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8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以下简称:2021深圳安博会)于1226日在深圳开幕。作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安防行业盛会,安博会已经成为了高新科技发展高地的缩影,汇聚了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等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在今年的安博会上,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的领导者安霸,展出了智能网络摄像机平台相关的前沿科技,包含新推出的旗舰产品5纳米的8K AI视觉芯片CV5,以及围绕行业应用的视觉芯片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

AI envisioned即“创芯未来”,作为安霸全新的愿景目标,旨在凸显安霸不仅是领先的视觉芯片提供商,也会凭借顶尖的技术和源源不断的创新力,将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引入当下的产品应用中,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生活。

视觉芯片CV5作为安霸最新推出的主力产品在本届深圳安博会上隆重展出。基于强大的CVflow®架构和先进的5nm制程,CV5不仅具备性能领先的8Kp60ISP处理能力,还拥有优异的HEVC视频编码能力,可高效应对复杂场景,而且具有极低的功耗。值得一提的是,CV58K图像输入下具备高达4000线的解析力,原生支持高画质全幅CMOS传感器;CV5在进行高达8K(或44K)编码的同时,也可利用其高性能AI引擎执行多种算法。对于四路图像输入时, CV5可运行四路不同的神经网络算法,实现了行业领先的AI性能。基于CV5的多传感器摄像机,可实现全角度覆盖和监控,执行人工智能算法。对于复杂场景,以及要求覆盖更大范围、更远距离的安防摄像机系统应用等,CV5当仁不让

本届深圳安博会,安霸在现场展出了由AI视觉芯片赋能的机器视觉产品、警用执法记录仪、智能门锁、电子门铃等,并展示了其可支持结构光、RGB、热红外等多类型传感器,并可同时实现融合的优异表现。安霸的AI视觉芯片不仅能够助力传统安防,在支持工业4.0相关的非传统安防领域,也拥有不俗的硬核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安霸还展出了基于多年信息安全实践研发的硬件软件一体化安全解决方案磐石”,此安全方案已经和多位国内国外领先客户合作量产,引领行业。在CV5的芯片设计和SDK设计中,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磐石”将在保护用户隐私,保护知识产权,防止黑客入侵等领域继续发挥更大作用。

安霸中国区总经理冯羽涛先生表示:安霸非常看重中国市场,也拥有足够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安霸会在长期积累沉淀的视频编解码技术、图像信号处理技术等业界领先技术的基础之上,不断蓄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提供高性价比芯片产品及解决方案,促进AI技术产品落地。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将重点从产品、解决方案转移到客户身上,解决用户真正的需求,构建研发与应用的完整闭环,将AI赋能到各行各业的智慧应用中。”

安霸的人工智能视觉处理技术和产品支持各种传感器的接入、高级图像处理,以及多传感器融合,这些智能感知设备都将满足不断演进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一直是推动技术发展与落地的核心动力,安防作为AI落地较早的领域,伴随着AI技术的日新月异,成熟的产品和应用推陈出新,都给安防行业带来的新的机遇。推出打破天花板的AI产品,构建安防系统的核心,安霸就将梦想照进了AI安防的蓝海,基于人工智能视觉处理技术上的强大优势,实现了之于市场更多的落地场景,这也与安霸坚持的AI envisioned 创芯未来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关于安霸

安霸(Ambarella)AI视觉芯片广泛应用于高清视频类及计算机视觉感知类产品,包括视频监控、车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驾驶员监控系统(DMS)、智能安全座舱解决方案、电子后视镜系统(CMS)、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等。安霸的AI SoC可用于低功耗设计、超高清视频压缩、优异图像处理及带AI加速器的车用产品,通过高性能计算给汽车智能视觉感知方案赋能。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ambarella.com

围观 5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51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芯动南安 成功石井”

12月25日,由南安市石井镇党委、政府,泉州芯谷南安分园区办事处和联东U谷联合主办的“芯动南安 成功石井”南安芯谷入驻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暨产业服务专题发布会在南安市石井镇成功举办。总投资4亿元的12个项目集中签约南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育奇,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综合协调科科长褚达志,石井镇党委书记廖徐伟、石井镇人民政府镇长王胜蓝,联东集团副总裁高飞,联东集团福建二区总经理陈冰,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50多家企业代表、新闻媒体等受邀出席。

活动特别邀请了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党委吴国瑛书记、郭东辉教授、泉州师院光子技术研究中心廖廷俤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光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许立新教授,以及清华海峡研究院、泉州三安半导体、爱集微咨询(厦门)有限公司、厦门西交硬科产业技术研究院、福建安芯半导体、中国芯快帮云等机构及行业专家出席。

1.jpg

活动现场全景

南安芯谷作为泉州芯谷核心区,是福建省大力支持,泉州市、南安市两级共同打造的“港产城”高端融合示范区,也是全国首个直接定位发展“化合物半导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本次活动现场,12家优质企业签约入驻南安芯谷,其中,作为南安芯谷的重点项目之一,联东U谷·南安半导体科技企业港首批9家企业顺利签约,U谷产业服务精彩亮相,赋能新兴产业,助力专精特新,助推南安芯谷产业高质量发展。

2.jpg

南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育奇

南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育奇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南安正处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关键时期,我们抓住新兴产业发展与投资的黄金机遇,导入了最优质的公共服务和赋能平台,导入更多优质的资源和人才,助力南安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跑出加速度’、实现新超越。南安市将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借梯登高、借智兴业。

联东集团副总裁高飞在致辞中表示,联东U谷于2020年进入厦漳泉经济圈,在泉州南安已经布局了联东U谷·南安半导体科技产业港、联东U谷·南安智慧科技港2个项目,“南安速度,芯谷温度”,在新时代快速发展的南安,活力迸发的南安芯谷大环境下,联东集团将坚持品质发展,打造产业服务核心能力,用心雕琢叹为观止、一见倾心的高品质产业园区,通过投资、孵化、加速和数字园区建设,推动园区科技服务生态建设,助力南安芯谷建设世界级半导体产业集群。

泉州芯谷南安分园区办事处综合协调办副主任吕全福介绍,泉州芯谷南安分园秉承港产城高端融合发展理念,通过打造一带、一谷、一城、一港、一湾’,构筑具有市场化核心竞争力的化合物半导体全产业链。中国芯谷,这是我们未来的目标,目前,园区已引进三安半导体、富宸封测、安芯半导体设备等项目。今年预计整体产值会突破40亿元。联东U谷是园区引入的第一个产业运营商,也是我们国内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产业运营商,就是为了给入园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的环境。

联东集团福建二区总经理陈冰介绍,联东U谷·南安半导体科技产业港作为南安芯谷的重点项目,将着力打造集聚半导体终端应用、电子信息、半导体辅材辅料及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的高标准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12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20亿元,实现税收超亿元,本次参加签约会的9家拟入驻企业,包括瞪羚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同时,凭借联东强大的招商优势,聚拢全国资源,为南安芯谷产业发展贡献联东力量。

U谷金融是联东U谷助力企业创新的核心支撑点。U谷金融服务总监潘俊杰介绍,针对为入园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U谷金融与各大金融机构携手,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咨询、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服务。一方面,在融资、贷款等方面为园区企业提供专属优惠利率,快速审批绿色通道,专项贷款产品等内容。另一方面,还将利用市场化、专业化的产品与服务为企业提供“金融+孵化+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创业创新服务,授牌联东建立科创孵化基地,提供一揽子服务计划。

