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2024 MWC上海期间,华为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杨超斌发表了"以智赋网,跃升网络数智生产力"主题演讲,分享了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给通信网络带来的新机遇和新需求,探讨了通过对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融合创新应用和实践,加速网络迈向高阶自治,使能网络数智生产力的跃升。

1.jpg

华为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杨超斌发表主题演讲

杨超斌表示:"通信产业拉开了5G-A元年的序幕,同时生成式AI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以预见,AI作为网络自动化的根技术之一,使能电信行业迈向高阶自治是必然趋势,是支撑5G A商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当前,生成式AI正在重构信息的生产、处理、传递和交互方式,为移动AI时代注入新动能,带来新流量、新连接、新业务的巨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差异化业务体验经营、网络自动化运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基于对自研通信大模型的融合应用,华为升级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打造面向5大角色的Copilots(智能助手)及 5类场景的Agents(智能体),实现在业务使能、网络维护、体验保障三个维度的价值跃升。

Copilots面向NOC(Network Operations Center,网络操作中心)、客服、现场维护、家宽装维工程师及家宽用户五类角色,重塑人机交互协同模式,提供智能知识问答和辅助运维,大幅提升作业效率及降低人员技术要求。

Agents面向网络维优营的五类高价值场景,基于设定策略,自动拆解复杂任务、流程编排及调用工具与接口,实现场景自治,显著提升运维运营效率及体验。

Copilots及Agents正在创新应用中凸显智能化商业价值,杨超斌在大会上对包括故障管理、无线网优、企业园区专网等典型价值场景实践进行了分享。

2024 MWC 上海于6月26日至6月28日在中国上海举行。华为展区位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SNIEC)N1馆E10、E50展区。2024年是5G-A商用元年;以万兆光网为标志的F5G-A已经启航;"网云智"协同发展正在激发更丰富的数字化体验、更泛在的智能化应用,华为与全球运营商、行业精英、意见领袖等一起深入探讨如何从繁荣的5G走向更加繁荣的5G-A时代,拓展运营商收入增长新空间,加速迈向智能世界。

欲了解更多详情,请阅: https://carrier.huawei.com/cn/events/mwcs2024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29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据Omdia的最新《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市场追踪报告》Smartphone Display Market Tracker),2024年,AMOLED技术将在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市场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其出货量预计将超过TFT LCD。

1.jpg

2023年至2024年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屏出货量和预测(按主要技术划分)

随着2023年第二季度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全面解除,户外和旅行活动开始日趋活跃,智能手机显示面板的出货量也由此迅速恢复。 2023年,智能手机显示面板的年度出货量达到了14.5亿部,较2022年同比稳步增长了5%。 2024年预计将继续保持这种增长趋势,该年上半年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出货量预计将达到7.15亿部,同比2023年上半年的6.57亿部增长9%。

尽管整体出货量呈增长趋势,但市场情况正在发生显著变化:AMOLED的出货量正在增加,TFT LCD的出货量则在下降。

Omdia的《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市场追踪报告》(Smartphone Display Market Tracker)中2024年第一季度实际出货数据显示,AMOLED本季度出货量达到1.82亿部,同比增加39%;TFT LCD的出货量下降至1.72亿部,同比减少10%。 这标志着AMOLED的季度出货量在2024年第一季度首次超过TFT LCD。

Omdia显示研究经理Hiroshi Hayase表示:"中国的显示面板厂商正在以更低的价格向中国的智能手机品牌扩大供应高质量AMOLED显示屏,这些AMOLED显示屏正在迅速取代中档智能手机的TFT LCD显示屏。"

根据Omdia的短期预测,到2024年第二季度,AMOLED将占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出货量的53%,并将在第三季度扩大至56%,这意味着AMOLED的市场份额将超过50%。

Hiroshi Hayase总结道:"iPhone 16的推出将显著提升AMOLED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出货量,AMOLED预计将在2024年全年超过TFT LCD。 从2024年开始,AMOLED将在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出货量方面领先市场。"

关于Omdia

Omdia,作为Informa Tech的一部分,是一家专注于科技行业的领先研究和咨询集团。凭借对科技市场的深入了解,结合切实可行的洞察力,Omdia将赋能企业做出明智的增长决策。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omdia.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0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29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6月26日至28日,2024 MWC上海在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半导体存储品牌企业江波龙亮相展会,并在现场展示其最新成果,与全球行业精英共同探索存储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无限可能。

1.jpg

本次展会,江波龙以"存储无界 智联未来"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前沿产品展示、新品宣讲和互动体验活动,全面展示公司在存储技术创新和存储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2.jpg

