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UBBF 2023期间,华为光产品线副总裁金志国在绿色全光峰会上发表了“F5.5G创新,点亮行业新增长”的主题演讲,并发布了迈向F5.5G的六大技术升级,推动体验、架构、效率的全面提升,助力运营商在向F5.5G平滑演进的过程中加速商业正循环,并呼吁全产业共同推进F5.5G的成熟与落地,逐步实现万兆无处不在。

1.jpg

华为光产品线副总裁金志国发表主题演讲

FTTR升级到FTTR-B,从家庭延伸到企业

全球近1000万个家庭部署了FTTR。而FTTR-B将FTTR应用到企业,可以满足商业楼宇、中小商铺、小型园区等多种场景的品质联接,实现2Gbps超大带宽以及300用户并发。

Premium Wi-Fi升级到Premium Broadband,加速体验变现

Premium Wi-Fi 已在全球部署已超过60个局点。升级后的Premium Broadband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准确的用户感知和主动运维,提升精准营销能力,提高用户宽带满意度,降低用户离网率。

10G PON升级到50G PON,实现万兆体验平滑演进

华为已联合85家运营商已部署了超1700万10G PON端口。相比于业界,升级后的华为50G PON上行带宽提升20%,时延由毫秒级降低到微秒级,可满足多种业务的QoS保障。

Alps-WDM新升级,加速全业务发展

Alps-WDM已在全球部署了超50个商用和测试局点。Alps-WDM Enhanced增强了全光交换模块,支持运营商将OTN延伸到Sub CO站点,满足多场景多业务需求,提升利旧现网和灵活部署能力。

400G升级到800G,实现超大容量、超长距离骨干网传输

华为已在全球100多张网络部署了400G方案。通过材料、算法和结构的升级,Super 400G/800G方案提升20%传输距离,降低50%功耗,Super C+L WSS模块实现多波段在同一模块全光交换,单纤及设备容量提升了100%。

时延地图升级到SLA保障,加速网络SLA变现

华为OTN品质专线已为超10,000家企业提供确定性时延的可靠联接。此次升级通过最优路径推荐功能,提升业务SLA溢价能力,同时业务TTM缩短至天级、网络可靠性99.999%,为用户提效增收。

2.png

F5.5G六大技术升级,推动体验、架构、效率的全面提升

承接UBBF 2022发布的面向F5.5G的八大技术创新,华为持续深耕,此次UBBF发布的6大技术升级继续全面提升网络能力,进一步推动产业向F5.5G迈进。金志国表示:“未来,华为还将继续围绕F5.5G打造最优解决方案,希望携手全球运营商客户和产业伙伴共同推进F5.5G产业的成熟发展,推动实现光联万物、万兆无所不在的美好愿景。”

来源:华为

围观 6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0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2023全球超宽带高峰论坛上,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发表了“5.5G时代UBB目标网,跃升数字生产力”的主题发言,分享了超宽带产业的最新思考与实践,探讨了通过升级超宽带网络(UBB),加速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从而跃升数字生产力的观点和战略方向。

1.png

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发表主题演讲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来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我们称之为数字生产力,它正在逐渐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云、大数据、AI、5G、超宽带网络等数字技术不断升级,以数字服务的形式,促进了智慧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增强了智慧家庭的娱乐、生活、工作体验,持续提升了数字生产力。

汪涛表示:“UBB网络发展,过去经历了‘以联接为中心’到‘以体验为中心’的升级。为了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高效地使用数字服务,进一步跃升数字生产力,UBB将在5.5G时代开启‘以生产力为中心’的网络演进新阶段,为数字服务的普及提供泛在万兆接入、弹性超宽传送、超融合数据中心算力供给,打造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加速数字经济发展。华为将与客户、产业伙伴一起,促进F5.5G和Net5.5G代际演进,推动超宽带产业的发展,跃升数字生产力。”

跃升数字生产力的要求,对UBB网络提出了三大关键挑战:面向数字服务的生产,需要支持数字服务的超大规模算力供给;面向数字服务的传送,需要提供高性能的运力,支持海量用户高并发使用;面向数字服务的接入,需要保障数字服务的泛在极速接入、高品质体验。

展望未来,“以生产力为中心”的UBB目标网络升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构建无处不在的“四万兆”超宽带接入:加速移动宽带、家庭网络、企业网络和企业专线向万兆超宽带接入升级,支持无所不在的万兆移动宽带,打造全屋无缝覆盖的万兆家庭网络,提升企业园区网络的万兆联接体验,提供弹性高吞吐的万兆算力专线服务,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万兆联接,加速数字服务的普及。

融合承载网,向高品质、高弹性网络升级:泛在“四万兆”驱动融合承载网升级,IP和光城域网全面部署400G,并向800G演进,骨干网进入 400G时代,提升网络运力;引入端到端的OXC(全光交叉),打造接入1ms,城域5ms,国家20ms的体验时延圈,保障时延敏感类业务的体验。

超融合数据中心100%释放AI算力: 数据中心网络走向先进的超融合架构,满足通用计算、存储、HPC和AI算力的需求,采用800GE高速互联,大幅提升投资效率。引入拥塞通知算法实现网络0丢包,提升IOPS性能85%。同时,采用网络级负载均衡算法打造AI集群网络,提升训练效率20%。

打造通信领域大模型,实现网络自治自优:驱动网络自治能力从自动化、数字化走向智能化。通信大模型的应用,实现人机交互、意图驱动和自治自优,加速ADN(自动驾驶网络)向L4高度自治演进,人均网络管理效率提升两倍。

最后,汪涛呼吁“超宽带是加速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需要各方群策群力,通过推动政策制定、加快商业创新、加速产品应用和构建产业生态,共同促进超宽带产业发展,普及数字服务,跃升数字生产力。”

来源:华为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01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未来的科技生活是什么样子?10月12日拉开帷幕的上海国际消费电子技术展(以下称"Tech G 2023"),为人们开启了"智慧生活新入口"。

