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业界领先的半导体器件供应商兆易创新GigaDevice(股票代码 603986)宣布,旗下GD25/55全系列车规级SPI NOR Flash获得由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授予的ISO 26262:2018 ASIL D汽车功能安全认证证书。这一成就不仅有力印证了GD25/55全系列车规级SPI NOR Flash在严苛汽车应用场景中的卓越安全性能和可靠性,也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SPI NOR Flash领域的领导地位。

1.jpg

随着汽车电子电气组件数量的指数级增长,其安全性需求日益凸显。ISO 26262作为国际权威汽车功能安全标准,其核心目标是降低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可能导致的风险,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在ISO 26262标准框架下,ASIL(Automotive Safety Integration Level)分类系统将功能安全从低到高分为四个等级:A、B、C、D,其中,D代表最高等级,意味着在该等级下的开发流程最为严格。

兆易创新在汽车电子领域始终坚持精耕细作,将产品品质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质量建设方面,车规级Flash以0PPM为目标,并持续推进质量改善,赢得了客户的广泛信赖,目前全球出货量已超两亿颗。功能安全建设方面,兆易创新全面强化了流程体系与人员管理,不断提升功能安全管理水平,继2023年通过ISO 26262 ASIL D流程认证之后,公司的车规级SPI NOR Flash再次获得ASIL D功能安全认证,充分展示出兆易创新已经建立起严格的车规芯片开发流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已具备设计符合功能安全标准产品的成熟能力。

GD25/55全系列车规级SPI NOR Flash,严格遵循AEC-Q100 Grade1标准,采用55nm/45nm制程工艺,支持3V、1.8V以及1.65V~3.6V工作电压,容量覆盖2Mb~2Gb,可全面满足汽车电子所需的代码存储需求。在读写性能方面,可提供单通道、双通道、四通道和八通道通信模式,数据吞吐率最高达400MB/s,保证了高效的数据传输。同时,产品拥有10万次擦写周期,以及长达20年的数据保持期限。在安全性能方面,64Mb及以上容量的产品内置ECC算法与CRC校验功能,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时有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目前,GD25/55全系列车规级SPI NOR Flash已广泛服务于众多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和Tier 1,应用领域横跨车载娱乐影音、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电池管理、域控制器、中央计算、中央网关、区域控制器等多个关键汽车电子应用场景。

兆易创新副总裁、存储器事业部总经理苏如伟表示:“NOR Flash作为汽车电子存储关键代码的重要介质,其功能安全性对于保障数据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并且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稳定运行。兆易创新GD25/55全系列车规级SPI NOR Flash通过ISO 26262:2018 ASIL D汽车功能安全认证,充分印证了公司在车规级芯片设计领域的强劲实力。未来,公司还将继续秉承汽车功能安全的高标准,严格遵守相关流程规范,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多高品质、高可靠性的车规级存储产品。”

关于兆易创新(GigaDevice

兆易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986)是全球领先的Fabless芯片供应商,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总部设于中国北京,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营销网络遍布全球,提供优质便捷的本地化支持服务。兆易创新致力于构建以存储器、微控制器、传感器、模拟产品为核心驱动力的完整生态,为工业、汽车、计算、消费电子、物联网、移动应用以及通信领域的客户提供完善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已通过ISO26262:2018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 D体系认证,并获得IEC 61508功能安全产品认证以及ISO 9001、ISO 14001、ISO 45001等体系认证和邓白氏认证。同时,公司与多家世界知名晶圆厂、封装测试厂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创新。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GigaDevice.com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51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微电子工程公司Melexis宣布,推出摒弃磁芯设计的新型电流传感器芯片MLX91235,其能够更精准测量流经PCB走线和母线等外部主要导体的大电流。该产品专为汽车和替代出行领域打造,可广泛支持逆变器、电池管理系统(BMS)、DC-DC转换器低压侧等多种应用场景。

MLX91235封装产品图.jpg

现代电动汽车(EV)领域的电力电子设计师一直面临系统尺寸与重量的双重挑战,对更小、更轻解决方案的需求非常迫切。而迈来芯的梯度测量传感器MLX91235通过摒弃聚磁的磁芯设计,实现相较于传统电流传感器技术更为紧凑的尺寸设计,并有效消除因磁滞现象导致的测量误差。该传感器利用两个内部传感元件间的磁场差分测量技术,不仅提供高精度的电流反馈,还有效抵御杂散磁场的影响。凭借500kHz的带宽和仅2微秒的响应时间,MLX91235还在电机控制、转换器等高速应用领域中展现出卓越的性能。

MLX91235应用场景图.jpg

数字架构与精度

MLX91235凭借智能数字架构,在确保卓越的测量精度的同时,还提升传感器的性能,并集成多项关键功能,极大地促进开发、校准及系统集成的效率。相较于模拟体系结构中常用的分段线性补偿方法,MLX91235在处理固有的非线性特性时,其数字架构展现出更强大的能力,能够实现更为精确且先进的补偿策略,从而输出更为准确且平滑的数据。此外,该传感器还采用全数字温度补偿技术,进一步确保在整个工作范围内都能提供高精度的测量。

