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MWC上海期间,爱立信东北亚区副总裁吴立东女士与爱立信亚太区前沿技术总监Bo Hagerman博士分别在论坛中就推动5G商业化、技术演进与6G的未来发展方向分享了各自见解。

5G能力充分转化为运营商收入

1.jpg

爱立信东北亚区副总裁吴立东(左二)在“5G商业:下一轮增长浪潮在哪里?”圆桌论坛分享了爱立信如何为运营商创造价值

吴立东女士指出,全球5G网络的发展步伐并不一致。有些运营商仍然处于5G发展的第一阶段,爱立信帮助他们以成本和能效的方式扩大5G连接的规模,提供中频段覆盖和有针对性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以确保网络性能,并从NSA平稳过渡到SA,获得新的能力。而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已经开始5G-A网络建设的运营商,为了更好的助力运营商从投资中受益,爱立信致力于助力运营商构建差异化、高性能、开放和可编程的网络,创造新价值。

增强行业合作,培育创新,实现网络商业价值

2.jpg

吴立东女士强调,通信行业的合作对于培育创新、扩大运营规模以及真正实现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爱立信与全球很多运营商合作,推动创新,她表示,与德国电信在在GNP(全球网络平台)上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爱立信助力德国电信构建了全球第一个商业化的通讯API平台,以便开发者与企业都能够直接调用网络功能,将其集成到应用中,实现创新,同时帮助运营商实现投资商业化。GNP是爱立信重要的全球策略,目前开发者社区成员已超160万。作为GSMA Open Gateway计划的主要参与者,爱立信通过与 KDDI、DT、AT&T和AWS等行业领导者合作,持续推进开放API方面的进展。

技术演进:基于实际需求判断突破

在技术演进方面,Bo Hagerman博士从技术演进的视角出发,探讨从5G到6G的发展路径。

3.jpg

爱立信亚太区前沿技术总监Bo Hagerman博士(左三)在“我们需要下一个‘G’吗”论坛上,就6G技术演进、AI应用潜力与挑战等问题分享了相关见解

Hagerman博士明确指出,虽然6G相较于5G将带来显著的技术飞跃,但决定是否需要引入新一代通信技术(6G)必须依据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社会实际需求。

他强调,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当前基于现有技术构建的5G网络可能在未来十年内不再是最优选择。因此,假设开始启动6G,必须结合当时的技术状态和社会需求,借助工程师的专业知识来精准定义6G,并预先解决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以确保其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

针对部分运营商倾向于最大化5G发展而非急于部署6G的现象,Hagerman博士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而言,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和实际需求,灵活选择网络技术(5G或6G)是至关重要的。

Hagerman博士还着重强调了网络商业化的重要性,并指出需要从行业层面深入探究如何高效实施5G商业化,而这一过程需要行业内各方的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同时,在推动网络商业化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整个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能源消耗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随着先进服务的不断涌现,数据需求将呈现爆炸式增长,爱立信最新发布的移动市场报告指出,预计到2029年年底,移动数据量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约20%。截止2023年年底,5G处理的移动网络数据占据约四分之一,而预计到2029年年底,这一比例将增至约75%。因此,通信产业必须高度关注能源消耗问题,并确保网络的发展与能源使用的效率相匹配。Hagerman博士指出,商业化是一个涉及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复杂过程。只有通过行业内的紧密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商业化进程,为最终用户提供更高的成本效益,并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爱立信

爱立信的高性能可编程网络每天为数十亿人提供连接。近150年来,我们一直是通信技术的开拓者。我们致力于为运营商和企业提供移动通信和连接解决方案。我们与客户和合作伙伴携手,共同将未来的数字世界变为现实。更多信息请访问www.ericsson.com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博:weibo.com/ericssonweibo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信号:Ericssonchina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40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6月27日,爱立信自动化与运营负责人Klas Johansson在2024MWC上海"构建人工智能就绪基础设施"论坛上发表了题为"AI在无线接入网中的价值:为高性能可编程网络铺路"的演讲。Johansson强调了爱立信在网络演进领域的带头作用,以及AI和自动化将如何重塑无线接入网(RAN)未来。

1.jpg

2024MWC上海,爱立信自动化与运营负责人Klas Johansson在“构建人工智能就绪基础设施”论坛上分享了人工智能在RAN中的价值

Johansson表示爱立信从4G时代开始便致力于将AI引入RAN,通过AI优化路由算法和RAN软件参数,为网络性能提升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AI在RAN中的广泛应用铺平道路。

Johansson在演讲中指出,如今,爱立信正在引领网络向"高性能可编程网络"演进,这项变革不仅将简化今天愈加复杂的网络运营,更将开启商业模式创新的新篇章。"可编程网络"为运营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能够帮助他们根据市场需求迅速调整服务,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从而推动业务增长。

