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10月22日,在华为举办的原生鸿蒙之夜暨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HUAWEI 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正式发布,套装内包含了支持SIM卡的HUAWEI MatePad Pro 12.2英寸柔光版平板、专属曜金黑配色的华为星跃键盘及搭载星闪技术的HUAWEI M-Pencil(第三代)手写笔。更首次搭载40W有线超级反向快充。自带的天生会画App新增透视辅助、图层定位、魔棒选取等绘画辅助功能,更高效易用。

HUAWEI MatePad Pro 12.2英寸旗舰平板融合了优越屏幕技术、创新美学设计、丰富创作生态,以其强大产品力为核心,引领户外创作体验新风潮。

双层OLED云晰柔光屏,优质户外显示体验

大自然是启发艺术灵感的导师。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数字绘画工具能否满足移动和户外创作场景的需求至关重要。HUAWEI 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搭载双层OLED云晰柔光屏,重构了柔光屏看、写、触三重体验——带来防眩护眼、纸感写绘以及丝滑触控。HUAWEI MatePad Pro 12.2英寸屏幕最高支持144Hz刷新率,480Hz的触控采样率,体验疾速流畅。屏幕边框仅4.6mm、屏占比高达92%,采用无挖孔、无刘海方案,带来纯净全面屏体验。

此外,

通过创新双层OLED架构,屏幕亮度可高达2000nits,带来2,000,000:1的超真实HDR 效果,细微星光也能纤毫毕现,成功突破传统OLED显示受光线与环境因素影响的问题。更加持云晰柔光屏,防眩护眼,户外写生创作,无需担心强光干扰和日光照射,显示体验更沉浸,实现全天候优质显示。不仅如此,HUAWEI MatePad Pro 12.2 英寸柔光版、流金典藏版还获得 SGS 低视觉疲劳 2.0 金标认证、莱茵 TÜV 无反射认证和莱茵 TÜV 全局护眼 3.0 认证多重护眼认证。以更好的护眼效果,助力用户全天候沉浸创作。此外,双层OLED云晰柔光屏还具有功耗更低、续航更久,寿命更长的显著优势。

天生会画App强大又易用,激发创作灵感和潜能

2024年8月份,天生会画App正式版发布,凭借真实、专业、快捷、易用的绘画创作体验,产品一经上线便受到专业创作者和绘画爱好者等各类人群的广泛关注。

作为华为自研的平板绘画软件,天生会画App正式版首次推出流体笔刷、悬浮泼洒笔刷、双重笔刷等多款高阶创新笔刷,带来更多样、更真实、更专业的笔刷效果;首创金丝帛、银丝帛、宣纸、岩彩画布等创新拟真画布,让用户在平板上也能实现真实纸感创作体验。全新升级方天绘画引擎2.0,让绘画性能和使用体验双重提升。本次升级,更带来8K超大画布、超多图层、打造流畅的绘画体验。

如今,天生会画App新增更多绘画辅助功能,专业性能再次突破,让创作更便捷、高效。全新的透视辅助功能,帮助创作者快速创建精确的网格布局,保障绘画构图更加合理准确;图层定位功能,快速筛选图层提高创作者绘画效率;魔棒选区功能,可以高效获取精准的选区范围,快速编辑高效创作,更多高效编辑工具上新,进一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场景艺术创作需求。天生会画App,让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

全新华为星跃键盘搭配HUAWEI M-Pencil(第三代)手写笔,随时随地无忧创作

专属配件,轻巧随行。HUAWEI 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套装内包含专属曜金黑配色的华为星跃键盘和搭载星闪技术的HUAWEI M-Pencil(第三代)手写笔,通过星闪技术加持,让设备之间实现高效的数据交互,为用户提供更顺畅的创作体验。

全新华为星跃键盘采用业内首创笔键一体充电设计,隐藏式笔槽让手写笔收纳和充电功能二合一,不仅可防止丢失,还能随放随充,享受无感充电体验;创新磁力灵动轴设计,极简一步开合;创新微绒亲肤材质,触感细腻,更能抵御油渍脏污。此外,华为星跃键盘采用一体成型航空级材料,重量仅420g,极简轻薄的设计搭配业界首款超万级压感的平板手写笔HUAWEI M-Pencil(第三代),随行创作轻松无负担。

其他方面,HUAWEI 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支持SIM卡,让用户可以畅享高速网络,打破艺术创作的空间局限;更首次搭载40W有线超级反向快充,比市面常见共享充电宝充电速度快39%,平板秒变大容量充电宝,并支持SCP、PD2.0等多种充电协议,充分满足多设备用户的充电需求,有效解决长时间移动和户外使用的充电焦虑。

华为平板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与产品优化,满足多类用户的数字创作和使用需求。HUAWEI 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让数字艺术创作力再突破,带来专业级的户外创作体验。HUAWEI MatePad Pro激发每个人的创作潜能,让创新技术赋能艺术创作更多可能,更帮助用户实现更便捷、专业、高效的数字创作体验。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57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0月22日,华为举行“原生鸿蒙之夜暨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正式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原生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NEXT)和华为nova 13系列、华为WATCH Ultimate非凡探索系列“绿野传奇”腕表、HUAWEI 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多个全场景智能设备新品。

HarmonyOS NEXT:十年铸剑,破茧成蝶

1.jpg

HarmonyOS NEXT是HarmonyOS诞生以来最大的升级,以原生精致、原生互联、原生智能、原生安全、原生流畅等五大高品质体验,开启鸿蒙新世界。目前,HarmonyOS已成为最具生命力的数字底座,截至当前已有1.1亿+代码[1],中国市场份额第二[2],品牌认知度和开发者数量大幅增长[3],已有15000+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上架,鸿蒙生态设备超过10亿[4],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原生精致方面,HarmonyOS NEXT带来由内的和谐美学、而外的个性趣玩。物理渲染引擎为用户带来更沉浸、更多彩、更灵动的视觉体验。动效设计和人因研究完美结合,让交互更加⾃然、流畅、灵动。实况窗新增锁屏沉浸态,为用户带来更便捷、直观的信息展示方式。心情盒子主题和更多趣味互动玩法也等待用户进一步探索。

HarmonyOS NEXT将AI与操作系统深度融合,带来全新的鸿蒙原生智能(Harmony Intelligence),提升了AI小艺和鸿蒙原生应用的智能体验,并不断强化数据和隐私安全。基于盘古大模型,HarmonyOS NEXT中的小艺能力全面提升,具备更强的感知、推理能力,可实现诸如识屏对话、帮记帮写等23类Top场景交互。此外,华为还将HarmonyOS NEXT的AI能力应用到了信息无障碍领域,全新的声音修复功能帮助语言障碍人士识别语义、修复声音,让他们在面对面交流时也能轻松自如。

HarmonyOS NEXT全新的星盾安全架构,通过底层技术重构和体验重构,彻底革新用户管理隐私的方式,把隐私掌控权真正交给用户。HarmonyOS NEXT重新定义应用获取隐私数据的规则,一方面禁止读取已安装应用列表、访问短信等9类不合理权限,从根源避免隐私泄露。另一方面,推出图库、相机、联系人、位置、文件、剪贴板、音频等七大高频场景的安全访问机制。此外,全新的华为应用市场从源头上确保每一款应用纯净可靠,不满足安全要求的应用无法上架、安装和运行。

