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产品介绍

GT834X系列包括单路、双路和四路运算放大器,是一款高性能,低功耗,轨到轨输入输出的低压运算放大器。这些放大器支持2.2V至5.5V的单电源供电,也支持±1.1V~±2.75V的双电源供电的应用场景,并具有较低的静态电流消耗,且输入共模范围支持到电源轨之外0.1V。

GT834X系列具有较低的输入失配电压±1mV(max),同时还具备1.1MHz的增益带宽积和0.4V/us的压摆率。这些特性让这些运算放大器非常适合用于多种应用,如传感器、音频、有源滤波器、A/D 转换器、通信、测试设备、蜂窝电话和无绳电话、笔记本电脑和平板、光电二极管放大、电池供电仪器。

关于封装,GT8341提供SC70-5、SOT23-5和SOP-8、MSOP-8封装。GT8342提供SOP-8、MSOP-8封装。GT8344提供SOP-14、TSSOP-14封装。

1.jpg

功能特性

  • 电源电压:2.2V~5.5V (±1.1V~±2.75V)

  • 输入共模范围:(V-)-0.1~(V+)+0.1

  • 输入失调电压:±1mV (max)

  • 输入噪声:23nV@1kHz

  • 开环增益:100dB

  • 增益带宽积:1.1MHz

  • 压摆率:0.4V/us

  • 共模抑制比:80dB

  • 电源抑制比:87dB

  • 静态电流:40uA (typ)

  • 输出短路电流:75mA

  • 温度范围:-40℃~125℃

  • 封装:SOT23-5, SC70-5, SOP8, MSOP8, SOP14, TSSOP14

产品优势

  • GT834X具有较低的输入失调电压:±1mV (max)

  • 支持单双电源供电

  • 支持多种封装,满足不同设计需求

2.png

典型应用

3.png

A Low-Side, Current-Sensing Application

关于谷泰微电子

江苏谷泰微电子有限公司是精密信号链芯片公司,致力于模拟芯片及高精度信号链芯片领域的产品设计与销售。公司拥有丰富多样的模拟芯片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电动智能汽车、测试测量、再生新能源、智能制造、智能建筑、环境环保、数字健康医疗等产业领域。

来源:谷泰微

围观 2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71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NSIP3266专为高压系统中隔离驱动供电的半分布式架构而设计,采用全桥拓扑,支持宽压输入,集成晶振释放MCU资源

纳芯微今日宣布推出集成晶振与多种保护、支持软启动的全桥变压器驱动NSIP3266,可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载充电机(OBC)、牵引逆变器及充电桩、光伏发电和储能、服务器电源等系统中的隔离驱动供电电路。NSIP3266支持宽范围输入的全桥拓扑,同时凭借巧妙的引脚和功能设计,极大简化了隔离驱动供电电路设计,为系统制造商优化系统电路,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供便利。

当前高压系统中的隔离驱动供电有集中式、全分布式、半分布式三种架构形式。集中式架构只有一级电源,辅助电源输入电压为宽输入范围,需要闭环工作;同时变压器设计复杂,尤其是采用单个低成本隔离电源时,有多路输出负载调整率和长走线的问题,加大了系统设计和调试难度。

1.jpg

一种典型的采用单个隔离电源的集中式架构

全分布式架构采用独立的隔离电源模块为隔离驱动供电的方式,优势是可以做到对隔离驱动1对1的供电和针对性保护,但是需配置对应数量的隔离电源模块,系统成本较高。

2.jpg

一种典型的采用多个隔离电源模块的全分布式架构

半分布式架构采用均衡的策略,通过两级辅助电源架构,第一级使用宽输入电压范围的器件生成稳压轨,第二级可以简洁的开环形式,使用其他器件为隔离驱动提供隔离电源供电。半分布式架构因在设计相对简洁的基础上,兼顾了系统成本、性能和保护需求,因此正受到越来越多工程师的青睐。

3.jpg

一种典型的采用两级辅助电源的半分布式架构

全桥拓扑精简电路设计

纳芯微全桥变压器驱动NSIP3266专为隔离驱动供电的半分布式架构而设计,半分布式架构的常见拓扑选择包括推挽,LLC和全桥等。NSIP3266采用全桥拓扑,相较其他方案,全桥拓扑原理简单,变压器结构无需中心抽头,工作原理不涉及外部L和C的设计选型,外围BOM往往最少。与此同时,全桥拓扑对变压器设计,包括漏感和寄生的包容度也较高,可节省工程师系统设计和调试的精力。

4.jpg

NSIP3266采用全桥拓扑设计

巧妙设计释放MCU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NSIP3266通过内部集成的晶振电路和RT引脚设计,使得工程师仅需外接电阻即可完成开关频率配置,实现了对MCU控制的解耦,布局更加灵活,同时在MCU故障时依然能够安全供电,促进了更高的系统安全;除此之外,NSIP3266自带的软启动功能也省去了MCU的控制需求,在无需配合MCU域走线的同时,节省了副边限流电阻,大大简化了布板设计,提升了架构灵活度。

5.jpg

采用NSIP3266进行设计的典型隔离驱动供电电路

支持宽压输入和全面的保护功能

NSIP3266支持6.5V~26V的宽工作电压,系统电路中不需要额外增加TVS保护管,允许工程师更加灵活地选择前级电源。此外NSIP3266提供诸多保护功能,包括欠压保护、过流保护、过温保护等,全面的保护功能使得工程师能够聚焦于系统核心功能的优化与创新,快速高效地进行系统设计并满足可靠性要求。

