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具身智慧机器人(Embodied AI Robot)是一种融合了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技术的新型智能系统。它不仅具备传统机器人的物理形态和运动能力,还通过先进的感知、认知和交互技术,能够像人类一样在真实环境中自主感知、理解、决策和行动。具身智慧机器人强调“身体”与“智能”的结合,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交互来实现智能行为。具身智慧机器人在工业、医疗、服务、特种和教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工智能、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资本和国家政策的引导,具身智慧机器人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突破推动应用拓展,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知名科技公司如特斯拉、谷歌、华为都纷纷下场具身智慧机器人领域,国内企业如优必选、宇树科技等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正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而具备终端集群优势的深圳机器人集群到2027年将聚集超1200家企业,涵盖核心零部件、AI芯片到系统集成全链条。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报告,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突破9700亿元。其中,人形机器人市场作为具身智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95.25亿元。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9731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超22%。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达82.39亿元,占全球约50%。
具身智慧机器人未来技术演进有三个目标:
短期目标(2025-2027年):重点突破双足动态平衡、精细操作(如抓取微小物体)、续航提升(目标8小时以上),推动实用性功能落地。
中期目标(2028-2030年):实现类人环境认知能力(如自主导航复杂场景)、多机协作(如工厂流水线协同),并优化AI与硬件的深度融合。
长期愿景(2030年后):探索脑机接口融合、情感交互等前沿领域,打造具备自主学习与进化能力的“类人智能体”。
目前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三大突破,分别是多模态感知系统突破--通过毫米波雷达与电子皮肤的结合,机器人已实现0.1毫米级精度感知,能精准识别复杂环境下的物体材质与温度变化。
语言交互突破--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对话系统,使机器人具备上下文理解能力,多轮对话准确率较上一代提升47%。
应用场景拓展--具身智慧机器人已在科研教育、工业预研、商业展示、医疗辅助手术等领域实现初步应用。例如,宇树Unitree H1教育机器人年出货超800台。
但是,具身智慧机器人目前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如核心挑战是如何降低车成本?目前单台人形机器人成本约5万-10万美元,难以让普通大众所消费,其次是确实行业标准,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标准尚未完善,如采用何种电气架构?采用什么样的通信协议?这些都会影响具身智慧机器人行业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应用。还有关于伦理与隐私的争议,具身机器人产生的“数字人格”问题,已引发业界的关注。另外还有具身智慧机器人生态建设、跨学科协同等问题。
这些技术挑战需要产业方、资本和政府机构一起协同,下周,5月13日,中国最知名的本土IC推介平台--第十五届松山湖中国 IC 创新高峰论坛将在东莞松山湖召开,本次论坛将聚焦具身智慧机器人,除了推介10款本土IC外,与会嘉宾还将讨论具身智慧机器人的产业化之路。
本次论坛具体议程如下:
【参会方式】
论坛线下参会为邀请制,如欲线下参会,可发送邮件咨询marcom@verisilicon.com
本次论坛将有同步直播,欢迎扫码预约!
关于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
“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从2011年开始,在东莞市松山湖连续成功举办14届,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中国IC新品集中发布平台。会议每年围绕该年度的热门应用主题,招募和精选10家本土IC企业进行集中的新品发布和展示,并邀请30家系统和应用厂商到场进行供需对接,以及邀请20多家产业投资机构现场沟通投资意向。此外,该会议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会议当天的媒体原创报道通常达到50-80篇,会后媒体原创报道总数百余篇。
会议因其可以高效对接优质的产业资源,并获得媒体的广泛传播,深受中国IC产业链的欢迎。
截至2024年,松山湖论坛共推介了86家本土IC企业,论坛上发布的国产芯片量产率达94.5%,有17家企业在亮相松山湖论坛后的几年内成功上市,会后上市率达19.8%,还有4家正处于上市进程中。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