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单器件双向控制,开启无限可能

作者:Dr. Kennith Kin Leong, Lead Principal, Product Definition and Concept Engineer, High-Voltage GaN Bidirectional Switch at Infineon Technologies.

校对:宋清亮英飞凌消费、计算与通讯业务大中华区技术市场总监

电力电子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巨大变革,彻底改变了电能生产、传输和消费的方式。在整个能源链中,传统单向开关(UDS)长期作为功率转换系统的核心组件,在众多应用领域实现可靠性能。虽然这些器件也能很好地满足开发更高效电源管理解决方案的行业需求,但其固有局限性始终制约着工程师对更紧凑、高效和经济的功率转换系统的追求。英飞凌氮化镓双向开关的问世,将使这一局面得到彻底改变。

传统方案的局限性

单向开关的固有局限长期困扰着工程师。在需要双向电压阻断的应用场景中,设计人员不得不采用多个分立器件背靠背连接,不仅使得系统复杂度、占板面积和成本都提高,还额外引入了导致开关性能和效率降低的寄生参数。更关键的是,传统三端单相开关器件不具备独立进行双向电流控制的灵活性,限制了其在先进功率转换拓扑中的应用。

对更高功率密度、更高效率和更低系统成本的追求,使得这些挑战变得愈发严峻。对于Vienna整流器、T型变换器和HERIC架构等拓扑,采用分立器件背靠背连接的传统方案,已无法满足持续演进的市场需求。这让开发能够突破这些根本性限制并实现全工况性能提升的创新解决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CoolGaN™双向开关(BDS)系列横空出世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英飞凌率先推出了一项突破性解决方案:CoolGaN™双向开关(BDS)650V G5系列。这一创新器件系列为功率开关技术带来了一次革命性变化,可为新一代功率转换系统提供前所未有的控制灵活性。与需要多个分立器件背靠背连接的传统方案不同,这是一个能够主动实现双向电压和电流阻断的单片集成式解决方案。

英飞凌CoolGaN™双向开关产品组合覆盖多电压等级需求:650V系列提供TOLTDSO封装,850V版本即将上市;同时推出最低40V起的低压器件,它们在消费电子领域可用作电池阻断开关。

CoolGaN BDS 650V G5采用革命性的共漏双栅结构,并基于英飞凌历经验证的高可靠性栅极注入晶体管(GIT)技术。这一独特架构可通过单一漂移区实现双向电压阻断,较之传统背靠背方案显著缩小了晶圆尺寸。紧凑型集成式设计不仅节省空间,还能降低寄生参数影响,从而实现更快的开关速度和更高的转换效率。

技术创新:四象限工作

高压CoolGaN™ BDS系列的真正不同在于其前所未有的四象限控制能力。与传统三端单向开关不同的是,BDS拥有四个有源端子外加一个衬底端子。这种配置可支持四种工作模式:两种传统导通/关断模式和两种二极管模式,让设计人员拥有了无与伦比的控制灵活性。

在双向关断模式下(开关模式:关断),当双栅极施加零/负偏压时,该器件可双向阻断电压,实现开路。而在双向导通模式下(开关模式:导通),当双栅极激活时,该器件允许电流双向自由流动,此时它的作用类似于导通状态下的标准MOSFET。这两个模式相比传统解决方案已能带来很大优势,而真正的创新却来自于两个额外的二极管模式。

二极管模式——反向阻断(RB)和正向阻断(FB)——可使BDS选择性阻断一个方向的电压,同时允许相反方向的电流流动。在反向阻断模式下,该器件阻断自下而上的电压,但允许电流自上而下流动。而在正向阻断模式下,该器件阻断自上而下的电压,但允许电流自下而上流动。这两个模式对于电压阻断方向已知的软开关操作尤为有益,可确保输出电容安全放电,并实现性能优化。

图1:CoolGaN™ 双向开关650V G5的四种工作模式及十种可能的状态转换,突显其独一无二的能力与灵活性.jpg

1CoolGaN™ 双向开关650V G5的四种工作模式及十种可能的状态转换,突显其独一无二的能力与灵活性

工程卓越:集成衬底电压控制

在CoolGaN™ BDS设计中,衬底电压控制是个重大技术难题。传统单向开关通常将衬底连接至源极以抑制背栅效应,从而避免二维电子气浓度降低。然而,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采用共漏双源结构的双向开关。若让衬底悬空,将导致电位失控及有害的背栅效应。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英飞凌开发了创新的单片集成衬底电压控制电路。该创新方案可动态选择拥有最低电位的源极与衬底连接,无需外部辅助电路即可实现最优性能。这种集成式设计使BDS在软/硬开关模式下均能保持卓越性能,从而灵活适配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和效率优化需求。

性能卓越:特性参数的优化

CoolGaN™ BDS实现了全工况下的性能参数优化。其中,源-源导通电阻(Rss(on))作为最重要的性能参数之一,直接影响导通损耗和总体效率。静态Rss(on)在25°C至150°C温域内呈现近似倍增特性(图2),凸显出系统设计中温度管理的重要性。与某些在低温范围温度系数呈负值的SiC MOSFET不同,CoolGaN™ BDS即使在-40°C仍保持正温度系数,确保了全温域运行可靠性。

通过调节稳态栅极电流,Rss(on)可实现高达3%的优化,但需权衡栅极电流损耗。此外,增大栅极电流可使饱和电流提升60%以上,有助于在系统设计中实现效率与性能的平衡。

图2:CoolGaN™ BDS在完整工作温度范围内的Rss(on)归一化值.png

2CoolGaN™ BDS在完整工作温度范围内的Rss(on)归一化值

动态源-源导通电阻Rss(on)可反映CoolGaN™ BDS在连续开关期间的实际性能,该参数受阻断电压、开关频率及温度的三重影响。利用改进版自补偿双二极管通态压降测量电路(OVMC),搭建一个升压转换器测试装置:其中,BDS作为低边开关,SiC肖特基二极管作为高边开关并处于连续导通模式(CCM)。

在50kHz和100kHz硬开关频率下,动态Rss(on)与静态值非常接近,仅增加5-7%。更高开关频率会导致动态Rss(on)增大,这是由于测量周期缩短所致。温度对动态Rss(on)也有影响,但CoolGaN™ BDS在典型工况下可保持稳定性能,确保其在终端应用中具有可预测的性能表现。高稳定性凸显出器件设计的鲁棒性,使其特别适用于高开关频率及温度工况恶劣的应用场景。

