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118日,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IC China 2024)上发表了题为《面向智算时代的产品设计与制程技术创新》的演讲,分享了对智能计算技术发展趋势的洞察,介绍了英特尔如何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加速从云到端的智能计算落地,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1.jpg

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在IC China 2024发表主题演讲

根据有关技术发展研究报告,大语言模型的参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如此规模的模型将带来卓越的性能,需要各方协作将其以可持续的方式落地到千行百业的应用场景中。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指出,每家公司都将成为AI公司,每台设备都将成为AI设备,每个人都能受益于AI技术的神奇力量。

宋继强表示,智能计算的落地既需要强大的半导体算力支撑,也需要从云到端全面的技术创新。不同级别的计算资源在AI应用中有不同的用途,从客户端到边缘再到数据中心,随着任务复杂度和规模的增加,所需的计算资源也在增加。不同类型的工作负载,在更为合适的硬件上运行,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例如,客户端层面,AI PC适用于执行轻量级的推理任务;在边缘,工作站适用于模型的微调和推理任务,服务集群适用于轻量级的训练和峰值推断任务;规模较大的训练和推理负载,则需要在数据中心内的超级服务集群和巨型服务集群上完成。

从最底层的制程和封装技术,到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的产品,再到整个生态系统,英特尔正在通过全方位的产品和技术创新,推进智能计算的进一步落地和发展。

制程和封装技术创新

宋继强介绍,在底层技术方面,英特尔将于2025年实现四年五个制程节点计划,通过Intel 18A重获制程领先性。目前,基于Intel 18A打造的首批产品,客户端处理器Panther Lake和服务器处理器Clearwater Forest的样片均已出厂、上电运行并顺利启动操作系统,预计将于2025年开始量产。

2.png

Intel 18A晶圆

Intel 18A中,英特尔成功集成了两项创新技术,一项是RibbonFET全环绕栅极晶体管,能在更小的占用空间中,以相同的驱动电流提供更快的晶体管开关速度,另一项是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将电源线移至晶体管背面,与信号线相分离,有助于提升晶体管密度和改善供电。Intel 18A还将向英特尔代工的客户开放。

结合英特尔的先进封装能力,2.5D技术EMIB(嵌入式多芯片互连桥接)和3D技术Foveros,以及未来的Foveros Direct(混合键合解决方案)、玻璃基板和光电共封,这些底层技术创新将有助于英特尔及其代工客户打造性能更强、功耗更低的芯片,灵活满足智能计算的算力需求。

产品和生态系统

宋继强还分享了英特尔在2024年的产品进展,多样化的芯片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和客户差异化的需求,加速智能计算创新。模块化的SoC架构设计更为这些产品带来了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在产品之外,英特尔也积极与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等生态系统伙伴合作,通过全栈、开放的软件生态,进一步推动智能计算落地。

在服务器处理器方面,英特尔先后推出了代号为Sierra Forest的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和代号为Granite Rapids的英特尔至强6性能核处理器。前者专门面向高核心密度和规模扩展任务所需的高效能优化,如云原生应用、内容分发网络等,可在提供高效算力的同时显著降低能源成本;后者则专为AI、数据分析、科学计算等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设计,性能相比上一代产品大幅提升,并凭借更多的核心数量、双倍内存带宽、内置的AI加速功能,满足从边缘到数据中心再到云环境中的各种智能计算挑战。同时,至强6产品架构兼容,共享软件栈和开放的软硬件供应商生态。

3.jpg

英特尔至强6性能核处理器

在客户端处理器方面,英特尔发布了代号为Lunar Lake的酷睿Ultra 200V系列处理器,和代号为Arrow Lake的酷睿Ultra 200S处理器,分别在移动端和桌面端加速AI PC创新。目前,英特尔已出货了超过2000万台AI PC设备,在生态系统方面,已支持了超过100ISV300多项AI应用和500多个AI模型。IDC预测,AI PC2025年将占据市场的一半份额,而在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00%

4.jpg

酷睿Ultra 200V系列处理器

特别地,针对中国客户对高能效、定制化封装解决方案的需求,英特尔已经宣布扩容英特尔成都封装测试基地,增加为服务器芯片提供封装测试服务,并设立一个客户解决方案中心,作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站式平台,加速行业应用落地。宋继强表示,英特尔将加大对中国客户支持的力度,提升响应速度,提供基于英特尔架构和产品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科技,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8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40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cathy的头像
cathy

中国家电、智能家居制造业供应链展览会

中国消费电子、智能终端制造业供应链展览会

技术、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制造设备、材料——定制与采购

 

深圳展   2025年08月26-28日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

慈溪展   2025年03月01-03日   慈溪国际会展中心

青岛展   2025年06月18-20日   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红岛新馆)


关注展会公众号,了解更多展会资讯

1.jpg

2.png

3.png

4.png 

展会亮点

1.CAEE是专注于消费电子、家电、智能终端制造业供应链定制与采购的综合展览平台;

2.广东、慈溪、青岛联合举办,观众与采购商覆盖全国70%的消费电子、家电、智能终端制造企业,以及上游供应链企业;

3.观众主要来自:消费电子、家电、智能终端制造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供应链管理、采购、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产品检测等门部工程师、技术员、设计师等;

