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Canonical、Nutanix 和 Red Hat 等厂商的开源 Kubernetes 平台集成了 NVIDIA NIM,将允许用户通过 API 调用来大规模地部署大语言模型。

在企业中部署生成式 AI 将变得空前简单。 

1.png

NVIDIA NIM 是一套生成式 AI 推理微服务,将支持 KServe 开源软件,可以自动将 AI 模型以云计算应用的规模运行。 

NVIDIA NIM 与 KServe 的组合确保了生成式 AI 可以像任何其他大型企业级应用一样进行部署,还让用户能够通过 Canonical、Nutanix 和 Red Hat 等数十家公司的平台广泛使用 NIM。 

NIM 在 KServe 上的集成将使 NVIDIA 的技术扩展到开源社区、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和客户。借助 NIM,他们可以通过 API 调用 (即现代编程的一键式操作) 来获得 NVIDIA AI Enterprise 软件平台的性能、支持和安全性。 

在 Kubernetes 上提供 AI 

KServe 最初是基于 Kubernetes 的机器学习工具包 Kubeflow 的一部分。Kubernete 是一个开源系统,用于部署和管理包含大型分布式应用组件的软件容器。 

随着 Kubeflow 在 AI 推理方面的不断扩展,KServe 诞生了,并最终演变成为独立的开源项目。 

许多公司都为 KServe 软件做出了贡献并采用了该软件。目前,运行 KServe 软件的公司包括亚马逊云科技、彭博、Canonical、思科、慧与、IBM、Red Hat、Zillow 和 NVIDIA 等。 

深入解析 KServe 

KServe 本质上是 Kubernetes 的扩展,它像一个强大的云应用一样运行 AI 推理。它使用标准协议,以经过优化的性能运行,并支持 PyTorch、Scikit-learn、TensorFlow 和 XGBoost,而用户无需了解这些 AI 框架的细节。 

在新的大语言模型 (LLM) 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该软件尤其有用。 

KServe 让用户可以轻松地在模型之间来回切换,测试哪一个最符合他们的需求。当模型的新版本发布时,KServe 的 “金丝雀发布 (canary rollouts)” 功能会自动执行详细验证,并逐步将其部署到生产系统中。 

其另一项功能 “GPU 自动缩放” 可以随着服务需求的起伏来高效地管理模型的部署方式,从而使客户和服务提供商获得最佳体验。 

生成式 AI 的 API 调用 

KServe 的优势现在将通过 NVIDIA NIM 的便捷性提供。 

使用 NIM ,只需一个简单的 API 调用即可应对所有的复杂性。企业 IT 管理员能够获得确保应用以最佳性能和效率运行所需的指标,无论应用是在他们的数据中心还是在远程云服务上,即使是在更改了 AI 模型的情况下。 

NIM 让 IT 专家成为生成式 AI 专家,变革了公司的运营。这就是为什么 Foxconn 和 ServiceNow 等众多企业都正在部署 NIM 微服务的原因。 

NIM 支持数十个 Kubernetes 平台 

由于 NIM 与 KServe 的集成,用户将能够在数十个企业平台上访问 NIM,比如 Canonical 的 Charmed KubeFlow 和 Charmed Kubernetes、Nutanix GPT-in-a-Box 2.0Red Hat 的 OpenShift AI 等等。 

KServe 贡献者、Red Hat 首席软件工程师 Yuan Tang 表示: “Red Hat 一直在与 NVIDIA 合作,以便让企业更轻松地使用开源技术来部署 AI。通过增强 KServe 并在 Red Hat OpenShift AI 中增加对 NIM 的支持,我们能够让 Red Hat 的客户更方便地访问 NVIDIA 的生成式 AI 平台。” 

“通过将 NVIDIA NIM 推理微服务与 Nutanix GPT-in-a-Box 2.0 集成,客户将能够从云端到边缘以一致的方式去构建可扩展、安全、高性能的生成式 AI 应用。” Nutanix 工程副总裁 Debojyoti Dutta 表示,其团队为 KServe 和 Kubeflow 做出了贡献。 

Canonical 的 MLOps 产品经理 Andreea Munteanu表示: “作为一家对 KServe 做出重大贡献的公司,我们很高兴通过 Charmed Kubernetes 和 Charmed Kubeflow 提供 NIM。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用户将能够轻松地使用生成式 AI 的全部功能,并使其保持最高的性能和效率。” 

数十家其他软件提供商都能感受到 NIM 的好处,因为他们的产品中也包含了 KServe。 

服务开源社区 

NVIDIA 一直积极地参与 KServe 项目。正如最近的一篇技术博客中所提到的,KServe 的开放推理协议已经被用于 NVIDIA Triton 推理服务器,可以帮助用户跨多个 GPU、框架和操作模式同时运行许多 AI 模型。 

基于 KServe,NVIDIA 专注于在多个 GPU 上一次运行一个 AI 模型的用例。 

作为 NIM 集成的一部分,NVIDIA 计划在其开源软件 (包括 Triton 和 TensorRT-LLM) 的基础上,成为 KServe 的积极贡献者。NVIDIA 还是云原生计算基金会 (CNCF) 的活跃成员,该基金会支持生成式 AI 和其他项目的开源代码。 

立即通过 NVIDIA API 目录试用 Llama 3 8B 或 Llama 3 70B 大语言模型的 NIM API。全球数百家 NVIDIA 合作伙伴也正在使用 NIM 来部署生成式 AI。 

观看 NVIDIA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 COMPUTEX 上的主题演讲,了解 AI 等方面的最新信息。 

围观 6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6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借助全新的 NVIDIA Spectrum-X Ready 和 NVIDIA IGX 认证,领先的制造业合作伙伴将提供高性能系统,帮助客户轻松部署 AI。

生成式 AI 的推动下,全球各地的企业纷纷建设“AI 工厂”,将数据输入 AI 工厂,产出智能洞察。

1.png

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经验证的系统和参考架构,为部署用于支持复杂的计算密集型生成式 AI 工作负载的专用基础设施时,减少相关风险、缩短所需时间。

在今天的 COMPUTEX 上,NVIDIA 宣布了扩展其 NVIDIA 认证系统的计划,旨在认证适合 AI 和加速计算的核心合作伙伴系统,确保客户可以在从数据中心到边缘的环境中放心地部署这些平台。 

增加两种新的认证类型:用于数据中心 AI 的 NVIDIA 认证 Spectrum-X Ready 系统,以及用于边缘 AI 的 NVIDIA 认证 IGX 系统。 

每个 NVIDIA 认证的系统都将经过严格测试,并且经过验证,可以为 NVIDIA AI Enterprise 软件工作负载(包括使用 NVIDIA NIM 推理微服务构建的生成式 AI 应用)提供企业级性能、可管理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这些系统为设计和实施高效、可靠的基础设施提供了可靠的途径。 

NVIDIA 认证的 Spectrum-X Ready 系统

NVIDIA Spectrum-X AI 以太网平台是首个专为 AI 构建的以太网网络架构,它结合了 NVIDIA Spectrum-4 SN5000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NVIDIA Bluefield-3 SuperNIC 和网络加速软件,与传统以太网架构相比,可提供 1.6 倍的 AI 网络性能。

NVIDIA 认证的 Spectrum-X Ready 服务器将作为高性能 AI 计算集群的基础模组,并为强大的 NVIDIA Hopper 架构和 NVIDIA L40S GPU 提供支持。

