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致力于构建未来网络的云原生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商Mavenir与土耳其领先的融合电信和技术服务提供商Turkcell宣布,双方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Turkcell将部署市场领先的Mavenir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I/CD)自动化,以为其2000万4G高清通话(VoLTE)用户提供的更好的服务。

Mavenir提供的CI/CD框架基于业界领先的开源组件,可利用Mavenir的开放API与客户自定义的软件交付流程无缝集成。Mavenir的CI/CD自动化框架支持Turkcell IMS网络功能在多个集群和多种类型网络功能(NF)上的初始部署和生命周期管理。其基于GIT的软件交付模型实现了完整的版本控制,配备有历史记录,可自动追溯当前及过去的部署、升级和回滚,并通过CD管道增强了安全性和验证。

该自动化降低了在网络中实施新软件和推出新功能所需的时间、成本和资源,大大缩短了为客户提供创新服务的周期,提高了Turkcell的竞争优势。

在Turkcell网络中引入Mavenir的CI/CD框架可推动软件交付流程,实现Turkcell服务的快速和定期自动升级,包括VoLTE、Wi-Fi通话和SMS over IP (ToIP)。 CI/CD利用软件生命周期的自动化,在不影响性能或降低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改进网络。

Turkcell客户将受益于更强大的网络质量、可靠性和效率,自动识别潜在的网络问题让Turkcell能够更轻松、迅速地将其解决,而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Turkcell首席网络技术官Vehbi Çağrı Güngör博士教授表示:“随着发布频率的增加和网络集成度的提高,网络运营变得越来越复杂。根据CI/CD最佳实践应用这些变化,对于更可持续的网络运营而言至关重要。我们与Mavenir的合作促进了IMS网络功能的生命周期管理,在我们的网络自动化进程中树立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Mavenir云计算、人工智能和IMS高级副总裁Brandon Larson表示:“Turkcell Group和Mavenir已经合作了十多年,Turkcell网络采用了大量的Mavenir解决方案。我们很高兴通过新的自动化进一步加强我们的合作关系,这将有助于简化Turkcell的网络运营,并为其客户显著节省运营开支,同时提高网络质量。”

关于Turkcell

Turkcell (NYSE:TKC; BIST: TCELL) 是一家总部位于土耳其的数字运营商,通过其移动和固定网络为客户提供独特的数字服务组合以及语音、短信、数据和IPTV服务。Turkcell Group旗下公司在土耳其、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北塞浦路斯四国开展业务。Turkcell于2016年4月1日在本国推出了LTE服务,在81个城市部署了LTE-Advanced和3载波聚合技术。Turkcell的FTTH服务可提供高达10 Gbps的光纤网络速度。截至2023年9月30日,Turkcell Group第三季度收入为260亿土耳其里拉,总资产为1,492亿土耳其里拉。该集团于2000年7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BIST上市,是土耳其唯一一家双上市公司。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turkcell.com.tr

关于Mavenir

Mavenir利用云原生、人工智能驱动的解决方案,在当下打造未来网络。这些解决方案遵循绿色设计(green by design)原则,赋能运营商实现5G的优势以及智能化、自动化的可编程网络。作为开放式RAN的先驱和久经考验的行业颠覆者,Mavenir屡获殊荣的解决方案正在全球移动网络中推动实现自动化和变现,为120多个国家的300多家通信服务提供商加速软件网络转型,这些提供商服务于全球50%以上的用户。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mavenir.com

与Mavenir相约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巴塞罗那,2024年2月26日至29日)
如需了解我们的最新创新、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展会公告,以及更多有关Mavenir如何在当下打造未来网络的信息,请与我们在2号展厅(2H60展台)的团队接洽。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40221552891/zh-CN/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4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输入电压和负载电流波动较大的车载应用中也可实现稳定输出

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总部位于日本京都市)开发出额定电压45V、输出电流500mA的一次侧*1LDO稳压器*2(以下简称LDO)“BD9xxM5-C”(BD933M5EFJ-CBD950M5EFJ-CBD900M5EFJ-CBD933M5WEFJ-CBD950M5WEFJ-CBD900M5WEFJ-C),非常适用于由车载电池驱动的车载电子产品和ECU(电子控制单元)等的电源。

1.png

近年来,随着汽车中使用的电子元器件的增加,车载电源系统也在增加,对于可直接降低电池电压的、给ECU所用的微控制器等供电的一次侧LDO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是,车载电池提供的电力容易出现急剧的电压波动,因此要求一次侧LDO对输入电压波动具有优异的输入响应特性。同时,包括ECU在内的LDO后级器件在工作期间,负载电流容易产生波动,因此需要优异的负载响应特性。而另一方面,要想改善这些特性,提高频率特性中的频率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对于LDO, 很难实现在确保有助于电源响应性能的相位裕度的同时,将频率特性提高至更高频段。ROHM利用高速负载响应技术“QuiCur™”解决了这一课题,大大提升了新产品的响应性能。

新产品采用ROHM的高速负载响应技术“QuiCur™”,对负载电流*3波动具有优异的响应特性。因此,即使在输入电压或负载电流波动时,也能实现应用产品所需的稳定工作(输出电压波动100mV以内:负载电流波动0mA⇔500mA Tr/Tf=1μ秒)。另外,还实现了消耗电流仅为9.5µA(Typ.值)的低电流工作,有助于降低车载应用的功耗。不仅如此,新产品还计划提供四种封装形式,包括小型HTSOP-J8封装、散热性能出色的TO252封装(TO252-3/TO252-5)和HRP5封装,客户可根据使用环境灵活选用。

HTSOP-J8封装的新产品已于2023年12月开始暂以月产2万个的规模投入量产(样品价格:200日元/个,不含税)。预计到2024年底,产品阵容将扩大为包括TO252-3、TO252-5和HRP5三种封装形式的共18款产品。前道工序的生产基地为ROHM Hamamatsu Co., Ltd.(日本滨松市),后道工序的生产基地为ROHM Electronics Philippines, Inc.(菲律宾)和ROHM Integrated Systems (Thailand) Co., Ltd.(泰国)。另外,新产品已经开始通过电商进行销售,通过Ameya360等电商平台均可购买。

未来,ROHM将围绕所擅长的模拟技术继续推进相关产品的开发,为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并降低功耗贡献力量。

2.png

<产品阵容>

新产品“BD9xxM5-C”满足对车载产品的基本要求,比如150℃工作、符合车载电子产品可靠性标准“AEC-Q100”等。而且,利用QuiCur™技术,实现了出色的响应性能,消耗电流也很低,目前计划开发多种封装,以便客户根据使用环境灵活选择。