流畅的系统是用户高效优质体验的核心。基于华为方舟引擎,通过软、硬、云和应用生态的深度整合,HarmonyOS NEXT实现从系统到应用的全面流畅升级。相比HarmonyOS 4,HarmonyOS NEXT整机流畅度提升30%[5],设备续航增加约56分钟[6],运行内存平均节省1.5GB[7];视频剪辑导出速度相比上一代系统平均提升31%[8],告别渲染导出时的漫长等待;新加入的方舟Web引擎帮助购物、购票等应用加载快人一步。

HarmonyOS NEXT 延续鸿蒙跨端优势,打造革命性的连接体验。基于全新分布式软总线,HarmonyOS NEXT在更低功耗下连接速度提升了3倍,最多可同时连接4台设备,设备之间只需靠近即可感知并连接。华为还将全场景能力开放给伙伴,与伙伴一起构建原生互联的交互体验,为用户带来办公更高效、娱乐不间断的非凡体验。

2.jpg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HarmonyOS NEXT是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新生命,未来可期,也离不开广大合作伙伴、开发者和用户的一路相伴与持续支持。星河璀璨,万象新生,而今迈步从头越!华为期待在未来与各方继续携手,在一起,共建共享鸿蒙新世界。”

3.jpg

10月22日起,HarmonyOS NEXT正式开启HUAWEI Pura 70系列、HUAWEI Pocket 2系列、HUAWEI MatePad Pro 11英寸2024款等机型公测。

打造前后多焦段AI人像体验 华为nova 13系列正式亮相

4.png

全新的华为nova 13系列以“年轻、时尚、带感的多焦段人像AI手机”为定位,传递不拘一格的时尚态度。外观方面,新品承袭了nova家族一以贯之的美学设计基因,带来洛登绿、羽砂紫、羽砂白、星耀黑四款独特配色;全新格纹变奏设计,通过纳米级精密加工纹理和独特的闪砂工艺,让手机背部的浮光格纹,在不同角度下呈现出别致的动态美感。影像方面,华为nova 13系列搭载华为达芬奇人像引擎,华为nova 13 Pro更支持前后多焦段人像,打造氛围感十足的人像拍摄体验。体验方面,华为nova 13系列首发AI最佳表情功能,打造年轻人的“表情管理大师”,并支持AI扩图、AI消除等功能;搭载HarmonyOS 4.2,丝滑流畅的同时守护用户隐私安全;搭载鸿蒙智慧通信,全系支持北斗卫星图片消息,随时随地信号给力。价格方面,华为nova 13售价2699元起,华为nova 13 Pro售价3699元起, 将于2024年10月25日10:08正式开售,用户可登陆华为商城及各大授权电商平台,或前往华为体验店、华为授权零售门店进行购买。

华为WATCH Ultimate非凡探索推出“绿野传奇”,升级专业高尔夫球场模式,售价7999元,现已正式开售

HUAWEI WATCH Ultimate非凡探索焕新发布,带来新成员“绿野传奇”,绿白配色设计灵感源于自然原野,表壳采用超坚固非晶锆合金材质,轻巧耐用、坚固耐磨;表圈使用双色纳米微晶陶瓷材质,工艺难度高且复杂。“绿野传奇”标配钛合金表带,并附赠双色编织表带与HNBR高弹性橡胶腕带,尽显不凡品味。此次它带来了专业高尔夫球场模式,覆盖全球超过1.5万家高尔夫球场,新增专业高尔夫球场地图、坡度补偿距离、击球距离、智能击球建议、果岭坡度指向、半场计分报告等功能,为球场精英们带来高阶智能体验。

5.png

HUAWEI WATCH Ultimate首发上市时即支持双向北斗卫星消息特性,此次新增北斗卫星消息自定义和快捷求助+体征上报等特性,为户外探险增一份安心。同样它也支持100米潜水级防水,新升级户外探险模式,腕间尽享山海魅力。HUAWEI WATCH Ultimate非凡探索“绿野传奇”售价为7999元,目前已于华为商城、各大电商平台、华为授权体验店等渠道正式开售。

6.png

HUAWEI 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打造户外专业创作新体验

HUAWEI MatePad Pro 12.2英寸自2024年8月发布以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本次发布会,华为正式推出了HUAWEI 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套装内包含了支持移动数据网络的HUAWEI MatePad Pro 12.2英寸柔光版平板、专属曜金黑配色的华为星跃键盘以及搭载星闪技术的HUAWEI M-Pencil(第三代)手写笔。HUAWEI 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以其优异的产品力为核心,再次刷新户外创作体验。

7.jpg

HUAWEI 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搭载双层OLED云晰柔光屏,具有2000nit超高亮度及2,000,000:1的超真实对比度。而云晰柔光屏不惧强光,防眩护眼,充分满足创作者户外创作体验。此外,HUAWEI MatePad Pro 12.2 英寸柔光版、流金典藏版获得 SGS 低视觉疲劳 2.0 金标认证、莱茵 TÜV 无反射认证和莱茵 TÜV 全局护眼 3.0 认证多重护眼认证。 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让用户畅享高速网络,拓展艺术创作边界,并首次搭载40W有线超级反向快充,让平板秒变大容量充电宝,为用户解决出行充电焦虑,同时支持SCP、PD2.0等多种充电协议,充分满足创作者户外创作需求。

88.jpg

创作力方面,天生会画App也带来更多绘画辅助,高效更易用。助力更多用户,提笔就画,挥洒艺术创作灵感。新升级的透视辅助工具,帮助创作者快速创建精确的网格布局,保障绘画构图更加合理准确;图层定位功能,快速筛选图层提高创作者绘画效率;魔棒选区功能,可以高效获取精准的选区范围,快速编辑高效创作,更多高效编辑工具上新,进一步满足不同人群创作需求。天生会画App,让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

此次发布会全面展示了华为在操作系统和智能设备领的领域的创新升级。目前,各类新品已陆续上线,消费者可通过华为官方渠道进行升级、购买和体验。


[1] 代码行来自华为内部统计数据

[2] 操作系统中国市场份额来自Counterpoint Research

[3] 品牌认知度来自IPSOS中国区品牌追踪调研,调研时间:2024年9月16~30日,样本量n=1830

[4] 数据截止至2024年10月20日

[5] 数据来源于华为实验室,测试机型为HUAWEI Mate 60 Pro,对比版本为HarmonyOS NEXT和HarmonyOS 4出厂版本,测试应用均为最新版本应用,具体以实际为准

[6] 续航数据来源于华为实验室,测试机型为HUAWEI Pura 70 Pro,对比版本为HarmonyOS NEXT和HarmonyOS 4出厂版本,测试应用均为最新版本应用,具体以实际为准

[7] 数据来源于华为实验室,测试机型为HUAWEI Pura 70 Pro,对比版本为HarmonyOS NEXT和HarmonyOS 4出厂版本,测试应用均为最新版本应用,具体以实际为准

[8] 数据来源于华为实验室,测试机型为HUAWEI Pura 70 Pro,对比版本为HarmonyOS NEXT和HarmonyOS 4出厂版本,测试应用为剪映,具体以实际为准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57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10月22日,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诠鼎推出基于联咏科技(NOVATEK)NT98568 SoC芯片和思特威(SmartSens)SC450AI图像传感器的AOV摄像头方案。

1.jpg

图示1-大联大诠鼎基于联咏科技和思特威产品的AOV摄像头方案的展示板图

随着安全需求的不断提升和产品的持续升级,高清画质、低功耗和智能化成为视频监控产品发展的核心趋势。在这一浪潮中,AOV(Always on Video)作为低功耗视频监控技术的代表,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其能够在各种复杂光线条件下提供低功耗与高质量的监控功能,满足消费者对于监控效果的高要求。

