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TI杯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简称“电赛”)颁奖典礼昨日于西安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全国竞赛组委会名誉主任王越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专家组组长管晓宏院士,全国组委会副主任赵显利教授,全国竞赛组委会秘书长罗新民教授,全国竞赛组委会专家组常务副组长岳继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及专家组成员,各省市赛区组委会代表,中国高等学府工程专业教师代表,以及获得电赛全国奖项的队伍代表参加了本次盛典。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早是教育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起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中国规模最大、参赛范围最广、极具影响力的针对大学生的电子设计竞赛。尽管本届电赛起初由于疫情原因被延期举办,但于11月初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重新开赛后依然吸引了来自全国29个省市赛区的1117所院校,19735个学生队伍,共计近6万名大学生报名参加,较上届增长了近8000名。

本届电赛的命题呈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不仅延续了上一届国赛“互联网+”的命题背景,还结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热门技术,同时也考虑到当下疫情带来的特殊影响,设置了“智能送药小车”等切合社会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的命题,锻炼了学生们将理论灵活运用至实践、切合需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四天三夜的比赛与严谨专业的两轮测评,来自全国各个省市赛区的322个队伍荣获全国一等奖,791个队伍将全国二等奖收入囊中,而竞赛的最高荣誉“TI杯”则花落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团队(本科组)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团队(高职高专组)。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专家组组长管晓宏院士通过线上形式为获得了TI杯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荣誉的团队颁发了奖杯。全国组委会专家组常务副组长岳继光则现场宣布了优秀征题奖,全国组委会副主任赵显利教授宣布赛区优秀组织奖。

image002.jpg

TI杯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组获奖队伍领奖

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全国竞赛组委会名誉主任王越院士通过线上发言的方式总结道:“今年电赛在疫情的影响下依旧再创佳绩,这离不开竞赛组委会的密切协调和多方努力。同TI的紧密合作也搭建了产学协同发展的桥梁,通过贴近社会热点和实际需求的命题,充分带动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他们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结合教学实际、着重基础和注重前沿的竞赛原则,推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更快更好地持续发展。”

2.jpg

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全国竞赛组委会名誉主任王越院士线上发言

德州仪器 (TI) 全球高级副总裁、嵌入式处理及DLP®产品负责人Amichai Ron先生通过视频形式向获奖团队表达了祝贺:“感谢各位同学的参与并祝贺各位凭借出色的工程设计能力在电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希望你们能够将这场比赛视作起点,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最终成长为能够解决未来挑战的下一代优秀工程师,这也是TI一直以来为包括电赛在内的各类面向学生的创新竞赛提供支持的初衷。”

3.jpg

德州仪器 (TI) 全球高级副总裁、嵌入式处理及DLP®产品负责人Amichai Ron先生致辞

德州仪器(TI)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姜寒先生在颁奖典礼上通过视频致辞:“我们相信,想要改变世界,需要的东西很简单: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及教育。从1996年开始,TI持续投入大量资源支持中国高校工程教育。2016年,TI与中国教育部签署了第三轮的十年战略合作备忘录,其中包括整合技术和培训资源全面支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我们希望和组委会,和老师们一起,帮助同学们把所学所长运用起来,把灵感落实为设计方案,通过小小的芯片和电子器件实现你们的大梦想。”

4.jpg

德州仪器(TI)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姜寒先生致辞

目前,TI已经与教育部签署了三个十年计划,并在中国700多所大学建立了超过3,000个数字信号处理、模拟及微控制器实验室,每年惠及30多万名工程专业学生,对于推动中国高校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教育做出了不懈努力。作为2018年至2027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唯一冠名商与赞助商,TI一直积极投身于行业生态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为大赛提供全面、细致的支持。未来,TI将继续帮助电赛向着更高水平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努力培养更多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

关于德州仪器大学计划

德州仪器(TI)大学计划致力于支持全球工程领域的教育家、研究者和学生。自1982年起,TI 大学计划开始将模拟与嵌入式处理技术融入到了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并为他们提供了教室、科学与研究实验室、教科书、设计项目和竞赛、学科课程等。通过大学计划,TI 希望消除产业与学术间的隔阂,帮助成千上万的学生将现实世界工程概念转变为现实。

关于德州仪器(TI)

德州仪器(T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XN)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设计、制造、测试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企业系统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之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小巧、更快速、更可靠、更实惠,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这就是工程的进步。这正是我们数十年来乃至现在一直在做的事。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ti.com.cn