3.jpg

<应用示例>

适用于包括ECU在内的用车载一次电源驱动的各种应用。

・燃油喷射装置(FI)、胎压监测系统(TPMS)等动力总成应用

・车身控制模块(BCM)等车身应用

・仪表盘和抬头显示系统(HUD)等信息娱乐系统

<关于高速负载响应技术“QuiCur™”

QuiCur™的命名源自可实现高速负载响应的ROHM自有电路“Quick Current”,利用该技术,在电源IC的反馈电路中,可以在不引起不稳定的前提下,更大程度地实现预期的负载响应特性(响应性能)。

另外,还能够以尽可能小的输出电容器容量实现电源IC的稳定工作。此外,在电源IC的一种——开关稳压器中,可以线性调整电容量和输出电压波动,即使在因规格变更而改变电容量时,也能轻松实现预期的稳定工作,因此,从减少元器件数量和稳定工作这两方面的优势看,有助于大幅减少电源电路的设计工时。

如果需要了解关于QuiCur™技术的更多信息,请访问下面的URL

https://www.rohm.com.cn/news-detail?news-title=2022-02-10_news_quicur&defaultGroupId=false

・“QuiCur™”是ROHM Co., Ltd.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支持工具>

新产品验证用的仿真模型,备有高精度SPICE模型“ROHM Real Model”,利用ROHM自有的基于模型的技术,可忠实地复现IC实物的电气特性和温度特性,从而可实现IC实际值与仿真值完全一致。通过切实可靠的验证,可防止产品试制后的返工等问题发生,有助于提高应用产品的开发效率。

这种SPICE模型可从下面的ROHM官网链接获取:

https://www.rohm.com.cn/products/power-management/linear-regulators/single-output-ldo-regulators?page=1&PS_ProductSeries=BD9xxM5%20series&PS_SpiceLink=1.0#parametricSearch

4.jpg

<电商销售信息>

网售平台:Ameya

新产品在其他电商平台也将逐步发售。

开始销售时间:2024年2月)

5.png

产品信息

产品型号:BD950M5EFJ-CBD933M5WEFJ-CBD950M5WEFJ-CBD900M5WEFJ-C

<术语解说>

*1) 一次(Primary)

在电源IC中,从电池等电源的角度看,进行第一级转换的被称为“一次”,进行第二级转换的被称为“二次”。

*2) LDO稳压器(Low Drop Out稳压器/低饱和稳压器)

一种可将电压从直流电 (DC) 转换为直流电的电源IC。输入输出电压差较小,属于线性稳压器(输入输出电压为线性动作)。与DC-DC转换器IC(开关稳压器)相比,具有电路结构简单、噪声少等特点。

*3) 负载电流

对于电源IC而言,微控制器、传感器等后级电子电路均可视为“负载”。当这些负载工作时,会流过电流(负载电流),这会导致电源IC的输出电压波动(下降)。负载响应特性是指恢复受负载电流影响而波动的电压所需的响应时间以及电源的稳定性。

【关于罗姆(ROHM)】

罗姆(ROHM)成立于1958年,由起初的主要产品-电阻器的生产开始,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半导体厂商。罗姆的企业理念是:“我们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将为国内外用户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优质产品,并为文化的进步与提高作出贡献”。

罗姆的生产、销售、研发网络分布于世界各地。产品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包括IC、分立式元器件、光学元器件、无源元器件、功率元器件、模块等。在世界电子行业中,罗姆的众多高品质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许可和赞许,成为系统IC和先进半导体技术方面的主导企业。

【关于罗姆(ROHM)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销售网点:起初于1974年成立了罗姆半导体香港有限公司。在1999年成立了罗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2006年成立了罗姆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2018年成立了罗姆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为了迅速且准确应对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的要求,罗姆在中国构建了与总部同样的集开发、销售、制造于一体的垂直整合体制。作为罗姆的特色,积极开展“密切贴近客户”的销售活动,力求向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目前在中国共设有20处销售网点,其中包括香港、上海、深圳、北京这4家销售公司以及其16家分公司(分公司: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宁波、西安、武汉、东莞、广州、厦门、珠海、重庆、福州)。并且,正在逐步扩大分销网络。

技术中心:在上海和深圳设有技术中心和QA中心,在北京设有华北技术中心,提供技术和品质支持。技术中心配备精通各类市场的开发和设计支持人员,可以从软件到硬件以综合解决方案的形式,针对客户需求进行技术提案。并且,当产品发生不良情况时,QA中心会在24小时以内对申诉做出答复。

生产基地:1993年在天津(罗姆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和大连(罗姆电子大连有限公司)分别建立了生产工厂。在天津进行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和光学传感器的生产,在大连进行电源模块、热敏打印头、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的生产,作为罗姆的主力生产基地,源源不断地向中国国内外提供高品质产品。

社会贡献:罗姆还致力于与国内外众多研究机关和企业加强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的研发活动。2006年与清华大学签订了产学联合框架协议,积极地展开关于电子元器件先进技术开发的产学联合。2008年,在清华大学内捐资建设“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并已于2011年4月竣工。2012年,在清华大学设立了“清华-罗姆联合研究中心”,从事光学元器件、通信广播、生物芯片、SiC功率器件应用、非挥发处理器芯片、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技术(结构设施健康监测)、人工智能(机器健康检测)等联合研究项目。除清华大学之外,罗姆还与国内多家知名高校进行产学合作,不断结出丰硕成果。

罗姆将以长年不断积累起来的技术力量和高品质以及可靠性为基础,通过集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扎实的技术支持、客户服务体制,与客户构筑坚实的合作关系,作为扎根中国的企业,为提高客户产品实力、客户业务发展以及中国的节能环保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47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微信图片_20240222130832.jpg

  • 季度收入创下 221 亿美元的纪录,较第三季度增长 22%,较去年同期增长 265% 

  • 数据中心季度收入创下 184 亿美元的纪录,较第三季度增长 27%,较去年同期增长 409%

  • 全年收入创下 609 亿美元的纪录,增长 126%

NVIDIA(纳斯达克股票代码:NVDA)今日宣布,截至 2024 1 28 日的第四季度收入为 221 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 22%,较去年同期增长 265%

季度 GAAP 摊薄每股收益为 4.93 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 33%,较去年同期增长 765%。季度非 GAAP 摊薄每股收益为 5.16 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 28%,较去年同期增长 486%