4.展会采取多维度数字化宣传的方式,并与多家大型媒体、行业协会和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利用媒体和庞大的行业渠道资源扩大展会影响力;

 

上届回顾

1.508家国内外知名参展企业:炜盛电子、沁恒微、深圳爱普特、巨晟科技、泰芯半导体、华芯微特、四方光电、苏州慧闻、艾礼富、雨菲电子、易通自动化、福义乐、竞沃电子、乐山无线电、三友联众、芯创、温达电子、双鹿智能、瑞比德传感、道合顺传感、馨源电子、广芯电子、华芯科技、航天电机、展讯智能、捷泰达等;

2.50083名专业观众和采购商:65%来自消费电子、家电、智能终端等相关制造企业;35%来自家电上游配套企业。

3.观众的职务:70%来自消费电子、家电、智能终端制造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供应链管理、采购、技术、设计、研发、生产与制造、产品检测等相关部门部的工程师、技术员、设计师等;

 

知名采购商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pple苹果公司

海尔集团公司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ViVO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HONOR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

博世家电集团公司           西门子家电集团公司

韩国LG电子公司            戴尔(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追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创维集团有限公司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索尼公司

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富士康科技集团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伊莱克斯(中国)有限公司   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公司

云鲸智能创新(深圳)公司   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参展范围

零部件、配套件、结构件展区

芯片、模组与应用方案展区                 

电子元器件与组件展区

智能控制器、MCU、单片机展区     

消费类传感器、雷达技术与应用展区       

摄像头与模组展区

AI识别、生物识别、身份验证、密码技术展区                 

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展区

中小尺寸显示屏、触摸屏、数码管展区 

无线连接技术与模组展区     

主板、排线、连接器展区

面板、外观件展区                         

面板与外观件加工设备展区                

五金件、钣金件展区                       

电子五金、精密五金加工设备展区          

装配与制造技术设备展区                   

电子包装技术、包装材料展区        

消费类电池、聚合物电池、超级电容器展区                           

微电机、微型齿轮箱、微型轴承展区  

原辅材料展区(金属、塑料、电子材料等)   

设计与研发展区

试验与测试技术展区                       

其他零部件、技术、材料展区

 

技术论坛与新品发布——诚邀发言嘉宾

中国消费电子、家电、智能终端科技与创新大会

中国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技术论坛

中国消费电子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推广与应用论坛

中国消费电子、家电、智能终端行业先进制造技术论坛

 

消费电子、家电、智能终端制造业上游供应链——供需对接洽谈会

展会现场将组织多场消费电子、家电、智能终端制造业上游供应链——供需对接洽谈会,发布多家知名消费电子、家电、智能终端制造企业采购需求,促进上下游企业的精准对接。

 

组委会联系方式:

上海闻帆展览有限公司   深圳市闻帆展览有限公司

联系人:王  海180 2018 5562(微信同号)

邮  箱:wfexpo@163.com

官  网:www.caee-expo.com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40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Flagship PioneeringTerrayWeights & Biases 和其他数十家组织机构正在推动生物分子科学的发展

1.png

NVIDIA 今日宣布,全球制药和科技生物行业的领导者、学术先锋和 AI 研究人员正在使用开源的 NVIDIA® BioNeMo™ 框架,来推进药物研发并加速分子设计。

研究人员需要专门的生物分子模型和数据集来大规模地收集洞察,以便更快地设计治疗方案。开源 BioNeMo 框架提供了一系列加速计算工具,旨在为生物分子研究提供指数级扩展的 AI 模型,为生物制药领域带来新的超级算力水平。

NVIDIA 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总经理兼副总裁 Kimberly Powell 表示:“最近的诺贝尔化学奖证明了 AI、加速计算和日益扩大的数据集的融合为制药行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帮助解开生物系统的复杂奥秘,我们推出了 BioNeMo 开源框架,它将使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员能够更快开发出挽救生命的治疗方法。”

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科技生物研究人员以及 AI 平台公司与组织已经或即将为这一开源框架做出贡献,包括 A Alpha Bio、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Dyno Therapeutics、罗氏集团的成员基因泰克、Ginkgo Bioworks、Relation、VantAI 和 Weights & Biases。另外,以推动计算科学发展著称的领先重点科研机构也使用 BioNeMo 框架推动创新。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计算科学小组负责人 Arvind Ramanathan 表示:“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贡献了数十亿参数的生物模型,这些模型需要使用专门的软件在高性能计算环境中训练而成。BioNeMo 为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和更广泛的生物技术社群提供了一个企业级开源解决方案,使研究人员能够在本来不具备足够的计算专业知识的实验室中,轻松扩展大型生物基础模型的训练规模。”

推出下一代 BioNeMo 平台

这个端到端 NVIDIA BioNeMo 平台专为加快 AI 药物研发和分子设计模型的创建、定制与部署而设计。通过与加速计算基础设施无缝集成,该平台能够降低成本、扩大规模,并加快药物研发流程的速度,进而从生物分子数据中提炼出快速、可靠的洞察。

除 BioNeMo 框架外,该平台还支持 NVIDIA NIM™(经过优化的安全、可扩展 AI 推理微服务)和 NVIDIA BioNeMo Blueprints,后者是针对湿实验室和计算工作流的优化参考设计。

