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2024年11月3日 -- 今日,在第十届全球超宽带高峰论坛(UBBF 2024)期间,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陈帮华发表了"构建以AI为中心的F5G-A全光网,共创商业新增长"主题演讲。

当前,AI正在加速到来。通用大模型能力不断增强,并快速深入到各行各业,截止目前各种行业应用大模型数量超过1300个。同时,AI全面进入手机、PC、汽车等,未来无AI不终端。AI帮助我们规划出行、生成代码、辅助质检等,未来人们的生活、工作、生产都离不开AI。

陈帮华表示,面向AI时代,一部分运营商将向AI全服务提供商转型,一部分运营商选择与三方合作提供AI算力、AI应用等服务。无论如何,运营商构筑强大基础网络,实现"以网强算",将是AI时代实现商业成功的关键。AI端云协同、智算训练等对网络提出了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需求。华为面向F5G-A围绕三大领域——光传输、光接入、管控平台持续创新,助力运营商构建以AI为中心的全光网。

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陈帮华发表主题演讲

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陈帮华发表主题演讲

在光传输领域,将领先的光交换技术延伸至数据中心和城域边缘。首先,将光交换技术延伸到数据中心,基于超密端口、超低功耗的领先能力可支撑千卡到百万卡智算规模扩展,免光模块的部署方式可降低约20%的故障失效率,最终支撑AI智算规模和效率提升。其次,将全光交换技术延伸到城域边缘,通过MESH化组网、全光一跳直达构筑骨干到城域的端到端光交换,构筑城市内1ms、区域内5ms、国家内10ms的时延圈,保障AI应用体验。截止目前,全球已经有50多个运营商将光交换延伸到城域边缘,构建了1ms城域网。

在光接入领域,陈帮华表示,固定宽带本质上要走精品路线,基于光纤联接为每个用户提供确定性的、可保障的业务体验。从全球来看,固定宽带主要有覆盖变现、带宽变现、体验变现三种方式。

首先是覆盖变现。当前,全球还有超过28%的用户还没有光纤网络联接,需要加快光纤覆盖,抢占人口红利。华为ODN预联接、全场景AirPON等解决方案,可以助力运营商实现实现快速低成本建网。

其次是带宽变现。一方面,全球有部分运营商虽然已经开通光纤宽带,但是提供的套餐速率仅几十兆,导致光纤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因此,建议可以逐步升级套餐,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宽带服务。另一方面,部分运营商开通了千兆套餐,但是体验比较差,经常出现视频卡顿等问题,根本原因是采用了GPON开通的千兆。因此,建议GPON尽快升级到10GPON,提供更好的网络体验。

最后是体验变现。当前,从FTTH一根纤,到FTTR一张网,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基于FTTR组网,可以保障随时随地每个人的最佳体验。当前全球FTTR用户数已经超过3000万。同时,华为正在加速FTTR+X创新升级,助力运营商进行AI应用创新,包括AI+存储、看家、康养等。最终我们的目标是,基于FTTR一张网,支撑一个智慧家庭。

在管控平台领域,华为基于数字孪生和AI大模型持续创新,围绕品质宽带、运力地图场景提升用户体验和运维效率。品质宽带解决方案通过故障自动定位技术实现分钟级网络故障诊断,同时提供质差主动整治,降低30%用户投诉;运力地图解决方案通过自动在线规划技术,将新业务的开通时间从月级缩短到小时级。

陈帮华表示:"未来十年将是AI快速普及的十年,华为希望携手产业界,构建以AI为中心的F5G-A全光网,通过光交换延伸到数据中心、城域边缘,光接入围绕覆盖、带宽、体验变现构筑精品网络,管控平台全面注入AI能力,加速AI的快速普及,共同实现商业新增长,共赢智能时代。"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2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2024年11月3日 -- 今日,全球超宽带高峰论坛(UBBF 2024)期间,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总裁王雷发表了题为"星河AI网络:全面迈入Net5.5G,加速运营商新增长"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华为携手全球领先运营商通过星河AI网络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商业成功的具体实践,并展望了智算场景下的新业务的现有实践和发展方向。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总裁王雷在2024全球超宽带高峰论坛发表演讲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总裁王雷在2024全球超宽带高峰论坛发表演讲

全行业向AI时代的加速迈向,也驱动着数据通信网络向下一个代际Net5.5G加速演进。UBBF 2023期间,华为正式解读Net5.5G目标网;2024 MWC 上海期间,华为正式推出面向Net5.5G目标网的星河AI网络解决方案;目前,星河AI网络解决方案已经在全球领先运营商进行商用部署,助力运营商实现收入增长。

王雷指出,华为推出的面向Net5.5G的星河AI网络解决方案,具备以下能力:

  • 高品质体验保障:根据不同用户差异化诉求,精准体验保障,加速2H/2C业务的体验变现,同时通过Managed Service提升多样化服务体验,助力2B业务跨越式增长

  • 高可靠融合承载:通过E2E 400GE 路由器和支持网络配置仿真的网络数字地图构建超宽、可靠承载网,一网多用降低TCO,应对运营商每年20%以上的流量增长

  • 高算效智算网络:通过弹性无损广域网助力算力高效运输,助力运营商抓住企业入算新机遇;同时打造可靠高效的算力底座,加速运营商算力服务变现

  • 高智能安全防护:面向AI快速发展带来的网络威胁,以AI赋能网络安全检测,精准、快速识别威胁,护航业务发展

王雷在演讲中分享了运营商的先进实践。在高品质体验保障加速业务变现方面,华为星河AI网络解决方案通过SRv6+数字地图的自动调优能力,疏导每月数百次断纤导致的网络路径优化和流量拥塞,用时从过去的5天缩短到分钟级,提升业务体验、释放流量压抑,投诉比例降低80%,DOU增长7%, 预计月增收400万美金以上;在高可靠融合承载降低TCO方面,随着某客户的5G、FTTH和视频业务的快速发展,未来3年流量CAGR高达50%,该客户引入了华为的业界最高密400GE 路由器,构建了一张面向未来10年平滑演进的融合承载网络,实现整网50%CAPEX节省。同时星河AI网络支持网络配置仿真,实时进行全网配置仿真验证,实现网络变更0出错,提升了网络可靠性和网络变更效率。此外,王雷还分享了运营商抓住AI新机遇实现新增长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包括为企业海量样本入算提供的数据快递服务、为跨DC协同训练提供长距无损传输服务、智算云服务以及用AI对抗AI来降低网络安全风险。

面向Net5.5G时代的星河AI网络端到端产品已全面商用加速,当前已经有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40多个运营商客户在加速星河AI网络部署,实现了业务新增长,拓展了业务新边界。未来,华为将持续聚焦网络技术创新,打造最佳产品与解决方案,携手全球领先运营商,打开智能时代的新市场,助力运营商加速业务增长。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2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11月1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集团(以下简称"TÜV莱茵")与广汽国际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国际")在广州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汽车整车、系统、零部件及延伸产业的测试、检验、认证、安全评估和质量管理等领域建立合作,助力广汽国际加速全球化布局,符合国际标准要求。

TÜV莱茵与广汽国际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TÜV莱茵与广汽国际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广汽集团总经理、广汽国际董事长冯兴亚,广汽国际总经理卫海岗,TÜV莱茵集团首席执行官富笔博士(Dr. Michael Fübi),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汪如顺,广汽国际副总经理王顺胜,TÜV莱茵交通服务工程及型式认证全球副总裁Thomas Quernheim,大中华区交通服务副总裁黄余欣等双方代表出席了签约仪式。

广汽集团总经理、广汽国际董事长冯兴亚发言

广汽集团总经理、广汽国际董事长冯兴亚发言

冯兴亚表示:"TÜV莱茵与广汽集团在多个领域已有超过10年的合作历史,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天很高兴富笔博士能够带队来广汽集团访问指导,希望借此机会双方可以就欧洲汽车市场的发展态势及如何继续深化双方合作进行探讨。"