围观 4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2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领先的高质量机电开关制造商 C&K推出了一款新型光电旋转编码器 — 带集成按钮的 ENC 系列 24 位光电编码器。在对已经非常成功的 16 位光电编码器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我们开发了这款新型编码器。除了增加了 50% 的制动位置外, 该 24 位编码器还包含了直角连接器插座(用户经常对此提出要求), 从而让用户更容易地进行安装。中央编码器轴可以进行流畅和精准的旋转, 从而让模式选择和菜单导航等功能更易操作, 对用户的输入也能够进行快速和准确的回应。向下按压编码器轴可以激活集成按钮, 使编码器成为一种界面控制方式。这种一体化的简洁设计, 让编码器的操作变得像点击按钮一样容易。

ENC_24Position_PR wWatermark.jpg

新型 24 位中央选择开关触感平滑, 可实现快速旋转。编码器 2 位等级代码的输出能非常容易地通过用户喜欢的任何微控制器来检测旋转的方向和幅度。

ENC 系列 24 位编码器是车载娱乐集群、导航和音量控制按钮等应用的理想选择。它也适用于医疗设备中的应用, 如菜单导航、电源循环和强度调节。在工业环境中, 它在控制面板的模式选择和其他类似功能中表现良好。

「ENC 系列 24 位编码器是建立在 ENC 系列成功的基础上, 在让安装变得更简单的同时, 为用户提供功能性更强且具备更多特性的产品。C&K 全面地关注用户的期望和需求, 反映了我们不断致力于提供用户所需的解决方案, 打造用户所期待的高质量产品与服务。」

了解更多关于 C&K 新型 ENC 系列 24 位光电开关(包括详情与规格)的信息, 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ckswitches.cn/products/switches/product-details/Rotary/ENC/

关于 C&K

C&K, 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制造世界上最好的开关。我们是值得信赖的顾问, 通过制造更好的产品来帮助全球品牌和创新者提高客户满意度。C&K 提供 55000 多种标准产品、850 万种开关组合以及定制设计的解决方案, 旨在帮助解决汽车、工业、物联网 (IoT)、可穿戴设备、医疗、电信、消费类、航空航天和 POS 终端行业所面临的最棘手工程挑战。90 多年来, 领先的电子设计师、制造商和代理商要求机电开关、高可靠性连接器或定制组装等在执行关键任务时, 都会纷纷转向 C&K。他们如此青睐于 C&K 的原因, 在于 C&K 的创新设计、尖端生产工艺和严格质量保证标准造就了世界上最出色的开关和部件。有关更多信息, 请访问 www.ckswitches.cn 或通过领英微信联系我们。

围观 6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2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ADI公司Doug Mercer顾问研究员Antoniu Miclaus系统应用工程师

目标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使用增强模式NMOS晶体管的简单差分放大器。

20216月学子专区文章中提出的关于硬件限制问题的说明对本次实验也是有效的。通过提高信号电平,然后在波形发生器输出和电路输入之间放置衰减器和滤波器(参见图1),可以改善信噪比。本次实验需要如下材料:

►两个100 Ω电阻

►两个1 kΩ电阻

►两个0.1 μF电容(标记为104)

366054-fig-01.jpg

1.11:1衰减器/滤波器

本次实验的所有部分都会使用该衰减器和滤波器。

材料

ADALM2000主动学习模块

►无焊面包板

►跳线

►两个10 kΩ电阻

►一个15 kΩ电阻(将10 kΩ和4.7 kΩ电阻串联)

►两个小信号NMOS晶体管(CD4007或ZVN2110A)

说明

实验室硬件的连接如图2所示。M1和M2应从可用的且Vth匹配最佳的器件中选择。M1和M2的源极与R3的一端共享一个连接。R3的另一端连接到Vn (-5V),提供尾电流。M1的基极连接到第一个任意波形发生器的输出,M2的基极连接到第二个任意波形发生器的输出。两个集电极负载电阻R1和R2分别连接在M1和M2的集电极与正电源Vp (+5 V)之间。差分示波器输入2+/2-用于测量两个10 kΩ负载电阻上的差分输出。

366054-fig-02.jpg

2.带尾电阻的NMOS差分对

366054-fig-03.jpg

3.NMOS差分对面包板

硬件设置

第一个波形发生器配置为200 Hz三角波,峰峰值幅度为4 V,偏移为0 V。第二个波形发生器也应配置为200 Hz三角波,峰峰值幅度为4 V,偏移为0 V,但相位为180°。示波器的通道1应与1+连接到第一个波形发生器W1的输出,与1-连接到W2的输出。通道2应连接到标注2+和2-处,并设置为每格1 V。