NVIDIA 还发布了适用于 BioNeMo 的一系列经过优化且易于使用的全新 NIM 微服务。这些微服务可以快速、轻松地部署在本地或任何数据中心或云中,使开发人员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灵活运行应用,并缩短了生物药物研发研究中从推理到获得洞察的时间。

新推出的 NIM 微服务支持业界领先的模型,包括:

  • AlphaFold2 是谷歌 DeepMind 开发的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专为改变蛋白质结构预测而设计。通过使用适用于 BioNeMo 的 AlphaFold2 NIM 微服务,研究人员近乎实时地预测蛋白质结构的速度提高了 5 倍。

  • DiffDock 2.0 基于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成果,并在金标准 PLINDER 数据集上训练而成。借助 DiffDock 2.0 NIM 微服务,研究人员预测分子取向的速度提高了 6.2 倍,准确率提高了 16%。

  • RFdiffusionProteinMPNNNIM 微服务帮助研究人员更快设计出与目标分子结合的新型蛋白质,并推动新的蛋白质疗法的创造。

BioNeMo 现在加入了包括 cuEquivariance 在内的全新加速库,能够加速 DiffDock 化学预测所必需的数学计算。

企业可以使用 NVIDIA BioNeMo Blueprints(一个可定制的参考 AI 工作流目录)来帮助开发人员将其 AI 部署扩展为企业级生产管线。

用于虚拟筛选的 BioNeMo Blueprint 提供了一个可定制且易于遵循的工作流,不但能够使用 NIM 微服务来更快设计出小分子,同时还能节省时间和成本。

目前已有 200 多家科技生物公司、大型制药公司和初创企业用户将 BioNeMo 集成到其计算机辅助药物研发平台和工作流中。

埃森哲、亚马逊云科技(AWS)和德勤等全球系统集成商、软件提供商和云服务提供商正在将 NVIDIA BioNeMo Blueprints 带给全球各地的企业。

关于NVIDIA

NVIDIA(NASDAQ:NVDA)是加速计算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围观 8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40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配备的先进功能越来越多,旨在增强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更多的功能意味着需要更复杂的电子器件,这凸显了电源效率的重要性。高能效有助于延长行驶里程并降低运营成本,使半导体制造商可以将微控制器 (MCU) 等电气元件的典型电源电压从 5V 降低到 3.3V。在许多汽车系统中,现在只需要为 5V 控制器局域网 (CAN) 收发器提供 5V 电源轨,而其他元件可以使用由 12V、24V 或 48V 电池提供的 3.3V 或更低电源轨。使用 3.3V 电源运行的 CAN 收发器将不再需要 5V 电源轨,便于与 MCU 无缝连接。

对于目前正在生产的汽车 CAN 网络,唯一符合电磁兼容性 (EMC) 标准的收发器也需要 5V 电源。图 1 展示了一个 5V CAN 节点的简化方框图,其中将 CAN 控制器集成到 MCU 中。有了 3.3V CAN 收发器,MCU 和收发器便可以使用 3.3V 电源,因此将缩减整体物料清单成本和布板空间。

1.png

图 1. 使用 3.3V CAN 的设计简化图

3.3V CAN 收发器在工业市场中存在了数十年。但是,设计人员在将此类器件过渡到汽车市场时面临着两项挑战:如何与现有的 5V CAN 收发器进行互操作以及如何满足严格的汽车 EMC 要求。本文将介绍 TI 的 3.3V CAN 收发器如何帮助克服这些挑战。

5V CAN 收发器互操作性

5V CAN 收发器是 CAN 网络的常用解决方案,因此 3.3V CAN 收发器必须能在现有网络和架构内完全互操作,这一点至关重要。对于一级汽车供应商来说,互操作性尤为重要,因为他们通常不负责整个 CAN 网络的设计。这些供应商将不知道他们设计的 CAN 总线部分会连接到 3.3V 还是 5V 收发器。3.3V 和 5V CAN 之间的互操作性可降低这一风险。如果 5V 和 3.3V CAN 收发器完全可互操作,则无需再将通信总线上的所有节点更改为 3.3V。子系统设计人员可以灵活决定 CAN 总线上的单个节点是否需要使用 3.3V 收发器。

2.png

图 2. 3.3V 和 5V CAN 收发器的互操作性

TI 的 3.3V CAN 系列已成功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16845-2 的测试。该测试覆盖了一个全部是 3.3V 收发器的同构网络以及一个异构网络,该异构网络的 16 个 CAN 节点中有 4 个是 3.3V 收发器,其余 12 个 CAN 节点混用了其他三款业界认可的 5V CAN 收发器。TI 的汽车级 3.3V TCAN3403-Q1TCAN3404-Q1 收发器已成功通过该互操作性测试。

EMC 要求

CAN 收发器的 EMC 性能是通过两个参数来衡量的:器件本身产生的发射和系统干扰的抗扰性。TCAN3404-Q1 和 TCAN3403-Q1 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62228-3 标准中的 EMC 性能要求。

发射是指电磁能量释放。理想情况下,低发射可确保正常运行时不会影响其他附近元件的性能。抗扰性是指器件在存在干扰(例如来自其他附近元件的发射)的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能力。第三方测试机构执行的测试是汽车应用领域最为严格的测试之一,旨在鉴定 CAN 收发器的发射和抗扰性能的表征。