NVIDIA 认证的 IGX 系统

NVIDIA IGX Orin 是一款面向工业边缘和医疗应用的企业级 AI 平台,具有工业级硬件、生产级软件堆栈和长期企业支持。它囊括设备安全、远程配置和管理方面的最新技术及内置扩展,为医疗诊断、制造、工业机器人、农业等领域的低延迟实时应用提供高性能的 AI 和主动安全性。

合作伙伴产品系列不断壮大

顶尖 NVIDIA 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将取得新认证。

华硕 (ASUS)、戴尔科技(Dell Technologies)、技嘉科技(GIGABYTE)、惠普(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鸿佰科技(Ingrasys)、联想(Lenovo)、云达科技(QCT) 和 超微 (Supermicro) 将在不久之后提供 NVIDIA 认证的 Spectrum-X Ready 系统。 

此外,ADLINK、Advantech、Aetina、Ahead、Cosmo Intelligent Medical Devices (Cosmo Pharmaceuticals 的一个部门)、Dedicated Computing、Leadtek、Onyx 和 YUAN 等公司也将很快推出 NVIDIA 认证的 IGX 系统。

欢迎亲临 COMPUTEX,参与 NVIDIA 的活动,了解有关 NVIDIA 认证系统和最新生成式 AI 技术的详情。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6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G-Assist 项目、用于数字人的 NVIDIA ACE NIMs 及生成式 AI Tools 为 RTX 笔记本电脑提供更先进的 AI 体验;适用于小语言模型的 RTX 加速 API 即将加入 Windows Copilot Runtime

COMPUTEX—2024年6月2日—NVIDIA宣布推出全新 NVIDIA RTX™ 技术,用于支持在全新 GeForce RTX™ AI 笔记本电脑上运行的 AI 助手及数字人。

1.png

NVIDIA 推出 G-Assist 项目, 一款由 RTX 支持的 AI 助手技术演示 Demo,可为 PC 游戏和应用提供上下文感知帮助。G-Assist 项目的技术 Demo 将首度亮相于 Studio Wildcard 推出的《方舟:生存飞升》(ARK:Survival Ascended) 中。NVIDIA 还发布专为 NVIDIA ACE 数字人平台打造的首个基于 PC 的 NVIDIA NIM™ 推理微服务。

这些技术由 NVIDIA RTX AI Toolkit 支持——这是一套全新工具和SDK,可帮助开发者在Windows PC上优化及部署大型生成式AI模型。它们加入了NVIDIA的全栈RTX AI创新,加速了超过500款应用和游戏,以及200款OEM合作伙伴的笔记本电脑设计。

NVIDIA消费级AI业务副总裁Jason Paul表示:“NVIDIA 在 2018 年发布搭载 Tensor Core 的 RTX GPU 和 DLSS 技术,开启 AI PC 时代。如今,借助 G-Assist 项目和 NVIDIA ACE,NVIDIA 将赋能超过 1 亿 RTX AI PC 用户开启新一代 AI 体验。”

GeForce AI 助手 G-Assist 项目

AI 助手将改变游戏和应用内的体验 — 从提供游戏策略到分析多人游戏回放,再到助力复杂的创意工作流。G-Assist 项目让用户洞见未来的景象。

2.jpg

PC 游戏提供庞大的游戏世界可供探索,还提供复杂的机制供玩家掌控,即便对于最资深的玩家来说,这也是极具挑战性又非常耗时的。G-Assist 项目旨在利用生成式 AI,将游戏知识触手可及地提供给玩家。

G-Assist 项目可接收玩家的语音或文字输入内容,游戏窗口的上下文信息,并通过 AI 视觉模型处理数据。这些模型增强了与游戏知识数据库相连的大语言模型 (LLM) 的上下文感知和对特定游戏及应用的理解,然后生成定制的回复,以文本或语音形式的传递给用户。

NVIDIA 和 Studio Wildcard 合作,在《方舟:生存飞升》(ARK:Survival Ascended) 的演示 Demo 中展示该技术。G-Assist 项目可帮助回答有关生物、物品、背景知识、任务、关卡 BOSS 等方面的问题。由于 G-Assist 项目具有游戏环境感知和上下文理解功能,能根据玩家的游戏进程提供个性化回复。

G-Assist 项目还能配置玩家的游戏系统,以获得最佳游戏性能和能效。它可以提供性能指标的深入理解,根据玩家的硬件优化图形设置,进行安全超频,甚至在保持性能目标的同时智能降低功耗。

首款 ACE PC NIM 亮相

用于为数字人提供助力的 NVIDIA ACE 技术现在将通过 NVIDIA NIM 应用于 RTX AI PC 和工作站,NVIDIA NIM 推理微服务使开发者将部署时间从数周缩短到数分钟。ACE NIM 可在设备上本地运行高质量推理,用于自然语言理解、语音合成、面部动画等。

COMPUTEX 期间,NVIDIA ACE NIM 在 PC 上的游戏首秀将在和 Inworld AI 合作开发的 Covert Protocol 技术 Demo 中亮相,演示在 PC 本地运行的 NVIDIA Audio2Face™和 NVIDIA Riva 自动语音识别技术。

为本地 PC SLM 增加 GPU 加速功能

微软 (Microsoft) 和 NVIDIA 合作帮助开发者将全新生成式 AI 功能应用到 Windows 原生和网络应用中。双方的合作将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便捷的 API 以访问 GPU 加速的小语言模型 (SLM),并支持在设备上运行的基于 Windows Copilot Runtime 驱动的检索增强生成 (RAG) 功能。

小语言模型为 Windows 开发者提供巨大的可能性,包括内容摘要、内容生成和任务自动化。RAG 功能使 AI 模型访问基础模型中未能充分表示的特定领域信息,来增强小语言模型。开发者可以通过检索增强生成 (RAG) API 利用应用特有的数据源,并根据应用需求调整小语言模型的行为和功能。

NVIDIA RTX GPU 及其他硬件厂商的AI加速器将加速这些 AI 功能,从而在整个 Windows 生态系统中为终端用户提供快速、响应迅速的 AI 体验。

该 API 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开发者预览版。

借助 RTX AI Toolkit,模型速度提升 4 倍,体积缩小 3 倍

AI 生态系统已构建数十万个开源模型供应用开发者使用,但大多数模型都是为通用目的而预训练,并且构建在数据中心运行。

为帮助开发者构建在 PC 上运行的特定应用的AI模型,NVIDIA 推出 RTX AI Toolkit,一套用于在 RTX AI PC 上自定义、优化及部署模型的工具和 SDK。RTX AI Toolkit 将于 6 月发布,供更多开发者使用。

开发者可使用开源的 QLoRa 工具自定义预训练模型,并使用 NVIDIA TensorRT™ Model Optimizer 来量化模型,以减少多达 3 倍的RAM消耗。NVIDIA TensorRT Cloud 将会对模型进行优化,以实现在 RTX GPU 产品中的峰值性能。与预训练模型相比,性能提升至高可达4倍。

NVIDIA AI Inference Manager (AIM) 应用开发工具包 (SDK) 现已推出抢先体验版,在 PC 和云端之间完美调度 AI 推理,为 PC 应用开发者简化AI集成的复杂度。它还以统一的 NIM 格式为 PC 预配置必要的 AI 模型、引擎和依赖包,并支持所有主流的推理后端,包括跨不同处理器 (GPU、NPU 和 CPU) 的 TensorRT、DirectML、Llama.cpp 和 PyTorch-CUDA。

Adobe、Blackmagic Design 和 Topaz 等软件合作伙伴将 RTX AI Toolkit 的组件集成到其热门创意应用中,以提升 RTX PC 上的 AI 性能。

