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近日宣布,其AIROC CYW20829低功耗蓝牙® 微控制器(MCU)及软件开发套件(SDK通过验证,成为“Engineered for Intel® Evo™笔记本配件计划认证产品。这是蓝牙TM人机接口设备(HID)行业首个获得该认证的产品。此次与英特尔合作使开发下一代HID设备的厂商可借助CYW20829轻松“摆脱接收器”。凭借这一新型解决方案,设计人员能够实现性能领先的直接主机连接,该连接已根据英特尔的关键性能指标(KPI)和体验要求进行了严格测试。

配图:Engineered for Intel® Evo™笔记本配件计划.jpg

Engineered for Intel® Evo™笔记本配件计划

英飞凌科技无线产品副总裁Shantanu Bhalerao表示:“英飞凌致力于为消费者和设计人员提供领先的无线体验和便捷性。凭借二十年的无线HID经验,我们很高兴以CYW20829为‘Engineered for Intel® Evo™’计划提供支持,通过帮助供应商和客户真正摆脱接收器提升用户体验。

英特尔Evo™平台是英特尔面向高端笔记本电脑的顶级消费品牌。正如英特尔Evo™所要求的,它是专为提供卓越的计算体验而设计的笔记本电脑,因此需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以保证在响应速度、电池续航、充电能力、外观设计等方面达到领先水平。“Engineered for Intel® Evo™笔记本配件计划确定了英特尔对蓝牙TM PC 外设的严格要求,确保外设在与英特尔Evo™笔记本电脑一起使用时能够更大程度地提升端到端用户体验。

英特尔无线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Eric McLaughlin表示:“人们的日常计算活动离不开无线外设。因此,英特尔与主要合作伙伴开展密切合作,确保他们的设备达到性能、可靠性和易用性方面技术要求。我们高兴Engineered for Intel® Evo配件计划的范围扩展英飞凌AIROCTM CYW20829 低功耗蓝牙TM MCUSDK进一步推动英特尔业内合作伙伴共同为用户打造出色的端到端连接体验。

英飞凌CYW20829低功耗蓝牙TM MCU专为HID应用设计拥有诸多优势

·出色的射频性能:CYW20829具有双解调器架构、经过长期验证的接收单元IP108 dB链路预算,可提供卓越的无线连接稳定性。

·功耗:凭借运行频率为48 MHz96 MHzARM® Cortex®-M33处理器、无需唤醒主核心即可缓存用户输入的硬件键盘扫描矩阵以及极低的发射和接收电流损耗CYW20829的电池续航时间较市面上的先进设备延长多达20%

·成本:CYW20829不但高度集成化、没有多余的外设,而且采用低成本封装,并能够在 2 层非 HDI PCB上布线因此具有成本优势

·安全CYW20829 支持新出台的《网络弹性法案》(CRA)及《无线电设备指令》(RED)安全法规,这两部法规将成为在欧洲市场销售无线产品所必须遵守的要求。

·支持ZephyrCYW20829 支持Zephyr,可满足越来越多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对该操作系统的需求

供货情况

ModusToolbox™中的AIROCTM蓝牙TMSDK 4.8.0 版本现已发布,可支持“Engineered for Intel® Evo™笔记本配件计划”。更多关于 CYW20829 和“Engineered for Intel® Evo™”的信息,敬请访问AIROC CYW20829产品页面

关于AIROCTM无线连接产品

英飞凌的AIROCTM 无线产品包括Wi-Fi®、蓝牙TM、低功耗蓝牙TM以及Wi-Fi和蓝牙TM二合一模块等,出货量已超10亿,是物联网解决方案的理想选择。该产品组合包括众多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超低功耗产品,拥有业内领先的强大性能。

AIROCTM产品基于兼容AndroidLinuxRTOS平台的通用软件框架,预先集成英飞凌的 ModusToolbox™ 软件和工具,支持开发人员在预算范围内按计划推出高质量差异化产品。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060名员工(截至20249月底),在2024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50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www.infineon.com/about/pres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应用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10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 Gartner  研究总监李晶

受到新市场准入等业务机会和“一带一路”等政府倡议的推动,出海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趋势。目前,中国首席信息官(CIO)在为企业出海进行IT准备时,往往将IT视为和国内业务站点设定类似的被动支持角色,主要关注技术和服务的就绪情况,如为目标地区选择云提供商和部署企业资源规划(ERP)(实例),而非主动寻求业务赋能。然而,首席执行官(CEO)和业务领导者希望IT在本轮出海浪潮中发挥战略合作伙伴的作用,不仅促进业务在当地的快速启动,而且能够通过数字技术塑造企业的未来,如在总部和出海地点之间建立和维护企业级的业务协同。这对许多中国CIO而言是一项挑战,因为这是他们首次面临此类情况。为了帮助CIOIT领导者成功实现这一目标,Gartner制定了一个包含四步流程的综合框架(见下图1),为CIO领导下的IT成功赋能企业出海提供指导。