在产品展示方面,江波龙带来了旗下行业类存储品牌FORESEE全品类、大容量、高性能、多形态的存储创新产品,覆盖嵌入式存储、移动存储、固态硬盘和内存条四大产品线,辐射消费电子、通信设备、汽车电子和企业级数据中心等应用领域,并重磅展示了AI手机存储(UFS、QLC eMMC、LPDDR5)、网络通讯存储(NAND-based MCP(LPDDR4x))、智能穿戴存储(ePOP4x)、AI PC存储(LPCAMM2+XP系列SSD)、AI服务器存储(CXL 2.0内存拓展模块+ORCA/UNCIA系列eSSD)等NAND Flash+DRAM组合产品,为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大数据处理和AI应用客户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稳定的存储解决方案。

FORESEE嵌入式存储的实战应用

智能手机

FORESEE展台演示了智能手机存储应用的成功案例——UFS。针对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FORESEE UFS凭借其写入增强、低功耗管理、智能温控、HPB功能特性,使智能手机能够更快地处理大量数据,支持更高级别的人工智能应用和复杂的图像处理任务,为用户提供了更流畅的使用体验。

手机卡片录音机

同时,FORESEE还展出了应用于手机卡片录音机的eMMC存储解决方案。该产品以其高密度存储、高性能读写性能和自研主控,满足了录音机对于存储容量和速度的特定需求,随机读写提升25%以上,容量覆盖128~512GB。eMMC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录音质量和存储效率,而且通过先进的固件算法,为录音机的转录、自动总结、内容结构化等功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深度剖析新品的技术与市场前景

在新品宣讲环节,江波龙在展台深度解读FORESEE近期推出的创新产品,并针对产品的技术趋势、市场前景和应用案例进行剖析,与现场的合作伙伴、观众共同探讨存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嵌入式存储事业部市场总监徐洪波以《嵌入式存储在万物互联的演进与实践》为题,深入剖析了FORESEE ePOP3/4x,并展望了即将到来的ePOP5x产品。ePOP集成了eMMC和LPDDR4x,将Flash与DRAM二合一,并采用在主芯片上贴片(package on package)的先进封装方式,大幅度节省了PCB占用空间。同时,产品具备快速启动、超低功耗及主控SoC调优等多种功能,为尺寸受限的智能穿戴应用提供了更优的嵌入式存储解决方案。此外,他指出AI手机大模型的普及,对存储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大容量和高性能的分离式存储UFS的需求正迅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FORESEE UFS凭借其卓越的自研固件算法和自主封测能力,已实现稳定量产,并有望应用于AI手机上,满足市场对AI存储的迫切需求。

在《AI时代下的内存产品创新》的演讲中,企业级存储事业部产品总监唐贤辉则分享了江波龙在内存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他提到,在AI等大模型和超大型数据库运算的驱动下,服务器系统传统内存方案已远远不足以应对运算需求,面临内存墙的问题,限制了数据处理速度和系统性能。除此之外,大量使用HBM、3DS高容量内存,不但导致成本的大幅上升,而且在NUMA架构下,内存远端访问系统开销也会随之增加。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江波龙创新性地开发出行业领先的单die物理叠装内存——FORESEE CXL 2.0内存拓展模块。该产品支持内存池化共享,不仅突破了容量限制,还实现了更理想的成本效益。经过江波龙内部测试,团队对比验证了1 RDIMM+1 CXL内存拓展模块的混合内存系统,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带宽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还指出,随着轻薄化终端和AI PC的兴起,设备对算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SODIMM内存在体积和性能上的限制日益明显。而On board内存因其轻薄和低功耗特性,在PC笔电市场的份额大幅提升,但其小容量、缺少扩展性及高昂维护成本也成为应用中的痛点。为此,江波龙今年推出了内存创新形态——FORESEE LPCAMM2/CAMM2。产品结合了On board内存和传统SODIMM内存的优势,同时避免了两者现有技术局限,为终端设备提供了全新的内存选择,助力客户预先策略布局、提升产品竞争力。

TCM合作模式:江波龙的共赢策略

两位演讲人在他们的宣讲中特别提到了TCM(技术合约制造)合作模式的优势和前瞻性。这种模式通过协同合作的上游存储晶圆厂,并融合存储主控、固件定制开发、高端封测技术、售后服务、品牌及知识产权等多方面能力,为Tier 1客户提供更稳定的存储资源供应保障、更灵活的产品定制和技术支持、更完善的综合服务,从而打通价值链的多个环节。江波龙目前正与产业链内的领先企业积极合作,推进TCM(技术合约制造)模式的落地,通过深度协同,共同提升存储产业的综合服务竞争力,引领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Shanghai)作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风向标,在本次盛会上,我们也非常荣幸地迎来了众多全球Tier 1客户的莅临。借此宝贵机会,江波龙将与这些行业领导者深入探讨TCM合作模式的潜力和前景。公司期待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并向他们展示TCM模式如何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一站式存储解决方案。我们相信,通过这种紧密的合作不仅能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而且能显著提升客户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多方的共赢发展。