5V CAN 收发器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商用器件影响了 EMC 标准的制定,而 3.3V CAN 收发器一直在努力克服满足现有标准的挑战。TCAN3404-Q1 和 TCAN3403-Q1 能够在同构或异构网络中满足 EMC 要求,因此可以克服这一障碍。

结语

TCAN3403-Q1 和 TCAN3404-Q1 符合严格的汽车 EMC 要求,并能够与 5V CAN 收发器完全互操作。随着 3.3V 电压成为汽车元件的标准电源电压,3.3V CAN 收发器可实现设计灵活性,减少系统中的电源数量,从而降低功耗和成本。

附加资源

有关 3.3V CAN 收发器的更多技术信息,请查看技术白皮书“通过汽车认证且符合电磁兼容性标准的 3.3V CAN FD 收发器”。

关于德州仪器 (TI)

德州仪器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从事设计,制造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企业系统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让世界更美好。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可靠,更经济,更节能,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

登陆 TI.com.cn 了解更多详情。

围观 4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40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1月18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IC China 2024)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王世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文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顾瑾栩,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南翔等出席开幕式。

IC China 2024以“创芯使命·聚势未来”为主题,聚焦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及超大规模应用市场,全景展现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成果,汇聚全球行业资源。据了解,本届博览会在参展参会企业规模、国际化程度、落地效果等方面全面升级。来自半导体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测和下游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的550余家企业参会参展,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半导体行业组织分享了当地产业信息并与中方代表充分交流。围绕智算产业、先进存储、先进封装、宽禁带半导体等热门话题,以及人才培养、投融资等热点议题,IC CHINA设置了丰富的论坛活动和“百日招聘”等专场活动,展览面积达3万平方米,为企业和专业观众提供更多交流合作机会。

陈南翔在致辞中指出,今年以来,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逐步走出下行周期,迎来新的产业发展机遇,但在国际环境和产业发展方面,还面临变局和挑战。面对新的形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将凝聚各方共识,促进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遇到行业热点事件,代表中国产业发声;遇到行业共性问题,代表中国产业出面协调;遇到行业发展问题,代表中国产业提供建设性意见;遇到国际同行与会议,代表中国产业广交朋友,并基于IC China为会员单位及业界同仁提供更加优质的会展服务。

开幕式上,韩国半导体行业协会(KSIA)执行副会长安基贤、马来西亚半导体行业协会(MSIA)主席代表邝瑞强、巴西半导体行业协会(ABISEMI)主任萨米尔·皮尔斯、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SEAJ)专务理事渡部潔、美国信息产业机构(USITO)北京办事处总裁缪万德分享了全球半导体产业最新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新紫光集团董事、联席总裁陈杰,迪思科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吉永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首席供应官应为民发表了主旨演讲。

IC China 2024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主办,北京赛迪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承办。自2003年起,IC China已连续成功举办20届,成为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年度重大标志性活动。

来源:中国电子报

围观 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40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是德科技产品营销经理 Choon-Hin Chang

是德科技产品营销经理 Choon-Hin Chang.jpg

印刷电路板组件(PCBA)制造商依靠在线测试(ICT)系统来检测制造工艺和元器件中存在的缺陷。制造商倾向于使用 ICT 系统来测试电子组件,因为这种系统不仅易于编程、能够轻松识别各种故障,还具有测试吞吐量高、误报率低以及故障诊断准确度高等诸多优势。

近年来,PCBA 技术持续进步,测试理念不断演进,制造业的业务模式也在不停转变,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使得ICT 系统的行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为ICT制造商提出了诸多新的、多样化的要求,促使其不断探寻破局之道。尤为突出的是,在特定产品领域,测试接入点的数量不断减少,同时,用于高速信号传输设备和球栅阵列封装器件的低压差分信号集成电路日益普及,随之而来的测试挑战也愈发严峻。这些复杂情况促使 ICT 制造商开始积极创新、因时而变,以确保其测试解决方案的有效性且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此篇是德科技署名文章旨在探讨ICT 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这些技术进步如何扩大在线测试的覆盖范围,提高可靠性和吞吐量,从而彻底改变制造测试,并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ICT 系统之面面观

20 世纪 70 年代末,在生产过程中引入在线测试(ICT)系统,成为了电子制造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彼时的行业格局与当下截然不同:印刷电路板组件(PCBA)普遍采用插孔技术,所有元器件均被安置在电路板的一侧;而这些电路板的供电电压,通常也不超过15V。这一时期,在制造过程中进行功能测试是一项既复杂又耗时的任务。

在电子制造业,精准度与高效率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变化,要求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采用严格而精密的测试方法,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在众多测试手段中,在线测试(ICT)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确保印刷电路板组件(PCBA)品质与可靠性的有力保障。ICT系统的问世,为PCBA制造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整个测试过程的评估重点已从对电路板整体功能的检验,转变为对单个零部件功能性的细致评估,同时,也确保了整个组装流程的严谨与完整。

图1所示,ICT系统利用针床测试夹具来对电路板的功能进行评估。该夹具由多个弹簧测试探针构成,这些探针的位置与印刷电路板组件(PCBA)上的测试点位精确对应。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只需将待测的PCBA放置于针床上并轻轻向下按压,测试探针便会与PCBA上的测试点位或元器件的引线紧密接触,让测试人员能够在PCBA的特定位置注入信号和电源,同时准确测量电气特性及响应参数,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以及电压水平等。

