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5G、人工智能(AI)和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的推动下,媒体技术正迎来翻天覆地的变革。随着内容生产和传播全面转向数字化和IP化,业界急需一个能够适应各种媒体格式和应用场景的强大系统。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为媒体处理带来了未曾有过的效率提升和灵活性,混合云架构更是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对于实时、高带宽媒体信号处理的迫切需求令传统的中心化处理手段力不从心,使得分布式处理成为当下唯一可行且高效的选择。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TVU Networks根据对用户需求和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潜心研发,于近期推出了一款划时代产品——TVU MediaHub云调度。这一产品采用混合云构架的分布式处理技术,实现了任意地点、任意格式的媒体信号以多种格式传输到多个目的地,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媒体信号路由观念,更以其前所未有的灵活和高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内容调度与分发的范式。

1.jpg

TVU MediaHub界面

产品特点介绍:

设计理念:简洁、高效、无界

告别硬件限制:现在的媒体信号不再受束于物理硬件——TVU MediaHub云调度带领用户跻身云端,体验真正的媒体信号路由自由。TVU的云平台超越传统界限,支持多种媒体格式和无上限的输入/输出数量,并且轻松处理从SDI到IP的信号矩阵。

云端弹性部署:用户搭建从本地到数字媒体工作流的桥梁,轻松连接并路由多种音频/视频/元数据,无缝集成本地资源与云路由,确保资源的最优利用。TVU云调度让内容的输出方式极大丰富,而系统的复杂度并未增加。

2.jpg

TVU MeidaHub 支持主流格式的输入及输出

极简的拖拽操作: 传统的信号路由工作既繁琐又耗时,而TVU MediaHub云调度则大幅简化了整个过程——通过WebUI界面,实时预览,再将信号拖拽和放入,即刻完成,不再需要复杂的传统路由器及其线缆连接带来的繁冗,而且,它始终开启,随时工作,完全实现自动化管理实时压缩、编码、解码等后台工作。

实现IP路由的革新: 从SDI到IP的转变过程中,多种网络并存,导致工作流程的复杂性激增。利用TVU MediaHub云调度,这一问题将迎刃而解,媒体人能够从容管理包含SDI和IP信号的复杂网络,以云技术的强大助力,无惧各种设备、各种信号混合带来的挑战。

源于路由,超越路由

除了简洁、高效、无界的设计理念,TVU MediaHub云调度独树一帜,不仅满足路由需求,还能带来更多全新的工作模式和资源管理方式:

编单路由&录制:通过自动化工具提前规划用户的内容路由,从日常繁琐配置中释放,而且,TVU云调度能够实时捕捉并记录直播内容,确保关键时刻不被错过。

实时分析:全览用户的信号流和带宽使用情况,TVU MediaHub的分析功能提供驾驭数据的力量,帮助用户优化网络传输资源。

设计冗余:我们始终以可靠性为先,全天候备份机制确保用户的传输在任何状况下均万无一失。

无限扩展:TVU MediaHub云调度为用户开启进入TVU完整的融合性制播体系的大门,轻松连接云端和本地工作流,从AI驱动的摄取、剪辑和播出到复杂的图形和高效的广告管理,我们的工具应对媒体供应链全方位挑战,为用户提供统一而强大的制播体验。

3.jpg

通过TVU MediaHub云调度,用户能够轻松进入TVU的融合性制播体系。

通过TVU MediaHub云调度,用户能够轻松进入TVU的融合性制播体系。

按需付费,即用即付

TVU MediaHub云调度采用弹性成本控制,能够随着用户的需求变化而演进,时刻适应您的业务情况。用户只需根据输入/输出和管理资源来支付所需费用,定价灵活,即用即付,精准控制用户的每一分投入。

TVU MediaHub的推出标志着媒体信号调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无论是广电媒体、报业融媒、在线视频平台,还是影视剧制作公司、体育赛事转播机构,甚至是迅速发展的在线教育行业,都将从这一变革性产品中受益匪浅。TVU MediaHub以其领先的混合云架构和全格式支持,实现了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媒体信号转换和调度,极大提升了上述用户的业务弹性。

TVU MediaHub的应用也将显著地提高行业用户在采集、编辑和分发内容时的敏捷性。它为内容生产与分发/播出的实时决策提供支持,降低了延迟和资源消耗,实现了高效率的运营。与以往相比,用户将体验到更简化的工作流程,节省投入的资源和时间,以及增强的内容交付速度和质量。毫无疑问,TVU MediaHub云调度将为媒体用户带来一场颠覆性的数字化转型之旅

点击查看TVU MediaHub更多介绍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99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百事公司积极携手初创企业,建立合作生态,共同应对可持续包装、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等挑战

2024年1月25日至3月18日,百事公司将公开甄选亚太地区初创企业的创新方案

十佳入围企业将获得 2 万美元资金支持和百事公司专家创业指导

冠军企业将于 2024 年 9 月揭晓,并额外获得10万美元奖励基金

百事公司宣布启动第二届亚太地区“绿色加速器项目”(Greenhouse Accelerator Program)。作为百事公司孵化创新的明星项目,本届“绿色加速器项目”将扩大征选范围,聚焦可持续农业、气候变化和循环经济三大领域的突破性解决方案。通过集结优势领域资源辅以资金支持,百事公司将协助初创企业及企业家,加速创新科技成果转换,共同为亚太地区食品饮料行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并助力百事公司在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宏大目标。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下,百事公司作为行业先行者,在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百事正持计划(pep+)”的指引下,着力推动全价值链绿色生态圈的共生共赢。“绿色加速器项目”致力于赋能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初创企业,建立创新合作生态,解决行业共同面临的环境挑战,助力塑造更有韧性的未来。

即日(1月25日)起至2024年3月18日,百事公司将公开征选亚太地区初创企业的创新方案,以创新程度、商业模式可扩展性、独特性、革新度、推动减排和循环利用程度为标准对其进行评估。成功入围的十佳企业将分别获得2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并参与一项为期数月的加速孵化计划,接受百事高层专家一对一的专业辅导,精准把脉,定制出有针对性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落地方案,帮助初创企业实现跨越式增长。2024 年 9 月,百事公司将在泰国宣布本届项目的最终优胜者,该冠军企业将获得10万美元企业发展奖励基金。

百事公司首席商务官和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陈文渊(Wern-Yuen Tan)表示:“我们很荣幸能启动第二届亚太地区绿色加速器项目。2023年取得了良好的开局,我们启动了七个试点项目,每个项目都为我们的百事正持计划(pep+)目标做出了贡献,展现了合作伙伴关系的强大优势。亚太区是农业和食品科技创新的重点地区,我们的目标是利用我们的影响力对食品生态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

百事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谢长安表示:“‘绿色加速器项目’是百事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持计划(pep+)’的延伸,彰显了我们作为长期主义者的责任和使命,以及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我们诚挚地邀请大中华区的初创企业和企业家们积极参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挖掘新生产力!”

