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亚马逊云科技最新发布了一套灵活的数据中心组件,以支持新一代生成式AI创新,不仅提供12%的额外算力,还提高了可用性和运行效率。

亚马逊云科技在2024 re:Invent全球大会上,宣布推出一系列数据中心新组件,旨在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AI)创新并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对电源、冷却和硬件设计等进行的一系列创新,构建了一个更加节能的数据中心,为客户进一步创新奠定基础。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新推出的数据中心都将具备这些新组件,现有的数据中心已经部署了很多关键组件。

亚马逊云科技基础设施服务副总裁Prasad Kalyanaraman表示:"亚马逊云科技通过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创新,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构建性能卓越、可靠、安全且可持续发展的云。我们数据中心的这些新能力,包括能源效率的提升以及对新兴工作负载的灵活支持,是我们在云计算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更令人兴奋的是,这些功能均采用模块化设计,这让我们得以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液体冷却并提高能源效率,这不仅为生成式AI应用提供强大的动力,同时还降低了我们的碳足迹。"

亚马逊云科技拥有18年构建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深厚经验,以及13年为AI工作负载提供基于GPU的服务器的丰富经验。目前,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中心为全球数百万活跃客户提供服务,包括数十万使用亚马逊云科技AI和机器学习服务的客户,以及全球数万个使用Amazon Bedrock构建其生成式AI应用的客户。随着生成式AI的日益普及以及客户对GPU容量需求的不断增长,亚马逊云科技不断调整和优化数据中心,以支持更高的功率密度需求。主要的提升包括:

1.  简化电气和机械设计,提高可用性

亚马逊云科技始终致力于打造业界最可靠的基础设施。简化的电气和机械设计更可靠,并易于维护,能确保客户受益于高可用性,这是亚马逊云科技自创立之日起始终为客户提供的。

亚马逊云科技最新的数据中心设计优化中,就包括简化的电力分配和机械系统,实现基础设施的可用性达99.9999%。同时,简化的系统将可能受到电气问题影响的机架数量减少89%。

在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中心内,电力供应需经过一系列转换与分配过程,才能抵达IT设备。这一流程中的每一步骤都伴随着效率的损耗、能源的消耗,以及潜在的故障风险。例如,亚马逊云科技简化了电力分配系统,从而将潜在故障点的数量减少了20%。简化的另一个例子还包括将备用电源更紧密地集成至机架附近,并减少排热风扇的数量。亚马逊云科技使用自然压差来排出热空气,这提高了服务器的可用电力。这些改进措施不仅显著降低了整体能耗,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故障风险。

2.  在冷却、机架设计和控制系统进行创新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一系列新功能及增强功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和能效卓越的基础设施。亚马逊云科技数据中心的创新包括:

  • 液体冷却:新型的AI服务器将受益于液体冷却更有效地应对高密度计算芯片的冷却需求。亚马逊云科技开发了一项先进的机械冷却解决方案——在其新建及现有数据中心配置"液体到芯片"的冷却系统。一些亚马逊云科技的技术利用不需要液体冷却的网络和存储基础设施,因此更新后的冷却系统将无缝集成空气和液体冷却功能,用于支持包括如Amazon Trainium2的强大AI芯片系列,NVIDIA GB200 NVL72等机架级AI超级计算解决方案,以及亚马逊云科技网络交换机和存储服务器。无论客户运行传统工作负载还是AI模型,这种灵活的多模式冷却设计确保了亚马逊云科技都能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佳性能和效率。这种独特的液体冷却机架设计是亚马逊云科技与领先的芯片制造商合作开发的,旨在加快AI工作负载的上市时间。

  • 支持高密度AI工作负载: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优化数据中心的机架布局,最大化电力使用效率。亚马逊云科技通过软件实现了这一点,该软件由数据和生成式AI驱动,能够精确预测服务器的最佳部署方式。亚马逊云科技将减少浪费的电力,包括闲置以及未充分使用的能源,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可用的能源。

这一设计旨在满足AI工作负载对新一代硬件和高密度机架配置的需求,同时又保持足够的灵活性,适配其他广泛的硬件需求。亚马逊云科技基础设施为客户提供了广泛而深入的计算实例选择,现已提供超过750种Amazon Elastic Cloud Compute (Amazon EC2)实例,让客户可为几乎所有的工作负载选择最合适的处理器、存储、网络、操作系统以及购买选项。除了灵活的多模式冷却解决方案外,亚马逊云科技在电力传输系统上也实现了工程突破,使得亚马逊云科技在未来两年内能够将机架功率密度提升6倍,并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提升3倍。这部分得益于新的电源架的应用,新的电源架能够高效地在整个机架内分配电力,显著降低了电力转换过程中的损耗。 

总体而言,这些创新措施让亚马逊云科技每个站点为客户工作负载提供增加12%的计算能力。这一进步意味着在提供同等计算能力的情况下,所需的数据中心数量将会减少。

  • 升级的控制系统:新推出的由亚马逊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已应用于亚马逊云科技的电气与机械设备中,实现了监控、报警和运营流程的标准化。例如,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内部构建的遥测工具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的技术,能够提供实时诊断和故障排除服务,这些服务确保客户保持最佳运行状态。此外,亚马逊云科技在提升控制系统冗余度的同时,也简化了系统复杂性。这些改进使得亚马逊云科技基础设施可用性设计达到99.9999%。

3.  实现能效与可持续的双提升:机械能耗降低46%,混凝土含碳量减少35%

多年来,亚马逊云科技在推动基础设施能效与可持续性方面始终走在行业前列。据研究显示,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设施效率是企业自建基础设施的4.1倍,通过在亚马逊云科技上优化工作负载,相关的碳足迹能够最高减少99%。在2023年,亚马逊云科技已提前实现了运营所需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比原定的2030年提前了七年。

亚马逊云科技不断评估其数据中心的运行,通过不懈的创新提高基础设施的能源利用率。新组件在能效和可持续发展上的更新如下:

  • 更高效的冷却系统,在高峰冷却需求期间,与前一代设计相比预计其机械能耗降低高达46%,同时每兆瓦的用水量不变。设计改变包括全新的单侧冷却系统、减少冷却设备数量以及引入液体冷却功能。

  • 降低数据中心建筑外壳混凝土的固有碳排放量,较行业平均水平最高可降低35%。亚马逊云科技采用了规范的低碳钢和低碳混凝土,并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来减少钢材的使用总量。

  • 备用发电机将采用可再生柴油,这是一种可生物降解且无毒的燃料,与传统的化石柴油相比,其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减少高达90%。亚马逊云科技已开始在欧洲和美国的数据中心推广使用可再生柴油作为备用发电机的燃料。

英伟达超大规模与高性能计算事业部副总裁Ian Buck表示:"随着AI需求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亦需同步加速演进。先进的液体冷却解决方案能够高效的冷却AI基础设施,同时显著降低能耗。我们与亚马逊云科技在液体冷却机架设计上的携手合作,将帮助客户以卓越的性能和效率运行高强度的AI工作负载。"

"在Anthropic,我们致力于开发领先的基础模型,而安全、高性能且节能的基础设施是我们成功的关键,"Anthropic计算部门杰出工程师James Bradbury表示:"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构建先进的数据中心,这是我们选择其作为主要云服务提供商和模型训练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之一。亚马逊云科技的设计改进显著提升了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和效率,为AI模型的运行和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中心新组件将在亚马逊云科技全球基础设施进行部署,覆盖全球34个区域、108个可用区,以及如Amazon Local Zones等其他基础设施。预计在2025年初,包含完整组件的新型亚马逊云科技数据中心建设将在美国启动。

欲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基础设施的信息,请访问https://aws.amazon.com/about-aws/global-infrastructure/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4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4个地理区域的108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墨西哥、新西兰、沙特阿拉伯和泰国等新建6个区域、18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mazonaws.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06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这款节省空间的工业级器件提供了典型值为 0.3 ms的快速导通时间和2 nA的低漏电流

日前,威世科技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NYSE 股市代号:VSH)宣布,推出新款1 Form A固态继电器---VOR1060M4,该器件采用薄形SOP-4封装,提供600 V负载电压和3750 VRMS隔离电压。Vishay  VOR1060M4旨在为储能、工业和移动应用提供快速开关,可提供0.3 ms的快速导通时间(典型值)和2 nA的低漏电流。

20241211_VOR1060M4.jpg

日前发布的这款光隔离器件采用先进的红外发射器和光电二极管,导通时间快,非常适合对安全要求极高的应用。固态继电器的漏电流较低,使器件可在敏感的低电平应用中使用而不影响信号,同时,紧凑型 SOP-4 封装比竞品解决方案节省空间。

工业级VOR1060M4旨在为储能系统(ESS)中的逆变器、电机控制和电池管理系统(BMS);工业电机驱动、电动工具和控制;安全和自动化系统;以及仪器仪表提供隔离开关。欲了解汽车认证信息,请联系您当地的Vishay销售代表。

器件符合RoHS标准,无卤素,并满足Vishay绿色标准。

VOR1060M4现可提供样品并已实现量产,订货周期为8周。

VISHAY简介

Vishay 是全球最大的分立半导体和无源电子元件系列产品制造商之一,这些产品对于汽车、工业、计算、消费、通信、国防、航空航天和医疗市场的创新设计至关重要。服务于全球客户,Vishay承载着科技基因——The DNA of tech. ®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 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VSH)的“财富1,000 强企业”。有关Vishay的详细信息,敬请浏览网站 www.vishay.com

围观 1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05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的发展,市场对运动控制解决方案的需求持续增长。作为驱动机械运动的关键技术,电机和运动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消费电子、医疗设备、自动驾驶以及智能家居等多个行业。据市场调研公司GMI预测,2023年,全球运动控制市场的规模约为203亿美元;市场预计在2024至2032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5.5%,2032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34亿美元。

图片1.png

电机和运动控制是现代工业和技术应用的核心领域。ADI拥有业界领先的电机和运动控制产品,旨在将数字信息完美地转换为物理运动,使工业4.0能够在先进机器人、自动化、医疗假肢、3D打印等应用中发挥作用。从底层芯片到上位模块,ADI可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而且产品组合十分广泛,包括电机、编码器、电机控制IC和模块,可提高智能运动系统的效率、缩小物理尺寸,并缩短上市时间。

步进电机(Step Motor

步进电机是一种能够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精确角位移的电动机,通常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定子上有绕组,转子上有齿,通过控制定子绕组的通电顺序,电机能够以固定的步进角度逐步旋转。步进电机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可以通过精确和可预测的方式控制运动,因此广泛应用于需要精确定位和速度控制的场合。

根据结构和工作原理,步进电机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永磁式步进电机(PM)、可变磁阻步进电机(VR)和混合式步进电机(HB)。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按照驱动方式的不同,也可以分为双极性和单极性步进电机。选择合适的步进电机类型,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包括精度、转矩、速度和成本等因素。

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线圈发送电流,产生电磁场,迫使磁性转子进入所需位置。这可以使用附加电流状态,以全步、半步或更小的微步来完成。微步进可提高步进电机应用的精度、扭矩、能源效率和平滑度,同时减少步进损耗、振动和噪声。

步进电机驱动器可通过将全步细分成更小的微步,以便使用正弦电流波形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极高精度和平滑度的运动。ADI Trinamic™技术将每一个全步细分成最多256个微步,让数字信息转化为平滑的物理运动。由此产生的电流控制方案可减少噪声和振动,同时提高可实现的扭矩和精度。

步进电机是耐用型开环电机,是唯一在开环情况下既可以精确的控制位置,又可以精确地实现速度的一类电机。与其他电机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比如低速和静止状态时具有高扭矩、边际定位误差不会累积、对启动/停止响应出色、具有成本效益且易于使用。当需要精确可靠的开环定位时,步进电机就是优先选择。