长期以来,eSIM技术被视为物联网全领域部署的实质赋能者和加速器。在Tech G 2023 的场景展示区里,捷德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再现了物联网时代,eSIM技术支持下的智慧生活一隅。

1.jpg

捷德,eSIM领航者

多重驱动力,eSIM发展行进在"快车道"

eSIM(Embedded SIM)的主要特性是SIM模块作为芯片永久贴装在设备内,并且可以通过空中写卡(OTA)的方式来完成eSIM激活和切换运营商。

现阶段,物联网正在普及中,多元化的场景和需求应运而生。eSIM作为一种灵活、快速、高效的连接方案而备受关注,吸引了越来越多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参与。市场研究机构TechInsights预测,从2022年到2030年,全球物联网应用的eSIM市场存量,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9%,从5.99亿增长到47.12亿。

研究机构给出乐观预测的同时,eSIM在物联网领域大规模部署所涉及的标准化层面的限制也逐步得到解决。今年5月,GSMA发布物联网eSIM规格SGP.32,从而简化了物联网连接及部署时间,供应商之间的切换变得更加灵活。GSMA预测运营商和OEM将会致力于提高消费者对eSIM的认知,并在生态系统层面做更多的工作,提升eSIM激活、入网以及其他方面的用户体验。

2.jpg

与IoT行业伙伴现场交流

除了推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作用,eSIM技术的环保优势也与可持续发展方向非常契合。eSIM不需要单独的插槽,减少了硬件需求,从而减少了电子废弃物;eSIM运行中也不需要进行传统的物理接触,设备在待机和工作时消耗的能源比SIM卡设备更少。

eSIM催生变革,助力中国企业把握机遇

在Tech G 2023上,捷德还原了人们户外休闲时的场景。在这一方空间内,参观者可以通过使用现场的智能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等,沉浸式体验eSIM加持下的物联网生活片段。

eSIM 市场的增长来自各种垂直领域的共同推动,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笔记本、翻译机,到无人机、MPOS、汽车,再到智能割草机、智能售货机、智能打印机等,捷德具备为各种类型的设备提供eSIM支持服务的能力。eSIM的核心能力是对连接生命周期的灵活管理,捷德凭借领先的物联网连接解决方案,确保物联网设备的全球连接和高效的生命周期管理,从而帮助客户解决灵活连接、稳定传输和数据分析三大关键问题,并为数据和设备提供安全保障。

3.jpg

捷德eSIM方案已在IoT各领域成功落地实施

作为定义SIM卡国际标准的中坚力量,捷德参与了SIM到eSIM的整个演进历程。1991年,捷德推出全球第一张商用SIM卡;2012年,与BMW合作推出世界首枚商用eSIM。在Juniper、Counterpoint等多家知名研究机构的市场分析中,捷德被列为全球eSIM领域领航者。2023年初,捷德率先实现了消费级eSIM下载量破亿,eSIM商用系统全球部署超270,在eSIM消费类终端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5%。

eSIM是数字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内观点指出,2023年是eSIM发展的重要节点。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有目共睹,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70%以上。与此同时,中国物联网企业和产品正陆续走向全球市场。在物联网的浪潮中,捷德将为中国企业把握eSIM产业机遇提供支持,从而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挖掘市场潜力,拥抱变革时代。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01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3年10月12日,荣耀在新品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备受瞩目的全新智能穿戴产品——荣耀手表4 Pro。作为荣耀旗下高端旗舰智能手表,荣耀手表4 Pro将传统机械美学与现代智慧科技完美融合,为用户带来腕上的超凡体验,演绎了时间的全新科技魅力。

1.jpg

荣耀CEO赵明 在发布会上展示荣耀手表4 Pro

2.jpg

致敬传统腕表百年经典的风格传承,让时尚设计随心演绎

致敬传统腕表百年的设计风范、传承经典产品的多种工艺精华,荣耀手表4 Pro墨绿色表款将传统风格与现代时尚融为一体,打造出品牌独创的“镜月翡翠”风范设计,并以此命名。荣耀手表4 Pro镜月翡翠款采用经典机械风格表盘,透过表镜可以看到细致的刻度和指针,彰显出复古的优雅;表体采用奢华的精钢锻造,线条简约利落,黄金镀层工艺精心打磨,演绎了更加时尚亮丽的色泽,璀璨出众,以其独特的美感展现了智慧科技的魅力与优雅。

3.jpg

4.jpg

荣耀手表4 Pro的另外两个款式旅行使者(棕色)、飞驰竞技(黑色)则分别满足日常商务和激情运动消费者的风格喜好。荣耀手表4 Pro全系采用光哑一体腰身设计,让金属中框焕发出美丽而又独特的质感,让手表侧面也有了丰富的光影质感和优雅的层次之美。

5.jpg

6.jpg

7.jpg

精工表冠的灵感来自古典建筑,通过高端工艺细致打磨,似年轮般记录着时间的印记,既赋予了手表独特的个性,又突显了手表的整体美感;表冠还支持操作界面的放大缩小、界面切换等功能,并内置了线性马达,模拟传统表的机械振感回馈,让用户可以轻松上手,随心点动。精选真皮表带,纹理细腻、柔软亲肤,让佩戴质感温暖而舒适;较为少见的双缝线工艺,更是留下平直绵延的视觉美感,增加韧性的同时还留下无尽的韵味。

8.jpg

9.jpg

荣耀手表4 Pro搭载1.5英寸LTPO常亮屏,通过更高的设计技巧和更精细的制造工艺控制,将屏幕的边框收窄至1.9mm的惊人水平,并达成了82.6%的高屏占比,在同价位的智能手表中实现了明显的领先,展现出极致的视觉享受;与手表中框几乎融为一体的2.5D流光曲面设计,更是让触摸操作细腻流畅、轻松惬意。而LTPO常亮屏,让手表在节能和美观之间找到最佳平衡,无论何时何地都时刻展示着腕上的独特魅力。

10.jpg

融合智能穿戴前沿技术的智慧能力,让科技生活抬腕可得

荣耀手表4 Pro支持eSIM独立通信功能,即便用户不携带手机出门,比如跑步、滑板、游泳等运动时,也可以让用户随时与外界保持联系。与此同时,荣耀手表4 Pro还在“以人为中心”的智慧解决方案主导下,引入MagicOS智能生态并加入MagicRing信任环技术,让智能手表可以与手机在远场自动组网、可信成环,即便手表远离手机独立使用,也可以收到各种APP的通知,以及手机的来电或者短信提醒,让信息随心流转、远场可控。更具创新的是,荣耀手表4 Pro还支持一表双待功能,能同时支持手机上主、副两张卡的电话、短信的消息通知,让智能手表从此拥有像手机一样“双卡双待”的魅力!

