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2年9月3日,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算尽其用·AI算力中心建设新实践"云端AI算力产业论坛上,燧原科技、云豹智能、此芯科技、超摩科技、砺算科技、芯砺智能、篆芯半导体、奎芯科技、澎峰科技和贝式计算发起成立"数据中心XPU异构生态联盟",共同打造智算中心异构融合算力底座,响应国家绿色集约双碳目标。

1.jpg

“数据中心XPU异构生态联盟”正式成立

数字经济下,算力已成为新的关键生产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数据量爆发式增长和数据形态日益多样化,对于算力多样化的需求也不断演进,尤其是智能算力需求迅速增长,数据中心正在朝着异构计算的方向前进。

为了解决数据中心和智算产业快速发展带来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算力的需求,国内领先的算力提供商燧原科技汇聚数据中心、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生态合作创新企业,涵盖了云端和客户端CPU、图形计算、AI计算、数据处理器(DPU)、高性能自动驾驶、网络交换芯片和基础设施提供方,包括高速互联IP,高性能计算库和大数据计算平台,一共十家硬核科技企业,组建了"数据中心XPU异构生态联盟"。

联盟将利用成员多样化的算力能力,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采用统一的编程方式,构建完整XPU生态链,打造领先的智算中心集群,成为东数西算的算力引擎,助力新基建,为中国数字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动能。

2.jpg

十家联盟企业共同发布“数据中心XPU异构生态联盟”

数据中心XPU互联异构生态联盟成员

燧原科技:专注人工智能领域云端算力产品,致力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交付普惠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成为中国领先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提供商。

云豹智能:专注于数据处理器DPU芯片与解决方案的领先半导体公司。

此芯科技:致力于打造国产自主创新的高性能通用智能CPU领军企业。

超摩科技:专注于Chiplet架构高性能云端CPU,成为Chiplet时代CPU设计和价值创新的领导者。

砺算科技:致力于自研高性能GPU,填补国产空白。GPU是数字经济、数字孪生和元宇宙的底层核心芯片和算力资源,市场需求正在成倍增长。

芯砺智能:致力于成为全球智能汽车芯片平台领跑者。聚焦嵌入式高性能计算平台(eHPC),助力打造移动数字空间,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的出行和生活体验。

篆芯半导体:致力于研发国产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可编程以太网交换机芯片的创新公司。

奎芯科技:是一家国产自主创新的集成电路IP设计及Chiplet产品供应商,擅长车用IP及相关车用芯片方案协同研发,解决算力扩展和高速互联问题。

澎峰科技:致力于异构计算软件栈的技术研发,为高性能计算行业提供加速计算技术和智算中心软件基座产品和服务。

贝式计算:为工科研究、工业计算提供开箱可用的异构计算系统。通过向量虚拟机、模型结构搜索等技术为异构芯片对接软件生态。运营着中国最大的数据科学搜索引擎。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70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福布斯中国发布《2022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派能科技") -- 全球领先的锂电池储能系统制造商,以其储能创新优势和技术实力成功入选新能源榜单。

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榜单从商业模式、研发投入、自身成长性等基本维度出发,针对不同领域的发展现状、竞争以及行业趋势进行分析,评估企业创新实力。福布斯中国表示,"在全球性的反垄断思潮、文化孤立和下行压力中,今年入选的创新公司正表现出一种技术乐观主义。与往年相比,在对这些创新公司进行筛选时,我们发现了更多的技术突破与愿景达成。"

派能科技入选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证实了其创新实力以及在储能行业的竞争优势。这也是派能科技继纳入明晟指数(MSCI Index)后,其硬实力再次赢得全球资本市场认可和行业肯定。

派能科技始终聚焦未来科技发展,不断加强对电池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科技创新降本增效和实现价值创造。据派能科技2022年半年度报告统计,派能科技及其子公司共拥有专利194项;2022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99%,同比增加132.40%。派能科技相继获批成立了磷酸铁锂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创新实践中心,进一步拓宽高层次人才培养途径、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为后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共建可持续未来的进程中,创新型储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关键一环,可最大限度地增加能源互联生态系统的效益。派能科技将继续坚持创新,以领先技术推动储能行业发展,致力于与全球客户和伙伴一起创造全新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世界。