由大联大诠鼎基于联咏科技NT98568 SoC芯片和思特威SC450AI图像传感器推出的AOV摄像头方案支持AI算法,能够以低功耗进行精准的人像检测,同时提升监控的智能化水平。

2.jpg

图示2-大联大诠鼎基于联咏科技和思特威产品的AOV摄像头方案的实体图

联咏科技旗下的NT98568是一款高度整合的SoC,具有高图像品质、低码率、低功耗的特性,支持pre-roll和Always on Video模式,适用于电池供电的应用。该SoC能够实现从2Mp到5Mp/8Mp的边缘IP摄像机应用,具备强大的功能集。它整合了双核ARM Cortex A7 CPU、新一代ISP、H.265/H.264视频压缩编解码器、视频处理引擎(VPE)、高效能硬件DLA模组、图形引擎、显示控制器、以太网、USB 2.0主机/设备、音频编解码器、RTC和SD/SDIO 3.0,为用户提供了成本效益极高的边缘IP摄像机解决方案。

SC450AI是思特威旗下的一款400万像素高阶成像图像传感器产品,其采用创新的BSI像素工艺技术并搭载思特威一贯优势的夜视全彩功能,具有比同类产品更高的分辨率。同时,凭借思特威独特的SFCPixel™专利技术及PixGain™技术,可以利用HCG有效提升暗光环境下画面的噪点控制能力与感光度,从而为全天候AI相机应用终端提供超清智能图像识别基础。

3.png

图示3-大联大诠鼎基于联咏科技和思特威产品的AOV摄像头方案的方块图

本方案可区分低功耗模式和常规模式。系统会截取一张画面进行MD(运动)检测,判断画面是否有变化,若无变化则进入睡眠模式直至下个周期;若画面有变动则开始用AI检测图像是否有人像,若无人像系统则进入睡眠,此时帧率为1FPS。若有人像出现则进入常规模式,使用12FPS进行抓图,以提供更流畅和详细的视频捕捉。

核心技术优势

提供完整API给予客户使用;

MD搭配AI,可增加检测准确性并降低系统功耗;

提供参数可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设置。

方案规格:

芯片核心是双ARM Cortex-A7内核;

AI运算力是0.5T;

电源输入是12V/2A;

系统OS使用Linux 5.10.168;

结合图像和语音编解码器。

本篇新闻主要来源自大大通:

基于Novatek NT98568+SmartSens SC450AI实现AOV方案

如有任何疑问,请登陆【大大通】进行提问,超过七百位技术专家在线实时为您解答。欢迎关注大联大官方微博(@大联大)及大联大微信平台:(公众账号中搜索“大联大”或微信号wpg_holdings加关注)。

关于大联大控股:

大联大控股是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总部位于台北,旗下拥有世平品佳诠鼎友尚,员工人数约5,000人,代理产品供应商超过250家,全球74个分销据点,2023年营业额达美金215.5亿元。大联大开创产业控股平台,专注于国际化营运规模与在地化弹性,长期深耕亚太市场,以「产业首选.通路标杆」为愿景,全面推行「团队、诚信、专业、效能」之核心价值观,连续23年蝉联「全球分销商卓越表现奖」肯定。面临新制造趋势,大联大致力转型成数据驱动(Data-Driven)企业,建置在线数字化平台─「大大网」,并倡导智能物流服务(LaaS, Logistics as a Service)模式,协助客户共同面对智能制造的挑战。大联大从善念出发、以科技建立信任,期望与产业「拉邦结派」共建大竞合之生态系,并以「专注客户、科技赋能、协同生态、共创时代」十六字心法,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

围观 6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57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碳纳米管森林由许多垂直生长的碳纳米管组成,看起来像一个“森林”,因此得名。每个碳纳米管(CNT)是由单层或多层石墨烯片卷曲形成的圆筒结构,其直径在纳米级别,长度可以达到数微米甚至数毫米。碳纳米管森林中的这些纳米管密集排列,垂直生长于基底上。

碳纳米管涂层纤维的特点

高比表面积:碳纳米管森林有巨大的表面积,有助于提高催化、传感、储能等方面的性能。

优异的力学性能: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韧性。

电学与热学性能:它们表现出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CNT 涂层纤维的应用

能源领域:用于锂离子电池、电容器、太阳能电池等。

传感器:制成高灵敏度的化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电子器件:用作场效应晶体管、导电材料等。

复合材料:增强聚合物、金属等材料的力学性能。

CNT 涂层纤维的关键参数

压阻(Piezoresistance)

CNT 的压阻特性可以应用于高灵敏度传感器,用于制造高灵敏度的压力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检测微小的压力或形变变化;可以制成柔性薄膜 , 结合其压阻特性 , 可用于开发柔性触摸屏、可穿戴设备等柔性电子产品;在锂电池等能源存储设备中 , 碳纳米管可作为导电剂 , 其压阻特性可用于监测电池内部压力变化 , 提高电池安全性等。

压阻特性受到 CNT 的直径、密度、内部连通性和均匀性等参数的影响。例如 CNT(5-30 nm) 比较大直径的 CNT(50-70 nm) 具有更高的柔韧性和更多的 CNT- CNT 接触 , 有利于提高压阻灵敏度。CNT 密度越高 ,CNT-CNT 接触越多 , 有利于形成更好的导电通路 , 从而提高压阻灵敏度。

接触电阻(Contact Resistance)

接触电阻是影响 CNT 传感器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模拟结果表明 ,CNT- 电极接触点的数量增加会显著降低整体电阻 , 这是导致灵敏度较高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 ,CNT-CNT 内部接触点的增加对整体电阻的影响要小得多。

对于相对较短的碳纳米管森林,接触电阻和固有电阻的变化是平衡的,而对于较高的碳纳米管森林,响应主要由碳纳米管电极接触电阻主导。这些结果有望指导压阻式流量传感器和触觉传感器的设计。

光热电压 (Photothermoelectric, PTE)

光热电压是指当材料受到光照时产生的热电压。碳纳米管薄膜 (CNT Film) 由于其独特的一维结构和优异的光学、热学和电学性质 , 可能表现出显著的光热电效,可以产生光热电效应 , 即当受到光照时会产生温度差 , 进而产生热电压。这种光热电转换特性可以用于开发自供电的中红外探测器。这种基于光热电效应的探测器具有宽频带、自供电等优点 , 为工业监测和可穿戴传感器等应用提供了新的机会。

案例一:如何测试碳纳米管森林的接触电阻和内在电阻

将 CNT 涂层纤维放置在具有交错电极的基板上 , 使用纳米压痕仪施加 10 mN 的最大压力。使用数字万用表同时记录纤维的位移、力和电阻。通过测量电极间的电压差和电流 , 可以得到总电阻。总电阻是接触电阻和内在电阻的综合体现。总电阻随着 CNT- 电极接触点的增加而近乎线性增加 , 表明接触电阻是主导因素。

通过设置与电极接触的 CNT 节点的电压等于电极的电压 , 可以计算出接触电阻。这种计算方式考虑了 CNT-电极接触的影响。内阻是由 CNT-CNT 接触数量决定的。通过设置与电极接触的 CNT 节点的电压等于电极电压 , 可以计算出内在电阻。短 CNT 森林的内在电阻在压缩过程中会快速下降 , 这一变化速度可能大于接触电阻的变化。

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 ,CNT- 电极接触是导致最大电阻变化的机制。相对于 CNT-CNT 接触 ,CNT- 电极接触对总电阻的影响更为显著。

