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IQVIAIllumina妙佑医疗国际Arc 研究所借助 NVIDIA AI 和加速计算技术,推动规模达 10 万亿美元的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产业的变革

1.png

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NVIDIA 今日宣布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旨在通过加速药物发现、提升基因组研究,以及利用代理式和生成式 AI 开创先进医疗服务,推动规模达 10 万亿美元的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产业的变革。

AI、加速计算与生物数据的融合,正将医疗健康产业转变为大规模的技术产业。医疗健康领域的领先机构 IQVIA、Illumina、妙佑医疗国际,以及 Arc 研究所,正在利用最新的 NVIDIA 技术,开发有助于推动人类健康发展的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包括能够通过减轻行政负担来加速临床试验的 AI 智能体、从生物仪器中学习以推进药物发现和数字病理学的 AI 模型,以及用于手术、患者监测和管理的物理 AI 机器人。AI 智能体、AI 仪器和 AI 机器人将有助于降低高达 3 万亿美元行业运营成本,同时开辟数千亿美元规模的 AI 工厂商机。

NVIDIA 医疗健康副总裁 Kimberly Powell 表示:“AI 为医疗健康和生命科学的进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借助一系列工具,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更早发现疾病以及更快地开发新疗法。NVIDIA 的 AI 和加速计算能力与行业领先机构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有望开启医疗和生物学创新的新纪元,同时改善全球患者的治疗效果。”

AI Foundry 服务助力药物和医疗设备开发

IQVIA 是全球领先的临床研究服务、商业分析和医疗健康资讯的提供商,专注服务于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行业。该机构正利用 NVIDIA AI Foundry,结合其深厚的领域专业知识,在超过 64PB 的数据基础上构建定制基础模型。同时,IQVIA 正在开发基于 NVIDIA AI Enterprise 软件(包括NVIDIA NIM™ 微服务和 NVIDIA Blueprints)的代理式 AI 解决方案,以加快研究、临床开发和新疗法的推广。作为负责任地使用 AI 的行业领导者,IQVIA 始终确保其 AI 驱动的能力以隐私保护、法规合规和患者安全为核心基础。

IQVIA 商业解决方案总裁Bhavik Patel 表示:“这标志着我们在将 AI 应用于医疗健康和生命科学方面迈出了重大一步。我们很高兴将我们的行业领先技术与在 AI 领域的十多年经验,和 NVIDIA 的先进 AI 技术相结合,打造由 AI 智能体驱动的新解决方案。这些 AI 智能体基于全球的医疗健康信息训练,并针对生命科学工作流进行了优化。此次合作将推动我们实现帮助客户加速创新、更快将治疗方案推向市场的使命。”

Illumina NVIDIA 携手开启基因组学新时代

Illumina 是全球领先的 DNA 测序和信息学技术的机构,正与 NVIDIA 合作,开启用于药物发现和人类健康领域的新一代基因组学研究。

通过合作,Illumina 将能够在其多组学分析软件和工作流中,使用 NVIDIA 加速计算和 AI 工具集。这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制药公司及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客户,更便捷地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分析并从中获取洞见。

Illumina 将在 Illumina Connected Analytics 平台内提供基于 NVIDIA 加速计算的 DRAGEN 分析软件。该集成旨在将 DRAGEN 的可访问性扩展到全球任何 NVIDIA 计算平台。

在过去五年中,单细胞和空间基因组学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加深了我们对细胞的理解,从而彻底改变了药物发现模式。为了进一步拓展基因组学市场,并助力在靶点识别、临床开发和生物标志物发现等方面取得突破,NVIDIA 和 Illumina 计划在 Illumina Connected Analytics 平台上开展合作,推进多组学数据分析,以及开发新的生物学基础模型。

研发团队能够通过整合 NVIDIA AI Enterprise 软件平台中的 NVIDIA RAPIDS™ 加速数据科学软件、NVIDIA BioNeMo™ 平台的生成式 AI 模型及其针对专有数据集的微调能力,以及用于空间细胞成像工作流程的 MONAI,更快速便捷地利用丰富的基因组数据。Illumina 将和 NVIDIA 共同努力,使这些工具在 Illumina Connected Analytics 平台上可用。

Illumina 首席技术官Steve Barnard 表示:我们将 AI 的力量与多组学数据相结合,正在颠覆我们对疾病的理解。通过将 Illumina 在基因组学数据和分析方面的专业知识,与 NVIDIA 强大的 AI 平台相结合,我们将助力制药与生物技术公司挖掘自身的多组学数据,从而获得具有变革性的见解,提高开发救命疗法的成功率。

妙佑医疗国际 AI 驱动的数字病理学

病理学是临床医生用于诊断和确定多种类型癌症、以及其他严重和复杂健康状况治疗方案的关键方式,这一直以来是一个缓慢且依赖人工的过程。妙佑医疗国际的数字病理学平台依托自主机器人实验室和先进成像技术,拥有丰富且独特的数据集,包含 2000 万张全切片图像和 1000 万份相关患者记录,为创建基础模型提供了条件。

妙佑医疗国际和 NVIDIA 将大幅加速下一代病理学基础模型的开发。妙佑医疗国际计划部署新推出的 NVIDIA DGX™ Blackwell 系统,该系统基于 NVIDIA Blackwell 架构,每个系统提供 1.4TB 的 GPU 内存,非常适合处理数字病理学全切片数据集。此外,妙佑医疗国际还将采用 NVIDIA 医疗成像平台 MONAI。

妙佑医疗国际和 NVIDIA 的合作,旨在为未来药物发现、个性化诊断与治疗等领域的 AI 应用奠定基石。双方将继续扩大合作,结合妙佑医疗国际的临床和 AI 专业知识,以及 NVIDIA Cosmos Nemotron 视觉语言模型和 NIM 微服务,提供更个性化的医疗健康体验,以及具备预测性且高效的治疗策略。