Adobe 创意云端产品市场部副总裁 Deepa Subramaniam 表示:“Adobe 和 NVIDIA 将持续合作,为视频、图像、设计、3D 等所有创意工作流提供突破性的客户体验。RTX PC 上的 TensorRT 10.0 为创作者、设计师和开发者提供前所未有的性能表现及由 AI 驱动的功能,为 Photoshop 等行业领先的创意工具中的内容创作开启全新创意可能性。”

TensorRT-LLM 等 RTX AI Toolkit 组件,已集成到生成式 AI 的热门开发者框架和应用中,包括Automatic1111、ComfyUI、Jan.AI、Langchain、LlamaIndex、Oobabooga 和 Sanctum.AI。

用于内容创作的 AI

NVIDIA 还将 RTX AI 加速功能集成到面向创作者、Modder 和视频爱好者的应用中。

去年,NVIDIA 为最热门的 Stable Diffusion 用户界面之一的 Automatic1111 引入使用 TensorRT 的 RTX 加速。从本周开始,RTX 还将加速广受欢迎的 ComfyUI,与目前已推出的版本相比,性能最高可提升 60%,与 MacBook Pro M3 Max 相比,性能提升至原来的 7 倍。

NVIDIA RTX Remix 是一个 Mod 平台,可利用全景光线追踪技术、NVIDIA DLSS 3.5 和物理精确材质,重制经典的 DirectX 8 和 DirectX 9 游戏。RTX Remix 包括一个 Runtime 渲染器和 RTX Remix 工具包应用,可简化游戏资产和材质的修改过程。

去年,NVIDIA 将 RTX Remix Runtime 开源,允许 Modder 扩展游戏兼容性和提升渲染能力。

自今年早些时候推出以来,已有 2 万名 Modder 使用该工具包重制经典游戏,在 RTX Remix Showcase Discord 上开发了超过 130 款 RTX 重制版游戏。

本月,NVIDIA 将开放 RTX Remix 工具包的源代码,让 Modder 能够简化资产替换和场景重新布光的方式,增加 RTX Remix 资产摄取器支持的文件格式,并使用全新模型增强 RTX Remix 的 AI 纹理工具。

此外,NVIDIA 还通过 REST API 使 RTX Remix 工具包的功能可访问,让 Modder 实时链接 RTX Remix 和 Blender 等数字内容创作工具、Hammer 等 Mod 制作工具,以及 ComfyUI 等生成式 AI 应用。NVIDIA 还为 RTX Remix Runtime 提供 SDK,允许 Modder 将 RTX Remix 的渲染器部署到 DirectX 8 和 DirectX 9 经典版之外的其他应用和游戏中。

随着更多 RTX Remix 平台的开源,全球的 Modder 可创造更多令人惊叹的RTX重制版游戏。

NVIDIA RTX Video 这项热门 AI 超分辨率功能,现在已作为 SDK 对所有开发者开放,可在 Google Chrome、Microsoft Edge 和 Mozilla Firefox 浏览器中使用。它帮助开发者原生集成 AI,进行采样、锐化、降低压缩失真和高动态范围 (HDR) 转换。

视频编辑软件 Blackmagic Design 的 DaVinci Resolve 和 Wondershare Filmora 即将支持 RTX Video,它将使视频编辑用户能够将低质量视频文件升级至 4K 分辨率,并将 SDR 源文件转换为 HDR 视频。此外,免费媒体播放器 VLC media 即将在其现有的超分辨率功能基础之上添加 RTX Video HDR 的支持。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5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NVIDIA Omniverse、Isaac和Metropolis助力Delta Electronics、Foxconn、和硕、Wistron以数字化方式构建、模拟和运营工厂数字孪生

COMPUTEX—2024年6月2日 — NVIDIA于今日宣布,各大电子制造商正在使用NVIDIA的技术并借助新的参考工作流将其工厂改造成具有更高自主化水平的设施。该工作流结合了NVIDIA Metropolis 视觉 AI、NVIDIA Omniverse™ 基于物理学的渲染与模拟以及NVIDIA Isaac™ AI 机器人开发与部署。

1.png

通过使用该工作流构建数字孪生以实时模拟不同工厂布局,制造商无须进行昂贵的物理改造,就能优化空间、流程和效率。 

NVIDIA机器人和边缘计算副总裁Deepu Talla表示:“制造业的AI时代已经到来。生成式AI和数字孪生技术所带来的变革性影响正不断提高各个工厂的自主化水平。借助NVIDIA Omniverse、Metropolis和Isaac,工业生态系统可以加速采用自主技术,帮助工厂提高运营效率并降低成本。”

电子制造商使用NVIDIA技术打造机器人设施

Delta Electronics、Foxconn、和硕Wistron正在使用该参考工作流构建、模拟和运营其机器人增强型设施。

在COMPUTEX主题演讲的演示中,NVI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展示了全球最大电子制造商之一Foxconn如何在NVIDIA Omniverse 平台上开发其工厂的数字孪生。NVIDIA Omniverse是一个能够在虚拟环境中集成来自领先行业工具(如西门子Xcelerator平台的Teamcenter等)3D数据的平台。

Omniverse 帮助Foxconn的团队优化操作流程的设备布局,AI摄像头通过NVIDIA  Metropolis监控工人安全。然后,Foxconn可以使用工厂数字孪生作为虚拟培训环境来模拟、测试和验证其基于 NVIDIA Isaac Perceptor 加速库构建的自主移动机器人 (AMR),以及由 NVIDIA Isaac Manipulator AI 模型提供支持的 AI 机器人机械臂。

Foxconn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刘扬伟表示:“AI和机器人技术有望为制造业带来巨大改变,在提高工厂车间安全性的同时显著提升运营效率。通过将NVIDIA Omniverse、Metropolis和Isaac整合到运营中,我们可以创建出用于训练机器人的复杂工厂数字孪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优化工作流并降低成本。”

Delta Electronics是电子产品和物联网智能绿色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制造企业。该公司正利用在Omniverse和OpenUSD(一个开放、可扩展的 3D 世界生态系统)上开发的可扩展机器人仿真平台NVIDIA Isaac Sim™ ,在虚拟环境中对其用于演示的生产线进行集成。然后,该平台生成物理精确的逼真合成数据,以用于训练其NVIDIA Metropolis助力的自动光学检测和缺陷检测解决方案的计算机视觉模型。

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和硕正在部署NVIDIA Metropolis 多摄像头工作流并推出一套新的服务,以打通其NVIDIA Omniverse 和 Metropolis 工厂数字孪生工作流NVIDIA NeMo™ 和NVIDIA NIM™ ,帮助工厂操作员实现实时“聊天”。和硕庞大的工厂网络占地超过2100万平方英尺,每月生产超过1500万个组件,这些技术进步将有助于改善工人安全与生产力。

为加快NVIDIA DGX™ 和NVIDIA HGX™服务器的生产,全球领先的电子制造企业Wistron建立了其工厂的数字孪生。现在,该公司正在将Omniverse的使用范围扩大到开发数据中心的数字孪生。这些数字孪生将用于测试和确保新组装的 NVIDIA HGX系统的质量、性能和能耗。

通过使用 NVIDIA Omniverse首先模拟其设施和工作流,Wistron只用了平常时间的一半(仅两个半月而非五个月)就实现了工厂上线,并且通过测试和优化布局将工人效率提高了 50%以上。

Wistron全球制造总裁 Alec Lai 表示:“通过结合NVIDIA Omniverse与 NVIDIA Metropolis,我们能够利用产线上每台机器的实时物联网数据,在虚拟环境中对新的布局进行测试,以此确定新的流程并监控实时运营情况。通过将工厂规划流程数字化,我们的端到端周期时间缩短了 50%。”