程序步骤

获取如下数据:x轴是任意波形发生器的输出,y轴是使用2+和2-输入的示波器通道2。通过改变R3的值,同学们可以探索尾电流电平对电路增益的影响(观察通过原点的直线的斜率)和对线性输入范围的影响,以及当电路饱和时,观察增益非线性下降的形状。

366054-fig-04.jpg

4.NMOS差分对XY

电流源用作尾电流

使用简单电阻作为尾电流具有局限性。同学们可以探索构建电流源来偏置差分对的方法。这可以由几个额外的晶体管和电阻构成,如之前的ADALM2000实验“稳定电流源”所示。

附加材料

►两个小信号NMOS晶体管(M3和M4采用CD4007或ZVN2110A)

366054-fig-05.jpg

5.带尾电流源的差分对

硬件设置

第一个波形发生器配置为200 Hz三角波,峰峰值幅度为4 V,偏移为0 V。第二个波形发生器也应配置为200 Hz三角波,峰峰值幅度为4 V,偏移为0 V,但相位为180°。电阻分压器将Q1和Q2的基极处的信号幅度降低到略小于200 mV。示波器的通道1应与1+连接到第一个波形发生器W1的输出,与1-连接到W2的输出。通道2应连接到标注2+和2-的位置,并设置为每格1 V。

366054-fig-06.jpg

6.带尾电流源的差分对面包板电路

程序步骤

配置示波器以捕获所测量的两个信号的多个周期。XY图示例如图7所示。

366054-fig-07.jpg

7.带尾电流源的差分对XY

测量共模增益

共模抑制(CMR)是差分放大器的一个关键方面。CMR可以通过将两个晶体管M1和M2的基极连接到同一输入源来测量。图10显示了当W1的共模电压从+3 V扫描至-3 V时,电阻偏置差分对和电流源偏置差分对的差分输出。当栅极上的正电压接近漏极电压,晶体管从饱和区进入三极管(阻性)区域时,增益受到的影响最大。这可以通过观察相对于地为单端(即将2-输入接地)的漏极电压来监测。应调整发生器的幅度,直到输出端信号就要开始削波/折叠。

366054-fig-08.jpg

8.测量共模增益

硬件设置

波形发生器配置为100 Hz正弦波,峰峰值幅度为6 V,偏移为0 V。示波器的通道1应与1+连接到第一个波形发生器W1的输出,与1-连接到地。通道2应连接到标注2+和2-的位置,并设置为每格1 V。

366054-fig-09.jpg

9.共模增益面包板电路

程序步骤

配置示波器以捕获所测量的两个信号的多个周期。使用LTspice®的波形示例如图10所示。

366054-fig-10.jpg

10.共模增益波形

问题:

►如果将晶体管M1的基极视为输入,图8中的晶体管放大器对于输出2+和2-而言是反相还是同相?解释您的答案。

►说明当输入电压(W1)增大或减小时,每个输出电压(2+和2-)会发生什么。

您可以在学子专区博客上找到问题答案。

作者简介

Doug Mercer于1977年毕业于伦斯勒理工学院(RPI),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自1977年加入ADI公司以来,他直接或间接贡献了30多款数据转换器产品,并拥有13项专利。他于1995年被任命为ADI研究员。2009年,他从全职工作转型,并继续以名誉研究员身份担任ADI顾问,为“主动学习计划”撰稿。2016年,他被任命为RPI ECSE系的驻校工程师。联系方式:doug.mercer@analog.com

Antoniu Miclaus现为ADI公司的系统应用工程师,从事ADI教学项目工作,同时为Circuits from the Lab®、QA自动化和流程管理开发嵌入式软件。他于2017年2月在罗马尼亚克卢日-纳波卡加盟ADI公司。他目前是贝碧思鲍耶大学软件工程硕士项目的理学硕士生,拥有克卢日-纳波卡科技大学电子与电信工程学士学位。联系方式:antoniu.miclaus@analog.com

围观 5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2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今日,升哲科技(SENSORO)宣布正在与Graphcore(拟未)合作,打造基于IPU计算系统的城市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端到端解决方案。双方将以智慧消防、应急防汛、智慧生态治理三大应用场景为基础,以Graphcore IPU技术及平台打造AI算力中心,结合升哲科技的物联网感知系统和视频智能化分析系统,筑造更安全、环保、宜居和智能的城市,以AI惠民,助力实现可持续新未来。