图3:不同开关频率下CoolGaN™ BDS在完整壳温范围内的动态Rss(on)归一化值.png

3:不同开关频率下CoolGaN™ BDS在完整壳温范围内的动态Rss(on)归一化值

软开关性能更为出色(如图4所示)。在500kHz开关频率下,电压为110V时动态Rss(on)较静态值仅增加约5%;电压为400V时动态Rss(on)较静态值增加约16.5%。这种随交流电网电压变化的特性表明,基于交流电压的全周期平均值进行系统设计优化是切实可行的工程方法。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开关频率从100kHz提高至300kHz时,动态Rss(on)归一化值仅增加至1.06,增幅仅为6%(参见图5)。这充分显示了软开关能够有效减小开关频率对开关性能的影响。

图4:500 kHz开关频率下和不同阻断电压下CoolGaN™ BDS在完整壳温范围内的动态Rss(on)归一化值.png

4500 kHz开关频率下和不同阻断电压下CoolGaN™ BDS在完整壳温范围内的动态Rss(on)归一化值

图5显示了在400 V软开关模式下CoolGaN™ BDS在完整壳温范围内的动态Rss(on)归一化值。在100 kHz开关频率下,动态Rss(on)约为1,接近于静态值;随着开关频率提高,动态Rss(on)略微上升,在300 kHz开关频率下仅增加至1.06。这充分显示了软开关能够有效减小开关频率的影响,帮助提升开关效率。

图5:400 V 输入电压下和不同开关频率下CoolGaN™ BDS在完整壳温范围内的动态Rss(on)归一化值.png

5400 V 输入电压下和不同开关频率下CoolGaN™ BDS在完整壳温范围内的动态Rss(on)归一化值

开关损耗:精确测量

精确测量开关损耗是评估CoolGaN™ BDS等宽禁带器件效率的关键。目前尚无能准确区分BDS开通损耗和关断损耗的方法。虽然软开关损耗极低,但由于衬底电压控制电路相关损耗及输出电容(Coss)滞回损耗的存在,开通损耗仍不可视为零。因此,所有开关损耗均以每周期开关损耗(即开通损耗与关断损耗之和)来表示,单位为微焦耳(μJ)。

利用升压转换器测试装置在连续导通模式(CCM)下进行硬开关损耗测量(图6),从校准热损耗中减去导通损耗。测量显示,在500kHz开关频率下,开关损耗与关断电流及输入电压成正比关系。

图6:500 kHz开关频率下和两个不同输入电压下CoolGaN™ BDS 650 V G5(IGLT65R055B2)的每周期硬开关损耗。.png

6500 kHz开关频率下和两个不同输入电压下CoolGaN™ BDS 650 V G5IGLT65R055B2)的每周期硬开关损耗。

利用半桥配置在三角波电流模式下进行三个电压等级(110 V、240 V和400 V)下的软开关损耗评估(图7)。结果显示,软开关损耗显著低于硬开关。虽然无法分离单个开关事件对应的损耗,但每周期开关损耗总计数据仍有助于设计人员精准预测热管理需求和优化实际应用的效率。

图7:500 kHz开关频率下和三个不同输入电压下CoolGaN™ BDS 650 V G5(IGLT65R055B2)的每周期软开关损耗。.png

7500 kHz开关频率下和三个不同输入电压下CoolGaN™ BDS 650 V G5IGLT65R055B2)的每周期软开关损耗。

设计考量:双向开关(BDS)与背靠背(B2B)比较

评估CoolGaN™ BDS时,需将其与传统背靠背结构而非单个单向开关进行对比。

较之Si和SiC B2B结构,CoolGaN™ BDS具有更优异的品质因数(FoM),其源-源导通电阻与栅极电荷乘积(Rss(on) ×QG)降低了85%以上。这使其每周期开关损耗大幅降低,因此尤其适用于高开关频率的应用。

图8:不同技术(GaN、Si和SiC)下的双向开关与单向开关B2B配置的FOM对比.png

8:不同技术GaNSiSiC下的双向开关与单向开关B2B配置的FOM对比栅极驱动和电源

CoolGaN™ BDS采用共漏双栅结构,每个栅极均以自身源极为参考电位进行独立控制,且需配置专属的开尔文源极端子作为栅极驱动器的回流路径。该BDS基于GIT技术,每个栅极需要一个RC外部驱动电路来控制导通和稳态栅极电流。

RC外部驱动电路的关键优势在于其能够在关断时自动产生负栅极电压,该特性是所有分立式GaN开关器件的推荐设计。BDS的每个栅极需配备独立的隔离型栅极驱动器及隔离式辅助电源。因为有些节点可以共用一个电源,实际所需的辅助电源总数取决于具体电路拓扑。

栅极驱动

英飞凌提供全面的EiceDRIVER™栅极驱动器IC产品组合,它们拥有不同的隔离等级、电压等级、保护特性、以及封装选项。如表1所示,该IC系列可提供单通道配置。

表1:EiceDRIVER™ 栅极驱动器IC

产品型号

隔离类型

配置

1EDB7275F

基本

单通道

2EDB7259Y

基本

双通道

2EDR7259X

增强

双通道

这些驱动器IC与CoolGaN™ BDS形成最佳组合,在高性能应用中实现高效率、高鲁棒性和高功率密度。访问www.infineon.com/gatedrivers,获取关于EiceDRIVER™产品系列及相关评估板的更多信息。

隔离式辅助电源

CoolGaN™ BDS的隔离式辅助电源设计可采取不同的方案,每个方案各有优劣。小型隔离式DC/DC模块可简化设计,但成本较高。在电路板上集成脉冲变压器的方案可大幅降低成本。

集成脉冲变压器的方案虽然需要占用更多电路板空间,但能降低隔离式辅助电源的成本,并提供高度灵活性和支持定制化设计。设计人员可将1EDN7512G驱动器IC与脉冲变压器结合,打造出紧凑、高效、满足特定应用需求的隔离式辅助电源。

重大变革与实用价值

CoolGaN™ BDS可在众多应用领域带来革命性改变,其相比传统解决方案具有显著优势。其最直接的用途之一是,能够取代已有系统中的背靠背分立器件。BDS可为Vienna整流器、T型变换器和HERIC架构等应用提供更高效、更经济的集成式解决方案。

更值得关注的是,BDS可在光伏微型逆变器等单级隔离拓扑中实现单级DC/AC变换。单器件实现双向电压阻断,可简化电路设计,减少元件数量,并提高效率。这可帮助设计人员实现更紧凑和经济高效的设计,并加快上市速度,从而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占据竞争优势。

单级隔离式AC功率转换系统具有多项重要优势:提高效率(由于变换级减少),减小尺寸,以及降低成本(通过使用高频变压器)。这种系统还能实现更高灵活性,包括电压调节、频率切换、以及自然双向功率流。虽然还须解决开关损耗、EMI、控制复杂性、以及器件应力等挑战,但CoolGaN™ BDS为克服这些障碍、开发新一代功率转换系统奠定了基础。

结论:突破电力电子技术的极限

CoolGaN™ BDS 650 V G5代表着功率开关技术取得的一次重大飞跃,其解决了长期困扰着设计人员的技术挑战,为功率转换系统设计开启了新的可能。由于可通过单器件实现双向阻断和导通能力,BDS可在众多应用场景中帮助减少元件数量,简化设计,并提升性能。