2024 财年收入增长 126%,达到 609 亿美元。全年 GAAP 摊薄每股收益为 11.93 美元,较上一财年增长 586%。全年非 GAAP 摊薄每股收益为 12.96 美元,较上一财年增长 288%

NVIDIA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加速计算和生成式 AI 已达到一个转折点。全球企业、行业和各个国家的需求都在激增。

推动我们数据中心平台发展的因素日益多元化,包括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和专业 GPU 提供商对数据处理、训练及推理的需求,以及企业软件和消费互联网公司的需求。汽车、金融服务和医疗等垂直行业目前已达到数十亿美元的规模。

他表示:“NVIDIA RTX 问世不到六年,如今已成为庞大的 PC 平台,供 1 亿游戏玩家和创作者使用生成式 AI 技术。未来一年,我们将迎来新的重要产品周期,以卓越的创新推动行业向前发展。欢迎参加将于下月举办的 GTCNVIDIA 将与我们丰富的生态系统一起为您展现一个激动人心的未来。

此外,NVIDIA 将于 2024 3 27 日向 2024 3 6 日在册的所有股东支付每股 0.04 美元的下一季度现金红利。

2024 财年第四季度概要

1.png

2.png

2024 财年概要

3.png

4.png

展望
NVIDIA
2025 财年第一季度的展望:

  • 收入预计将达到 240 亿美元,上下浮动 2%

  • GAAP 和非 GAAP 毛利率预计分别为 76.3% 77.0%,分别上下浮动 50 个基准点。

  • GAAP 和非 GAAP 运营费用预计分别约为 35 亿美元和 25 亿美元。

  • GAAP 和非 GAAP 其他收入和费用预计约为 2.5 亿美元,不包括非关联投资的收益和亏损。

  • GAAP 和非 GAAP 税率预计均为 17.0%,上下浮动 1%,不包括任何离散项。

亮点

自上次发布财报以来,NVIDIA 在以下领域取得进展:

数据中心

游戏业

  • 第四季度收入为 29 亿美元,与上一季度持平,同比增长 56%。全年收入增长 15%,达到 104 亿美元。

  • 推出 GeForce RTX™ 40 SUPER 系列 GPU,建议零售价 4899 元起,支持最新 NVIDIA RTX™ 技术,包括 DLSS 3.5 光线重建 DLSS 3.5 Ray Reconstruction NVIDIA Reflex

  • 宣布为超过 1 亿台 RTX AI PC 提供生成式 AI 功能,包括用于加速大语言模型推理的 Tensor-RT™ LLM,以及 Chat with RTX 技术演示版,让用户打造个人专属聊天机器人。

  • 推出 NVIDIA Avatar Cloud Engine (ACE) 微服务, 让游戏和应用开发者将最先进的生成式 AI 模型集成到非玩家角色 (NPC) 中。

  • RTX 里程碑达成:500 AI 驱动的 RTX 游戏和应用现已支持 NVIDIA DLSS,光线追踪和其他 NVIDIA RTX 技术。

专业视觉

  • 第四季度收入为 4.63 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 11%,较去年同期增长 105%。全年收入增长 1%,达到 16 亿美元。

  • 宣布全球汽车配置器生态系统采用 NVIDIA Omniverse

  • 宣布推出 NVIDIA RTX 2000 Ada Generation GPU,为紧凑型工作站带来最新的 AI、图形和计算技术。

汽车

  • 第四季度收入为 2.81 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 8%,较去年同期回落 4%。全年收入增长 21%,达到 11 亿美元。

  • 宣布更多公司采用 NVIDIA DRIVE® 平台,长城汽车、极氪和小米汽车的智能自动驾驶系统均搭载 DRIVE Orin™,理想汽车选择 DRIVE Thor™ 集中式车载计算平台为其下一代车型赋能。

首席财务官的评论
NVIDIA
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Colette Kress 对本季度财务业绩发表了评论,敬请访问 https://investor.nvidia.com 网站查看评论内容。

电话会议和网络广播信息
NVIDIA
于太平洋时间 2 21 日下午 2 点(东部时间下午 5 点)与分析师和投资者召开电话会议,讨论公司 2024 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报告以及当前财务前景。本次电话会议于 NVIDIA 投资者关系网站上进行网络直播(音频形式),网址为 https://investor.nvidia.com。同时,该网络广播将被录制,2025 财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电话会议前,可随时重播。

GAAP 衡量指标

为补充按 GAAP 计算的 NVIDIA 简明合并财务报表,NVIDIA 在财务报告的特定组成部分中使用了非 GAAP 衡量指标。这些非 GAAP 衡量指标包括非 GAAP 毛利润、非 GAAP 毛利率、非 GAAP 运营费用、非 GAAP 营业收入、非 GAAP 其他收入(费用)净额、非 GAAP 净收入、非 GAAP 摊薄每股净收入或收益以及自由现金流。为使 NVIDIA 的投资者能够更好地对比当前业绩与以往业绩,公司给出了从 GAAP 到非 GAAP 财务衡量指标的调节表。这些调节表调整了相关的GAAP财务衡量指标,扣除了收购终止成本、股票补偿费、收购案相关和其他费用、知识产权相关费用、其他、非关联投资的收益和亏损、债务折扣摊销相关的利息支出以及这些项目适用的相关税款。自由现金流的计算方法:运营活动提供的 GAAP 净现金减去物业、设备和无形资产的购买款与物业、设备和无形资产的本金的总和。NVIDIA 相信这些非 GAAP 财务衡量指标会增进用户对公司以往财务业绩的全面理解。公司提交非 GAAP 财务衡量指标的目的不是将其割裂开来或替代公司按公认会计准则计算的财务业绩。而且 NVIDIA 的非 GAAP 财务衡量指标可能与其他公司所使用的非 GAAP 财务衡量指标有所不同。

关于 NVIDIA

1993 年成立以来,NVIDIA纳斯达克:NVDA)一直是加速计算领域的先驱。NVIDIA 1999 年发明的 GPU 驱动了 PC 游戏市场的增长,并重新定义了现代计算机图形,开启了现代 AI 时代,正在推动跨市场的工业数字化。NVIDIA 现在是一家全栈计算基础设施公司,其数据中心规模的解决方案正在重塑整个行业。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nvidianews.nvidia.com/