江波龙作为一家同时具备存储芯片设计、主控芯片设计、固件算法开发、封装设计与生产制造等多项核心能力的半导体存储品牌企业,始终关注着前沿技术和市场趋势。未来,公司将持续推出匹配新兴需求的创新产品,以全面的服务助力ICT行业发展。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0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29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华为以"引领智能世界"为主题,携领先的"5G-A商用体验之旅"亮相2024 MWC 上海,以丰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展示,契合5G-A商用和AI入端的主题碰撞,开启移动AI时代。展会期间,华为携手全球5G-A先锋运营商达成迈向5G-A时代的六项共识;与运营商及行业客户、组织机构一同发起"AI时代移动视频高质量发展联合倡议";并携手全球运营商和产业共议F5G-A、Net5.5G发展路径。2024年,中国及中东等区域的领先运营商已开始部署5G-A网络,并且部分运营商发布了基于5G-A的差异化体验套餐。

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在大会上发表了"加速5G-A发展,开启移动AI时代"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本月恰逢中国5G商用五周年,五年来,5G商用成果显著,对全球移动产业的影响前所未有。2024年,5G-A商用元年和AI入端元年碰撞,将开启‘移动AI时代',让智能化服务无处不在。移动AI时代将带来人机交互、内容生产、移动终端三个方面的重要变革,为人类社会注入全新的活力,也给移动产业带来广阔的机遇。我们需要从‘Networks for AI'和‘AI for Networks'两个维度加速5G-A发展,共同创造移动AI时代的商业新价值。华为期待与产业界携手,共同抓住移动AI时代的巨大机遇,构建美好的智能世界。"

目前,全球5G用户规模已突破18亿,运营商已兑现5G第一波红利。面向消费者,新通话、云手机、裸眼3D等对速率、时延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向行业,RedCap生态已成熟;P-IoT无源物联面向更广阔的市场;车联对上行提出更高要求;全场景驱动千亿连接,新业态驱动产业升级带来第二波红利。

1.jpg

2024 MWC 上海华为N1展区

迈向5G-A时代,领先运营商正在行动,全球30+家运营商已完成5G-A技术验证;在终端设备方面,全球有近20款手机支持多载波聚合,多个机型已经支持了默认开启该功能;在商业应用方面,全球近10家运营商已宣布了5G-A的商用计划,包括推出5G-A套餐等服务;中东、中国等多家运营商已开始按照下行5Gbps目标进行5G-A三载波聚合(3CC)规模组网部署,运营商的经营方式在向5G-A演进的过程中逐步引入体验经营的新模式。

2024 MWC 上海于6月26日至6月28日在中国上海举行。华为展区位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SNIEC)N1馆E10、E50展区。2024年是5G-A商用元年;以万兆光网为标志的F5G-A已经启航;"网云智"协同发展正在激发更丰富的数字化体验、更泛在的智能化应用,华为与全球运营商、行业精英、意见领袖等一起深入探讨如何从繁荣的5G走向更加繁荣的5G-A时代,拓展运营商收入增长新空间,加速迈向智能世界。

欲了解更多详情,请阅:https://carrier.huawei.com/cn/events/mwcs2024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28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德国当地时间620日,TÜ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ÜV南德”)亮相全球领先的太阳能行业展Intersolar Europe 2024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以下简称“天合储能”)签署欧盟电池法规合作协议。TÜV南德将根据欧盟电池法规(EU2023/1542)为天合储能的产品提供电池法规测试与审核服务,协助天合储能应对欧盟电池法规的严格要求。天合光能副总裁、天合储能总裁孙伟先生,天合光能欧盟公用事业存储销售主管Juan Ceballos先生,天合光能欧盟公共事务与政策总监Pia Alina Lange女士,TÜV南德欧盟电池法规首席专家Christian Theeck先生,TÜV南德全球工业和能源产品负责人Detlev Richter先生出席了签约仪式。

1.jpg

TÜV南德Detlev Richter(左一), Christian Theeck(左二)与天合储能Juan Ceballos(右二)及Pia Alina Lange(右一)在签约仪式现场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储能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日益受到关注。欧盟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区域,其对于电池产品的要求也日益严格。2023年,欧盟发布了新的电池法规(EU2023/1542),旨在提高电池产品的可持续性、安全性和透明度,以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升行业技术水平,TÜV南德与天合储能就欧盟电池法规达成合作,双方将就欧盟电池法规的核心内容:禁限用物质、碳足迹、可回收材料、性能和耐用性、安全性、信息披露及电池回收等展开全方位合作。TÜV南德将从人员能力建设、产品设计优化与方法验证、完善质量体系、数字化平台建立等方面,帮助天合储能实现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能源解决方案。

天合光能副总裁、天合储能总裁孙伟表示:“天合与TÜV南德是合作了十几年的老朋友了,我们很高兴能与TÜV南德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开展这一重要合作TÜV南德在欧盟电池法规方面有着完整的解决方案,天合的同事去年也与Christian先生在电池法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我们有信心双方的合作能让天合储能继续保持行业的领先位置。”