Graphcore为升哲科技实现上述智能应用场景提供了性能强大的AI算力基石。升哲科技在IPU上进行YOLO的推理,与GPU相比,实现了超过4倍的性能提升和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TCO)。配合Poplar软件,IPU支持的AI as a Service(AIaaS)解决方案可以实现灵活易用的软件开发环境和深度的本地技术支持,性能高效、扩展性强、部署便捷,且总体拥有成本低。

ESG即未来

ESG是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评估理念。随着气候变化和社会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ESG开始成为全球社区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社会治理、公司和组织发展的重要考核标准。Graphcore和升哲科技合作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将以ESG为指引,初期聚焦在城市治理中的智慧消防、应急防汛、智慧生态治理等场景。

  • 智慧消防:近年来,由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城市火灾频发。升哲科技基于IPU系统打造的ESG解决方案可协助电动自行车进楼充电管控——在楼栋入口部署的摄像机对该区域的电动车进行识别,而不采集任何人脸信息。当有电动车进入楼栋时,立即发出警告,并通知管理员进行干预处理,尽可能地减少由于电动自行车进楼充电引起火灾的隐患。

  • 应急防汛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加,城市面临着更大的应急防汛挑战。Graphcore和升哲科技合作,为重点防汛区域投入基础监控设施,协助建设防汛监控体系、预警处理机制、防汛信息发布通道,高效完成应急防汛预警工作。

  • 智慧生态治理:非法河流渔钓打破了生态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这一ESG解决方案通过多种模型算法,支持电鱼、网鱼、远目标识别等多种特殊场景识别,提供较高的非法捕鱼识别算法精度;通过AI设备,协助在线完成生态治理工作,助力可持续发展。

IPU以AIaaS形态应用到不同垂直领域

升哲科技在ESG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中使用的Graphcore IPU-POD16是该解决方案中唯一使用的AI加速器系统。这是Graphcore将IPU以AI as a Service(AIaaS)的应用模式提供给用户的一次探索。Graphcore协同升哲科技等合作伙伴一同为AI应用中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尝试,用户仅需在简单的智能终端和界面上进行操作,即可获得包括IPU在内的一系列领先技术驱动的AI服务。Graphcore和合作伙伴一道,通过实践降低AI的应用门槛,提升AI的应用效率,真正让AI服务民生,让更多人切身享受到AI所带来的便利。

高效AI计算加速机器视觉模型YOLO

YOLO是该ESG解决方案中的主要应用模型之一。YOLO是一种将图像划分为网格系统的目标检测算法,以其速度和准确性著称。在这一解决方案中,与GPU相比,YOLO在IPU上实现了4倍多的性能提升,极大地优化了总体拥有成本。

Graphcore还在这一解决方案中为升哲科技等合作伙伴提供深度有机的本地技术支持,协助进行调优、维护等多方面服务,以满足这一解决方案在实践中的需求。

Graphcore大中华区总裁兼全球首席营收官卢涛表示:“ESG是Graphcore公司发展的重点指导精神和标准。此次与升哲科技的合作,是我们在ESG领域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也是Graphcore公司践行ESG理念的重大进展。通过与升哲科技携手,Graphcore将努力帮助更多的城市通过AI铺就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将持续与升哲科技深化合作,将IPU技术带到更多惠民领域,使用IPU技术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

升哲科技创始人兼CEO赵武阳表示:“Graphcore的IPU系统为我们双方共同打造的城市ESG解决方案提供了高效易用的算力平台,解决了我们长期面临的算力瓶颈。Graphcore IPU的高效AI计算和Poplar软件的易用性,加速了系统中多种AI模型的开发、调优,和部署进程,为我们探索更具创新性的AI解决方案提供了计算基础。我们正在和Graphcore合作,将为城市ESG打造的AI解决方案应用到不同城市。在未来,我们将和Graphcore进行更多探索,让IPU技术‘落’到人们生活的更多方面,真正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有益的影响。”

升哲科技已与Graphcore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拓展更多城市ESG相关的垂直领域的合作,深耕AI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切实通过科技提升城市生活水平,打造基于IPU的城市ESG实践,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Graphcore

Graphcore的智能处理器(IPU)硬件和Poplar软件帮助创新者在机器智能方面实现新突破。IPU是第一个专为机器智能设计的处理器,与通常用于人工智能的其他计算硬件相比,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

Graphcore已从领先的金融和战略投资者那里筹集了超过7.1亿美元资金,总部位于英国布里斯托,在英国剑桥和伦敦、中国北京、挪威奥斯陆、美国帕拉奥图、德国慕尼黑、法国巴黎、韩国首尔、日本东京、新加坡设有办公室。

获取更多Graphcore资讯,阅读深度技术文章,并与其他创新者们一起交流,敬请访问https://www.graphcore.cn/或者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Graphcore”。

