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相同的外形尺寸和热阈值下,QDual3模块能提供高出10%的功率

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技术的领先企业安森美(onsemi,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代号:ON), 最新发布第 7 代 1200V QDual3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IGBT) 功率模块,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该模块的功率密度更高,且提供高10%的输出功率。该800 安培 (A) QDual3 模块基于新的场截止第 7 代 (FS7) IGBT 技术,带来业界领先的能效表现,有助于降低系统成本并简化设计。应用于 150 千瓦的逆变器中时,QDual3 模块的损耗比同类最接近的竞品少 200 瓦(W),从而大大缩减散热器的尺寸。QDual3模块专为在恶劣条件下工作而设计,非常适合用于大功率变流器,例如太阳能发电站中央逆变器、储能系统 (ESS)、商用农业车辆(CAV)和工业电机驱动器。目前,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有两种产品可供选择——NXH800H120L7QDSGSNXH800H120L7QDSG

安森美新闻稿配图.jpg

随着可再生能源采用率不断提高,对于高峰需求管理和持续供电保障等相关解决方案的需求也随之日益增长。要想维持电网稳定性和降低成本,就必须要削减电力需求高峰时段的用电量,即采取削峰填谷。利用 QDual3 模块,制造商可以在相同系统尺寸下,设计出发电和蓄电能力更强的太阳能逆变器和储能系统,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增强储存能力,从而更平稳地将太阳能电力并网到电网中。此外,该模块还支持将多余的电力储存在储能系统中,能够有效缓解太阳能发电的间歇性问题,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大型系统应用,可以将这些模块通过并联来提升输出功率,达到数兆瓦级别。与传统的600A模块解决方案相比,800A的QDual3模块显著减少了所需模块的数量,极大地简化了设计复杂度并降低了系统成本。

QDual3 IGBT 模块采用 800 A 半桥配置,集成了新的第 7 代沟槽场截止 IGBT 和二极管技术,采用安森美的先进封装技术,从而降低了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得益于 FS7 技术,裸片尺寸缩小了 30%,每个模块可以容纳更多的裸片,从而提高了功率密度,最大电流容量达到 800 A 或更高。该 800 A QDual3 模块的 IGBT Vce(sat) 低至 1.75V(175℃),Eoff较低,能量损耗比最接近的替代方案低 10%。此外,QDual3 模块还满足汽车应用所要求的严格标准。

“随着卡车和巴士等商用车队的电气化程度提高,以及市场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需要能够更高效地发电、储存及分配电力的解决方案。以尽可能低的功率损耗将可再生能源输送到电网、储能系统及下游负载正变得日益关键。”安森美电源方案事业群工业电源部副总裁Sravan Vanaparthy指出,“QDual3采用遵循行业标准的引脚排列,提供出色的能效,为电力电子设计师们提供了一种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并即刻实现系统性能的提升。”

更多信息请访问:

产品页:NXH800H120L7QDSG, SNXH800H120L7QDSG

数据手册:NXH800H120L7QDSG, SNXH800H120LQDSG

关于安森美(onsemi)

安森美onsemi, 纳斯达克股票代号:ON)致力推动颠覆性创新,打造更美好的未来。公司关注汽车和工业终端市场的大趋势,加速推动汽车功能电子化和汽车安全、可持续电网、工业自动化以及5G和云基础设施等细分领域的变革创新。安森美提供高度差异化的创新产品组合以及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技术,以解决全球最复杂的挑战,引领创造更安全、更清洁、更智能的世界。安森美位列《财富》美国500强,也被纳入纳斯达克100指数和标普500指数。了解更多关于安森美的信息,请访问:http://www.onsemi.cn

围观 6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83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以下简称"TÜV莱茵")为路特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特斯科技")及其武汉吉利智能工厂颁发了基于ISO 14064-1:2018标准的组织层面温室气体核查(即碳核查)证书。路特斯科技技术认证总经理余见山、TÜV莱茵大中华区客制化服务副总裁方为民等双方代表出席了本次颁证仪式。

1.jpg

TÜV莱茵为路特斯科技及吉利武汉颁发ISO 14064-1组织层面温室气体核查证书

2.jpg

TÜV莱茵为路特斯科技及吉利武汉颁发ISO 14064-1组织层面温室气体核查证书

路特斯科技提出在2038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的目标。如何在公司运营层面达成这一目标,成为路特斯科技需要解决的问题。2023年,路特斯科技的温室气体盘查范围扩展到了价值链上下游,包括运输、供应链及产品使用阶段等,全面监测和控制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的排放。2023年度的核查覆盖了8个国家,共计103个场地,相较2023年盘查活动,进一步扩大了范围,更好地反映路特斯科技核心价值链的温室气体排放状态。通过本次碳核查,路特斯科技完整梳理了供应链各环节的碳排放情况,更全面地了解公司运营对于环境的影响,为更精准预测未来的碳排放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路特斯科技也完善了公司的碳排放数据台账,为后续更高效地开展降碳工作奠定了基础。