Arc 研究所合作扩展开放科学生物学 AI 模型规模

Arc 研究所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的研究机构,专注于生物学与机器学习的交叉领域。该研究所正与 NVIDIA 合作,开发并共享强大的 AI 模型与工具,以推动生物医学发现。

Arc 的生物学和机器学习研究人员正与 NVIDIA 的工程师合作,挖掘生物学基础模型的潜力,使其能够在 DNA、RNA 和蛋白质等不同生物分子层面实现通用,并推动这些模型在药物发现、不同复杂程度的合成生物学、疾病及进化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作为合作的一部分,NVIDIA 向 Arc 研究所提供了大规模模型开发的专业知识,以及在 NVIDIA DGX Cloud 上运行的 NVIDIA BioNeMo 平台,以便于进行易用且经过优化的训练,另外还提供了 NVIDIA NIM 微服务和 Blueprints。

关于 NVIDIA

NVIDIA (NASDAQ: NVDA) 是加速计算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围观 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03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jpg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强劲发展,汽车产业正步入一个大创新、大变革时代。目前,以基础芯片、传感器、计算平台、底盘控制、 网联云控、人机交互等在内的产业生态日趋完善,线控转向、主动悬架等技术正加紧突破,AI、5G、大数据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发展,中国汽车芯片市场需求旺盛,汽车电子产业面临重大发展契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去年11月发布了“2025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其中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降本提质助力NOA等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智驾与智能底盘融合将显著提升L3以上车辆运动控制性能、安全可靠的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将迎来量产元年、AI赋能的合成数据将成为自动驾驶研发的重要数据资源、EMB(电子机械制动)技术日趋成熟即将迎来量产应用、多模态大模型有望推动自动驾驶感知决策能力实现创新突破等,都与底层汽车电子硬件息息相关。

为推动汽车和芯片产业发展壮大,深化创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生态,保障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汽车芯片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第十二届汽车电子创新大会暨汽车芯片产业生态发展论坛(AEIF 2025)现正式定档5月在上海召开。

本届AEIF以“强芯固链 共建生态”为主题,围绕汽车前沿性、关键性和颠覆性技术突破,邀请行业重磅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分享汽车电子产业趋势、技术热点、创新路径与应用场景。大会设置 1 场高峰论坛、1 场供需对接、2 场专题论坛,1 场产品展示,届时将有超千人到场。

AEIF 2025有哪些亮点?

亮点一 

汽车芯片供需对接会:优秀芯片企业不容错过的展示机会

2.png

为推动芯机联动与产需对接,从2020年起,AEIF组委会每年会从入选《国产车规芯片可靠性分级目录》的汽车芯片企业中筛选出产品实力强、创新能力高、可靠性认证完整度高,且已实际上车应用的优秀汽车芯片厂商,提供在汽车供需对接会上进行路演,与来自吉利汽车、长安科技、宝马、上汽、极氪汽车、东风商用车、海能汽车、电装、采埃孚、博世、联合电子、佛吉亚歌乐电子、舍弗勒、村田电子等整车、零部件厂商负责采购和硬件开发的工程师代表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宝贵机会。

2025年,组委会将进一步扩大整车和零部件厂商的覆盖面,给予有实力的优秀汽车芯片企业更全面、多样的展示机会。

亮点二

AEIF高峰论坛:企业高管共话汽车IC机遇与挑战、探索与实践

3.png

AEIF每年的高峰论坛都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头部整车和零部件,包括Tier1,汽车芯片设计、制造、测试及工具链、域控制器硬件平台、标准检测等代表企业高管和技术负责人的积极参与,去年的议题包括AI+时代的车企转型探索与实践、智能底盘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与创新探索、智能驾驶技术的愿景与探索、创新测试技术如何助力汽车芯片产业发展、解读全球汽车产业芯片供应链重塑、RISC-V 芯片在汽车领域应用机遇与挑战等。AEIF 2025届时将有哪些重磅嘉宾亮相,带来怎样的最新技术趋势解读,我们拭目以待。

亮点三

AEIF专题论坛:产业生态与发展的头脑风暴

4 (1).png

AEIF 2025共设置两场专题论坛,将分别围绕“汽车芯片产业生态”、“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两大核心主题,邀请业内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和技术专家围绕汽车芯片产业现状与发展、AI 时代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汽车电子系统设计与先进工艺、AI 大算力与智驾平台、新能源三电技术、车规芯片标准与检测认证等话题发表真知灼见。

亮点四

重磅!《国产车规芯片可靠性分级目录(2025)》发布

5.png

为使整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更好地了解国内车规级芯片产品及其通过AEC-Q认证的情况,推动汽车电子产业的配套体系和生态链建设,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中国集成电路》杂志社自2020年起联合启动了车规级芯片及工业应用芯片产品的调研统计工作,面向集成电路行业征集汽车电子芯片产品,每年推出最新一版《国产车规芯片可靠性分级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2024版《目录》共收集106家企业的329款产品,其中100家企业提供307份AEC-Q100测试报告,申报单位数、产品数、提交AEC-Q100报告单位数、AEC-Q100报告质量、报告测试项目齐全性都在逐年提升。《目录》见证了本土芯片企业陆续入局车规市场的不断成长,2025版《目录》将在5月15日AEIF 2025开幕式上重磅发布。

亮点五

花落谁家?金芯奖·2025年度汽车电子创新评选

6.png

金芯奖旨在推动汽车电子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并为优秀企业和产品提供展示平台。此活动通过评优奖项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同时为车企推荐一批技术领先、质量过硬、可靠性强的汽车电子企业与产品。获奖企业与产品将获得更多的市场关注和商业机会,有助于提升其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024金芯奖·汽车电子创新评选共设“卓越产品奖”、“新锐产品奖”、“创新应用奖”、“创新企业奖”四大奖项,受到行业极大的关注,有超200家企业参与申报,累计收到超40万张投票,共31家企业获奖。

