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络明芯发布多款车规级/工业级36V 2A/3A/4A同步降压恒压芯片IS32PM342x系列,进一步丰富了汽车电源/工业电源解决方案。该系列芯片采用自适应恒定导通时间(ACOT)环路控制实现对输出电压的快速精准调节,具有响应快,效率高,低功耗,超低EMI,外围器件少等优点,适合于通用车身电源模块,例如:多路氛围灯,ISD日行灯/尾灯,动态尾灯等汽车照明电源供电,以及汽车仪表盘,娱乐导航,ADAS,HUD,DMS等各种应用场合。

1.png

IS32PM3427工作电压范围为3.8V~36V,内部集成功率MOS管(上管80mΩ、下管40mΩ),最大输出电流4A。该芯片拥有业界领先的各项参数,如超低功耗,1uA超低关断电流,25uA静态电流,以节省电池功耗。可配置输出电压范围1V~24V,输出电压精度在常温可达到±1%,在-40℃~150℃范围内可达到±2% 。芯片工作频率高达2.2MHz ,采用无引线WFCQFN-14 (3mm × 4mm) 超小封装,可消除开关振铃,结合内置的扩频功能,实现优异EMI性能。芯片外围器件少,PCB占用空间小,可大大降低整个系统BOM成本。芯片工作效率最高可达95%。该芯片可配置轻载时自动切换到PFM模式,5V/100mA效率高达91%左右。芯片内置完善的故障检测和保护机制,包括输出短路,输出过压,PGOOD状态输出,过热关断等保护。该系列芯片已经通过AEC-Q100 grade1认证,-40℃~150℃工作结温,可以满足汽车电子系统严苛的应用环境需求。

2.png

图1、IS32PM3427典型应用

01 轻载两种工作模式可选择

1)PFM模式;

当配置为PFM工作模式,可以实现超低的静态功耗和全负载范围较高的工作效率。PFM模式下,IS32PM3427静态电流可低至25uA,工作效率可达到95%。

2)FCCM模式。

当配置为FCCM工作模式,芯片在全负载范围内以固定开关频率工作,输出纹波大大减小,系统EMI大大降低。图2、PFM&FCCM效率对比。图3、4,输出纹波对比。

  • 效率对比

  • 3.png

图2、FCCM&PFM效率对比

  • 纹波对比

4.png

图3、PFM&FCCM输出纹波对比

5.png

图4、FCCM相同电流不同频率输出纹波对比

02 优秀的EMI性能

  • 封装工艺(Flip chip on lead frame)

IS32PM3426/27采用无引线WFCQFN-14封装(外围尺寸3mm X 4mm),能够有效减小寄生参数,大降低EMI发射,同时增强散热能力。图5、振铃测试对比。

6.png

图5、振铃测试

  • 封装设计

采用输入对称的封装设计,上管、下管与两个Vin滤波电容可以分别组成两个高频电流回路,两个回路中的高频电流方向相反;可以巧妙地抵消近场磁场,进而减小EMI辐射发射。PCB设计时,推荐将输入电容对称布局,且尽量靠近芯片,从而更好的发挥芯片对称输入的结构优势。图6、引脚设计和layout参考。

7.png

图6、引脚设计&PCB 布局参考

  • 扩频技术

内置扩频技术,可以将集中在开关频率上的能量分散到开关频率附近的频段,从而减小开关频率及倍频处的EMI噪声。

8.png

图7、扩频测试

  • EMI实测表现

以下输出5V/4A,2层板,加共模电感,PASS CSPRS5 class 5 测试

9.png

以下是输出5V/4A,4层板,不加共模电感,PASS CSPRS5 CLASS 5测试  

10.png

03 IS32PM342x系列选型

11.png

IS32PM3426/27主要特性

  • 输入电压范围:3.8V~36V  

  • 输出电压精度:±1%(25℃),±2 %(-40℃~150℃)

  • 输出电压范围:1V~24V

  • 最大输出电流:2A(PM3426)/4A (PM3427)

  • 可调工作频率:100KHz~2.2MHz

  • 关断电流:1uA(典型),超低静态电流:25uA(典型)

  • 效率高达93%(5V/3A)

  • 轻载效率高达91%(5V/100mA)

  • FPWM PIN选择轻载FCCM或PFM工作模式

  • 支持扩频,优化EMI性能

  • 内置环路补偿和软启动

  • 输出电压故障提醒

  • 故障保护功能

    √ 逐周期限流保护

    √ 精确的UVLO保护

    √ 输出过压保护

    √ 输出短路保护

    √ VDD欠压保护

    √ TSD保护

  • 符合AEC-Q100 grade 1认证

  • 超小封装:WFCQFN-14 (3mm × 4mm)

  • 工作结温度:-40~150℃

IS32PM3420A/B独有特性

  • 最大输出电流:3A

  • 固定工作频率:400KHz

  • 满载效率高达91%(5V/3A)

  • 轻载效率高达90%(5V/100mA)

  • 输出电压故障提醒(PM3420A)

  • 可配置FCCM或PFM轻载工作模式(PM3420B)

