进行,为观众提供难得的机会,直接聆听多位高管及业界领袖的真知灼见,深入了解下一代企业级AI的实际落地方案——包括具备推理、行动与结果交付能力的智能体系统。

峰会亮点预告:

  • 聆听来自Konecta、KPMG和ResultsCX高管的分享,了解他们如何在实际业务中大规模部署和应用AI。

  • 聆听Forrester人工智能分析师Rowan Curran的深度见解,洞察智能体系统的崛起以及面向企业的AI解决方案如何走向成熟与落地。

  • 率先聆听Uniphore首席执行官Umesh Sachdev发布的重要重磅消息,揭开企业级AI发展的全新篇章。

  • 现场观摩演示,直观体验智能体与可组合AI的最新创新成果。

活动注册网址:https://www.uniphore.com/events/unlocking-business-ai-a-leadership-summit-by-uniphore-webcast/

关于Uniphore

Uniphore是一家专注于商业人工智能的领先企业。我们开发的AI平台具备主权可控、可组合以及安全可靠的特性,能够全面连接企业数据、精调AI模型,并在企业内部广泛部署智能体AI。Uniphore致力于赋能每一位员工提升工作效率,帮助企业实现更快增长、更加智能地运营并更有效地控制成本。Uniphore赢得了全球1500多家企业的信赖,公司也荣登Deloitte Fast 500榜单,持续兑现AI驱动商业变革的承诺。

若要了解更多关于Uniphore Business AI Cloud及企业级AI解决方案的详情,请访问:www.uniphore.com。欢迎访问我们的博客关注Uniphore的LinkedIn主页,获取更多行业洞察、最新动态与前沿观点。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609801541/zh-CN/


围观 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10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面对高速运算应用不断推升的验证挑战,宜特今宣布(6/10),领先业界,推出 OCP NIC 3.0 PCIe Gen6 测试治具,并同步提供完整测试解决方案,协助客户抢占新世代数据传输市场先机。

iST Press Release 20250610.jpg

图说: 宜特领先业界,推出 PCIe 6.0 测试治具与解决方案。

宜特观察到,随着人工智能(AI)及高效能运算(HPC)快速普及,数据中心规模持续扩张,AI 模型训练对信道传输速度与带宽的需求也大幅增加。从采用 x86 架构的 Intel Diamond Rapids 与 AMD Venice SP7,皆支持 PCIe 6.0(外围组件互连快速信道)技术,甚至于具备低成本、高效能特性的ARM架构有可能也会陆续跟进。

为协助客户提前因应未来验证需求,宜特已完成 PCIe 6.0 非标准接口测试治具的自主开发,不仅符合外围组件互连标准协会(PCI-SIG)制定的带宽标准,也可客制支持各式高速传输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最全面的验证支持。

宜特于2025年第一季即完成 OCP NIC 3.0 PCIe Gen6 测试治具开发,第二季开始进入正式量产。该治具在阻抗与损耗控制方面皆达协会标准,并依照 PCI-SIG 校验流程完成测试,可真实呈现待测物的讯号表现。后续也将陆续推出如 EDSFF 1C/2C、M.2 等不同接口的测试治具,扩大应用范围。

宜特讯号测试事业处处长王尚杰表示:「目前已有客户提出 OCP NIC 3.0 PCIe Gen6 的测试需求。我们提前掌握市场规格,率先开发非标准 OCP 3.0 接口,提供完整的 PCIe 6.0 验证解决方案,协助客户快速确认产品是否符合设计预期。也与客户共同评估是否需额外配置复位时器(Re-Timer)或提升 PCB材料等级。」

王尚杰进一步指出,为持续满足客户高阶应用需求,宜特已在2024年超前部署,投入可支持 PCIe 6.0 及以太网络(Ethernet)400/800G 的测试解决方案开发。2025年初,更携手合作伙伴进行治具联合开发,确保客户产品设计质量、降低开发成本风险。针对未来市场动能,公司亦将超前评估以太网络 1.6T 的测试规格与解决方案可行性。

目前,宜特已全面就绪,迎接 PCIe 6.0 测试服务挑战。不仅提供完整测试环境,更能应用于IC芯片、系统端与周边装置等相关领域,协助客户强化高速运算产品的稳定性与效能,共同推动 AI 及数据中心产业的持续升级与发展。

关于宜特科技

始创于1994年,iST宜特从 IC 线路除错及修改起家,逐年拓展新服务,包括故障分析、可靠度验证、材料分析、讯号测试、化学分析与各类辅导等,客群囊括电子产业上游 IC 设计至中下游成品端,并陆续建置半导体先进制程/先进封装验证平台、车用电子验证平台、5G/物联网/车联网/AI验证平台、太空环境测试实验室,提供全方位完整验证分析服务。更多讯息请上官网 http://www.istgroup.com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10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领先的嵌入式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IAR正式发布其旗舰产品的重大更新版本:Arm开发工具链v9.70RISC-V开发工具链v3.40,大幅提升了IAR开发平台在性能、安全性和自动化方面的能力,助力汽车、工业、医疗和物联网等行业中的敏捷、可扩展嵌入式应用。