方为民表示:"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低碳转型。为应对气候变化,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研发和生产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以减少碳排放。TÜV莱茵在低碳与能源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全球资源优势,将助力更多致力于绿色低碳转型的企业进行全局规划,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TÜV莱茵基于ISO 14064-1为企业提供组织层面温室气体核查服务,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和可能的责任与风险,在提升能源与物料使用效率、降低营运成本的同时,挖掘最具有成本效益的减排机会。路特斯科技温室气体管理平台管理组织碳排放与产品碳足迹,可以协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节能减排。

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服务商,TÜV莱茵在节能环保、低碳减排领域拥有超过15年的丰富经验,是德国认可委员会(DAkkS)、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德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局(DEHSt)以及台湾认证基金会(TAF)授权和认可的温室气体审核查证机构,可为汽车、化工、光伏、电子电气、地产、电池、建材等行业,提供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的耗能和碳排放数据收集、建模量化指标以及评估等服务,涉及原材料、设计研发、生产过程直至产品回收等各个环节。截至目前,TÜV莱茵已为国内众多企业成功注册申请国际EPD、意大利EPD、挪威EPD,提供LCA、产品碳足迹核查和组织碳足迹核查服务。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83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611,英特尔与震坤行共同推出英特尔®智能物联聚合馆。这不仅是英特尔在物联网领域深度开拓市场的战略举措,也是其携手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拓宽发展、优化解决方案的具体实践。

1.jpg

在持续服务和满足蓬勃发展的物联网应用场景需求的道路上,英特尔从未停止。早在2022年,英特尔便创建了聚合商的商业模式,并携手广泛的中国物联网解决方案聚合商合作伙伴,针对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办公、智能制造、智慧零售、智慧园区、智慧教育和智慧医疗在内的七大行业,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而今,英特尔®智能物联聚合馆的推出,则标志着英特尔与领先行业合作伙伴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进一步深耕。

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网络与边缘及渠道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郭威表示:“通过与聚合商的紧密合作,英特尔将持续提升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并拓宽在中国市场的服务版图。与此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以充分满足中国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此次与震坤行的携手,无疑使英特尔实现了对于生态覆盖的进一步扩展和完善。”

作为领先的数字化的工业用品服务平台,震坤行在今年正式成为英特尔物联网解决方案聚合商。震坤行长期立足工业领域,累计合作客户10+,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工业用品采购与管理服务,实现工业用品供应链的透明、高效、降成本。

震坤行副总裁杨昌湘表示:“更好地协同打造产业生态、服务智能制造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目标。我们愿携手英特尔及硬件设备商、软件合作伙伴,以数字化为引领,以成就客户为导向,在助力中国品牌‘出海’的同时,构建一个更大规模的中国制造业体系。

双方此次发布的英特尔智能物联聚合馆聚焦于工业领域,英特尔作为核心模块,联动合作伙伴共建智能制造的物联生态圈。可通过线下线上多入口引流,打造一个高效交易阵地,进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在这一创新合作模式下,英特尔将通过聚合生态系统,与OEM/ODM伙伴紧密协作,在提供渠道赋能的同时,支撑底层服务并制定技术路线;震坤行则专注于链接用户,在积极推进平台营销运营的同时,持续提供服务交付;其他软硬件合作商将深耕产品方案,持续优化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2.jpg

英特尔公司网络与边缘事业部工业解决方案中国区高级总监李岩表示:“英特尔长期深耕智能制造领域,并以高可靠性与高稳定性的软硬件组合和强大的计算能力,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支持。我们会和生态伙伴一起持续聚合产品与方案,从而助力中小企业降低开发成本,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下的数字化和万物互联需求。”

在此过程中,英特尔将持续以满足严苛工业环境要求的计算平台、边缘节点参考架构、英特尔®工业边缘洞见平台(EIS)、英特尔®工业边缘控制平台(ECI)等软硬件为基础,辅以全方位的产业链支持,打造针对机器视觉、工业数字化、工业控制及机器人领域的工业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实时检测及高精度结果,并在降低系统生产周期的同时,满足不同应用的性能需求。

英特尔与震坤行的此次合作充分彰显了双方的共同愿景:通过生态聚合,为广泛制造业客户带来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为中国企业带来更多海内外市场机遇。通过此次合作,英特尔也将借助震坤行面向制造业用户的广泛影响力与大数据整合能力,更全面、更及时地感知用户需求变化与趋势,从而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行技术路线和行业标准的设计与制定。

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展望未来,英特尔将与包括震坤行在内的更多生态伙伴一起以创新的商业模式洞察市场需求,提供更加丰富的优化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持续助力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与中国数智化转型。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5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83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DJI大疆宣布,首次在珠穆朗玛峰南坡地区进行了无人机高海拔运输测试。该项目由大疆发起,并在尼泊尔无人机运营公司Airlift、国内专业影像团队8KRAW及想象尼泊尔登山公司的协助下圆满完成了此次测试。今年4月,大疆FlyCart 30在航空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即使在珠穆朗玛峰的极端海拔和环境条件下,也能承载15公斤的有效载荷。测试期间,三个氧气瓶和1.5公斤其他物资可以从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空运到C1营地(海拔约5300-6000米),回程时,无人机可把垃圾运回。

