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月,江波龙推出了7.2mm×7.2mm的超小尺寸eMMC*,为AI智能穿戴设备的物理空间优化提供了全新的存储解决方案。继这款创新封装存储产品问世后,江波龙再次推出穿戴存储力作——0.6mm(max)超薄ePOP4x,实现了更精简的穿戴物理布局。

超薄封装、高集成度设计

穿戴设备更极致的空间利用

与标准存储方案相比,ePOP4x采用了创新的封装技术和高度集成设计。其最大厚度仅为0.6mm(max),相比上一代0.8mm厚度产品减少了近25%,是当前市场上最薄的ePOP产品之一。

ePOP4x产品将eMMC和LPDDR4x集成于一体,提供32GB+16Gb和64GB+16Gb的市场主流容量组合,实现了Flash与DRAM的二合一,并采用性能更强的控制器,支持LDPC纠错,满足不同智能穿戴设备对于存储空间和运行内存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ePOP4x采用Package on Package(PoP)封装方式,将芯片直接贴装在SoC主芯片上,极大地节省了PCB占用空间,为尺寸受限的智能穿戴设备提供了更优的嵌入式复合存储方案。

自研固件、自有封测

专属的存储Foundry模式

江波龙的ePOP4x产品采用了自研固件,能够实现快速启动、超低功耗及主控SoC调优等多种功能,兼顾性能和续航表现。此外,ePOP4x还可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提供定制版本,提升产品的灵活性,为客户提供更精准的存储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江波龙具备自有封测制造能力,其苏州封测制造基地为存储产品提供了创新的封测技术支持。通过定制独立的封装测试和制造产线,江波龙为客户提供了"专品专线"的定制化制造服务模式,不仅确保了产品的稳定供应,还可提升协作效率,满足客户对存储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通过PTM(存储产品技术制造)商业模式,江波龙整合了自研存储芯片、固件、硬件以及创新的封测制造技术,以存储业界Foundry模式向客户快速交付存储产品。

0.6mm超薄ePOP4x、7.2mm超小尺寸eMMC

创新智能穿戴存储

从标准化到创新定制,从7.2mm超小尺寸eMMC到0.6mm超薄ePOP4x,江波龙的智能穿戴存储覆盖基础到高端的存储需求,为智能穿戴设备的轻薄化、高性能化提供全方位支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次技术的微小进步,都有望为穿戴设备的方寸之间带来创新的改变。未来,江波龙将继续在存储技术的前沿探索,不断挑战物理极限,为智能穿戴设备提供更优选的存储解决方案。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81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月20日,日本国际智慧能源周(World Smart Energy Week)开展的第二天,淘科新能源与宁德时代(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签署了一份2025年度总容量为300MWh的蓄电池采购合同,用于淘科新能源在日本的电网侧储能项目。自2023年起,淘科新能源就开始聚焦以高压系统为核心的电网侧储能电站的开发与销售事业,近两年其面向日本市场的储能出货量持续攀升,基于此,继去年与宁德时代签署350MWh采购合同后,淘科新能源今年再次与宁德时代达成新的采购协议。

签约现场图

签约现场图

近年来,电网侧储能作为日本新能源领域内的新起之秀,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吸引了众多投资者、企业家以及贸易商的关注。淘科新能源的优势在于提前进行市场布局,很好地抓住了这一波热潮和机遇。未来,淘科新能源将持续致力于构建多样化的电网侧储能电站开发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淘科新能源在日本已成功开发24个电网侧储能电站项目,其中有11个为自主投资。未来,淘科新能源将坚持自主投资开发和共同投资开发两条腿走路的战略方针,寻求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展开深入合作,携手共赢。

作为淘科新能源的储能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长期以来一直为淘科新能源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在此次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宁德时代也基于价格和交货期等诸多方面给淘科新能源做出了相关支持性承诺。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巩固双赢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携手在日本新能源领域开拓更广泛的市场。

联系淘科新能源:

联系电话:021-50872586
公司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杨新路88号5号楼301室
业务合作:sales@taoke-energy.com 
简历投递:job@taoke-energy.com 
公司官网:https://www.taoke-web.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81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品亮点

  • 产品丰富:5个系列,9款产品,工作距离覆盖300~3000mm

  • 性能出众:采集时间0.3s,不惧反光,精度最高0.03mm@300mm

  • 应用广泛:支持测量,乱序抓取,拆码垛,柔性装配等

  • 编程易上手:机器人系统视觉软件,含视觉指令集,全自动标定等功能

高精制造的发展进程从未停下脚步,生产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高效、精准的视觉检测和机器人应用需求日益增加。

为应对这一挑战,库卡推出全新3D视觉相机系统,这一系统集成了先进的相机硬件,同时融合强大的视觉平台机器人视觉应用软件,致力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

核心优势

本系列产品共9种相机型号,覆盖300mm至3000mm的工作距离,满足各种应用需求。无论是近距离精细操作还是远距离大范围检测,都能轻松应对。

采用高速结构光技术,库卡3D视觉相机具备高精度、大视野、高速度和小体积的特点,同时具有强大的抗环境光能力,可确保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软件配套上,KUKA.3D Vision Lite视觉系统配备丰富的AI算子,能够生成结构完整、边界清晰的点云数据,即使是暗色系和高反光材质的物体也能轻松应对。机器人系统同时内置丰富的视觉指令集,可实现全自动标定和机器人低代码编程,极大地降低了编程难度,为客户节约更多时间成本。

应用上,库卡3D视觉相机系统可简易、快速、有效地应用于机器人拆码垛、定位装配、尺寸测量、无序拣选等典型场景。为更好地服务于用户,软件可提供应用场景向导,以支持客户快速实现各种应用落地。

