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TDK亮相2024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在E6展厅的6506展台展示各种元件和系统解决方案产品

  • TDK在展会上提供多种演示和体验,让参观者可亲身体验在汽车、IoT、AR/VR、超越 5G通信技术、工业与可再生能源、机器人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最新解决方案

1.png

TDK株式会社(东京证券交易所代码:6762)将携带最新的电子元件和传感器技术产品演示和体验登陆于2024年7月8日至10日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届时,TDK将在E6展厅的6506展台展示用于汽车xEV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ADAS) 的解决方案,可再生能源的解决方案,以及适用于工业机器人、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IoT(物联网)、信息和通信技术、医疗和保健领域的解决方案。 展出的产品包括电容器、电感器、磁性元件和保护元件、传感器和模块、电源和电池等。

TDK产品亮点和演示:

  • 无线电力传输: TDK的新型超薄印刷线圈将彻底改变无线充电。TDK通过独特的印刷线圈技术实现业界先进的0.76毫米产品厚度,支持更大的充电区域,并符合Qi无线充电标准。

  • 全彩激光模块/智能眼镜: 可直接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全彩激光模块,用于AR/VR领域。

  • Cu Mesh 天线 TMA系列: 这产品可以粘贴在显示屏上,因此不需要在手机等设备内部存储天线,可以实现设备的高功能化和小型化。通过线宽1µm及铜的黑化处理实现低可视性,无需考虑天线,可以放置在任何地方。

  • NFC天线MSC系列: 采用TDK磁片和镀膜技术,在磁片中嵌入镀膜线圈,实现了极薄的NFC天线,且耐高温(最高125℃)。NFC还实现了较长的通信距离。可用于车载用途,并提供温度特性改善产品。

  • 新型双芯片抗杂散场 3D 位置传感器: HAR 3920-2100(双芯片)是一款精确的霍尔效应位置传感器,具有稳健的杂散场补偿能力,并配备比率模拟输出和开关输出。此传感器已定义为 ASIL C 级,可以集成到汽车安全相关系统中,最高可达 ASIL D 级。

  • 更智能的可听设备(真正的无线立体声): TWS 设备可显示 360 空间音频和主动降噪功能,由 TDK 的超低功耗 VibeSense360™ 运动传感器解决方案实现。

  • 带 I²S 接口的低功耗 MEMS 麦克风: 带有声学活动检测 (AAD) 的 T5848 I2S 麦克风可在超低功耗下提供高声音保真度,支持物联网和边缘 AI 应用,包括可穿戴设备、TWS 耳机、AR 眼镜、智能扬声器、家庭安全、运动相机、电视遥控器和各种 AI 系统。

  • 陶瓷固态SMD电池CeraCharge: CeraCharge是基于TDK先进的积层陶瓷技术打造的,具有适合量产的优势。其固体陶瓷电解质消除了泄漏和着火的风险,同时具备其他实用特性,包括:1.5V的标称电压,100μAh的容量,-20˚C至80˚C的工作温度范围。

  • PowerHap 积层压电陶瓷执行器: 单个 PowerHap 6005 即可满足最高 2 公斤显示屏的使用需求。配有功能强大的PowerHap 6005执行器的显示屏可以让驾驶员直观辨别控制按钮,而无需盯着屏幕看。

  • 使用生物循环材料的ModCap电容器: 通过使用来自可持续来源的原材料,现有产品也能变得更具有可持续性。TDK 的薄膜电容器系列 ModCap 就是一个典型示例,该系列采用了创新的可持续薄膜材料。

  • MediPlas等离子体系统: MediPlas利用空气中氧和氮在现场生成氮氧化物、过氧化氢和活性含氧和氮物质 (RONS) 以及臭氧等,安全高效地对医疗设备消毒。

  • 业界前沿 1kW/800W 医疗AC-DC 电源: 高功率密度,3.3" x 6.6" x 1.67"紧凑型尺寸,效率高达95%,拥有调速风扇和30-45dBA低噪音。

关于TDK公司

TDK株式会社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是一家为智能社会提供电子解决方案的全球化先进电子公司。TDK建立在精通材料科学的基础上,始终不移地处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并以“科技,吸引未来”,迎接社会的变革。公司成立于1935年,旨在将用于电子和磁性产品的关键材料铁氧体予以商业化。TDK全面和创新驱动的产品组合包括无源元件,如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磁性产品、高频元件、压电和保护器件、以及传感器和传感器系统(如:温度和压力、磁性和MEMS传感器)。此外,TDK还提供电源和能源装置、磁头等产品。产品品牌包括TDK、爱普科斯(EPCOS)、InvenSense、Micronas、Tronics以及TDK-Lambda。TDK重点开展如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市场领域。公司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拥有设计、制造和销售办事处网络。在2024财年,TDK的销售总额为146亿美元,全球雇员约为101,000人。

