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是德科技产品营销经理Gobinath Tamil Vanan

是德科技产品营销经理Gobinath Tamil Vanan.png

摘要

为了满足高速数据传输需求,数据中心蓬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光器件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之间的高效转换需要精确的测试解决方案,尤其是用于对高度集成的光器件执行测试的解决方案。尽管这些器件的测试还面临严峻挑战,但已经有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能够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度。

正文

为了满足高速数据传输需求,数据中心蓬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光器件的关键作用日益显现。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之间的高效转换需要精确的测试解决方案,尤其是能够对高度集成的光器件执行测试的解决方案。光器件能够高效转换电信号和光信号,在支撑现代数据中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尤其是用户对于更高速度、更小尺寸和更大数据流量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高度集成的光器件的长足发展。这些先进的器件将众多功能和元器件整合在一起,有助于打造高效的小型化系统。

图 1. 对集成的光器件执行测试需要大量高精度的偏置信号源.png

图 1. 对集成的光器件执行测试需要大量高精度的偏置信号源

测试高度集成的光器件需要用到大量高精度的偏置信号源。以图 1 所示为例,对集成的可调谐波长激光源执行测试,需要为激光二极管提供精密的电流源,以确稳定的保光学性能。此外,在测试过程中还需要为每个加热器提供高精度的偏置信号源,以便精准调节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波长。同样,相干光收发信机也需要采用多个能够与相位控制电极精准同步的高精度偏置信号源,以便将电信号准确转换为光信号。

为了测试可调谐激光源和相干接收机的光功率和波长,工程师要通过非常精细的偏置扫描来完成详细的表征。因此,他们会遇到测试时间显著延长以及热效应带来预料之外的波长偏移等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一种有效方案是尽量缩短每个扫描步骤的持续时间,实现快速扫描。

光器件测试的必要性

光器件是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命脉。无论是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接收机,还是对数据进行载波整形然后编码到光载波上的调制器,这些元器件构成了现代通信网络的基石。人们不懈地追求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希望数据中心具有更大带宽,这样的需求给光器件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测试这些元器件的关键意义在于确保它们在数据中心的动态环境下维持可靠性、出色的性能和兼容性。

对光器件执行测试是保证元器件能够经受考验实现连续运行的关键举措。严格的测试有助于发现元器件中可能存在的弱点、漏洞或性能局限,以便工程师完善设计并实施改进。随着数据中心架构的不断升级以及对能效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测试对于尽最大可能降低光器件的功耗并优化热特性有着重大意义。

准确的测试还有助于验证理论模型和仿真过程,确保这些元器件在现实场景中的表现与预期相符。工程师必须确信光器件能够在各种条件下可靠地工作,完美应对温度变化、功率波动和信号失真等情况。

除了确保单个元器件的稳健性,测试对于提高整个系统的集成度也意义重大。通过在测试阶段发现并解决兼容性、信号完整性和互操作性等问题,能够避免在数据中心部署的后期阶段出现潜在隐患。

遵守行业标准和法规至关重要,全面的测试是满足乃至超越这些基准要求的关键。无论标准涉及的是光功率电平、信噪比还是比特误码率,测试都能确保光器件符合行业制定的严格标准。

从本质上讲,光器件测试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质量控制,成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网络能力一个战略性举措。通过对元器件执行严格的测试,工程师为推动创新扫清了障碍,能够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效率、可靠性和整体性能,制胜未来。

光器件测试面临的挑战

在数据中心环境下完成复杂的光器件直流(DC)偏置测试对工程师而言存在诸多挑战。本文旨在剖析这些挑战,看看工程师会遇到哪些障碍。

精度要求:控制偏置电压和电流需要的精度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光器件与生俱来就对偏置变化非常敏感,要求的精度水平超出了传统测试设备的极限。由于光器件的容差小,又具有动态特性,因此达到并保持必要的精度颇有难度。

动态运行条件:数据中心环境是一个动态环境,温度、功率和信号条件的波动都是常态。在这样的动态运行条件下保持稳定的直流偏置相当有难度。光器件必须始终如一地可靠运行,即便在偏置电平快速变化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对这些元器件进行测试就非常有必要。

调制器的非线性特性:调制器作为光通信系统中的关键元器件,其非线性特性会让测试流程变复杂。传统的测试设备可能需要帮助才能准确捕捉和再现复杂的调制特性,这样可能会导致实际操作条件下的调制器性能评估不准确。

接收机灵敏度:光接收机负责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它容易受到偏置电平变化的影响。在接收机上维持稳定、准确的偏置电平是一项非常复杂且细致的工作,因为就算是轻微的偏差也会影响信号质量,继而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准确地捕捉与光对应的大电流变化也极具挑战性。

通道密度越来越高:高度集成的光器件具有更多的测试端口和元器件,需要大量高精度电源和巨大的空间。例如,一体化可调谐激光源需要为激光二极管提供精密电流源,才能确保稳定的光性能,还需要为加热器提供高精度的偏置信号源,以便精准调节波长。相干光调制器也需要采用多个能够与相位控制电极精准同步的高精度偏置信号源,以便将电信号准确转换为光信号。

对现实世界的仿真:在实验室环境下仿真现实场景非常具有挑战性。工程师必须确保测试条件能够准确反映数据中心运行过程中的复杂情形。这包括仿真光器件在数据中心实际运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变化,例如负载变化和环境温度波动。

总之,对数据中心的光器件执行直流偏置测试面临多重挑战,其中包括密度、精度、动态条件、非线性特性、灵敏度、高速数据传输需求和对真实场景的仿真。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用创新的方法和专门的设备,而源表模块(SMU)在突破这些复杂障碍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对光器件展开高精度、高功率密度的测试

