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Infinite Electronics英飞畅旗下品牌、有线和无线连接产品领先制造商L-com诺通,近期宣布推出一系列新型面板安装USB 3.0转接头/耦合器,接口具有高保持力,其性能是标准USB接口的三倍,可有效防止在高应变下的意外断连。

1.jpg

ECF法兰面板安装式USB3.0高保持力转接头/耦合器

这一款新型ECF型USB转接头/耦合器,具有完全屏蔽和接地的接口,符合USB 3.0标准,可与标准线缆配合使用,无需特殊的插头。新品具有USB A型至A型、A型至B型、B型至A型的连接器配置,可使用法兰安装或标准螺钉安装面板,并可根据需要接地至面板。此外,这些新型ECF转接头/耦合器中使用的连接器,最大保持力为40N至60N,比标准USB端口高出50%。

“在许多工业、工厂和制造业应用中,严重的震动和意外的线缆拉拔可能会导致接口移位,造成代价高昂的停机时间。”产品线经理Dustin Guttadauro说道,“我们新的高保持力USB转接头/耦合器旨在消除此类问题。”

L-com诺通新型USB 3.0高保持力转接头/耦合器已备货在库,可在当天发货。

如需了解产品发布详情,请联系:

Luke Hong
L-com诺通
Email: luke.hong@Infiniteelectronics.com

关于L-com诺通:

L-com诺通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北安多弗市,是一家通过ISO 9001:2015认证的有线和无线连接产品龙头制造商,提供线缆组件、连接器、转接头、天线、外壳、浪涌保护器等各种产品(多种产品已获UL认证),并且为电子和数据通信行业提供各种类型的解决方案和最高品质的客户服务。L-com隶属于Infinite Electronics公司。

关于Infinite Electronics公司

英飞畅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提供商,凭借其旗下一系列备受认可的知名品牌,服务于工程师们的紧急需求。英飞畅旗下各品牌均为其各自产品板块的专业品牌,提供丰富的工程级产品,并辅以专家级技术支持以及当天发货服务。为了满足来自各领域的10万多家客户的需求,英飞畅每一天都忠实致力于产品的备货入库和可靠发货。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9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Rambus IP核产品营销高级总监Frank Ferro

随着数据中心对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AI/ML)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大量数据不断被产生和消耗,这给数据中心快速而高效地存储、移动和分析数据提出了巨大挑战。

而中国的情况尤其如此:随着中国不断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对高性能处理的需求持续增长,而传统数据中心已然成为必须解决的瓶颈。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公布了《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新型数据中心具有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和高安全的特征。

在市场需求和产业政策支持的双驱动下,数据中心服务器迫切需要更大的内存带宽和容量,以更好地支持AI/ML的持续发展。

1.png

自2013年推出以来,高带宽存储器(HBM)日益被视为将数据中心服务器和AI加速器的性能提升至新高度的理想方式之一。HBM是一种基于3D堆栈工艺的高性能SDRAM架构,能够实现巨大的内存带宽。

2018年年底,JEDEC固态技术协会宣布了HBM2E标准,以支持更高的带宽和容量。HBM2E每个引脚的传输速率上升到3.6Gbps,可以实现每个堆栈461GB/s的内存带宽。此外,HBM2E最高支持12个DRAM的堆栈高度,并且单堆栈内存容量高达24GB。

在HBM2E中,四个连接到处理器的堆栈将提供超过1.8TB/s的带宽。通过内存的3D堆叠,HBM2E可以在极小的空间内实现高带宽和高容量。在此基础上,下一代的HBM3内存将数据传输速率和容量推向了新的高度。

Rambus HBM3内存子系统针对高带宽和低延迟进行了专门优化,能够以紧凑的架构和高效能的封装提供最佳的性能和灵活性。这一解决方案由完全集成的PHY和数字控制器组成,包含完整的HBM3内存子系统。

相比HBM2E,Rambus HBM3内存子系统将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提高了一倍以上,达到每个数据引脚8.4Gbps(当此速度下的DRAM可用时)。该系统接口具有16个独立通道,每个通道包含64位,总数据宽度为1024位。在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下,可以提供1075.2GB/s的总接口带宽,换言之,带宽超过1TB/s。

2.jpg

这一内存子系统专为2.5D架构设计,带有一个内插器,以在SoC上的3D DRAM堆栈和PHY之间传输信号。同时,这种信号密度和堆叠架构的组合还要求特殊的设计考量。为提高设计的易实施性和灵活性,Rambus对整个2.5D架构的内存子系统进行了完整的信号和电源完整性分析,以确保满足所有的信号、电源和热量要求。除此之外,Rambus还提供中介层参考设计。

凭借在高速信号处理方面逾30年的专业知识,以及在2.5D内存系统架构设计和实现方面的深厚积淀,Rambus正引领HBM的演变。Rambus提供了业界最快的HBM2E内存子系统;如今通过数据传输速率高达8.4Gbps的HBM3内存子系统,Rambus更进一步地提高了HBM的带宽标准。

围观 3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9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那些宅家度日不便出门的时光里,游戏成为了许多人放松神经,联络朋友,甚至锻炼身体的多功能娱乐方式,并一度升级为网络上的现象级话题。根据Nintendo的财报显示,疫情期间人们对Switch的需求大增,Switch销售量一路走高,而Switch游戏软件的销售量增长更快,平均每名Switch持有者都不只拥有一款游戏!