围观 25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47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智能家电、健康设备以及消费电子领域,精美直观的LCD彩屏显示,往往能够为用户带来更佳的使用体验。然而,丰富的彩屏UI界面带来了开发周期和数据存储成本的增加,也成为困扰客户产品开发迭代的痛点

对此,芯海科技(股票代码:688595)在备受欢迎的小尺寸LCD彩屏显示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基于CS32L015芯片平台的彩屏GUI开发方案。

1.png

CS32L015彩屏开发板:CS32L015-EVAL-TFT V1.1

UI资源丰富,满足多样需求

该方案提供丰富内容资源和多控件功能,旨在满足客户对于UI界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无论是图片、动画的插入与编辑,艺术字、滑块等控件的使用,该方案都能够得到轻松实现。同时,开发者还可根据需求调整帧刷新周期、背景设置等多种属性,打造更加符合产品特色的UI界面。

2.png

为了简化开发流程,该方案还提供统一的页面操作接口和便捷的功能拓展开发支持,帮助客户开发者更加专注于产品核心功能和用户体验的提升,而无需过多关注底层实现细节。

简化设计流程,高效压缩数据

芯海科技GUI开发方案在原有方案基础上进行重大升级,引入先进的GUI设计工具和编解码算法,使得开发者仅需通过简单的拖拽和编辑,即可快速完成UI界面的设计。

3.png

在传统的彩屏应用开发过程中,开发者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Flash区域的规划、数据的烧写以及显示内容的调整。

对此,该方案实现了对UI数据的高效压缩。通过独特的编解码算法结合便利的下载组件,不仅优化了存储空间的使用,降低了对大容量Flash的需求,更显著降低了开发成本,这为终端产品的快速上市和成本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4.png

同时,该方案完善的工具链和精简的API能够帮助客户实现高效开发,最快在一天内即可实现UI设计和彩屏显示功能。

完善开发支持,解决后顾之忧

为了确保客户工程师能够顺利使用GUI开发方案及充分发挥其潜力,芯海科技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从硬件参考设计、IDE使用指导到示例代码和GUI方案开发指南,公司提供详尽的开发资料和技术文档。

目前,基于芯海科技CS32L015的LCD GUI显示的标准方案,已开放相关的开发资料和DEMO演示板,欢迎您联系芯海科技体验该方案的便捷与高效。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端到端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确保您的使用过程能够得到及时、专业的帮助。

基于CS32L015芯片平台的GUI开发方案的推出,是芯海科技在小尺寸LCD彩屏显示的持续布局。该方案延续了芯海科技一贯的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特点,更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和优化的设计思路,为开发者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开发体验。

来源:芯海科技

围观 1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47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汽中心")官方公布埃安昊铂GT的C-NCAP 评测结果,昊铂GT获得ADAS驾驶辅助和乘员保护板块双项同级第一,其中,ADAS驾驶辅助系统得分率99.08%,乘员保护板块得分率94.76%,车型安全性、可靠性行业领先。智驾科技MAXIEYE作为昊铂GT的智能驾驶方案服务商,持续深耕智能驾驶核心技术,助力客户智慧化提速。

安全,永远是安全

中国汽车市场的2023年由五个"首度突破"来光辉定义。

1、2023年,中国区汽车产销量首度突破3000万台。
2、乘用车L2 ADAS系统渗透率首度突破40%,AEB系统渗透率首度突破50%。
3、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首次双超百万辆。
4、自主品牌销量占中国区市场首度超过50%。
5、汽车出口首度成为全球第一。

汽车市场作为支柱产业,随着全球化、自主化、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汽车产业人正迎来共同的剧变和曙光,百年汽车,沧海桑田。在变化中,唯一不变的,唯有安全。

时至今日,全球交通参与者仍不断受到交通事故的危害和困扰。数据显示,AEB等车辆主动安全系统,正在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超9成用户认可智能驾驶系统对于驾乘安全的价值。智能汽车时代,呼唤的是汽车全维新安全,是以技术创新和严谨工程加持的复合型产品定义

MAXIEYE为什么可以?

(1)    深耕核心算法

MAXIEYE是行业极少的,具备自动驾驶底层技术自研能力并持续深耕核心算法的企业。基于新一代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和算法,MAXIPILOT®系统感知精度和准确度大幅提升,系统感知到规控模块之间深度协同,有助于实现系统性能的极致打磨。

(2)    MAXIPILOT®专注极致安全

MAXIEYE始终坚守安全红线,全力保障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MAXIPILOT®全系产品符合C-NCAP五星+主动安全评分要求,满足IVISTA智能安全G评分,并对"鬼探头"等痛点场景进行针对性优化,与客户携手共赢,实现安全、可靠的产品体验。

(3)    量产验证+数据验证

迄今为止,MAXIPILOT®已成功守护上百万用户的驾乘安全,2023年完成十余款乘用车L2系统量产交付,得到规模化量产验证。依托量产数据闭环,MAXIPILOT® AEB系统实现了百万公里小于1次的极低误报率,安全可靠性优于行业标准。

1.jpg

C-NCAP官方测试实拍 CCR:10.982分(满分11分)

2.jpg

C-NCAP官方测试实拍 VRU_Ped:10分(满分10分)

3.jpg

C-NCAP官方测试实拍 VRU_TW:11分(满分11分)

2023年第四季度,广汽传祺ES9量产车型官宣全网首个复杂气象浓雾AEB挑战,无惧浓雾,在权威测试中收获优异表现。

智驾科技MAXIEYE现已完成青云BEV技术架构和海市数据智能体系部署,实现AI+数据双轮驱动的高速进化智驾系统,在高阶智能化市场实现创新突破和稳健产品布局。

安全无小事。MAXIEYE为昊铂GT-560科技版车型收获C-NCAP佳绩表示由衷的振奋和恭贺,并将诚挚与行业一道,谨肃以行。以极致安全、极致成本、极致智能为纲,在客户的携手与共下,传递未来出行价值理念。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47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宣布推出5MP高分辨率快启物联网IoT系列图像传感器新品——SC535IoT。这款背照式新品搭载SmartClarity®-3技术、Lightbox IR®技术以及第二代SmartAEC™技术,支持近红外感度增强、全时录像、高动态范围三大功能,兼顾超低功耗性能,为高端物联网相机带来更加出色的夜视全彩成像表现,可满足智能家居视觉系统对更高分辨率的需求。

此次发布的SC535IoT采用2592Hx1944V分辨率设计,以4:3画幅规格提供更大的垂直空间,并支持双目拼接,更好地赋能球形全景相机与鱼眼摄像头等物联网新机型,为家用IoT摄像头以及其他物联网场景的高效运作提供关键的支持。