1:采用四步流程,助力IT为企业出海做好准备

1.png

步骤1:在出海前确保与业务协调一致

在开启企业出海之旅前,CIO应首先关注实现与业务的协调,例如对业务出海的方式和当地业务如何开展的认知和熟悉。CIO可能会对此步骤的必要性产生质疑,因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负责业务运营。

CIO必须认识到,这样的协调对于后续的IT相关出海议题(如IT战略制定)和项目至关重要,并且还应谨记,后续IT相关出海议题和项目的成功实施也将决定IT能否成为合格的业务合作伙伴。

步骤2:了解目标国家/地区的信息输入

为了确保出海的成功,企业机构必须充分考虑到目标国家/地区的特点,并将其纳入业务战略和执行中,IT设置也不例外。在数字时代,业务和IT的联系日益紧密,CIO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以整合来自目标市场的洞察,尤其是数据隐私和合规层面的洞察。

除此之外,CIO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文化差异。中国CIO在支持企业出海时将面临巨大的文化冲击。这一方面是因为目标地区/国家的文化可能与中国及东亚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另一方面,许多中国CIO出身于技术岗位,往往容易忽视文化因素。如果CIO不能有效应对文化冲击,不仅会导致IT团队的工作效能和积极性下降,甚至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合规问题。

步骤3:完善CIO总体管理实践

在与业务协调并明确目标市场后,CIO应启动全面的管理实践,此步骤对于建立能够支持出海业务目标的IT职能至关重要。其中,应特别关注IT规划、IT运营模式和IT治理,因为这些领域与当前中国CIO的实践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CIO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支持企业出海:

·通过三项举措启动IT规划:根据业务背景制定IT战略;定义IT的业务运营架构;建立企业架构管理能力。

·采用最简可行的去中心化方法,着手推动IT运营模式的构建和演进。

·实施联邦式IT治理以推动企业出海。

·利用“Gartner变革框架”,为出海所带来的变革管理保驾护航,提高企业出海成效。

·以多元化的战略决策和透明坦诚的沟通方式加强CIO领导力。

步骤4:鼓励IT领导者参与,完善其IT领域实践

为确保企业出海过程中向CIO汇报的IT领导者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企业应为IT领导者负责的五个领域——基础设施和运营(I&O)、应用和软件工程、安全、数据和分析(D&A)以及数字工作场所提供相关建议和资源。

·针对I&O领导者:强健的基础设施对于中国企业的国际扩张至关重要。I&O领导者必须制定人员配置策略,确保企业具备实现出海目标所需的技术和国际管理能力。

·针对IT应用和软件工程领导者: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开始向其他地区扩张。应用和软件工程领导者需要应对不同业务流程、劳动力市场和技术要求构成的复杂环境。中国的CIO及应用和软件工程领导者须制定海外IT战略,以满足不同国家的特定需求,并确保拥有支持业务扩张所需的合适人才。

·针对安全领导者:由于全球业务扩张,中国企业需要应对复杂的监管要求、数据出境难题以及数据安全治理不一致等问题。CIO及安全和风险管理领导者应重点关注合规就绪度、端到端数据保护以及全球自适应治理实践,以降低相关风险。

·针对D&A领导者:随着全球竞争加剧和监管环境变化,中国的D&A领导者应优先发展数据和分析实践,以支持企业顺利出海。全球扩张要求D&A不应专注于单一市场,而是要遵循具有前瞻性和自适应性的路线图,以应对运营和监管的复杂性、受众和需求的差异化以及地缘政治风险。

·针对数字工作场所领导者:中国企业需要从全球扩张之初就确保不同地区员工之间的有效协作。数字工作场所领导者应为全球业务扩张制定以增长为导向、以人为本的统一数字工作场所路线图。

关于Gartner

Gartner(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 IT)为企业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客观洞察,助力企业机构在最关键的优先事项上做出明智决策,取得出色业绩。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gartner.com/cn