IAR开发平台升级Arm和RISC-V开发工具链.jpg

为应对嵌入式系统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全新的IAR开发工具链支持云端许可、CI/CD管道集成和多种架构的开发。随着ArmRISC-V持续推动技术演进,IAR推出统一的开发平台,提供高质量且具安全保障的开发体验。新版本帮助客户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从而使复杂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更具可预测性和可扩展性。

IAR首席产品官Thomas Andersson表示:ArmRISC-V正在塑造嵌入式创新的未来,IAR始终致力于为ArmRISC-V打造量身定制的工具链,助力客户实现技术创新和差异化。此次产品升级不仅增强了IAR开发平台的整体能力,还进一步优化了DevOps集成,跨架构代码复用,并内建安全合规开发支持,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灵活的云订阅模式获取,为客户带来更大自由度。

新版本进一步强化了对现代DevOps实践和分布式开发的支持,增强了与开源SDK、基于CMake的工作流程和外部构建生成的可执行文件的兼容性,帮助开发团队在本地环境或容器化CI/CD中高效协作,确保开发流程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在功能方面,Arm开发工具链扩展了对GNU C/C++C++20的支持,进一步简化了与开源和芯片厂商SDK的集成;RISC-V开发工具链则扩展了对DSPSIMD指令集的支持,并兼容汽车级IP(如Synopsys ARC-V),使开发者能够更加放心地采用行业级的高可靠性解决方案。

通过将现代开发流程整合至单一平台,IAR有效解决了工具链碎片化问题。IAR开发平台全面支持ISO 26262IEC 61508IEC 62304等安全标准,帮助开发者加速认证流程、保护知识产权、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同时便于维护遗留项目,并在处理器生态持续演进的背景下保障技术的连续性,为开发团队赋能,以实现更快、更灵活和更可靠的工作模式。

此外,最新发布的Visual Studio Code扩展v1.41IAR开发平台带来了先进的RTOS感知调试功能。开发者可以在熟悉的开发环境中深入洞察系统运行状态,包括任务和中断日志、多核执行视图,以及ArmZephyr RTOS的原生支持。这些增强功能有效提升开发效率、简化调试流程,并显著增强对复杂嵌入式系统的可视性。

凭借以上多项创新,IAR开发平台帮助开发团队加速迭代、提升代码质量、优化资源利用,全面提升交付效率和开发投资回报率。

更多关于IAR开发平台的信息请访问https://www.iar.com/zh/embedded-development-tools

关于IAR

IAR提供全球领先的嵌入式开发软件和服务,助力企业开发安全的产品,引领未来。自1983年成立以来,我们的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支持了超过100万个嵌入式应用的开发,覆盖汽车、工业自动化、物联网、医疗技术等多个行业,确保开发过程的高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我们支持超过70家半导体合作伙伴的15000多款芯片,致力于推动创新并帮助客户取得成功。

公司总部位于瑞典乌普萨拉,在世界各地设有销售分公司和支持办事处。在中国,IAR设立了经验丰富的应用工程师支持团队,向客户提供快速、专业、本地化的技术支持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ar.com/zh

围观 1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10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XP Power的 HPT5K0 系列新增 400VDC 和 800VDC 模块,从而拓展其高功率产品的适用范围,使其更易于在多个平台上集成。这些新产品的推出满足了研发人员在更高电压下进行设计的需求,包括电池充电、可再生能源以及半导体制造设备等。

XPE300 PR Image.jpg

HPT5K0系列所有可编程、可扩展和可配置的AC-DC电源模块,输出电压范围从48VDC扩展到800VDC,从三相三线接地180VAC至528VAC输入提供5kW的输出功率。这简化了安装过程,因为无需中性连接,而中性连接在工业应用中通常是不可用的。安全联锁功能通过提供独立于软件的安全停止控制来提高安全性,信号输入和输出可与工业安全控制器集成。

HPT5K0支持I²C、RS232和RS485串行总线,具有多种数字协议,包括PMBus™、CANopen、Modbus和SCPI。编程0至105%的恒定电压和0至110%的恒定电流的能力提供了设计灵活性,可适应各种负载。此外,固件可以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进行配置,从而允许应用程序设计灵活性和量身定制的系统集成,以适应特定的用户需求。

广泛的内置用户定义监测和数字控制,如有源均流、远程开/关和AC/DC OK信号,有助于优化系统设计,从而降低维护和运营成本,提升整体操作效率。此外,提供完全绝缘的数字通信确保了设备和用户的安全,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高达25kW的有源均流能力易于扩展,使其更直接地满足更高功率的应用,而无需进行大量的重新设计或投资。此外,实现高达94%的运行效率以减少废热耗散,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使系统不仅有效,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是经济的。

