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微控制器 STM32C071扩大闪存和 RAM容量,增加USB控制器,支持 TouchGFX图形软件,让终端产品变得更纤薄、小巧,更具竞争力

现在,STM32 开发人员可以在 STM32C0微控制器(MCU)上获得更多存储空间和更多功能,在资源有限和成本敏感的嵌入式应用中实现更先进的功能。

STM32C071 MCU配备高达128KB的闪存和 24KB 的 RAM,还新增不需要外部晶振的USB从设备,支持TouchGFX图形软件。片上 USB控制器让设计人员轻松节省至少一个外部时钟和四个去耦电容,降低物料清单成本,简化 PCB元器件布局。此外,新产品只有一对电源线,这有助于简化 PCB 设计。新产品设计可以变得更薄、更整洁、更具竞争力。

STM32C0 MCU采用 Arm® Cortex®-M0+ 内核,可取代家用电器、简单工业控制器、电动工具和物联网设备等产品设备中的传统 8 位或 16 位 MCU。作为32 位MCU中的经济型产品,STM32C0具有更高的处理性能、更大的存储容量、更高的外设集成度(适合用户界面控制等功能),以及其他基本控制、定时、计算和通信功能。

此外,开发者可以借助强大的 STM32 生态系统加快STM32C0 MCU应用开发。STM32生态系统统提供各种开发工具、软件包和评估板。当然,开发者还可以加入STM32 用户社区,分享交流经验心得。可扩展性是新产品的另一个亮点,STM32C0系列与性能更高的STM32G0 MCU有很多共性,包括 Cortex-M0+ 内核、外设 IP内核和紧凑的引脚排列及优化的I/O比。

意法半导体通用 MCU子产品部总经理 Patrick Aidoune 表示:“我们将 STM32C0系列设定为 32 位嵌入式计算应用的经济型入门产品。STM32C071系列具有更大的片上存储容量和 USB从设备控制器,现在为开发者升级现有应用和开发新产品提供了更高的设计灵活性。此外, 新MCU全面支持TouchGFX GUI 软件,图形、动画、颜色和触摸等功能更容易提升用户体验。”

STM32C071 的两家客户——中国东莞一众显示科技(TSD) 和波兰Riverdi Sp两家公司已使用新产品 STM32C071 MCU完成了他们的首个项目。两家公司都是ST授权合作伙伴

一众显示科技选用STM32C071控制一个240x240分辨率的旋钮显示屏的整个模组,包括旋钮的 1.28 英寸圆形LCD显示屏和位置编码电子元器件。一众显示科技首席运营官 Roger L.J 表示: “这款 MCU 性价比高,开发人员使用起来也很简单,让我们能够为家用电器、智能家居设备、汽车控制、美容设备和工业控制市场提供一个有价格竞争力的变革性产品。”

Riverdi 联合首席执行官 Kamil Kozłowski 介绍了该公司的 1.54 英寸 LCD 显示模组,该模组具有高清晰度和高亮度,兼具极低的功耗。 “STM32C071的简单性和经济性让客户能够将显示模组轻松地集成到他们自己的项目中。这个模组能够直连STM32 NUCLEO-C071RB开发板,并利用强大的生态系统创建一个TouchGFX图显演示项目。”

STM32C071 MCU 现已投产。意法半导体的长期供货计划保证STM32C0 MCU自购买之日起供货十年,以支持持续生产和现场维护需求。

详情访问 https://www.st.com/stm32c0

STM32 是意法半导体国际有限公司(STMicro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NV) 或其关联公司在欧盟和/或其他地方的注册和/或未注册商标。特别是,STM32 已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注册。

关于意法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拥有5万名半导体技术的创造者和创新者,掌握半导体供应链和先进的制造设备。作为一家半导体垂直整合制造商(IDM),意法半导体与二十多万家客户、成千上万名合作伙伴一起研发产品和解决方案,共同构建生态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新机遇,满足世界对可持续发展的更高需求。意法半导体的技术让人们的出行更智能,让电源和能源管理更高效,让云连接的自主化设备应用更广泛。意法半导体承诺将于2027年实现碳中和(在范围1和2内完全实现碳中和,在范围3内部分实现碳中和)。详情请浏览意法半导体公司网站:www.st.com.cn

围观 5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42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Vicor 发布了三款用于 48V 电动汽车电源系统的车规级电源模块。这些模块提供业界领先的功率密度,可以满足汽车厂商和一级供应商在 2025 年的生产需求。BCM6135、DCM3735 和 PRM3735 使用 Vicor 设计的经过 AEC-Q100 认证的 IC,并已完成与汽车客户的 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过程。

“借助这些可扩展且灵活的小型电源模块,Vicor 为汽车行业树立了新的功率密度标杆。”Vicor 汽车业务副总裁 Patrick Wadden 说道,“我们的高性能转换器为汽车制造商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使他们能够减小整个车辆中电源系统的尺寸并减轻重量。”

1.jpg

Vicor 用于 48V 电动汽车系统的车规级电源模块提供业界领先的功率密度,将满足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在 2025 年的生产需求。这些模块化解了各种电动汽车电源系统中 800V、400V、48V 和 12V 系统的复杂转换挑战。

BCM6135 是一款 2.5kW BCM® 母线转换器,效率高达 98%,可以将牵引电池的 800V 电压转换为 48V,为车辆提供安全超低电压(SELV)电源。BCM6135 在内部提供高压和低压之间的隔离,大大减少了 DC-DC 转换所需的空间。BCM6135 的功率密度高达 158kW/L,使电动汽车系统设计师能够减小主 DC-DC 转换器的尺寸并减轻车辆重量。每秒 8 兆安的双向快速电流瞬态响应率使 BCM6135 能够替代 25 磅重的 48V 电池,作为各种电动汽车中的虚拟 48V 电池,进一步节约成本并减轻重量。

DCM3735 是一款 2.0kW DCM™ DC-DC 转换器,将未稳压的 48V 输入电压转换为稳压 12V 输出电压。DCM3735 具有很宽的输入范围,适合多种汽车应用,因为输出电压可以在 8 – 16V 的范围内灵活调整。DCM3735 的功率密度为 300kW/L,使其成了在区域 ECU 应用中将 48V 配电单元桥接到 12V 子系统的架构的理想选择。

PRM3735 是一款 2.5kW PRM™ 稳压器,用于 48V 电源系统,效率为 99.2%。其小巧的尺寸和 260kW/L 的功率密度可以节省封装空间,减小 DC-DC 电源的尺寸并减轻重量。它最适合支持新车辆架构中实施的稳压 48V 负载。