百事公司“绿色加速器项目”于 2017年首次启动,至今已覆盖亚太、美国、欧洲、非洲、中东、北非等地。项目已扶持超过 86 家新兴初创企业,企业总收入累计超过 2000 万美元。

去年,来自中国的中科翎碳公司以创新的解决方案在100多份企业申请中脱颖而出,赢得首届亚太地区绿色加速器项目冠军。该公司的低碳肥料解决方案,以绿色电力为能源,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用于培养农业用微生物菌剂。目前已在百事公司中国广东的土豆农场进行测试,这项技术创新将有望在农业领域大展身手。

欲了解更多百事公司第二届亚太区地区绿色加速器项目资讯,请您访问网站greenhouseaccelerator.com/apac/或关注微信公众号“百事公司”。

###

2023年第一届亚太地区绿色加速器项目中的七个试点项目

1.Adiona

Adiona的 SaaS 解决方案专注于基于实时数据的最后一英里配送路线规划与优化。他们与百事公司的导师合作,在我们位于澳大利亚的价值链中寻找优化机会。我们的 Tingalpa 工厂因地理位置和数据可用性而被确定为具有强大试点潜力的工厂。数据试点显示,路线优化可使 Tingalpa 的物流距离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19.4%。

2.Aspiring Materials

Aspiring Materials 公司利用自然界中的现有材料捕捉二氧化碳排放。导师们与 Aspiring Materials 公司合作编写了市场营销材料,并确定了试点验证概念的机会。现在,Aspiring Materials 公司正在与百事公司奥克兰Wiri 工厂合作,对一个碳捕集结构进行试点。

3.REMAKEHUB

REMAKEHUB 通过回收利用低价值塑料和消费者教育,推动包装的循环利用。百事公司导师发现,用升级再造的聚乙烯瓶盖取代出售给客户的二次纸板包装,从而节省成本。试点于 2023 年第三季度开始。

4.Powered Carbon中科翎碳中科翎碳利用清洁能源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制品。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们确定了益生菌在农业中的应用,而这是该团队在参与绿色加速器项目之前从未探索过的领域。他们与百事公司的农业团队和中国化肥供应商合作,开发了一种化肥成分。此后,中科翎碳的低碳肥料解决方案在百事公司位于中国广东的土豆种植基地进行了试点。

5.HRK Group

HRK 集团通过开发 100% 可生物降解、可降解和可回收的防水纸质食品包装,致力于消除塑料污染。HRK 研究了将百事公司薯片生产线上的马铃薯淀粉转化为二次包装的过程。目前,评估的重点是优化转化过程,以降低包装中使用的马铃薯淀粉的水分含量。

6.MEDS Ventures

MEDS 的 DECAPLAN 工具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数字平台,可实现端到端的多能源和多目标优化以及工业场所的去碳化。作为试点项目的一部分,MEDS 正在与新加坡 PGCS 合作评估工厂设备的节能情况。

7.Green2Get

Green2Get 的数字平台和应用程序通过连接回收价值链中的利益相关者、促进材料的高效交易并鼓励可持续回收行为的改变,推动循环经济发展。Green2Get 的试点项目包括与泰国 Lays 公司合作开展社交媒体活动,推动柔性薄膜包装的回收。

关于百事公司

每天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享用百事公司的产品达10多亿次。2022年百事公司的净收入超过860亿美元,得益于其互补性的饮料和休闲食品系列,包括乐事、多力多滋、奇多、佳得乐、百事可乐、激浪、桂格和SodaStream气泡水。百事公司旗下拥有众多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年零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标志性品牌。

秉承“百事正持计划”的理念,百事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饮料和休闲食品领域的领军者。“百事正持计划”是以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发展为中心的整体战略转型,公司将通过遵循地球生态系统而运营,并为人类乃至地球带来积极的改变,从而实现价值创造和增长,以达到“地球与人 和谐共生”的愿景。获取更多信息,请浏览www.pepsico.com,或关注微信公众号“百事公司”。

围观 4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99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OTCQX代码:IFNNY)近日宣布其与全球充电技术领域的领导者安克创新(Anker Innovations) 在深圳联合成立创新应用中心。该创新应用中心全面投入运营之后,将为开发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高能效充电解决方案铺平道路,从而推动低碳化进程。

1.jpg

英飞凌及安克创新管理层、及相关项目负责人员参与揭幕仪式并剪彩

(参与仪式者从左至右依次为安克预研研发总监赵波、安克高级研发总监王晶,安克高级研发总监肖松,安克充电及储能事业部总经理熊康,英飞凌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应用市场副总裁Christian Burrer,英飞凌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技术市场副总裁陈志豪,英飞凌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销售副总裁顾怡祥)

随着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和电池供电设备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对提高充电功率和充电速度的需求与日俱增。安克-英飞凌创新应用中心的策划最初始于2021年。经过两年的精心筹备,该创新应用中心正式成立,并发展成为汇聚诸多行业专家的研发中心。借助该创新应用中心,行业专家将基于英飞凌新一代混合反激式(HFB)控制器产品系列和用于100 W以上快充充电器的CoolGaN™IPS产品系列进行深入开发,为市场提供更高功率密度与高能效的PD快充解决方案。

其实,安克已经向市场输出了多个成功案例,比如在2022年安克就推出了100W 以上的快充产品,该产品采用了CoolGaN™技术,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利用创新应用中心这个联合的平台,安克和英飞凌将进一步缩短应用端产品的开发周期,从而加速产品面世的时间。

英飞凌科技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应用市场副总裁Christian Burrer先生表示:安克是英飞凌非常重要的客户。我们双方已经在充电领域展开了深度的合作,产品和系统级解决方案涉及英飞凌多个产品线。在PD充电领域,我们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产品组合与支持,包括先进的电源控制器、一流的开关电源、性能出色的硅基MOSFET和氮化镓晶体管等等。

充电解决方案仅是一个开端,未来该联合实验室还将借助英飞凌在氮化镓等宽禁带材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专长,探索更广泛、更多元化的消费类应用场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英飞凌于2023年成功收购了GaN Systems,这一动作将显著推进英飞凌的氮化镓技术路线图,并让英飞凌同时拥有所有主要的功率半导体技术,进一步增强英飞凌在功率系统领域的领导地位。