封装和选型

NSIP3266提供EP-MSOP8封装(3.0 x 3.0mm x 0.65mm,带散热焊盘),工规版本NSIP3266-D和满足AEC-Q100要求的车规版本NSIP3266-Q1将于2025年上半年陆续量产。可联系纳芯微销售团队(sales@novosns.com)咨询产品详情或进行样片申请。

丰富的隔离产品满足多元需求

凭借在隔离技术方面的积累和领先优势,纳芯微提供涵盖数字隔离器、隔离采样、隔离接口、隔离电源、隔离驱动等一系列隔离及“隔离+”产品。NSIP3266是纳芯微隔离电源系列的全新成员,纳芯微亦提供其他高性价比与高性能高集成度的产品选择,包括推挽式变压器驱动NSIP605x系列;集成了变压器和多通道数字隔离器的NSIP88/89xx系列和NIRSP31x系列;以及集成了变压器和隔离接口的隔离式RS485收发器NSIP83086,和隔离式CAN收发器NSIP1042。纳芯微全面的“隔离+”产品布局可满足各种类型客户多样化的系统设计需要,为不同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芯片解决方案。

关于纳芯微

纳芯微电子(简称纳芯微,科创板股票代码688052)是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公司。自 2013 年成立以来,公司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方向,为汽车、工业、信息通讯及消费电子等领域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及解决方案。

纳芯微以『“感知”“驱动”未来,共建绿色、智能、互联互通的“芯”世界』为使命,致力于为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连接提供芯片级解决方案。

了解详情及样品申请,请访问公司官网:www.novosns.com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70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I正在促使所有人重写规则。”来自伟创力公司的 Chris Butler 告诉我们。

  • 云供应商正在寻求将机架功率提高到 1 兆瓦

  • 这种功率水平还需要几年时间

  • 主要障碍包括工人安全和数据中心的可用物理空间

数据中心的电力基础设施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稳定,但变化即将到来。数据中心供应商伟创力的一位高管向 Fierce透露,超大规模企业和云公司正在寻求大幅提高机架功率水平,以满足AI对更高密度计算的需求。

要提高多少?“我们现在讨论的不是要把机架功率提升到200千瓦,而是如何达到1兆瓦。”伟创力嵌入式及关键电源业务总裁 Chris Butler 说。

当今的机架功率水平通常在15 千瓦左右或者更低,尽管 AI 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将功率范围提高到 40 到 100 千瓦,但 1 兆瓦将使机架功率达到该范围上限的 10 倍。

“如果达到这种密度水平,就必须将电源直接引入机架,否则无法实现高效运行。”Butler 表示。为什么?因为当数据中心运营商试图将来自电网的48伏特电压转换为机架所需的0.8伏特电压时,会发生高达20%至30%的巨大损耗。

“我坚信,如果我们能将更高水平的电力直接引入机架,就可以减少这些转换损耗。”他说。

我们何时能看到这些超级机架面世?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不会,最早也要到 2027 年或 2028 年。有趣的是,这也是我们可能开始看到3000瓦芯片面世的时间

Dell'Oro 团队预测,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市场(包括电源和热管理设备,而不是 IT 设备)将以 13%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 2028 年将达到 500 亿美元。配电预计将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

提升功率的障碍

如果您一直在关注,就会知道数据中心运营商已经到了电网所能提供的极限。不过,奇怪的是,Butler 表示,在他与云供应商的讨论中,这一问题并未成为障碍。

他表示,云供应商认为电力供应是无限的,任何短期问题都将通过尚未确定的解决方案来解决——也许是天然气或核能,或者更有效的冷却方法。

“你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这就是每个人都想‘让我们继续努力’的原因之一。”他说,“我尚未看到这一因素成为决策过程中的障碍。”

那么,如果不是电力的问题,达到更高机架功率的障碍是什么?这听起来也许令人惊讶,问题就在于工人的安全。

Butler说,法规禁止员工在没有额外预防措施或特殊培训的情况下使用超过特定功率水平的设备。此外,机架的物理布局也存在问题。

“按照当今数据中心的构建方式,垂直机架具有特定的宽度和深度,这在整个行业中都是非常标准的。”他解释说,“因此,当你开始为机架提供更多电力时,机架可能会变得更深。” Butler 补充到,这可能还需要将较高电压的机架与较低功率的 IT 设备隔离开来。

“如今人们正在讨论那些问题,那些我们两三年前从未讨论过的问题。”他总结到,“AI正在促使所有人重写规则。”

本文翻译自Fierce Network记者对伟创力嵌入式及关键电源业务总裁 Chris Butler的采访,于2024年10月8日发表。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70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png

随着开放式无线接入网络(ORAN)架构的采用,电信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创新的网络设计方法带来了解聚合和互操作性,便于自不同供应商组件之间的无缝协作。随着5G网络不断扩展和发展,以支持非地面网络(5G-NTN)、联网汽车(5G C-V2X)、铁路(5G FRMCS)和工业应用(5G URLLC)等各种用例,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已成为实施ORAN的理想技术推动者。

FPGA在定制芯片性能与软件定义的灵活性和可重新配置性之间实现了独特的平衡;提供了支持现代电信领域各种用例所需的适应性,并支持不同的3GPP系统版本,包括5G、5G-A和最终的6G。它们能够动态地重新编程以处理不同的工作负载,这使它们在快速发展的ORAN网络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这种网络中,适应性和性能必须齐头并进。

在莱迪思,我们致力于与电信供应商合作,打造一个更加灵活、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最近,我们在开放计算项目2024年全球峰会上讨论了这一话题。以下是我们在演讲中的一些关键见解,也代表了莱迪思ORAN™解决方案集合的功能优势。