为了畅玩这些动辄数十个GB大小的游戏,有的Switch玩家们成为了“实体卡带收集者”,而许多数字版玩家只能玩了删,删了玩,反复腾挪。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闪迪品牌正是考虑到了玩家们的痛点,与Nintendo合作推出了这一款闪迪移动microSDXC™存储卡(Nintendo®许可的Nintendo Switch™专用存储卡),以高达400G的充足容量和高达100MB/s的读取速度,成为了Switch玩家们忠实的“游戏仓库管理员”,而且它还拥有Nintendo授权IP形象的超高颜值,让玩家们能一心沉浸在钟爱的游戏世界中,享受畅快的娱乐体验。

1.png

点击查看闪迪用户故事分享系列 - @Leo李老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P4y1G7nM

作为一名Nintendo铁粉和B站UP主,Leo李老师在Switch刚发售时就加入了购买的队伍,几年下来不仅积累了颇为丰富的游戏经历,还将许多有趣的Switch游戏内容做成视频分享给更多的人。受到Switch主机内置存储容量的限制,他常常烦恼该如何取舍,一边是通关却意犹未尽,舍不得删除的老游戏;一边是刚刚发售,迫不及待想下载尝鲜的新游戏。为了突破容量限制,李老师购入了许多卡带,但一次差点丢掉卡带收纳包的经历让Leo李老师下定决心入手microSD存储卡。经过一段时间的搜索,闪迪移动microSDXC™存储卡(Nintendo®许可的Nintendo Switch™专用存储卡)以其Nintendo官方正版授权和高达400G的超大容量让李老师眼前一亮,让他无需担心存储卡与Switch的兼容性,而且可以迅速自由地切换所有自己喜爱的游戏,尤其是出门跟朋友相聚游玩,再也不用随身携带臃肿的卡带收纳包,一次下载即可一直畅玩。

2.jpg

对于Leo李老师来说,游戏是他从忙碌的现实生活中抽离,享受无拘无束体验的珍贵时光,进入游戏世界的速度自然是越快越好,最激动的莫过于屏幕右下角“咔”的一下动画过后进入游戏的那一刻。闪迪移动microSDXC™存储卡(Nintendo®许可的Nintendo Switch™专用存储卡)拥有高达100MB/s的读取速度,充分适配Switch读卡器性能,让切换游戏不再冷却手感,毋需漫长等待就能在各个游戏世界里自由穿梭。

3.jpg

Switch主机的一大特点就是灵活,不仅可以在室内搭配底座和显示屏玩,很多玩家带着Switch出门也很方便。Switch陪伴Leo李老师走遍天涯海角,出现在无数聚会和旅途中,闪迪移动microSDXC™存储卡(Nintendo®许可的Nintendo Switch™专用存储卡)既耐冷热、又防水抗冲击,保证游戏的稳定读取和运行。

4.jpg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Leo李老师作为Nintendo的骨灰级忠粉,无论是机器,还是配件,自然希望选择装饰独特、颜值在线的版本了。闪迪移动microSDXC™存储卡(Nintendo®许可的Nintendo Switch™专用存储卡)具有超级可爱的经典IP和赏心悦目的活泼配色,能充分满足Nintendo粉丝收集官方IP配件的愿望,为自己的收藏增色不少。

5.jpg

记录视界,分享世界。在闪迪移动microSDXC™存储卡(Nintendo®许可的Nintendo Switch™专用存储卡)的加持下,Leo李老师不仅能充分享受Nintendo带来的快乐,度过美好的闲暇时光,更牢记自己作为一名UP主的初心,将这份魔法努力汇聚并传递给更多Switch玩家,共同畅游天马行空的游戏世界。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8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的《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而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稍早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了储能发展目标: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从2020年底的3.27GW增长至2025年的30GW,五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5.8%。种种政策和产业风向都表明,国内新型储能建设正在高速增长的“美好时代”。

市调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储能装机仍创新高,新增装机达5.3GW/10.7GWh,其中中国和美国新增装机都超过1GW。储能正在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稳定电力系统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并保障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的强力支撑。对此,ADI中国产品事业部高级市场经理王星炜表示:“无论是分布式光储配套还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储能协同,储能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是我国乃至全球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风光储能”、“充电站储能”……,多应用场景成熟助推储能落地

新能源与清洁能源使得能源的产生、存储、输送、利用这一系列过程发生了巨大变革,带动新型智能化输配电与储能技术的发展,以提供安全、可靠、绿色、高效能源动力保障。在此过程中,电力储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从实验室迅速走向规模商业化。

ADI深度文章配图-1.jpg

储能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工业以及生活场景中的应用模式越来越清晰化

储能在新能源电网侧和应用侧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新能源并网必然导致电网稳定度受到影响,例如风能的季节性,太阳能日出日落的周期性……为了把新能源更好的用起来,必须克服它的波动性,而储能系统可以实现平衡。业界有说法认为新能源达到15%以上就会对电网稳定性影响很大了,而30%可能就是一个红线。“我们要解决低排放,必须要发展绿色能源,如何让新能源安全可靠的在电网当中运行,储能非常关键。”王星炜强调。

而储能应用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新能源电网侧的储能需求,从电动汽车充电站、工业供电储能到家用储能,已经呈现“多点开花”加速落地趋势。“虽说现阶段不少充电站直流快充桩已普及,但针对未来有多个大电流、高功率密度的直流桩同时工作的工况,为解决交流侧能量供给不足的现实及多种能源协调发展的规划,在电动汽车直流快充电站加装储能系统已成为行业共识。”王星炜指出。

考虑到有多个充电桩的充电站场景,电网需要针对高峰充电提供的峰值功率通常可能超过1 MW,这会造成电网可能在多个点上崩溃,或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改善输电线路或集中式发电厂,大幅提高基本负荷。“新能源电力+储能+充电桩将形成一个多元互补能源发电微电网系统,在绿色能源云的管控下,储能系统充当中间平衡器,不仅能有效平抑对配电网的负荷冲击,降低充电站配电线路成本,还可以实现光伏自发自用、余电存储,结合储能峰谷套利,最大限度利用峰谷电价,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王星炜进一步解释道。

ADI深度文章配图-2.jpg

储能系统促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高精度、18通道BMS方案,多维度赋能储能系统设计