1.png

先进第二代SmartAEC™技术,成就卓越全时录像功能

常规的家用物联网摄像头只能在检测到运动或特定事件发生时才会启动录像或通知用户,因此无法满足用户随时了解家中情况的安全需求。

SC535IoT作为思特威首款搭载第二代SmartAEC™技术的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与主控SoC芯片强强联手,支持全时录像(AOV)功能。在有事件触发,SC535IoT能够以高达60fps的速度进行录制;没有事件时,SC535IoT能够以每秒1帧的超低帧率持续录制,功耗小于50mW,从而以超低功耗AOV功能实现7×24小时全天候录像,解决传统IoT摄像头方案没有事件触发期间无录像信息的缺点,实现电池常电化目标。SC535IoT能够为打猎相机、户外4G太阳能电池IPC、智能可视门铃/门锁、行车记录仪等各种场景提供全天候监控覆盖,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应用或网络浏览器远程查看实时状况,极大提高了监控的灵活性和效率。

优异高帧率+低功耗设计,实现流畅续航双保障

得益于思特威出色的高帧率设计,SC535IoT能够以60fps的速率输出图像,帮助摄像头以更流畅、更清晰的方式捕捉视频,准确记录下家里老人、孩子和宠物的表情、行为和活动。从而帮助用户更及时地了解家中的情况,为家庭成员的安全提供保障。

此外,在思特威优异的低功耗设计加持下,SC535IoT的工作功耗较业内同类产品降低了15%,从而为高端家用IoT摄像头提供更好的续航能力,并大幅降低运行过程中的发热量,增强摄像头的耐用性和长期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2.jpg

LightBox IR®等多项先进技术加持,打造优异夜视全彩成像效果

夜间是家庭潜在风险增加的时段,例如老人在夜间可能走动困难或是小孩在夜间需要额外的照顾等。具备优异夜视性能的物联网摄像头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帮助家庭成员更准确地了解和应对突发状况。

SC535IoT基于思特威独有的SmartClarity®-3技术打造,结合全新升级的BSI像素工艺和掩膜拼接技术,搭载思特威卓越的LightBox IR®技术等创新技术,实现了优异的近红外感度增强功能,在夜间或低光场景下,也能以高灵敏度、低噪声、高动态范围(HDR),为摄像头提供高品质和高可靠性的图像信息。

  • 高灵敏度

SC535IoT采用了先进的LightBox IR®技术,通过引入改进的深沟槽隔离(DTI),在红外波段具有出色的感光性能。与前代技术产品相比,SC535IoT940纳米波长下峰值量子效率(peak QE)提升了约27%;感光度实现了超49%的提升,帮助高端物联网视觉系统在微光的夜晚也能清晰拍摄,呈现明亮画面,从而实现夜间对家庭的超清看护。

  • 低噪声

借助思特威创新的超低噪声外围读取电路技术,SC535IoT实现了更佳的噪声抑制。SC535IoT的读取噪声低至0.62e-,与业内同类产品相比,降低了23%,带来画面干净、低噪点、细节明晰的成像效果,同时也为夜间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卓越的成像表现。

3.jpg

  • HDR

SC535IoT支持100dB以上的双重曝光行交叠宽动态模式(2-exposure staggered HDR),使得IoT摄像头能够在夜间或低光环境下捕获更广泛的光线范围,呈现更丰富的明暗细节和更清晰的图像信息。与同类产品相比,SC535IoTHDR提升了将近10dB

思特威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莫要武博士表示:“此次发布的SC535IoT是思特威在5MP高分辨率物联网图像传感器赛道上的全新力作。这款新品搭载了思特威独特的SmartClarity®-3Lightbox IR®、第二代SmartAEC™等多种创新技术,集成了近红外感度增强、全时录像、高动态范围三大功能。SC535IoT能够以60fps的高帧率输出优质影像,同时以更低功耗保障全天候影像录制,在夜间微光场景下该芯片也能实现出色的影像质量,全面赋能物联网领域丰富的智能应用和场景。”

4.png

SC535IoT目前已接受送样,预计将于2024Q2实现量产。想了解更多关于SC535IoT产品的信息,请与思特威销售人员联系。

关于思特威(SmartSens Technology

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artSens Technology(股票简称: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是一家从事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产品研发、设计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设立于中国上海,在多个城市及国家设有研发中心。

自成立以来,思特威始终专注于高端成像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凭借自身性能优势得到了众多客户的认可和青睐。作为致力于提供多场景应用、全性能覆盖的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企业,公司产品已覆盖了安防监控、机器视觉、智能车载电子、智能手机等多场景应用领域的全性能需求。

思特威将秉持“以前沿智能成像技术,让人们更好地看到和认知世界”的愿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动力,持续推动前沿成像技术升级,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与合作伙伴一起助推未来智能影像技术的深化发展。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smartsenstech.com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47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多输入多输出 (MIMO) 等现代技术要求宽带宽、相位一致和多通道分析。MIMO 雷达系统中的天线元独立运行,可覆盖较宽(通常为 180 度)的视场,无需进行定向调整。因此,扫描时间显著缩短。MIMO 雷达利用时间、频率或编码技术,在接收器元素中对每个发射信号进行区分,从而提取目标属性。

宽带示波器,例如泰克 DPO70000SX 或 MSO/DPO70000DX 系列示波器,专为实现宽带宽和相位一致而设计,因此是一种理想的仪器。它支持中心频率、频谱宽度和分辨带宽 (RBW) 等参数的独立设置,与用于多通道控制和分析的 SignalVu VSA 5.3 软件版本配合使用,所得测试系统便是验证 MIMO 相控阵雷达的绝佳选择。对于获取可能具有不同中心频率、时隙或调制参数的信号,独立设置非常必要。

用于频谱分析的脉冲统计数据

TDM MIMO 雷达为每个元素分配一个时隙。对于每个通道的信号,其脉冲宽度为 1 微秒,脉冲重复间隔 (PRI) 为 100 微秒,通道 1 和通道 2 之间的时隙延迟为 10 微秒。通过 SignalVu 软件,我们可以查看生成的信号是否与指定的时隙正确对齐。我们可以使用 SignalVu 的时间概览显示来配置分析时间和频谱时间参数,进而检查每个通道上脉冲的起始位置或起始时间,以确定通道之间的时间延迟。此外,我们可以测量两个通道的 PRI,以确定延迟是否始终保持不变。通过脉冲统计数据显示,我们能够观察时间趋势和测量统计数据,了解每个脉冲的 PRI 如何随时间而变化。脉冲表提供有关通道或时隙之间绝对延迟的信息,而时间趋势则显示这种延迟如何随时间推移而保持。