围观 5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41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面向企业级高可靠业务场景,忆联推出高性能、高可靠、高性价比的企业级SATA SSD UM311b,该产品可为互联网、运营商等行业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存储服务。

忆联企业级SATA SSD UM311b采用SATA III 6Gb/s接口,提供向下兼容3Gb/s和1.5Gb/s端口速率,同时搭载3D TLC闪存介质,提供480G、960G、1.92T、3.84T多种容量选择,满足用户不同业务的存储需求。

1.jpg

1、性能强劲,满足用户对高性能的需求

UM311b相较忆联上一代产品在性能方面实现了提升。顺序读写性能最高可达550/530 MB/s,随机读写性能最高可达98K/42K IOPS,时延降低20%,功耗降低40%,可为企业级业务带来更快、更好的使用体验,并在关键应用场景下发挥更强的性能优势,满足用户对高性能的需求。

2.jpg

2、稳定可靠,3500+条测试样本的多方位测试验证

UM311b通过大规模样本验证、全生命周期可靠性验证、广泛的兼容适配验证等多方位的验证测试,成为高稳定、高可靠业务场景的理想之选。

  • 大规模样本验证:研发阶段实测样品1000+pcs,测试用例覆盖十余家主流客户应用场景;

  • 可靠性验证:包括SI/PI测试、长稳测试、掉电专项测试、产品生命周期测试、环境气候测试、中长期测试、MTBF测试、UBER测试等内容,涵盖可靠性的多个方面,确保产品的高可靠;

  • 兼容适配验证:覆盖业界主流厂家主流机型的40+种配置,验证内容包括软件及硬件的兼容性测试,可为业务提供稳定的存储支持。

3、降本增效,有效降低系统TCO

UM311b在实现性能升级、Active/Idle功耗大幅降低的同时,优化BOM成本,并通过严格的验证测试保证产品高可靠性。高性能、低成本的SATA III ESSD,具备更高性价比,让用户能够更快、更高效地运行业务,真正做到降本增效。

3.jpg

4、卓越产品力,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 掉电保护特性:当服务器异常下电时,保障数据不丢失;

  • 深度重建特性:有效解决异常挂盘场景下的数据恢复及异常掉电场景下不安全数据确认;

  • 智能GC:支持Normal GC、强制GC和扫描GC,实现数据高效处理;

  • 预读特性:解决低QD顺序读场景下带宽不足的问题。

忆联UM311b凭借其卓越的性能表现、稳定可靠的产品力、显著的市场竞争力以及丰富的产品特性,足以满足复杂的企业级业务需求,将成为企业用户SATA SSD存储解决方案的优选。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4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6月29日,由深圳市汽车电子行业协会主办,以"布局全球产业链,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IAEIS 2024第十三届国际汽车电子产业峰会"暨"2023年度汽车电子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深圳隆重举行。华大电子受邀出席峰会,并凭借智能网联车高速SE产品CIU98_H系列荣获2023年度汽车电子科学技术奖"突出创新产品奖"。

1.jpg

汽车电子科学技术奖是深圳市汽车电子行业协会设立的权威奖项,旨在表彰在汽车电子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开发应用、成果推广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和项目。其中,"突出创新产品奖"更是聚焦于具备自主知识产权、解决行业痛点、技术水平领先、经济效益显著的软硬件产品。

华大电子的CIU98_H系列智能网联车高速SE产品,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卓越的安全性能,获得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该产品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应用需求,基于先进工艺制程,完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并通过商密二级、AEC-Q100 G2、EAL5+等资质认证,具备高安全、高可靠特性,支持智能网联车安全连接和通信,有效抵御了车内可能存在的隐蔽侧信道通信攻击,极大地提升了车辆的通信安全性能,为车机互联通信提供了坚实保障。

2.jpg

此外,CIU98_H系列产品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已广泛应用于C-V2X、域控制器、智能座舱、行车记录仪等多个领域,为多家合作伙伴提供了安全解决方案,并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未来,华大电子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拥抱新技术和新应用,继续打造完善的车规级SE产品线,共同构建出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智慧出行新生态。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41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概述

本文主要介绍M33核的两种工程调试开发,第一种方式是通过板子自带的固件进行开发,第二种方式是使用 IAR Embedded Workbench 来构建可移植的Freertos文件进行开发。

2.硬件资源

lMYD-LMX9X 开发板(米尔基于NXP i.MX 93开发板)

1.jpg

3.软件资源

lWindows7及以上版本

l软件 :IAR Embedded Workbench

4.板载固件调试M33

4.1环境准备

在A55 Debug(J14)和M33 Debug(J15)上分别接上串口,我这里COM25连接A55核,COM7接的M33核,上电开机进入系统,在目录/run/media/root-mmcblk0p2/lib/firmware下有调试M33核的五个固件,如图4-1所示。

2.png

图4-1. 固件图

接下来本章将以str_echo为例进行调试。

4.2调试

首先将固件加载到开发板当中,然后将M33核打开,命令如下

root@myd-lmx9x:/run/media/root-mmcblk0p2/lib/firmware# echo imx93-11x11-evk_m33_TCM_rpmsg_lite_str_echo_rtos.elf > /sys/devices/platform/imx93-cm33/remoteproc/remoteproc0/firmware

root@myd-lmx9x:/run/media/root-mmcblk0p2/lib/firmware# echo start > /sys/devices/platform/imx93-cm33/remoteproc/remoteproc0/state

此时M33的终端COM7口会出现打印如下

Connecting to COM7...