XP Power进行广泛的验证测试和质量控制,以确保持久的可靠性。HPT5K0系列符合EN61000-4抗扰度,在恶劣的电气环境中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并符合EN55032传导(B级)和辐射(A级)电磁兼容性标准。这些和工业安全认证有助于简化系统集成,加快获得系统级批准的过程。

该产品有现货供应,产品保质期为3年。

如需了解更多有关HPT5K0系列的信息,请浏览:https://www.xppower.com/product/HPT5K0-Series

关于XP Power:

XP Power致力于成为电源解决方案领先的供应商,产品包括AC-DC电源、DC-DC转换器、高压电源和RF电源。拥有ISO9001:2008,XP Power在全球范围内可提供从研发到制造生产的全方位服务。专业的技术和客户支持提供了最丰富的产品线以满足低成本的项目需求。XP Power在欧洲、北美和亚洲设有24个销售办事处。

XP Power Ltd(LSE:XPP)是伦敦证券交易所FTSE 250上市的上市公司,在北美(马萨诸塞州、新泽西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和新加坡设有研发中心,新加坡也是公司的总部。制造工厂位于北美、越南和中国。设计团队突破了成本和技术的界限,提供了市场领先的电源解决方案产品。本地应用团队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帮助全球客户集成和使用XP Power产品。有关XP Power如何推动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xppower.com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09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将为RivianR2平台提供适用于牵引逆变器的功率模块。R2平台将使用英飞凌HybridPACK™ Drive G2产品系列的碳化硅(SiC)和硅(Si)模块。英飞凌预计将从2026年开始供货。此外,英飞凌还将为该平台提供其他产品,包括AURIX™ TC3x微控制器和电源管理IC

1.jpg

RivianR2平台将使用英飞凌HybridPACK™ Drive G2产品系列的碳化硅(SiC)和硅(Si)模块

英飞凌科技汽车电子事业部高压模块产品线负责人Stefan Obersriebnig表示:我们致力于与Rivian这样的创新型汽车公司携手合作,共同提升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续航能力。因为对创新和零缺陷质量的不断追求,英飞凌成为汽车行业的首选合作伙伴。我们凭借广泛的产品组合、系统专业知识和制造能力,在塑造零排放、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出行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HybridPACK™ Drive是英飞凌面向电动汽车的市场领先功率模块系列。自2017年以来,该系列产品销量已突破1050万件,为电动化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转型将推动功率半导体市场强劲增长,尤其是基于宽禁带材料(如碳化硅SiC)的功率半导体。

随着居林晶圆厂扩建项目的推进,英飞凌正在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200毫米碳化硅(SiC)功率半导体晶圆厂,并进一步巩固自身作为汽车行业高质量、大规模供应商的领先地位。英飞凌居林和菲拉赫生产基地通过共享技术与工艺,实际上形成了一个高度专注于宽禁带(WBG)技术创新的虚拟协同工厂。这种协作使得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产品制造能快速增产,同时实现了流畅、高效的运营,并巩固了英飞凌在所有功率半导体材料(包括SiSiCGaN)领域的技术领导地位。

关于Rivian

RivianNASDAQ代码:RIVN)是一家美国汽车制造商,致力于开发和制造开创性的电动汽车以及涵盖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软件和服务。该公司为各种工作和娱乐场景开发创新、技术先进、性能出色的产品,旨在推动全球向零排放交通和能源转型。Rivian的汽车在美国生产并直销个人和商业客户。无论是带家人踏上新的旅程,还是组建大规模电动汽车车队,Rivian汽车都秉承一个共同目标——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清水秀的世界。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060名员工(截至20249月底),在2024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50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en/about-infineon/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应用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1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09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6 月 10 日——DJI大疆今日正式发布行业级旗舰飞行平台 DJI Matrice 400 。作为行业级旗舰五年来的巅峰之作,Matrice 400 不仅在续航、避障、负载、智能作业等方面实力硬核,代表着大疆在行业级旗舰飞行平台技术的最新突破,更以强大的平台能力拉开了生态合作共赢的新序幕。至此,无人机技术升级与行业生态共赢迎来双拐点。

1 (1).png

DJI大疆高级企业战略总监兼新闻发言人张晓楠表示:“大疆始终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拓展无人机在各行业应用的边界,为用户提供性能卓越、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此次Matrice 400 的发布,在续航、载重、避障和图传等方面实现了重大升级,全新的‘智能作业模式’也将为各行各业用户在复杂场景中提供更安全、高效的作业方案,树立无人机性能的新标杆,进一步推动无人机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

下沉海事等细分场景  技术革新再拓无人机应用边界

大疆自 2013 年起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行业领域,目前已深入公共安全、清洁能源、地理信息、水利环保、林业等,为用户带来生产力提升。此次Matrice 400 新增船上起降、电网仿线自动绕交跨、导地线自动巡视等全新功能,持续下沉行业细分场景,拓宽无人机应用边界。