派能科技简介

派能科技成立于2009年,是全球极少数兼备锂电池储能系统研发和制造能力的企业。派能科技垂直整合储能锂电池、BMS、系统集成三大核心研发制造能力,以高性能储能锂电池和先进BMS技术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全球用户提供领先的锂电池储能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股票代码:688063

公司网站:https://www.pylontech.com.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70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日前,亚马逊云科技进一步扩展Amazon GuardDuty的威胁检测范围,新增恶意软件检测功能帮助客户检测运行在其云环境中的恶意软件。该功能开启后,当Amazon GuardDuty检测到客户Amazon EC2实例或运行在其Amazon EC2实例上的容器工作负载有异常时,就会启动针对恶意软件的扫描,客户可根据扫描的结果及其成因,迅速采取对应措施。

恶意软件给企业带来诸多安全威胁,如破坏企业工作负载、改变资源用途、访问未经授权的数据等。Amazon GuardDuty可扫描多种文件系统,包括Windows和Linux文件、PDF文件、归档文件、二进制文件、安装文件、邮件等,通过持续扫描和发现以帮助客户降低恶意软件对其业务安全性和持续性的威胁。

Amazon GuardDuty恶意软件检测功能适用于客户Amazon EC2实例以及运行在Amazon EC2上的容器工作负载,如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 (Amazon EKS) 或 Amazon Elastic Container Service (Amazon ECS)。在启用Amazon GuardDuty恶意软件检测功能的情况下,当Amazon GuardDuty检测到工作负载有异常时,会为相关的Amazon Elastic Block Store(Amazon EBS) 卷建立快照,并分析这些快照,此过程不会影响客户云中相关资源的性能。Amazon GuardDuty创建的快照在扫描结束后会自动删除,同时客户可以自行选择保留包含恶意软件的相关快照。

Amazon GuardDuty恶意软件检测功能与安全事件统一管理平台Amazon Security Hub集成,为客户提供统一的管理体验。当扫描到恶意软件时,Amazon GuardDuty可以自动向Amazon GuardDuty控制台、Amazon Security Hub、Amazon EventBridgeAmazon Detective发送扫描结果以及可能成因,让用户能够更轻松地对相关结果进行操作,并采取相应行动。

使用Amazon GuardDuty的新账户将默认启用恶意软件检测功能,Amazon GuardDuty的已有账户需要通过控制台启用该新功能。客户还可以通过Amazon Organizations,跨所有账户启用和设置Amazon GuardDuty。

目前,全球众多客户正借助Amazon GuardDuty智能威胁检测和持续监控,保护其亚马逊云科技账户、工作负载和数据。全球知名的技术和工业制造公司西门子需要安全管理来自世界各地数百个团队的数据,他们希望能借助更强大的服务加强公司的安保状况。西门子使用了Amazon GuardDuty,持续监测其亚马逊云科技账户内是否存在异常行为,并提供详细的安全检测结果,加强可见性和修复措施,并集中呈现安全检测结果。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超过15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0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26个地理区域的84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以色列、新西兰、西班牙、瑞士和阿联酋新建8个区域、24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 www.amazonaws.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70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M15X将于今年10月动工,预计2025年初竣工,决定在今后5年内投资约15万亿韩元

  • 自2012年并入SK集团10年后,将开启新10年的第一个生产设施

  • 提早决定韩国内投资,奠定未来成长基础

SK海力士(或‘公司',www.skhynix.com)于6日表示,公司为了奠定未来成长基础,将在韩国忠北清州市建设新半导体生产工厂M15X(eXtension)。