本次库卡3D视觉相机系统的加入,是对库卡产品库进一步的扩能升级。通过将先进的视觉技术与工业机器人无缝链接,创造丰富的智能化应用前景,以期为客户实现产能升级提供更多实践可能。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8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I与自动化驱动生命科学研发革新

近日,镁伽科技正式推出LABILLION™实验室智慧管理平台,并于线上发布。作为镁伽在"AI for Science(AI4S)"领域的又一重磅成果,LABILLION™以AI与自动化技术为核心,直击生命科学研发中长期存在的数据孤岛、系统僵化、流程低效等痛点,为科学家提供从实验设计到数据分析的全链路智能支持,助力科研创新效率的全面提升。

LABILLION™实验室智慧管理平台

LABILLION™实验室智慧管理平台

AI与自动化双引擎驱动创新,赋能科学决策

作为新一代的生命科学数据中台,LABILLION™的核心优势在于其AI与自动化的协同创新架构,能够显著提升研发效率与决策质量。平台内置的AI算法不仅能够实时分析实验数据、生成可操作的洞察,更通过最新升级的自然语言交互功能,实现"指令即执行"的突破性体验——研究人员仅需输入自然语言指令,系统即可自动解析语义、调用实验数据并直接输出结构化结果,帮助用户快速做出科学决策。此外,LABILLION™通过无缝集成实验室自动化工具,减少了大量人工操作,使研究人员能够专注于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从干实验靶点设计到湿实验自动化验证,从自然语言驱动的智能分析到一键生成可发表的图表,全程AI赋能,真正实现"让数据驱动研发"。

值得一提的是,LABILLION™全面部署了DeepSeek-R1作为底层推理模型,并以智能体的形式为用户带来革命性的交互体验。在自动化实验场景中,该智能体不仅能够解析自然语言指令,还能自动生成任务流并完成配置、数据上传、修改及绘图分析等全流程操作。这一设计消除了复杂系统的学习成本,使科学家能够以零门槛体验前沿的研发工具。这种"对话式研发"模式,也使得AI真正成为科学家的协作者而非工具。

智能数据管理打破孤岛,提升研发效率

在生命科学研发中,数据孤岛和低效的数据管理往往是制约创新的主要瓶颈。LABILLION™平台支持多源异构数据的无缝整合,能够将分散在不同系统、设备中的实验数据统一汇聚,形成标准化、结构化的数据库。借助SmartChart数据可视化引擎,可以进一步实现从原始数据到科研结论的跨越式转化。科学家仅需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如"以基因为行、样本为列、表达量为值绘制聚类热图",系统即可自动完成数据清洗、维度匹配与图表生成,输出可直接用于文献发表的高质量结果,打破海量数据可视化分析的技术壁垒,让科学家更专注在重要科研发现上。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可以通过LABILLION™实时监控实验进展,动态调整研发策略,从而显著缩短研发周期。平台还具备强大的数据追溯能力,从数据采集、存储到分析的全流程均可追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合规性与可重复性。这种端到端的数据治理能力,不仅提升了研发效率,也为科研机构应对监管要求提供了坚实保障。

模块化与统一设计,柔性适配全球实验室场景

LABILLION™采用模块化架构体系,结合了独立模块的灵活性与集成系统的强大功能,在保证系统统一性的同时,赋予用户高度自主权。用户可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需求,灵活选择功能模块,定制专属的工作流程。无论是电子实验记录本(ELN)、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还是高级数据分析工具,LABILLION™都能无缝集成,形成一个统一的操作平台。

此外,LABILLION™的SaaS架构以"敏捷迭代"为核心优势,有效解决了传统SaaS平台更新滞后于研发需求的痛点。通过动态模块加载与云端协同开发,用户无需切换多平台或自主开发补丁,即可实时获取最新功能。平台还支持本地私有化、云端及混合部署模式,并提供开放的API与SDK,允许用户根据需求深度定制功能,真正实现"研发推进与工具进化同步",这种柔性适配能力也使得LABILLION™能够满足全球实验室的多样化需求。

镁伽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瑜清表示:"LABILLION™的诞生源于我们对生命科学研发痛点的深刻理解,以及对AI与自动化技术的坚定信仰。AI for Science时代,数据已成为新的‘科研基因'。科学新发现不仅需要极高的知识压缩能力,还依赖于先进的决策推理能力。LABILLION™作为新一代的生命科学数据中台,能够在过往无法想象的规模下,将新的实验观察与现有知识和数据建立关联,充分利用新知识显著提升性能和表现。镁伽将以LABILLION™为起点,持续迭代创新,为全球科学家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工具,推动人类健康事业的进步。"

未来,镁伽将继续深耕AI与自动化技术,推动LABILLION™在更多垂直场景中的应用。同时,镁伽也将与全球科研机构和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生命科学研发的智能化未来。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81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两家公司预览第十代3D闪存技术,为性能、电源效率和比特密度设定新基准

Kioxia Corporation和Sandisk Corporation率先推出了先进的3D闪存技术,以4.8Gb/s的NAND接口速度、卓越的电源效率和更高的密度树立了行业标杆。

在2025年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 2025)上推出的这项新3D闪存创新结合了两家公司革命性的CBA(CMOS直接键合至阵列)技术1,采用了最新的接口标准之一——适用于NAND闪存的Toggle DDR6.0,并且利用了SCA(分离命令地址)协议2(一种适用于其接口的新型命令地址输入方法)以及PI-LTT(电源隔离低抽头终端)技术3,这对于进一步降低功耗至关重要。