TÜV莱茵集团首席执行官富笔博士(Dr. Michael Fübi)发言

TÜV莱茵集团首席执行官富笔博士(Dr. Michael Fübi)发言

富笔博士表示:"TÜV莱茵将充分发挥在全球和针对本地市场的检测、检验、认证方面的专业知识,支持广汽集团推进全球化战略。TÜV莱茵拥有超过150年的历史,深耕中国市场近40年,为全球超过150个地区和市场提供产品测试服务,能够帮助企业应对不同地区不同标准的复杂性。"

根据协议,双方将聚焦全球市场准入与型式认证、零部件测试、智能互联交通与自动驾驶技术、网络安全与软件升级、充电桩测试和现场查验、质量管理与人员能力搭建、可持续发展等关键领域展开广泛、深入的合作,以合规产品抢占全球汽车市场先机。

10年来,TÜV莱茵与广汽集团一直保持紧密合作,范围涵盖欧标型式认证、欧盟小批量整车型式认证、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测试、马来西亚整车认证、道路适应性试验、车载无线电产品认证、功能安全及预期功能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

TÜV莱茵车辆检测认证服务始于1904年,致力于为价值链每个阶段的参与者提供精确、专业的服务。无论是传统车辆,还是新能源汽车,TÜV莱茵皆可提供包括从研发阶段的目标市场法规调研、整车与零部件测试及认证、道路适应性测试、市场准入认证,到生产阶段的质量管理、售后阶段的服务质量提升,以及供应商能力搭建、人员资质认证等服务。针对智能互联交通,还可提供国内外自动驾驶车辆安全评估、欧盟地区自动驾驶豁免审批、自动驾驶场地安全评估、智能交通系统独立验证与确认等全方位技术支持。

关于广汽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广汽集团”,601238.SH,02238.HK),是在A+H股整体上市的大型股份制汽车企业集团。2023年拥有员工约10万人,2024年《财富》世界500 强排名181名。主营业务涵盖研发、整车、零部件、能源及生态、国际化、商贸与出行、投资与金融等七大板块,坚持自主创新与合资合作同步推进,目前正全力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秉承"人为本、信为道、创为先"的企业理念,广汽集团未来将努力成为客户信赖、员工幸福、社会期待的世界一流企业,为人类美好移动生活持续创造价值。

广汽国际是广汽集团的子公司,立足于广汽集团国际化发展战略,截至2024年9月,广汽集团在全球五大洲70个国家和地区布局了销售网络,借助于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等自主品牌的良好发展势头,广汽集团走向海外高端市场指日可待。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2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第十届全球超宽带高峰论坛(UBBF 2024)上,华为运营商业务总裁陈浩发表了题为"网络+AI,释放更多商业价值"的演讲。陈浩表示:"为了深入挖掘AI的潜力,助力运营商拓展市场边界、催生创新业务、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及优化网络运维,并实现商业成功,‘四新'战略是关键,即新入口、新业务、新体验和新运营。华为愿与全球运营商和伙伴一起,通过‘四新'释放更多商业价值,共赢数智未来。"

华为运营商业务总裁陈浩发表主题演讲

华为运营商业务总裁陈浩发表主题演讲

随着UBB(Ultra Broadband,超宽带)产业与AI产业的蓬勃发展,全球光宽千兆用户数已超过3亿,家宽套餐的平均速率已达到570Mbps。同时,全球已经有超过1300个AI大模型,与AI相关的企业已超过3万家。UBB产业的发展为AI产业的迅猛增长夯实了基础,AI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拉动了UBB产业更快发展,尤其是千兆宽带的广泛应用。

华为认为,要通过网络+AI释放更多商业价值,关键在于 "四新"战略——新入口、新业务、新体验和新运营。

新入口:打造AI智能体,抢占家庭AI新入口,快速发展智家经济。AI智能体需要实现"联人"、"联物"和"联应用",理解每个家庭成员的需求并响应,操控智慧终端满足家庭需求,联接AI应用拓宽家庭业务边界,助力运营商实现家庭市场商业新突破。

新业务:运营商通过AI赋能新兴业务,聚合优质内容,可逐步构建家庭AI应用生态。AI赋予了家庭业务新的属性,不仅在传统业务上创新,如互动健身、体感游戏等,更丰富了家庭服务业务,如家庭服务机器人、康养和教育等,提升用户体验,逐步构建家庭AI生态,实现面向家庭业务的全面升级。

新体验:云游戏、直播购物、AI搜索等新兴业务层出不穷,此类业务的体验对网络质量要求很高,重点体现在时延,上下行带宽、抖动等高要求上,给运营商带来了新的网络变现机会。运营商可以通过新型商业模式抓住变现机会,如按时延计费、按上行带宽计费,按AI功能计费等。优质业务体验需要优质网络进行保证,运营商打造"一纵一横"优质网络,支撑优质业务体验和商业变现。构建"一纵一横"网络的关键点,是打造数据中心之间的1毫秒东西向连接和用户入算的1毫秒南北向连接。

新运营:随着运营商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运营挑战日益增加,自动驾驶网络的重要性与日俱增。AI技术支持实现高阶网络自动驾驶,提升网络运维效率。基于通信大模型的华为L4自动驾驶网络,助力运营商减少客户投诉、缩短投诉闭环时间、提升业务发放效率、减少装维上站次数、加快故障修复等,以新运营实现运营效率的提升。

在数智化转型的浪潮中,"四新"战略不仅是网络技术革新的体现,更是持续释放网络商业价值的重要动力。新入口、新业务、新体验和新运营,这四个维度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数智化商业成功之路。

未来,华为将继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与全球运营商和伙伴一同探索数智时代,加速释放网络+AI的商业价值,拥抱繁荣的智能世界。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2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0月31日,2024武汉民营企业100强、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50强隆重发布。智能汽车计算芯片引领者黑芝麻智能成功入围2024武汉民营企业科技创新50强榜单。

武汉的产业集群发展主要围绕"965"产业体系展开,即九大支柱产业、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未来产业,其中,汽车制造和服务产业和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均为武汉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与此同时,近些年湖北省政府相关部门着力引导优势产业集聚,先后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创新、标准制定、测试验证、示范应用,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聚集了包括黑芝麻智能在内的一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2024武汉民营企业科技创新50强榜单包含了黑芝麻智能在内的众多高科技企业,涵盖了"965"产业体系多个行业,如汽车制造和服务、高端装备、先进制造、"光芯屏端网"信息技术、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

黑芝麻智能总部于2021年落户武汉。作为本土芯片企业,黑芝麻智能与武汉产业链协同配合,在乘用车量产项目、商用车研发项目、软件合作开发以及产学研合作项目等领域均有密切合作。未来,黑芝麻智能将持续以积极主动和开放包容的姿态,与时俱进,紧跟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变革的步伐,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助力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和发展。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1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人工智能大型模型和边缘智能领域的算力需求激增的推动下,市场对于高性能存储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据此预测,2024年全球存储器市场的销售额有望增长61.3%,达到1500亿美元。为了降低云和边缘的功耗,兼具高性能和非易失性的新型存储器正迎来市场快速增长的发展大时代,如铁电存储器FeRAMReRAM以及磁性存储器MRAM、阻变式存储器ReRAM等。

1.png

2020-2024年全球存储器市场规模及增速

富士通半导体(即将更名为RAMXEED)作为FeRAM产品全球两个主要供应商之一,只专注于高性能存储器FeRAMReRAM的研发以及FeRAMReRAM为基础的定制产品的开发“我们的产品适用于从个体到企业,从私人到公共的多种应用,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控制、表计、助听器等重要基础行业。”