联东集团产业服务部南方区域负责人李超群,围绕政府、入园企业和企业员工以及园区运营方的需求,分析了联东U谷持续深耕产业园区、做精做细产业服务的使命担当和前进方向,并就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政策申报服务、人力服务、校企合作、集采服务、生活服务、智慧园区建设等内容做了详细介绍。

携手南安,共创未来。厦门欣昱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若星作为入园代表发言,他表示,南安芯谷的产业定位及配套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越环境,联东U谷的高端形象、综合服务优势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企业融资贷款、前期建设方案定制、产业资源整合等方面给予了专业支持,欣昱机电,将以入驻U谷园区为新起点,创业路上再出发,坚持品质发展,坚持专精特新,力保行业领先,为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3.jpg

签约企业合影

活动最后,联东U谷·南安半导体科技企业港首批9家企业及南安芯谷3家企业顺利签约。

未来,联东U谷持续将深耕泉州,融合联东U谷18年积累的大数据招商系统及产业服务经验,实现精准招商,赋能企业发展,将联东U谷·南安半导体科技企业港建设成集智能工厂、技术研发平台、创新中心等功能的专业性园区,打造规模化、集群化、智慧化的新型产业发展平台,为区域半导体产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51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11227专注于引入新品的全球电子元器件授权分销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开始备货Laird ConnectivitySentrius™ BT610 I/O传感器。此新款蓝牙5传感器平台将有线传感器转换为IP67等级、电池供电的无线节点,可为冷链、HVAC监控、单相/三相感应电机交流电流感应或油箱液位监控等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

1.jpg

贸泽备货的Laird Connectivity Sentrius BT610 I/O传感器由Laird Connectivity BL654蓝牙模块供电,能够提供完整的蓝牙5功能,包括LE编码PHY。在硬件层面上,BT610通过通用模拟输入、数字输入/输出、I²C、SPI和UART等广泛的接口选项,或与传感器电缆组件结合使用,几乎可以支持所有标准外部传感器。

多种配置选项让用户能够通过关联的Android或iOS移动应用程序,将传感器数据读取并传送到云端,以及配置报警事件。用户可以选择使用Nordic nRF Connect SDK或Zephyr RTOS来开发定制应用程序并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可以使用BT610附带的可立即部署应用程序软件。BT610通过了FCC、ISED、EU、RCM和MIC的全面认证,以及蓝牙SIG认证。

BT610采用带压力通风孔的坚固型IP67外壳、带IPEX锁定连接器的高增益内部天线和远程蓝牙5连接(LE编码PHY),为恶劣的物联网 (IoT) 环境提供了理想的传感器解决方案,在这种环境下,可靠的无线连接对于保持系统联机和运行至关重要。

贸泽还备有Laird Connectivity Sentrius IG60-BL654 + BT610物联网入门套件。该套件包含一个Sentrius IG60-BL654无线物联网网关(带全球通用电源)、三个Sentrius BT610 I/O传感器、三个热敏电阻电缆组件、用于配置的移动应用程序,以及Laird Connectivity基于AWS的免费物联网监测评估平台。用户可以收集BT610传感器数据,然后通过IG60-BL654网关收集信息,并通过AWS IoT Greengrass发送到云端。

如需进一步了解Sentrius IG60-BL654 + BT610 IoT入门套件,敬请访问https://www.mouser.cn/new/laird-connectivity/laird-sentrius-ig60-bl654-bt610-kits/

如需进一步了解BT610传感器,敬请访问https://www.mouser.cn/new/laird-connectivity/laird-sentrius-bt610-io-sensors/

作为全球授权分销商,贸泽电子库存有丰富的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并积极引入原厂新品,支持随时发货。贸泽旨在为客户供应全面认证的原厂产品,并提供全方位的制造商可追溯性。为帮助客户加速设计,贸泽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库,包括技术资源中心、产品数据手册、供应商特定参考设计、应用笔记、技术设计信息、设计工具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

工程师还可以一键订阅免费的贸泽电子报,及时了解业界新品动态和资讯。在订阅贸泽的电子报时,我们可以根据您不断变化的具体项目需求来提供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参考信息。贸泽充分尊重用户的权利,让您能自由掌控想要接收的内容。欢迎登陆https://sub.info.mouser.com/subscriber-sc注册,及时掌握新兴技术、行业趋势及更多资讯。

关于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贸泽电子隶属于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 (Berkshire Hathaway) 公司旗下,是一家授权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专门致力于向设计工程师和采购人员提供各产品线制造商的新产品。作为一家全球分销商,我们的网站mouser.cn能够提供多语言和多货币交易支持,分销超过1100家品牌制造商的500多万种产品。我们通过遍布全球的27个客户支持中心,为客户提供无时差的本地化贴心服务,并支持使用当地货币结算。更多信息,敬请访问:
https://www.mouser.cn/

关于Laird Connectivity

Laird Connectivity利用先进的射频模块、内部天线、物联网设备以及特定于客户的无线解决方案,让无线连接变得更加简单。我们的产品因其无线性能和可靠性而受到世界各地公司的信赖。凭借卓越的支持和全面的产品开发服务,我们能够帮助您降低风险,让您的产品更快走向市场。无论设计人员是需要出色的无线性能来实现安全放心的应用连接,还是任何其他需求,Laird Connectivity都能为您提供帮助。

围观 4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51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75年的科技创新历程中,从手机到航天飞机,有一样东西一直与科技的方方面面密不可分,那就是电池。我们每个人都依赖着这种电源,而走在电源测试前沿的,则是吉时利仪器工程师团队一直的努力和追求。吉时利仪器公司是泰克科技旗下公司,位于美国俄亥俄州梭伦。就在克利夫兰以外,吉时利对世界科技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这可以追溯到1946年。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手机、EV、信息娱乐,吉时利一直涉足其中的方方面面。”吉时利总经理、最近升任母公司泰克科技销售副总裁的Chris Bohn说。

近年来,吉时利和泰克团队已经把关键电池测试提升到全新水平,工程师可以在电池续航时间方面创造出重大突破,而这些在电量、寿命和效率方面的技术突破一度被视为不可想象。

发端克利夫兰

现在的吉时利公司与刚成立时简陋的模样大相径庭。那时候,Joseph F. Keithley在克利夫兰以每月8.5美元的租金租了一间漏雨的车间,吉时利就这样诞生了。(现在月租达到了110美元,而且还得砍价)

Joseph F. Keithley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曾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海军法令实验室任职。他的才华,本可以让他在二战后去世界上任何地方,但他却回到克利夫兰的家乡,并留在那里,最终创造出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我觉得世界需要优秀的放大器。” Keithley有一次说。他开发的幻影中继器采用弱电电路,然后要把电平提高到在普通应用中能被示波器和电压表处理的水平。就这样,幻影中继器成了这家专注设计未来测试测量设备的企业的发端。

1.jpg

1950年春,作为Keithley好友的物理学教授Walter Michels博士建议打造一种静电计电压表,把幻影中继器的高输入阻抗方法扩展到DC电压表。其结果是Model 200,这是吉时利静电计很长的产品线中的第一款产品。经过十年的发展,吉时利公司在美国空间探索中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