为了应对数据中心环境下光器件直流偏置测试面临的多方面挑战,工程师将目光转向了多功能 SMU。接下来本文会详细探讨SMU 在帮助工程师应对这些挑战时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高精度和稳定性

SMU 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能精确测量偏置电压和电流。SMU 具有超高精度,使得工程师能够极其准确地设置和保持偏置电平。SMU 还具有卓越的稳定性,确保光器件获得一致且可靠的偏置条件。SMU 可通过低噪声直流信号降低引入不必要干扰的风险,这些干扰可能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智能触发控制

图 2. 能够灵活同步的智能触发系统流程图.PNG

图 2. 能够灵活同步的智能触发系统流程图

SMU 擅长动态偏置控制,这是处理在动态数据中心条件下运行的光器件时用到的一项关键功能。有些 SMU 还有其他功能,例如用于高速时序控制的智能触发系统,如图 2 所示。SMU 的动态能力使得工程师能够仿真偏置电平的快速变化,重建光器件在高速数据传输环境下面临的真实场景。这不仅能确保测试的准确性,还能洞察光器件在动态运行条件下的性能。

调制器的非线性特性

SMU 能管理调制器的非线性特性。凭借 SMU 的可编程性和高精度等优势,工程师能够准确捕捉和再现调制器的调制特性。通过提供稳定、可控的偏置环境,SMU 可以深入分析调制器的性能,确保测试结果与实际预期保持一致。

接收机灵敏度

SMU 的一大优势是能解决接收机的灵敏度问题,因为它们能够进行必要的微调控制,以便为接收机提供稳定的偏置条件。借助 SMU,工程师可以定制偏置参数来匹配光接收机的灵敏度,确保在较宽的电流范围下和可重复测试条件下的测试精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使偏置电平出现细微偏差,光接收机的性能也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SMU 的精密度就显得尤为关键。

高功率密度的、紧凑的外形设计

图 3. 20 通道偏置解决方案设置示例.png

图 3. 20 通道偏置解决方案设置示例

如图 3 所示, 基于高通道密度对SMU 进行外形尺寸设计,能为用户节省宝贵的机架空间,尽可能缩小测试系统的占地面积。有些灵活的 SMU 支持混搭模块配置,实现灵活扩展。集成了脉冲发生器和数字化仪功能的一体化SMU 解决方案,能够减少所需测试仪器的数量,缩小系统的占地面积。SMU 在小巧的外形尺寸下提供多通道、高精度的电流偏置,以应对光器件测试面临的挑战。它不仅精度高,还易于集成,可以简化光器件的测试评估流程,节省大量空间,同时提高测试效率。

对现实世界的仿真

SMU 有助于在实验室环境下对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场景进行仿真。得益于 SMU 的动态和可编程特性,工程师可以重建真实数据中心运行下的各种条件。无论是仿真负载变化、环境温度波动还是其他动态因素,SMU 都非常灵活,能确保在接近真实场景的条件下对光器件进行测试。

结论

要想解决光器件直流偏置测试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包括密度、精度、智能触发控制、非线性特性、灵敏度、高速数据传输需求和对真实场景的仿真等难题,对于工程师而言,SMU 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利器。SMU 的多功能和高精度这两大特性,对于在数据中心环境下可靠地测试高性能光器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NYSE:KEYS)启迪并赋能创新者,助力他们将改变世界的技术带入生活。作为一家标准普尔 500 指数公司,我们提供先进的设计、仿真和测试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工程师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更快地完成开发和部署,同时控制好风险。我们的客户遍及全球通信、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与国防、汽车、半导体和通用电子等市场。我们与客户携手,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是德科技官网 www.keysight.com

围观 5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31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推出手机应用系列13MP分辨率1/3.06英寸图像传感器新品——SC130HSSC130HS是思特威首颗基于SmartClarity®-XL工艺平台打造的手机图像传感器。新品SC130HS采用55nm Stacked BSI工艺制程,搭载了SFCPixel®PixGain HDR®等思特威先进成像技术和工艺,凭借高动态范围、高帧率、低噪声、低功耗等性能优势,可为高端智能手机前摄以及主流智能手机主摄带来出众的质感影像表现。

1.jpg

高动态范围低噪声,展现真实影像之美

依托SmartClarity®-XL工艺平台打造,SC130HS具备Stacked BSI架构,并在SFCPixel®PixGain HDR®等思特威先进成像技术的加持下,以高感度、高动态范围、低噪声等性能表现,可满足日常光线、夜景等各类光线场景下的影像拍摄需求。

  • 高感度

SC130HS采用思特威独有的SFCPixel®技术,在感光性能方面获得显著提升。相较行业同规格单层BSI产品,SC130HS的感光度和量子效率(QE)分别提升约25%12%,即使在夜晚、阴雨天室内等暗光环境下也能输出清晰影像。

2.jpg

  • 高动态范围

SC130HS拥有PixGain HDR®Staggered HDR两种模式,在复杂光线环境下拍摄时,能有效保留画面明暗细节,带来明暗有致、层次分明的画面;在进行人像拍摄时,肤色和皮肤细节的呈现更为真实准确。

  • 低噪声

为提升影像清晰度和质量,SC130HS配备了CMS2CMS4两种相关多采样(CMS)模式,可进一步显著降低动态噪声。相较行业同规格单层BSI产品,SC130HS的读取噪声(RN)PRNU分别降低约20%38%。在60高温条件下,其暗电流(DC)、白点(White Pixel)分别相对降低约22%71%,其DSNU降低约57%,不惧智能手机连续视频录制带来的高温干扰,呈现自然纯净、细节丰富的画面。