通过SPI进行开放式校准

MLX91235采用“开放式”校准设计,通过标准的串行外设接口(SPI)进行配置,使得任何微控制器单元(MCU)都能轻松实现在线校准。与模拟无磁芯传感器相比,该器件的数字校准方式更加直观快捷,能够轻松调整数字增益校正等参数,从而极大地提升校准的灵活性和效率。

过流检测和温度监测

MLX91235内置16位过流检测(OCD)功能,支持非对称阈值设置,并提供两个可自由配置的阈值区间。此外,该功能还具备一个可配置的检测时间,最短可达2微秒,并可选择应用防止误报策略,以在电磁兼容性(EMC)较差的环境中有效减少误报情况的发生。MLX91235还集成一个10位温度反馈机制,能够借助高速SPI接口精确输出结温测量值。

功能安全与自检

MLX91235符合ISO 26262标准,并被认证为符合ASIL B级别独立环境的安全要素(SEooC)。除了满足ASIL B的严格要求外,该传感器还内置一个先进的自检功能,可通过SPI接口轻松触发。此自检功能能够全面监测并报告包括温度、欠压以及机械应力等在内的多项关键参数信息。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诊断方法相比,该自检功能覆盖从传感器到应用MCU的完整信号链。

迈来芯产品线总监Bruno Boury表示:“迈来芯在传感技术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而无磁芯传感器MLX91235则是我们新一代产品中的佼佼者,”他进一步阐述道,“这款传感器集在线快速校准、OCD功能、ISO 26262标准合规性以及由数字核带来的高精度于一身。这些卓越的功能,结合我们为客户提供的全面支持,是迈来芯成功将这项新技术引入该领域的关键所在。”

MLX91235专为汽车及工业领域的电流传感应用量身打造,广泛适用于逆变器、低压DC-DC转换器、充电器、电加热催化剂(EHCs)、电池管理系统(BMS)、智能热保险丝等系统中的PCB和母线电流传感。

MLX91235工程样品和DVK91235开发套件均已面世。该产品预计将于2025年中期全面通过认证。如需申请样品或开发套件,请联系您当地的迈来芯代表或访问http://www.melexis.com/MLX91235

关于迈来芯公司

迈来芯(Melexis)致力于设计、开发和提供尖端的传感和驱动解决方案,以人为本,关爱地球。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工程师将他们的创意转化为实际应用,共同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且可持续的未来,让美好的愿景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我们专注于汽车市场,提供广泛应用于动力总成、热管理、照明、电子制动、电子转向和电池等技术领域的微电子解决方案。同时,我们积极开拓可持续世界、可替代移动出行、机器人和数字健康等新兴市场,引领创新潮流。

1989年在比利时成立以来,迈来芯已发展成为一家跨国企业,员工总数超过2000人,遍布全球12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尖端的技术支持。

更多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www.melexis.com;或关注企业微信公众号:迈来芯

围观 6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51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医疗器械产业是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近年来,在政策的有力引导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显著优化,增量市场国产化率明显提升。同时,市场规模保持了两位数的年增长率。不过在医疗器械产业链仍有“卡脖子”问题,不少整机装备、核心原材料和IC处于进口垄断状态,医疗器械自主可控需要进一步突破。

有专家指出在高端医疗器械核心零部件发展上,我国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的企业较少,这也是导致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议价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今天,第三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本届论坛深度探讨数字疗法、脑机接口和康复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机遇,对于智慧医疗与康复以及大健康产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1).png

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在开幕致辞中指出第一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举办的时候脑机接口还没有那么火,但是我们当时非常看好这是一个风口,三大主题其中一个就是脑机接口。去年第二届到时候保留脑机接口加上数字疗法,而且海南省是第一个地方政府真正把数字疗法写进健康指南中的,现在数字疗法非常火。因为儿童多动症越来越多以及抑郁症、孤独症等等。

康复机器人为什么在海南讲,因为海南是很好的地方,在海南这里康复的时间远远短于其他地方,我们知道这里有很多酒店,未来可能要转变成康复中心。

他表示医疗器械需要自主可控,尤其是医疗器械芯片方面需要突破,芯原是国内IP第一股,目前全球排名第八,芯原做的不是小IP 而是大IP--六大处理器产品线非常的完整。基于芯原自主IP,可以提供从芯片设计到软件系统及参考应用的一体化健康监测平台和一站式定制服务,芯原的VeriHealth可提供多种参考应用,已完成手机端 (iOS和Android) 和iPad端的应用开发。