以蓬勃发展的海事领域为例,船舶巡航对于维护海洋秩序、保障海上安全至关重要。无人机凭借小巧的体积能突破地形和水域条件限制,在狭窄内河航道或复杂港口区域自由穿梭,快速抵达目标区域。空中作业的优势加上较低的购置和运行成本,使得海事行业对无人机的需求迅猛增长,然而,甲板空间狭小、船体晃动等因素却限制了无人机随船使用。针对海上风机巡检、海事巡查等水上作业需求,Matrice 400 研发团队经过研究和测试,成功新增无人机船上起降功能,无人机通过辨认船板上的降落点图案,可支持动态船舶降落,成功解决了船艇上无人机作业的起降难题。

1 (1).png

在无人机应用较为成熟的电网行业,Matrice 400 此次推出的电网仿线自动绕交跨、导地线自动巡视技术也将再度下沉细分场景,大幅度提升电网作业的效率和质量。Matrice 400 搭载L2激光雷达云台负载可实现输电、配电线路仿线飞行,并可利用机身自带的环扫激光雷达实时感知障碍物,在遇到交跨线路时自动绕行,免去人工介入操作,作业更安全轻松。同时,搭载 H30 系列云台相机时,Matrice 400 可通过顶部环扫激光雷达检测并锁定目标导地线,保持机身与导地线的距离,以设定好的速度侧向飞行,同时开启相机连拍功能采集导地线画面。此举不仅突破了以往需要依赖飞手高技巧手飞操作的限制,轻松实现高效安全的自动化导地线巡视,也极大地降低了飞手的作业难度及操作门槛,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

3 (1).png

硬核护航用户安全飞行  续航、避障、图传技术提档升级

在续航、避障、图传等无人机的核心技术领域,Matrice 400 将行业级旗舰飞行平台技术水平提升至全新层次。加装负载后的Matrice 400 飞行能力依然出众,前飞续航可达 59 分钟,悬停时间可达 53 分钟,还可在高达 25 米/秒的飞行速度下,避开楼宇、山体等大型障碍物,是搜救、消防、大范围测绘等长时间连续作业的可靠帮手。

由环扫激光雷达、高精度毫米波雷达及全彩低光鱼眼视觉传感器构成的强大避障系统,全面跃升了 Matrice 400 的避障能力、融合定位能力。它能探测细小障碍物,即使在夜间也可避开横跨山野的高压线,穿透雨雾感知周围环境,全天候保障作业安全。同时,Matrice 400 可贴近玻璃楼宇或风机叶片稳定飞行,甚至可在返航点尚未刷新时,从楼边、山脚、桥边等场景安全返航。机身的四个全彩低光鱼眼视觉传感器也可提供彩色飞行辅助影像,让飞行更安心。

4 (1).png

Matrice 400 内置图传中继模块。作业人员可将一台无人机升高作为中继机,为另一台作业机提供中继信号,在山区等遮挡严重的环境中大幅扩展作业范围。得益于飞行器上的十天线系统和遥控器的高增益相控天线系统,O4 图传行业增强版支持Sub-2G 频段,能带来最远 40 公里的图像传输。同时,Matrice 400 可安装 2 个 DJI 增强图传模块,并自动切换至质量更好的运营商网络,即使在干扰环境或偏远区域,也能带来更稳定的信号。

5 (1).png

智能化作业重塑  “空中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热成像模型检测及AR 投射等功能也是此次 Matrice 400 发布的重要亮点。Matrice 400 可通过可见光及热成像相机检测并统计车、船等目标,且支持切换第三方目标检测模型,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它还支持超清矩阵检测,可在单张照片上检测多达 1000 个目标,轻松实现大范围目标检测、统计及密度分析。

借助智能 AR 投射,无人机避障系统在电网巡检等任务中会自动检测前方的电线障碍物,并以方便辨认的 AR 线条投射在遥控器画面上,让飞手对周围环境一目了然。在城市等区域作业时,不论是白天还是夜间,遥控器的画面上都可以实时显示建筑、地标等名称,并以显眼线条标记核心道路。AR 飞行轨迹可在返航、绕障及飞向目标点的过程中,实时显示无人机的路线规划。降落时显示无人机近地投影,帮助操作人员确认目标降落位置。此外,Matrice 400 还支持点线面绘制,无需建模即可在遥控器画面中打点获取目标位置,绘线测算多点之间的距离及绘面测算区域面积。点线面绘制结果可同步到大疆司空 2 云平台,团队协作更高效。

6 (1).png

在手动飞行和航线作业时,Matrice 400 支持任意水平方向的实时仿地飞行功能,保持对地面相对高度稳定。在大范围搜救作业场景中,可保持地面目标在遥控器画面中的大小一致,减少变焦操作,提升搜救效率。在测绘作业时,可确保地面 GSD 分辨率一致,获取高精度建图数据。