针对ADI的步进电机驱动器产品,全球排名前列的电子元器件授权代理商WT文晔科技结合当前市场,重点推荐一款效率和空间都优于市场同级产品的静音步进电机驱动器 TMC5240

TMC5240是一款智能高性能步进电机控制器和驱动器IC,具有串行通信接口(SPI、UART)和广泛的诊断功能。它结合了灵活的、经过加加速度优化的斜坡发生器(用于自动目标定位)和业界最先进的步进电机驱动器(基于256步内置索引器和两个完全集成的36V、3.0A(最大) H桥以及非耗散集成电流感应(ICS)。

该控制器效率约为目前市场其他方案的两倍,空间方面高度集成(节省60%+),拥有卓越的电流控制和运动控制。ADI先进的 StealthChop2 斩波器可确保确保达到业界极低的噪声水平,并确保效率和扭矩。高集成度、高能效和小尺寸使系统小型化和可扩展,从而实现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完整的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应用开发者的学习曲线,同时提供了比同类竞品更优秀的性能表现。

图片3.png

伺服电机(BLDC/PMSM/DC Servo Controller

伺服电机是一种能够精确控制角度、速度和位置的电动机,广泛应用于需要高精度运动控制的领域。伺服电机与伺服控制器(Servo Controller)协同工作,形成闭环控制系统,通过伺服控制系统接收指令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机轴的运动,以实现精确的定位和速度控制。

伺服电机控制器来控制伺服电机,该系统广泛应用于需要精确位置、速度和力矩控制的领域,如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数控机床、医疗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与步进电机控制器不同的是,伺服控制器的核心功能是实现闭环控制(Closed-loop Control)。本次介绍的伺服控制器主要包含无刷直流电机(BLDC)、永磁同步电机(PMSM)以及直流电机伺服控制器。

首先,无刷直流电机伺服控制器通过电子换向技术和闭环控制系统来实现对BLDC电机的精确控制,广泛应用于需要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响应速度的应用场景,如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技术和精密仪器;PMSM/DC伺服控制器的核心也在于实现对电机的闭环控制,以达到对位置、速度和力矩的精确把控,因此同样用于该场景。

根据市场表现,文晔重点推荐一款为BLDC/PMSM、2相步进电机以及直流电机和音圈提供磁场定向控制(FOC)的业界完全集成的伺服控制器 TMC4671。所有控制功能均在硬件中实现,集成的ADC、位置传感器接口、位置插值器使全功能伺服控制器能够适用于各种伺服应用,比如机器人、拾放机、工厂自动化、电动汽车等。

ADI TMC4671是专用于运动控制器功能强大的芯片,可以极大限度提高驱动效率和动态性能,而且通过硬件中的所有时间关键计算,开发动态伺服控制器仅需要几行代码,因此能快速缩短高性能伺服控制器的上市时间。

TMC4671具有高达100kHz的开关频率和控制器更新速率,并具有滤波和插值功能,如数字霍尔信号插值,以实现更顺畅的操作。该集成电路可以与各类编码器协同工作,从A/B/Z增量式简单的数字或模拟霍尔传感器到高分辨率正弦/余弦模拟编码器。传感器可灵活地映射为位置和速度控制回路的输入。

图片4.png

直流有刷电机(DC Motor

直流有刷电机(Brushed DC Motor)是一种通过机械换向器和电刷来实现电流换向,从而驱动电机转子的电机,由定子(通常是永磁体)和转子(线圈绕组)组成。它是常见的电机类型之一,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控制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小型电动工具、家用电器、玩具和汽车等领域。

直流有刷电机驱动器负责提供直流有刷电机所需的电流和电压以控制电机的速度和方向,该系统尽管面临无刷电机系统的竞争压力,但简单的控制方式、低成本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仍然使其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的发展将集中在提高能效、智能化、微型化、改善EMI/EMC性能以及满足特定市场需求等方面。

对此,文晔结合当前市场重点推荐ADI的一款超小尺寸单通道有刷电机驱动器解决方案 MAX22201/2/7。该芯片集成一个36V、3.5A峰值全桥,可驱动一个有刷直流电机。全桥具有极低阻抗FET,典型RON(高侧+低侧)为0.3Ω,可实现高驱动效率。3.5A的额定峰值电流受过流保护阈值(OCP)限制。峰值电流定义为驱动器针对短暂瞬变可提供的最大电流。

值得一提的是,该驱动器的最大有效值电流(RMS)为2A,通常受散热考虑因素限制。2ARMS电流值是指标准JEDEC 4层板在25°C环境温度下得到的数值。实际最大工作电流取决于应用的热特性(PCB接地平面、散热器、通风等)。

MAX22201/2/7具有准确的无损耗集成电流检测(ICS)功能和嵌入式内部电流驱动调节(CDR)电路,用于监测通过电机线圈的电流并限制峰值输出电流。当电机电流超过限流阈值时,全桥进入衰减模式并持续固定的关断时间(tOFF)。

对于有刷电机驱动应用,电流驱动调节可确保驱动器在正常条件下或电机启动和失速条件下安全可靠地运行,同时降低系统电源和电源旁路要求。内部感测电流的缩放副本输出到外部引脚(ISEN)。所有版本均具有过流保护(OCP)、热关断(TSD)和欠压保护(UVLO)功能。每次检测到故障条件时,都会激活开漏低电平有效故障指示引脚(FAULT)。

该器件采用小型TDFN12 3mm x 3mm封装。MAX22201/2/7具有小尺寸封装、高效率并集成准确的电流检测功能,因此非常适合空间和功耗敏感型应用,比如有刷直流电机驱动、锁闭阀和电磁阀以及单相步进电机驱动。