关于 SENSORO

SENSORO(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物联网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作为城市级数据服务提供商,SENSORO 拥有端到端、一体化的数据服务平台,致力于通过前沿技术彻底抹平数字鸿沟。SENSORO 面向城市各类基础设施与核心要素提供全域数字化服务方案,将数字化治理与民生体验实现高效协同。目前,SENSORO 灵思智能服务已落地全国 25 省份 160 多个城市,实现规模化应用,累计挽救 216 人生命。全球范围内,SENSORO 客户遍及 65 个国家和地区,并持续助力柬埔寨、南非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城市发展。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2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优异的PPA特性和可扩展性支持SoC制造商实现领先AI功能

英国伦敦和中国上海,2021年12月20日——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宣布:领先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展锐(UNISOC)已在其发布的5G业务新品牌——唐古拉系列中 T770 和 T760 芯片中采用了Imagination的PowerVR Series3NX神经网络加速器(NNA)半导体知识产权(IP)。此次合作是双方在人工智能(AI)、图形处理等领域多年合作的良好延续。Series3NX NNA 将凭借优异的 PPA(性能、功耗、面积)特性助力唐古拉 T770 和 T760 系统级芯片(SoC)实现行业领先的AI功能。

本次展锐的唐古拉 T770 和 T760 5G SoC 采用的是Imagination的PowerVR AX3596 NNA 加速内核。Series3NX NNA 是Imagination第三代神经网络加速器IP,是目前市场上性能和能效领先的神经网络硬件加速嵌入式解决方案。Series3NX 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可扩展性,可支持SoC制造商针对汽车、移动设备、智能视频监控和物联网边缘设备等一系列嵌入式市场去优化计算能力和性能。

基于屡获殊荣的前代产品,Series3NX 进一步实现了无损权重压缩等架构性增强,从而在相同芯片面积上较上一代产品提升了 40% 的性能,帮助 SoC 制造商在性能效率方面提高近 60% ,同时带宽需求降低了 35% 。Series3NX 既支持单核设计,也支持多核设计。最小的 Series3NX 单核比针头还小,但其性能可达到 0.6 万亿次操作/秒(TOPS),多核设计最高可扩展到 160 TOPS,足以满足要求最严苛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应用。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首席产品官Chris Porthouse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及物联网核心芯片供应商,展锐正在向整个行业展示他们的决心,最新发布的唐古拉 T770 和唐古拉 T760 两款 5G 智能手机平台就是最好的证明。祝贺展锐继唐古拉 T740 后又推出 T770 和 T760 ,也很高兴我们的神经网络加速内核可以为这几款 SoC 提供支持,助力它们实现高效的 AI 性能。”

展锐执行副总裁周晨说:“展锐和Imagination的合作由来已久,他们领先行业的人工智能和图形处理技术是双方持续合作的保障。在唐古拉 T770 和 T760 中集成Imagination的PowerVR Series3NX 神经网络加速器技术是双方合作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期待未来可以和Imagination展开更多的战略合作,共同推进移动设备、消费电子、物联网、工业等领域实现快速的智能化升级。”

展锐唐古拉 T770 和 T760 以先进的工艺、低功耗的系统设计,大幅提升的 AI 算力和多媒体影像处理能力,将为 5G 智能体验带来更好的选择。

关于展锐
展锐是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标杆企业,也是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领军企业,其致力于移动通信和物联网领域核心芯片的自主研发及设计,产品涵盖2G/3G/4G/5G移动通信基带芯片、物联网芯片、射频芯片、无线连接芯片、安全芯片、电视芯片,是全球全面掌握2G/3G/4G/5G移动通信技术以及IoT等全场景通信技术的少数企业之一。
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unisoc.com

关于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Imagination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的公司,致力于打造半导体和软件知识产权(IP),使客户在竞争激烈的全球技术市场中获得足够优势。公司的图形处理器(GPU)、中央处理器(CPU)和人工智能(AI)技术可以实现出众的PPA(功耗、性能和面积)指标、快速的上市时间和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TCO)。基于Imagination IP的产品被全球数十亿人用于他们的手机、汽车、住宅和工作场所。
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maginationtech.com/

围观 7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2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泛林集团发布了Syndion G系列产品的新成员——全新Syndion® GP。在本篇文章中,泛林集团客户支持事业部Reliant系统产品副总裁Evan Patton将为大家讲述该产品的开发背景。