凭借强大的电气测试接入能力以及创新的电路保护和电压输出技术,ICT测试系统可以对每个元器件实施精准测试。得到的测试结果有助于验证元器件的连接状况,检查是否存在开路、短路或元器件值不正确等制造缺陷。其中隐含的基本原理在于:只要ICT系统能够验证和确认所有元器件均正常运行,且组装过程无误,那么制造商便可以全然放心地相信电路板的功能表现。

图 1:针床 ICT 测试夹具.jpg

1:针床 ICT 测试夹具

应对测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印刷电路板(PCB)正朝着更小、更复杂的方向演进,这无疑增加了确保全面电气性能测试的难度。一方面,低电压差分信号集成电路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差分信号传输;另一方面,球栅阵列(BGA)封装器件的使用也日益增多,同时输入/输出速度也在不断提升,这些变化共同构成了新的挑战。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制造商们开始精心打造复杂的高密度互连电路板,这些电路板不仅采用了隐蔽和埋入式通孔设计,还缩小了轨道间距,并减少了整个板面用于电气测试接入的铜材面积。

在满足技术需求的同时,ICT系统的制造商还积极调整自身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测试理念并抓住新的业务驱动因素。然而,ICT供应商在努力满足各制造商多样化需求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毕竟,每位制造商对于ICT系统的要求都各具特色,对于系统功能的期望也各不相同。举例来说,利润比较低的制造商往往更注重寻求具有成本效益高的ICT解决方案;而那些生产可靠且复杂产品的制造商,则要求ICT解决方案具备全面的故障诊断覆盖范围以及更多的引脚数量;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制造商而言,他们期望的是测试吞吐量的显著提升;至于采用外包模式的制造商,他们则更加看重设备的兼容性。

随着时间推移,ICT供应商已经能够成功满足各种不同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客户需求,他们通过提供多层次的ICT系统来实现这一目标。如图2所示,这一策略使得制造商能够精准地获取所需的测试功能,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扩展升级,而无需对测试设备本身进行任何改动。

但是,如果制造商只使用制造缺陷分析仪(MDA+)之类测试设备的话,那么在面对复杂的PCBA时,可能会因其测试能力有限而面临挑战。反之,对于简单的PCB组件而言,选择高性能的ICT在线测试平台又可能显得大材小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高级功能派不上用场,而且程序开发也需要高度专业的操作人员来完成。

图 2:ICT 平台适应性强,能无缝满足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种测试需求.jpg

2ICT 平台适应性强,能无缝满足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种测试需求

扩大测试覆盖范围

20世纪90年代,TestJet技术的诞生可谓是在线测试覆盖率提升的一大突破。然而,在面对当今的 PCBA 测试时,TestJet 这类电容式探头测量技术逐渐落伍,非矢量测试增强型探头(VTEP)技术应运而生。

非矢量技术

VTEP 的使用扩大了 ICT 的测试覆盖范围,尤其是对于封装类型难以测试的电路板,如 BGA、微型 BGA 和 SMT 边缘连接器而言,更是一种福音。而现今的nanoVTEP技术,不仅大幅提高了测试吞吐量,满足了大批量生产的迫切需求,还有效降低了测试夹具的成本。更重要的是,nanoVTEP凭借其卓越的故障诊断覆盖率,为PCBA测试提供了既可靠又高效的解决方案。

边界扫描测试

随着技术日益升级,复杂的互连、有限的接入点和不断增加的元器件密度使得芯片组测试工作愈发艰难。举例来说,在设计时钟频率和元器件密度都比较高的服务器电路板时,设计人员需要额外考虑如何保持信号完整性并尽可能减少失真。紧密相邻的并行走线可能会产生电磁干扰,而高速信号传输路径上的测试焊盘则可能导致反射和信号衰减。

由于电气接入受到限制,ICT 能覆盖的 PCBA 测试范围比较小。制造商可以通过边界扫描测试来检查 PCBA 的功能,无需接入内部电路的所有点位即可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前提是,制造商需按照IEEE 1149.1标准来设计PCBA,该标准要求每个引脚都需与边界测试单元相连。借助IEEE 1149.1标准提供的信息,制造商便能轻松验证PCBA的整体功能,而无需对各个组件逐一进行检查

提高大批量制造环境中的测试效率

在大批量制造环境中,高效、可靠地生产 PCBA 是满足市场需求和保持竞争力的一大关键。随着贴装设备的速度飙升,产线开始以秒为单位衡量生产节拍,在线测试设备的存在有可能成为生产瓶颈

这一现状让制造商陷入两难境地:要么通过增加更多设备来提高测试能力,要么通过缩短测试时间来维持预期的生产节拍。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挑战。增加设备不仅耗资巨大,还需要配备更多的测试夹具,并且可能因为生产场地的空间限制而难以实现。而缩减测试时间,则意味着需要开展更多的程序维护工作,同时还会削弱ICT系统有效检测故障的能力。

而针对上述问题,更为理想的解决方案是,持续提升测试设备的执行速度,直至其不再成为生产线上的制约因素。目前,部分ICT系统已实现升级,能够支持对多个组件进行同步测试。这一升级需要在测试系统中增设仪器,使得测试执行人员能够同时对多个组件(通常是在作为面板一部分而生产的电路板上)进行测试。