早期技术迅猛发展

前苏联在1957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把太空竞赛推入了高轨道。为此,吉时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成立了一个航空航天部门,为美国太空计划提供灵敏的测量系统,为美国许多卫星计划提供支持。吉时利创新的太空团队一直紧盯另一个巨大需求,于上世纪70年代转型,引领了医疗技术的发展。美国1968年颁布了《辐射控制法》,对X射线和产生辐射的设备提出了更严格的控制,吉时利的专业经验自然而然地满足了这一要求。

类似的,随着计算领域的发展,吉时利把其在弱电测量中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半导体测试中,这项工作今天仍在继续。但所有这些都一直有与电力相关的困扰。即使是执行比较苛刻任务的小型计算机,也对吉时利在电池方面的专业经验提出了新的需求。

准确表征电池性能的能力,成为吉时利担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当时吉时利开发了一系列手持式数字万用表(DMMs)和温度测量仪器,供电采用的是标准9V氧化锌电池。Mark Hoersten在1980年加入吉时利公司,帮助设计了这些仪器,他回忆了吉时利在当时的重点。

电池续航时间是提供的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花了大量时间,根据要求的负载特点评测不同厂商的电池。”Hoersten说,他后来升任吉时利市场和产品规划副总裁。“我们在测试时要耗干各种电池,耗干的方式几乎与我们的手持式仪器一模一样,以便选择续航时间最长的电池。”

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和家用电脑使用量激增,吉时利的业务集中到制造可编程、可以接口计算机的仪器上。236型和237型源测量单元就是在那个时代诞生的,这是吉时利开发的几代SMU仪器的第一代产品,满足了多种应用的需求,包括电池测试。

这些创新改变了测试测量行业。“突然间,他们可以说:‘哦,我想知道它能用多长时间,比如100毫安12伏负载,或者任何其他电流电压组合。” Hoersten说。

吉时利的产品和技术可能一直是公司最有名的名片,但给客户和行业打上不可磨灭的烙印的,却是吉时利公司的文化。Joseph Keithley说,他希望“因质量、服务、创新、诚信而闻名”,所以他的汽车牌子是“QSII”。他为员工带来了回报,大家一起提升公司,通过创造就业、教育投资、破记录的慈善来回报社会。

赋能移动科技

随着移动设计兴起,设计人员希望设计电池续航时间更长的手机,吉时利与客户密切合作,创造出新的测试,走在了市场前面。

电池续航时间不只是方便不方便的问题。” Bohn说,“你必须得充电,这对我们使用的能源有巨大的链条效应。”吉时利致力帮助客户最大限度提高产品的功率效率,这一重点在今天仍在继续。“每个人都在努力更高效地利用能源。这些边界正在不断被测试,不管是设备测试的高端还是低端,我们都走在前沿。” Bohn说。

2002年,吉时利发布了Model 2800 RF功率分析仪,就是为高速测试手机和无线RF器件(从钥匙卡到车库开门装置)专门设计的。

全球联网,持续领先

2010年,吉时利成为丹纳赫集团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吉时利与泰克科技合并,其制造业务转入泰克工厂。今天,作为福迪威旗下公司,吉时利仍是功率测试的领导者,把消费品技术最流行的各个方面带入了为现代工程师设计的解决方案中。

“75年对任何公司来说都是一项杰出的成绩。” Bohn说,“两家企业——泰克和吉时利,由于共同的DNA——聚焦创新,而联接在一起,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杰出的价值,以及强大的知名品牌,这些都来自数十年深耕优秀的产品,效果必然是显著的。”

Model 2450 SourceMeter® SMU仪器——第一台Touch, Test, Invent®仪器,于2013年问世。这一家族现在包括多款源表仪器、DMM和数据采集仪器,采用触摸屏,拥有直观的图形界面。所有这些仪器都采用专门设计,帮助用户学习更快,工作更智能,发明更轻松。

2020年,吉时利与纳什维尔的泰克工程师合作,把测试测量带入了全新的时代。他们推出了同类第一个数据流式传送和可视化解决方案,工程师可以从世界上任何地方,通过云与其捕获的波形远程同步交互。TekCloud改变了游戏规则,在此之前,工程师一直要以拍照的方式来共享数据。

未来75年

作为一家中西部公司,吉时利曾帮助航天员登上月球,现在又通过云实现协作,然后呢?

Brad Odhner现任吉时利技术市场经理,入职吉时利已有五个年头。在他看来,未来可能会不同,但仍离不开电力。“越来越多的行业把电池看成必不可少的东西,看成一个发展机会。对吉时利来说,测试重点已经从简单的精度转向电量和速度。”他说,“客户可以非常快、非常准确地在数百个测试点进行测量。我们处在非常好的位置,可以帮助客户满足复杂的不断演进的测试需求,我们拥有他们已经熟悉的设备,而且还不贵。”

对许多客户来说,未来衡量自己成绩的标准也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最终用户和投资者寻求的解决方案不只是易用性和灵活性,而是使用的能源更少,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这些问题都会回到吉时利开始的那个点上,也就是电池。

如果电池续航时间可以延长一个小时,那么它将产生巨大的波纹效应。” Bohn说,“这也将对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产生影响。”

关于泰克科技

泰克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毕佛顿市,致力提供创新、精确、操作简便的测试、测量和监测解决方案,解决各种问题,释放洞察力,推动创新能力。70多年来,泰克一直走在数字时代前沿。欢迎加入我们的创新之旅,敬请登录:tek.com.cn

围观 7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5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nker推出了一款新的多设备充电器,具有四个USB-C端口。这款充电器能够同时提供高达120W的功率,只要你会做一点数学题。Anker 547充电器上的不同端口有不同的功率输出,但其中任何一个端口如果是唯一在使用的端口,它就能够发送高达100W的功率,而第二个可以达到60W,然后剩下的两个每个可以达到20W。

1.jpg

但设备多了以后,下面的功率计算方法会有一点点的复杂:如果你插入两个设备,使用了两个20W端口中的一个,在用的100W端口设备就会降至90W,如果你使用的是60W端口,则毫无疑问会降至60W。如果你给三个设备充电,那么100W的端口降到60W,60W的端口也会降到30W,如果所有端口都在使用,100W端口降至50W。

这一切都有点复杂,不过,如果你有一堆USB-C设备需要充电,Anker 547可以一次性输出大量的电力;即使所有端口都在使用,每个端口至少可以获得20W的电力,这对许多设备来说是足够的,所以不必在每次使用时拿出计算器。

2.jpg

除此以外,该充电器使用电缆接入电源,而不是直接插入插座。该电缆是可拆卸的,这让它在旅行时很方便。该充电器提供了常规安全功能,如输出高压保护、输入短路保护、输入电流调节、温度控制等。

Anker 547的售价为120美元,在亚马逊上有售。

来源:cnBeta.COM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51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利用一个插入电子显微镜的独特工具创造出了一个只有人的头发宽度1/25000的晶体管。这项研究已发表在《科学》上,来自日本、中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参与了这项于五年前开始的项目。

1.jpg

领导该研究项目的昆士兰大学材料科学中心联合主任Dmitri Golberg教授指出,这项成果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基础性发现”,它可以为未来开发微小的晶体管并用于未来几代的先进计算设备引路。

2.jpg

Golberg教授表示:“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已经表明有可能控制单个碳纳米管的电子特性。”

研究人员通过同时施加一个力和低电压、加热由几层组成的碳纳米管直到外管壳分离并只留下一个单层纳米管创造出了这个微型晶体管。

其中,热量和应变改变了纳米管的“相似性”,这意味着碳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纳米管壁的单原子层的模式被重新排列。