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储能,都离不开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赋能角色。“常见的储能站相当于上万个电池在一起,规模比电动汽车大得多,比起电动汽车,大规模推进锂电池电网储能技术,在高性能、稳定性、安全上要求更为严格,这其中高性能BMS的关键作用不可或缺。”王星炜指出,“ADI覆盖整个能源的产生、传输、利用及存储的全过程,通过包括电池BMS在内的系统和芯片技术赋能绿色能源云,让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更加合理,实现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

从BMS角度来看,电动汽车电池包与储能电池包本质上是一致的,差别在于电动汽车电压等级基本上到300伏、400伏这个等级,储能需要800伏左右,未来可能1000伏,甚至到1500伏。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对电压、稳定度、充放电的稳定度,以及由于发热带来的温度变化就变得更关键了。“精确可靠的电池荷电状态(SOC)和健康状态(SOH)计算最长可使电池寿命延长10年至20年。因此,BMS不是仅提供一些粗略的汇总值,而是要对内部模块的大量数据和系统温度进行精确测量,这对于电池组的充放电与监控至关重要。” 王星炜指出,“为此, ADI中国产品事业部推出了面向工业储能的高精度18通道电池管理芯片ADBMS1818,专门针对储能应用进行了优化的系统设计。”

作为一款多单元电池堆监控器,ADBMS1818可测量多达18个串联连接的电池单元,具有0~5V的电池测量范围,总测量误差小于3.0mV,适合大多数化学电池应用。“由于ADBMS1818可在290 μs内测量所有18个电池单元,对于像50V这样的电池模块可以单芯片实现支持。对于像储能应用场景而言,多个ADBMS1818器件串联便可以同时监测很长的高压电池串。” 王星炜强调道。此外,为了在影响BMS性能之前减轻系统噪声,ADBMS1818内部集成了16位∑-Δ ADC,也预置了可编程的噪声滤波器,大大减少了电磁干扰和其他瞬态噪声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排列为电池组或模块组的大型电池包的系统中,很多应用需要进行电池均衡,解决不同电池电芯在老化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性能差异,例如电池组温度梯度差异,超过SOC上限工作的电池电芯过早老化导致损失额外容量等等,这些差异以及自放电和负载电流的小差异都会导致电池不平衡。“针对于过充或欠充可以通过被动均衡来解决电池不平衡的问题,ADBMS1818可提供200mA的被动均衡能力。此外ADBMS1818有9个通用数字I/O接口可以作为温度的测量,这些功能共同组成了单芯片完成一个电池包所有检测的功能。如果把这些数据都送到整个电池架的管理单元,每个电池包的设计便会大大简化。” 王星炜补充说到。

ADI深度文章配图-3.jpg

当前电池组的模块化设计一方面增加了可扩展性、服务能力和外形尺寸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要求为电池组间的数据总线提供电气隔离。此外,电池组之间的布线必须能够承受高水平的电磁干扰。隔离式双绞线的数据总线是一种能够以紧凑且经济高效的方式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行解决方案。与传统的菊花链通信结构不同,ADBMS1818集成了隔离的SPI接口,与SPI主控制器的通信通过ADI LTC6820 isoSPI转SPI信号转换器,实现了不受RF干扰的远距离高速通信,能够在两个完全电气隔离的器件之间实现SPI通信所需的双向数据传输。“这样便把电池包组成非常安全、可靠的区块链形式,以堆叠方式构建模拟前端可完美实现各类储能系统的搭建。这种可堆叠多节电池监控器,在物理上一旦当中有损耗,控制器端都可以通过隔离SPI读到每个芯片的数据,增加了整个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靠性。”王星炜表示。

锂电池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储能应用落地将持续再加速

行业数据分析显示,过去十年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已经下降了89%,我国近80%的国土上光伏发电成本都已经低于燃煤。随着电动车爆发带来的产业链推动,电池成本将会持续下降,光伏+锂电池储能成本会不断降低。根据GTM数据,2012年到2017年电化学储能电站成本大幅下降78%,业界预计未来到2030年储能成本会下降到1000元/kWh,我国大部分地区光储结合都可以实现平价。目前,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的锂离子电池建设的储能电站已经在浙江、湖南、江苏等省份建立。

此外,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突飞猛进,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全面迎来“退役期”,预计在未来5年的时间中,由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累计退役动力电池的总重量将超过80万吨。“当汽车的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容量下降到初始容量的 70% 到 80% 时,便无法再为汽车提供动力。但事实上这些电池实际上并非不具备电能力,依然可以在储能等领域实现 5 至 10 年的寿命。”王星炜提到电动汽车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时说道。

而说到梯次利用则不得不提及国家能源局前不久发布的《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征求意见稿)》,该文件要求在电池一致性管理技术取得关键突破、动力电池性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健全前,原则上不得新建大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由于当前退役电池存在缺乏“电池一致性管理技术”,“动力电池性能监测与评价体系”缺位的问题,特性不一致、缺乏权威监测的回收电池用于储能应用具有极大的隐患。

“ADI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为此我们推出了无线BMS(WBMS)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起成立了‘电池全生命周期联合创新中心’, 就旨在联合电池制造商、整车厂、充换电基础设施提供商、电池梯次利用厂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基于无线BMS技术共同实现对电动汽车核心部件电池的关键特性持续监测,实现更精准、安全的电池生命周期管理,为相关产业链企业协同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王星炜指出。按创新中心的构想,所有基于WBMS技术的电池在整个使用寿命中都可以持续收集电池数据并实现云存储,这些数据为二手车交易、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在内的整个产业生态提供准确权威数据。

ADI深度文章配图-4.jpg

ADI的无线BMS监测解决方案可以覆盖电动汽车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监测

目前ADI无线BMS技术已经获得包括通用在内的多家知名整车企业采用,而储能BMS方案也获得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产业链广泛应用。“ADI现已设定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企业战略目标,要想实现该目标,需考虑生产工艺和流程等多环节的低碳创新,还要与第三方合作,通过专有绿色技术和客户一起探索新的解决方案,无疑新能源发电、储能、电动汽车将是我们为绿色地球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方向。”

围观 7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张国斌

以防控局部疫情、美国封锁、缺芯、炒货等为强音节,交织出2021年中国IC设计的主旋律,中国IC设计在2021年交出什么样的答卷?今天 ,在无锡2021ICCAD大会高峰论坛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在《实干推动设计也不断进步》的主题发言中进行了总结,总的结论是从业公司和销售规模稳步增长的,但资本裹挟IC设计公司现象严重,魏教授再次提醒业者:“集成电路成不了风口上的猪,更要防止别人把你变成风口上的猪!”

