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全新DSP通过可扩展架构和双线程设计支持人工智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更智能、更高效无线基础设施需求

  • 高性能 Ceva-XC23 DSP 的性能和面积效率改善达2.4 倍,适用于更密集的应用-

  • Ceva-XC21面向成本敏感型应用,性能和效率改善达 1.8 倍,所需面积减少48%

帮助智能边缘设备更可靠、更高效地连接、感知和推断数据的全球领先半导体产品和软件IP授权许可厂商Ceva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EVA) 推出了针对先进5G和6G就绪应用的最新高性能基带矢量DSP。这些新型 DSP 基于成功的 Ceva-XC20 架构,已经获两家一级基础设施 OEM 厂商合作设计用于先进5G增强版本 (5G-advanced)和预6G (pre-6G)处理器,能够实现更快速、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同时降低延迟并提高吞吐量。两款新型 DSP均支持人工智能,让客户应用机器学习来优化用户设备(UE)和基础设施的调制解调器算法性能和网络效率,并使其设计能够适应日后不断发展的无线标准。

357. Ceva_PR_XC21_XC23_Social_250204.jpg

Ceva-XC21 5G IoT DSP 设计用于低功耗、成本和尺寸优化的蜂窝物联网调制解调器、NTN VSAT 终端、eMBB 和 uRLLC 应用。Ceva-XC21是获得广泛采用的 Ceva-XC4500 DSP 的后继产品,其体积比 Ceva-XC4500减小多达 48%,在保持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占用面积仅为Ceva-XC4500的63%。

Ceva-XC23 DSP 面向再生 NTN 卫星有效载荷、高端用户设备 (UE) 和基础设施基带处理,包括基带单元 (BBU)、分布式单元 (DU) 和无线电单元 (RU)。与 Ceva-XC4500 相比,它的性能改善达 2.4 倍,效率改善达 2.3 倍,从而为 5G增强版本和预6G应用提供了卓越性能。

Ceva副总裁兼移动宽带业务部门总经理Guy Keshet表示:“我们最新的矢量 DSP 标志着先进 5G 和 6G 应用在性能和效率方面的重大飞跃,Ceva业界领先的 Ceva-XC4500已经为数以亿计的设备赋能,而这些新型DSP构建在此成功基础上,为开发下一代高效调制解调器和基础设施 ASIC 提供了面向未来的强大平台。凭借人工智能支持和可编程性,这些DSP不仅提高了调制解调器性能,还支持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工作负载,提供最佳的网络性能和效率来稳步迈向6G应用。”

Ceva-XC21 和 Ceva-XC23 DSP 建立在可扩展的多线程 Ceva-XC20 架构之上,针对各自的终端市场提供优化的成本、能耗、性能和性能组合(cost-power-performance)。

主要特点包括:

-Ceva-XC21:256b SIMD 矢量大小、单/双线程选项和 64/32个16x16 位 MAC 选项

-Ceva-XC23:512b SIMD 矢量大小、双线程设计和 128 个 16x16 位 MAC,适用于要求严苛的应用

两款 DSP 均具有以下特点

-第 5 代 Ceva-XC 通信矢量 DSP 架构

-为 8 位神经网络提供人工智能支持

-具备动态矢量线程 (DVT) 的双线程功能

-用于加速 5G 信道处理的增强型 5G ISA

       Ceva-XC21和Ceva-XC23 DSP与其他Ceva-XC20产品的代码兼容,ISA则与流行的Ceva-XC4500兼容,确保现有Ceva-XC客户无缝迁移。

       如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页:https://www.ceva-ip.com/product/ceva-xc21/https://www.ceva-ip.com/product/ceva-xc23/

供货:

 Ceva将于今年第一季末提供Ceva-XC21和Ceva-XC23普通许可。

关于Ceva公司

Ceva热忱地为智能边缘带来全新的创新水平。我们的无线通信、感知和边缘AI技术是现今一些先进智能边缘产品的核心。我们拥有更可靠、更高效地连接、感知和推理数据的广泛IP 组合,包括用于蓝牙连接Wi-Fi UWB 和5G 平台 IP,实现无处不在的强大通信;以至可扩展的边缘人工智能 NPU IP 传感器融合处理器和提升设备智能的嵌入式应用软件。我们的差异化解决方案在极小的硅片尺寸内以超低功耗提供卓越性能。我们的目标简单:为业界提供半导体产品和软件 IP,创建更智能、更安全和更紧密互连的世界。今天,Ceva 正在努力践行这一理念,支持全球超过 190 亿个创新性智能边缘产品,涵盖从人工智能智能手表、物联网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直到自动驾驶汽车和 5G 移动网络。

Ceva总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公司遍布世界各地的运营机构为全球客户群提供有力支持。我们的员工包括各专业领域的顶尖专家,能够持续解决最复杂的设计难题,帮助客户将创新的智能边缘产品推向市场。

Ceva: 助力智能边缘

关注Ceva微信订阅号,请搜寻 “CEVA-IP”

围观 3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17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TCL&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签约仪式在北京水立方举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与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出席仪式并完成签约,此次签约标志着TCL正式成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在未来合作中,TCL将在以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为主的智能终端及面板显示领域,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技术、产品与服务支持。 