围观 1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10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Cadence 全新 Palladium Dynamic Power Analysis 应用程序助力 AI/ML 芯片和系统设计工程师打造高能效设计,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楷登电子(美国 Cadence 公司,NASDAQ:CDNS)近日宣布,通过与 NVIDIA 的紧密合作,公司在硅前设计功耗分析方面取得重大飞跃。借助 Cadence® Palladium® Z3 Enterprise Emulation Platform 的先进功能,利用 Cadence 全新 Dynamic Power Analysis(DPA)应用程序,Cadence 与 NVIDIA 实现了业界曾认为难以企及的目标:在短短数小时内完成对十亿门级 AI 设计的硬件加速动态功耗分析,覆盖数十亿个周期,分析精度高达 97%。得益于这一里程碑式突破,专注 AI、机器学习(ML)和 GPU 加速应用的半导体和系统开发人员能够设计出更高能效的系统,同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当今最先进半导体与系统的巨大复杂性和超高算力要求,正为设计者带来严峻挑战——迄今为止,工程师们仍无法在真实运行场景中精准预测其功耗表现。传统功耗分析工具仅能支持数十万周期内的测算,超出该范围则耗时长到不切实际。通过与 NVIDIA 密切合作,Cadence 利用硬件辅助的功耗计算加速和并行处理创新技术,成功克服这些挑战,在设计初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数十亿周期级高精度功耗分析。

Cadence 副总裁兼总经理 Dhiraj Goswami 表示:“长期以来,Cadence 与 NVIDIA 紧密合作,携手推出多种变革性技术。此次项目突破了功耗分析的技术极限,在短短两到三个小时内即可完成对数十亿周期的分析,能够助力客户以超凡信心达成严苛的性能与功耗指标,大幅缩短芯片上市周期。”

NVIDIA 硬件工程副总裁 Narendra Konda 表示:“随着代理式 AI 时代的到来以及新一代 AI 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工程师亟需借助精密工具来设计更为节能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将 NVIDIA 在加速计算领域的专业知识与 Cadence 的先进 EDA 技术相结合,我们正在推动硬件加速功耗分析技术的发展,以便在加速计算平台上实现更精确的能效评估。”

Palladium Z3 平台结合 DPA 应用程序,可在实际工作负载下准确估算功耗,使设计人员在设计尚可优化阶段,于流片前完成对功能、功耗和性能的验证。在 AI、ML 和 GPU 加速应用中,早期功耗建模尤为重要,不仅有助于提高能效,还可避免因半导体设计过度或不足而导致的项目延迟。目前,Palladium DPA 已集成至 Cadence 的分析和实现解决方案中,设计人员能够在整个设计流程中完成功耗估算、优化与签核,从而实现高效的芯片和系统设计。

有关更多信息,请访问 Cadence Palladium 网页

关于 Cadence

Cadence 是 AI 和数字孪生领域的市场领导者,率先使用计算软件加速从硅片到系统的工程设计创新。我们的设计解决方案基于 Cadence 的 Intelligent System Design™ 战略,可帮助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和系统公司构建下一代产品(从芯片到全机电系统),服务超大规模计算、移动通信、汽车、航空航天、工业、生命科学和机器人等领域。2024 年,Cadence® 荣登《华尔街日报》评选的“全球最佳管理成效公司 100 强”榜单。Cadence 解决方案提供无限机会。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cadence.com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10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Match Chat' AI助手可在所有254场单打比赛期间及结束后实时回答问题

- 升级版IBM SlamTracker将提供实时获胜概率预测,而‘Key Points'功能可即时汇总USOpen.org及美国网球公开赛应用程序上的相关文章

- IBM最新全球调查显示,球迷对AI驱动的观赛体验的需求持续增长

IBM与美国网球协会携手推出2025年美国网球公开赛AI驱动的球迷体验

IBM与美国网球协会携手推出2025年美国网球公开赛AI驱动的球迷体验

IBM(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IBM)与美国网球协会(USTA)宣布,将在今年的美网公开赛期间,为USOpen.org网站及美网公开赛应用程序推出一系列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数字体验。由IBM与USTA联合打造的这些功能旨在为全球数百万网球爱好者提供他们渴望的个性化、不间断的赛事报道,贯穿为期两周的大满贯赛事全程。

首先推出的是Match Chat,一款在所有254场单打比赛期间及结束后均可使用的互动式AI助手。球迷可通过选择预设提示或自行输入问题与该工具互动,涵盖球员数据、对战记录、比赛分析甚至球员姓名发音等议题(例如 "比赛中谁的破发点转化率更高?")。

Match Chat基于IBM watsonx Orchestrate技术构建,包括AI智能体和大型语言模型(LLMs)如IBM Granite。该工具采用美国网球公开赛的编辑风格进行训练,并利用实时数据为用户提供回复。

Match Chat

Match Chat

IBM SlamTracker的增强版强势回归,现为球迷提供每场单打比赛的实时获胜概率。该工具将以近乎实时的速度更新预测胜率,这些胜率会根据AI对球员统计数据、专家意见和比赛势头的分析在每场比赛中动态变化。赛后分析方面,AI Commentary将再次为男女单打比赛的精彩集锦视频提供英文版由AI生成的音频和字幕。