公司综合考虑市场情况等,决定在已确保的用地上提早开工M15的扩建工厂M15X。

SK海力士计划今年10月在韩国清州科技城产业园区内约6万平方米的用地开建M15X,并目标于2025年初竣工。

公司计划在今后5年内共投资15万亿韩元建设M15X工厂并引进生产设备。

M15X是复式结构,其规模与现有的清州M11和M12两座工厂的总和相近。

另外,SK海力士对于附近的M17新工厂计划,将考虑半导体市况等经营环境决定开工时间。

朴正浩SK海力士副会长表示:"回顾过去的10年,公司在危机中因有展望未来的果断投资,之所以成长为国际企业。现在要应对未来的10年,M15X的开建将成为公司奠定未来成长基础的第一步。"

SK海力士在经营环境剧变的情况下,通过先发制人的投资,将存储器半导体市场的竞争力强化为全球最高水平。

在2012年,半导体产业的缩减投资趋势下,公司不顾亏损状态,比前一年大幅提升10%以上的投资,在当年年末成功扭亏为盈。此后,在市场不透明的情况下,SK海力士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存储器半导体繁荣期,在2015年果断做出建设利川M14的决定,最终从2017年开始两年间创下了历史最高业绩。

2012年并入SK集团的SK海力士以2015年宣布的"未来展望"为中心,持续了10年的投资。其内容是从2014年开始共投资46万亿韩元,包括利川M14在内共追加建设3个工厂。公司在2018年和2021年分别竣工清州M15和利川M16,提早实现了未来展望。

最近,存储器半导体的需求正在急剧减少。但是,由于存储器半导体市况变动周期呈缩短趋势,专家们预测,市况将从2024年开始逐渐恢复,并于2025年开始回升。

SK海力士应对2025年市况回升之际,提早为存储器半导体供应的扩张,计划了M15X的建设,公司期待M15X在即将到来的繁荣期起到重要角色。

关于SK海力士
SK海力士总部位于韩国,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为全球客户提供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NAND Flash(NAND快闪存储器)和CIS(CMOS图像传感器)等半导体产品。公司于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其全球托存股份于卢森堡证券交易所上市。若想了解更多,请点击公司网站www.skhynix.comnews.skhynix.com.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70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Al软件公司、AI Virtual Smart Sensors™的领导者Elliptic Labs (OSE: ELABS) 宣布,其与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再次携手,在小米新发布的手机上搭载AI Virtual Proximity Sensor™ INNER BEAUTY®。此次面向全球市场推出的小米Poco M5s智能手机,是小米与Elliptic Labs合力打造的又一力作。该手机由Elliptic Labs的合作伙伴联发科的曦力G95芯片组提供驱动。早在去年,Elliptic Labs就已公布相关合作细节

Elliptic Labs 首席执行官 Laila Danielsen 表示:“Elliptic Labs 一直在为业界带来能定义行业的创新技术,这些创新可以助力小米创造出令人愉悦的美学设计,我们为自己的角色感到自豪。AI Virtual Proximity Sensor™ INNER BEAUTY® 一直是美观的全面屏智能手机设计需求的首选方案,我们将始终秉持这一传统优势来完成我们让设备更智能、更环保、更便捷的使命。”

AI Virtual Proximity Sensor INNER BEAUTYAI 虚拟接近传感器)

Elliptic Labs的AI Virtual Proximity Sensor可在用户将智能手机举到耳边接听电话时,关闭智能手机的显示,并禁用屏幕的触摸功能。如果没有这种检测距离的能力,用户的耳朵或脸颊可能会在通话过程中意外触发不必要的动作,比如挂断电话或在通话中误拨号。自动关闭屏幕也有助于节省电池寿命。接近检测是当今市场上所有智能手机的核心功能。

Elliptic Labs的AI Virtual Proximity Sensor可以在不需要专用硬件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稳定的接近检测功能。通过将硬件传感器替换为软件传感器,AI Virtual Proximity Sensor不仅可以降低设备成本,还可去除采购上的风险。

INNER BEAUTY 是 Elliptic Labs 的注册商标。

AI Virtual Smart Sensor、AI Virtual Proximity Sensor 和 AI Virtual Smart Sensor Platform 是 Elliptic Labs 的商标。