TCL的产品将涵盖奥运会和残奥会赛场的数字显示屏,以及奥运村的智能终端等,为粉丝和运动员带来全新的体验。通过这一全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还将携手开展创新的营销活动,将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魅力带给全球数十亿观众。随着国际奥委会推进其奥林匹克人工智能议程,TCL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提升粉丝和运动员在现场及家庭中的体验。TCL还将支持奥运会的"运动员时刻"计划,使运动员可以在比赛结束后立即与世界各地的亲友联系。

在中国北京标志性的"水立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国际奥委会很高兴宣布与TCL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TCL在支持世界各地的体育运动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正将其激励伟大事业的雄心推向新的高度,因为奥运会是最伟大、最鼓舞人心的全球体育舞台。"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表示:"我们很荣幸成为全球奥运会和残奥会合作伙伴。作为领先的全球科技品牌,TCL的品牌口号是'敢为不凡',这与奥林匹克精神高度契合。奥运会激励着全球数十亿人,通过这次合作,TCL的多元化科技创新将助力奥运会,为全球观众带来非凡的体验。TCL将继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支持奥林匹克可持续发展目标,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在过去几十年中,TCL通过达成多项合作伙伴关系,支持世界各地的体育运动。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TCL将通过提供一系列科技创新产品,包括显示器、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雷鸟AR眼镜等,带来新的视觉和生活方式体验。

TCL成立于1981年,致力于为用户带来前瞻性科技体验和智慧健康生活,在全球拥有46个研发中心和38个制造基地,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巩固了其作为全球具有竞争力的科技产业集团的地位。

国际奥委会收入与商业合作委员会主席Jiří Kejval表示:"TCL是其行业的全球领导者,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计划(TOP)继续为世界领先的品牌和营销商提供一个无与伦比的营销平台,该平台以奥运会的全球影响力和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今天宣布的合作正是这一点的有力证明,因为我们将TCL纳入了TOP合作伙伴的大家庭。"

国际奥委会是一个非营利性、民间、非政府的国际组织,由志愿者组成,致力于通过体育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它将超过90%的收入重新分配给更广泛的体育运动,相当于每天投入420万美元的资金来帮助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体育组织。

关于TCL

TCL创立于1981年,以“领先科技 和合共生”为使命,致力于为用户带来前瞻性科技体验和智慧健康生活

TCL即"The Creative Life",意为创意感动生活。TCL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科技改变世界,以创意感动生活

TCL通过TCL实业与TCL科技两个产业集团,布局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三大核心产业,在全球布局46个研发中心、38个制造基地,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及地区,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产业集团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国际奥委会媒体关系团队:
电话:+41-21-621-6000,电邮:pressoffice@olympic.org ,或访问我们的网站:www.ioc.org 。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17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日前,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毅康(Börje Ekholm)在巴塞罗那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表示,移动连接将在实现人工智能(AI)和云技术能力方面发挥核心作用,从而加速数字化新时代的到来。

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毅康(Börje Ekholm)

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毅康(Börje Ekholm)

鲍毅康表示:"包括移动连接在内的这些技术的组合——需要在所有组成部分上都做到卓越,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这就是为什么未来的移动网络需要具备高性能和可编程性,并能够向开发者开放以促进创新。缺少了连接,云技术和人工智能将无法实现规模化。移动连接正在超越传统的消费市场,成为数字化的核心驱动力!"

鲍毅康指出,具备覆盖范围大、速度快、低时延、成本效益高和节能特点的高性能网络至关重要。当我们进入人工智能(AI)应用的时代,高性能网络将变得更加重要。此外,可编程性也尤为重要。以往,消费者、企业与任务关键型应用会使用不同的网络。未来,这些应用都会使用同一张网络。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灵活、更轻松地管理网络。这就是可编程性的价值所在。

鲍毅康还指出,爱立信近期产品组合的增强与发布展现了爱立信在持续投资研发,以提供驱动数字化所需的可编程与高性能上的不懈努力。

Telstra的可编程网络

在开幕式上,Telstra首席执行官Vicki Brady介绍了与爱立信合作在亚太地区率先推出可编程网络的相关情况。Vicki Brady表示:"客户认为连接至关重要。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企业客户,网络体验都很重要。从根本上说,毫无疑问这项投资意味着5G的性能、弹性与可靠性只会越来越好!"

Telstra首席执行官Vicki Brady

Telstra首席执行官Vicki Brady

Brady还对网络可编程性和网络API进行了评价。她表示:开放生态,利用API开放网络能力,再加上不断变化的商业模式,会为行业提供新的机遇。

差异化连接用例 - AR 眼镜

在现场,鲍毅康以AR眼镜为例介绍了运营商(CSP)将如何从差异化连接中获益。他谈到:"你要了解AR眼镜是如何工作的,要了解其需要的服务级别。这个用例需要很低的时延,对上行与下行链路有很高的要求。你所需的容量将被告知给网络,从而动态地创建一个网络切片。这个切片会根据应用所需的服务级别进行调整。这一切都是通过网络API来完成的。这意味着AR眼镜应用的开发人员可以调用网络API,并在应用程序中实际使用API。API将被推向市场成为运营商新的收益来源。"

爱立信5G专网

鲍毅康还谈到了爱立信的企业业务战略与产品组合,并表示5G专网在行业数字化中正发挥着关键作用。

鲍毅康指出,爱立信近期与JLR位于英国索利赫尔(Solihull)工厂的合作是爱立信5G专网变革能力的一个典型用例。他谈到:"这个自动化用例是以前使用固定连接无法实现的。无线连接的灵活性更高。这是一个很好的企业用例,但我们也在考虑更广泛的,包括任务关键型应用在内的用例,比如我们在现场展示的应急响应用例。"