在常规设置中,在线测试仪通常每次只能测试最多四块电路板。大批量制造环境对于效率和吞吐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需要具备同时测试更多电路板的能力。大规模并行电路板测试可以使用多个并行测试内核同时对多个电路板执行测试。通过并行测试,用户得以同时评测多个单元,因此缩短了每个单元的平均测试时间。这一技术的突破,显著提升了整个电路板的测试吞吐量和整体效率,极大地优化了测试流程。

为了应对当代 PCB 生产制造过程中存在的技术和业务运营层面的障碍,ICT 系统经历了显著变革。时至今日,它们的功能相较于刚问世时有了长足发展。通过采用一系列增强方法,例如减少接入测试、集成边界扫描功能、采用 nanoVTEP 技术和嵌入式测试工具、构建并行测试能力和功能性测试能力以及采用自适应系统配置等,使得ICT系统的适用能力和实用性得到了长久的保持与提升。

正因如此,ICT 仍然是大批量 PCBA 制造商在排查制造工艺和元器件中存在缺陷时所采用的主要工具之一。

关于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NYSE:KEYS)启迪并赋能创新者,助力他们将改变世界的技术带入生活。作为一家标准普尔 500 指数公司,我们提供先进的设计、仿真和测试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工程师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更快地完成开发和部署,同时控制好风险。我们的客户遍及全球通信、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与国防、汽车、半导体和通用电子等市场。我们与客户携手,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是德科技官网 www.keysight.com

围观 8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39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内置ROHM自有的HD单声道模式,除“空间音效”、“静谧性”、“规模感”三要素外,还能真实地表现出乐器原本的“质感”

为了与音响设备的DAC区分,在本新闻稿中表述为“DAC芯片”。

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总部位于日本京都市)开发出一款属于适合播放高分辨率音源*1MUS-IC™系列旗舰机型32D/A转换器IC(以下简称DAC芯片)“BD34302EKV”,并推出其评估板“BD34302EKV-EVK-001”,现均已开始销售。

1.jpg

DAC芯片是决定音响设备音质的最重要器件之一,因为需要从高分辨率音源等数据中更大程度地提取信息并将其转换为模拟信号。ROHM基于50多年的音频IC产品开发经验,确立了“音质设计技术”,并开发出高音质声音处理器IC和高音质音响电源IC等诸多专注于音质的产品。

MUS-IC™系列第1代音频DAC芯片BD34301EKV”因其出色的音质而获得高度好评,目前已被多家公司的旗舰产品采用,“BD34302EKV”是该系列的第2代产品。新产品不仅能表现出ROHM DAC芯片的基本理念——“自然而平稳的声音”,继承了MUS-IC™系列的三大要素——“空间音效”、“静谧性”和“规模感”,还旨在真实表现出乐器原本声音的“质感”。

BD34302EKV通过采用了DWAData Weighted Averaging*2新算法,使其主要性能指标——THD+N*3特性达到-117dB(THD:-127dB),从而能够打造出让人感受到更真实质感的音质。另外,噪声性能指标“信噪比SN比)”达到130dB,实现了满足旗舰机型用DAC芯片要求的性能。此外,支持可播放的采样频率高达1,536kHz,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出客户设计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高精度运算优势。不仅如此,每个通道分配1DAC芯片的单声道模式,采用的是ROHM自有的HDHigh Definition)单声道模式*4,这非常有助于实现自然流畅的声音。而且,MUS-IC™系列即使在微小的细节上也展现出毫不妥协的匠人技艺。在ROHM多年来积累的音质设计技术基础上,还为BD34302EKV的每个引脚选择了最合适的键合线材料,以更真实地表现出乐器原本的“质感”。这些特点有助于实现高音质音响设备制造商所追求的理想声音。

新产品已于20248月开始出售样品,预计将于202411月开始量产。前道工序的生产基地为ROHM Hamamatsu Co., Ltd.(日本滨松市),后道工序的生产基地为ROHM Integrated Systems (Thailand) Co., Ltd.(泰国)。另外,新产品及配套评估板BD34302EKV-EVK-001已经开始网售,从Ameya360等电商平台均可购买。

2.jpg

MUS-IC™系列DAC芯片产品阵容>

3.jpg

<电商销售信息>

开始销售时间:202411月起

电商平台:Ameya360

新产品在其他电商平台也将逐步发售。

4.jpg

・产品型号:BD34302EKV

・评估板型号:BD34302EKV-EVK-001

<关于ROHM音频IC的高端系列“MUS-IC™

MUS-IC™”(正式名称:ROHM Musical Device MUS-IC™”)是在ROHM的企业特色——“质量第一”、“为音乐文化的普及与发展做贡献”、“垂直统合型生产”基础上,融合“音质设计技术”开发而成的,是ROHM的音质负责人带着自信推出的高端音频IC专用的音频产品品牌。如欲进一步了解详情,请访问ROHM Musical DeviceMUS-IC™”的网页:https://micro.rohm.com.cn/mus-ic/

