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全新可编程逻辑器件和无代码设计工具可降低工程设计复杂性和成本、减少布板空间并缩短时间。
德州仪器 (T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XN)近日推出了可编程逻辑器件 (PLD) 系列。此产品系列以德州仪器出色的逻辑产品系列为基础,旨在帮助工程师简化任何应用的逻辑设计。德州仪器的全新 PLD 产品系列能够在单个器件中集成多达 40 个组合和顺序逻辑及模拟功能,与分立式逻辑实施方案相比,可帮助将电路板尺寸缩小高达 94%,并降低系统成本。此外,与市场上的同类可编程逻辑器件相比,新产品系列还大幅节省了空间。
利用德州仪器易于使用的 InterConnect Studio 工具,工程师可在数分钟内设计、仿真和配置其器件以进行评估,而无需任何软件编码。InterConnect Studio 利用拖放式 GUI 和集成仿真功能加快了逻辑器件设计过程。设计人员还可以使用方便的点击编程和直接订购功能。这些功能可简化编程和采购,有助于加快产品上市步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 ti.com/tpld。
关键所在
"工程师们正在越来越多地考虑使用可编程逻辑器件来降低设计复杂性、减小布板空间、简化供应链管理以及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德州仪器接口产品部门副总裁兼总经理 Tsedeniya Abraham 表示,"但是,现有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复杂性超出了许多应用的需求,涉及到编程专业知识,或者提供的封装选择有限。我们的全新可编程逻辑产品系列以 德州仪器 60 年逻辑产品设计经验为基础,采用业界通用封装,尺寸小至 2.56mm2,功耗低,通过 AEC Q-100 认证,温度范围为 -40°C 至 125°C,适用于汽车、工业和个人电子产品等应用。"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技术文章"开启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无限可能"。
更多详情
德州仪器的 PLD 产品系列包括超小型引线式封装,尺寸为 2.1mm x 1.6mm,间距为 0.5mm。这种引线式封装比市场上同类器件小 92%,可满足制造商的焊接需求,但尺寸大大降低。德州仪器的汽车级 PLD 比最接近的市场上同类产品小 63%。此产品系列还提供 Quad Flat No-Lead (QFN) 封装选项,支持自动光学检测,可确保安全性和系统长期可靠性。
德州仪器全新 PLD 的静态电流小于 1µA,有功功率比市场上的同类器件低 50%,因此其低功耗特性有助于延长电动汽车、电动工具、电池包和游戏控制器等产品的电池续航时间。
德州仪器的所有新 PLD 产品均支持通用输入/输出、查找表、数字触发器、管道延迟、滤波器和电阻-电容振荡器。TPLD1201 和 TPLD1202 器件还集成了模拟比较器等模拟功能,具有内部可选电压基准选项和迟滞。TPLD1202 具有串行外设接口、I2C、看门狗计时器和状态机等附加功能。
供货情况
下表提供了德州仪器全新 PLD 产品的详细信息。此外,配套的开发工具包括:
评估模块,可在 TI.com 上购买。
USB 编程器。
InterConnect Studio,可在 TI.com 上免费下载。
器件 | 封装 | 评估模块 |
TPLD801 | SOT – 8 引脚 | TPLD801-DRL-EVM |
TPLD801-Q1 | SOT – 8 引脚 | TPLD801-DRL-EVM |
TPLD1201 | VSSOP – 10 引脚 | TPLD1201-DGS-EVM |
QFN – 12 引脚 | TPLD1201-RWB-EVM | |
TPLD1201-Q1 | VSSOP – 10 引脚 | TPLD1201-DGS-EVM |
TPLD1202 | SOT – 14 引脚 | TPLD1202-DYY-EVM |
QFN – 12 引脚 | TPLD1202-RWB-EVM | |
TPLD1202-Q1 | SOT – 14 引脚 | TPLD1202-DYY-EVM |
关于德州仪器 (TI)
德州仪器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从事设计、制造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企业系统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让世界更美好。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可靠、更经济、更节能,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
登陆TI.com.cn了解更多详情。
德州仪器全新可编程逻辑产品系列允许工程师在单个芯片上集成多达 40 个逻辑及模拟功能,与分立式实施方案相比,大幅减小了电路板尺寸。