意图驱动型网络:AI与自动化的完美结合

在谈及网络演进的具体方向时,Johansson介绍了爱立信提出的意图驱动型网络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利用AI和自动化技术,使网络根据运营商的意图来进行智能决策和自我优化,从而推动运营商大规模提供差异化连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特定需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RAN软件、SMOrApps的协同作用

为了实现意图驱动型网络的高自动化水平,Johansson强调了RAN软件、服务管理和协调(SMO)以及rApps的有机结合。这种协同作用将显著提升网络效率和服务保证能力,确保用户体验。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网络能够自动调整资源分配,优化性能,同时快速响应故障和拥塞问题。

AIRAN中的具体实践

针对运营商在选择RAN架构时面临的决策难题,Johansson明确表示,无论是专门构建的RAN架构还是Cloud RAN架构,爱立信的技术创新都能为RAN中具有成本效益的AI提供支持。今天,爱立信正在不断提升其RAN计算产品组合中的AI能力,通过引入更先进的算法和模型,以及优化硬件和软件架构,确保AI在RAN中的高效运行。于此同时,爱立信还积极与合作伙伴携手AI-RAN联盟,共同推动ICT行业的人工智能发展,为整个生态系统带来更大的价值。

其中,Johansson详细阐述了AI在RAN中的两种主要应用模式:分布式优化与集中式自动化。分布式优化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和本地处理的场景,如实时流量管理和能源效率优化,其中保持数据本地化至关重要,以减少复杂性和部署成本。而集中式自动化则更适用于网络级别的长期规划和策略制定,例如Massive MIMO中的小区赋形,AI的引入能够显著提升网络覆盖率和吞吐量。这两种模式的结合,既保证了网络的高效运行,又兼顾了长期战略规划的需求。

Johansson还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AI在RAN中的实际应用,如利用AI进行小区塑形和实时流量管理,以及通过AI优化RAN能耗。他强调,这些应用的实现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的支持。爱立信在RAN计算硬件和软件方面不断投入研发,提升AI推理和训练能力,如增加动态存储和持久存储,从而加速实时工作负载的处理。同时,爱立信还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AI加速技术,以及AI软件的生命周期管理,确保AI模型的高效运行和持续更新。

2.jpg

AI+RAN的工业化挑战与未来展望

Johansson在演讲最后讨论了AI在RAN中工业化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他指出,要进一步实现AI在RAN中的广泛应用,需要不断优化AI算法,确保模型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同时,模型的训练和验证也必须在真实网络环境中进行,来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此外,他还强调了灵活可扩展的架构的重要性来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用例和需求。

展望未来,Johansson坚信,从5G Advanced开始,AI在RAN中的应用将为运营商和整个生态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业务创新机遇,开启无线通信的新篇章。他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化,我们有理由相信,AI将在RAN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无线无线通信行业迈向更加智能、高效和创新的未来。

关于爱立信

爱立信的高性能可编程网络每天为数十亿人提供连接。近150年来,我们一直是通信技术的开拓者。我们致力于为运营商和企业提供移动通信和连接解决方案。我们与客户和合作伙伴携手,共同将未来的数字世界变为现实。更多信息请访问www.ericsson.com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博:weibo.com/ericssonweibo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信号:Ericssonchina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40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聚焦智能图像感知在工业自动化、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度应用

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技术的领先企业安森美(onsemi,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代号:ON),将携最新的图像感知技术及方案亮相于7月8-1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中国(上海)机器视觉展暨机器视觉技术及工业应用研讨会 (Vision China 2024),展位号为E2-2216。

安森美提供丰富的智能感知产品组合,推动智能家居、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物联网等应用的蓬勃增长。本次Vision China上,安森美将展出一系列创新的智能感知方案,包括:

1.高速工业检测方案

安森美将演示其高分辨率高帧率的全局快门传感器如何支持高速运动检测场景,减少运动伪影,大幅提升成像质量和检测效率。

2.最新iTOF运动深度感知方案

安森美将展示业界领先的自带深度计算算法的百万像素级别iTOF芯片,具有高帧率、减少运动伪影、优异的近红外量子效率(NIR QE)响应等特性,将为工业机器人、物流等领域提供卓越的成像质量。

3.低功耗相机方案

智能运动唤醒功能,专门针对需要低功耗的场景,如智能门禁、安防摄像头、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扩展现实(XR)头戴装置、机器视觉和视频会议等应用。

4.8K摄像机方案

安森美将演示高分辨率45MP方案投射出的8K细腻影像。该方案基于一款3.2μm 45MP的全局曝光图像传感器,在全分辨率、12bit下可以支持每秒48帧的帧速率,运行8k视频的帧速率可以达到每秒60帧,非常适用于高端摄影等应用。

5.20MP工业检测方案

智能感兴趣区域 (Smart ROI)是该方案的一大亮点:带有片内scale和crop功能,减少了SOC或ISP侧的负担。该方案基于20M的基底大像素,可进行片内scale和crop,为用户带来灵活高效的分辨率配置、ROI区域配置和更高的帧率,并可以实现双VC通道的同时输出,充分利用了传输带宽,能满足AI、安防和视频会议的独特需求。