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将继续组织开展“金芯奖·2025年度汽车电子创新评选”,对2024-2025年度业绩表现、技术创新、行业影响力、安全与可靠性四大维度有突出表现的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MEMS传感器与功率器件模块等产品进行择优推选。

亮点六

AEIF产品展示:汽车电子相关企业集中亮相

7 (1).png

AEIF 2025除论坛外,还为参与企业提供汽车电子相关产品实物展示机会,展品范畴如下:

汽车零部件和车载系统

控制系统、影音系统、通讯/ITS相关系统、车内网络系统、底盘控制系统等;

汽车半导体,电子元件和设备

车载半导体、电容器/冷凝器、传感器、电池电阻、连接器/电缆/线束、车载PCBs、触摸屏/显示模组、摄像模组、通信模组、精细加工技术等;

测试技术

ECU测试工具/软件、ECU诊断和验证服务、车内网络系统软件、CAE软件、调试器、EMC测试等;

车载软件

开发工具、测试・测试辅助工具、驾驶模拟器、委托开发等;

汽车热管理

热管理材料、热管理部件、热设计/热分析技术等;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CAD、CAM、CAE、工程服务等汽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所需的IT解决方案。

围观 19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03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SIG宣布,蓝牙亚洲大会(Bluetooth Asia)将于2025年5月22日至23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5号馆举办。作为蓝牙技术的年度盛会,2025蓝牙亚洲大会在时隔五年后重磅回归,旨在为全球行业领袖、开发者和创新人士分享蓝牙技术的最新进展,共探蓝牙生态的未来发展趋势。

2025蓝牙亚洲大会将聚焦众多热门主题,包括蓝牙技术在人工智能、汽车产业中的作用,Auracast™广播音频带来的变革性新音频体验,以及蓝牙“查找(Find My)”解决方案等。本次大会预计将吸引超过3,000名行业精英参与,并将展示超过60家参展商的最新成果,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个交流互动、分享智慧、探索前沿蓝牙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绝佳平台。

在丰富的会议日程中,蓝牙技术联盟的全球高管、行业领袖及技术专家将带来多场精彩演讲, 同参会者一起深入剖析蓝牙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新兴应用领域。目前,包括Nordic Semiconductor、泰凌微电子(Telink Semiconductor)、中科蓝讯、富芮坤、百瑞互联、蓝科迅通和奉加科技等在内的行业领先企业已确认参展,足以彰显此次展会的行业影响力。

蓝牙技术联盟首席执行官 Neville Meijers 表示: “蓝牙技术联盟非常高兴能够借此机会召集全球产品创新者、开发者、制造商、分析师和媒体,共探蓝牙技术如何塑造无线通信的未来。2025蓝牙亚洲大会不仅将带来行业专家的深度见解,还将为参会者提供一个与高层决策者交流的机会。在这里,我们将通过沉浸式的展览来展示蓝牙技术在消费品领域的应用创新,并展望其在商业和工业市场的广泛扩展。”

大中华区拥有超过10,000家蓝牙技术联盟成员公司,在全球蓝牙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此次蓝牙亚洲大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在蓝牙技术领域的发展与应用,共同开创更加智能互联的未来。

欲了解更多关于2025蓝牙亚洲大会的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http://www.bluetoothasiaevent.com

如有意申请展位、赞助及演讲机会,请通过邮箱bta@cetimes.com与我们联系。

关于蓝牙技术

蓝牙(Bluetooth®)技术是一项简单、安全的全球通用无线通信和定位标准,采用它的产品年出货量已超过50亿。自1998年问世以来,蓝牙技术创造的连接开拓了新的市场、塑造了文化,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蓝牙技术最初只是一项简单的线缆替代技术,而如今它已成为一条使人们生活更加安全、高效和幸福的无形纽带。

关于蓝牙技术联盟

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成立于1998年,是一个非营利会员组织,负责监管蓝牙技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无线标准之一。蓝牙技术联盟是国际标准制定组织、产品认证机构、专利和商标许可管理机构,以及行业贸易协会的独特结合体。该组织通过与40,000多家会员企业合作,不断改进技术,重新定义无线通信应用的可能性。

了解更多关于蓝牙技术和蓝牙技术联盟的信息,敬请访问https://www.bluetooth.com/zh-cn/,或关注蓝牙技术联盟官方新浪微博、微信(搜索蓝牙技术联盟)


围观 5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03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可再生能源领域在 2025 年开局便展现出了四大显著的发展趋势。具体来说,就是数据管理将助推可持续发展领域积极拥抱AI技术;与此同时,向着可再生能源转型和发展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也将继续刷新进度条;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政府的激励措施对于推动分布式能源的采用依然至关重要。是德科技企业社会责任总监 Michele Robinson 和是德科技可持续发展与 EHS(环境、健康与安全)全球总监 Claire McCarthy ,两位是德科技专家围绕上述重要话题分享了具有专业价值的见解和思考。

是德科技企业社会责任总监Michele Robinson:

是德科技企业社会责任总监Michele Robinson.jpg

数据管理将助推可持续发展领域积极拥抱AI

人工智能将会越来越广泛地被部署, 用于简化全球范围内强制披露的 ESG/CSR 报告的制作过程。该技术能够整合、分析并以多种格式输出大量的数据,这将加快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的披露速度,同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可供审计和透明化。2025 年,人工智能算法将开始优化流程以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在该领域助推全球监管报告的标准化。

是德科技可持续发展与EHS(环境、健康与安全)全球总监Claire McCarthy:

是德科技可持续发展与EHS(环境、健康与安全)全球总监Claire McCarthy.png

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步伐加快

若要推动清洁电力在 21世纪30年代中期成为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最大的能源,就必须改善公共基础设施。需要对传统的输电系统进行更新和升级,以便将分散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以更加无缝衔接的方式并入电网。因此,在当下这个十年剩余的时间里,将有大量项目促进可替代能源的发展,同时确保它们能够被并入电网。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现有的输电线路和电网必须能够支持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和使用。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将继续刷新进度条