生态系统向工业应用扩展

领先的系统集成商 Kenmec 是早期实施Omniverse 和 Metropolis 工作流与服务的企业之一,其客户包括Giant Group等大型制造商。

为了帮助生态系统中的众多开发者,这些数字孪生工作流将以参考架构系列的形式提供。

了解有关NVIDIA Isaac最新可用更新的更多信息。

观看黄仁勋的COMPUTEX主题演讲,了解AI与工业数字化的最新进展。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5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比亚迪电子、西门子、泰瑞达和 Alphabet 旗下公司 Intrinsic采用 NVIDIA Isaac 机器人平台开发自主机械臂、人形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

COMPUTEX—2024 年 6 月 2 日 — NVIDIA 于今日宣布,全球机器人开发领域的领先企业正在采用 NVIDIA Isaac™ 机器人平台来研究、开发和生产下一代 AI 赋能的自主机器和机器人。

1 (1).png

比亚迪电子、西门子、泰瑞达和 Alphabet 旗下公司 Intrinsic 等全球十多家机器人行业领先企业,正在将 NVIDIA Isaac 加速库、基于物理学的仿真和 AI 模型集成到其软件框架和机器人模型中,以此提高工厂、仓库和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使机器人的人类同事更安全地工作,并使机器人成为执行重复性或超精密任务的智能助手。

NVIDIA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 “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有朝一日,移动的物体都将实现自主运行。我们正致力于通过推进 NVIDIA 机器人堆栈的发展,来加速生成式物理 AI,其中包括用于仿真应用的 Omniverse、Project GR00T 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以及 Jetson Thor 机器人计算平台等。”

Isaac 平台带有一整套 NVIDIA 加速库、AI 基础模型和仿真技术,今日起可供机器人制造商集成到其技术堆栈中。

  • NVIDIA Isaac ROS:一组模块化 ROS 2 软件包,为 ROS 社区开发者提供 NVIDIA 加速和 AI 模型。

  • NVIDIA Isaac Perceptor:基于 Isaac ROS 构建的参考工作流,为基于 AI 的自主移动机器人提供多摄像头 3D 环视功能。

  • NVIDIA Isaac Manipulator:基于 Isaac ROS 构建的参考工作流,可简化 AI 机械臂或操纵器的开发,以便无缝感知、理解环境并与其互动。

  • NVIDIA Isaac Sim™:一款基于 NVIDIA Omniverse™ 平台的参考应用,用于仿真、测试和验证物理环境中的机器人,并生成合成数据。

  • NVIDIA Isaac Lab:一款 Isaac Sim 中的参考应用,针对 AI 机器人基础模型训练中的强化、模仿和迁移学习进行了优化。

Isaac 生态系统迅速扩展

NVIDIA Isaac 的早期采用者是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机器人和自主机器开发领域的佼佼者。

工业自动化软件和系统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西门子正在使用 NVIDIA Isaac Sim 开发其强大的软件在环功能。Isaac 技术加速了西门子对 SIMATIC Robot PickAI(PRO)和 SIMATIC Robot Pack AI 等先进机器人技能的开发和测试。该 AI 视觉软件提供认知型 AI 驱动功能,使工业机器人系统能够自主、可靠地拾取和包装任意物品,无需用户事先对 AI 进行任何培训。两家公司计划扩大合作关系,并在今年晚些时候的 SPS 展览会上宣布新的功能。

西门子提供工业级 AI,并通过与自动化解决方案无缝集成,使其在采用 NVIDIA 技术驱动的西门子工业 PC 基础上部署时易于使用,从而将其推向机器人技术的最前沿,将视觉 AI 带入工业机器人生态系统。

西门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Roland Busch 表示:“由 AI 驱动的机器人将加速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并接管以前无法自动化的重复性工作,这样我们就可以释放人类的潜能,从事更具创造性和价值的工作。西门子与 NVIDIA 携手,让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够利用 AI 进行新的创新,并将其作为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从而提高效率和竞争优势。”

Intrinsic 是 Alphabet 旗下的一家软件和 AI 机器人子公司,于 2022 年底收购了开源机器人公司(Open Source Robotics Corporation)。Intrinsic 在其跨机器人软件平台中成功测试了 Isaac Manipulator,利用 Manipulator 展示了一种可扩展且普适的机器人抓取技能潜力,这种技能可以作用于不同的抓手、环境和物体。

Intrinsic 首席执行官 Wendy Tan White 表示: “NVIDIA 是我们最好的合作伙伴,正在帮助我们为基础模型铺平道路,从而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的团队正在共同努力将 NVIDIA Isaac 与 Intrinsic 平台整合到一起,为数百万开发者和企业解锁巨大的潜在价值。”

比亚迪集团在全球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四大行业都拥有强大的制造实力。其子公司比亚迪电子(BYDE)是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创新产品供应商,正在使用 NVIDIA Isaac Sim 和 Isaac Perceptor 开发全系列自主移动机器人,为工厂提供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

比亚迪电子高级业务开发总监 Chris Yotive 表示:“比亚迪非常重视帮助客户加快物流应用的部署。通过与 NVIDIA 合作,我们开发出了由 NVIDIA Isaac 驱动的先进自主移动机器人,这将提高工人的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并为我们的客户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

泰瑞达旗下的优傲机器人(UR)和名傲移动机器人(MiR)正在使用 NVIDIA Isaac 将 AI 融入自动化。UR 正在将 Isaac Manipulator 集成到其 PolyScope X 软件平台中,以开发新的协作机器人解决方案。MiR 正在利用 Isaac Sim 生成合成数据,并仿真其 MiR1200 托盘搬运叉车的实际部署。

泰瑞达集团机器人事业部全球总裁 Ujjwal Kumar 表示: “解决客户在机器人技术方面难题的关键在于整个行业的齐心协力。凭借 NVIDIA Isaac 先进的 AI 和仿真能力,再加上我们庞大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装机量,将共同推动创新,为多个行业提供快速解决方案。”

NVIDIA Isaac 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使企业能够同时采用单项或多项技术。

ArcBest、比亚迪电子、Gideonidealworks 和 RGo Robotics 等公司正在利用 Isaac Perceptor 开发先进的基于感知的自主移动机器人。

Solomon达明机器人Vention 和安川电机等公司正在利用 Isaac Manipulator 打造基于 AI 的机械臂。

目前,100 多家公司正在采用 Isaac Sim 来仿真、测试和验证机器人应用,其中包括海克斯康、富世华和 MathWorks。Agility、波士顿动力公司、Figure AI、傅利叶智能和 Sanctuary AI 正在使用 Isaac Lab。

Computex 上的机器人创新展示

在 COMPUTEX 主题演讲中,黄仁勋展示了用于交通运输、医疗和工业制造领域的机器人应用。在其中一个演示中,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商 Foxconn 展示了一个在 NVIDIA Omniverse 中全仿真的自主工厂,该工厂配备由 NVIDIA 机器人合作伙伴基于 NVIDIA Isaac 开发的 AI 机器人车队。

观看黄仁勋在 COMPUTEX 上的主题演讲,了解更新最新的 AI 信息,阅读更多关于 NVIDIA Isaac 平台的更新

围观 9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5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NVIDIA ACE 现已全面在云端推出,并在 RTX AI PC 上提供抢先体验,已获戴尔科技、ServiceNow、Aww Inc.、英业达、完美世界游戏等多家客户服务、游戏和医疗保健领域的公司采用