支持四种工作模式结合集成衬底电压控制电路,使得BDS为新一代功率转换系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控制灵活性。卓越的性能参数已通过先进测量技术进行精确量化,有助于设计人员精准预测和优化在实际应用中的系统性能表现。

在电力电子行业持续追求更高效率、更高功率密度和更低成本的背景下,CoolGaN™ BDS更加体现了英飞凌对创新和工程卓越的坚定追求。通过挑战传统方案和开发新的颠覆性解决方案,英飞凌不仅解决了当前的设计挑战,也为未来的功率转换系统设计奠定了基础。

对于想要走在电力电子技术前沿的设计人员而言,CoolGaN™ BDS是一个融合了技术创新与实用价值的有吸引力解决方案。无论您是设计光伏逆变器、电源、电机驱动,还是其他功率转换系统,这项革命性技术都能帮助您打造更高效、紧凑和经济的产品,不仅满足当前市场需求,还能应对未来的潜在挑战。

访问www.infineon.com/gan-bds-hv,了解关于CoolGaN™ BDS 650 V G5的更多信息,探索这项先进解决方案如何能为您的下一个设计带来革命性改变。双向开关的未来已来,答案就在CoolGaN™ BDS!

图9:2025年的CoolGaN™双向开关(BDS)产品系列;标注  的型号为在研产品。.jpg

图9:2025年的CoolGaN™双向开关(BDS)产品系列;标注 * 的型号为在研产品。

围观 6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99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全球供应链重塑与物流自动化持续升级的大背景下,自主移动机器人(AMR)正快速取代传统仓储方式,成为支撑智能制造和智能零售的重要底座。在全球仓储AMR行业中,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极智嘉」)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连续六年全球仓储履约AMR机器人市场份额第一。

7月9日,极智嘉以股份代号2590登陆联交所主板,不仅是年内港股最大规模的机器人企业IPO,更是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极智嘉今日开盘一度报于每股17.00港元,市值超220亿港元。

此次发行受到市场热捧,香港公开发售超额认购133.62倍,国际配售获30.17倍认购,是今年港股最高倍数的国际配售Top 3,更创下港股科技板块最高国际配售倍数纪录。主权财富基金、大量国际长线基金、科技专项基金以及对冲基金踊跃认购。

基石投资者阵容汇聚国际资本巨头、顶级风投、国资力量与产业龙头,彰显资本市场对于机器人赛道的战略共识,以及对极智嘉商业化能力和技术价值的认可。

作为一家稀缺的商业化成功机器人企业,极智嘉港股上市为投资者打开一个切入千亿级产业增量的绝佳窗口。

1 (1).png

赛道空间明确,稳居全球第一高地

作为仓储自动化的主要驱动力, AMR解决方案以其灵活性及效率正在对行业进行改革。根据灼识咨询资料,预计到2029年,全球AMR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1,621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3.1%。AMR解决方案在整体仓储自动化领域的渗透率预计从2024年的8.2%,上升至2029年的20.2%,使AMR解决方案成为仓储自动化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这一极具成长潜力的市场,极智嘉已占据全球第一高位,是少数能在高端欧美市场占据领导地位的中国科技公司。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收入计,极智嘉是全球最大的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连续 6 年蝉联第一。截至2024年底,极智嘉已向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付了约56,000台AMR,累计部署超 1,500个全球项目,产品矩阵涵盖货架到人、货箱到人、托盘到人、分拣、搬运等多个成熟应用场景。

同时,极智嘉也是一家真正实现全球化成功的中国机器人企业。为了支撑全球交付,极智嘉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48个服务站和13个备件中心,超300名工程技术人员,实现7×24小时运维响应,实现全球交付与本地化服务能力,从而在欧美等国际市场快速取得成功,深受全球客户信赖,其中不乏UPS等行业巨头。

截至2024年底,极智嘉在全球AMR市场拥有最广泛的全球业务。2024年,公司中国大陆以外市场AMR收入达人民币17.4亿元,收入占比达72.1%,已成为公司的第一大收入增长引擎。

收入高速增长,盈利质量持续优化

伴随着商业化的全球推进,极智嘉迎来收入的高速增长。2024年,极智嘉收入达24.09亿元人民币,2021-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5.1%。, 2024年,极智嘉经调整EBITDA大幅收窄至-0.25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率降至3.8%,盈利质量持续改善,盈亏平衡临近。据统计,在港股机器人企业中,极智嘉2024年营收规模高于其他港股ToB机器人企业,凭借"高规模、高增长、低亏损"的财务亮点,成为少数具备明确商业化模型与兑现路径的机器人企业之一。

2.png

图: 港股ToB机器人企业2024年业绩汇总 (按收入规模排序)

同时,极智嘉毛利率保持高位稳定,毛利持续上升。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4.8%,2021-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复合年增长率118.5%。值得一提的是,极智嘉海外毛利率较高,2024年大陆以外市场AMR毛利率46.5%,高于整体毛利率水平。未来,随着海外收入占比的持续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推动其加速走向盈利。

业绩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客户经营战略的成功。截至2024年底,极智嘉累计服务超800 家终端客户,其中包括超 60 家全球财富500强客户,拥有全球最大客户基础。不仅如此,广泛的解决方案创造追加销售和交叉销售机会,进一步提升客户粘性。2024年,极智嘉关键终端客户复购率达到约84.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整体客户回复购率达到74.6%,体现出极强的了客户黏性及忠诚度。同期,极智嘉新签订单总额达31.4亿元,为后续业绩增长提供充足保障。

技术实力奠定发展基础 上市助力释放长期增长潜力

极智嘉的成功,建立在深厚的技术实力之上。公司已构建全球领先的通用机器人平台,协同所有软硬件模块,具备多机器人协同调度与灵活部署能力。

自研的大规模多机混合调度系统,支持单仓超5000台设备并行协同作业,并在全球拥有多个"千台级"案例落地,超越行业平均水平。公开数据显示,早在 2023年初,Bloomberg曾报导韩国电商巨头Coupang与极智嘉共同打造千台级机器人仓,让仓库运营效率获得提升。3PL 巨头 UPS也已实践千台规模智能仓,充分验证了极智嘉的调度能力。

据统计,极智嘉曾四次荣登RBR50全球机器人Top50创新榜单,强大技术实力备受国际权威认可。

本次港股上市,极智嘉计划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持续投入研发和产品迭代、扩大销售及服务网络,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支持供应链发展,提升全球化交付效率与成本控制能力等,此将进一步强化其全球市场竞争力,加速其全球市场渗透。