3.jpg

高帧率与快速对焦,每一帧精彩即刻拍

移动影像的进化,让智能手机用户随时随地记录分享生活、进行影像创作。SC130HS可支持多种格式的高帧率影像输出,包括13MP全分辨率视频(普通模式:60fpsHDR模式:30fps)、1080P 120fps720P 240fps慢动作视频等。此外,SC130HS支持PDAF相位检测对焦,在暗光或移动场景下皆可实现快速准确的对焦效果,从而为智能手机摄像头带来清晰影像,帮助用户轻松捕捉精彩时刻。

超低功耗,助力智能手机长续航

得益于思特威先进的SmartClarity®-XL工艺平台以及低功耗设计,SC130HS具备优异的低功耗性能。SC130HS的功耗相较行业同规格单层BSI产品降低约12%,助力智能手机整机功耗的降低,减轻手机续航焦虑。

此外,SC130HS的芯片尺寸仅为5350μm*4350μm,可用于打造更小体积的智能手机摄像头模组,有利于智能手机的机身空间优化。

思特威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莫要武博士表示:作为思特威首颗基于SmartClarity®-XL工艺平台打造的手机图像传感器产品,SC130HS采用hybrid-bond stacked BSI等先进工艺,搭载了SFCPixel®PixGain HDR®等思特威专利技术,集高动态范围、高帧率、低噪声、低功耗等性能优势于一身,可输出13MP/1080P/720P等多种格式的高帧率影像,兼顾日常光线及暗光场景下的影像拍摄。此外,SC130HS支持MIPI C-PHYD-PHY接口协议,以最高2.5Gbps/lane的传输速率,满足智能手机影像数据传输需求。SC130HS能为高端智能手机影像系统提供高品质影像,推动移动影像能力再升级。”

4.png

SC130HS目前已接受送样,预计将于2024Q3实现量产。想了解更多关于SC130HS产品的信息,请与思特威销售人员联系。

关于思特威(SmartSens Technology

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artSens Technology(股票简称: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是一家从事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产品研发、设计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设立于中国上海,在多个城市及国家设有研发中心。

自成立以来,思特威始终专注于高端成像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凭借自身性能优势得到了众多客户的认可和青睐。作为致力于提供多场景应用、全性能覆盖的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企业,公司产品已覆盖了安防监控、机器视觉、智能车载电子、智能手机等多场景应用领域的全性能需求。

思特威将秉持“以前沿智能成像技术,让人们更好地看到和认知世界”的愿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动力,持续推动前沿成像技术升级,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与合作伙伴一起助推未来智能影像技术的深化发展。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smartsenstech.com

围观 5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3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MWC上海展上,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移远通信联合亚马逊及上海博通现场宣布,推出支持亚马逊Alexa Connect Kit (ACK)SDK for Matter方案的MCU Wi-Fi 6模组FLM163D和FLM263D。物联网设备制造商可以基于这两款模组轻松创建支持Matter协议的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兼容亚马逊Alexa、谷歌Home、三星SmartThings和苹果HomeKit等主流智能音箱,为用户带来完美的使用体验。

Picture1.jpg

Matter助力智能家居统一化发展 (照片:美国商业资讯)

Picture2.jpg

移远Wi-Fi 6 Matter新品模组 (照片:美国商业资讯)

助力Matter互联,应对智能家居碎片化挑战

Matter作为智能家居通信的关键标准,其通过构建统一的应用层“语言”,解决了家居领域长期面临的兼容性和碎片化挑战。Matter协议使用的是以Wi-Fi等为代表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因此作为产品化关键能力的Wi-Fi模组成为支撑该协议推广落地的重要基石。移远通信此番推出的Wi-Fi 6 模组FLM163D和FLM263D在针对Matter相关服务上率先迈出了重要一步。

Matter协议由连接标准联盟(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CSA)发起并管理,兼容该协议的设备平台均需要提前通过规范、严格的认证流程,才能接入上述统一协议中,进而确保整体Matter生态圈可获得安全、可靠和互操作的连接体验。

为此,FLM163D和FLM263D为终端设备提供各种认证支持,可助力客户高效、高性价比地完成Matter设备的相关认证,包括Matter认证、WWA认证(Working with Alexa)和MSS认证(Matter Simple Setup)等服务。其中,Matter认证可确保内置该系列模组的终端设备能够无缝接入Matter网络,提高终端设备的便利性;WWA和MSS认证则允许用户无需复杂操作即可将符合Matter标准的智能家居设备无缝添加到Alexa平台中。

因此,基于FLM163D和FLM263D的ACK SDK for Matter方案,将从很大程度上满足家居生态实现统一、简便连接更多设备的目的。除亚马逊Alexa平台外,基于Matter规范,该系列模组同时还与谷歌、三星、苹果等各大智能家居平台兼容,进一步提高行业的互联互通标准。

此外,针对Matter协议强调的安全性,FLM163D和FLM263D严格遵循相应的安全标准,包括安全固件和Mbed TLS加密等,可为连接设备提供强大保护。

性能均衡,多项实力显著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FLM163D和FLM263D不仅具有出众的Matter能力,还在处理器、封装、尺寸、外设接口等方面表现优秀,使客户可以高效、安全、稳定地推出更多智能化产品,提升产品体验。

FLM163D和FLM263D 模组采用上海博通集成BK7235芯片,处理器主频高达320MHz,支持2.4GHz单频Wi-Fi 6,Bluetooth 5.2(LE)和蓝牙配网,因此可助力内置该模组的终端设备快速、高效接入上述各大平台。该系列模组配备内置的512KB SRAM和4MB闪存,可在性能表现上更进一步。