7 (1).png

此外,通过 DJI Pilot 2 或大疆司空 2 , Matrice 400 可完成斜面和几何体航线的规划与执行。无论是对建筑物立面、边坡等斜立面进行精细化航测,还是对单体建筑物等结构体进行精细的测绘数据采集,Matrice 400 都能快速规划斜面或几何体航线,高效获取高精度数据。借助长续航与25 米/秒的航线速度,二维正射测绘作业效率较 Matrice 350 RTK 提升60%。

开放平台能力、构建多元生态  让“低空+”走进千行百业

Matrice 400 最多可同时挂载 7 个负载, 第三云台支架最高载重达6公斤,机身自带 4 个对外的 E-Port V2 接口,可自由切换下置单云台、下置双云台,且支持机腹第三云台支架。面对不同任务,Matrice 400 可通过强大的负载能力挂载 DJI 官方云台相机、探照灯、喊话器、妙算3或第三方负载设备,全方位拓展无人机空中作业能力,轻松应对多种场景需求,充分释放 DJI 生态的潜能。

8 (1).png

作为核心负载之一,妙算3将100 TOPS 的澎湃算力装进重量仅为120±5g的轻小机身中,挂载至 Matrice 400 飞行平台后可将充沛算力应用于飞行、云台和相机控制,在各类作业任务中提升效率。第三方开发者可直接调用妙算 3 的算力并利用其便捷的开发环境,结合 PSDK开发出一整套从采集到执行的高性能全自动解决方案,为能源巡检、公共安全等场景提供高性能端侧应用,构建更多元的“低空+”应用场景。

9 (1).png

截至目前,大疆行业应用全球注册SDK开发者已超过13万人,MSDK激活数超300万,发布了1000多款基于MSDK开发的应用程序,超过200款第三方PSDK负载实现规模化量产,拥有超过3000家生态厂商,向全行业输出了300余个不同的落地方案。未来,大疆计划进一步开放更多机载功能和能力,例如传感器数据接口、飞行控制参数等,为开发者提供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在低空经济的大背景下让“低空+”应用走进千行百业。

10 (1).png

售价与支持

DJI Matrice 400 中国大陆地区官方售价为77115元起,即日起大疆官方商城及大疆行业官方合作伙伴均可接受用户预订。

购机首年尊享DJI Care 行业无忧旗舰版服务。了解更多DJI Care行业无忧详情,请点击:https://enterprise.dji.com/cn/djicare-enterprise

脚注:

本页面所有数值均在受控环境测试下使用量产版DJI Matrice 400测得,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使用方式、固件版本下,数值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请以实际体验为准。具体测试条件请查阅 DJI Matrice 400产品详情页:http://enterprise.dji.com/matrice-400

关于大疆创新

大疆致力于成为持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科技公司。自 2006 年成立以来,因开创民用无人机行业并持续创新而享誉全球,在多个智能技术领域长期领先。

大疆在智能无人机系统及数字影像领域追求极致,让所有人都能轻松拍摄卓越创意;不断刷新飞行与影像体验,为世界带来全新视野,让科技之美超越想象。

同时,大疆行业应用在能源、测绘、安防等领域提供高效、安全、智能的工具,重塑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疆农业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基于空间智能装备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推动全球农业发展革新和进步。

更多信息,请访问:           

DJI官方网站:www.dji.com

DJI 大疆创新官方商城:http://store.dji.com/

DJI 大疆行业应用官方网站:http://enterprise.dji.com

微信公众号:DJI 大疆行业应用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09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泰克科技今日宣布推出EA-BIM 20005电池阻抗分析仪,这是一款专为满足现代电池测试需求而设计的高端设备,旨在助力对电池质量和性能有更高要求的行业,推动行业创新。EA-BIM 20005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创新的技术,为锂离子电池电芯的质量检测树立了新的行业标准,助力电池行业迈向更高效、更精准的测试新时代。

随着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确保锂离子电池电芯的质量和可靠性至关重要。验证工程师和质量工程师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下工作,需要兼顾测量精度、高吞吐量,以及在宽频率范围、不同荷电状态(SOC)和热条件下进行电池阻抗测试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仪器只是第一步——无缝集成到现有工作流程对于保持性能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EA-BIM 20005直面这些挑战,为电池测试效率树立了新标准。

1.jpg

图 1. EA-BIM 20005电池阻抗分析仪提供20个用于电化学阻抗谱(EIS)测量的通道,外加20个用于温度传感器的通道。

深入洞察与可复现的测试结果

EA-BIM 20005-10-20型号提供宽频电化学阻抗谱(EIS)功能,频率范围从1 mHz到10 kHz。与固定的1 kHz系统相比,此宽范围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从而能够对各种条件下的电池电芯行为进行全面分析。该系统的交流激励可达10A(峰峰值),适用于测试圆柱形、软包和方形铝壳电芯。