1.png

2.png

案例二:基于MXene电子的碳纳米管森林大面积立式光热电探测器系统设计

如何进行基于碳纳米管森林和 MXene 电极的大面积垂直光热电 (PTE) 探测器的系统设计?PTE探测器结合光热和热电转换 , 实现有效的红外检测 , 克服了带隙限制。该研究提出了利用碳纳米管森林和MXene作为顶部电极的垂直PTE探测器 , 展示了敏感的红外检测和快速响应。

该测试使用Keithley 6487 和Keithley 6500测量 I-V 曲线,使用Keithley 6500 测量电阻。测量I-V 曲线可以用于表征器件的电学性能;测量电阻可以用于评估器件的导电性能。这些测量有助于理解器件的工作机理 , 并优化器件的性能,测量电阻还可以用于监测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3‘.png

案例三:基于致密化碳纳米管森林和生物的导电3D纳米生物杂化系统

本文介绍了使用致密碳纳米管 (CNT) 森林与活细胞集成的导电 3D 纳米生物混合系统的发展 , 应用于生物电子学和生物机器人领域。研究发现导电生物混合细胞 - 材料系统对于器官芯片系统和肌肉执行器等各种应用很重要。目前的导电支架在导电性或结构上受到限制 , 突出了 3D 生物混合系统的需求。选择碳纳米管 (CNT) 森林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 , 包括高电导率和良好的机械适应性。该研究开发了具有增强细胞相容性的 CNT 森林支架 , 并证明了细胞的存活和功能。CNT 森林上的明胶涂层导致了密集化并形成了 3D 结构 , 为细胞生长和扩散提供了合适的支架。这项研究有助于先进生物混合系统的发展 , 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文中使用 Keithley 4200A-SCS 参数分析仪进行四探针测试法,来测量 CNT 森林的电导率。通过测量两个内探针之间的电压降 , 并结合电流的线性扫描 , 计 算出样品的电阻和电导率。这种四探针测试法可以准确测量材料的电导率 , 不受电极接触电阻的影响,以此来评估 CNT 森林的电学性能,高精度高可靠的确保提高细胞与 CNT 之间的电子和离子传输能力。

4.png

5.png

四探针测试功能以及数据

测试方案

泰克吉时利作为小信号领域的测试专家,提供丰富的产品助力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研究。

7.png

拥有集高精度、高分辨率数字万用表 、图形触摸屏显示器和高速、高分辨率数字化器于一身的图形采样万用表。以及电流分辨率低至 1fA 的皮安表,其支持测量高达 20mA 的电流,比如测量 4-20mA 传感器回路。也支持高吞吐量生产测试需求,最高每秒 1,000 个读数。还有专业内性能领先的 4200A-SCS 电学特性参数分析仪,提供同步电流电压曲线测试 (I-V 曲线测试 )、电容-电压曲线测试 (C-V 曲线测试 ) 和超快脉冲 I-V 曲线测量。

了解更多最新源测试资料,https://www.tek.com.cn/campaign/smu-solutions

关于泰克科技

泰克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毕佛顿市,致力提供创新、精确、操作简便的测试、测量和监测解决方案,解决各种问题,释放洞察力,推动创新能力。70多年来,泰克一直走在数字时代前沿。欢迎加入我们的创新之旅,敬请登录:tek.com.cn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56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汽车触摸屏控制器业务部
资深产品营销经理
Thomas Souche

车载显示屏的尺寸和数量是新车买家在评判汽车技术含量和创新水平时首要考虑的指标之一。车载显示屏的尺寸正逐渐成为促成购买决策的新动力。无论是燃油车、电动车还是油电混动车,车载显示屏的尺寸往往都会影响人们对于汽车性能的感知。

汽车制造商深知第一印象难以改变,因此越来越注重人机界面(HMI)显示屏方面的设计,不断追求岂止于大,尽善尽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不仅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最佳的第一印象,还能够给到座舱设计师更多的发挥空间,而且使用者也能够切身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根据韩国显示行业协会(KDIA)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汽车显示市场可能以年均7.8%的速度增长,从2022年的88.6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126.3亿美元左右[1]。在汽车中搭载OLED显示屏被认为是这一增长的驱动力之一。2022年,OLED仅占市场份额的2.8%,但预计到2027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17.2%。

我们来看一下推动车载OLED显示技术增长的因素。

车载显示屏中的OLED技术

直到最近,液晶显示(LCD)技术还一直都是车载显示屏的主流技术。这项成熟而完善的显示技术源自消费类行业,后来根据汽车应用要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适配。

从智能手机到电脑显示器和电视,现代消费类行业已经开始向OLED显示技术转型,因为这项技术兼具优质的视觉效果和轻薄的外形,而汽车行业也存在类似的需求,再加之汽车方面的一些原因,汽车行业也开始采用这项技术。事实上,OLED技术的许多固有特性对于汽车显示应用而言极具吸引力。

纯黑色和高对比度

由于OLED是一种发射显示技术,在像素关闭时不会发射任何光,因此呈现的黑色是“纯黑色”。相比之下,LCD技术是通过阻挡背光单元光线的方式来呈现黑色,因此最终呈现是深灰色,而非“纯黑色”。LCD制造商有尝试通过使用mini-LED阵列实现局部调光并关闭黑色像素区域的背光来克服这一缺点。尽管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对比度,但缺乏像素粒度,并且可能导致诸如光晕之类的不良显示效果。此外,添加的一层mini-LED阵列及其电子控制元件会增加系统的厚度、重量和成本。随着屏幕尺寸的增大,这些缺点甚至会越发严重。

OLED显示技术能够为汽车用户带来哪些好处呢?

  • 大多数车载图形用户界面(GUI)都使用黑色背景,以避免在夜间行驶时分散驾驶员和乘客的注意力。得益于OLED的纯黑色特性,用户的舒适度有了极大提升。

  • 高对比度可提高显示屏的可读性,有助于提高汽车的整体安全性。

  • 宽视角能够确保从汽车中的不同位置清晰看到显示屏。

  • 与其他显示技术不同的是,OLED显示屏在低温环境下仍能够保持快速响应。即使在寒冷的冬日早晨,OLED显示屏也能够清晰呈现关键的实时信息而没有延时,伴您开启美好的一天。

  • OLED对眼睛友好,因为不需要切换背光,从而减缓长时间观看的疲劳感。

座舱设计一体化且功耗更低

OLED技术帮助汽车制造商解决了多项挑战。随着显示屏尺寸的增大,OLED技术相较于LCD技术的优势也会越发明显。OLED的层数更少、结构更薄,能够给到汽车OEM更多的发挥空间来提升座舱设计质感,例如:

  • 更轻更薄的堆叠结构,有助于减轻更大尺寸屏幕的重量。

  • 曲面显示屏设计的半径更小,可助力打造创新座舱设计,彰显品牌标识。

  • 得益于纯黑色技术,显示屏的边缘可与黑色边框融为一体,展现HMI模块的独特外观。

  • 低功耗,尤其是当背景图片较暗时。

  • 环保,使用的塑料比同类LCD产品少。

低功耗和更轻薄的大尺寸显示屏对于电动车制造商来说特别有利,因为可以在电池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

OLED技术已针对汽车要求进行适配

对于旧款OLED显示屏的缺点,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应该深有体会。例如车载GUI中许多静止(经常未使用)的图标引起的烧屏现象以及在阳光下由于屏幕亮度低而导致可读性较差的问题,但随着OLED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都已得到解决。