各国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状况不尽相同,欧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在亚太地区,进展也各不相同,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逐步降低,再加上政府的激励,可以预见该领域将会出现跨越式创新。例如,中国正在开拓可再生能源市场,已经部署了最大的风力发电系统,并且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这将有助于推动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和发展。而在美国,来自监管的负担和压力正在减缓这种转型,审批程序决定了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速度。不过,来自企业的压力也会转变成一股动力继续推动美国向着可再生能源进行必要的转变。

政府激励对于分布式能源的采用至关重要

分布式能源资源有助于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高峰与用电高峰不匹配的问题。举例来说,双向充电技术将电动汽车转变为电池储能系统,在用电高峰期将电力回馈给电网,然后在夜间用电低谷时为汽车的电池充电。虽然这种新兴的应对能源危机的解决方案带来了诸多益处,但也需要消费者在用电的行为习惯上做出重大改变。  因此,政府的激励措施将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消费者积极拥抱分布式能源并接受其带来的些许不便。

关于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NYSE:KEYS)启迪并赋能创新者,助力他们将改变世界的技术带入生活。作为一家标准普尔 500 指数公司,我们提供先进的设计、仿真和测试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工程师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更快地完成开发和部署,同时控制好风险。我们的客户遍及全球通信、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与国防、汽车、半导体和通用电子等市场。我们与客户携手,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是德科技官网 www.keysight.com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03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IAR

在很多电子工程师看来,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亦简称FuSa)是他们从来都没接触过的专业术语。然而,功能安全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普遍存在,例如汽车、工业、医疗等领域有大量的安全关键型产品,它们都离不开功能安全。在做电子系统或者它们的控制单元开发时,都有可能出现未覆盖到的系统故障或意外行为,从而引起相应的危险和伤害,因此需要及时发现这些故障或可能的意外并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这个过程就是建立和提供功能安全解决方案。

以汽车领域为例,随着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技术不断演进,对汽车电子设备和核心器件的功能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在工业领域,自动化生产、智能控制系统等也依赖于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电子设备和核心器件,因此许多应用也要求满足功能安全要求。同样,在医疗领域,心脏起搏器、输液泵等直接关系生命的设备需要时刻确保功能安全。

包括上述设备在内的众多安全关键型产品都需要通过功能安全认证,而各行业也都有相关的功能安全标准来明确认证要求,例如汽车领域的ISO 26262、工业领域的IEC 61508、医疗领域的IEC 62304等。所以功能安全已经开始变成越来越多嵌入式系统设计工程师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关键领域之一,那么功能安全认证对于嵌入式产品开发者而言存在挑战吗,他们需要采取哪些方法才能顺利地为自己的产品获得功能安全认证?本文将对此具体讨论。

功能安全认证的挑战

各行业的功能安全认证标准已经发布多年,但过去几年中,开发者对这些标准的兴趣和实际使用程度才开始显著增加。这种转变受到三个重要的因素推动:首先是因为全球各地的法规和行业准入对功能安全提出了愈发明确的要求,合规性要求越来越严格;其次是因为在汽车和工业等领域内,随着车辆和设备的控制权越来越多地让渡给机器,意味着责任也随着转移到这些系统开发者身上;第三方面,对于开发器件和设备等产品的企业而言,获得功能安全认证意味着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更高的毛利率。

所以,电子信息领域内的设备及核心器件的开发者在积极寻求实现这方面的产品升级,打造符合功能安全要求的高质量、高安全性产品,满足汽车新四化、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新兴市场的需求,同时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然而,开发者们在满足功能安全要求、通过功能安全认证方面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标准不统一、认证过程复杂、认证周期长、成本高昂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依靠开发者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全面解决这些挑战的,寻求业界伙伴的合作与支持成为一种必要的方式。这意味着两个方面的重要决策:一方面是选择通过功能安全认证的器件,这个决策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提供获得ISO 26262等认证的CPU或者MCU正变得更加容易。例如,除了国际知名厂商,2024年与全球领先的嵌入式开发工具厂商IAR合作的、获得ISO 26262功能安全认证国内MCU厂商就有兆易创新、紫光同芯、旗芯微、国科环宇(RISC-V)、芯驰科技、矽力杰、小华半导体和云途半导体等。

另一方面是选择高效的、获得功能安全认证的开发工具,这可以为开发者省去很多功能安全认证方面的工作量,开发者不需要花费时间去做开发工具的功能安全认证,可以更专注在产品本身的功能安全开发和认证。

选择经过功能安全认证的开发工具是巨大的一步

ISO 26262IEC 61508等功能安全标准往往对开发工具有认证要求,这是为了使工具可以适用于安全相关的开发。以IEC 61508为例,它规定了编译器等工具需要经过认证。当然,不同的标准对于开发工具认证的具体要求也不同,既取决于相关行业的应用场景,也取决于产品故障可能引发的严重程度,以及不同工具本身的性质和功能。

选择经过功能安全认证的开发工具对于许多开发者而言,需要克服的困难主要是心理障碍,因为许多开发者已经习惯了开源工具、芯片厂商工具或者非授权工具。选择正规授权的功能安全版开发工具利远大于弊,本文以在功能安全领域始终走在同侪前列的嵌入式工具厂商IAR为例,该公司可以提供经过TÜV SÜD功能安全认证的ArmRISC-V等开发工具,满足ISO 26262IEC 6150810种功能安全标准,并提供安全手册,能够帮助开发者高效构建符合功能安全标准的应用。

此外,加快功能安全认证之路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提高代码质量。IAR的集成开发环境在这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IAR Embedded Workbench集成开发环境包括编译器、汇编器、链接器和调试器,并无缝集成了静态代码分析工具C-STAT和运行时分析工具C-RUN,形成了完整的工具链。凭借这些强大的功能,IAR Embedded Workbench可以确保代码的稳健性、安全性和高质量。