连接碳原子的新结构的结果是,纳米管被转化为一个晶体管。

来自莫斯科国立科技大学的Golberg教授的团队成员则创建了一个理论,其解释了在晶体管中观察到的原子结构和特性的变化。

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来自日本国际材料纳米架构中心的Dai-Ming Tang博士则表示,这项研究证明了操纵纳米管的分子特性来制造纳米级电气设备的能力。Tang博士于五年前开始从事该项目。

Tang博士表示:“半导体碳纳米管在制造高能效的纳米晶体管以构建超越硅的微处理器方面非常有发展前景。然而,控制单个碳纳米管的手性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独特地决定了原子的几何形状和电子结构。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加热和机械应变来改变金属纳米管段的局部手性、设计并制造了碳纳米管分子内晶体管。”

Golberg教授指出,在展示创造微小晶体管的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是朝着建立超越硅微处理器迈出的有希望的一步。

晶体管用于切换和放大电子信号,通常被称为包括计算机在内的所有电子设备的“构建块”。比如苹果说的,为未来iPhone手机提供动力的芯片包含有150亿个晶体管。

几十年来,计算机行业一直专注于开发越来越小的晶体管,但又不得不面对硅的限制。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开发纳米晶体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种晶体管非常小,数以百万计的晶体管可以装在一个针头上。

“将晶体管微型化到纳米尺度是现代半导体工业和纳米技术的一个巨大挑战。目前的发现,尽管对于大规模生产微小的晶体管来说并不实用,但还是展示了一种新颖的制造原理并为使用纳米管的热力学处理来获得具有所需特性的最小的晶体管开辟了新的前景,”Golberg教授说道。

来源:cnBeta.COM

围观 4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5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去年 12 月,秉承着“万物皆可 Linux”的理念,知名开发者赫克托·马丁(Hector Martin)正发起众筹 Asahi Linux 项目,计划为 Apple Silicon Mac 设备移植 Linux 系统。在今天放出的初期“征求意见”系列补丁中,大神 Martin 成功让 Broadcom “BRCMFMAC”驱动程序能够在 M1 SoC 以及苹果 T2 平台上支持无线局域网。

1.png

Asahi Linux 项目目标是在 Linux 下实现对 Apple Silicon ARM 的支持,他发出了一套 34 个 RFC 补丁,以支持 Apple T2 和 M1 平台与这个上游 Broadcom 开源网络驱动器。这些补丁已经用苹果 T2/M1 平台使用的 Broadcom FullMAC 硬件进行了测试,包括 BCM4355C1、BCM4364B2/B3、BCM4377B3、BCM4378B1 和 BCM4387C2。

Martin 在补丁封面信中指出:“像苹果公司一样,这些机器上的东西与其他每一个Broadcom平台都略有不同。特别是,除了正常的设备/固件支持变化外,这一系列中的很大一部分涉及到选择和加载正确的固件。这些平台使用多个维度进行固件选择,而这些维度的值则不同程度地来自于DT或OTP”。

1640587188(1).jpg

为使苹果 M1/T2 平台能够与现有的 Broadcom Linux 内核驱动一起工作,支持 WiFi,他编写了超过一千行的内核代码。如果感兴趣,请看 RFC 补丁系列的所有细节。

来源:cnBeta.COM

围观 8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50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2月25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简称“安博会”)“金鼎奖”颁奖盛典在深圳举行,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芯微”)旗下智能视觉芯片RV1126获得本届安博会产品评选最高荣誉“金鼎奖”。

1.png

安博会金鼎奖,由专业评审团队从多个维度的指标衡量严格评选,旨在表彰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技术创新效果显著的安防产品。

RV1126是瑞芯微新一代智能视觉芯片,基于四核ARM Cortex-A7内核,内置2T算力 NPU,支持4K30FPS H.264/H.265视频编解码。基于瑞芯微自研的ISP2.0技术,RV1126可实现多级降噪、3帧HDR、黑光全彩技术特性;同时内置HDAEC算法、支持麦克语音阵列,有效增强声音采集及拾音距离。RV1126真正从行业痛点出发,满足安防产品和AIoT应用对图像、声音采集的双重要求。

2.jpg

RV1126芯片目前已实现量产落地,应用范围涵盖网络摄像头IPC、智能门锁/门铃、智能闸机/门禁、行车记录仪等安防垂直细分领域。

此次,瑞芯微RV1126芯片荣获金鼎奖,为安防领域的发展注入“芯”动力。在安防领域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的大背景下,瑞芯微RV1126将凭借高性能、高算力、高稳定性,加速安防产品落地,助力扩展全新应用场景。

来源:cnBeta.COM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50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ADI公司    Anton Patyuchenko,现场应用工程师

分立式和集成式组件是构成各个应用领域的RF信号链的基础功能性构建模块。在本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讨论了用于表征系统的主要特性和性能指标。然而,为了达到期望的性能,RF系统工程师还必须对各类RF器件有充分的了解,RF器件的选择将决定最终应用中完整RF信号链的整体性能。

第2部分将概述典型RF信号链中使用的不同器件的主要类型,如图1所示。我们的讨论将限于最常见的RF集成电路(IC),并依赖于与系统级信号链定义相关的分类标准。该评估包括RF放大器、频率产生IC、倍频器和分频器、混频器、滤波器和开关,以及衰减器和检波器。本文可以作为RF系统设计人员为目标应用选择合适构建模块的指南。

ADI技术文章图1 - 解密RF信号链—第2部分:基本构建模块.jpg

1.一个通用RF信号链

RF放大器

放大器的主要功能是提高输入信号的功率水平以在输出端产生更大的信号。任何RF放大器的主要特性就是其增益,它描述了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然而,最优放大器设计总是其增益、噪声、带宽、效率、线性度和其他性能参数的权衡结果。将这些特性作为主要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区分各种类型的放大器,从而为具体应用场景提供优化的性能。

低噪声放大器(LNA)经过优化,旨在提高低功率信号的电平而不引入显著的噪声。良好LNA在亚GHz范围内的噪声系数(NF)可以小于1 dB,在较高频率下为几个dB。信号链的整体噪声系数由前几级主导,因此LNA常常用在接收器的前端以使其灵敏度最大化。相反,功率放大器(PA)通常用于发射信号链的输出级。其针对功率处理进行了优化,以高效率提供高输出功率,同时保持低发热量。

高IP3或高线性度放大器具有与PA相似的特性,提供高动态范围性能。然而,这种类型的放大器针对线性度进行了优化,在使用高峰均功率比的信号的应用中优于PA。例如,在依赖矢量调制信号的通信系统中,高线性度放大器可以使失真最小化,这对于实现低误码率至关重要。

可变增益放大器(VGA)也是针对高动态范围应用,但能支持宽范围的信号电平。VGA通过增益调节来控制发射信号幅度或调整接收信号幅度,从而适应信号变化。如果数据总线可提供控制参数,并且逐步增益调整对于应用不那么重要,那么应选择数字控制VGA。当没有数字控制数据可用或应用不能容忍阶跃干扰时,模拟控制VGA是首选解决方案。VGA常常用于自动增益控制(AGC),或用于补偿其他元器件的温度或特性变化所导致的增益漂移。