凭借双层OLED技术或串联OLED结构,显示屏制造商显著提高了显示亮度。除了屏幕更亮之外,OLED结构中添加的有机层还会将能量分散到OLED上,以提高稳定性并延长使用寿命。一级汽车制造商已经意识到这些改进,并开始越来越多地在自家高端汽车中采用OLED显示屏。

触摸界面

无论采用哪种显示技术,触摸界面都是带来卓越用户体验的关键所在。而且,汽车对触摸屏的要求比消费类设备高得多。其中包括:

  • 在更广泛的环境变化下仍能可靠运行。

  • 支持戴手套操作。

  • 具备抗扰度和射频发射方面的电磁兼容性。

  • 达到功能安全标准ISO26262 ASIL-B等级,因为安全关键型机械按钮正逐渐被触摸屏上的虚拟按钮所取代。

近年来,大多数LCD显示屏制造商已利用On-cell或In-cell技术将多点触控功能集成到其显示屏产品中。由于OLED技术在像素上方使用了全低阻抗阴极层,因此仅采用了On-cell结构。目前,所有主要的OLED汽车制造商都已拥有或正在开发这种设计,因为可以实现更薄、更轻、更灵活的触摸OLED显示屏。

1.jpg

图1:汽车On-cell触摸OLED堆叠结构

尽管采用On-cell技术可以让OLED显示屏变得更薄,但也给触摸屏控制器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是因为触摸电极变得更加靠近阴极层和显示像素(见图1:汽车On-cell触摸OLED堆叠结构)。采用On-cell设计后,触摸电极对地的电容负载现在变得更高。尽管手指触摸电容大小没有改变,但手指触摸的灵敏度有所降低。

下面通过举例来形象化地说明这一挑战:对于前一种显示技术,检测手指触摸电容就如同在一个小桶里倒入一杯水后测量水位的变化。而采用薄型On-cell OLED结构后,检测手指触摸电容现在就相当于在装满水的浴缸中测量水位的变化!

触摸控制器

像素切换产生的电磁噪声及其与触摸电极之间的更强耦合增加了触摸误检或漏检的风险。

因此,在选择触摸屏控制器技术时需要注重信噪比(SNR)检测能力。触摸屏控制器必须实现以下功能:

  • 适配On-cell OLED触摸传感器高负载特性的驱动和检测方案。

  • 强大的显示噪点消除技术。

  • 快速高效的信号处理,以便提高触摸报告率并缩短首次触摸延时。

外观科技感十足

OLED能够带来优质的视觉效果、纯黑色背景、更高的能源效率以及轻巧的曲面面板,帮助最终产品吸引现代买家,积极促成购买决策。

尽管薄型车用On-cell OLED技术带来了诸多技术挑战,但也必须保证用户的触摸体验完美无缺。Microchip的maXTouch®触摸屏控制器不仅具备经过验证的技术以实现快速、精确和防水的多点触摸检测(甚至可以戴手套操作),还拥有广泛的灵活性以适配汽车设计中采用的屏幕纵横比。最新的M1代maXTouch触摸屏控制器引入了新的驱动和检测机制,并且搭配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可确保在新款车载OLED显示屏上实现快速、可靠且安全的触摸操作。

参考资料

[1] https://displaydaily.com/automotive-display-market-set-for-robust-growth-with-oleds-taking-center-stage/

围观 9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56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不断发展的汽车行业,车载信息娱乐应用需要提供丝滑的人机界面(HMI)体验。客户往往偏好具有先进功能的大型触控屏,并将OLEDMicro OLED作为首选的显示屏。OLED因支持灵活的设计和自由的形状,而被视为智能移动应用的未来趋势。想要给终端用户带来丝滑的使用过程,就需要兼顾最佳客户体验和功能安全标准。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推出新一代触控控制器——PSoC™ GEN8XL汽车多点触控控制器(IAAT818X)。该触控控制器专为24英寸及以下的OLEDMicro-LED 显示屏设计,其性能和帧速率均能满足当今的需求。它能够在触控屏、触控板、滑块等各种触控界面上为用户带来丝滑的体验,而且满足严格的汽车电磁兼容性(EMC IEC 61967)标准,包括芯片级发射、传导发射(IEC 62132)和辐射发射(ISO 11452)等。

配图:PSoC™ GEN8XL汽车多点触控控制器.jpg

PSoC™ GEN8XL汽车多点触控控制器

PSoC™ GEN8XL汽车多点触控控制器满足AEC-Q100 标准、Auto-SPICE 3 级标准和 ASIL-B 标准,提供128引脚和100引脚 TQFP 两种封装。该触控控制器在有水滴、冷凝水或汗水的情况下也能可靠运行,并且即便用户戴着厚达4毫米的手套也能进行触控操作。该产品可扩展至更大尺寸的屏幕,通过采用多芯片架构可支持最大55 英寸的屏幕。另外,它还支持旋转拨号、内置触觉等先进附加功能。

为帮助客户无缝集成和生产,英飞凌提供了一个综合全面的支持包,其中包含应用固件、传感器和柔性印刷电路板(FPC)设计指导,以及触控调优主机仿真器(TTHE)调优功能。

供货情况

PSoC™ GEN8XL汽车多点触控控制器预计将于 2025 年第四季度投产,现已提供样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www.infineon.com/psocmultitouchgen8这款新控制器将亮相111215 日在慕尼黑举办的 2024年慕尼黑国际电子元器件博览会(C3502号展位)。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600名员工,在2023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63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应用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56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全新S32J系列高性能交换机(80Gbps)与恩智浦S32处理器共用交换机内核,大幅度提高软件复用,并简化网络配置和集成

  • 恩智浦与市场领先软件合作伙伴带来预集成软件的量产级网络功能,有助于减轻开发工作并优化系统性能

  • 基于S32J系列的恩智浦CoreRide网络解决方案,将助力车企和一级供应商应对与软件定义汽车相关的复杂网络挑战

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 N.V.,纳斯达克股票代码:NXPI)推出全新S32J系列高性能以太网交换机和网络控制器。

S32J系列采用与恩智浦新型S32微控制器和处理器通用的交换机内核-恩智浦NETC,可作为一个扩展的虚拟交换机一起运行。可通用的网络交换机内核简化了S32J系列在近期推出的恩智浦CoreRide平台上与其他解决方案的集成和软件复用,同时为车企提供了更高效、可重新配置的网络选择。

S32J提供80Gbps带宽,端口范围从10Mb10Gb,搭载强大的Arm® Cortex-R52双核,可满足新一代汽车架构的多样化需求。S32J符合TSN汽车标准,并为混合关键性数据流量应用提供强大的ASIL-D级功能安全、硬件网络安全引擎(HSE)MACsec端口。

S32J系列与恩智浦CoreRide平台相结合,可构建具有预集成软件和工具的量产级网络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包括适用于HSEMACsecTSN堆栈以及远程配置和监控功能的完整软件支持套件。S32J系列的虚拟开发套件将于2024年底上市。该解决方案将于2025年面向车企和一级供应商供应。

SDV网络的构建模块

恩智浦资深副总裁兼车载网络业务总经理Meindert van den Beld表示:“向软件定义汽车的转变要求车企简化其网络架构,并降低软件和硬件集成的复杂性。S32J和恩智浦CoreRide网络解决方案为新一代软件定义网络架构带来了可用于量产的构建模块。”