其中,IAR的编译器以卓越的优化能力著称,可生成体积更小、性能更优的代码;调试器提供强大的调试功能,可帮助开发者快速定位和解决复杂问题,大幅缩短开发周期;C-STATC-RUN代码分析工具则非常适合开发者在日常开发过程中使用,能够尽早发现代码中的潜在问题,提升代码质量。

对于开发者而言,选择诸如IAR Embedded Workbench功能安全版这样的开发工具当然可以为他们的开发过程和功能安全认证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是他们还要考虑和评估另一件事情,即他们所选的开发工具是否能够提供持续的支持,最好是在安全关键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提供支持。举例来说,如果开发工具升级被新版本取代,工具供应商不一定会在旧版本上为开发者提供新功能的支持。

这种立场与典型的安全相关项目的需求背道而驰,因此需要和开发工具提供商为此形成一种“默契”。例如IAR可以通过提供对“冻结”版本的支持,来满足开发者在这方面的需求。“冻结”版本指的是只接受错误修复而永远不添加新功能的工具版本。过去,IAR为需要特定“冻结”版本和相关支持服务的开发者量身定制了特殊合作协议。现在,通过认证,IAR能够以简化的方式为所有使用IAR Embedded Workbench功能安全版的开发者提供“冻结”版本和相关支持服务,这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一站式功能安全认证服务

除了选择经过认证的开发工具,开发者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自己的功能安全认证过程更加轻松、快速?功能安全专家小组(Functional Safety GroupFSG)或许可以为此提供答案。

最近,普华基础软件、IAR、秒尼科、芯来科技、恩智浦、Parasoft、瑞萨电子7家领先企业在中国大陆地区共同成立了功能安全专家小组FSG中国。这是一个由国内外领先的芯片及IP、嵌入式开发工具、操作系统、软件测试和功能安全技术服务厂商组成的强大组织,致力于推动嵌入式功能安全技术和认证迈向新的高度,支持采用ArmRISC-V等各种技术的企业面向汽车、工业等应用领域打造功能安全合规的高质量产品。

在于中国大陆地区成立之前,FSG已先后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成立,均由众多领先企业组成。作为专门研究嵌入式功能安全的共享与协作平台, FSG致力于提供免费的一站式功能安全认证服务,帮助企业提升嵌入式功能安全认证价值,并支持他们更高效地达成汽车领域ISO 26262、工业领域IEC 61508等功能安全认证要求。

FSG中国的成员企业在功能安全领域都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会携手为合作企业提供全面的支持,从功能安全标准的解读,到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再到认证过程的全程指导,确保合作企业的产品在满足功能安全标准的同时,能够高效地推向市场。

对于汽车、工业、医疗等行业中开发安全关键型产品的厂商而言,FSG提供的支持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他们通过统一的平台获取功能安全相关的专业知识、服务和技术支持,从而在功能安全认证方面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提升产品的价值。

总结

综上所述,功能安全的开发和认证的确存在多方面的挑战,如果开发者选择了不够合理的开发方式,意味着即使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成本,他们仍有可能被这些挑战纠缠。因此,作出合理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例如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和支持服务,这可以让你的投入更有价值,让功能安全开发和认证之路更加轻松、快速。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02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远近皆入画、人景皆出彩

2025114日)大疆今日正式发布 DJI Flip 全能 Vlog 无人机,以精巧之姿,携卓越影像实力震撼登场。DJI Flip 采用创新可折叠全包保护罩设计、轻于249 克1;无需遥控器也能掌上起飞1,随拍随行;更有 AI 智能跟拍1,将主角稳稳锁定在 C 位,既能远摄风光,亦能近拍人像,将美好尽收镜头之下。

1.jpg

“掌上 Vlog无人机 DJI Neo 上市后,凭借创新性的设计、零门槛与玩法丰富的定位,我们收获了来自用户的诸多喜爱与积极反馈。”大疆高级战略总监兼新闻发言人张晓楠表示:“今天,我们在延续可玩性的基础上,正式推出了全新的全能Vlog航拍机DJI Flip。Flip 采用可折叠全包围桨叶保护罩的安全设计,可近人拍摄,化身多角度空中自拍杆,主动运镜为你记录生活的精彩瞬间;并支持多种操控方式,让你能通过丰富玩法尽享飞行乐趣。同时,Flip也拥有出色卓越的航拍实力,在画质与智能操控上对标传统航拍机,可远摄大美自然风光。做到远近皆入画、人景皆出彩。”

全包保护、飞行无忧

DJI Flip 是 DJI 首款1自带可折叠全包围桨叶保护罩的航拍无人机。保护罩所采用的碳纤维支撑结构,在同等刚度下重量仅为传统工程塑胶材质(PC)的 1/60,轻盈耐用。轻于 249 克1的DJI Flip,重量相当于一个苹果,在大部分国家/地区无需参与培训或考试即可起飞;手掌大小,随手装进背包,轻装出行,随心创作。

2.jpg

Flip 配备三维红外传感系统,在夜晚环境中也能自动刹停1。新一代 O4 图传系统性能出类拔萃,延迟低、抗干扰能力强,实测图传距离远达 13 公里1,且最高支持 1080p/60fps 图像传输。搭配 DJI 增强图传模块1后,在遮蔽严重的场景下仍可通过 4G 网络实现稳定图传,从容应对复杂环境中的信号遮挡情形。此外,Flip 单块电池续航最长可达 31 分钟1。DJI Flip 并充充电管家1可为两块电池同时充电1,大幅缩短充电时间。

多种玩法、智能操控

DJI Flip操控简单,通过机身侧面的模式按键选择拍摄模式后,机器便可从掌上轻盈起飞1,自动运镜完成创作。Flip支持 AI 智能跟拍1,能化身随行摄影师,快速、准确地将主角始终锁定在 C 位。使用DJI Fly app ,还可在导出素材时自动增加美颜,留下更美好一面。同时,Flip 支持渐远、环绕、冲天、聚焦、螺旋、彗星模式1,无论是专业摄影师还是初学者,都能轻松开启空中摄影之旅。