  • 封装:SOP-8-EP

关于络明芯

络明芯微电子(Lumissil),是全球技术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其分支机构分布于厦门、武汉、苏州、合肥、深圳、上海、北京、中国香港、美国、日本、新加坡、欧洲、印度和韩国及其它地区。主要产品为用于中低功率的RGB混色和高功率照明应用的LED驱动、音频驱动、电源、MCU和传感器、GreenPHY和有线通信等各种集成电路芯片。主要应用于汽车;通信;工业、医疗、家电;消费电子等市场。更多资料请关注我们的官网:http://www.lumissil.com.cn

来源:Lumissil络明芯微电子

围观 4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82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在人工智能时代,计算需求急剧增加,芯片的晶体管数量不断攀升,GPU(图形处理单元)芯片在未来可能需要包含上万亿个晶体管。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先进封装技术的支持,在第十六届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同期召开的芯片设计与先进封装技术专题论坛上,芜湖立德智兴半导体有限公司CTO 李元雄人分享了万亿晶体管的GPU芯片如何通过先进封装技术实现,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1.png

李元雄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依赖于算法、算力和数据三个基石。随着算法的复杂性和数据量的增加,计算能力的提升变得至关重要。从1960年代集成电路发明至今,算力增长了千亿倍,相当于接近人脑的计算能力。未来的人工智能应用,如实时语音对话、自动驾驶和智能翻译等,都需要极高的计算能力,这推动了对万亿晶体管芯片的需求。

|万亿晶体管的芯片设计

他表示i要实现万亿晶体管的集成,关键在于垂直堆叠(3D)和水平扩展(2D、2.5D)两种方法。垂直堆叠通过增加芯片层数来提升集成度,水平扩展通过扩大芯片的面积来容纳更多的晶体管。

目前主要采用的先进封装技术有:

1、Foveros技术:英特尔的Foveros技术使用有源转接板,实现芯片的三维堆叠,通过XY和Z轴的延伸,增加互连密度。

2、SoIC技术:台积电的SoIC技术取消了凸点,通过混合键合技术提高了堆叠效率,互连密度达到了每平方毫米100万个连接点。

3、CoWoS技术:(Chip-on-Wafer-on-Substrate)是台积电推出的 2.5D封装技术,CoWoS是把芯片封装到硅转接板(中介层)上,并使用硅转接板上的高密度布线进行互连,然后再安装在封装基板上,如下图所示。

2.png

CoWoS主要用于高性能计算的2.5D封装技术,将多个芯片集成在一个硅中介层上,适用于高端GPU芯片。

4、InFO技术:集成扇出型封装技术,是台积电(TSMC)于2017年开发出来的FOWLP先进封装技术,是在FOWLP工艺上的集成,可以理解为多个芯片Fan-Out工艺的集成 ,而FOWLP则偏重于Fan-Out封装工艺本身。

InFO给予了多个芯片集成的空间,可应用于射频和无线芯片的封装,处理器和基带芯片封装,图形处理器和网络芯片的封装。下图为FIWLP,FOWLP和InFO对比示意图。 

3.png

InFO是较经济的封装技术,适用于消费电子产品,通过无硅中介层的封装方式降低成本。

李元雄指出先进封装技术的实现依赖于高密度硅通孔(TSV)和高精度纳米级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等关键技术。TSV通过等离子刻蚀实现高密度互连,混合键合则通过铜柱和二氧化硅界面的键合,保证芯片的高效堆叠和互连。此外,2.5D封装的Interposer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但需要精密的制造技术以保证芯片的可靠性和性能。

|经济高效的封装技术--扇出型晶圆级封装

李元雄特别指出扇出型晶圆级封装(Fan-out WLP)通过重构晶圆实现芯片的高效排列和封装,是一种适合本土芯片采用的经济高效封装方法。

扇出型晶圆级封装封装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 高密度和小尺寸

扇出型封装可以实现高密度的互连,不需要中介层(如硅中介层),这使得其互连密度高于传统的封装技术。此外,扇出型封装可以显著减小封装后的芯片尺寸,因为它不需要在芯片周围保留过多的引脚或连接区域。这对于小型化和集成化要求高的现代电子产品非常重要。

2. 优秀的电性能和热性能

由于扇出型封装中互连线的长度较短,可以有效降低电感和电阻,从而提高电性能。这对于高频、高速信号传输尤为重要。此外,扇出型封装能够更好地散热,因为芯片和封装基板之间的热阻较低,有助于提升整体的热管理性能。

3. 成本效益

与传统的2.5D和3D封装技术相比,扇出型封装不需要昂贵的中介层和复杂的制造工艺,因此在成本上具有优势。特别是对于大规模生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扇出型封装提供了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4. 高集成度

扇出型封装技术支持多个芯片的集成,可以将不同功能的芯片(如处理器、存储器、传感器等)集成在一个封装中,形成系统级封装(SiP),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功能多样性。

 5. 灵活性和设计自由度

他还补充说扇出型封装在设计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调整芯片的位置和互连方式,从而优化封装的性能和功能。另外该技术可以通过增加芯片数量和调整封装布局,轻松扩展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6. 可靠性

由于扇出型封装减少了机械应力和热膨胀系数的差异,提升了封装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特别是在移动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中,这种高可靠性尤为重要。

|立德智兴在扇出型晶圆级封装上的创新

4.png

李元雄表示芜湖立德智兴半导体在实现扇出型晶圆级封装技术上进行了多项创新,主要的创新亮点是:

 1. 重构晶圆工艺(RW工艺)

据他介绍芜湖立德智兴半导体开发了一种关键设备,用于实现重构晶圆(Reconstituted Wafer)的工艺步骤。该设备能够在临时晶圆上覆盖一层膜,并按照特定规则重新排列芯片。重构晶圆工艺包括塑封、去除临时晶圆、在塑封原片上布线和Bump,最后进行切割。这种工艺非常简洁、高效且成本较低。

2. 自动光学检测和红外检测

此外,为了确保芯片的高可靠性,芜湖立德智兴半导体与华天科技合作开发了一种包含自动光学检测和红外检测功能的设备。传统的光学检测只能看到可见光下的缺陷,而红外检测可以发现普通光学检测无法察觉的隐裂。这种检测对于保证芯片的长期可靠性至关重要。

3. 高精度设备开发

另外,芜湖立德智兴半导体开发了专门的设备,能够在高度洁净的环境(如Class 10级的洁净室)中工作。这些设备不仅能自动化处理芯片的分选和放置(Pick and Place),还集成了六面自动光学检测功能,能够高效且精准地处理每小时5K到10K的芯片。

4. 八爪鱼旋转机构

为提高分选和放置的效率,芜湖立德智兴半导体开发了八爪鱼旋转机构。该机构每个爪子转30度即可抓取一个芯片,而不是传统的每次只抓一个芯片来回摆动。这大大提高了处理速度和效率。

5. 高效空气流通设计

为了减少设备运动部件产生的灰尘和颗粒,芜湖立德智兴半导体在设备设计上注重空气流通的优化,将运动部件尽量包裹起来,并设计了高效的灰尘去除系统。这些设计确保了设备在高洁净环境中的可靠运行。

通过这些创新,芜湖立德智兴半导体在扇出型晶圆级封装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为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芯片制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封装效率,还降低了成本,为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和高性能计算领域提供了可能性。

李元雄指出随着半导体工艺演进到2nm甚至1.6nm以及更高级工艺,传统 单芯片封测已经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先进封装来延续半导体未来发展,他认为未来的先进封装要“集成一切IOA”!把包括硅器件、传感器、执行器、无源器件、光电子器件、量子器件在内的器件都以先进封装的手段集成在一起,这就是我们超越摩尔定律的不二选择。

“本来封装领域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就小,我们的长电、华天、通富、华进全部在先进封装上进入了国内领先甚至是国际同行先进的行列,所以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换道超车的机会!”他总结说。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9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81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7月12日,荣耀Magic旗舰新品发布会在深圳湾体育馆隆重举行,现场惊艳发布了“更轻、更薄、更AI”的首款高端旗舰轻薄本“荣耀MagicBook Art 14”。继首款AI PC的“荣耀MagicBook Pro 16”之后,芯海EC芯片再次成功助力“荣耀MagicBook Art 14”全新发布,开启PC实用轻薄的新时代。

1.png

荣耀MagicBook Art 14

01 技术创新 助力荣耀笔电卓越性能

“荣耀MagicBook Art 14”巧妙平衡了用户对极致轻薄和实用的需求,凭借其极致轻薄的设计、全面的接口配置以及卓越的性能表现,赋予产品“大而轻、薄而全”的卓越特性,吸引了众多用户的关注。此次荣耀高端旗舰轻薄本再次选择采用芯海科技旗下EC芯片,是对公司EC产品的品质及创新力的充分认可。该产品在开关机时序、热管理、键鼠管理、充放电管理、状态检测、通信接口管理等方面充分保障了笔记本的稳定运行,使得荣耀MagicBook Art 14在轻薄设计的同时,依然能够保持出色的性能与稳定性,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流畅、高效的使用体验。此次搭载于荣耀笔电新品的芯海EC芯片,不仅通过了英特尔PCL(平台组件列表)认证,达到了国际行业标准,更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卓越的性能表现,获得行业众多知名品牌客户的高度认可。

02 生态拓展 引领计算周边全新发展

芯海科技作为国内少有的“模拟信号链+MCU”双平台驱动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自2019年正式进入PC领域以来,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和以技术驱动的创新理念进行产品研发。公司已成功打造了一个以EC为核心,涵盖PD、HapticPad、USB HUB、BMS等系列化计算外围芯片及应用的产品生态。同时,公司以Intel平台为基础,不断加强与国内国外CPU生态伙伴的全面适配与合作,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产品诉求,拓展更多全新领域。在7月份即将隆重举办的英特尔网络与边缘计算峰会上,芯海科技还将携手英特尔等行业伙伴,展示芯海新品类重量级产品。更多产品信息,敬请期待!