Connected.

RPMSG String Echo FreeRTOS RTOS API Demo...

Nameservice sent, ready for incoming messages...

Get Message From Master Side : "hello world!" [len : 12]

此时还不能发送字符,还需要将驱动装好命令如下

root@myd-lmx9x:/run/media/root-mmcblk0p2/lib/firmware# modprobe imx_rpmsg_tty

[  272.516722] imx_rpmsg_tty virtio1.rpmsg-virtual-tty-channel.-1.30: new channel: 0x400 -> 0x1e!

[  272.526155] Install rpmsg tty driver!

此时就能看到目录/dev下多了一个ttyRPMSG30,可以通过这个端口向M33核发送字符串

root@myd-lmx9x:/run/media/root-mmcblk0p2/lib/firmware# echo 1234 > /dev/ttyRPMSG30

然后在M33串口端接收到字符

Connecting to COM7...

Connected.

RPMSG String Echo FreeRTOS RTOS API Demo...

Nameservice sent, ready for incoming messages...

Get Message From Master Side : "hello world!" [len : 12]

Get Message From Master Side : "1234" [len : 4]

Get New Line From Master Side

4.3切换固件

如果想要切换固件必须先暂停M33核,命令如下

root@myd-lmx9x:/run/media/root-mmcblk0p2/lib/firmware# echo stop > /sys/devices/platform/imx93-cm33/remoteproc/remoteproc0/state

[ 1956.373753] imx_rpmsg_tty virtio1.rpmsg-virtual-tty-channel.-1.30: rpmsg tty driver is removed

[ 1956.384837] remoteproc remoteproc0: stopped remote processor imx-rproc

然后才能往板子里装固件,如4.2章节所示。

5.IAR Embedded Workbench调试M33

5.1.环境准备

下载SDk,下载地址为示例工程 | MCUXpresso SDK构建工具 (nxp.com)

3.png

图5-1. SDK示例工程

安装IAR Embedded Workbench,安装地址为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 - Free trial version | IAR

5.2. 导入工程文件

打开 IAR Embedded Workbench 软件,点击界面 [File]>[Open Workspace] 并选择导入所下载的sdk,我这里选择的是freertos_hello,在下载目录MCIMX93-EVK-freertos_hello\freertos_hello下的freertos_hello.eww,如下图所示

4.png

图 5-2. 选择导入文件

选择完之后,然后点击[打开]导入,然后确认,即导入成功。

5.3. 环境配置

l选择芯片

右键单击freertos_hello-debug文件夹选择Options,在General Options一栏中点击Target选择选择芯片,这里没有9352芯片所以选择NXP MIMXRT595S_M33,如下图所示

5.png

图 5-3. 选择芯片

l选择库函数

6.png

图 5-4. 选择库函数

l设置优化等级

7.png

图 5-4. 设置优化等级

l选择下载器

8.png

图 5-5. 选择下载器

l设置输出文件和输出名字

9.png

图 5-6. 设置输出文件和输出名字

5.3.编译

右键单击freertos_hello-debug文件夹先点击make,成功后点击RebuildAll。

10.png

图 5-7. 构建项目

成功后在目录MCIMX93-EVK-freertos_hello\freertos_hello\Debug下生成hello-world.bin文件。

11.png

图 5-8. 生成bin文件

5.4.烧录                                                                                                              

     这里我们选择SD卡烧录,首先把生成的hello-world.bin文件放到SD卡里面,选择SD卡启动(具体参考),分别接上A55 Debug串口(J14)和M33 Debug串口(J15),本章所示COM25接的A55,COM7接的M33,在上电之后A55端进入uboot,输入以下指令

COM25:

Hit any key to stop autoboot:  0

u-boot=>

u-boot=>  fatload mmc 1:1 80000000 hello-world.bin; cp.b 0x80000000 0x201e0000 0x1014424 bytes read in 3 ms (4.6 MiB/s)

u-boot=> bootaux 0x1ffe0000 0

## Starting auxiliary core addr = 0x1FFE0000...

此时在M33的终端COM7上会出现打印

Connecting to COM7

Connected.

hello world.