6.近红外方案

该方案基于2.0μm像素大小、8MP的背照堆栈式卷帘曝光图像传感器,增强的近红外响应能实现在微光和近红外波段下的高品质成像,是安防、IOT、机器视觉等应用的理想选择。

7.双目立体相机方案

基于Nvidia Jetson Orin 平台双目相机同步抓捕图像,满足立体视觉图像采集需求;使用2MP的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非常适合对快速移动的物体成像。即使曝光时间很短,图像也很清晰,不会出现拖影或失真。满足机器人和无人机场景应用要求。

关于安森美(onsemi)

安森美(onsemi, 纳斯达克股票代号:ON)致力推动颠覆性创新,打造更美好的未来。公司关注汽车和工业终端市场的大趋势,加速推动汽车功能电子化和汽车安全、可持续电网、工业自动化以及5G和云基础设施等细分领域的变革创新。安森美提供高度差异化的创新产品组合以及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技术,以解决全球最复杂的挑战,引领创造更安全、更清洁、更智能的世界。安森美位列《财富》美国500强,也被纳入纳斯达克100指数和标普500指数。了解更多关于安森美的信息,请访问:http://www.onsemi.cn


围观 4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39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png

概述

旭化成微电子(AKM)推出了全新的3D磁传感器AK09940A,该产品使用TMR磁传感器,实现了世界认可*的低噪声、低功耗特性,是AK09940的兼容升级版。AK09940A相较于AK09940,追加配置了低功耗模式、高速采样模式、以及外部触发模式,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2022年12月AKM调研结果)

利用AK09940A的高灵敏度和低噪声特性,可将其应用于AR/VR设备或者其他可穿戴设备中,以提高设备的动态追踪精度。

AK09940A能够对微小的磁场晃动、磁场泄漏、磁场变形进行高精度三轴测量,适用于不特定微弱磁场情景中的故障检测和位置检测等。此外,AK09940A的低功耗特性,使其能够被灵活应用在可穿戴设备、IoT设备等对电池体积要求高的产品中。

AK09940A已于2023年Q2开始量产。

产品特征

低噪声,低功耗

实现了120nTrms的低噪音和16µA@100Hz的低功耗,适用于使用小体积电池的设备。

配备高速ODR模式

实现了Max 2.5kHz的高速采样,适用于动态追踪。

配备外部触发模式

配备外部触发输入功能和规范串行接口,可供多个传感器同步测量。

应用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设备 (AR/VR)

・可穿戴设备

・故障检测设备

・磁性金属探伤检测设备

・磁性金属异物检测设备

来源:AKM旭化成微电子

围观 6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39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对于需要运行生成式AI工作负载的企业来说,基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Aible无服务器解决方案可帮助其降低成本、提高智能化,并有效提升RAG及微调效率

近日,英特尔与端到端Serverless(无服务器)生成式AI和增强型分析方案提供商Aible合作,为企业客户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助力其在不同代际的英特尔®至强® CPU上运行生成式AI与检索增强生成(RAG)用例。此次合作包含了工程优化和基准测试项目,显著增强了Aible以低成本为企业客户提供生成式AI结果的能力,并帮助开发人员在应用中部署AI。在双方的通力合作下,该可扩展、高效的AI解决方案可通过高性能硬件帮助客户迎接AI挑战。

1.png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

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高级首席工程师Mishali Naik表示:现在,客户正在寻求高效的企业级解决方案以充分释放AI潜力。我们与Aible的合作,也表明了英特尔正与行业紧密协作,推动AI创新,降低客户使用英特尔至强处理器运行最新生成式AI工作负载的门槛。

至强处理器的生成式AI性能:Aible的解决方案展示了CPU如何显著提升从运行语言模型至RAG的一系列最新AI工作负载性能。基于针对英特尔处理器的优化,Aible技术采用高效、智能的端到端无服务器方法,仅在产生用户请求时才会进行资源消耗。例如,基于用户查询,向量数据库仅需几秒即可激活并检索相关信息,而语言模型同样只需简单启动即可处理并响应用户请求,这种按需操作的运行模式有助于企业降低总拥有成本(TCO)。

虽然在多数情况下,RAG功能需通过利用GPU和加速器的并行处理能力来实现,但Aible的无服务器技术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相结合,可使RAG用例完全由CPU来驱动。性能数据显示,多款不同代际的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均可高效运行RAG工作负载。

2.png

配置详细信息如图,结果可能会有不同

重要意义:Aible通过无服务器的方式使用CPU,可在多个客户之间更为安全地共享底层计算资源,从而帮助客户有效降低生成式AI项目的运营成本。这种降低成本的方式可以类比为用户仅需在使用时购买电力,而非直接租赁发电机。此外,随着生成式AI需求的增长,性能优化和节能降耗变得愈发重要。Aible所提供的基于CPU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根据Aible的基准测试分析,当客户采用基于CPU的无服务器解决方案运行RAG模型时,成本节省可高达551。大幅降低的成本证明了Aible独家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这种无服务器的CPU采用方式也减少了通过共享服务或专用服务器构建更为昂贵的、基于GPU的基础设施需求。