SlamTracker

SlamTracker

今年发布阵容的最后一项是基于watsonx开发的关键要点功能,该功能可在美国网球公开赛应用程序和官方网站上为文章、赛事数据及比赛分析生成关键的三点摘要。用户只需点击文章页面顶部的按钮,即可获得"TL:DR"(即"太长;没时间读")形式的赛事亮点摘要,快速掌握关注的赛事动态。

Keys

Keys

这些新功能和增强功能的推出,正值观众对更具互动性的数字内容需求加速增长之际。根据IBM委托Morning Consult刚刚发布的最新全球调查报告,全球范围内接受调查的网球爱好者中,有86%认为AI驱动的功能具有价值,其中实时洞察个性化亮点对他们参与体育赛事的至关重要。

IBM市场营销与传播高级副总裁Jonathan Adashek表示:"随着球迷参与和内容消费习惯的演变,IBM和USTA处于最前沿——通过数据和AI创造独特的数字体验,将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激情带给全球观众。我们正将服务于各行业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强大技术用于满足网球粉丝的需求,加深球迷与我们都喜爱的球员和比赛的联系。"

美国网球协会数字战略高级总监Brian Ryerson表示:"与IBM合作,我们制定了长期技术路线图,彻底改变了运营方式以及与粉丝的互动模式。IBM花时间理解我们对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愿景,并共同识别出实现这一愿景所需的混合云和AI能力。如今,这些努力正在取得成效——提供实时洞察以提升球迷体验,同时显著提升了我们的数字平台和后台运营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效率。"

IBM 和 Morning Consult 的最新调查完整结果可在此查阅

2025 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将于 8 月 18 日至 9 月 7 日举行。您可通过访问 USOpen.org 网站或在苹果安卓应用商店下载美国网球公开赛应用程序,探索这些 IBM 技术及其他相关内容。

关于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数千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红帽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www.ibm.com/cn-zh 

关于美国网球协会(USTA

美国网球协会(USTA)是美国网球运动的全国性管理机构,也是推动和促进网球运动在各个层面发展的领导者——从地方社区到职业网球最高水平。作为一家非营利组织,USTA将100%的收入用于推动网球运动的发展。它拥有并运营美国网球公开赛(US Open),这是全球年度观众最多的体育赛事之一,同时在美国各地举办约100场职业巡回赛,并选拔参加戴维斯杯(Davis Cup)、比莉•简•金杯(Billie Jean King Cup)以及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代表队。USTA的慈善机构——USTA基金会——除支持全国范围内的网球和教育项目外,还通过国家青少年网球与学习网络(NJTL)为资源匮乏的青少年提供资助和奖学金。如需了解更多关于USTA的信息,请访问USTA.com或关注其官方社交媒体账号:Facebook、Instagram、Twitter(X)和TikTok。

更多相关链接如下:

The US Open is a smarter business
Learn AI skills with tennis
IBM and US Open Social Sharing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10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IQM Radiance 20 量子比特可升级全栈超导量子计算机,将成为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ORNL)的首台本地量子计算机。
• 该系统将于 2025 年第三季度交付,并将与 ORNL 的高性能计算(HPC)系统集成,以推动混合量子—经典应用开发。

美国能源部下属的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ORNL) 今日宣布,已选定 IQM Radiance 作为其首台采购的本地量子计算机,并将其集成到 ORNL 的高性能计算 (HPC) 系统中。

IQM-Oak_Ridge.jpg

IQM Radiance,一台 20 比特量子计算机。

IQM Radiance 20 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基于超导技术,旨在加速混合量子—经典应用开发。该量子计算机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交付,未来可升级到更高量子比特数。

采购本地 IQM Radiance 有助于支持 ORNL 的使命,即实现量子计算硬件与 HPC 基础设施之间的无缝紧密集成。多年来,ORNL 的团队在研究领域的量子—HPC 集成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获得认可。

今日的公告紧随 ORNL 早前宣布的 Quantum Computing User Program (QCUP),该计划利用 IQM Resonance 云平台开展前沿量子研究。

“ORNL 在高性能计算领域有数十年的历史,如今是美国量子计算研究的领先机构之一。” ORNL Quantum Science Center 主任及QCUP 顾问 Travis Humble 表示,“IQM 的本地化部署将让我们的研究人员能够亲身接触最前沿的量子计算技术,并探索量子计算机如何与 HPC 系统集成,以实现早期量子优势。”

“IQM Radiance 被 ORNL 选为首台采购的本地量子计算机,我们深感荣幸。” IQM Quantum Computers 联合首席执行官 Mikko Välimäki 表示,“这进一步证明量子计算机如今已展现出重要价值和需求。通过与经典硬件的集成,重要研究将得以开展,并推动量子优势平台的构建。”