2.png

目前,芯原的IP已经帮助客户完成了多款有关智慧医疗的产品设计。

3.png

4.png

5.png

他特别指出芯原微电子(海南)有限公司自2020年12月成立后目前已经成功运营4年,四年来,芯原海南分公司专注于智慧医疗、智慧康养产业,重点推进可穿戴式智慧设备的芯片设计平台研发、IP研发及智慧医养领域系统平台的搭建,截至2023年12月,公司已有研发人员71人,是芯原全球七个研发中心之一。

6.png

他表示近年来,芯原海南分公司陆续与海南大学开展一系列校企合作,共同推进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与海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成立 “海南大学-芯原智慧医养创新实验室”,与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共建医疗电子创新实验室、实训基地;与海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与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2024年共计有25位应届毕业生入职,海口本地招聘员工数量已突破66。芯原海口本地员工数量增长从2021年的2位到2024年66位, 员工增长逐年翻倍。

展望未来,他表示在海南很多老年人,有慢性病,需要24小时检测,这些都非常重要。以后希望有一个项目,吃一颗药就把肠胃镜做了。基因检测都是到大中心检测,一般的平民百姓不会做,能不能做成小的手持的,而且这个芯片用一次就丢掉,这些都是和医疗器械相关。

围观 10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50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今天,第三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本届论坛由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海南省商务厅、海口市人民政府、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指导,海口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和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芯原微电子(海南)有限公司承办,本届论坛深度探讨数字疗法、脑机接口和康复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机遇,对于智慧医疗与康复以及大健康产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1).png

在开幕式上,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织成员、副厅长黄文聪表示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也是全国唯一的自由贸易港,拥有得天独厚的开放政策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自2020年6月1号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海南自由贸易港从顺利开局到蓬勃展开到进展一些,再到蓬勃兴起。

他指出海南自贸港独具特色的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维度和绿色低碳的三度一色的智能禀赋优势,明年底,海南将如期封关运作。目前海南自贸港发展潜力持续释放,投资的热度不断攀升,产业焕发勃勃生机。今年1~10月,海南规上工业同比增长8.3%,排名全国第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360亿元,增长13.1%。生物医疗产业作为自贸港占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成长迅速,2023年全省医疗工业总产值是287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加值增速10.5,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增速居全国的前列,全省医药出口额连续6年双增长,今年1~9月,医药工业出口额同比增长31.8%,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的能力明显提升,创新要素和高端医疗器械占比也显著提高,建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海南省政府印发健康海南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海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岁的目标,目前海南省的人均寿命居全国前列,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传感器、芯片等等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信息技术与支撑的智慧医疗和康复产业作为医疗健康领域的新生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

他表示数字疗法,脑机接口、康复机器人的前沿技术,不仅极大地拓宽了医疗服务的边界,更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康复的新希望。这些技术应用不仅代表着医疗科技的最新成果,更是人类智慧和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

第三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将聚焦数字疗法、脑机接口和康复机器人等热点话题,紧跟医疗科技前沿,深入探讨产业机遇和挑战,推进智慧医疗和康复产业的健康发展。智慧医疗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的不断创新,需要业界的共同探讨,更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紧密合作。在未来的道路上,海南将不断的优化产业政策,完善服务体系,为智慧医疗产业提供最优的营商环境。期待与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一起推进智慧医疗产业在海南自贸港生根落地,开花结果。

围观 5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50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元器件展会,备受瞩目的2024德国慕尼黑国际电子元器件博览会(electronica 2024)于2024年11月12-15日,在德国·慕尼黑展览中心盛大举行。科技日新月异,电子元器件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石,正再一次引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新一轮变革。时隔2年之久,叠加全球科技和经济大变局,展示面积近17,000平方米的electronica 2024,吸引了来自超5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参展厂商齐聚,成为史上规模之最。

自去年以来,中国硬科技界呈现出一股“出海热”。而作为半导体产业出海必去的海外电子展,electronica 2024吸引了近1,000家中国企业参加,深圳创实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创实技术”或“Cytech Systems”)正是其中之一。作为业内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成长为国际知名分销商一直是它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拓展海外业务也由此上升为公司战略。

1.jpg

2.jpg

图1. 深圳创实技术有限公司首秀electronica 2024亮相B4馆150展台

首次海外参展,创实技术强调这几大诉求!

此次electronica 2024,海外首秀的创实技术在德国·慕尼黑展览中心B4馆150展台上向业界介绍了其重点业务范围和重要产品线,更着重展示了其代理的国产品牌。

近几年,历经多年投入和技术积淀,我国高端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迅速,初见成效,也凭实力赢得了不少国外OEM的态度改观,他们对国产芯片的接受度也在日益提升。同时,相较于占据先发优势的国际头部厂商,国产厂商不论是品牌力、产品力还是服务能力都仍显不足,这也使得他们的推广需求,特别是海外推广需求旺盛。结合创实技术,经历这几年行业内的波折起伏后迅速成长起来,在国内站稳脚跟,而如何拓展海外市场,与更大范围内的国际客户建立联系,如何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并提升代理品牌的知名度,进而寻求国际客户乃至国际合作伙伴,成为当下的关键,也是此次参展electronica 2024的内在动力。