稿源;美通社

夏威夷当地时间10月21日,高通骁龙峰会2024正式拉开序幕,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MO郭锐受邀出席并发表演讲,以荣耀AI智能体等多项技术创新为例,向业界分享了荣耀携手高通联合研发、携手释放端侧AI最大潜能的前沿案例。会上,备受业界关注的荣耀Magic7系列灰色真机首次曝光,成为本次峰会的焦点之一。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MO郭锐手持Magic7 Pro灰色真机演讲展示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赵明以远程视频致辞的形式参与本次峰会,并分享了AI技术浪潮下荣耀与高通的合作契机与发力方向:"荣耀和高通携手合作,共同走在端侧AI开发的前沿。作为长期合作伙伴,荣耀和高通联合研发,共同定义AI时代的全新应用场景,在连接、交互和性能方面为用户带来革命性的体验。"同时,赵明宣布,荣耀即将发布的旗舰新品荣耀Magic7系列的影像和游戏将首次搭载生成式AI能力,该能力由高通骁龙移动平台提供支持。
荣耀CMO郭锐在现场演讲中,进一步对双方在AI领域具备开创性和开拓性的合作关系进行了阐述,他表示:"荣耀的品牌愿景是通过开放协作和以人为中心的创新,创造属于每个人的智慧新世界。高通是与荣耀拥有相同价值观和愿景的合作伙伴,从行业首款AI手机,到多模态交互,再到端侧AI基础模型,双方在智能技术联合开发方面拥有悠久的合作历史,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目前,荣耀已经成为首个全面支持骁龙生态系统的高通战略合作伙伴,双方通力合作、共同定义关键AI原生应用场景,以助力下一代芯片开发和用户体验的优化。"
对此,高通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手机业务总经理Chris Patrick评价:"高通很高兴能与荣耀合作,共同塑造人工智能的未来。双方将携手突破人工智能的边界,创造真正变革性的体验。"
AI就是未来,已成为终端行业的共识。目前,荣耀正与高通联合研发,共同定义AI时代的全新应用场景。郭锐在演讲中为到场嘉宾展示了荣耀和高通在智慧互联、交互变革、性能提升三大领域联合攻坚所带来的最新创新成果,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在智慧互联方面,荣耀通过MagicOS信任环(MagicRing)将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多个终端设备串联起来打造"超级终端",实现了原生AI服务跨终端跨系统的无缝流转,为用户带来"以人为中心"的智慧体验。例如,荣耀笔记本电脑可以借助荣耀手机的AI能力,实现AI反诈、AI消除等创新体验。在MagicRing信任环中,基于身份验证体系的荣耀设备可在低功耗下实现多设备自发现、自组网、自连接,具备业内领先的互联能力。秉持合作共赢理念,在双方共同探索之下促成Snapdragon Seamless跨平台技术的诞生,由此赋能行业多终端互联互通底层技术的革新进化,推动行业迈向智慧互联的未来。
在交互创新方面,针对现阶段APP之间存在服务接续割裂的用户痛点,荣耀认为应以一句话、智能体化的端侧AI创新,打破数字孤岛之间的壁垒,重塑人机交互与跨应用服务体验。为此,荣耀在近期IFA展览上发布了全球首个跨应用开放生态智能体——荣耀AI智能体,带来"一句话关闭自动续费"、"一句话点饮品"、"一句话旅行规划与订票"等颠覆性端侧AI体验。在荣耀积极推动端侧AI创新之时,高通的异源计算架构所提供的高性能算力支持,为智能手机的个人化AI助理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双方共同致力于将高性能低功耗的AI计算能力引入终端设备,为消费者带来触手可及的AI技术。
荣耀AI智能体,引领智能手机行业进入自动驾驶时代。图为“一句话点饮品”示例
在性能提升方面,荣耀与高通致力于以端侧AI技术赋能硬件,全面释放SoC与影像性能表现,击破硬件性能上限的天花板。在游戏性能领域,由于手机尺寸和电池寿命的限制,手机的"画面质量-帧率-温度"往往相互制约,成为手机游戏中常见的"三难困境"。在异源计算架构加持下,荣耀带来了业界首创的由NPU驱动的AI实时渲染技术,实现了更为上乘的画面质量、更高更稳定的帧率表现以及更加出色的温控表现,系统性解决了三难困境。
荣耀带来业界首创的由NPU驱动的AI实时渲染技术,系统性解决三难困境,实现了“成像品质-帧率-温度”三相兼得的优异体验
在荣耀与高通共建的"AI优先"生态之下,一场关于智慧互联、人机交互与硬件性能的技术革命正在来袭。10月23日,行业首个搭载跨应用开放生态智能体的个人化全场景AI操作系统MagicOS 9.0即将面世,紧随其后的10月30日,全新一代旗舰手机荣耀Magic7系列也将与消费者正式见面。届时,荣耀具备行业引领性的端侧AI技术,将在全新骁龙8系旗舰移动平台骁龙8至尊版强劲算力加持下,释放出更加澎湃的创新动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前所未有的AI魔法体验!