TÜV南德欧盟电池法规首席专家Christian Theeck先生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天合储能在这一具有前瞻性的项目上开展合作。我们的合作将有助于提高天合储能的储能解决方案达到性能、安全和环境责任的最高标准。此外,我们还将为天合储能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专家知识服务,帮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关于天合储能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主要业务包括光伏产品、光伏系统、智慧能源三大板块。光伏产品包括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光伏系统包括电站业务及系统产品业务;智慧能源主要由光伏发电及运维、储能智能解决方案、智能微网及多能系统的开发和销售等业务构成。2015年,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天合光能旗下的全球性储能集成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天合储能全球项目储备达5GWh,项目分布在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澳洲、以色列、日本等国家

关于TÜV南德意志集团

TÜV南德意志集团成立于1866年,前身为蒸汽锅炉检验协会。发展至今,已成为了全球化的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在50个国家设立了1,0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28,000多名员工,致力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体系及专业知识。集团的技术专家在工业4.0、自动驾驶及可再生能源的安全与可靠性方面均作出了显著的技术创新。

www.tuvsud.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2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6月25日,在2024 MWC上海前夕,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移远通信宣布,正式发布其《5G RedCap技术发展及应用白皮书》。

1-PR.jpg

移远通信《5G RedCap技术发展及应用白皮书》重磅发布,为5G惠及千行百业再提速。(图示:美国商业资讯)

该白皮书对RedCap的技术特点、市场趋势及应用场景进行了全面分析,基于5G技术的发展和演进,并结合多家行业权威分析公司的观点,探讨了RedCap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我们希望通过这份白皮书,加深行业对RedCap的了解,加快其规模商用的进程,推动5G技术更广泛地惠及千行百业。

RedCap技术,5G普及新赛道

作为5G演进的标志性技术,RedCap自诞生以来便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该技术通过优化天线数量、降低发射和接收带宽等方式,对相关5G功能进行合理裁剪,降低了5G产品的复杂度、成本、尺寸及功耗,不仅补足了5G能力的中间地带,还为5G赋能千行百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赛道。

白皮书指出,随着2G/3G的退网以及5G的兴起,RedCap技术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一种中高速网络连接方案,RedCap将凭借其优异的成本效益和升级潜力,成为未来承接4G的关键技术。据Counterpoint Research预测,到2030年,5G RedCap模组将占蜂窝物联网模组总出货量的18%。

除了优于5G的成本和功耗,RedCap还具备与标准5G相当的时延,比标准4G更高的速率,同时拥有网络切片、5G LAN、高精度授时以及高精定位等5G NR功能,在性能、功耗、成本、尺寸等方面实现了良好的平衡,在CPE、MiFi、路由器、网关、工业PDA、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等应用领域受到了诸多关注。

全方位布局,加快RedCap规模商用

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移远通信在推动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在RedCap领域,移远通信也做出了诸多的努力,不仅推出了多款RedCap模组以及高性能天线,还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终端开发支持及认证测试服务,为RedCap技术的规模商用提供支撑。

目前,移远通信已基于多平台打造了多款5G RedCap模组,包括基于高通X35平台打造的Rx255C系列、基于MediaTek T300平台打造的Rx255G系列,以及基于紫光展锐V517平台打造的RG207U-CN系列等。这些模组不仅性能卓越,还具备小尺寸、低功耗、高性价比等特点,为RedCap技术的规模商用提供了充足动力。

除了5G RedCap模组,移远通信还开发了多款与之配合使用的高性能天线产品,包括YC0018CA、YPCS001AA、YECN028AA、YECT000WBA、YECT028W1A、YECN001J1A,这些天线产品性能稳定,安装方式多样,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下的终端开发需求,极大地方便了终端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产品的上市周期。

此次移远通信《5G RedCap技术发展及应用白皮书》的发布,对推动RedCap技术的规模商用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市场对RedCap技术认可度的不断增加,5G的普及将进一步加速,而移远通也信将继续立足前沿技术的发展,开发出更加多样、更加可靠的产品,加速推动RedCap等技术的规模商用,为5G技术的加速普及以及千行百业的数智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https://market.quectel.com/forms/quectel-5g-redcap-whitepaper/,下载移远通信《5G RedCap技术发展及应用白皮书》全文。

关于移远通信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236)是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完备的IoT产品和服务,涵盖蜂窝模组(5G/4G/3G/2G/LPWA)、车载前装模组、智能模组(5G/4G/边缘计算)、短距离通信模组(Wi-Fi&BT)、GNSS定位模组、卫星通信模组、天线等硬件产品,以及软件平台服务、认证与测试服务、QuecRTK、工业智能、智慧农业等服务与解决方案。公司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智慧能源、金融支付、智慧城市、无线网关、智慧农业&环境监控、智慧工业、智慧生活&医疗健康、智能安全等领域。更多信息,敬请访问移远官网https://www.quectel.com.cn/,关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移远通信”或发送邮件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40625211897/zh-CN/