所以创实技术此次积极展示了包括用于助听器、电源管理芯片等领域的高性能电子元器件。事实上,这几年来,创实技术通过旗下子公司深圳创华芯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创华芯”或“CHCHIP”)大力布局开拓国产芯片代理业务,已经累积了包含洛仑兹、爱浦、仁懋、有方、奉加、辉芒、沁恒、伯恩、金誉、诚芯微、先楫、沐曦等一众各自领域内的优秀国产厂商资源。

3.jpg

图2. 创实技术在electronica 2024上展示其众多国产代理产品线

在electronica 2024这样的行业大盛会上,3,000多家参展商和数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汇聚一堂,其中不乏国际顶级决策者,大家共同探讨和见证电子行业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未来演进趋势,以及全球挑战和即将到来的转型问题,因此这是一个展示实力、拓展人脉、拓宽视野和寻求合作的绝佳平台。

创实技术负责人表示,“通过参加国际展会,我们才能够直接接触到海外客户,真正面对面去深挖他们的需求和喜好,为拓展海外业务奠定基础。此外,寻求合作也是我们向上破局的发力点,我们希望通过与国际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共享资源,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力。”

4.jpg

图3. 创实技术在electronica 2024上与海外客户、合作伙伴面对面交流

在拓展海外业务的过程中,创实技术也更加积极地去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不仅加速拓宽国际顶尖厂商的代理资源,比如新近和创实技术达成代理业务合作的日本顶尖电源管理IC厂商Torex。另外,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本身就是提升其国际市场认知度的关键步骤。

布局海外,哪些功课和挑战需积极应对?

首先,就是夯实内功。自2010年成立以来,创实技术就将“质量是生命线”坚决地贯彻在自己的服务体系中,这一坚守也一路推动创实技术赢得和收获了诸多:比如公司通过了AS9120B和ISO 9001双体系认证以及ESD S20.20认证;比如获得多个OEM大厂、EMS大厂的A级供应商评定称号;又比如创实技术还斩获Supply Chain Connect“ 2024亚太区TOP50分销商榜单”TOP12、“2024全球TOP50电子元器件分销商榜单”TOP33的殊荣。

将质量作为服务基石,2024年的创实技术正通过各种合作方式扩大业务范围:其一,打造服务专业化,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解决方案、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在内的一站式服务链条;其二,进一步深化数字化管理,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而对于已达成稳定合作的大客户,创实技术也制定不少举措来提供增值服务,比如备货体系,付款账期,Discount Rebate Program,Incremental Business Agreement等等。

其次,正确看待国内分销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挑战。创实技术负责人认为,当前,国内分销商普遍还没有在国际市场中形成品牌优势,但得益于国内成熟的产业链协同带来的较低生产成本,国内分销商可以向产业提供更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因而在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品牌认知度较低仍然是国内分销商的普遍短板,市场准入必然存在困难,更需要了解和遵守不同国际市场的规则和标准。

此外,想要扩宽海外业务,人才储备是不容忽略的难题。“创实技术已有一部分国际人才,未来仍需要吸引更多人才来拓展海外客户,”创实技术负责人表示。

据悉,创实技术目前已在香港、深圳、珠海、武汉、长沙、宁波、新加坡、上海、台湾、马来西亚多地开设分支机构,并在亚洲的一些主要经济体如日本、韩国等地设有办事处,以服务于当地及周边区域市场。此外,创实技术也在英国、法国等国家建立了一些合作机构,以它们为欧洲业务的“触角”,服务于市场。

未来,创实技术规划将新的分支机构进一步拓展到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通过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等方式来拓展海外业务,并计划在北美设立分支机构以加强对北美市场的服务。

此次参加electronica 2024就是向业界宣告创实技术志在出海的第一响!半导体行业正越来越卷,但是海外市场仍然大有可为。仅以2023年为例,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占全球半导体消费市场的54.5%,但这也同时意味着在亚洲之外,还有近一半的市场。未来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同样将呈现更加激烈的竞争格局,通过海外优质展会,创实技术一方面希望近距离拉进和海外客户的沟通距离,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拓展更多的国际合作伙伴,和他们共享市场资源、供应链资源等,携手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扩大业务范围。

关于创实技术

深圳创实技术有限公司(Cytech Systems Limited)--“卓越分销,连接未来”,是一家深耕中国本土并辐射全球、致力于为客户创造可持续价值并推动供应链产业创新与发展的领先电子元器件分销商。

创实技术由电子信息技术和供应链分销行业资深人士共同创办,以其在电子行业产业链数十年的行业经验,链接全球供应商网络,成为高品质货源的有力支撑,并通过多元化的采购服务,为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包含世界500强头部企业在内的数千家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敏捷、高品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在帮助客户优化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与客户一同成长,实现共赢。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50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两款新系列Mini-ITX主板为边缘人工智能应用提供高能效、高性能的选项