近日,富士通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冯逸新在由E维智库举办的第12届中国硬科技产业链创新趋势峰会暨百家媒体论坛上分享道,“富士通集团公司开展FeRAM的业务超过20年之久。我们的FeRAM产品深受全球用户的好评,目前已累计出货44亿片之多。”

2.jpg

RAMXEED(原富士通半导体)总经理 冯逸新

解码 FeRAM和ReRAM,探索存储技术极限性能可能

FeRAM ReRAM代表了非易失性存储技术领域内的两项重要创新,旨在提供比传统存储解决方案(如 SRAMDRAM Flash)更高的性能和更小的尺寸。随着便携式系统市场在过去十多年间的迅速扩张,半导体产业对于大容量非易失性存储器(NVM)技术的兴趣日益浓厚。市场对更高效率、更快的内存访问速度及更低功耗的需求,不断推动着NVM技术的进步。据预测,全球非易失性存储器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约945.2亿美元的基础上,到2029年将扩大至1647.9亿美元,其间将以11.76%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

FeRAM依赖铁电材料的独特性质进行数据存储。该类存储器以其超快的读写速度、出色的写入耐久性以及较低的功耗特性而著称。FeRAM的读写速度是纳秒级,远超过NOR flashEEPROM;读写次数达到10141013,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无限次,EEPROMNOR Flash一般都有次数的限制。基于这两个特点,在实时写入、掉电保护等、需要读写次数比较高的快速非易失性存储的应用场景中(如智能卡、计量设备以及汽车中的事件数据记录仪)FeRAM有着不可替代的绝对优势。同时,FeRAM也可以替换EEPROMSARM以及MRAM

相比之下,ReRAM则利用材料电阻状态的变化来保存信息,通过电流调整特定材料(例如氧化铪)的电阻特性。在功能上,ReRAM类似于EEPROM规格,但内存容量更大、读出功耗更低、尺寸更小,非常适合于助听器等小型的电池驱动的可穿戴器件应用。

近年来,ReRAM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虽然ReRAM技术已经出现在一些芯片制造商的路线图中,并且有公司已经开始布局ReRAM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但是要实现大规模商用还需要克服一定的技术和市场挑战。“业内人士认为NOR Flash在下一代的时候工艺会进入瓶颈,未来可以替代NOR Flash的是ReRAM,但是ReRAM目前量产最大的容量是12Mb若要替代NOR FlashReRAM的容量需要达到16Mbit1Gb。”冯逸新表示。

3.png

富士通FeRAM/ReRAM的应用定位

赋能多个热门产业应用,智能存储获得广泛落地

在数字化转型的汹涌浪潮之下,存储技术的创新无疑成为了推动各个行业阔步前行的核心力量。FeRAM ReRAM作为崭露头角的非易失性存储新方案,以其别具一格的优势,在极为广泛的应用场景里彰显出了庞大的潜力。不管是在关乎国计民生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系统之中,还是在工业自动化、医疗健康、娱乐科技以及云计算基础设施等领域之内,亦或是在日常生活里随处可见的智能标签和可穿戴设备之上,FeRAM ReRAM 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png

富士通FeRAMReRAM产品的应用

一、从电力计量到光储充,FeRAM为电力应用存数据

智能电网包括充电桩、光伏变流器,都是这几年对新一代存储需求比较多的行业。我们在大陆深耕二十多年,FeRAM销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智能电网。以电表为例,富士通是从智能电表发展的时候就介入市场。”冯逸新说道。

此外,电表之外继电保护器存储有一定的需求,主要用于记录其未能正常工作的情况及事件发生的顺序,这一应用要求存储器能够进行高速实时写入,而FeRAM无疑是一个最佳选择。

“自2020年以来,光伏、逆变器和储能系统对FeRAM的需求显著增长。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直流电(DC)需转换为交流电(AC),这一过程中逆变器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需要每秒或每个毫秒记录故障信息及电流电压状态。同样,在将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后,储能系统中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也需记录相关数据,其工作原理与新能源汽车中的BMS相同。FeRAM凭借其高速读写能力和卓越的可靠性,在这些应用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冯逸新补充道。

5.png

FeRAM在智能电网领域的应用

二、获磁式旋转编码器存储青睐,无源(无电池)设计成趋势

FeRAM的另一大应用就是工厂自动化(FA),据冯逸新介绍,施奈德、西门子、中国台湾的台达、大陆知名的数控机床供应商,以及中国排名前五的FA供应商等都是富士通的客户,这些厂商的工厂自动化部门采用的都是非常高端的存储方案,除了FeRAM还有MRAMNVSRAM存储器,近年来,尤其是在旋转编码器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编码器分为光学和磁式两种类型,在工厂自动化控制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里,目前磁式旋转编码器发展是一个潮流。然而,由于磁式编码器内部使用了电池,而在欧洲等地电池受到了严格的管控。因此,为了实现无电池的编码器设计,就需要可高速写入、读写耐久性、超低功耗和内置二进制计数器的FeRAM来扮演关键角色。”冯逸新说。

通常情况下,在伺服驱动电机断电后,可能会因外界不可预测的因素发生碰撞,导致电机重新启动时的位置与断电前的位置产生偏移。这种情况下,如何在重启时找回准确的位置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通常会使用IC-Haus的主控芯片,配合波斯特的韦根线圈,并结合带有二进制计数功能的FeRAM。“当外部不可抗力导致电机转动时,韦根线圈可以产生微弱的电能,而低功耗FeRAM能够在微弱电流的情况下工作,利用内置的二进制计数器记录电机的旋转次数。这样一来,当电机重新上电时,便能够准确地找回之前的位置。”冯逸新指出。

在欧洲和德国,编码器技术发展迅速,德国的iC-HouseSEWFraba等,日本的尼康、三菱电机、多摩川精机等都是旋转编码器的著名供应商,他们也都在都在积极的研发相关产品。“传统的磁式编码器通常配备有电池,但在欧洲,带有电池的产品无法通过航空运输,只能选择海运,并且电池的管理极为严格。鉴于此,业界正在寻求去除电池的方法,因为电池在其使用寿命期间需要更换,这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对于位于偏远地区的公司而言,更换电池还意味着高昂的人工费用。因此,未来旋转编码器需要实现无源(无电池),带有二进制计数器FeRAM是目前无二的选择。”冯逸新介绍说,最近几年,中国台湾的台达以及中国大陆做编码器第一、二供应商,都已经把富士通的带有二进制计数器的FeRAM产品做进了自己的产品内,并计划于明年开始量产。总的来说,这种无电池的设计符合未来的发展需求。

6.png

FeRAM在编码器领域的应用

三、从BMSTBOX到行车记录仪,全面赋能汽车关键数据存储

汽车电子因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和严格的需求,需要专门设计的存储解决方案来确保其可靠性和性能。传统存储解决方案往往因成本问题而面临挑战,尤其是在EEPROMNOR Flash的使用上。相比之下,由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较高附加值,以及对创新存储技术的采纳更为积极,因此,富士通进行了大量的市场开拓,致力于提供符合汽车电子需求的先进存储解决方案。以BMS为例,每一颗电池芯片都需要记录各种数据,并保持一致性,记录的数据包括电池的SOC、状态的SOH,以及电池寿命和充放电周期的信息。对于此类应用,所需的存储器必须支持高速及频繁的写入操作。两年前,欧洲宣布将实施电池护照制度,规定从2027年起,所有进入欧洲市场的电池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冯逸新认为,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中国市场,电池的回收与二次利用变得日益重要,未来若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实现电池护照的通行,就必须依赖高性能的存储技术作为支撑,FeRAM是唯一能推动电池护照系统的存储解决方案