借助这项独特的高速技术,两家公司预计新的3D闪存的NAND接口速度将比目前正在大规模生产的第八代3D闪存提高33%,达到4.8Gb/s的接口速度。该技术还能提升数据输入/输出的电源效率,使输入功耗降低10%,输出功耗降低34%,从而实现高性能与低功耗的平衡。两家公司在预览第十代3D闪存时详细介绍称,通过将存储层数量增加到332层,并优化布局以提高平面密度,该技术使比特密度提高了59%。

Kioxia首席技术官Hideshi Miyajima表示:“随着AI技术的普及,预计产生的数据量将大幅增加,现代数据中心对提高电源效率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Kioxia坚信,这项新技术将能够实现更大容量、更高速度和更低功耗的产品,包括用于未来存储解决方案的固态硬盘,并为AI的发展奠定基础。”

Sandisk全球战略与技术高级副总裁Alper Ilkbahar表示:“随着AI的发展,客户对存储的需求正变得日益多样化。通过我们的CBA技术创新,我们旨在推出在容量、速度、性能和资本效率方面达到最佳平衡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

Kioxia和Sandisk还分享了即将推出的第九代3D闪存的计划。借助其独特的CBA技术,两家公司可以将新的CMOS技术与现有的存储单元技术相结合,以提供具有资本效率、高性能和低功耗的产品。双方都将继续致力于开发前沿的闪存技术,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需求,并为数字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Kioxia

Kioxia是全球存储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军企业,致力于闪存和固态硬盘(SSD)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其前身Toshiba Memory于2017年4月从1987年发明NAND闪存的公司Toshiba Corporation分拆而出。Kioxia致力于通过提供产品、服务和系统来为客户创造选择,并为社会创造基于存储技术的价值,从而提升世界的“记忆”。Kioxia创新的3D闪存技术BiCS FLASH™正在塑造存储技术在高密度应用领域(包括高级智能手机、PC、汽车系统、数据中心和生成式AI系统)的未来。

关于Sandisk

Sandisk提供创新的闪存解决方案和先进的存储技术,在人们追求理想的当下满足个人和企业的需求,使他们能够不断前行并拓展新的可能性。Sandisk Corporation是Western Digital (Nasdaq: WDC)的全资子公司。敬请在InstagramFacebookXLinkedInYoutube上关注Sandisk,并在Instagram上加入Sandisk团队

  1. 一种技术,其中每个CMOS晶圆和存储单元阵列晶圆在其优化状态下分别制造,然后键合在一起。

  2. 一种技术,其中命令/地址输入总线和数据传输总线完全分离为不同的总线,然后并行使用。这减少了数据输入/输出时间。

  3. 一种技术,其中现有的1.2V电源和额外的较低电压电源被用于NAND接口电源。这降低了数据输入/输出期间的功耗。

* 1Gbps计算为1,000,000,000比特/秒。此数值是在我们特定的测试环境下获得的,可能会因使用条件而有所不同。

* 公司名称、产品名称和服务名称可能第三方公司的商标。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219359335/zh-CN/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81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 系统架构解析

本系统基于米尔MYC-YM90X核心板构建,基于安路飞龙DR1M90处理器,搭载安路DR1 FPGA SOC 创新型异构计算平台,充分发挥其双核Cortex-A35处理器与可编程逻辑(PL)单元的协同优势。通过AXI4-Stream总线构建的高速数据通道(峰值带宽可达12.8GB/s),实现ARM与FPGA间的纳秒级(ns)延迟交互,较传统方案提升了3倍的传输效率,极大地提升了系统整体性能。

国产化技术亮点

全自主AXI互连架构,支持多主多从拓扑,确保系统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硬核处理器与PL单元共享DDR3控制器,提高内存带宽利用率(可升级至DDR4)

动态时钟域隔离技术(DCIT,确保跨时钟域的数据交互稳定性,避免时序错误

国产SM4加密引擎硬件加速模块,为数据加密任务提供硬件级别的支持,提升加密处理效率

1.png

图一 系统架构框图



 如图一所示,系统架构通过“低内聚,高耦合”的设计思想,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完成了以下工作。

1.     通过I²C对OV5640摄像头进行分辨率,输出格式等配置。

2.     双目图像数据进行三级帧缓存,FIFO——DMA——DDR。

3.     客制化低延迟ISP(开发者根据场景需求加入)

4.     VTC驱动HDMI输出显示


2. 系统程序开发

2.1 DR1固件架构设计

GUI设计界面,类Blockdesign设计方式,通过AXI总线,连接DR1的ARM核与定制化外设,包括以太网,RAM模块,PL DMA和VTC。

2.png

图二  FPGA底层架构框图

2.2 双目视觉处理流水线

2.2.1 传感器配置层

为实现高效的传感器配置,本系统采用混合式I²C配置引擎,通过PL端硬件I²C控制器实现传感器参数的动态加载。与纯软件方案相比,该硬件加速的配置速度提升了8倍,显著降低了配置延迟。

// 可重配置传感器驱动IP
module ov5640_config (
    input wire clk_50M,
    output tri scl,
    inout tri sda,
    input wire [7:0] reg_addr,
    input wire [15:0] reg_data,
    output reg config_done
);
// 支持动态分辨率切换(1920x1080@30fps ↔ 1280x720@60fps)
parameter [15:0] RESOLUTION_TABLE[4] = '{...};

该配置引擎支持多分辨率与高帧率动态切换,适应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2.2.2 数据采集管道

系统构建了三级缓存体系,确保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实时性:

像素级缓存:采用双时钟FIFO(写时钟74.25MHz,读时钟100MHz),实现数据的稳定缓存和传输。

行缓冲:使用BRAM的乒乓结构(每行1920像素×16bit),减少数据延迟。

帧缓存:通过DDR3-1066 1GB内存支持四帧循环存储,确保图像的持续流畅展示。

// 位宽转换智能适配器
module data_width_converter #(
    parameter IN_WIDTH = 16,
    parameter OUT_WIDTH = 96
)(
    input wire [IN_WIDTH-1:0] din,
    output wire [OUT_WIDTH-1:0] dout,
    // 时钟与使能信号
);
// 采用流水线式位宽重组技术
always_ff @(posedge clk) begin
    case(state)
        0: buffer <= {din, 80'b0};
        1: buffer <= {buffer[79:0], din};
        // ...6周期完成96bit组装
    endcase
end

2.2.3. 异构计算调度

系统通过AXI-DMA(Direct Memory Access)实现零拷贝数据传输,优化内存和外设间的数据交换:

写通道:PL→DDR,采用突发长度128、位宽128bit的高速数据传输

读通道:DDR→HDMI,配合动态带宽分配(QoS等级可调),确保不同带宽需求的动态适配

2.2.4 VTC显示引擎深度优化

PL DMA输出显示优化

 显示时序的优化对高质量图像输出至关重要。通过VTC(Video Timing Controller),本系统能够实现多模式自适应输出。

    axi_hdmi_tx#(
        .ID(0),
        .CR_CB_N(0),
        .DEVICE_TYPE(17), // 17 for DR1M
        .INTERFACE("16_BIT"),
        .OUT_CLK_POLARITY (0)
     )
    axi_hdmi_tx_inst (
        .hdmi_clk (pll_clk_150),
        //.hdmi_clk (clk1_out),
        .hdmi_out_clk (hdmi_clk ),
        .hdmi_16_hsync (hdmi_hs ),
        .hdmi_16_vsync (hdmi_vs ),
        .hdmi_16_data_e (hdmi_de),
        .hdmi_16_data (/*hdmi_data*/ ),
//        .hdmi_16_data (hdmi_data ),
        .hdmi_16_es_data (hdmi_data),
        .hdmi_24_hsync (),
        .hdmi_24_vsync (),
        .hdmi_24_data_e (),
        .hdmi_24_data (/*{r_data,g_data,b_data}*/),
        .hdmi_36_hsync (),
        .hdmi_36_vsync (),
        .hdmi_36_data_e (),
        .hdmi_36_data (),
        .vdma_clk (pll_clk_150 ),
        .vdma_end_of_frame (dma_m_axis_last ),
        .vdma_valid (dma_m_axis_valid ),
        .vdma_data (dma_m_axis_data ),
        .vdma_ready (dma_m_axis_ready),
        .s_axi_aclk (S_AXI_ACLK ),
        .s_axi_aresetn (S_AXI_ARESETN ),
        .s_axi_awvalid (axi_ds5_ds5_awvalid ),
        .s_axi_awaddr (axi_ds5_ds5_awaddr ),
        .s_axi_awprot (axi_ds5_ds5_awprot ),
        .s_axi_awready (axi_ds5_ds5_awready ),
        .s_axi_wvalid (axi_ds5_ds5_wvalid ),
        .s_axi_wdata (axi_ds5_ds5_wdata ),
        .s_axi_wstrb (axi_ds5_ds5_wstrb ),
        .s_axi_wready (axi_ds5_ds5_wready ),
        .s_axi_bvalid (axi_ds5_ds5_bvalid ),
        .s_axi_bresp (axi_ds5_ds5_bresp ),
        .s_axi_bready (axi_ds5_ds5_bready ),
        .s_axi_arvalid (axi_ds5_ds5_arvalid ),
        .s_axi_araddr (axi_ds5_ds5_araddr ),
        .s_axi_arprot (axi_ds5_ds5_arprot ),
        .s_axi_arready (axi_ds5_ds5_arready ),
        .s_axi_rvalid (axi_ds5_ds5_rvalid ),
        .s_axi_rresp (axi_ds5_ds5_rresp ),
        .s_axi_rdata (axi_ds5_ds5_rdata ),
        .s_axi_rready  (axi_ds5_ds5_rready)
      
    );

动态时序生成器

 通过PL-PLL动态调整像素时钟,确保显示无卡顿、无闪烁,误差控制在<10ppm内。

// VTC配置代码片段(Anlogic SDK)
void config_vtc(uint32_t h_total, uint32_t v_total) {
    VTCRegs->CTRL = 0x1;  // 使能软复位
    VTCRegs->HTOTAL = h_total - 1;
    VTCRegs->VTOTAL = v_total - 1;
    // 详细时序参数配置
    VTCRegs->POLARITY = 0x3;  // HS/VS极性配置
    VTCRegs->CTRL = 0x81;     // 使能模块
}


3. 硬件连接与测试

硬件连接

米尔的安路飞龙板卡采用2 X 50 PIN 连接器设计,可灵活插拔多种子卡,配合子卡套件,可扩展成多种形态,多种应用玩法。

3.png

图三 使用模组、底板、子卡和线缆搭建硬件系统(使用米尔基于安路飞龙DR1M90开发板)

显示测试

实测双目显示清晰,无卡帧,闪屏。

4.png

图四 输出显示效果

系统集成

 在FPGA硬件描述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在Linux下实现双摄,为复杂系统调度应用铺平道路。

 内核加载5640驱动下通过dma搬运ddr数据,在应用层中通过v4l2框架显示到HDMI上,完整数据流如下:

 FPGA DDR → AXI-DMA控制器 → Linux DMA引擎 → 内核dma_buf  → V4L2 vb2队列 → mmap用户空间 → 应用处理 

三路DMA设备树HDMI、camera1、camera2代码片段:

//hdmi
        soft_adi_dma0: dma@80400000 {
                compatible = "adi,axi-dmac-1.00.a";
                reg = <0x0 0x80400000 0x0 0x10000>;
                interrupts = <GIC_SPI 83 IRQ_TYPE_LEVEL_HIGH>;
                clocks = <&axi_dma_clk>;
                #dma-cells = <1>;
                status = "okay";

                adi,channels {
                        #size-cells = <0>;
                        #address-cells = <1>;

                        dma-channel@0 {
                                reg = <0>;
                                adi,source-bus-width = <32>;
                                adi,source-bus-type = <0>;
                                adi,destination-bus-width = <64>;
                                adi,destination-bus-type = <1>;
                        };
                };
        };
// cam1
        mipi_adi_dma0: dma@80300000 {
                compatible = "adi,axi-dmac-1.00.a";
                reg = <0x0 0x80300000 0x0 0x10000>;
                interrupts = <GIC_SPI 82 IRQ_TYPE_LEVEL_HIGH>;
                clocks = <&axi_dma_clk>;
                #dma-cells = <1>;
                status = "okay";

                adi,channels {
                        #size-cells = <0>;
                        #address-cells = <1>;

                        dma-channel@0 {
                                reg = <0>;
                                adi,source-bus-width = <128>;
                                adi,source-bus-type = <1>;
                                adi,destination-bus-width = <64>;
                                adi,destination-bus-type = <0>;
                        };
                };
        };
//cam2
        mipi_adi_dma1: dma@80700000 {
                compatible = "adi,axi-dmac-1.00.a";
                reg = <0x0 0x80700000 0x0 0x10000>;
                interrupts = <GIC_SPI 86 IRQ_TYPE_LEVEL_HIGH>;
                clocks = <&axi_dma_clk>;
                #dma-cells = <1>;
                status = "okay";

                adi,channels {
                        #size-cells = <0>;
                        #address-cells = <1>;

                        dma-channel@0 {
                                reg = <0>;
                                adi,source-bus-width = <128>; 
                                adi,source-bus-type = <1>;
                                adi,destination-bus-width = <32>;
                                adi,destination-bus-type = <0>;
                        };
                };
        };

        双路i2c OV5640设备树配置代码片段

camera@3c {
              compatible = "ovti,ov5640";
              pinctrl-names = "default";
            //   pinctrl-0 = <&pinctrl_ov5640>;
              reg = <0x3c>;
              clocks = <&ov5640_clk>;
              clock-names = "xclk";
            //   DOVDD-supply = <&vgen4_reg>; /* 1.8v */
            //   AVDD-supply = <&vgen3_reg>;  /* 2.8v */
            //   DVDD-supply = <&vgen2_reg>;  /* 1.5v */
            powerdown-gpios = <&portc 8 GPIO_ACTIVE_HIGH>;
            reset-gpios = <&portc 7 GPIO_ACTIVE_LOW>;
              port {
                  /* Parallel bus endpoint */
                  ov5640_out_0: endpoint {
                      remote-endpoint = <&vcap_ov5640_in_0>;
                      bus-width = <8>;
                      data-shift = <2>; /* lines 9:2 are used */
                      hsync-active = <0>;
                      vsync-active = <0>;
                      pclk-sample = <1>;
                  };
              };
          };


性能测试

性能实测数据。

指标

实测值

理论峰值

图像处理延迟

18.7ms

≤20ms

DDR吞吐量

9.2GB/s

9.6GB/s

功耗(全负载)

3.8W

4.2W

启动时间(Linux)

18s

-


4. 场景化应用扩展

该方案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1.智能驾驶:前视ADAS系统,包含车道识别和碰撞预警

2.工业检测:高速AOI(自动光学检测)流水线,提升检测精度和效率

3.医疗影像:内窥镜实时增强显示,支持多视角成像

4.机器人导航: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点云加速处理,提升机器人自主导航能力

通过安路TD 2024.10开发套件,开发者能够快速移植和定制化开发,具体包括:

•使用GUI图形化设计约束工具,简化硬件开发过程

•调用预置的接口与处理器IP,加速产品开发上市时间,专注应用和算法的处理

•进行动态功耗分析(DPA)与仿真,确保系统的稳定性与高效性


0. One More Thing…

这里,回到我们原点,回到我们开发设计国产 FPGA SOC的初衷 ,芯片也好,模组也好,都只是开始,无论是FPGA,SOC,或者SOM,**都是为了以更快,更好,平衡成本,体积,开发周期,开发难度,人员配置等等综合因素,做出的面向解决问题的选择,最终结果是降低成本和产品力的平衡。**

安路飞龙系列的问世,让我们很欣喜看见国产SOC FPGA的崛起,希望和业界开发者一起开发构建国产SOC FPGA生态,**所以选择将系列教程以知识库全部开源,共同无限进步!**

5.png

6.png

米尔电子可能只是其中非常非常小的一个数据集,但会尽力撬动更大贡献。

获取完整工程链接和更多开发资料请联系support.cn@myir.cn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8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png

数据几乎支撑着当今世界的方方面面,而生成、处理、共享或以其他方式处理的数据量也在逐年增加。据估计,全球90%的数据都是在过去两年中产生的,超过80%的组织预计将在2025年管理ZB级别的数据,仅在2024年就会产生了147 ZB数据。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一粒米是一个字节,那么一ZB的米就可以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几米厚。