新发布的 Vicor 模块可以组合成 300 多种配置,提供极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支持各种车辆子系统的创新。此外,随着市场从 12V 向 48V 区域架构转变,这些产品将各种电压与48V之间的转换变得极为高效。所有这三个模块都可以轻松排列以提高电源功率,并且它们具有自动功率共享功能,可以实现最佳性能。这些模块化解了 800V、400V、48V 和 12V 系统的复杂挑战。

“我们的电源模块可帮助轻松地将主电池电压(800V 或 400V)转换到 48V,然后再降压至负载所需的电压。”Wadden 说道,“它们的功能非常全面,我们的客户正利用这些模块来提高效率,同时减小其电源系统的尺寸并减轻重量。”

Vicor 的电源模块正以创新的方式改进整个车辆中的供电网络:

  • 电动汽车中的主动悬挂日趋成熟

    主动悬挂系统的电力需求太高,12V 电源无法满足。切换到 48V 母线并使用双向 BCM6135 进行降压,是提供高性能的有效方法。该应用还利用了 BCM6135 的高转换速率优势,因为主动悬挂是一种再生电源负载,需要立即反转电流方向以将再生电源发送回电池。

  • 彻底淘汰或减少低压电池

    BCM6135 具有行业领先的转换速率,可以替换 48V 电池——BCM 作为多种电动汽车中的虚拟 48V 电池,可以节约成本并减轻重量。由于 BCM6135 能够以 8.0MA/s 的速度从零电流切换到满电流,它可以将牵引电池的 800V 电压降压至 48V,并能以使用辅助 48V 电池一样快的速度为负载供电。这是所有 DC-DC 转换器中最高的速度,使客户能够将车辆重量减轻多达 25 千克,同时节省多达 100 美元的车辆成本。

  • 48V 区域架构的采用是大势所趋
    这些新的电源模块易于配置,因此可以帮助轻松完成这一过渡。DCM3735 与 BCM3735 配合使用,将 BCM6135 的 48V 电压转换为稳压的 12V 电源。用于 48V 区域架构时,DCM3735 可以远程安装,以在特定车辆区域(例如右侧)提供本地 12V 电源。这种应用方法使供电网络(PDN)设计师能够有效地支持 12V 负载,同时通过过渡到 48V 母线来实现高达 90% 的成本节约和重量减轻。

  • 预充电防止浪涌电流并减轻重量

    预充电是车辆启动过程中的必要步骤。它可以防止电池接合时的电流浪涌损坏负载(如压缩泵和压缩机)。目前,这一步骤通过使用高压接触器和电阻器来完成,而这样会增加 1 千克的重量和超过 50 美元的成本。另一种方案是使用 BCM6135和一个PRM3735 作为主 DC-DC 转换器,并使用车辆中安装的一块低压电池。BCM6135 可以对低压电池的电压进行升压并完成所需的预充电,这样就不再需要传统的预充电接触器和电阻器。

这些电源模块的灵活性使它们可以为多种汽车应用供电。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兑现采用 48V 系统的承诺。无论是将牵引电池的高压转换为 48V,通过 48V 母线提供负载点电源,还是在新的 48V 区域架构中继续使用传统的 12V 子系统,Vicor 的高性能车规级电源模块都能提供最高的功率密度,同时减少功率损耗并简化设计。

了解Vicor三款全新车规级电源模块的更多详情

关于 Vicor

Vicor 是高性能电源模块的领导者,通过易于部署的模块化电源系统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为供电网络实现创新,以提供从电源到负载点的最高密度和效率。我们始终站在配电架构、转换拓扑及封装技术的最前沿,不断提高 Vicor 电源模块的密度、效率和供电能力。Vicor 为高性能计算、工业设备、汽车、航空航天与国防等领域的客户提供服务。Vicor 在为苛刻市场设计、开发并制造电源模块方面拥有超过 40 年的丰富经验,我们荣获专利的高频率 DC-DC 电源转换技术是汽车市场的理想选择。

www.vicorpower.com

围观 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42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Abe Ibraheim,核心应用部实习生,
Kenneth Armijo
,核心应用部工程师,
Piyu Dhaker
,资深工程师

问题

当输入和输出电压接近时,为什么难以获得稳定的输出电压?

1.jpg

回答

占空比过大或过小(尤其是在高开关频率下)可能会导致时序不符合规格要求,进而造成系统性能下降。

摘要

本文是系列文章中的第三篇,该系列文章将讨论常见的开关模式电源(SMPS)的设计问题及其纠正方案。本文旨在解决DC-DC开关稳压器的功率级设计中面临的复杂难题,重点关注功率晶体管和自举电容。功率晶体管具有最小和最大占空比,如果违反限值,将会导致SMPS性能下降。此外,如果忽略自举电容,晶体管将无法正常工作。

引言

在本文中,降压转换器用于演示忽视功率晶体管时序规范的影响,以及移除自举电容时会发生什么情况。有关降压转换器工作原理的详细介绍,请参阅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开关模式电源问题分析及其纠正措施:电感器不符合规格要求”。功率晶体管具有最小导通和关断时间要求,以确保FET栅极电容正确充电和放电,从而保证晶体管完全导通和关断。如果忽略这些要求(例如为了获得更快的开关速度),就会出现输出不稳定和开关频率错乱等问题。此外,自举电容对于维持这些晶体管的运行至关重要。若没有自举电容,晶体管就不会有足够的驱动强度,导致无法完全导通。

什么是自举电容

自举电容负责维持顶部N沟道MOSFET正常运行。图1的橙色高亮部分显示了这一点。

2.jpg

1.LT8610数据手册中展示自举电容功能的框图。

当顶部N沟道MOSFET闭合时,开关节点的电位与输入源大致相同。这意味着顶部MOSFET的源极电压高于栅极电压(来自栅极驱动器)。若没有高于NMOS阈值电压的正栅源电压,MOSFET将无法导通。因此,需要使用自举电容来确保栅极电压始终高于源极电压。

忽略自举电容

省略自举电容不会给设计人员带来什么明显的好处,这样做可能是为了缩减BOM尺寸和成本,或者仅仅是忘记包含这些元件。然而,此决定会带来负面影响,因为要帮助芯片为顶部FET的栅极提供足够的电压以使其完全导通,自举电容是必不可少的,如图2所示。

3.jpg

2.自举电容的开关节点。

如果顶部FET未完全导通,器件将无法调节输出电压。FET将在线性区域内工作,消耗大量功率并使芯片升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人员必须添加自举电容。设计人员如果不确定要添加多大的电容,则应在数据手册示例中选择一个最接近其应用的值。如果器件需要自举电容,忘记添加该电容将导致SMPS故障。添加自举电容将能让顶部栅极驱动器有足够的驱动强度来操作处于饱和区的FET,使其充当开关,并向SW节点提供全部输入电压。这一点可以从图3中看出。