图片5.png

H桥驱动器(H-Bridge Driver

H桥驱动器(H-Bridge Driver)是一种电路配置,用于控制直流电机的方向和速度。它利用四个开关(通常是晶体管或MOSFET)以“桥”的形式连接,允许电流在两个方向上流过电机。H桥驱动器广泛应用于机器人、电动工具、汽车电动座椅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H桥驱动器拥有诸多优势,比如可以双向控制电机的正反转,适用于需要频繁变换转动方向的应用;可以通过脉宽调制(PWM)技术精确控制电机速度;可以通过同时导通对角线的开关使电机快速停止(短路制动);还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

H桥驱动器是一种灵活且高效的电机控制解决方案,通过合理选择和设计可以实现对直流电机的双向控制和速度调节,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WT文晔结合当前市场,重点推荐一款具有集成电流检测功能的业界超小65V、3.8A双通道有刷或单通道步进电机驱动器解决方案 MAX22203

MAX22203是一款双通道65V、3.8AMAX H桥驱动器,提供PWM输入和高精度的电流驱动调节(CDR),集成的CDR可以限制有刷直流电机的启动或停止其电流,或控制步进点击操作的相电流。每个H桥都可以单独控制,并且具有0.3Ω的超低典型RON(高侧+低侧),可实现高驱动效率和低发热。MAX22203可用于驱动两个有刷直流电机或单个步进电机。

电桥输出电流由无损耗集成电流检测(ICS)功能进行检测,无需使用体积较大的外部功率电阻(对于此功能通常是必要的),并与可配置的阈值电流(ITRIP)进行比较。通过将外部电阻连接到引脚REFA和REFB,可以为两个全桥独立设置ITRIP阈值。

每个H桥的最大输出电流为IMAX = 3.8A,并受过流保护(OCP)电路限制。可以为非常短暂的瞬变驱动该电流,旨在有效驱动小电容负载。用户可配置的最大电流调节阈值为ITRIP_MAX = 3A。在标准JEDEC 4层板上,每个H桥的最大RMS电流(IRMS)为2ARMS。最大RMS电流可能受到散热考虑因素的限制,并取决于应用的热特性(PCB接地层、散热器、强制通风等)。

MAX22203具有过流保护(OCP)、热关断(TSD)和欠压闭锁(UVLO)功能。每次检测到故障条件时,都会激活一个开漏低电平有效nFAULT引脚。在热关断和欠压锁定期间,驱动器为三态,直到恢复正常工作为止。该期间采用小型TQFN38 5mm x 7mm封装。

图片6.png

综上所述,ADI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性能,满足了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和物联网领域的严格要求。通过创新的StealthChop2斩波技术和高精度电流控制,确保无噪音运行和优异的电机扭矩控制。TMC4671伺服控制器和MAX22203 H桥驱动器的高效动态响应和精确电流调节,使其在各种高要求应用中表现出色。

此外,文晔与ADI长期合作、持续创新。通过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文晔不仅帮助客户应对当前的技术挑战,还为未来的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提供了坚实的支持。相信凭借高效、精确和可扩展等领先特性,ADI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将在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WT文晔科技——球排名前列的电子元器件授权代理商

WT文晔科技创立于1993年,总部设于中国台湾。作为全球排名前列的电子元器件授权代理商,文晔将自身定位为连接半导体上下游的绝佳桥梁,向原厂及客户提供专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并以“协助上游原厂订定产品营销方向、支援下游客户缩短研发时间”为目标,不断深化在产业链上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

三十多年累积的深厚技术实力,辅以对未来产品趋势的判断能力,让文晔能串联上游原厂的产品特性与下游终端的功能需求,为原厂及客户持续增值。有关WT文晔的更多信息,请参考 www.wtmec.com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05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功能安全专家小组致力于提供一站式功能安全认证服务,助力提升嵌入式功能安全认证价值

普华基础软件、IAR秒尼科(Munik)、芯来科技、恩智浦(NXP)、Parasoft、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s7先企业作为初始成员共同组成的功能安全专家小组FSG中国1210日宣布正式成立。此举标志着由国内外领先的芯片及IP、嵌入式开发工具、操作系统、软件测试和功能安全技术服务厂商组成了强有力的组织,将推动嵌入式功能安全(FuSa)技术和认证迈向新的高度,力助采用ArmRISC-V等各种技术的中国企业面向汽车、工业等应用领域打造功能安全合规的高质量产品。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汽车、工业和低空经济等领域在中国蓬勃发展。在汽车行业,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技术的不断演进,对汽车电子设备和核心器件的功能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业领域的自动化生产、智能控制系统等也依赖于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电子设备;低空经济的兴起,如无人机配送、空中交通管理等应用,同样需要确保相关设备电子系统的功能安全。

与此同时,中国的电子通信设备及核心器件开发商也在积极寻求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升级,以满足汽车新四化和智能制造等新兴市场对符合功能安全要求的高质量、高安全性产品的需求,同时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然而,他们在功能安全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标准不统一、认证过程复杂、认证周期长、成本高昂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FSG功能安全专家小组)应运而生。作为专门研究嵌入式功能安全的共享与协作平台FSG中国汇集了在功能安全认证领域提供专业知识、封装方案和开发资源的顶尖企业。FSG中国致力于提供一站式功能安全认证相关服务,帮助企业提升嵌入式功能安全认证价值,并支持他们更高效地达成汽车领域ISO 26262工业领域IEC 61508等功能安全认证要求

此前,FSG已先后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成立,均由众多领先企业组成,并已开展了多元化的活动和支持服务。FSG中国的初始成员企业在功能安全领域都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包括半导体行业的领导厂商芯来科技、恩智浦和瑞萨电子,全球领先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IAR,专注国产车用操作系统研发与产业化的普华基础软件,自动化软件测试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Parasoft,以及面向汽车产业及相关半导体行业提供功能安全标准培训、咨询等专业技术支持服务的企业秒尼科。他们将携手为合作企业提供全面的支持,从功能安全标准的解读,到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再到认证过程的全程指导,确保合作企业的产品在满足最高安全标准的同时,能够高效地推向市场。