7.png

FeRAM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汽车级产品在过去两年经历了诸多升级。从前的新能源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BMS)、车载通信终端(TBOX)、行车记录仪,乃至先进的胎压监测系统,通常都需要使用符合AEC-Q100标准的SPI接口。近年来,市场上还出现了对I2C接口的汽车级产品的需求,为此,我们专门进行了产品线的补充和完善。目前,我们不仅能提供高达1Mbit的大容量存储,同时还实现了小型化封装。”冯逸新补充到。

四、从医疗应用到船舶、工程,ReRAM实现全方位布局

医疗领域值得一提是助听器。助听器里有一个lookup table用于根据个人听力和语言能力存储定制数据,佩戴助听器后,设备会读取这些数据,以帮助用户恢复正常的听力水平。“目前,全球能够实现ReRAM量产的厂商寥寥无几。富士通在这一领域已积累了十多年的丰富经验,并已成为欧洲最大助听器公司的供应商。”冯逸新说,“现在,我们还在正积极开拓可穿戴设备市场,并致力于更深入的发展。”

8.png

ReRAM在助听器领域的应用

除此之外,富士通的FeRAMReRAM的应用范围还延伸到了多个领域,包括船舶、工程及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升级,游戏娱乐器械的体验革新,以及云端计算的数据中心优化。在楼宇自动化与通信基础设施中,这些技术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提升了系统的效率与可靠性。此外,标签和智能卡的安全性增强,以及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拓展,也都得益于FeRAMReRAM的贡献。冯逸新对这些多样化的应用的分享,也展示了这两种存储技术在推动现代科技进步方面的广泛影响力。

高速、大容量:下一代FeRAM的产品迭代路径明确

FeRAM在市场上应用规模相对较小,主要原因在于两大瓶颈:一是其容量有限,当前最大容量仅为8Mbit;二是较高的成本,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关于未来如何实现大容量的发展,通常的做法是在现有的8Mbit基础上,通过堆叠技术叠加多个单元来扩展容量,例如叠加两个单元可以达到16Mbit,叠加四个单元则可达到32Mbit。”冯逸新分享道,“在速度方面,MRAMSRAM的速度通常为35纳秒(ns),而富士通目前最快的FeRAM120ns。展望未来,我们计划在下一代技术中实现速度的提升,目标是将产品的响应时间缩短至35ns。”

在演讲的最后,冯逸新分享了富士通未来的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针对SRAM+battery组合,鉴于市场对电池管理提出了环保低碳的要求,存储的发展方向将是消除对电池的依赖。其次,对于SRAM+EEPROM(或NVSRAM)组合,该配置与FeRAM相似,用现有量产FeRAM产品也可以替换,但是新一代高速FeRAM可以满足与SRAM一样的高速写入需求的应用。冯逸新表示,未来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将紧密贴合市场需求,致力于进一步提升FeRAM 的速度性能。同时,还将推进Quad(四线)SPI产品的研发,以满足如游戏机和高端工厂自动化等对数据传输速率有着更高要求的应用领域的特殊需求。通过这些技术创新,富士通旨在为客户提供更快的响应时间和更高的数据处理能力,从而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9.png

富士通的高速并口接口FeRAM

围观 5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1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骁龙峰会期间,高通推出全新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重构旗舰性能体验。10月29-31日,小米15、小米15 Pro、iQOO 13、荣耀Magic 7、荣耀Magic 7 Pro、一加13等首批搭载骁龙8至尊版的商用机正式亮相,标志着新一代旗舰智能手机的性能飞跃。

1.png

骁龙8至尊版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汇集一系列前沿技术,包括第二代定制的高通Oryon CPU、全新切片架构的高通Adreno GPU以及增强的高通Hexagon NPU,均实现了显著的性能与能效提升。其中,骁龙8至尊版的Oryon CPU专为移动设备打造,采用全新微架构,包含2个最高主频高达4.32GHz的超级内核和6个3.53GHz的性能内核,最大CPU总缓存高达24MB。与前代相比,其单核和多核性能均提升45%,浏览器性能提升高达62%,CPU功耗降低44%,使得多任务处理、网页浏览和游戏反应更加流畅。

不仅如此,骁龙8至尊版的Adreno GPU也全面升级,采用全新切片架构。新一代GPU在实现了性能提升40%、功耗降低40%的性能能效双重飞跃,同时光追性能提升35%,为用户在图形密集型游戏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出色视觉效果,这对于移动游戏体验至关重要。

在AI方面,依托于全新的高通Hexagon NPU,骁龙8至尊版能够支持个性化的终端侧多模态生成式AI助手,高效处理更复杂的多模态生成式AI应用。具体来讲,其AI性能提升45%,每瓦特性能也提升45%,并支持超过70个tokens/s的输入。无论是在拍照时进行智能识别与优化,还是助力语音助手解答用户问题,都能提供强大的底层算力支持。

  • 小米15系列:性能巅峰,至尊旗舰

2.jpg

10月29日,小米15系列全系首发搭载骁龙8至尊版,为米粉带来显著性能提升和卓越使用体验。骁龙8至尊版强劲的芯片性能,配合小米HyperCore指令级调度,软硬深度协同,从SoC底层微指令入手、解析微架构流水线的拥塞情况,使性能充分释放,同时保持功耗更优。得益于出色的底层性能,小米15系列在处理速度、图像渲染和AI计算等方面均有出色表现,确保用户在日常使用、游戏娱乐和多任务处理中都能尽享流畅、高效的体验。

在影像方面,骁龙8至尊版采用全新AI-ISP,其像素吞吐量提升33%,达到每秒43亿像素。配合升级的小米AISP大模型计算摄影平台2.0,拍摄全流程全面提速,复杂场景一拍传神。这使得小米15系列在应对各种复杂拍摄场景时游刃有余,无论是在低光环境下还是动态场景中,均能捕捉到细腻的细节和真实的色彩。哪怕是叠加「长焦+逆光+人像」的黄金落日人像拍摄,也能轻松应对。此外,强大的AI算法还支持多种影像优化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摄影体验。

在连接方面,骁龙8至尊版采用骁龙X80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和高通FastConnect 7900移动连接系统,提供速度更快、连接更稳的网络体验。得益于搭载骁龙X80的骁龙8至尊版,小米15 Pro率先支持中高频段6Rx以及基于AI的天线管理和智能选网技术,带来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稳健的室内外网络连接,为用户提供了更快速、更智能的5G连接。此外,在屏幕显示技术领域,高通技术团队为小米15系列提供了OLED屏幕抗老化的整体方案,结合小米自身的优化定制算法,为用户带来更出色的全屏息屏显示功能。

  • iQOO 13:性能之光,动力全开

3.jpg

10月30日,iQOO年度电竞性能旗舰iQOO 13正式发布。全新的iQOO 13搭载骁龙8至尊版,在外观造型、电竞性能、游戏操作、电池续航、AI以及摄影技术等多个维度实现了全面升级,再次突破了体验新高度,为用户带来了更震撼、更沉浸的游戏体验。

在游戏方面,骁龙8至尊版支持最新Snapdragon Elite Gaming特性,基于硬件的实时光追性能提升35%,使得光影更真实,体验更沉浸。得益于Adreno图像运动引擎2.0,骁龙8至尊版能够大幅提升游戏插帧的画质和时延表现,支持iQOO 13带来高帧手游极致体验。在蓝晶和骁龙的加持下,iQOO13的电竞游戏体验不断突破性能上限,支持无限稳帧游戏名单超过100款。此外,iQOO 13还首发《永劫无间》手游极致画质60帧动作模式、首发《暗区突围》手游90帧档位全地图光追、首发《崩坏:星穹铁道》GSS技术,使得iQOO 13在电竞性能上达到新的高度。

此外,iQOO13也再次成为2024-2025年KPL官方比赛用机,这也是iQOO连续第6年成为KPL官方比赛用机,持续带给职业选手和性能游戏用户高品质的游戏体验。