网络APIAduna

鲍毅康随后谈到了最近成立的合资公司Aduna。爱立信是该公司的创始成员之一,该公司旨在创建一个崭新的、可以通过网络API访问先进网络能力的生态。

他谈到:"作为供应商,我们一直在谈论5G的能力,但我们还没将之商业化。而这正是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工作的方向。我们正在通过与世界上一些领先的运营商成立合资公司,来实现网络API的供应。没有供应就不会有需求,这是当务之急,我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他指出,Aduna 最近宣布的与日本KDDI、加拿大EnStream及美国运营商的合作,都证明了这个新的生态系统正在发展壮大。

"未来令人兴奋,我们正在创造需求。我们正在创造来自应用开发商与企业的需求。除了谷歌云和Vonage之外,我们还与Sinch和Infobip等新渠道合作伙伴签约。我们正在围绕网络API构建生态系统,使运营商能够销售全球化的应用。"

于此期间,新近被任命为Aduna首席执行官Anthony Bartolo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在我们的行业中,如何开发并确保产品在全球各地都能运行,而非只是在某个特定地点运行,是一个真正的挑战。我们正在将运营商生态与网络API生态连接起来,并将其与需求方结合起来。"

他还谈到:"每个群体都明白,携手合作比各自为政能带来更大的利益。当我们这样做时,世界会变得更加紧密。从创新者的角度来看,他们不必总是重复发明已经存在的东西。"

Aduna首席执行官的 Anthony Bartolo

Aduna首席执行官的 Anthony Bartolo

Bartolo还简单介绍了Aduna全球生态期待为商业与企业带来的益处。他表示:"大多数企业都渴望做大,而不是做小。而做大的途径之一就是在全球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当你在多个国家运营时,就会开始接触到各种监管框架和不同的司法要求。作为一家企业,你是否应该自己去学习这些内容?或者,如果有人简化了这些流程,将网络API民主化,让你能够直接享受这些司法管辖区内所有网络的好处,而不必纠结于细节,那会怎样?这会降低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摩擦系数。"

Bartolo表示,Aduna期待在近期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并欢迎更多合作伙伴加入生态,在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期间也会发布更多的公告。他说:"开发者们,当你们看到未来一两年内即将开放的网络能力时,一定会感到惊喜。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加入这个生态,我们将彻底改变应用程序及其编写方式。我对这一潜力感到非常兴奋。"

最后,鲍毅康强调了连接在数字化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并对此表示非常兴奋,因为数字化正在逐渐超越消费者移动宽带的范畴。他表示:"我常说,任何可以无线化的东西终将无线化,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用一张相同的网络承载多种应用的世界。我们将看到高性能可编程网络的优势逐渐转化为实际的商业机会。这将让那些正在投资于网络可编程性和高性能的运营商占据优势。他们将能够从我们预期增长的收入池中获益!"

关于爱立信

爱立信的高性能可编程网络每天为数十亿人提供连接。近150年来,我们一直是通信技术的开拓者。我们致力于为运营商和企业提供移动通信和连接解决方案。我们与客户和合作伙伴携手,共同将未来的数字世界变为现实。更多信息请访问www.ericsson.com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博:weibo.com/ericssonweibo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信号:Ericssonchina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17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rm 控股有限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RM,以下简称 “Arm”)今日发布与阿里巴巴淘天集团轻量级深度学习框架 MNN 的又一新合作。双方经由 Arm KleidiAI 的集成,成功让多模态人工智能 (AI) 工作负载通过阿里巴巴经指令调整的通义千问 Qwen2-VL-2B-Instruct 模型运行在搭载 Arm CPU 的移动设备上。该版本的通义千问模型专为端侧设备的图像理解、文本到图像的推理,以及跨多种语言的多模态生成而设计。此次的合作显著提升了端侧多模态 AI 工作负载的性能,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

Arm 终端事业部产品管理高级总监 Stefan Rosinger 表示:“我们正身处 AI 革命的浪潮之中,亲眼见证了多模态 AI 模型的兴起。这些模型能够处理并理解多种数据类型,涵盖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及传感器数据。然而,由于硬件本身的电力限制和内存约束,加之同时处理多种数据类型带来的复杂性,在端侧设备上部署这些先进的多模态模型正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Arm Kleidi 成为解决这些挑战的理想方案,它能够为运行在 Arm CPU 上的所有 AI 推理工作负载提供无缝的性能优化。KleidiAI 是一套轻量级且高性能开源的 Arm 例程,专为 AI 加速而设计,目前已被集成到最新版本的主流端侧 AI 框架中,包括 ExecuTorchLlama.cppLiteRT (通过XNNPACK)和 MediaPipe,能让数百万名开发者无需进行额外操作,即可自动获取 AI 性能的显著提升。

加速端侧多模态 AI 用例的响应时间

通过 KleidiAI MNN 的集成,Arm MNN 团队测量了 Qwen2-VL-2B-Instruct 模型的加速性能,结果显示在端侧的关键 AI 多模态应用场景中,其运行和响应速度均有所提升。这一提升可为阿里巴巴旗下众多以客户为中心的应用程序带来更加出色的用户体验。

