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近日,西门子 EDA 年度技术峰会“Siemens EDA Forum 2025”在上海成功举办。这场汇聚西门子全球技术专家、产业伙伴与核心客户的行业盛会,以“AI 驱动半导体变革”为核心议题,深度探讨软件定义时代下,如何破解验证复杂度攀升、系统集成难度加大等行业痛点,携手勾勒智能化设计的创新路径。
本次峰会的主论坛上,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西门子 EDA 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彭启煌带来题为“Are We Ready?—— 用 AI 重构世界,用软件定义未来”的主题演讲,系统解读西门子在 EDA 领域的前瞻技术布局与生态合作成果。
他指出,AI 技术的飞速演进正推动半导体产业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计算资源需求的指数级增长带来对复杂计算系统的软件创新需求,也为以“软件定义、AI 加持、芯片赋能”的全球经济注入新动能。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西门子 EDA 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凌琳在大会开幕致辞中表示:“面对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需求,西门子 EDA 以 AI 与云原生技术为纽带,形成 1+1+1>3 的聚力效应,助力客户加速构建敏捷、智慧的设计全流程,在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中智领未来。”
在当天的媒体沟通会上,凌琳与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西门子 EDA 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技术总经理 Lincoln Lee (李立基。图右)接受了电子创新网等媒体的专访,就AI与EDA的融合进行了深入交流。
凌琳表示在全球半导体与工业数字化加速融合的背景下,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正在从传统的电路设计支撑工具,演变为整个数字孪生体系的核心底座。作为全球工业软件和自动化的巨头,西门子正在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并购整合,将 AI 与 EDA 深度结合,试图重塑产业方法论,并打造从设计到生产的端到端数字孪生闭环。
一、EDA 的角色转变:从“工具”到“底座”
“EDA 不再只是‘芯片工程师的工具’,而是整个半导体和电子产业的底层支撑。电子系统复杂度持续提升,芯片在系统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验证、设计和制造环节对工具链的依赖性显著增强。”凌琳指出,“传统意义上的 EDA,更多聚焦于电路级、芯片级的设计与验证,但在西门子的体系中,它与机械设计、工艺仿真、供应链管理等环节逐步融合,形成完整闭环。”
这意味着,EDA 正在被重新定义为跨域工程的“集成底座”,承载起软件定义、AI 加持和芯片赋能三大方向。
二、AI + EDA:工业级 AI 的五个关键词
他指出AI 被西门子定义为 EDA 的“底层能力”,不同于通用大模型的开放式探索,EDA 中的 AI 必须满足工业级要求。Lincoln Lee 则总结了五大标准:
1、可验证性:AI 输出结果必须能在芯片设计中验证,否则无法进入生产流片;
2、可用性:工具要对工程师友好,而非仅限于博士或专家使用;
3、通用性:AI 功能要能覆盖不同设计场景,而非单点应用;
4、稳健性:软件运行稳定,能适应复杂工程环境;
5、准确性:确保结果真实可靠,满足严苛的工业指标。
基于这些原则,西门子收购 Solido 后构建了 EDA AI System 平台,将 AI 融入 Calibre、Solido、Aprisa 等核心产品中。例如:Questa One:在验证环节引入生成式 AI,已在 MediaTek 的量产设计中应用;Calibre Vision AI提供自动错误定位与提示;Solido AI:结合生成式与代理 AI,提升仿真效率。
这些 AI 工具不再是孤立应用,而是依托统一平台,支持 API 接口扩展,实现客户数据与私有模型的安全融合。
三、数字孪生与系统级仿真:超越传统 EDA 的闭环
最近几年,西门子一直在推广数字孪生技术,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是一种通过数字化手段创建物理实体的虚拟副本,并利用数据和算法来模拟、分析和优化物理实体的性能和行为的技术。它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紧密相连,通过实时数据交互和反馈,实现对物理实体的精准控制和优化。
凌琳表示西门子构建的数字孪生体系,核心在于端到端的跨域建模与仿真。从软件定义出发,覆盖功能验证、物理实现、封装与 3D IC,并上升到板级与系统级,跨越电子与机械的边界,最终通过 Silicon Lifecycle 工具,实现运行期的实时监控与回溯。
“这不仅仅是 EDA 的范畴,而是完整的数字孪生闭环,在设计阶段通过 AI 提升效率、缩短周期;在验证阶段跨域仿真应对复杂性;在制造阶段与代工厂、OSAT 深度协作,确保封装/3D IC 落地;在运行阶段进行生命周期管理,反馈数据回流设计端。”指出,“这使得西门子 EDA 的定位超越了传统点工具,而是成为系统级工程平台。”
四、3D IC 与异构集成:AI 与仿真工具的协同
据介绍,面对摩尔定律趋缓,西门子重点投资 3D IC 与异构集成。今年发布的 Innovator3D IC Integrator 被视为“3D IC 的座舱”,整合了i3D Layout:3D IC 封装物理布局;i3D Protocol Analyzer:UCIe 等高速互联协议的仿真验证;Expression Tonic Data Model:封装多版本和层级数据的统一管理。
与此同时,Calibre 3DStress 和 3DThermal 针对功耗密度带来的热与应力问题,提供物理场仿真能力,避免高密度设计中的失效风险。这种软硬结合的“仿真前置”模式,正是西门子试图通过 AI 和数字孪生,实现 从设计到制造的左移验证。
五、战略方向:四大投资重点
结合凌琳和 Lincoln 的分享,可以看出西门子未来的战略布局主要集中在:加速系统级设计:典型如 PAVE360 项目,面向智能汽车等复杂系统;先进制程支持:持续扩展工艺节点的 EDA 能力,配合台积电、英特尔等代工厂;3D IC 与异构集成:工具与代工厂/封装厂的协同优化;全平台 AI 底座:以 EDA AI System 为平台,将 AI 融入设计全流程。
这四大方向与西门子在工业自动化的长期定位高度契合,也构成了其打造 “One Tech Company” 的技术路径。
六、AI 驱动下的 EDA 新格局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西门子正在将 EDA 工具 升级为工业软件平台,通过 AI 与数字孪生扩展传统边界,对产业的意义,EDA 不仅是芯片公司使用的设计工具,更是整个工业数字化的“操作系统”;对供应链的意义:EDA 与代工厂、封装厂、供应链管理平台的融合,直接影响项目成功率和成本控制;对工程师的意义:AI 工具不再只是辅助,而是“智能助手”,在复杂设计中显著提升生产力。
这意味着未来的 EDA 不仅关乎芯片设计效率,更是产业风险可控、复杂系统可实现的关键。
凌琳总结说西门子 EDA 的战略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软件定义,AI 加持,芯片赋能,数字孪生闭环。
在 AI 重构世界、摩尔定律放缓、产业复杂度急剧上升的背景下,西门子试图以全域数字孪生为核心,把 EDA 从工具链扩展为平台,把 AI 从实验性应用升级为工业级基座。这不仅关乎半导体本身,更关乎未来整个工业数字化的演进路径。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