6.参考资料

MCUXpresso SDK for MCIMX93-EVK快速入门

Getting Started with MCUXpresso SDK for MCIMX93-EVK.pdf (nxp.com)

《MYD-LMX9X Linux软件评估指南》

《MYD-LMX9X Linux软件开发指南》

围观 8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4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JFrog将不断扩展解决方案,为企业带来先进的MLOps功能,使其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构建、部署、管理和监测包括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LLMs)和常规机器学习模型在内的AI工作流。

1】.jpg

流式软件公司、JFrog软件供应链平台的缔造者JFrog(纳斯达克股票代码:FROG)近日宣布,公司已就收购AIMLOps平台创建者Qwak AI达成最终协议。

通过此次收购,JFrog旨在为 DevOps、安全和 MLOps 利益相关者提供统一、可扩展的解决方案。这一业界领先的先进 MLOps 功能旨在让数据科学家和开发人员摆脱基础设施问题的束缚,加速创建和交付AI驱动型应用程序。JFrog 是所有软件包(二进制文件)的单一记录系统,其中包括存储在 Artifactory 中的模型。增强其机器学习(ML)模型功能将进一步使用户能够简化模型从开发到部署的全过程。

JFrog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Shlomi Ben Haim 表示:“下一代软件供应链平台需要扩展并原生包含 MLOps 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开发组织。我们很高兴能将 Qwak MLOps 解决方案整合到我们的平台中,赋能客户的AI之旅。Qwak的解决方案由JFrog Artifactory作为首选模型注册中心,JFrog Xray用于扫描和保护ML模型,持续致力于为用户提高效率,并为DevOpsDevSecOpsMLOpsMLSecOps提供统一的平台体验。我们期待着与 Qwak 的团队携手,共创辉煌!”

作为JFrog平台的一部分,Qwak技术将为模型的投产流程带来一种直观、简便的用户体验,也确保了企业在部署AI驱动应用时所期待的高信任度和可追溯性。而之所以能够做到以上两者兼顾,正是利用了Qwak先进的模型训练和服务能力,从而实现对独立且复杂的模型生命周期的管理,同时结合了JFrog提供的模型存储管理和安全扫描服务。

在此次收购之前,JFrog Qwak 已于今年早些时候成功整合解决方案,该整合基于 JFrog 的“模型即软件包(model as a package)”方法。这项整体解决方案旨在消除对单独工具的需求,简化合规工作,通过单一解决方案实现全面的可追溯性。

Qwak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Alon Lev 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加入 JFrog 大家庭,并帮助客户加速其AI计划。我们创立 Qwak 的愿景是改变软件开发团队和数据科学家共同将AI资产投入生产的方式。借助 JFrog 软件供应链平台的力量,实现大规模的交付安全软件组件,我们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体验,致力于为统一的数字交付团队铺平道路,使他们能够以更简单、更可预测的方式将负责任的、安全的模型引入其应用程序。”

随着企业开始交付AI驱动的应用,ML模型作为AI背后的驱动力,实现其快速上市和安全流动是现代 MLOps 计划背后的关键因素。根据 Gartner的数据,MLOps AI运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计至 2024 年底,75% 的公司将从AI试点转向运营。

JFrog 战略执行副总裁 Gal Marder 表示:“数据科学家和ML工程师目前使用的工具大多与公司内部的标准 DevOps 和安全流程脱节,从而延误了发布时间并削弱了信任。跨开发、安全、机器学习和运营的统一记录系统将为数字团队和企业解决这一痛点。”

如今的市场需要一个跨软件供应链的统一平台体验,以加速开发流程,并针对ML模型和元数据等AI关键驱动力实现相应地处理。与其他软件组件一样,ML模型必须进行存储、构建、追踪、版本控制、签名、安全保护和跨系统高效交付,以便大规模交付AI应用。在统一的解决方案中利用 DevOps 实践可以满足这些市场期望。

Qwak的收购将通过以下功能扩展 JFrog 解决方案:

  • 适用于      DevSecOps      MLSecOps 的统一平台:提供从传统模型到 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的整体ML软件供应链

  • 快速、直接地为生产提供模型服务:进一步简化模型开发、部署和服务流程,从而优化AI计划

  • 模型训练和监测:通过 OOTB 数据集管理和特征存储支持来实现应用

  • 将模型作为一个软件包来管理:使客户能够通过使用 DevSecOps 最佳实践,实现与管理其他软件包相同的方式,对模型进行版本控制、管理和安全保护

  • 保证安全性:在开发工作流中自然地确保AI的来源证明和安全性

  • 从受控、安全的真实源中提取模型:进一步实现将ML模型与容器和      Python 包等其他构建模块进行整合

  • 对模型进行溯源:以便在生产模型出现问题时轻松召回,并且进行重新训练和重新部署

JFrog MLOps 发展计划

作为收购和整合进程的一部分,JFrog 计划将 Qwak 的人才吸收到 JFrog团队中,迅速壮大以 MLOps 为中心的团队。JFrog 还将加快技术整合进程,将 Qwak 技术引入 JFrog 平台,贯穿 JFrog DevOps 和安全产品。JFrog Qwak 将与客户紧密合作,确保业务连续性,并顺利过渡到未来联合开发和支持的产品。