1.jpg

重点摘要:

  • 支持第 14/13/12 代Intel®Core™ i9/i7/i5/i3 和 Intel® N97 处理器,提供灵活的性能选择

  • 通过 PCIe 5.0 x16、DDR5 和 2.5GbE PoE 为高性能应用提升速度

  • 通过广泛的 I/O 选项实现多功能集成,包括 RS-232/422/485、USB 3.2 Gen2 和 M.2 插槽

边缘运算解决方案全球领导品牌凌华智能宣布推出全新AmITX Mini-ITX主板,该系列主板外形精巧,采用最新的Intel®技术,可满足高性能计算的需求。全新 AmITX 系列支持从低功耗Intel® N97 到高性能 14/13/12 代Intel®Core™i9/i7/i5/i3等处理器,并涵盖PCIe 5.0 x16、2.5 Gbe、DDR5、USB 3.2 Gen2 和 M.2 B/E/M Key等功能,以满足智能城市、智能制造和智能医疗等应用的需求。

AmITX 系列 Mini-ITX 主板采用 2.5GbE LAN(用于超高速数据连接)、USB 3.2 Gen2(用于连接其他设备)、M.2 B/E/M Key 插槽(用于固态硬盘和无线网卡)和 RS-232/422/485 (用于连接机器组件)。高性能计算设备 AmITX-RL-I 支持 14/13/12 代Intel®Core™i9/i7/i5/i3处理器(最高 65W TDP)、最高 64GB DDR5 4800 MHz 内存,并有一个 PCIe 5.0 x16 插槽用于 GPU 卡。低功耗AmITX-ALN搭载12W超低功耗Intel®N97处理器,单通道 DDR4 3200 MHz 内存,最高 32 GB,并配备一个PCIe 3.0插槽。

凌华科技致力于在整个工业主板产品组合中扩展下一代连接,包括DDR5、PCIe 5.0和2.5GbE,尤其是最近推出的第14代Intel®处理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拥有最新技术对我们的客户茁壮成长至关重要。这些新的进步使他们能够快速创新,自信地开发新颖的边缘AI解决方案,同时受益于凌华科技的卓越支持。我们全面的解决方案,包括最新的AmITX Mini ITX主板,都旨在加速项目开发和部署。

凌华智能AmITX系列工业级Mini-ITX主板提供超低功耗、高性能的选项以及目前市场上最快的通信接口。该系列包括经过精心设计的原生I/O接口选项,并与凌华智能的一系列预验证运动和视觉卡完全兼容,可免除系统集成的繁琐工作,加快部署速度。

更多产品信息,请点击凌华智能官网 AmITX Mini-ITX主板页面。

【关于凌华智能】

凌华智能引领边缘计算,29年的嵌入式计算经验,我们秉持将关键产业技术带入全世界。

推动人工智能和边缘可视化。我们致力于边缘计算硬软件解决方案,获得全球超过1600多家领先企业客户的信任,成为其重要的合作伙伴。

凌华智能是英特尔、NVIDIA、AWS、ARM和华为的全球策略伙伴,同时也参与ROS 2技术指导委员会以及Autoware自动驾驶开源基金会。积极参与机器人、自驾车、5G等超过24个标准规范的制定,以驱动智能制造、5G专网、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创新。凌华智能解决方案包括加固级模块与系统、实时数据采集解决方案,以及实现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的应用等。

凌华智能是Intel® Internet of Things Solutions Alliance优选会员(Premier Member),NVIDIA全球伙伴,并积极参与多项国际技术标准,包括Open Compute Project (OCP) 、Object Management Group (OMG) 和ROS 2技术指导委员会(Technical Steering Committee; TSC)。

凌华智能拥有共1800多名的员工和200多家合作伙伴。

欢迎关注凌华智能官方微信公众号:凌华智能,或访问www.adlinktech.com.cn 了解更多。

围观 4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50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工业市场正在迅速发展,新兴技术正在满足不断增长的创新和效率需求。工业应用使用多种不同的接口(包括以太网、RS-485 和控制器局域网 (CAN))在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时间敏感型数据。在选择要使用的接口时,设计人员必须考虑许多不同的目标,进行权衡。

CAN 是最早可在恶劣和嘈杂的工业环境中提供可靠数据通信的协议之一,至今仍然广受欢迎。CAN 收发器可提供 CAN 协议的物理层,具有高功效、高数据速率和小物理尺寸特性,同时保持稳健可靠,是许多工业应用的理想选择。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 CAN 收发器的优势,并讨论它们在更大限度地提高工业应用效率方面的作用。

图 1 展示了通常使用 CAN 收发器来传输数据的各种工业应用。

1.png

图 1. 光伏逆变器、不间断电源 (UPS)、HVAC 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储能系统都依赖 CAN