3 (1).jpg

Flip 拥有多种操控玩法。无需遥控器,也能轻松起飞,只需通过 Wi-Fi 直连技术将 DJI Flip 连接至 DJI Fly app,就能在全新竖屏界面上实现单手操控,还能切换不同拍摄模式;还支持语音操控,DJI Fly app 识别唤醒词“Hey Fly”后,将唤醒 Flip 并启动语音控制功能1。连接手机后,可以录制声音并智能降噪,自动滤除桨叶噪声;无需他人帮忙,一个人就能完成整个 Vlog 的录制。

画质实力、大放异彩

画质方面Flip也拥有卓越表现。其支持拍摄 4800 万像素照片,采用 1/1.3 英寸影像传感器支持双原生 ISO 融合,配合 2.4μm 四合一大像素1,以宽广动态范围捕捉光影细节,彰显动人层次。Flip 支持最大 4 倍变焦,远处风景也可近在咫尺;新一代智能堆栈拍照1有效提升直出画面的动态范围,无论昼夜,各自鲜明。

4.jpg

DJI Flip 样张

Flip 可拍摄4K/60fps HDR视频、支持 4K 分辨率下 100 帧每秒的慢动作录制,可呈现出流畅而细腻的慢动作效果,更细致地展现运动场上的高光时刻。同时,Flip 也支持2.7K竖拍、10-bit D-Log M 色彩模式,保留明暗细节,提供更宽广的后期空间。

发售与服务信息

DJI Flip 将分3个版本发售。DJI Flip普通遥控器版售价2788元;DJI Flip 带屏遥控器版售价3988元;DJI Flip 畅飞套装(带屏遥控器)售价4988元。即日起,DJI大疆官方商城、京东、天猫、苏宁易购及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深圳旗舰店和线下授权体验店以及其他合作伙伴即日起正式发货。

5.jpg

适用于 DJI Flip 的保障计划 DJI Care 随心换同步上线,提供全方位意外保障解决方案,仅需支付一定置换费便可一键极速换新,无惧飞丢、跌落撞击、进水等意外状况导致的机器损坏。并享受官方保修、三者险、双向免邮等多种专属服务权益。

DJI Care 随心换 1 年版(DJI Flip)售价 299 元,提供 1 年内 2 次低价置换权益。DJI Care 随心换 2 年版(DJI Flip)售价 499 元,提供 2 年内 4 次低价置换权益。

了解 DJI Care 随心换,请点击:https://www.dji.com/cn/service/djicare-refresh

更多关于DJI Flip 详情请访问:https://www.dji.com/flip

脚注:

[1]本页面所有数值均在受控环境测试下使用量产版DJI Flip测得,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使用方式、固件版本下,数值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请以实际体验为准。具体测试条件请查阅DJI Flip产品详情页:https://www.dji.com/flip

围观 7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02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泰克科技与远山半导体的合作迎来又一重要里程碑,双方携手对远山半导体最新推出的1700V GaN器件进行了深入测试与评估,成果斐然,为该器件在高端应用市场的拓展注入强劲动力。

此前,远山半导体凭借其在高压GaN器件领域的持续创新,已成功推出多款产品,并逐步将额定电压提升至1700V,这一电压等级的突破,相较于1200V器件实现了显著性能飞跃。为攻克GaN器件常见的电流崩塌难题,远山半导体采用了独具匠心的极化超级结(PSJ)技术,并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深度优化,使得器件不仅额定工作电压大幅提升至1700V,工作电流也达到了30A,为高功率应用场景提供了更为强劲的“芯”动力。

在此次合作测试中,泰克科技凭借其先进的测试设备与专业的技术团队,对远山半导体提供的1700V/100mΩ规格GaN样品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的性能检测。静态测试结果显示,该器件在1700V电压下反偏漏电流Idss仅为4.48uA(Vgs = -8V),且在10uA漏电流条件下,Vds电压成功突破1750V,击穿电压表现卓越,为器件的高可靠性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作为常开型器件,其阈值电压测试精准可靠,当Vds = 10V,Id = 1mA时,实测阈值电压Vth稳定在-4.1V,确保了器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精准控制。在导通状态下,测试条件为Vgs = +3V,Id = 20A,电流脉宽300uS时,四线模式下实测导通电阻仅为107mΩ,远低于行业同类产品,展现出出色的导电性能。

1.png

动态特性测试更是亮点纷呈。由于泰克科技目前的GaN测试电路最大测试电压为1000V,为确保测试安全,双方在900V电压条件下对该器件进行了双脉冲测试。测试条件为:Vds = 900V,Rgon = Rgoff = 2Ω,Vgson = 3V, Vgsoff = -8V, Id = 20A,负载电感L = 200uH。

2.png

测试波形清晰显示,在900V高压条件下,Vds波形在两次导通阶段内保持稳定低电压,几乎接近0V,充分证明了器件在高压硬开关操作下未出现电流崩塌现象,其动态性能卓越,可靠性极高。

为进一步精准测量功率器件在开关过程中的动态导通电阻值,泰克科技运用钳位探头对器件进行深入测量。钳位探头可有效过滤信号高压部分,以较小量程精准测量低压部分,尤其适用于快速开关条件下,准确测量导通条件下的器件两端电压降。通过电压钳位探头测量得到的钳位电压Vds-clamp,结合导通电流Id,依据欧姆定律计算得出动态导通电阻D-Rdson。

3.png

测试数据表明,在不同电压条件下,器件的归一化动态电阻随测试电压升高增加比例较小,300V、600V、900V时分别为1、1.07、1.18,彰显了器件在高压开关条件下稳定的工作状态,其性能表现远超预期。