安克创新充电及储能事业部总经理熊康先生表示:安克与英飞凌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在英飞凌的多种技术支持下,去年我们在中国、欧洲等众多市场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们也希望未来与英飞凌展开更多的合作。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600名员工2023财年截至930的营收约为163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en/about-infineon/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6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99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jpg

英特尔宣布已实现基于业界领先的半导体封装解决方案的大规模生产,其中包括英特尔突破性的3D封装技术Foveros,该技术为多种芯片的组合提供了灵活的选择,带来更佳的功耗、性能和成本优化。

这一技术是在英特尔最新完成升级的美国新墨西哥州Fab 9投产的。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全球运营官Keyvan Esfarjani表示:先进封装技术让英特尔脱颖而出,帮助我们的客户在芯片产品的性能、尺寸,以及设计应用的灵活性方面获得竞争优势。

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还将推动英特尔下一阶段的先进封装技术创新。随着整个半导体行业进入在单个封装中集成多个芯粒chiplets)的异构时代,英特尔的FoverosEMIB(嵌入式多芯片互连桥接)等先进封装技术提供了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路径,以实现在单个封装中集成一万亿个晶体管,并在2030年后继续推进摩尔定律。

英特尔的3D先进封装技术Foveros是业界领先的解决方案,在处理器的制造过程中,能够以垂直而非水平方式堆叠计算模块。此外,Foveros让英特尔及其代工客户能够集成不同的计算芯片,优化成本和能效。

英特尔将继续致力于推进技术创新,扩大业务规模,满足不断增长的半导体需求。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科技,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6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99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电池系统中的半导体创新正在推动储能技术的应用

1.png

要点

  • 电网在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新的电力需求和供应类型。

  • 电池储能系统是改造和保护电网的关键。

  • 电池管理和高压半导体方面的创新有助于电网充分利用电池储能。

随着电动汽车 (EV) 的日益普及以及向更多可再生能源的过渡,我们一个多世纪以来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正在降低。越来越多的电力公司转而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而不是天然气涡轮机)发电,从而为电动汽车充电,并为我们的家庭和企业供电。这些趋势使我们距离可持续能源的未来又近了一步。

这些趋势也给电网带来了巨大挑战。一天中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需求,可使用的太阳能和风能也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电池成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池可以在阴天和风力减弱时填补缺口。”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授 Richard Zhang 表示,他在该校从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在电网和能源行业工作了 25 年,“电池可以在非高峰时段充电,在高峰时段供电,如为电动汽车充电,因此提高了电力的经济性。”

让电池安全、可靠且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存储和释放电网中的大量电力是一项复杂的挑战。德州仪器在提供先进电池管理半导体解决方案方面的专业技术可以大显身手。

“电网中使用的电池体积更大、电压更高,因此需要更好的热管理和更精密的监测。”德州仪器电池管理解决方案业务部副总裁兼总经理 Samuel Wong 表示,“要有效管理这些电池,需要了解电池化学特性,并采用高性能半导体器件,安全充分地利用每块电池。”

解决电网难题

Richard 表示,采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以及电动汽车,对地球来说是个好消息。问题是,电网在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电力对可用能源的这些新的需求类型。

“如今,让人们选择电动汽车比几年前容易多了。”他表示,“现在越来越大的问题是让电力基础设施能够处理电动汽车以及其他能源需求。”

Samuel 认为挑战在于电网的不稳定性,换句话说,就是发电量和用电量的波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会造成能源供应的变化,尤其是夜间,太阳能发电完全不可能。电动汽车车主的充电习惯也可能导致供需波动。

“如果每个人晚上回家都给电动汽车充电一整夜,电网可能无法承受。”他表示。

2.jpg

1:德州仪器电池管理解决方案业务部副总裁 Samuel Wong(左)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 Richard Zhang 讨论电池储能系统的影响。

Samuel 和 Richard 与大多数电力专家一样,都认同针对电网不稳定的解决方案:储能系统 (ESS)。储能系统通常以电池的形式存在,可以在供应量大、需求量小时捕捉并储存电网中多余的电能,然后在其他时间提供电能。您可能会想到电动汽车中使用的相对较小、较轻的电池电芯。但对于电网来说,储能系统是由更大、更重的电芯堆叠成火车车厢形状,每个电池组的工作电压可高达 4 兆瓦时 (MWh),足以为数千个家庭供电。

在电网的不同地点设置储能系统可以优化其配电能力,即随时随地将大量电力分配到各个社区。这可能意味着,将 储能系统放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场旁,白天它可以吸收多余的电能,然后在晚上将电能泵回至电网。或者将 ESS 放置在社区内,可以更方便地从当地屋顶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然后在需要时提供额外的电力为附近的电动汽车充电。“储能系统可以充当社区的本地能源库。”Samuel 表示。

3.png

管理电池和系统性能

储能系统的核心是高压电池模块,通常是磷酸铁锂电池。如果充电或放电过快,就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过于频繁地完全耗尽,这些模块的寿命也会缩短。

Samuel 表示,监测这些电池的温度和电量需要极其精密的半导体,如 BQ79616 工业电池监测器。这是因为,即使是温度和电压的微小波动,都可能表示需要关注电池情况。

“必须达到毫伏级的精度,才能知道电池还剩多少电量,”他说。

事实证明,德州仪器在超精密电池监测器方面拥有的丰富经验,对于帮助储能行业生产为电网提供重要电池管理数据的系统至关重要。Samuel 指出,这些成果会对电网储能系统的成本效益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您只能以 5% 的精度测量 10MWh 储能系统的电量,那么您就无法安全地使用超过 9.5MWh 的电量。”他说,“德州仪器的电池监测器可以将测量精度提高到 1%,这样您就可以使用 9.9MWh 的电量。”

除了精确的电池监测外,电网规模的储能系统(例如与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场集成的储能系统)还需要高效的高压功率转换技术,用于帮助减少电网输配电的功率损耗。这些系统还依赖于传感和隔离技术,以帮助维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对于管理高达 1500V 的电力流至关重要。

对未来的影响

在可预见的未来,电池储能系统的创新将发挥关键作用,在太阳能、风能以及电动汽车充电带来的变化中改变和保护电网。

“通过储能领域的创新来强化电网,这的确令人振奋。”Samuel 说。“德州仪器今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并将随着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再创辉煌。”

关于德州仪器 (TI)

德州仪器 (T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XN)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设计、制造、测试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企业系统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之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小巧、更快速、更可靠、更实惠,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这就是工程的进步。这正是我们数十年来乃至现在一直在做的事。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ti.com.cn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99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今天,IBM(NYSE: IBM)发布了2023 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