此次英特尔及英特尔实验室与Aible的合作,共同优化了至强处理器上的AI工作负载。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优化Aible针对AVX-512的代码,Aible在至强处理器上实现了显著的性能及吞吐量提升,这也彰显了战略性的软件优化对于整体效率的影响。

Aible平台的支持下,RAG模型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结合可推动以下应用落地:

  • 自然语言处理(NLP

  • 推荐系统

  • 决策支持系统

  • 内容生成

英特尔与Aible的合作始于第四代至强处理器的发布。此后,双方针对至强处理器的AI工作负载、代码和库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并大幅提升了Aible的产品性能。

1英特尔不控制或审计第三方数据。您可咨询其他来源以评估准确性。

配置详情:

1节点,2x英特尔®至强® Platinum 8280L CPU2.70GHz, 28核心,HT开启,Turbo开启,NUMA 2,集成加速器可用[已使用]DLB 0 [0]DSA 0 [0]IAA 0 [0]QAT 0 [0],总内存384GB (12x32GB DDR4 2933 MT/s [2934 MT/s])BIOS SE5C620.86B.02.01.0017.110620230543,微码0x50036042x以太网连接X722用于10GBASE-T1x 894.3G英特尔SSDSC2KB961x 1.8T英特尔SSDPE2KX020T82x 3.7T英特尔SSDPE2KX040T8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9 (Ootpa)4.18.0-513.18.1.el8_9.x86_64WORKLOAD=Aible端到端RAG-LLM,模型=Mistral-7B-OpenOrca-GGUFall-MiniLM-L6-v2gcc 12.2.0IntelLLVM 2024.0.2llama.cppChromaDBLangchainoneAPI基础容器2024.0.1-devel-ubuntu22.04。基于英特尔03/07/24的测试。

1节点,2x英特尔®至强® Platinum 8462Y+32核心,HT开启,Turbo开启,NUMA 2,集成加速器可用[已使用]DLB 2 [0]DSA 2 [0]IAA 2 [0]QAT 2 [0],总内存512GB (16x32GB DDR5 4800 MT/s [4800 MT/s])BIOS 05.12.00,微码0x2b0004d02x BCM57416 NetXtreme-E Dual-Media 10G RDMA以太网控制器,2x以太网控制器E810-C for QSFP2x 3.5T三星MZQL23T8HCLS-00B7C1x 1.8T三星MZ1L21T9HCLS-00A07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9 (Ootpa)4.18.0-513.18.1.el8_9.x86_64WORKLOAD=Aible端到端RAG-LLM,模型=Mistral-7B-OpenOrca-GGUFall-MiniLM-L6-v2gcc 12.2.0IntelLLVM 2024.0.2llama.cppChromaDBLangchainoneAPI基础容器2024.0.1-devel-ubuntu22.05。基于英特尔03/07/24的测试。

 1节点,2x英特尔®至强® PLATINUM 8562Y+32核心,HT开启,Turbo开启,NUMA 2,集成加速器可用[已使用]DLB 2 [0]DSA 2 [0]IAA 2 [0]QAT 2 [0],总内存512GB (16x32GB DDR5 5600 MT/s [5600 MT/s])BIOS 3B05.TEL4P1,微码0x210001612x以太网控制器X710用于10GBASE-T2x以太网控制器E810-C for QSFP1x 894.3G英特尔SSDSC2KG961x 3.5T三星MZQL23T8HCLS-00A073x 3.5T三星MZQL23T8HCLS-00B7C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9 (Ootpa)4.18.0-513.18.1.el8_9.x86_64WORKLOAD=Aible端到端RAG-LLM,模型=Mistral-7B-OpenOrca-GGUFall-MiniLM-L6-v2gcc 12.2.0IntelLLVM 2024.0.2llama.cppChromaDBLangchainoneAPI基础容器2024.0.1-devel-ubuntu22.06。基于英特尔03/07/24的测试。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intel.cn/content/www/cn/zh/newsroom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7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39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MWC上海展会是一场令人难忘的科技盛宴。今年ST展出了超过30种创新产品,覆盖9个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并有50多位行业专家亲临现场,为参观者提供深入的解答和交流。我们不仅将展示尖端技术的最新成果,更将展现科技如何为社会带来积极变革。

对于那些无法亲临现场的参观者,本文特别介绍三款在展会上备受瞩目的产品。它们不仅代表了创新的前沿,更具有普惠性,让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无论是利用蓝牙音频技术提升公共服务的可达性,还是通过隐形烟雾探测器增强生活的安全性与健康,或是推动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变革,2024 MWC上海展会都将是一次深刻影响数字化生活和人类体验的科技革新之旅。