2.png

增强安全性和零信任架构

随着ORAN网络的兴起,网络弹性已成为电信基础设施的重中之重。反过来,企业也面临着ETSIENISACISAORAN联盟等监管机构的严格审查,这些机构要求实施零信任原则,对关键通信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和持续监控。

具有可信根(RoT)功能的FPGA通过加密敏捷安全特性,在确保ORAN部署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执行基本的加密操作,包括加密、解密、安全密钥分配和管理,同时还可充当传统系统的加密桥接器。此外,它们在实施新兴安全标准(如用于3GPP协议的NIST AES-256)和解决5G RRC(无线资源控制)密钥交换中可能受到量子计算威胁的漏洞方面尤为重要。

FPGA的一个关键安全功能是在控制平面内实现Secure the Wire™,通过实施MACSEC/IPSec和安全定时协议确保信号的完整性和保密性。这种全面的安全方法与其加密灵活性相结合,使FPGA成为实施不断发展的后量子加密(PQC)算法的理想选择,从而确保ORAN网络安全,抵御未来威胁。

成功实施案例和先进的同步

全球领先的电信供应商已在其ORAN部署中展示了集成FPGA的实际优势。他们利用FPGA完成了基带功能和射频前端(RFFE)之间的数据和控制接口,以及管理无线单元(RU)和分布式单元(DU)的控制和定时平面等重要任务。在RU中,FPGA处理滤波和波峰因数降低等要求苛刻的数字前端处理任务,确保高效率和低延迟。此外,FPGA还用于新的前端接口,这对于大规模MIMO网络等密集部署至关重要,可确保高互操作性并降低前端成本。在DU中,FPGA可促进实时信号处理和动态波束成形,无需修改硬件即可适应不同的无线环境。

3.png

ORAN实现的另一个关键方面是精确的时间同步,特别是在5G环境中,精确的定时、频率和相位对准对于数据传输、切换以及无线单元和分布式单元之间的协调至关重要。通过FPGA实现安全的IEEE 1588v2是这一领域的重大进展。

现代FPGA解决方案(如莱迪思CertusPro™-NX FPGA)通过复杂的硬件配置提供全面的定时支持,包括PCIe x4 Gen 2支持、多个SFP以太网端口、高级定时功能以及对IEEE 1588-2019技术规范和ITU-T配置文件(G.8265.1、G8275.1、G.8275.2)的兼容支持。基于FPGA的定时解决方案集成了网络时钟同步器(DPLL)、Stratum 3E OCXO和GNSS定时模块等关键组件,确保了整个网络的精确同步。

该实施方案通过HMAC-SHA256-128算法提供了源验证、信息完整性和重放攻击保护,并采用了强大的密钥管理和分发程序,确保了共享机密在所有PTP节点的安全分发和可用性。

4.png

通过低功耗解决方案推进绿色电信

功耗已成为网络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FPGA有助于创建更绿色的ORAN网络,特别是在小基站部署中。FPGA可在L1/L2/L3和天线系统之间提供高效桥接。例如,低功耗和小尺寸FPGA可降低总体功耗和设计占用面积,并在使用PCIe和JESD接口时简化热管理要求。

小蜂窝是5G ORAN网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部署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灵活、可重构和低功耗的解决方案。在小蜂窝设计中集成FPGA可在保持低功耗的同时实现高速数据传输。这一点在现代小型蜂窝开发板中尤为明显,这些开发板结合了多种功能,包括Layerscape®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和RFFE组件,它们都通过FPGA技术进行协调。

FPGA的集成能力可将多种功能整合到单个芯片上,从而减少BOM成本、简化网络设计并降低要求变化和5G技术演进相关的成本和风险。这种集成对于提高小蜂窝部署的成本效益和扩大规模至关重要。FPGA减少了管理电源和冷却所需的额外组件,从而大大降低了总体拥有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塑造电信业的未来

事实证明,FPGA是实现开放、灵活和高效ORAN网络愿景的基础。FPGA将可重构性、处理能力和低功耗独特地结合在一起,解决了现代电信基础设施所面临的关键挑战。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FPGA将在实现新用例和满足未来需求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文提到的主要电信供应商的成功案例表明,FPGA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解决方案,而且是ORAN实施的实际推动因素。FPGA能够支持安全、高性能和高能效的操作,因此对于希望部署灵活且面向未来的ORAN解决方案的网络运营商来说,FPGA价值很大。

展望未来,通信行业必须继续在网络设计中优先考虑安全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FPGA为实现这些目标奠定了基础,同时支持通信行业向开放式、分解式网络架构过渡。通过利用FPGA技术,网络运营商可以构建既安全又环保的ORAN网络,为更环保、更灵活的电信行业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欲了解更多有关莱迪思ORAN解决方案集合如何实现安全、同步和低功耗的ORAN部署,请立即联系我们的团队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70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Kevin Thai,应用经理

问题

没有专门用于驱动GaNFET的控制器时,如何使用GaNFET设计四开关降压-升压DC-DC转换器?