保障工业环境中的通信:CAN 收发器的作用

CAN 收发器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至关重要,因为它们使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器件能通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可在总线上长距离发送的模拟差分信号进行通信。收发器可确保数据可靠传输,并能保护网络,以免遭受电气损坏。这使得数据交换更高效,通信更准确。因此,在工业应用中选择新款 CAN 收发器时,可靠性、小尺寸以及低功耗至关重要。

我们来讨论一下稳健性在工业环境中的重要性。电压尖峰、瞬变和静电放电 (ESD) 等电气危害是工业环境中的常见干扰源。装配线、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等易受 ESD 影响的区域或产品中的器件需要在其 CAN 收发器中配备 ESD 保护,以确保网络安全。将 ESD 保护集成到 CAN 收发器中有助于确保它能够承受高压放电而不发生故障。此外,工业应用通常使用较长的 CAN 总线电缆,但是,这会增加发生总线故障的风险,例如短路和过压情况。连接到此类扩展网络的设备需要具有高总线故障保护功能的收发器。如果没有这种保护,这些故障可能会损坏收发器,并可能通过整个网络传播,从而导致通信中断和系统停机。

目前,各种产品都使用 CAN 接口,例如工业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电机驱动器、远程传感器和执行器。工业 PLC 控制多个工业过程,通常连接到广泛的传感器网络,导致总线电缆长度较长。电机驱动器可控制大功率电机,这可能会导致 CAN 总线上出现电压尖峰和瞬变。在这两种情况下,为 CAN 收发器提供可靠的总线故障保护至关重要。远程传感器和执行器通常位于网络的外围,因此可能暴露于环境中的静电,需要强大的 ESD 保护。

在可以覆盖长距离的工业环境中,接地电势差和共模噪声累积可能导致信号衰减。CAN 收发器具有更宽的共模范围,有助于确保在整个网络中进行可靠的信号传输。例如,通常会产生接地环路电流和共模噪声的电机驱动需要具有更宽共模范围的收发器,以更大限度地减少通信误差,从而增强电机控制和反馈信号的数据完整性。

5V CAN 和 3.3V CAN 收发器均广泛用于工业应用。但是,3.3V CAN 收发器可提供其他优势,例如无需使用低压降稳压器 (LDO) 以及 3.3V 微控制器与 5V CAN 收发器之间的电平转换电路。此 3.3V CAN 收发器可简化系统设计,减少组件数量,并使最终产品更加紧凑。此外,移除 LDO 可降低总体系统成本。图 2 展示了 3.3V 微控制器和 3.3V CAN 收发器运行的典型配置。

2.png

图 2. 3.3V CAN 收发器应用原理图

在功耗方面,3.3V CAN 收发器的效率高于传统的 5V CAN 收发器。此外,TCAN3414 等 3.3V CAN 收发器的关断功能可以进一步降低电流,从而延长电池供电应用或具有严格功率限制的器件的电池寿命。

图 3 展示了在一个网络中无缝运行的 3.3V 和 5V CAN 收发器。采用 3.3V 电源供电的 CAN 收发器,例如 TI 的 TCAN3413TCAN3414,完全可以与 5V CAN 收发器进行互操作。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白皮书通过汽车 EMC 认证的 3.3V CAN 收发器

3.png

图 3. 包含 3.3V 和 5V CAN 收发器的典型 CAN 网络

结语

TCAN3413TCAN3414 等 3.3V CAN 收发器可帮助设计人员实现在工业环境中高效运行的可靠接口。此类收发器提供了多种功能,可以防止工业环境中的各种问题。这些器件在总线上提供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61000-4-2 标准的高达 ±10kV 的 ESD 保护、±58V 的高总线故障保护以及 ±30V 的宽接收器共模输入电压范围。这些特性有助于您优化设计,增强可靠的通信功能,同时节省布板空间和系统成本。

关于德州仪器 (TI)

德州仪器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从事设计、制造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企业系统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让世界更美好。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可靠、更经济、更节能,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

登陆 TI.com.cn 了解更多详情。

围观 5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50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一年一度的 Arm Tech Symposia 年度技术大会本周在上海、深圳圆满结束,同时也宣告了这场在亚太五大城市巡回举办的盛会就此完美收官。大会以 “让我们携手重塑未来” 为主题,在上海和深圳两站,带来了 4 场主题演讲、4 场深度对话、13 场生态伙伴技术演讲、33 场 Arm 专题技术演讲及 2 场开发者工作坊,吸引了超过 3,500 位行业专业人士、工程师以及开发者报名参会,共同探讨基于 Arm 技术的前沿创新和人工智能 (AI) 发展趋势。

Arm 在本次大会上深入探讨了 AI 对计算的需求,并分享了如何通过硬件、软件、生态系统三大核心助力合作伙伴更好地把握 AI 的发展机遇。通过采用系统级设计思维,Arm 专注硬件与软件协同优化,面向不同应用市场推出计算子系统 (CSS),扩展底层技术并巩固 AI 计算需求。与此同时,Arm 持续投资创新软件技术,为全球 2,000 万开发者提供从云到端的高效、易用、无缝开发体验。此外,Arm 还通过包括全面设计 (Arm Total Design) 在内的众多生态项目,协助合作伙伴加速产品上市进程。