MUS-IC™ROHM Co., Ltd. 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术语解说>

*1) 高分辨率音源(High-resolution Sound Source

一般音乐用CD播放的音乐采样频率为44.1kHz,量化位数为16bit,而高分辨率音源的采样频率96kHz以上,量化位数24bit以上较为普遍。即高分辨率音源的信息量比普通CD唱片多得多,因而可实现高音质。

*2) DWAData Weighted Averaging

一种在使多个开关器件工作并进行模拟转换时,通过消除器件失配来提高音频特性的技术。

*3) THD+N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 Noise(总谐波失真加噪声特性)

音频设备的性能指标之一,用高次谐波占基波的百分比来表示。该特性可以体现出波形再现的真实程度,数值越小越真实。

*4) HDHigh Definition)单声道模式

一种通过ROHM自有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来提高比特(振幅)方向分辨率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可提高数值性能,还可将音质改善为能够体现出乐器质感的丝滑流畅的声音。

5.jpg

【关于罗姆(ROHM)】

罗姆(ROHM)成立于1958年,由起初的主要产品-电阻器的生产开始,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半导体厂商。罗姆的企业理念是:“我们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将为国内外用户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优质产品,并为文化的进步与提高作出贡献”。

罗姆的生产、销售、研发网络分布于世界各地。产品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包括IC、分立式元器件、光学元器件、无源元器件、功率元器件、模块等。在世界电子行业中,罗姆的众多高品质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许可和赞许,成为系统IC和先进半导体技术方面的主导企业。

【关于罗姆(ROHM)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销售网点:为了迅速且准确应对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的要求,罗姆在中国构建了与总部同样的集开发、销售、制造于一体的垂直整合体制。作为罗姆的特色,积极开展“密切贴近客户”的销售活动,力求向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目前在中国共设有20处销售网点,其中包括上海、深圳、北京、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宁波、西安、武汉、东莞、广州、厦门、珠海、重庆、香港、台湾。并且,正在逐步扩大分销网络。

技术中心:在上海和深圳设有技术中心和QA中心,在北京设有华北技术中心,提供技术和品质支持。技术中心配备精通各类市场的开发和设计支持人员,可以从软件到硬件以综合解决方案的形式,针对客户需求进行技术提案。并且,当产品发生不良情况时,QA中心会在24小时以内对申诉做出答复。

生产基地:1993年在天津(罗姆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和大连(罗姆电子大连有限公司)分别建立了生产工厂。在天津进行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和光学传感器的生产,在大连进行电源模块、热敏打印头、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的生产,作为罗姆的主力生产基地,源源不断地向中国国内外提供高品质产品。

社会贡献:罗姆还致力于与国内外众多研究机关和企业加强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的研发活动。2006年与清华大学签订了产学联合框架协议,积极地展开关于电子元器件先进技术开发的产学联合。2008年,在清华大学内捐资建设“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并已于2011年4月竣工。2012年,在清华大学设立了“清华-罗姆联合研究中心”,从事光学元器件、通信广播、生物芯片、SiC功率器件应用、非挥发处理器芯片、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技术(结构设施健康监测)、人工智能(机器健康检测)等联合研究项目。除清华大学之外,罗姆还与国内多家知名高校进行产学合作,不断结出丰硕成果。

罗姆将以长年不断积累起来的技术力量和高品质以及可靠性为基础,通过集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扎实的技术支持、客户服务体制,与客户构筑坚实的合作关系,作为扎根中国的企业,为提高客户产品实力、客户业务发展以及中国的节能环保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39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1119专注于引入新品的全球电子元器件和工业自动化产品授权代理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供应AMD全新Versal™ AI Edge VEK280评估套件。Versal AI Edge VEK280评估套件采用AMD Versal AI Edge VE2802自适应SoC,该系列套件可帮助开发人员快速迭代其传感器融合和AI算法,用于工业、视觉、医疗保健汽车和科学领域的机器学习 (ML) 推理应用。

amd-xilinx-versal-ai-edge-vek280-evaluation-kit-print.jpg

AMD Versal AI Edge VEK280套件支持评估和开发基于Versal™ AI Edge系列产品的应用。该套件提供多种适用于AI引擎机器学习 (AIE-ML) DSP的高速连接选项和硬件加速引擎。VEK280评估板使用可扩展的器件组合,具有降低延迟、增强计算性能以及提升高级传感器融合和AI算法集成度的优势,可满足从边缘到端点的各种性能与功耗要求。该评估板配备12GB192位(62GB32位)LPDDR4组件,以及支持H.264/H.265HDMI 2.1视频输入和输出的集成式视频解码器单元。VEK280不用于量产,不需要完整的可靠性和生产认证。

如需进一步了解,请访问https://www.mouser.cn/new/xilinx/xilinx-amd-versal-ai-edge-vek280-kit/

作为全球授权代理商,贸泽电子库存有丰富的半导体、电子元器件以及工业自动化产品。贸泽旨在为客户供应全面认证的原厂产品,并提供全方位的制造商可追溯性。为帮助客户加速设计,贸泽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库,包括技术资源中心、产品数据手册、供应商特定参考设计、应用笔记、技术设计信息、工程工具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

工程师还可以一键订阅免费的贸泽电子报,及时了解业界新品动态和资讯。在订阅贸泽的电子报时,我们可以根据您不断变化的具体项目需求来提供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参考信息。贸泽充分尊重用户的权利,让您能自由掌控想要接收的内容。欢迎登陆https://sub.info.mouser.com/subscriber-sc注册,及时掌握新兴技术、行业趋势及更多资讯。