1.jpg

大疆高级企业战略总监Christina Zhang表示:"从4月底开始,我们团队开始了一项开创性努力,希望助力珠穆朗玛峰的清理工作更安全、更高效。我们激动地告诉大家,大疆FlyCart 30能够胜任这项任务。通过无人机安全运输设备、物资和废物的能力有可能彻底改变珠穆朗玛峰登山物流,促进垃圾清理工作,并提高所有相关人员的安全性。"

航空业的历史性成就

无人机首次成功完成了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和C1营地之间的设备和垃圾的往返运输。这些营地被攀登过程中危险性最高的地段之一昆布冰瀑隔开。虽然直升机理论上可以进行相同的任务,但由于巨大的危险和成本高昂,很少被使用。

2.jpg

在进行运输飞行之前,大疆工程师考虑了珠穆朗玛峰的极端环境挑战,包括-15°C至5°C的温度,高达15m/s的风速,以及超过6000米的高海拔。随后对大疆FlyCart 30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包括空载悬停、抗风性、低温和连续加重有效载荷的重量能力试验。

提供更安全的山地业务

通常,在珠峰运输物资和清理垃圾的责任落在了当地夏尔巴向导的肩上,一个登山季他们可能需要穿越昆布冰瀑多达30余次,以完成氧气瓶、瓦斯罐、帐篷、食物、绳索等物资的运输。

Imagine Nepal登山向导Mingma Gyalje Sherpa表示:"夏尔巴向导平均每天要花费大约6-8小时穿过昆布冰瀑。如果运气不好,就容易遇险。去年有三名夏尔巴向导在此丧生。"

穿越昆布冰瀑的危险攀登通常发生在温度最低且冰层最稳定的夜间。一架未经改装的无人机可以在12分钟内在营地之间携带15公斤重量进行往返,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大疆的运输无人机旨在减轻一再冒着生命安全挑战穿越昆布冰瀑的夏尔巴向导的负担。

珠穆朗玛峰垃圾清理

每位登山者预计在珠峰上留下8公斤垃圾,尽管进行了清理工作,但估计仍有数吨的垃圾留在山上。如果无人机技术能够减轻清理人员的负担,大疆非常乐意提供帮助。大疆FlyCart 30可以有效地将垃圾和人类排泄物运输到山下,减少夏尔巴向导穿越昆布冰瀑的次数。

3.jpg

改变游戏规则——无人机运输的未来

4月和5月是攀登珠峰的最佳窗口期,由于恶劣天气,今年剩余时间的进一步活动和无人机测试受到限制。然而,得益于最近的试验成功,尼泊尔政府与当地一家无人机运营公司签订了合同,于5月22日前往珠峰南坡大本营正式开启珠峰地区运载无人机的常态化运输项目。

在高海拔地区部署运输无人机不仅有望在这些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提高安全性和效率,而且还凸显了登山行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实践的重要性。

大疆FlyCart 30于2024年1月在全球推出,根据当地用户的独特需求和挑战提供实用的运输解决方案。它已被部署在日本帮助在陡峭的山地环境中运送树苗及帮助电力架线在墨西哥开展光伏吊运工作,协助挪威的山地火灾救援工作,以及助力南极科考工作

稿源:美通社

围观 9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82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智能手表在新冠肺炎疫情后获得了越发广泛的关注,其功能包括语音、健康检查、运动和活动追踪、GPS、通信和个人数据监控。全球智能手表显示面板的出货量已从2022年的2.59亿片增长到2023年的3.51亿片。到 2024年,Omdia预测智能手表显示面板的出货量将达到3.59亿片,其中TFT LCD占63%,OLED占37%。

1.jpg

智能手表 AMOLED 出货份额(百分比)

智能手表OLED凭借其卓越的可视性、更高的对比度、轻薄的外形以及较低的能耗占据了中高端市场。 中国OLED制造商始终专注于智能手表OLED市场,在不断扩大客户群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制造能力。

据《Omdia中小型显示面板市场跟踪报告》,LG 显示在智能手表OLED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主要供货给苹果手表(Apple Watch),而自2023年以来,中国OLED制造商占据的市场份额一直在扩大。 2024年上半年,预计LG 显示、和辉光电(EDO)和天马合计占2024年上半年出货量的53%,中国OLED制造商预计占比64%。

LG 显示和日本显示(Japan Display)为苹果手表提供具有LTPO背板的高端柔性OLED面板,而三星显示为Samsung Galaxy Watch提供OLED。 然而,得益于Fitbit、Garmin、BBK、Honor、OPPO、小米和谷歌等智能手表设备品牌的设计选用,和辉光电、天马、维信诺、京东方和信利等中国OLED制造商正在扩大其OLED面板的出货量。 与此同时,在非品牌基础版智能手表中,OLED面板的采用率越来越高。

"得益于丰富的资源和成功的客户设计选用,京东方等中国TFT LCD制造商在智能手表TFT LCD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OLED制造商正在智能手表OLED市场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随着AI功能的集成,智能手表的电源效率显著提高,OLED有望在智能手表供应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一些领先的智能手表品牌由于其高成本和生产挑战而推迟采用微型LED显示面板。"Omdia显示研究总经理谢勤益(David Hsieh)评论道。 