所有其他商标或服务市场均由其各自组织负责。

关于Elliptic Labs

Elliptic Labs 是一家面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物联网和汽车市场的国际企业。公司成立于2006年,衍生自挪威奥斯陆大学(Oslo University)的一家分支研究机构。公司的AI专利软件结合了超声波和传感器融合算法,提供直观的3D无接触手势交互、接近感应和存在检测功能。其可扩展的AI虚拟智能传感器交互平台创造了可持续性的、生态友好的纯软件传感器,并已有上几亿台设备搭载其技术。Elliptic Labs是市场上唯一一家使用AI软件、超声波和传感器融合进行大规模商用的软件公司。公司在奥斯陆证券交易所(Oslo Børs)上市。

Elliptic Labs公司总部设在挪威,在美国、中国、韩国、 中国台北和日本均有分支机构。Elliptic Labs的技术和专利在挪威开发,归属公司专有。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20905005461/zh-CN/


围观 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69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9月5日思灵机器人发布“Agile Core & Diana”系列产品,该产品突破了单一的硬件或软件技术,从思灵机器人专注的领域出发,采取软硬一体的整套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机器人智能水平的全面提升。思灵机器人创始人陈兆芃讲到机器人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未来的一个产品,但是到今天为止机器人的应用是相对来说比较小众和单一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之前的智能化程度不够,我们非常希望能够用思灵的技术和产品链接人工智能和物理世界,并以此拓展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推广应用。

1.jpg

思灵机器人发布会

本系列产品包括软件Agile Core,和两个智能力控机器人diana7系列。其中,思灵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Agile Core,实现了对底层硬件、中间件、内核、API、接口和驱动程序的一站式控制,完成了智能机器人手脑眼的融合。思灵机器人德国办公室软件总监Manuel Brucker介绍,目前工业自动化领域正面临各种挑战,对柔性和生产力的需求增加,是否能够实现对不同生态系统的机器、机器人和其他工业部件的快速部署、持续运行和自适应越来越关键。灵核软件平台提供了最新的技术和软件,以便实施和运行下一代机器人和自动化解决方案。同时灵核操作系统还能及时调整与订单和产品变体有关的生产流程,简化生产设备的部署、操作和维护,并根据数据和经验进行优化。

Agile Core被称为机器人领域的通用操作系统,核心就是通信管理和过程管理,在机器人工作时,把感知系统捕捉的信息随时回传到大脑,再随时发出调整指令,同时数据的闭环让机器人的经验得以复用。

2.jpg

思灵机器人发布会

思灵产品经理付伟宁和于丰源分别介绍了思灵智能力控机器人Diana7和Diana7 Med, 付伟宁提到,机器人遥操作已经发展成一门非常先进且实用的技术,尤其是在深空探索、深海探测、防恐防爆以及核电站维护等场景能够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为了满足更多场景的需求,解决场景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思灵的研发团队带着这些思考,不断开发和打磨产品细节,Diana7就这样应用而生。他还介绍了Diana7的几大特点,分别是控制系统高度智能化、二次开发接口多样化,可以快速满足不同行业的定制化需求;高精度、轻量化、易部署、兼具安全性,能够适合用于各类柔性化制造场景;阻抗控制带来的高柔顺性、七自由度带来的高灵活性,可以适应非常复杂的外部环境;关节力控、自由拖动、虚拟墙、重力补偿等功能,能够为多元化场景的使用创造更多可行性。

3.jpg

思灵机器人发布会

于丰源提到,“医疗机器人代表了最先进的技术,医疗机器人的需求就是我们公司最核心的追求,它可以代表我们业界顶尖的技术,产品和制造能力。”他还准备了另一个惊喜,那就是公司的医疗机器人将来不会只有7公斤负载和7自由度的Diana7 Med这一种型号。公司已经针对客户在不同场景的需求在开发新产品DianaX,它将与Diana7一样有工业版也有医疗版。同时还基于纯粹的工业应用,开发了Thor系列的整套产品,Thor3,Thor7, Thor12等产品。