一直以来,芯海科技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致力于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此,公司建立了符合ISO9001、ISO26262、ISO27001等众多国际标准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覆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格把控产品的高可靠性、高性能和高品质。同时,凭借在计算外围领域丰富的系统级经验,快速响应各种客户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此次荣耀MagicBook Art 14搭载芯海EC的成功案例,是公司在计算领域产品创新力的结果,也是精准把握客户需求的体现。未来,芯海将持续深化客户合作,共同推动计算机产品与技术的持续革新与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多智慧、便捷、高效的产品与服务。

来源:芯海科技

围观 17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8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7月12日,第十六届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及第二届集成电路产才融合发展大会在苏州召开,在同期召开的芯片设计与先进封装技术专题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先进封装技术发展和趋势进行了研讨。

1.png

芯和半导体联合创始人、总裁代文亮博士发表了《Chiplet先进封装设计探索与多物理场仿真》的主题演讲。

“摩尔时代很痛苦,随着工艺从3nm到2nm再往下原子级别,从工艺研发的角度很痛苦,另外是成本痛苦,基本上只有大厂才能玩得转,3nm、2nm几千万美元的NRE费用不是一般小厂可以承担的。”他分析说。

他指出在当今的科技领域,人工智能(AI)和高性能计算(HPC)正迅速发展,对芯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SoC(系统级芯片)在应对这些需求时已显得力不从心。Chiplet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解决方案,通过将不同功能模块集成在一起,提供了更高效、更灵活的芯片设计方式。

|发展Chiplet技术的必要性

代博士表示,Chiplet是AI大算力芯片的必走之路,传统算力架构存在“存储墙”,数据读写导致额外功耗,需探索新型架构。存内计算和近存计算架构是当前考虑提升能效比的最有效途径。3DIC Chiplet、HBM与异构集成等多领域技术融合,协同提升高能效算力。他从算力、成本、设计周期等角度分析了发展Chiplet技术的必要性。

1. 算力需求的提升 

他指出随着AI和HPC的发展,计算能力的需求不断攀升。传统的SoC难以满足这些需求,而Chiplet技术通过将计算、存储、I/O等模块集成在一起,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整体算力。Chiplet技术还允许不同功能模块的自由组合,实现了高度灵活的芯片设计,满足了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2. 成本和良率的优化

在摩尔定律逐渐失效的背景下,继续缩小制程节点变得越来越困难和昂贵。3nm和2nm制程的研发成本巨大,只有少数大厂能够承担。而Chiplet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使用较大的芯片组件,降低了单个模块的复杂度和制造难度,从而提高了良率并降低了整体成本。

3. 设计周期的缩短

 传统SoC的开发周期较长,而Chiplet技术由于其模块化设计,允许不同模块的并行开发和测试。这样,芯片的发布周期可以大大缩短,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和竞争力。例如,英特尔、英伟达等公司通过Chiplet技术实现了更快的产品迭代周期。

|Chiplet技术面临的挑战

他也分析了Chiplet技术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点:

  1. 高密度和高互联

Chiplet技术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高密度的功能模块集成,这带来了互联复杂度的显著提升。如何在保持性能的同时,确保不同模块之间的高效互联,是Chiplet设计的一个重大挑战。

2. 电、热、应力等多物理场的综合考虑

在Chiplet设计中,不同模块之间的电、热、应力等物理场的相互影响非常复杂。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不仅增加了设计难度,也对仿真工具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标准化和兼容性

他指出Chiplet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以确保不同模块之间的兼容性和可互操作性。目前,各大厂商在标准化方面还需进一步协同和推进。

大家都知道,Chiplet技术标准是推动Chiplet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基础。当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一些知名的Chiplet技术标准被提出和采用,如UCIe和国内Chiplet技术标准等,这些标准涵盖了Chiplet之间的物理连接、数据传输以及封装等多个方面,为Chiplet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1. UCIe(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

概述:UCIe是由Intel、AMD、ARM、台积电、三星等十个芯片巨头联合推出的Chiplet标准,旨在通过统一的接口规范促进Chiplet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特点:UCIe标准涵盖了物理层、链路层和通讯协议层等多个层面,为Chiplet之间的互连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它支持高速、低功耗和低延迟的数据传输,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Chiplet。

影响:UCIe标准的推出加速了Chiple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芯片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 国内Chiplet技术标准

概述:2022年12月16日,在第二届中国互连技术与产业大会上,国内集成电路领域相关企业和专家共同主导制定的《小芯片接口总线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这是国内首个原生Chiplet技术标准。

特点:该标准针对国内芯片产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制定,旨在解决国内芯片企业在应用Chiplet技术时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国内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

意义:国内Chiplet技术标准的出台,不仅有利于国内芯片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助于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3. 其他Chiplet技术标准

除了UCIe和国内Chiplet技术标准外,还有一些其他的Chiplet技术标准正在研究和制定中。这些标准可能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定制,以满足芯片产业的多样化需求。

|芯和半导体针对Chiplet技术的解决方案

2.png

代博士表示芯和半导体在Chiplet技术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以应对上述挑战,主要有:

1. 多物理场仿真工具

芯和半导体开发了先进的多物理场仿真工具,能够同时考虑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以及电热耦合效应等因素。该工具在精度和速度上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的仿真任务,帮助设计师快速验证和优化设计。

2. 模块化设计与系统架构探索 

芯和半导体提供了一整套的Chiplet模块化设计和系统架构探索方案。通过细致的架构设计和模块选型,确保不同模块之间的高效协同和可靠性。该方案还包括可靠性验证和协同分析,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优化性。