作为全球AMR市场中,商业化最成功的公司之一,极智嘉代表了中国科技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超强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在港股市场极具稀缺性。在AMR赛道进入产业红利释放期之际,极智嘉凭借全球落地能力、技术平台实力与强韧的财务结构,有望引领下一轮智能制造周期,实现长期价值的持续释放。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99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7月9日晚,华大九天(301269)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7月9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的议案》。公司原计划收购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芯和半导体”)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但交易各方未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为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

1.png

公告称,公司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是经公司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审慎分析和友好协商后作出的决定。目前,公司各项业务经营情况正常,本次交易的终止对公司现有生产经营活动和战略发展不会造成不利影响,亦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华大九天于2025年3月28日与包括上海卓和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内的共35名交易对方签署了框架协议,原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芯和半导体100%股份的收购,并同时募集配套资金。该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组上市。

2.png

华大九天是中国领先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提供商,成立于2009年,2022年7月2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1269。

华大九天由中国电子有限、九创汇新、上海建元、中电金投、大基金、中小企业基金、深创投、疌泉投资等8家企业作为发起人设立。其中,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是其重要股东之一。

华大九天在模拟电路设计、平板显示电路设计等领域实现了全流程EDA工具的覆盖,是国内少数能够提供全流程EDA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公司掌握多项关键性、基础性EDA工具软件技术,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拥有已授权发明专利342项,软件著作权171项。

华大九天模拟电路设计全流程EDA工具系统是全球领先的解决方案之一;平板显示电路设计全流程EDA工具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根据赛迪智库统计,华大九天在国内EDA市场占据约6%的份额,居本土EDA企业首位。

3.png

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和半导体”)是一家专注于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工具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10年,前身为芯禾科技。

芯和半导体提供覆盖IC、封装到系统的全产业链EDA解决方案,支持先进工艺与先进封装,致力于赋能和加速新一代高速高频智能电子产品的设计。是国产EDA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提供从芯片、封装、模组、PCB板级、互连到整机系统的全栈集成系统EDA解决方案。

芯和半导体提供覆盖芯片设计全流程的EDA工具,包括电磁仿真、电路仿真、热仿真、应力仿真等多物理引擎技术。芯和半导体自主创新的下一代IPD平台,以高集成、高性能、小型化为特色,为移动终端、IoT、HPC、汽车电子等客户提供系列集成无源芯片,累计出货量超20亿颗。

2021年芯和半导体全球首发3DIC Chiplet先进封装系统设计分析全流程EDA平台。拥有多种自主创新的电磁、电路仿真技术以及智能的网格技术,支持从纳米到厘米级的多尺度仿真需求。在全球5G射频前端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被Yole评选为全球IPD滤波器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

华大九天并购芯和半导体是强强联手

虽然华大九天在射频电路设计全流程工具中已经有一定布局,但IRIS的3D EM求解器和先进工艺支持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其在射频无源器件建模和仿真方面的精度和效率。

此外,芯和的iModeler/iVerifier(PDK建模及验证工具)提供高精度加速EM求解器,结合神经网络训练算法,快速建立基于特定工艺的PDK版图及等效电路参数化模型,可以为华大九天在模拟电路设计全流程中提供PDK相关工具补充。

芯和的XDS(射频系统设计工具)支持从芯片到封装再到PCB的全链路EM抽取,具备场路协同仿真功能,内置射频器件及行为级模型。而华大九天在系统级仿真方面相对薄弱,XDS能够提供从芯片到系统的全链路仿真能力,尤其是在射频系统设计中,与华大九天的工具形成互补。

在多物理场仿真工具方面,芯和半导体开发了SI/PI/电磁/电热/应力等多物理引擎技术,支持从芯片、封装、模组到整机系统的全栈集成系统EDA解决方案。而华大九天在多物理场仿真方面相对欠缺,芯和半导体的多物理场工具可以补充其在先进封装、系统级仿真等领域的不足。

在IPD(集成无源器件)设计工具,芯和的工具支持5G射频前端的无源集成,提供从原理图到版图再到后仿真的完整设计流程。可以与华大九天的射频电路设计工具结合,提升射频前端设计的效率和性能。

所以,芯和半导体的工具在射频、高速、多物理场仿真以及先进封装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有效补充华大九天在这些细分领域的不足。通过合作或整合,华大九天可以进一步完善其产品线,特别是在射频系统设计、多物理场仿真和先进封装等关键领域,从而实现1+1大于2的效果,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并购为何失败?

华大九天是国内EDA行业的龙头企业,芯和半导体同样聚焦该领域但技术路径不同。此前业内普遍认为,此次收购芯和半导体,可使华大九天从“芯片级”迈向“系统级”,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数字设计、制造全流程布局。

此次被业界看好的收购为何失败?据老张搜集业界的反馈,主要原因有一些几个:

1、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

估值分歧:芯和半导体作为一家在射频、系统级封装(SiP)等领域具有领先技术和市场地位的EDA企业,自身估值较高。华大九天与芯和半导体及其股东在交易对价上可能存在较大分歧,未能就合理的估值达成一致。

交易结构:双方在交易的具体结构上未达成共识。华大九天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芯和半导体100%股份,但交易各方在股份与现金的比例、发行价格、支付节奏等细节上可能存在不同意见。

未来规划与整合:华大九天希望通过收购芯和半导体构建从芯片到系统级的完整EDA解决方案,但双方在未来的业务整合、技术研发方向、市场拓展策略等方面可能存在不同想法,导致核心条款难以达成一致。

2、芯和半导体自身因素

芯和半导体已于2025年2月进行上市辅导备案,其自身有独立上市的计划和安排。如果被华大九天收购,可能会对其上市进程和未来发展产生影响,因此芯和半导体及其股东可能更倾向于独立发展。据知情人士称,此次并购失败后,芯和半导体还在继续谋求独立上市!

此外,芯和半导体在仿真驱动设计、多物理引擎技术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技术独立性强,可能担心被收购后技术整合过程中会失去自身的技术特色和独立性。

3、华大九天的考量

华大九天自身已经是国内领先的EDA企业,收购芯和半导体后需要进行复杂的业务、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整合。双方在企业文化、管理风格、研发流程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整合难度较大,可能导致华大九天对收购后的整合效果存在担忧。

从华大九天的角度来看,收购芯和半导体需要支付较高的对价,并且存在一定的整合风险。在综合评估后,可能认为收购的收益与风险不匹配,从而选择终止交易。

华大九天自公司上市以来,已成功收购了芯达芯片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投资了上海阿卡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无锡亚科鸿禹电子有限公司、珠海市睿晶聚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菲斯力芯软件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收购都是一帆风顺的,此次华大九天并购芯和半导体失败也预示着本土EDA通过并购做大做强的发展道路挑战还是很多的,本土EDA发展任重道远!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9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99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2025年7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将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主要原因是赖清德上台以来,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大肆宣扬分裂谬论,妄图“倚外谋独”“以武谋独”,部分台湾地区实体参与其中,助纣为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对相关实体采取出口管制措施。

具体名单

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Aerospac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rp.)