另外,今年取消了中国十大IC设计公司的排名,魏教授指出以往虽然以匿名形式发布但是产业人士猜得八九不离十,为了保护这些企业免于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今年不再公布十大IC设计公司排名。

1.jpg

魏少军指出本次统计涵盖2810家设计企业,比去年的2218家多了592家,数量增长了26.7%,除了:京、上海、深圳等传统设计企业聚集地外,无锡、杭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汉、合肥、厦门等城市的设计企业数量都超过100家。

2.jpg

2021全行业销售预计为4586.9亿元,比2020年的3819.4亿元增长20.1%,增速比上年的23.8%降低了3.7个百分点。按照美元与人民币1:6.5的平均兑换,全年销售约为705.7亿美元,预计占全球集成电路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会有所提升。

3.jpg

从区域发展来看,长三角达到2383亿,增长49% ,而珠三角936.2亿,下降39% ,是四大地区唯一降低,原因大家都知道。珠三角地区深圳IC营收从2020年的1300亿跌倒697亿!下降49.4%!香港地区继续负增长!规模日益缩小!而广州则有99.6%的高增长!

4.png

5.jpg

对主要城市的集成电路设计业统计显示, 2021年,除了深圳和香港外,其它城市的设计业都录得正增长。排在第一名的济南市增长193.9%,第二名天津市增长了120.0%;所有进入前十的城市的设计业增速都趣过了60%。但是深圳增速继续跌出前10。

6.jpg

不过从城市设计规模来看,上海、北京、深圳继续把持前三位。但深圳从去年的第一降到第三,如果以这样的速度下降,明年可能跌出前三。杭州、无锡和南京的设计业销售规模均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其余城市的产业规模均超过100亿元。10个城市的产业规模之和达4326.9亿元,占全行业的比重为94.3%,比2020年的96.8%降低了2.5个百分点。进入前10大城市的门槛提高到110亿元,比2020年提升了27.4亿元。

7.jpg

2021年预计有413家企业的销售超过1亿元人民币,比2020年的289家增24家,增长42.9%。表四给出了2010年以来销售过亿企业数量增长情况这413家销售过亿元人民币的企业销售总和达到3288.3亿元,比上年3050.4亿元增加了237.9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总和的比例为71.7%,与上的79.9%相比降低了8.2个百分点。

8.jpg

从地区来看,珠三角有97家销售过亿,长三角有185家,京津冀有62家,中西部有69家,增速最快的是长三角地区。

9.jpg

10.jpg

设计从业人员情况:有32家企业的人数超过1000人,比上年增加3家;有51家企业的人员规模为500-1000人,比上年增加9家;人员规模100-500人的有376家,比上年增加91家,但占总数83.7%的企业是人数少于100人的小微企业,共2351家,比上年多了489家。2021年我国芯片设计业的从业人员规模大约为22.1万人,人均产值为207.6万元人民币,约合31.9万美元,人均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有了明显的提升。

11.jpg

产品领域分布情况:除了通信、智能卡和计算机(含人工智能)三大类的销售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衰退,多媒体、导航、模拟、功率和消费电子等其它领域的业绩都在提升。模拟电路的销售增长了230.5%,达到541.4亿元;功率电路增长152.8%,达到291.5亿元,消费类芯片增长94.2%,达到2,065.8亿元。

12.jpg

关于企业并购和资本市场情况:截止到年会开幕前,今年共有7家芯片设计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额达到120.9亿元人民币。截止到12月1日,这些企业的总市值达到2230.2亿元。到目前J止,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的设计企业共有42家,先后募集资金446.6亿元, 2021年12月1日的总市值达到18317.6亿元。

13.jpg

14.jpg

关于中国IC设计产业的质量发展,魏教授指出: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在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国的集成电路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是全球最为完整的芯片产品体系之一。不仅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在高端芯片领域也摆脱了全面依赖国外产品的被动局面。国产集成电路产品涵盖了数字、模拟、数模混合、射频、功率、计算、存储、接口等所有领域即便在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EDA)、知识产权核心(IP核)等领域也有了比较好的积累,可以对设计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从无到有"的阶段,正行进在"从有到好”和"从好到优"的大道上。

15.jpg

他指出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设计水平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国设计企业不仅具备了设计5nm等先进工艺节点的数字集成电路芯片的能力,也具备了驾驭复杂模拟芯片设计的能力;不仅可以研发冯·诺依曼计算架构的中央处理器(CPU) ,也可以设计高性能图形处理器GPU) ;不仅能够研发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也能够攀登智能驾驶芯片的高峰;不仅在基础电路设计技术领域有了深厚的积累,也在软件定义芯片架构领域具备了引领创新的能力。利用三维混合键合技术设计的近存计算芯片取得重要突破,有望在新型计算架构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16.jpg

魏少军指出面向中国这一全球最大且生机勃勃的市场,中国芯片设计企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之前,我们的芯片设计技术还不足以让客户满意,在很多时候只能扮演“备胎”的角色,无法对我们客户的产品创新提供支撑。今天,我们的设计企业已经具备了比较充分的能力,在支撑下游的同时,开始主动为最终应用的创新发力。看看中国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各种创意电子产品,再看看这些产品中使用的芯片,我们就应该明白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已经从被动的跟随他人转变成主动为客户的创新服务,甚至在一些领域开始引领创新,迈出了坚实而令人自豪的一步。