MLOps生态系统与合作伙伴集成

今年早些时候,JFrog 宣布与 AWS Sagemaker DataBricks 开发的 MLflow 进行集成。作为公司追求实现通用性的途径之一,JFrog 将继续与其他领先的 MLOps 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提供集成,为开发人员和ML工程师提供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避免供应商锁定的风险。

关于JFrog

JFrog Ltd.(纳斯达克股票代码:FROG)的使命是创造一个从开发人员到设备之间畅通无阻的软件交付世界。秉承流式软件的理念,JFrog软件供应链平台是统一的记录系统,帮助企业快速安全地构建、管理和分发软件,确保软件可用、可追溯和防篡改。集成的安全功能还有助于发现和抵御威胁和漏洞并加以补救。JFrog 的混合、通用、多云平台可以作为跨多个主流云服务提供商的自托管和SaaS服务。全球数百万用户和7200多名客户,包括大多数财富100强企业,依靠JFrog解决方案安全地开展数字化转型。一用便知!如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jfrogchina.com或者关注我们的微信官方账号JFrog捷蛙。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41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jpg

2024年7月1日消息,专注于隧道磁阻(TMR)技术的磁传感器制造商江苏多维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与宁波大学未来无线研究院智能传感及量子精密测量实验室科研团队,于2024年5~6月,共同完成了TMR传感器心磁信号检测联合测试。在健康成人心磁信号检测实验中,采用公司自研的皮特级TMR传感器芯片和心磁心电测试电子系统,在双向开口的磁屏蔽筒当中,在径向y/z两个方向均成功检测到了志愿者仰卧位高质量实时心脏磁场信号,心磁信号幅值100-200pT,波形清晰、特征明显、信噪比良好;在实时心磁波形和平均后的波形中均可以明显分辨出P、Q、R、S、T、U波形。

2.png

图1 心磁检测示意图

3.jpg

图2 心磁检测测试系统现场图

4.png

图3 志愿者仰卧位y方向心磁心电信号的实时和平均后波形曲线

5.png

图4 志愿者仰卧位z方向心磁心电信号的实时和平均后波形曲线

传统意义上,成人心磁信号一般为20-100pT量级,约为地球环境磁场(50000nT)的一百万分之一,是一种典型的极微弱生物磁场信号。作为一个新的里程碑,高质量实时心磁信号的成功检测,一方面标志着多维科技在先进TMR传感器技术和微弱信号检测技术上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另一方面,也标志着多维科技自研的TMR传感器已初步具备心磁信号检测实际应用能力,在心脏生物磁场检测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以此为基础,江苏多维科技有限公司将为国内生物弱磁检测研究人员及企业提供先进的TMR传感器技术与微弱信号检测的全面技术支持,持续推动国内在心磁、脑磁等生物弱磁检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发展。

来源:多维科技

围观 7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41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利用 Cadence Janus NoC,设计团队可更快获得更好的 PPA 结果,降低设计风险,节约宝贵的工程资源,倾力打造 SoC 的差异化功能

楷登电子(美国 Cadence 公司,NASDAQ:CDNS)近日宣布扩充其系统 IP 产品组合,新增了 Cadence® Janus™ Network-on-Chip(NoC)。随着当今计算需求的不断提高,更大、更复杂的系统级芯片(SoC)和分解式多芯片系统在市场上迅速普及,硅组件内部和硅组件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功率、性能和面积(PPA)受到了影响。Cadence Janus NoC 能够以极低的延迟高效管理这些同步高速通信,帮助客户以更低的风险更快地实现其 PPA 目标。“Cadence 是 IP 和设计质量领域备受信赖的领导者,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提升我们的基础接口和处理器 IP、系统 IP、软件和设计服务能力,帮助客户开发差异化的分解式设计。”Cadence 高级副总裁兼芯片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 Boyd Phelps 表示,“我们不断扩充的系统 IP 产品组合迎来了新的成员——Cadence Janus NoC,这是这一战略的重要里程碑。我们从 IP 提供商成长为 SoC 设计合作伙伴,为客户带来了更大的价值,使他们能够集中宝贵的工程资源,专注于实现芯片的差异化设计。”