COMPUTEX—2024年6月2日—NVIDIA 宣布全面推出 NVIDIA ACE 生成式 AI 微服务,以加速新一代数字人的发展,并将在平台上推出全新的生成式AI突破。客户服务、游戏和医疗保健领域的公司率先采用ACE技术,以简化在客户服务、远程医疗、游戏和娱乐领域创建、动画化并操作栩栩如生的数字人的过程。

1 (1).png

NVIDIA ACE 数字人生成式 AI 套件现已全面推出,包括以下内容:

  • NVIDIA Riva ASR,TTS 和 NMT — 用于自动语音识别、文本到语音转换和翻译。

  • NVIDIA Nemotron LLM — 用于语言理解以及根据上下文生成回复。

  • NVIDIA Audio2Face — 根据音轨制作栩栩如生的面部动画。

  • NVIDIA Omniverse RTX — 用于实时路径追踪以制作逼真的皮肤和毛发。

全新推出的技术包括:

  • NVIDIA Audio2Gesture — 用于根据音轨生成肢体手势,即将推出。

  • NVIDIA Nemotron-3 4.5B — 一种全新的小语言模型 (SLM),专为低延迟、本地端 RTX AI PC 推理而设计。

NVIDIA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数字人将为各行各业带来革命性变革。NVIDIA ACE 为我们的开发者生态提供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和神经图形领域的突破,使我们更接近意图驱动的计算未来,即与计算机的交互将像与人类的互动一样自然。”

数字人进驻一亿台 RTX AI PC

NVIDIA 已将 ACE 作为 NIM 微服务提供给开发者在数据中心运行。现在,NVIDIA正在打造 ACE PC NIM 微服务,可以部署在装机量达到一亿台的 RTX AI PC 和笔记本电脑上。

这包括 NVIDIA 的首个小语言模型 (SLM) — NVIDIA Nemotron-3 4.5B,该模型专门用于在终端设备上运行,具有与在云端运行的大语言模型 (LLMs) 相似的精度和准确性。Nemotron-3 4.5B 小语言模型 (SLM) 现已进入抢先体验阶段。NVIDIA Audio2Face 和 NVIDIA Riva ASR 的设备端模型也将很快推出抢先体验版

全新的 NVIDIA AI Inference Manager (AIM) 应用开发工具包简化了 ACE 在 PC 上的部署过程。它以统一格式为 PC 预先配置必要的 AI 模型、引擎和依赖包,同时在 PC 和云端之间完美调度 AI 推理操作。
与 Inworld AI 合作开发的最新版 Covert Protocol 技术Demo 在 COMPUTEX 演示。通过在 GeForce RTX PC 上本地运行 Audio2Face 和 Riva ASR,该演示使玩家能够通过对话来互动,并影响数字人非玩家角色 (NPC) 的行为,以完成任务。

最新 ACE 技术扩展数字人生态规模

NVIDIA 正与 Aww Inc.、戴尔科技、Gumption、Hippocratic AI、英业达、掌趣科技、完美世界游戏、Reality Arts、甲尚科技、ServiceNow、Soulbotix、数字栩生和 UneeQ 等公司的开发者合作,利用 ACE 开发各种应用。

Aww Inc. — 位于日本的领先虚拟人技术开发公司 Aww Inc. 在 2018 年推出了首个虚拟名星 Imma。此后,Imma 在 50 多个国家成为主要全球品牌的代言人。现在,Aww Inc. 计划利用 ACE Audio2Face 微服务进行实时动画制作,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互动交流体验。

完美世界游戏 — 游戏开发者和发行商完美世界游戏公司在其全新的神话荒野风格的 Legends 技术演示 Demo 中采用了 ACE。玩家可以与逼真的 AI NPC 用英语和普通话完全互动。利用 NVIDIA Audio2Face NIM,可实时生成与角色声音响应相符的逼真的面部动画。

掌趣科技 — 掌趣科技和悠米互娱联合推出的 Code Z 是一款 AI 游戏创作平台,能够利用 AI 技术减少创作开放世界游戏所需的资源,让个人和小型团队也能制作大型游戏。Code Z 基于“Faith Framework”AI 机器学习训练系统,让创作者无需编写任何代码,即可快速生成 3D 游戏场景和数字素材。此外,它还能让创作者创建和训练高度个性化的 AI 数字人,实现动态互动和沉浸式体验。Code Z 采用了 Audio2Face 和 DLSS,使 AI 数字人能够在与玩家实时对话时生成丰富的表情,并实现实时口型同步。

英业达 — 正在大力投资 AI 领域的科技公司英业达使用 NVIDIA Audio2Face NIM 增强其 VRSTATE 平台的医疗保健 AI 客户端。集成 NVIDIA Audio2Face NIM 可以提供更具吸引力和安抚性的虚拟咨询体验。英业达将在 COMPUTEX 期间展示一款可以帮助患者获取健康信息的 AI 客户端。

ServiceNow — 用于协助企业业务转型的 AI 平台 ServiceNow,近期在其 Now Assist Gen AI Experience 中展示 ACE NIM 的生成式 AI 服务客户端演示,突显数字化身在零售、旅游等行业提升客户和员工互动的潜力。
戴尔科技 — 在上个月的 Dell Technologies World 上推出用于制作数字助手的最新解决方案 Dell Generative AI Solutions。该解决方案使企业能够利用智能数字助理,通过自然对话的形式与零售、医疗保健和客户服务等各行各业的客户进行互动。

NVIDIA 在 COMPUTEX 2024 为数字人初创企业喝彩

NVIDIA 艺术团队使用基于 ACE 的生成式 AI 工具,包括 Synthesia 和 Hour One,制作了一个“digital Jensen”化身,该化身由文字生成的视频制作而成。这款多语言化身以他独特的声音和风格为特色,使用 ElevenLabs 的专有 AI 语音技术生成普通话和英语的声音。NVIDIA 还与专注于 AI 语音技术的 NVIDIA Inception 成员 Voicemod 合作,为 NVIDIA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主题演讲的谢幕曲进行创作。

ACE NIM 现已推出

用于服务器部署的 NVIDIA ACE NIM 微服务(包括 Riva 和 Audio2Face)现已投入生产,可添加 NVIDIA AI Enterprise 应用,供开发者获得企业级的支持服务。现可点击注册以获取在 RTX AI PC 上运行的 ACE NIM 微服务的抢先体验版。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5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云服务提供商、GPU 云提供商和企业用户纷纷采用 Spectrum-X;NVIDIA 网络通过广大系统制造商进入各个市场

COMPUTEX—2024 年 6 月 2 日—NVIDIA 于今日宣布 NVIDIA Spectrum™-X 以太网网络平台已被业界广泛使用,并且将进一步加快新品发布计划。

1.png

率先采用 NVIDIA Spectrum-X 的 AI 云服务提供商有 CoreWeave、GMO Internet Group、Lambda、Scaleway、STPX Global 和 Yotta 等,他们的 AI 基础设施因此而获得了超强网络性能。另外,继戴尔科技、慧与、联想和超微等将 Spectrum-X 平台整合到他们的产品中后,又有多家 NVIDIA 合作伙伴也发布了基于 Spectrum 的产品,包括永擎电子(ASRock Rack)、华硕(ASUS)、技嘉科技(GIGABYTE)、鸿佰科技(Ingrasys)、英业达(Inventec)、和硕(Pegatron)、云达科技(QCT)、纬创(Wistron)和纬颖科技 (Wiwynn)等。