经纬航太科技公司(GEOSAT Aerospace & Technology Inc.)

中山科学研究院(National Chung-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仲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JC Technology Inc.)

国际造船股份有限公司(CSBC Corporation, Taiwan)

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Jong Shyn Shipbuilding Co., Ltd)

龙德造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Lungteh Shipbuilding Co., Ltd)

攻卫股份有限公司(Gong Wei Co., Ltd)

管控措施

禁止出口两用物项:禁止向上述8家台湾地区实体出口两用物项,正在开展的相关出口活动应当立即停止。

特殊情况申请:特殊情况下确需出口的,出口经营者应当向商务部提出申请。

公告实施:本公告自公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此举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必要举措,也是对“台独”分裂势力一再进行谋“独”挑衅的严正警告。


围观 2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99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国产 FPGA 加速突破、迈向高性能、高可靠的新阶段,智多晶隆重推出新一代 SA5T-200 系列 FPGA 器件。该系列面向高算力、高清视频、高速通信等关键应用场景,集成丰富硬核资源、兼容主流方案、性能大幅提升,为系统设计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国产替代解决方案。这不仅是一款新产品,更是智多晶在国产高端 FPGA 市场的战略级布局。

1.png

核心优势速览,一站式满足系统级需求

01 自主 Fabric 架构,高性能计算核心

        采用 28nm HPC+ 工艺,支持 1.0V 低功耗核心电压;

        集成大量高性能 DSP 与高速存储资源;

        大容量、高性能的存储资源;

        符合视频处理的黄金资源配比;

02 Quad x2 12.5Gbps SerDes,畅通多协议互联

        Quad x2 架构,支持多速率收发;

        QPLL 与 CPLL 可同时启用;

        支持 PCIe、10G-KR、XGSMII 等主流高速接口协议;

03 PCIe Gen3.0 x8 硬核控制器,带宽拉满

        向下兼容 Gen2.0 与 Gen1.0;

        支持 x1,x2,x4 和 x8 配置模式;

        支持 Root Port(RP)与 End Point(EP);

        支持 SR-IOV 与快速启动,适配多种商用互联场景;

04 12 路独立 PLL,灵活高效的时钟系统

       每个 BANK 配置独立 PLL,应对复杂时钟域需求;

       强化区域时钟布线,提升系统时序和时钟管理能力;

05 封装与主流器件兼容,迁移无忧

        采用 Flip-Chip 676 封装,5 个 HR BANK + 3 个 HP BANK;

        管脚布局兼容主流同类 FPGA,快速替代,平滑导入;

06 完备视频处理 IP,覆盖主流接口

        搭载丰富视频接口 IP,支持 SDI、HDMI、DP、VBO 等标准;

        面向图像采集、工业视觉、广播电视等多场景视频处理应用;

07 硬核 DDR 控制器,性能资源双提升   

       HR:1*36bit DDR3@1066Mbps;

       HP:2*36bit DDR4@1866Mbps;

       集成硬核 IP,节省超 13K 逻辑资源;

       稳定可靠,高性能且低功耗表现;

为什么选择 SA5T-200?

在国产替代、低功耗高性能、多接口整合等行业需求持续上升的当下,SA5T-200 系列将成为国产高端FPGA的新标杆。无论您是视频图像处理厂商、通信设备供应商,还是致力于国产化替代的系统集成商,这款器件都将是您信心之选。

了解更多产品规格、样片获取、评估板申请,请联系智多晶各区域销售经理,或留言后台,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对接。

SA5T-200 系列:让高性能国产 FPGA 真正走进每一个核心应用场景,让中国方案真正跑在中国芯之上!

来源:智多晶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9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产品概述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折叠屏手机逐渐成为热门产品,成为智能手机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小米,OPPO,VIVO,荣耀等手机主力厂商也纷纷推出各家折叠屏手机。

折叠屏手机结构异常复杂,两块屏幕、多个传感器(内屏、外屏、铰链区域)、复杂的排线,SoC自带的GPIO引脚数量,根本不够用!尤其是在铰链区域,需要密集部署传感器来精准检测开合角度、速度、状态,所以折叠铰链中的布线,面临空间困境。

力芯微重磅推出16bit I²C GPIO扩展芯片,支持1.65~5.5V电平转换,可以有效节省系统IO资源,简化PCB布线,降低系统成本。这颗仅3x3mm的微型芯片,以三种方式破解困局:1. 接口倍增: 通过I²C总线扩展出16路GPIO,为主控芯片释放珍贵接口资源;2. 空间重构: 将铰链区数十条排线精简为2-4条总线,布线空间节省40%以上,简化了主板到副板的FPC走线。3. 信号中继站: 集中管理铰链区域、副屏区域等远端的众多传感器信号(如角度磁铁检测的霍尔传感器、跌落检测传感器、屏幕状态检测等)。

除了在手机领域外,还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各种嵌入式应用领域,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

产品特性

  • 16bit GPIO扩展

  • 工作电压范围:1.65V to 5.5V

  • 支持双向电平转换

  • 极低的静态电流损耗:典型值 1.5uA@VDDP=5V;典型值 1.0uA@VDDP=3.3V

  • IO输入/输出独立可配

  • 硬件复位输入信号,低电平有效

  • 400 KHz 快速模式(Fast-mode)I²C总线,2个I²C拓展地址

  • GPIO端口最大驱动能力 25mA,直接驱动 LED

  • 封装形式:ET6416 BGA24 (3mm×3mm);ET6416Y QFN24 (4mm×4mm)

管脚定义

1.jpg

2.jpg

典型应用

3.jpg

来源:力芯微电子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98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下一代 800 V 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参考设计: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耐久性和续航里程

为了实现零排放的未来,汽车行业迫切需要重塑。我们今天所了解和驾驶的燃油车历经了数十年的演变发展。新型电动汽车的舒适度、驾驶体验、耐用期限和安全性应能够与燃油车相媲美。为此,汽车制造商必须加速推出性能相当甚至超越燃油车的新款差异化电动车型,这需要做出大胆决策、尝试新材料,并寻找拥有同样愿景和创新渴望的合作伙伴。

1.png

图 1:功率逆变器模块解剖构造

为了支持其汽车合作伙伴并加速汽车电气化进程,Wolfspeed 与恩智浦 (NXP) 携手推出了一款经过全面测试的 800 V 牵引逆变器参考设计。该设计能够帮助电动汽车系统架构师有效克服诸多障碍,包括选择合适的组件以提升系统效率、符合功能安全认证标准,以及确保长期可靠性。

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参考设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包含基于 Arm® Cortex®-M7 的 S32K39 MCU、电源管理符合功能安全标准的 FS26 系统基础芯片,以及最新一代高压隔离栅极驱动器 GD3162。为了完善该系统,设计中还包含 Wolfspeed 1200 V 三相全桥 YM 碳化硅功率模块。