"此外,我们看到智能手表OLED制造商不断更新其技术路线图,以进一步降低功耗,提高可视性和耐用性。 中国OLED制造商在这些先进规格路线图的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关于OMDIA

Omdia,作为Informa Tech的一部分,是一家专注于科技行业的领先研究和咨询集团。 凭借对科技市场的深入了解,结合切实可行的洞察力,Omdia将赋能企业做出明智的增长决策。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1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82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欧盟电子制造业的关键环节将出现衰退,损害欧洲的安全、工业恢复力和全球竞争力

国际电气工程师协会(IPC)的一份新报告显示,在包括航空航天和国防在内的关键和战略领域,欧洲在电子制造方面对其他地区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尽管通过了《欧洲芯片法案》,但《确保欧盟电子生态系统》报告发现,到2035年,欧盟在芯片以外的关键电子元件(包括印刷电路板(PCB)、电子制造服务(EMS)和先进封装)市场份额将下降到15%。

在过去二十年里,印刷电路板行业面临着巨大的侵蚀。振兴和发展芯片以外的电子制造业,对于建立一个安全、稳健的欧洲电子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必须采取 "从芯片到系统 "的方法,以支持欧盟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并实现战略目标。

"欧洲电子制造业的创新性和复原力对于确保该地区获得国防和航空航天系统、医疗技术和通信基础设施至关重要。IPC欧洲和南亚业务总裁Sanjay Huprikar表示:"报告中强调的日益增长的战略依赖性令人担忧,因为这有损于欧洲实现从加强国防工业基础到绿色和数字转型等关键战略优先事项的能力。

报告评估了欧洲在航空航天/国防、自动化、移动、医疗保健和可再生能源等八个战略领域对非欧盟制造业的依赖程度。报告的重点包括:

在所有关键领域中,欧盟的电子产品生产预计将落后于全球趋势,全球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 16.5% 下降到 2035 年的 15%。

从欧洲电子制造业的子行业来看,如印刷电路板生产(到2035年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7%)、高级封装(1.4%)和集成电路基板生产(0.7%),这些数字变得更加明显。

在过去二十年中,尽管电子产品需求急剧上升,但欧洲在电子制造业中的份额却大幅下降。

自 2000 年以来,全球印刷电路板产量翻了一番多,而目前欧洲的需求量估计为 78.7 亿欧元。

尽管对印刷电路板的需求激增,但欧洲印刷电路板生产预计只能满足欧洲对印刷电路板需求的 11%(低于目前的 17.5%)。

研究结果呼应了越来越多的呼吁,即进行战略投资和制定全面政策,以提高欧盟的竞争力,包括4月17日和18日欧洲理事会的结论,其中指出欧洲 "需要减少其在敏感领域(能源、关键原材料、半导体、健康、数字、食品和关键技术)以及其他领域(如化学品、生物技术和太空)的战略依赖性"。

作为对该研究的回应,欧洲电子制造业呼吁根据 2024-2029 年欧盟委员会的授权制定 "电子制造战略",以帮助欧盟更好地抵御全球干扰并保持竞争优势。今天分享的行业 "行动呼吁 "包括来自欧洲领先电子制造商和贸易协会的支持,以提高对这一情况的认识。

"任何支持竞争力的新产业政策都需要将电子制造业作为航空航天和国防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领域的创新和复原力的关键推动因素。包括欧盟电子制造目标在内的专门战略将有助于欧洲与全球竞争对手竞争。

IPC 今天将与欧盟委员会的代表和行业专家举行会议,审议研究报告和行动呼吁。这次活动将为讨论形势和制定更雄心勃勃、重点突出的战略以振兴欧洲制造业的必要性提供一个论坛。

查看 "确保欧洲电子生态系统安全 "报告全文。  

代表行业成员和协会查看 "欧洲从硅到系统电子制造战略行动呼吁"。

关于 IPC

IPC (www.IPC.org) 是一家全球性的非营利性行业协会,总部位于伊利诺伊州班诺克本,致力于为其 3,200 家会员公司提供卓越的竞争力和财务成功,这些公司代表了电子行业的方方面面,包括设计、印制板制造、电子组装、先进封装和测试。作为一个以会员为导向的组织,以及行业标准、培训、市场研究和公共政策倡导的主要来源,IPC 支持各种计划,以满足约 2 万亿美元的全球电子行业的需求。

围观 9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82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Michele Aparo

Power Transistors sub Group

Application lab

STMicroelectronics

Catania, Italy michele.aparo01@st.com

Vittorio Giuffrida

 Power Transistors sub   Group

Application lab

STMicroelectronics

Catania, Italy

vittorio-mos.giuffrida@st.com

Santi Agatino Rizzo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tania

Catania, Italy santi.rizzo@unict.it

Massimiliano Chiantello   

Power Transistors sub Group

Application lab

STMicroelectronics

Catania, Italy

massimiliano.chiantello@st.com

摘要:本文提出一个用尺寸紧凑、高成本效益的DC/AC逆变器分析碳化硅功率模块内并联裸片之间的热失衡问题的解决方案,该分析方法是采用红外热像仪直接测量每颗裸片在连续工作时的温度,分析两个电驱逆变模块验证,该测温系统的验证方法是,根据栅源电压阈值选择每个模块内的裸片。我们将从实验数据中提取一个数学模型,根据Vth 选择标准,预测当逆变器工作在电动汽车常用的电压和功率范围内时的热不平衡现象。此外,我们还能够延长测试时间,以便分析在电动汽车生命周期典型电流负荷下的芯片行为。测试结果表明,根据阈压为模块选择适合的裸片可以优化散热性能,减少热失衡现象。