恩智浦CoreRide网络生态系统业界声音

Sonatus首席营销官John Heinlein博士表示:“Sonatus是恩智浦的长期合作伙伴,我们双方结合的技术已经应用于数百万量产汽车中。恩智浦这款全新的CoreRide网络解决方案深化了我们对汽车网络和恩智浦产品中NETC网络基础的支持,使OEM能够加速开发适应性更强、可升级的软件定义汽车架构。”

TTTech Auto首席技术官兼联合创始人Stefan Poledna博士表示:“在TTTech Auto,我们看到通过恩智浦的CoreRide网络平台,汽车网络解决方案实现了明显的提升,对此我们感到非常欣喜。为基于TSN的先进以太网网络集成可扩展和可动态重新配置的网络管理功能,对于开发软件定义汽车(SDV)至关重要。TTTechMotionWise平台与恩智浦CoreRide网络解决方案相辅相成,可提供安全灵活的通信解决方案,帮助车企和一级供应商加快开发周期,提高系统可靠性,并实现跨汽车网络的无缝端到端通信。”

恩智浦CoreRide平台

恩智浦CoreRide平台在帮助汽车制造商克服软硬件集成障碍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也扩展了软件定义汽车(SDV)新架构的开发工作。该平台集成了恩智浦的S32计算、网络、系统电源管理以及来自全球领先汽车软件供应商的中间件、操作系统和其他软件,包括Accenture ESR LabsArcherMindBlackberry QNXElektrobitETASGreen Hills SoftwareSonatusSynopsysTTTech AutoVector Informatik GmbHWind RiverValeo等一级供应商及富士康等集成服务提供商。

关于恩智浦半导体

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 N.V.(纳斯达克股票代码:NXPI)是汽车、工业物联网、移动设备和通信基础设施市场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致力于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恩智浦汇集英才,结合前沿技术与开拓型人才,开发系统解决方案,为更智慧安全的互联世界保驾护航。恩智浦在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设有业务机构,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达132.8亿美元。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xp.com.cn

围观 8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56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png

AI正在快速发展,其动力不仅来源于持续的技术进步,还来自各个行业的需求和要求。随着大型语言模型(LLM)和生成式AI的激增,行业正在努力解决这些基于云的AI应用处理大数据以及训练和部署高级AI模型所需的密集计算能力。如今AI被应用于各种客户端设备中,包括PC和智能手机,以及汽车和工业设备(如机器人和医疗设备)的网络边缘应用中,这些设备在网络边缘较小的语言模型上运行。

莱迪思团队最近与TECHnalysis Research总裁兼首席分析师Bob O'Donnell举办了一场小组讨论,探讨了网络边缘AI时代的到来,以及基于FPGA的解决方案在加速各行业网络边缘AI普及方面的作用。你可以点击此处观看精彩的讨论,内容涵盖AI趋势、现实世界的网络边缘AI应用,以及莱迪思与NVIDIA在边缘AI方面的合作信息。继续阅读本文探索FPGA在推动网络边缘AI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网络边缘AI如何推动创新

虽然基于云的AI提供了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但它需要极强的处理能力、能耗、网络带宽要求更高,并导致延迟增加。通过将处理任务分担到本地设备,网络边缘AI减轻了集中式服务器的负担并降低了运营成本。通过优化资源利用率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传输可以提高能效。网络边缘AI还能确保数据的本地化,减少传输或存储过程中的风险暴露,从而更好地控制数据,实现隐私和数据保护。

网络边缘AI在工业市场变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智能工厂和机器人等自动化功能至关重要的物联网应用中,边缘AI 是实现实时预测和数据处理的关键推动因素。例如,在制造工厂中,自动化机器必须每次都能够以相同的精度和速度执行任务。这些应用和环境要求实时网络连接和精准定时功能,便于大量传感器和其他外设能够快速交换和处理数据,以全面了解其所在环境。

然而,尽管网络边缘AI的需求及其潜力巨大,但有效实施仍然充满挑战。资源限制、能效和可扩展性等难题都可能阻碍人们利用网络边缘AI的优势来取得重大的业务成果。为了解决这些障碍,组织越来越多地利用FPGA技术,因为这些器件具备优秀的灵活性、低功耗、并行处理功能和安全性。

FPGA在网络边缘AI中的作用

随着网络边缘AI的需求和优势不断增长,开发人员和组织正在寻求AI模型运用到他们的应用中——同时考虑到速度、灵活性和效率。FPGA具有低功耗传感器融合处理和桥接功能,是完成这项任务的理想选择。

莱迪思FPGA对于实现可扩展的网络边缘AI应用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具备以下特性:

  • 适应性:FPGA可以配置执行特定的AI任务,进一步帮助开发人员根据其独特需求定制应用。通过确保网络边缘AI应用最大的效能优化,提高其性能可靠性。

  • 可扩展性:相比于功能固定的处理器,FPGA拥有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可以在部署后进行修改和更新,确保网络边缘AI设备即使在需求发生变化时也能保持相关性和有效性。

  • 互连:FPGA的可定制I/O接口支持在各种环境中连接到各种边缘AI应用(例如,摄像头、激光雷达、雷达、环境传感器)。这有助于降低利用多个不同传感器和SoC的复杂性,实现更高性能、自适应接口以及桥接和传感器融合处理。

  • 低延迟/高性能:FPGA显著减少了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处理之间的延迟,从而实现更快的响应和更高的系统性能。通过在FPGA上执行预处理任务和数据聚合,网络边缘AI设备的计算引擎可以专注于更复杂的任务,提高整体系统效率,同时简化主SoC工作负载,降低主处理器的功耗和复杂性。

不断增长的边缘 AI 实施行业生态系统

随着组织越来越多地使用系统级方法执行处理,莱迪思也与NVIDIA建立合作,帮助客户加速网络边缘AI的实施。去年,我们宣布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推出了一款全新的集成解决方案,将莱迪思的低功耗FPGA与NVIDIA Jetson Orin和IGX Orin平台结合在一款开源参考板上。它旨在满足开发人员在设计高性能网络边缘AI应用时对可定制性、可扩展性、连接性和低延迟的需求。

2.png

该解决方案帮助开发人员快速设计从传感器到计算的互连桥接应用,同时简化和加速部署需要不同传感器输入接口和协议的智能网络边缘系统。

这个基于FPGA的传感器桥接参考设计是在莱迪思CertusPro™-NX传感器-以太网桥接板上实现的,它支持低延迟、灵活的传感器配置和接口,以及以太网打包器。该设计可与英伟达Holoscan传感器桥接软件无缝结合,提供易于编程的系统控制、随时可用的可配置FPGA IP,以及利用英伟达IGX Orin和Orin AGX Holoscan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全栈解决方案。该方案可用于实际场景,助力要求并行处理和精确定时的高效传感器融合,以及需要态势感知和对象检测功能的激光雷达和雷达技术。

使用FPGA实现低功耗AI

莱迪思FPGA技术的集成对于推进网络边缘低功耗AI至关重要。随着AI的不断发展,对高效、可扩展和适应性强的解决方案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FPGA提供低功耗、并行处理能力和灵活性,这一独特的功能组合使其成为网络边缘AI应用的理想选择。

各行各业都可以通过莱迪思FPGA克服资源限制、能效和可扩展性方面的挑战。这些可编程器件支持实时数据处理和预测,这对于工业设备、医疗设备、汽车和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FPGA的适应性可以帮助用户量身定制AI解决方案,以满足各种环境的特定需求,确保最佳性能和可靠性。