该系列Wi-Fi 6模组为智能照明电工应用设计,其中FLM163D适用于智能插座,采用直插封装以及17.9mm x 15.0mm x 2.8mm的尺寸设计,同时提供8路GPIO,可以复用为串口、PWM、I2C以及ADC等接口,支持-40℃至+85℃的工作温度和3.0~3.6V的工作电压。FLM263D适用于智能球泡等照明设备,采用贴片封装以及17.3mm x 15.0mm x 2.8mm的紧凑型设计,可提供5路GPIO,并支持复用至串口、PWM、I2C以及ADC等接口,支持-40℃至+105℃的宽温设计和3.0~3.6V的工作电压。FLM163D和FLM263D等Wi-Fi 6系列模组不仅符合智能家居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更是驱动照明电工设备智能化的理想选择。

针对Matter协议于智能家居行业带来的新动力,移远通信副总经理孙延明表示:“智能家居是当下物联网行业的重要蓝海之一,但缺乏互联互通标准导致碎片化的问题始终制约着行业发展。Matter协议的出现恰如其时。我们最新的FLM163D和FLM263D系列Wi-Fi 6模组,可在智能家居领域建立新的连接方式,为无缝集成树立了新的典范。它还充分利用亚马逊ACK的能力,助力移远的合作伙伴快速开发性能卓越且更具成本竞争力的智能设备,推动物联网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发展。”

亚马逊智能家居部门总监Ben McInnis表示:“我们创建ACK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设备制造商能够以更轻松的方式构建具有完全管理服务的智能家居设备,同时减少他们在多种无线协议、复杂云连接以及必要的云基础设施维护等方面的投入。我们为这项新服务的推出感到骄傲,而移远通信的两款Wi-Fi 6系列模组FLM163D和FLM263D,为ACK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选择的可能性,进而更好地满足市场及客户的多样性需求。”

欢迎您莅临MWC上海展移远展台N2馆E80,现场了解更多新品细节。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40626207980/zh-CN/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31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新合作伙伴能力计划正式发布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期间,华为云召开"红火云生态,华为云携手伙伴赢领智能新产业"高峰论坛,启动并发布全新的华为云生态合作伙伴能力计划。作为华为云"同舟共济"战略合作伙伴、华为云首家CTSP服务伙伴,软通动力受邀出席了华为云生态合作伙伴能力计划启航仪式。

1.jpg

软通动力高级副总裁夏杰(左三)出席“华为云生态合作伙伴能力计划”启航仪式

随着企业云上业务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软件和服务能力的要求日益提升,华为云积极响应市场需求,推出全新的生态合作伙伴能力计划,通过能力标签体系,为伙伴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可靠的选择依据。后续,华为云将以尖刀产品为基石,从产品技术能力、场景化能力以及行业能力三个维度来全面践行该计划,为合作伙伴提供资源及机会,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在"打造华为云服务伙伴专业化能力,加速客户云转型旅程"专题论坛上,软通动力助理副总裁刘彬以"拓展智能边界,创新服务模式,为企业发展注入无限动力"为题,分享了软通动力在技术革新中,以不断升级和创新的能力、理念和服务模式,联合华为云赋能企业转型的实践经验。其中,他重点介绍了软通动力构建垂直领域服务解决方案能力以及在该领域与华为云的深入合作。

2.jpg

软通动力助理副总裁刘彬

在AI浪潮的助推下,以大模型能力推动企业转型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成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迈向高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软通动力凭借多年在云专业服务、行业解决方案以及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领域积累的能力,可助力企业安全、灵活、高效、智能地实现上云、用云,构建起数字化、智能化的基座。

3.jpg

软通动力也始终与华为云保持着深度合作,双方致力于打造统一、标准、权威的行业大模型平台,推动技术共生和商业共赢。通过AI与云技术的深度融合,共同为客户提供高效、灵活的智能服务;通过强大的智能模型构建和工具集管理平台,简化AI模型生命周期管理,提供高阶能力插件,让客户轻松实现定制化智能解决方案。软通动力还提供了深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利用大模型助力企业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以灵活、经济、优化的AI服务,助力行业AI原生场景化创新,为千行万业提供智能引擎赋能。

行业客户可以通过部署软通动力专属行业大模型,强化内外协同,在华为云强大底座能力的加持下,该模型不仅深入挖掘了行业内的数据资源,还通过先进的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提高了企业对市场动态的敏感度和响应速度,给企业的新品研发、爆款设计以及营销方案的制定上带来了创新性、革命性的变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软通动力从技术、能力、战略等多个方面持续提升,目前已建立起了全面的多云管理及服务能力体系,可为客户提供从上云咨询、调研评估、基础架构设计、迁移实施,到运维托管、云运营支撑、分析优化、云上大数据应用开发和云原生应用开发等一系列端到端的技术服务能力。基于对行业需求的深刻洞察,软通动力已为通讯设备、互联网、金融、高科技与制造、零售、汽车、电力等10多个主要行业的客户提供了100+综合性成熟解决方案,助力其数字化转型。凭借与华为云长期以来的深入合作、深度协作,软通动力已成为华为云生态朋友圈中的中流砥柱。今年年初,软通动力与华为云发布企业上云服务、数据中台及数据治理服务两款联合基线解决方案,并荣膺"华为云优秀服务伙伴"等多项重磅荣誉。

未来,软通动力将持续以优质云服务为核心,以AI为突破,深化AI技术在业务中的应用;以专家库、工具库和解决方案三大专业能力为支撑,向业务纵深挺进;持续从咨询与集成技术解决方案、IT研发、云智能全国市场营销布局、云销售能力体系及业务布局、专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构建一体化能力体系,携手华为云,以客户业务为核心,以技术革新为驱动,共同加速客户云转型旅程。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0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30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期间,移远通信携手高新兴瑞联和高通技术公司共同发布了行业首批同时支持“NTN卫星通信”和“多模蜂窝通信”功能的资产追踪器GL103S。该产品结合移远通信的高集成度NTN卫星通信模组、高通技术公司领先的芯片技术以及高新兴瑞联的创新设计,将为全球客户带来集强大功能、长续航、小尺寸等诸多优势于一体的资产追踪解决方案。