关键词电驱逆变器,碳化硅,电动汽车,大功率

I.前言

电驱逆变器是业界公认的混动车和电动车的核心部件,从最初的几十千瓦,到现在的数百千瓦,它们对额定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中高功率逆变器要求功率模块的标称电流高达数百至数千安培。只能通过并联多个裸片,有时并联多个子模块(在同一个封装基板上集成多个裸片),甚至多个功率模块,才能达到如此高的电流[1]

在这种情况下,重量、尺寸和成本是制约功率模块设计的主要因素。最初使用IGBT设计的三相半桥逆变器解决方案已经非常普及,目前采用性能更高的碳化硅功率模块设计逆变器是一种新趋势。功率模块设计通常是热性能和电性能之间的权衡与折衷。设计良好的功率模块,能够在上下桥臂开关管之间以及开关管内部裸片之间均衡分配电流,前提是它们的静态参数差异不大。此外,良好的电路布局意味着,只有裸片之间互热效应合理,热应力才能分布均衡[1]

本文介绍一个电驱逆变器模块连续工作测温系统的开发步骤和过程,并分析了影响功率模块使用寿命的并联碳化硅裸片之间的热失衡现象。电路布局引起的寄生元件和静态参数(例如,通态电阻和阈值电压)是引起并联器件热失衡的主要因素。论文[2]中详细论述了电路布局的不对称性,它会影响栅极到源极环路,引起串联电感,并导致驱动环路不匹配,从而严重影响并联器件的动态性能

论文[3]中描述了如何通过红外热像仪图像分析功率模块在稳态下的热失衡问题。虽然通态电阻分布范围是一个重要的静态参数,但是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将会补偿通态电阻的分布范围。事实上,芯片升温将会减轻漏源通态电阻自然分布范围引起的热失衡现象。

本文将重点讨论另一个关键参数:阈值电压 (Vth),它对开关的导通和关断性能影响很大,从而影响功率开关的能量损耗。 两个并联芯片之间的阈压 Vth 差会导致能耗失衡,最终影响整个功率模块的性能。论文[4]详细地描述了 Vth 对开关能耗的影响,证明当 Vth 升高 500mV时,导通状态耗散功率升幅可能高达 40%

根据这个论据,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能够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直接测量开关温度的测温系统,以评估和表征功率模块内不同裸片的散热性能。不仅在生产线上设法最大限度缩窄工艺的参数分布范围,包括阈压 Vth的分布范围,还需要根据模块内距离最近的两个芯片之间的微小差异,在模块组装层面采取进一步的改善行动。我们利用这一概念组装了两个不同的功率模块:第一个模块叫做 GAP1,内部裸片阈压Vth的最大分布范围是250mV(围绕平均值+/- 125mV),第二个模块叫做GAP2Vth的最大变化范围是 500mV(围绕平均值+/-250mV)。采用两个不同的开关频率进行测试:电驱逆变器的典型工作频率8kHz12kHz。众所周知,耗散功率的增加与开关频率成正比

 A.实验装置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开发一个温度测量系统,使我们能够在更接近电驱逆变器的实际应用环境中测量功率芯片的温度。因此,必须从适合的机械部件以及液压、电气和电子组件开始,使所有组件都指向上述目标。下图是已实现的最终温度测试系统的框图。

1.png

1:完整的测温系统框图

测温系统的液压部分是由冷水机、进水阀、出水阀组成,冷却液在液压管道内循环流动,为被测温装置散热。进水阀温度和流量以及水套(水箱)的外观尺寸是决定逆变器尺寸的重要参数,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封装的RTH热阻率。冷却液是乙二醇和水的50%-50%混合物,这是变频冷却器回路中常见的冷却液配制方法。为了测量冷却液的流量,在被测温装置前面连接一个流量计,在我们的实验中,冷却液流量设为每分钟 3.7 升。采用温度计检测功率模块进水阀的冷却液温度何时达到65℃的参考温度。铝制散热器为功率模块散热,功率模块的栅极信号由专门的栅极驱动板提供。图 2 是测温实验设置。

2.jpg

2:实验装置

下面是设备清单

1: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

示波器

2个温度传感器

红外热像仪

流量表

Chroma 1000V 15A 电源

4个THDP0200   250MHz电压探头

2个低压电源

1个600A罗氏电流探头   600A

1.2mH 900A 电感器

碳化硅功率模块

STM32 微控制器

栅极驱动板

冷水机

3个350uF   855V DC-Link 薄膜电容器

流量表

电缆

B. 被测温设备和栅极驱动板设计

我们在一个连续高频工作的碳化硅三相功率模块上进行热分析。特别是,把功率模块的中间桥臂断开,将桥臂U 和桥臂 W的交流端子连接1.2mH 的电感负载,获得一个全桥拓扑(图 3)。