EA-BIM 20005中的每个EIS通道都配有一个高精度四线制PT100温度测量通道。这种集成允许同时跟踪阻抗和电芯温度,从而更全面地了解电池性能和健康状态。

EA-BIM 20005设计用于与循环测试系统无缝协作。设备本机功率级可实现+/- 1A的电流对电芯进行充放电。对于更高电流需求,它也可以与大功率电池测试系统(如EA-BCTS)配合使用。此外,该系统可始终保持连接状态,能识别电池测试仪布线和功率级的影响,从而无需为每次测试断开/重新连接电缆。

2.jpg

图 2. 图中显示,传统的扫频阻抗测量可能需要300秒,而先进的多频测量技术仅需1秒。

轻松集成EIS测量系统

EA-BIM 20005搭载了先进的多正弦激励技术,可同时在多个频率上进行阻抗测量。这项创新使系统相比传统的扫频方法快数百倍。它也能执行扫频测量,为用户提供灵活的测试方法选择。凭借高达20个通道的快速多路复用测试能力,EA-BIM 20005为电池测试的吞吐量树立了新标准。

3.jpg

图 3. PC显示画面展示了仪器附带的软件。该软件用于配置测试和分析结果。设备通过USB连接到PC。

EA-BIM 20005附带PC软件,可简化电池阻抗测试流程。用户可以轻松配置设置,利用内置的可视化和分析工具评估测量结果,并以首选文件格式记录结果。该软件既支持标准扫频测量,也支持快速多正弦测量,满足各种测试需求。它还允许在动态操作条件下(例如叠加充放电电流)进行测量。

EA-BIM 20005具有行业标准接口,包括用于连接PC的USB设备端口和用于集成到电池循环自动化测试系统的CAN总线。这些接口确保了可轻松集成到定制测试程序和现有测试工作流程中。

凭借3U紧凑外形中的20个EIS测量通道,EA-BIM 20005拥有出色的通道密度,为您的测试环境节省了宝贵的台面和地面空间。此外,其低功耗(<60W)无需主动冷却。

结语

EA-BIM 20005电池阻抗分析仪对于电气验证工程师、质量保证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而言是一款颠覆性产品。它通过高吞吐量的电池阻抗测量,提供对锂离子电池电芯质量的快速、准确洞察,从而提升了电池测试工作流程的效率和可靠性。其宽频EIS能力、集成温度测量、无缝的循环测试集成、先进的多正弦激励技术以及用户友好的软件,使其成为现代电池阻抗测量不可或缺的工具。凭借行业标准接口和紧凑节能的设计,EA-BIM 20005有望为电池阻抗测量树立新的标杆。

关于泰克科技

泰克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毕佛顿市,致力提供创新、精确、操作简便的测试、测量和监测解决方案,解决各种问题,释放洞察力,推动创新能力。70多年来,泰克一直走在数字时代前沿。欢迎加入我们的创新之旅,敬请登录:tek.com.cn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09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华财经香港6月9日电(记者李柏涛)近年来,全球产业链与科技竞争格局加速重构,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博弈愈演愈烈,企业如何应对和突围?近日,联想控股副总裁、前瞻技术研究院院长于浩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的科创企业,联想控股的答案藏在"长期主义"里。

"坚持自主创新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于浩直言,从40年前中国科学院创业企业到如今横跨多领域的科技巨头,联想控股坚持长期主义走的每一步都紧扣国家战略,同时也契合自身发展和市场需求。

事实证明联想控股走长期主义路线是对的。根据最新财报,2024年联想控股通过各项有效举措,打了一场业绩翻身仗:总营收为人民币5128.06亿元,同比增长17.61%;净利润为76.83亿元,同比大增1119.52%;归母净利润为1.33亿元,较2023年的-38.7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正如联想控股董事长宁旻表态,回首四十年发展之路,中国的发展给了联想控股巨大发展空间,怀着产业报国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将紧抓科技浪潮机遇,系统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继续走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面对国际环境剧变,于浩在采访中透露了联想控股的科技创新发展关键词:长期研发投入、技术自主化攻坚、新兴产业赋能、构建前瞻科技共创孵化体系。

立足中长期 坚持自主化创新

经过多年发展,联想控股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产业化道路,这也助其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企业。同时,联想控股体系持续重视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158亿元,创历史新高。

于浩表示,自1984年创业起,联想通过积累资金和办企经验,之后慢慢实现规模化生产,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全球研发体系,最终实现了联想特色的科技产业化。

最新数据显示,联想控股旗下的联想集团在今年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市场份额占比为25.9%,继续稳坐全球第一。同时,随着多元化战略深入推进,联想集团业务结构也得到持续优化,截至二零二四/二五财年,非PC业务营收占比升至47%。

对于科技行业里的"卡脖子"难题,联想控股旗下联泓新科重点关注相关领域,正在努力推动高端新材料的国产替代;旗下的富瀚微深耕以视频为中心的芯片设计开发,致力成为业界领先的芯片产品和技术服务提供商。