  • 荣耀Magic7系列:AI加速,畅联无界

4.jpg

10月30日,荣耀Magic7系列正式发布,全系搭载骁龙8至尊版,性能体验再升级。其中,全新的高通Hexagon NPU为荣耀Magic7系列提供了强大的AI处理能力,助力荣耀Magic7系列开启智能手机AI体验的新纪元。

基于骁龙8至尊版强大的AI能力和荣耀AI驭光引擎,荣耀Magic7系列搭载了领先的端侧AI大模型计算摄影系统,通过光影人像大模型、抓拍增强大模型,进一步突破光学边界,全面提升成像效果。通过AI使能重塑光影,确保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能捕捉到动人的光影人像。通过荣耀鹰眼超级连拍,每瞬精彩都清晰。更有AI消除、AI扩图、AI风格、AI人脸修复多种玩法,在魔法影像里看到灵动之美。不仅如此,YOYO智能体化繁为简,能够轻松理解用户需求,成为真正“懂你”的AI助手。通过AI超分渲染引擎,荣耀Magic7系列让帧率、画质、温度兼得,团战不卡顿,带来堪比电竞手机的顶级游戏体验。

此外,荣耀Magic7系列还带来了革命性的AI超画质引擎,通过AI赋能屏幕,实现了智能调节和主动护眼功能,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全局护眼体验。

  • 一加13:性能巨擘,游戏至臻

5.png

10月31日,一加年度旗舰一加13正式发布。作为一加品牌新十年旗舰大作,一加13搭载骁龙8至尊版,首发多项独家性能黑科技及行业领先技术,打破行业常规,在设计、性能、屏幕、影像及续航等方面“样样超Pro”。

一加13不仅实现性能满血释放,还提供同档唯一24GB+1TB超级存储组合,带来多项性能黑科技,实现了绝佳的流畅性能体验。骁龙8至尊版的强大CPU和GPU性能,结合一加自研的电竞独显引擎、顶级散热技术、双黄金游戏天线、仿生振感马达Turbo和灵犀触控技术等创新加持,一加13将骁龙8至尊版的游戏潜力发挥到极致,引领大型手游迈入120帧的流畅新时代。凭借行业领先的游戏性能表现,一加也成为了2024《和平精英》职业联赛赛事指定用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加13还采用了高通最新一代OLED屏幕像素级均匀度补偿方案。双方技术团队,在显示算法领域深度合作,对屏幕上的每一个像素的亮度和色彩进行16bit的高精度调整,确保屏幕画面均匀无暇,色彩过度自然流畅,始终如新。得益于骁龙8至尊版采用的骁龙X80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和高通FastConnect 7900移动连接系统,一加13可支持高速稳健的网络连接,全维度护航游戏沉浸感。

此外,小米15系列、iQOO 13和荣耀Magic7系列均搭载了高通3D Sonic第二代传感器,指纹的快速录入只需3秒就可以完成,屏幕解锁最快只要0.1秒,且支持水下解锁。相比于光学屏下指纹识别方案,高通超声波指纹技术在应对出汗潮湿、油污、灰尘的指纹识别时更是轻松无负担。在结构上还采用了0.2mm的超薄设计,为终端设备节约出更多机身空间,助力终端厂商打造兼具时尚和纤薄的全面屏旗舰手机。

除了上述首批6款骁龙8至尊版旗舰机,还有更多搭载骁龙8至尊版的旗舰终端即将上市。全新骁龙8至尊版正在重构旗舰体验,引领行业创新,以卓越性能助力手机厂商和品牌打造突破性旗舰新机,为用户带来更多选择。

围观 6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1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第三季度净营收32.5亿美元;毛利率37.8%;营业利润率11.7%,净利润3.51亿美元

·前九个月净营收99.5亿美元;毛利率39.9 %;营业利润率13.1%,净利润12.2亿美元

·业务展望(中位数): 第四季度净营收33.2亿美元;毛利率38%

·在全公司范围内启动一项重塑制造业务布局的新计划,加快晶圆厂向12英寸硅和8英寸碳化硅产能升级,并调整公司全球制造成本结构

2024111 – 服务多重电子应用领域、全球排名前列的半导体公司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TM)公布了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U.S. GAAP) 编制的截至2024928日的第三季度财报。此外,本新闻稿还包含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指标数据(详情参阅附录)。

意法半导体第三季度实现净营收32.5亿美元,毛利率37.8%,营业利润率11.7%,净利润为3.51亿美元,每股摊薄收益0.37美元。

意法半导体总裁首席执行官Jean-Marc Chery表示

·第三季度净营收与我们业务预期的中位数持平。个人电子产品营收高于预期,工业产品营收略有下降,汽车产品营收低于预期。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为37.8%,与我们的业务预期的中位数基本持平。

·前九个月净营收同比下降 23.5%,所有产品部门的营收都同比下降,特别是微控制器产品,受工业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影响明显。前九个月营业利润率为13.1%,净利润为12.2亿美元。

·第四季度业展望(中位数)是,净营收预计33.2亿美元,同比下降22.4%,环比增长2.2%毛利率预计约38%,闲置产能支出增加影响毛利率约400个基点。

·按照第四季度业务展位中位数计算,2024年全年净营收约132.7亿美元,同比下降23.2%,处于上一季度预测范围中下游,毛利率略低于预期。

·根据我们目前的积压订单和需求情况来看,我们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营收降幅将高于正常季节性降幅。

·我们正在启动一项全公司范围内的新计划,以重塑我们的制造业务布局,加快我们的晶圆厂朝着12英寸硅 (意大利Agrate和法国Crolles)8英寸碳化硅 (意大利Catania)产能升级,并调整我们的全球制造成本结构。该计划将加强我们在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也提高盈利能力,预计到2027年将实现每年高达数亿美元的成本节省。

季度财务摘要(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单位:百万美元,每股收益指标除外)

2024年第3季度

2024年第2季度

2023年第3季度

环比

同比

净营收

$3,251

$3,232

$4,431

0.6%

-26.6%

毛利润

$1,228

$1,296

$2,109

-5.2%

-41.8%

毛利率

37.8%

40.1%

47.6%

-230 bps

-980 bps

营业利润

$381

$375

$1,241

1.8%

-69.3%

营业利润率

11.7%

11.6%

28.0%

10 bps

-1,630 bps

净利润

$351

$353

$1,090

-0.6%

-67.8%

摊薄每股收益

$0.37

$0.38

$1.16

-2.6%

-68.1%

2024年第三季度回顾

提示: 2024 1 10 日,意法半导体宣布了一个新的组织,这表示从2024年第一季度开始产品部财务报告将发生变化。上一年的比较期数据已经做了相应调整。详见附录。

各产品部门净营收(单位:百万美元)

2024年第3季度

2024年第2季度

2023年第3季度

环比

同比

模拟器件、MEMS和传感器(AM&S)子产品部

1,185

1,165

1,367

1.7%

-13.3%

功率产品与分立器件(P&D)子产品部

807

747

989

7.9%

-18.4%

模拟、功率与分立、MEMS与传感器(APMS)产品部营收合计

1,992

1,912

2,356

4.2%

-15.5%

微控制器(MCU)子产品部

829

800

1,466

3.6%

-43.4%

数字IC与射频(D&RF)子产品部

426

516

605

-17.4%

-29.7%

微控制器、数字IC与射频(MDRF)产品部营收合计

1,255

1,316

2,071

-4.6%

-39.4%

其它

4

4

4

-

-

公司净营收总计

3,251

3,232

4,431

0.6%

-26.6%

净营收总计32.5亿美元,同比下降26.6%。OEM和代理两个渠道的净销售收入同比分别降低17.5%和45.4%。净营收环比提高0.6%,与公司预测中位数持平。

毛利润总计12.3亿美元,同比下降41.8%。毛利率为37.8%,比意法半导体业绩指引的中位数低20个基点,比去年同期下降980个基点,主要原因是产品结构有待优化,此外,和闲置产能支出增加、产品售价也有一定的影响。