这些用例响应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模型预填充(指 AI 模型在生成响应之前先对提示词输入进行处理)性能提升了 57% ,以及解码(指处理提示词后从 AI 模型生成文本的过程)性能提升了 28%。此外,KleidiAI 集成还可以通过降低多模态工作负载的总体计算成本,进一步促进端侧设备上 AI 工作负载的高效处理。数百万使用包括 MNN 框架在内的热门 AI 框架运行应用程序与工作负载的开发者,可以在针对边缘侧设备的应用和工作负载中享受到这些性能和效率的提升。

阿里云通义大模型业务总经理徐栋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看到通义千问大模型与Arm KleidiAI MNN 团队展开深度技术合作,通过 MNN 端侧推理框架和 Arm KleidiAI 的集成加速优化,成功实现了大模型推理延迟的显著降低与能效比的大幅提升。此次开创性的合作不仅充分验证了大模型在移动终端的实用潜力,更使用户能够在指尖体验到下一代 AI 的普惠价值。我们期待三方能够持续携手,以技术创新突破算力边界,共同开启端侧智能新篇章。”

阿里巴巴淘天集团业务技术 MNN 负责人姜霄棠表示:“此次 MNN 推理框架与 Arm KleidiAI 做深度技术融合,在端侧大模型加速方面取得了全新突破。通过我们对底层架构的联合优化,通义大模型的端侧推理效率实现大幅提升,成功跨越了受限算力与复杂 AI 能力的技术鸿沟。这一成果既是 MNN 团队技术攻坚的结晶,更是跨界协作力量的生动诠释。我们期待未来能持续携手深耕端侧计算生态,让每个移动终端都能承载更流畅、更高效、更自然的 AI 体验。”

MWC 上进行 KleidiAI 集成演示

在今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MWC) 上,Arm 在活动展位(2 号展厅 I60 展台)展示了此次合作的成果,该演示突出了模型如何理解视觉和文本输入的多种组合,并对图像中的内容进行提炼说明。这项演示在搭载 MediaTek 天玑 9400 移动系统芯片 (SoC) 的智能手机上完成,包括 vivo X200系列。

实现多模态 AI 体验的飞跃

KleidiAI 和为阿里巴巴通义千问模型支持的 MNN 框架进行集成,成功地为运行在搭载 Arm CPU 端侧的多模态 AI 工作负载带来显著的用户体验提升。这些卓越的体验现已应用于移动设备,许多的面向客户的应用程序也已受惠于 KleidiAI 带来的种种优势。展望未来,KleidiAI 针对 AI 工作负载的无缝优化将继续赋能开发者,助力其在端侧设备上提供更加复杂的多模态体验。这将为下一波智能计算浪潮奠定基础,并在 AI 的持续演进中迈出令人振奋的一大步。

关于 Arm

Arm 作为业界性能最强、能效最高的计算平台,以无可比拟的规模,覆盖全球 100% 的联网人群。Arm 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对计算永无止尽的需求,进而赋能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释放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体验和性能。Arm 携手全球最广泛的计算生态系统和 2,000 万软件开发者,共同在 Arm 平台上构建人工智能的未来。

围观 5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16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英飞凌成为全球首个凭借在安全控制器中采用后量子加密(PQC)算法而获得Common Criteria EAL6认证的公司

  • 获得国际认证是迈向量子弹性世界的关键一步

  • 后量子加密技术帮助保护数字基础设施免受量子计算机在将来带来的潜在威胁

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携手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局(BSI[1]在通往弹性量子世界的道路上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英飞凌成为首个凭借在安全控制器中采用后量子加密算法而获得行业领先认证Common Criteria EAL6的公司。这种加密算法提高了 eSIM5G SIM 和智能卡应用(包括个人身份证、支付卡和电子健康卡)的安全性,使其免受高性能量子计算机的威胁。该认证是实现未来日常生活量子安全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预计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内,量子计算机将变得足够强大,足以破解当前的加密算法,从而危及到大众数字生活的安全。像电子身份证这样目前正在签发且有效期长达多年的文件需要能够抵御未来量子计算机的攻击。现在发送的加密信息和电子邮件亦是如此,因为它们在存储后也会受到量子计算机的攻击。基于模格的密钥封装机制(ML-KEM[2]等后量子加密算法专为抵御此类攻击而设计,能够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的完整性,因此这些算法的安全实施对于抵御传统安全攻击至关重要。

英飞凌的最新成就表明,公司致力于提供面向未来的安全解决方案。英飞凌科技安全互联系统事业部总裁Thomas Rosteck表示:“凭借在后量子密码学领域的创新和对算法开发的积极贡献,英飞凌在寻找与时俱进的PQC解决方案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量子计算机无疑将成为现实,因此,我们需要果断推进向后量子加密技术的迁移。成为首家获得Common Criteria EAL 6后量子安全认证的公司,既表明了英飞凌在后量子世界中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和帮助维护客户数据安全的决心,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安全行业的领先优势。”

配图2:英飞凌科技安全互联系统事业部总裁Thomas Rosteck.jpg

英飞凌科技安全互联系统事业部总裁Thomas Rosteck

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局(BSI)局长Claudia Plattner表示:“量子计算机带来的威胁正日益趋近真实而紧迫。BSI一贯支持并要求使用后量子加密技术,以确保文件和应用的长期安全。因此,推出适用于众多日常应用的量子安全IT产品是一座真正的里程碑!”