此次测试结果充分展现了远山半导体1700V GaN器件的卓越性能,其各项指标不仅刷新了市场对GaN器件的认知,更是快速逼近甚至在部分性能指标上超越了主流SiC功率器件。未来,随着GaN器件在长期工作可靠性及成本优势方面的进一步凸显,有望在工业领域大放异彩,逐步实现对SiC功率器件的替代,开启功率器件市场的新篇章。

泰克科技与远山半导体的紧密合作,再次为半导体行业树立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典范。双方将继续携手共进,不断探索与突破,推动GaN器件技术的持续进步,为全球电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更多了解泰克创新实验室开放平台,https://www.tek.com.cn/cn-open-lab-2024

关于远山半导体

远山半导体是一家专注于氮化镓材料及功率器件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支来自于中国、日本、美国的国际化核心技术团队,具备“外延材料+芯片制造”的完整核心技术闭环与量产能力,主打面向新能源行业应用的中高功率工业级氮化镓功率器件。

关于泰克科技

泰克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毕佛顿市,致力提供创新、精确、操作简便的测试、测量和监测解决方案,解决各种问题,释放洞察力,推动创新能力。70多年来,泰克一直走在数字时代前沿。欢迎加入我们的创新之旅,敬请登录:tek.com.cn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02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将 ABB 的全球专业知识与 Lumin 的灵活平台相结合,为更智能、更可持续的住宅树立了新标准

  • 该交易为非洲大陆的新建和改建住宅提供了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的重要机遇

  • 美国初创企业的业务整合将推动智能家居和社区的未来创新

ABB 今天宣布收购美国领先的响应式能源管理系统供应商 Lumin,以拓展其在北美住宅领域的家庭能源管理能力。在此次收购之前,ABB 曾于 2023 年对该公司进行了少数股权战略投资。交易的财务条款未披露。

此次收购将 Lumin 的电气化智能解决方案以及太阳能和储能系统纳入了 ABB 的产品组合,从而为北美市场提供了全面的住宅能源管理服务。随着Lumin技术的加入,ABB将很好地满足美国家庭电气化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美国约有4800万户现有家庭需要电气化升级,如果将新建住宅和其他北美市场包括在内,这一数字还会大幅增加。

Lumin 是一家敏捷而充满活力的初创企业,在开发创新型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方面有着良好的记录。其高度灵活的平台可以无缝集成任何品牌的负载中心、电池系统和发电机。它还能深入洞察表后消耗,动态管理能源负载(如电动汽车充电器、热水浴缸和热泵),为建设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社区铺平道路。

此次收购为ABB在北美住宅市场的增长战略提供了支持,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正在推动北美住宅市场的需求增长。凭借Lumin的硬件和基于云的软件功能(包括面向业主和安装人员的移动应用程序),ABB可以提供更智能、更安全、更可持续的家庭能源解决方案。

“ABB电气化智能建筑部总裁迈克-穆斯塔法(Mike Mustapha)表示:"在北美电气化成为变革性大趋势之际,我们很高兴欢迎Lumin加入ABB大家庭。

电力在北美居民能源消耗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美国占 44%²,在加拿大占近 46%³ʹ⁴。在未来几年内,这一份额还将继续增长,预计在 2022 年至 2050 年间,美国居民用电量将增长 14% 至 22%⁵。这些趋势为ABB新收购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使全电住宅对建筑商来说更加经济实惠,并帮助业主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效率。

“通过收购Lumin,我们不仅获得了先进的产品组合,还与专注于住宅可再生能源的组织建立了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是推动整个地区智能家居和社区未来创新的重要举措,"Mike Mustapha补充道。

“加入 ABB 是 Lumin 迈出的激动人心的一步。我们完全赞同 ABB 推动创新、可持续发展和更智能的能源解决方案的使命。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扩展我们的平台,让北美地区的业主更方便地进行能源管理,"Lumin 创始人兼总裁 Alex Bazhinov 说。“作为 ABB 的一部分,我们将帮助业主减少能源浪费,整合可再生能源,创建更可持续、更高效的社区。

编者注

1 解决电气化路障: 住宅电板容量

2 https://www.eia.gov/energyexplained/use-of-energy/homes.php

3 《每日 - 家庭与环境调查》: 2021 年能源使用情况

4 加拿大的能源使用情况: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

5 到 2050 年,美国能源消耗增长介于 0% 和 15% 之间 - 美国能源信息署 (EIA)

ABB是电气化和自动化领域的全球技术领导者,致力于打造更具可持续性和资源效率的未来。通过将工程技术与数字化专业技术相结合,ABB帮助各行各业实现高性能运行,同时提高效率、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超越。在ABB,我们称之为 “超越工程”。ABB拥有140多年的历史,全球员工超过105,000人。ABB 的股票在瑞士证券交易所 (ABBN) 和纳斯达克斯德哥尔摩 (ABB) 上市。www.abb.com

ABB Electrification 是全球领先的技术供应商,致力于实现从源头到插座的高效可靠配电。我们在全球 100 个国家拥有 50,000 多名员工,与客户和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共同解决配电和能源管理领域的世界性难题。随着能源转型的加速和电力需求的增长,我们正以安全、智能和可持续的方式为世界提供电力。在ABB,我们的理念是 “Engineered to Outrun”,我们热衷于帮助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实现同样的目标。 go.abb/electrification

Lumin® 成立于 2016 年,是智能负载管理领域的领导者,它改变了业主与能源的互动方式,并提供可提高舒适度、可视性和控制力的解决方案。通过将普通配电盘转化为智能能源系统,Lumin 实现了更智能的家庭电气化。其产品在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工程和组装,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超过了严格的标准,体现了 Lumin 对质量和当地工艺的坚定承诺。在充满激情的团队以及遍布美国和加拿大的安装网络的支持下,Lumin 正在为电气化的未来铺平道路。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luminsmart.com   

围观 5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02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SATA NANDrive® BGA 固态硬盘在为期多年的项目中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