602c78af0b94d2b1c9fcacfbc9cf924.jpg

在2024 MWC上海期间,移远通信携手高新兴瑞联和高通技术公司共同发布行业首批同时支持“NTN卫星通信”和“多模蜂窝通信”功能的资产追踪器。(照片:美国商业资讯)

窄带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连接是对地面蜂窝通信技术的重要补充。利用卫星通信网络与地面网络的融合,可以不受地形地貌的限制提供无处不在的低功耗覆盖能力,以及全球跟踪和定位,连通空、天、地、海多维空间,形成一体化的泛在接入网,实现全场景随需接入。

覆盖能力 无处不在

GL103S资产追踪器由高新兴瑞联开发,搭载高通®9205S调制解调器及移远多模卫星通信模组BG95-S5,支持3GPP R17 IoT-NTN的S频段(B256/ B23)和L频段(B255),使追踪器全面支持双向卫星通信以及Cat M1、Cat NB2、EGPRS等多种网络制式,可以实现在海洋、沙漠、森林等偏远地区的“无死角”可靠连接,为货运追踪、冷链物流及贵重资产监控等应用场景提供更加全面、灵活和业界领先的通信解决方案。

针对货运集装箱场景,GL103S追踪器采用高新兴瑞联内置传感器和自研算法,来实现集装箱开关门检测,免去了外加门磁传感器的额外成本支出,带来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除了海上集装箱运输,在矿区、沙漠、森林等特殊偏远地区,该追踪器也可随时随地满足各种资产追踪和应急通信使用。

超低功耗 更小尺寸

资产跟踪类设备由于持续运行时间较长,且不便更换电池,因此对功耗要求较高。移远通信BG95-S5模组采用PSM和eDRX超低功耗模式,可显著延长追踪器电池使用寿命,再结合GL103S追踪器配备的4500mAh长续航大电池,让全球资产追踪应用以及充电不便的偏远地区应用,统统远离电量焦虑。

在外观设计上,移远BG95-S5模组采用LGA紧凑型封装设计,尺寸为23.6 mm × 19.9 mm × 2.2 mm,特别适用于追踪器、可穿戴设备等对尺寸较敏感的小型物联网设备。考虑到产品升级的便捷性与高效性,BG95-S5与移远LPWA模组BG95系列、LTE 标准模组EG91/EG95等产品硬件兼容,以实现无缝迁移至NTN网络,方便客户快速、灵活地进行产品设计和升级。其-35℃至75℃的宽温设计,可保障追踪器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

携手产业 持续创新

发布现场,高新兴瑞联副总经理卢昭对于三方的合作充满信心:“基于对行业及场景的深刻理解,搭载自主创新算法,在高通技术公司卫星调制解调器和移远通信模组带来的多维通信技术加持下,高新兴瑞联这款NTN+蜂窝通信资产追踪全球通产品在行业首发具有里程碑意义,有效解决了行业客户的关注痛点。高新兴瑞联将持续创新,拓展行业生态,为全球客户带来更多可靠的IoT通信产品及解决方案。”

高通技术公司产品市场高级总监王瑞刚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看到,高新兴瑞联基于高通9205S调制解调器发布了支持卫星连接技术的终端产品。此次合作,不仅将最新的卫星通信技术引入传统物联网应用,也将让更多工业和消费级用户在更具挑战的环境中实现无处不在的连接,带来更高的服务质量。”

移远通信副总经理孙延明表示:“许多物联网场景对网络的连续性要求较高,因此我们与高通技术公司和高新兴瑞联等业界优秀代表紧密合作,在卫星通信领域不断推动创新,引领行业前沿。我们的多模卫星通信模组BG95-S5,凭借其‘NTN+蜂窝’的多样化连接方式,能够助力高新兴瑞联GL103S追踪器根据部署情况灵活接入网络,为全球资产追踪应用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解决方案。”

为帮助客户简化终端设计,移远通信还提供多款适配BG95-S5模组的LTE、NTN、GNSS天线,可有效缩短客户终端设计周期,节省成本并加快上市时间。

2024年6月26日至28日,高新兴瑞联GL103S追踪器以及移远卫星通信模组BG95-S5将亮相MWC上海展,欢迎莅临移远通信展台N2.E80参观了解。

关于移远通信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236)是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完备的IoT产品和服务,涵盖蜂窝模组(5G/4G/3G/2G/LPWA)、短距离通信模组(Wi-Fi&BT)、车载前装模组、智能模组(5G/4G/边缘计算)、GNSS定位模组、卫星通信模组、天线等硬件产品,以及软件平台服务、认证与测试服务、QuecRTK、工业智能、智慧农业等服务与解决方案。公司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智慧能源、金融支付、智慧城市、无线网关、智慧农业&环境监控、智慧工业、智慧生活&医疗健康、智能安全等领域。更多信息,敬请访问移远官网https://www.quectel.com.cn/,关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移远通信”或发送邮件至marketing@quectel.com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40626613399/zh-CN/

围观 5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30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断取得突破。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第104次全会上正式冻结发布了R18版本。这一里程碑标志着5G进入了新的5G-Advanced时代,进一步提升了网络的性能和应用能力。

R18版本在现有5G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进,覆盖了多个领域的持续演进,包括更大容量和更广覆盖的eMBB(增强移动宽带)服务升级、上行体验及容量的提升、实时宽带通信构筑虚拟与现实的桥梁、车联网及高精度定位的扩展。这些创新不仅大幅提升了当前的5G网络性能,还通过频谱、功耗与人工智能(AI)等领域的结合,不断增强网络的高效性、可靠性和智能化,为未来6G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OPPO提供领先的5G技术与产品体验