自进入美国市场以来,IQM 始终凭借其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先进的技术和合作伙伴关系,推动量子研究、应用和教育的发展。

“IQM 致力于支持 ORNL 在全美推动量子计算的开创性努力。我们共同的愿景是加速量子与 HPC 基础设施的集成,这使得这一历程极具价值,而这仅仅是开始。我们的长期目标是与 ORNL 的研究人员在流体动力学、粒子物理和电子结构模拟等量子应用领域密切合作。”IQM 联合创始人兼联合首席执行官 Jan Goetz 表示。

关于IQM Quantum Computers:

IQM是超导量子计算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IQM提供本地全栈量子计算机以及一个可访问其计算机的云平台。IQM的客户包括领先的高性能计算中心、研究实验室、大学和企业,他们拥有IQM软件和硬件的完全访问权限。IQM拥有300多名员工,总部位于芬兰,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波兰、西班牙、新加坡、韩国和美国等世界各地设有分支机构。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819878688/zh-CN/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10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在线会议、直播和游戏语音交流的普及,高质量的音频输入设备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此,边缘AI和智能音频专家XMOS携手其全球首家增值分销商飞腾云科技,利用其集边缘AIDSPMCU和灵活I/O于一颗芯片的xcore处理器,推出一款专为语音收集和处理设计的USB AI降噪麦克风模组——A316-Codec-V1是一款基于XMOS XU316芯片和Codec芯片的专业音频处理模组,专为麦克风输入和耳机输出场景设计,即插即用且无需额外驱动,尺寸为18mm×35.16mm

1.png

凭借其专业的音频处理能力和AI降噪功能,A316-Codec-V1 USB AI降噪麦克风模组可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USB直播麦克风: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清晰的语音收集和背景噪声抑制;USB游戏耳机:提升游戏中的语音通信质量,减少环境干扰;USB降噪收音设备:用于会议、录音等需要高质量语音采集的场景。

A316-Codec-V1模组具有以下技术特性:

核心功能:

·处理平台:基于XMOS XU316芯片,提供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能力

·音频编解码:集成专业CODEC芯片,确保高质量的音频采集和输出

·AI降噪:通过先进的算法实现环境噪声抑制,提升语音清晰度

接口与协议支持:

·USB接口:支持USB 1.0/2.0,即插即用,无需驱动

·音频协议:支持UAC 1.0/2.0协议,确保广泛的兼容性

·系统兼容性:支持WindowsmacOSLinux等多种操作系统

工作参数:

·工作电压5V供电

·工作温度-20℃至85℃,适应各种使用环境

·采样率:支持16kHz48kHz,满足语音和音乐处理需求

·位深度:支持16bit24bit32bit,提供高精度音频处理能力

A316-Codec-V1的系统架构主要包括XMOS XU316处理器、CODEC芯片、USB接口和相关外设。系统通过USB接口与主机连接,由XU316处理器控制CODEC芯片进行音频采集和处理,实现高质量的语音输入和输出功能。

2.png

为了支持开发者基于A316-Codec-V1进行产品开发,XMOS还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文档和调试工具,包括数据手册:详细的技术规格和接口说明;应用电路:参考设计电路,便于产品开发;调试工具:用于固件开发和测试的专业工具。此外,还提供基于A316-Codec-V1硬件模组的专业固件定制开发服务,可根据具体需求开发专属固件,包括需求分析、功能实现、验证测试和量产支持等全流程服务。

同时,为了便于开发者评估A316-Codec-V1的性能,XMOS还提供了A316-MIC-EVB USB AI麦克风评估板,该评估板用于评估模组在语音收集和降噪应用中的性能,提供丰富的接口和测试功能。

A316-Codec-V1作为一款专业的USB AI降噪麦克风模组,凭借其搭载的XMOS XU316芯片的强大处理能力、集成的CODEC芯片和先进的降噪算法,为各类需要高质量语音输入的设备提供了理想的硬件平台。无论是直播设备制造商、游戏外设开发者还是专业音频设备厂商,都可以通过这款模组实现高性能的语音处理解决方案,”XMOS亚太区市场和销售负责人牟涛说道。“XMOS正在全球扩大基于其xcore平台芯片的智能、高品质和多通道音频产品创新生态。双方将利用XMOS集边缘AIDSP、控制单元和I/O等功能于一体的xcore芯片平台和音频解决方案,为全球的品牌厂商(OEM)用户、运营商和渠道商等商业客户设计和制造新一代的音频产品”。

关于XMOS

作为一家匠心独到的半导体科技企业,XMOS一直站在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前沿,致力于满足市场对灵活计算不断演进的需求,以在消费电子、工业和汽车等重要支柱性领域内,持续支持厂商去开发多元化的智能设备。更多详情,请访问:www.xmos.com