4.jpg

思灵机器人发布会

思灵机器人品牌市场负责人武瑶瑶提到思灵依靠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操作系统、智能力控机器人、算法平台和自主决策等功能,已将上千台的智能机器人在场景中落地并且应用在了3C精密制造、汽车产业链、医疗、农业、教育等领域。思灵机器人成立于2018年,通过四年的时间一跃成为机器人赛道新晋独角兽,公司创始人及核心研发团队成员均来自中德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和机构,团队成员兼备底层技术研发、机器人智能化软件以及本体硬件研发,具备从底层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能力。

详情可访问思灵官网www.agile-robots.cn关注微信公众号“思灵机器人”。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5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69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9月2日,2022年龙芯工业生态大会在苏州召开,软通动力子公司鸿湖万联受邀出席本次峰会。本次大会以“自主‘芯’架构·连接新未来”为主题,由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协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家吴宏鑫,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等行业专家学者,各大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及鸿湖万联等生态伙伴企业齐聚一堂,围绕国家自主工业生态体系建设建言献策,加速构建我国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和工业数字化方面自主、安全、可控稳定发展的底气和能力,使其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1.jpg

鸿湖万联总经理秦张波在本次大会主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终结缺芯少魂,联创共赢未来”的演讲。秦张波从国内科技发展“缺芯少魂”的三个阶段入手,深入解析了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时代的发展变革,同时介绍了鸿湖万联在“强芯铸魂”方面的规划及发展方向。

随着工业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工控系统已经成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中枢神经”。鸿湖万联作为OpenHarmony生态发展的行业引领者,携手龙芯中科从自主可控、数据可信、统一标准三个方面入手,将于今年完成以2K1000为代表的龙芯2号和龙芯1号系列的部分芯片鸿蒙化适配。2023年,鸿湖万联还规划实现龙芯3号部分芯片的鸿蒙化适配并与龙芯一起推动边、端设备接入OpenHarmony生态,打造数据可信、标准统一的SwanLinkOS+龙芯的工业互联网自主可信生态,为国家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从芯片到应用的全栈式解决方案。

鸿湖万联作为软通动力子公司,积极在OpenHarmony生态和创新领域布局,已经实现了CPU替换、操作系统替换、高端数据库三大方面的全面国产化。芯片开源领域:已完成RK3399、T507两款主流芯片合入OpenHarmony主干,为开源项目生态建设再添新篇;OpenHarmony兼容性测评成果方向:5款开发板(扬帆系列、启航系列、启鸿系列),2个软件发行版(SwanLinkOS商显发行版、交通发行版),以及2款商用产品(智行电子哨兵和智行闸机)获得OpenHarmony生态产品兼容性证书,基于SwanLinkOS和龙芯中科研发的矿鸿终端设备 -- 龙芯掘进智能控制器,很快将在矿场应用,持续繁荣矿鸿自主生态。

今后,鸿湖万联将与龙芯中科携手,持续深化全方位的合作,在芯片、行业和人才教育等方面强强合作,通过OpenHarmony的分布式软总线和统一标准协议,实现终端设备和边缘网关设备的互联互通,提高设备间的元数据归一和多端垂直通信效率,构筑数据可信、标准统一的工业互联网自主生态,并以SwanLinkOS“铸魂”结合龙芯“强芯”驱动工业互联网领域软硬件全自主可控健康发展。

未来,鸿湖万联和龙芯将以OpenHarmony操作系统为契机,坚持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坚持走强“芯”铸魂自主之路,围绕SwanLinkOS和龙芯芯片,在硬件生态、软件生态、行业、用户生态上,持续深化合作,以自主、安全、可控的数字底座,为我国自主工业生态提供“根”技术,助力工业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赋能数字经济,助力数字强国建设。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69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受益于市场消费升级和人们对驾乘体验要求的提高,流畅的智能座舱体验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需求。针对这一趋势,移远通信日前推出全新SiP封装智能座舱模组AG855G。该产品基于高通第三代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SA8155P开发,能够支持新一代智能汽车所需的更高计算能力和流畅的智能交互水平,轻松满足一芯多屏多系统解决方案,包含仪表、娱乐主机和抬头显示(HUD)等多屏互动,以及全车语音交互、人脸识别、手势识别、车联网等智能配置需求。

