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隼瞻科技的RISC-V版图:从处理器IP到EDA平台的“矩阵化突围”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在RISC-V发展大潮中,中国本土企业正在重新定义“处理器设计”的边界。从单一IP授权,到架构共创、再到软硬协同,生态的重心正从“核”向“系统”迁移,而隼瞻科技正是这场变革中的代表性力量。

在2025湾芯展上,隼瞻科技创始人兼CEO曾轶在接受电子创新网等媒体专访时表示:虽然成立仅短短三年,但隼瞻科技这家以RISC-V处理器IP和EDA工具为核心的公司,已经推出了丰富的自研RISC-V处理器IP家族、DSA(Domain Specific Architecture)处理器敏捷开发平台ArchitStudio以及多款配置的端侧AI融合解决方案。曾轶将这一路径概括为:“以IP为点,以EDA为线,以场景化方案为面,构建软硬一体的矩阵平台。”

一、RISC-V处理器IP家族:从极简MCU到高能效多核应用

曾轶介绍说隼瞻科技的IP产品布局呈现出清晰的纵向分层——从低功耗嵌入式MCU到高算力应用处理器:

1.png

这种“从M核到A核”的纵向产品谱系,让隼瞻覆盖了从传感端、控制端到算力端的完整链条。曾轶指出:“我们不像传统IP公司那样只卖一个‘核’,而是提供一整组可复用的货架化产品,并通过定制化延伸进入客户的专用场景。”

二、从IP到DSA:用EDA工具“定义未来的处理器”

如果说RISC-V赋予了设计自由度,那么隼瞻科技的ArchitStudio平台则是在这片自由中提供秩序。这款自研的EDA工具被称为“处理器的敏捷开发平台”,它的核心理念是“算法芯片化、场景架构化”。

简单理解,ArchitStudio让客户无需深入RTL设计层级,就能在平台上直接定义架构、扩展指令集,并一键生成SDK与编译工具链,从而显著降低DSA(专用领域架构)开发门槛与人力成本。

在AI、汽车和工业领域不断分化的当下,DSA被视为RISC-V的下一个增长点。

曾轶指出:“过去CPU是通用的,但当竞争变得激烈,企业要构建自己的技术壁垒,就必须做定制化的DSA。我们的平台正是帮助客户在CPU、DSP、NPU的协同上实现差异化。”

这一理念与全球趋势高度契合——国际上包括Google、Tenstorrent、Esperanto等企业均在推动“定制指令+专用加速器”的方向。隼瞻科技在国产EDA支撑的路径上,提供了本地化的可实现方案。

三、“智翼”端侧AI系列:从算法到芯片的全栈融合

除了处理器IP与EDA平台,隼瞻科技还在积极推动端侧AI芯片化方案的落地,覆盖从轻量到高端四个梯度:

2.png

这些方案并非“通用AI SoC”,而是基于RISC-V核心+定制化NPU的端侧融合平台。其优势在于:通过ArchitStudio平台定制算法适配的指令集,实现算力与能效的平衡。这种“算法驱动的架构演化”,正是RISC-V生态最具想象力的方向之一。

四、以“矩阵式产品结构”应对碎片化生态

RISC-V的灵活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扩展性,但也带来了“碎片化”的现实挑战。对此,曾轶提出了独特观点:

“我们不把它叫碎片化,而是多场景化。碎片意味着混乱,但多场景意味着机会。我们的策略是用EDA平台往左移,让碎片需求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中被标准化实现。”曾轶指出。

隼瞻科技通过工具链自动生成机制,实现了:

统一的编译器与SDK生态

自动指令生成与软件接口适配

跨架构一致的Trace与验证接口

这让不同客户在做架构定制时,不再需要重复开发底层工具,大幅降低了碎片化的负面影响。

从产业视角看,这种“平台化应对碎片化”的策略,与当前国产EDA发展方向高度契合——用工具统一标准,用自动化降低门槛。

五、从“核”到“系统”:RISC-V生态的中国路径

近一两年来,随着RISC-V遍地开花,RISC-V的竞争正在从单核性能转向系统协同。

曾轶指出:“客户现在不只关注CPU,而是CPU、DSP、NPU的协同。我们希望用一个平台,让企业像拼积木一样定义自己的计算子系统。”这种从IP → 子系统 → 平台 → 工具的四层架构思路,使隼瞻科技在RISC-V赛道上形成了清晰的产业纵深。

它既是IP提供者,又是EDA平台开发者,更是生态整合的推动者。

在全球RISC-V生态快速演进、中国EDA自主可控加速的背景下,隼瞻科技的路径展现出一种“中国式的系统性创新”——既不盲目追求高性能通用核,也不局限于单点优化,而是以EDA为核心支点,构建软硬协同的产业新范式

结语:RISC-V的下一个拐点,可能在这里

RISC-V的故事不只是开放指令集的胜利,更是设计范式的重构。

隼瞻科技正尝试回答这样的问题:“当算力需求分化、算法频繁演进时,处理器架构如何保持敏捷与效率?”他们的答案,是用EDA平台去定义RISC-V的“灵活边界”。

这或许正是国产IP企业走向体系化竞争的关键一步。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