Cadence Janus NoC 依托 Cadence 值得信赖且久经考验的 Tensilica® RTL 生成工具。客户可以使用 Cadence 广泛的软硬件产品组合对其 NoC 进行软件仿真和硬件仿真,并使用 Cadence 的系统性能分析工具(SPA)深入了解 NoC 的性能。该流程支持架构探索,有助于实现可满足产品需求的最佳 NoC 设计。NoC 依托 Cadence 在 IP 和设计质量领域久负盛名的领导地位,由客户满意度遥遥领先的技术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Cadence Janus NoC 可有效应对与当今复杂的 SoC 互连相关的布线拥塞和时序问题,这些问题在物理实现之前往往并不明显。Cadence 的第一代 NoC 不仅能满足当前最迫切的需求,还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未来的创新平台,例如支持行业标准存储器和 I/O 一致性协议。目前该产品提供的功能和优势包括:

  • 易于使用Cadence 拥有功能强大、设计先进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可轻松支持从小型子系统到完整 SoC 和未来多芯片系统的 NoC 配置。

  • 加快产品上市RTL 针对 PPA 经过优化,使 SoC 设计人员能够实现带宽和延迟目标。封包化信息可提高线路的利用率,减少线数量,降低时序收敛难度。

  • 降低风险NoC 的内置功耗管理、时钟域交叉和宽度匹配功能有助于降低设计的复杂性。

  • 快速设计周转Cadence 广泛的软件仿真和硬件仿真能力可实现早期架构探索,以便于快速验证 PPA 结果,确保配置满足设计要求。

  • 可扩展架构:客户可以设计一个子系统,并在 NoC 的完整 SoC 环境中重复使用,以便将来在多芯片系统中重复使用。

  • 灵活:Cadence NoC 兼容任何具有行业标准接口的 IP,包括 AXI4 AHB

“我们很高兴看到 Cadence 通过投资系统级解决方案来扩充其 IP 产品组合。”Intel Foundry 副总裁兼生态系统技术办公室总经理 Suk Lee 表示,“NoC 对于当今 SoC 中的几乎所有子系统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非常支持 Cadence 开发 NoC 产品,并期待他们未来继续扩充其 IP 产品组合。”

上市日期和相关资源

Cadence Janus NoC 预计将于 2024 年 7 月上市。

关于 Cadence

Cadence 是电子系统设计领域的关键领导者,拥有超过 30 年的计算软件专业积累。基于公司的智能系统设计战略,Cadence 致力于提供软件、硬件和 IP 产品,助力电子设计概念成为现实。Cadence 的客户遍布全球,皆为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他们向超大规模计算、5G 通讯、汽车、移动设备、航空、消费电子、工业和医疗等最具活力的应用市场交付从芯片、电路板到完整系统的卓越电子产品。Cadence 已连续九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 100 家最适合工作的公司。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cadence.com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40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6月26日,以"超越 5G、数智制造和人工智能经济"为技术主题的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召开。

1.jpg

作为中国安全芯片龙头企业,华大电子以其"全场景一体化、动静结合、分区展示"的展台生动呈现了超级SIM、eSIM、智能网联汽车SE、数字支付SE等系列安全芯片及解决方案,产品超凡的性能以及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吸引了众多与会者,获得了业界的高度关注与广泛好评。

eSIM —— 为移动通信创造无限"芯"可能

eSIM技术作为通信行业突破性技术的典型代表,以其无需物理卡槽、远程配置和管理的特性,为设备提供了更加智能、高效的连接体验,推动了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

华大电子推出覆盖消费类和IoT等多领域包含不同封装的eSIM产品一站式解决方案,针对eSIM技术面临的安全性、兼容性、适配性等痛点问题,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产品和整体服务。

2.jpg

 超级SIM——数字安全"芯"基石

超级SIM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关键信息基础安全载体,为多个行业信息安全提供基础支撑和保障。华大电子新一代超级 SIM 芯片产品内置更大容量嵌入式存储空间、具备了更高处理性能、更快通信速率、更高安全级别,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覆盖传统SIM应用及数字身份、数字人民币、金融、交通、校园、门禁等各种应用的需求,实现多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安全、便捷的数字体验。

3.jpg

智能网联汽车——开启数智时代车路"芯"安全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推进,华大电子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拥抱新技术和新应用,已打造出完善的车规级SE产品线,包括应用于全车载网络设备联网SE、数字车钥匙安全SE、C-V2X基础/高速安全SE以及高速公路ETC OBE-SAM等。

4.jpg

数字支付——用"芯"讲述数字人民币支付的故事

本次展出的多款数字人民币相关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可用可控的需求,其安全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保证了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功能性和安全性不仅限于传统的支付场景,还能够集成行业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支付体验。

5.jpg

未来,华大电子将继续深耕移动通信领域,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探索新技术、新应用,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通信体验。我们期待与各位行业同仁携手共进,共同迈向未来数字"芯"世界。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40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IBM混合云与AI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有力支持之系列报道(四)

IBM日前在北京举行媒体会,从IBM的战略、定位、实践,到IBMThink大会的最新发布等几个方面,分享了IBM混合云与AI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有力支持的最新进展和独特价值。以下是《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于帆的报道(已获授权转载)。