IBM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Arvind Krishna 表示:"在第四季度,得益于客户持续采用IBM的混合云和人工智能(AI)解决方案,我们的各项业务均实现增长。客户对AI的需求加速增长,watsonx和其他生成式AI解决方案的需求量较第三季度翻了近一倍。全年增长符合预期,现金流表现更是超额完成目标。基于IBM解决方案的领先性和创新性,我们预计公司2024年的业务表现仍将保持中间个位数增长,并产生12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

2023年第四季度业绩要点

  • 第四季度营收总额为 174亿美元,增长4%,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3%

    • 软件业务营收增长3%,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2%

    • 咨询业务营收增长6%,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5%

    • 基础设施业务营收增长3%,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2%

  • 利润率: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计算的毛利率为 59.1%,增长140个基点;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的运营毛利率为 60.1%,增长 140个基点。

  • 税前收入利润率: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计算的毛利率为 21.6%,增长180个基点;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的运营毛利率为 24%,增长 110个基点。

2023年全年业绩要点

  • 全年营收总额为 619亿美元,增长2%,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3%

    • 软件业务营收增长5%

    • 咨询业务营收增长5%,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6%

    • 基础设施业务营收下降5%,按固定汇率计算下降4%

  • 利润率: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计算的毛利率为 55.4%,增长140个基点;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的运营毛利率为 56.5%,增长 130个基点。

  • 税前收入利润率: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计算的毛利率为 14%,增长121个基点;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的运营毛利率为 16.7%,增长 40个基点。

  • 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流139亿美元,增长35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112亿美元,增长19亿美元。

IBM 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James Kavanaugh 表示:"在第四季度,我们通过稳健而全面的业绩增长、持续改善的利润状况、不断提高的生产力收益以及强劲的现金流,再次展示了公司稳固的业务基本面。在过去一年里,这得以让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投资人才培养,完成9次收购以增强我们的混合云和AI能力,并通过分红持续回报投资者。"

第四季度各部门业绩

  • 软件业务(包括混合云平台与解决方案、交易处理平台)营收为75亿美元,增长3.1%,按固定汇率计算上升 2%:

    • 红帽营收增长8 %,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7%

    • 自动化营收增长1%,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持平

    • 数据与人工智能营收增长1%

    • 安全业务营收下降5%,按固定汇率计算下降6%

    • 混合云平台与解决方案营收增长 2%,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

    • 交易处理业务营收增长5%,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4%

  • 咨询业务(包括业务转型、技术咨询和应用管理)营收为 50亿美元,增长 5.8%,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5.5%:

    • 业务转型营收增长6%,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5%

    • 技术咨询营收增长5%,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4%

    • 应用管理营收增长7%,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6%

  • 基础设施业务(包括混合云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支持)营收为 46亿 美元,增长 2.7%,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2%

    • IBM Z营收增长8%

    • 分布式基础设施营收增长8%,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7%

    • 混合云基础设施营收增长8%,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7%:

    • 基础设施支持营收下降9%

  • 全球融资部(包括客户与商业融资)营收为 2 亿美元,增长1.8%,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0.3%。

现金流

综合计算,IBM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流45亿美元,同比增加5亿美元;不含IBM应收账款融资的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63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61亿美元,同比增加9亿美元。在第四季度,公司以派发股息的形式向股东返还了15亿美元。

IBM在2023全年的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流139亿美元,同比增加35亿美元;不含IBM应收账款融资的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127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亿美元。

截止第四季度末,IBM 持有现金135亿美元(包括可转换债券),较 2022年底增加 46亿美元。

2024年全年展望

  • 营收增长:在固定汇率下,IBM预计2024年营收仍将保持中间个位数增长。按照目前的汇率计算,汇率预计对公司营收增长产生一个点的影响。

  • 现金流:综合计算,公司预计2024全年自由现金流为120亿美元。


【关于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超过 4000 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红帽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cn-zh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98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日前,浪潮信息数据中心管理平台InManage全新版本开放体验,新增资产数字化管理、服务器AIOps、数据中心碳足迹追踪三大场景功能,提升数据中心的智能化运维水平,有效解决大模型等AIGC应用对于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压力。

官网体验地址(复制链接至浏览器打开)

https://www.ieisystem.com/product/itim-software/9131.html

1.jpg

InManage是浪潮信息面向行业数据中心的新一代基础设施管理平台,是唯一一款获评AIOps标杆的服务器厂商软件产品,可实现对数据中心中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智能化监控管理、自动化部署管理等全面功能,并提供丰富的报表分析能力和多种开发模式,实现云边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网络及动环等基础设备的统一智能化管理,有效地帮助客户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保障数据中心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

全生命周期自动运维,资产管理效率提升90%

某金融机构数据中心运营负责人表示:大模型等AIGC应用对数据中心的算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数据中心不断扩大,对于数据中心运维人员的挑战更是不断升级。数据中心的建设通常是阶段性的,而数据中心的运维是整个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中最长的一个时期,数据中心部署了越来越多的设备与应用,大量IT设备的入库、上架、盘点、运维需要多个部门协同作业,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让作业流程非常繁杂。复杂性与数据中心体量不断增大,数据中心运维难度不断提高,IT资产管理难度也不断加剧。

数据中心不论大小,运维人员都渴望高效的运维方式,解决复杂难题,全新版本的InManage提供更加广域的纳管能力以及线上线下资产统一管理能力,可以纳管400多种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资产设备,更便捷地完成数据中心资产管理。具体而言,全新版本InManage增加了4个子功能系统6个功能模块提升。其中,智能物联资产管理子系统,采用独有的RFID技术,通过物联网(IoT)技术加持,实现自动化线上线下资产管理,打破数据中心企业运维和管理需求的壁垒,实现IT采购、使用、审计、财务业务流程一体化,帮助运维工作量降低40%,资产管理效率可提升90%,实现了对资产的全程追踪和管理,帮助用户实时掌握资产的位置、状态和归属等信息。

从被动运维到主动预警,故障诊断率超过98%

某数据中心运营工程师表示:现在很多数据中心的设备规模已经突破10万+,让IT运维的工作量大幅增长,其中包含了大量人工告警和修复等重复性的工作。但面对10万+的设备,如何保障业务稳定持续是我们工作中最紧绷的一根神经。运维工作亟需将人员从人工告警和修复等运维工作中解放出来,提升数据中心运维效率,并通过精准的故障预警、预测性运维等方式,提前解决潜在隐患,提升数据中心中设备的连续稳定性。