4.jpg

3.自举电容的开关节点。

违反最小导通时间规范

设计人员常常选择较高的开关频率以减小电路板尺寸但由于开关损耗增加能效比会降低。然而当器件具有高频率和高降压比时占空比会被迫变小并可能降至最小占空比值以下。最小占空比如公式1所示。

5.jpg

其中,tmin-on定义为电感由输入源充电的最短时间。开关转换器具有规定的最小导通时间值,设计人员必须遵守该值以确保FET正常运行(因为FET无法瞬间完成切换)。设计人员可以自由选择开关频率。然而,当指定的开关频率过高以及降压比过大时,导通时间就会被迫低于最小值。

当导通时间被迫低于其最小值时,电感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的放电速度将比充电速度更快。当新的周期开始时,起点将低于前几个周期的起点,这种现象被称为电流降。最终,电流和输出电压都会下降到很低的程度,以至于器件内部产生更大的占空比(具有更长的导通时间)来调节输出电压,如图4所示。

6.jpg

4.违反最小导通时间的电流波形。

电感电流纹波的下降也会在转换器的输出电压中表现出来。输出电压纹波变得更加嘈杂,这可能会影响敏感负载并降低EMI性能。此影响可以从图5中看出。

7.jpg

5.违反最小导通时间的输出波形。

这个问题有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导通时间主要受开关频率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可以通过降低频率来解决该问题。但这样做的代价是需要更大的功率级元件,主要是更大的电感。降压转换器的功能改进体现在周期间一致的导通时间,以及图6中稳定的电流纹波和图7中稳定的输出纹波。

8.jpg

6.稳定的电流纹波。

9.jpg

7.稳定的输出纹波。

违反最小关断时间规范

某些应用可能需要较小的降压比,这可能会违反转换器的最小关断时间规范。tmin-offtmin-on的补充,定义为电感未由输入源充电的最短时间。与导通时间要求类似,SMPS必须关断规定的时间以确保FET正常运行(允许正常放电)。当要求的占空比大于允许的最大占空比(由式2给出)时,就会违反最小关断时间规范。

10.jpg

如果占空比超过最大值,SMPS将折返其配置的频率,以避免违反最小关断时间规范。这一点可以从图8中看出。器件最初配置为2 MHz频率。

11.jpg

8.违反最小关断时间的电流波形。频率折返至335 kHz

12.jpg

9.负载调整和折返频率。随着负载增大,频率会折返以维持稳定的输出电压。

在图9中可以看到,随着负载增加,器件频率会折返以保持恒定的输出电压。器件在DCM下运行至约0.28 A,这就是频率下降到约495 kHz然后又回升至657 kHz的原因。以657 kHz的频率运行时,器件可以保持正常操作,直至负载达到0.7 A。此时频率降低以保持适当的输出电压,直至负载达到1.4 A左右。发生这种情况时,器件无法在保持输出电压的同时将频率降低到100 kHz以下(该器件指定的最低反馈频率),因此输出电压开始下降。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不像违反最小导通时间规范那么简单。设计人员通常需要满足特定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要求,因此无法随意更改占空比来延长关断时间。如果设计人员可以提供更大的输入电压,则器件将以设定的频率工作,因为较小占空比会防止器件违反最小关断时间规范。这一点可以从图10中看出,其中器件以设定的2 MHz频率运行。

13.jpg

10.未违反最小关断时间的电流波形。设定频率为2MHz

与最小导通时间相反,降低频率只会在一定负载以下起作用。如果设计人员不能充分降低开关频率以避免违反最小关断时间规范,那么理想的做法是选择另一种能够处理更高占空比和更短导通时间的器件。

结论

本文是关于SMPS常见设计问题的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重点讨论如何让功率晶体管保持正常运行。占空比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开关转换器不稳定,进而造成不良后果,例如开关频率降低、输出电压不稳定以及电感在电流方面的性能不良等。此外,忽略自举电容不仅会妨碍晶体管正常工作,还可能对负载、晶体管或芯片本身造成严重后果。

关于ADI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突破性创新。ADI提供结合模拟、数字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工厂、汽车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建立人与世界万物的可靠互联。ADI公司2023财年收入超过120亿美元,全球员工约2.6万人。携手全球12.5万家客户,ADI助力创新者不断超越一切可能。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nalog.com/cn

作者简介

Abe Ibraheim是核心应用部的实习生2023年夏加入ADI公司。Abe是伍斯特理工学院一名大三学生正在攻读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他的专业方向是微电子和电力系统。

Kenneth Armijo2022年加入ADI公司,担任核心应用部助理工程师。他拥有伍斯特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和机器人工程两个学士学位,还拥有电气工程硕士学位。他专注于电源管理电路(主要是开关稳压器)的设计和实现。

Piyu DhakerADI公司北美核心应用部的一名应用工程师。2007年毕业于圣何塞大学,获电气工程硕士学位。20176月加入北美核心应用部。她还曾在ADI的汽车动力总成部和电源管理部工作。

围观 1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42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英飞凌首次举办供应商可持续发展峰会,深化可持续发展行动和根据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合作

  • 英飞凌正帮助100多家供应商制定科学碳目标和落实适当的减排措施

  • 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Inc.)、胜高(Sumco Corporation)和iwis因其在环保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荣获英飞凌“绿色环保奖”

为进一步减少整个供应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正在深化与供应商的合作。通过举办首届供应商可持续发展峰会,英飞凌进一步促进合作并激励和帮助供应商加快低碳化进程。此次线上活动汇集了约 100 家半导体行业的头部供应商。

配图:英飞凌“绿色环保奖” (1).jpg

英飞凌“绿色环保奖”

英飞凌科技董事会成员兼首席数字与可持续发展官Elke Reichart在欢迎辞中表示:“为了实现英飞凌的远大目标,我们需要供应商的支持。英飞凌碳排放足迹的绝大部分都是范围3排放,尤其是我们从供应商处采购的材料。因此我们十分期待与大家携手合作,一同更好地促进和落实低碳化战略。”

与供应商合作是英飞凌整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在实现2030年气候中和方面已取得了重大进展:自2019年以来,英飞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范围1和范围2)减少了一半,同时收入翻了一番。2023 12 月,英飞凌又承诺制定涵盖供应链(范围 3)的科学碳目标。英飞凌采购团队正积极帮助100多家供应商制定科学碳目标并落实适当的减排措施。