关于荣耀
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提供商,荣耀致力于成为构建全场景、 面向全渠道、服务全人群的全球标志性科技品牌。以创新、品质和服务作为三大战略控制点,荣耀坚持研发及前瞻性技术的持续投入,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不断创新的智能设备和服务, 创造属于每个人的智慧新世界。
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访问荣耀官方网站www.honor.com
稿源:美通社

株式会社电装(总部位于日本爱知县刈谷市,社长:林 新之助,公司名以下简称“电装”)和ROHM Co., Ltd.(总部位于日本京都市右京区,社长:松本 功,公司名以下简称“罗姆”)宣布,双方已就在半导体领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事宜达成协议。
近年来,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电动汽车的开发和普及进程加速,相应地,对汽车电气化所需的电子元器件和半导体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另外,有助于实现交通事故零死亡的自动驾驶和网联汽车等领域,也离不开半导体的支持,因此半导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不可或缺的存在。
电装和罗姆此前曾围绕车载半导体的开发和相关项目开展过合作。未来,双方将探讨建立正式的合作伙伴关系,除了要实现高可靠性产品的稳定供应外,还将探讨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高品质、高效率的半导体开发相关的各种项目合作。
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这种正式合作关系,电装还将收购罗姆的部分股份。
株式会社电装董事长兼CEO 林新之助表示:“电装将半导体定位为实现下一代车载系统的关键器件,并致力于与拥有丰富经验和强大实力的半导体制造商加深合作关系。罗姆不仅拥有模拟、功率器件和分立等对车载电子产品而言至关重要的丰富的半导体产品阵容,还拥有丰富的量产经验。我相信,通过将其与电装多年来积累的车载技术和实力相结合,将能够实现稳定供应并加快技术开发速度”。
罗姆董事长松本功表示:“多年来,作为全球Tier 1制造商的电装和罗姆不断加深合作。近年来,在模拟半导体产品领域也展开了联合开发。我相信,通过与电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及电装对罗姆的股份收购,将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要实现碳中和,着眼于最终产品和系统,在器件层面的技术合作至关重要。电装在汽车和工业设备领域拥有强大的系统构建能力,通过深化与电装之间的融合,我认为双方将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做出贡献。
【关于罗姆(ROHM)】
罗姆(ROHM)成立于1958年,由起初的主要产品-电阻器的生产开始,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半导体厂商。罗姆的企业理念是:“我们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将为国内外用户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优质产品,并为文化的进步与提高作出贡献”。
罗姆的生产、销售、研发网络分布于世界各地。产品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包括IC、分立式元器件、光学元器件、无源元器件、功率元器件、模块等。在世界电子行业中,罗姆的众多高品质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许可和赞许,成为系统IC和先进半导体技术方面的主导企业。
【关于罗姆(ROHM)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销售网点:为了迅速且准确应对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的要求,罗姆在中国构建了与总部同样的集开发、销售、制造于一体的垂直整合体制。作为罗姆的特色,积极开展“密切贴近客户”的销售活动,力求向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目前在中国共设有20处销售网点,其中包括上海、深圳、北京、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宁波、西安、武汉、东莞、广州、厦门、珠海、重庆、香港、台湾。并且,正在逐步扩大分销网络。
技术中心:在上海和深圳设有技术中心和QA中心,在北京设有华北技术中心,提供技术和品质支持。技术中心配备精通各类市场的开发和设计支持人员,可以从软件到硬件以综合解决方案的形式,针对客户需求进行技术提案。并且,当产品发生不良情况时,QA中心会在24小时以内对申诉做出答复。