作为当今时代最重大的技术变革之一,AI 极有潜力成为人类毕生最重要的技术。Arm 不仅提供了应用广泛的通用计算平台,还通过将 IP 与开源软件和工具乃至广泛的行业领先生态系统相结合,让全球 2,000 万开发者都能够使用 Arm 计算平台作为 AI 创新基础。在生态伙伴的携手合作下,Arm 预计到 2025 年底,全球将有超过 1,000 亿台具备 AI 能力的 Arm 设备。

1.jpg

2.jpg

Arm Tech Symposia 年度技术大会上海、深圳现场

3.jpg

Arm Tech Symposia 年度技术大会现场 Arm 及合作伙伴展位参观者络绎不绝

Arm 终端事业部产品管理副总裁 James McNiven 在深圳场的大会主题演讲中强调,Armv9 作为 Arm 最新的技术架构,推出伊始便是为支撑 AI 计算而设计,并持续迭代更新,通过 SVE、SVE2、SME 等关键技术,Arm 以架构创新和强大的软硬件协同能力不断优化移动端 AI 体验,赋能开发者实现卓越的 AI 性能。

4.jpg

Arm 终端事业部产品管理副总裁 James McNiven 发表主题演讲

vivo 产品线总经理韩伯啸表示:“AI 势必会重构人与设备的交互形式,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 AI 服务于人。作为 vivo 推出的年度旗舰,vivo X200 系列全系首发了基于第二代全大核架构的天玑 9400 平台,搭载 Arm 最新一代的 Cortex-X925 超大核,实现了 PC 级别的 CPU 性能。此外,vivo 与 Arm 持续深化合作,于今年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分别发挥各自在用户理解和技术赋能领域的优势,为用户带来卓越的 AI 体验。”

5.jpg

vivo 产品线总经理韩伯啸(右)与 Arm 中国区业务全球副总裁邹挺(左)展开深度对话

广汽汽车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载软件专业总师廖磊,就汽车产业竞争态势下的创新研发模式进行了分享。他强调,软件定义汽车 (SDV) 正引领车载软件研发模式向平台化、灵活化、敏捷化及差异化方向迈进。SDV 的实现依赖于研发模式、软件架构与开发工具三者的紧密结合。然而,受限于硬件与供应商,加之开发验证周期长,SDV 在适配和部署于不同硬件平台上面临挑战。因此,创新的软件架构显得尤为重要。SDV 的软件架构能够实现软硬件解耦,基于平台实现快速适配与迭代,并通过低代码开发、虚拟化验证等工具,为用户打造卓越的出行体验。

6.jpg

广汽汽车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载软件专业总师廖磊发表主题演讲

目前,全球有超过 2,000 万名软件开发者在基于 Arm 架构的设备上构建应用,软件话题也成为本次年度技术大会的焦点之一。Arm 在软件方面的持续投入已取得显著成效,正建立起全球最大的 AI 开发者社区。本届大会首度举办的开发者工作坊收获了参与者的热烈响应,围绕 Windows on Arm 原生应用、安卓系统上的 LLM 推理、生成式 AI 加速等开发者最为关注的主题,工作坊为开发者提供了直观的技术体验,激发开发者创新潜力的同时,也为相关应用开发增添了新的动力。

Arm Tech Symposia 年度技术大会是 Arm 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年度技术盛会之一,集中展示了 Arm 及其生态系统在最新市场进展及创新技术方面的成果。迄今为止,合作伙伴基于 Arm 架构的芯片出货量已超过 3,000 亿颗,这一庞大的市场基础使 Arm 能够支持各种 AI 技术领域的发展。从传感器、智能手机,到工业物联网、汽车和数据中心,Arm 架构已成为未来 AI 计算的基石。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50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11月,广和通发布覆盖MiFi、CPE、Dongle等全系列商用5G RedCap FWA解决方案,帮助全球运营商及终端客户即刻商用RedCap。

通过缩减传输带宽、裁剪收发天线数、降低上下行最大调制阶数,RedCap终端相较eMBB终端复杂度下降,已成为中高速物联最佳选择。伴随着产品和技术迭代、RedCap网络建设完善,5G RedCap模组将不断达到性能、成本、功耗三者平衡点,可帮助终端快速抢占5G商用先机。

5G SA网络是RedCap网络建设的基础条件,目前,全球运营商SA网络均在稳定部署。据GSA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在全球343家运营商的5G商用网络中,已有63张SA独立组网。据中国移动《5G轻量化技术(RedCap)行业解决方案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中国移动开通超43万的5G RedCap基站,已经实现全国所有县城以上区域 n28(700MHz) RedCap 连续覆盖,并也已按需开通n41/n79(2.6GHz/4.9GHz )RedCap功能。再者,在连片组网性能方面,RedCap 1T2R终端在n28(700MHz)网络中上行平均速率可达 86Mbps,下行平均速率可达105Mbps。在移动性方面,RedCap 终端在现网连片组网环境下,可实现时延30ms 内的5G系统内互操作,以及时延在70ms 内的5G系统与4G 系统互操作。