Common Criteria国际标准提供了全球认可的IT产品和系统安全指导方针与要求。BSI通过对英飞凌PQC算法的安全实施进行Common Criteria EAL 6认证,强调了抵御传统攻击(如故障攻击)和量子计算机攻击的重要性。采用ML-KEM 算法的TEGRION™安全控制器是英飞凌最新的28 纳米安全控制器系列,该控制器基于英飞凌革性的安全架构 Integrity Guard 32Common Criteria计划由多国政府联合制定并得到全球各国政府的认可。该认证可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进行。英飞凌的TEGRION™安全控制器已通过德国 BSI根据德国认证计划进行的评估和认证。

EAL6高级评估保障等级表明产品或系统已经过可证明其安全声明的全面、严格评估。获得认证的安全控制器集高性能处理能力和先进加密功能于一身,为后量子加密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凭借这项认证,英飞凌树立了业界新标准,为后量子加密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更加安全的数字未来铺平了道路。随着PQC时代的迅速到来,英飞凌将继续致力于开发更加先进的量子弹性解决方案。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060名员工(截至20249月底),在2024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50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en/about-infineon/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应用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1] Bundesamt für Sicherheit in der Informationstechnik / 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局

[2] 基于模格的密钥封装机制(ML-KEM)是一种后量子密钥封装机制,该机制通过兼顾格问题的难度与模代数结构实现安全的密钥建立和封装。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16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本分析报告由标准普尔全球市场信息公司(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撰写,而非标准普尔全球评级公司(S&P Global Ratings),后者是标准普尔全球公司的一个独立管理部门。如引用本分析中的任何评论/数据,请注明来源于标普全球市场信息公司。

电子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汽车行业 “硅含量 ”的不断提高,刺激了对高效电子废物管理和循环供应链的需求。

该分析的主要亮点包括

据联合国估计,只有 22.3% 的电子废物是按照当地法规收集和回收的,前沿市场的回收工作零散且往往具有危险性。欧盟正在审查其电子废物指令,新的《巴塞尔公约》规则也将于 2025 年 1 月生效,这些法规要求更严格的出口通知和许可。

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公司(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预测显示,从 2024 年到 2032 年,电子废弃物的贸易量将每年增长 4.4%,而交易的设备将增长 3.9%,其中计算机和视听设备的增长速度较慢。

2005 年至 2024 年,电子废弃物仅占全球电气和电子设备贸易的一小部分,但其价值,尤其是贵金属回收价值,却大幅增长,2022 年至 2024 年将占电子废弃物贸易价值的 35%。主要出口国包括北美和欧洲,韩国是北美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而主要进口国是亚洲市场,占2023年贸易额的47%。

2025-02-28 SCE ewaste.png

如需与我们的专家交流,请联系 press.mi@spglobal.com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16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Charlie Ice

2024年,得益于智能家居技术的进步、连接的增强以及行业标准的演进,物联网(IoT)继续迅速扩张。展望未来,2025年将迎来更多创新,特别是在智能家居和楼宇领域。预计在2025年,以下七大关键趋势将塑造物联网的格局。

1.AI/ML将通过无线技术赋能边缘智能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最新进展将提高我们生活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特别是在智能家居和楼宇领域。然而,将智能设备生成的大量数据流传输到云端,会缩短电池寿命并增加系统响应时间。对于许多边缘设备而言,在本地运行AI/ML的部分计算将极大地提高整体系统性能。恩智浦eIQ Neutron神经处理单元 (NPU) AI加速器等硬件创新,以及 eIQ Toolkit 和新发布的 eIQ Time Series Studio等软件,能够在嵌入式设备上实现边缘人工智能。Wi-Fi和Thread等无线技术将这些智能设备连接到本地网络和互联网,实现云连接和设备间通信。结合Matter技术,到2025年,边缘设备将具备无缝连接和互操作性,从而实现新一代AI/ML功能。

AI/ML提高了边缘的自动化水平。了解更多有关MatterAI/ML联手打造自动化家居的详情。

2.互操作性将为智能能源管理奠定基础

全球各地的法规和减少碳足迹的举措正在推动家庭和楼宇提高能效。实现更高的能效水平,需要智能能源协调,实现电网、家用发电机、存储系统和主要电器的无缝协作,优化整体能耗。例如,如果太阳能电池板不能产生足够的电力,且电网需求量很大,洗衣机可能会延迟启动一批衣物的洗涤。为了实现这种高度的协调,电器、太阳能系统和智能电表必须具备互操作性,并使用统一标准进行通信。Matter技术的进步使这一愿景在2025年更加切实可行,而恩智浦的智能系统解决方案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工具,帮助他们实现更高的能效。

提高能效需要可互操作的设备及能源协调。了解Matter和能源管理的最新动态。

3.Thread终端设备加速普及,将改善智能家居基础设施

实现真正自动化家居的关键在于Thread提供的低功耗、低数据速率的网状网络。Thread支持设备依靠单个小型电池运行数年,并通过其具备自我修复能力的网状网络保持稳定的连接。Thread基于IPv6构建,完全兼容Matter,并补充了高数据速率的Wi-Fi网络。最新的1.4版Thread增加了多项增强功能,预计将在2025年加速普及。例如,Thread可提供标准化的方法,与新设备和边界路由器共享网络凭证,允许它们全部加入同一个Thread网络。1.4版还支持通过Wi-Fi和以太网扩展Thread网络,增强其网络的稳健性。这些改进将加速Thread在2025年的普及,更多设备将加入Matter生态合作体系,智能家居更加互联、自动化和节能。