17.jpg

他指出我们不仅在意客户对我们的态度,在意市场的变迁,也在意产业链上游的变化。设计业是直接面对应用市场的产业环节,对生态的重要性有着自身独特的感受。前些年,当我们在享受着全球化芦来的上游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为下游用户不愿采用我们的产品或对我们产品的严苛指责而感到沮丧。近年来,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性被人为破坏后,我们有机会成为国内外整机和应用单位的合作伙伴,在中央政府"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指引下,广大设计企业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大潮中,逐渐适应和融入全新的生态大环境,为后续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18.jpg

他特别强调要想让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具备国际竞争力,我们还必须直面一些深层次问题并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例如,设计业整体,业规模还不到1000亿美元,与每年1500多亿美元的中国市场消费相比还有不小的缺口;第二,2021年设计业的业绩增长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全球产能紧张,供需平衡被打破引发的集成电路涨价所导致。一旦产能紧张情况缓解,企业的业绩就有可能回落;第三,这两年人才短缺导致企业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给企业本来已经不高的毛利空间施加了更大的压力第四,研发投入不足已经开始严重影响到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最后,资本犹如脱缰的野马,拉着芯片企业估值一路飙升,泡沫再次被吹大。

19.jpg

关于对本土IC设计产业的思考和总结,魏少军表示首先给自己定一个“十四五"发展目标。如果选取年均复合增长率10%,2025年设计业的收入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美元。这意味着在未来四年里,设计业的年销售规模要再扩大2000亿元人民币。
2、抓住全球供应链重组这个重要机遇。一方面积极拓展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优化和完善产业生态环境。
3、要有忧惠意识,对于未来的发展,既要有乐观的精神,也要有谨慎的意识,但绝对不应盲目乐观。
4、要尽快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必须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5、要回归产业的本源。"集成电路成不了风口上的猪,更要防止别人把你变成风口上的猪"

20.jpg

他表示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2021年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令我们自豪的进步,有了一个很好的"十四五"开局之年。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十四五"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夯实基础,谋取更大进步的关键五年,作为向市场提供集成电路产品的主力军,我们担负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此,我们在为今年取得优异成绩喝彩的同时,更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清醒的头脑,真抓实干,不断努力,为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21.jpg

总体感觉魏教授今年的演讲忧虑多于欣喜,一个原因可能是设计业已经体会遭到美国打压后的艰难,比如珠三角地区,未来可能还有美国的阻力和打压,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量资本涌入,设计产业变得浮躁,一些企业估值过大,另外,他也担忧未来产能恢复后大量涌入的本土IC出现恶性竞争,总之,IC设计繁荣的表象下隐忧也很多,值得注意,欢迎大家发表高见!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7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8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image002.jpg

在不断需要更高性能和效率的实时功率变换领域,投身研究可扩展且可持续的工业和汽车类功率变换解决方案对设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反过来,这种需求又对伺服驱动、电力输送、电网基础设施和车载充电应用中的实时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每秒百万条指令(MIPS)、脉宽调制器(PWM)和模数转换器(ADC)。同时,这也要求开发人员以一种简单且低风险的方式构建并维护其产品线。性能可扩展性和产品系列兼容性为开发人员扩展实时控制资源并长期维护功率变换解决方案平台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方式。

通过分布式架构扩展实时控制资源

可再生能源的兴起推动光伏逆变器等应用的功率水平向更高方向发展。随着功率水平的提高,人们对MIPSPWMADC等在功率变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实时控制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通常,使用一个中央控制器即可满足上述需求,它会控制光伏逆变器系统中的多个功率级。但如果控制器的资源不足以满足更高的功率水平和更多的功率级呢?分布式架构,就是设计人员一直在寻找的解决方案。

分布式架构的理念如下:通过连接多个实时控制MCU,为系统扩展资源和外设数量。该实施方案能够使设计人员在不影响以下几点的前提下实现其产品所需的性能和效率

  • 多芯片解决方案的成本

  • 跨隔离层连接多个器件的复杂性和接口速度

  • 具有外部存储器接口的主机/主设备外设不足

TIC2000系列实时控制MCU通过分布式架构实施方案,在满足上述3点的同时实现了可靠的功率变换:

  • TI全新版本的C2000™实时控制MCU产品系列,TMS320F28002x系列,通过分布式架构实现了低成本并支持设计人员降低BOM成本。为了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C2000™实时控制MCU产品系列的其他特性(例如加速器、可配置逻辑块、模拟比较器和外设)可实现系统级集成。

  • 快速串行接口(FSI)能以高达200MBPS的速率帮助实现可靠、稳健且高速的芯片间通信或板间通信。CAN或SCI等其他接口速率低且不提供延迟补偿,因而不适合跨隔离层连接多个MCU,与之相比,FSI更具优势。由于FSI固有的延迟补偿能力和速率,它能为连接多个MCU实现资源扩展提供一种高效且稳健的接口选项。图1展示了在光伏逆变器和其他应用中如何利用FSI连接多个实时控制MCU实现MIPS、PWM和ADC扩展。

  • F28002x中使用的主机接口控制器(HIC)可将MCU用作网桥,最终使主处理器间接利用控制器中的FSI和其他外设。因此,无论主处理器是否提供FSIF28002x都能使设计人员通过分布式架构实现可扩展性。

2.jpg

1:利用FSI连接多个控制器以扩展资源

借助产品系列兼容性简化迁移和平台开发

除了资源可扩展性,设计人员也正面临着构建和维护产品平台的挑战。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一挑战,设计人员需要以一种高效且风险低的方法来构建高中低端产品线。