STM32WBA55的低功耗蓝牙音频提高音频体验的互动性

2024MWC上海展会上,ST展示了两款最新无线微控制器——STM32WBA54STM32WBA55的蓝牙功能。我们将通过两个音频流应用方案,充分展现这两款微控制器的创新能力。

首先,我们将演示STM32WBA55驱动的实时通话系统,这将充分展示其单播支持性能。这一演示将向开发者展示如何利用单向或双向连接来同步音频流,开发新颖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开发者可以构建一个音频系统,允许智能手机向两副耳机或扬声器发送音频信号,实现音频内容的共享。同时,系统还能接收来自耳机或扬声器的音频流,仿佛有人在使用麦克风进行实时对话。

更进一步,由于这两款产品均支持先进的LC3编解码器,开发者可以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显著提升数据流的质量。这一特性不仅优化了音频传输的效率,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丰富和清晰的听觉体验。

让公共服务通知触达更多人

另一款创新技术应用是Auracast蓝牙音频广播功能。这项技术利用了低功耗蓝牙(BLE)音频标准的最新进展,允许一个信源设备同时向多个接收设备传输立体声或单声道音频信号。

该展品将展示这一功能的实用性和灵活性:通过一个信源即可向两副耳机、一个扬声器以及两个智能手机发送音频信号。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火车站采用Auracast传输技术,他们就能够同时向广大乘客广播两种语言的语音信息,提供更多的信息接收选择,极大地丰富了乘客的体验。

更令人兴奋的是,这些应用演示完全兼容现有的智能手机,例如Google Pixel 8,确保了技术的无缝集成和用户体验的连贯性。此外,为了支持开发者快速上手并探索这一技术的潜力,ST也在STM32CubeWBA软件包中提供了这两个演示应用的代码示例。

基于VL53L8MA的空气质量传感器

揭秘空气质量监测

这是ST在亚洲首次展示其创新的空气质量监测解决方案,也是STMobile Physics携手合作的成果。该方案采用了先进的VL53L8飞行时间传感器技术。简单来说,这项技术能够精确检测空气中最小直径仅为2.5微米的颗粒物及其浓度,全面评估空气质量。

在过去,颗粒物传感器因其高昂的成本和单一的用途而鲜为人知,通常只出现在专业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中。然而,STVL53L8传感器打破了这一局限,它与智能手机中广泛使用的飞行时间传感器完全相同,意味着只需利用手机上现有的传感器和Mobile Physics的专有软件,即可实现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

这一创新的解决方案预示着消费电子设备上颗粒物测量应用的兴起。它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便捷、经济的方式来监测他们所处环境的空气质量,也为智能设备增添了一项实用的新功能。

污染烟雾跟踪大众化

ST精心打造,VL53L8传感器内嵌Mobile Physics的先进算法和固件库,在市场上独树一帜。这一创新的结合,不仅为空气质量监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也为开发者提供了强大的SDK工具,以加速开发过程,让空气质量监测应用的创建变得更加迅速和高效。

2024MWC上海展会上,ST将通过一个特别的演示来展示VL53L8传感器的能力。ST将传感器放置在一个透明的展示箱底部,箱内充满了微小的烟雾颗粒,这些污染物如此微小,以至于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然而,当展示箱内的风扇启动,这些颗粒物将随风升起,悬浮于空气中。此时,ST的图显界面将实时显示污染程度的增加,直观地展示VL53L8传感器的监测能力。

这一演示不仅展示了技术的力量,更揭示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前景:每部智能手机都可能成为一台高效的烟雾探测器。这不仅彻底改变了我们监测空气污染的方式,还为预防火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ST相信,这一创新将引领人类进入一个更加智能和安全的生活新时代。

内置ST54LKaiOS功能手机解决方案

NFC技术引入新兴市场

ST将重新定义功能手机的概念,推出一款革命性的产品——一款集虚拟卡和NFC读卡器于一身的智能功能机。这款手机配备了NFC ST54L控制器和先进的安全单元,将手机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提升到新的高度。

ST的创新设计包括两个精心布局的天线:第一个天线隐藏在键盘下方,使手机能够作为支付终端设备使用;第二个天线位于手机顶部,赋予手机变身为虚拟信用卡或乘车卡的能力。这种双重功能的设计,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为移动支付和智能交通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这项技术的第一个部署地将是尼日利亚,这标志着该国在迈向更现代化、更包容的交通系统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ST相信,通过这项创新技术,尼日利亚将能够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支付和交通体验,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改变生活,提振经济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ST携手KaiOS,共同开启功能手机的新篇章。KaiOS,一个创新的功能手机操作系统,不仅支持WhatsAppYouTubeFacebookGoogle等热门应用,更以其丰富的功能和用户体验,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超过1.75亿用户的信赖,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推动数字和金融包容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KaiOS操作系统的整合能力,为移动OEMODM厂商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软件栈,使得应用软件的集成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通过在功能手机中增加ST54L芯片,手机厂商可以在合理的成本下,利用其eSIM卡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选择,如乘车卡、移动支付、智能连接解决方案等。