1.jpg

回答

众所周知,GaNFET比较难驱动,如果使用原本用于驱动硅(Si) MOSFET的驱动器,可能需要额外增加保护元件。适当选择正确的驱动电压和一些小型保护电路,可以为四开关降压-升压控制器提供安全、一体化、高频率GaN驱动。

简介

在不断追求减小电路板尺寸和提高效率的征途中,氮化镓场效应晶体管(GaNFET)功率器件已成为破解目前难题的理想选择。GaN是一项新兴技术,有望进一步提高功率、开关速度以及降低开关损耗。这些优势让功率密度更高的解决方案成为可能。当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不同的Si MOSFET驱动器,而新的GaN驱动器和内置GaN驱动器的控制器还需要几年才能面世。除了简单的专用GaNFET驱动器(如LT8418)外,市场上还存在针对GaN的复杂降压和升压控制器(如LTC7890LTC7891)。目前的四开关降压-升压解决方案仍有些复杂,但驱动GaNFET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困难。利用一些简单的背景知识,可以通过调整针对Si MOSFET的控制器来驱动GaNFET

LT8390A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是一款专业的2 MHz降压-升压控制器,死区时间(25 ns)非常短,参见图1。该降压-升压方案的检测电阻与电感串联,且位于两个热环路的外部,这是降压-升压方案的一个新特性,让控制器能够在升压和降压工作区域(以及四开关降压-升压)中以峰值电流控制模式运行。本文深入探讨了四开关降压-升压GaNFET控制,但其原理同样适用于简单的降压或升压控制器。

2.jpg

1.EVAL-LT8390A-AZ 24 VOUT 5 A四开关降压-升压GaN控制器原理图

5 V栅极驱动器必不可少

对于高功率转换,硅驱动器通常工作在5 V以上,典型的硅MOSFET栅极驱动器电压范围为7 V10 V甚至更高。这对GaNFET提出了挑战,因为其绝对最大栅极电压额定值通常为6 V。甚至栅极和源极回上的杂散PCB电感引起的振铃如果超过最大栅极电压,也可能导致灾难性的故障。相关设计人员必须仔细考虑布局,尽可能降低栅极和源极回路上的电感,才能安全有效地驱动GaNFET。除了布局之外,实施器件级保护对于防止栅极发生灾难性过压也很重要。

LT8390A提供专为较低栅极驱动FET设计的5 V栅极驱动器,因而是驱动GaNFET的理想选择。问题是硅FET驱动器通常缺乏针对意外过压的保护。更具体地说,硅栅极驱动器上顶部FET的自举电源不受调节,这意味着顶部栅极驱动器很容易漂移到GaNFET的绝对最大电压以上。图2提供了解决此问题的方案:将一个5.1 V齐纳二极管(D5D6)与自举电容并联,以将该电压箝位在GaNFET的推荐驱动电平,进而确保栅极电压始终在安全工作范围内。

3.jpg

2.带有GaN控制保护元件的简化四开关降压-升压GaN控制器原理图

4.jpg

3.EVAL-LT8390A-AZ最大输出电流与输入电压的关系,该板可在高频下通过宽输入范围产生120 W功率

5.jpg

4.EVAL-LT8390A-AZ GaN控制器效率与DC2598A Si MOSFET控制器效率,

GaNFET在更高电压下提供更高的效率

此外,为了提供更好的保护,添加一个10 Ω电阻与自举二极管(D3D4)串联,以减小超快速和高功率开关节点可能引起的任何振铃。

死区时间和体二极管挑战

传统转换器中有一个续流二极管,它在关断期间导通。同步转换器用另一个开关代替续流二极管,以减少二极管的正向导通损耗。然而,如果顶部和底部开关同时导通,就会发生故障,导致击穿。如果发生击穿,则两个FET都可能短路接地,进而造成器件故障和其他灾难性后果。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控制器设置了死区时间,即顶部和底部开关均不导通的时间段。典型同步DC-DC控制器实现的死区时间长达60 ns。体二极管在此期间导通,因此对于硅MOSFET来说,该死区时间不会造成麻烦。

GaNFET没有体二极管,导通和关断的速度比硅MOSFET快得多。GaNFET可以在2 V4 V的电压下导通,而二极管的典型导通电压为0.7 V。导通电压乘以导通电流,可能导致死区时间内的功率损耗增加近6倍。功率损耗的增加,加上较长的死区时间,可能造成FET过热和损坏。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是尽量缩短死区时间。然而,原本用于硅FET的控制器是根据硅FET缓慢的通断特性(数十纳秒)来设计死区时间,为防止击穿,死区时间通常较长。

LT8390A设定的死区时间为25 ns,与市场上的许多同步控制器相比,该死区时间相对较短。该器件适用于高频、高功率MOSFET控制,但对于GaNFET来说仍然太长。GaNFET的导通速度很快,仅几纳秒。因此,为了减少死区时间内的额外导通损耗,建议添加一个续流肖特基二极管与同步GaNFET并联,将导通路径转移到损耗较小的路径。图2中的D1D2说明了肖特基二极管应放置在哪个FET上。D1跨接于同步降压侧FET,而D2跨接于同步升压侧FET。简单的降压转换器只需要放置D1。对于简单的升压转换器,需使用D2

更高频率、更高功率

LT8390A的开关频率高达2 MHzGaNFET的开关损耗显著低于Si MOSFET,开关频率和电压更高时,其功率损耗与后者相近。EVAL-LT8390A-AZ GaNFET板将开关频率设置为2 MHz,以突出GaNFET在效率和尺寸方面的优势。

在室温、24 V输出下,GaNFET可产生120 W功率。该板尺寸与之前的LT8390A评估板DC2598A相当,后者使用硅MOSFET,并提供12 VOUT48 W功率。

3展示了2 MHz GaN降压-升压电路的最大功率能力,而图4比较了两种评估板的效率。即使在电压更高、输出功率高2.5倍的情况下,GaNFET板的效率也高于Si MOSFET板。在电路板面积相似时,使用GaNFET可以以更高的电压和功率运行。