数据爆炸意味着它能提供更有价值的洞察力,但同时也增加了漏洞或攻击的可能性,并引发安全和数据合理使用的难题。因此,组织不仅要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还要制定确保数据完整性的策略,尤其是用于开发模型或推动决策或创新的数据,这一点至关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溯源的概念——跟踪每个数据点从源头开始的移动和转换——已经从锦上添花的防御措施逐渐发展成为网络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企业不断采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这一点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底层的数据才是可信和可靠的。

数据完整性的坚实基础

数据溯源是防止数据篡改和设计可信、合规安全系统的关键。在高层面上,这一过程涉及将元数据与数据加密绑定,以创建每个节点完整历史的透明记录,从而确保其完整性并帮助应对网络威胁。溯源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从起源点跟踪数据到当前使用状态的整个过程,从而创建一个不间断的信任链。

当信息在系统中首次数字化时,需要标注上时间、日期、地点、源设备类型、隐私权等信息。然后,所有这些信息都会以加密方式与数据本身绑定,记录不可更改的时间点。虽然当今的系统对数据来源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但我们的目标是在整个系统的每个转换点添加和重新绑定元数据。区块链和其他分布式记账等新兴技术将成为这些防篡改系统的基础。

未重视数据溯源的组织可能会根据不准确或被篡改的信息做出决策,从而导致负面结果,甚至损害客户利益。就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型语言模型(LLM)而言,如果不能正确追踪数据的历史,也会导致版权问题。然而,如果企业成功实施了溯源系统,在数据的每一步都对其真实性进行评估,他们就能赢得客户、合作伙伴甚至监管方的信赖,从而创造优势。

增强人工智能的透明度

在各行各业中,运营中嵌入AI和ML系统的情况显著增加。虽然这种创新提高了效率,但人工智能系统也容易受到威胁,从而损害数据完整性,而且这些威胁正变得越来越复杂。

想象一个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孪生技术来模拟和优化生产的智能工厂。只有当系统中使用的训练数据准确、高时效时,这种方法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数据的可信度至关重要。数据溯源系统可以让工厂查看模型的源记录,以及是否和何时对其进行了修改,从而让工厂管理人员能够验证输出结果,并更轻松地检测数据保真度中的潜在威胁或基于时间的漂移。

遗憾的是,尽管数据溯源对于构建和维护可信的人工智能系统至关重要,但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广泛认可。部分原因是缺乏可遵循的广泛标准,如今大多数模型几乎都没有实施或强制执行必要的要求,因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威胁:

  • 数据中毒。不法分子可以破坏训练数据,干扰模型的准确性或引入偏差。

  • 恶意训练。莱迪思分享了一个关于汽车行业恶意训练潜在后果的例子,其中提到了一项研究,研究中自动驾驶汽车中的人工智能系统被故意误导,将停车标志识别为限速提高,这显示了恶意训练在现实世界中的危险性。

即使没有外部干预,缺乏溯源洞察力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数据漂移。当算法所训练的数据属性发生变化,而模型没有相应调整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从而降低输出的准确性。维护数据溯源是确保这些系统的输出长期可靠的最佳途径。

FPGA初露锋芒

为提高网络弹性,系统设计人员可将FPGA集成到数据溯源系统中。与固定功能的处理器不同,FPGA作为真正灵活、可重新编程的硬件,能够进行并行处理和实时安全操作。其内置的安全功能,如加密和验证机制,有助于在处理过程中保护和安全地标记数据。由于FPGA通常是系统数据的源点,因此在加密绑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FPGA固有的灵活性允许对其进行编程和重新编程,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执行特定任务。这种可定制性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需求的变化,调整采集和管理溯源信息的方法。

FPGA还能优化系统性能,包括AI和ML模型。由于具有实时处理能力,FPGA能够以最小的延迟管理不同来源的大量数据。这种处理速度可确保数据交易得到及时记录和加密绑定,并确保溯源记录反映最新信息,更好地为数据溯源提供支持。此外,FPGA可以并行执行许多操作。这使它们能够同时实现收集数据、执行加密操作和监控安全性,而不会影响系统的性能。

量子计算的影响

由于加密操作对元数据绑定过程至关重要,因此所使用的加密算法必须面向未来。这个问题非常紧迫,因为量子计算的发展有可能对我们今天所依赖的经典非对称加密保护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在即将到来的量子计算机时代保护我们的数字数据,我们需要转向后量子加密(PQC)这一新型加密技术。PQC算法使用不同以往的创新的数学模型,能够抵御量子威胁。由于这种加密方法非常新颖,因此更加凸显了FPGA的 “加密灵活性 ”。如果运行PQC算法的FPGA在现场部署后发现漏洞,可以更新编程而无需更换硬件。这种灵活性使FPGA成为向PQC过渡和遵守不断变化的法规的先行者。

构建可信任的未来

随着数据溯源越来越受关注,行业和政府标准机构需要制定新的溯源指南,要求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披露模型的数据溯源完整性。不过,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措施最终会采取什么形式。

一种方案是根据数据溯源系统的稳健性对其进行分级,最底层代表缺乏数据溯源机制,最高层代表有明确记录的信任链,概述数据点的历史。同样,合规性和执行机制也需要在此框架内进行评估,以降低与数据滥用相关的风险,确保透明度和问责制。此外还需要对这些标准的遵守情况进行独立的第三方验证,减少潜在的利益冲突,并确保达成评估数据溯源可信度的最佳实践。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开发人员接受数据记录后不得更改或删除的理念,我们还可能看到不可变数据方案的实施越来越多。区块链技术就是这样一种解决方案,因为它具有去中心化的安全性和分布式属性。在区块链网络中,每笔交易或每条数据都与前一笔交易或数据有加密链接,一旦交易被添加到区块链中,就几乎不可能被修改或删除,从而形成不可更改的链条。