11.jpg

12.jpg

13.jpg

荣耀手表4 Pro支持eSIM典型模式10天、普通模式最长14天的超长续航能力。通过硬件“一主二协”的三芯架构和软件OS Turbo X引擎的智慧调度,荣耀手表4 Pro在eSIM典型场景下可以实现同价位eSIM智能手表续航时间的2-3倍,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智能手表带来的便利和乐趣,彻底告别隔三差五”的充电焦虑,大大提高使用体验和满意度。荣耀手表4 Pro还支持无线充电及部分手机反向充电,出门旅游甚至无需携带充电线。

14.jpg

荣耀还致力于打造更懂你、更专业、更全面的运动健康体系。荣耀手表4 Pro全新8通道高感光PPG传感器、高透模组让进光量提升50%,实现走路、跑步等场景下综合心率准确性大幅提升。荣耀手表4 Pro搭载全新升级的引擎及心率大模型,大幅度提升无规律、高强度间歇等运动场景的监测能力,针对手表晃动信号流失场景,推出独家运动数据校准技术,大幅度提升模型预测及抗噪检测能力,实现双向校准。

15.jpg

16.jpg

荣耀还与国内顶尖的心内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合作,通过持续研发的高精度算法引擎,能够实现疑似房颤、疑似早搏、疑似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筛查提醒,为用户的心脏健康筑起第一道防线。荣耀手表4 Pro还支持全天候血氧监测、科学睡眠监测、高精度卡路里监测等等全面的健康监测功能。

17.jpg

荣耀手表4 Pro提供了多达85种运动模式以及19种专业运动模式,通过荣耀运动健康APP 内置200+计划编排课程和7项训练计划,能帮助你制定长期的心肺能力提升计划,帮助用户科学管理运动过程,提高运动质量。荣耀手表4 Pro支持的运动赛场功能,能够根据用户运动轨迹,创建用户专属运动赛段,用户好友可选择该赛段进行运动挑战,打破运动的时空界限让赛道不再孤单,实现运动社交新方式。

18.jpg

19.jpg

荣耀手表4 Pro配备广受好评的YOYO语音助手,支持多应用场景下的NFC功能,支持手表付款码支付、寻机助手、遥控拍照、独立音乐播放等等多样化的智慧能力。荣耀手表4 Pro提供镜月翡翠(墨绿色)、旅行使者(棕色)、飞驰竞技(黑色)三个款式供消费者选择,商店超过6000个表盘供大家选择,满足用户不同的个性风格需求。荣耀手表4 Pro将于2023年10月12日20:30开启预售,并将在2023年10月16日10:08点在荣耀商城、各大电商授权平台、荣耀体验店、授权零售门店正式开售,黑色款式售价1599元,墨绿色和棕色款式售价1799元。

20.jpg

21.jpg

22.jpg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荣耀官方网站

网址:www.hihonor.com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00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3年10月12日,荣耀正式发布轻薄大内折旗舰——荣耀Magic Vs2。通过鲁班钛金铰链、荣耀自研盾构钢、航天级稀土镁合金等一系列创新技术材料,荣耀Magic Vs2以229g刷新了横向大尺寸内折叠屏手机的轻薄记录。

1.jpg

继荣耀Magic V2、荣耀V Purse之后,荣耀Magic Vs2的发布进一步丰富了荣耀折叠屏产品矩阵,带来更完整的价格区间覆盖,全面推动折叠屏产品的市场普及,为更多的消费者带来高效便捷的折叠大屏体验。

229克轻盈表现,荣耀Magic Vs2轻薄大内折旗舰

荣耀在折叠屏轻薄方面持续进行技术深耕,荣耀Magic Vs2机身重量最轻仅为229克,再次刷新大屏内折手机的轻薄纪录。屏幕支撑架构采用航天级稀土镁合金材料,材料密度降低33%,屏下覆盖率达到72%。

2.jpg

3.jpg

在折叠屏产品关键器件铰链方面,荣耀Magic Vs2采用由钛合金3D打印技术制成的荣耀鲁班钛金铰链,带来轻薄与坚固兼具的使用体验。铰链0齿轮结构和悬浮水滴结构的应用也让荣耀Magic Vs2开合顺滑,且支持多角度自由悬停。在轻量化更进一步的同时,荣耀Magic Vs2也做到了5.1mm的展开态厚度、10.7mm的折叠态厚度,在同类折叠屏手机当中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内外3840Hz超高频PWM调光,成就更健康零风险护眼屏

荣耀Magic Vs2外屏搭载6.43 英寸OLED 屏幕,采用20:9比例,分辨率2376 x 1060,能实现2500nit的峰值亮度;内部展开则是7.92英寸的OLED屏幕,采用9.78:9比例,分辨率2344 x 2156,能实现1600nit的峰值亮度。极高亮度设计和内、外双LTPO屏幕,不仅可以满足用户户外的清晰查阅,也可以在静态画面以更低的刷新率实现更为节能的效果。

4.jpg

在健康显示领域,荣耀延续了内、外双屏3840Hz高频PWM调光的护眼策略,让荣耀Magic Vs2 进入“频闪安全区域”(高于3.125KHz),达到零风险调光护眼级别,减轻用户的用眼压力。

同时荣耀Magic Vs2还支持杜比视界,在超高亮度和超大内屏的支持下、荣耀Magic Vs2能够对画面的高光和阴影部分进行精细化处理,更好地还原画面的高动态范围、让画面的细节和层次更加丰富,呈现出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