营业利润 3.8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2.4亿美元,同比下降69.3%。营业利润率为11.7%,比2023年第三季度的28.0%下降了1,630个基点。

应报告产品部门1同比:

模拟、功率与分立、MEMS与传感器(APMS)产品部:

模拟产品、MEMS与传感器(AM&S)子产品部

·营收下降 13.3%,主要受影像和模拟产品销售滑坡影响。

·营业利润为1.75亿美元,降幅41.2%。营业利润率为14.8%,对比去年同期为21.8%

功率与分立(P&D)子产品部:

·营收下降18.4%

·营业利润为1.21亿美元,降幅54.0%。营业利润率为15.0%,对比去年同期为26.5%

微控制器、数字IC与射频(MDRF)产品部:

微控制器(MCU)子产品部

·营收下降 43.4%,主要受通用微控制器业务下降影响。

·营业利润为1.16亿美元,降幅78.2%。营业利润率为14.0%,对比去年同期为36.4%

数字IC和射频(D&RF)子产品部:

·营收下降29.7%,主要原因是ADAS(汽车ADAS和信息娱乐)产品销售下滑。

·营业利润为1.14亿美元,降幅49.5%。营业利润率为26.8%,对比去年同期为37.3%

净利润每股摊薄收益分别从去年同期的10.9亿美元和1.16美元,降至3.51亿美元和0.37美元。

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表摘要

12 个月

(单位:百万美元)

2024年第3季度

2024年第2季度

2023年第3季度

2024年第3季度

2023年第3季度

过去12个月数据变化

营业活动产生的净现金

723

702

1,881

3,764

6,062

-37.9%

自由现金流量(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1]

136

159

707

813

1,725

-52.9%

第三季度营业活动产生净现金7.23亿美元,对比去年同期18.8亿美元。

第三季度净资本支出(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为5.65亿美元,对比去年同期11.5亿美元。

第三季度自由现金流量(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为1.36亿美元,对比去年同期为7.07亿美元。

第三季度末库存为28.8亿美元,上个季度为28.1亿美元,去年同期的28.7亿美元。季末库存周转天数为 130 天,与上个季度持平,去年同期为114 天。

第三季度,公司支付现金股息8,000万美元,按照当前股票回购计划,回购9,200万美元公司股票。

意法半导体的净财务状况(非美国通用会计原则),截至2024年9月28日,为31.8亿美元;截止2024年6月29日,为32.0亿美元。流动资产总计63.0亿美元,负债总计31.2亿美元。截至 2024 年 9 月 28 日,考虑到尚未发生支出的专项拨款预付款对流动资产总额的影响,调整后的净财务状况为28.2亿美元。

业务展望

意法半导体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指引中位数:

·净营收预计33.2亿美元,环比提高约2.2%,上下浮动350个基点。

·毛利率约38%,上下浮动200个基点。

·本业务展望假设2024年第四季度美元对欧元汇率大约1.11美元 = 1.00欧元,包括当前套期保值合同的影响。

·第四季度封账日是2024年12月31日。

意法半导体电话会议和网络广播通知

意法半导体已于10月31日北京时间下午4:30举行电话会议,与分析师、投资者和记者讨论2024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和第四季度业务前景。登录意法半导体官网https://investors.st.com,可以收听电话会议直播(仅收听模式),2024年11月15日前,可以重复收听。

2024年资本市场日

意法半导体将于 11 月 20 日星期三北京时间下午 4:00 至晚上8:15从法国巴黎现场直播 2024 年资本市场日会议。投资者可在 ST 的网站 https://investors.st.com上观看现场网络直播,包括视频、音频和幻灯片,从https://investors.st.com下载演示文稿副本和活动录音。

非美国通用会计原则的财务补充信息使用须知

本新闻稿包含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财务补充信息。

请读者注意,这些财务指标未经审计,也不是根据美国通用会计原则编制,因此,不可替代美国通用会计原则财务指标。此外,不得用这些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财务指标与其他公司的类似信息进行比较。为了弥补这些限制的影响,不应孤立地阅读非美国通用会计原则的财务补充信息,而应结合意法半导体根据美国通用会计原则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

要想了解意法半导体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财务指标与其相应的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财务指标的调节表,请参阅本新闻稿的附录。

前瞻声明

本新闻稿中包含的一些非历史事实的陈述是基于管理层当前的观点和假设,以已知和未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为前提,对未来做出的涉及已知和未知的风险和不确定趋势的预测陈述和其他前瞻性陈述(按照1933年证券法最新版第27A条或1934年证券交易法最新版第21E条的规定),这些风险和不确定趋势可能由于以下因素而导致实际结果、业绩或事件与本声明所预期的结果、业绩或事件存在重大差异:

全球贸易政策的变化,包括关税和贸易壁垒的采用和扩大,这可能会影响宏观经济环境并对我们产品的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不确定的宏观经济和行业趋势(例如,通货膨胀和供应链波动),这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产能和终端市场对我们产品的需求;

客户需求与预测不同,这可能要求我们彻底改变措施,但是可能无法完全或根本不能实现预期好处。

在瞬息万变的技术环境中设计、制造和销售创新产品的能力;

我司、客户或供应商经营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公共卫生、劳工、政治或基础设施条件的变化,包括由于宏观经济或地区事件、地缘政治和军事冲突、社会动荡、劳工行动或恐怖活动;

我们的任何主要分销商出现财务困难或主要客户大幅减少订单

我司的产能利用率、产品组合和制造效率和/或满足为供应商或第三方制造供应商预留的产能所需的产量;

我司运营所需的设备、原材料、公用事业服务、第三方制造服务和技术或其他物资的供应情况和成本(包括通货膨胀导致的成本增加);

我司的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这些系统面临网络安全威胁,并支撑我们的制造、财务、销售等重要经营活动;入侵我们或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第三方授权技术提供商的 IT 系统

我司的员工、客户或其他第三方的个人数据被窃取、丢失或非法使用,以及违反隐私法规

我司的竞争对手或其他第三方的知识产权(“IP”)主张的影响,以及我们能否以合理的条款和条件获得所需技术许可;

税收规则的变化、新的或修订的立法、税务审计的结果或国际税务条约的变化可能影响我们的经营业绩以及我们准确估计税收抵免、退税、减税和准备金以及实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能力,致我们的整体税务状况发生变化;

外汇市场的变化,尤其是与欧元和我们经营活动所用的其他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

正在进行的诉讼的结果以及我们可能成为被告的任何新诉讼的影响

产品责任或保修索赔,基于疫情或无法交货的索赔,或与我们的产品有关的其他索赔,或客户召回产品包含我们的芯片

我们、我们的客户或供应商经营所在地区的自然事件,如恶劣天气、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或其他自然行为、气候变化的影响、健康风险和传染病或全球流行传染病;

半导体行业监管和相关法规加紧,包括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监管和倡议,以及我公司到2027年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和范围三部分排放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传染病或全球传染病疫情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也可能对我们的业务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我司的供应商、竞争对手和客户之间的横向和垂直整合导致的行业变化;

逐步推进新计划的能力,能否成功可能受到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包括第三方提供的重要元器件的供应能力和分包商的表现是否符合我们的预期。

这些前瞻性陈述受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影响,可能导致我们业务的实际结果和业绩与前瞻性陈述产生重大不利差异。某些前瞻性陈述可以通过使用前瞻性术语来识别,例如相信预期可能预期应该寻求预期或类似表达或其否定形式或其其他变体或类似术语,或通过对战略、计划或意图的讨论。