此次供应商可持续发展峰会为英飞凌提供了一个平台,介绍从自身气候策略和经历中收获的经验,并促进供应商互相交流最佳实践。例如,英飞凌电力采购团队的专家介绍了他们到2025年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实践经验;两家供应商介绍了各自在制定有效科学碳目标方面的经验。英飞凌负责人和来自CDP(前身为碳披露项目)的专家在专题讨论会上深入探讨了这一主题,为与会者提供了更多实用建议。

英飞凌“绿色环保奖 ”旨在表彰过去一年在环保工作和成就方面表现突出的供应商。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Inc.)因其积极的气候策略(包括1.5°C科学碳目标和该公司创新的“Xchange”计划)而获得“最佳表现奖”。根据该公司的Xchange计划,英飞凌正通过与其直接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排放。该计划实现了复杂半导体设备备件的回收和翻新,在循环经济的基础上为双方带来了环境和商业效益。

“最佳进步奖”得主胜高(Sumco Corporation过去一年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这家总部位于日本的公司是第一家公开承诺制定科学碳目标的硅片供应商。在经过公司最高领导层的讨论后,胜高快速采取行动,加快落实了现有的碳减排目标,并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采购比例。

在收入低于 10 亿欧元的公司类别中,iwis SE & Co. KG荣获“最佳进步奖”。凭借积极的“零碳2040 计划”和科学碳目标承诺,这家总部位于慕尼黑的家族企业为其他公司树立了榜样。对于该公司为减少运营和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而采取的积极措施,以及将气候目标纳入工厂环境管理系统的做法,英飞凌表示了认可。

作为峰会主持人英飞凌科技首席采购官Angelique van der Burg 表示:“让我们向绿色环保奖的获得者——应用材料公司胜高iwis表示祝贺并学习他们在环境可持续性和绩效方面的担当。相信他们的表现将激励我们所有供应商提高标准,并以他们为榜样。从现在起,让我们将最佳实践变成标准实践。”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600名员工,在2023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63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en/about-infineon/press/press-release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应用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6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41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由I.S.E.S国际半导体高管峰会参与主办的“2024国际汽车半导体创新发展交流会”在无锡盛大举行,瑞能半导体首席战略及商务运营官沈鑫作为代表受邀出席。本次交流会汇聚了来自全球的汽车与半导体领域的顶尖专家和企业高管,旨在聚焦汽车电子、功率半导体以及智能网联技术的前沿发展,共探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与绿色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大会伊始,无锡市政协副主席、惠山区委书记吴建元致欢迎辞,表达了对进一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坚定决心。近年来,惠山区紧密围绕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着力打造汽车电子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未来将继续加大投入,推动产业迈向更高水平。国际半导体高管峰会(ISES)总裁、联合创始人Salah Nasri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半导体技术将在推动汽车行业变革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全球协同创新就是应对未来技术挑战的关键。”

全新视野,“种子选手”锁定转型新机遇

瑞能半导体首席战略及商务运营官沈鑫在现场就围绕“高电压SiC MOSFET用于可再生能源应用,具有更简单的设计和更高的功率密度”进行了深度分享。他强调,“从汽车到可再生能源,碳化硅的一系列场景应用正在改变电力电子领域。瑞能半导体凭借敏锐的行业嗅觉,早已意识到这一技术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已经对碳化硅器件的开发和生产展开积极的布局。”

1.jpg

瑞能半导体首席战略及商务运营官沈鑫

特别是在高压电力电子系统中,与硅相比,碳化硅功率器件拥有更多的应用优势。碳化硅不仅能够提供比现有硅技术更高的操作电压、更宽的温度范围和更高的开关频率,而且工作损耗降低带来了效率提升,同时也减少了散热需求,整体系统成本有望降低约30%。

事实上,瑞能半导体SiC MOSFET系列产品具有高击穿电压、低比导通RDSON、高热导率和高结温(Tj)高门极可靠性等特点,允许SiC MOSFET处理比相近规格的Si MOSFET高得多的电流和电压,因此功率密度更高。这些优势可转化为更低的功率变换损耗、更高的效率、更简单的变换器拓扑结构以及更好的高温性能。

应用场景优势下,寻求更大突破

当下,碳化硅器件作为第三代半导体,已成为被多个行业所共同追捧的创新技术。市场分析显示,碳化硅市场正在蓬勃发展,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美元。

基于碳化硅广泛的应用场景,瑞能半导体正积极致力于碳化硅器件的开发和生产。在去年,位于上海金山高新区的瑞能半导体全球首座模块工厂正式投入运营,专门生产应用于消费、通讯、新能源以及汽车相关的各类型功率模块及分立器件产品,串联客户和生态圈,积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瑞能半导体尤其关注快速扩张的电动汽车市场,在碳化硅生产过程中,瑞能通过使用经行业认证的代工厂,确保其车规半导体产品生产设施符合汽车行业的要求。为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产品服务能力,瑞能还在运营自有的可靠性实验室和故障分析中心,目前已经通过了CNAS实验室认证。

2.jpg

在产品和技术布局方面,瑞能半导体SiC  MOSFET产品系列:覆盖电压范围650V~2200V、拥有极具竞争力的比导通电阻(RON,SP)和包括顶部散热和模块产品在内的各种封装类型,极大的拓宽了瑞能SiC 产品的应用范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瑞能第二代SiC MOSFET拥有极强的短路能力,在18V和800V电压下的短路耐受时间长达3.5uS,从而确保了可靠性,保证了足够的短路保护时间,配合控制端采用多种灵活的短路保护策略可以有效避免了故障扩大化,确保器件应用安全。以上诸多特性非常适用于EV主逆变器和OBC等应用,有助于提升电动汽车效率和增加续航里程,同时最大程度确保应用安全。

此外,瑞能半导体的SiC MOSFET在推荐18V 驱动电压以获得更低的导通阻抗,突出设计经济型,同时提供15V栅极驱动电压下的RDSON明确标注,确保兼容性,器件设计可确保此较低驱动电压下正常工作,也便于应用到硅器件的设计架构中。瑞能SiC MOS产品的栅氧设计经过特别的优化和严格的可靠性验证,HTGB测试条件范围达到了-12V~24V,试验前后Vth均未发生明显漂移, 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长期应用安全。

瑞能会持续深耕SiC领域,不断挖掘SiC 器件潜力,拓展SiC产品类型和应用范围,最大程度上服务市场需求,领导产业升级,持续为市场贡献高性能,高可靠,多样化的SiC产品选择,为客户和产业链创造更大价值。