1.jpg

移远通信智能座舱模组AG855G

移远通信车载事业部总经理王敏表示:“伴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加速普及,座舱内多块屏幕和智能交互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车载功能在不断丰富的同时,电子系统也变得愈加复杂,这对车规级模组和车载系统提出了更高的算力要求。我们此次推出的智能座舱模组AG855G除了具有卓越的CPU、GPU、NPU和多媒体能力,满足车载行业客户对高性能、高集成、高品质智能座舱的开发需求,搭配移远网联产品还能带来更好的兼容性,降低客户产品适配的工作量,为终端消费者带来更智能、更稳定、更个性化的智能座舱体验。”

顶格配置,算力超群

移远智能座舱模组AG855G搭载的高通 SA8155P芯片,采用TSMC 7nm工艺制程,性能一骑绝尘且具有丰富的量产落地经验。在该平台的赋能下,移远AG855G支持Android 和QNX双操作系统,八核 64 位处理器,1+3+4三丛集架构,算力高达100K DMIPS,同时基于Hypervisor技术实现了Android+QNX 的双系统环境,实现全数字仪表和中控娱乐的高度融合,在保证性能足够强大的同时也能拥有更好的集成度和市场竞争力。

AG855G的AI 综合算力能够达到 8 TOPS,强大的算力可以满足座舱内的AI交互,更强大的NPU也能减少CPU和GPU负担,确保其他应用的流畅运行。同时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智能座舱可实现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舱内人机交互体验,如人脸识别、物品识别、手势识别等。

在GPU上,AG855G继承了高通 Adreno GPU在3D图形渲染能力一贯的性能优势,100GFLOPS的GPU算力,带来3D游戏般的渲染效果,无论从全液晶仪表到娱乐主机,都有着更炫酷的用户体验。

多屏融合 智能交互

在智能座舱时代,除了满足驾驶员需求,副驾以及后排乘客也得到更多的照顾,屏幕数量不断增加,更方便展示信息或进行娱乐互动。与此同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亦需要接入越来越多的摄像头、雷达等,这就对座舱模组的多媒体支持能力和集成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移远AG855G智能座舱模组支持多屏异显,芯片所具备的3路显示接口和4路摄像头接口,可以满足多路4K显示输出,以及多达12 路以上的摄像头接入能力,契合市场主流的“一芯多屏多系统”式智能座舱方案。搭载AG855G的智能座舱,可实现仪表-娱乐多屏联动、AR-HUD实时导航投影、舱内AI交互等功能,并支持中控屏与副驾屏的共享联动,流畅的操作体验助力车内影音娱乐与车内应用升级至新的高度。

该模组还拥有功能丰富的外设接口,包括RGMII、PCIe、USB、SDIO、I2C、UART、SPI等,方便搭配移远丰富的车载网联产品。

安全可靠,天生强悍

移远AG855G严格遵循 IATF 16949:2016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设计、生产和交付,更好地保障产品在高低温环境下的可靠运行,更加从容地应对恶劣的车载应用环境。

此外,该模组采用车载专线生产工艺,适应更严苛的整机实验要求。

智能化和电动化正在成为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智能座舱还是T-BOX、ADAS、智能钥匙、车路协同,都在经历一轮轮智能化升级,这其中都离不开车载模组所发挥的作用。作为领先的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移远通信自2015年开始布局车载业务以来,在汽车互联领域投入多重科技研发,迄今已开发出完善的车规级5G NR、智能模组、C-V2X、LTE、Wi-Fi&蓝牙、GNSS、天线产品组合,不断满足全球OEM客户的技术需求。