围观 1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28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云安全支出现已超过所有其他安全支出类别
• 近一半(47%)存储在云中的企业数据是敏感数据
• 44%的企业经历过云数据泄露,其中14%在过去一年中经历过一次
• 近一半的企业认为,与本地部署相比,在云中管理合规性和隐私更为困难
• 近三分之一(31%)的企业认识到,数字主权倡议是保护其云环境未来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近日,泰雷兹 宣布发布《2024年泰雷兹云安全研究报告》。该报告是一项基于对18个国家和地区、37个行业、近3000名IT和安全专业人士的年度调查,针对最新的云安全威胁、趋势和新兴风险进行评估。

2024_Cloud_Security_Study_pic.jpg

©Thales

随着云服务的使用对许多企业而言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云资源已成为网络攻击的最大目标,其中SaaS应用程序(31%)、云存储(30%)和云管理基础设施(26%)被列为主要攻击类别。因此,确保云环境的安全已成为所有安全领域的首要任务。

这与企业不断遭遇云数据泄露有关。44%的企业经历过云数据泄露,其中14%的企业报告在过去一年内发生过云数据泄露事件。人为失误和错误配置仍然是造成这些漏洞的首要根源(31%),其次是利用已知漏洞(28%)和未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17%)。

企业对云服务的使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潜在攻击面也在不断扩张。66%的企业使用超过25个SaaS应用程序,近一半(47%)的企业数据是敏感数据。调查显示,尽管云中敏感数据的风险与日俱增,但数据加密率仍然很低,只有不到10%的企业对80%及以上的敏感云数据进行了加密。

泰雷兹云保护和软件授权业务高级副总裁Sebastien Cano表示:“云服务提供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对企业来说极具吸引力,因此成为企业安全战略的核心。然而,随着云攻击面的扩大,企业必须牢牢掌握存储在云中的数据和用于加密的密钥,并能够全面了解谁在访问数据和数据被如何使用。现在解决这些挑战至关重要,尤其是数据主权和隐私已成为今年研究的首要关注点。”

随着企业在使用云计算方面积累了更多经验,许多企业对其投资进行了改造以应对新的安全挑战。对于将数字主权作为新兴安全问题优先考虑的企业来说,相较于把工作量返给企业内部数据中心,重构应用程序以从逻辑上分离、保护、存储和处理云数据,是他们实现或达到主权倡议目标的最佳途径。适应面向未来的云环境(31%)是推动数字主权倡议的首要驱动力,其次是实现合规(22%)。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您可参加我们与标普全球(S&P Global)举办的网络研讨会,该研讨会将由信息安全研究主管Scott Crawford和研究分析师Justin Lam主持。

关于《2024年泰雷兹云安全研究》
《2024年泰雷兹云安全研究》是一项基于对安全和IT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开展的全球调查,共有2961名受访者参与。除了需具备对调查一般主题的知识水平外,调查筛选标准还排除了那些表示年收入少于1亿美元,以及在1亿至2.5亿美元之间的企业相关联受访者。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不做任何因果关系声明。

关于泰雷兹

作为全球先进科技的领导者之一,泰雷兹(泛欧证券交易所:HO)专注于航空、航天、数字身份与安全等领域,为构建一个更安全、更环保、更包容的世界开发产品及解决方案。

集团每年投入约40亿欧元研发资金用于关键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量子科技、云技术和6G等。

泰雷兹全球81000名员工遍布68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集团销售收入184亿欧元。 

请访问

泰雷兹集团

云保护和软件授权解决方案 | 泰雷兹集团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 泰雷兹集团

免責聲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權版本。譯文僅供方便瞭解之用,煩請參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40625096351/zh-CN/

围观 6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28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在绿色环保和减碳的大趋势下,基于动力电池的交通工具日益普及,但是,由于动力电池保护方案缺乏普及,导致动力电池引发的安全事故频发。

2024年2月23日凌晨,南京雨花台区明尚西苑居民楼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44人受伤,据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人介绍,经初步分析,火灾为第6栋建筑地面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的起火引发。

2022年12月12日,广东深圳一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棚深夜起火,数十辆电动自行车被烧,现场发生剧烈爆炸。所幸消防员及时处置,无人员伤亡。

“其实很多电动工具引发的火灾都是由于缺乏对动力电池管理保护方案所致,所以国家近期出台了对电动自行车的强制保护标准。”在芯海科技BMS开发技术日上,芯海科技模拟产品总经理张志义指出。

1.jpg

|芯海科技模拟产品总经理张志义

据悉,2024年5月初,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组织起草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GB 43854—2024,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由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将于今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实施的背景就是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销量增长迅速,目前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经超过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据悉,电动自行车使用的蓄电池主要有铅蓄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两种。在国内主要电动自行车品牌发布的电动自行车新车型中,配备锂离子蓄电池的比例已经超过20%。

该《技术规范》规定了6项单体电池的测试项目,包括标志、过充电、过放电、外部短路、热滥用、针刺,以及22项电池组的测试项目,包括标志、静电放电、过放电、过充电、温度保护、外部短路等,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技术规范》作为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规范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将有效提升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的本质安全水平,降低使用过程中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率,保障消费者人身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BMS领域百舸争流