NVIDIA 网络高级副总裁 Gilad Shainer 表示:“生成式 AI 等开创性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每家企业都必须把网络创新放在第一位,从而获得竞争优势。NVIDIA Spectrum-X 是对以太网络的一次革命,让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其 AI 基础设施的强大力量来改变其运营方式,甚至颠覆他们的行业。”

每年发布新产品

Spectrum-X 是全球首款专为 AI 打造的以太网网络平台,可将生成式 AI 网络性能较传统以太网网络平台提升 1.6 倍。为了满足业界对 Spectrum 性能的巨大需求,NVIDIA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今天的 COMPUTEX 主题演讲中宣布,NVIDIA 计划每年都推出新的 Spectrum-X 产品,为客户提供更高的带宽、更多的端口、更加强大的软件功能集与可编程能力,不断提高领先的 AI 以太网网络性能。

Spectrum-X 配备 NVIDIA Spectrum SN5600 以太网交换机和 NVIDIA BlueField® -3 SuperNIC,是一个兼顾了生成式 AI 云所需高性能和各种云功能的端到端平台。该平台通过动态路由技术和拥塞控制技术实现了带宽的最大化和噪声隔离,为 AI 业务提供了最强性能的 AI 以太网网络,在同时运行数千个不同规模的 AI 作业时,能确保每个业务达到预期的性能。

与 NVIDIA BlueField-3 DPU 的结合,该平台可实现先进的多租户云、GPU 弹性计算和零信任安全。有了它,云服务提供商可以加快 AI 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部署,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观看黄仁勋在 COMPUTEX 上的主题演讲,了解关于 NVIDIA Spectrum-X 的更多内容。

围观 6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5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凭借 Arm CSS KleidiAI 等技术创新,Arm 首席执行官 Rene Haas 预计,到 2025 年底,将有超过 1,000 亿台基于 Arm 架构设备可用于 AI

COMPUTEX 2024 展前,Arm 首席执行官 Rene Haas 分享了公司将如何实现到 2025 年底让超过 1,000 亿台基于 Arm 架构设备可用于从云端到边缘侧的人工智能 (AI)

1.jpg

我们有足够的能源来支持 AI 吗?

Haas 回应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全球是否有足够多的能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 AI 计算需求。AI 领域已涌现出诸多卓越创新,然而行业正面临一个两难境地,即处理器越能更好地处理 AI 的性能要求,其能源需求也随之增大。

Arm DNA 诞生于面向使用电池的设备。Haas 认为,正因如此,亚马逊云科技 (AWS)、谷歌 (Google) 和微软 (Microsoft) 等主流云服务提供商才会越来越多地采用 Arm 架构。他还谈到,Arm 是世界上最具能效的 CPU,所节约的能耗推动了令人惊叹的 AI 创新。

软件至关重要

30 余年的公司历史中,Arm 以领先的能效最为人所知,也是使其成为全球应用最普及的计算平台的根基。不仅于此,Haas 还进一步指出,真正让 Arm 与众不同的是无可比拟的软件生态系统。

正如 Haas 所言,Arm 已成为世界上各类主要操作系统的选择。微软近期发布的 AI PC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中最常用的应用现在均可在 Windows on Arm (WoA) 上原生运行。事实上,在拥有 1,800 万软件开发者的生态系统中,如今在 Arm CPU 上进行设计的开发者比在其他任何处理器上都要多。

如果我们想体验 AI 所能释放的社会变化,从边缘侧最微小的设备到云端训练和推理,开发者支持至关重要。开发者需要能够利用 AI 进行创新,并使其以高性能、功耗优化、高度可执行和可预测的状态在硬件上运行。

为了确保在 Arm 计算平台上实现这一点,Haas 介绍了新推出的 Arm KleidiAI,其包含于一套新的 AI 计算库中,使开发者能够更轻松地在 Arm 平台上运行他们的 AI 应用。 Haas 补充道: Arm 过去 30 多年的发展中我们切实学到,为开发者提供所能获取的资源,与硬件同等重要,否则硬件也无法发挥其作用。”

2.jpg

例如,当开发者在 TensorFlowPyTorchLlama 3 MediaPipe 等框架中处理他们的模型时,KleidiAI 使他们能够进入抽象层并利用 AI 工作负载的底层硬件功能来充分发挥其性能潜力。

从生态系统角度而言,KleidiAI 也深具优势,现场 Haas 分享了来自三星、Meta 和谷歌高管的视频,他们各自讲述了 Arm KleidiAI 将如何助力他们在多个市场加速 Arm 平台上的 AI 创新。

Arm 终端 CSS

除了 Arm 赋能 AI 开发者生态系统所做的出色工作外,Arm 将持续提供更高性能、更具能效的产品。Arm高级副总裁兼终端事业部总经理 Chris Bergey 现场分享了更多关于产品方面的信息,介绍了上周发布的 Arm 终端计算子系统 (CSS)

3.jpg

这是 Arm 首次交付基于前沿的三纳米工艺节点的 Arm CPU GPU 物理实现。Bergey 强调了其重要性,Arm 生态系统现在可以利用经验证、基于领先的三纳米工艺节点的 CPU GPU 物理实现,并更快、更有信心地将产品推向市场。

Arm 终端 CSS 使芯片制造商能够专注于打造平台的差异化,以及切实考虑 Armv9 架构将如何赋能其新一代产品。与此同时,通过将终端 CSS KIeidiAI 相结合,开发者将拥有充分利用这些下一代硬件技术所需的工具。

最后,Haas 再次强调,Arm 通过提供全球最完整的计算平台,致力于 AI 技术的发展。凭借 Arm CSS KleidiAI 等技术创新,他预计到 2025 年底,将有超过 1,000 亿台基于 Arm 架构的设备可用于 AI。实现这一令人惊叹的数量不仅将会重塑这个行业,更是会重塑整个地球。

围观 5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5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创造民用无人机最高6000米运输记录 助力高海拔登山、救援及环保行动

DJI大疆今日宣布,首次在珠穆朗玛峰南坡地区进行了无人机高海拔运输测试,这也是运载无人机在海拔5300米至6000米航线上的首次往返运输测试,创造了民用无人机最高运输记录。

最新的测试结果凸显了DJI FlyCart 30(以下简称FC30)运载无人机在海拔6000米高原地区飞行的稳定性,及货物高效往返运输和垃圾清运的能力。测试显示,FC30在珠峰地区飞行海拔最高达6191.8米,6000米海拔地区可稳定载重15公斤。

1.jpg

此次实测,为下一步规模化、常态化使用积累了真实的数据与宝贵的经验。作为无人机运载方案更广泛应用的推动者,大疆正联合合作伙伴,推进实现运载无人机在高海拔地区的常态化运输,助力高海拔登山、应急救援及环保行动。

6000米海拔15公斤载重 FC30完成全球首次无人机珠峰运输测试

大疆运载无人机FC30于2023年8月正式推出,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应用,智能安全、经济高效的运输解决方案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帮助用户解决了山地、岸基、应急、物流等多场景下的运输难题。

今年4月25日至5月1日期间,大疆运载无人机团队工程师克服高原反应、登山窗口期短、气候地形复杂多变等不利条件,在珠峰南侧大本营(海拔5300米)及以上海拔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无人机高海拔飞行及运输能力测试,对无人机悬停、空载飞行及载物飞行的高原适应性进行了有效验证,同时创造了民用运载无人机海拔6191.8米的飞行最高记录,及6000米高海拔、15公斤载重的往返运输记录。