其中一些风险已在 3 中定义并进行了更详细的论述。重要信息——风险因素已列入我们于 20242 22 日报备SEC证券会的截至 2023 12 31 日的年度Form 20-F年度报告中。如果其中一种或多种风险因素已成为既定事实或基本假设被证明是错误的,则实际结果可能会与本新闻稿中预期、相信或预期的结果大不相同。我们不准备也没有义务更新本新闻稿中的任何行业信息或前瞻性陈述,反映后续事件或情况。

我们在不定期报备证券交易委员会的 “Item 3.重要信息——风险因素文件中列出了上述不利变化或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对我们的业务和/或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关于意法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拥有5万名半导体技术的创造者和创新者,掌握半导体供应链和先进的制造设备。作为一家半导体垂直整合制造商(IDM),意法半导体与二十多万家客户、成千上万名合作伙伴一起研发产品和解决方案,共同构建生态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新机遇,满足世界对可持续发展的更高需求。意法半导体的技术让人们的出行更智能,让电源和能源管理更高效,让云连接的自主化设备应用更广泛。意法半导体承诺将于2027年实现碳中和(在范围1和2内完全实现碳中和,在范围3内部分实现碳中和)。详情请浏览意法半导体公司网站:www.st.com.cn


[1]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有关如何转换成美国GAAP数据,以及ST认为这些评核指标重要的理由,请参考附A。

围观 5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欢迎莅临品英Pickering展位:3号馆B6-02展位,11510日,上海

2024年11月,高性能舌簧继电器的领先制造商Pickering Electronics 将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以下简称进博会)3号馆B6-02展位上,展示其广泛用于测试和测量应用的高性能、微型、高密度舌簧继电器系列。其中包括即将发布的125系列,这是行业中最小尺寸的双刀单掷(DPST)舌簧继电器。第七届进博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

1.png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由中国商务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旨在促进全球贸易并推广海外企业在中国国内市场的发展,帮助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贸易,向世界开放中国市场并提振国内消费。

Pickering集团首席执行官Keith Moore表示:“我们非常荣幸第三次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这场盛会中,我们将向中国客户展示Pickering的舌簧继电器、模块化信号开关和仿真技术、软件以及电缆和连接器,并为中国客户提供高效且本地化的技术支持和服务。Pickering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品英仪器(北京)有限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经与客户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建立了宝贵的联系和友谊。我们期待着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上的业务。”

Pickering Electronics是高密度测试和测量应用中舌簧继电器的领导厂商,提供高品质仪器级的舌簧继电器产品,使客户能够在PCB板上安装多达80%的继电器。这些高密度舌簧继电器支持单列直插(SIL/SIP)、表面贴装和其他流行的封装样式,能够在20W功率下,切换1A电流。为了减少继电器紧密排列时的磁场干扰,这些继电器采用了先进的仪表级舌簧开关,具有Mu-metal磁屏蔽功能。

随着Pickering不断改进其用于测试和测量(T&M)仪器和自动化测试设备(ATE)的舌簧继电器产品,我们预计在本届进博会上将吸引来自不同领域和应用的客户,包括混合信号半导体测试机、高端电缆测试仪、背板测试仪、医疗电子以及电动汽车充电中的信号切换,太阳能能源设备、在线电路测试设备以及高压仪器仪表等。” Pickering Electronics 的舌簧继电器产品开发经理 Rob King 评论道。

“Pickering Electronics公司的4mm2系列舌簧继电器不仅能够在20W功率下,切换1A电流,而且以4mm x 4mm的间距堆叠,实现了目前行业中最高的排列密度。这些超高密度的4mm2舌簧继电器非常适用于极高密度应用,例如ATE开关矩阵或多路复用器。此外,我们还推出了125系列,它是市场上尺寸最小的双刀单掷(DPST)舌簧继电器。对于希望最大化PCB空间的工程师来说,125系列是高密度应用的理想选择。”

在本届进博会上,Pickering集团还将展示其开关与仿真部门Pickering Interfaces提供的模块化信号开关和传感器仿真技术,以及其互连部门Pickering Connect提供的电缆和连接器,这些产品均用于电子测试和验证领域。这将进一步扩大Pickering集团在汽车测试领域的展示范围,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关于Pickering Electronics公司

英国Pickering Electronics公司成立超过50年,致力于设计和制造高质量的舌簧继电器,主要用于仪器和测试设备。如今,Pickering的单列直插式 (SIL/SIP) 系列是迄今为止继电器行业中最先进的产品,其设备尺寸仅为许多竞争对手的 25%。这些小型 SIL/SIP 舌簧继电器大量销售给世界各地的大型 ATE 半导体公司

Pickering私营集团由三家电子制造商组成:

Pickering Electronics 舌簧继电器公司;

Pickering Interfaces 模块化信号开关与仿真产品设计和制造商;

Pickering Connect 设计和制造电缆和连接器的公司。

围观 7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1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借助于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近年来,本土IC公司在一个领域站稳之后纷纷后开始扩张,思特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专注于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研发的思特威在成为安防领域隐形冠军后,开始进军手机和汽车等领域后也大获成功,今年火爆的华为三折叠手机就是采用了思特威的图像传感器。

为了进军汽车领域,思特威还以一个全新子品牌--飞凌微电子(Flyingchip)来猛攻汽车市场,近日在E维智库主办的第12届中国硬科技产业链创新趋势峰会暨百家媒体论坛上,思特威副总裁飞凌微首席执行官邵科接受了电子创新网等媒体专访,就飞凌微的定位和产品布局做了分享。

1.jpg

“飞凌微是思特威的一个新的子品牌,它本身其实也是一家独立的全资子公司,它属于思特威的一部分。为什么要成立飞凌微?因为飞凌微做的是偏数字的SoC,跟思特威原有的产品从技术上面会有一些共通性,但是在工艺平台以及应用方案上跟原有产品有差异,所以我们觉得独立运营这条产品线会更有利于未来的研发和发展。”邵科解释说,“飞凌微的产品线以车载为主,我们现在看到,车载上新方案很多,需要有一些更多的芯片实现方式,能够帮助新势力达到它想做的功能。”

他进一步表示思特威在几年前进入车载领域以后,车载图像传感器也在往智能化发展,而且视觉应用非常广泛 ,思特威认为图像传感器在车载上未来会跟SoC结合,成为应用级方案,未来还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延伸发展到机器视觉以及机器人领域,且未来市场潜力很大,因此以独立子品牌来运营。

|国产图像传感器的竞争优势

邵科强调了思特威在国产化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在安防监控领域积累的技术,为其进入车载市场提供了支持。此外,思特威在图像传感器的研发和量产方面具备快速迭代的能力,这帮助他们在车载市场上获得竞争力,并通过DMS(驾驶员监控系统)等功能应用实现市场拓展。

“我们认为国产图像传感器未来的市场很大,此外,我们在安防监控是出货量是全球第一的。其实很多监控方面的好多技术跟车载技术是有相通性的,例如宽动态、可靠性等等。所以这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实现产品系列化,我们花了两年时间把车上面用的几乎所有跟图像相关的传感器全做了,这有利于我们快速进入车载市场。也有利于我们把一些的需求挖掘出来,这是我们区别于国际品牌的一个突出优势。”他强调,“我们现在在车载上的很多图像传感器已经量产了,因为有一些应用只要一个图像传感器,所以我们顺带把它后面处理也做完了,如座舱驾乘人员监控(DMS),图像传感器还是需要有一些数据由ISP来做。它的域控可能不一定有这个功能,第一国外一些域控芯片支持没有这么好,没有人支持你去开发。第二国内可能有些并没有,因为一个域控芯片开发时间很长,迭代也没这么快,所以它对图像传感器需要的功能不一定能够匹配,那就需要中间再加一个。我们当时看到了这个机会,所以我们开始去做这个高性能的ISP,也考虑一些更多未来发展,就是把它演变成一种针对具体应用的SoC,这个也是我们推出之后能够跟传感器做组合,能够在车上面快速地去落地的一个主要的点。”