中国移动已宣布正式商用下一代 5G-Advanced 网络,集成 OPPO 超级信号工程技术的 Find X7 系列,也成为行业首款 5G-Advanced 手机。基于5G/5G-A技术,OPPO在Find X7 Ultra等产品系列中率先提供了领先的通信体验,包括具备4条专属5G高穿透信号频段接收天线、手持信号增强技术等创新设计,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

作为3GPP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及国际主流终端厂商,OPPO在产品关键技术、终端创新及智能化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OPPO在5G-Advanced 的主要研发成果包括:

  • 上行3Tx(三发射链路)终端射频架构:OPPO首次提出了新的终端射频架构,并成功推动跨频段3Tx标准立项及标准制定。这项技术在2023年实现了大规模产品商用,显著提升了终端的跨频段组合能力。

  • Sidelink演进增强: 聚焦终端到终端(D2D)通信,提升通信效率、降低延迟,即使在基础设施受限或失效时,仍能保障通信。这一技术在车联网和公共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人工智能与通信系统结合:推动AI在终端和应用服务器中的应用,标志着3GPP蜂窝系统向智能化服务的新开端,为未来AI化网络及终端奠定基础。

OPPO持续投入5G/6G研发

OPPO通过长年研究和标准推进,提交了逾1.2万篇标准技术文稿,并在全球40多个国家布局了5G/5G-A通信标准专利。截至2024年3月31日,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5G标准专利宣称量已达3300多个专利族。据德国权威专利数据统计平台LexisNexis在2023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OPPO位列全球5G SEP专利族持有量第8。

面向未来,OPPO不仅积极致力于手机本身的前沿技术研究,更愿意深入探索为用户提供更加智慧,深入生活的服务体验,基于此种理念,OPPO于2020年左右启动了零功耗技术研究,相关原型在2023年MWC上进行了相应展示,并获得了2023 时代周刊《Times》年度最佳发明奖。近期OPPO也针对相应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研发,并将相关进展总结发布了白皮书(见附件)。

OPPO将持续投入5G-Advanced/6G技术研发,结合自身产品路线,不断提升技术实力,继续为通信产业贡献力量,致力于为用户打造卓越的产品。


围观 8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30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XSHE:002792)宣布参加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重点展示其创新的天线解决方案。这场备受期待的活动将于6月26日至28日举行,通宇通讯将在N1-D110展位展示最新解决方案。

1.jpg

通宇通讯以提供尖端通信解决方案而闻名,凭借其最新的Taurus平台,始终处于技术前沿。展会的亮点包括2L4H多频天线和2L2H+TDD波束赋型天线,均采用Taurus平台。这些天线旨在提高移动网络的能源效率和运营效率,将性能提升到新高度。2L4H多频天线和2L2H+TDD波束赋型天线专为4G和5G网络而设计,提供集成了有源和无源(A+P)元件的混合解决方案,无需额外的塔架空间。

除了这些先进的天线解决方案外,通宇通讯还自豪地展示了AFU MIMO天线。这一突破性的解决方案为高级无线通讯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性能和容量。该公司还将在展会上展示其绿色天线,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环保材料。与会者还可以期待看到卫星天线解决方案。ZL60P-E终端卫星天线以其可折叠设计、紧凑的尺寸和轻巧的结构脱颖而出,解决了传统卫星天线的便携性限制。  

通过在Shanghai MWC 2024展示其最新创新成果,通宇通讯正在加强其推动移动通讯行业进步的承诺。该公司致力于开发新一代、高效、高性能的基站天线产品。此外,通宇通讯还战略性地开展了毫米波和6G天线领域的研发。公司将专注于扩大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并将继续投资全球资源,以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

关于通宇通讯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主要从事移动通信天线、射频器件、光模块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业务。通宇通讯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在欧洲和全球多个地点设有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建立了强大的全球影响力。该公司致力于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推动移动通信行业的技术进步。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www.tongyucom.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30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产品系列配备2亿像素和5000万像素传感器,缩小了主摄像头和副摄像头之间的差距,全方位增强了智能手机成像效果

6月27日,三星发布了三款专为智能手机主摄像头和副摄像头设计的新型移动图像传感器:ISOCELL HP9、ISOCELL GNJ和ISOCELL JN5。

1.jpg

<三星半导体发布的ISOCELL HP9图像传感器,ISOCELL GNJ图像传感器,ISOCELL JN5图像传感器>

随着用户对智能手机摄像头质量和性能的期望不断提高,从各个角度拍出出色照片的需求也空前高涨。为此,三星半导体推出其最新的移动图像传感器产品矩阵,让消费者从各个角度拍照,都能拍摄出满意的图像效果,为移动手机摄影打开了新天地。

"提升图像传感器性能,逐渐弥合主摄像头和副摄像头之间的差距,从而在全角度提供一致的摄影体验,这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三星电子执行副总裁兼系统LSI传感器业务团队首席技术官Jesuk Lee表示,"我们将持续通过集成三星最新技术进展的图像传感器产品阵容,不断打破技术壁垒,并推进新的行业标准。"

ISOCELL HP9:业界首款用于智能手机的2亿像素长焦传感器

ISOCELL HP9采用1/1.4 英寸的光学规格,内置了2亿个0.56微米(μm)大小的像素。

2.jpg

<三星ISOCELL HP9图像传感器>

三星独有的高折射率微透镜采用了新材料,使HP9传感器能够将更多光线精准地导向相应的 RGB滤色片,从而显著提升了感光能力。与上一代产品相比,HP9的感光度提高了12%(基于信噪比 10),自动对焦对比度性能提高了 10%,实现了更生动的色彩还原和更强大的对焦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HP9在弱光环境下表现尤为出色,解决了传统长焦相机普遍面临的难题。其Tetra²pixel技术将16个像素(4x4)合并到一个1200万像素、2.24μm尺寸的大传感器中,即使在黑暗环境中也能拍摄出更清晰的人像照片,并创造出引人注目的焦外虚化效果。