在本次展会上,STKaiOS将共同展示这一技术的潜力和应用前景。对中国手机厂商而言,这不仅是一个进入非洲新兴市场的巨大机遇,更是一个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人们生活的契机。

期待在展会上与您共同探讨这一合作的深远意义,并展望它如何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安全、智能的生活方式。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39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Pickering最受欢迎的四个继电器系列,即112113116122系列,提升了50-100%的额定功率

高性能舌簧继电器的领先Pickering提高了最受欢迎的四个继电器系列的额定功率包括112,113116系列,以及超高密度4mm2122系列以确保工程师在不占用宝贵的PCB空间的情况下,有更多的选择来搭建更高规格的开关系统。作为该公司持续创新和产品改进承诺的一部分,更高的额定功率更丰富了本已种类繁多的开关选择Pickering提供了数千个版本可定制参数选项的继电器,以满足任何应用需求,提供给工程师们比过去更灵活的选择。

1.png

112系列

112系列是高密度单(SIL)舌簧继电器,底部尺寸只有0.15英寸(3.8mm) × 0.4英寸(10mm),占用极小的PCB面积。目前推出一个新的通用开关1选项,在1A的开关电流(1A流)下额定功率高达20W。该系列继电器通过在封装内对角安装簧片开关来实现极小的占用面积。该系列适用于采用高密度卡的系统,如VMEVXICompact PCIPXI。高品质钌开关触点也使其成为自动测试设备的理想选择。

113系列

113 SIL舌簧继电器的产品型号也进行了更新,包括新的通用开关1型选项。该开关在1A切换电流或1A承载电流下的额定功率高达20W(3 V线圈版本为15W)。继电器依旧采用高密度紧凑布局,底部尺寸为0.15英寸(3.8mm)× 0.5英寸(12.7mm)。113系列还包括市场上最小的双刀双掷舌簧继电器,额定功率为2W(3型开关),以及适用于高达3GHz信号的同轴设备。此外,1型开关选项将提供带5V线圈的双刀DPST,在1A时提供高达20W功率。

116系列

116系列继电器专为高密度应用而设计,如ATE开关矩阵或多路复用开关目前Pickering提供了新的1通用开关选项,额定功率高达20W3伏和5伏线圈版本为15W),切换电流为1A,承载电流为1A占用面积优化为1A型(SPST)堆叠,间距为0.15英寸(3.8mmx 0.27英寸(6.9mm),2A型堆叠,间距0.15英寸(3.8 mmx 0.40英寸(10mm)。116系列还将提供双DPST,具有高达1A15W5V线圈,或具有高达20W开关的12V线圈。

122超高密度系列

122系列舌簧继电器占用的PCB面积仅为4mm x 4mm现推出新的1通用开关选项,在1A切换电流1A的承载电流下额定功率高达15W。这些继电器高12.5mm,便于实现目前最高规格的封装密度,并具有最高品质的仪表级舌簧开关和内部Mu-Metal磁屏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继电器紧密堆叠时,相互间的磁场干扰

Pickering Electronics技术专家Kevin Mallett指出:随着新推出1通用开关选项,即增加额定功率的选项整体功率相较于之前2开关50-100%受益于此,客户现在可以我们最受欢迎的四个继电器系列中有更多的选择

Pickering舌簧继电器得益于其卓越的制造和质量控制工艺而以可靠性闻名世界Pickering舌簧继电器的特点是仪器级钌触点,而不是低端舌簧继电器更常的电镀铑,低端舌簧继电器使用的电镀铑工艺会导致接触电阻不太稳定。仪器级镀钌触点搭配Pickering的无线圈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磁效率,因此可以使用灵敏度较低的簧片,从而确保在极端操作条件下完成切换动作并且延长寿命。磁性Mu-Metal屏蔽消除了继电器紧密堆叠时由于磁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偏差

Pickering 还通过 100% 测试所有操作参数的方式领先于友商,包括进行动态接触波形分析以及详细的数据分析,以确保一致性。与其他只进行简单直流测试或批量测试的制造商不同,这可能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而Pickering Electronics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此外,Pickering还对制造过程进行100%的热循环应力测试,测试范围从-20°C+85°C,再回到-20°C,重复三次。缺少这种严格的测试的制造商生产的产品,经常会出现在应用现场故障反复产生的情况。

关于Pickering Electronics

Pickering Electronics成立于50多年前,专门设计和制造高质量的舌簧继电器,主要用于仪器和测试设备。如今,Pickering的单列直插式(SIL/SIP)系列产品在继电器行业中遥遥领先,其设备尺寸仅为许多竞争产品的25%。这些小型SIL/SIP舌簧继电器已大量销售给全球的大型ATE(自动测试设备)和半导体公司。