1.jpg

关山可越!IBM以混合云和AI诊疗企业出海杂难症

《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于帆

企业"出海"是当下时兴的话题。国内市场的"卷"、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以及市场政策的红利,让出海成为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和方向。IBM大中华区云计算平台事业部总经理阮野指出,当前中国企业的出海已从20年前的简单组合模式转变为带着高科技与综合能力拓展海外。

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加剧,企业出海布局逐渐进入深水区,企业不仅需要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方案,以支持其全球化决策及业务发展,安全合规、文化差异、供应链挑战、生态协作等问题也成为横亘在企业出海面前的难题。

面对复杂多变的海外市场生态,坐拥全球基础设施资源和混合多云与企业级AI服务的IBM,为企业出海提供了一套端到端解决方案,包括IT系统建设、遵循合规性、供应链生态等出海常见疑难杂症,IBM都有良方。

IBM大中华区云计算平台事业部产品及生态总监崔海涛表示,全球化是不可逆的趋势,IBM凭借其技术、咨询和持续创新能力,以及自身全球化发展的经验,有能力帮助企业适应并克服暂时性阻力,把握全球化发展机遇。

业出海难在哪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逐渐从"制造并卖往全球模式"转变为"共创、共建、共享、共赢模式"。根据德勤调研显示,55%的中国企业希望通过出海实现市场拓展和增长机会的探索,当前,企业出海面临多重难点,涉及市场、文化、技术、法律和政策等多个层面。

第一,合规性和安全性。当前,地缘政治风险有上升趋势,主要国家间信任赤字骤升,安全与合规威胁成为企业在海外经营的关键风险,如何确保网络和IT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以及满足海外不同地区的政策合规性要求,成为企业的重中之重。

第二,数字化和信息化。制造业正在成为企业出海的主力军,但其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速度慢于金融业和流通业,企业需要提升其数字化能力,以适应全球化的需求。出海企业往往拥有较多的互联网、生产和办公系统,对全球化访问的时延要求较高,企业在海外搭建数据中心将将面临诸多挑战。

第三,供应链管理。全球贸易格局变化,导致供应链流程将更加复杂化、多元化,时空距离、语言时差、仓促配送等让出海企业不能简单复制国内供应链模式,而需要配套的零部件企业以及供应商一起走出去,分散业务风险完成全球布局。

此外,成本控制、文化差异、产品本地化、品牌定位等,也是企业出海势必要面对的现实问题。IBM以全球云计算资源为基础,聚焦AI深度融入企业数字化转型蓝图,为出海企业提供了端到端解决方案。

混合云配AI,企业出海的综合管家

IBM战略聚焦于两大推动变革的技术混合云和AI,为企业用户提供了从顶层设计到数据与AI治理到底层架构的全栈能力。

IBM基于红帽OpenShift构建的混合云平台,提供开放式的技术平台,允许企业使用IBM能力的同时,支持与其他云服务提供商的集成,实现不同系统和应用的连接和整合。同时,IBM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具备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支持企业在任何云上部署应用,无论是公有云、私有云还是边缘计算环境,确保企业能够灵活地应对不同的业务需求。

watsonx是IBM推出的AI和数据技术平台,旨在帮助企业利用AI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和决策支持。近日举办的IBM THINK 2024大会上,IBM宣布了一系列的创新来推动企业级AI的规模化应用,包括开源Granite大模型、与红帽联手推出业界首创的开源方法Instruct Lab等。目前,企业在落地人工智能除技术选型外,还面临着数据质量不佳、数据孤岛、数据合规性等多方面问题,IBM致力于帮助企业把自己数据价值发挥到最大。IBM中国系统实验室CTO孟繁晶表示,InstructLab可帮助企业将私有数据集成到大型语言模型中,同时保持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结合混合云和AI,IBM为特定行业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如金融、制造、医疗等,其即将推出的自动化平台工具IBM Concert,则帮助企业实现IT和业务流程自动化。

此外,IBM拥有遍布全球的合作伙伴生态,包括技术合作伙伴、服务提供商和行业专家,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快速拓展海外市场,并提供本地化的服务和支持。如网宿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CDN边缘云安全厂商,加入IBM公有云市场,既可以通过IBM公有云触及海外更加广阔的企业级客户群体,又能携手IBM帮助中国企业获得更全面的出海服务和支持

IBM携手汽车企业,创出海标杆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IBM中国科技事业部汽车行业总经理许伟杰表示,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车企出海需要更加稳定、灵活的IT系统的支撑,以支持其全球化的生产、供应链和销售业务。同时,车企还需要应对海外市场的合规性和安全性挑战,并实施有效的本地化运营。