通过陀螺仪+高能引擎3D渲染技术,荣耀Magic Vs2本次还带来全新的3D壁纸,能够随着手机的开合、晃动,将各类栩栩如生的壁纸展跃在屏幕上,极大的丰富了折叠屏的人机交互体验。

5000mAh超大电池,打造折叠屏长续航标杆

荣耀Magic Vs2在做到极致轻盈机身的同时,也延续了荣耀折叠屏一贯的长续航优势,内置5000mAh大容量电池,电池容量在市售折叠屏手机中处于领先。

5.jpg

同时配合双屏120Hz LTPO智能刷新率与智能化续航管理方案,荣耀Magic Vs2不论是闭合态还是展开态,实际使用场景下,续航能力都能比肩甚至超过直板旗舰,全天使用也没有续航焦虑。

越用越好用的MagicOS,让大屏体验效率翻倍

荣耀Magic Vs2搭载荣耀MagicOS 7.2系统,为折叠屏手机带了进一步的深度优化,让荣耀Magic Vs2在手感比肩直板旗舰的同时,也能拥有比直屏手机更强大、更便捷、更智能、更高效的娱乐生活、办公操作体验。

6.jpg

荣耀Magic Vs2支持多种分屏、应用挂起方式,在分屏操作上更是带来精简高效的“一步分屏”操作,进一步解锁大屏生产力。荣耀Magic Vs2的悬停玩法也进一步丰富,在包括待机、观影、会议、音乐、拍摄、办公等多种应用场景下,都能释放双手进行使用,尽享折叠屏专属体验。

荣耀联合第三方应用厂商进行“UI自适应布局”优化,将以往折叠屏手机大屏使用APP时常见的野蛮拉伸,进化到更高效便捷的UI布局设计。UI自适应布局功能覆盖了游戏、影音、办公、运动、视频会议、视频通话等多种类型,进一步提升折叠屏使用体验。

7.jpg

8.jpg

全新升级的Magic文本功能,将更智慧的语义与服务结合,更多的关联服务也能一键直达。全新升级的荣耀笔记,在语音声纹识别的加持下,在语音实时转文本的过程中能智慧区分发言人,文本分人记录,而且还支持视频收藏,实现更为强大智慧的音视频笔记记录。

9.jpg

YOYO建议的智慧出行新增“机场大屏卡片”,用户可在手中随时看到航班进港/出港动态信息轮播,行程尽在掌握。气息唤醒功能也得到了全新升级。在需要输入文字的场景下,荣耀Magic Vs2可实现气息唤醒语音输入法,语音内容直接转为文字进行输入,沟通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荣耀Magic Vs2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带来更加智慧的扫码体验,翻腕即可完成扫码动作。

10.jpg

11.jpg

安全方面,荣耀Magic Vs2继续搭载了荣耀平行空间功能,在“两锁一芯”的加持下,用户可将普通文件与私密文件分别存放,实现数据安全隔离,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同时在大屏的支持下,荣耀Magic Vs2可以实现双空间应用同屏独立运行,游戏场景也可实现应用双开操作,一台折叠屏实现真正的双手机体验。此外,荣耀Magic Vs2内外双屏均支持手写笔的触控操作,支持智慧套索、智慧识字、放大镜、跨应用取色、提笔速记、跨页连续批注等快捷和智慧操作功能,让大屏创作更高效。

12.jpg

13.jpg

性能、影像、设计全面在线,带来旗舰级折叠体验

荣耀Magic Vs2采用第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基于台积电4nm工艺,性能强劲,能耗比表现优异。同时,荣耀Magic Vs2同样支持荣耀自研GPU Turbo X和OS Turbo X两项系统优化技术,实现应用预加载启动快人一步,性能释放场景下帧率更高、抖动率与温度更低,高效精准的调度系统资源,让系统至少保持50个月的持久流畅。

14.jpg

荣耀Magic Vs2搭载全焦段三摄像头,包括5000万像素广角摄像头、2000万像素长焦摄像头和12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最高支持40X变焦。配合鹰眼全天候抓拍,以及优化的人像、夜景等拍摄算法,随时随地秒出大片。

15.jpg

荣耀Magic Vs2机身采用环绕式多曲面机身设计,通过多面对称的设计方式,不仅实现了视觉美感上的进化,更是折叠屏在人机工学轻薄握感上的重大创新,让荣耀Magic Vs2无论从握感、轻薄等各个方面,都与传统直屏手机的手感无异,彻底打消传统折叠屏手机厚重的上手顾虑。

16.jpg

在双轮驱动的极致产品主义理念践行中,荣耀通过对每一代Magic系列的持续打磨,不断解决消费者的痛点,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领先的科技体验。荣耀Magic V2引领折叠屏进入毫米级时代,荣耀V Purse实现折叠屏科技与时尚的突破,荣耀Magic Vs2的全新发布,为消费者带来又一部轻薄大屏旗舰,进一步引领折叠屏进入主力机时代。

17.jpg

与荣耀Magic Vs2一同发布的,还有荣耀全新的智能穿戴产品:荣耀手表4 Pro,作为荣耀旗下高端旗舰智能手表,将传统机械美学与现代智慧科技完美融合,为消费者带来了机械旋转表冠、黄金镀层机身、真皮双缝线表带等致敬经典腕表的设计,以及LTPO常亮屏、一表双待、高精度心率监测、10天超长续航等领先科技的智慧能力,演绎了“经典和科技兼具”的腕上全新魅力。

18.jpg

荣耀Magic Vs2提供冰川蓝、珊瑚紫、绒黑色三种配色,存储方面提供12GB+256GB和16GB+512GB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6999元和7699元。荣耀Magic Vs2系列将在2023年10月12日20:30开启预售,并在2023年10月17日10:08起在荣耀商城、各大授权电商、荣耀体验店、授权零售门店正式开售。