生产基地:1993年在天津(罗姆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和大连(罗姆电子大连有限公司)分别建立了生产工厂。在天津进行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和光学传感器的生产,在大连进行电源模块、热敏打印头、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的生产,作为罗姆的主力生产基地,源源不断地向中国国内外提供高品质产品。
社会贡献:罗姆还致力于与国内外众多研究机关和企业加强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的研发活动。2006年与清华大学签订了产学联合框架协议,积极地展开关于电子元器件先进技术开发的产学联合。2008年,在清华大学内捐资建设“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并已于2011年4月竣工。2012年,在清华大学设立了“清华-罗姆联合研究中心”,从事光学元器件、通信广播、生物芯片、SiC功率器件应用、非挥发处理器芯片、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技术(结构设施健康监测)、人工智能(机器健康检测)等联合研究项目。除清华大学之外,罗姆还与国内多家知名高校进行产学合作,不断结出丰硕成果。
罗姆将以长年不断积累起来的技术力量和高品质以及可靠性为基础,通过集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扎实的技术支持、客户服务体制,与客户构筑坚实的合作关系,作为扎根中国的企业,为提高客户产品实力、客户业务发展以及中国的节能环保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和工业设备中高效电源解决方案的理想选择
Littelfuse公司(NASDAQ:LFUS)是一家工业技术制造公司,致力于为可持续发展、互联互通和更安全的世界提供动力。公司今日宣布推出SMFA非对称系列表面贴装瞬态抑制二极管,这是市场上首款非对称瞬态抑制解决方案,专为保护碳化硅(SiC)MOSFET栅极免受过压事件影响而设计。与传统的硅MOSFET和IGBT相比,SiC MOSFET的开关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因此越来越受到欢迎,对稳健栅极保护的需求也越来越大。SMFA非对称系列提供了一种创新的单元件解决方案,在简化设计的同时显著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
SMFA非对称系列是市场上唯一一款专为SiC MOSFET的独特栅极保护要求而设计的瞬态抑制二极管。与需要多个齐纳二极管或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传统解决方案不同,SMFA系列使用单个元件有效防止栅极驱动电路中的振铃和过冲现象,可节省宝贵的PCB空间并降低电路设计的复杂性。
SMFA非对称系列表面贴装瞬态抑制二极管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与特色:
非对称设计:SMFA系列专为SiC MOSFET的特定正负栅极电压额定值定制,确保精确可靠的保护;
单一元件解决方案:取代多个齐纳二极管和瞬态抑制二极管,减少元件数量,简化电路布局;
空间效率:通过将多种保护功能组合到一个元件中,SMFA系列最大限度地减少了PCB空间的使用,实现更紧凑和有效的设计;
兼容性:SMFA非对称系列兼容所有可用的Littelfuse和其他领先的SiC MOSFET,使其成为各种应用的通用解决方案。
“SMFA非对称瞬态抑制二极管采用单一元件解决方案,可轻松取代多个齐纳二极管和瞬态抑制二极管,从而保护宝贵的SiC MOSFET免受栅极故障影响。”Littelfuse产品营销总监Ben Huang表示, “这种独特的解决方案还节省了宝贵的PCB空间,同时减少了所需的元件数量。”
SMFA非对称系列非常适合使用SiC MOSFET的各种高要求应用,包括:
AI/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提高高性能计算环境中关键电源的可靠性和效率;
高效电动汽车基础设施(EVI)电力系统:为电动汽车充电站和相关电力系统提供强大的栅极保护,确保使用寿命和性能;
高可靠性半导体/工业设备电源:在可靠性和正常运行时间至关重要的工业和半导体制造环境中保护重要的电源。
供货情况
SMFA非对称系列瞬态抑制二极管提供卷带封装,起订量3,000只。通过全球授权的Littelfuse经销商接受样品请求。如需了解Littelfuse授权经销商名单,请访问Littelfuse.com。
更多信息
可通过以下方式查看更多信息:SMFA非对称系列瞬态抑制二极管产品页面。如有技术问题,请联系SBU保护业务部产品管理总监Ben Huang:Bhuang@littelfuse.com.
关于Littelfuse
Littelfuse是一家多元化的工业技术制造公司,致力于为可持续发展、互联互通和打造更安全的世界提供动力。凭借覆盖超过20个国家的业务和约17,000名全球员工,我们与客户合作,设计和交付创新、可靠的解决方案。服务于超过100,000家最终客户,我们的产品每天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各种工业、运输和电子终端市场。Littelfuse成立于1927年,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斯州芝加哥。详情请访问Littelfuse.com。