3. 产业生态建设

芯和半导体积极参与Chiplet技术的标准化工作,与国际和国内多家厂商合作,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通过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包括EDA工具、Fabless公司和封装厂商的合作,确保从设计到制造的全流程优化。

3 (1).png

代博士表示芯和半导体正在积极建设Chiplet集成系统产业生态,产业生态主要从工艺、接口、格式、信号互连考虑。“我们芯和EDA工具支持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和ASE的先进封装工艺,也支持HBM2/2E/3/3E、GDDR6/5/4、PCIe等接口规范。产业生态EDA、Fabless然后厂商拉通,建模、设计、仿真等全流程拉通。从芯片工艺到芯片封装、模组到PCB到应用系统,我们提供的是整个EDA 信号解决方案。”他总结说,“人工智能和HPC需要Chiplet全链条拉起来,所以我们打造了Chiplet先进封装的平台。目前,人工智能对HPC高性能计算越来越重要,Chiplet是它的解决之道。随着这些技术和解决方案的不断完善,Chiplet技术将在未来的芯片设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8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png

LT-M3000

集成60V 60A高压场效应管的激光器驱动芯片

01 产品简介

LT-M3000设计简约,是一款专为大功率激光器设计的低侧单通道驱动器,适用于工业激光雷达、车载激光雷达、望远镜测距等场景。

内部集成高压场效应管,多级驱动级,最高瞬时电流可达60A,最高可耐压60V。

02 LT-M3000实物图

2.png

03 产品说明

产品优势

I、LT-M3000 内部了60V 60A的集成高压场效应管,体积小。

II、提供过载或故障情况下的欠压锁定(UVLO)和过热保护(TSD)。

LT-M3000功能特性

◇  工作频率:高达30MHz

◇  电源电压:5V

◇  工作温度:-40~+125°C

◇  耐压:60V

◇  最大瞬时电流:60A

◇  驱动级:多级驱动

◇  开启关断时间:1ns

◇  UVLO和过热保护

LT-M3000原理框图

3.png

LT-M3000封装信息

LT-M3000:2150x1200(um) WLCSP封装

4.png

04 实际案例

LT-M3000 demo原理图

5.png

信号输入:

● 方波信号

● 信号频率10kHz

● 占空比2.5%

激光器:

●  瑞波75W 905nm TO56激光器

demo参数:

● 储能电容C16:1nF

● 限流电阻R8:1kΩ

● 高压HV-LD:61.0V

6.png

实测效果

     平均光功率:2.799mW

7.png

  脉宽(全峰宽):7.2ns

8.png

    经计算,峰值光功率达:77.78W

9.png

LT-M4000

集成80V 50A高压场效应管的激光器驱动芯片

01 产品简介

LT-M4000设计简约,是一款专为大功率激光器设计的低侧单通道驱动器,适用于工业激光雷达、车载激光雷达、望远镜测距等场景。

内部集成高压场效应管,多级驱动级,最高瞬时电流可达50A,最高可耐压80V。

02 LT-M4000实物图

9.png

03 产品说明

产品优势

I、LT-M4000 内部了80V 50A的集成高压场效应管,体积小。

II、提供过载或故障情况下的欠压锁定(UVLO)和过热保护(TSD)。

LT-M4000功能特性

◇ 工作频率:高达30MHz

◇ 电源电压:5V

◇ 工作温度:-40~+125°C

◇  耐压:80V

◇  最大瞬时电流:50A

◇ 驱动级:多级驱动

◇ 开启关断时间:1ns

LT-M4000原理框图

10.png

LT-M4000封装信息

LT-M4000:2940x1200(um) WLCSP封装

11.png

04 实际案例

LT-M4000 demo原理图

12.png

信号输入:

● 方波信号

● 信号频率10kHz

● 占空比2.5%

激光器:

●  瑞波75W 905nm TO56激光器

demo参数:

● 储能电容C16:1nF

● 限流电阻R8:1kΩ

● 高压HV-LD:74.7V

13.png

实测效果

    平均光功率:3.516mW

14.png

   脉宽(全峰宽):7.4ns

15.png

经计算,峰值光功率达:95.02W

产品实际应用

光迹芯品

实际应用

◇  激光雷达

◇  飞行时间激光驱动器

◇  人脸识别

◇  E类无线充电器

◇  VHF谐振电源转换器

◇  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

LT-M3000与LT-M4000对比

1721034731010.jpg

来源:光迹融微

围观 10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81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产品发布

我司荣幸地宣布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成果: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和深入研究,我们成功研发出了业界首颗高性能8发8收CMOS工艺4D成像雷达射频单芯片。目前芯片测试性能优异,已经在Tier1开始正式送样,调试开发。

1.jpg

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彰显了圭步微电子在高性能4D毫米波雷达芯片(77GHz)领域的领先地位,更标志着我们在毫米波射频及算法等关键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我们相信,随着该芯片的问世,将给高阶智能驾驶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

技术优势

该芯片是完全自主研发的车载77GHz高性能4D成像毫米波雷达芯片,是业界首颗采用CMOS工艺开发的8T8R 单芯片,是业界唯一能够单片支持4D成像雷达以及卫星雷达头系统架构的单芯片。该芯片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性能提升