其中,2010年成立的联泓新科是从零开始构建的绿地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重点关注国家需要和市场紧缺的高端新材料"卡脖子"领域,涵盖光伏、新能源电池、生物可降解、电子特种气体等多种领域的新材料。

"我们选择合作项目时会看早、看小,特别是在有更多破坏性创新机会的'达尔文海'领域,也就是不去跟一些创投基金去拼抢现有项目,而选择一些大家可能没注意到或者暂时无法顾及的项目,并做中长期布局。"于浩说。

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智能传感三大领域

为推动科技创新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联想控股专门成立了前瞻技术研究院,对趋势性未来技术提前布局,筛选前沿科技种子技术,与高潜力创新团队共同设计产业化路线并完成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落地。

"前瞻技术研究院是推动科技创新战略向纵深发展的前哨,有别于科研院校和创投机构,其纵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整个创新发展生命周期。"于浩介绍,大方向上重点关注新材料、新能源、智能传感三大领域的前瞻性技术,通过调研分析市场需求,评估备选种子技术潜力,结合产业链上下游和业界反馈,研判未来产业化空间。

于浩表示,研究院团队融合了"技术应用产品经理"和"产投融资财务顾问"双重身份,以打通"从书架到货架""从论文到产品""从专利到变现"的端到端转化路径为目标。

目前,团队已与包括北大、清华等多所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体系科研院所建立共创合作网络,围绕服务于未来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开展前瞻布局。

在访谈中发现,把海外领先成熟技术导入国内,助力本土企业解决痛点难点,同时借助国内巨大市场规模效应放大技术商业价值,也是该研究院的重要布局。

于浩介绍,利用积累的日系渠道资源,研究院建立了中日双循环开放创新镜像体系,正在借助实际项目验证优化这个体系。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从日本引进的精细发泡技术,致力于缓解白色污染。

"通过引进国际领先的新材料加工技术,在降低单位成本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市场新应用,创新性地将核心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导入实现四两拨千斤。"于浩说。

聚点成面、汇面成体,抢占AI时代先机

谈及AI,于浩表示,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赛道。他对未来AI产业发展的愿景是:差异化应用百花齐放,应用侧反哺AI产业链,软硬协同优化,技术、市场螺旋式上升,从局部数智化改造向全局"新质生产力"体系跃迁。

事实上,围绕"人工智能+"战略,联想控股体系在教育、医疗、交通、制造、ESG等多个垂直领域形成协同效应。

智谱AI与清华大学合作的AI助教系统在多门课程中实现试点应用、被投企业深睿医疗获批国内首个肺癌AI诊断认证、智谱AI与高通合作为汽车厂商提供端侧专属智能体解决方案、联想集团与弘信电子集团联合研发智能生产系统、联想集团与生态环境部共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议题的AI技术应用平台...

"面对AI浪潮,联想控股选择'全产业链卡位',布局了超270家AI产业链企业,形成从算法到落地的生态闭环。"于浩表示,包括地平线机器人、黑芝麻智能、小马智行已在2024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所投企业中有180家获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于浩认为,这种"聚点成面、汇面成体"的策略,可以帮助公司在生成式AI时代占据先机。他说,本轮以大语言模型技术路线主导的AI,已成功跨越"图灵测试",接下来面对的挑战是突破"缸中之脑",发展具身智能是通往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

截至2024年底,联想控股体系在具身智能领域投资企业近40家,涵盖上游材料、核心零部件、智算芯片、模型算法、机器人、下游应用及解决方案等全产业链布局。

于浩表示,借助联想控股的体系资源,期待孵育出越来越多优秀AI公司,不仅服务于国内市场,更要积极"出海",提升全球影响力。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09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张国斌的头像
张国斌

据业内人士爆料,华为第二代三折叠手机Mate XT 2将于2025年下半年发布,该手机可能名为Mate XT 2非凡大师,英文名是HUAWEI Mate XT 2 Ultimate Design。

华为第二代三折叠手机延续前代的Z字形折叠方案,配备10.2英寸的全球最大屏幕,支持单屏态、双屏态、三屏态等多种形态。处理器将升级为麒麟9020芯片,CPU由1×2.5GHz泰山大核+3×2.15GHz泰山中核+4×1.6GHz小核组成,集成Maleoon 920 840MHz GPU。在创新上,可能会拿下eSIM商用的首发,无需用户插入物理SIM卡,从而节省内部空间。

有消息称会优化潜望式长焦和可变光圈主摄,进一步提升多屏协同拍摄体验。

由于Mate XT首发时定价较高,而三星Galaxy G Fold的竞争可能促使华为调整策略,考虑到Mate XT 2属于小幅迭代,且折叠屏市场增速放缓,其售价可能比Mate XT便宜不少,预计在16999-17999元区间。


围观 6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09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笑点: 793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与奥地利Drei和芬兰Elisa合作实现里程碑成果,将5G漫游扩展至主要市场,推进下一代移动连接