C2000实时控制MCU产品系列在各器件系列中具有外设和代码兼容性,减少了开发人员操作多种产品的工作量。因此能简化迁移过程并构建基于类似MCU技术的各种产品,实现可持续的平台解决方案。图2展示了第三代高中低端C2000实时控制MCU的引脚对引脚、外设和代码兼容的器件系列。

3.jpg

2:整个C2000产品系列的外设和代码兼容性

随着汽车和工业类功率变换市场的不断发展,设计人员不断寻求创新成果来帮助应对两项关键的设计挑战,即如何轻松扩展实时控制资源,以及如何构建并长期维护平台解决方案。通过FSI连接多个C2000实时控制MCU,在光伏逆变器和分布式多轴伺服驱动器等应用中实现MIPSPWMADC扩展,是扩展实时控制资源的高效、低风险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C2000产品系列中各器件的代码和外设兼容性可实现长期高效、低风险的平台开发。F28002x器件系列不仅提供了一种通过分布式架构经济高效扩展实时控制资源的方法,而且在现有的兼容性C2000系列添加了新成员,可支持设计人员构建长期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其他资源

关于德州仪器(TI)

德州仪器(T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XN)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设计、制造、测试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企业系统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之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小巧、更快速、更可靠、更实惠,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这就是工程的进步。这正是我们数十年来乃至现在一直在做的事。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ti.com.cn

围观 5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8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2月21日消息,BOE(京东方)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首个技术品牌。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表示,京东方技术品牌的推出,将以技术品牌价值升维再次推动中国显示新一轮的变革和发展。发布会上,BOE(京东方)发布了高端液晶显示技术ADS Pro、高端柔性显示技术f-OLED和高端玻璃基新型LED显示技术α-MLED三大技术品牌体系和标识。

1.jpg

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半导体行业显示技术品牌的推出,将以技术品牌价值升维再次推动中国显示新一轮的变革和发展。未来,BOE(京东方)将以技术品牌的发布为契机,推动公司“屏之物联”的创新之路,引领整个行业、商业客户和消费者,共同迈入新“视界”。

京东方刘晓东在对显示技术品牌的内涵进行解读时表示,BOE(京东方)显示技术品牌的发布是多年来科技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

其中,ADS Pro子品牌代表BOE(京东方)独有的高端LCD技术解决方案,具有全视角、超高刷新率等优势,带来更真实的画质和流畅的体验;f-OLED子品牌代表BOE(京东方)独有的高端柔性OLED技术解决方案,具有色彩绚丽、形态多变、功能集成度高等优势,为用户随时随地带来沉浸式的时尚体验;α-MLED子品牌代表BOE(京东方)首创的玻璃基新型LED显示系统及解决方案,具有超高亮度、超高对比度、超广色域与极低频闪等特点,为用户呈现全场景的沉浸式体验。

在活动现场,BOE(京东方)还全面展示了ADS Pro、f-OLED、α-MLED三大技术最新成果。

2.png

3.png

4.png

发布会现场,京东方还全面展示了ADS PRO、f-OLED、α-MLED三大技术的最新成果:

ADS PRO

展示了基于ADS PRO技术的五款全球首发产品:

1、75英寸8K 288Hz显示屏

搭载京东方自有的臻屏、超分倍频技术,以及最新研发的墨晶丽彩技术,突破充电率与画质同步提升的技术瓶颈,还具备ADS的超广视角、高色域彩膜等。

5.jpg

2、110英寸8K裸眼3D显示终端

搭载Mini LED、量子点技术、高精度贴合技术,NTSC色域高达104%,画面立体真实,无需佩戴3D眼镜即可享受立体画面出屏1.5米的视觉冲击。

3、27英寸FHD 500Hz+显示器

采用FHD Oxide 18T1C高刷Mask,拥有500Hz+超高刷新率,低延迟流畅。

4、14英寸健康护眼笔记本产品

集成低蓝光、类自然光、动态调光等技术,能跟随环境光实现智能调节,同时采用低蓝光,降低眼睛疲劳。

6.jpg

5、业界首款27英寸FHD低碳显示器

采用新型VRR(垂直刷新率)驱动架构搭配Oxide技术、低频液晶材料,在相同亮度下背光功耗下降42%。

7.jpg

f-OLED

f-OLED展区内,京东方带来了12.3英寸柔性AMOELD仪表总成、三折OLED整机产品、动态360°折叠显示、滑卷产品、腕带手机等一系列颠覆性的柔性显示产品。

京东方在柔性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也首次亮相:

1、三折OLED整机终端

搭载京东方自主研发整机结构,能实现Z字形折叠形态,兼顾手机、平板形态,满足娱乐、办公、通讯多种实用需求。

8.jpg

2、滑卷产品

采用自主研发支撑件模组结构与首创曲面贴合技术,能支持超过20万次的R4.5动态滑卷。

9.jpg

10.jpg

α-MLED

在α-MLED展区内,京东方重磅推出两款基于Mini LED的全球首发产品,具备极致画面、健康低频闪等技术优势。

1、玻璃基AM P0.9直显

京东方自主研发,LED芯片间距达到0.9mm,可实现超高亮度、百万级超高对比度、115%超高色域,曾获得CES 2021“年度创新显示应用产品奖”和“2021 SID Best New Display Technology”两项大奖。

11.jpg

2、主动式玻璃基86英寸Mini LED电视

采用京东方自研玻璃基技术,实现2304个物理分区,每个分区4096级阶梯变化,控光更精细,亮度也高达1500nit;同时采用主动式恒流驱动,目前已应用于创维电视上。

12.jpg

AOC、创维、海信、联想、OPPO、vivo、小米等众多国内外品牌都表达了对京东方技术品牌的支持,将共同推动落地。

13.jpg

14.jpg

15.jpg

来源:网易科技

围观 6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EyeQ® 芯片的出货量已经突破1亿片,对Mobileye来说,这不仅是一个数字,它意味着更安全的道路、更少的交通事故以及被挽救的无数条生命,而这才刚刚开始。