2.jpg

经验证,在气温零下5℃、风力达15米/秒(相当于7级风力)的飞行时段内,FC30未经任何改装,可于海拔6000米左右稳定飞行,并具备15KG的载重能力;在载重15公斤、航线长度2.7公里,拔升高度700米的运输任务中,一次往返运输后仍余有43%电量,极限爬升工况下动力裕度仍超过20%,动力系统表现稳定,且仍有升限空间。

据悉,这也是全球首次6000米高海拔自然环境与真实登山条件下完成的无人机运输实测。该测试由大疆发起,并得到了尼泊尔无人机运营公司Airlift、国内专业影像团队8KRAW及想象尼泊尔登山公司的协助,在解决了飞行许可、设备运输、航线规划等系列问题后,圆满完成了此次运输测试。

值得一提的是,FC30在产品设计时,已针对各类极端场景做了优化。在刚刚结束的第40次南极科考中,FC30还通过了酷寒的南极气候和恶劣环境对无人机飞行性能的考验,并展示了稳定的飞行能力和可靠性的能力,大幅提高科考作业效率和灵活性。珠峰地区实测开始前,也已在西藏日喀则地区针对6000米海拔做了极限摸底验证。

飞跃地球最高“恐怖”冰瀑 无人机搭建2.7公里空中运输通道

据悉,每年4月末至5月中旬是从尼泊尔一侧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最佳窗口期。要在窗口期内完成FC30现场运输实测并为常态化运输积累经验,大疆运载团队决定今年重点攻克南坡大本营到C1营地段的运输,因为该线路有地球上最高的冰瀑——昆布冰瀑,它是南坡攀登珠峰的第一个主要障碍,也是南坡登山地理环境最为复杂、危险性最高的地段,亦有“恐怖冰瀑”之称。

3.jpg

“人们常用致命和不可预测来形容它。”尼泊尔当地知名登山向导Mingma G表示,昆布冰瀑状况复杂,冰裂缝纵横交错,几乎每年都有登山队员及夏尔巴向导在昆布冰瀑丧生。尤其是以提供登山协助和运输服务为主的夏尔巴向导,一个登山季可能需要穿越昆布冰瀑多达30余次,以完成氧气瓶、瓦斯罐、帐篷、食物、绳索等物资的运输。高风险的工作环境,让高原适应性更好的他们同样面临着生命安全挑战。

尽管珠峰地区已支持使用直升机运输来减少运输物资的次数,但由于海拔和天气,常出现调度不够及时、不能飞行、不能降落或费用高昂等情况。而运载无人机在这些方面优势明显,为物资运输补给和紧急情况下的救援提供更快捷、灵活的方案。

大疆工程师江建民回忆,在经历了5300米海拔空载近地悬停、空载拉高至海拔6191米悬停、海拔5300米负载10公斤近地悬停、海拔6000米负载10公斤悬停等一系列飞行测试后,团队开始在珠峰南坡大本营上空“开辟”出一条空中运输航线——在飞行器空载情况下,在昆布冰瀑上面C1营地附近寻找无信号遮挡人员必经点,确定目标点后完成航线规划,然后吊运15公斤登山装备(含3瓶自重4.5公斤氧气瓶和1.5公斤零散物资),按照15米/秒的飞行速度,从大本营穿越昆布冰瀑飞抵C1营地附近,并使用空吊系统进行一键索降,包裹触地释放后由营地附近地面人员取货;然后空中上货挂载15公斤垃圾进行智能原路返航,往返飞行共计12分钟,运行稳定,仍余有43%电量。

4.jpg

Mingma G透露,夏尔巴向导平均要花费大约6-8小时穿过昆布冰瀑,每次最高负重15公斤,运气不好,就容易遇险。去年他的队伍中就有三名夏尔巴向导在此丧生。而大疆运载无人机可以在白天或晚上仅12分钟内在营地之间运送15公斤物资,这让他们看到了减少伤亡的新方案。“无人机在珠峰上的测试效果非常好。这意味着不久之后,我们可以用无人机不分昼夜地把设备运送到C1营地,还可以用无人机把上部营地的所有剩余垃圾、排泄物运下来。我们不用晚上频繁穿越冰瀑,不必忍受寒冷,它必定会帮助拯救更多生命。”

合作伙伴王源宗回忆,在高海拔登山活动中,使用氧气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氧气也被业内认为是最基础的保障之一。当无人机第一次成功运送3瓶氧气瓶并带着垃圾顺利返航时,在南坡大本营周围驻足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们,集体送上了掌声和欢呼声。

高原常态化运输加快落地 为环保与商业登山增添助力

近年来,高海拔攀登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全球范围内的登山者日益增多,除登山者安全问题、救援问题外,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增加。

以珠峰南侧登山为例,据尼泊尔旅游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414名登山者获得了2024年从南侧攀登的许可证。大量的登山活动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垃圾,包括人类排泄物、难以降解的残留垃圾等。值得一提的是,各方也在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更好的解决办法。

5.jpg

大疆高级企业战略总监兼新闻发言人张晓楠表示,大疆运载机可以在珠峰展现运输价值,是对技术和产品的肯定,但更重要的是获取针对超高海拔地区的宝贵的飞行参数,为该型无人机在高原地区使用奠定更扎实的基础。她提到,“今天正值世界环境日,我们希望无人机不仅能为商业登山提供物资运输保障,减少意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无人机垃圾清运的方案,减少登山活动对环境的损害,保护珠峰与自然环境。”

FC30珠峰运输测试突破了全球6000米运输记录,有望为全球多个商业登山项目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据最新消息,FC30在珠峰地区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尼泊尔当地有关部门、商业登山组织、运营公司的高度认可。其中,尼泊尔当地运营公司已受尼泊尔地方政府委托,于5月22日前往珠峰南坡大本营正式开启珠峰地区运载无人机的常态化运输项目,其中主要工作包括清理珠峰南坡上的残留垃圾,该计划比预期提早了一个登山季。此外,大疆运载在国内的合作伙伴也在推动FC30在那玛峰、贡嘎雪山等较为成熟的商业登山线路中的应用落地。

运载无人机在高海拔地区常态化运输的加速落地,或将推动高海拔登山、救援进入新时期,也将为环境保护与登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助力。

围观 1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5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类比半导体 2024年6月5日

摘要

上海类比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类比半导体”或“类比”)作为国内领先的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设计商,正通过其创新的中大功率模拟/数字功放技术,重塑消费电子市场中高端音频产品的技术标准。随着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崛起,类比半导体基于其17年功放研发经验的团队,另辟赛道,专注中大功率模拟/数字功放领域。其高端音频产品设计不仅在功率输出和效率上超越了同类竞品,更以其卓越的散热性能和集成的高阶算法,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音频体验的不断追求。

类比半导体将持续提供与市面通用产品兼容、软件设计简便、调音友好的功放产品,确保在音箱、电视、投影仪等产品上实现卓越的音频性能。

一、数字功放

AU68x5系列产品是类比推出的首个带DSP的中功率数字功放,专门为高端电视、中功率音箱、高端投影仪的应用设计。

1.png

表 1  数字功放

1.1 优异的基本指标

相比国际大厂同类功放,类比数字功放Rdson要小几十mΩ,有更大不失真功率和更高的效率(12V,1SPW,>90%)。对于音箱、soundbar产品,常见18V供电、4Ω负载下,1%失真可以达到2*30W的大功率输出,轻松满足常见的2*20W的功率输出要求。对于电视投影仪产品,常见的12V、6Ω负载下,1%失真能够输出2*11W,满足6Ω8W/10W的功率要求。