Diodes 公司 (Diodes) (Nasdaq:DIOD)推出两款 USB Type-C® Power Delivery (PD) 3.1 扩展功率范围 (EPR) Sink 控制器。这两款控制器可以嵌入电池供电装置和使用 USB Type-C 接口供电的设备中,包括路由器、无线扬声器、移动电源和电动工具。AP33771C 和 AP33772S 器件可以帮助产品设计人员从专有充电端口、旧版 USB 端口和圆形插孔转换到标准化的 USB PD 端口,同时让他们能够开发更小的产品应用,使用更少的元器件实现更快速充电。
AP33771C 和 AP33772S 器件可以为配备 USB Type-C 接口的装置控制直流电源需求,支持最高140W的 PD3.1 EPR ,以及最高28V的可调电压(AVS) 。这两款器件的性能优于通常仅支持最高 21V AVS的竞品。AP33771C 提供多种电源方案,包括八个可通过电阻设定的输出电压等级和八个输出电流选项,帮助不具备 MCU 的系统实现最大的灵活性。另一方面,AP33772S 具备I2C 通信接口,适用于具有主控 MCU 的系统。
AP33771C 和 AP33772S 都具备智能、标准的内置固件,适用于实际产品应用,例如 LED 灯指示、电缆压降补偿及湿度检测。在 AP33771C 中启用此固件无需编程,但设计人员也可以选择使用 I2C 指令来设定 AP33772S。这两款 Sink 控制器还具备可以接受 34V 输入的 CC 引脚,以提供强大的系统保护,防止意外短路至高电压 VBUS。此外,这两款 Sink 控制器支持使用 NMOS FET 来传送输入电压,从而降低物料清单 (BOM) 成本。
AP33771C 提供小尺寸的W-DFN3030-14 (A1 型) (3mm x 3mm) 封装,而 AP33772S则使用 W-QFN4040-24 (A1 型) (4mm x 4mm) 封装。
关于 Diodes Incorporated
Diodes 公司 (Nasdaq:DIOD) 是一家标准普尔小型股 600 指数和罗素 3000 指数成员公司,为汽车、工业、运算、消费性电子及通讯市场的全球公司提供高质量半导体产品。我们拥有丰富的产品组合以满足客户需求,内容包括模拟与分立电源解决方案以及先进的封装技术。我们广泛提供特殊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导向销售,加上全球范围运营的工程、测试、制造与客户服务,使我们成为高产量、高成长的市场中成为优质供货商。详细信息请参阅 www.diodes.com。

此次认证将进一步提升芯原车规级ADAS摄像头ISP解决方案的竞争优势
芯原股份(芯原,股票代码:688521.SH)今日宣布其畸变矫正(DeWarp)处理器IPDW200-FS已通过ISO 26262 ASIL B级汽车功能安全认证。认证证书由国际检验认证机构TÜV NORD颁发。
芯原的DW200-FS IP采用核心像素映射算法与基于缓存(Cache)的数据预取架构,在图像畸变处理方面具备高效率和超低带宽消耗的特性。DW200-FS IP支持1x1、4x4、16x16等多种网格采样规格,能够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实现处理精度与带宽的完美平衡。其高性能像素映射处理能力可广泛用于矫正鱼眼镜头或广角镜头畸变,支持多图拼接的鸟瞰视图(BEV, Bird Eye View),进行投影或增强现实(AR)屏幕显示的预畸变处理等。此外,该IP集成6路高性能的YUV图像缩放引擎,可与图像信号处理器或畸变处理引擎直连,实现零带宽开销,其多分辨率输出也进一步提升了AI分析和识别的性能。
目前,芯原的畸变矫正IP DW200-FS与芯原的图像信号处理器(ISP)ISP8200-FS系列IP均已成功通过ISO 26262认证。结合公司汽车功能安全级别的视频接口IP和原始(RAW)数据压缩IP,芯原已成功打造出完整的车规级摄像头ISP整体解决方案。
“高效强大的畸变矫正技术对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摄像头系统至关重要,使其能够有效处理来自多个不同类型传感器的数据。它提升了人眼的视觉体验,并增强了机器视觉的ISP处理。芯原的畸变矫正技术已被全球主要的ADAS SoC供应商采用。”芯原执行副总裁、IP事业部总经理戴伟进表示,“为了应对汽车SoC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日益缩短的产品上市周期,芯原已为其整个智能像素处理IP组合部署了汽车功能安全计划。”
关于芯原
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芯原股份,688521.SH)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的企业。
公司拥有自主可控的图形处理器IP(GPU IP)、神经网络处理器IP(NPU IP)、视频处理器IP(VPU IP)、数字信号处理器IP(DSP IP)、图像信号处理器IP(ISP IP)和显示处理器IP(Display Processing IP)这六类处理器IP,以及1,600多个数模混合IP和射频IP。
基于自有的IP,公司已拥有丰富的面向人工智能(AI)应用的软硬件芯片定制平台解决方案,涵盖如智能手表、AR/VR眼镜等实时在线(Always-on)的轻量化空间计算设备,AI PC、AI手机、智慧汽车、机器人等高效率端侧计算设备,以及数据中心/服务器等高性能云侧计算设备。