2.png

图 2:基于恩智浦 (NXP) 800 V EV -INVERTERGEN3 参考设计和 Wolfspeed 碳化硅功率模块的完整 ECU 解决方案

该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参考设计已在 Wolfspeed 慕尼黑实验室通过硬件在环 (HIL) 设置进行了联合测试。在 800 V 电池工作条件下,其峰值功率超过了 300 kW。

3.png

图 3:实验室 HIL 设置的测试结果

为最大限度提升效率而设计:动态栅极强度满足不同的功率需求

实验室仿真结果显示,得益于恩智浦 (NXP) 高压栅极驱动器的专用功能,最高效率提升近 1%。该功能使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实时运行条件动态调整栅极驱动信号强度,从而在效率、开关速度和电磁性能之间实现平衡。根据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程序(WLTP) 的一些模型,与传统电动汽车解决方案相比,该设计有望将续航里程增加 14 英里(近 22.5 公里)。

4.png

图 4:效率提升增益曲线

全面的功能安全设计理念:确保从器件到系统级功能安全

在 FuSA 方面,合规组件的设计始终以高质量和高可靠性为优先原则。安全性贯穿于设计、制造、文档编制以及技术支持的每一个环节。在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参考设计中,采用了符合最高风险等级 ASIL D 的组件,包括恩智浦 (NXP) 的 S32K396 MCUFS2633 系统基础芯片及 GD3162 高压栅极驱动器。为了进一步简化客户集成流程,设计还提供了一些 FuSa 文档,例如系统安全概念,详细阐释了从假设安全目标到硬件和软件级别的安全要求。

为实现可靠性和长久耐用性而设计:YM 碳化硅功率模块

针对 800 V 牵引逆变器而设计的碳化硅解决方案。相比传统的硅 IGBT,碳化硅材料本质上更可靠、更耐用。Wolfspeed YM 系列车规模块以先进封装技术为支撑,将为系统的长期可靠性注入新的选择。

1200 V 三相全桥YM系列碳化硅功率模块采用直接冷却的铜针翅基板设计,通过将针翅直接浸入冷却剂中,不仅简化了系统组装,还显著提升了热性能。此外,模块使用氮化硅基板,这种坚固的陶瓷材料具有卓越的抗热冲击和耐磨性,有效地将芯片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发,从而降低系统工作温度。另一个创新的封装特性是烧结芯片粘接技术。这种先进的芯片粘合方法在芯片和氮化硅基板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结合,从而确保出色的导热性和机械耐久性,支持更高的功率输出并提供优异的热循环性能。直接冷却铜针翅技术和烧结芯片粘接技术共同提高了热性能和系统使用寿命。

YM 模块通过铜夹片代替传统的焊线,大幅提升了模块的载流能力与功率循环寿命。同时,其优化的端子布局有效降低了封装电感,减少电压过冲,实现了超低开关损耗。为了降低潜在的机械故障风险,车规级 YM 模块采用硬质环氧树脂封装。与凝胶基封装相比,环氧树脂模塑料不仅提供了优异的防潮性能,还具备更强的结构完整性。通过将烧结芯片粘接、铜夹和环氧树脂模塑料相结合,与同类竞争产品相比,模块使用寿命得以延长至 3 倍。

5.png

图 5:Wolfspeed 三相全桥 YM 系列碳化硅功率模块

先进的封装技术为车规级的 YM3 功率模块提供了强有力保障,能够有效应对在严苛汽车环境中运行的挑战。这一设计确保了性能的一致性,还赋予了模块卓越的耐用性。

结论

Wolfspeed 与恩智浦 (NXP) 携手打造的 800 V 牵引逆变器参考设计,标志着汽车行业向电动化迈出的重要一步。该参考设计解决了电动汽车设计人员面临的关键挑战,包括提升效率、功能安全和长期可靠性,确保了电动汽车的性能可与燃油车相媲美甚至超越燃油车。凭借动态栅极强度调节技术和先进的碳化硅功率模块,这款参考设计成为电动汽车设计人员的重要工具,助力打造高质量、高能效、安全的电动车型,同时确保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卓越的性能表现。

关于 Wolfspeed 与恩智浦携手推出的经过全面测试的 800 V 牵引逆变器参考设计的更多信息,敬请访问,

https://www.nxp.com/design/design-center/development-boards-and-designs/EV-INVERTERGEN3

关于 Wolfspeed 1200 V 三相全桥 YM系列碳化硅功率模块的更多信息,敬请访问,

https://www.wolfspeed.com/products/power/sic-power-modules/ym3-power-module-family/

英文原文链接如下,

https://www.wolfspeed.com/knowledge-center/article/add-miles-and-years-of-performance-to-your-next-800-v-ev-traction-inverter-platform/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98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工业计算机解决方案领导品牌安勤科技推出全新工业用触控面板计算机APC-2340,主打轻薄且功能强大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专为智能制造智能零售智能医疗等多元应用场所打造。搭载第12代Intel® Alder Lake-P Core™ i5/i3处理器,结合23.8吋全平面多点触控屏幕,并支持多样化通讯与扩充接口,为工业级边缘运算需求提供兼具效能与灵活性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1.jpg

APC-2340采用Full HD分辨率的全平面,搭配投射式电容多点触控技术,提供高达10点的灵敏操作体验,即使配戴手套也能顺畅操控,提升现场作业效率。为满足高速数据处理与多任务作业的现代需求,更支持双通道DDR5 4800 MHz内存,最大可扩充至64GB,并具备M.2插槽与2.5吋硬盘空间,可根据应用需求弹性配置储存装置。

I/O扩充方面,提供4组USB 3.0、2组Display Port++、2组Intel® Gigabit Ethernet,并内建三组M.2插槽(Key B/E/M),分别支持4G/5G移动网络、Wi-Fi模块与储存扩充,大幅强化系统通讯能力与整合弹性。12~24Vdc的宽电压输入设计,使APC-2340适用于不同工控环境电源方案需求,并符合CE、FCC、VCCI与UKCA等多项国际安全与电磁兼容认证,确保稳定性与法规合规。

针对智能制造应用,APC-2340可作为数据可视化终端、设备监控面板或制造执行系统(MES)操作接口;在零售或医疗场所中,则适合应用于自助查询站、病患看诊整合系统与交互式数字广告牌。相较于传统工业计算机,APC-2340拥有更轻巧的机构设计与高度互动性,并支持Windows 10、Windows 11及Linux操作系统,降低跨平台部署的技术门坎。