BMS-电池管理系统(英语: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缩写BMS)也称为电池保姆或电池管家,主要功能是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三大核心功能为电芯监控、荷电状态(SOC)估算以及单体电池均衡。优良的电池管理系统能够在充分发挥电池性能的同时,给予电池最佳的保护,延长电池寿命,降低运行成本。

在电动自行车行业中,BMS主要指电动自行车电池保护板,而且主要指的是锂电池电池保护板,因为相比于铅酸电池,锂电池在过电压,欠电压,过电流,过温等条件下易受到损坏,因此必须为锂电池配以相应的充电管理电路与监控保护(BMS)电路才能安全使用。

BMS的基本原理图和实物图如下所示:

2.jpg

3.png

BMS的基本框架包括动力电池包壳体及密封保护的硬件模块、高压分析盒(BDU)及 BMS控制器。动力电池包壳体及密封保护的硬件模块由泄压管路、热管理零件及母线互联零件等部件组成,主要用于检测单体电池温度和电压,并及时均衡单体电池电压。BDU 由熔丝、主接触器、预充电接触器及其他接触器等部件组成,主要用于分析系统高压情况,并在故障情况下及时切断电路。BMS控制器主要由各类传感器、控制器及相关运算逻辑组成,主要用于检测动力电池剩余电量百分比(SOC)、动力电池当前容量相对额定容量百分比(SOH)、安全状态等信息。BMS控制器是电池管理系统的核心。

从原理图上可以看出:AFE,MCU是其核心部件,其中,AFE包括电芯信号采集所需的ADC、运放、基准源等。

在BMS领域,国外玩家进入较早,主要有TI、ADI、英飞凌、NXP 、Microchip、瑞萨等它们主要集中在汽车领域,近几年,国内厂商迅速跟进,主要有Chipways、矽力杰、杰华特、拓尔微、中颖电子、芯海科技等,国内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领域。

这其中,芯海科技进入BMS领域较晚,但却能脱颖而出,“芯海科技的BMS产品2019年立项,2020年小批量,随后进入大批量供货,目前已经大量出货!”张志义表示,“而且芯海科技的BMS是进入量产最快的IC,当年就实现了几百KK的出货!”

芯海科技为何后来居上?

张志义表示芯海科技BMS的成功,一个是源于芯海科技有两个根技术---高精度ADC和MCU ,他表示芯海科技一直是本土高精度ADC的引领者,至今保持着高精度ADC的位数记录,此外,芯海科技遵从的是基于大客户需求的创新开发原则,“一般大客户不搞pin to pin兼容,都有自己的创新需求,我们跟着大客户需求走,走的就是创新的差异化之路。”他表示。

4.jpg

|芯海科技BMS经理胡耀聪

芯海科技BMS经理胡耀聪补充说,以芯海科技BMS为例,芯海科技从2019年开始着手开发BMS,期间研究了所有友商BMS的专利,芯海科技以自己的独特架构,基于自己的根技术很快在2020年成功推出了首款产品。

这款产品不仅在参数上超越了国外同类产品,更解决了BMS系统的一些用户痛点。例如,芯海科技在开发初期便针对国外厂商产品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如解决了系统易死机、掉程序等问题,并在精度和可靠性上进行了提升。

针对电量计在不同温度下的跳变问题,芯海科技开发了两套SOC(电量状态)显示系统,通过数据拟合和算法优化,使得用户在实际使用中感受不到电量的剧烈变化,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当然,BMS要实现精准的保护,高精度、高可靠性以及多重保护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张志义表示芯海科技在BMS系统中采用了更高精度的ADC(模数转换器),内部有效位数达18位,比市场上常见的16位更高。这使得其在处理大电流、快充等高要求应用场景下表现更优异。

此外,芯海科技采用成本更高的基准源,也让BMS有了更好的温漂性能。

胡耀聪表示在安全性上,芯海科技采用了多重保护机制,例如针对过压 ,设计了包括软件的一级、二级保护,以及硬件保护措施,针对短路,则有快速的硬件响应机制,以确保在各种情况下电池的安全性。同时,芯海的BMS还有具有断线检测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除了安全、精准,易用也是我们的一个特色。”张志义补充说。据他介绍,芯海科技建立了自己的电池化学ID库并提供APG工具,帮助客户快速适应和使用其BMS产品,提升了用户体验和产品的市场适应性。

顾名思义,电池化学 ID 就是电池化学特性的身份识别号。不同型号(Cell model) 的电池其化学容量、开路电压 (OCV)曲线、阻抗曲线等特性是不同的,因此,BMS厂商需要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为各种型号电池的放电特性制作相应的化学 ID。每个化学 ID 包含了化学容量 Qmax、开路电压曲线(OCV table)、阻抗曲线(R table)等信息。