Thread的改进将加速智能家居的普及。更多信息,请参阅恩智浦Thread Wireless Wednesday文章

1.png

恩智浦的无线MCU支持Wi-Fi、蓝牙、Thread和Matter,提供从Thread Border Router到Thread End Device的全面的解决方案

4.无线连接的增长将使楼宇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

2025年,无线连接不仅将提高家居的智能化水平和能效,还将在智能楼宇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无线互联传感器、恒温器及其它物联网设备将把现有建筑转变为智能楼宇。智能楼宇通过智能方法高效优化能源使用,例如,当会议室空无一人时关闭窗帘,自动调整暖通空调的使用,并根据外部光线条件调节灯光亮度。通过无线连接与边缘智能的结合,多种楼宇系统可以进行升级改造,以预测故障并提供维护建议,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停机时间。此外,随着新系统采用IP网络和包含多层安全性的标准化协议(如KNX IoT),楼宇的网络安全将得到提升。随着智能化、能效和安全方面的持续进步,2025年无线互联智能楼宇的转型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恩智浦与Geo合作,共同探索智能能源管理领域。了解恩智浦的努力以及双方合作的详细信息

5.智能家居和楼宇推动互联设备数量增加,互联设备共存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2025年,家居和楼宇中的互联设备数量将继续呈指数级增长。许多专家预测,该行业互联设备的年出货量将很快超过20亿台。这意味着智能家居和楼宇中将有数百个互联设备,且来自不同的制造商,设备必须协同工作,才能实现真正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家居或楼宇。在智能家居领域,Matter可提供标准协议,实现这一愿景。该协议允许不同的生态合作体系和设备无缝交互。无论来自哪个制造商或生态合作体系,Matter电灯开关都可以控制Matter灯泡。此外,Matter还支持通过网桥连接非Matter智能家居设备,旧设备也能加入统一的Matter智能家居。同样,在楼宇领域,连接标准联盟和KNX协会等组织正在为互联楼宇系统的创新奠定基础。这些共存方面的进步将支持众多智能设备协调工作,实现家居和楼宇的真正智能化和自动化。

智能家居和楼宇的增长将需要设备协同工作。观看视频,了解恩智浦如何推动连接共存的发展。

6.环境计算将推动家居和楼宇的自动化

环境计算利用位置信息使系统能够做出智能、环境感知的决策。确定人员或物体在家中或楼宇内位置的功能,为自动化带来了巨大的潜力。例如,智能门锁在检测到房主在门口时会自动解锁。在智能楼宇中,会议室可以根据进入的人员和室内人数自动配置照明、暖通空调和IT设备。超宽带(UWB)、Wi-Fi传感和蓝牙信道探测等技术,与边缘处理共同支持通过设备测距确定位置,通过环境传感确定运动或存在情况等能力,形成环境计算的基础。2025年,随着智能家居和楼宇的增长以及Aliro和Matter等新应用标准的发布,环境计算时代即将来临。

恩智浦的测距技术赋能环境计算。请参阅恩智浦智能家居创新实验室中的蓝牙信道探测

2.jpg

恩智浦的环境计算解决方案支持UWB和蓝牙信道探测等技术,可将自动化系统引入智能家居

7.物联网安全的法规和需求将继续增长

世界各国政府正在迅速制定新的法规,以提高物联网的安全性并保护消费者。欧盟颁布了《网络弹性法案》(Cyber Resilience Act)和《无线电设备指令》(Radio Equipment Directive (RED))更新,以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美国政府与行业大型企业合作创建了美国网络信任标志(U.S. Cyber Trust Mark)。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也越来越强,许多品牌现在都在宣传其产品的安全性。智能家居和楼宇的物联网设备需要的不仅仅是加密保护,还要实现系统级安全,保护设备、通信以及它们运行的网络。Matter、Thread和Wi-Fi等标准包括多种网络和通信安全要求,而恩智浦EdgeLock安全区域等芯片安全解决方案则有助于满足这些要求并保护设备本身。到2025年,物联网设备的安全要求将继续增长,设备制造商需要采用新的标准和技术来满足这些要求。

安全认证对物联网设备日益重要。了解恩智浦新一代无线MCU获得安全认证的相关信息。

作者:

3.jpg

Charlie Ice

恩智浦半导体无线产品市场营销

Charlie Ice负责恩智浦无线产品市场营销,专注于公司的无线MCU。他拥有超过十年在科技领域的产品管理经验,于2022年加入恩智浦。他在微控制器、数字电机与电源控制,以及测试与测量设备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在加入恩智浦之前,CharlieSilicon Labs负责汽车隔离产品的管理工作。他拥有莱斯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和理学学士学位。

围观 7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16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微光集电推出全新黑光全彩系列4MP图像传感器——MIS40H1。基于微光集电“BSI+”技术平台及“ApexPixel®”像元技术打造,搭载了FDTI,ImgAOV,PixHDR等完全自主核心技术,具备高灵敏度、高动态范围、高温成像、低功耗等优势性能,并支持全实时录像(AOV)功能,以全场景真实稳定的全彩成像表现,进一步满足了黑光安防和AIoT物联网低功耗(AOV)应用的严苛需求。