1.GaNFET兼容的DC-DC控制器

推荐

GaN控制器

拓扑结构

最大输 /输出电压

开关

频率

GaN安全特性

LTC7890

双降压GaN控制器

100 V

100 kHz3 MHz

智能自举

分离栅极驱动

智能死区时间接近零

死区时间可调,范围为7 ns60 ns

LTC7891

降压GaN

控制器

100 V

100 kHz3 MHz

智能自举

分离栅极驱动

智能死区时间接近零

死区时间可调

范围为 7 ns60 ns

LT8418

半桥GaN栅极驱动器

100 V

高达10 MHz

低传输

延迟

快速且强大的栅极驱动

分离栅极驱动

智能自举

栅极驱动过压闭锁

LT8390/   LT8390A/ LT8392

四开关降压-升压控制器

60 V

LT8390/LT8392150 kHz650 kHz

LT8390A600 kHz2 MHz

Si MOSFET

控制器和

5 V栅极驱动器

LT8391/ LT8391A/ LT8391D

四开关降压-升压LED驱动器控制器

60 V

LT8391/LT8391D150 kHz650 kHz

LT8391A600 kHz2 MHz

Si MOSFET

控制器和

5 V栅极驱动器

结论

如果没有专门用于驱动GaNFETDC-DC控制器,我们仍然可以有效地驱动GaNFET。在电路板面积近似时,即便使用原本用于驱动Si MOSFET的控制器,EVAL-LT8390A-AZ也能轻松输出更大的功率并实现更高的效率。表1推荐了多款用于驱动GaNFET的控制器。如果功率要求更高,例如并联降压-升压GaNFET控制,请联系厂家。通过研究提供5 V栅极驱动器的控制器并整合额外的外部保护电路元件,我们可以安全地驱动GaNFET,并探索电源转换设计中的更多选择。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突破性创新。ADI提供结合模拟、数字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工厂、汽车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建立人与世界万物的可靠互联。ADI公司2024财年收入超过90亿美元,全球员工约2.4万人。ADI助力创新者不断超越一切可能。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nalog.com/cn

者简介

Kevin ThaiADI公司应用经理,工作地点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他任职于IPS Power Products Group,负责监管隔离反激和保护产品系列,以及其他升压、降压-升压和GaN控制器产品。他于2017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士学位,于2018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电气工程硕士学位。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70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CES 2025 上,基于 Arm 架构的技术将备受瞩目,为新一年的创新奠定基础

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 (CES) 即将拉开帷幕,汇集全球不同规模的科技企业,竞相呈现最新、最前沿的技术成果与创新亮点。在 CES 2024 上,人工智能 (AI) 成为全场焦点,参展企业纷纷展示了最新的 AI 技术解决方案,其中许多都是由 Arm 在汽车、消费电子和物联网领域的合作伙伴所打造。

鉴于 AI 的持续快速扩张和发展,Arm 预计 AI 仍将成为今年 CES 的关注焦点。在此次展会上,Arm 首席营销官 Ami Badani 将与来自行业领先企业 Meta NVIDIA 的专家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赋能可持续的 AI 革新。同时,Arm也期待看到更多特定科技趋势的涌现,为全年的技术创新奠定发展方向。

本文着重概述了以下几大趋势,并介绍了 Arm 及其合作伙伴如何引领技术发展。所讨论的趋势包括:自动驾驶创新、车载 AI 技术涌现、汽车软件开发提速、AI 赋能电视等智能家居设备、Arm 架构 PC 和笔记本电脑势头强劲、XR 技术的应用拓展,以及高性能边缘侧 AI 技术的崛起。

自动驾驶创新

2024 年实现的众多技术创新必将加快自动驾驶汽车的上路进程。Arm Nuro 携手合作,利用集成了 Arm 汽车增强 (AE) 解决方案 Nuro Driver™,为汽车提供更智能、更先进的自动驾驶体验,加速迈向更为成熟的自动驾驶未来。NVIDIA Arm Neoverse V3AE 引入其 DRIVE Thor™ 集中式车载计算平台,助力打造新一代软件定义汽车 (SDV)。多家整车厂商已计划在自有的汽车解决方案中采用DRIVE Thor 芯片组,其中包括比亚迪、Nuro、小鹏、沃尔沃和极氪等。预计在 CES 2025 期间,参展企业将重点展示最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合作项目,定义未来的自动驾驶发展方向。

车载 AI 技术涌现

过去一年,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IVI)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ADAS) 领域涌现出了许多源自整车厂商的创新,成功将 AI 模型集成到了 IVI ADAS 系统中。例如,梅赛德斯-奔驰已经开始在其车载智能虚拟助手中使用 ChatGPTCES 2025 将会见证来自整车厂商的众多创新。值得一提的是,全球 94% 的汽车制造商均在使用基于 Arm 架构的技术来开发汽车应用。与此同时,全球前 15 大汽车半导体供应商也在各自的芯片解决方案中采用了 Arm 技术。

作为一名汽车行业技术创新的领导者,Arm 高级副总裁兼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Dipti Vachani 将与来自宝马、本田、Rivian Nuro 等整车厂商的专家一同参与 CES 2025 的专题讨论环节,围绕“通过释放 AI 的力量革新未来的驾驶体验”的话题各抒己见,从技术角度探讨 AI 对未来汽车设计的影响。

硬件的创新离不开软件的支持。正因如此,Arm 也非常期待亚马逊云科技 (AWS)ElektrobitLeddarTech Plus.AI 等企业在 CES 2025 上展示他们最新的 AI 解决方案。AWS 将展示其基于生成式 AI 的全新车载语音用户向导,该向导将先在云端的虚拟硬件上运行,然后才在汽车物理设备上执行。这款基于聊天机器人的解决方案使用户能够就汽车的功能和仪表盘信息与汽车进行交互,同时,AI小语言模型 (SLM) 会通过软件持续更新,以保持最新状态。