SNR(信噪比)性能更好:相比目前市场主流产品,更高的输出功率(14dBm)、更低的NF(12dB),同时支持LoP封装,提高整体SNR。这意味着在相同的角分辨率和视场角(FOV)下,采用LOP技术的4D毫米波雷达能够实现更远的最大检测距离。

热管理更容易:由于发射元件位于封装的底部,顶部可以更容易地放置散热器,从而提高热管理效率,确保雷达在长时间运行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辐射隔离性能更好:增强了从MMIC到3D天线的隔离,降低了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兼容(EMC)问题。

02 成本降低

该芯片为8T8R单芯片,实现了当前市场上可量产的最大单芯片通道数,且拥有能够4D成像的足够的点云数。

该芯片采用独创的级联技术,支持更高通道数的级联(16T16R、24T24R、48T48R),很关键的是,可以采用便宜的FR4 PCB基板材料,不需要额外的高频板材,从而降低了PCB的总成本。

物料管理费用减少: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若采用LoP封装的芯片,可以共用同一块PCB设计,仅通过更换波导天线即可实现不同视场角的雷达,这减少了PCB版本数量,降低了物料管理费用。

03 尺寸缩小

传感器尺寸缩小:是业内能够支持8T8R 64个虚拟通道的最小尺寸的单芯片方案;同时支持LoP封装形式,采用3D波导天线,将进一步减小雷达系统尺寸(对比行业标杆T*2544方案将传感器尺寸缩小了30%),有利于实现更紧凑的雷达系统设计。

04 软硬件协同优化

高效算力利用:支持卫星架构的雷达系统,并且芯片内部支持数据预处理,降低了高吞吐数据带来的Serdes传输成本,可以充分利用域控制器的算力冗余进行数据处理,降低了端侧硬件成本。

来源:圭步微电子

围观 28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80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太空应用是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的一个重要领域。英飞凌的产品被用于卫星、火星探测器仪器、太空望远镜等,即便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这些应用也必须具备出色的可靠性。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近日推出业界首款抗辐射(rad hard1 Mb2 Mb并行接口铁电RAMF-RAM)非易失性存储器。这款存储器是英飞凌丰富存储器产品组合中的新成员,其特点是具有出色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在85摄氏度条件下的数据保存期长达 120 年,并且能以总线速度进行随机存取和全存储器写入。

配图1:1 Mb F-RAM.jpg

1 Mb F-RAM

配图2:2 Mb F-RAM.jpg

2 Mb F-RAM

英飞凌F-RAM存储器具有固有的抗辐射性能,该技术非常适合满足太空应用不断发展的任务要求,而这些应用历来使用的是速度较慢、不太坚固的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与同类产品相比,英飞凌产品的特点包括:更快的存储器随机存取速度;通过采用即时非易失性写入技术提高数据安全性;低功耗、极低的编程电压(低至2V)以及20 mA最大工作电流。

英飞凌科技航空航天与国防业务副总裁兼研究员Helmut Puchner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太空应用被设计成在系统端处理数据,而不是通过遥测技术将数据传输到地面进行处理,因此对高可靠性非易失性存储器的需求会不断增加,以配合太空级处理器与FPGA实现数据记录应用。英飞凌于2022年在该市场推出了首款SPI F-RAM存储器。此次推出并行接口存储器体现了我们致力于为新一代太空需求提供一流的、高度可靠且灵活的解决方案。”

英飞凌抗辐射F-RAM存储器的目标应用包括传感器与仪器的数据存储、校准数据的数据记录、适用于数据加密的安全密钥存储,以及启动代码存储等。除外太空应用,这款存储器还适用于航空电子等应用的温度要求(-55°C 125°C)。

SPI版本一样,英飞凌新推出的并行接口F-RAM存储器通过其化学成分获得了出色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特性,例如用原子态瞬时切换取代了EEPROM技术中的捕获电荷至程序位。F-RAM本身不受软错误、磁场或辐射效应影响,且无需软件来管理页面边界。其接近无限的耐用性(1013个写入周期)意味着不需要损耗均衡。

该并行存储器采用44引线陶瓷TSOP封装并且通过QML-V认证,具有出色的抗辐射性能:

TID>150 Krad(硅)

SEL>96 MeV·cm 2/mg @115°C

SEU:免疫

SEFI<1.34 * 10-4 每日误差/偏差(激活/待机)/免疫(睡眠模式)

供货情况

抗辐射F-RAM非易失性存储器产品组合现已全面上市,包括2 Mb SPI存储器以及1 Mb2 Mb并行存储器。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 www.infineon.com/1and2MbFRAM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600名员工,在2023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63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应用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80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今天,由北京市贸促会主办、以"吸收外资,助力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的北京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京洽会)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行。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应邀参会,并以"加速 AI 规模化应用,解锁企业新质生产力"为题作主旨演讲。

他认为,在企业规模化应用AI的路径中,最关键的是如何把企业数据转化为AI源泉,即用企业的数据去训练大模型,让其掌握企业独特的知识和技能。新的AI时代已经到来,IBM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尤其是帮助民营企业、跨国公司打通从试验到规模应用的生成式AI之旅,携手各方推动商业和社会的共同进步。以下是他的发言全文:

1.jpg

IBM 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京洽会",与新老朋友们分享IBM对AI的规模化应用、打造数据驱动的新质生产力等话题的一些看法。

我相信对于在座的许多人来说,IBM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熟悉的是IBM始终引领着 IT 领域的重大技术和理念创新,比如,1964年推出的大型主机和 1981年发布的个人电脑,以及1997年"深蓝"超算战胜国际象棋冠军,这标志着人工智能(AI)开始走进大众视野。

今天,IBM主要服务的是企业级客户,为了具备服务这些客户的能力,IBM 一方面持续投资创新技术,每年研发投入超过 70亿美金;另一方面,通过收购红帽公司等方式,填补部分技术空白。IBM已经从一家硬件主导的科技公司,转型为咨询、软件引领的混合云和AI公司。

从去年开始,新一轮的AI浪潮汹涌而来,我们看到, AI技术正在帮助消费者提高个人生产力,而AI技术在企业端的应用虽然只露出了"冰山一角",但更让人期待。IBM CEO Arvind Krishna已经在今年的IBM THINK大会上做出了预测,2024年是企业从试用AI(Experiment AI)迈向规模化应用AI(Scale AI)的关键一年。

Arvind.jpg

IBM CEO Arvind Krishna

新的AI时代到来,规模化应用将成为"先发优势"

回顾人类技术发展的历史,AI将成为蒸汽机、电力和互联网之后,又一次重塑人类社会的技术变革。而且重塑的进程会越来越快,如果看这些技术推动全球GDP增长十倍所需的时间,蒸汽机用了近100年,电力用了近80年,互联网只用了50年左右;AI预计将用更短的时间。预计到2030年,AI将为全球GDP带来每年4万亿美元的贡献,企业和个人将充分享受AI技术带来的生产力提升。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CEO们正在积极利用生成式 AI 来实现快速转型,从开展试点项目、提高效率到推动业务增长:47%的受访CEO已经开展了试点,大部分人(67%)都对"2030年前实现增长"表示乐观。而那些还没有制定转型计划的企业,可能面临落后的风险。

那么,什么样的AI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呢?IBM认为,企业级的AI应用需要遵循四个基本准则。

首先是开放,企业应该积极拥抱AI技术,借助开源社区和开源技术加速创新。

其次是针对性,AI模型不是越大越好,体量更小、更经济的基础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使用自己的数据。企业要针对自己特定业务场景,有针对性去开发和利用AI技术,解决企业的问题,并提升企业的生产力,而不是去追求通用智能技术。

第三是可信,这不仅涉及数据治理和模型监管,也包括各国、各行业的不同的合规要求。

第四是赋能,企业需要一个上手快、可扩展的工具平台,用自己的数据来训练、调优和部署AI模型;换句话说,就是要赋能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AI之路。

"三步走"将企业数据转化为AI源泉

在企业应用AI的路径中,最关键的是如何把企业数据转化为AI源泉;换句话说,就是如何用企业的数据去训练大模型,让其掌握企业独特的知识和技能。IBM为企业提供了领先的工具和方法,这里有三个关键步骤:

  • 第一步,选择一个"可信"的基础模型。企业可以自行选择可信的基础大模型,也可以选择IBM开源的Granite 基础模型。IBM Granite系列基础模型都是基于各领域优质、可信的数据构建的,符合严格的 IBM 数据隔离和监管标准,还会擦除仇恨、虐待和脏话,以及重复数据和被封锁的 URL。

  • 第二步,将"企业知识"融入基础模型。和训练通用大模型的数据相比,企业数据的规模小得多,数据量差距在百倍甚至上万倍。犹如一大缸子水里,滴了一滴盐水,根本尝不到咸味。所以,有些企业在做模型训练后,发现模型对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并没有掌握,也就不能产出真正的价值。IBM InstructLAB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调教后的模型能真正为企业所用。

  • 第三步,部署、扩展、使用"你的AI"。包括模型开发平台、数据处理和AI治理等完整的技术工具,帮助企业从数据的准备、模型以及应用的构建,到AI全生命周期的治理,在跨业务场景中快速训练并部署AI能力。

3.jpg

企业需要“三步走”将数据转化为AI源泉

基于在AI领域的数十年积累,IBM在企业级AI领域有以下优势:

  • 第一,全球广泛应用:早在2011年发布的企业级AI Watson,已经服务了全球超过4万家企业客户。去年发布的企业级 AI 与数据平台 watsonx,不仅能帮助企业找到需要的数据、建立合适的模型、监管系统的运营,还与Watson产品无缝对接,为企业客户提供从传统AI到生成式AI的完整解决方案。

  • 第二,IBM的独特价值:得益于咨询和技术的多年深耕,IBM非常了解企业客户的需求,既能帮助他们解决数据治理、IT架构现代化等入门障碍,也能在业务出海、安全合规、打造全球品牌等方面稳步进阶。

  • 第三,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2023年,IBM实现了全年的业绩稳健增长和利润持续改善,这主要得益于全球客户对IBM混合云和AI解决方案的认可。最近,IBM相继荣获IDC 评选的生成式AI治理平台"全球领导者",以及Forrester 评选的语言AI基础模型"强劲表现者"。