为顺应大算力需求所推动的SoC(系统级芯片)向SiP(系统级封装)发展的趋势,芯原正在以“IP芯片化(IP as a Chiplet)”、“芯片平台化(Chiplet as a Platform)”和“平台生态化(Platform as an Ecosystem)”理念为行动指导方针,从接口IP、Chiplet芯片架构、先进封装技术、面向AIGC和智慧出行的解决方案等方面入手,持续推进公司Chiplet技术、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
基于公司独有的芯片设计平台即服务(Silicon Platform as a Service, SiPaaS)经营模式,目前公司主营业务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计算机及周边、工业、数据处理、物联网等,主要客户包括芯片设计公司、IDM、系统厂商、大型互联网公司、云服务提供商等。
芯原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在中国和美国设有7个设计研发中心,全球共有11个销售和客户支持办事处,目前员工已超过1,800人。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verisilicon.com

Gartner发布2025年企业机构需要探索的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Gartner研究副总裁高挺(Arnold Gao)表示:“今年的重要战略技术趋势涵盖了AI的必要事项和风险,以及计算技术和人机协同等前沿趋势。追踪这些趋势将帮助IT领导者以负责任、和合乎道德的创新方式塑造企业机构的未来。”
以下是2025年重要战略技术趋势。
代理型AI(Agentic AI)
代理型AI通过自主规划和采取行动实现用户定义的目标。代理型AI为实现能够分担和补充人类工作的虚拟劳动力带来了希望。Gartner 预测,到2028年,至少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代理型AI自主做出,而2024年这一比例为0%。这项技术的目标导向型功能将实现适应性更强、能够完成各种任务的软件系统。
代理型AI有望实现企业首席信息官(CIO)提高生产力的愿望。这一动机促使企业与厂商探索、开创和建立能够提供稳健、安全和可信的代理型AI所需的技术和实践。
AI治理平台(AI Governance Platforms)
AI治理平台是Gartner不断发展的AI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TRiSM)框架的一部分。AI TRiSM使企业能够管理其AI系统的法律、道德和运营绩效。这种技术解决方案能够创建、管理和执行负责任的AI使用策略、解释AI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提供透明度以建立信任和问责制。
Gartner预测,到2028年,采用综合AI治理平台的企业将比没有这类系统的企业减少40%与AI相关的伦理事件。
虚假信息安全(Disinformation Security)
虚假信息安全是一个新兴技术类别。该技术能够系统地辨别信任度,旨在提供一个能够确保信息完整性、评估真实性、防止冒名顶替和追踪有害信息传播的方法体系。Gartner预测,到2028年,将有50%的企业开始采用专为应对虚假信息安全用例而设计的产品、服务或功能,而目前这一比例还不到 5%。
AI和机器学习工具的广泛可用性和高级状态被用于恶意目的,预计将增加针对企业的虚假信息事件数量。如果这种趋势不被加以控制,那么虚假信息可能会对企业造成重大且持久的损害。
后量子密码学(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后量子密码学能够保护数据免受量子计算解密风险。根据量子计算过去几年的发展情况,目前广泛使用的几种传统加密技术将被淘汰。由于改变加密方法并非易事,企业必须有更长的准备时间,才能为一切敏感或机密信息提供强有力的保护。
Gartner预测,到2029年,量子计算技术的进步将使大多数传统的非对称加密技术变得不安全。
环境隐形智能(Ambient Invisible Intelligence)
环境隐形智能是由成本极低、体积小巧的智能标签和传感器实现的,这些传感器能够提供大规模、经济实惠的的追踪和传感。长远来看,环境隐形智能将使传感器和智能技术无缝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到2027年,环境隐形智能的早期示例将以解决当前问题为主,例如零售库存检查或易腐货物物流等,通过实现低成本的实时物品追踪和感知来提高可见性和效率。
节能计算(Energy-Efficient Computing)
IT以多种方式影响可持续性。在2024年,碳足迹是大多数IT组织的首要考虑因素。计算密集型应用,例如AI训练、模拟、优化和媒体渲染等由于能耗最高而可能成为企业碳足迹“大户”。
预计从2020年代末开始将出现一些新的计算技术,如光学、神经形态和新型加速器等。这些新技术将被专门用于特殊任务,例如AI和优化,并显著降低能耗。
混合计算(Hybrid Computing)
新的计算范式正在不断涌现,包括中央处理单元、图形处理单元、边缘、特定应用集成电路、神经形态以及经典量子计算、光学计算范式。混合计算结合不同的计算、存储和网络机制解决计算问题。这种计算形式能够帮助企业探索和解决问题,使AI等技术能够突破当前的技术限制。混合计算将被用来创建比传统环境更高效的变革性创新环境。
空间计算(Spatial Computing)
空间计算利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以数字方式增强物理世界。它将实体和虚拟体验之间的交互提升到一个新的级别。在未来五到七年内,空间计算的使用将通过简化工作流程和增强协作能力来提高企业效率。