1.png

高动态范围、高信噪比与高灵敏度

MIS40H1具备出色的高动态范围(HDR)高信噪比(SNR)高灵敏度(Sensitivity)特性,灵敏度高达11.7V/lux·s,MIS40H1在低至0.01 lux的暗光环境下仍能高效采集微弱光信号,结合43.5dB信噪比对图像噪声的深度抑制,在低照度环境下提升图像纯净度,输出清晰细腻的画面。同时,动态范围高达120dB,可在逆光或强光比环境下清晰还原暗部与亮部细节。通过多帧合成技术,MIS40H1能够在复杂光线场景下快速完成多曝光拍摄与图像融合,精准还原丰富细节。

图像预处理功能

MIS40H1内置的Fast AE/AWB、暗电流校正、太阳黑子去除和去坏点等功能,可显著提升图像质量。其中Fast AE/AWB功能可在各种光照条件下快速调整曝光时间和白平衡,确保图像清晰且色彩准确,为用户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图像捕捉体验。

支持AOV功能

MIS40H1集成的AOV功能,结合Fast AE技术,实现超低功耗与快速响应的完美平衡。其中,sensor的待机功耗仅为1.08mW,而工作功耗在30fps线性模式下也仅为135mW。通过Fast AE的智能曝光控制,MIS40H1在90fps高帧率模式下,AOV平均功耗可低至5.83mW,显著提升动态场景的流畅性与能效比。同时,AOV功能使sensor在系统启动时与主控芯片同步工作,显著缩短从启动到稳定输出图像的时间,确保设备快速响应。在长曝光或低功耗场景中,AOV支持主控芯片进入休眠,sensor通过Fast AE自主完成曝光并按需唤醒主控接收数据,大幅降低系统功耗,延长设备续航,进一步提升图像质量与能效比,从而可实现7*24小时全实时录像。

NIR 增强提升夜视清晰度

MIS40H1在近红外性能方面表现出色,具备高灵敏度和宽光谱响应的特点。MIS40H1在850nm波段和940nm波段的量子效率(QE)分别为44%和25%,能够在黑暗环境下捕捉清晰、细腻的图像。此外,MIS40H1的光谱响应范围覆盖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确保昼夜成像无缝切换,画面一致性优异。

2.png

高温环境测试

1741058899453.jpg

MIS40H1

(低照环境高温80°C)

行业同规格产品

(低照环境高温80°C)

低照环境下80°C高温的对比测试中,MIS40H1在噪声控制、局部细节清晰度以及高温稳定性方面均优于行业同规格产品,能够有效确保在高温条件下输出清晰、稳定的高质量图像,无热噪、无色彩偏移,满足严苛环境下的成像需求。

户外低照度测试

1741058932353.jpg

MIS40H1

(户外低照度)

行业同规格产品

(户外低照度)

户外低照度的对比测试中,MIS40H1的感光能力、噪声控制、局部细节表现以及色彩表现均优于行业同规格产品,确保了在暗光场景中能够输出画质细腻、清晰准确且色彩自然的高质量图像。

户外夜视拖影测试

MIS40H1其在夜视及动态场景中表现出色,凭借DOL3曝光模式、高帧率输出(90fps)、ISP智能算法,有效减少动态拖影,确保移动目标清晰无模糊,可带来更加流畅和真实的视觉享受。

7.png

了解更多产品详情,欢迎联系微光集电相关销售人员。

关于微光

成都微光集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由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国内唯一一家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投资成立,位于成都市高新区AI创新中心B区。公司专注于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致力于为大数据时代提供优质的图像传感器,为人工智能提供感知世界的“芯眼睛”。

成都微光集电拥有芯片产品全流程研发团队,具有包括工艺器件开发、电路设计、图像专用算法和AI算法、系统方案设计、产品测试和可靠性评价等全流程综合研发实力。公司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技术突破,截止目前,已申请专利524项。公司主要建有安防消费、车载前装、工业视觉检测、科学定制等多条CIS产品线,有Rolling Shutter、Global Shutter和sCMOS像元库,应用领域主要有安防监控、车载、消费电子、医疗、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机器人、AR/VR、半导体装备、天文观测等。
成都微光集电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服务为宗旨,以实现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完全国产化为己任。我们愿与您一起在图像为王的时代,携手奋进,共创辉煌!

来源:成都微光集电

围观 5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15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电源")旗下Logger1000数据采集器顺利通过TÜ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ÜV南德")基于EN 18031系列标准的网络安全评估,并成功获得TÜV 南德首张数据采集器REDRED Article 3.3 dDA网络安全认证证书。此次获证标志着阳光电源在技术创新与产品网络安全方面取得成果,满足欧盟RED DA指令要求与规范,能够进一步为全球用户提供智能能源解决方案,推动用户对物联网设备网络安全的信任。

阳光电源Logger1000数据采集器

阳光电源Logger1000数据采集器

随着全球能源产业智能化进程加速,网络安全成为能源设备制造商与终端用户关注的重点。欧盟在其无线电设备指令(RED)的article 3.3 d/e/f条款中,明确规定了无线产品的网络安全标准,旨在保障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抵御潜在的黑客攻击及恶意入侵风险。新规将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届时进入欧盟市场的相关产品都必须符合相应的网络安全要求。