3.jpg

3:半桥等效电路

如何通过多层结构实现驱动模块是在开发测温系统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第一级(电源)利用DC-DC升压转换器提供+18V5V电压,这是开关操作所需的电源。第二级(主板)包含驱动器和通断电阻,用于驱动电荷注入栅源极电容器,以免在开关过程中达到器件的击穿电压。下图是这些板的 3D 模型。

最后一级是由 Nucleo STM32 微控制器板实现的控制模块。该模块采用单极 PWM 控制方法,用相同信号驱动两个对角线上的开关。互补信号及所需的死区时间用于驱动第二对角线上的功率开关。根据负荷工况和实际工作条件,设置 PWM 信号的占空比,以获得峰值电流达到设计要求的正弦电流波形。图 4所示是 PWM 互补信号和负载电流 (460 A Imax) 的相关波形。

4.png

4. PWM驱动信号和负载电流

5.png

5 :栅极驱动板电源和主板

栅极驱动板安装在功率模块上面,如上图所示。两块板子是金字塔形状和互补结构,通过排针插接在一起,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走线距离、驱动板上的寄生元件和信号传播延迟。

在下图中,可以看到所使用的测试工具以及直流母线和微控制器板。因为高频电流会流经汇流排,所以,在设计阶段应特别注意汇流排的正确尺寸。板上有两个开孔,方便我们直接观察被测芯片,并用红外热像仪测量结温 (TJ)

6.png

6: 电气系统概述

被测温SiC功率模块的特性如下:25℃时通态电阻典型值RdsON=1.9mΩ(每个开关),标称电流Iphase=340A,击穿电压Vb=1200V 7 所示是全桥转换器的一个桥臂:每个开关都是由八个并联的裸片组成。在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被测温器件的内部电路布局,并确定组成上下桥臂开关的八个裸片的位置。

7.png

7: 被测器件电路布局

C. 并联芯片间的阈压差对温度不平衡的影响

测试电压和电流分别是 400V 母线电压和 200Hz 340 Arms 正弦相电流,使用8kHz12kHz 两种开关频率测试在不同耗散功率时的热失衡现象[3]

温度测量的目的是量化全桥 32 个芯片中温度最高和最低的芯片之间的温差,比较GAP 1 模块和GAP 2 模块在相同开关频率条件下的散热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实验装置的测量准确度达到要求,对FLIR E-76热像仪进行了预表征测量过程,涉及的主要参数包括安装位置角度,以及与表面材料和外部光线条件相关的发射系数。在 50°C 175°C的稳态温度范围内,通过热板给功率模块加热来进行校准。最后,对照热板温度设定值检查NTC 读数,确保二者一致。

只有完成实验装置校准后,才开始拍摄热图像。图 8 和图 9 所示是GAP 1 模块在开关频率 12kHz时的红外热图像,同时给出了开关内每个芯片的结温测量值。

8.png

8 桥臂U8kHz时的红外热图像

下图是桥臂W在开关频率12 kHz时的红外热图像。

9.png

9: 桥臂W 12kHz时的红外热图像

GAP2 模块上做同样的测温实验。图中上面的八颗裸片属于上桥臂开关,而下面的八颗裸片属于下桥臂开关。在 8kHz 12kHz开关频率条件下,分别对GAP 1 模块和GAP 2模块进行了温度分析。下表汇总了测量分析结果,报告了每个步骤测得的最大温度和最小温度。

表二:测试结果

选择标准

开关频率

[kHz]

桥臂U  

[°C]

桥臂U  

[°C]

桥臂W  

[°C]

桥臂W  

[°C]

Gap 1

8

84.8

89.1

84.7

4.4

Gap 1

12

85.5

89.2

85.6

4.6

Gap 2

8

92.1

92.1

88.5

6.3

Gap 2

12

95.6

95.6

90.8

8.7

GAP 1 模块中,温度最高和最低芯片的温差,在 8kHz 时为 4.4 °C,在 12kHz 时为 4.6 °C 在根据选型标准选择 Vth GAP 2模块中,8kHz 时的热增量为 6.3 °C 12kHz 时为8.7 °C

D. 结论

测试表明,减小并联碳化硅芯片的阈压差可以极大地降低芯片之间的温差。此外,随着开关频率提高,通过减小裸片阈压差的方式降低温差的方法变得更加有效,特别是,在测试中,温差在 8kHz 时降低了 25%,在开关频率为 12kHz 时降低了近 50%。引起开关耗散功率的因素包括 EonEoff 和二极管反向恢复损耗,当然还有开关频率。

从实验结果来看,对于给定的选型标准,提高开关频率降低温差的方法无论如何不如降低阈压分布范围更有效。由于测量过程中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其中包括总线过热和电源电压纹波,因此,无法在上一代电动汽车的典型标称电池电压下执行测试。预计这将会扩大温差,因此,从选型标准或器件阈压范围开始,能够预测结温热不平衡的数学模型将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A. Sitta, G. Mauromicale, V. Giuffrida, A. Manzitto, M. Papaserio, D. Cavallaro, G. Bazzano, M. Renna, S.A. Rizzo, M. Calabretta -

Paralleling Silicon Carbide MOSFETs in Power Module for Traction Inverters: a Parametric Study

[2]Szymon Bęczkowski, Asger Bjørn Jørgensen, Helong Li, Christian Uhrenfeldt, Xiaoping Dai, Stig Munk-Nielsen - Switching current imbalance mitigation in power modules with parallel connected SIC MOSFETs I. S. Jacobs and C. P. Bean, “Fine particles, thin films and exchange anisotropy,” in Magnetism, vol. III, G. T. Rado and H. Suhl, Eds. New York: Academic, 1963, pp. 271–350.