随着高端智能手机主摄像头尺寸的增大,长焦摄像头的空间也越来越大。HP9的大光学格式使其适用于长焦模组,在图像质量、自动对焦、高动态范围(HDR)和每秒帧数(fps)方面的性能可媲美高端主摄像头。

HP9 采用remosaic算法,提供2倍或4倍传感器内变焦模式,与3倍变焦长焦模组搭配使用时可实现高达12倍的变焦,同时保持清晰的图像质量。

ISOCELL GNJ:集成三星前沿像素技术的创新

ISOCELL GNJ是一款双像素传感器,拥有5000万1.0微米(μm)像素,光学格式为1/1.57英寸。

3.jpg

<三星ISOCELL GNJ图像传感器>

双像素技术允许每个像素容纳两个光电二极管,从而实现快速准确的自动对焦(类似于人眼对焦的方式),同时捕捉全彩信息,从而实现快速对焦并保持图像质量。

GNJ将双像素技术与传感器内变焦功能相结合,在视频模式下可提供更清晰的画面,在照片模式下提供无伪影或摩尔纹的高分辨率图像。

新改进的高透光率抗折射层(ARL)与三星专有的高折射微透镜相结合,不仅提高了透光率,减少了不必要的反射,还确保了暗部不会过度增亮,从而获得更准确的照片,并更好地保留图像细节。

此外,GNJ还采用了从多晶硅到氧化硅的升级版像素深沟隔离(DTI)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相邻像素之间的串扰。这使得传感器能够捕捉到更细致、更精确的图像。

所有这些创新都是在功耗更低的情况下实现的,在预览模式下功耗降低了29%,在4K 60fps的视频模式下功耗降低了34%。

ISOCELL JN5:色彩范围广,自动对焦性能出色,从各个角度获得一致的拍照体验

ISOCELL JN5采用1/2.76英寸光学格式,拥有5000万0.64微米(μm)像素。

传感器采用双垂直传输门(Dual VTG)技术,增加了像素内的电荷传输,大大降低了极弱光线下的噪点,使图像质量更清晰。

JN5 利用超级四相位检测(Super QPD)自动对焦技术,通过比较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相位差来调整对焦,从而以最小的抖动捕捉快速移动物体的微小细节。

此外,JN5还采用了双斜率增益(DSG)技术来增强高动态范围(HDR)。该技术将进入像素的模拟光信息放大为两个信号,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合并为一个数据,从而扩大了传感器可生成的色彩范围。

硬件Remosaic算法提高了相机的拍摄速度,同时在预览和拍摄模式下都能实现无延迟的实时变焦。

JN5的超薄光学格式使其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可用于主摄像头和副摄像头,包括广角、超广角、前置和长焦摄像头,确保从不同角度都能获得一致的拍照体验。

除非经特殊说明,本文中所涉及的数据均为三星内部测试结果,涉及的对比均为与三星产品相比较。

于三星

三星以不断创新的思想与技术激励世界、塑造未来。重新定义电视、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数码电器、网络系统、存储、系统集成电路、半导体代工制造及LED解决方案。

欲了解更多最新消息,请访问三星新闻中心:http://news.samsung.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9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29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心理健康作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社会各界也在广泛关注并积极探索通过科技助力大众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方式。

英特尔作为一家负责任的科技企业,持续发挥自身科技和AI能力,推动科技向善。2024年6月26日,“情绪阳光行动——心会跟AI一起走”行业研讨会及公益项目启动仪式在京拉开帷幕,活动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由英特尔携手幸福科技馆、时尚集团、厚德明心、未名脑脑等11家产业、学界同仁共同举办。

本次活动汇聚多方力量,共同聚焦社会心理健康整体水平提升,通过专家分享和圆桌交流共话由科技助力的心理健康辅助方法,展示AI技术在心理健康领域的探索与应用,并动员更多力量参与其中,造福更多人。

在活动现场,英特尔还与伙伴联袂打造“英特尔心灵SPA快闪空间”,呈现英特尔与产业伙伴共同推出的技术解决方案,让体验者直观感受科技作为一股向善的力量如何托举健康心灵。

AI+心理健康,让科技向善而行

随着AI技术、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深度融合,科技在心理健康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中国国际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彭凯平多年深耕心理健康研究,他认为:“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将帮助我们提升心灵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能够把我们人类的积极天性挖掘出来。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让人们活得更加健康、快乐、幸福。”

1.jpg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中国国际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 彭凯平

AI与心理健康的结合,为科技向善注入了新的活力。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行业解决方案和数据中心销售部总经理梁雅莉指出:“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项全球课题,英特尔作为一家科技公司,除了科技能力,还拥有广泛的生态合作伙伴,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联合心理健康领域的合作伙伴推出解决方案,为医生提供智能化工具,帮助他们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而为大众提供更及时更丰富的服务和关怀,促进整体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在心理健康之外,英特尔多年来还在‘科技向善’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帮助人类应对各种挑战。”

2.jpg

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行业解决方案和数据中心销售部总经理 梁雅莉

为进一步剖析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在其中贡献更大价值,彭凯平教授、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王京、英特尔中国市场部总经理吕冬、未名脑脑创始人CEO高妍、厚德明心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倪子君共同参与了圆桌交流,围绕“AI+心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全社会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各抒己见,从科研、临床等不同角度阐述了AI在心理健康领域的潜力和价值,并呼吁各方通过AI推动更多跨学科的诊断、疗愈方式,结合神经科学、生物学等领域的新突破,打造更多瞄准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用科技赋能心灵,为人类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3.jpg

圆桌交流过后,“情绪阳光行动”公益行动正式联合发布。该公益行动是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由英特尔公司及时尚集团联合发起的心理健康促进公益项目。