1.jpg

Syndion GP

最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游戏机和其他我们喜欢用的设备所使用的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可能正占据着诸多新闻头条,还有其他一些半导体,虽然并非为大众所熟知,但它们同样无处不在。用于控制或转换电力的功率器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如今功率器件在我们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支持从移动设备、空调与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到电动汽车和高铁的一切,而且它们的应用还在迅速增长。

随着这些应用的不断拓展,它们的功能也必须改进,以支持更高电压、更快开关和更高效率。对于芯片制造商而言,先进的功率器件正在加速实现更精确的制造工艺,如高深宽比刻蚀。

过去的功率器件通常在数十伏到几百伏电压之间运行;现在它们需要在更高电压的环境中运行——高达甚至超过1000伏。

现在,这些功率器件需要在不牺牲外形因素的情况下提高功率容量并改进开关性能,这可以通过采用更高深宽比的沟槽来解决。为此,芯片制造商需要极其精确且均匀的深硅刻蚀工艺来创建这些对实现器件性能来说至关重要的沟槽。这些深沟槽的深宽比可以达到60:1甚至更高,并且要求出色的刻蚀均匀性和轮廓。我们不妨这样来比较: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哈利法塔的深宽比约为9:1,这仅为未来特种技术深硅沟槽深宽比的1/6。

2.png

这些器件的精密制造并非易事。泛林集团在刻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一直在为这一重要应用以及其他应用开发所需的设备。全新Syndion GP正是基于我们经生产验证的、用于深硅刻蚀的200mm DSiE™和领先的300mm Syndion产品来开发的。

Syndion GP为功率器件和其他器件的一系列应用提供了200mm迁移至300mm桥接解决方案,包括深度、关键尺寸均匀性以及轮廓控制,让芯片制造商能够实现未来的器件需求。

3.png

来源:泛林半导体设备技术

围观 5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2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2月17日,天马2021 Micro-LED生态联盟大会在厦门盛大开幕,此次大会以“赋能生态 · 共赢未来”为主题,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来自厦门市火炬高新区、行业协会、知名高校以及全球几十家知名企业的领导和专家齐聚厦门,共同探讨Micro-LED的应用和未来趋势。同时,大会上展示了天马Micro-LED研发的新成果,并发布了多项全球领先的Micro-LED产品。

Tianma_01.jpg

Micro-LED作为新型显示技术,被产业寄予厚望。该技术具有高亮度、高可靠性、低功耗、低延时、高分辨率、高色彩饱和度、透明性、可拼接、寿命长等诸多优势,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可用于各尺寸显示产品,包括大尺寸的超高清视频墙、户外显示、公共显示,中小尺寸的车载以及VR/AR、智能穿戴等电子消费品领域,未来前景可期。

厚积薄发,Micro-LED生态联盟应势而生

天马在Micro-LED领域已布局多年,在柔性、高透明、拼接显示等Micro-LED技术领域都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开发,相关展品也多次荣获ICDT 2021年度最佳创新显示器金奖、DIC AWARD显示器件创新金奖、UDE 2021产品创新奖等国内外各类奖项。天马此次发起成立的Micro-LED生态联盟,就是希望在原有技术开发的基础上,联合上下游产业链,打通产学研用各环节,提升技术竞争力,促进产业链的生态联合,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实现共创共赢,加快Micro-LED技术实现商业化落地。

大会伊始,火炬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庄荣良代表厦门火炬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出席活动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2021 Micro-LED生态联盟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厦门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光电平板显示产业集群试点,也是厦门市首条千亿产业链群,拥有天马等一批百亿元以上产值的龙头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济规模和集群影响力。Micro-LED作为最前沿的新型显示技术之一,其产业化进程需要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戮力同心,突破关键制程技术、专利壁垒,推进产品应用,以实现产业的快速发展,赢得国际市场更大话语权。因此,这次天马举办Micro-LED生态联盟大会,可谓恰逢其时,对培育营造具有产业支撑力和竞争力的Micro-LED产业生态,必将起到有力的创新示范效应。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梁新清致辞中表示,当前Micro-LED显示技术正处在工程化突破的阶段,显示、LED和半导体集成电路三大领域的成熟经验为Micro-LED的量产技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由行业龙头企业天马组织的这次大会,聚集权威学者、专家和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及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探讨Micro-LED的技术路线及其应用前景,联手推动我国Micro-LED显示产业的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意义重大。

厦门大学副校长江云宝代表厦门大学对此次Micro-LED生态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并谈到,新型显示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基础产业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大幅拉动材料、电子装备、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发展。近几年,在厦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厦门大学联合包括天马微电子在内的众多厦门市企业,成立了厦门市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提前布局Micro-LED技术攻关,以期加速推动Micro-LED显示技术在厦门市落地。现在,厦门大学正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重要指示精神及十九届六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有信心在各级政府尤其是厦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行业企业加强协同,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及产业升级,助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为厦门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贡献更多力量。