服务器AIOps功能正是全新版本InManage的另一重要特性,基于依托浪潮信息自研的面向基础设施的AIOps平台,通过智能化的响应流程及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可以实现10万+和上亿级的监控指标统一分析,快速发现并精准定位故障,故障诊断率超过98%,同时有效解决局部硬件概率性故障下系统容错的问题,硬盘故障预测可提前15天感知风险,内存故障预测准确率提高30%,此外,结合AI算法进行性能和容量预测,创新研发ETF无阈值告警算法,支持服务器集群性能和容量无阈值告警,告警准确率达95.26%,实现精准算力调配,AIOps平台能极大提升核心业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提供主动智能止损、主动定位故障等能力,引领数据中心运维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从主动预防向智能化预防不断演进,让数据中心的运维工作释放全新价值。

打通数据中心动环系统能耗管理,能耗最大降低20%

浪潮信息服务器产品线总经理赵帅表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应用对计算能力的需求不断增长,半导体工艺的改进让芯片的单核功耗不断拉高,数据中心已成为耗电大户,无论是作为算力载体的服务器产品本身,还是整个数据中心的运行都要绿色高效。服务器是提供绿色算力的基石,算力资源有效调度,让算力释放最高效能,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关键,完善数据中心IT设备能耗管理让业务高效运行才能满足运维的发展需求。

全新版本InManage打通数据中心动环包括:空调、照明、供电、消防、门禁等设备及服务器设备、交换机、存储等设备等IT能耗数据,提供丰富的功耗控制策略。将数据中心数字化,可视化展示整个数据中心内的机房、机柜设备等,通过对数据中心能耗的管理,实时分析数据中心碳排放痕迹,可感知某个机房、机柜的排放量,进而评估某个业务的碳排放量,实现了业务的碳排放追踪和管理,并且通过此判断分析整个数据中心空间利用率,给设备上下架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机架密度优化,并且基于数据中心能耗使用情况,实时分析数据中心碳排放痕迹,让机房空间利用率提高,能耗降低 15-20%,有效助力数据中心降低PUE。

目前,浪潮信息InManag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已在诸多客户获得成功应用,为全球互联网、金融、通信、IT、教科研等用户的数据中心提供全程无忧的运维服务。全新版本已强势上线,大家可以通过浪潮信息官网,限时免费体验。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9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 AI 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将继续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并彻底改变技术和人类交互的方方面面。据 Forrester 预测,到 2024 年,企业 AI 计划有助于将工作效率和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提高 50%AI 将对工程师和教育工作者等的工作产生影响,即帮助他们节省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精力专注于推进科学和工程事业的其他项目。

2024 年推动 AI 持续发展的三大趋势:

AI 和仿真对于设计和开发工程系统至关重要

随着 AI 在各行各业和应用中走向主流,不使用 AI 的复杂工程系统将显得格格不入。工程系统集多个领域的组件和子系统于一体,创建了能够感知和响应周围世界的智能系统。例如,风力发电机结合使用了机械组件(涡轮叶片和变速箱)、电气组件(发电机)和控制组件(叶片螺距)。复杂的 AI 系统之所以大行其道,主要是因为这些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更多地融入了仿真。

仿真是一种得到广泛验证的方法,用于执行开发复杂系统所需的多域建模和仿真。AI 可以处理来自传感器的数据,以帮助开发感知系统和自主系统。然而,随着系统复杂性的增加,对系统级和嵌入式设计来说,一些仿真的计算量可能会变得太大,尤其是在需要实时运行模型的测试中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AI 还可以通过使用降阶模型来增强仿真。

降阶模型(ROM)可以在加速仿真的同时,仍为控制算法的系统级测试提供可接受的准确度。ROM 模型可以补充第一性原理模型,从而创建变体实现,以便可在准确度、性能和复杂性之间执行权衡分析。

越来越多的工程师都在探索如何将基于 AI ROM 模型集成到系统中。这有助于加速受第三方高保真模型影响的桌面仿真,通过降低模型的复杂性实现硬件在环测试,或加速有限元分析(FEA)仿真。

AI 从业者在将模型部署到速度和内存至关重要的边缘设备时必须考虑其性能.png

AI 从业者在将模型部署到速度和内存至关重要的边缘设备时必须考虑其性能。

对于嵌入式 AI,首选小型模型;对于计算机视觉和语言模型,仍首选大型模型

AI 模型可能有数百万个参数,需要大量内存才能运行。在研究中,准确度是首要考虑因素,但在将 AI 模型部署到硬件时,需要在内存和准确度之间进行权衡。AI 从业者必须考虑在将模型部署到速度和内存至关重要的设备时其性能会有何不同。AI 可以作为较小的组件添加到现有的控制系统中,而无需依赖端到端的 AI 模型,例如那些在计算机视觉中检测对象的常用模型。

在讨论较小的 AI 模型时,一个特别重要的主题是增量学习。增量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它使模型能够通过在新数据可用时实时更新其自身知识来持续学习;这是一种高效的边缘部署方法。

复杂 AI 系统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将仿真融入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png

复杂 AI 系统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将仿真融入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

GenAI 帮助工程学教授讲授更高级的主题

生成式 AIGenAI)是一项颠覆性技术。在 2024 年及以后,工程学教授将在课堂上大规模使用这项技术来为学生提供帮助。与互联网或手机非常类似,GenAI 正掀起一场革命,将改善整个工程教育领域的现状。

在课堂上使用 GenAI 的主要优势是,在向工程专业的学生教授基本技能(如计算机编程)时,它可以帮助节省时间。这样,教授不必再像以前一样花费时间讲授低级概念,现在可以专注于讲授高级主题,如复杂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通过使用 ChatGPT 等技术运行仿真,并创建交互式练习和实验,教授可以节省时间,并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

教授可以教会学生有效掌握 GenAI 的必备技能,例如提示工程。这有助于学生培养学以致用的批判性思维技能,而不是完全依赖计算机来解决问题。因此,学生最好在各种工程学科中做到独立学习,而工程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更高级的概念方面分享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拓展课程。

结束语

随着 AI 日臻成熟,它在提高工程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潜力方面将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在构建复杂的工程系统时,工程师采用 AI 辅助仿真和更小的 AI 模型不失为明智之举。在学术领域,生成式 AI 帮助教育工作者节省了精力,让学生更加独立。借助 AI,众多行业和教育机构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获得可操作性的建议,并提高效率。

作者Johanna PingelMathWorks AI 产品营销经理

关于 MathWorks

MathWorks 是数学计算软件领域世界领先的开发商。来自该公司的 MATLAB 被称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语言”,是一个集算法开发、数据分析、可视化和数值计算于一体的编程环境。Simulink 则是一个模块化建模环境,面向多域和嵌入式工程系统的仿真和基于模型的设计。这些产品服务于全球工程师和科学家,帮助他们加快步伐,在汽车、航空航天、通信、电子、工业自动化及其他各行各业更快地实现发明、创新和开发。MATLAB 和 Simulink 产品是全球众多顶级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基本教研工具。MathWorks 创建于 1984 年,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内蒂克市(Natick, Massachusetts),在全球拥有 34 个分支机构,共有 6,000 多名员工。有关详细信息,请访问cn.mathworks.com