另一个值得期待的车载 AI 演示是 Elektrobit 在美国首次亮相的符合功能安全标准的汽车应用 Linux 操作系统 (OS)——EB corbos Linux CES 2025 创新奖的评选中,EB corbos Linux 荣获了 CES 2025 创新奖的评选中,EB corbos Linux 荣获了“2025 车辆技术和先进移动出行奖”LeddarTech 利用最新的 Arm AE 解决方案和虚拟平台优化了 ADAS 感知和融合算法,并将在展会上展示适用于 SDV 的最新 LeddarVision 软件。同时,Plus.AI 将重点介绍其基于 AI 的最新自动驾驶软件解决方案,展示自动驾驶技术堆栈如何扩展到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各个自动驾驶级别,并在多种基于 Arm 架构的硬件上运行。

汽车软件开发提速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 SDV 开始上路,因此加快软件开发进程变得至关重要。2024 年,Arm 推出了许多新的汽车技术Arm 的合作伙伴也发布了多款新的虚拟平台。借助虚拟平台,Arm 的合作伙伴能够在物理硬件准备就绪之前就开始软件的开发和测试工作,从而改变芯片的设计、开发和部署流程,进而缩短开发时间,加快产品上市。

塔塔科技 (Tata Technologies) 将进行“Cloud-to-Car”演示,展示 SDV 联盟(成立于 CES 2024 上)四家成员的先进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能够在基于 Arm 架构的硬件上运行,也能在基于 AWS Graviton 的云实例的虚拟平台上运行。同时,AWS 也将展示在 Corellium 虚拟平台上运行由 Graviton4 托管的 Arm RD-1AE 参考实现。此外,QNX 会在 CES 2025 上介绍开发者如何通过其高度易用的软件来创建自己的创新型跨平台解决方案。

汽车生态系统合作彰显价值

CES 2025 将有望看到多家汽车合作伙伴强调生态系统合作在支持汽车软件开发和部署方面的价值。其中就包括 MapboxMapbox 是为宝马、通用汽车、Rivian 和丰田等汽车制造商提供定位服务体验的领先平台,近期 Mapbox 携手 Arm Corellium 合作推出了虚拟平台解决方案——Virtual Head Unit (VHU)。这款解决方案可支持汽车制造商加快导航系统的集成、测试和验证。

SOAFEE 的成员也将在展会上重点展示各自的最新发展蓝图。LG 电子将介绍用于增强电池管理系统 (BMS) LG PICCOLO 项目,使 BMS 从更新能力有限的解决方案转变为可持续更新并随时根据新场景进行定制的解决方案。Arm 一直在与 LG 电子合作,将 BMS LG PICCOLO 集成到 Arm RD1-AE 的虚拟平台中,以便在部署到车辆之前进行虚拟验证,并借此降低成本和加快产品上市。此外,Tier IV 和电装 (Denso) 也将展示面向自动驾驶的 SOAFEE Open AD 套件蓝图,而红帽则会将重点放在可提高 SDV 安全性的混合关键演示上。

AI 赋能电视等智能家居设备

前几届 CES 展会已经展示了智能家居设备和应用(如供暖、照明和安防)真正融合的可能性,而电视正是这些应用体验的中心所在。这一趋势很有可能延续到 CES 2025,因为智能家居实际上已成为“智能助手”,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调整家中的环境设置,例如温度、灯光、播放的音乐等。

针对新一代电视的全新 AI 功能和应用也将在本届 CES 上逐一亮相,吸引一众目光。最初,AI 主要用于提升画质和推荐内容;但现在,电视中的 AI 已经开始支持一些全新的应用,包括通过智能摄像头追踪身体状态,从而监测健康状况和提升健身体验。CES 2025 有望挖掘出更多精彩的电视 AI 应用,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此外,一如往届的 CES,最新型号的高端电视也将全面亮相。其中包括 LG、海信、三星和 TCL 全新推出的基于 Arm 技术的电视。CES 2024 “压轴”电视产品是 LG 的透明电视,2025 年哪款电视将脱颖而出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图:CES 2024 上的 LG 电视显示屏

Arm 架构 PC 和笔记本电脑势头强劲

2024 年,Windows on Arm (WoA) 生态系统取得了显著进展,许多常用的 PC 端应用和笔记本电脑端应用如今都提供了 Arm 原生版本。最近,Google 发布了面向 WoA Arm 原生版 Google Drive。从这种持续的发展势头可见,WoA 技术对于大型生态系统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加。在今年的 CES 上,大家将有机会深入了解一些针对 AI PC 的硬件,其中包括 MediaTek 面向 Chromebook 设备的 Kompanio SoCChromebook 设备也正越来越多地采用新的 AI 功能。

XR 技术的应用拓展

2024 年,XR 技术实现显著创新,各类新型 AR 智能眼镜纷纷问世,例如 Snap 第五代 SpectaclesMeta 新一代 Ray-Ban 智能眼镜和 Meta Orion 智能眼镜。硬件的进步(包括触摸屏和摄像头的微型化)及相关应用和操作系统的改进,都为 XR 可穿戴设备进入主流赛道创造了机会。

CES 2025 将成为展现 XR 领域后续创新的理想平台,比如新的可穿戴设备,或底层关键技术和应用。例如,软银集团支持的 ThinkAR 将展示可穿戴设备系列产品,包括 AI 智能眼镜和可穿戴 AI 助手。同时,当前的 XR 可穿戴产品也将进行 AI 方面的更新,如 Meta Ray-Ban AR 智能眼镜。