1.jpg

Mobileye:驱动我们前进的力量之源

本月,Mobileye庆祝EyeQ® 芯片出货量突破1亿片,但对Mobileye来说,这一成就的意义远不止是一个数字。对Mobileye来说,1亿片芯片意味着近1亿辆上路行驶的汽车因采用了Mobileye的技术而变得更加安全,这也意味着无数场事故被规避、无数条生命被挽救。Mobileye的创新科技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这就是推动Mobileye继续创新的动力所在。

辅助驾驶:挽救生命的技术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已被证明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例如,前防撞警告(FCW)已被证明能够将前后碰撞的发生率降低27%。如果把这种被动安全功能变成紧急自动刹车(AEB)等主动安全功能,这一数字将跃升至50%,从而减少56%的事故致伤。而这只是EyeQ® 芯片所支持的众多功能中的两个。在为辅助驾驶技术引入颠覆性创新应用的方面,这款系统集成芯片(SoC)书写了骄人的记录。

基于EyeQ® 的业界领先的计算机视觉技术,Mobileye率先推出了市场上首款基于纯视觉的高性价比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前防撞警告(FCW)、紧急自动刹车(AEB)和高速公路辅助驾驶等功能。我们无法具体估算全球各地的汽车采用Mobileye的技术后规避了多少起事故、挽救了多少条生命。但截至目前,EyeQ® 所支持的功能是业内最多、最全面的。

“这一里程碑让我们感到非常自豪,感谢客户对我们技术的信任。”Mobileye首席执行官Amnon Shashua教授表示,“20年前创办这家公司时,我们很难想象EyeQ® 芯片的出货量会达到1亿片。这不仅是一项商业成就,对Mobileye的每个人来说,这意味着有近1亿辆汽车因我们的技术而规避了无数次碰撞,而这也为我们未来更远大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Qts4KHBtem.jpg

Mobileye EyeQ® 系统集成芯片(SoC

自动驾驶的变革:我们才刚刚起步

尽管Mobileye为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Mobileye不会就此止步不前。只要交通安全仍有提升的空间,Mobileye就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有数千万人因交通事故致伤。交通事故仍然是全球儿童和年轻人死亡的主要诱因。

代价本不必如此惨烈,但令人吃惊的是,有94%的机动车事故都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若减少对容易犯错的人类驾驶员的依赖,将大幅减少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的数量。这就是Mobileye不断创新、改进并为Mobileye的技术探索创新应用的动力所在。

最新一代的EyeQ® 有望开启一场真正的自动驾驶革命。与作为实现自动驾驶汽车跳板的辅助驾驶技术相比,它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挽救更多生命。如今,EyeQ® 出货量突破1亿片,Mobileye期待迈向下一个“亿”的里程碑,帮助更多车辆规避碰撞,实现Mobileye“挽救生命”的愿景,并最终实现让自动驾驶技术无处不在并惠及所有人的宏伟目标。

FRMAmzYGGE.jpg

发展历程:EyeQ® 芯片出货量破亿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关于Mobileye

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数据分析、定位和智慧出行方面处于领先地位。Mobileye的技术能够让乘客的出行更加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保护生命,并且凭借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能力革新驾驶体验。Mobileye专有的软件算法和EyeQ® 系列芯片通过对视野进行详细分析来预见与车辆、行人、骑车人、动物、碎片和其它障碍物可能发生的碰撞。Mobileye的产品也能够探测道路标记,例如车道、道路边缘线、障碍物和类似物体;识别并辨认交通标志、方向标志和交通信号灯。使用路网信息管理™(REM™)技术,能够创建包含本地可行路线和视觉标志的路书™(RoadBook™),为自动驾驶的明天做好准备。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高效、可扩展且久经考验的EyeQ® SoCMobileye所有业务的大脑。迄今为止,EyeQ® 的总出货量已突破1亿片。

1.jpg

庆祝1亿片EyeQ® 芯片上路驰骋

1亿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不到1亿英里,全球三个最大城市的总人口数量也不到1亿。而如今,EyeQ® 系统集成芯片(SoC)的总出货量已经突破了1亿片,换句话说,有近1亿辆汽车搭载了Mobileye的技术。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是让Mobileye回顾过去的绝佳机会和让Mobileye充满信心迈向未来的坚定缘由。

什么是EyeQ®

EyeQ® 是一款与众不同的芯片。Mobileye的SoC家族不仅能够提供强大的处理能力,还融入了应用驱动的设计理念,而这一切都为了同一个目标:提供先进的出行解决方案。

EyeQ® 具备效率高、功耗低、算力利用率高的特点,并采用了精密度高、经济性强的封装技术。EyeQ® 庞大的装车量、严苛的标准和在极端温度下运行的能力,都向我们证明了它的实力。此外,EyeQ® 还具备广泛的可扩展性——它是Mobileye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乃至更广泛业务的大脑。

简而言之,EyeQ® 是一款推动出行变革的处理器。

2.jpg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不到1亿英里

EyeQ®:辅助驾驶技术的领导者

Mobileye于2004年推出了初代EyeQ® 。17年后的今天,EyeQ® 已经迭代至第五代。目前,超过30家世界领先的汽车厂商选择了EyeQ®,市场上已经有超过300个车型搭载了基于EyeQ® 芯片开发的辅助驾驶功能。

更重要的是,搭载EyeQ® 芯片的汽车数量正在加速增长。2014年,EyeQ® 全年出货量为270万片,而到2020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芯片短缺的影响,EyeQ® 的出货量仍达到了1930万片,同比增长10%。而随着市场对辅助驾驶技术需求的不断增长,Mobileye预计这些数字将会进一步增长。