[3]Diane-Perle Sadik, Juan Colmenares, Dimosthenis Peftitsis, Jang-

Kwon Lim, Jacek, Rabkowski and Hans-Peter Ne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static and transient current sharing of  parallel-connected Silicon Carbide MOSFETs”

[4]Antonia Lanzafame, Vittorio Giuffrida “Improving Switching Performance in SiC Power Modules by Better Balancing Gate Threshold Voltage Differences”

[5]Calabretta, Michele & Sitta, Alessandro & Oliveri, Salvatore & Sequenzia, Gaetano. (2021). Silicon Carbide Multi-Chip Power Module for Traction Inverter Applications: Thermal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1982].

围观 5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82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6月11日,MediaTek在COMPUTEX 2024期间宣布将NVIDIA TAO与MediaTek NeuroPilot SDK集成,应用于边缘AI推理芯片的开发。MediaTek对NVIDIA TAO的支持将为开发者带来无缝体验,开发者可以为MediaTek芯片驱动的物联网应用开发丰富的边缘AI以及生成式AI功能,赋能各类企业在智能零售、制造、医疗、交通、智慧城市等多样化的物联网垂直领域,充分发挥边缘AI的应用潜力。

MediaTek 物联网事业部总经理王镇国表示:“将NVIDIA TAO与MediaTek NeuroPilot开发套件集成,将进一步扩大我们普及AI应用的愿景蓝图,推动新一轮AI设备和体验的发展。凭借这些扩展资源和MediaTek先进的Genio系列产品,开发者能轻松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边缘AI产品。”

NVIDIA 机器人和边缘计算副总裁Deepu Talla表示:“生成式AI正在为智能物联网和边缘应用提供更高精度的计算机视觉能力。NVIDIA TAO与MediaTek NeuroPilot SDK的结合,将为数十亿台物联网设备带来更新、更强大的视觉AI模型。”

MediaTek芯片每年驱动20亿台联网设备。MediaTek边缘计算产品旨在提高边缘AI应用的性能和能效,集成了MediaTek先进的多媒体和通信技术,凭借从高阶、中阶到入门的芯片产品组合,为不同价位段的设备带来非凡的AI体验。

MediaTek NeuroPilot SDK软件开发套件与NVIDIA TAO的集成,可以帮助开发者通过易用的界面和性能优化功能,在MediaTek芯片驱动的设备上实现更先进的AI视觉应用。NVIDIA TAO工具包拥有超过100个预训练模型,为一系列解决方案和用例解锁了定制化的视觉AI功能。它将AI模型调整的过程自动化,减少了开发时间和复杂性,帮助开发人员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

了解更多关于MediaTek NeuroPilot SDK开发套件的信息,请访问:https://neuropilot.mediatek.com/

了解更多关于MediaTek物联网产品组合的信息,请访问:https://www.mediatek.com/iot

关于MediaTek 联发科技

MediaTek联发科技是全球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在移动终端、智能家居、无线连接及物联网产品等市场位居领先地位,一年约有20亿台搭载MediaTek芯片的终端产品在全球上市。MediaTek致力于技术创新并赋能市场普及前沿科技,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语音助手、可穿戴设备、汽车等终端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移动计算技术、先进的通信技术、丰富的多媒体功能。MediaTek相信科技能够改善人类的生活、与世界连接,每个人都有潜力用科技创造无限可能(Everyday Genius)。了解更多资讯,请浏览:www.mediatek.com


围观 6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82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采用新型热阻增强封装的P2系列表现出超高的电气性能,支持具有挑战性的高功率应用,坚固可靠

无晶圆厂环保科技半导体公司 Cambridge GaN Devices (CGD) 开发了一系列高能效氮化镓(GaN)功率器件,致力于打造更环保的电子器件。CGD 今日推出采用新颖的芯片和封装设计的、超低导通电阻(RDS(on)) ICeGaN™ GaN 功率 IC ,将 GaN 的优势提供给数据中心、逆变器、电机驱动器和其他工业电源等高功率应用。新型 ICeGaN™ P2系列 IC RDS(on)低至25 mΩ,支持多kW功率应用,并提供超高效率。

1.png

ANDREA BRICCONI | CGD 首席商务官:“人工智能的爆炸性增长导致能源消耗的显著增加,促使数据中心系统设计师优先考虑将   GaN 用于高功率、高效的功率解决方案。CGD这一新系列   GaN 功率 IC   支持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在数据中心实现超过100   kW/机架的功率密度,满足高密度计算的最新   TDP(热设计功率)趋势的要求。在电机控制逆变器方面,开发人员正在使用 GaN 来减少热量,获得更小、更持久的系统功率。以上两个市场正是CGD   ICeGaN 功率   IC 现在的目标市场。简化的栅极驱动器设计和降低的系统成本,再加上先进的高性能封装,使   P2 系列 IC 成为这些应用的绝佳选择。” 