围观 10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97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战略营销经理Maurice O’Brien和系统应用工程师Volker Goller

10BASE-T1L是在2019117日经过IEEE认证的新以太网物理层标准(IEEE 802.3cg-2019)。这将通过与现场级器件(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无缝以太网连接显著提高工厂运营效率,彻底变革过程自动化行业。10BASE-T1L解决了至今为止一直限制在过程自动化中使用现场以太网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功率、带宽、布线、距离、数据岛以及本质安全0区(危险区域)应用。通过为棕地升级和新绿地安装解决这些挑战,10BASE-T1L将有助于获得以前无法获取的新见解,如组合过程变量、二次参数、资产健康反馈,并将它们无缝传达至控制层及云端。这些新的见解将通过从现场到云的融合以太网网络,让数据分析、运营见解和生产力提高成为可能。

1.jpg

1.与过程自动化现场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无缝以太网连接。

要在过程自动化应用中用以太网替换4 mA20 mA器件或现场总线通信(Foundation FieldbusPROFIBUS® Pa),需要通过单条屏蔽双绞线向传感器或执行器同时提供功率和数据。与更复杂的布线相比,单条双绞线布线的优点是成本更低,尺寸更小,安装更方便。在过程自动化应用中,现场级器件之间的距离一直是限制在100 m内的现有工业以太网物理层技术的巨大挑战。由于过程自动化应用需要长达1 km的距离,并且需要适用于0区(本质安全)应用的低功率且可靠的现场器件,因此过程自动化需要一种实现以太网物理层技术的新方法。而10BASE-T1L就是这个新方法。

10BASE-T1L核心功能是全双工、直流平衡、点对点通信方案,且在7.5 MBd码元速率和4B3T编码下采用PAM 3调制。它支持两个幅度模式:长达1000 m电缆的2.4 V峰峰值和更短距离下的1.0 V峰峰值。1.0 V峰峰值幅度模式是指,这项新的物理层技术也可在防爆系统环境中使用,并符合严格的最大能源限制。它可通过双绞线技术实现较长的传输距离,且在单条双绞线上同时传输功率和数据,属于单对以太网(SPE)介质系列。

10BASE-T1L支持为现场器件传输很高的功率;0区(本质安全)应用中高达500 mW。与此相比,使用4 mA20 mA器件约为36 mW。在非本质安全应用中,根据所用电缆的不同,功率可高达60 W。由于在网络边缘有更高的功率可用,因此可使能具有增强特性和功能的新现场器件,原因在于4 mA20 mA器件的功率限制和现场总线不再适用。例如,现在通过额外的功率,可以测量更高的性能,增强对数据的边缘处理。这将发掘有关过程变量的宝贵见解,过程变量现在可以通过在现场级器件(现场资产)上运行的Web服务器访问,最终推动过程流和资产管理的改进和优化。

要利用包含这些宝贵新见解的丰富数据集,需要更高带宽的通信链路,将跨过程安装的现场器件的数据集传输至工厂级基础设施或云端进行处理。而10BASE-T1L无需耗电量大的复杂网关,可跨信息技术(IT)和操作技术(OT)网络使能融合以太网网络。通过此融合网络,可简化安装和器件更换,加快网络调试和配置。最终将加快软件更新,简化根本原因分析和现场级器件维护。

以太网解决方案的优势

通过融合以太网作为过程自动化中跨企业、控制和现场级别的通信方法,不再需要耗电量大的复杂网关。这也实现了从极为分散的现场总线基础设施的过渡,该基础设施创建了访问现场级器件内部数据受限的数据岛。通过移除这些网关,显著降低了这些传统设备的安装成本和复杂性,并消除了其所创建的数据岛。

迄今为止,过程自动化应用一直使用表1中所示的传统通信标准,而新的10BASE-T1L标准克服了它的多个局限性。过程自动化中还存在一个知识库挑战。技术人员和工程师退休后,带走了具有HART®4 mA20 mA器件或现场总线通信系统的部署、调试和安装维护方式的详细知识。而大学毕业生对这些传统技术不熟悉,但很熟悉基于以太网的技术,可快速部署基于以太网的网络解决方案。

1.具有HART4 mA20 mA器件、现场总线和10BASE-T1L的比较情况

Comparison

比较

4 mA to 20 mA with HART

具有HART4 mA20 mA

Field Bus

现场总线

10BASE-T1L

10BASE-T1L

Data Bandwidth

数据带宽

1.2 kbps

1.2 kbps

31.25 kbps

31.25 kbps

10 Mbps

10 Mbps

Higher Level Ethernet Connectivity

更高级别的以太网连接

Complex gateways

复杂 网关

Complex gateways

复杂 网关

No gateways, seamless connectivity

无网关、无缝连接

Power to Instrument

仪器功率

<40 mW

<40 mW

Limited power

有限 功率

IS: 500 mWnon IS up to 60 W (cable dependent)

IS500 mWIS,高达60 W(取决于电缆)

Knowledge/ Expertise

知识/专业技术

Shrinking knowledge/expertise

知识/专业技术的要求减少

Shrinking knowledge/ expertise

对知识/专业技术的要求减少

Ethernet technology is

以太网 技术

very familiar to all college graduates

对所有大学毕业生来说都很熟悉

以太网标准可确保采用10BASE-T1L的所有较高协议层的工作方式完全与10BASE-T100BASE-TX1000BASE-T相同,因此无需使用复杂的网关。在IEEE 802.3中,为以太网:10BASE-T1L定义了ISO 7层模型中的所有物理层(请参见图2)。这意味着,器件现在可以使用PROFINET®EtherNetTM/IPHART/IPOPC UATMMODBUS®/TCP并支持MQTT等物联网协议,这提供了一种将现场器件连接到云的简单而强大的方式。通过以太网,还可简单地以集中控制的方式将软件更新至终端节点,从而加快网络调试。

2.jpg

2.ISO 7层模型中的10BASE-T1L

要与支持10BASE-T1L的器件通信,需要具有集成介质访问控制(MAC)的主机处理器、无源介质转换器或具有10BASE-T1L端口的交换机。无需其他软件、自定义TCP/IP堆栈和特殊驱动程序(请参见图3)。这就使10BASE-T1L器件具有明显优势:

  • 尽管连接10BASE-T1L需要介质转换器,但只转换物理编码,不转换以太网数据包的内容。从软件和通信协议角度来看,它是透明的。

  • 通过以太网连接,无论传感器在桌面上还是部署在制造工厂,均可在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上配置。例如,目前的温度传感器有一个额外的接口(例如,USB接口),以便能够配置转换器。根据制造商的不同,调整选项超过100个。这些参数目前无法通过4 mA20 mA器件访问。HART允许访问,但通常太昂贵。因此,如果在桌面安装过程中出错,4 mA20 mA传感器将需要在现场安装后重新配置。通过10BASE-T1L连接的传感器可通过网络访问,并可随时随地远程更新。

  • 4 mA20 mA器件仅可传输一个过程值。通过以太网,不仅能够直接访问过程值,而且能够直接访问所有器件参数,如资产管理、生命周期管理、预测性维护、配置和参数化。

3.jpg

3.采用10BASE-T1L PHY的现场级器件连接。

  • 传感器变得越来越复杂,软件也更有可能更新。现在,通过快速以太网连接,可在现实时间段内随时随地做到这一点。

  • 访问高级以太网网络诊断工具简化根本原因分析。

过程自动化布线和网络部署

在过程自动化中,不像在机器制造或工厂自动化中,这些传感器和执行器(流量、电平、压力和温度)不靠近控制器。传感器和I/O之间的距离为200 m并不少见,而从那里到场开关之间的距离可长达1000 m。过程自动化使用A型现场总线电缆,因为它目前已经用于PROFIBUS PAFoundation Fieldbus安装。

10BASE-T1L标准不定义特定传输介质(电缆);而定义通道模型(回波损耗和插入损耗要求)。10BASE-T1L通道模型很适合现场总线A型电缆,因此一些已安装的4 mA20 mA电缆可与10BASE-T1L一起重用,从而为过程自动化安装的棕地升级创造巨大的机会。

由于10BASE-T1L允许信号幅度电压在长达约200 m的线路上降低到1 V,因此10BASE-T1L可用于防爆系统环境中,并符合高达500 mW功率的危险区域的严格最大能源限制。

由于与4 mA20 mA相比功率显著增加(500 mW相比~36 mW),如今因4 mA20 mA的有限功率而需要外部电源的4线器件,现可被支持10BASE-T1L2线器件替代,2线器件无需外部电源,因此提高了新器件安装的灵活性。

4显示过程工业的建议网络拓扑,称为干线和支线网络拓扑。干线电缆可长达1 km,其PHY峰峰值幅度为2.4 V,位于1区、2分区。支线电缆可长达200 m,其PHY峰峰值幅度为1.0 V,位于0区、1分区。电源开关位于控制级,提供以太网交换机功能,并向电缆供电(通过数据线)。场开关位于危险区域的现场级,由电缆供电。场开关提供将支线电缆上的现场级器件连接到干线电缆的以太网交换机功能,并向现场级器件供电。在一条干线电缆上连接多个场开关,可让更多的现场级器件连接到网络。

场开关可通过环型拓扑连接以实现冗余。在边缘,对于数据速率以前限制为不到30 kbps的大多数应用,高达10 Mbps是一大进步。由于以太网现在用于在现场连接终端节点器件,ITOT已成功融合到无缝以太网网络上,从而能够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对任何终端节点器件进行IP寻址。

4.jpg

4.过程工业的10BASE-T1L网络拓扑。

支持10BASE-T1L的以太网APL

以太网APL(高级物理层)指定向过程工业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应用以太网通信的详细信息,并将根据IEC发布。它基于10BASE-T1L以太网物理层标准,并指定用于危险场所的实施和防爆方法。领先的过程自动化公司正在PROFIBUS and PROFINET® International (PI)ODVA, Inc.FieldComm Group®的管理下合作,使以太网APL能够跨工业以太网协议使用,并加速其部署。

过程自动化:向未来的无缝以太网连接过渡

HART连接的4 mA20 mA器件多年来一直成功部署在过程自动化应用中,是久经考验的可靠解决方案,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目前存在具有支持HART的仪器仪表的大型4 mA20 mA客户群,并且ADI公司将对软件可配置I/O进行投资,通过允许在任意引脚上访问任意工业I/O功能,且允许在远程I/O应用中在任意时间配置通道,提高这些现有器件的安装灵活性。这意味着可在安装时进行自定义,从而加速产品上市,减少设计资源需求,以及跨项目和客户广泛应用通用产品。ADI公司提供的软件可编程I/O电路示例包括AD74413AD4110-1

5.jpg

5.传统分立布线将逐渐成为所有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智能以太网网络。

5显示从传统4 mA20 mA连接的仪器仪表过渡到棕地以太网,其中支持10BASE-T1L的新仪器仪表将与传统4 mA20 mA仪器仪表共存。软件可配置I/O将这些传统仪器仪表连接到PLC,在这些传统仪器仪表中,远程I/O10 Mb以太网上行链路提供聚合点。

将采用10BASE-T1L技术在过程自动化中实现无缝云端连接技术。10BASE-T1L消除了对网关和I/O的需求,并且实现了从现场器件到控制级别最终到云端的以太网连接。解锁现场器件将生成丰富的数据集用于先进数据分析。

10BASE-T1L在过程自动化以外的应用

10BASE-T1L正在楼宇自动化、工厂自动化、能源供应、监控、自来水及污水处理自动化,以及最终在电梯领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所有这些应用都需要更高的带宽、与传感器的无缝以太网连接(无网关),以及在单条双绞线上同时传输功率和数据。表2比较了10BASE-T1L和目前使用的现有有线技术。应用示例包括楼宇自动化中使用的RS-485和工厂自动化中使用的I/O链路。

10BASE-T1L器件创建可行见解以推动过程优化

ADI公司的ChronousTM工业以太网解决方案系列中添加10BASE-T1L物理层产品后,ADI将实现向现场到云连接的过程自动化安装的过渡,包括食品和饮料、制药、石油和天然气安装设施的危险场所。新的10BASE-T1L物理层收发器将提供物理层接口,从而发挥以太网连接工厂的许多优势。借助10BASE-T1L,以太网数据包从现场级别转移到控制级别,最终到达云端,且无需网关,从而实现工业4.0统一IT/OT网络的目标。由于有更大的功率可用,可使能具有增强特性和功能的新型现场器件。各现场级器件的透明IP可寻址性将极大地简化10BASE-T1L连接仪器仪表的安装、配置和维护。10BASE-T1L将实现新的现场器件、丰富的云计算数据集和高级数据分析。工厂运营效率将通过从其过程中获得可行见解而提高,从而加速未来部署更复杂的过程自动化生产设施。