如果LNA、PA、VGA和其他类型的RF放大器设计为在宽频率范围(高达数个倍频程)内工作,那么这些放大器也可以归类为宽带放大器。此类放大器提供宽带放大和中等增益,常常用于宽带应用中主信号路径的前端级。宽带放大器常常依赖于分布式放大器电路设计,并提供大增益带宽积,但通常要付出效率和噪声方面的代价。

有些RF放大器也属于一般类别的驱动放大器(或者就是驱动器)。驱动器是用于控制信号链中的另一器件(如第二放大器、混频器、转换器或其他元件)的放大器。驱动放大器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某些工作参数,以确保相连器件拥有最佳工作条件。驱动放大器不一定要设计为驱动特定器件,但如果其用途是完成某种驱动功能,则任何RF放大器都可以被视为驱动器。类似地,我们还有一般类别的缓冲放大器(或者就是缓冲器),其用于防止信号源受负载影响。例如,缓冲放大器常用于将本振与负载隔离,以使负载阻抗变化对振荡器性能的不利影响最小化。

考虑经典的超外差架构,在宽泛的RF放大器中,我们还可以区分出本振(LO)放大器和中频(IF)放大器。这些放大器的主要区别是其在信号链中的功能目的。LO放大器用于LO路径,以确保混频器(通常被称为LO驱动器或LO缓冲器)具有所需的LO驱动电平,而IF放大器则设计为较低频率工作,因而是信号链中频级的首选解决方案。

增益模块是另一种一般类型的放大器,可用于RF、IF或LO信号路径,能够提供良好的增益平坦度和回波损耗。其设计常常包含内部匹配和偏置电路,因而只需极少的外部元件便可集成到信号链中,集成工作得以简化。增益模块放大器可以满足一般用途和特殊用途需要,覆盖各种频率、带宽、增益和输出功率水平。

RF放大器的多样性当然不限于本文中讨论的那些。基于放大器特性,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RF放大器,其提供不同的性能特征组合,这里仅举几个例子:限幅放大器在宽输入功率范围内提供稳定的压缩输出功率,低相位噪声放大器针对高信号完整性应用进行了优化,对数放大器本质上就是实现RF检波功能的RF-DC转换器(参见“RF检波器”部分)。表1总结了我们所讨论的主要放大器类型。

1.RF放大器的一些主要类型总结

放大器类型

区别性特性

低噪声放大器

放大低功率信号,引入的噪声极小

功率放大器

以高效率提供高输出功率

IP3放大器

为高波峰因数的信号提供高线性度性能

可变增益放大器

通过提供可调增益来处理宽范围的信号电平

宽带放大器

在宽范围的频率上工作

驱动放大器

调节相连器件的工作条件

缓冲放大器

使负载阻抗变化对信号源的影响最小化

增益模块

提供良好的增益平坦度和回波损耗,所需外部元件极少

限幅放大器

在宽输入范围内提供稳定的压缩输出功率

低相位噪声放大器

加性相位噪声极小

RF放大器还可以基于其他标准进行分类,例如特性、工作模式(放大器类别)、装配或工艺技术,其完整分类超出了本文的范围。但是,本节从RF信号链架构定义出发,讨论了行业中采用的一些最常见类型的RF放大器。

频率产生IC

频率产生器件可以服务于RF信号链中的各种不同功能,包括频率转换、波形合成、信号调制和时钟信号产生。根据IC的目标使用场景,有一些性能指标决定了其选择,包括输出频率范围、频谱纯度、稳定性和调谐速度。针对不同使用场景,有广泛的频率产生器件可供选择,其中包括电压控制振荡器(VCO)、锁相环(PLL)、集成频率合成器、转换环路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 IC。

电压控制振荡器(VCO)产生输出信号,其频率由外部输入电压控制。VCO的内核可以是基于不同类型的谐振器。使用高质量谐振器的单核VCO可在有限频率范围内提供低相位噪声性能,而较低质量的振荡器以宽带操作为目标,噪声特性很一般。使用多个切换式高质量谐振器电路的多频段VCO是一种替代解决方案,既支持宽带操作,又能提供低相位噪声性能,但其代价是调谐速度较慢,因为切换不同的核需要时间。VCO通常与锁相环配合使用。

锁相环(PLL)或PLL频率合成器可确保许多频率合成和时钟恢复应用所需的VCO输出频率稳定。如图2a所示,PLL包含鉴相器,其将VCO频率的N分频与参考频率进行比较,并使用该差值输出信号调节施加于VCO调谐线路的DC控制电压。这使得任何频率漂移都能得到即时校正,因而振荡器能够保持稳定操作。典型的PLL IC包含误差检测器——带电荷泵的鉴频鉴相器(PFD)——和反馈分频器(参见图2a中的虚线区域),另外还需要外部环路滤波器、参考频率和VCO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反馈系统,从而产生稳定的频率。使用集成VCO的频率合成器IC可以大大简化该系统的实现1

集成VCO的频率合成器将PLL和VCO组合在单个封装中,只需要外部参考和环路滤波器就能实现所需的功能。集成式PLL频率合成器是一种多功能解决方案,具有广泛的数字控制设置,支持产生精确频率。它常常包含集成功率分路器、倍频器、分频器和跟踪滤波器,频率覆盖范围超越了VCO的基频范围,达到数个倍频程。所有这些元件的内在参数决定了输出频率范围、相位噪声、抖动、锁定时间和其他表示频率合成电路总体性能的特性。

转换环路是基于PLL概念的另一类频率合成器,但采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如图2b所示,其反馈环路中使用的是集成下变频混频级,而不是N分频器,环路增益设置为1,带内相位噪声极小。转换环路IC(参见图2b中的虚线区域)专为对抖动高度敏感的应用而设计,并与外部PFD和LO组合使用,以紧凑的尺寸实现完整的频率合成解决方案,提供仪表级性能。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 IC是集成PLL频率合成器的替代方案,采用不同的原理实现。基本DDS架构的原理图如图2c所示。它是一种数字控制系统,包括表示时钟信号的高精度参考频率、创建目标波形数字版本的数字控制振荡器(NCO)以及提供最终模拟输出的数模转换器(DAC)。DDS IC提供快速跳频、精细的频率和相位分辨率以及低输出失真,因此特别适合于出色噪声性能和高频率捷变性至关重要的应用2

ADI技术文章图2 - 解密RF信号链—第2部分:基本构建模块.jpg

2.(a) 锁相环、(b) 转换环路、(c)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的简化框图

频率产生器件广泛用于对性能有不同要求的应用。例如,通信系统需要低带内噪声以维持低误差矢量幅度(EVM),频谱分析仪依赖于具有快速锁定时间的本振来实现快速频率扫描,高速转换器需要低抖动时钟以确保高SNR性能。

倍频器

当基频振荡器不能覆盖所需频率范围时,使用倍频器可以产生更高的频率。这些器件利用其元件的非线性特性来产生输出信号,其频率是输入信号的谐波。根据目标输出谐波的阶数,我们可以区分出二倍频器、三倍频器和四倍频器,以及更高阶的倍频器。

用于实现频率倍增的非线性元件有不同类型,因而我们可以区分出依赖于二极管电路的无源倍频器和使用晶体管的有源倍频器。有源倍频器需要外部直流偏置,但相对于无源器件,它有若干明显优势,包括转换增益、较低的输入驱动电平和更好的基波与杂散频率抑制。