IBM帮助车企构建基于开放式混合云平台的IT架构,提供watsonx数据和AI平台来构建和扩展可信的AI工具和相关咨询服务,以支持其全球化的业务运营。

以某华东车企为例,车企选择在北美达拉斯建厂,利用IBM公有云全球总部所在地的优势,将非核心系统和外围系统部署在IBM Cloud上,实现混合云架构。通过IBM Cloud的云市场,车企能够灵活快速地获取所需的300多个不同的国内外产品和SaaS服务,以支持其业务场景。车企在海外建厂后,IBM团队帮助迁移数据,进行合规性检查,并提供长期的IT系统运维和外包服务。IBM有效整合了企业核心应用与外延应用,简化并加速了其业务的全球化布局。

车企出海的同时,带动了如轮胎、轴承或者链条等零部件供应链的协同出海。对于出海的零部件企业而言,无论是跟随整车厂出海,还是应对供应链风险,提升至数字化水平成为必选项,如需要统一的数字化方案管控出海业务,支持全球化决策;需要企业应对复杂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以构建敏捷的全球化协同。面对信息化程度较低的企业,IBM除提供技术支持、咨询服务等,还会提供培训服务,帮助零部件企业提升员工的数字化技能,建立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帮助车企在海外市场构建高效的供应链体系。

战未来,携手共赢

根据艾媒咨询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分别有29.5%、39.4%的大、中型企业已实施出海战略,28.9%的小型企业有布局出海的计划,企业出海成为探寻新蓝海市场、消化国内产能、增加企业利润的热门途径。

如何科技赋能企业出海,IBM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安全的混合多云的架构,支持企业在不同地区灵活部署IT系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业务的连续性;利用AI和数据分析工具帮助企业洞察市场趋势,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促进创新与突破;借助标准化的智能流程提高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利用其全球网络提供本土化服务,帮助企业理解并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和文化差异;帮助企业优化全球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抗风险能力。

IBM利用其咨询和科技实力,帮助企业的出海之路走得更稳。IBM大中华区云计算平台事业部总经理阮野强调,IBM帮助中国出海企业实现降本增效,要让IBM变成一个公有云的平台之选。未来,IBM将继续发挥混合云与AI的技术与咨询服务优势,赋能企业出海,完善全球化布局。(完)

关于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超过 4000 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 Red Hat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cn-zh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40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6月26日,以"5G-A×AI"为主题的2024年GTI国际产业大会在上海召开。爱立信亚太区前沿技术总监Bo Hagerman博士代表爱立信出席圆桌论坛,就AI数据、用例及应用场景等相关问题发表了见解。

1.jpg

2024 MWC上海GTI峰会期间,爱立信亚太区前沿技术总监Bo Hagerman博士(左三)代表爱立信就AI数据、用例及应用场景等相关问题发表看法

AI助力优化网络性能、简化操作

论坛上,Hagerman博士首先强调了AI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来自网络的数据质量,其策略决定了数据的获取、执行和决策,以及确保数据的高质量、高多样性以及强相关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对于通信领域的AI应用,他指出可利用AI算法优化网络性能和操作,以提升网络服务和简化网络功能。

根据爱立信的评估,目前的AI功能可以有效增强底层MIMO方案,节省网络的能耗,进行网络适配并简化操作。

此外Hagerman博士还提到AI的业务应用层面上的潜在价值。例如,制造领域业利用AI提升性能降低时延,特别在5G-A的特色应用情况下。此外,新加坡国立大学卫生系统(NUHS)基于AI的Prescience系统能够在手术前、中、后期分析患者数据,大大提升了手术安全性同时提升了医疗效率。

2.jpg

爱立信致力携手产业伙伴共同推动5G-A×AI融合创新发展

提升AI可信度,重视隐私保护

随着人工智能日益深入地融入生活,人们对其可信度的担忧与日俱增。在回应业界普遍关注的AI重点要求时,Hagerman博士强调,AI的可信性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信任通信、决策的隐私与安全问题,以及数据训练时数据的保护,特别是这些数据需受到何种程度的限制。

他指出,AI可信度建立在丰富的高质量数据基础之上,而隐私保护对于建立AI可信度至关重要。为实现有效的隐私保护,建立健全的AI隐私监管机制势在必行。

Hagerman博士认为,需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并强调了全球统一的可信和安全标准的重要性,以避免产业界走向不同方向。标准化为监管提供了具体的依据和准则,有助于明确AI技术在隐私保护方面的具体操作规范,进一步提升AI可信度,从而营造良好的AI发展环境。

关于爱立信

爱立信的高性能可编程网络每天为数十亿人提供连接。近150年来,我们一直是通信技术的开拓者。我们致力于为运营商和企业提供移动通信和连接解决方案。我们与客户和合作伙伴携手,共同将未来的数字世界变为现实。更多信息请访问www.ericsson.com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博:weibo.com/ericssonweibo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信号:Ericssonchina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40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