希望进一步了解XMOS的音频解决方案,请发邮件到:WilsonXiao@xmos.com

围观 1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10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LitePoint与研华携手加速Wi-Fi 7模组开发与产测验证,抢攻工业应用市场

全球无线测试解决方案先进供应商LitePoint今日宣布,与全球AIoT边缘运算平台及解决方案先进厂商研华科技携手合作,共同开发新一代工业级Wi-Fi 7模块。此次合作充分运用LitePoint先进的IQxel-MX测试平台,助力研华实现高效验证与自动化测试,确保模组具备稳定可靠的无线连接性能,加速推进边缘AI、自主型机器人、智能制造及智能联网(AIoT)等领域的部署进程。

0812_Advantech_x_Litepoint-PR-icon.jpg

携手推进工业互联,共迎Wi-Fi 7 时代

随着AIoT与数字产业的持续升级转型,稳定且高速的无线连接已成为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最新世代Wi-Fi 7(IEEE 802.11be)标准具备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及更高效的频谱利用能力,正逐步成为取代有线连接的可行方案。研华此次与LitePoint合作,引入高精度、全自动化的射频测试验证流程,确保Wi-Fi 7模块在严苛的工业环境中仍能保持卓越性能,满足实时高速应用的严格需求。

LitePoint市场副总裁Adam Smith表示:“LitePoint致力于提供可扩展且全自动的无线测试方案。很荣幸能与研华合作,确保其Wi-Fi 7模块从实验室到产线阶段,皆能维持稳定且精准的效能表现,携手推动工业无线连接迈向新里程。”

研华嵌入式IoT事业群协理蒋孟儒评论此次合作时说道:“稳定可靠的无线通讯,是未来智能制造、物流与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的关键。随着产业数字转型的快速推进,Wi-Fi 早已不再只是选项,而是标配。我们非常期待与LitePoint携手推动无线创新,满足新世代工业应用的连网需求。”  

LitePoint将于2025年9月举办先进测试技术研讨会,届时将与研华携手高通共同展示此次合作成果。活动现场将有最新Wi-Fi 7应用展示、技术简报及工业验证趋势解析,欢迎产业伙伴、系统整合商及模组开发商莅临参与,共同探索工业无线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即刻报名参加(https://www.digitimes.com.tw/seminar/LitePoint_20250924/),抢先体验Wi-Fi 7在工业应用中的无限潜能!

技术参数

研华Wi-Fi 7模块

研华本次推出的Wi-Fi 7模块专为边缘AI、智能制造及自主型机器人等严苛场景打造,具备5.8 Gbps极速传输与1ms超低延迟,性能直逼5G NR;采用工业级耐候设计(-40°C至85°C)及MLO稳定技术,并支持多种尺寸与作系统整合,大幅缩短产品导入时程,更已通过FCC、CE等全球主流认证,预计2025下半年扩展至更多区域。

LitePoint IQxel-MX 无线测试平台

LitePoint高效能IQxel-MX无线测试平台,为研华Wi-Fi 7模块提供从研发到产线的全方位射频性能验证与校准,涵盖发射功率、封包错误率、频谱屏蔽等关键指标。透过全自动化、可重复的测试流程,该平台有效确保模块质量高度稳定一致,并大幅提升量产效率与可行性。

关于LitePoint:

LitePoint为全球最具创新性的无线设备制造商提供无线测试解决方案和服务,帮助他们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当今苛刻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无线测试领域的先进创新企业,LitePoint产品开箱即用,可测试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无线芯片组。LitePoint与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无线接入点和芯片组制造商合作。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硅谷,并在全球设有办事处,是Teradyne(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ER)的全资子公司,Teradyne是自动测试设备和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先进供应商。

关于Advantech

研华成立于1983年,以“智能地球的推手”作为企业品牌愿景,一直专注深耕于工业物联网、嵌入式物联网、智慧城市三大市场。为迎接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大趋势,研华提出以边缘智能和研华工业云平台为核心的物联网软、硬件解决方案,并以Sector Driven策略全面展开在边缘智能系统、智能制造、能源与公共事业、智能医疗、智能零售与服务五大关键市场,加强全球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研华业务分布全球27个国家,拥有近9000名员工,以强大的技术服务及营销网络,为客户提供本土化响应的便捷服务。此外,研华也积极协同伙伴共创产业生态圈,加速实践产业智能化的目标。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818774447/zh-CN/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09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TDK株式会社(东京证券交易所代码:6762)推出适配系统工作电压DC 1000 V的爱普科斯 (EPCOS) InsuGate系列SMT栅极驱动变压器,大幅扩展了该系列产品阵容。新元件的订购代码为B78541A25,符合IEC 61558-1/2-16标准的基本绝缘要求,为全桥逆变模块提供了更紧凑的栅极驱动设计,尤其适合电动汽车以及工业等绝缘要求更高的应用场合。通过在骨架上采用三重绝缘绕组结构,结合MnZn铁氧体磁芯,在保证高频开关功能以及高可靠性高绝缘性能的前提下,优化了占板的空间。