关于移远通信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236)是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涵盖5G、LTE/LTE-A、NB-IoT/LTE-M、车载前装、安卓智能、WCDMA/HSPA(+)、GSM/GPRS、Wi-Fi 和GNSS模组以及天线的完备产品线。公司可提供包括物联网模组、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及云平台管理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智慧能源、金融支付、智慧城市、无线网关、智慧农业&环境监控、智慧工业、智慧生活&医疗健康、智能安全等领域。更多信息,敬请访问移远官网https://www.quectel.com/cn/,关注微信公众号“移远通信”或发送邮件至marketing@quectel.com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20905005204/zh-CN/

围观 5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69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经纬恒润的卷积神经网络 (CNN)解决方案利用 InnovizOne 激光雷达技术提高港口运营效率潜力与安全

高性能汽车级LiDAR (激光雷达)传感器与感知软件领导供应商Innoviz Technologies(NASDAQ: INVZ)以及该公司战略伙伴中国汽车市场顶尖解决方案供货商北京经纬恒润(HiRain Technologies)今日宣布在中国各港口部署InnovizOne 激光雷达传感器,包括部署在HiRain的自动驾驶卡车与无人搬运车(AGV)。第一波部署将从山东日照港开始,双方将计划拓展至更多港口。

1.jpg

Innoviz’s automotive-grade InnovizOne LiDAR, paired with Hirain’s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solution and LiDAR integration system.

运用 InnovizOne LiDAR以及 恒润的卷积神经网络 (CNN)打造的组合解决方案现已在中国多个港口部署,包括自动驾驶卡车以及无人搬运车和各种车联网(V2X)应用,用来改进运营效率、降低风险、以及增进员工安全。Innoviz与恒润的传感系统可靠耐用,探测车辆、行人、以及港口常见的其他基础设施及其精确位置、距离和尺寸。恒润的完全集成式系统还包含LiDAR 保护、热幅射管理、吸震、降噪、防尘与清洁等机制。

此外,恒润已运用InnovizOne 激光雷达部署自己的路侧V2X解决方案。这款五合一传感系统能从高空鸟瞰视角监视车流、搜集环境数据,实时传送到高性能计算机,由该计算机将数据广播至所有周围的卡车,藉以规避碰撞。

Innoviz联合创始人暨CEO Omer Keilaf表示,由于员工短缺加上中国与全球各地港口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致使全球供应链危机更加恶化。在这个特殊时机运用InnovizOne LiDAR 部署恒润的自动驾驶车与V2X车联网系统,不仅将大幅提升效率,还能促成每天24小时/每周7天持续不间断营运的能力。

Innoviz 与经纬恒润 从2018年便开始合作,恒润计划将Innoviz的新一代激光雷达传感器InnovizTwo集成到公司的多个智驾平台,让港口运营更加安全且有效率。

经纬恒润首席技术官兼副总经理范成建博士(Chengjian Fan)表示,激光雷达是当前最关键的科技之一,在未来发展将扮演极重要的角色,不光是在自动驾驶,还包括各种必须相互通信的基础设施。我们非常高兴和Innoviz的团队一起合力将这些产品推向市场,并期盼利用Innoviz的解决方案开发更多产品。

关于北京经纬恒润 

经纬恒润成立于2003年,专注于为汽车、无人运输等领域的客户提供电子产品、研发服务和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天津、南通建立了现代化的生产工厂,形成了完善的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体系。本着"价值创新、服务客户"的理念,公司坚持 "专业聚焦"、"技术领先"和"平台化发展"的战略,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综合型的电子系统科技服务商、智能网联汽车全栈式解决方案供应商和高级别智能驾驶MaaS解决方案领导者。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www.hirain.com/ 

关于 Innoviz Technologies

Innoviz 为车规级激光雷达技术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在全球道路上打造安全的自动驾驶汽车未来。 Innoviz 的激光雷达和感知软件比人类驾驶员"看得更清楚"并减少出错可能,满足汽车行业对性能和安全性的最严格期望。Innoviz 在美国、欧洲和亚洲拓展业务,并已被国际知名的顶级汽车品牌选用于其乘用车自动驾驶系统,同时获其他商业和工业领导者采用于广泛的应用。更多信息请访问

innoviz-tech.com.