据他介绍,飞凌微电子在今年8月已推出了三款具有优异的图像处理性能、低功耗、小封装尺寸、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优势车规级图像传感器,可为车载摄像头的图像性能提升与视觉预处理提供更丰富灵活、稳定可靠的选择,以高精度、低延迟的车载影像解决方案,推动智驾视觉系统应用的升级和发展。

2.png

● M1 车载高性能ISP芯片

它内置高性能暗光降噪和图像增强算法,显著提升实时影像的清晰度,助力智驾视觉系统识别效率的提升。它支持高分辨率RGB-IR图像处理,可与RGB-IR图像传感器搭配,组成适用于舱内OMS应用的RGB-IR摄像头方案。支持最多4帧HDR合成,动态范围可达144dB,能有效保留并凸显画面的明暗部细节,保障车载摄像头在复杂光线场景下图像捕获的准确性。支持LED闪烁抑制(LFS),有效避免电子路牌、交通信号灯等LED信号带来的成像闪烁问题,为ADAS应用提供完整精准的影像信息。支持双路3MP@30fps HDR图像同步处理,灵活实现车载舱内双目视觉、前视双目摄像头等多种车载多目视觉应用场景。

3.png

● M1Pro 车载轻算力视觉处理SoC芯片

在搭载M1同款先进ISP图像处理模块的基础上,M1Pro内置了0.8TOPS@INT8轻算力自研NPU、Arm®Cortex®-A7 CPU、1Gb DDR3L内存。邵科指出这个NPU是飞凌微自研NPU支持业界主流的神经网络框架,并针对轻量级神经网络结构和视觉任务进行了专门优化,有效加速视觉数据处理并提升图像处理准确性,也为车载视觉系统后端处理减负。以舱内DMS应用方案为例,M1Pro可搭配思特威2MP图像传感器SC232AT,在图像传感器以及SoC内置ISP的双重驱动下,实现全局快门模式下动态范围的显著提升。同时,M1Pro支持运行DMS识别算法和结果输出,有效提升整体DMS系统的实时性,使智驾系统完成即时响应,从而保障驾驶安全。

4.png

 ● M1Max 车载轻算力视觉处理SoC芯片

相较于M1Pro, M1Max在核心模块配置方面进行了相应升级,包括1.5TOPS@INT8轻算力自研NPU、Arm® Cortex®-A7 ×2 CPU、2Gb DDR3L内存等,以更强劲的处理和计算性能,进一步满足智驾系统在端侧的视觉处理应用需求。

5.png

他指出三款新品均符合AEC-Q100 Grade 2认证及ISO26262 ASIL-B功能安全等级要求,以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等优势,保障车载视觉处理和计算的稳定运行。

|视觉主导的自动驾驶演进趋势

飞凌微对纯视觉作为自动驾驶感知主导的趋势表达了乐观的看法,认为在低级别辅助驾驶中,视觉方案具备经济性和可落地性。随着AI技术的发展,视觉处理会越来越成熟,逐步降低对激光雷达的依赖。同时,飞凌微在高性能ISP(图像信号处理器)和AI-ISP技术方面的布局有助于增强夜视和恶劣天气下的成像效果。

“其实从感知来讲,我们本来就做传感器,我们觉得纯视觉应该是往后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它现在受制于一些技术,因为纯视觉的时候本身算法的复杂度,还有如何去应对有一些视觉识别不了的场景,或者做大模型也有些场景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从快速落地来讲,加一个激光雷达,两个之间做一个互补,可以提升安全性,可以很快落地。”他解释说,“随着这些AI技术发展,视觉其实是能够做得越来越好,这个时候对激光雷达的依赖就会少了。特别在辅助驾驶上面, 我觉得纯视觉是一个经济方案,当然要是到了L4以上完全自动驾驶阶段,要更多从安全性去考虑,还是会把硬件加得更多。因为驾驶员完全不需要参与了,这个时候要尽量去避免安全性的问题。针对这个,纯视觉有一些场景是适应不了的,比如说我在一些极暗的场景里面去开车,只有车灯,两侧物体几乎都看不见,这就是一个挑战。”

他表示思特威在安防领域有星光夜视方案,在有星光的时候看起来就跟白天一样,如果能做到这些,纯视觉还能更往前走一步,不过针对雨、雾、烟霾等极端环境,需要开发全光谱传感器,飞凌微已经在预研支持。

|分布式与集中式视觉处理系统的权衡

在系统设计上,邵科表示飞凌微探索轻算力SoC在端侧的分布式预处理,通过AI实现降噪、HDR等视觉功能。这种分布式架构灵活性高,适合不同价位和功能需求的车型,而集中式架构在中高端车型上更具成本效益和系统优化优势。飞凌微希望通过两者的结合实现更高效的系统设计,适应多样化的车载应用场景。

他表示飞凌微在产品上更偏中小型系统。“在整个方案里面我们有CIS有SoC,两个1+1是大于2的。因为我们的功能之间,可以专门为某些功能去做一些预留开发,这样两个结合度就很高。”他指出,“车载上面原来前视都是200万像素的,现在大家都到800万像素了,但能够做到800万30帧实时处理其实很少,因为车载SoC芯片根本处理不过来。所以我们在规划下一代产品时也能够在模组端端侧给它预处理一部分,能够使得它更加跟视觉成像相关,域控可以去多做一些跟识别、跟决策跟这些算法相关的处理。这样的话其实它的算力就可以更好地去用来做这些驾驶相关的东西,我们则更好地去处理这个视觉相关的。”

他表示基于这样的思路,车载ISP也可以从传统的ISP变成通过AI-ISP的方式去提升整个夜视效果。当然也包括前视,飞凌微会通过AI-ISP能够给SoC提供更高质量的算法识别数据等,所以需要一个带一定算力的轻量级的SoC,能够去适应这样的功能需求。

“我们的思路是通过先进工艺把功耗等各方面控制好,这个轻算力的SoC也是可以用到端侧的,或者说也在域控旁边放一个专用处理芯片,专门为图像去做更高的优化,这样它整个系统性能就得到了升级。”

他表示目前M1系列算力非常小,可以做一些降噪、HDR 白平衡等,主要应用在电子后视镜上,对于更高帧率,更大数据上的处理,飞凌微也在考虑开发更大算力的产品。

他认为未来中高端车型会越来越集中,因为它整个成本会更可控。但中低端车型需求变化大,做一个大域控集中化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优的。而且如果出口则需求差异更大,如果做分布式,则灵活性会很高。如出口去欧洲就可以把DMS换成带算力的,国内暂时不需要就可以用一个低成本方案,整个电气线路不用变换,对于中低端车型非常友好。

|未来布局:工业视觉与人形机器人 

邵科表示,飞凌微计划在车载之外,将视觉技术拓展至工业视觉和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这些领域需要多传感器融合、视觉预处理等技术支持,飞凌微的方案有助于满足这些场景对图像处理的高要求。此外,多模态感知(如视觉与语音融合)也被认为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工业视觉未来潜力很大,因为现在很多工业视觉都是摄像头后面接个功能芯片或者接个主机,但多了之后会加大整个系统的复杂性。所以我们认为要是能够直接在这个视觉模组端去做一些处理是可以帮助到后边的一些系统整体优化的。”他指出。“因为IoT应用中,如5G智能工厂里,工业视觉终端可能高达数万以上,如此多的摄像头数量连接会出现问题,如果我们的轻算力产品能达到5TOPS或者10TOPS,那在端侧就能把一些数据处理好。对于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延迟缩小都是有好处的。而且有时你做整个系统升级的时候,只要升级其中某一些就好不用把整个系统的主控全都升级一遍,不用整个架构做大改动,这是很有经济效益的。”(完)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5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