天马公司董事长彭旭辉代表公司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今年是天马成立的第38年,这38年来,天马始终相信只有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一起成长发展,才是长久之事!今天的Micro-LED生态联盟大会就是希望和上下游的伙伴们及行业联盟、高校研究机构等组织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深入合作,共同推动Micro-LED技术发展。同时借由此联盟,联合上下游资源,结合产学研各环节,持续技术创新、联合开发,与合作伙伴通力合作,稳固资源、创新实验、终端验证,加速商业化落地,持续为消费者创造出精彩、优质的产品体验。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天马将始终与合作伙伴携手合作、一路同行、共赢未来!

致辞结束后,董事长彭旭辉邀请莅临大会的各位政府、高校、行业协会、核心供应商、主机厂领导和代表上台,共同参与和见证Micro-LED生态联盟的正式启动。

2.jpg

启动仪式后,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斌做了题为《Micro-LED显示关键技术与厦门市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发展布局》的报告,他讲到Micro-LED不仅仅是尺寸缩小,设备、外延、芯片工艺、转移技术、驱动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技术等全面升级。另外,刘斌也介绍了厦门市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的情况。他提到,厦门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通过针对一些关键卡脖子技术的研发+战略布局以及对产业化高技术推进,分别从装备开发、Micro-LED特殊应用、激光显示技术、柔性电子技术等其他相关显示技术来实现未来显示技术方面的全面研发和布局。

Omdia首席分析师吴宥缃Stacy做了《车载显示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报告,讲到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显示为中心的数字驾驶舱的兴起,对技术创新的需求越来越快,Micro-LED提供尽可能小的像素和产生优秀的亮度和分辨率,Micro-LED屏在车用市场未来的前景值得期待。

天马创新中心总经理秦锋做了天马Micro-LED主题报告,秦锋首先回顾了Micro-LED近十余年的发展,尤其是近3年晶片、转移、背板及终端厂商纷纷投入资金,开启了Micro-LED的研发热潮,并产出大量成果。天马发起的Micro-LED 生态联盟将遵循“自愿、平等、合作”的原则,联合终端客户、科研院所、方案公司、上下游供应链厂商,目的是聚焦产业力量、加强联盟成员联系与沟通、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商业化应用。联盟成员将享有“四个优先”的权益,即优先考虑项目合作、优先获得资源支持、优先考虑联合推广、优先获得技术指导。随后,秦锋重点谈到了天马的Micro-LED重点技术,针对车载显示领域,天马将在驱动、高光效、可靠性、高透明、高PPI拼接、低反射等几方面重点开发,部分技术在2021年取得了行业领先的成绩。其中,天马二代驱动技术在Micro-LED灰阶效率和灰阶色偏取得显著改善;天马高光效背板技术,光效提升约50%;开发的高抗水氧背板技术,TFT背板的高温高湿性能得到明显优化。

创新领先,Micro-LED新技术产品震撼亮相

本次大会进行了Micro-LED新技术产品发布仪式,专显事业部副总经理刘金权代表天马全面展示了天马Micro-LED 拼接显示、Micro-LED 透明显示、Micro-LED 柔性显示、Micro-LED刚性显示等全球领先的创新显示技术。

3.jpg

5.04" Micro-LED 拼接显示屏

全球最高PPI拼接单元,单屏分辨率480*320,像素间距222um,LTPS TFT驱动,通过GOA in Pixel设计、高精度的切割技术以及一体化封装,实现拼缝接近0的显示,并且可以实现2*N无限拼接。此次展示有短边对拼、四拼两种形态,适用于不同场景。

9.38" 透明Micro-LED显示屏

全球首款>70%透明度的小像素间距Micro-LED显示屏,分辨率为960*480,像素间距222um,LTPS TFT驱动。此产品是天马第二代透明显示屏,在第一代透明度>60%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像素设计和精细化的TFT堆叠工艺,实现更高透过率,且尺寸更大、均一性更好。该产品可应用于车窗、挡风玻璃显示。

7.56" Flexible Micro-LED 显示屏

该款产品是全球首款内弯半径达5mm Micro-LED显示屏,技术指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采用PI基底和适用于柔性的封装方式,兼容内弯和外弯。分辨率720*480,PPI为114,LTPS TFT驱动,色彩鲜艳,可应用于车载显示等领域。