本次交流会汇聚全球行业专家及领先企业的技术分享与思想碰撞,瑞能半导体的受邀参与,不仅彰显了瑞能在行业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也进一步深化了其与广大半导体制造商和设备制造商的交流与合作。未来,瑞能半导体将依托专业的技术和开发团队,打造更多优质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多优秀的解决方案,助推全球汽车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关于瑞能半导体
瑞能半导体专注于功率半导体领域,传承逾50年的核心技术,全球销售点遍布大中华区、欧洲、亚太及美洲,产品应用覆盖智能家电,电动汽车,通讯工业等行业,为客户在各自细分行业提供可靠专业的技术支持。瑞能半导体掌握独立的功率半导体技术,凭借优异的品质和性能,其产品已被全球众多知名企业验证并使用。

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ween-semi.com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41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日前,全球变压器控制领域专家德国MR公司(莱茵豪森集团,以下可简称:MR)与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变电工)续写合作新篇章,在沙特PIF3光伏项目中成功部署了关键设备。

MR与特变电工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足迹遍布沙特、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及莫桑比克等多个国家,共同推进了多个合作项目。PIF3项目作为沙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光伏建设项目,更是沙特能源转型的里程碑。MR不仅为项目提供了定制化的开关,还配套了10台先进的DGA9气体监测设备与ETOS®定制化数字化解决方案,为PIF3项目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彰显了MR在智能电网设备领域的深厚实力,更为PIF3项目的顺利推进与长期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共同树立了战略合作的新标杆。

找准需求,绿色愿景下实现多层次延伸

沙特PIF3项目位于沙特阿拉伯中部,总装机容量达到3400MW,正是沙特政府为实现“2030愿景”中提出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迈出的坚实步伐。

2.png

针对PIF3项目特有的施工环境挑战、运维管理需求等难题,MR与特变电工紧密合作,研发并推出了一系列定制化解决方案。其中,MR的DGA9气体监测系统采用先进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了9种气体及微水的实时监测,以其小巧紧凑的设计和单阀门安装方式,帮助客户简化变压器和土建设计。同时,在全球变压器智能化进阶的重要时刻,MR深入聆听客户需求,特别是与特变电工共同重点锁定客户在免维护、实时监测、成本控制等环节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MR精心为客户推出的ETOS®定制化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了变压器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全面实时监测,提高了设备运行的智能化水平,为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满足了沙特市场对智能电网设备的需求。

智合创新,标新立异破解行业难题

在PIF3项目中,MR与特变电工不仅展示了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成功解决了诸多行业难题。“智”同则道合,MR与特变电工各展所长,共同推动变压器智能化进阶,提供了具有优异防尘、耐高温性能的变压器附件,确保了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3.png

MR凭借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与特变电工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措施,成功克服了供货周期长、技术规格高、多供应商协调等难点。MR的专家团队在项目投标阶段就预排产,确保了开关的及时供应。

合作共赢,树立业界标杆

自2016年发布“2030愿景”以来,沙特持续推动绿色进程,相继提出了“绿色沙特倡议”与“绿色中东倡议”,旨在以绿色能源转型为驱动力,加速绿色经济的发展。PIF3光伏项目作为沙特能源转型的标志性里程碑,不仅引领了MR业务的强劲增长,更凭借MR产品的广泛应用,为后续项目及变压器行业树立了典范,展示了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

MR将继续与特变电工等全球合作伙伴携手并进,在沙特这座著名的“沙漠奇迹之国”,深耕技术创新,积极开发沙特土壤下的“隐藏能量”,深度介入沙特的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机会,聚力携手成为彼此推动能源转型的积极拥抱者。

关于MR(莱茵豪森集团)

德国MR公司创立于1868年,总部位于德国南部的雷根斯堡市。现在大约有 3600 名员工在雷根斯堡的 MR 公司(Maschinenfabrik Reinhausen GmbH 总部以及 28 个国家的 39 家关联公司工作。除核心业务变压器控制外,MR公司的业务还包括:电能质量、复合绝缘产品、和高压测试系统。

1926年,MR首创具有划时代意义、用于调节变压器电压的有载分接开关,之后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和先进的技术,赢得了全球诸多电力项目的青睐。自1974年向中国出口第一台油浸式有载分接开关以来,MR积极参与中国电网建设工程,见证了中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三峡水电站工程、西电东送工程、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800kV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国内重大项目中,MR的产品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围观 3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41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闻要点

  • ColorOS   15推出流畅双引擎 — 极光引擎和潮汐引擎,从用户层、系统层、芯片层构建三层流畅体系,重新定义安卓流畅体验新高度。

  • ColorOS   15带来全新小布助手,系统级AI能力全面融入,一键问屏的系统级交互为用户提供一站式AI服务。

  • ColorOS   15融合自然光影设计,结合高度自定义的灵感主题,加之持续升级易用功能,全面提升用户用机体验。

  • OPPO   Find X8系列和一加13将首发搭载 ColorOS 15。

摘要由OPPO AI辅助生成

2024 OPPO开发者大会(ODC24)上,全面焕新的ColorOS 15正式发布。此次ColorOS 15搭载OPPO自研的流畅双引擎,重构安卓流畅新体验。同时,ColorOS 15还带来了高效实用的系统级AI,充满生命力的新设计,以及持续提升的易用性功能,为用户带来全面焕新的使用体验。

ColorOS设计总监陈希表示:“ColorOS 15充分聆听用户的声音,持续与用户共创,秉承‘以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打造‘超轻快 更自在’的全新系统体验。”

1 (1).png

OPPO ColorOS 设计总监陈希

自研流畅双引擎,重新定义安卓流畅体验新高度

在流畅性方面,OPPO进行了大量人因研究和技术突破,ColorOS 15上为解决多感官在合成为感觉时产生的细微卡顿感,从底层到用户层全面重构,带来流畅双引擎,全方位保障用户的流畅体验。

为从根源上解决安卓流畅问题,ColorOS 15带来自研流畅双引擎 —— 「极光引擎」和「潮汐引擎」。作为系统级渲染与绘制架构,「极光引擎」通过打造业内首个并行绘制框架,实现多个动画的并行绘制响应,上一个动画还未结束,系统便启动同步绘制两个画面窗口,最大程度提升用户的流畅感知。此外,极光引擎还引入系统级柔性回弹微动效,使系统体验更符合真实世界的物理反馈,每次触控都细腻丝滑。极光引擎将系统级滑动曲线覆盖WebView,三方应用也能获得一致舒适的滑动体验。

此外,OPPO联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双方共同推出系统流畅的「五个零」体验标准。ColorOS 15在20个应用两轮打开/关闭测试中,做到0闪退、0闪跳、0掉帧、0时延和0断触。