随着莱迪思的持续发展,FPGA在提供低功耗AI方面的作用将继续扩大,为开发人员提供充分利用网络边缘AI潜力所需的工具。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莱迪思如何实现网络边缘AI的信息,请立即联系我们的团队。想要探索前沿趋势、挑战和机遇,以及面向网络边缘AI、安全和高级互连等应用的突破性可编程解决方案,请注册参加2024年12月10-11日举行的莱迪思开发者大会。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56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新推出的 Granite 3.0 8B 和 2B 模型,在宽松的 Apache 2.0 许可证下发布,在许多学术和企业基准测试中表现出强大的性能,能够超越或匹敌类似规模的模型。

  • 新推出的 Granite Guardian 3.0 模型提供了 IBM 最全面的护栏功能,以推进安全且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

  • 新推出的 Granite 3.0 专家混合模型(Mixture-of-Experts models)可实现极其高效的推理和低延迟,适用于基于 CPU 的部署和边缘计算。

  • 全新的 Granite 时间序列模型在零样本/少样本预测中实现了最先进的性能,超越了大10倍的模型。

  • IBM 推出了下一代基于 Granite 的 watsonx Code Assistant,适用于通用编码;在 watsonx.ai 中首次推出用于构建和部署 AI 应用程序和智能体(Agents)的新工具。

  • 宣布 Granite 将成为 Consulting Advantage 的默认模型,这是一个由 AI 驱动的交付平台,IBM 的 160,000 名顾问使用该平台,可以更快地为客户提供新解决方案。

在美国时间10月21日举行的IBM(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IBM)年度TechXchange大会上,IBM宣布推出其迄今为止最先进的AI模型家族——Granite 3.0。IBM的第三代Granite旗舰语言模型在许多学术和行业基准测试中均能超越或匹敌同类领先模型提供商的模型,展示出强大的性能、透明性和安全性。

IBM 推出 Granite 3.0:专为企业打造的高性能AI模型

IBM 推出 Granite 3.0:专为企业打造的高性能AI模型

与公司对开源 AI 的承诺一致,Granite 模型在宽松的 Apache 2.0 许可证下发布,它们凭借在性能、灵活性和自主性方面的独特组合能够为企业客户和整个社区提供服务。

IBM的Granite 3.0家族系列包括:

  • 通用/语言模型:Granite 3.0 8B Instruct, Granite 3.0 2B Instruct, Granite 3.0 8B Base, Granite 3.0 2B Base

  • 护栏与安全模型:Granite Guardian 3.0 8B, Granite Guardian 3.0 2B

  • 专家混合模型:Granite 3.0 3B-A800M Instruct, Granite 3.0 1B-A400M Instruct, Granite 3.0 3B-A800M Base, Granite 3.0 1B-A400M Base

新款 Granite 3.0 8B 和 2B 语言模型被设计为企业级AI的"主力"模型,能够在检索增强生成(RAG)、分类、摘要、实体提取和工具使用等任务中提供强大的性能。这些紧凑的多功能模型旨在根据企业数据进行微调,并在各种业务环境或工作流程中无缝集成。

许多大型语言模型(LLM)是基于公开可用的数据进行训练的,绝大多数企业数据仍然未被利用。通过将小型 Granite 模型与企业数据相结合,特别是使用 IBM 和 RedHat 在五月推出的革命性对齐技术 InstructLab, IBM 相信企业可以实现与大型模型相媲美的特定任务性能,而成本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基于在几个早期概念验证中观察到的成本比大型前沿模型低 3 到 23 倍的范围[i])。

Granite 3.0 版本的发布重申了 IBM 对建立 AI 产品透明度、安全性和信任的承诺。Granite 3.0 技术报告和负责任使用指南提供了用于训练这些模型的数据集描述,详细说明了所应用的过滤、清洗和处理步骤,并全面展示了模型在主要学术和企业基准测试中的性能结果。

至关重要的是,IBM 为 watsonx.ai 上的所有 Granite 模型提供知识产权赔偿,旨在增强企业客户将企业数据融入模型的信心。

提高标准:Granite 3.0 基准测试

Granite 3.0 语言模型在原始性能上也展示出良好的结果。

在 Hugging Face 的 OpenLLM 排行榜定义的标准学术基准测试中,Granite 3.0 8B Instruct 模型的整体性能平均领先于 Meta 和 Mistral 中类似大小的开源模型的最先进性能。在 IBM 的先进 AttaQ 安全基准测试中,Granite 3.0 8B Instruct 模型在所有测量的安全维度上均领先于 Meta 和 Mistral 的模型[ii]

在检索增强生成(RAG)、工具使用和网络安全领域的核心企业任务中,Granite 3.0 8B Instruct 模型的平均表现优于Mistral 和 Meta 中类似规模的开源模型[iii]

Granite 3.0 模型是在超过 12 万亿个标记上进行训练的,这些数据来自 12 种不同的自然语言和 116 种不同的编程语言,采用了一种新颖的两阶段训练方法,利用了数千个旨在优化数据质量、数据选择和训练参数的实验结果。到今年年底,预计 3.0 8B 和 2B 语言模型将支持扩展的 128K 上下文窗口和多模态文档理解能力。

IBM 展示了性能和推理成本的完美平衡,提供了其 Granite 专家混合(MoE)机构模型,Granite 3.0 1B-A400M 和 Granite 3.0 3B-A800M,这些较小且轻量级的模型可用于低延迟应用程序以及基于 CPU 的部署。

IBM 还宣布了其预训练 Granite 时间序列模型的更新版本,早期版本于今年早些时候发布。这些新模型在 3 倍的数据上进行训练,在所有三个主要时间序列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超越了来自 Google、Alibaba 等公司 10 倍更大模型的性能。更新后的模型还提供了更大的建模灵活性,支持外部变量和滚动预测[iv]

Granite Guardian 3.0:开启负责任AI的新时代

作为此次发布的一部分,IBM 还推出了一个新的 Granite Guardian 模型系列,允许应用程序开发人员通过检查用户提示和 LLM 响应来实施安全护栏,以发现各种风险。Granite Guardian 3.0、8B 和 2B 型号提供了当今市场上最全面的风险和危害检测功能。

除了社会偏见、仇恨、毒性、亵渎、暴力、越狱等危害维度外,这些模型还提供了一系列独特的检索增强生成(RAG)特定检查,如基于事实性、上下文相关性和答案相关性。在针对 19 项安全性和 RAG 基准的广泛测试中,Granite Guardian 3.0 8B 模型在危害检测方面的整体准确性平均高于 Meta 的所有三代 Llama Guard 模型。它在幻觉检测方面的整体性能也与专门的幻觉检测模型 WeCheck 和 MiniCheck 相当[v]

虽然 Granite Guardian 模型派生自相应的 Granite 语言模型,但它们可以与任何开放或专有的 AI 模型一起使用,以实施安全保护措施。

Granite 3.0 模型的可用性

整个 Granite 3.0 模型套件和更新的时间序列模型都可以在 HuggingFace 上根据宽松的 Apache 2.0 许可证下载。新的 Granite 3.0 8B 和 2B 语言模型的指令(instruct)变体以及 Granite Guardian 3.0 8B 和 2B 模型现已在 IBM 的 watsonx 平台上提供商业用途。部分 Granite 3.0 模型也将作为 NVIDIA NIM 微服务提供,并通过 Google Cloud 的 Vertex AI Model Garden与 HuggingFace 的集成提供。

为给开发者提供多种选择和易用性,并支持本地和边缘部署,一套精选的 Granite 3.0 模型也可在 Ollama 和 Replicate 上获得。最新一代 Granite 模型扩展了 IBM 强大的开源 LLM 目录。IBM 与 AWS、Docker、Domo、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通过其 Qualcomm® AI Hub)、Salesforce、SAP 等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合作,将多种 Granite 模型集成到这些合作伙伴的产品中,或在他们的平台上提供 Granite 模型,为全球企业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从助理(Assistants)到智能体(Agents):实现企业级AI 的未来 