为北京"灯塔企业"打造 AI 视觉检测平台

接下来,我分享一个从场景出发、AI精准赋能的典型案例,就发生在北京。随着AI技术的发展,某全球领先的发动机制造企业希望运用AI进行质检,实现"提质增效降本"的目标。

基于IBM Maximo Visual Inspection(MVI)软件,IBM和合作伙伴为客户打造了一个与产线集成的企业级AI视觉检测平台,涵盖了图像采集分类、对象标记、AI模型训练和部署等功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无需专业的开发支持,就可以快速训练视觉模型。此外,自动化的视觉检测不仅带来良品率的提升,还减少了人工干预和成本,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

携手IBM共创AI新质生产力

在IBM进入中国的四十年里,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改革开放以来,IBM的创新技术行业经验帮助许多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世界接轨,也收获了宝贵的共创经验、高质量的人才以及社会各界的信任。

新的AI时代已经到来,IBM根据政策、市场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定位。我们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尤其是帮助民营企业、跨国公司打通从试验到规模应用的生成式AI之旅,携手各方推动商业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我们乐见北京市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为跨国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打造公平竞争的平台,为企业选择最优技术路线、实现效益最大化创造更宽松的政策空间。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关于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超过 4000 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红帽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cn-zh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80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今日,全球领先的智能设备创新者OPPO宣布与爱立信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包括全球专利交叉许可、技术合作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合作内容。其中,全球专利交叉许可涵盖了双方包括5G标准在内的蜂窝通信标准必要专利。

OPPO首席知识产权官冯英表示:“我们很高兴与爱立信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全球专利交叉许可的达成体现了双方对彼此知识产权的认可和尊重,为双方深化全球战略合作奠定了基础。OPPO始终尊重知识产权,倡导合理收费,倡导建立长期健康的知识产权生态,以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许可人和被许可人之间的知识产权争议,互相尊重专利价值。”

成立20年来,OPPO始终坚定投入前沿科技,深耕关键技术领域,并将技术创新持续转化为高价值知识产权和领先的用户体验,引领技术创新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资产。截至2024年6月30日,OPPO全球专利申请超103000件,授权超57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过94000件,在所有专利申请中占比9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3年国际专利条约(PCT) 申请数量排行榜显示,OPPO位列全球第9位,这也是OPPO连续第五年在该榜单中位列前十。

作为5G标准必要专利的主要权利人之一,OPPO既是技术标准的创新者,也是技术标准的实施者,持续积极推动技术标准在产业中的实施应用。目前,OPPO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续布局5G通信标准专利,共完成超6200族全球专利申请,在ETSI声明超3700族5G标准专利,在3GPP提交标准文稿数量累计超12000件。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提案研究报告(2023)》和IPlytics 在2023年10月发布的《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实力报告》,OPPO 5G标准必要专利实力全球综合排名均位居前十。

关于OPPO

OPPO于 2008 年推出「笑脸手机」,持续展现科技善意,微笑前行。今天,OPPO凭借Find N 折叠旗舰、Find X 影像旗舰等手机产品,OPPO Watch、OPPO Pad等多智能设备,以及ColorOS 软件系统,革新个人科技体验。OPPO坚持科技创新,业务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万名 OPPO 员工共同致力于为人们创造美好智慧生活。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80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07月09日,一站式定制芯片及IP供应商——灿芯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灿芯股份,688691)宣布成功研发出一款通用高性能小数分频锁相环(fractional-N PLL)IP,支持24bits高精度小数分频,最高输出频率4.5Ghz,另外还支持扩频时钟(SSC)功能,可以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的小数分频 PLL解决方案。

PLL电路一般用于产生输出频率,输出频率值与PLL的参考输入频率呈倍数关系。小数分频PLL通过频率乘法比例的小数值,实现更精确的输出频率控制,从而提供更高精度和准确度的输出频率。

SSC发生器是在一定频率范围内调制时钟信号频率的电路,将时钟信号的能量扩展到更大的频率范围上。这种调制技术可以减少电磁干扰(EMI),提高信号的完整性。随着集成电路工艺节点的不断减小,市场对这类支持SSC功能的小数分频PLL IP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种设计具有减少电磁干扰、提高时钟稳定性和降低功耗的优点。

“基于十多年IP设计开发的成功经验,灿芯半导体成功研发出通用高性能小数分频PLL IP。该PLL IP支持较宽的输入输出频率范围,具有优异的抖动性能,可以应用于任何时钟应用场景,特别是混合噪声信号的SoC环境。这款高性能小数分频 PLL IP已经成功在28nm工艺上流片,并且成功完成测试芯片验证,目前这款高性能小数分频PLL IP已经被多家客户使用。

关于灿芯半导体

灿芯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灿芯股份,688691)是一家提供一站式定制芯片及IP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客户提供从芯片架构设计到芯片成品的一站式服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价值、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灿芯半导体的“YOU”系列IP和YouSiP(Silicon-Platform)解决方案,经过了完整的流片测试验证。其中YouSiP方案可以为系统公司、无厂半导体公司提供原型设计参考,从而快速赢得市场。

灿芯半导体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详细信息请参考灿芯半导体网站www.britesemi.com

来源:灿芯半导体BriteSemi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80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