2 (1).png

「五个零」系统流畅标准

全新潮汐引擎提供了芯片级性能解决方案,通过独家自研的智能动态缓存和全栈式算法加速器两大技术保障芯片的资源供给能力。芯片缓存是突破性能上线的关键,全新「潮汐引擎」深入芯片底层,彻底重构芯片缓存的分配机制。它根据识别的用机场景智能动态分配算力资源,即使面对各种复杂的用户场景,也能带来更好的性能供给和功耗控制。同时,潮汐引擎通过全栈式算法加速器还提供了更高效的并行化计算,对安卓软件库中通用的算法进行重构和加速,实现最高3倍的算法效率提升。通过智能动态缓存和并行计算架构,ColorOS 15带来了 22% 的整机流畅度提升与12分钟的续航提升,在各类场景下均有显著的能效提升收益。

系统级AI,从底层到交互的重构ColorOS

ColorOS 15带来全新小布助手,凭借先进的系统级AI能力,深入系统底层,串联自有应用和三方应用,自然地理解用户意图,并代替用户执行各种操作,用简单好用,直觉高效的方式解决用户问题。在交互方式上,全新小布助手带来系统级交互「一键问屏」,通过简单的语音对话和圈搜等方式带来 AI一站式服务。小布助手可以理解屏幕内外内容,并根据识别的内容,快速提供准确的回答、建议,而且支持内容的连续追问,甚至可以发出指令,例如修图文件转换格式等,极大提升用户的操作效率。

3 (1).png

ColorOS 15融入系统级AI能力

在影像创作方面, ColorOS 15将饱受用户好评的「AI一键消除」升级为一系列更为实用、好用的「一键AI修图」功能,推出「AI去反光」、「AI去拖影」及「AI超清像素」,并全新升级一键自动识别路人的超强「AI消除」功能。办公学习方面,ColorOS 15在便签中融入全新系统级AI笔记助手,提供一键智能排版、AI润色和续写等AI功能;推出一站式AI文档——OPPO文档,支持多个跨应用的「穿透搜索」,并带来PDF、Word、PowerPoint及苹果iWork三件套等不同文档格式的随心转换、AI笔记套件、万字文档5秒AI摘要等好用实用的AI功能。

OPPO 为ColorOS 15引入全新的芯片级AI私密计算云,通过端云协同的硬件级可信计算,让云上计算与终端计算同样可信,确保用户隐私数据在云端可用不可见,放心使用云上AI服务。

自然且自我的设计,处处有细节的易用功能

ColorOS 15将自然光影引入设计语言,极光引擎加持下界面的光影层次更加细腻真实,常见系统界面通过高质量的渲染,能够实现实时混色模糊和弥散投影的效果,再配合各种高阶动态光效,让每一次界面滑动都赏心悦目。

ColorOS 15还致力于创造一个丰富多元的个性世界,全面重构了系统的个性化框架,从息屏、亮屏到解锁,时刻感受灵感无缝转场的丝滑连贯。ColorOS 15提供更多灵感主题可供选择,搭配AI景深抠图、AI智能填充等深度个性化能力,让每个人成为手机的主角。

4 (1).png

ColorOS 15让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

OPPO切实关注用户使用细节,窗口系统全新升级,自由分屏功能覆盖99%的应用,并支持双浮窗自由切换等,实用性大提升;全新流体云,状态胶囊居中显示,点击可同时展示多个流体云卡片,服务信息一目了然;此外,相册可逆化编辑、与iOS类原生互传等实用功能都将在此次ColorOS 15上全新升级。

全面重构的超轻快流畅体验,高效实用的系统级AI,兼具自然和自我的新设计,以及处处有细节的易用体验,ColorOS 15带来全方位的升级革新。ColorOS 15宣布在10月17日开启内测,并将首发搭载于OPPO Find X8与一加13新品,11月将陆续启动老机型正式版升级计划,详情可关注ColorOS官方微博。

5 (1).png

OPPO Find X8首发搭载ColorOS 15

关于OPPO

OPPO于 2008 年推出「笑脸手机」,持续展现科技善意,微笑前行。今天,OPPO凭借Find N 折叠旗舰、Find X 影像旗舰等手机产品,OPPO Watch、OPPO Pad等多智能设备,以及ColorOS 软件系统,革新个人科技体验。OPPO坚持科技创新,业务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万名 OPPO 员工共同致力于为人们创造美好智慧生活。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4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闻要点

  • OPPO发布全新ColorOS 15,聚焦流畅、AI、设计、易用性等方面全面革新,带来超轻快、更自在的智慧流畅体验。

  • OPPO   AI 全新亮相,重构系统级AI体验,以“直觉、高效、专属、安全”为核心原则,全面探索AI在交互、计算及生态方面的突破。

  • OPPO开放生态持续繁荣,聚焦应用、内容、服务及出海四大领域,共同服务全球7+ 亿用户。

摘要由OPPO AI辅助生成

2024 OPPO开发者大会(ODC24)今日在杭州正式开幕。大会以“AI 更近一步”为主题,聚焦OPPO AI技术的发展与构建开放共赢生态。在本届大会上,OPPO发布了全新的系统级AI与 ColorOS 15,并在开发者生态共建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索。

OPPO软件工程事业部总裁唐凯表示:“ AIOS是AI手机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认为AIOS会经历三个阶段:从第一阶段的系统应用AI化(AI for System),到第二阶段的系统AI化(System for AI),再到第三阶段的AI即系统(AI as System)。面向AI的新未来,我们将继续保持开放的合作态度,与行业领先者密切协作,为用户打造最佳 AI 手机体验。”

1 (1).png

OPPO软件工程事业部总裁唐凯

ColorOS 15全面焕新发布,超轻快、更自在的智慧流畅新体验

自2013年首次发布以来, ColorOS始终秉承“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更流畅、更智慧、更好用的系统体验。全新ColorOS 15以“超轻快、更自在”为主题,聚焦流畅、AI、设计、易用性等方面,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

在流畅性方面,全新ColorOS 15为解决多感官在合成为感觉时产生的细微卡顿感,从底层到用户层全面重构,带来流畅双引擎,全方位保障用户的流畅体验。全新“极光引擎”引入了行业首个并行绘制框架,实现了动画的连贯丝滑效果;“潮汐引擎”通过芯片级的性能优化,带来流畅与续航的双提升。

2 (1).png

OPPO ColorOS 设计总监陈希

在OPPO多项AI自研技术的加持下, ColorOS 15实现了全新的「一键问屏」系统级 AI交互,整合多个贯穿全系统的AI能力,让AI从尝鲜到常用。全面升级的「超级小布助手」,以及超多实用好用的「AI修图」与「AI办公」功能,让AI成为你身边的百事通、修图大师、学习办公好助手。