开发关键系统和推动重要决策离不开数据支持,因此企业必须能够跟踪并信任数据。人工智能系统的兴起进一步强调了对有效数据溯源的需求,便于检测对这些模型的威胁并确保其长期可靠性。2025年及以后,数据溯源将成为网络安全、网络弹性和网络信任的基石,帮助企业识别数据完整性面临的威胁,遵守新法规,并在客户和合作伙伴网络中建立信任。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查看莱迪思的在线研讨会:《人工智能和量子时代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莱迪思FPGA解决方案如何让您的系统设计更安全、应对未来的威胁,请联系我们的团队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81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变压器控制领域专家德国MR公司(莱茵豪森集团,以下可简称:MR)近期助力成都西电中特电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下可简称:成都西电中特),完成了卡塔尔北部气田扩建项目可调式电抗器设备的交付工作。作为成都西电中特的首个可调式电抗器项目,此番更是MR和成都西电中特在特殊领域的又一次紧密合作,再次彰显了MR开关在可调电抗器领域的领先地位。

针对项目需求,MR为全球的主要电抗器制造商提供了4套先进的VR2型开关及ETOS®机构箱,突破了损耗过大、运行效率不高等技术瓶颈,设计了可调式电抗器配套的有载分接开关,有效解决了项目难题。该设备的成功测试及一系列试验、校对、调试工作,为其在电力系统中实现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jpg

创新力持续丰盈,深度考量率先突破

卡塔尔北部气田扩建项目作为卡塔尔能源公司(Qatar Energy)的重要战略部署,对电力设备的性能和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可调并联电抗器(VSR)作为该项目中的关键技术设备,因其能够稳定电压、实现无功补偿,并具备高精度调节和高效运行的特点,成为了项目中的亮点产品。MR提供的VR2型开关技术,确保了电抗器的可靠运行和经济性。采用有载分接开关控制的并联电抗器,因为其独特的优势,能在一定范围内实现逐步调整,使补偿更加精准,减少了传输线路损耗,提高线路运行效率。此外,采用有载分接开关控制的并联电抗器还能减少设备数量,使维护的工作量显著降低。

2.jpg

MR与成都西电中特紧密沟通,双方充分认识到有载分接开关的选择和应用对于可调式并联电抗器的成功至关重要。事实上,可调式电抗器的技术门槛较高,在项目投标阶段销售、运维团队需要和客户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客户的设计方案及关键电抗器参数的确定,还需要根据完整的订单表格及电抗器参数,交由德国技术专家团队校核方案的可行性。在项目推进过程中,MR多部门协同作战,创新突破,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了产品的顺利交付。

“种子选手”新牌面,在卡塔尔具象化

MR作为分接开关供应商,为全球主要电抗器制造商提供有配套的有载分接开关。值得强调的是,有载分接开关的选择与应用对电抗器性能至关重要。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可调电抗器将在更多海外项目中得到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国际能源市场中,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能源消费和需求增长来源。而卡塔尔作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则是中国能源市场上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去年,中石化和中石油就分别和卡塔尔能源公司签订了为期27年的液化天然气长期购销协议,同时也签署了卡塔尔北部气田扩建项目参股协议。卡塔尔北部气田扩能项目EPC总承包方是江苏海外集团国际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以下可简称:江苏海企技术),项目总投资287.5亿美元。江苏海企技术作为从事高端装备招标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的主要服务商,代表业主前期介入电抗器采购进程,并促成和巩固了其与MR、成都西电中特的长期合作关系。

成都西电中特销售副总经理贾永庆先生表示:“我很高兴成都西电中特与MR携手合作,MR是我们在能源领域长期的合作伙伴。MR的专业团队在我们实施海外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尤其是在提升技术实力和响应速度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针对项目的个性化需求,MR和我们一起分析探讨,为保障电网设备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和实践支撑。”

MR将继续深度挖掘并巧妙融合分接开关的卓越性能特性,设计出更为灵活多变的组合策略与电抗器解决方案,提升产品的经济效能并确保其可靠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坚信,通过与全球范围内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携手并进,深化战略协同,将共同开启高端电力设备领域的新篇章,为全球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关于MR(莱茵豪森集团)

德国MR公司创立于1868年,总部位于德国南部的雷根斯堡市。现在大约有 3600 名员工在雷根斯堡的 MR 公司(Maschinenfabrik Reinhausen GmbH 总部以及 28 个国家的 39 家关联公司工作。除核心业务变压器控制外,MR公司的业务还包括:电能质量、复合绝缘产品、和高压测试系统。

1926年,MR首创具有划时代意义、用于调节变压器电压的有载分接开关,之后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和先进的技术,赢得了全球诸多电力项目的青睐。自1974年向中国出口第一台油浸式有载分接开关以来,MR积极参与中国电网建设工程,见证了中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三峡水电站工程、西电东送工程、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800kV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国内重大项目中,MR的产品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80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提升软件开发效率与准确性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微芯科技公司)宣布推出MPLAB® AI编码助手,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为软件开发和嵌入式工程师提供代码编写与调试支持。这款免费工具作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odeVS Code®)的扩展,基于市场领先的开源AI代码助手Continue开发,并预配置了MicrochipAI聊天机器人,以提供实时支持。