2.jpg

图:未来 AR 智能眼镜的概念构想

高性能边缘侧 AI 技术的崛起

CES 2024 上,来自 Arm 合作伙伴的一系列低功耗物联网产品展示了各种边缘侧 AI 功能,实现了诸如存在检测、人脸和手势识别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用例。在 CES 2025 上,预计边缘侧 AI 将通过更高性能的物联网设备用例得到进一步强化,如本地化决策、实时数据处理和响应、自主导航。这些进步对服务于第一产业、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因为在这些应用场景中,快速响应环境变化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功能和安全。

CES 2025 创新奖入围名单中,一系列基于 Arm 架构的物联网行业创新技术产品纷纷涌现,展示了先进的边缘侧 AI 用例。在工业物联网和机器人技术方面,R2C2 ARIII 作为一款机器人大脑,能够增强自主工业检测能力;DeepRobotics 将展出适用于各种地形的 Lynx 四足机器狗。在其他领域,软银集团支持的 Aizip 将重点展示适用于在水下环境进行高精度鱼量计数的端侧边缘侧 AI 应用。

Arm CES 上卓越技术的基石

凭借可触达全球 100% 互联设备的无可比拟的规模,Arm 计算平台将在 CES 2025 亮相的众多技术中大放异彩。作为 AI 体验的核心,Arm 技术是 CES 上所呈现的卓越成果的基石,将引领行业迈入精彩纷呈的一年。

围观 6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70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黑芝麻智能产业链合作再传好消息。黑芝麻智能与普华基础软件共同宣布,普华汽车开放系统架构整车软件解决方案搭载的普华灵智安全车控操作系统(AUTOSAR CP)和普华灵思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UTOSAR AP)已与黑芝麻智能武当C1200家族芯片完成适配。

此次合作,普华车用操作系统成为首个适配完成武当C1200家族芯片的本土AUTOSAR车用操作系统,将为方兴未艾的智能驾驶及舱驾融合技术提供安全可靠的本土底层数字支撑平台,加快量产方案的落地速度。目前,普华车用操作系统已赢得国内某新能源车型基于C1236芯片的高阶智驾域控定点项目。基于C1296芯片,黑芝麻智能与普华基础软件正在某舱驾融合项目中进行量产化合作。

普华基础软件是一家专注于操作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的科技公司,深耕车用操作系统技术研发及产业化16年,面向中国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提供车用软件的设计、开发、配置、集成、测试全生命周期工具链、本地化一站式服务及车用芯片的生态支持。普华汽车开放系统架构整车软件解决方案支持硬实时性、高安全性、低能耗,将不同操作系统、底层硬件、协议软件等进行接口和架构的标准化,实现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全面覆盖智能网联汽车感知、融合、定位、规划和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该解决方案搭载的安全车控操作系统(AUTOSAR CP)通过ISO 26262 ASIL D最高安全等级产品认证和ISO 21434车辆信息安全认证,满足行业安全要求。

普华汽车开放系统架构整车软件解决方案

普华汽车开放系统架构整车软件解决方案

黑芝麻智能自研车规级智能汽车计算芯片和基于芯片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对于汽车先进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需求。武当C1200家族芯片是业内首个智能汽车跨域计算芯片平台,主打多域融合和跨域计算,单芯片可覆盖座舱、智驾等智能汽车内部多个不同域的需求。武当C1200家族芯片基于7nm先进制程,通过集成CPU、GPU、NPU、DSP、ISP、MCU和数据交换功能,满足智能汽车的多种计算功能需求,内置支持ASIL-D等级的Safety Island和国密二级和EVITA full的Security模块,并满足车规安全等级最高的可靠性要求。其中,C1236芯片面向高阶智驾,单芯片支持NOA行泊一体;C1296芯片单芯片支持跨域融合。

智能汽车的发展需要芯片与操作系统的协力推动,一方面无人驾驶、车载互联、舱驾融合需要高算力芯片的支持;另一方面,更加智能、人性化功能的实现也需要有操作系统的驱动。随着华山A2000家族芯片的推出,黑芝麻智能将与普华基础软件开展相关适配工作。在不断的深化合作中,双方将以本土芯片与本土软件的合力,推动本土底层技术方案的量产步伐,构建产业共赢的未来。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70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概述

ET3164 是一款单通道负载开关,它能够配置上升时间以减少浪涌电流。该器件包含一个 N 沟道 MOSFET,其输入电压范围为 0.1V 至 5.5V,且能够支持最大 10A 的连续电流。

此开关由使能引脚(ON)控制,该引脚能够直接与低电压 GPIO 信号(VIH = 0.8V)对接。ET3164 器件设有一个可选的 QOD 引脚,用于在开关关闭时实现快速输出放电,并且输出的下降时间(tf)可通过外部电阻进行调整。设备上有PG信号,当主 MOSFET 完全导通时,可用于驱动下游负载。集成的热关断功能确保在高温环境下的保护。ET3164 采用 QFN10 封装,其在 - 40°C 至 + 125°C 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可稳定运行。

封装外形图

1.png

典型应用

2.png

来源:无锡力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69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UBHOME,优必选机器人(UBTECH Robotics)的子品牌,宣布与高通技术公司合作推出一款具有变革意义的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割草机M10。这款产品搭载高通®机器人RB1平台,不仅展现了UBHOME在机器人研发方面的丰富经验,更针对传统割草设备的痛点,开创了园艺智能化的新模式,为用户提供无忧、省力的智能园艺体验。