3.png

系统级AI带来智慧体验

在设计方面,OPPO 以「易简设计」哲学作为基石,在变化与简化中,追求美观、质感与用户体验的最佳平衡。全新 ColorOS 15 从自然光影中汲取灵感,用光影塑造并还原真实,在「自然」与「自我」中找到完美平衡。通过自然的熟悉感和智慧的惊喜感设计,帮助用户在追求灵动生命力的个性化表达时,享受流畅、舒适、直观的全天候使用体验。

围绕易用体验,ColorOS 继续坚持与用户共创,不断打磨功能细节。新增的「相册可逆化编辑」、「与iOS的类原生互传」、「实况照片Live Photo」等功能,以及全新升级的「流体云」、行业领先的「自由窗口体系」等好用明星功能,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易用性与便捷性。

4.png

全新ColorOS 15功能全景

OPPO AI,重构系统级AI体验

自年初提出AI手机战略以来,OPPO一直致力于成为AI手机的贡献者与普及者,让前沿的AI技术从实验室走进用户生活。ColorOS 15带来的全新系统级AI背后,是OPPO AI对交互范式,计算范式和开发范式的重构。

5 (1).png

OPPO AI中心产品总监 张峻

AI重构交互范式:为实现这一直觉、简单、好用的交互体验,OPPO推出全新的SenseNow 智慧框架,让AI真正实现了“听得清、看得懂、说得好、做得快”的多模态直觉交互体验。SenseNow 智慧框架集成OPPO自主研发的语音多级唤醒和个性化识别技术,实现语音唤醒和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7%以上。多模态理解让AI拥有看的能力,是SenseNow 智慧框架的核心,检索增强多模态理解技术的使用,让OPPO AI实现了图文混合检索,支持1000多种主体的识别,涵盖景点、美食、人物等。生成式语音合成框架的使用,让AI可以模拟真人说话的语气和节奏,并支持超过20种个性化音色,带来更自然的语音交互体验。同时,SenseNow智慧框架还让OPPO AI可以融合语音、文本和图片等不同类型的信息源,理解用户的复杂意图,完成跨应用的无缝操作。全新小布将支持超过1800项用机指令,让用户只需要简单的语音指令,就可以完成对应的手机设置或应用操作。

6.png

OPPOSenseNow 智慧框架

AI重构计算范式:AI时代,单纯算力的强大,并不能带来产品体验上的突破。OPPO端云协同的大模型矩阵架构,大幅提升计算效率,重构了AI时代的计算范式。OPPO致力于在自主训练大模型的技术积累,不仅突破传统计算的算力瓶颈,更专注于计算效率的提升。在最新一次的SuperCLUE榜单中,OPPO安第斯大模型在安全、智能体和数学子榜上都斩获第一,总榜取得国内第二的卓越成绩。

除了不断打磨自主训练的安第斯大模型之外,OPPO秉承开放合作、携手共赢的理念,与国内众多大模型厂商通力合作, 力求把最好的AI体验带给用户。与阿里云等合作伙伴的协作,提升了AI在这些领域的性能和效率。特别是针对垂域模型能力,OPPO在个性化和高效模型调度方面表现突出。

在端侧计算方面,硬件资源的瓶颈制约了端侧大模型的部署。OPPO与芯片厂商联合研发了突破性的端侧LoRA架构,以一个基座模型和多个动态加载小模型的全新架构,大幅降低了手机内存的峰值占用,实现了多个大模型在端侧部署时硬件资源瓶颈的突破。

端云协同的多垂域大模型矩阵,让OPPO AI拥有针对用户的不同场景提供最合适的专业大模型服务的能力。全新的智能决策模型路由,通过对用户提供的信息进行多模态理解,并将其精准分流至对应的专家模型。例如系统可以识别用户上传的照片是数学试卷还是人物照片,并提供相应的解题或动态查询服务,实现高效的个性化调度。

OPPO还全新推出AI私密计算云,采用端云协同的硬件级TEE可信计算技术,确保云侧与端侧的计算同样安全可信,任何人包括OPPO在内都无法获取用户数据。这一技术为用户提供了兼具高效与安全的AI体验。

7.png

OPPOAI私密计算云

AI重构开发范式:为推动AI生态的创新与开放,OPPO推出了手机行业的首个智能体开发平台,并正式对全行业开放。该平台提供低门槛、零代码的开发工具,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和部署智能体应用,促进智能体生态的繁荣。通过与百度云、火山引擎、支付宝等合作,OPPO为开发者提供丰富的API和端云协同架构,支持智能体在不同场景中的高效运行。该平台不仅降低了AI开发的技术门槛,还加速了从概念到产品落地的过程,推动AI技术的普及与创新。

8.png

OPPO AI功能全景

繁荣生长,OPPO携手全球开发者、创作者持续共建开放生态

过去一年, OPPO开放生态保持着繁荣增长的态势,当前OPPO全球开发者和创作者的数量已超过200万。围绕着应用分发、内容分发、服务分发和出海服务四大领域,OPPO与生态合作者共同服务全球 7+ 亿用户。

9 (1).png

OPPO互联网服务生态部总经理王勇军

在AI手机时代,用户的交互方式正在从单一的屏幕点击,向语音、图文等多模态转变,原本依赖于APP的服务也逐渐被解构并以原子化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全新升级的ColorOS 15将为用户带来原子化、多模态和智能化的服务生态新体验。首先,ColorOS 15通过将服务从APP中提取出来,以卡片的形式呈现,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帮助开发者与用户建立更近的连接;其次,AI加持下,ColorOS 15支持触屏+语音等多模态交互方式,提升了应用和服务的查找速度;最后,基于用户画像和使用习惯的智能推荐,ColorOS 15能够感知场景并实现意图识别,降低了用户获取服务的成本。

为了方便开发者更高效地接入OPPO智慧服务生态并实现服务的精准触达,OPPO提供了全链路的解决方案,包括统一服务库、优化开发环境、升级智慧服务引擎等。其中统一的服务库有效帮助开发者实现了一次开发全场景覆盖;而通过IDE整合开发环境,平台开发者的开发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最快3天便能够完成一套服务的开发、接入和上架。值得一提的是,OPPO发布了全新的意图框架,使智慧服务引擎更智能和精准。意图框架通过终端数据与开发者的意图共享,对用户的实时意图进行判断和推理,使得服务能够更精准地触达用户,当前意图框架已支持125个小类场景和近200个细分意图。

10.png

OPPO智慧服务引擎助力开发者实现服务精准触达

除了AI深度融合的服务生态,OPPO应用生态也在不断发展,基于对应用开发者的需求洞察,OPPO在24年升级了全流程的技术支持与服务能力。通过开放云测服务、新机适配以及隐私自动检测服务,帮助开发者实现多场景自动化测试,大大降低应用开发调试成本;应用更新能力帮助开发者大幅缩短更新链路,优化存量用户的版本体验。此外,为了帮助开发者更好地洞察机遇,OPPO升级了「OPPO有数」服务,通过开放OS数据能力,赋能开发者深入了解用户、探索新赛道新机遇。