普华基础软件总经理助理兼市场与生态部负责人罗彤表示:“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日新月异,汽车功能越来越丰富,这对功能安全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普华车用基础软件是国内首家通过ISO 26262 ASIL-D最高安全等级认证的AUTOSAR车用操作系统。我们始终坚守安全至上的原则,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车用操作系统解决方案。非常高兴参与FSG,我们期望与产业链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安全的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汽车行驶筑起安全防线。”

IAR亚太区副总裁Kiyo Uemura表示:“很高兴看到FSG中国正式成立,我们希望通过FSG中国这个平台,为开发安全关键应用的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IAR嵌入式开发工具的功能安全版本已经通过了TÜV SÜD等专业认证机构的认证,我们将与其他伙伴一起,帮助客户加速获得功能安全认证,并从各方面提升其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期许FSG中国能够扮演嵌入式功能安全发展的推动者,为汽车、工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秒尼科汽车及网络安全产品线总监范文涛表示:“FSG中国的成立,可以为行业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Munik作为专业的技术咨询公司,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均有成熟的融合实践方案。”

芯来科技CEO彭剑英博士表示:“芯来科技很荣幸能够作为初始成员加入FSG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家拥有ISO 26262 ASIL-D产品认证的开放标准的RISC-V CPU IP供应商,芯来将与FSG中国的其他生态合作伙伴协同并进,为汽车电子芯片及产品厂商提供更完善的RISC-V解决方案,加速推动RISC-V在汽车电子领域功能安全的发展。”

恩智浦(中国)管理有限公司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总监翟骁曙表示:“FSG中国的成立,对于功能安全在中国汽车业的推动具有重大意义。安全是汽车的基础,作为业界领先的半导体公司,恩智浦致力于提供汽车内多种应用的完整解决方案,功能安全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很高兴看到各个环节的合作伙伴能够汇聚在FSG中国,给行业带来更大价值。”

Parasoft中国营运总监赵晨怡表示:“我们对FSG中国的成立感到非常振奋。Parasoft深知功能安全对于汽车、工业等领域的重要性。Parasoft将提供先进的自动化软件测试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功能安全认证过程中提高效率和准确性,确保他们的产品符合最高的安全标准。我们期待与FSG中国的其他成员携手,共同为中国企业打造功能安全合规的高质量产品贡献力量。”

瑞萨电子嵌入式处理器事业部市场总监沈清表示:“瑞萨电子在功能安全领域深耕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深知功能安全设计及认证对客户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致力引入最先进的功能安全技术和全面的解决方案以减轻客户在功能安全系统设计和开发方面的负担。借助通过TÜV SIL3认证的一系列解决方案组件,以及我们在功能安全方面的长期经验,众多客户已成功完成了开发并获得了认证。非常高兴看到FSG中国成立,瑞萨将与其他伙伴紧密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功能安全技术支持,加速客户获得功能安全认证,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FSG中国的成立对功能安全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为汽车、工业等产业中开发安全关键型产品的厂商提供专业的知识、服务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节省时间成本、提升产品价值,还为所有涉及功能安全技术和应用的企业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有助于推进功能安全领域加快发展。

关于FSG

FSG(功能安全专家小组)是一个专门研究嵌入式功能安全的专家组织,汇集了在功能安全认证领域提供专业知识、封装方案和开发资源的顶尖企业,旨在帮助合作企业更高效地达成功能安全认证要求。目前,FSG已在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成立。FSG中国的初始成员包括普华基础软件、IAR、秒尼科、芯来科技、恩智浦、Parasoft和瑞萨电子。更多信息,请访问fsg.org.cn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05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法国领先的量子计算初创公司Quobly报告称,FD-SOI技术可以作为商业量子计算的可扩展平台,充分利用传统的半导体制造工厂和CEA-Leti的研发试点线。

Quobly device based on FD-SOI undergoing testing & measurements

Quobly device based on FD-SOI undergoing testing & measurements

半导体行业在推动经典计算机以更低成本实现规模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它对量子计算机也具有同样的变革潜力,使其能够在商业上实现规模化并具备成本竞争力。 硅自旋量子比特非常适合实现容错的大规模量子计算,具有微秒级的时钟速度,超过99%的单比特和双比特门操作保真度,以及无与伦比的小单元格尺寸(在100nm²的百分之一范围内)。

为了利用数十年的半导体基础设施投资,Quobly采用了无晶圆厂模式。 其主要使用FD-SOI(一种商用CMOS技术,由STMicroelectronics、GlobalFoundries和三星晶圆厂等全球领先企业制造)作为量子计算的平台。

2024年12月9,Quobly在IEDM上报告了工作成果,其解决了扩展量子系统所面临的关键挑战。 Quobly与CEA-Leti、CEA-IRIG和CNRS合作,展示了利用商用FD-SOI技术构建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模块:

  • 低温操作及其数字和模拟性能的表征,符合电路设计准则

  • 使用CEA-Leti的研发试点线进行基于空穴和电子自旋量子比特的单量子比特操作。 该双极平台优化了系统性能,利用电子的长相干时间进行存储,以及空穴的强自旋轨道相互作用以实现快速数据处理

  • 通过商用GF 22FDX中的电荷控制,进一步定义双量子比特门的标准单元

主要成就包括:

  • 低温控制电子设备:电压增益高达75dB,噪声水平为10-11V ²∙μm ²/Hz,阈值电压变化率为1.29 mV∙μm

  • 双极自旋量子比特:使用FD-SOI技术共同集成空穴和电子量子比特,实现1μs的空穴操作速度和40μs的电子相干时间(Hahn回波)。

  • 双量子比特门标准单元:使用商用FD-SOI演示双量子点操作。迈向商用量子系统的一步

这项工作将FD-SOI定义为可扩展量子处理器的关键,并确立了Quobly在高成本效益的容错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 通过在同一平台上共同集成量子和经典组件,Quobly正在打造可扩展的QSoC架构。