以上可以看出,RedCap在中高速率、网络连续覆盖以及4G/5G平滑切换上均可满足MiFi这种移动宽带应用的要求,将加速RedCap在MiFi的规模应用。

广和通瞄准FWA典型应用场景,为市场提供优于5G eMBB成本、低于LTE Cat.4功耗的RedCap模组及解决方案。本次发布的RedCap MiFi解决方案搭载广和通RedCap模组FG131或FG132系列,可灵活搭配多款高通平台Wi-Fi芯片,延展出Wi-Fi能力高达3600Mbps的Wi-Fi 6E方案,1800Mbps的Wi-Fi 6方案以及867Mbps的Wi-Fi 5方案。

广和通RedCap模组FG131&FG132系列基于骁龙X35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开发,最高下行峰值可达223Mbps,最高上行峰值达123Mbps。在无5G SA网络覆盖,并回落至4G的情况下,FG131和FG132系列仍可支持下行256QAM,最高速率可达195Mbps,相比LTE Cat.4提升33%。上行可支持64QAM,最高速率可达75Mbps,相比LTE Cat.4提升50%

除了优于标准RedCap的蜂窝能力,FG131&FG132系列还具备以下两大特性:支持基于Linux内核操作系统的OpenWRT,其拥有强大的网络组件,使得客户可灵活安装网络功能软件包,特别适用于MiFi、CPE等FWA终端开发。其次, FG131系列和FG132系列集成1.25Gbps SGMII接口,可高效拓展出RJ45有线网口,适用于MiFi、CPE等需带网口的FWA终端。

得益于以上多方面优势,广和通RedCap模组FG131&FG132系列具备卓越RedCap能力,特别适用于MiFi、CPE等FWA终端,助力客户更快用好RedCap。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49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提供Zigbee兼容性平台认证、Matter 1.4认证和Thread认证相关服务

日前,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以下简称"TÜV莱茵")深圳公司扩展Zigbee兼容性平台认证(Zigbee PHY/MAC、 Zigbee PRO、Green Power),以及Matter 1.4认证和Thread认证三项关键无线通信协议资质,将提供综合性检测认证服务。这不仅巩固了TÜV莱茵在无线设备认证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也为制造商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与专业保障,协助其产品的互操作性、安全性及功能表现对标国际标准。

满足全球市场对智能家居集成的需求

随着全球市场对智能家居及智能建筑产品需求的不断攀升,物联网(IoT)系统之间的无缝协作变得至关重要。现代智能家居系统依托一系列无线物联网技术,涵盖智能恒温器、自动化遮阳帘、电子门锁、照明控制系统、各类传感器及计量装置等,要求这些设备能够在统一的环境中高效且协调地运作。

TÜV莱茵大中华区电子电气产品服务副总裁杨佳劼表示:"智能家居市场的快速扩张,消费者对设备间互操作性抱有更高的期望,这不仅关乎技术的融合,还涉及到用户体验的优化。TÜV莱茵通过参与标准制定与推广、提供全面测试与认证服务、协助市场准入指导,为制造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提升智能家居产品的全球竞争力,并满足全球消费者对智能家居集成的日益增长的高标准需求。"

三大关键物联网协议,构建智能家居生态系统

Zigbee作为全球广泛采纳的低功耗通信协议之一,基于IEEE 802.15.4标准,为物联网提供了互操作性解决方案。TÜV莱茵在原有对终端产品进行Zigbee测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Zigbee 兼容性平台测试能力,可以对芯片级产品提供全面的Zigbee认证测试服务,为制造商从产品设计到上市提供全方位支持。

Matter 1.4认证旨在打破Ethernet、Wi-Fi、Thread等不同通信协议之间的壁垒限制,大幅增强智能家居设备的互操作性。TÜV莱茵所提供的Matter 1.4认证测试服务,包括对新引入的应用集群及核心功能(如结构同步和能源管理设备,如电表、水表等)进行全面评估。这将有助于制造商确保其推向市场的产品不仅符合行业内的最高标准,而且具备坚固性和前瞻性,成为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中的佼佼者。

Thread认证被广泛应用于家电、气候控制、安全系统等多个智能家居应用场景。作为经授权的Thread测试实验室(ATL),TÜV莱茵的专业技术支持可助力设备在智能家居网络中实现安全且稳定的通信,从而为终端用户提供安全、可信赖的智能家居使用体验。

TÜV莱茵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覆盖北美、欧洲和亚洲的测试网络,提供经济高效的全方位无线产品认证解决方案,致力于协助物联网产品制造商加快进入全球市场的步伐,促进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安全性、互操作性及高效性。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49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