Pickering集团由三家电子制造商组成:舌簧继电器公司Pickering Electronics;模块化信号切换和仿真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公司Pickering Interfaces;电缆和连接器的设计和制造公司Pickering Connect。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39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2024年6月24日上午10点31分,韩国京畿道华城市一家电池制造企业的工厂发生火灾。截止北京时间6月24日19时,据韩方通报,事件中遇难中国公民为19人!初步调查显示锂电池快速起火引发工厂火灾。

2024年2月23日凌晨,南京雨花台区明尚西苑居民楼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44人受伤,据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人介绍,经初步分析,火灾为第6栋建筑地面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锂电池起火引发。

2022年12月12日,广东深圳一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棚深夜起火,数十辆电动自行车被烧,现场发生剧烈爆炸。所幸消防员及时处置,无人员伤亡。

近年来,由于锂电池引发的事故逐渐增多,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故案例让全产业对锂电池安全高度重视,如何确保锂电池安全?一般来说,从两个关键因素入手确保锂电池安全,一个是依靠BMS-电池管理系统(英语: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缩写BMS)也称为电池保姆或电池管家,主要功能是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

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从电芯制造工艺入手杜绝安全隐患。6月25日,电子创新网贸泽电子芯英雄联盟直播间特别邀请深圳市铭鸿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李银莲做客贸直播间,李银莲从制造工艺环节深刻剖析了锂电池安全关键因素。

1.png

李银莲指出锂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的储能技术,在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储能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热失控、短路和其他安全问题,因此保障锂电池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从制造工艺看,高质量的制造工艺是保障锂电池安全的重要基础。关键工艺包括:

1、电极制备:确保正负极材料的均匀涂布和稳定的结构,减少缺陷。

2、隔膜质量:高质量的隔膜可以有效防止电极之间的直接接触,避免短路 。

3、电解液纯度:纯净的电解液可以提高电池的化学稳定性,减少副反应 。

  保障锂电池安全的制造工艺七大关键因素

李银莲指出锂电池的制造工艺直接影响其安全性和性能。以下是锂电池制造过程中保障安全的七大关键工艺因素:

2.png

1. 电极制备工艺

电极的制备质量对锂电池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混合和涂布:正负极材料与导电剂、粘结剂均匀混合后,涂布在集流体(如铝箔或铜箔)上。均匀的涂布确保电极材料的均匀性,减少局部热点和不均匀反应。

干燥和压实:涂布后的电极材料需进行干燥,以去除溶剂。随后,压实工艺确保电极的致密性,提升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和机械稳定性

2. 隔膜制造工艺

3.png

隔膜的质量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体现在一个是材料选择,常用的隔膜材料包括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它们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另外是孔径控制--隔膜的孔径大小和分布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锂离子能够自由通过,而不允许电极之间的直接接触。

3. 电解液注入工艺

电解液的注入过程需要高精度控制,一个是注液量控制,要确保每个电芯内的电解液量一致,避免因电解液不均导致的电池性能不稳定。另外是注液环境要在无尘和无水的环境中进行注液,以防止杂质和水分进入电芯内部,避免电池内部短路和副反应。

4. 电池组装工艺

4.png

电池的组装过程需要高精度和高洁净度,一个是卷绕或叠片:电极和隔膜的卷绕或叠片过程需要高精度设备,以确保层间均匀,无皱褶和错位。另外是焊接技术--电极与集流体的焊接质量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电接触良好,减少接触电阻和热量积聚。

5. 形成工艺

形成工艺是指对组装好的电池进行初次充放电,一个要控制充放电速率:形成过程中,充放电速率需要严格控制,以防止过热和电极材料结构破坏。另外要监测电池状态--通过精密仪器监测电池电压、电流和温度,确保电池在安全范围内运行。

6. 质量检测

在电池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是保障电池安全的关键:一个外观检测--检查电池外观是否有缺陷,如破损、变形等。此外还有电性能测试--测试电池的容量、内阻、循环寿命等电性能,确保符合设计要求。还有安全测试:包括过充、过放、短路、挤压和针刺等安全性测试,模拟极端条件下的电池行为,确保电池在各种情况下的安全性。

 7. 封装工艺

电池的封装提供了额外的保护,防止外部环境对电池的影响:一个是气密性封装要确保电池密封性能良好,防止电解液泄漏和外部水汽进入。另外要注意防爆阀设计,要在电池内压过高时,防爆阀可以释放内部压力,防止电池爆炸。

除了上述其他关键因素外,李银莲表示在电池材料选择上正极材料选择磷酸铁锂(LiFePO4)等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负极材料选用高质量的石墨和新型硅基材料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

5.png

6.png

7.png

此外,她表示合理的设计和封装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例如模块化设计--通过分模块管理电池组,便于监控和维护。坚固的外壳--提供物理保护,防止外部冲击和机械损伤 ,也可以提升锂电池安全。

保障锂电池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材料选择、制造工艺、设计与封装、检测与监控、热管理系统、以及规范与标准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实施严格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提升锂电池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从而推动锂电池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对此直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录如下网址观看直播回放。

https://v.eetrend.com/content/2024/100581958.html

8.png

贸泽电子“芯英雄联盟”直播是电子创新网新推出的一档知识分享型直播栏目,每期直播邀请半导体产业资深专家与电子创新网CEO张国斌先生一起分享产业趋势、探讨技术未来,助力本土半导体业者创新!