关于Quobly
Quobly于2022年在格勒诺布尔成立,是利用半导体量子比特进行容错量子计算的先驱。 Quobly将尖端研究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目标是实现具有数百万量子比特的可扩展系统。 该公司在2023年融资1900万欧元,创下了欧洲量子领域的纪录。 请访问www.quobly.io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05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2月10日,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将各持股50%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在西班牙萨拉戈萨建设一座大型磷酸铁锂电池工厂,投资高达41亿欧元。该工厂计划于2026年底开始生产,规划年产能可达50吉瓦时。同时,该工厂将按照完全碳中和标准设计,目前该投资计划正稳步推进中。

该合资企业的成立,将提升Stellantis集团在欧洲的磷酸铁锂电池先进性优势,助力其在B级车和C级车细分市场持续发力,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量、更耐用、更经济实惠的电动轿车、跨界车和SUV。

Stellantis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旨在为用户提供环保、安全且经济的出行方式。2023年11月,Stellantis集团与宁德时代共同签署了一份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旨在服务Stellantis集团在欧洲的电动汽车制造,为其提供本地化的磷酸铁锂电芯和模组。同时,双方宣布在两个战略方向建立长期合作:第一,制定大胆的技术路线图以支持Stellantis集团先进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第二,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机会以进一步提升电池价值链。

Stellantis集团董事长兼临时执委会主席约翰•艾尔坎(John Elkann)表示:"我们致力于实现碳中和的未来,拥抱所有可用的先进电池技术来为消费者带来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产品。这家与宁德时代的合资企业,将为已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方面成为先进示范制造基地的园区引入创新型的电池生产,这有助于推动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表示:"此次合作将我们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我相信,借助宁德时代先进的电池技术和卓越的运营专业知识,结合Stellantis集团在萨拉戈萨数十年的本地化商业运营经验,该项目将成为行业的重大成功案例。宁德时代的目标是在全球推广零碳技术,我们期待通过更多创新模式与全球合作伙伴开展合作。"

宁德时代在德国和匈牙利新建的两座工厂已投入运营,将先进的电池制造技术带到欧洲。本次宣布成立的西班牙工厂,将有助于提升宁德时代支持客户实现气候目标的技术能力,加速推动欧洲和全球市场电动出行和能源转型。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05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汽车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其数字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让信息流转更高效,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内部运营效率,还能以更高的品质和更快的响应速度,满足消费者对汽车销售与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捷通达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捷通达)作为汽车市场服务领域的佼佼者,与浪潮信息展开深度合作,成功将原有的SAP HANA系统升级为浪潮信息新一代SAP HANA数据库一体机解决方案,使得捷通达ERP 系统数据查询时间大幅缩短约 92%,系统运行效率提升了70%,客户服务满意度提高了 60%。

捷通达集团新能源商场

捷通达集团新能源商场

捷通达汽车集团是一家以投资汽车4S店为主的集团化企业,主营汽车销售、售后服务、汽车配件、二手车、汽车进出口、汽车租赁、汽车衍生服务。捷通达迎改革之春风,乘时代之洪流,通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汽车经销商集团百强之一、天津市百强企业。截至2023年底捷通达集团拥有子公司132家,与33个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建立了经销合作业务,拥有员工4300余名,服务将近百万车主。

捷通达数智化转型:SAP HANA系统升级迫在眉睫

捷通达汽车集团在汽车销售及相关服务领域长期深耕,已构建起较为庞大且复杂的业务体系。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数字化管理手段对于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增强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早年间为了应对业务数字化需求,企业部署了SAP业务系统,该系统在早期阶段一定程度上助力了企业业务流程的电子化管理,在汽车销售订单处理、客户信息记录与查询、售后维修服务流程跟踪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与捷通达合作的汽车品牌数量逐渐增多、业务区域范围不断扩大,消费者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对汽车销售与服务的品质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捷通达自身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持续扩展,涵盖了更多的汽车品牌合作、更广泛的地域市场覆盖和更丰富的服务种类。这些变化使得企业业务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原有的SAP HANA系统逐渐出现诸多问题。

业务数据的快速积累导致"数据蔓延"问题频发,系统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变得力不从心,业务流程响应速度如同蜗牛爬行,业务人员在处理销售订单、查询库存信息、安排售后服务等日常操作时,常常遭遇长时间的等待,业务排队现象成为常态,极大地干扰了捷通达的生产经营节奏。此外,根据业务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的数据量增长将远远超出系统的承载极限,原有系统的内存容量上限犹如一道紧箍咒,限制了企业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若不及时升级,企业的数字化运营将陷入僵局,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升级现有SAP HANA 系统,已成为捷通达集团在当前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浪潮信息助力捷通达HANA数据库升级,提升客户服务效率

浪潮信息在深入评估捷通达原SAP HANA系统在业务系统中的运行状况后,依据实际需求为捷通达精心打造了以浪潮信息新一代SAP HANA一体机为核心的数据库解决方案,基于两台浪潮信息NF8480G7 HANA内存数据库一体机构建捷通达核心业务系统的生产平台,以保障关键业务的高效处理,并为未来五年业务增长预留了充足的计算及存储扩展空间,有效满足当前及未来业务运营管理的需求。同时,将原有的SAP HANA设备利旧做为业务系统的开发测试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有效保护了前期投资,助力捷通达平稳实现了新旧系统的过渡。

本次升级对捷通达ERP业务系统的HANA内存数据库实施了165项优化措施,并与OA系统、预提系统、库系统、客服系统等多个业务系统进行集成。这一系列举措增强了各业务环节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了业务流程的高效协同,使得捷通达ERP系统数据查询时间大幅缩短约92%,系统运行效率提升了70%,客户服务满意度提高了60%,有力推动了整体运营效率的大幅提升,使捷通达在汽车服务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浪潮信息新一代NF8480G7 SAP HANA一体机凭借先进的软硬件协同优化技术,展现出高性能、高可靠和智能化的突出优势。NF8480G7 HANA一体机CPU资源负载优化方案将高并发场景下的CPU利用率提升至95%,充分释放了多核计算能力;内存采用自适应双DRAM校正、PPR封装修复以及基于AI的内存故障预测技术,有效降低了因内存故障导致系统停机的风险;存储优化技术使磁盘速率提升1000倍,完美满足内存数据库对存储IO的严苛要求,确保捷通达核心业务能够持续高效稳定地运行。