19.png

荣耀手表4 Pro共有镜月翡翠(墨绿色)、旅行使者(棕色)、飞驰竞技(黑色)三个款式供消费者选择,并将于2023年10月12日20:30开启预售,于2023年10月16日10:08在荣耀商城、各大授权电商、荣耀体验店、授权零售门店正式开售,售价1599元起。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00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型 QLS1046 太空参考设计在太空应用中提供高速数据连接                

Teledyne e2v 正在与 Microchip Technology 合作开发一种突破性的太空计算参考设计,以实现太空应用中的高速数据传输。这一创新的参考设计将在 EDHPC 2023(欧洲数据处理及数据加工会议,2023 年 10 月 2 日至 6 日于法国Juan-Les-Pins举行)上公开发布。

415452-image_1.png

该太空计算参考设计采用 Teledyne e2v 的耐辐射 Qormino®QLS1046-Space 处理平台,以及 Microchip 的数据通信技术,具有完全耐辐射(RT)能力。它提供了强劲、高性能处理以及增强的子系统连接功能。得益于 QLS1046-Space 的四个 ®Cortex®-A72 内核和 4 至 8GB 高速 DDR4 提供的 30,000 DMIPS 计算能力,以及其多个高速接口,该架构可以处理和传递来自各种来源的高速数据速率,包括电信 RF 前端、高分辨率图像传感器、雷达,以及航天器中的其他处理设备。

搭载 Microchip 的 RT 以太网 PHY 支持的千兆以太网接口,可确保高速连接。该太空计算参考设计使用 VSC8541RT PHY 实现两个 RGMII 链路,以及新的 VSC8574RT 实现两个 SGMII 接口,从而实现总共四个千兆以太网连接。通过利用 QLS1046-Space 上的所有高速接口,甚至可以实现多达 7 个以太网接口,而在未来的 LX2160-Space 中则可以增加到多达 18 个。

这使得 QSL1046-Space 和卫星或航天器内不同板卡上的设备之间能够进行高速传输。该太空计算参考设计的目标应用包括地球观测、卫星通信应用、太空防御和太空碎片监测等。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现代太空硬件将采用去中心化架构。通常,部件子系统之间的通信依赖于 10-100Mbit 的数据传输速率。现在,更高级别的功能复杂度正被用于高级电信方案、实时图像处理、人工智能驱动的分析和导航等目的。这意味着增强性能是必须的,"Teledyne e2v 的应用工程师 Thomas Porchez 解释道。"通过与 Microchip 合作,我们能够显著提高 QLS1046-Space 设计的接口能力,从而加快速度并扩大传播范围。因此,它们完全符合太空客户现在对边缘计算应用程序的要求。"

Microchip 航空航天和国防业务部门高级营销及应用经理 Nicolas Ganry 表示:"将 Microchip 的耐辐射千兆以太网 PHY 系列集成到 Teledyne e2v 的太空计算参考设计中,将为太空客户提供各种太空应用中的高可靠性和高速连接。""60 多年来,Microchip 一直致力于实现太空任务。"
Teledyne e2v 和 Microchip 的工作人员将在 EDHPC 会议上发布有关太空应用的边缘处理和板间通信的论文。

关于Teledyne e2v

Teledyne e2v公司的技术创新引领着医疗健康、生命科学、太空、运输、国防安全及工业市场的发展。Teledyne e2v以独一无二的方式保持领军地位,包括密切关注客户在市场和应用领域面临的挑战。通过与客户密切合作,提供创新标准以及半定制和全定制的解决方案,提高客户系统的价值。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00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电子纸领导厂商E Ink元太科技今(12)日宣布与凸版控股株式会社(TOPPAN Holdings Inc.)旗下公司日商爱鸥集团(AIOI Systems)合作,于爱鸥智慧设备检测系统搭载E Ink Kaleido™ 3的彩色电子纸笔记本,让系统能将纸张表格数字化,减少纸张浪费,并提供超低耗电的数字信息连网解决方案。

1.jpg

元太科技与爱鸥集团推出搭载 E Ink Kaleido™ 3 电子纸笔记智慧设备检测系统。图:元太提供

随着企业面临减少碳排放、在工厂中提供永续解决方案的重要性不断增加,爱鸥的智能检测系统提供了无纸化优势,它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消除了纸张浪费,并实现了系统的数字化。智慧设备检测系统将以前以纸张形式存在的操作手册、说明文件、检测格式等窗体,发送到彩色电子纸笔记中,作业人员再将检测结果以笔写输入于电子纸笔记中,并发送回主系统。智能标记记录并显示在电子纸笔记本所储存的输入检测结果,使得作业人员可以目视智能标记记录即能了解设备的状态。此外,运用电子纸控制服务器软件(DCSS, Digital Paper Control Server Software),数字文件可以在云端或主机之间进行连接。

"目前在工业界的操作现场大多数工作流程仍以纸张纪录为基础在进行,理想的数字转型尚未真正实现。E Ink致力于提供低功耗、减少纸张消耗的解决方案,以实现永续发展的社会。"E Ink 日本分公司总经理总住田直树(Naoki Sumita)表示,"我们希望透过与在全球物流和制造领域拥有众多客户的爱鸥集团合作,共同推出无纸化解决方案并为环境贡献心力。"

"自2010年我们即与电子纸技术的领先者E Ink 合作,为日本及海外市场的物流和制造公司销售世界上第一款智能电子纸标签 。"爱鸥集团总裁兼执行长吉野豊(Yutaka Yoshino)表示,"这套智慧设备检测系统将电子纸笔记和智能标记相连,将于2024年4月应用于日本领先的综合电子制造大厂,预计在促进各种控制设备及设备检测运营的数字转型(DX, Digital Transformation)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透过为企业客户开发智慧设备检测系统,我们希望未来能为全球数字转型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计划未来持续开发配备电子纸技术的各种产品,进一步推进与E Ink 的合作关系。"