4.jpg

快闪+心灵趣疗,沉浸感受技术温度

“英特尔心灵SPA快闪空间”集成乐诊、趣疗体验,在活动主空间设立情绪乐诊、谈心机器人、心境画廊、触感乐园、呼吸天地等项目。在这里,英特尔以强大的算力为底座,联手伙伴共同陈设别出心裁的交互,将技术与心理健康的融合具象化,让每一位体验者都能深切感受AI的关怀。

5.png

进入空间,首先由数字人带来“乐诊”体验,在搭载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PC支持下,由大模型驱动的数字人将实时响应互动,并在15分钟内生成专属“乐诊报告”。

6.jpg

“谈心数字人”则用AI能力展现了心理健康对于陪伴的关注。英特尔与伙伴在这一空间内设置数字人,体验者可通过文字或语音方式向数字人倾吐心声,它将仔细地为体验者分析困扰和烦恼,给予体验者真挚的趣味开解与引导。

7.jpg

身处心境画廊,体验者的表情将会被精准识别,生成表情浓度,借助生成式AI将表情浓度转译为艺术元素,如色彩、音乐等。在英特尔锐炫™独立显卡的德胜达AI Box的算力驱动下,这些元素相互交织,实时构建出一个缤纷、舒缓的沉浸式体验环境。

8.jpg

触觉、呼吸都是人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与心理感受紧密相关。触感乐园和呼吸天地将感知方式和技术结合在一起,让体验者在独特的触感中穿梭、在光影中享受呼吸,感受心灵的慰藉和放松。

9.jpg

10.jpg

AI深度融入心理健康领域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仍有很长的道路等待探索。未来,英特尔将继续秉持科技向善贡献其中,联手伙伴共同推动AI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为全社会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带来推动力,让更多人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温暖与关怀。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4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29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日前,以"未来先行"为主题的2024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024 MWC上海)拉开帷幕,作为亚洲"连接"生态系统的风向标,本次大会聚焦"超越5G"、"人工智能经济"和"数智制造"三大子主题,向与会来宾展示了全球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实践成果与洞察。

1.jpg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至2024年4月底,中国累计建成5G基站383.7万个,每万人拥有的5G基站数超过了26个,5G网络从"县县通"向"村村通"持续迈进。此外,工信部还提出,要根据场景需求有序推进现有5G网络向5G-A升级演进,形成"以建带用、以用促建"的良性发展模式。更高性能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规模化推动5G价值变现成为产业关注的焦点。作为全球领先的5G厂商,在MWC上海期间,爱立信为"2024MWC上海"带来了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思考的最新洞察与思考。

高性能可编程网络是5G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在5G向5G-A演进的重要时刻,"高性能的可编程网络是创造5G网络新价值的关键,是5G下一步发展的关键,甚至是5G-A的关键",大会期间,爱立信东北亚区副总裁兼网络事业部负责人Drazen Jarnjak在"拥抱数字化未来:爱立信高性能可编程网络"演讲中强调,他表示,在当前阶段,5G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更有效的实现商业变现,增加对整个产业以及社会的价值。通过构建高性能可编程的网络,爱立信旨在助力运营商实现从"尽力而为"到"基于性能"商业模式的转变,用基于AI与自动化的基于意图网络为创新提供支撑,并与产业生态协力利用开放的网络能力进行大规模创新,从而最大限度的释放5G价值。

AI赋能为高性能可编程网络铺平道路

2024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AI)和大模型应用的爆发年,AI与5G的融合,为网络的演进带来了新的变革。爱立信自动化与运营负责人Klas Johansson也将分享相关的洞察。在他看来,随着人工智能和云技术的引入,5G网络将基于人的意图自动完成更多复杂工作,为产业的长期发展和创新提供坚实基础。爱立信正在探索AI在无线接入网(RAN)中的价值,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驱动的意图驱动型网络简化网络运营和支持创新,为高性能可编程网络演进铺平道路。

5G发展节奏不一,更强性能是创新基础

大会期间,面对部分市场5G建设投入,5G商业化,以及6G网络演进等热点话题,产业各方也将有机会各抒己见。在"5G商业:下一轮增长浪潮在哪里?"的圆桌讨论中,爱立信东北亚区副总裁吴立东将分享对5G下阶段发展机遇的见解。她认为,全球当前5G网络的发展并不一致,一些运营商仍处于第一阶段,他们需要以成本和能效的方式扩大5G连接的规模,来完成从NSA到SA的过渡。而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运营商已进入第二个阶段,开始了5G-A网络的建设,这个阶段的5G网络将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以及新的能力。若要支持5G-A的大规模创新与商业变现,构建一张高性能,开放的可编程网络至关重要。

6G演进基于5G,并非"颠覆式"网络

而在6G这一前瞻性话题上,爱立信Bo Hagerman博士也将在主题为"我们需要另一个‘G'么?"的圆桌讨论上对6G发展做出预测。在他看来,相比5G技术,6G不会是一代"颠覆式"的网络,而会以5G为基础演进。而如果6G能够以5G技术普及的速度发展,2043年6G将大行其道。此外,未来5年全球数据消耗量将增长3-4倍,这将对网络能耗带来很大挑战,因此6G网络的设计之初就应将能效作为基础。

致媒体编辑:
如需相关媒体资料、背景资料和高像素图片,请访问:www.ericsson.com/press

关于爱立信

爱立信的高性能可编程网络每天为数十亿人提供连接。近150年来,我们一直是通信技术的开拓者。我们致力于为运营商和企业提供移动通信和连接解决方案。我们与客户和合作伙伴携手,共同将未来的数字世界变为现实。更多信息请访问www.ericsson.com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博:weibo.com/ericssonweibo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信号:Ericssonchina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29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