9.png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30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3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面对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全球领先的电子制造服务商环旭电子(上交所股票代码:601231)提出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三大战略核心,积极布局电动车领域。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升级,开发出丰富完善的车电领域产品线,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商用车和乘用车等领域。

在电动化领域,环旭电子提供广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电动车动力总成、车载充电器、散热装置、无线电池管理系统等。其中,环旭电子以 SiC/GaN 逆变器模块、微小化和无线电池管理系统(wBMS) 等先进技术,为客户提供最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环旭电子与多家车用 SoC 方案原厂携手合作,结合多年 SiP/SoM 模块的经验,将车用运算模块加以微缩,进一步提升指令周期,并协助品牌车厂及 Tier 1 供货商加速智能驾驶座舱系统的开发。目前公司所生产的车用网络存取装置 (NAD) SiP 模块实现了始终在线功能,让驾驶人可以无缝连结外部设备、云端服务和互联网,无论是实时路况、语音助手控制或是软件更新,确保智能座舱随时跟上最新的服务和功能。

环旭电子在车用电子领域超过四十余年的经验积累,为汽车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积极布局相关业务,并在动力驱动、智能系统和网联通讯等三大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旨在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具竞争力的车电解决方案。“我们相信,专业的力量可以推动行业进步,卓越的质量可以赢得客户信赖。” 环旭电子Powertrain事业处总经理Andy Galley表示,“环旭电子的灵活与弹性就是最大的优势,因此能够迅速掌握趋势、抓紧市场机会,例如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域控制器和先进车灯解决方案,引领我们创造出卓越的产品、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将创新带入每一个驾驶者的生活中。”

1.jpg

图一:环旭电子完整车用电子解决方案及制程经验

在本届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年会(TMC 2024)上,环旭电子携多款车用电子应用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功率模块、逆变器、无线电持管理系统(wBMS)和和车载充电器(OBC)等领域,欢迎莅临展位(展位号:62-63-64-65)了解更多信息。

2.jpg

图二: 环旭电子亮相青岛TMC车电技术年会

展场信息青岛东方影都会议中心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星海湾路868号

关于USI环旭电子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 601231)

USI环旭电子是全球电子设计制造领导厂商,在SiP系統封裝领域居行业领先地位。与旗下子公司Asteelflash赫思曼汽车通讯,环旭电子拥有30个生产服务据点遍布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四大洲,在全球为品牌客户提供电子产品设计(Design)、生产制造(Manufacturing)、微小化(Miniaturization)、行业软硬件解决方案(Solutions)以及物料采购、物流与维修服务(Services) 等全方位D(MS)2服务。环旭电子为日月光投控(TWSE: 3711, NYSE: ASX)成员之一。更多信息,请查询www.usiglobal.com或者在微信(账号:环旭电子USI) 关注我们。

稿源:美通社

围观 8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38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由首席执行官Lokwon Kim领导的知名人工智能(AI)半导体技术公司DEEPX书写了新的历史,成为全球首家受邀参加世界经济论坛的AI半导体公司。这一全球经济领袖盛会于6月25日至27日在中国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举行。第15届世界经济论坛的主题是"未来增长的新前沿"。

1.jpg

设备端AI芯片公司DEEPX正式受邀参加世界经济论坛

今年的论坛汇聚了来自政界、国际组织、商界、民间团体和学术界的重要人士。论坛围绕六个核心主题展开讨论:全球新经济、中国和世界、人工智能时代的企业家精神、产业新前沿、对人进行投资以及气候、自然与能源的相互联系。

论坛期间,DEEPX首席执行官Lokwon Kim与全球AI公司、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进行了交流。他发布了一项创新战略,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以应对人类迈入AI时代所面临的过度耗电和碳排放等严峻挑战。

Kim强调了在AI计算处理过程中大幅降低能耗的重要性,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无缝技术整合。他直言,当前AI计算方法已逼近能耗极限,亟需节能技术的突破,为AI的广泛应用扫清障碍。为此,Kim提出了"AI计算能源交易系统",即采用高能效解决方案的组织向采用高能耗解决方案的组织出售能源使用许可证,以此激励能源效率的提升,并通过为许可证购买者提供额外的经济利益,推动技术创新。

Kim解释道:"高能效AI技术的问世,将是人类向AI驱动的超级智能文明迈进的关键节点。DEEPX自创立之初,就致力于通过AI技术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此次在世界经济论坛上提出并引领这一全球议程,是我们推动向AI时代转型的又一重要举措。"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创新者社区总监Verena Kuhn对DEEPX的参与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我们很高兴欢迎DEEPX加入世界经济论坛。作为全球创新者,DEEPX将凭借其行业专长和AI创新,为我们的AI相关倡议做出宝贵贡献。"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3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