IBM 正在通过一系列技术推进企业级AI的发展,从模型和助理 (Assistants),到为公司独特的数据和用例调优和部署 AI 所需的工具。IBM 还在为未来能够自我导向、反思并在动态商业环境中执行复杂任务的 AI 智能体(AI agents)铺平道路。

IBM 不断发展其 AI 助理(Assitants)技术组合,从帮助公司通过低代码工具和自动化构建自己的助理的watsonx Orchestrate,到用于特定任务和领域(如客户服务、人力资源、销售和营销)的各种预构建助理。全球各地的组织已经使用 watsonx Assistant 帮助他们构建 AI 助理,用于回答客户或员工的日常问题、实现大型机和传统 IT 应用程序现代化、帮助学生探索潜在的职业路径,或为购房者提供数字抵押贷款支持等任务。

IBM 还公布了即将发布的下一代 watsonx Code Assistant,该版本由 Granite 代码模型提供支持,能够为 C、C++、Go、Java 和 Python 等语言提供通用编码辅助,并为企业级 Java 应用程序[vi]提供高级应用程序现代化功能。Granite 的代码功能现在也可以通过 Visual Studio Code 扩展程序 IBM Granite.Code访问。

IBM 还计划发布新工具来帮助开发人员,利用watsonx.ai 更高效地构建、定制和部署 AI,包括代理框架、与现有环境的集成以及用于常见用例(如 RAG 和智能体)的低代码自动化[vii]

IBM 专注于开发具有更高自主性、复杂推理能力和多步骤问题解决能力的 AI 智能体(AI Agents)技术。Granite 3.0 8B 模型的初始版本支持关键的智能体功能,如高级推理和用于实现工具使用工作流程的高度结构化聊天模板和提示风格。IBM 还计划在 IBM watsonx Orchestrate 中引入新的 AI 智能体聊天功能,利用智能体功能协调 AI 助理、技能和自动化,帮助用户提高整体的团队生产力[viii]。IBM 计划在 2025 年继续在其产品组合中构建智能体功能,包括为特定领域和用例预构建的智能体。

扩展的 AI 驱动的交付平台,以 AI 增强 IBM 顾问的能力

IBM 还宣布大幅扩展其 AI 驱动的交付平台 IBM Consulting Advantage。该多模型平台包含 AI 智能体、应用程序和方法(如可重用的框架),赋能 16 万名 IBM 顾问,以更低的成本、更好更快地为客户提供价值。

作为扩展的一部分,Granite 3.0 语言模型将成为 Consulting Advantage 的默认模型。借助 Granite 的性能和效率, IBM Consulting 将能够帮助最大限度地提高 IBM 客户的生成式 AI 项目的投资回报。

扩展的另一个关键部分是引入 IBM Consulting Advantage for Cloud Trans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和 IBM Consulting Advantage for Business Operations。每一项都包括特定领域的 AI 智能体、应用程序和融合了 IBM 最佳实践的方法,使 IBM 顾问能够帮助客户加速云和 AI 转型任务(如代码现代化和质量工程),或跨领域(如财务、人力资源和采购)实施转型和运营。

了解有关 Granite 和 IBM 的 AI for Business 战略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granite

关于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超过 4000 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 Red Hat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cn-zh


[i] 成本计算基于 IBM watsonx 的开放模型和 openAI 的 GPT4 模型(假设 80% 输入,20% 输出)的每 100 万个代币的 API 成本定价,用于客户概念验证。
[ii] IBM Research technical paper: Granite 3.0 Language Models
[iii] IBM Research technical paper: Granite 3.0 Language Models
[iv] The Tiny Time Mixer: Fast Pre-Trained Models for Enhanced Zero/Few Shot Forecasting on Multivariate Time Series
[v] Evaluation results published in Granite Guardian GitHub Report
[vi] Planned availability for Q4 2024
[vii] Planned availability for Q4 2024
[viii] Planned availability for Q4 2024

稿源:美通社

围观 7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55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JLL GPT China提供专用、安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出专业的客户洞察

今日,仲量联行在中国内地正式推出首个专为商业地产行业定制的生成式人工智能——JLL GPT China该平台由仲量联行开发,基于内部的商业地产数据及洞察,结合外部的信息资源,帮助仲量联行员工为客户提供更优异的专业洞察。

此前,仲量联行已在全球多个市场成功推出JLL GPT,助力超过11万名员工高效完成从文本撰写到数据收集分析等日常工作。今年,JLL GPT China特别进行了本地化的更新与优化,以更好地满足中国内地员工的办公需求。

仲量科技大中华区总裁及人工智能全球负责人高孟轩表示:"JLL GPT China助力仲量联行的员工在符合公司隐私和安全标准的信息技术环境中,高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通过整合外部信息资源与仲量联行专有的市场研究,JLL GPT China为仲量联行的商业地产专家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以更迅速、更智能的方式向客户提供深刻的洞察和解决方案。"

JLL GPT China的推出标志着仲量联行数字化战略在商业地产领域的新飞跃。人工智能的卓越性取决于其训练数据的质量,而仲量联行凭借对高质量数据的长期投资和精确整合,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如今,依托于对数据精确性、质量保证及严格管理的追求,JLL GPT China不仅提升了仲量联行科技战略的广度,更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为客户带来新的价值。

全球范围,仲量联行已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使用来提高建筑效能、生成3D租赁可视化图、计算可持续性风险以及促进投资等。 例如,仲量联行的设施管理团队能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把传统的房地产空间利用和组合优化报表转化为实时交互对话的形式,从而提高决策可行性。此外,仲量联行咨询专家可通过与JLL GPT的对话中收集定性信息,更高效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办公空间规划建议。

仲量联行推出的项目施工监管服务平台筑视Visioneer,可通过AI技术迅速复刻线上施工现场

仲量联行推出的项目施工监管服务平台筑视Visioneer,可通过AI技术迅速复刻线上施工现场

凭借覆盖全球的业务范围,以及在房地产科技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实践,仲量联行通过行业专家及创新技术,致力于为商业地产提供全面的房地产科技产品及服务。仲量联行在早期就已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仲量联行已经有数十项人工智能产品正在开发或测试中。

高孟轩进一步表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时代,精准的数据资源是连接我们与客户的关键。我们正积极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房地产科技产品,相信JLL GPT China的洞察将助力员工最大化地利用商业地产数据,从而增强决策能力,为客户创造竞争优势。JLL GPT China的推出也是仲量联行科技战略中‘自建'方式的体现——通过自建、并购、合作及投资等方式,打造改变商业地产行业的技术解决方案,以科技赋能各项业务,塑造房地产的未来。"

关于仲量联行

200多年来,作为全球领先的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管理公司,仲量联行(纽交所交易代码:JLL)始终致力于协助客户投资、建造、租赁和管理各类办公、工业、酒店、住宅和零售等物业。作为《财富》500强企业,公司2023财年收入达208亿美元,业务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员工总数超过110,000人。2024年是仲量联行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30周年,我们秉承"塑造房地产的未来,让世界更美好"的企业宗旨,整合全球平台资源并深耕本地市场,携手客户、员工和社群"向光而为"。JLL是仲量联行的品牌名称以及注册商标。更多信息请浏览www.joneslanglasalle.com.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55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