1.jpg

这款适配1 kV 绝缘的新元件,尺寸为13.85 x 10.5 x 9.2 mm(长x宽x高),比之绝缘等级相当的传统栅极单驱动变压器,可减小约30%的占板空间。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最高+150 °C),其电感vs. 温度曲线表现平坦,标称电感为75 µH,耦合电容仅为4 pF,非常适用于快速开关的IGBT及SiC器件。此外,我们还可应客户要求提供SPICE型号。

该系列元件通过AEC-Q200 Rev. E认证,并基于标准Eurocard PCB板进行了符合AQG 324要求的扩展机械振动测试,验证了其在动力总成模块中的耐久性。其局部放电熄灭电压≥1.2 kV (Vpeak),适配AC 300V 的加强绝缘要求,通过了60秒的3 kV (AC) 的高压测试,为下一代电力电子设备提供了可靠的电隔离解决方案。

特性和应用

主要应用

  • 开关模式电源

  • 栅极驱动电路

  • 隔离式DC-DC转换器

  • 单通道IGBT/SiC驱动集成电路 (IC) 的电隔离

主要特点和优势

  • 高直流工作电压:高达1000 V

  • 小型SMD封装:尺寸为13.85 x 10.5 x 9.2 mm(长x宽x高)

  • 平坦的电感vs. 温度曲线

  • 耦合电容:4 pF(典型值)

  • 局部放电熄灭电压:≥1.2 kV (Vpeak)

  • 符合RoHS

  • 获得AEC-Q200 Rev. E认证

  • 通过基于标准Eurocard PCB板进行的符合AQG 324要求的抗振动测试

  • 宽工作温度范围:高达+150 °C

关键数据

订购代码

Vop_Basic (DC) [V]

匝比

Lleak [µH]

RDC,N1 [mΩ]

B78541A2528A003> 10001 : 0.910.7420
B78541A2525A003> 10001 : 0.91 : 0.360.7420
B78541A2526A003> 10001 : 0.81 : 0.450.7420

如需了解该产品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tdk-electronics.tdk.cn/zh/transformers_igbt_fet

关于TDK公司

TDK株式会社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是一家为智能社会提供电子解决方案的全球化先进电子公司。TDK在精通材料科学的基础上,始终不移地处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迎接社会的变革。公司成立于1935年,旨在将用于电子和磁性产品的关键材料铁氧体予以商业化。TDK全面和创新驱动的产品组合包括无源元件,如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磁性产品、高频元件、压电和保护器件、以及传感器和传感器系统(如:温度和压力、磁性和MEMS传感器)。此外,TDK还提供电源和能源装置、磁头、软件等产品。产品品牌包括TDK、爱普科斯(EPCOS)、InvenSense、Micronas、Tronics以及TDK-Lambda。TDK重点开展如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市场领域。公司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拥有设计、制造和销售办事处网络。在2025财年,TDK的销售总额为144亿美元,全球雇员约为105,000人。

围观 1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09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8月19日,软银集团与英特尔宣布签署最终证券购买协议。根据协议,软银将以每股23美元的价格认购英特尔普通股,总投资额达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4亿元)。据悉,软银的投资是基于英特尔的长期愿景,即通过加速布局支持数字化转型、云计算及下一代基础设施的先进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变革。

受此消息催化,英特尔股价盘后一度上涨逾5%。

根据估算,这笔投资约占英特尔2%的股份,软银集团或成为英特尔第五大股东。WhaleWisdom的数据显示,当前英特尔的前五大股东分别为贝莱德、先锋领航、道富集团、量化资管公司Geode资本管理和美国著名投资公司Primecap Management Company,持股比例分别为8.95%、8.85%、4.67%、2.24%和1.84%。

软银集团董事长兼CEO孙正义认为,半导体是每个行业的基础。50多年来,英特尔一直是值得信赖的创新领导者。这项战略投资反映了软银的信念,即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和供应将在美国进一步扩大,英特尔将发挥关键作用。

孙正义和陈立武有着数十年的合作历史。陈立武曾在软银董事会担任独立董事多年,直至2022年辞任,这段经历为双方的沟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立武曾于2022年辞去软银集团董事会职务,当时这家日本公司正深陷投资困境。他的离别致辞为孙正义的企业集团如何加强业务提供了建议。三年后,走出困境的软银要入股英特尔20亿美元,向这家历史悠久的美国公司表示支持。