11.6" 刚性Micro-LED显示屏

该款产品是全球首款高分辨率中尺寸Micro-LED显示屏,匹配高端车载中控或仪表对显示的要求:尺寸>10",PPI>200。分辨率为2470*960,PPI为 228,采用LTPS TFT驱动,可广泛应用于车载显示等领域。

大会同期,与会领导和嘉宾受邀参观了天马显示科技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TM18)。该项目于2020年5月18日全面开工建设,并于2021年5月7日实现主厂房全面结构封顶,刷新同行业、同规模面板厂房建设速度。2021年9月13日,项目首台核心设备蒸镀机顺利搬入,预计2022年上半年实现产品点亮。该项目设计产能为月加工柔性显示基板48千张,是目前国内单体最大、全球最先进的柔性AMOLED单体工厂,也是厦门史上投资最大的单体高科技制造项目,建成后将助力天马运营管理的柔性AMOLED产能规模跻身全球前三。

作为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天马38年来始终深耕显示领域,并矢志超越领先,以创新驱动发展。未来,天马将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奋进的姿态,为国家新型显示产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1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记者今天(18日)从天津市滨海新区获悉,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内生安全交换芯片“玄武芯”ESW5610正式对外发布。该款芯片是由天津市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研制,是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成果,旨在破解我国能源、金融、交通、电力等高安全等级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问题。

1.png

“玄武芯”ESW5610芯片设计吞吐能力128Gbps,支持48GE、8×10GE、10×10GE等多种接口模式,采用了硬件木马去协同、动态ID变换、多维表项防护、异构转发引擎等多项安全构造技术,对高安全等级网络基础设施中广泛部署的接入级交换芯片进行了内生安全设计,可有效抵御已知与未知漏洞后门的攻击,指数级提升网络交换设备的安全性。(总台央视记者 陈庆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了全球首个采用双层晶体管像素技术的堆叠式 CMOS 图像传感器。据悉,传统方案需要将光电二极管和像素晶体管置于同一基板,而索尼新技术将两者分离放置在了不同的基板层上。得益于几乎增强了一倍的饱和信号电平,以及动态范围的提升 / 噪声的下降,新方案显著可提升成像性能。

1.jpg

(来自:SONY 官网

在像素芯片内,负责光电信号转换的二极管、和控制信号的像素晶体管位于同一层。而在传统堆叠式 CMOS 图像传感器里,光电二极管和像素晶体管被安排在了同一基板上。

在同等或更小的像素尺寸下,新技术的像素结构(位于信号处理电路的逻辑芯片之上)都能保持或改善现有特性。

此外允许厂商对光电二极管和像素晶体管这两层架构分别优化,从而使饱和信号电平相较于传统图像传感器增加了大约一倍、动态范围也有进一步的提升。

2.jpg

增加的饱和信号电平,在实现宽动态范围的高品质图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输门(TRG)之外的像素晶体管 —— 包括复位(RST)、选择(SEL)和放大器(AMP)晶体管 —— 则被安排在了无光电的二极管层。

得益于放大器晶体管的尺寸增加,索尼还成功地大幅降低了夜间和其它较暗场景下容易产生的噪声,同时防止在敏感对比强烈的情况下过曝或曝光不足。

最后,索尼将把更高成像质量的双层晶体管像素技术推向诸多领域,比如智能手机上的移动影像传感器。

来源:cnBeta.COM

围观 1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1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2月19日——对联发科MT8192 SoC的显示核心支持预计将在即将到来的Linux 5.17 SoC中出现。Mediatek Direct Rendering Manager (DRM)驱动的变化在本周提交给了DRM-Next,而Linux 5.17的升级周期将在一月启动。

这一轮联发科DRM驱动更新最值得注意的是启用MT8192 SoC,只有大约500行的新代码让下一版Linux内核获得了显示支持。MT8192也被称为联发科Kompanio 820,在各种厂商和型号的Chromebook中都可以轻易找到。

1.jpg

联发科Kompanio 820由四个Cortex-A76内核和四个Cortex-A55内核组成,同时具有Arm Mali-G57图形核心,但联发科的DRM驱动程序目前只是完成了对SoC的基础显示支持而不是GPU本身。该SoC在2020年底宣布,并从今年早些时候开始在一些Chromebook中发现。

为Linux 5.17制定的联发科DRM驱动补丁的完整列表可以通过这个拉动请求找到:

https://lore.kernel.org/dri-devel/1639700370-3541-1-git-send-email-chunkuang.hu@kernel.org/

来源:cnBeta.COM

围观 11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0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