绿芯凭借其高耐久性SATA NANDrive® EX系列BGA固态硬盘赢得了一项为期多年、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订单,该产品采用绿芯行业领先的EnduroSLC® 技术设计。该方案采用的GLS85LS SATA NANDrive 固态硬盘将作为客户加固计算机中的固态存储,用于在严苛环境下的关键任务应用。欲了解更多SATA NANDrive 产品信息,请访问https://www.greenliant.com/SATA-BGA-SSD

1.png

EnduroSLC SATA NANDrive EX系列固态硬盘工作温度在-40oC至+85oC之间,在高温以及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可靠地存储数据,并且提供卓越的数据保持能力。该产品拥有安全数据擦除、可配置不同保护级别的区域、密码保护等先进的数据安全功能。此外,SATA NANDrive允许用户选择固态硬盘中的特定区域,以立即清除敏感内容,而不必擦除整块盘。

自从绿芯2011年推出工业级SATA NANDrive BGA固态硬盘,十多年来一直深受航空航天、国防、工业、网络和交通运输等应用客户的信赖。这些产品被包含在绿芯长期支持 (LTA) 方案中 (https://www.greenliant.com/LTA-Program)。

凭借其专有的EnduroSLC 技术,绿芯EX系列产品包括NANDrive BGA固态硬盘、ArmourDrive可插拔式固态硬盘和工业企业级固态硬盘,支持SATA和PCIe NVMe接口,具有BGA、M.2、2.5英寸和U.2等多种外形规格,支持工业级温度范围 (-40°C 至 +85°C*)。这些产品非常适合于严苛环境下的客户应用,是要求高可靠、低成本方案的理想选择。

*NVMe 固态硬盘工作温度最高 95°C (Tc:外壳温度)

关于EnduroSLC® 技术

EnduroSLC是绿芯开发的专有3D NAND管理技术,适用于严苛的工作环境下需要超长的数据保存时间和超高耐久性的高可靠性应用。采用EnduroSLC技术的固态硬盘可在复杂的温度条件下实现超强的数据保持能力,并支持高度交叉温度范围内的数据写入和读取。凭借先进的硬件ECC功能和NAND管理算法,EnduroSLC技术可显著提升基于SLC(每单元1比特)NAND固态硬盘的擦写耐久性,从而达到业界领先的40万擦写次数。https://www.greenliant.com/EnduroSLC

关于绿芯

基于超过30年的固态存储设计经验,绿芯致力于为嵌入式和工业企业系统开发耐久、可靠和安全的存储解决方案。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并在北京、上海、厦门、台湾新竹和美国硅谷设有产品研发中心。https://www.greenliant.com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02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DataMan 290390条形码读取器受到业界领先客户的青睐,具备出色的可靠性和易用性

马萨诸塞州纳蒂克2025年1月14日 -- 工业机器视觉领域的领导者Cognex Corporation(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GNX)今日宣布推出DataMan® 290和390条形码读取器。 凭借创新的人工智能科技,这些读取器可在多种制造应用中带来可靠的解码性能。 此外,Cognex打造简便直观的设置和部署,使用户能更好地简化条形码扫描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图中并排展示了由人工智能驱动的DataMan 290和390条形码读取器

图中并排展示了由人工智能驱动的DataMan 290和390条形码读取器

"DataMan 290的性能超过我们测试过的其他竞品解决方案,成功读取到其他产品无法处理的条形码。"MTS - Modern Technology Systems首席执行官Peter Laurinčík表示, "这样的可靠性再加上直观的设计将改变我们读取条形码的操作,使我们得以提升生产效率和吞吐量。 从设置和培训到部署和运行,Cognex提供的全方位支持确保全程每一步都能实现平稳的表现。"

DataMan 290和390功能齐全,用户可快速上手并高效率地处理多种应用:

  • 凭借先进的人工智能水平,用户仅需点击一次就能可靠地读取条形码,从而简化设置和维护,同时减少停机时间,即使非技术用户也能如此。

  • 轻松处理各类条形码和符号,包括受损或低质量的条形码,并且凭借集成的一体化照明,即使在低可见度环境下也可实现较高的读取率。

  • 具有引导式设置的用户友好的网络界面,即使是非技术用户也仅需几分钟就能轻松完成从开箱到扫描的全过程。

除先进技术外,DataMan 290和390条形码读取器依托业界领先的Cognex Customer Success客户支持,从自助式资源到全球专家网络皆可满足需求。 借助先进的技术以及定制的指导,用户可轻松规划、部署和扩展视觉项目。

DataMan 290开箱即可胜任大多数条形码读取应用,同时DataMan 390可针对最复杂的应用提供较高的分辨率,由此打造可满足条形码扫描要求的各类全面解决方案。 这些读取器以及Cognex Customer Success一起体现了该公司提供一流客户体验的承诺,同时推动工业条形码读取领域的创新。 如需更多信息,请访问cognex.com/dataman-290,或致电1-855-4-COGNEX。

关于Cognex Corporation

Cognex Corporation研发各种技术并将其商业化,以应对制造和分销领域最为关键的一些挑战。 我们是全球领先的机器视觉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在具有吸引力的工业终端市场中提升高增长潜力业务的效率和质量。 我们的解决方案将实体产品与软件相结合,用于采集和分析视觉信息,从而为全球客户实现制造和分销任务的自动化。 机器视觉产品通过定位、识别、检验和测量诸如移动电话、电动汽车电池和电商包裹等不同物品,实现制造或分销与跟踪的自动化。 在人类视觉无法满足尺寸、精度或速度等要求的应用中,或者在需要大幅节省成本或提升质量的场景中,机器视觉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全球机器视觉行业的领导者,Cognex自1981年成立以来已出货超过450万台基于图像的产品,累计收入超过110亿美元。 Cognex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纳蒂克,在美洲、欧洲和亚洲各地均有办事处和分销商。 如需了解详情,请访问cognex.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802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