张志义表示这个电池化学 ID 库各个厂商是不同,目前 芯海的电化学 ID 库已经有很多数据,芯海科技购置了多台实验设备测试厂商的电芯数据并存入库中 ,芯海科技也提供APG工具 ,客户可以定制自己的电化学ID,一般定制ID需要3、4周时间。

胡耀聪补充说:“要是客户需要更快时间,主要送样,2~3天就可以完成,针对客户这种需求,我们就提供了一个设备工具,我们搞了一个大模型,根据客户的常温电芯参数,然后用大模型去覆盖匹配,通过我们的模型把客户的参数补充完整,这样让客户短期定制好电化学ID。”

张志义表示,未来,芯海科技计划在高串电池管理系统上投入更多研发资源,进一步提高技术门槛,巩固其在BMS领域的市场地位。同时,芯海科技将继续扩大其在高端消费电子、汽车、储能等高端市场的影响力,力争在这些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

芯海科技在BMS领域的后来居上,既是其技术创新的结果,也是通过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提升用户体验,以及建立完善生态系统的必然收获,芯海科技在短时间内便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归根到底,一要有核心技术,二要贴近用户解决用户痛点,这是值得本土厂商借鉴的。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25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28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领先的光学解决方案供应商艾迈斯欧司朗瑞士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AMS)今日宣布,于626-28日携汽车智能照明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和技术,亮相位于昆山市花桥国际博览中心的第十九届汽车灯具产业发展技术论坛暨上海国际汽车灯具展览会(以下简称:ALE),展示艾迈斯欧司朗优质的光发射器、光学元件、微型模组、传感器等产品在汽车领域的创新应用,展位号T202

照明与座舱系统作为现代汽车的两大核心领域,正在智能化趋势的驱动下开启升级迭代的新阶段。随着LED、激光等技术的运用,智能照明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满足消费者对于安全、舒适驾驶的更高需求。同时,智能座舱的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通过人机交互、智能中控等技术的应用,智能座舱正逐步演变为融合信息、娱乐、互联等功能的“第三空间”,为驾乘者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乘车体验。

艾迈斯欧司朗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传感器和光源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推动汽车照明与座舱系统向更智能的方向革新。凭借汽车LED灯照明系统、车灯模组、传感器等产品,艾迈斯欧司朗为智能移动出行带来革命性变化。在本次ALE展会中,艾迈斯欧司朗带来二十余款先进的解决方案和Demo展示,涵盖汽车照明、车内氛围灯、车载显示屏以及应用于车身的传感器产品等,突显公司在汽车领域的强大实力。

汽车照明

艾迈斯欧司朗在汽车照明领域展出15mm超窄透镜远近光模组、基于SYNIOS® P15153D紧凑型尾灯和贯穿式尾灯、RGBiSYNIOS®  2222格栅灯Demo等,这些方案不仅满足基本的功能性需求,更运用色彩和动态效果增强车辆的个性化表达,引领汽车照明设计的时尚潮流。

艾迈斯欧司朗SYNIOS® P1515系列汽车信号灯LED是艾迈斯欧司朗打造的5面发光创新产品,其采用超小型封装,拥有360°辐射特性,汽车制造商使用少量LED或轻薄的光学组件,即可轻松实现色彩鲜明且引人注目的后照灯设计,同时保持超高水平的均匀光效。

车内氛围灯

车内氛围灯是为营造更加舒适、个性化的驾驶环境而设计的灯光系统。在本次ALE展会中,艾迈斯欧司朗展出RGBi灯板、侧发光OSIRE® E5515膜内注塑指示灯Demo、智能表皮RGBi氛围灯、智能舱内矩阵阅读灯、RGBi DemoRGBi超薄内饰氛围灯等方案,可以实现智能控制和高灵敏度的灯光设计。

艾迈斯欧司朗的OSIRE® E3731i智能RGB LED可数百颗同时控制,且每一颗产品都内置驱动和控制IC,可通过SPI接口与微控制器实现高效通信。同时,艾迈斯欧司朗还为OSIRE® E3731i产品提供开放的通信协议(OSP)。借助OSP,微控制器能向每颗OSIRE® E3731i发送指令并获取状态,实现高精度的颜色校准和温度补偿。

传感器与相关解决方案

在汽车的设计中,传感器的应用有助于实现车辆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提升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次展会上,艾迈斯欧司朗展出位置传感器、光学压力传感器、Icarus演示系统、HOD方案、电容式智能虚拟按键以及dToF与前灯的交互演示,这些传感器产品在推动智能汽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其专为现代汽车内饰环境照明设计的RGB“侧发光”LED功能的OSIRE® E5515、智能内饰总线(OSP)和稳定波长EEL技术也在本次ALE展会中与大家见面,这些技术进一步丰富艾迈斯欧司朗在汽车领域的产品组合,为下一代汽车应用创新提供强大支持

展会期间,艾迈斯欧司朗的工程师将在现场向参展观众介绍更多关于产品的技术及应用亮点,并进行相关演示。欢迎大家莅临T202展位,了解艾迈斯欧司朗在汽车创新进程的新技术、新方案。