倍频器IC常常与VCO一起广泛用于PLL频率合成器设计中或作为本振信号路径的一部分,提供简单且廉价的频率倍增解决方案。然而,所有类型的倍频器都存在一个相同的缺点:相位噪声性能会随着倍频系数N而恶化至少20log(N) dB。例如,二倍频器会使相位噪声水平增加至少6 dB,这在高速转换器时钟和其他对相位噪声与抖动敏感的应用中可能很严重3

分频器和预分频器

分频器将较高输入频率变为较低输出频率。如今,大部分此类器件是使用二进制计数器或移位寄存器实现的数字电路。它们广泛包含于时钟分配电路和PLL频率合成器设计中,应用众多。分频器可以有固定的分频比(这种分频器也称为预分频器)或可编程的分频比。将频率N分频可以使输出信号的相位噪声改善20log(N) dB。然而,这种改善受分频器本身的加性相位噪声(源于其有源电路且会增加到其输出端)限制。良好的分频器具有低加性相位噪声和低谐波成分,这些都是其关键特性。

RF混频器

基本形式的RF混频器是一个3端口器件,使用非线性或时变元件产生一个包含两个输入信号的

和频率与差频率的输出信号。RF混频器可以一般地区分为无源混频器和有源混频器。无源混频器使用二极管元件,或将FET晶体管用作开关,而有源混频器依赖于晶体管电路来实现变频。无源混频器可以提供宽带宽和高线性度性能,不需要外部直流偏置,而且噪声系数一般优于有源混频器。但是,无源混频器存在转换损耗,并且需要高LO输入功率,而有源混频器能提供增益,所需的LO驱动电平要低得多。实现下变频器或上变频器的替代设计可以将无源混频器核和有源电路结合以提供转换增益,而不会损害NF和线性度4

混频器IC有很多不同设计,最基本的是单端(或不平衡)。基于二极管的单端混频器的概念拓扑如图3a所示。单端混频器仅使用一个非线性元件来实现频率转换,这种解决方案很简单,但性能有限,因为端口和高杂散之间的隔离很差。平衡式混频器设计利用其电路的对称性来克服上述限制。根据对称程度,平衡式混频器可以分为单平衡、双平衡和三平衡混频器。单平衡混频器(参见图3b)由两个以90°或180°混合方式结合的不平衡混频器组成。此类混频器提供高LO-RF隔离,可抑制RF或LO信号以及输出端的偶数次LO谐波。使用各类双平衡混频器可以进一步改善性能。图3c显示了一个常见例子,其四环配置使用了四个肖特基二极管,RF和LO端口均放置有混合元件。双平衡混频器提供高整体性能和良好的端口间隔离,能够抑制RF和LO频率以及所有偶数次RF和LO谐波,因而是广泛使用的一类RF混频器IC5。三平衡混频器可以实现更高的隔离度和线性度。此类混频器将两个双平衡设计组合起来,形成更高程度的对称性以优化变频过程,但代价是电路复杂度显著提高。

ADI技术文章图3 - 解密RF信号链—第2部分:基本构建模块.jpg

3.(a) 单端、(b) 单平衡、(c) 双平衡和 (d) 镜像抑制混频器的概念拓扑

同相正交(I/Q)混频器是单独的一类平衡设计。I/Q混频器利用相位抵消来消除干扰镜像信号,而无需外部滤波。普通I/Q混频器在下变频模式(参见图3d)下通常可以用作镜像抑制混频器(IRM),在上变频模式下可以用作单边带(SSB)混频器。集成缓冲器和驱动放大器的I/Q混频器仅针对两种工作模式中的一种而设计,因而可以将其区分为I/Q下变频器I/Q上变频器。这些混频器与另一类频率转换IC密切相关,称为I/Q调制器和I/Q解调器。I/Q调制器和I/Q解调器提供一个配合数据转换器使用的高阻抗差分基带接口,因而非常适合于直接变频收发器应用。具体而言,它们构成了现代高集成度RF收发器IC的核心6

我们还要简要提及的一类常见混频器是次谐波混频器。它采用次谐波泵本振,为使用较低LO频率而无外部倍频器的高频RF设计提供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案。

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RF混频器实现依赖于有源和无源技术。RF混频器IC可以使用复杂的架构,其在一个封装中集成各种元件,包括PLL/VCO、放大器、倍频器、衰减器和检波器,并提供数字接口以控制其功能。

RF滤波器

RF滤波器IC几乎在每种RF应用中都有使用,它能在频谱(通常还包括非线性信号链内产生的干扰杂散成分和源自外部的带外信号)中选择所需的频率。因此,这种滤波器的关键功能是为目标通带频率提供最小衰减,并为阻带频率提供最大衰减以抑制不需要的信号。图4显示了常见类型的滤波器频率响应,包括低通滤波器(LPF)、高通滤波器(HPF)、带通滤波器(BPF)和阻带滤波器(如果阻带较窄,也称为陷波滤波器)。

大多数RF应用需要跨多个频段滤波,这可以利用开关式滤波器库实现。此类解决方案在一个模块中包含开关和固定带宽滤波器,可以在阻带抑制、线性动态范围和切换速度方面提供出色的性能。然而,传统开关式滤波器库的频段选择能力有限,而且通常很大且昂贵。具有连续模拟或数字调谐功能的紧凑型可调滤波器IC克服了这些限制,对于许多应用中的多频段操作,它是开关式固定滤波器库的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模拟可调滤波器提供电压控制来调整中心和/或截止频率,而数字可调滤波器的期望特性可以通过数字控制接口来配置。可调谐滤波器可以提供优异的通带特性、良好的阻带抑制、宽调谐范围和快速建立时间,满足当今广泛RF应用的苛刻要求。

ADI技术文章图4 - 解密RF信号链—第2部分:基本构建模块.jpg

4.滤波器频率响应:(a) 低通滤波器,(b) 高通滤波器,(c) 带通滤波器,(d) 带阻滤波器

RF开关

RF开关是用于路由高频信号通过信号链的控制器件。其关键功能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开关元件实现,包括PIN二极管、FET晶体管或微机械悬臂梁。根据开关元件的布置方式,开关设计可以有不同数量的“刀”(由开关控制的单独电路)和“掷”(开关可以为每个“刀”使用的单独输出路径)。单刀n掷(SPnT)开关将信号从一个输入路由到n个输出。例如,单刀单掷(SPST)开关将一个输入连接到一个输出,提供简单的开关功能;单刀双掷(SPDT)开关将一个输入连接到两个输出(参见图5a);单刀四掷(SP4T)开关将输入信号路由到四个输出路径(参见图5b)。RF开关还可以有多个“刀”,此类开关称为转换开关(参见图5c)。最常见的例子是双刀双掷(DPDT)配置,其具有两个单独的电路,这些电路可以连接到两个输出路径中的一个。

RF开关设计可以有更复杂的拓扑结构,其将多个较低阶的开关组合在一起。此类IC称为开关矩阵或交叉点开关,可在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之间提供灵活的RF信号路由。

ADI技术文章图5 - 解密RF信号链—第2部分:基本构建模块.jpg

5.RF开关示例(a) 吸收式SPDT(b) 反射式SP4T (c) 控制转换开关及真值表示例。

(注意:RFC = RF公共端口,CTRL = 控制电压端口)。

无论开关配置如何,我们都可以区分出反射式开关和吸收式开关(也称为非反射式或端接开关)。其主要区别在于,吸收式开关包含一个匹配负载,用于端接关断状态下的输出端口,以使电压驻波比(VSWR)最小(参见图5a)。此特性使得吸收式开关在两种开关模式下均能保持良好的回波损耗,这是反射式开关所不能提供的。然而,与反射式开关相比,吸收式开关的这个优点的代价是功率处理能力较低且电路复杂性较高。