使用 SignalVu VSA v.5.3 软件版本进行矢量信号分析

使用 FastFrameTM 分段内存的频率与时间

为了获得全面理解,我们需要分析许多脉冲,但示波器的记录长度决定了可以捕获信号的时间长度。在 SignalVu 的 FastFrame 模式下,这并不是一个重大限制。应用 FastFrame 模式,我们能够实现仅捕获脉冲开启时间,而忽略脉冲关闭时间。这种创新方法极大地改善了对数百个脉冲的分析,且不会影响分析质量。它将内存分成多个更小的段,并仅用开启时间数据填充这些段,同时保留时间尺度信息。为了改进 FastFrame 模式下的信号可视化,脉冲图显示多个分段捕获的脉冲信号瀑布图,其中包含每个脉冲信号的相关幅度与时间以及频谱。该模式可以与外部触发器一起使用,用来显示目标范围和速度。

1.jpg

用于脉冲分析的 FastFrame 模式

正交信号需要独立控制

自动脉冲测量和 FastFrame 分段内存捕获,再加上独立控制,三者的结合使我们能够分析复杂的场景,例如 MIMO 雷达。使用 SignalVu 软件,我们可以对多个通道同时执行脉冲分析。先进的脉冲分析包提供多达 31 种测量参数,用以自动对脉冲序列进行特征化。MIMO 雷达的信号为正交信号,以便为每个元素应用不同的中心频率。因此,SignalVu 中每个通道的中心频率以及频谱宽度和 RBW 都是独立配置的。借助此功能,我们能够使用 SignalVu 有效分析在不同频率下运行的宽带宽、多通道相位同步系统。多通道宽带分析解决方案包含完全可配置和可定制的控件,即便场景极其复杂,您也能轻松应对。

在线了解有关 SignalVu VSA 5.3 软件版本和泰克 DPO70000SX 或 MSO/DPO70000DX 系列示波器的更多信息,https://www.tek.com.cn/product-software-series/signalvu-spectrum-analyzer-software

关于泰克科技

泰克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毕佛顿市,致力提供创新、精确、操作简便的测试、测量和监测解决方案,解决各种问题,释放洞察力,推动创新能力。70多年来,泰克一直走在数字时代前沿。欢迎加入我们的创新之旅,敬请登录:tek.com.cn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47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平台可减少热量产生、提供沉浸式音频和可扩展的设计

Cirrus Logic (纳斯达克代码:CRUS)近日宣布与英特尔和微软在全新的PC参考设计上进行合作。该设计将采用Cirrus Logic的高性能音频和电源技术以及英特尔即将推出的代码为Lunar Lake的客户端处理器。 除了为笔记本电脑创造更丰富、更沉浸式的音频体验外,此次合作还将减少发热,延长电池寿命,并实现更小、更轻薄的设计。

该参考设计采用Cirrus LogicCP9314高效功率转换器、低功耗CS42L43 SmartHIFI™音频编解码器和CS35L56智能音频放大器。Cirrus Logic CP9314高效功率转换器基于开关电容器技术,有助于减少发热,延长电池寿命,并实现更小、更轻薄的工业设计,同时风扇噪音低。此外,智能音频放大器提供强大而清晰的扬声器音频,而音频编解码器实现透明的耳机音频,与传统的HD-A编解码器相比,功耗降低了50%

三十多年来,Cirrus Logic一直在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智能手机、耳机、虚拟现实等电池供电的应用中带来专业级音频性能。低功耗CS42L43 SmartHIFI™音频编解码器延续了这一传统,提供了最高的可用音频性能和最长的电池寿命,以及专门设计的智能功能,以降低音频系统的整体尺寸和成本,为PC OEM提供助力。

Cirrus Logic混合信号产品部副总裁Carl Alberty 表示:“Cirrus Logic正以其沉浸式音频和高效电源转换解决方案为PC市场带来价值。此前,我们与英特尔和微软的合作仅包括我们的音频器件,但现在又加上了我们的电源转换产品。我们很高兴能够帮助客户打造兼具美妙声音和时尚、安静、节能设计的笔记本电脑,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英特尔客户计算机集团副总裁兼客户工程总经理Ken McKee表示:“英特尔致力于加速PC体验的方方面面。像Cirrus Logic这样的公司通过大规模创新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景。这种合作增强了PC体验,为整个行业和个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益处。”

更高级别的音频

从历史上看,Cirrus Logic已为前十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中的五家和前五大PC原始设备制造商中的四家中交付了超过50亿台的放大器。Cirrus Logic的顶级专业知识跨越了几十年,为专业音频、PC和智能手机市场的各种音频应用做出了贡献。

全新参考设计将把Cirrus Logic一流的音频体验扩展到更多的PC上。这些性能和保真度优势扩展到耳机和扬声器模式,实现更响亮、更深沉的低音、更清晰的语音、更低的失真等。Cirrus Logic的专利杂音限制算法可减少机械部件振动时产生的噪音和振动,从而实现更安静、更为高保真的用户体验。

音频设计有助于行业过渡到新的SoundWire®接口和微软的ACX框架,可在不同的处理器、扬声器和笔记本电脑设计中进行扩展,使原始设备制造商能够轻松打造高性能音频子系统,轻松扩展通道数和功能。该设计还具有内置的安全功能,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敏感的麦克风/扬声器数据的未经授权访问,并支持空间音频等下一代功能,从而实现更逼真、更引人入胜的音频体验。

更长的电池使用寿命

Cirrus Logic电源和音频技术的优势延伸到了设备电池,这种新的参考设计带来更长的电池使用寿命。这一为PC优化的解决方案使得设计的成本更低、浪费更少,因为它可以降低功耗、减少电路板空间和只需要更少的元件。最终的结果是,更小、更轻薄的笔记本电脑让电池更为经久耐用。

Cirrus Logic公司

Cirrus Logic是低功耗、高精度混合信号处理解决方案的领导者,致力于为世界顶级的移动和消费类应用创造创新的用户体验。Cirrus Logic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并以其屡获殊荣的企业文化而享誉全球。更多信息,请访问网站www.cirrus.com

围观 18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47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当下精密工业领域,仪表测量的精确性直接影响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及设备工作的安全可靠性。电压,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基本参数之一,如何借助小尺寸且易于系统集成的高可靠性单元实现精确测量,成为众多领域客户提出的创新性需求。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技术提供商,ADI开创性推出了新型六位半数字电压测量模块,大大降低了实现精确电压测量的门槛。

多种场景下的高精度电压信号采集挑战如何破?