1.png

“这实际上是孙正义对未来几年实现转型的信心投票,”New Street Research分析师罗尔夫·布尔克(Rolf Bulk)表示。“对英特尔而言,这笔投资使软银更有可能在未来成为英特尔的潜在客户。”

“孙正义和我密切合作了数十年,我感谢他通过这笔投资对英特尔的信任,”陈立武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除了担任软银董事会成员外,陈立武还担任芯片初创公司SambaNova的董事长,该公司获得了软银愿景基金的支持。

“孙正义才华横溢,他是一位有远见的人。但他仍然需要有人为他提供保障,给他建议,让他取得更大的成功,”陈正宇在离开软银董事会的声明中写道。

68岁的孙正义以精明而闻名,在美国总统大选后的几个月里,他曾两次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公开露面。他与领先的科技企业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例如软银持有英伟达股份的首席执行官黄仁勋。

上周,现年65岁的陈立武与特朗普会面。几天前,特朗普曾因其与中国公司的关系而要求他辞职。据彭博社报道,华盛顿方面正在就收购英特尔10%的股份进行谈判。

孙正义一直对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通过软银愿景基金进行了多项相关投资。陈立武作为英特尔的CEO,也在积极推动英特尔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转型。他们的合作有助于整合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

在此前一些表现不佳的科技投资迫使孙正义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紧缩政策之后,他再次进行了高调的投资,该集团正与ChatGPT的开发商OpenAI合作,成立一家价值5000亿美元的美国数据中心合资企业。

软银已从富士康手中收购了俄亥俄州一家前电动汽车工厂,以推进其星际之门(Stargate)数据中心项目。软银控股的Arm计划自主生产芯片,这家日本企业集团去年还收购了芯片制造商Graphcore。

“这20亿美元的投资应该更多地被视为战略投资,而非财务投资,”White Oak Capital Partners投资总监Nori Chiou表示。“在尖端半导体制造领域,只有300亿至400亿美元的资本承诺才具有真正的商业价值,”他说道。

陈立武在半导体有广泛的人脉资源,孙正义的投资也许就是冰山一角,所以英特尔宣陈立武做CEO是非常正确的决定,孙正义和陈立武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商业合作伙伴,更是基于长期信任和共同愿景的战略同盟。他们的合作不仅有助于英特尔在转型期获得关键资金支持,也进一步巩固了软银在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的战略布局。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09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这本全新电子书聚焦于各行业组织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对 AI 的应用,以及企业如何实施 AI 驱动工程设计项目。

全球计算智能领域科技公司Altair近日宣布发布全新电子书《全球100个AI应用案例》,书中收录了全球 100 个 AI 驱动工程设计应用案例,展示人工智能技术(AI) 如何在各行业为产品开发生命周期带来革新。

这本全新电子书聚焦于各行业组织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对 AI 的应用,以及企业如何实施 AI 驱动工程设计项目。

这本全新电子书聚焦于各行业组织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对 AI 的应用,以及企业如何实施 AI 驱动工程设计项目。

为各行业组织提供已实战验证的 AI 应用场景及 AI 应用策略。书中分享了如何使用 AI 降低成本、缩短周期、加速创新的洞见,为企业开启或拓展自身 AI 驱动工程设计项目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

"在产品开发与工程设计领域,AI 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备项。Altair 已将 AI 无缝集成到我们的工具和工作流程中,直接为客户赋予 AI 能力,"Altair 首席技术官 Sam Mahalingam 表示。"这本电子书中的真实应用案例,展示了我们的客户如何运用 AI 提高生产力、解决当下棘手的挑战并实现商业价值。我们很自豪能为企业提供便捷易用的工具,帮助企业将数据转化为战略优势。"

这 100 个应用案例涵盖汽车、重型机械、医疗健康、能源、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每个案例都清晰阐释了 AI 创造的实际价值,包括预测电池寿命、优化气动性能,实现实时数字孪生等。

如需查看全部 100 个 AI 驱动工程设计应用案例并下载完整电子书,请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 Altair 澳汰尔

Altair 是计算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之一,在仿真、高性能计算 (HPC) 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软件和云解决方案,服务于16000多家全球企业,应用行业包括汽车、消费电子、航空航天、能源、机车车辆、造船、金融、零售等。Altair已被全球工业软件领导者西门子收购,成为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Siemens Digital Industries Software)旗下成员,进一步巩固西门子在仿真和工业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地位,其技术正与西门子Xcelerator解决方案进行深度整合。欲了解更多信息,欢迎访问:www.altair.com.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08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