浪潮信息新一代SAP HANA一体机强大的实时数据分析能力,为捷通达集团管理层提供了及时、精准且全面的决策依据,其在汽车销售策略、库存优化管理、客服质量提升等关键业务领域,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得以有效实施。管理层能够基于数据洞悉市场动态,精准把握客户需求变化,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捷通达在汽车销售及服务领域持续稳健发展。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05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工业物联网厂商研华科技(TWSE:2395)今(10)日宣布,以8.51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再获"2024 Interbrand中国台湾最佳国际品牌"第五名肯定! 自2018年以来,研华已连续七年稳居前五,展现出其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强劲竞争力与长期价值,赢得全球客户的高度认同与支持。

研华综合经营管理总经理陈清熙表示:"研华品牌价值持续成长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全球趋势的敏锐洞察与不断创新,随着产业环境快速变迁与AI科技应用的加速演进,研华紧随潮流积极展开布局。凭借结合边缘计算硬件实力与Edge AI SDK软件整合方案,以产业驱动(Sector Driven)策略推动AIoT解决方案的全球落地,助力半导体、医疗、智慧工厂等关键行业实现高效能、高附加价值的智能化转型。今年再次获得前五名的佳绩,彰显研华在全球AIoT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更体现我们引领趋势的品牌影响力与市场价值。" 

面对快速发展的边缘计算与AI需求,研华2024年加速品牌升级与市场布局,以"Sector Driven"为核心战略并建构三大要素:Platform(平台基础)、Orchestration(协作共创)与 Sector(产业领域); 基于物联网智能系统与嵌入式平台之上,积极推动多元且开放的AI软硬件整合平台,与全球伙伴共同优化AI生态系统; 进一步锁定边缘智能系统、智能制造、能源与公共事业、智能医疗、智能零售与服务等五大关键市场; 同时深耕北美、中国、欧洲、新兴市场、日本与韩国六大区域市场,发挥不同产品类型、垂直产业、地理区域的合作综效,预计在Edge AI持续普及后将呈现更明确成长趋势。

在加速产业布局与技术创新的同时,研华也积极深化自身的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实践。秉持利他的企业文化、践行可持续发展愿景和对人才培育的高度重视,研华不仅入选福布斯杂志《Forbes》2024最佳雇主排行榜,更荣登时代杂志《Time》全球500大永续企业。展望未来,研华将持续以创新为核心,携手全球生态伙伴加速AIoT解决方案在全球落地应用,致力成为AIoT产业最具影响力的全球企业,实现"智能地球的推手"品牌愿景。

关于研华科技

研华成立于1983年,以"智能地球的推手"作为企业品牌愿景,一直专注于工业物联网、嵌入式物联网及智慧城市三大市场。为迎接AIoT与人工智能发展大趋势,研华以Sector Driven策略全面展开布署并聚焦七大产业,长期深耕行业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以AIoT + Edge Computing边缘硬件平台产品群、工业物联网软件平台WISE-IoT,再加入产业AI解决方案及行业知识,融合成为产业整合应用的协同共谱之经营模式,以协助伙伴客户串接产业链。研华业务分布全球27个国家,拥有近8,800名员工,以强大的技术服务及营销网络,为客户提供本土化响应的便捷服务。此外,研华积极推进产业伙伴共创,加速AIoT生态圈布建与发展。

(官网:www.advantech.com.cn 官方微信:研华智能地球)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04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210日,TÜ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ÜV 南德")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纬锂能")628Ah储能电芯颁发了基于IEC 62619:2022CB认证证书。TÜV 南德广州分公司及南德新能源检测(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强友、亿纬锂能质量中心副总裁施诺出席了颁证仪式。此证书的颁发,是双方在储能领域长期合作的有力见证,将助力亿纬锂能 628Ah电芯在全球电池市场中受到国际认可并加速推广应用,有效提升其品牌影响力与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全球储能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

颁证合影

颁证合影

随着储能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电芯容量逐步扩大成为行业发展的显著趋势。相较于低容量电芯,大容量电芯在相同储能系统容量下能大幅减少电芯数量,显著简化电池管理系统(BMS)设计复杂度并降低成本,有效提高产品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大容量电芯逐渐在储能电池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高的交易份额及使用选择。

亿纬锂能质量中心副总裁施诺表示:"大容量电芯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作为大电池发展趋势的技术引领者和创新者,亿纬锂能首创推出628Ah超大容量电芯Mr. Big,从内外部结构设计和创新技术上对产品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和迭代设计,能使电芯的能效达到96.2%。"

在双方团队的紧密协作下,TÜV 南德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依据严格的国际标准,以严谨高效的服务态度,为亿纬锂能的628Ah电芯提供了全面的检测方案,帮助其加速认证进程。同时,亿纬锂能迅速响应TÜV南德在测试过程中提出的各项技术疑问,高效提供各类测试样品与数据支持。TÜV 南德从电芯设计文件审核到各项性能测试,包括但不限于充放电性能、安全性能(如过充、过放、短路保护等)、环境适应性以及标签标识信息要求等多维度严格把关,最终确认亿纬锂能628Ah电芯产品的性能与安全性符合 CB 认证要求。

此次CB 认证通过及证书的颁发,是双方在储能领域长期合作的有力见证,更为未来进一步拓展合作深度与广度奠定了良好基础,将助力亿纬锂能628Ah电芯在全球市场的推广与应用,加速全球储能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同时进一步提升双方在行业内的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关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亿纬锂能成立于2001年,于2009年在深圳创业板首批上市,历经20余年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全场景锂电池平台企业。公司业务涵盖亿纬创能、亿纬储能、亿纬动力、战略协同、全球合作经营模式(CLS)五大版块,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智慧生活、绿色交通、能源转型等领域。其中,储能电池涵盖大铁锂电池、方形铁锂电池、圆柱铁锂电池,拥有从电芯、模组、系统到 BMS 等全方面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在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通信储能、数据中心和船港动力等领域。