Linfiny日本为E Ink元太科技全资子公司,专注于数字纸张的开发,本次与爱鸥合作开发此项智慧设备检测系统,是透过全球首款A4彩色数字纸张,链接具有软性背板、无电池,由NFC驱动的可视RFID智能标签连接而实现。这款13.3吋的彩色电子纸笔记配备了E Ink Kaleido 3彩色屏幕、电容触控、Wacom EMR数字板和无电池笔。由于电子纸的超低耗电特色,开启Wi-Fi时,电池续航预计为五天,关闭Wi-Fi时,电池续航可长达两周。

本套智慧设备检测系统首次曝光将于2023年10月17日在幕张展览馆举行CEATEC 2023展会上展出,展位位于E Ink的展区(先进技术展示区,第7展馆A098) 。

E Ink研究使用纸张或LCD显示器与电子纸(ePaper)对CO2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使用E Ink电子纸可以减少消耗大量的CO2。

  • 以一家拥有125个分支机构的金融机构为例,当他们采用E Ink技术的电子纸笔记本时,每年可以节省1650万张A4纸张,并每年减少约1100吨的CO2碳排。

  • 在过去七年中,全球已安装了约三3英寸大小的6亿个电子货架标签(ESL)。假设价格讯息每天更改4次,相较于一次性使用的纸质价格标签,电子纸标签可以减少32000倍的CO2排放。

关于E Ink元太科技

元太科技(8069.TWO)为全球电子纸产业领导厂商,运用麻省理工学院(MIT)多媒体实验室开发的电子纸技术,以超低耗电的显示特性,成为各式应用产品的理想显示接口,包括电子书阅读器、电子纸笔记本、零售、物流、医院、交通等,有助于客户将显示接口导入于各式表面。超低耗电的电子纸可协助客户达到环境永续目标外,元太科技亦宣示于2030年使用100%再生能源(RE100),并于2040年达到净零碳排。元太科技为气候宣言(The Climate Pledge,TCP)与科学基础减量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组织成员,更荣获国际权威媒体Financial Times、Nikkei Asia与国际研究调查机构Statista合作评选列入亚太区气候领袖企业(Asia-Pacific Climate Leaders)之一。从倡议到目标、计划的落实获外部肯定,元太科技致力以电子纸技术与应用协助推动低碳环境永续发展。更多E Ink元太科技及电子纸显示器详细信息,请参阅 www.eink.com

关于爱鸥集团

爱鸥集团以 "创新理念,设计未来 "为愿景,为全球物流业与制造业提供有关支援DX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已经提供了给全世界 72个国家,包括电子标签拣选系统、附有Poka-Yoke防错系统功能的投影式拣选与分拣系统、以及世界上第一张使用在商业上的电子纸的Smart Card智能卡。我们为世界各地的物流业和制造业提供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和有关支援强化DX的产品我们将继续以全新的思维和理念开发独创的系统,并将其从日本推广到世界各地。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00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此次收购包含 Clearpath Robotics 旗下的工业事业部 OTTO Motors,将助力罗克韦尔自动化进一步打造端到端的自主生产物流解决方案

近日,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之一罗克韦尔自动化 (NYSE: ROK) 宣布完成对 Clearpath Robotics 的收购。Clearpath Robotics 是自主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企业,总部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其产品包含面向工业应用的自主移动机器人 (AMR)。

Clearpath Robotics 的同名研究部门也将在本次收购后并入罗克韦尔自动化,该部门在面向创新市场开发自主技术方面居于市场领先位置。此外,Clearpath Robotics 旗下的工业事业部 OTTO Motors 具备提供 AMR 的能力,而 AMR 正是工业自动化和转型的未来前沿趋势。上述两个事业部都将隶属于罗克韦尔自动化的智能设备运营部门。

"我们很高兴 Clearpath Robotics 和 OTTO Motors 团队的加入,"罗克韦尔自动化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Blake Moret 说道,"此次收购将为我们位于全球各地的客户带来新的转折点。罗克韦尔自动化将利用端到端的生产物流解决方案,对制造工厂各个环节的材料处理难点和关键点进行简化和改造。生产物流十分关键,它决定了整个工厂范围内的优化运营能否实现,以及罗克韦尔自动化的互联企业解决方案能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OTTO Motors将会在罗克韦尔自动化的自动化博览会上亮相。这项全球性高级别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活动将于 11 月 6 日至 9 日在波士顿举行。届时客户可在现场直观体会 AMR如何对不同运营环节的生产力和安全性带来深远影响。

根据 Interact Analysis 的预测,未来五年内,制造业中的 AMR 市场将以每年约 30% 的速度增长,到 2027 年,该市场规模预计会达到 62 亿美元。此次收购预计将为罗克韦尔自动化 2024 财年的利润增长贡献一个百分点。

"AMR 不仅能够将多个自动化孤岛连接起来,它往往还会作为最终的关键元素,协助制造商实现自主生产物流的同时,助力制造商及其客户创造巨大价值,"安永美洲地区战略与交易 (EY Americas Strategy and Transactions) 先进制造主管 Amar Mehta 评价道,"罗克韦尔自动化在关键硬件、软件和服务方面都拥有领先优势,而这些要素正是将 AMR 融入制造工厂的过程中所需要的。通过此次收购,罗克韦尔自动化将能够增强自身能力,助力制造商对其生产环境施行完整的端到端数字化转型。"

关于罗克韦尔自动化

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是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之一。我们将充分发挥人类的想像力与科技的潜力,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让世界更具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拥有 120 年历史,总部位于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约有员工 28,000 名,业务遍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rockwellautomation.com

关于罗克韦尔自动化旗下 OTTO Motors

在面向制造基地和仓储基地内材料处理的自主技术领域,罗克韦尔自动化旗下 OTTO Motors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领先优势。OTTO 自主移动机器人 (AMR) 的生产时间超过 500 万个小时,受到全球多个知名品牌的青睐,这些公司在其关键业务运营环节应用了这款产品。OTTO Motors 荣登 Fast Company 发布的 2023 年最具创新力机器人公司名单。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ottomotors.com