ICeGaN 功率 IC 集成了米勒箝位以消除高速开关过程中的击穿损耗,并实现了0V关断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向导通损耗,其性能优于分立 eMode GaN 和其他现有技术。新的封装提供了低至0.28 K/W的改进的热阻性能,与市场上任何其他产品比较具有相当或更加优异的性能。其双面 DHDFN-9-1(双散热器 DFN)封装的双极引脚设计有助于优化 PCB 布局和简单并联以实现可扩展性,使客户能够轻松处理高达多kW的应用。经过设计新型封装不仅提高了产量,其侧边可湿焊盘技术,更便于光学检查。

用户现在可申请 CGD 新型 P2 系列 ICeGaN 功率 IC 样品。该系列包括四款 RDS(on)产品为25 mΩ和55 mΩ,额定电流为60 A和27 A的产品。产品采用10 mm x 10 mm封装 DHDFN-9-1和 BHDFN-9-1(底部散热器DFN)封装。与所有CGD ICeGaN产品一样,P2系列可以使用任何标准 MOSFET 或 IGBT 驱动器进行驱动。

现有2款采用新型 P2 产品演示板可供展示:一款是 CGD 与法国公共研发机构 IFP Energies nouvelles 合作开发的单相变三相汽车逆变器演示板;另一款是3kW图腾柱功率因数校正演示板。

新型 P2 系列 ICeGaN™ 产品系列 GaN 功率 IC 和演示板将于2024年6月11日至13日在德国纽伦堡举行的 PCIM 展览上首次公开展示。CGD 的展位号为7-643。欢迎用户莅临参观和了解这些产品。

关于 Cambridge GaN Devices

Cambridge GaN Devices (CGD) 致力于 GaN 晶体管和 IC 的设计、开发与商业化,以实现能效紧凑性的突破性飞跃。我们的使命是通过提供易于实现的高能效 GaN 解决方案,将创新融入日常生活。CGD 的 ICeGaN™ 技术经证明适合大批量生产,并且 CGD 正在与制造合作伙伴和客户携手加快扩大规模。CGD 是一家无晶圆厂企业,孵化自剑桥大学。公司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 Giorgia Longobardi 博士和 CTO Florin Udrea 教授仍与世界知名的剑桥大学高压微电子和传感器研究组 (HVMS) 保持着紧密联系。CGD 的 ICeGaN HEMT 技术背后有不断扩充的强大知识产权组合做支撑,这也是公司努力创新的结晶。CGD 团队在技术和商业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功率电子器件市场上的大量突出表现,为其专有技术在市场上的认可程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camgandevices.com/zh/

围观 4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81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河南省首届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专业建设论坛在郑州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郑州轻工业大学与泰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吸引了省内 11 所高校的相关学院院长、专业负责人共50 余人参加,共同商讨河南省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专业的发展大计。

1 (1).png

论坛由郑州轻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姜利英主持,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院长王忠勇致欢迎词,并发起省内高校合作倡议,以推动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专业与学科的发展。

在主题报告环节,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南通大学副校长徐骏教授以《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培养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为题,全面介绍了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和实践。中科院微电子所创新中心主任、郑州中科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院长邱昕研究员则在《新形势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发展思考》报告中,强调了产业界的核心关注点与人才培养之间的断层,并给出了专业发展建议。

此外,河南师范大学王文清院长、河南理工大学王国东主任、郑州大学李磊院长、郑州轻工业大学姜利英院长、中原工学院但永平院长和郭鹏院长分别从自身专业建设角度,分享了本校的专业建设经验和发展问题。

泰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教育事业部特聘专家梁光胜先生介绍了泰克在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产业、科研和教育方面的业务内容,并阐述了泰克在中国教育科研领域的合作理念。他表示,希望后续能在课程、科研项目、奖项、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等多个领域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的发展。

泰克科技在微电子领域与高校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多年来,泰克一直致力于支持高校的微电子教育和科研工作,与众多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提供先进的测试测量设备、技术支持和培训,泰克帮助高校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微电子专业人才,推动了微电子领域的科研创新。

论坛现场还展示了泰克科技的微电子实验平台、高精度源表等设备,与会代表与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就课程建设和科研测试细节展开了探讨。与会人员就校企深度合作达成一致,将在课程、教材、实习等方面开展合作落地。郑州轻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姜利英院长代表主办方致闭幕词,呼吁大家共同推动省内微电子与集成电路教育的发展。

本次论坛为河南省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也为校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泰克科技将继续关注并支持该领域的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一起探索教育和教学实验室创新方案,https://www.tek.com.cn/education/university-labs,更多实验室平台预约详情:泰克创新实验室开放平台 | Tektronix

关于泰克科技

泰克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毕佛顿市,致力提供创新、精确、操作简便的测试、测量和监测解决方案,解决各种问题,释放洞察力,推动创新能力。70多年来,泰克一直走在数字时代前沿。欢迎加入我们的创新之旅,敬请登录:tek.com.cn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81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