RF开关IC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技术实现,包括硅基半导体CMOS和SOI、化合物半导体GaAs和GaN以及微机电系统(MEMS)7,8。每种技术在频率范围、功率处理能力、隔离、插入损耗、开关速度、建立时间等关键性能规格方面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例如,GaAs的高温性能更优越,GaN广泛用于高功率应用,硅基工艺在建立时间、集成能力、低频特性和高ESD鲁棒性等方面胜出7。替代性MEMS技术在很小的芯片级封装中提供微机械继电器,独特地支持直流精度性能,具有高线性度和功率,而开关速度、有限周期寿命和热切换限值方面较差。

RF衰减器

RF衰减器可降低RF信号的强度,实现与放大器相反的功能。它是用于调整信号链中的增益和平衡信号电平的控制器件。RF衰减器IC通常是吸收式(传输型)器件。我们可以一般地区分出固定衰减器(具有不变的衰减水平)和可变衰减器(支持调整衰减水平)。具有一组离散衰减水平的可变衰减器IC称为数字步进衰减器(DSA),其通常用于信号粗略校准,受预定衰减步长的限制。电压可变衰减器(VVAS)用于控制精细信号。与DSA相反,VVA支持连续调整衰减水平,可以将其设置为给定范围内的任何值。所有类型的RF衰减器在工作频率范围内都应以良好的VSWR提供平坦的衰减性能,而DSA还必须确保无故障操作以减少状态转换期间的信号失真7

RF检波器

基本形式的集成式RF检波器是一个2端口器件,提供与施加于输入端的RF信号功率成比例的输出电压信号。与基于二极管的分立检波器实现相反,集成式RF检波器提供多种开箱即用的优势,包括宽温度范围内的稳定输出电压、更容易的器件校准和用于与ADC直接接口的缓冲输出9。最常见RF检波器IC是各类需要测量RF信号功率幅度的应用中使用的标量检波器。标量检波器的主要类型包括RMS功率检波器、对数检波器和包络检波器。

RMS功率检波器提供施加于RF输入的实际信号功率的精确rms表示。有线性响应rms检波器,其rms输出是线性响应的直流电压,还有线性dB响应的对数rms检波器,实际RF输入功率每改变1 dB,其输出电压也改变相同的量。这两类rms检波器非常适合不需要快速响应时间的应用,测量复数调制信号(其高波峰因数随时间而变化)的波形无关功率。它们通常用于平均功率监测、发射信号强度指示(T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和自动增益控制(AGC)。

对数检波器(也称为对数放大器)将输入RF信号转换为精确的对数线性直流输出电压。对数检波器提供非常高的动态工作范围。这是利用连续压缩方法实现的,依赖于一系列耦合到检波器的级联限幅放大器,其输出在级联拓扑结构的输出级加总。随着输入功率增加,连续放大器逐渐进入饱和,从而生成对数函数近似值。对数检波器非常适合于高动态范围应用,包括RSSI和RF输入保护。

连续检波对数视频放大器(SDL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对数检波器,提供平坦的频率响应和优越的上升/下降与延迟时间,因而是要求超高速性能的应用(包括瞬时频率测量、方向查找接收器和电子智能应用)的首选解决方案。

包络检波器(也称为峰值检波器或AM检波器)提供与RF输入信号的瞬时幅度成比例的基带输出电压。包络检波器IC通常利用快速切换肖特基二极管实现,因而是需要非常快速响应时间的较低动态范围应用的理想解决方案。包络检波器的典型应用包括PA偏置控制中的效率增强包络跟踪、PA线性化、快速过大RF功率保护、高分辨率脉冲检测和I/Q调制器的LO泄漏校正。

除了标量检波器外,还有一种称为矢量功率测量IC的集成检波器。它们提供超出标量功率测量功能的扩展能力10 。矢量功率测量检波器可以测量信号的多个参数,包括幅度、相位和沿着传输路径的行进方向(前向或反向)。 在无线发射器中的天线调谐、模块化系统中的内置测试和材料分析等应用中,此类器件是在线测量散射参数的理想解决方案。

结论

在RF信号链系列的第二部分中,我们讨论了代表典型RF信号链的基本构建模块的一些主要RF IC,并进行了分类。但是,在此概述中,我们仅触及了各种类型和形式的RF器件的皮毛。越来越复杂的RF系统需要更完整的信号链解决方案,这导致了将多个功能模块整合在同一封装中或一个芯片上的众多IC设计的发展。这些器件可以集成混频器、PLL、VCO、放大器、检波器和其他器件,以紧凑的外形尺寸提供高度先进的功能,并提供更简单的设计、更低的功耗、更低的成本和更短的开发周期。

ADI公司提供业界最广泛的RF集成电路产品组合,涵盖从DC到超出100 GHz的完整频谱,适合信号链中的几乎所有功能模块11 。ADI公司广泛的产品矩阵覆盖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和其他标准IC器件,一直到混合信号模拟前端和系统化封装(SIP)解决方案——它们是经过全面测试和验证的完整子系统。 ADI产品提供一流的性能,可满足广泛RF应用——从通信和工业系统一直到测试测量设备和航空航天系统——的最苛刻要求。为了支持RF工程师开发这些应用,ADI公司不仅提供RF IC,还提供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设计工具、快速原型平台、Circuits from the Lab®参考设计、EngineerZone®技术论坛和一流的技术支持。

参考资料

1    Ian Collins和David Mailloux。“频率合成技术的变革和发展:PLL/VCO技术如何提升性能、减小尺寸并简化设计周期”。ADI公司,2020年1月。

2    Jim Surber和Leo McHugh。“单芯片直接数字频率合成与模拟PLL”。《模拟对话》,第30卷第3期,1996年7月。

3    Hittite Microwave Corp. “简化频率合成器的有源倍频器和分频器”。Microwave Journal,2002年11月。

4    Thomas Schiltz、Bill Beckwith、Dong Wang和Doug Stuetzle。“在下变频器应用中无源混频器相比于有源混频器可提高增益并降低噪声”。ADI公司,2010年10月。

5   David M. Pozar。Microwave Engineering(微波工程),第4版,Wiley,2011年。

6    Abhishek Kapoor和Assaf Toledano。“混频器面貌之变迁”。ADI公司,2016年9月。

7    Bilge Bayrakci。“采用硅技术的射频和微波控制产品”。ADI公司,2016年3月。

8    Eric Carty、Padraig Fitzgerald和Padraig McDaid。“ADI公司的革命性MEMS开关技术基本原理”。ADI公司,2016年11月。

9    Eamon Nash。“理解、操作基于二极管的集成式RF检波器并与之接口”。ADI公司,2015年11月。

10   Eamon Nash和Eberhard Brunner。“带两个RMS检波器的集成双向桥,用于测量RF功率和回波损耗”。《模拟对话》,第52卷第2期,2018年5月。

11   “2020RF、微波和毫米波产品选型指南”。ADI公司,2020年8月。

作者简介

Anton Patyuchenko于2007年获得慕尼黑技术大学微波工程硕士学位。毕业之后,Anton曾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担任科学家。他于2015年加入ADI公司担任现场应用工程师,目前为ADI公司战略与重点客户提供现场应用支持,主要负责RF应用。联系方式:anton.patyuchenko@analog.com