3.jpg

1亿已超过全球三个最大城市的人口数量之和

EyeQ®:推动自动驾驶变革

辅助驾驶有望大大提高当今道路的安全性。但对基于EyeQ® 打造的可扩展出行解决方案来说,这只是起点。

利用源自Mobileye自动驾驶汽车开发项目的L2++技术,Mobileye SuperVision™充分释放了EyeQ® 的实力,Mobileye Drive™自动驾驶系统和Mobileye最近发布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则借助EyeQ® 的优势进一步推动着自动驾驶的变革。

4.jpg

1亿辆汽车的占地超过了纽约市的土地面积

EyeQ® 是Mobileye自动驾驶技术之所以与众不同的创新之核,它将真正冗余(True Redundancy™)传感解决方案、道路信息管理(REM™)AV地图技术、责任敏感安全模型(RSS)相整合,为商用车队的安全行驶保驾护航,为基础设施勘测和智慧城市规划等领域的数据服务提供支持。

总的来说,Mobileye所做的一切,都在EyeQ® 上运行。它如此高效、始终如一地发挥作用并被大规模采用,它也凸显了Mobileye在过去二十年中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5.jpg

1亿辆汽车连在一起可绕地球11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关于Mobileye

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数据分析、定位和智慧出行方面处于领先地位。Mobileye的技术能够让乘客的出行更加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保护生命,并且凭借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能力革新驾驶体验。Mobileye专有的软件算法和EyeQ® 系列芯片通过对视野进行详细分析来预见与车辆、行人、骑车人、动物、碎片和其它障碍物可能发生的碰撞。Mobileye的产品也能够探测道路标记,例如车道、道路边缘线、障碍物和类似物体;识别并辨认交通标志、方向标志和交通信号灯。使用路网信息管理™(REM™)技术,能够创建包含本地可行路线和视觉标志的路书™(RoadBook™),为自动驾驶的明天做好准备。

围观 4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7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益莱储

现代数据中心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工程壮举,将计算和网络系统与照明、电力和环境控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所有元素无缝协同工作,支持我们每天依赖的数据网络。与所有复杂系统一样,它们需要仔细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在整个构建、调试和运营阶段,精心规划和彻底的测试是不可或缺的。

确保正常运行时间

可靠性和正常运行时间始终是数据中心运营商的首要任务。许多关键任务服务依赖于一天 24 小时的运行,任何服务中断都可能对企业和基本服务产生巨大影响。客户越来越需要具有挑战性的 SLA,99.99% 或更高的正常运行时间正在迅速成为行业标准。定期测试和有效的系统监控极大地降低了故障和后续停机的风险,但对于操作员和承包商而言,在正确的时间访问正确的设备通常具有挑战性。

5E630EAEFE094812B32448F613E5911D.jpg

大部分基本测试工作都是由经验丰富的承包商完成的。在益莱储,我们知道对他们来说,满足合同节点至关重要,错过最后期限通常会招致巨额罚款。无法获得正确的设备可能是合同交付的主要风险,而劣质设备可能会导致延迟并产生低质量的测试数据。通过优化测试程序,提升速度、准确性,以及项目的如期完成,可以大大降低这些风险。

益莱储量身定制的设备租赁解决方案可让您快速、灵活地使用最新的测试技术,帮助确保您实现合同节点并避免代价高昂的项目延误。我们拥有种类齐全的电力和网络设备库存,可以快速交付所需的设备,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调试是关键

与其他关键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一样,数据中心始终在线运行,因此开机前的严格测试可确保未来几年的稳定运行。在安装过程中对各个系统进行测试,但在开机前测试整个操作以了解其整体运行情况也很重要——这是必不可少的调试阶段。

然而,调试会产生对测试设备的迫切需求,这给承包商带来了一个特殊问题,因为在短时间内(通常只有几周)需要许多额外的测试仪器。设备租赁是满足这一需求的理想工具,因此承包商不必自己持有昂贵且未充分利用的设备库存。

2.jpg

优化测试以降低风险

租赁解决方案还可以应对更多挑战。例如,如果一个项目落后于进度,承包商通常可以通过租用额外的设备来缩短测试时间而不影响测试质量。租赁还确保以灵活的方式获得最新的测试技术,以适应任何合同或项目的需要。

许多领先的设备制造商,包括 VIAVI、Fluke 和 EXFO,都提供基于云的系统,可集中存储和管理测试数据。结合分析测试结果的工具,这些有用的解决方案降低了与管理测试数据相关的风险,并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为测试工程师节省宝贵的时间。通过将所有测试数据存储在一个地方,他们还可以轻松地向客户展示全貌,展示针对 SLA 的性能。

3.jpg

客户还可以独家访问益莱储的MyER网站门户。这使他们能够在线管理所有设备租赁合同和资产,从而直接控制其租赁资产。他们可以在一处查看所有合同、请求校准和报价、将测试资产分配给项目,甚至添加他们拥有的资产。

为什么要租?

  • 灵活使用最新的测试技术

  • 快速交付以满足项目时间表

  • 拥有领先品牌的全面库存

  • 全程优质服务和支持

合作伙伴帮助构建未来数据中心

降低测试风险的最有效方法是让测试采购合作伙伴了解您的技术需求,并提供访问解决方案以满足您的时间线。由于我们与世界领先的测试设备制造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我们能够在整个数据中心生命周期内提供全面的租赁库存和独立建议。我们帮助降低固有项目和合同交付的风险,以便我们的客户能够专注于构建未来的数据中心。

了解更多关于我们的数据中心测试解决方案,https://www.electrorent.com/campaigns/data-centre-testing

关于益莱储

益莱储/Electro Rent是全球领先的测试和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帮助客户加速创新并优化投资。自1965年以来,益莱储/Electro Rent的租赁、销售和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为通信、航空航天和国防、汽车、能源、工业、教育和通用电子领域的行业领先创新者提供服务。更多信息请访问:www.electrorent.com/cn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637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