1.jpg

Microchip这款聊天机器人提供侧边栏即时聊天功能,使开发者能够直接在此处评估和迭代代码。这种交互式支持通过高度定制化的实时协助及针对Microchip产品的专业洞察,显著提升编码体验。其他主要功能包括:高级自动补全,简化编码流程;代码编辑与错误检测,支持在当前文件内高效修改代码;集成文档访问,在IDE中直接搜索Microchip技术文档。

Microchip负责开发系统和大学计划的副总裁Rodger Richey表示:“MPLAB® AI编码助手标志着软件开发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它将彻底改变工程师使用Microchip产品的方式。我们正在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提供交互式实时支持,帮助开发人员更快、更轻松地创建更优质的软件。”

与市场上多数代码助手不同,MPLAB® AI编码助手的侧边栏聊天功能可直接在VS Code界面中生成模块图,而不仅限于文本回复。该能力结合对Microchip单片机/微处理器文档库的便捷访问,可简化编码流程并提高准确性。

访问公司官网了解Microchip全系列开发工具

供货与定价

MPLAB AI 编码助手可免费获取;某些高级功能可能需要订阅许可。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Microchip 销售代表、全球授权分销商或访问 Microchip 采购与客户服务网站 www.microchipdirect.com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简介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是致力于智能、互联和安全的嵌入式控制与处理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其易于使用的开发工具和丰富的产品组合让客户能够创建最佳设计,从而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减少系统总成本,缩短上市时间。Microchip的解决方案为工业、汽车、消费、航天和国防、通信以及计算市场中超过10万家客户提供服务。Microchip总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Chandler市,提供出色的技术支持、可靠的产品交付和卓越的质量。详情请访问公司网站www.microchip.com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80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新一代硅光技术和下一代 BiCMOS专有技术带来更出色的连接性能,面向即将到来的800Gb/s 和 1.6Tb/s 光互连应用需求

  • 与价值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制定可插拔的、能效更高的光收发器路线图,面向下一代AI集群的 GPU 互连应用

服务多重电子应用领域、全球排名前列的半导体公司意法半导体 (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TM) 推出了新一代专有硅光技术,为数据中心和 AI 集群带来性能更高的光互连解决方案。随着 AI 计算需求的指数级增长,计算、内存、电源以及这些资源的互连都面临着性能和能效的挑战。意法半导体新推出的硅光技术和新一代 BiCMOS 技术可以帮助云计算服务商和光模块厂商克服这些挑战。计划从 2025 年下半年开始,800Gb/s 和 1.6Tb/s 光模块将逐步提升产量。

数据中心互连技术的核心是成千上万个光收发器,这些器件进行光电和电光信号转换,在图形处理单元 (GPU)、交换机和存储之间传输数据。在这些收发器中,意法半导体新推出的专有硅光 (SiPho) 技术可支持客户在一颗芯片上集成多个复杂组件;同时,意法半导体另一项专有新一代BiCMOS技术则带来了超高速、低功耗光连接解决方案,可助力AI市场持续增长。

意法半导体微控制器、数字IC和射频产品部总裁 Remi El-Ouazzane,表示:“人工智能需求正在加快高速通信技术在数据中心生态系统中的普及应用,现在正是 ST 推出新的高能效硅光技术以及新一代 BiCMOS技术的好时机,因为这两项技术能够让客户设计新一代光互连产品,为云计算服务运营商提供 800Gbps/1.6Tbps的光互连解决方案。这两项技术是客户光模块开发战略中的两个关键器件,拟在ST的欧洲300 毫米晶圆厂制造,并作为独立的厂家为客户大批量供货。今天的公告标志着我们PIC产品系列的第一步,得益于与整个价值链中关键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数据中心和AI集群市场中硅光子和BiCMOS晶圆的头部供应商,无论是现在的可插拔光模块,还是未来的光I/O连接。”

亚马逊网络服务副总裁、杰出工程师Nafea Bshara表示:“AWS 非常高兴与 ST 合作开发新型硅光技术PIC100,该技术能够连接包括人工智能 (AI)服务器在内的所有基础设施。基于ST所呈现的工艺能力,使得PIC100 成为光互连和 AI 市场上先进的硅光技术,AWS决定与ST合作。我们对这将为这项技术带来的潜在创新充满期待。”

LightCounting 首席执行官兼首席分析师 Vladimir Kozlov 博士表示: “数据中心用可插拔光收发器市场增速显著,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到 70 亿美元,在2025-2030 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 (CAGR) 预计将达到 23%,期末市场规模将超过 240 亿美元。基于硅光调制器的发展,光模块的市场份额将从2024年的30%上升到2030年的60%。”

备注:

ST的 SiPho 技术与 ST BiCMOS技术的整合形成一个独特的 300 毫米硅平台,产品定位光互连市场,这两项技术目前都处于产品转化阶段,计划将在ST位于法国克罗尔 300 毫米晶圆厂投产。

更多产品相关信息可在ST官网(技术文章及博客等)查询。

关于意法半导体意法半导体拥有5万名半导体技术的创造者和创新者,掌握半导体供应链和先进的制造设备。作为一家半导体垂直整合制造商(IDM),意法半导体与二十多万家客户、成千上万名合作伙伴一起研发产品和解决方案,共同构建生态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新机遇,满足世界对可持续发展的更高需求。意法半导体的技术让人们的出行更智能,让电源和能源管理更高效,让云连接的自主化设备应用更广泛。意法半导体承诺将于2027年实现碳中和(在范围1和2内完全实现碳中和,在范围3内部分实现碳中和)。详情请浏览意法半导体公司网站:www.st.com.cn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80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