产品规格

  • 轻薄设计,外形简洁

  • 搭载第12代Intel® Alder Lake-P Core™ i5/i3处理器

  • 23.8吋全高清(FHD)真平面前面板

  • 投射式电容多点触控技术,支持最多10点触控

  • 2组262-pin DDR5 4800 MHz SO-DIMM插槽,最大支持64GB内存

  • 内建2.5吋硬盘空间与M.2固态硬盘扩展槽

  • 4组USB 3.0、2组DP++显示输出接口

  • 双Intel® Gigabit以太网络端口

  • M.2插槽:1 组Key B(支持4G/5G通讯模块)、1 组 M.2 Key E(支持 Wi-Fi)、1组M.2 Key M(支持储存装置)

  • 宽范围直流电源输入,支持12~24Vdc

  • 兼容操作系统:Windows 10、Windows 11、Linux

  • 通过CE、FCC、VCCI、UKCA国际认证

安勤持续深化工业计算机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能量,APC-2340以其轻薄设计与高性能,助力企业提升数字互动与自动化效率,是现代产业打造未来智能操作平台的关键助力。

更多信息请至安勤官网,或通过在线表格与我们联系。

来源:Avalue安勤科技

围观 1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9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MCU行业翘楚发布全新产品,满足性能与小型化需求,提供专为电机控制优化的外设

2025 7 9  - 全球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TSE:6723)今日宣布推出基于Arm® Cortex®-M23处理器的RA2T1微控制器(MCU)产品群。该系列产品针对电机控制系统进行优化,专为风扇、电动工具、吸尘器、冰箱、打印机、吹风机等单电机应用而设计。

瑞萨RA-T系列新产品RA2T1,入门级、支持各类电机应用.jpg

瑞萨RA-T系列新产品RA2T1,入门级、支持各类电机应用

瑞萨RA家族MCU产品阵容.jpg

瑞萨RA家族MCU产品阵容

专为电机控制优化的功能集

全新RA2T1产品包含多项提升电机控制功能的设计,尤其适用于单电机系统。其显著特点之一是具备3通道S&H(采样保持)功能,可同时检测无刷直流(BLDC)电机的三相电流值。与顺序测量方式相比,这种方案可提高控制精度。RA2T1 MCU还提供具备互补脉宽调制(PWM)功能的定时器,可实现死区时间的自动插入和不对称PWM生成,这一针对逆变器驱动进行优化的功能,有助于控制算法的实施。

RA2T1产品集成对电机控制应用至关重要的安全功能,包括端口输出使能功能和高速比较器。当检测到过流时,二者协同工作,能够快速关闭PWM输出。关断状态可根据逆变器规格进行配置。

瑞萨在电机控制嵌入式处理领域的卓越地位

瑞萨面向电机控制提供专用MCU已有超过20年历史。公司每年向全球数千家客户出货超过2.3亿颗电机控制专用MCU。除多个RA MCU产品群外,瑞萨还在其32位RX产品家族、16位RL78 MCU和64位RZ MPU产品线中推出电机控制专用器件。

Daryl Khoo, Vice President of Embedded Processing Marketing Division at Renesas表示:“历经多年实践验证,瑞萨电机控制解决方案已在数千个系统中赢得客户信赖。全新RA2T1 MCU凭借前沿的技术和低功耗运行特性,结合瑞萨在单电机系统领域优异的质量与安全标准,进一步巩固我们在该领域的卓越市场地位。”

RA2T1产品群MCU的关键特性

  • 内核:64MHz Arm® Cortex®-M23

  • 存储:64KB闪存、8KB SRAM、2KB数据闪存

  • 模拟外设:12位ADC(带3通道采样保持)、温度传感器、内部参考电压、2通道高速比较器

  • 系统:高、中、低速片上振荡器;时钟输出;上电复位;电压检测;数据传输、事件链接和中断控制器;低功耗模式

  • 安全功能:PWM强制关闭、SRAM奇偶校验错误检测、ADC自诊断、时钟频率精度测量、非法内存访问检测

  • 工作温度范围:Ta = -40°C至125°C

  • 工作电压:1.6V至5.5V

  • 封装:48LQFP、32-LQFP、48-QFN、32-QFN、24-QFN(4mm x 4mm)

全新RA2T1产品群MCU由瑞萨灵活配置软件包(FSP)提供支持。FSP提供所需的所有基础架构软件,包括多个RTOS、BSP、外设驱动程序、中间件、连接、网络和安全堆栈,以及用于构建复杂AI、电机控制和云解决方案的参考软件,从而加快应用开发速度。它允许客户将自己的既有代码和所选的RTOS与FSP集成,为应用开发提供充分的灵活性。借助FSP,可轻松将现有设计迁移至其它RA系列产品。

成功产品组合

瑞萨将全新RA2T1 MCU产品群与其产品组合中的众多可兼容器件相结合,创建广泛的“成功产品组合”,包括便携式电动工具智能BLDC吊扇无线吸尘器无线吹叶机。“成功产品组合”基于相互兼容且无缝协作的产品,具备经技术验证的系统架构,带来优化的低风险设计,以加快产品上市。瑞萨现已基于其产品阵容中的各类产品,推出超过400款“成功产品组合”,使客户能够加速设计过程,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更多信息,请访问:renesas.com/win

供货信息

RA2T1产品群MCU以及FSP软件现已上市。全新MCU由瑞萨的灵活电机控制开发套件和瑞萨电机工作台开发工具提供支持,前者可实现永磁同步电机(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的便捷评估。该开发套件搭建了一个通用设计平台,支持瑞萨RA和RX产品家族中的众多电机控制MCU,从而助力跨多个平台的IP迁移。有关所有这些产品的信息可在renesas.com/RA2T1获取,客户可以在瑞萨网站或通过分销商订购样品及套件。

瑞萨MCU优势

作为全球卓越的MCU产品供应商,瑞萨电子MCU近年来的平均年出货量超35亿颗,其中约50%用于汽车领域,其余则用于工业、物联网以及数据中心和通信基础设施等领域。瑞萨电子拥有广泛的8位、16位和32位产品组合,所提供的产品具有出色的质量和效率,且性能卓越。同时,作为一家值得信赖的供应商,瑞萨电子拥有数十年的MCU设计经验,并以双源生产模式、业界先进的MCU工艺技术,以及由250多家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组成的庞大体系为后盾。关于瑞萨电子MCU的更多信息,请访问:renesas.com/MCUs

关于瑞萨电子

瑞萨电子(TSE: 6723),科技让生活更轻松,致力于打造更安全、更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作为全球微控制器供应商,瑞萨电子融合了在嵌入式处理、模拟、电源及连接方面的专业知识,提供完整的半导体解决方案。成功产品组合加速汽车、工业、基础设施及物联网应用上市,赋能数十亿联网智能设备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更多信息,敬请访问renesas.com。关注瑞萨电子微信公众号,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围观 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97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2025年,中国市场俨然已成为全球汽车电子竞争最激烈、增长最快的战场。面对欧洲市场疲软与全球产业转型压力,近日,恩智浦半导体(NXP)宣布选择将中国提升为其全球战略重心,不仅成立了中国事业部,还强调“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的全新布局逻辑。

1.png

这场看似顺势而为的转型能否真正拯救这家拥有60多年历史的汽车芯片巨头吗?这既是恩智浦自身的命运叩问,也是欧洲半导体产业在全球技术格局重塑下的生存之道。

一、恩智浦为何“押注中国”?