事实上,无论是在电子系统设计中进行电压采样和功耗测试,还是在半导体自动化测试过程中控制和监测输入电压以保障测试的精确度,或是在实验室环境中利用数字电压测量单元确保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高精度电压信号的采集在多领域多场景下已成为“刚需”。

以半导体自动化测试ATE流程为例,随着现代芯片尺寸的不断缩小和集成的晶体管数量的持续增加,芯片在负载运行时,电流通过众多晶体管导致的电压下降若在测试阶段未被及时发现,可能会给芯片带来一系列后续问题,例如信号完整性降低、时序噪声增加、功耗升高、性能衰减等。

利用ATE对单个或多个器件进行一系列测试,对产品质量的评估和确保良率至关重要。具体来说,需要对引脚电子(PE)生成激励待测物的信号并获得其反馈,因此需要提供精确的电压信号源;而精密测量单元(PMU)则驱动电流流入器件以测量电压,或施加电压以测量由此产生的电流,其生成的电压精度也是评价该测试设备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ATE测试的多个流程中,电压的高精度测量是必需的步骤,或者需要在设备端添加校准器以确保提供精确电压对待测物进行测试。

另一个对高精度电压测量有着迫切需求的典型场景是锂电池的分容化成。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储能等新兴产业的兴起,锂电池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良好的制造工艺则是确保锂电池性能优势的关键。分容化成是锂电池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序,它直接关系到锂电池的首次效率、循环使用寿命、热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在这一过程中,精确的电压测量至关重要,它能够确定电池所需的安全裕度,从而确保性能。为了提升分容化成设备的整体测量精度,高精度电压校准器能够保障设备在稳定工况下的运行。考虑到化成过程中对温度的严格要求,低温度漂移特性也成为校准器的一项重要特性。

高性能集成式模块化方案开启精密电压测量新纪元

在这些应用场景的推动下,与使用传统的大型高精度桌面式电压表进行测量相比,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将高精度的电压测量单元集成到产线或系统设备端。正因为看到客户仅需进行电压测量或计算基于电压测量值的相关参数如电流、功耗等,ADI特别为针对工业场景的这类需求推出了新型六位半集成式数字电压测量模块。

通常而言,六位半精度意味着测量值可显示的第一位数字仅限于正负号和0/1,称之为½位,而其它位数则可显示0~9,称之为一位。因此,六位半数字电压测量模块的显示数值范围在-1999999至1999999之间,若需测量极小电压值,只需将电压测量模块调至低电压档位,以六位半的精度通常能测到100nV级别的电压信号。

对于具备一定基础的仪表开发人员或电子爱好者而言,使用分立的ADC、放大器与高精度基准电压等器件自制三位半或四位半的数字电压测量模块可能相对容易,但要设计出具有六位半精度的产品方案,并尽量缩小产品尺寸,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无论是低噪声、小信号放大、长期稳定性,还是高精度电压基准、低温漂特性,这些关键要素都足以构成六位半数字电压测量单元设计过程中难以克服的“九九八十一难”。

凭借在模拟和混合信号处理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客户服务经验,ADI将模拟器件与增益设置电阻网络等高精密测量单元集成到即插即用的模块中,开发出了新型六位半数字电压测量模块化方案ADMX3652。该模块尺寸仅为77.7mm x 46.3mm x 20mm,差不多与普通名片一样大,支持双通道电压测量,测量范围为±20V,提供20V/2V/0.2V三种档位的手动与自动调整,极大地方便了客户的使用。

1.png

2.png

此外,得益于ADI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们对器件特性的精准掌握和调校,ADMX3652展现了业界领先的低噪声、高精度和长期稳定性,发布后的实际使用测试显示,在2V档下,90天内的准确度优于25ppm。不仅如此,ADMX3652还支持自动零点校准(Auto Zero)、工频周期滤波(NPLC)和满量程校正功能,并具备输入端的过压保护,能够在0至45°C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便于系统集成或适应客户定制的测量系统。凭借其在电压测量上的卓越性能,ADMX3652还可以帮助客户完成相关电源IC产品的规格认证。

ADI一直秉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可节省时间并加快交付的解决方案,ADMX3652同样出自经ADI官方认证的生产线,维持了一贯的高品质标准,且其深入的模块化继承技术确保了出色的噪声控制和线性度,提供1KSPS的数据传输速率和精确测量,可通过UART接口进行控制,支持SCPI协议,能够轻松实现高效、稳定、可靠的生产测试和测量设计。

可拓展性释放创新潜能,高精度电压测量覆盖广阔应用场景

ADMX3652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名片般的小尺寸便实现了超高精度的电压测量,对客户来说,这使得其能够轻松地将其集成到系统中,利用MCU或FPGA通过UART接口发送指令来操控这款六位半数字电压测量模块,进而有助于降低系统的测试成本,使其能更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研发,拓宽更多潜在市场。

3.png

为此,ADI还提供了与这款六位半数字电压测量模块相配套的接口板,与之连接后即可转换为移动式电压测量模块,通过完善的图形化用户界面(GUI)进行操作,利用数据记录功能,将Excel中的数据转换成图表,在电脑上就能清楚地看到待测对象电压值的变化,并可有效地记录每一次测量数据,使客户可以将ADMX3652无缝集成到测试系统中,免去了派遣工程师前往现场进行定期设备校准的必要,实时监测设备的电压,从而节约了人力成本。此外,由于ADMX3652具备双通道电压测量功能,因此仅需外接一个分流电阻,便可根据其中一个通道中测得的电压计算出相应电流,得出待测对象的功耗,有利于及时排查和预警设备故障等问题。

4.png

可以轻松实现系统集成是ADMX3652的另一显著优势。集成化方案可以回避传统分立器件方案开发高精度信号链不可承受的开发成本和长开发周期,尤其是在那些各类传感器的信号调理量测场景中,鉴于其适用的具体应用类别多样而分散,如果为每款传感应用单独配置测量单元,产品方案开发成本将会非常高。而采用模块化设计的ADMX3652数字电压测量单元在保持高精度测量的同时,缩短系统开发周期,加速产品推向市场。