Gartner 预测,到2033年,空间计算市场将从2023年的1100亿美元增长至1.7万亿美元。
多功能机器人(Polyfunctional Robots)
多功能机器人能够执行多项任务,它们正在取代为重复执行一种任务而专门设计的特定任务机器人。这种新型机器人的功能性能够提高效率和投资回报率(ROI)。多功能机器人可以与人类一起协作,能够快速部署和轻松扩展。
Gartner预测,到2030年,80%的人类将每天与智能机器人打交道,而目前这一比例还不到10%。
神经增强(Neurological Enhancement)
神经增强利用读取和解码大脑活动的技术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这项技术能够使用单向脑机接口或双向脑机接口(BBMI)读取人的大脑,在人类技能提升、下一代营销和提升表现这三个主要领域具有巨大潜力。神经增强将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帮助品牌了解消费者的想法和感受并增强人类的神经功能,从而获得最佳的结果。
Gartner预测,到2030年, 30%的知识工作者将通过BBMI等技术(资金来源包括雇主和个人)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凭借这些技术来适应工作场所中AI的崛起。这一比例在2024年还不到 1%。
今年的重要战略技术趋势强调了那些将在未来10年内给CIO和其他IT领导人带来重大变革与机遇的趋势。Gartner客户可在Gartner专题报告“2025年重要战略技术趋势”中了解更多信息。
关于Gartner
Gartner(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IT)为企业机构提供可行动的客观洞察,推动企业在最关键的优先事项上作出明智决策,实现卓越业绩。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gartner.com/cn。

要点:
高通与智谱合作将GLM-4V端侧视觉大模型,面向骁龙8至尊版进行深度适配和推理优化,支持丰富的多模态交互方式。
利用骁龙8至尊版的强大终端侧AI性能和高通AI软件栈为模型带来的性能优化,GLM-4V端侧视觉大模型能够以超过70 tokens/秒的速度在终端侧高速运行。
GLM-4V-Mini、GLM-4V-Nano端侧视觉大模型和GLM-4-9B模型即将在高通AI Hub上线,搭载骁龙8至尊版的商用手机均可支持。
2024年10月21日,夏威夷——骁龙峰会首日,智谱与高通技术公司宣布合作将GLM-4V端侧视觉大模型,面向骁龙8至尊版进行深度适配和推理优化,支持丰富的多模态交互方式,进一步推动多模态生成式AI在终端侧的部署和推广,赋能更加情境化、个性化的终端侧智能体验。
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搭载全新第二代高通®Oryon CPU和高通®Hexagon™ NPU,终端侧AI能力再次实现突破,能够赋能规模更大且更加复杂的多模态生成式AI用例在终端侧高效运行。充分利用骁龙8至尊版的强大终端侧AI性能和高通AI软件栈为模型带来的性能优化,GLM-4V端侧视觉大模型能够实现令人惊叹的处理能力,以超过70 tokens/秒的速度在终端侧高速运行。
改善情境化和定制化一直是用户体验的长期需求。多模态生成式AI模型能够利用终端侧丰富的传感器数据,例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打造更加直观、无缝的智能交互体验。通过与骁龙8至尊版进行深度适配和推理优化,终端侧多模态应用ChatGLM能够支持三种终端侧交互方式:使用相机进行实时语音对话、上传照片进行对话、上传视频进行对话。丰富的多模态输入输出方式赋能智能助手ChatGLM实现了跨家庭、出行、工作和教育等多个场景的应用,例如通过手机摄像头获取穿搭建议,利用视觉信息实现智能导航,通过车内摄像头识别遗留物品,拍摄画作进行风格解析等。
高通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技术规划和边缘解决方案业务总经理马德嘉表示:“高通与智谱共同致力于推动生成式AI在边缘终端上的应用和普及,并已经在手机、PC、汽车等领域展开了紧密合作。结合高通在终端侧AI领域的长期领导力,跨不同边缘终端的广泛市场布局,以及骁龙8至尊版的AI创新,我们在推动终端侧生成式AI发展方面独具优势。多模态是发挥终端生成式AI潜力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我们期待携手智谱,探索多模态在终端侧AI应用上的更多可能。”
智谱COO张帆表示:“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提供了卓越的AI算力,结合高通AI软件栈推理框架的性能优化,使得智谱的终端侧大模型可以在设备端实现高速推理。我们相信,终端侧算力平台的性能跃迁结合大模型能力的进步,会将生成式AI带入新的时代。终端侧运行的生成式AI,在为用户提供变革性体验的同时,能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安全,真正让AI变革用户的日常生活。”
GLM-4V-Mini、GLM-4V-Nano端侧视觉大模型和GLM-4-9B模型即将在高通AI Hub上线,搭载骁龙8至尊版的商用手机均可支持。
骁龙峰会将展示基于GLM-4V端侧视觉大模型的用例,敬请期待。欲观看峰会主题演讲直播回放,请访问骁龙峰会专题页。