近年来,随着地缘政治格局急剧变化,欧洲芯片厂商普遍面临四重挑战:

中美科技博弈加剧:出口限制、实体清单频出,跨国企业被迫“选边站队”,技术输出风险上升;

区域本土化政策强化:欧盟推半导体法案,美国推CHIPS Act,中国推大基金+自研替代,全球供应链加速“本地分散化”;

中国作为“产业关键节点”地位提升:从市场、制造到技术创新,中国不再是廉价制造地,而是主导全球标准的重要策源地;

欧洲本土市场增长乏力:汽车市场滞涨、成本上升、政治干预(如德国对华出口限制)让企业不得不寻求外部突破。

这些因素催生了越来越多欧洲企业将战略重心“部分转向中国”,形成“在中国为中国”的系统布局。

我们看到,意法半导体(ST)宣布与华虹合作40nm MCU代工、与三安合作建设碳化硅工厂,投资高达32亿美元,由“出口型公司”转型为“在地制造+在地销售”的本土化制造商;目标是不仅服务中国市场,更为其全球客户提供“中国产能保障”。

著名的博世集团在苏州设立博世智能出行集团软件中心,武汉电驱动工厂持续扩张,此外,博世已在中国布局近万人研发团队,重点攻坚汽车智能化软件(软件定义汽车、智能座舱、ADAS等);同时与中国本土科技企业(如华为、阿里)展开协同创新。德国制造巨头已深刻意识到,中国是智能汽车变革的技术策源地,必须“参与其中,而非站在之外”。

三家公司的中国战略调整对比

维度

恩智浦(NXP)

意法(ST)

博世(Bosch)

组织结构

成立“中国事业部”,拥有更高本地决策权

仍以欧洲总部为主导

中国区虽大,但总部主导明显

研发能力

6大研发中心+1500工程师,自主定义产品超200款

逐步增强本地开发能力

强化软件侧,硬件相对较慢

制造能力

与中芯/台积电合作+天津封测+布局首款全国产芯片

华虹/三安代工,封测仍海外

制造端多依靠自身系统集成,不强调本地化晶圆

客户合作

与零跑、吉利、长安、长城等建立联合实验室

客户合作相对传统、集中在大Tier1

以整车厂/系统方案商角色为主,与客户是并行竞争

从执行力度和“在地创新反哺全球”的战略路径看,恩智浦是目前欧洲汽车芯片厂商中本地化最彻底的一家

这是因为恩智浦自身也面临很多压力,如恩智浦2024年全球营收同比下滑5%,但中国区销售额逆势增长4.1%,占比升至36%,成为唯一增长市场。相比之下,其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占比已降至22%,欧美传统市场正失去曾经的增长红利。

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芯片的“发动机”

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推动中国市场爆发式增长。一辆智能电动车所需芯片数量可超3000颗,芯片价值量远超传统燃油车。中国市场既是规模之最,更是技术应用之先,在定义全球汽车电子发展方向。

 “去全球化”背景下的供应链重构

中美博弈加剧“本地制造”的重要性。恩智浦强化中国供应链合作,计划将电气化芯片转入中国晶圆厂生产,标志着其本土化进程进入深水区。这不仅是对客户的承诺,也是对地缘政治风险的对冲。

二、中国战略调整带来了什么?

1. 组织架构:赋能“本地化决策”

设立中国事业部,使其具备研发、运营、质量和市场的一体化能力。通过1500+工程师、6大研发中心、6000家客户合作网络,构建了一个“面向中国客户、源于中国洞察”的业务闭环。

2. 产品创新:以中国速度驱动全球创新

恩智浦最新推出的18通道锂电池电芯控制器就是在中国市场完成定义与开发,首发即被全球客户采纳。这种从“落地市场”反哺“技术总部”的路径,突破了过去“总部—分支”的传统技术输出模式。

3. 生态协同:绑定本地车企,站稳第一线

2.png

恩智浦与长安、吉利、零跑、长城等主流车企共同建设联合实验室、创新中心,深入电驱动控制、智能驾驶、车载网络等关键领域。这种“协同开发+联合验证”的方式极大缩短了产品落地周期。

4. 供应链本地化:筑牢成本与交付护城河

借助中芯国际、台积电中国线、天津封测厂等在地资源,恩智浦补足了“设计+制造+封测”全链条能力。未来其产品不再“依赖外海绕道”,而是可实现真正的“中国制造+中国服务”。

三、这场“战略转身”真能拯救恩智浦吗?

看得见的成效:本地化正成为竞争壁垒

在中国技术与产业生态已深度融合的今天,恩智浦正借助其全球技术优势与本地响应速度形成“混血型”竞争力,这对仍停留在传统出口型逻辑的外资芯片厂商形成实质性差异。

但仍需警惕的挑战与不足:

1. 本地生态“协同深度”有限

尽管与整车厂、Tier1合作广泛,但在操作系统、基础软件平台(如SOA架构、AUTOSAR适配)方面尚缺乏强绑定。生态话语权若掌握在本地供应商手中,将制约恩智浦在SDV趋势下的核心控制力。

2. 技术自主性边界仍然脆弱

尽管强化了在中国的制造能力,但EDA工具、IP授权、高端设备仍受欧美控制。一旦地缘风险升级,恩智浦仍可能面临被“卡脖子”的系统性风险。

3. 中低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MCU、电池管理芯片、UWB、传感器等多个领域已涌现本土替代者,如比亚迪半导体、地平线、芯驰科技等。恩智浦若无法以“高性能+低成本”赢得中端市场,将被边缘化。

4. 文化融合与战略执行难题

恩智浦虽重组中国事业部,但跨国企业内在的审批流程、财务评估标准、决策机制仍以欧洲总部为主。真正实现“本地自主+全球协同”的高效运营机制,仍有待打磨。

四、战略转身重要,战略落地更关键

恩智浦的“中国战略调整”是一场具有前瞻性与深度的结构性转型。它不仅是对中国市场潜力的战略下注,更是一种面向未来全球竞争格局主动求变的范式转移。

在老张看来,但能否借此真正“拯救”自己,还取决于两个关键问题:

其本地化是否能够深入技术根部与平台层生态?

其创新效率能否持续在中国“定义未来”并领先全球?

如果能在这两个问题上真正打通任督二脉,恩智浦或许不仅能自救,更能为整个欧洲半导体产业的全球转型开辟一条新路径。

让时间来检验一切吧。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5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97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