11.png

OPPO应用生态赋能开发者

未来,OPPO将坚持软硬服一体的理念,持续建设智慧互融的开放生态,携手生态伙伴共同为用户带来更智慧便捷的产品与服务。

关于OPPO

OPPO于 2008 年推出「笑脸手机」,持续展现科技善意,微笑前行。今天,OPPO凭借Find N 折叠旗舰、Find X 影像旗舰等手机产品,OPPO Watch、OPPO Pad等多智能设备,以及ColorOS 软件系统,革新个人科技体验。OPPO坚持科技创新,业务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万名 OPPO 员工共同致力于为人们创造美好智慧生活。

围观 6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41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增加了 500V 20kW 30kW 两种功率选项的型号,扩大了应用范围,从而增强了高功率系统创新

  • 增强了连续恒定功率水平下电池放电和充电的测试能力,并添加了功率优先级

是德科技(NYSE: KEYS )宣布推出了两款新型号产品,扩展了再生电源系统系列,支持 500V 下 20kW 和 30kW 的功率选项。此外,该版本还增强了功率优先级,允许用户在正负之间转换时对零点上的输出功率进行编程。

是德科技扩展再生电力系统解决方案以支持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系统

随着电动汽车 (EV) 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不断发展,对强大测试设备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500V 的型号使工程师能够实施更高电流和功率的解决方案,以支持更广泛的应用,包括农业、住宅储能以及电动踏板车、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等紧凑型交通领域的电池供电解决方案。

Keysight RP7900 系列再生电源系统是具有高度集成安全功能的双向再生直流电源的系列产品。再生能力使正常消耗的电力能够干净地返回电网,从而节省与能源消耗和冷却相关的成本。

再生电力系统系列的主要优点包括:

  • 实现平滑过渡:更容易在拉电流和灌电流之间切换,而不影响电源的输出特性。

  • 增强的安全保护:固态输出断路开关在检测到故障时提供快速保护和平滑的开/关转换。

  • 灵活的电压和电流组合:自动量程功能可在单个电源内提供广泛的电压和电流组合,使工程师能够适应波动的测试要求,而无需更换设备。

  • 提高测试速度:该解决方案的命令处理时间小于1 毫秒,提高了测试吞吐量,使工程师能够更快地获得结果并提高效率。

  • 确保高精度测试:并行电压和电流测量功能可提供高精度和分辨率测试,使工程师能够自信地验证其设计并优化性能。

是德科技汽车和能源解决方案电动汽车部门总监 Michael Reser 表示:“测试电动汽车电池的能力对于支持未来创新至关重要。在是德科技,我们致力于提供更快地构建更好电池所需的工具,同时确保性能和安全性。通过将我们的产品线扩展到 500V 测试,我们将继续实现这一目标,同时支持更广泛的用例,以跟上快速发展的电动汽车市场的步伐。”

关于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NYSEKEYS)启迪并赋能创新者,助力他们将改变世界的技术带入生活。作为一家标准普尔 500 指数公司,我们提供先进的设计、仿真和测试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工程师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更快地完成开发和部署,同时控制好风险。我们的客户遍及全球通信、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与国防、汽车、半导体和通用电子等市场。我们与客户携手,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是德科技官网 www.keysight.com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4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新推出的PE2O8碳化硅外延机台是对行业领先的ASM单晶片碳化硅外延机台产品组合(包含适用于6英寸晶圆的 PE1O6 和适用于8英寸晶圆的 PE1O8)的进一步增强。该机台采用独立双腔设计,兼容6英寸和8英寸晶圆,可实现增加产量的同时,降低成本。

ASM PE2O8碳化硅外延机台.png

2024101618日,ASM先晶半导体亮相于深圳举办的首届湾芯展(SEMiBAY 2024)。在国际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发展论坛上,ASM推出了最新推出的适用于碳化硅外延的新型双腔机台PE2O8。该产品专为满足先进碳化硅功率器件的制造需求而设计,是一款拥有低缺陷率和高工艺一致性的标杆性外延机台,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碳化硅器件的制造,在实现增加产量的同时,降低拥有成本。

ASM PE2O8碳化硅外延机台随着电气化趋势的不断演进,越来越多的功率器件制造商选择将碳化硅应用于需求与日俱增的大功率器件中,这其中就包括电动汽车、绿色能源和先进数据中心等产业。同时,越来越多的产业也对于碳化硅器件的应用提出了低成本的要求,促使碳化硅晶圆从 6英寸到 8英寸的升级进一步加快。此外,受益于当下更为先进的碳化硅外延技术,碳化硅设备制造商设计更大功率器件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得益于其独特的双腔设计,PE2O8机台可以通过尤为精确的控制方式沉积碳化硅,实现了更高产量和吞吐量。其高度紧凑的独立双腔设计也有效保障了高生产率和低运行成本。此外,PE2O8机台还采用了更为简便的预防性维护措施,有助于延长设备正常运行时间,减少计划外停机时间。目前,ASM已向全球多家行业领先的碳化硅功率器件制造商交付了PE2O8机台。

ASM公司副总裁兼等离子体和外延业务部门负责人Steven Reiter表示:碳化硅功率产品正经历着一场关键的技术转折期。客户逐渐从6英寸晶圆向8 英寸过渡,这一过程势必会对良率、外延工艺,以及产品缺陷控制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凭借着新颖的腔室设计,ASM已成为了碳化硅领域工艺一致性的行业标杆。而随着此次PE2O8机台的推出,我们的相关产品组合也得到了进一步升级,能够以更低的拥有成本改善工艺控制,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2022 年以来,ASM 一直在通过公司全新规划的碳化硅外延产品部门开发和完善单晶片碳化硅外延设备。伴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结构性需求的增长,以及碳化硅晶圆和器件良率的不断提高,碳化硅外延设备市场已于近年来实现了大幅增长。

关于先晶半导体

先晶半导体 (ASM) 成立于 1968 年的荷兰,与全球半导体行业一同诞生,并引领了世界电子工业革命的兴起。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ASM已在原子层沉积 (ALD)、外延(Epitaxy)、化学气相沉积 (CVD)SiSiC外延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截至目前,ASM已在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分部。ASM的普通股票在阿姆斯特丹泛欧证券交易所交易(股票代码:ASM)。如需了解有关先晶半导体的更多信息,请微信搜索“ASM先晶半导体”或访问http://www.asm.com

围观 6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40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