关于艾迈斯欧司朗

艾迈斯欧司朗集团(瑞士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AMS)是智能传感器和发射器的全球领导者。我们为光赋予智能,将热情注入创新,丰富人们的生活。

我们拥有超过110年的发展历史,以对未来科技的想象力为引,结合深厚的工程专业知识与强大的全球工业产能,长期深耕于传感与光学技术领域,持续推动创新。在汽车、工业、医疗、消费领域,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在健康、安全与便捷方面,致力于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绿色环保。

我们在全球范围拥有约2万名员工,专注于传感、光源和可视化领域的创新,使旅程更安全、医疗诊断更准确、沟通更便捷。我们持续开发突破性的应用创新技术,目前已授予和已申请专利超过15,000项。

集团总部位于奥地利Premstaetten/格拉茨,联合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2023年,集团总收入超过36亿欧元。ams-OSRAM AG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ISIN:AT0000A18XM4)。

amsams-OSRAM AG的注册商标。此外,我们的许多产品和服务是艾迈斯欧司朗集团的注册或归档商标。本文提及的所有其他公司或产品名称可能隶属于其各自所有者。

加入ams OSRAM社群媒体获得第一手资讯:>Twitter>LinkedIn>Facebook>YouTube

如需获得更多资讯,请访问:https://ams-osram.com/zh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28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亮点一览:

  • 紫光展锐V517基于5G R17 RedCap技术和紫光展锐成熟、稳定的5G量产平台打造,在成本与性能之间取得有效平衡;

  • 紫光展锐V517芯片平台具备多项有行业特色的5G通信功能,包括5G LAN、网络切片、高精度授时、CAG等;

  • 紫光展锐V517上下行峰值速率分别可达120Mbps和226Mbps ,支持NR/LTE双模;

近日,多款搭载紫光展锐5G RedCap芯片平台V517的终端产品上市,可大幅降低5G终端成本和功耗,进而推动5G模组、终端设备在垂直行业大规模应用。

1.jpg

V517是紫光展锐第一代量产5G RedCap物联网芯片平台,基于5G R17 RedCap技术和紫光展锐成熟、稳定的5G量产平台打造,在成本与性能之间取得有效平衡。该芯片平台充分满足5G当下发展阶段核心通信特性与Redcap组网要求,有助于模组和终端客户快速高效开发符合3GPP Rel-17标准的RedCap产品,无缝适配已有5G工业路由、工业网关、高清网络视频IPC、智能电力终端、入门级MBB终端等产品形态并拓展更多5G垂直应用场景,有效加速LTE CAT4终端应用向5G终端应用切换,为用户带来更加均衡的连接体验。

特色功能集聚,降低终端能耗

V517芯片平台具备多项有行业特色的5G通信功能,包括5G LAN、网络切片、高精度授时、CAG等,面向行业5G通信应用的各种复杂场景,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为5G通信在行业应用提供了更加灵活的网络解决方案和更加可靠的安全保障。在节能方面,V517采用了C-DRX等UE节能技术,通过优化终端的休眠和唤醒机制,可有效降低终端的整体能耗。

2.jpg

双模适配流畅,丝滑交互体验

V517上下行峰值速率分别可达120Mbps和226Mbps¹,支持NR/LTE双模,这意味着该芯片平台面向不同的网络环境与场景均能提供稳定流畅的无缝连接体验。此外,V517还支持VoNR和VoLTE语音通信功能,可以为设备提供更加直观和便捷的交互方式,提高用户体验。同时,它也使得物联网设备在远程监控、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3.jpg

硬件设计简化,优化成本性能

V517最高支持20MHz带宽与1T2R双天线,基于此规格的硬件设计,降低了通信产品复杂度,不仅缩短了模组制造与终端集成的开发周期,也有效降低了成本。对于物联网设备制造商来说,可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物联网设备,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jpg

多项认证测试,夯实应用基础

基于V517芯片平台,紫光展锐分别与系统设备厂商、运营商、仪表厂商开展了全面系统的测试验证,包括与各主流设备厂商完成2022年和2023年IMT-2020(5G)推进组5G R17 RedCap关键技术和外场性能测试,测试覆盖了各种关键测试场景及性能;率先与中国移动完成首个5G R17 RedCap基站和终端芯片的功能与性能验证,携手中国联通5G物联网 OPENLAB、中国广电完成RedCap端到端能力测试;与仪表厂商罗德与施瓦茨完成RedCap射频与吞吐量测试等。紫光展锐以测试验证促进RedCap技术和产品纵深发展,为5G RedCap芯片、模组以及终端在垂直行业的规模应用夯实基础。

5.jpg

作为芯片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先锋,紫光展锐秉承“专业、共赢、奋斗”的价值观,致力于以高质量产品和创新性解决方案持续为全球产业和客户创造价值,与全球生态伙伴共赢发展,用芯成就美好世界。

备注:

1、数据来源于紫光展锐实验室

来源:紫光展锐UNISOC

围观 18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2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