2.png

图 1  AU681x供电VS功率

得益于精心设计的低导通电阻(Rdson为110mΩ典型值),类比半导体的演示板在12V供电、4Ω负载条件下,采用BD模式并设置768kHz的调制频率进行了一项细致的温升对比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在2*1W输出功率时,AU6815芯片的温度与市场上的竞争产品相当。然而,随着功率的提升,AU6815的优势逐渐显现。在2*10W输出时,AU6815的芯片表面温度显著低于竞品,分别低了22℃和37.9℃。当输出功率增至2*20W时,竞品芯片因温度过高触发了过温保护(OTP),而AU6815依然稳定运行。这表明,在相同功率条件下,AU6815的温升控制更为出色,从而为客户在设计时对PCB板层数、散热片规格以及铜皮厚度的选择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3.png

类比半导体的功放产品采用了先进的闭环架构,这一设计相较于传统开环架构显著降低了底噪(35uVrms typ)和失真水平(≤ 0.03%@1k,1W)。得益于此,即便在静音或小信号条件下,输出的声音依然纯净无瑕,信噪比更是高达110dB,确保了卓越的音质体验。

在全音频范围内(20Hz至20kHz),BD模式下的总谐波失真加噪声(THD+N)低于0.15%,这一性能达到了业界领先水平,充分展现了类比功放在音质保真方面的卓越表现。而1SPW模式在20~20kHZ测试下,THD+N也控制在0.3%以内,这一模式在保持高效率和低功耗的同时,依然维持了优异的失真性能,满足了市场对高端音频产品设计的严格要求。

4.png

图 2  AU68x5的THD+N

1.2 支持高阶算法

类比半导体的数字功放产品系列集成了先进的DPEQ动态低音增强算法,提供了精细的频率响应调节能力。该算法能够针对用户设定的阈值和特定频段进行动态调整,优化小音量时的低音表现,同时在大音量播放条件下,通过智能控制防止声音失真和破音现象。

具体而言,在低音量播放环境中,DPEQ算法通过设定的低频增强参数,实现了对低频信号的增益提升,增强了音频的深度和力度。而在高音量状态下,算法则自动调整EQ参数,确保输出信号不会超出设备处理能力,从而避免了因音量过大而引起的失真问题。

通过这种动态调整机制,类比半导体的数字功放不仅在小音量下提供了强化的低音体验,而且在大音量播放时也能维持音频信号的完整性和清晰度,满足了音频工程师和音响爱好者对于高保真音质的严格要求。

5.png

图 3  DPEQ算法

1.3 创新响应:聆听客户需求,直击客户痛点

在传统功放产品中,缺乏对电源电压(PVDD)的监测和温度感应功能是常见问题。针对这一挑战,类比半导体的功放产品内建了一系列创新功能,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升用户体验。

  • 增强的电源管理:集成的掉电检测机制有效避免了额外的欠压检测电路,同时优化了异常掉电情况下的瞬态噪声(pop noise)问题。

  • 动态电流控制:CBC功能通过喇叭端的电流限制,不仅保护了喇叭单元,还防止了前端电源的异常拉降,有效避免了过流保护(OCP)引发的断音现象。

  • 实时温度监控:功放芯片的温度可实时读取,并通过多级温度报警系统,及时响应过热情况,从而防止了因温度过高引发的保护性断音。

  • 精准声场同步:多芯片同步技术确保了声场的精确还原,为用户带来了一致性和高保真的听觉体验。

通过这些创新应用,类比半导体的功放产品不仅解决了客户的技术痛点,还提供了更为稳定和高效的音频解决方案。

6.png

图 4  CBC限流功能防止OCP断音

7.png

图 5  同步功能准确还原声场

二、模拟功放

为满足低成本音箱市场的需求,类比半导体推出了具备3.5V至14.5V宽电压适用范围的模拟功放AU3138S(20/26dB)和AU3138T(32/36dB)。这些型号通过外部电阻配置,提供两档增益调节,全面覆盖了20/26/32/36dB的增益需求,确保了从单节电池到多节电池供电,乃至12V产品的广泛应用。

对于低成本电视和投影仪等产品,我们设计了8~14.5V输入电压范围的模拟功放AU3138M(20/26dB)和AU3138P(32/36dB)。这些型号同样支持外部调节增益,满足多样化的增益配置需求。特别地,7.4V的欠压设计有效控制了掉电时的瞬态噪声(pop noise),提升了音质表现。

针对对成本效益有极致追求的应用场景,类比半导体推出了16pin封装的AU3107M和AU3108M功放,分别支持BD和1SPW调制模式。与传统的28pin产品相比,在保持相同功率输出的同时,提供了更高的性价比,为成本敏感型产品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

8.png

表 2  模拟功放

2.1 优异的基本指标

类比半导体的模拟功放产品全面支持BD和1SPW两种工作模式。在BD模式下,功放展现出卓越的THD+N性能,指标低于0.05%,确保了音频信号的纯净度和音质的细腻度。而即便在1SPW模式下,THD+N的性能指标也小于0.1%,同时静态功耗降至16mA(12V),显著提升了能效比。同时,结合典型值为140mΩ的极低导通电阻(Rdson),与1SPW模式的协同作用,实现了超过85%的高效率(在12V供电、4Ω负载条件下)。

9.png

图 6  AU3138极低失真率(<0.05%)

2.2 闭环架构,Plimit精准

我们的28pin产品系列均支持先进的Plimit功能,这一特性得益于闭环架构的精准设计。类比功放采用的功率限制值计算方法不受电源电压(PVDD)波动的影响,确保了功率限制值(Plimit)的稳定性和精确度。相较于传统的开环架构,闭环架构下的功率限制更为精确,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性能保障。

10.png

  • POUT (10% THD) = 1.25 × POUT (未削波)

  • RL 是负载电阻。

  • RS 是总串联电阻,包括 RDS(on) 和输出滤波器电阻。

  • VP 是峰值幅度,受“虚拟”电压轨限制。

2.3 卓越的EMC性能与内置高阶展频技术

电磁兼容性(EMC)是消费电子产品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挑战,而类比半导体凭借深厚的EMC调试经验,已在这一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我们不仅通过精心设计的外部电路来优化EMC性能,还在产品内部集成了高阶展频技术。从设计阶段开始,我们就专注于解决EMC问题,确保产品能够在各种电磁环境下稳定运行。

得益于这种综合方法,即使在采用磁珠方案的情况下,我们的功放产品也能轻松通过EN55013和EN55022等严格的EMC标准测试,展现出类比半导体在电磁兼容性方面的卓越性能和可靠性。

三、总结

类比半导体的功放产品系列在设计上实现了与市面通用产品的BOM兼容性,确保了软件设计的简便性和调音软件的用户友好性。在性能上,我们的产品不仅在基本指标上超越了传统竞争对手,更通过深入洞察客户需求,引入了创新功能,有效解决了客户的痛点。

我们的数字功放产品,凭借其丰富的算法支持、低底噪和低失真特性,完美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音频产品设计的需求。与此同时,模拟功放产品则以其卓越的成本效益,满足了客户对成本敏感型应用的需求,尤其适合音箱、电视、投影仪等消费电子产品。

关于类比半导体

类比半导体是一家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成立于2018年,由一批来自于国际顶尖半导体公司的本土工程师创建。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上海张江、临港、苏州、深圳、西安、北京分别设有研发和技术支持中心。公司专注于汽车智能驱动、信号链、电源管理、MCU/DSP等领域的芯片设计,产品主要面向汽车、工业、通讯、医疗等市场。类比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芯片,为世界科技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最底层的芯片支持。

更多信息请搜索“类比半导体”微信公众号关注我们。

围观 11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5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