关于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贸泽电子是一家授权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代理商,专门致力于向设计工程师和采购人员提供各产品线制造商的新产品。作为一家全球代理商,我们的网站mouser.cn能够提供多语言和多货币交易支持,提供超过1200家品牌制造商的680多万种产品。我们通过遍布全球的28个客户支持中心,为客户提供无时差的本地化贴心服务,并支持使用当地货币结算。我们从占地9.3万平方米的全球配送中心,将产品运送至全球223个国家/地区、超过65万个顾客的手中。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s://www.mouser.cn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39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NVIDIA CUDA-Q 平台使谷歌量子 AI 研究人员能够为其量子计算机创建大规模的数字模型,以解决设计中面临的各种挑战

NVIDIA 于今日宣布正在与谷歌量子 AI 合作,使用 NVIDIA CUDA-Q™ 平台进行模拟,加快下一代量子计算器件的设计工作。

谷歌量子 AI 正在使用量子-经典混合计算平台和 NVIDIA Eos 超级计算机,来模拟其量子处理器的物理特性。这将有助于克服量子计算硬件当前的一些局限,即量子计算硬件只能运行一定数量的量子运算,然后由于存在研究人员称之为噪声的现象就必须终止计算。

谷歌量子 AI 的研究科学家 Guifre Vidal 表示:要想开发出商用的量子计算机,就必须能够在控制噪声的情况下扩展量子硬件规模。借助 NVIDIA 加速计算,我们正在探索越来越大的量子芯片设计中噪声的影响。

理解量子硬件设计中的噪声需要进行复杂的动态模拟,以便充分了解量子处理器内的量子比特是如何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

过去,这些模拟的计算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却步。借助 CUDA-Q 平台,谷歌可以在 NVIDIA Eos 超级计算机上使用 1024 NVIDIA Hopper Tensor Core GPU,以极低的成本进行世界上最大、最快的量子器件动态模拟。

NVIDIA 量子和高性能计算总监 Tim Costa 表示:强大的 AI 超级计算有助于量子计算取得成功。谷歌对 CUDA-Q 平台的使用展现了GPU 加速的模拟在推进量子计算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它将帮助解决现实世界中的许多问题。

借助 CUDA-Q Hopper GPU,谷歌可以对包含 40 个量子比特的器件进行逼真的全面模拟,这是同类模拟中规模最大的。通过 CUDA-Q 提供的模拟技术,原本需要一周时间完成的噪声模拟现在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

驱动这些加速动态模拟的软件将公开发布在 CUDA-Q 平台上,使量子硬件工程师能够快速地扩展他们的系统设计。

关于 NVIDIA

NVIDIA (NASDAQ: NVDA) 是加速计算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围观 5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39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具有物理感知能力的  FlexNoC 5 互连 IP 提高了布局和布线效率,并减少了互连面积和功耗。

加利福尼亚州 坎贝尔 – 2024 年 11 月 19 日 – 致力于加速系统级芯片(SoC)创建的系统IP领先供应商 Arteris,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IP)今日宣布,兆易创新已获得 FlexNoC 5 互连 IP 授权,以提高产品性能、降低功耗并缩短上市时间。这些解决方案具有灵活性和成本效益,支持公司开发先进技术。

兆易创新(GigaDevice)致力于满足汽车行业的严苛标准,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其产品系列经过行业验证,为汽车级应用提供所需的高性能、高可靠性,以及功能安全性,满足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需求。

兆易创新MCU部门高级总监Sherry Jia表示:”我们之所以选择Arteris,是因为Arteris在互连技术方面拥有良好的业绩记录和经验丰富的支持团队。FlexNoC 5 在管理复杂的功能安全标准时特别有价值。”

Arteri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 Charles Janac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为兆易创新的汽车产品带来先进的互连IP。我们致力于支持客户创造满足最高安全和性能标准的尖端汽车解决方案。“

Arteris 的 FlexNoC 5 互连 IP 具有高性能、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它集成了硬件可靠性和功能安全功能,确保符合行业标准。NoC 的物理感知能力使 SoC 架构师能够及早预测设计挑战,从而显著缩短迭代周期。

关于 Arteris

Arteris 是领先的系统 IP 提供商,致力于加速当今电子系统中的系统级芯片(SoC)开发。Arteris 的片上网络(NoC)互连 IP 和 SoC集成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产品性能、更低的功耗和更快的上市时间,从而提供更好的 SoC 经济性,使其客户可以专注于构想未来。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arteris.cn

关于兆易创新

兆易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码: 603986) 是全球领先的Fabless芯片供应商。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本地化支持服务。兆易创新致力于构建以闪存、MCU、传感器和电源等主要产品线为核心驱动力的完整生态系统,为工业、汽车、计算、消费电子、物联网、移动、网络和通信等领域提供广泛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兆易创新公司管理体系已获得 ISO 9001:2015 和 ISO 14001:2015 认证。兆易创新不断寻求为客户提供更多技术服务,并与领先的晶圆代工厂、组装厂和测试厂结成了多个战略联盟,以简化供应链管理。详情请浏览:www.gigadevice.com

围观 5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38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