在一些科学研究的测量中,例如水质分析和空气电离分析,也可以通过传感器前端的数据采集使用ADMX3652进行精密电压测量,通过数据分析获取相应的科学指标。据悉,当前已有客户正在使用ADMX3652测量样品电压以检测水质纯度,等等。

精密仪器是适合现场服务和自动测试以及研发和校准实验室等各种应用,ADI长期以来提供各种独特的精密测量产品系列,借助先进的半导体和封装技术,为此类应用中实现电气参数测量的下一代电子测试和测量解决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未来电子系统的研究、开发和生产。ADMX3652的问世,则是ADI不断深入了解客户实际应用需求,在细分化的市场需求之下推出的模块化解决方案,可满足高精度和低成本电压监测的广泛应用需求,未来这款新型六位半数字电压测量模块将持续升级迭代,帮助更多的企业开发更多具有潜力的应用市场。

围观 8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46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英特尔宣布全新制程技术路线图、客户及生态伙伴合作,以实现203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代工厂的目标。

新闻亮点:

  • 英特尔首推面向AI时代的系统级代工——英特尔代工(Intel Foundry),在技术、韧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

  • 英特尔代工宣布最新制程路线图,包括Intel 14A制程技术、专业节点的演化版本,及全新的英特尔代工先进系统封装及测试(Intel Foundry Advanced System Assembly and Test)能力,以助力客户在AI领域取得成功。

  • 英特尔代工宣布新的客户: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表示,微软设计的一款芯片计划采用Intel 18A制程节点生产。

  • SynopsysCadenceSiemensAnsys等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宣布其验证工具、设计流程和IP组合已准备好支持英特尔代工客户的设计。

今日,英特尔宣布推出为AI时代打造、更具可持续性的系统级代工——英特尔代工(Intel Foundry),并拓展其路线图,以在接下来的几年内确立并巩固制程技术领先性。英特尔还强调了其代工客户的增长势头及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更多支持。SynopsysCadenceSiemensAnsys等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均确认其工具、设计流程和IP组合已完成针对英特尔先进封装和Intel 18A制程技术的验证,将加速英特尔代工客户的芯片设计。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表示:“AI正在深刻地改变世界以及我们思考技术及其动力的方式。这为世界各地富于创新力的芯片设计公司和面向AI时代、业界领先的系统级代工服务——英特尔代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英特尔代工可以与客户携手开拓全新的市场,改变人们使用技术的方式,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四年五个节点之后的制程路线图

英特尔拓展了制程技术路线图,新增了Intel 14A和数个专业节点的演化版本。英特尔还证实,其四年五个制程节点路线图仍在稳步推进,并将在业内率先提供背面供电解决方案。英特尔预计将于2025年通过Intel 18A制程节点重获制程领先性。

ts356YxwKz.png

英特尔全新的制程路线图包括了Intel 3Intel 18AIntel 14A技术的演化版本,如Intel 3-T就通过硅通孔技术针对3D先进封装设计进行了优化,很快将生产准备就绪。英特尔还重点介绍了其在成熟制程节点上的进展,如今年1月份宣布与UMC联合开发的全新12纳米节点。英特尔代工计划每两年推出一个新节点,并一路推出节点的演化版本,通过英特尔领先的制程技术帮助客户不断改进产品。

此外,英特尔代工还宣布将FCBGA 2D+ 纳入英特尔代工先进系统封装及测试(Intel Foundry ASAT)的技术组合之中。这一组合将包括FCBGA 2DFCBGA 2D+EMIBFoverosFoveros Direct技术。

客户里程碑:微软成为Intel 18A新客户

英特尔的客户表示了对英特尔系统级代工的支持。微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Intel Foundry Direct Connect大会发言中宣布,微软计划采用Intel 18A制程节点生产其设计的一款芯片。

Satya Nadella表示: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平台转换过程中,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每个企业和整个行业的生产力。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我们需要先进、高性能和高质量半导体的可靠供应。这就是为什么微软对和英特尔代工合作感到兴奋,计划采用Intel 18A制程节点生产一款我们设计的芯片。

2.jpg

英特尔代工在各代制程节点(包括Intel 18AIntel 16Intel 3)及Intel Foundry ASAT(包括先进封装)上均已拥有大量客户设计案例。

总体而言,在晶圆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英特尔代工的预期交易价值(lifetime deal value)超过150亿美元。

IPEDA供应商:为基于英特尔制程和封装技术的芯片设计做好准备

IP(知识产权)和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合作伙伴SynopsysCadenceSiemensAnsysLorentzKeysight表示,工具和IP已准备就绪,可帮助代工客户加速基于业界首推背面供电方案的Intel 18A制程节点的先进芯片设计。此外,这些合作伙伴还确认,其EDAIP已在英特尔各制程节点上启用。

同时,针对英特尔EMIB 2.5D封装技术,几家供应商还宣布计划合作开发组装技术和设计流程。这些EDA解决方案将确保英特尔能够更快地为客户开发、交付先进封装解决方案。

3.jpg

英特尔还公布了新兴企业支持计划Emerging Business Initiative),将与Arm合作,为基于Arm架构的系统级芯片(SoCs)提供先进的代工服务。这一计划支持初创企业开发基于Arm架构的技术,并提供必要IP、制造支持和资金援助,为Arm和英特尔提供了促进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机会。

系统级代工:英特尔代工在AI时代的差异化优势

英特尔的系统级代工模式提供了从工厂网络到软件的全栈式优化。英特尔及其生态系统提供不断改进的技术、参考设计和新标准,让客户能够在整个系统层面进行创新。

4.jpg

英特尔代工高级副总裁Stuart Pann表示:英特尔提供业界领先的代工服务,并通过有韧性、更可持续和安全的供应源完成交付。这与公司强大的芯片系统能力相辅相成。这些优势结合起来,让英特尔能够满足客户的各项需求。即使是那些要求最为苛刻的应用,英特尔代工也能帮助客户顺利开发和交付解决方案。

全球化、有韧性、更可持续和值得信任的系统级代工

在可持续性方面,英特尔的目标同样是成为代工业界佼佼者。2023年,据初步估算,英特尔全球各地的工厂的可再生电力使用率达到了99%。在Intel Foundry Direct Connect大会上,英特尔重申了其承诺,即在2030年达成100%使用可再生电力,水资源正效益和零垃圾填埋。此外,英特尔还再次强调了其在2040年实现范围1和范围2温室气体(GHG)净零排放,2050年实现范围3温室气体净零上游排放的承诺。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科技,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46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