关于高通公司
高通公司坚持不懈地创新,让智能计算无处不在,助力全球解决一系列最重大的挑战。我们经验证的解决方案推动主要行业转型,骁龙®品牌平台赋能非凡消费者体验。依托公司近40年为行业制定标准和打造划时代突破性技术的领导力,我们提供领先的边缘AI、高性能低功耗计算和无与伦比的连接。我们携手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赋能下一代数字化转型,丰富人们的生活、改善企业业务并推动社会进步。在高通,我们用科技成就人人向前。
高通公司包括技术许可业务(QTL)和我们绝大部分的专利组合。高通技术公司(QTI)是高通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与其子公司一起运营我们所有的工程、研发活动以及所有产品和服务业务,其中包括半导体业务QCT。骁龙和高通品牌产品是高通技术公司和/或其子公司的产品。高通专利技术由高通公司许可。

要点:
高通与腾讯混元展开合作,基于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实现腾讯混元大模型7B和3B版本的终端侧部署,进一步扩展生成式AI技术在终端侧的应用和普及。
借助骁龙8至尊版的强大终端侧AI性能和高通AI软件栈,腾讯混元大模型能够实现出色的终端侧运行表现,为腾讯的广泛业务场景和应用提供底层端侧AI支持。
2024年10月21日,夏威夷——骁龙峰会期间,高通技术公司宣布与腾讯混元合作,基于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共同推动了腾讯混元大模型7B和3B版本的终端侧部署,展示了此合作实现出色的运行表现。这将有助于腾讯混元大模型为广泛的业务场景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利用终端侧AI加速产品创新,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并进一步扩展生成式AI在终端侧的应用和普及。
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搭载全新的第二代定制高通®Oryon CPU和增强的高通®Hexagon™ NPU,充分利用高通®AI引擎优势,能够带来更强大的终端侧生成式AI处理能力。骁龙8至尊版的强大AI算力,结合高通®AI软件栈以及行业领先的工具套件,包括高通®AI模型增效工具包(AIMET)等,为模型提供了全栈优化能力。通过使用基于硬件的INT4量化技术,可以大幅提升腾讯混元大模型在终端侧的运行效率,端侧推理实现首个token生成时延达到150ms,解码速率达到超过30 tokens/秒。
腾讯混元大模型已为腾讯内部超过700个业务场景和C端应用提供底层技术支持,包括微信输入法、腾讯手机管家、QQ、腾讯视频、QQ浏览器、企业微信、腾讯会议等,通过实现面向骁龙8至尊版的终端侧部署,能够利用终端侧生成式AI的丰富优势,更好地满足广泛的终端侧业务需求。例如,腾讯手机管家短信智能识别功能率先利用腾讯混元的终端侧模型能力,通过海量数据结合深度神经网络与预训练,让模型具备极强的语义理解能力,通过结合上下文语境信息更准确地理解短信意图,使短信召回率大幅提高将近200%,识别准确率提升20%。由于部分短信涉及用户个人敏感信息,端侧AI还可以在保证出色性能表现的同时,有效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隐私安全。
高通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技术规划和边缘解决方案业务总经理马德嘉表示:“高通与腾讯混元大模型团队长期携手推动前沿终端侧技术创新在移动应用中的部署和推广,为广大用户和消费者打造创新的应用体验。高通公司致力于赋能广大ISV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利用高通强大的异构计算、行业领先的CPU、GPU、NPU和软件解决方案,在搭载骁龙平台的终端上推动生成式AI应用的普及,惠及全球更多用户。”
腾讯机器学习平台部总经理,腾讯混元大模型负责人王迪表示:“腾讯混元已经构建起了全链路的大模型矩阵和应用平台。同时,腾讯混元不断完善部署生态。在云服务场景,我们通过多种技术在提升效果的同时调用价格持续降低。在智能终端场景,腾讯和高通持续深入合作,赋能不同业务对端侧模型的部署需求,并在腾讯丰富的生态中持续迭代能力,让更多的B端和C端用户获得实用大模型的非凡体验。”
欲观看峰会主题演讲直播回放,请访问骁龙峰会专题页。
关于高通公司
高通公司坚持不懈地创新,让智能计算无处不在,助力全球解决一系列最重大的挑战。我们经验证的解决方案推动主要行业转型,骁龙®品牌平台赋能非凡消费者体验。依托公司近40年为行业制定标准和打造划时代突破性技术的领导力,我们提供领先的边缘AI、高性能低功耗计算和无与伦比的连接。我们携手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赋能下一代数字化转型,丰富人们的生活、改善企业业务并推动社会进步。在高通,我们用科技成就人人向前。
高通公司包括技术许可业务(QTL)和我们绝大部分的专利组合。高通技术公司(QTI)是高通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与其子公司一起运营我们所有的工程、研发活动以及所有产品和服务业务,其中包括半导体业务QCT。骁龙和高通品牌产品是高通技术公司和/或其子公司的产品。高通专利技术由高通公司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