关于TÜV南德电池产品服务

TÜV南德意志集团成立于1866年,前身为蒸汽锅炉检验协会。发展至今,已成为了全球化的机构。TÜV南德在全球布局有十大电池实验室,拥有丰富的测试认证经验,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池储能系统等产品提供严格的检测认证服务,可针对客户需求制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贯穿整个新能源产业链,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致力于帮助客户开发适合全球相应市场的电池产品,确保在提高电池性能的同时满足国际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www.tuvsud.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04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埃森哲(纽交所代码:ACN)最新研究表明,尽管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技术应用和投资的必要性,只有少数企业具备了完善的数据战略和数字核心能力,能够有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释放技术和业务价值。

埃森哲《构建数字核心,推进全面重塑》报告指出,企业每年应增加至少6%的IT预算用于诸如重新设计AI操作系统等创新项目,而拥有强大数字核心、积极投资战略创新并能平衡技术债务的企业,其收入增长和盈利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进一步推动技术引领的战略转型。

研究显示,有41%的受访中国企业高管认为,企业将在未来6至12个月内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规模化,而只有17%的高管表示,企业拥有了可以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相匹配的数字核心能力。同时,研究表明,中国企业正计划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各项职能,其中IT、供应链、制造、财务和可持续等是企业重点关注领域。

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技术服务事业部总裁、埃森哲阿里事业部总裁俞毅表示:"变革步伐不断加快,持续重塑已成为各大企业的必备战略。企业纷纷尝试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自身业务的影响。在行业领先的数字核心基础上从颠覆性技术中获取价值,不止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更关乎企业的生存。强大的数字核心对于实现重塑至关重要,也将帮助企业迅速抓住新增长机遇。"

埃森哲研究发现,投资数字核心将引领企业重塑增长,释放生成式人工智能价值。

埃森哲研究发现,投资数字核心将引领企业重塑增长,释放生成式人工智能价值。

埃森哲将"数字核心"定义为企业实现重塑目标所需的关键技术能力:使用正确的云基础设施和最佳实践来推进敏捷和创新;利用数据和人工智能打造差异化优势;通过应用程序和平台加速增长、创造新一代体验并优化运营,同时确保将安全性融入各个层面的设计中。

同时,研究指出,为保持拥有最新的信息技术系统、满足业务需要,企业已经负担了不小的"技术债"(Technology Debt),而加速应用人工智能又会添上新债。技术债务的产生可能有 多种原因,如使用过时的编程语言、陈旧的技术和基础设施等。企业常为了优先顾及眼下发展速度而忽略了长期维护能力,从而导致技术债越积越多。有49%的受访中国企业高管将人工智能列为技术债的三大来源之一,其他两者为企业应用和平台(60%)以及企业架构(36%)。同时,人工智能也可用于管理技术债,保持IT系统的现代性。

本次研究提出了企业构建数字核心的三大原则。遵循三大原则的企业或将取得可观的"60:40效应",即:收入增长率提高60%,盈利能力提高40%。

  • 打造领先的数字核心,契合特定行业需求:研究指出,打造领先的数字核心能力看似复杂,但当企业开始提升其中一项能力时(例如数据),其他能力也能得到带动。为此,企业应首先评估自身数字核心能力的现状,然后基于不同领域需求,优先采取投资行动,推动数字核心的持续优化。

  • 增加创新投资,包括重新设计AI操作系统:企业应设法提高用以创新(而非运营)的IT预算比例,并对这一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实时跟踪。在中国,近九成(88%)的受访企业表示,可能会在2023年后将其创新预算增加到之前的两倍。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精选供应商、优化云成本和实施自动化等举措来加速这一转变,从而节省资金,用于重新设计业务流程、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并拓展新市场。企业需要建立一个专为人类和人工智能设计的数字核心,这意味着两者可以通过意图驱动(而非指令驱动)的工作流程无缝交互并创造价值。

  • 实现技术负债与未来投资之间的平衡:研究指出,企业须分配约15%的IT预算来解决"技术债"问题,能使企业在减少技术债的同时,也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到未来的创新和发展中。然而,研究表明,有46%的中国企业用将30%以上的IT预算用于偿还技术债,显著高于全球。维护稳健的IT系统需要企业持续更新、升级和管理软、硬件和服务。企业需要运用等诸如系统化版本控制系统等更为自动化、更灵活和集成的方式来减少未来的技术债。

本次研究中,埃森哲对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19个行业的1500名技术高管进行了调研。

关于埃森哲

埃森哲注册于爱尔兰,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公司,致力于帮助全球领先的各界组织构建数字核心、优化运营成本、加速营收增长并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快速且规模化的价值创造。埃森哲是《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目前拥有77.4万名员工,服务于120多个国家的客户。我们以卓越人才和创新引领为核心,引领全球技术变革。凭借在云、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深厚的行业经验、独特的专业技能、强大的生态协作网络以及翘楚全球的一体化交付中心,我们为客户提供战略&咨询、技术服务、智能运营、工业X和Accenture Song等全方位服务。基于卓越的服务能力、共享成功的企业文化,以及创造360°价值的承诺,我们帮助客户实现企业全面重塑,并建立长久互信的合作关系。同时,埃森哲以360°价值衡量自身,为客户、员工、股东、合作伙伴和整个社会创造美好未来。

埃森哲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37年,运营和办公地点包括北京、上海、大连、成都、广州、深圳、杭州、香港和台北等多个城市。作为可信赖的数字化转型卓越伙伴,我们不断创新、积极参与商业和技术生态建设,致力于帮助中国的企业和组织把握数字化机遇,通过战略制定、流程优化、技术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详细信息,敬请访问埃森哲公司主页accenture.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04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