围观 5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50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电池测试设备,是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对于锂离子电池的质量至关重要。电池测试设备的核心功能是对锂离子电池进行高精度的恒流或恒压充放电,传统的控制方法以使用分立器件搭建的模拟控制方案为主。相比于传统的模拟控制方案,采用TIC2000™为核心实现的数字控制方案,由于其低成本、高精度、更灵活、保密性较好等优点,将成为未来电池测试设备主流的发展方向。本文中,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TIC2000™数字控制方案,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并保证极高的电流、电压控制精度。

1低成本

采用TIC2000数字控制方案的典型结构如图 1所示:电流/电压放大器对电池充放电的电流/电压进行采样,通过模数转换器ADC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送入C2000™中,C2000根据恒流或恒压指令与采样信号进行环路计算,输出一定占空比的PWM从而调节MOSFET的开关,最终使得buck/boost变换器按照指令通过恒流或恒压的方式对锂电池进行充放电。

1.jpg

1

相比于模拟方案,由于电压、电流指令和环路控制都在C2000中产生和完成,省去了高分辨率的数模转换器DAC和误差放大器,有效地降低了系统成本。

TMS320F280049是具有100MHz主频、256KB 闪存的 C2000™ 32 MCU,通过高分辨率的16bit PWM,最多可以控制8个独立通道的同步buck/boost变换器。采用TMS320F280049的数字控制方案,比传统的模拟控制方案可以节省30%以上的BOM成本。

此外,由于锂离子电池在3C产品、电动汽车、储能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各类锂离子电池的电流往往差别很大。这导致了电池测试设备若采用模拟控制,往往需要根据电流大小选取不同的硬件方案,增加了研发周期与设备成本。如果采用C2000的数字控制方案,则可以在不改变硬件的前提下,在小电流或大电流模式间自由切换:在小电流时,8各通道可以分别独立运行;在大电流时,则将多个通道并联运行,以输出更大的电流。

2.jpg

2

如图2所示,在多通道并联运行时,每个通道都将采用同一个恒压环路,恒流环路则各自独立,只需将输出并联后就可以实现更大的输出电流范围。因此,相比于模拟控制,采用C2000的数字控制方案,可以在不改变硬件的条件下适应更广泛的测试场景,大大减少了设备成本。

2 高精度

通过校准,电池测试设备往往可以除去大部分初始系统误差。剩余难以被校准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电流检测电阻的温漂,电流、电压检测放大器的失调与增益温漂、输入共模电压变化带来的失调,ADC的非线性度,基准电压源的温漂。在本文中,按照±5°C的温度变化范围计算误差值。

电流检测电阻:

电流检测电阻的温漂是总系统误差的重要来源,对于CC控制,需要一个几毫欧并且低温度系数的高精度电流检测电阻。本文采用高精密、电流感应金属条 SMD 功率电阻器,检测电阻的阻值为5mΩ,温漂值为10 ppm。那么,由于电流检测电阻的温漂造成的误差为50ppm

电流检测放大器:

为了减小大电流造成的温升和功率损耗,电流检测电阻的阻值一般较小,因此电流检测放大器的输入差分信号一般不超过几十毫伏,往往选择仪表放大器进行信号调理。仪表放大器的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环境温度改变时,失调电压和增益的漂移;电池电压改变时,由于输入共模电压变化造成的失调电压。因此,在选择仪表放大器时,应该主要关注失调电压漂移、增益漂移、CMRR等参数。表1TI主推的几款应用于电池测试设备的仪表放大器的关键参数:

1

Specifications

INA821

INA828

INA819

INA188

Vos max (µV)

35

50

35

55

Drift (Max) (µV/C)

0.4

0.5

0.4

0.2

Gain Error (% Max)

0.15

0.15

0.15

0.5

Gain drift (ppm/°C)   (G=1)

5

5

5

5

CMRR (Max Gain) (Min)   (dB)

140

140

140

118

GBW (MHz) (G=1)

4.7

2

2

0.6

INA821作为一款高精密、低漂移的仪表放大器,失调电压漂移最大值为0.4 µV/°C,那么±5°C温度偏移将会产生2 µV失调电压,即40ppm满量程误差;增益漂移为5 ppm/°C,那么±5°C温度偏移会产生25ppm误差;共模电压抑制比为140dB,那么输入共模电压范围在0~5V变化时,将产生0.5µV失调电压。在10A充电电流下,满量程采样电阻的电压信号为50mV,即输入共模电压变化带来10ppm满量程误差。

电压检测放大器:

电压检测放大器的误差来源同样主要来源于失调电压和增益的漂移,以及输入共模电压变化造成的失调电压。因此,在选择仪表放大器时,同样应该主要关注失调电压漂移、增益漂移、CMRR等参数。

TLV07是一款成本敏感型、低噪声、轨到轨输出、精密运算放大器,失调电压漂移的典型值为0.9 µV/°C,那么±5°C温度偏移将会产生4.5µV失调电压,即1ppm满量程误差;增益漂移主要受输入电阻与反馈电阻的漂移误差的影响,在这里取5 ppm/°C,那么±5°C温度偏移会产生25ppm误差。共模电压抑制比最小值为104dB,那么输入共模电压范围在0~5V变化时,将产生31.5µV失调电压,即6ppm满量程误差。

模数转换器及基准电压源:

模数转换器ADC的误差主要是由于非线性度和基准电压源的漂移造成的。ADS131M0824位、32kSPS 8通道同步采样的Δ-Σ高精度ADC,由于ADS131M08是差分输入,可以有效减小由于各通道间串扰引起的误差。从数据表中可以查到,ADS131M08的非线性度INL仅为7.5ppm满量程误差。如果采用内部基准电压源,温漂最大值为20 ppm/°C,那么±5°C温度偏移会产生100ppm误差。如果采用外部基准电压源REF2025,温漂最大值仅为8 ppm/°C,那么±5°C温度偏移误差将会降至40ppm

误差汇总:

根据以上分析,将各误差来源造成的误差值汇总,即可计算得到在恒流、恒压控制时,电池测试设备的系统总误差如表2所示。可以看到,采用C2000的数字控制方案,电流和电压误差范围都在万二以内,达到了极高的控制精度。

2

电流误差

电压误差

误差来源

满量程误差

误差来源

满量程误差

分流电阻温漂

50 ppm

分流电阻温漂

50 ppm

INA821失调温漂

40 ppm

TLV07失调温漂

1 ppm

INA821增益温漂

25 ppm

TLV07增益温漂

25 ppm

INA821 CMRR

10 ppm

TLV07 CMRR

6 ppm

ADS131M08非线性度

7.5 ppm

ADS131M08非线性度

7.5 ppm

REF2025 电压温漂

40 ppm

REF2025 电压温漂

40 ppm

总误差

0.017%

总误差

0.013%

综上所述,在电池测试设备中采用TIC2000数字控制方案,在降低系统成本的同时,可以保证极高的电流、电压控制精度,非常适合在各类电池测试方案中的应用。

关于德州仪器 (TI)

德州仪器(T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XN)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设计、制造、测试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企业系统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之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小巧、更快速、更可靠、更实惠,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这就是工程的进步。这正是我们数十年来乃至现在一直在做的事。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http://www.ti.com.cn/

围观 7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50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