在此次认证合作中,TÜV南德依据欧盟EN 18031系列标准及技术规范,对阳光电源Logger1000数据采集器展开了系统评测,涵盖资产搜集评估、威胁建模分析、固件升级及数据测试验证等关键环节。通过多维度安全核查,阳光电源的产品在硬件设计、软件迭代及数据传输等层面达到了网络安全防护要求,最终成功获得RED DA认证证书。这不仅彰显了阳光电源在网络安全技术领域的能力,更印证了其"安全为先"的产品研发理念。

TÜV南德的网络安全服务可覆盖能源、汽车、消费品、医疗设备、建筑等领域,从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培训,到执行安全认证项目, TÜV南德的专家团队凭借多年经验开发的网络安全服务结构、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监管专业知识,助力企业优化、完善其网络安全。

关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阳光电源致力于持续推动清洁能源转换技术的发展,以光伏、风电、储能、电动汽车及充电、氢能的布局,助力清洁能源转换的应用场景更丰富,用能方式更创意,使用体验更友好,最终实现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将自然资源转换成稳定便捷的清洁能源,架起连接之桥,筑桥、固桥、护桥、修桥,不断连接全球客户、产业上下游和生态伙伴,携手共筑可持续未来。

关于TÜV南德意志集团

TÜV南德意志集团成立于1866年,前身为蒸汽锅炉检验协会。发展至今,已成为了全球化的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在50个国家设立了1,0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近28,000名员工,致力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体系及专业知识。集团的技术专家在工业4.0、自动驾驶及可再生能源的安全与可靠性方面均作出了显著的技术创新。

www.tuvsud.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15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的蓬勃发展,生成式AI应用全面爆发。在此背景下,服务机器人作为大模型技术在端侧落地的关键场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与用户直接交互的智能设备,服务机器人需要应对复杂场景下的感知、决策和控制任务,这对其实时数据处理的能力提出了严苛要求。通过在端侧集成AI大模型,服务机器人能够在本地进行数据处理,显著降低了数据延迟,提高了响应速度,可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智能、高效的服务体验。

移远通信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在推动大模型技术的应用方面不断开拓,其端侧大模型解决方案融合前沿的LLM(大语言模型)、RAG(检索增强生成)与Agent(智能体)等业界主流技术,可助力实现 "情景理解、知识融合、智能交互、自主决策、任务执行"等多种功能,目前已在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加速落地。

该方案基于移远边缘计算智能模组SG885G-WF,搭载高通QCS8550平台,具备高达48 TOPS的综合算力,可为方案功能的实现提供充足的算力支持。在移远大模型解决方案的助力下,服务机器人可实现1s以内的意图识别,解码速率超过15 tokens/s,为用户带来更自然的语音交互以及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移远通信大模型解决方案全语音链路架构

移远通信大模型解决方案全语音链路架构

移远大模型解决方案可实现AI模型的端侧部署,不仅提升了响应的实时性,还确保了隐私安全,并能在无网环境下正常工作,大大降低了推理成本。凭借卓越的性能以及高灵活性、高安全性、高性价比等优势,该方案在服务机器人的多种形态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应用价值,可赋能多个实际场景的智能升级,例如:

医疗康养:大模型加持的机器人可以处理预约、咨询等日常任务,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还能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陪伴和支持,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压力;

智能客服:依托大模型的自然语言处理和理解能力,智能客服机器人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用户的问题和需求,高效处理各种咨询、投诉和售后服务场景,显著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接待导览:深度融合大模型能力的接待机器人和导览机器人,不仅能够实现智能迎宾、智能带路、智能问答、远程操控等功能,还可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游览路线和讲解内容,广泛应用于企业展厅、博物馆、旅游景点、医疗机构等场合;

零售导购:在大模型技术的加持下,零售导购机器人不仅能回答消费者关于商品、价格、促销活动等问题,还可根据用户购物历史和偏好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商品推荐和搭配建议,同时提供便捷的店内导航服务,帮助客户快速找到商品,让购物变得更加轻松愉悦。

值得一提的是,移远通信大模型解决方案还具备全方位的工程化服务,能够从感知、规划、决策、执行等阶段,全面解决客户项目中的各种工程化问题,如针对应用场景对模型进行微调、多个模型的合理调度等,使得大模型方案以更快速度、更低成本、更完善的服务体验应用实践。

移远通信大模型解决方案推动服务机器人多场景落地

移远通信大模型解决方案推动服务机器人多场景落地

当前,大模型技术日新月异,移远大模型解决方案紧跟技术演进以及模型迭代,成功集成了通义千问、DeepSeek等业界主流大模型,为服务机器人等产业的智能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展望未来,移远将继续携手广大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端侧AI规模商用,为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进程贡献更多价值。

关于移远通信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236)是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完备的IoT产品和服务,涵盖蜂窝模组(5G/4G/3G/2G/LPWA)、车载前装模组、智能模组(5G/4G/边缘计算)、短距离通信模组(Wi-Fi&BT)、GNSS定位模组、卫星通信模组、天线等硬件产品,以及软件平台服务、认证与测试服务、RTK网络校正方案、工业智能、智慧农业等服务与解决方案。公司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智慧能源、金融支付、智慧城市、无线网关、智慧农业&环境监控、智慧工业、智慧生活&医疗健康、智能安全等领域。更多信息,敬请访问移远官网https://www.quectel.com.cn/,关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移远通信"或发送邮件至 marketing@quectel.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15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