关于罗克韦尔自动化旗下 Clearpath Robotics

罗克韦尔自动化旗下 Clearpath Robotics 是全球范围内研发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提供的硬件、软件和服务能够支持移动机器人产品的部署和运营。Clearpath Robotics与 40 多个国家/地区具备高创新能力的 500 多家全球性品牌合作,为采矿、农业、航空航天和学术界等市场提供服务。Clearpath Robotics是 Robotics Business Review 评选出的 RBR50 机器人创新奖 (RBR50 Robotics Innovation Award) 2023年度优胜者。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clearpathrobotics.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00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为全球电梯和自动扶梯行业的领导者,通力集团已提前计划18个月实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2023年6月底,通力的全球工厂已成功实现碳中和。这一成就突显了通力对于履行气候承诺的决心,并确保通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卓越的供应链运营。早在2020年,通力便加入了"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并承诺在2030年之前实现运营碳中和,助力实现1.5摄氏度的全球温控目标。

1.jpg

推动全球工厂的可持续运营

通力在全球七个国家拥有十个生产基地,与2018年的基准相比,这些生产基地已成功将范围1和为范围2的碳排放减少了71%。

为实现范围1的排放目标,通力持续投资于提升能源效率,并在所有生产基地推动采用电动汽车。

通力还在生产线机器人和自动化方面进行了投资,同时也改进了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以提高能源节约率。此外,通力的八个生产基地已将柴油叉车替换为电动叉车,而其余的大部分柴油叉车已过渡到使用生物燃料。 

在这十个生产基地中,已有九个生产基地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自2023年初以来,所有生产基地已实现100%可再生电力采购。另外,有两家生产基地已成为区域供热的绿色合作伙伴,剩余的碳排放将通过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行补偿。 

通力集团供应链执行副总裁Mikko Korte表示:"这是通力构建更具韧性、更可持续和更具竞争力供应链的重要一步。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业务和运营的核心原则。生产基地在我们供应链运营和碳足迹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为通力能够引领行业朝着零碳目标迈进而深感自豪。"

通力富有雄心的气候目标

2020年,通力宣布了其气候承诺,并制定了科学的目标,即到2030年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通力是首家通过科学减碳倡议组织(SBTi)净零碳目标验证的电梯企业,承诺到2030年实现运营碳中和。截至到2023年6月底,其生产基地已提前计划18个月实现了这一目标。

与2018年的基准相比,通力承诺将自身运营的碳排放减少50%,包括范围1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公司拥有和控制的资源,如车辆)以及范围2的间接气体排放(包括电力、热力、蒸汽和冷气等能源)。

此外,在同一目标期内,通力的目标是减少40%与产品材料和全生命周期能耗(范围3)相关的排放量,从而协助客户减少其自身的碳足迹,为更可持续的供应链做出贡献。

通力集团简介

通力是全球电梯和自动扶梯行业的领导者之一,1910年成立于芬兰赫尔辛基。公司B类股票在芬兰赫尔辛基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2022年,通力集团的年净销售额达109亿欧元,拥有超过60,000名员工,服务超550,000客户。

通力的使命是缔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通力提供创新且可持续的新梯解决方案,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并为老旧设备提供现代化更新改造解决方案,为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增添价值。随着建筑越来越高、越来越智能,通力将借助科技创新预测未来需求,创造全新且更加定制化的客流解决方案,以生态的力量为人们创造更加安全、便捷、可靠的客流体验。

通力大中华区简介

1996年12月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在昆山注册成立,投资总额138,000万元,是通力集团在亚太地区最主要的生产基地,是中国市场最主要的电梯、自动扶梯设备和服务的供应商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通力电梯不断把握市场机遇,实现了稳健而迅速的发展。目前,通力大中华区拥有90家分公司、80多个办事处,1000多个服务站点,员工人数超2万人。通力大中华区的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出口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东地区等90 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力在中国有很多样板工程,比如北京第一高楼中信大厦、深圳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成都第一高楼成都绿地中心、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宝格丽酒店、上海兴业太古汇、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上济南绿地普利中心、深圳招商局广场、重庆来福士广场、成都来福士广场、南京青奥中心、西安中大国际、厦门凯宾斯基大酒店、广州新白云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长沙富兴世界金融中心等等。通力已顺利交付60多个机场项目、全国20多座城市的80多条轨道交通线路等。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00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麦肯锡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经济潜力》报告指出,"生成式AI可以被用到16个业务部门的63个场景,解决具体的业务挑战,为企业带来2.6到4.4万亿美元的价值。"

在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看来,未来每一个To C或者To B的应用,都可以通过生成式AI去重新构建。一方面,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都有可能由大模型带来更新升级,另一方面,生成式AI还将带来诸多全新的应用场景。这些都给初创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生成式AI热潮涌现 催生三大创业机会点

顾凡指出,生成式AI热潮下初创企业的机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基础模型、生成式AI的应用以及产业上下游对工具链的需求。

首先,基础模型是生成式AI底层的重要平台,大量的初创企业已经加入到基础模型创业的大潮中。亚马逊云科技CEO Adam Selipsky在多个场合强调,"不会有一个生成式AI基础模型适用所有业务场景。"同样的,顾凡也表示,"企业既需要通用性更广的大模型,也需要在专属领域能力更深入的模型。不会一直是百模大战,但也不会有一个大模型一家独大。基础模型领域最终会有几个或一些赢家,为构建生成式AI应用的企业提供多样性的选择。"

其次,应用为王,无论是To C还是To B,内嵌生成式AI能力的应用才是王道。初创企业要能够打造自己的"杀手锏"应用。顾凡指出,"真正改变未来‘游戏规则'的是对基础模型进行调优和定制化,服务企业与行业的特定场景和领域。"企业的私有数据一定会在生成式AI 应用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初创企业既要充分利用这些私有数据帮助各行各业构建定制模型解决行业应用的具体问题,同时还要具备妥当地保护这些私有数据安全的能力。

最后,生成式AI工具链需求爆发,也是初创企业的机会所在。伴随着基础模型的进化,公共数据和私有数据的交替使用,需要各种工具链将他们串接起来。例如,从数据的清洗、存储、处理,再到形成定制化的模型,以及模型的蒸馏、性能调优等,这些新工具新实践的出现,都为生成式AI初创企业带来了新机会。