参与讨论FacebookLinkedInYouTubeTwitter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6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通过芯原FLEXATM 技术实现了低功耗、低延迟和低DDR带宽的图像质量升级

202296日,中国上海 - 领先的芯片设计平台即服务(Silicon Platform as a ServiceSiPaaS®)企业芯原股份(芯原,股票代码:688521.SH)今日宣布推出创新的人工智能图像增强AI-ISP技术,可为智能手机、汽车电子、工业物联网等应用提供超越传统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先进的图像增强效果。

微信图片_20220906093833.jpg

芯原的AI-ISP技术创新地将公司业已获得市场广泛应用的可扩展、可编程的神经网络处理(NPU)技术,以及已通过ISO 26262IEC 61508功能安全标准双认证的图像信号处理(ISP)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其中,高效的NPU技术以极低的功耗为4K视频提供像素级处理,支持自适应精度计算以及多帧融合功能,在低光照下也具备优秀的降噪性能,实现了超越计算机视觉的人工智能图像增强技术;芯原独有的创新FLEXATM低功耗低延迟同步接口通信技术,可允许ISP直接从NPU读写和访问数据,二者的内部通信无需CPU的干预;AI-ISP还采用了智能工作负载平衡架构,可基于工作负载动态优化功耗,以及内存的访问率和利用率,真正实现了低功耗、低延迟和低DDR带宽的图像质量升级。

芯原的NPU技术可针对不同芯片尺寸和功耗预算进行定制化设计,是具成本效益的优质神经网络加速引擎,其完整的软件栈和SDK,支持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包含TensorflowPyTorchONNXTVMIREE等。目前芯原已建立生态合作伙伴社区,开发覆盖多个细分市场的人工智能算法,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芯原的ISP则具有高代码效率,可完成高性能实时图像处理,具有低面积、低功耗以及高吞吐量特点,同时对内存占用很低。

“人工智能技术无处不在。芯原业界领先的 NPU 在过去几年已经向60多个客户交付,被应用于110多个系统级芯片(SoC)中。现在,芯原再次率先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集成到特定领域的处理器中,突破传统技术的极限。AI-ISP旨在推动图像质量超越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极限,特别适用于需要极低功耗的4K视频处理,以及接近零照度的极低光照的应用场景,比如手机和汽车。”芯原执行副总裁兼IP事业部总经理戴伟进表示,“凭借芯原的从摄像头输入到显示输出(Glass to Glass)的智能像素处理IP产品组合,以及芯原创新的FLEXATM IP互联技术,我们正在与主要客户们密切合作,为其提供高效、低功耗和无缝的人工智能集成解决方案,以打破传统技术设定的限制。

关于芯原

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芯原股份,688521.SH)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的企业。在芯原独有的芯片设计平台即服务(Silicon Platform as a Service, SiPaaS)经营模式下,通过基于公司自主半导体IP搭建的技术平台,芯原可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从定义到测试封装完成的半导体产品,为包含芯片设计公司、半导体垂直整合制造商 (IDM)、系统厂商、大型互联网公司和云服务提供商在内的各种客户提供高效经济的半导体产品替代解决方案。我们的业务范围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计算机及周边、工业、数据处理、物联网等行业应用领域。 芯原拥有多种芯片定制解决方案,包括高清视频、高清音频及语音、车载娱乐系统处理器、视频监控、物联网连接、智慧可穿戴、高端应用处理器、视频转码加速、智能像素处理等;此外,芯原还拥有6类自主可控的处理器IP,分别为图形处理器IP、神经网络处理器IP、视频处理器IP、数字信号处理器IP、图像信号处理器IP和显示处理器IP,以及1,400多个数模混合IP和射频IP 芯原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在中国和美国设有7个设计研发中心,全球共有11个销售和客户支持办事处,目前员工已超过1,200人。

围观 6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68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