Proximus Global旗下国际通信服务供应商BICS宣布在持续推动5G SA国际漫游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成功完成试验后,BICS为两家新运营商提供了5G SA漫游服务。DreiElisa加入了BICS不断壮大的5G SA商用运营商社区成为各自国家首批实现该服务的运营商。

5G SA5G的成熟版本,与依赖4G网络核心的NSA版本不同,后者在2019年已得到广泛应用。5G SA 提供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效率,代表着网络技术的重大飞跃。然而,根据 GSMA 的数据,与中国、印度和美国等市场相比,欧洲在 5G SA 部署方面相对滞后,但在计划未来推出 5G SA 的运营商数量方面领先,这表明未来几年增长潜力巨大。

打造有信服力的商业案例以及开展国际漫游服务所需的准备工作一直是个难关,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企业客戶一直被视为 5G 的核心目标群体,而根据 Kaleido Intelligence 的数据,预计未来两年5G 物联网漫游流量将增长 500%

Drei Elisa 作为 5G SA 的领导者在各自的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一成就得益于对其核心网络的直接投资和采用BICS的“服务枢纽”(Service Hub)解决方案。“服务枢纽”是一个连接枢纽,采用先进的传输层安全(TLS)技术和全面的5G管理门户。该解决方案简化漫游连接管理,同时提供漫游控制和详细分析等附加优势。通过这项服务,BICS正在推动一个不断壮大的5G SA商用移动网络运营商(MNO)社区,目前已有八家运营商实现商用并完成互联。

Proximus Global首席产品官Jorn Vercamert将于202551日上任,他表示:“5G的潜力取决于运营商和行业领导者推动创新并突破界限。全球物联网的进步正在刺激需求,使我们更接近关键的转折点。运营商现在投资于正确的基础设施,将在5G普及时处于领先地位并蓬勃发展。BICS在提供全球连接方面的领导地位,对Proximus Global推动‘连接、保护并联结每个人、每件事、每个角落’的使命而言至关重要。”

打通这两个市场标志着BICS5G SA领域取得了又一个里程碑。BICS2021年在实验室环境中首次建立了同类连接,随后于去年在中东和欧洲之间建立了首个全球5G SA实时漫游连接,之后又在泰国与AIS建立了亚洲首个连接。抢占先机使BICS能够为其5G服务枢纽建立完整的生产环境,为运营商提供支持,确保行业为5G SA的转折点做好准备。

Drei 批发战略与服务负责人 Bernhard Sommer表示,“与BICS5G独立漫游方面开展合作,是我们向客户交付下一代连接服务征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此次合作让我们能够解锁跨境通信领域的全新可能性。”

Elisa 电信服务部负责人Mika Pyyppönen表示,“Elisa是数字服务领域的先驱,与BICS5G SA方面的合作使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极为先进的国际漫游功能和无缝体验。我们很高兴能够引领国际5G创新服务的发展。未来几年,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扩大5G SAVoLTEVoNR漫游服务的覆盖范围。”


关于BICS

作为Proximus Global旗下的一家领先通信平台公司, BICS 通过随时随地创造可靠、安全的移动体验来连接世界。BICS是全球语音运营商,也是全球领先的移动数据服务提供商。BICS的解决方案对于满足当今对设备需求极高的消费者的现代生活方式至关重要——从全球移动连接、无缝漫游体验、欺诈防范和身份验证,到国际短信和物联网。BICS总部位于布鲁塞尔,在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和中东拥有强大的业务布局。

更多信息,敬请访问www.bics.com

关于 Drei

Hutchison Drei Austria GmbH是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香港)的全资子公司,也是 3Group Europe 旗下“3Scandinavia & Austria”部门的一部分。Drei 在 2024 年实现了 9.58 亿欧元的总收入。作为奥地利领先的电信运营商,该公司提供移动通信、互联网、固定电话、电视和商业解决方案。除了拥有奥地利电信运营商中最大的品牌门店网络以及为住宅和商业客户提供全面的客户服务外,Drei 追求的目标是让奥地利的每个人都能使用并负担得起数字化服务。作为公司历史上最大的投资项目的一部分,Drei 目前正在建设一个全新的网络。奥地利最现代化的 5G 网络已经覆盖了超过 90% 的奥地利家庭和企业。自 2022 年秋季以来,Drei 一直是奥地利唯一一家运营全国性 5G 独立组网(SA)网络的公司,该网络具有全面的 5G 潜力,包括网络切片,可实现安全容量、最低延迟时间和最高数据安全性。凭借其 Fix 套餐,Drei 是首家提供具有宽广带宽且可轻松切换至光纤移动互联网的运营商。

更多信息,敬请访问 www.drei.at。  

关于 Elisa

Elisa 是电信和数字服务以及 5G 领域的先驱,其使命是通过数字化创造可持续的未来。Elisa为芬兰和爱沙尼亚核心市场以及全球100 多个国家超过 280 万消费者、企业和公共管理客户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更多信息,敬请访问www.elisa.com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09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