优必选UBHOME智能割草机M10

优必选UBHOME智能割草机M10

智能割草机M10提供了一系列实用功能,不仅极大简化了割草工作的复杂性,更让用户从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免埋线设计让用户无需安装边界线,设备可依靠精准的环境感知和导航技术自主规划工作范围,即买即用。设备支持根据预设时间表或实时指令自动完成草坪修剪,让用户无需亲自动手,节省时间与精力。支持13.8万平方米的大范围信号覆盖,无论庭院面积大小,都能确保信号稳定不间断。同时,通过APP远程控制和监控,用户可以随时调整割草计划或查看设备状态,享受智能化的庭院管理体验。

优必选UBHOME智能割草机M10

优必选UBHOME智能割草机M10

作为全球无线技术和边缘智能领域的领导者,高通技术公司为M10提供了包括智能边缘计算平台、动态路径规划以及环境感知技术在内的多项前沿技术支持。这些技术确保该设备能够在各种环境下高效运行,为用户提供精准且高效的智能体验。M10搭载的高通机器人RB1平台在智能化方面独具优势,凭借其通用计算能力、以AI为核心的性能以及连接技术的卓越表现,确保了设备的高效运行和稳定连接。RB1内置机器视觉技术,提供端侧智能,并面向更小尺寸的终端和更低的功耗场景进行优化,让设备在复杂庭院环境中也能轻松应对。

UBHOME是优必选机器人公司旗下专注于家庭智能解决方案的品牌。优必选作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企业,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积累,已成功推出中国首款商业化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Walker。UBHOME此次推出智能割草机,是其智能家居领域布局的重要一步。凭借优必选的机器人技术积累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M10通过环境识别和动态调整实现最佳割草效果,无论是复杂地形、陡坡,还是对细密修剪的高要求,都能完美胜任,展现其卓越的技术能力与品牌承诺。

随着消费者对家庭智能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智能园艺设备市场正迎来快速发展期,园艺设备市场正加速从传统工具向智慧服务转型。作为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智能割草机M10通过免埋线、实时连接和全自动化操作,填补了市场在高性能割草设备方面的空白,为家庭园艺赋予了全新价值。这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便捷生活方式的追求,也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UBHOME与高通技术公司的合作,展现了技术与创新的深度融合,双方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

在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UBHOME和高通技术公司将展示智能割草机M10的创新功能和应用场景。

关于UBHOME

UBHOME是优必选机器人公司旗下品牌,专注于提供面向家庭的智能解决方案。优必选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机器人企业,致力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已成功服务全球50多个国家的900多家企业级客户。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69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基于龙芯2K2000的全国产 COME模块

天玙兴科技推出基于龙芯2K2000高性能嵌入式处理器的COME TYPE10模块。该产品架构优秀、体积小、低功耗,外围接口丰富,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龙芯2K2000是龙芯中科的一款通用SOC处理器,集成两个基于自主龙架构的LA364处理器核,共享2MB二级缓存,典型工作频率1.4GHz,I/O接口非常丰富,支持64位DDR4-2400 ECC内存、PCIe 3.0、SATA 3.0、USB 3.0/2.0、HDMI/DVO显示接口、GNET/GMAC网络接口、音频接口、SDIO/eMMC等接口。该芯片集成了龙芯自主研发的3D GPU核,可以满足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1.jpg

龙芯2K2000    

天玙兴此次发布的COME-m10LS2K2计算机核心模块,是一款基于龙芯2K2000双核处理器为核心,板贴4GB DDR4内存颗粒,64GB EMMC,双自适应千兆以太网,符合COMe Express™ Type6规范,拥有丰富的外设和通讯接口,用户可以快速搭建基于龙芯2K2000处理器的国产处理器系统平台。  该模块结构紧凑,功耗低,整板采用SMT工艺设计,具有稳定好、可靠性高抗振动冲击能力强等的特点,可应用在通信、交通、石油石化等领域。

2.jpg

天玙兴 COME-m10LS2K2

1、体积小,功耗低

本产品尺寸对标COM type10规格进行设计,尺寸为84mm x55mm,在方案设计和器件选型上采用低功耗设计,典型功耗仅10W,满足用户低功耗使用场景选型需求,是-40℃- +70℃的宽温产品,进一步满足用户的多层次选型需求。

2、接口丰富,易于扩展

本产品接口丰富,1x HDMI接口,2x SATA3.0接口,2x以太网接口,4xUART串口,2xCAN2.0接口,6路USB2.0,4xPCIE2.0 X1(可配置为1x PCIE3.0 X4),2xPCIE2.0 x1,还包括还包括HDA、LPC、I2C、RTC、看门狗等一系列丰富的接口,能满足用户各种类型的接口需求。

3、高可靠性设计

该产品包含内存芯片在内的所有元器件均采用高可靠性的SMT贴板设计工艺,抗振动冲击能力强,适应恶劣环境。

4、100%全国产化,自主可控

本模块使用的CPU为龙芯2K2000 是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通用处理器。

除CPU自主可控外,该产品其他器件均选用国产元器件厂家,为各行业提供自主可控的“国产大脑”,推动国产化进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可控。 

如今我们正处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面临重大变化的关键时期,实现高科技产业的“国产、自主、可控”迫在眉睫。作为全国产工业计算机模块和主机板的自主研发先行者,天玙兴将不断适应当今国产化时代潮流,继续研发出了一系列基于飞腾、龙芯等处理器的全国产计算机模块和板卡,打造出高性能、低功耗、形态丰富的产品体系,为推动信息产业的自主可控添砖加瓦!

来源:天玙兴科技

围观 8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768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