提供多维赋能支持 助力初创构建生成式AI之旅

顾凡指出,亚马逊云科技希望推动生成式AI的普惠,让各行各业都能充分发挥生成式AI的潜力。

具体到初创企业来讲,算力成本节约、基础模型的选择、数据安全保障的能力,是他们在生成式AI领域创业时的普遍需求。亚马逊云科技也致力于在这些方面为初创提供帮助。

"今天大家普遍关注的是模型训练带来的算力需求。未来当生成式AI的能力内嵌到所有应用里的时候,模型推理还将进一步加剧大规模算力的性价比和能耗的挑战。"顾凡说道。亚马逊云科技很早以前便开始为解决大规模算力的性价比及能耗挑战而自研训练和推理的芯片。亚马逊云科技自研的训练芯片Amazon Trainium和推理芯片Amazon Inferentia可以帮助客户以低成本在云上训练模型和运行推理。同时,Amazon SageMaker服务还提供高性能CPU、GPU、自研加速芯片等丰富的计算资源,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弹性算力调配,提高了算力的利用率,节省闲时的花销。

潞晨科技基于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其面向海外业务的开源AI大模型解决方案Colossal-AI,除了充分调度亚马逊云科技的计算资源之外,潞晨科技还将Amazon SageMaker和其Colossal-AI做了技术对接与验证,从而帮助开发人员和数据科学家快速构建、训练和部署大模型,同时做到大模型应用的降本增效。

"生成式AI的普惠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把模型的选择权交给客户,无论是文生文、文生图的,商用的、开源的,亚马逊云科技自己的还是第三方的,我们希望帮客户挑选优秀的模型,提供丰富的选择,并让客户在使用这些模型的时候,就像使用一个API一样,不用去关心模型底层的基础设施的管理。"顾凡强调。Amazon Bedrock就是一个云托管服务,允许出海用户通过API访问从文本到图像的一系列强大的基础模型,如来自AI21 Labs、Anthropic、Cohere、Meta、Stability AI等的基础模型以及Amazon Titan基础模型。预计Amazon Bedrock还将覆盖更多的大模型。

今天,已经有一批优秀的初创企业在海外借助Amazon Bedrock开发和测试新的生成式AI 的能力。例如,游戏初创企业正在通过Amazon Bedrock开发海外业务的用户聊天内容审核工具,探索收集、分析用户反馈数据,不断改进用户游戏体验。出海电商初创企业正在通过Amazon Bedrock探索广告营销文案生成,缩短广告制作时间,并快速优化广告。

"企业在构建自己的定制化模型的时候,一定会用到自己的私有数据,而这部分数据对企业来说超级宝贵,尤其是企业级客户,他们特别关注自己的数据不会被大模型吸收,"顾凡强调,"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意味着去服务大企业的时候,也需要为企业的私有数据负责。要拿到这些业务的机会,他们必须向大企业证明自身在数据安全保障方面的能力。"

出海初创企业可以直接借助Amazon Bedrock为大企业构建定制化模型。Amazon Bedrock可以协助确保企业的私有数据不会被用于训练底层大模型,也不会离开企业在亚马逊云科技上的虚拟私有网络(VPC),保护私有数据的安全。同时,亚马逊云科技自身在安全合规领域近20年的经验能够很好地为初创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其覆盖全球245个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均根据安全最佳实践和最高标准来建立和管理,并提供超过300个安全合规服务和功能。

构建桥梁 全面助力初创快速拥抱生成式AI机遇

除了从技术方面帮助初创企业提高在生成式AI领域的产品力,亚马逊云科技还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初创企业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亚马逊云科技与天使投资机构真格基金共同发起了"AI 超新星计划",帮助那些计划在生成式AI领域发力的创业者降低启动门槛。这些创业者可以通过该计划获得云资源,以及模型选择、微调、应用落地等技术支持,从0到1完成产品原型搭建,快速启动生成式AI之路。

同时,顾凡强调,"在生成式AI领域,大企业有业务场景、有数据,初创企业有模型、有工具。亚马逊云科技能够很好的将大企业和初创企业链接起来,并帮助双方完成具体应用场景的升级换代。"例如,初创企业通过加入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网络(APN),或把自己的模型或应用上架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可以获得各行各业的大企业使用并部署其方案的机会,促进生成式AI在企业应用场景中的落地。目前,一批优秀的初创企业正在将模型或应用上架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比如,大模型初创企业百川智能、聚焦人工智能和设计创意交叉领域的企业计算美学等等。

亚马逊云科技还与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合作,在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行动方案框架下,共同发起了上海人工智能开源产业集群。这一集群集合了上海临港集团、国盛集团、上海人工智能基金以及十余家优秀的初创企业,通过有序对接和机制安排,使得初创企业有机会服务大企业客户,开拓生成式AI行业应用场景的快速落地。

此外,亚马逊云科技还助力百川智能、面壁智能、RWKV等打造了一系列生成式AI黑客松活动,帮助更多人了解这些公司的基础模型,并共同探索基础模型在医疗健康、游戏娱乐等领域的前沿应用。

今年6月,亚马逊云科技还与28 家创投与产业机构合作,共同推出了"亚马逊云科技创业加速器",从全球创投网络资源对接、前沿技术赋能、全球业务拓展以及创新组织能力构建四方面,为处于早期到成长期的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及资源支持,帮助AI领域的初创企业释放创新潜能。目前,首期创业加速器已经有30家初创企业入营。

顾凡表示,"生成式AI的发展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现在比赛才刚刚开始。对于初创企业而言,这也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前述Amazon Bedrock仅在亚马逊云科技境外区域可用,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北京)区域或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宁夏)区域目前不可用。亚马逊云科技中国仅为帮助您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海外业务选择推介该服务。"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 (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4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2个地理区域的102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加拿大、马来西亚、新西兰和泰国新建4个区域、12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mazonaws.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00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