有关ADI Chronous工业以太网解决方案组合及其如何加速转变为现实世界工业以太网网络的更多信息请访问analog.com/chronous

2.现有通信标准和10BASE-T1L的比较

Protocol

协议

Packet Formats

格式

Cable Length

电缆 长度

Bit Rate

位速率

Power Supply via Data Cable

通过 数据线供电

Connector

连接器

Intrinsic Safe Use Case

本质安全应用案例

PROFIBUS PA

PROFIBUS PA

UART/PROFIBUS

UART/PROFIBUS

1200 m

1200 m

31.25 kbps, bus, half duplex

31.25 kbps、总线、 半双工

Yes

M12, terminal screw

M12、端电极螺丝

Yes

Modbus   RTU and Other RS-485 Protocols

Modbus RTU 和其他RS-485协议

UART/Modbus

UART/Modbus

1200 m (up to approximately 185 kbps, at 375 kb 300 m, at 500 kb, 200 m)

1200 m (高达约 185 kbps375 kb时, 300 m500 kb时,200   m

Typically 19.2 kbps, bus, half duplex

典型19.2 kbps、总线、半双工

No

DB9, M12

DB9M12

N/A

N/A

I/O Link

I/O链路

I/O link

I/O链路

20 m

20 m

Max 230.4 kbps, half duplex

最大230.4 kbps 半双工

No

M12

M12

No

4 mA to 20 mA

4 mA20 mA

Analog interface

模拟接口

>10 km

>10 km

-/-

-/-

Yes, 36 mW

是, 36 mW

Screw

螺丝

Yes

HART

HART

Digitally modulated over 4 mA to 20 mA

4 mA20 mA数字调制

>1500 m

>1500 m

1200 bps, bus, half duplex

1200 bps、总线、 半双工

Yes, 36 mW

是, 36 mW

Screw

螺丝

Yes

10BASE-T1L

10BASE-T1L

Ethernet IEEE 802.3

以太网IEEE 802.3

1000 m (2.4 V) with up to 10 joints   (terminal boxes)

1000 m (2.4 V),多达10个接头(接线盒)

10 Mbit, full duplex

10 Mbit、全双工

Yes,

up to 60 W

最高60 W

In Ex Zone 0 up to 500 mW

在防爆危险区0 高达500 mW

Terminal screw or IDC connector, optional single   pair Ethernet connector

端电极螺丝或IDC连接器,可选单对以太网连接器

Yes

>200 m (1.0 V)

>200 m (1.0 V)


关于
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突破性创新。ADI提供结合模拟、数字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工厂、汽车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建立人与世界万物的可靠互联。ADI公司2023财年收入超过120亿美元,全球员工约2.6万人。携手全球12.5万家客户,ADI助力创新者不断超越一切可能。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nalog.com/cn

关于作者

Maurice O’ BrienADI公司工业连接部门的战略营销经理。他负责为工业应用提供工业以太网连接解决方案支持的策略。在此之前,MauriceADI公司的电源管理应用和营销领域工作了15年。他毕业于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联系方式:maurice.obrien@analog.com

Volker E. GollerADI公司的一名系统应用工程师。他拥有30多年的丰富经验,广泛涉猎复杂运动控制、嵌入式传感器、时间敏感网络技术等工业应用。作为一名商用软件开发人员,Volker为无线和有线应用开发了各种通信协议和堆栈,同时积极参与领先的行业组织的新通信标准制定。联系方式:volker.goller@analog.com

围观 9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97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型可配置逻辑模块(CLB)提供量身定制的硬件解决方案,有助于消除对外部逻辑元件的需求

为了满足嵌入式应用日益增长的定制化需求,Microchip Technology Inc.(微芯科技公司)推出PIC16F13145系列单片机(MCU),提供量身定制的硬件解决方案。该系列MCU配备了全新的独立于内核的外设(CIP),即可配置逻辑块模块,可直接在MCU内创建基于硬件的定制组合逻辑功能。由于集成到MCUCLB使设计人员能够优化嵌入式控制系统的速度和响应时间,无需外部逻辑元件,从而降低了物料清单(BOM)成本和功耗。图形接口工具可帮助使用CLB综合定制逻辑设计,进一步简化了流程。PIC16F13145系列专为利用定制协议、任务排序或 I/O 控制来管理工业和汽车领域实时控制系统的应用而设计。

1.jpeg

Microchip负责8位单片机业务部的副总裁Greg Robinson 表示:“可配置逻辑单元 CLC)模块集成到 Microchip MCU 中已有十多年历史,新发布的CLB 模块是我们可定制逻辑产品发展的新阶段,使该系列MCU能够用于通常属于独立可编程逻辑器件领域的应用。当今市场上很少有单芯片解决方案能像PIC16F131系列MCU那样解决嵌入式工程师的设计难题。新型MCU可处理定制逻辑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简化设计,并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设计要求。”

CLB Block Diagram.png

CLB-Tool.png

由于CLB的运行不依赖于CPU的时钟速度,因此能改善系统的延迟,并提供低功耗解决方案。CLB可用于在CPU休眠模式下做出逻辑决策,从而进一步降低功耗和软件依赖性。PIC16F13145 MCU还包括一个具有内置计算功能的快速10位模数转换器(ADC)、一个8位数模转换器 DAC)、快速比较器、8位和16位定时器以及串行通信模块(I2CSPI),从而可以在没有CPU的情况下执行许多系统级任务。该系列将提供从8引脚到20引脚的各种封装。

开发工具

PIC16F13145 系列 MCU得到MPLAB® 代码配置器(MCC)支持 ,这是MPLAB X IDE中一个免费软件插件,提供了一个基于GUI的简便接口,用于配置器件和板载外设(包括 CLB)。该接口可为高级用户提供使用硬件描述语言(HDL)的选项,通过原理图设计所需的定制逻辑,从而缩短开发时间。新的合成器有两种选择:集成到MCC,以及在线方式logic.microchip.comPIC16F131 Curiosity Nano 评估工具包为使用 PIC16F131 系列进行设计提供全面支持,可协调实现无缝嵌入式开发体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供货与定价

PIC16F131 MCU每件售价0.47 美元,10,000件起售。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或购买,请联系Microchip销售代表、全球授权分销商或访问 Microchip采购和客户服务网站www.microchipdirect.com

资源

可通过Flickr或联系编辑获取高分辨率图片(欢迎自由发布):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简介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是致力于智能、互联和安全的嵌入式控制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其易于使用的开发工具和丰富的产品组合让客户能够创建最佳设计,从而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减少系统总成本,缩短上市时间。Microchip的解决方案为工业、汽车、消费、航天和国防、通信以及计算市场中约125千家客户提供服务。Microchip总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Chandler市,提供出色的技术支持、可靠的产品交付和卓越的质量。详情请访问公司网站www.microchip.com

围观 6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97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